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五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五十六卷目錄
神仙部列傳三十三
明一
周顛仙 趙宜真
趙友欽 彭宏大
貝國器 柳夫人
單道安 曹古松
鄧青陽 王士能
張三丰 張子沖
冷謙 張中
馬山人 潘自然
錢國禎 張柏亭
趙童 柴公達
王鼎 于梓人
去留馨 俞震齋
姚道士 賀蘭二老
黃一真 李希素
程濟 熊伯霆
鄧羽 王奎
麻衣仙姑
神異典第二百五十六卷
神仙部列傳三十三
编辑明一
编辑周顛仙
编辑按明太祖御製《周顛仙人碑記》,「顛仙,周姓者,自言南 康屬郡建昌人也。年一十有四歲,因患顛疾,父母無 暇常拘,於是顛入南昌,乞食於市,歲如常,更無他往。 元至正間,失記何年忽入撫州一次,未幾仍歸南昌。 有時施力於市戶之家,日與稠人相雜,暮宿閭閻之 下,歲將三十餘。俄有異詞,凡新官到任,必謁見而訴」 之。其詞曰:「告太平。」此異言也。何以見?當是時,元天下 承平,將亂在邇,其顛者故發此言乃曰異詞。不數年, 元天下亂,所在英雄據險殺無寧日。其稱偽漢陳友 諒者,帥烏合之眾以入南昌,其顛者無與語也。未幾, 朕親帥舟師復取南昌城,降朕撫民既定,而歸建業。 於南昌東華門道左,見男子一人,拜「於道傍,朕謂左 右曰:『此何人也』?左右皆曰:『顛者朕三月歸建業,顛者 六月至。朕親出督兵,逢顛者來謁,謂顛者曰:『此來為 何』?對曰:告太平如此者,朝出則逢之,所告如前,或左 或右,或前或後,務以此言為先。有時遙見,以手入胸 襟中,以手討物,以手置口中,問其故,乃曰:『蝨子』。復謂 曰:『幾何』?對曰:『二三斗』。此等異言,大概知朕之不寧,當 首見時,即言婆娘反。又鄉談中常歌云:『世上甚麼,動 得人心,只有臙脂胚粉,動得婆娘隊裏人』。及問其故, 對曰:『伱,只這般,只這般,每每如此。及告太平,終日被 此顛者所煩,特以燒酒醉之,暢飲弗醉。明日又來,仍 以蝨多為說,於是製新衣易彼之舊衣。新衣至,朕視 顛者』』」舊裙,腰間藏三寸許菖蒲一莖,謂顛者曰:「此物 何用?」對曰:「細嚼飲水,腹無痛。」朕細嚼水吞之。是後顛 者日顛不已,命蒸之。初以巨缸覆之,令顛者居其內, 以五尺圍蘆薪緣缸鍛之,薪盡火消,揭缸而視之,儼 然如故。是後復蒸之,以五尺蘆薪一束半,以缸覆顛 者於內,周遭以火鍛之。煙消火滅之後,揭「缸而視之, 儼然如故。又未幾時,以五尺圍蘆薪兩束半,以缸覆 顛者,於內煆煉之。薪盡火消之後,揭缸視之,其煙凝 於缸底,若張綿狀。顛者微以首撼撼,小水微出,即醒 無恙。命寄食於蔣山寺,主僧領之。月餘,僧來告:顛者 有異狀,與沙彌爭飯,遂怒不食,今半月矣。朕奇之,明 日命駕親往詢視之,至寺」,遙見顛者來迓,步趨無艱 容,無饑色,是其異也。因盛餚饈,同享於翠微亭。膳後, 朕密謂主僧曰:「令顛者清齋一月,以視其能否。主僧 如朕命,防顛者於一室。朕每二日一問,問至二十有 三日,果不飲膳,是出凡人也。朕親往以開之,諸軍將 士聞之,爭取酒餚以供之,大飽弗納,所飲食者盡出 之。良久召至,朕與共享食,如前納之弗出。酒過且酣, 先於朕歸道傍,側道右邊待朕至。及朕至,顛者以手 畫地成圈,指謂朕曰:『伱打破箇桶做箇桶』。」發此異言。 當是時,金陵村民聞之,爭邀供養。一日逢後生者,俄 出異詞曰:「噫教你充軍便充軍。」又閒中見朕常歌曰: 「山東只好立一箇省。」未幾,朕將西征九江,特問顛者 曰:「此行可乎?」應聲曰:「可。」朕謂顛者曰:「彼已稱帝,今與 彼戰,豈不難乎?」顛者故作顛態,仰面視房之上,久之, 穩首正容,以手拂之曰:「上面無他的。」朕謂曰:「此行伱 偕往,可乎?」曰:「可。」詢畢朕歸。其顛者以平日所持之拐擎之,急趨朕之馬前,搖舞之狀,若壯士揮戈之勢,此 露必勝之兆。後兵行帶往,至皖城無風,舟師難行,遣 人問之,顛者乃曰:「只管行,只管有風,無膽不行便無 風。」於是諸軍上牽以舟泊岸,泝流而上,不二三里,微 風漸起,又不十里,大風猛作,揚帆長驅,遂達小孤。朕 曾謂相伴者曰:「其顛人無正語防閑之,倘有謬詞來 報,後當江中江豚戲水,顛者曰:『水怪見前損人多』。」伴 者來報,朕不然其說,以顛果無知,命棄溺於江中。至 湖口,失記人數,約有十七八人,將顛者領去湖口小 江邊,意在溺死,去久而歸。顛者同來問命:往者何不 置之死地,又復生來?對曰:「難置之於死。」語未既,顛者 猝至,謂朕欲食,朕與之食。食既,顛者整頓精神衣服 之類,若遠行之狀。至朕前,鞠躬舒項,謂朕曰:「伱殺之。」 朕謂曰:「被伱煩多,殺且未敢,且縱伱行。」遂糗糧而往, 去後莫知所之。朕於彭蠡之中,大戰之後,回江上,星 列水師,以據江勢。暇中試令人往匡廬之下,顛者所 向之方,詢土居之民,要知顛者之有無,地荒人無,惟 太平宮側草莽間一民居之。以《顛者》狀示問之,民人 對曰:「前者俄有一瘦長人物,初至我」處,聲言好了,我 告太平來了。伱為民者,用心種田。語後於我宅內,不 食半月矣。深入匡廬,莫知所之。朕戰後歸來,癸卯圍 武昌,甲辰平荊楚,乙巳入兩浙,丙午平吳越,下中原、 兩廣、福建,天下混一。洪武癸亥八月,俄有赤腳僧名 覺顯者至,自言於匡廬深山巖壑中,見一老人,使我 來,謂大明天子有說。問其說,迺云國祚殿廷。儀禮司 以此奏。朕思方今虛誑者多,朕馭宇內至尊於黔黎 之上,奉上下於兩間,誤聽誤見,恐貽民笑,故不見不 答。是。僧伺候四年,仍往匡廬,意在欲見朕不與見,但 以詩二首寄之。去後二年,使人詢之,果曾再見否?其 赤腳者云:「不復再見。」又四年,朕患熱症,幾將去世。俄 赤腳僧至,言天眼尊者及周顛仙人遣某送藥至,朕 初又不欲見,少思之。既病,人以藥來,雖真假合見之, 出與見惠。朕以藥。藥之名,其一曰「溫良藥兩片,其一 曰溫良石一塊。其用之方,金盆子盛著,背上磨著金 醆子內,吃一醆便好。」朕遂服之,初無甚異。初服在未 時間,至點燈時,周身肉內搐掣,此藥之應也。當夜病 愈,精神日強。一日服過三番,乃聞菖蒲香醆底,有丹 砂沈墜鮮紅,異世有者。其赤腳僧云:「某在天池寺,去 巖有五里餘。」俄有徐道人來言竹林寺見請。某與同 往,見天眼尊者坐竹林寺中,少頃,一披草衣者入,某 謂天眼曰:「此何人也?」對曰:「此周顛是也。方今人主所 詢者,此人也,即今人主作熱,爾當送藥與服之。」《天眼》 更云:「我與顛者和人主詩。」某問曰:「詩將視看。」對曰:「已 寫於石上。」某於石上觀之,果有詩二首。朕謂赤腳曰: 「還能記乎?」曰「能。」即命錄之,粗俗無韻無聯,似乎非詩 也。及遣人詣匡廬召之,使者至,杳然矣。朕復以是詩 再觀其詞,其字皆異尋常,不在鑴巧,但說事耳。國之 休咎存亡之道已決矣,故紀之以示後人。
趙宜真
编辑按《江西通志》:「趙宜真,宋武功王昭德孫。父為安福令, 因家焉。幼穎敏,好讀書。例試入京,夢神人語曰:『汝吾 家人,何羨世資乎』?因棄儒業學道。嘗於白鶴山永興 觀結茅以居。洪武初,寓雩都紫陽觀,煉金液還丹之 道。壬戌,沐浴更衣,書榻上云:『遁世和光了幻緣,緣消 幻滅獨超然。清風遍界無遮障,赫日當空照大千』。」書 罷,雷電交作,風雨晦冥,倏然而逝。景泰六年,贈崇文 廣道純德原陽趙真人。
趙友欽
编辑按《續文獻通考》:「趙友欽,字緣督,饒郡人。幼遭劫火,早 有山林之趣,凡天文經緯地理術數,莫不精通。及得 紫瓊授以金丹大道,乃搜群書經傳,作三教一家之 文,名曰《仙佛同源》,又作《金丹問難》等書行世。後寓衡 陽,以金丹妙道授上陽子。」
按《衢州府志》:「趙緣督先生,名友欽,鄱陽人,蓋宋宗室。 凡遁申韜鈐,天文曆算之學,靡不精究。一日遊芝山 酒肆中,遇一丈人,方瞳綠髮,與飲酒,盡出懷中丹書 授之,遂隱處海濱二十年,註《易》數萬言。傅文懿公立, 極敬服之。其書失於兵火,存者惟《革象新書》耳。先生 嘗乘青驢,從以小蒼頭,往來衢婺山水間,客中無所」 賚,而用未嘗乏,倦遊而休,飄然坐化於龍游之雞鳴 山。宋公濂、劉公基皆從先生游,華川王公褘手校其 書以傳世。
按《江西通志》:「緣督洪武初坐化,葬於龍游雞鳴山,後 有於白鶴觀見之者。」
彭宏大
编辑按《松江府志》:「彭宏大,法名通微,號素雲,河南汝陽人。 母夢一黃冠授大桃食之而有妊。大德十一年二月 十五日生。年十二,事劉月淵為師。至正四年,游武當 山,時太和張真人主紫霄宮,素雲服勞執役三年,得 真人授煉氣棲神之旨。訪終南,走蜀土青城,入閩,登 武夷,凡古仙過化處,歷覽殆遍。東浮浙水,陟天目,至松江,擇勝棲止。明洪武十四年,始至細林山,結茅居 之。初,太和真人《授記》曰:「逢辰即棲。」且曰:「雲間有福地」, 即此山也。山舊有泉,久涸,一日純陽真人降之,謂素 雲曰:「晚來當具一井,助汝修持。」《臨行題詞》曰:「野鶴舞 天端,縹緲淡無影。長嘯一聲日月高,海外烽煙靜。飄 泊百年身,歸去還須省。莫惹皇家丹鳳來,熱我青鞋 冷。」書畢,復贈以麈曰:「此可揮世慮。」其暮,雷擊石,罅遂 成一井云。明太祖遍求天下高人,有司以聞。二十七 年秋八月二十一日,清旦啟關,沐浴更衣,趺坐,語徒 輩曰:「我將返我真。」又曰:「九天之上,無不忠不孝神仙, 今人人倫未盡,欲修仙佛,蒸砂作飯,豈不遠哉?」乃舉 筆書偈曰:「九十韶光一度春,由來幻法已非真。玉音 謾說追空想,金紫羞將潤色身。已見聖朝新態度,休 疑海外舊風塵。於今解脫縈纏去,萬仞峰頭月一輪。」 書畢,問左右曰:「何時?」曰:「正中。」遂翛然而逝。是歲十月, 太祖命中使鄭承恩入山宣召,以羽化聞。越月,復遣 中使入山,啟竁視之,正身不倚,長爪遶身。命有司甃 以甎石,繚以垣牆,賜號「明真子。」相傳其爪乘風化為 金蛇,似蜥蜴而無足,長三四寸,今辰山猶有之,取置 器中,俄失所在。
貝國器
编辑按《浙江通志》:「貝國器,郭谿人,寓居海寧烏鵲橋,有異 術弟子欲學不傳,乃俟其遠出,將竊其書。發之,見國 器在笥中。吳元年,與鐵冠道人俱遊白下,同宿,值高 皇微行,假榻,因無枕,以斗為枕而寢。國器夜出視天 曰:『帝星臨斗』。帝遽昂首聽之,鐵冠曰:『尚離尺餘也』。帝 大驚。明日召二人至,問國器以國號,對曰:『當是大明』。」 問鐵冠以年號,對曰:「當是洪武。」皆心所默定者,益異 焉。俄而隱形去,不復見。
柳夫人
编辑按《湖廣通志》:「柳夫人,其先蜀人。大父秉忠、父禎,皆仕 元。夫人生而靈異,齡年遇賊,掠之不屈,加刃無所傷, 賊驚愕,舁歸。稍長,好道及讖緯術,歸龍氏,子且有子 矣。大父謀抗明兵,夫人言天命有在,不聽,遂與壻俱 敗死,夫人為俘。洪武元年放還。溯行江上,晝夜波濤 光怪,隨舟至陽邏虎頭磯止焉。乃踞其巔緝麻。七日」, 有老叟袖《符籙》一卷授之曰:「明此役鬼神,驅六丁矣。」 是夕風雷拔木,鷙獸潛藏,荊榛頓豁。適鄧將軍愈討 麻陽,道陽邏微服往見夫人曰:「將軍不輿乎?」愈命將 士試與角,皆禁不得發。夫人知愈輕麻陽,乃曰:「將軍 無輕敵,脫有急,吾當助之。」愈問其徵,曰:「群鴉作陣。」愈 進討,果失利。天忽晦冥,群鴉翔集,見夫人緋衣躍馬, 空中霹靂山震,轉石揚沙,愈乘之大勝,麻陽遂平。太 祖賜封妙真夫人。後夫人欲建泰嶽祠,而難其材,值 木筏蔽江而下,夫人以一絲繫績具,筏膠不行,商乃 輸木建祠磯上。夫人年九十解去。
單道安
编辑按《武當山志》:「道安,本州人,從南巖張真人學,精究道 法,執弟子禮,慇懃弗怠。真人昇舉之後,潛藏於疊字 峰,屏絕人事,虔奉元帝香火。洪武初,遊西華終南諸 山,仍居重陽萬壽宮。一日以所授元祕付與門人而 去。弟子李素希攜冠履瘞於五華仙塋。」
曹古松
编辑按《武當山志》:「古松,義興人,生於元季,自幼入句曲山, 禮三茅君出家,元符萬寧宮為道士。質朴恬淡,懶與 人接,手不釋卷,理性明白。後入武當,冀續仙源,煮石 茹芝,韜光匿影,黃庭大洞,一以貫之。後還句曲,復入 杭。開元一日,對王眉叟真人作頌辭謝,端坐而逝。數 日後,有蔣姓者忽見古松如生,拜辭而去。」
鄧青陽
编辑按《武當山志》:青陽南巖道士,生於元季,資穎過人,不 屑與儕俗為伍。敬慕上仙,早來武當,從高士學黃老 文,始文《庚》《莊》《列》《周易》龍虎大丹諸書,精思熟煉,深得 其奧。每與道侶講究真詮,凡所寓興,吐詞發語,皆有 激發。遊武林,有「忘情消白日,高臥看青山」之句。所著 《觀物吟》,又曰《警世文》。洪武初年,吳中人多有識之者, 後不知所終。
王士能
编辑按《續文獻通考》:「王士能初生海州,後徙居濟寧。生元 至正甲辰,入成化癸卯,涉一百二十餘歲。自幼慕長 生之術,遊四方,入蜀,聞雪山中有異人,因往訪之。及 至,見一老人,被氈衣臥深洞中石床上,顏如嬰兒,臥 側惟乾麪一囊,時取啖之,或掬飲澗水一二升。士能 伏拜不起,遂依之,朝夕左右。居數日,食盡,老人出囊」 中麪遺之,苦澀不可下。士能乃採山果野菜自給,如 此三年,老人苦其志。一日謂曰:「子可語道矣。」因授之 術,且曰:「他日非其人勿輕授。」士能攝形煉氣,辭其師, 仍還濟寧,僻居一處,臥榻外無長物,遂不火食,或啖 棗數枚,或菜數莖,飲水少許。與人談,皆靜坐寡欲之 說。其初州人不識也,久而人漸異之。指揮王宣,原籍 海州,往訪,得其姓名,大驚曰:「吾祖嘗言叔祖諱士能者,少好道,出家不知所終,翁是乎?」詢之,歷歷盡合,遂 日往候焉。人慕而饋之,拒不納。又指揮朱顯欲業其 術,士能謝之曰:「非吾徒也。」顯慚退,因疏於朝。憲宗敕 山東守臣以安車載入京,賜寶鏹而遣之。當被召時, 學士程敏政適以公事至,因往問之,士能曰:「老僕無 能為,朝廷過聽而召之,僕豈知道?但習靜日久,今大 敗吾事矣。」敏政問及元宋國初事,士能曰:「一身之外, 皆非所知也。」又三年丙午,蘇州楊南峰亦以使事過 濟寧,訪之,時士能著素白衣,坐一木榻,因叩其所以 壽,士能曰:「無他,但平生不食肉,不娶妻,不識數,不爭 氣而」已。《弘治辛亥羽化》。
按《畿輔通志》:海上老人,隱姓氏,住渤海條山洞中,時 與山左右耆老相遊息,遇金亂年荒,饑死者眾,諸老 憂切不釋,老人曰:「從吾入海,以度年儉。」入海煮石而 食,甚甘美。次年諸老皆肥澤而歸。
按《山東通志》:「海上老人,不知姓字,洪武壬午過濟,永 樂間復至。成化乙巳,濟南衛指揮朱顯奏聞,賜名王 士能。」
按《兗州府志》:「士能白髮被額,肌膚如童。」
張三丰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張三丰,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 寶,三丰,其號也。以其不飭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 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 啖升斗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 或處窮山,或遊市井,能一日千里,嬉笑諧謔,旁若無 人。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曰:『此山異日必大興』。」時五 龍、南巖、紫霄,俱毀於兵火。三丰去荊榛,辟瓦礫,與其 徒創草廬居之。已而舍去,行遊四方,太祖故聞其名。 洪武二十四年,遣使遍覓之,不遇。後居寶雞之金臺 觀。一日自言當辭世,留頌而逝。縣人共棺殮之。及葬, 聞棺內有聲,啟視,則復活。乃遊四川,見蜀獻王,復入 武當,歷襄、漢,不常厥處。永樂中,成祖遣給事中胡濙 偕內侍朱祥齎璽香幣往訪,積數年,窮陬僻壤皆到, 迄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張信等,督丁夫 三十餘萬人,大營武當宮觀,費以數百萬計。既成,賜 名太嶽太和山,設官鑄印以守,竟符三丰言。或言「三 丰,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 清宮,與里人張毅相」習。毅四世孫朝用,嘗遊寶雞,遇 三丰,問:「汝家名毅者為誰?」答曰:「吾高祖也。」三丰曰:「吾 曾見其始生時,今孺子亦漸長,努力讀書,官可至三 品。」後亦符其言。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 真人,然竟莫測其存亡也。
按《異林》:張剌達者,相傳是宋時人,為華州掾。嘗從州 太守入華山,謁陳摶先生。先生敘賓主,就坐訖,復設 榻於左,似有所伺,太守不之悟。已而一道人至,藍袍 葛巾,蕭如也。先生與之揖而坐焉。道人趨而左,據榻 端坐,傲然無遜容。太守不悅,先生事之甚恭,因請曰: 「先生袖中攜有何物,幸以相貺。」道人即探出棗三枚, 顏色各異,乃以白者授陳先生,赤者自吞食之,青者 授太守。太守愈不悅,持以奉掾,掾遂啖之。道人遽出, 太守問於先生曰:「是何道者,先生固為恭乎?」先生曰: 「此純陽真人也。」太守悔恨,追不能及。張公自後得道, 國初時往往遊人間,每顯異跡。太宗時開邸北平,嘗 召見之,語有神異。及即位,思慕甚篤,「遣胡尚書濙遍 海嶽間求訪之。後於秦中邂逅,宣述聖意,企仰道真, 乞迴鶴馭,以慰睿望。」張公曰:「謹奉詔,但道遠日久,公 先就駕,予當繼至耳。」既而胡方入朝,張公果至。帝延 入,問之曰:「何為是道。」曰:「能食能糞,此即是道。」帝不悅 曰:「卿有仙術,為朕試之,以為榮觀,不亦可乎。」張公遣 侍豎舁一甕來,即指之曰:「臣欲入此,以觀造化。」即投 足縮首,頃刻不見。呼之則諾,視之無形。帝命擊破之, 使人各持破甕一片呼之,如月印水,在在皆是,隨呼 而應,莫知所為。帝曰:「卿可試出。」言訖,張公忽在前。帝 曰:「卿可更窮造化之道。」張公曰:「諾。」即走入柱中,呼之 復出。帝歎曰:「妙哉張卿,出幽入冥,其至神乎。」張公復 取水,噀於庭中,須臾變成巨川,間岸沙際橫一渡舟, 張公舉手招之,舟忽近,人遂登舟去,不知所之。尋視 庭際,了無波浪。後帝患疾,食不下,始悟張公之言,嘆 曰:「張公其能鏡余之死生矣。」先是張公以草一莖授 胡公曰:「異日陛下若有危疾,以此療之。」於是帝服之, 果瘥。
按《玉堂漫筆》相傳永樂初,遣胡忠安公巡行天下,以 訪邋遢張仙人,即張三丰,名通,號元元子,天師之後, 寓居鳳翔寶雞縣之金臺觀修煉。洪武壬申,常應蜀 獻王之召,辭還山,金時人也。都太僕元敬嘗為予言: 「蘇城人家有三丰手筆。」蓋與劉太保秉忠、冷協律起 敬同學於沙門海霅者。南陽張朝用嘗記三丰遺跡。 三丰,陝西寶雞人。元時於鹿邑之太清宮學道,與朝 用高祖毅相識,往來其家,為親密之交。朝用之父叔 廉,元末兵亂,叔廉避地寶雞。洪武中,三丰亦來寶雞, 與西關李道士白雲先生交契相厚。朝用時方年十三,三丰見之,問曰:「汝誰家子?」答曰:「吾父柘城張叔廉 也,兵亂徙家於此。」三丰曰:「我張元元也。昔柘城時多 擾汝家,名毅者為誰?」答曰:「吾高祖也。」三丰曰:「吾曾見 其始生時童子,其勉力讀書,後當官至三品。」越月,朝 用與李白雲送之北去,見其行,足不履地云。朝用官 詹事府主簿,忠安公以其常識三丰,薦之為均州知 州,與同往尋訪,竟無所遇而還。十五年,文皇再遣寶 雞醫官蘇欽等,齎香書遍訪名山求之。又遣龍虎山 道士奉書云:「皇帝致書真仙三丰張先生足下:朕久 仰真仙,渴思親承儀範。嘗遣使致香奉書,遍詣名山, 虔請真仙。道德崇高,超乎萬有。體合自然,神妙莫測。 朕才質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 敬再遣龍虎山道士,謹致香奉書,虔請拱候,雲車夙 駕,惠然降臨,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懷。敬奉書。」或云此 舉實托之,以別有所為,《忠安行事》有密敕云。又淮安 王宗道,字景雲,學仙,嘗與三丰往來游從。永樂三年, 國子助教王達善以宗道識三丰,薦文皇,召見文華 殿,賜金冠鶴氅,奉書香遍訪於天下名山。越十年,足 跡滿天下,竟無所遇而還復命。
按《江寧府志》:「三丰丰姿魁偉,美髯如戟。入武當山修 行,寒暑惟衣一衲。或處窮寂,或遊市井,浩浩自如。有 問之者,終日不答一語。或與論三教經書,則吐辭滾 滾,皆本道德忠孝,每事輒先知之。所啖斗升俱盡,或 辟穀數月自若也。登山如飛,隆冬臥雪中,齁鼾如常。 太祖聞其名,遣使求之,不得。永樂初,累致書敦請,乃」 入見。嘗奏對忤旨,欲殺之,忽不見,上遂病。有使者遇 之途,附進蓑衣草數莖,煎湯服之,立愈,由此遂絕。李 景隆事之甚敬,臨去贈以蓑笠,云「他日有難可服此。」 後其家遭幽閉,年久絕食,乃思其言,服之,行過處,地 即生穀,一夕便熟,賴此以濟。及宥出後,服之而行,地 不復生穀矣。
按《浙江通志》:「三丰,修煉武當,通三教,辟穀臥雪,能前 知成祖所訪,真仙也。身長七尺,美髯如戟。洪武二十 六年,自言辭世。比葬,發視之,復生。後居寶極觀,聞胡 濙至,竟遁去。」 按《德安府志》:「三丰,號保和,容忍,生有異質,手提方尺, 一笠一衲,不飭邊幅,人呼為張邋遢。自洪武初,居太 和玉虛宮,二十三年去,後寓太平山,與」山下宗顯者 善。其童子嘗從之遊,童子語人曰:「張嘗出遊,必偕我, 但令閉目。」一日竊視之,乃空中也。三丰聞之不樂,遂 遣之去。乃邀父老登山為別,揖眾使坐。旋下山取火, 往返行四十里,頃刻而至。又市豆腐一提。比父老歸, 屬其提版曰:「此唐邑西關王宅物也,為我還之。」嗣問 王宅往市時,正父老在山時也。唐邑去太平山百四 十里,後覓三丰,不知所在。「太平砦」,在治西八十里,即 鷹鶚砦。
按《襄陽府志》:「三丰,頂作一髻,手持一尺。洪武初,至太 和山結庵。庵前古木五株,師棲其下,久則猛獸不拒, 鷙鳥不搏,人益異之。至二十三年,拂袖遊方而去,往 來長安,成祖遍訪未獲,後寓德安太平山,不知所在。 今石塌藥碾存。」
按《武當山志》:「三丰號元元子,又號張邋遢,遼東懿州 人,張仲安第五子也。寓居鳳翔寶雞縣之金臺觀修 煉,忽留頌而逝,士民楊軌山殮之,臨窆復生,以一小 鼓留其家。入蜀轉楚,或隱或見。有問以大道者,專以 仁義勸人,事皆先見。往來鶴鳴山,半歲失所在。嘗至 甘州張指揮家遺一中袖及葫蘆。天順間,甘肅總兵」 官王敬患中滿疾,諸醫不能療,以中袖火鍛服之。愈 後,葫蘆忽自震碎。留楊氏小鼓,雖戞大鏞,不能混其 聲,後亦亡去。又《舊志》載,張全一號三丰,相傳留侯之 裔。洪武初,遍歷諸山,搜奇覽勝,乃至武當結庵,常與 耆舊語云:「吾山異日與今大有不同。」命丘鉉清住五 龍,盧秋雲住南巖,劉古泉、楊善澄住紫霄,又結庵展 旗峰北,曰遇真宮,黃土城內曰會仙館。語弟子周真 德曰:「爾可善守香火成立,自有時來,非在予也。」洪武 二十三年,拂袖長往,不知所之。二十四年,詔遣三山 高道清理道教,曰:「張元元者,可請來。」永樂十年,遣使 致香書,屢訪不獲。正統元年,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按《青州府志》:三丰永「樂間隱於雲門山之陽,修煉洞 中,太宗賜號三丰,後莫知所終。今有張仙洞,嘗在日 照縣傳畽社張翔家,傭工同眾耘植,其苗無草且茂, 一日佈芝麻數畝,主嫌其密,戲令芟去一半,即如其 言,旋復生。一日,種菜縣中乏種,使往諸城買之,屬曰: 『路遙,可宿於桃林某友家』。張即日回。主訝其速,曰:『汝 尚未去耶』?」曰:「已買得矣。」主曰:「誑我。」詰之再三,不信。時 有鄰嫗語人曰:「適見老張騎鶴從半空中而下,不知 其為鶴也。後訪其友,果一飯,始信其為仙矣。」自是辭 去。張臨行指主人子曰:「此子令讀書,必高中。」後果中 第。
按《汝州志》:三丰曾寓南華觀,求燈不得,因於壁上畫 月照之。又嘗過郟昭陽觀,訪道士李白雲,適他出,時邑人張叔廉為小兒,在觀讀書,三丰摩其頂曰:「張元 元到此,李白雲不遇白雲歸。」悵然久之,問其故,曰:「此 邋遢張也。」後叔廉以孫貴,敕贈吏部右侍郎。
按《山西通志》:三丰,平陽人,一云猗氏人。有仙骨,修髯 如戟,膚如冰雪。曾路遇一少年美姝,自稱麻姑,教以 服四味龍芽。後遊武當山,登祝融峰,嚼梅花滿口,朗 誦《南華秋水》篇。觀潮上日出,大叫曰:「雲海盪吾心胸。」 題楊州瓊花觀詩云:「瓊枝玉蔕屬仙家,未識人間有 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標猶帶古煙霞。歷年既久 何曾老,舉世無雙莫亂誇。幾欲載回天上去,擬將博 望借靈槎。」蓋自況也。明太祖咨以時務,曰:「唯本忠孝。」 後成祖遣胡濙物色之,終莫能得。 按《陝西通志》:三丰名君寶,字全一,一字元元,世目為 張邋遢,寶雞人。經籍典墳,過目成誦,詩語瀟灑,與人 議論三教,若決江河。洪武初,至太和山,結庵于玉虛 宮。尋入蜀,又入武當,或遊襄鄧間。後常往來長安隴 西三十四年。太祖遣三山高道訪於四方,竟弗至。太 宗尤奇之,遣使致書,訪求未獲,特敕正一孫碧雲,於 武當建宮以候天順末或隱或見,問者專以道德仁 義為言,心與神通,神與道一,事事先見如神。或云「三 丰,遼東人。」
按《四川總志》:「三丰,不知何許人,洪武中入蜀,僑寓環 衛姜指揮家。寒暑惟一箬笠,甚大即小戶,出入不礙。 繫鐵線絛,極工緻。朝夕居一磐石上,嘗取梅枝插土, 即生花,皆下垂,故成都昔年猶遺照水梅種焉。每勸 人毋豢鴿,子女毋婚於王家云。永樂中遊內江,寓明 玉道人家,詭云龐姓,微示以異,嘗履極險不墜,涉水」 無少濡。而玉善符咒,多奇驗。欲以授龐,龐笑曰:「我以 道奉公,公乃以法授我耶?」乃作《道法會同疏》一通畀 之。居歲餘,胡濙物色之,遂同玉見胡。後不知所終。或 曰:天目人,名君實,字全一。又洪武末,三丰於鶴鳴山 修道,往來於峨嵋山中,半年後遂不知其跡。
按《重慶府志》:「三丰修道於巴岳山之頂崑崙洞,其洞 懸巖萬丈,三丰騎驢出入於洞中,白日飛昇仙去。洞 中存一雙竹,石桌、石床、玉版泉,皆其遺跡。」
按《貴州通志》:「三丰,洪武間寓平越高真觀,自於觀後 隙地結茅為亭,晝則閉戶靜坐,夜則禮斗。與指揮張 信善,嘗與奕,後指城南月山寺右地曰:『葬此必封侯』。 信從之。後信果以功封隆平侯。永樂間,遣官徵聘,竟 莫知所之。嘗有《了道歌》《無根樹》詞二十四首。三丰禮 斗時,四季止一破衲,草履科頭,時人呼為邋遢仙。」今 禮斗亭即其故址,手書《亭聯碑詞》尚存。
張子沖
编辑按《閩書》:張子沖賣樵事母,常曰:「一心無罣礙,願見呂 先生。」一日上山刊木,忽有道者衣衫藍縷,至其家,以 饑告其妻。妻答云:「未炊,惟烝糯一斗,待夫歸釀酒,可 食。少許。」道罄食之,妻大恨曰:「吾夫嗜酒,吾被責矣。」道 曰:「不爾累也。可汲水一缸,以餘粒浸蓋。」尋拂袖去。頃 之,沖歸,其妻告之,開缸,酒也。沖驚曰:「呂先生至矣。」追 及澗橋,懇其見度。道答:「今日無緣,來年中秋,可於建 陽龍游橋中相遇。」三人共一目為記。沖如期往,見二 瞽者撘眇一目人肩,已過橋矣。道責遲,復期來年。沖 復往,偶橋中相遇,乃曰:「汝母今日死矣,無棺可斂。」遂 即掌中畫一屋,語沖曰:「請視之,似何所也?」沖答曰:「似 北勝寺。」道曰:「我有棺,寄西廊下,往取」之,沖遂舁到家, 僧俗初不知其中有棺也。後沖棄妻子,寄跡寺中,刱 建翠雲庵,居止無定處。凡有錢施者,第取一文云:「但 得一錢足,何憂身外身。」國初,縣以為妖,械櫝車中,送 至京師,開車無見,惟破笠敝衣竹節冠滿櫝而是。 按《福建通志》:子沖,邵武磡下人。明初禁左道甚嚴,縣 以為妖,械車解京,開車忽不見,惟滿車皆破笠敝衣, 號「竹冠道人。」自後或隱或見,不知所終。
冷謙
编辑按《巳瘧編》:「冷謙,字啟敬,杭州人。精音律,善鼓琴,工繪 畫。元末,以黃冠隱居吳山頂上。國初召為太常協律, 嘗遇異人傳仙術,有友人貧不能自存,求濟於謙。謙 曰:『吾指汝一所往焉,慎勿多取』。乃於壁間畫一門,一 鶴守之。令其人敲門,門忽自開,入其室,金寶充牣,蓋 朝廷內帑也。其人恣取以出,不覺遺其引。他日庫失」 金,守庫吏得引以聞,執其人訊之,詞及謙逮,謙將至, 曰:「吾死矣,安得少水以濟吾渴?」逮者以瓶汲水與飲, 謙且飲,且以足插入瓶中,其身漸隱。逮者驚曰:「汝無 然,吾輩皆坐汝死矣。」謙曰:「無害汝,但以瓶至御前。」上 問之,輒於瓶中應如響。上曰:「汝出,朕不殺汝。」謙對:「臣 有罪,不敢出。」上怒,擊其瓶碎之,片片皆應。終不知所 在。移檄物色之。竟不能得。
按《續文獻通考》:「謙字啟敬,號龍陽子,武陵人也。元中 統中,與劉秉忠從海雲僧遊,百家方術,靡不洞習,尤 精於《易》。後棄釋從儒,遊霅川,交趙孟頫,及效李思訓 畫,遂以畫稱。後入淮揚,遇異人,授中黃大丹,至正間 百餘歲矣。顏如童,避地金陵,賣藥於市,神效駭人按《寶慶府志》:「謙,嘉興人,曉音律,多幻術。洪武初,徵為 協」律郎。郊廟樂章,多所撰定。後遊湖湘間,嘗寓居郡 北開元觀,遺跡甚多,故一名「冷道觀」,山水殊勝。
張中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張中,字景華,臨川人。少讀書,應進士 舉不第,遂放情山水,遇異人授數學,談禍福,多奇中。 太祖下南昌,以鄧愈薦,召中,賜之坐。問曰:『予下豫章, 兵不血刃,此邦之人自是少息乎』?對曰:『未也。旦夕此 地當流血,廬舍焚燬殆盡,鐵柱觀亦在煨燼中,所存 一殿。未幾,指揮康泰反,一如中言。又言國中大臣有』」 變,宜豫防。至秋,平章邵榮、參政趙維祖伏甲北門為 亂,事覺伏誅。明年,太祖祭山川百神,覆舟山下,問中 何如?對曰:「吉天馬兩重,似拜似舞。」祀訖,馬忽人立作 舞狀,復俯首若拜。而是日中原獻名馬,果符兩重語。 陳友諒圍南昌,三月,太祖伐之,召問中,中言五十日 當大勝,亥子之日獲其渠帥。帝命中從行,舟次孤山, 無風,弗能進,中以《洞元法》祭之,風大作,遂達鄱陽,大 戰湖中。常遇春孤舟深入,敵舟圍之數重,眾憂之,中 曰:「無憂,亥時當自出。」已而果然,連戰大勝。友諒中流 矢,卒降其眾五萬。自啟行至受降,適五十日。始南昌 被圍,帝問何日當解,中對:「七日丙戌。」比報至,乃乙酉。 蓋術官筭曆,是月差一日,實在丙戌也。其占驗奇中 多若此。為人狷介寡合,與之言,稍涉倫理,輒亂以他 語,類佯狂玩世者。生平好戴鐵冠,人稱為鐵冠子云。 按《續文獻通考》:鐵冠道人精數學,以術謁太祖曰:「待 公神采煥發時即受命,應在千日內。」及上即位,住雞 鳴寺,預告僧云,上將毀寺。上知而惡之,投之大通橋 下而死。後關吏報是日道人出關矣。先是,梁國公藍 玉攜酒訪焉,道人野服出迎,玉不悅,為對曰:「腳穿芒 鞋迎客,足下無禮。」道人即以所持杯應曰:「手執椰瓢 作盞,尊前不忠」,蓋已知其叛矣。
按《江寧府志》:中字景和,遇異人授以《皇極數》,談禍福 多驗。元末兵亂,歸隱幕府山間,至城市,與人言避兵 之方,從之者多獲全。癸卯夏中言省署當有震驚,城 中擾擾,俄而忠勤樓災,樓近省署,內外咸恐。及友諒 復圍南昌,上忽得異夢,命占之,曰:「當於咽喉中用力。」 遇夜燒燈,花蓓蕾可愛,鐵冠適在旁,遽剪之,左右唶 曰:「嘉兆可惜!」鐵冠曰:「宜亟援江西。」後三日,報果至,上 遂親將兵往,復問中,中曰:「是行勿遲,五十日當大勝。 戌亥之日,獲其首領。」既而果然。
按《江西通志》:太祖與陳友諒相持,令道人望氣以決 休咎。鄱湖之戰,友諒中流矢死,兩軍皆未覺。道人密 奏曰:「友諒死矣,顧其下未知,猶為之力戰。請遣死囚 持祭文往哭之,則彼眾氣奪,而吾事濟矣。」上從其言, 友諒兵果大潰,道人居都下數年,一旦無故自投於 大中橋水死,命求其屍不獲,已而潼關吏奏云:某月 「某日,鐵冠道人策杖出關」,則其投水日也。自是不復 見云。
馬山人
编辑按《武進縣志》:「馬山人,不知名氏,以其居馬跡山,故名。 常為柁工,從太祖大戰彭蠡,脫太祖於厄,不受官賞, 惟日求一醉,太祖命光祿官給之。一日天大雪,醉臥 屋角,太祖解衣覆之,俄竟去,不知所終。」
潘自然
编辑按《處州府志》:「潘自然,明初人,為松陽逍遙觀道士,居 雲巖,善符咒燒煉之術,號召風雷及神將出現。每夜 有神燈懸挂於門,當出行即有神燈前導,有求符者, 迫切治爨,老人因自然別出,遽呼神將承命往治,自 然歸責老人。有泥神滕申君詣前曰:『彼五世法官,偶 有過,上帝謫下侍公庖。公僅以三世法非彼,若毋責 爾也』。」泥神與自然語畢,老人遂不復見自然後亦仙 去。
錢國禎
编辑按《和州志》:「錢國禎,明初人。知符咒之術,凡請祈禱者 無不應。尤精於曆數課命之學。年八十餘,日行百里, 後無病而卒,已三年矣。後有鄰人張三老,仍見其往 來於仙蹤鎮,呼之,尋不見。今仙蹤鎮并其居里俱雕 塑像,稱為錢公道顯先生,尸祝致敬。子孫凡七代,猶 存其書,習其術。」
張柏亭
编辑按《衢州府志》:「張柏亭,洪武年人。」《元妙觀都紀》:「永樂間, 奉敕建武當山宮觀。柏亭應詔住元天玉虛宮,時遇 異人授以葫蘆、拄杖各一。嘗施藥,授五雷祕法,祈禱 輒驗。後還衢,日跨青牛出入,自號葫蘆道人。臨終預 語徒眾曰:『我當某日某時歸山』。果如言,人皆以為仙 去。」
趙童
编辑按《德安府志》:「趙童,應城人。相傳洪武初,乞食應城,竟 莫詳其年。邑西十里趙族言,其遠祖有出家訪道未 返者,疑為童也,逼而認之。童曰:『我非趙姓也,久居應 城,即改稱應童云。披鶉衣,繫瓢杖,頭懸葫蘆,膏藥治病,立愈。邑中九十餘老人,言幼時見童貌至今未改, 但毛髮黑白無常,雪天輒露坐,去坐丈許,無雪,溽暑』」 坐臥赤日中,身無汗垢。日居應城不遠出,而邑人多 於襄、郢、荊、岳間數數見之,於是漫呼趙神仙。嘉靖初, 童遍辭市人,曰:「吾行矣。」越三日,江西張真人以舟迎 去,拜懇長生術,數月無一言。真人怒,加以刑,童遽死, 令人瘞之,舁棺者覺其輕,啟視之,惟一竹杖存焉。
柴公達
编辑按《衢州府志》:柴公達,號無無道人,洪武間,寓龍虎山, 與張真師遊。一夕,師欲警夜,公達曰:「吾能役神為之。」 是夜鐵鈴響者達曙。師嘗遇公達夜歸,假電燭之,如 明晝,真師大奇之。
王鼎
编辑按《江寧府志》:「王鼎者,父為衛千戶,受命籍沈萬三家, 得仙人王古峰丹經十卷,爐火一方,於萬三處寶藏 之。鼎有惡疾,募能醫者。道士沈野雲住雨花臺傍清 源觀中,素師古峰受煉氣之術,過而憐之,語之曰:『吾 觀子形神清拔,似可入道者,病不足憂也。吾為子起 之。雖然,必隨我為弟子乃可』。鼎許諾,乃為治療,不逾」 月而愈。於是鼎拜野雲為師,出其書以奉。野雲見而 喜曰:「吾自失真師,養胎未脫,豈意今日復見元機。」野 雲遂擇其粗以授鼎,而自用其精以得道。鼎後亦超 元祕,棄官遊行江湖間,聞河南周王好道,延徐生者 共事修煉,往見之。王不聽其言,徐生亦不深信,乃別 去。明年,徐生鄉人毛姓者商於他州,與鼎相值。鼎以 一封物寄徐生曰:「急予之命猶可救。」比歸而徐溺死, 王亦薨逝。乃以物付徐之子。啟之,中有筆二枝,破其 管,得藥二丸,柬一通云:藥可延年度世,化汞為金。知 子無緣,托以予汝友人錢子,其子買汞試之,得二十 金而不甚珍祕。同門友錢生者求觀,遂攫其一吞之。 及徐子覓藥而藥已盡。訪錢生,生逃去,不知所之矣。
于梓人
编辑按《已瘧編》于梓人者,湖廣武岡州人。梓人生七八歲, 眉目如畫,資性聰警,其州將愛之,因其父藝,以梓名 之。及長,有俊才,且多異術。舉洪武乙丑進士,歷知登 州府。部有訴其家人傷於虎者,梓人命卒持牒入山 捕虎,卒泣不肯行,梓人笞之,更命他兩卒曰:「第焚此 牒,山中虎自來。」兩卒不得已,入山焚其牒,火方息而 虎隨至,弭耳帖尾,隨行入城,觀者如堵。虎至庭下,伏 不動。梓人厲聲叱責,杖之百而舍之,虎復循故道而 去。尋為部民告訐,以為妖術惑眾,有詔逮治數月,瘐 死獄中,棄其尸,家人發喪成服。忽一夜聞扣門聲,問 為誰,答曰:「是梓人也。」人驚為鬼,曰:「吾實逃去,云死者 詐也。」家人不信,謂鬼衣無縫,驗之不然,遂內之。梓人 不自晦匿,日與故舊遊宴,或泛舟不用楫,逆水而上 以為樂。里人劉氏,其怨家也,執之白知州伍芳,請奏 聞,芳不許,劉遂詣闕告之朝,命法官推案,未至。一日, 忽失梓人所在,但存鐵索而已。劉無以自明,竟坐欺 罔得重譴,而梓人自是不復見矣。梓人自號七十一 峰道人,詞翰遒逸可觀。吳用藏言自製《遊大山歌》一 紙,余嘗見之。
去留馨
编辑按《萊州府志》:「去留馨,相傳姓范,勝國時人。自幼靈秀 好遊,遇道人授以辟穀導引之術。既長,絕不飲食,身 輕如槁葉,行住處,異香襲人,自號去留馨。歌舞於市, 不以言笑假人。洪武間,乘雲上昇膠州,屢年豐稔。」
俞震齋
编辑按《閩書》:俞震齋,沙人祕傳符籙,精五雷祈禱術。同時 有黃天元者,住持宜福觀,亦能此術。洪武二十年,省 城大旱,藩司召二人祈雨。既至,分東西立壇,私約曰: 「吾二人雨當有辨。」乃以書符硃墨二硯分投水缸中。 須臾雨至,一壇水黑,一壇水紅。時有贈之詩曰:「三日 登壇三日雨,一聲號令一聲雷。」俞晚居其里之三官 堂。一日有老嫗求救曰:「吾某山母龍,坐行雨失律,當 午時震死,過午無害矣。惟法官可救此厄。」俞曰:「能幻 形小之,藏我缽盂中乎?」龍如令,化小蜒蜓投盂中。俞 以令牌覆之,端坐以俟。須臾,暴雷雨,擊至數遍,過午 乃息。俞呼龍曰:「可以去矣。」龍出仍化老媼拜謝,約有 祈雨,當如命效力,每三年輒一來朝。至今六月初有 暴風疾雨。由南而北。必曰「龍姑朝。」俞云。
姚道士
编辑按《廣西通志》:「姚道士,號清溪,賓州人。洪武二十三年, 於龍虎山學道,常騎虎,遇旱,禱雨如注。南寧孽龍作 祟,當事馳迎,頃刻而至,斬孽龍。太守廟蛇精食人,復 殺之,後白日飛昇。」
賀蘭二老
编辑按《陝西通志》:「賀蘭二老,洪武二十七年中衛人張秋 童入賀蘭山伐木,二老坐石上,問曰:『秋童何為』?對曰: 『伐木』。二老乃呼秋童,與錢盈掬。童歸,尋往視之,則二 老莫知所之,其錢至今猶存。」
===黃一真===按《南陽府志》:「道士黃一真,號雲峰,又號誠一子,內鄉 夏館保人。母王氏,夢北斗樞星繞身而娠。洪武壬申, 一真生時有紅光,少厭世,紛入邑中奉仙觀為道士, 往來鎮平五朵山,師全真李崇樸,藏修三十餘年,人 莫窺其祕也。南陽宗藩,唐王常命為道官,主南陽北 觀,不樂居去,常往來玉清宮大谷峪玉仙宮,而居奉」 仙觀為多。一日謂其徒曰:「打破鴻濛竅,已見未生前。 明年臘月內,信步上壺天。」至期,若有音樂導從者,集 眾與訣,端坐而逝。時成化壬辰十二月也,壽八十一。 真人既逝次日,有見其謁唐王者。又三日,有見在盧 氏縣募化核桃,令送歸奉仙觀。修《黃籙會》,手押宛然, 弟子啟其壙,面如生,壙甎誤墮額血出。咸謂得道云。
李希素
编辑按《武當山志》:「希素,字幽巖,號明始,洛陽人。元末,棄家 來遊武當。洪武初,住持五龍宮,後退隱於自然庵,含 光守默,不與人接。永樂三年,榔梅結實,遣道士易本 中上貢,詔命道士萬道遠齎敕,賜以表裏鈔錠。四年, 榔梅仍實,復遣道士呂正中上進,賜賚如前。是年詣 朝謝恩,賜坐便殿,諮以理國治身之道,惟以道德奏」 對。上說,禮待甚厚,賜還本山。永樂十年,敕遣大臣創 建宮觀三十餘處。經營之始訪古跡舊規,皆一一陳 之。常以手加額:「願皇圖萬歲,天下太平。永樂十九年 六月初五日,屬門徒各宜精修學道,今教門大興,吾 去無憾矣。」語畢,端坐瞑目,壽九十三。時戶部主事王 和在焉。翌日焚化,骨齒皆青,人皆傳其為仙矣。冠劍 藏於《黑虎澗》上。
程濟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程濟,朝邑人,有道術,洪武末,為岳池 教諭。岳池去朝邑數千里,或見濟嘗在朝邑,而治岳 池學事不廢。建文初,上書言:某月某日北方兵起,朝 廷謂非所宜言,逮至京,將殺之。濟入見,仰面大呼曰: 『陛下幸囚臣,臣言不驗,死未晚』。乃下之獄。已而燕兵 起,帝乃釋濟,以為翰林院編修,參北征軍淮上敗,召」 還。或曰:徐州之捷,諸將樹碑敘戰功及統軍者姓名, 濟一夜往祭其碑,人莫測。後燕王過徐,見碑大怒,趣 左右以鐵椎椎碑,再椎,遽曰:「止為我錄碑文來已」按 碑誅之,無得脫者,濟姓名正在椎脫處得免。然考其 實,徐州未嘗有捷也。或曰:濟與邑人高翔並以明經 徵,翔勵名節,濟好術數,翔數止濟勿為此,濟不聽。既 在兵間,濟又勸翔學我術,翔曰:「我願為忠臣。」金川門 破,翔招濟同死,濟曰:「我願為智士。」翔竟死之,濟亡去。 或曰:事急時,帝召濟問計,濟曰:「天數已定,惟出走可 免難。」立召僧為帝落髮,濟從之出。每遇險,以濟術脫, 相從數十年,後莫知所終。
按高坡《異纂》,「濟有仙術,不知何所承受。靖難師起,詔 使護軍北行,戰於徐州,大捷。會曹國公師退,文皇至 江上,濟亡命,不知所終。」
熊伯霆
编辑按《樂安縣志》:「熊伯霆,七都人。洪武、永樂間,受法於碧 霄真人,數年靈驗,復授以薩真人元祕符命。公盡得 其正泒宗源,編次傳後,以待能者,而惜傳人鮮也。至 其動雷禱雨,附體圓光,驅邪治病,斬蛇都市,三現金 鞭,救度群生。迄今膾傳不盡。」
鄧羽
编辑按《列朝詩集》:鄧羽,南海人。明初青陽縣令,後為道士, 居武林,後隱武當山之南巖。永樂中,不知所往,人以 為仙去。有《觀物吟》一卷,自言「忘情消白日,高臥看青 山。」動落花流水之機,適閒雲幽鳥之趣。遂成「意外不 期然而然」之句。
王奎
编辑按《九江府志》:「王奎,彭澤人。永樂初,以耆民署縣事。奎 初與赤腳僧覺顯善,至是因旱禱雨廬山,道遇覺顯, 授以二符,歸而果雨。今相傳奎亦仙化去。」
麻衣仙姑
编辑按《山西通志》:「麻衣仙姑,汾州人任氏。永樂初,不願婚 嫁,被麻衣隱石室山。家人求之弗得,後有人見之,遂 逃入石室中,有聲殷殷如雷,其壁復合,手蹟尚存。每 歲旱,禱雨輒應。或以淨瓶乞水,得水即雨,俗謂之仙 姑雨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