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27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二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二十七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二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錄

 龍部彙考

  龍圖

  應龍圖

  斗牛圖

  螭圖

  易經乾卦 坤卦 繫辭下傳 說卦

  禮記禮運

  周禮地官

  易緯通卦驗

  春秋緯元命苞

  孝經緯援神契

  古三墳連山易

  大戴禮記易本命

  方言雜釋

  說文龍行 龍飛

  博雅釋魚

  博物志物理

  孫氏瑞應圖黃龍

  述異記龍化

  酉陽雜俎尺木

  爾雅翼

  埤雅

  暘谷漫錄釋龍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龍骨 修治 氣味 主治 發明 龍齒修治 氣味

   主治 發明 龍角修治 氣味 主治 發明 龍腦主治 龍胎主治 龍涎 附方

 龍部藝文一

  龍虛篇         後漢王充

  亂龍篇           前人

  龍見賀表         魏曹植

  青龍賦           繆襲

  龍瑞賦           劉劭

  元龍銘          晉傅元

  皇太子賀白龍見表     唐崔融

  赤龍據桉賦         潘炎

  黃龍見賦          前人

  黃龍再見賦         前人

  黃龍負舟賦         呂溫

  雜說            韓愈

  謫龍說          柳宗元

  愬螭文           前人

  西海雙白龍見賦       錢起

  黑龍飲渭水賦       白居易

  葉公好龍賦         張隨

  封孚澤侯敕        宋寧宗

  龍賦            吳淑

  龍賦           王安石

  豢龍說          明劉基

禽蟲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龍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飛龍:易經    應龍:淮南子

先龍。淮南子   蟠龍。方言

虯龍:博雅    螭龍。博雅

斗牛。三才圖會  那伽。本草綱目

應龍圖

應龍圖

{{{2}}}

{{{2}}}

螭圖

螭圖

{{{2}}}

{{{2}}}

《易經》
编辑

《乾卦》
编辑

初九:「潛龍,勿用。」

程傳龍之為物,靈變不測,故以象乾道變化,陽氣消息,聖人進退。初九在一卦之下,為始物之端,陽氣方萌,聖人側微。若龍之潛隱,未可自用,當晦養以俟時。大全沙隨程氏曰:「《水經》,『龍以秋日為夜』。《埤雅》:『龍秋分而降,則蟄寢于淵』。聖人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如此。」李氏仁父曰:「龍鱗八十一,為九九之數,亦以象乾也。」雙湖胡氏曰:「六爻取六龍象,固以純陽之物而象純陽之爻,然亦實取其變也。龍之為物,神變不測,能大能小,能隱能見,潛則入於淵,飛則升於天,亦猶乾為純陽」卦,若其動而變,則六爻可變三百八十四爻,真活動不拘爾。隆山李氏曰:「六爻之象,皆取於龍者,陽體之健,其潛、見、惕、躍、飛、亢者,初終之序,變化之跡也。」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本義九二,剛健中正,出潛離隱,澤及於物,物所利見,故其象為「見龍在田」,其占為「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本義九陽爻,三陽位,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體剛健,有能「乾乾惕厲」之象,故其占如此。大全括蒼龔氏曰:此非龍之所可為,故以君子言之。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本義「或」者,疑而未定之辭。「躍」者,無所緣而絕於地,特未飛爾。「淵」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測之所。龍之在是,若下於田,或躍而起,則向乎天矣。九陽四陰,居上之下,改革之際,進退未定之時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隨時進退,則「無咎」也。大全沙隨程氏曰:初與二既皆稱龍,此爻雖不稱龍,即上文知其為龍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本義剛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聖人之德居聖人之位、故其《象》如此。

上九:亢龍,有悔。

本義「亢」者,過於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陽極於上,動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大全白雲郭氏曰:三過而惕,故「無咎。」上過而亢,故「有悔。」龍德莫善於惕,莫不善於亢。亢則貪位慕祿,不知進退存亡,其悔宜矣。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本義六爻皆變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為「群龍無首」之象。大全朱子曰:六陽已盛,如群龍然,龍之剛猛在首,故見其無首則吉,大意只是要剛而能柔。

《彖》曰:「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本義此言聖人大明乾道之終始,則見卦之六位各以時成,而乘此六陽以行天道,是乃聖人之「元亨」也。大全朱子曰:「天人一理,人之動乃天之運也。然以私意而動,則人而不天矣。惟其潛見飛躍,各得其時,則是以人當天也。不曰當天,而曰御天,以見遲速進退之在我耳。」又曰:「『時乘六龍以御天』。六龍只是六爻,龍只是譬喻。明此六爻之義,潛見飛躍,以時而動,便是乘六龍,便是御天。」清江張氏曰:「以上下之定位言之,謂之『六位』。」以陽氣之變化言之,謂之《六龍》。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 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 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 也。」

正義龍是水畜,雲是水氣,故「龍吟則景雲出。」大全《程子》曰:龍,陰物也,出來則濕氣蒸然自出,如濕物在日中,氣亦自出,雖木石之微,感陰氣尚亦有氣,則龍之興雲不足怪。

《坤卦》
编辑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元黃。《象》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本義陰盛之極,至與陽爭,兩敗俱傷,其象如此。

《文言》曰:「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 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元黃者,天地之雜也,天 元而地黃。

《繫辭下傳》
编辑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正義「龍蛇之蟄以存身」者,言靜以求動也。「龍蛇初蟄」,是靜也;「以此存身」,是後動也。大全朱子曰:「龍蛇若不蟄,則不伏得氣,如何存得身?」又曰:「龍蛇於冬若不蟄,則凍殺了,其蟄也,乃所以存身也。」臨川吳氏曰:「龍蛇不蟄,則其來歲之身不能奮,既奮於來歲,則又蟄也。」

《說卦》
编辑

《震》為龍,

正義「震動」,象龍動物。大全臨川吳氏曰:「以動奮之身,而靜息於地勢,重陰之下,與地雷同其寂者,龍也。龍之潛於淵底者,重陰之處也。」

《禮記》
编辑

《禮運》
编辑

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

「淰」之言閃也。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解飲食有由之義也。「淰」,水中驚走也。魚鮪從龍者,龍既來為人之畜,故其屬見人不淰然驚走也。

《周禮》
编辑

《地官》
编辑

大司徒之職,「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二曰川澤, 其動物宜鱗物。」

訂義鄭氏曰:「鱗物,魚龍之屬。」

《易緯》
编辑

《通卦驗》
编辑

立夏風至,而龍升天。

《春秋緯》
编辑

《元命苞》
编辑

龍之言萌也,陰中之陽,故曰「龍舉而雲興。」

《孝經緯》
编辑

《援神契》
编辑

德至水泉,則「黃龍見。」

《古三墳》
编辑

《連山易》
编辑

《君物龍》:

《龍》善變化,能致雲雨,為君物也。

《大戴禮記》
编辑

《易本命》
编辑

「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

《方言》
编辑

《雜釋》
编辑

未陞天龍謂之「蟠龍。」

《說文》
编辑

龍行 龍飛 编辑

龍行曰《龘》。《龍飛》曰。

《博雅》
编辑

《釋魚》
编辑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 龍能高能下,能小能巨,能幽能明,能短能長。」

《博物志》
编辑

《物理》
编辑

《龍肉》,以醯漬之,則文章生。

《孫氏瑞應圖》
编辑

黃龍 编辑

《黃龍》者,神之精,四龍之長也。王者不漉池沼,水得達 深淵,則應氣而游池沼。

《述異記》
编辑

龍化 编辑

蛟千年化為龍,龍五百年化為角,龍千年化為應龍。

《酉陽雜俎》
编辑

尺木 编辑

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 天。

《爾雅翼》
编辑

《釋龍》
编辑

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物之至靈者也。《淮南子》 言:「萬物羽毛鱗介,皆祖於龍。」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 凰,而後鸞鳥,庶鳥凡羽者以次生焉。毛犢生應龍,應 龍生建馬,而後麒麟,庶獸凡毛者以次生焉。介鱗生 蛟龍,蛟龍生鯤鯁,而後建邪,庶魚凡鱗者以次生焉。 介潭生先龍,先龍生元黿,而後靈龜,庶龜凡介者以 次生焉。王符稱「世俗畫龍之狀,馬首蛇尾。」又有三停 九似之說,謂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 似者,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鬼,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 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頭上有物如博山,名曰尺木 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其為性麤猛而畏鐵,愛玉及空青,而嗜燒燕肉,故嘗食燕者,不可渡海。又言:「蛟龍畏 棟葉五色線,故漢以來祭屈原者,以五色絲合棟葉 縛之。」古者有豢龍御龍氏,徒以知其欲惡而節制之 爾。將雨則吟,其聲如戞銅盤,涎能發眾香。其噓氣成 雲,反因雲以蔽其身,故不可見。今江湖間時有見其 一爪與尾者,唯頭不可得見。自夏四月之後,龍乃分 方,各有區域,故兩畝之間,而雨暘異焉。又多暴雨,說 者云:「細潤者天雨,猛暴者龍雨也。」龍火與人火相反, 得濕而燄,遇水而燔,以火逐之,則燔息而燄滅。養魚 及三百六十,則蛟龍將魚飛去。龍以變化無方,物不 能制,故在人《比》君。在卦《比》《乾》之七爻,象天蒼龍七宿。 《乾》七爻以龍為用,《天》七宿以龍為體,蓋自下數之。其 第一爻潛龍則未見也,故蒼龍第一宿,不取龍之象。 第二爻為見,龍在田則或見其尾矣,故龍之宿,其二 為尾。第六爻為亢,龍有悔,故龍之宿,其六為亢。第七 爻為見,群龍無首,吉。故其七為角。今《易》讀「亢龍」與「角」 「亢」之字異音,然其義實相通。蓋順則降,升則逆,龍之 喉下有逆鱗,一尺而不可攖也,則為能升而不及反, 故曰「亢龍有悔。」然則《乾》之「亢龍」,雖以角亢之「亢」,讀之 可也。

《埤雅》
编辑

《釋龍》
编辑

龍八十一鱗,具九九之數九,陽也;鯉三十六鱗,具六 六之數六,陰也。龍亦卵生思抱,雄鳴上風,雌鳴下風 而風化。蓋蟲莫智於龍,龍之德不為妄者,能與細細 能與巨,巨,能與高,高能與下下。故《易》「乾以龍御天,坤 以馬行地。」龍,天類也;馬,地類也。《易》曰:「震為龍,震為龍, 以動故也。」《周易》以變者為占,故乾六爻皆動,皆謂之 龍,所謂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是也。蔡墨曰: 「龍,水物也。」《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同人》 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其《夬》曰:「亢龍有悔」, 其《坤》曰:「見群龍無首,吉。」蓋《乾》初九變而之姤,九二變 而之《同人》,九五變而之大有,上九變而之《夬》,六者俱 動變而之《坤》。是以蔡墨之言如此。知此,則知震所以 為龍之義矣。賈誼《新書》曰:「亢龍往而不能反,故《易》曰 『有悔』」,「有悔者凶也。潛龍入而不能出,故《易》曰『勿用』」,「勿 用者不可也。」觀誼之言,如曰「勿用者,戒使勿為潛龍 也。」故曰:「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 勿用也。」蓋止使人無為謂之勿,所謂「勿用」,「取女勿用」, 「有攸往」,「小人勿用」之類,皆戒使勿為也。俗云:「龍精於 目。」蓋龍聾,故精於目也。《陰陽自然變化論》曰:「驪龍之 眸,見百里纖芥。」又曰:「龍能變水,人能變火。」又曰:「龍不 見石,人不見風,魚不見水,鬼不見地。」《孫綽子》曰:「高祖 御龍,光武御虎。」龍,韓彭之類是也。虎,耿鄧之類是也。 《法言》曰:「龍以不制為龍,聖人以不手為聖。人。」手,取也。 言雖容有飛禍,而非其所取。《詩》曰:「賓載手。仇手取也。」 酈元《水經》曰:「魚龍以秋日為夜。」按龍秋分而降,則蟄 寢於淵。龍以秋日為夜,豈謂是乎?《莊子》曰:「朱泙漫學 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產,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 巧。」此言技術雖高,而應世稍疏,則無所用之。是以君 子因時施宜,事在於適而已,豈必一二以追先王之 跡哉!今相家說龍,人臣得其一體,當至公相。曾公亮 得龍之脊,王安石得龍之睛。《內典》云:「龍火得水而熾, 人火得水而滅。」按葬書以龍言山,以虎言水,六龍九 虎是也。直山直水謂之死龍死虎,故曰小頓大起,宛 轉如盤龍,奮迅如舞鶴,謂之住岡。

《暘谷漫錄》
编辑

编辑

龍五指。

《本草綱目》
编辑

《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按許慎《說文》,龍字,篆文,象形。《生肖論》云:「龍 耳虧聰,故謂之龍。」梵書名那伽。

《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龍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既能變水,又 能變火。陸佃《埤雅》云:「龍火得濕則焰,得水則燔,以人 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釋典》云:「龍交則變為 二小蛇。」又小說載:龍性麤猛,而愛美玉空青,喜嗜燕 肉,畏鐵及菵草、蜈蚣、楝葉五色絲。故食燕者忌渡水, 祈雨者用燕,鎮水患者用鐵,激龍者用菵草,祭屈原 者。用楝葉色絲裹粽投江。醫家用龍骨者。亦當知其 性之愛惡如此。

龍骨 编辑

《別錄》曰:「生晉地川谷,及太山巖水岸土穴中,死龍處。 採無時。」

陶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腦作白地錦 文,舐之著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皆是 龍蛻,非實死也。」

雷斆曰:「剡州、滄州、太原者為上。其骨細文廣者是雌; 骨粗文狹者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黃色者中,黑色 者下。凡經絡不淨,及婦人采者,不用《吳普》曰:「色青白者良。」

蘇恭曰:「今並出晉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 黃、赤、白、黑,亦應隨色與臟腑相合,如五芝、五石英、五 石脂,而《本經》不論及。」

蘇頌曰:「今河東州郡多有之。」李肇《國史補》云:「春水至 時,魚登龍門,蛻骨甚多,人採為藥。有五色者。」龍門是 晉地,與《本經》合,豈龍骨即此魚之骨乎?又孫光憲《北 夢瑣言》云:「五代時,鎮州鬥殺一龍,鄉豪曹寬取其雙 角,角前一物,如藍色,文如亂錦,人莫之識。」則龍亦有 死者矣。

寇宗奭曰:「諸說不一,終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 皮骨,頭角皆備,不知蛻耶斃耶?謂之蛻斃,則有形之 物不得生見,死方可見;謂之化,則其形獨不可化與?」 汪機曰:「《經》文言死龍之骨,若以為蛻,終是臆說。」 李時珍曰:「龍骨,《本經》以為死龍,陶氏以為蛻骨。」蘇、寇 諸說,皆兩疑之。竊謂龍,神物也,似無自死之理,然觀 蘇氏所引鬥死之龍,及《左傳》云,「豢龍氏醢龍以食。」《述 異記》云,「漢和帝時,大雨,龍墮宮中,帝命作羹賜群臣。」 《博物志》云,「張華得龍肉鮓,言得醋則生五色」等說,是 龍固有自死者矣。當以《本經》為正。

修治 编辑

《雷斆》曰:「凡用龍骨,先煎香草湯浴兩度,搗粉,絹袋盛 之。用燕子一隻,去腸肚,安袋於內,懸井面上一宿,取 出研粉,入補腎藥中,其效如神。」

李時珍曰:近世方法,但煆赤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 廣記》云:「用酒浸一宿,焙乾研粉,水飛三度用。如急用, 以酒煮焙乾。」或云:「凡入藥須水飛過,曬乾。每斤用黑 豆一斗,蒸一伏時,曬乾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 也。」

氣味 编辑

甘平無毒。

《別錄》曰:「微寒。」

甄權曰:「有小毒。」忌魚及鐵器。

徐之才曰:「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李時珍曰:「許洪云:『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 有以制伏也。其氣收陽中之陰,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主治》
编辑

《本經》曰:「心腹鬼疰,精物老魅欬逆,洩痢膿血,女子漏 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別錄》曰:「心腹煩滿,恚怒氣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 內疽,陰蝕,四肢痿枯,夜臥自驚,汗出,止汗,縮小便溺 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白龍骨,主多寐洩精,小便 洩精。」

甄權曰:「逐邪氣,安心神,止夜夢鬼交,虛而多夢紛紜。 止冷痢,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

李日華曰:「懷孕漏胎,止腸風下血,鼻洪吐血,止瀉痢, 渴疾,健脾,澀腸胃。」

李時珍曰:「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

《發明》
编辑

雷斆曰:氣入丈夫腎臟中,故益腎藥宜用之。 李時珍曰:澀可去脫,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 正氣,固大腸而鎮驚,又主帶脈為病。」

龍齒修治 编辑

同龍骨,或云「以酥炙。」

《氣味》
编辑

澀涼無毒。

李當之曰:「大寒。」

徐之才曰:平。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鐵器。

《主治》
编辑

《本經》曰:「殺精物。大人驚癇諸痙,癲疾狂走,心下結氣, 不能喘息,小兒五驚,十二癇。」

《別錄》曰:「小兒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殺蠱毒。」 甄權曰:「鎮心,安魂魄。」

陳日華曰:「治煩悶熱狂,鬼魅。」

《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龍者,東方之神,故其骨與角齒皆主肝病。 許叔微云:「肝藏魂,能變化,故魂遊不定者,治之以龍 齒。」即此義也。

龍角修治 编辑

同「骨。」

《氣味》
编辑

甘平無毒。

徐之才曰:「畏乾漆、蜀椒、理石。」

《主治》
编辑

《別錄》曰:「驚癇瘈瘲,身熱如火,腹中堅及熱洩。久服輕 身,通神明,延年。」

甄權曰:「小兒大熱。」

蘇頌曰:「心熱風癇,以爛角磨濃汁二合,食上服,日二 次。」 出《韋丹方》。

《發明》
编辑

蘇頌曰:「骨齒,醫家常用,角則稀使,惟深師五邪丸用之,云無角用齒。而《千金》治心病,有角齒同用者。」

龍腦主治 编辑

陶弘景曰:「其形肥軟,能斷痢。」

龍胎主治 编辑

產後餘疾。女人經閉。

陶弘景曰:「比來巴中,數得龍胞,形體具存。云治產後 餘疾,正當末服。」

蘇頌曰:「許孝宗《篋中方》言:龍胎出蜀中山澗,大類乾 魚鱗,煎時甚腥臊,治女經積年不通,同瓦松、景天各 少許,以水兩盞,煎一盞,去滓,分二服,少頃腹中轉動 便下。」按:此物方家罕知,而昔人曾用,世當有識者。 李時珍曰:「胞胎俱出巴蜀,皆主血疾,蓋一物也。」

龍涎 编辑

《汪機》曰:「龍吐涎沫,可制香。」

李時珍曰:龍涎,方藥鮮用,惟入諸香,云「能收腦、麝,數 十年不散。」又言:「焚之則翠煙浮空,出西南海洋中,云 是春間群龍所吐,涎沫浮出。」番人採得貨之,每兩千 錢。亦有大魚腹中剖得者,其狀初若脂膠,黃白色;乾 則成塊,黃黑色,如百藥煎而膩理;久則紫黑如五靈 脂而光澤。其體輕飄,似浮石而腥臊。

《附方》
编辑

健忘。久服聰明益智慧用白龍骨、遠志等分為末。食 後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勞心夢洩:龍骨、遠志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硃 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蓮子湯下。心統

暖精益陽。前方去硃砂。每冷水空心下三十丸。經驗 睡即洩精:白龍骨四分,韭子五合。為散。空心酒服方 寸匕。梅師方

遺尿淋瀝:白龍骨、桑螵蛸等分為末,每鹽湯服二錢。 梅師方

老瘧不止:龍骨末方寸匕,先發一時,酒一升半,煮三 沸,及熱服盡,溫覆取汗,即效。肘後方

泄瀉不止:白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水丸梧子大,紫 蘇木瓜湯下。量大人小兒用。心鑑

傷寒毒痢:傷寒八九日至十餘日,大煩渴作熱,三焦 有瘡𧏾,下痢,或張口吐舌,目爛,口舌生瘡,不識人,用 此除熱毒止痢:龍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 冷服五合,漸漸進之。外臺方

熱病下痢欲死者:「龍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 極冷稍飲,得汗即愈效。」肘後方

久痢休息不止者。龍骨四兩。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 半。分五服。冷飲。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丸。肘後方 久痢脫肛,「白龍骨粉撲之。」姚和眾方

鼻衂眩冒欲死者,「龍骨末吹之。」梅師方 吐血、衂血,九竅出血,並用龍骨末吹入鼻中。昔有人 衂血一斛,眾方不止,用此即斷。三因方 耳中出血:龍骨末吹入之。三因方

男婦溺血:龍骨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小兒臍瘡:「龍骨煆研傅之。」聖惠方

陰囊汗癢,龍骨牡蠣粉撲之。醫宗三法

龍部藝文一 编辑

《龍虛篇》
後漢·王充
编辑

「盛夏之時,雷電擊折破樹木,發壞室屋,俗謂天取龍。」 謂龍藏於樹木之中,匿於屋室之間也。雷電擊折樹 木,發壞屋室,則龍見於外,龍見雷取以升天。世無愚 智賢不肖,皆謂之然,如《考實》之虛妄言也。夫天之取 龍何意邪?如以龍神為天使,猶賢臣為君使也。反報 有時,無為取也;如以龍遁逃不還,非神之行,天亦無 用為也。如龍之性當在天,在天上者,固當生子,無為 復在地。如龍有升降,降龍生子於地,子長大,天取之, 則世名雷電。為天怒,取龍之子,無為怒也。且龍之所 居,常在水澤之中,不在木中屋間,何以知之?叔向之 母曰:「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傳》曰:「山致其高,雲雨起焉。 水致其深,蛟龍生焉。」《傳》又言:「禹渡於江,黃龍負船。荊 次非渡淮,兩龍繞舟。」東海之上有或作魯「丘訢,勇而 有力,出過神淵,使御者飲馬,馬飲因沒。訢怒,拔劍入 淵追馬,見兩蛟方食其馬,手劍擊殺兩蛟。由是言之, 蛟與龍常在淵水之中,不在木中屋間明矣。在淵水 之中,則魚鱉之類。」魚鱉之類,何為上天?天之取龍,何 用為哉?如以天神乘龍而行,神恍惚無形,出入無間, 無為乘龍也,如仙人騎龍,天為仙者取龍,則仙人含 天精氣,形輕飛騰若鴻鵠之狀,無為騎龍也。世稱黃 帝騎龍升天,此言蓋虛,猶今謂天取龍也。且世謂龍 升天者,必謂神,龍不神不升天,升天,神之效也。天地 之性,人為貴,則龍賤矣。貴者不神,賤者反神乎?如龍 之性,有神與不神,神者升天,不神者不能。龜蛇亦有 神與不神,神龜神蛇,復升天乎?且龍稟何氣而獨神天有蒼龍、白虎、朱雀,元武之象也。地亦有龍虎鳥龜 之物,四星之精,降生四獸,虎鳥與龜不神,龍何故獨 神也?人為倮蟲之長,龍為鱗蟲之長,俱為物長。謂龍 升天,人復升天乎?龍與人同,獨謂能升天者,謂龍神 也。世或謂聖人神而先知,猶謂神龍能升天也。因謂 聖人先知之明,論龍之才,謂龍升天,故其宜也。天地 之間,恍惚無形,寒暑風雨之氣乃為神。今龍有形,有 形則行,行則食,食則物之性也。天地之性,有形體之 類,能行食之物,不得為神。何以言之?龍有體也。《傳》言: 「鱗蟲三百,龍為之長。」龍為鱗蟲之長,安得無體?何以 言之?孔子曰:「龍食於清,游於清;龜食於清,游於濁;魚 食於濁,游於清丘。上不及龍,下不為魚,中止其龜與?」 《山海經》言:「四海之外,有乘龍蛇之人。」世俗畫龍之象, 馬首蛇尾。由此言之,馬蛇之類也。《慎子》曰:「蜚龍乘雲, 騰蛇游霧,雲罷雨霽,與螾蟻同矣。」《韓子》曰:「龍之為蟲 也,可狎而騎也,然喉下有逆鱗尺餘,人或嬰之,必殺 人矣,比之為螾蟻。」又言:蟲可狎而騎蛇馬之類明矣。 《傳》曰:「紂作象箸而箕子泣。」泣之者,痛其極也。夫有象 箸,必有玉杯。玉杯所盈,象箸所挾,則必龍肝豹胎。夫 龍肝可食,其龍難得,難得則愁下,愁下則禍生,故從 而痛之。如龍神,其身不可得殺,其肝何可得食?禽獸 肝胎非一,稱龍肝豹胎者,人得食而知其味美也。春 秋之時,龍見於絳郊。魏獻子問於蔡墨曰:「吾聞之,蟲 莫智於龍,以其不生得也。謂之智,信乎?」對曰:「人實不 知,非龍實智。古者畜龍,故國有豢龍氏,有御龍氏。」獻 子曰:「是二者,吾亦聞之,而不知其故,是何謂也?」對曰: 「昔有飂叔宋,有裔子曰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嗜欲 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乃擾畜龍,以服事舜,而錫之姓」 曰董,氏曰豢龍,封諸鬷川,鬷夷氏其後也。故帝舜氏 世有畜龍。及有夏孔甲擾於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 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也,而未獲豢龍氏。有陶唐 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於豢龍氏,以事孔甲,能 飲食龍。夏后嘉之,賜氏曰「御龍」,以更《豕韋》之後。龍一 雌死,潛醢以食夏后,夏后烹之,既而使求,懼而不得, 遷於魯縣,范氏其後也。獻子曰:「今何故無之?」對曰:「夫 物有其官,官修其方,朝夕思之,一日失職則死,及之 失官不食,官宿其業,其物乃至,若泯棄之物,乃低伏 鬱湮不育。由此言之,龍可畜,又可食也。可食之物,不 能神矣。世無其官,又無董父后劉之人,故潛藏伏匿, 出見希疏,出又乘雲」,與人殊,路人謂之神,如存其官 而有其人,則龍牛之類也。何神之有?以《山海經》言之, 以《慎子》、韓子證之,以俗世之畫驗之,以箕子之泣訂 之,以蔡墨之對論之,知龍不能神,不能升天,天不以 雷電取龍明矣。世俗言龍神而升天者,妄矣。世俗之 言,亦有緣也。短書言「龍無尺木,無以升天。」又曰升天, 又言「尺木」,謂龍從木中升天也。彼短書之家,世俗之 人也。見雷電發時,龍隨而起,當雷電樹木擊之時,龍 適與雷電俱在樹木之側,雷電去,龍隨而上,故謂從 樹木之中升天也。實者,雷龍同類,感氣相致,故《易》曰: 「雲從龍,風從虎。」又言:「虎嘯谷風至,龍興景雲起。」龍與 雲相招,虎與風相致。故董仲舒雩祭之法,設土龍以 為感也。夫盛夏太陽用事,雲雨干之。太陽火也,雲雨 水也。火激搏則鳴而為雷,龍聞雷聲則起,起而雲至, 雲至而龍乘之,雲雨感龍,龍亦起雲而升天。天極雷 高,雲消復降,人見其乘雲,則謂升天,見天為雷電,則 為天取龍。世儒讀《易》文,見傳言皆知龍者雲之類,拘 俗人之議,不能通其說,又見《短書》為證,故遂謂「天取 龍。」「天不取龍。」「龍不升天。」當「丘訢之殺兩蛟也,手把 其尾,拽而出之。至淵之外,雷電擊之」,蛟則龍之類也。 蛟龍見而雲雨至,雲雨至則雷電擊。如以天實取龍, 龍為天用何以死?蛟為取之?且魚在水中,亦隨雲雨 蜚而乘雲雨,非升天也。龍,魚之類也,其乘雷電猶魚 之飛也。魚隨雲雨,不謂之神,龍乘雷電,獨謂之神,世 俗之言,失其實也。物在世間,各有所乘。水蛇乘霧,龍 乘雲,鳥乘風。見龍乘雲,獨謂之神,失龍之實,誣龍之 能也。然則龍之所以為神者,以能屈伸其體,存亡其 形。屈伸其體,存亡其形,未足以為神也。豫讓吞炭,漆 身為厲,人不識其形;子貢滅鬚為婦人,人不知其狀。 龍變體自匿,人不能覺。變化藏匿者,巧也。物性亦有 自然,狌狌知往,乾鵲知來,鸚鵡能言。三怪比龍性變 化也。如以巧為神,豫讓、子貢神也。孔子曰:「游者可為 網,飛者可為矰。至於龍也,吾不知其乘風雲上升。今 日見老子,其猶龍乎!」夫龍乘雲而上,雲消而下,物類 可察,上下可知,而云孔子不知,以孔子之聖,尚不知 龍,況俗人智淺好奇之性,無實考之心,謂之龍神「而 升天」,不足怪也。

《亂龍篇》
前人
编辑

董仲舒申《春秋》之雩,設土龍以招雨,其意以雲龍相 致。《易》曰:「雲從龍,風從虎。」以類求之,故設土龍,陰陽從 類,雲雨自至。儒者或問曰:「夫《易》言雲從龍者,謂真龍

也,豈謂土哉?楚葉公好龍,牆壁槃盂皆畫龍,必以象
考證
類為若真,是則葉公之國常有雨也。」《易》又曰:「風從虎」,

謂虎嘯而谷風至也。風之與虎,亦同氣類。設為土虎, 置之谷中,風能至乎?夫土虎不能而致風,土龍安能 而致雨?古者畜龍,乘車駕龍,故有豢龍氏、御龍氏,夏 后之庭,二龍常在。季年夏衰,二龍低伏。真龍在地,猶 無雲雨,況偽象乎?《禮》畫雷樽,象雷之形。雷樽不聞能 致雷,土龍安能而動雨?頓牟掇芥,磁石引針,皆以其 真,是不假他類。他類肖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氣性異 殊,不能相感動也。劉子駿掌雩祭,典土龍事,桓君山 亦難以頓牟,磁石不能真,是何能掇針取芥?子駿窮 無以應。子駿漢朝智囊,筆墨淵海,窮無以應者,是事 非議誤,不得道理實也。曰:夫以非真難,是也,不以象 類說,非也夫。《東風至》。一有感字「酒湛溢,鯨魚死,彗星出」,天 道自然,非人事也。事與彼雲龍相從,同一實也。日,火 也;月,水也。水火感動,常以真氣。今伎道之家,鑄陽燧, 取飛火於日,作方諸,取水於月,非自然也,而天然之 也。土龍亦非真,何為不能感天?一也。陽燧取火於天, 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乃能得火。 今妄取刀劍偃月之鉤,摩「以向日,亦能感天。」夫土龍 既不得比於陽燧,當與「刀劍偃月鉤」為比,二也。齊孟 嘗君夜出秦關,關未開,客為雞鳴,而真雞鳴和之。夫 雞可以姦聲感,則雨亦可以偽象致,三也。李子長為 政,欲知囚情,以梧桐為人,象囚之形;鑿地為埳,以盧 為槨,臥木囚其中。囚罪正則木囚不動,囚冤侵奪,木 囚動出,不知囚之精神著木人乎?將精神之氣動木 囚也?夫精神感動,木囚何為?獨不應從土龍,四也。舜 以聖德入大麓之野,虎狼不犯,蟲蛇不害,禹鑄金鼎, 象百物,以入山林,亦辟凶殃,論者以為非實,然而上 古久遠,周鼎之神不可無也。夫金與土,同五行也,使 作土龍者如禹之德,則亦將有雲雨之驗,五也。「頓牟 掇芥」,磁石鉤象之石非頓牟也,皆能掇芥,土龍亦非 真,當與磁石《鉤象》為類,六也。楚葉公好龍,牆壁盂樽, 皆畫龍象,真龍聞而下之。夫龍與雲雨同氣,故能感 動,以類相從,葉公以為畫致真龍,今獨何以不能致 雲雨?七也。神靈示人以象不以實,故寢臥夢寤,見事 之象將吉,吉象來將凶,凶象至。神靈之氣,雲雨之類, 八也。神靈以象見實,土龍何獨不能以偽致真也?上 古之人,有神荼、鬱壘者,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居東海 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鬼無道理,妄為人禍, 荼與鬱壘縛以盧索,執以食虎。故今縣官斬桃為人, 立之戶側;畫虎之形,著之門闌。夫桃人,非荼、鬱壘也; 畫虎,非食鬼之虎也。刻畫效象,冀以禦凶。今土龍亦 非致雨之龍,獨信桃人畫虎,不知土龍九也。此尚因 緣《昔書》,不見實驗。魯般墨子刻木為鳶,蜚之三日而 不集,為之巧也。使作土龍者,若魯般墨子,則亦將有 木鳶飛不集之類。夫蜚鳶之氣,雲雨之氣也。氣而蜚 木鳶,何獨不能從土龍,十也。夫雲雨之氣也,知於蜚 鳶之氣,未可以言。釣者以木為魚,丹漆其身,近之水 流而擊之,起水動作,魚以為真,並來聚會。夫丹木,非 真魚也。魚含血而有知,猶為象。至雲雨之知,不能過 魚,見土龍之象,何能疑之?十一也。此尚魚也,知不如 人。匈奴敬畏郅都之威,刻木象都之狀,交弓射之,莫 能一中。不知都之精神在形象邪?亡也。將匈奴敬鬼 精,神在木也。如都之精,神在形象,天龍之神,亦在土 龍。如匈奴精在於木,人,則雩祭者之精,亦在土龍,十 二也。金翁叔,休屠王之太子也,與父俱來降漢,父道 死,與母俱來,拜為騎都尉。母死,武帝圖其母於甘泉 殿上,署曰「休屠王焉。」提翁叔從上上甘泉,拜謁,起立 向之泣涕沾襟,久乃去。夫圖畫非母之實身也,因見 形象,泣涕輒下,思親氣感,不待實然也。夫土龍猶甘 泉之圖畫也,雲雨見之,何為不動?十三也。此尚夷狄 也。有若似孔子,孔子死,弟子思慕,共坐有若孔子之 座。弟子知有若非孔子也,猶共坐而尊事之。雲雨之 知,使若諸弟子之知,雖知土龍非真,然猶感動思類 而至,十四也。有若孔子弟子疑其體象,則謂相似。孝 武皇帝幸李夫人,夫人死,思見其形。道士以術為李 夫人,夫人步入殿門,武帝望見,知其非也,然猶感動 喜樂近之,使雲雨之氣如武帝之心,雖知土龍非真, 然猶愛好,感起而來,十五也。既效驗有十五,又亦有 義四焉。「立春東耕」,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鋤, 或立土牛,未必能耕也。順氣應時,示率下也。今設土 龍,雖知不能致雨,亦當夏時,以類應變,與立土人土 牛,同一義也。《禮》:宗廟之主,以木為之,長尺二寸,以象 先祖。孝子入廟,主心事之,雖知木主非親,亦當盡敬, 有所主事。土龍與木主同,雖知非真,示當感動,立意 於象,二也。塗車芻靈,聖人知其無用,示象生存,不敢 無也。夫設土龍,知其不能動雨也,示若塗車芻靈而 有致,三也。天子射熊,諸侯射麋,卿大夫射虎豹,士射 鹿豕,示服猛也;名布為侯,示射無道諸侯也。夫畫布 為熊麋之象,名布為侯,禮貴意象,示義取名也。土龍 亦夫熊麋布侯之類,四也。夫以象類有十五驗;以禮示意有四義,仲舒覽見深鴻立事,不妄設土龍之象, 果有狀也。龍蹔出水,雲雨乃至。古者畜龍御龍,常存, 無雲雨猶舊,交相闊遠,卒然相見,歡欣歌笑,或至悲 泣涕,偃伏少久,則示行各恍惚矣。《易》曰:「雲從龍」,非言 龍從雲也。雲樽刻雲雷之象,龍安肯來?夫如是,傳之 者何可解?則桓君山之難可說也,則劉子駿不能對 劣也。劣則董仲舒之《龍說》不終也,《論衡》終之。故曰:「亂 龍者終也。」

《龍見賀表》
魏·曹植
编辑

臣聞「鳳凰復見於鄴南,黃龍雙出於清泉。聖德至理, 以致嘉瑞。將棲鳳於林囿,豢龍於陂池,為百姓旦夕 之所觀。」

《青龍賦》
繆襲
编辑

「懿矣神龍,其知惟時,覽皇代之云為。襲九泉以潛處, 當仁聖而覿儀。」應令月之風律,昭嘉祥之赫戲。敷華 耀之珍體,耀文彩以陸離。曠時代以稀出,觀四靈而 特奇。是以見之者景駭,聞之者奔馳。觀夫神龍之為 形也,蓋鴻洞輪碩,豐盈修長,容姿溫潤,委蛇成章。繁 蛇虯蟉,不可度量。遠而視之,似朝日之陽;邇而察之, 象,列缺之光爚若鑒,陽和映瑤瓊。若望飛雲,曳旗 旌。或蒙翠黛,或類流星。或如虹蜺之垂耀,或如紅蘭 之芳榮。煥璘彬之瑰異,實皇家之休靈。奉陽春而介 福,賚萬國以嘉禎。

《龍瑞賦》有序
劉劭
编辑

太和七年春,龍見摩陂。行自許昌,親往臨觀,形狀瑰麗,光色燭燿,侍衛左右,咸與睹焉。自《載籍》所紀,瑞應之致,或翔集於邦國,卓犖於要荒,未有若斯之著明也。

「惟殷頫之舊式,乃展義而省方。」皇輿發於洛邑,遂巡 幸於許昌。憲宸極之天居,建正殿以當陽。歲在析木, 時維仲春。靈威統方,勾芒司辰。陽升九四,或躍於淵。 有蜿之龍,來遊郊甸。應節合義,象德效仁。紆體鞶縈, 摛藻布文。青耀章采,雕琢璘玢。燥若羅星,蔚若翠雲。 光舄奕以外照,《水清》景而內分。聖上觀之無射,左右 察之既精。聊假物以擬身,忽神化而無形。泉含物而 不澹,固保險而常寧。昔太昊之初化,首帝德以表名; 暨明后之隆盛,又降見以揚聲。惟珍獸之元真,實殊 異於四靈;信應龍之道揚,將天飛於泰清。

《元龍銘》
晉·傅元
编辑

麗哉神龍,誕應陽精。潛景九淵,飛躍天庭。屈伸從時, 變化無形。偃伏汙泥,上凌太清。

《皇太子賀白龍見表》
唐·崔融
编辑

臣等言:伏見某官等奏稱,「某月日,玉山宮西南王谷 上,有白龍見。」臣聞大地和平,聖人所以乘九五;帝王 符命,神物所以寤黎蒸。粵若皇家,既高居而遠望;於 惟史閣,亦舒圖而負璽。服星晨之冕,袞彩奪華蟲; 建日月之旂,常文騰翠鳳。出東方而㨿木,天下知春; 臨北荒而御火,容光是燭。風雨順,陰陽和,五穀登,百 寶用。豈孫氏所謂「出入應命,上下以時」,無道則處,有 聖則見矣。木火中星,長風季月,詳乎《戴禮》,則帝嚳乘 龍之時。校以《河圖》,是黃軒夢龍之會。裁金別宇,挺玉 名區。宮摸抗殿之基,山接「陵陽之路。翩翩素翼,矯矯 白鱗。異彩霜封。風姿雪操。」一作澡徵鄴城之故事,若下 神祠;探吳郡之遺塵,疑過象穴。臣聞感通之效,人事 可尋;嘉瑞之來,天心容察。地稱「王谷」,先題王者之名; 壤號「玉山」,實兆南山之固。天皇以帝出乎震,自天鍾 有德之期;天后以致養乎坤,承天得西南之位。披圖 按牒,影響合符。漢朝之出在上封,特其小者;晉國之 來從京兆,曾何足云。唯我后能「得之,固前王所不逮。」 方使見龍於甸,一人繫年月之書,豈宜囿龍於池,百 姓為朝夕之觀而已。臣業謝溫文,觀聞絕瑞,雖四靈 為畜,未足以舞之蹈之,而萬國歡心,敢忘於美矣盛 矣。不勝鳧藻之至。

《赤龍㨿桉賦》并序
潘炎
编辑

「景龍二年夏四月十七日,帝在廳事假寐白鶴觀,道士宋大辯等三十人同見赤龍。」 據桉至矣哉,神妙無方,不可得而稱也。

「元天之龍兮,見而在田。我后之龍兮,飛以御天。據聖 人之大寶,與列祖而同元。高出而潛,躍以自試。來定 天寶,居然假寐。合而成體,散而成章。若窺於牖,若施 於堂。且據桉而向明,負扆以當陽。日月在身,有祗天 之嘉夢;風雨合氣,將振翼而雄驤。群居愕視,聖作物 睹。赫然龍光,真我明主;折券表異,亦惟前聞。曠然振」 古,卓有吾君。王人之瑞,比之龍首,高居而遠望,以臨 乎九有。天子之威,比之龍鱗,皇王之可畏,以肅乎萬 人。徒稱其象,未睹其真。恭惟我后,近取諸身。於昭巨 唐,其命惟新。永據九五,斯焉萬春。

《黃龍見賦》有序
前人
编辑

「景龍二年秋九月五日,黃龍見於上黨伏牛山之南岡,留久之,彰聖人之德也。」 賦曰:

「龍之來兮乘其陽,躍於泉兮臨高岡。龍之至兮歸有德,符於黃兮土之色。」精曜曜,光雄雄,上不在天兮接 於物,下不在田兮蟠於空。列四靈智稱其首,居五位 色表其中,將衒甲以無比,與負舟而不同,明皇家之 王氣,符曆數於聖躬。飛煙噴霧,若動若顧。聲雖虩虩, 非同三尺之劍;色乃煌煌,下映五花之樹。誠帝王之 嘉兆,寧朝夕之可遇,何蛇蟥之足言,諒騰黃之匪喻。 同翠龜之薦綠圖,彰大人兮告元符。覽史墨之言,未 之聞也;驗登殷之祀,不其然乎?

《黃龍再見賦》并序
前人
编辑

景龍三年六月十五日,黃龍再見於牛山。天意汲汲於《聖人,賦》曰:

「龍之見也,春分而登於天;龍之潛也,秋分而入於川。 假崇山而再見,應元聖而通元。蜿蜒孤蟠,雲霧四發。 目中精耀,光飛列缺之火;頷下珠懸,色奪蟾蜍之月。 方將游彼池囿,豈徒止于郊野。非同上天之五蛇,有 異渡江之一馬。孫權象之而置於軍中,魏帝範之而 在於殿下。永言於此,我皇是宜。」秦王之夢,立乎鄜畤; 漢后之時,見於《成紀》。彼皆一至,此則重光。采色炫燿, 文明焜煌。錯甲鏤鱗,既以來乎字;分官紀號,可以表 其祥。超紫鳳於丹穴,越青鸞於女床。龍德相成而無 悔,天家久久而蕃昌。

《黃龍負舟賦》
呂溫
编辑

夏后氏奠山疏滯,拯溺開泰。元珪錫命,既成天下之 功;黃龍發祥,始躍域中之大。當其駐軫江甸,艤舟洪 川,天行健而時有未濟,地設險而瞻之在前,思利涉 以撫俗,遂精誠而告虔。於是雲氣滃起,神光爛然,奮 角於勿用之窟,驤首於或躍之泉。光波澄瀾,奉天意 以顒若;拖尾垂鬣,夾王舟而負焉。合靈符於百代,表 「聖運於千年。」徒偉夫出無情,馳不測,如驅風雷,若有 羽翼。觀竭誠以效用,似就列而陳力。電目流光,金鱗 耀色。天吳奔走,陽侯屏息。巨險汔濟,孰假剡木之能; 潛怪莫逢,寧資畫鷁之息。應變化以昭盛,出沉潛而 剛克。其慶惟大,賴祉福者兆人;其觀惟榮,執玉帛者 萬國。若非平土堙水,泣辜罪已,菲飲食以昭儉,卑宮 室而思理。德掩乎生成之初,功齊乎開闢之始。安有 非常之神,物不召而萃止,濟其不通而彰其具美者 也。至若漢橫汾水,秦抵滄溟,實逞心欲,匪崇德馨。蒼 生之虛瘁靡念,方士之空言是聽。始幸免於覆溺,夫 何望乎炳靈?於戲!動罔軌模,言非善教,則人雖愚弱, 或使之而不效。其志惟純,其德孔殷。則龍雖神化,將 不役而自勤。信矣哉!國家俾人其蘇,在理無鬱。超乎 大禹,不務舟車之勞;蜿彼黃龍,但為宮沼之物而已。

《雜說》
韓愈
编辑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 乎淵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汨陵 谷,雲亦靈怪矣哉!雲,龍之所能使為靈也。若龍之靈, 則非雲之所能使為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 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 為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謫龍說》
柳宗元
编辑

扶風馬孺子言年十五六時,在澤州,與群兒戲郊亭 上,頃然有奇女墮地,有光熠然,被緅裘白紋之裏,首 步搖之冠,貴游少年駭且悅之,稍狎焉。女頩爾怒曰: 「不可。吾故居鈞天帝宮,下上星辰,呼噓陰陽,薄蓬萊, 羞崑崙,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謫來,七日當 復。今吾雖辱塵土中,非若儷也,吾復且害若。」眾恐而 退,遂入居佛氏講室焉。及期,進取杯水飲之,噓成雲 氣,五色翛翛也。因取裘反之,化為白龍,徊翔登天,莫 知其所終,亦怪甚矣。嗚呼!非其類而狎其謫不可哉? 孺子不妄人也。故記其說。

《愬螭文》
前人
编辑

零陵城西有螭室於江,法曹史唐登浴其涯,螭牽以入,一夕浮水上。「吾聞凡山川必有神司之,抑有是耶?」 於是作《愬螭》投之江,曰:

「天明地幽,孰主之兮?壽善夭殤,終何為兮。堆山釃江, 司者誰兮?突然為人,使有知兮。畏危慮害,趨走祗兮。 父母孔愛,妻子嘻兮。出入公門,不獲非兮。浟浟湘流, 清且微兮。陰幽洞石,蓄怪螭兮。胡濯茲熱」,卒無歸兮。 親戚叫號,閭里思兮。魂其安游,覲湘纍兮。嗟爾怪螭, 害江湄兮。涎泳重淵。物莫威兮。蟉形決目,潛伺窺兮。 「膏血是利,私自肥兮。歲既大旱,澤莫施兮。妖猾下民, 使顛危兮。充心飽腹,肆敖嬉兮。洋洋往復,流逶迤兮。 惟神高明,胡縱斯兮。蔑棄無辜,逞怪姿兮。胡不降罰, 肅川坻兮。舟者欣欣,遊者熙兮。蒲魚浸用,吉無疑兮。 牲牷玉帛,人是依兮。匪神之愬,將安期兮。神之有亡, 於是推兮。投之北流,心孔悲兮。」

《西海雙白龍見賦》以天下安樂龍見於海為韻
錢起
编辑

唐六葉。嘉祉降,皇威宣。師出以律,將有事於金天。赫 矣神武,感通上元。雙龍呈瑞,一色皎然。惟白也昭,素 秋誕聖。惟龍也主,殺氣清邊。不爾者,寧出乎海,不躍 於泉。穆乎白龍之為物也,潛依水德,利用天下。精異冥通,騰驤神假。苟非君行其道,物有其官,則鬱湮不 育,潢汙而蟠。隱見罔知其旨,窅冥孰見其端。故我君 宣八風之惠化,澄四海之波瀾。覆幬斯極,生靈以安。 惟此上瑞,灼然可觀。其始見也,精光暠耀,溟澥清廓。 曳冰雪於半空,晏雷霆於萬壑。若長雲帶冰而不散, 雙劍倚天而中落,忽虹立而電迴。其儀不可彌度,表 其祥同乘黃之偶運;處其度掩嘉魚之有樂。偉夫鱗 介之族,莫智於龍。苟靈應無兆,豈休明再逢?昔軒以 負圖為景福,舜以入壇為神變,殊旨同歸,千載一見。 是以天祚明德,幽贊禎符。彼二龍之萃止,合一聖之 有孚。皓爾其真,異葉公之藻繪;超然將舉,同正理之 友。于是時也,西戎駭目,莫不感化而風趨。夫如是,則 在宥之理足徵,無疆之休可待。洋洋歌頌,日聞於四 海者也。

《黑龍飲渭水賦》以出為漢祥下飲渭水為韻
白居易
编辑

「龍為四靈之長,渭居八水之一。」飲亹亹之清流,浴彬 彬之元質。翻若下降,賁然躍出。首蜿蜒以涌煙,鱗錯 落而點漆。動而無悔,爰作瑞於秦川;應必有徵,乃效 靈於漢日。觀其攸止,察其所為,行藏不忒,動靜有儀。 睛眸炫燿,文彩陸離。下泉於焉表異,守黑於以標奇。 不一徒爾異心。有以「順春秋而隱見,隨晦暝而行止, 葉聖人之昌運;飛而上天,表王者之休徵。」見而飲水, 於是下長流,俯高岸,狀騤騤以矯矯,光燦燦而爛爛, 紫雲隨而瑞氣氤氳,白日照而文章炳煥。「聞之者心 駭而易色,睹之者目眙而改觀,呼吸而聲起風雷,宛 轉而勢超雲漢。」爾其矯首陸梁,拖尾迴翔,蹈流鳴躍, 劈波騰驤,飲清瀾之澹澹,噴素浪之湯湯。頓頷而碎 珠迸落,奮髯而細雨飛揚。讋水族則鱣鮪奔走,駭泉 室則黿鼉㐲藏。信可符帝王之度,葉邦家之光。表三 秦之嘉瑞,呈二漢之徵祥。且夫順時出處,憑虛上下; 度若水而斯馭,知鼎湖而是駕。同張華之劍飛,見長 房之竹化。豈若炎精冥契,水德潛稟,黑質黯以凝黛, 元文斐以摛錦。逼而察也,類天馬出水以遊;遠而望 之,疑長虹截澗而飲。既而跨白雲,騰清渭,排冥冥之 寥廓,度浩浩之元氣。則知水物之靈,鱗蟲之貴。展矣 哉,抑斯龍之所謂。

《葉公好龍賦》以所好非真見而增懼為韻
張隨
编辑

惟彼龍兮,潛水府,翔天路。何葉公之多尚,獨神物之 是慕。假手於繪,對蜿蜒以好之;其形在堂,俄惝怳而 反懼。初其終朝念茲,寤寐求之。嗟豢氏之莫遇,望雲 津之遠而。載雕其宇,爰寫其姿。周屋壁,環階墀。輝輝 之章,不離其行坐;矯矯之質,常在於夢思。至於春風 啟序,自暄而暑,則謂仰重陰而可佇;雨歇雲收,杳不 知其處所。其求雖阻,其志無沮。及其寒律方凝,自霜 而冰,則謂窺濬壑而可徵。天高日朗,空有見於泓澄。 其睹未能,其誠益增。既而天縱其欲,物應其好,龍乃 拖其尾而登其堂,矯其首而窺其奧,垂錦帶,張翠鱗, 光流電轉,聲發雷振。起雲而棟凝積氣,乘水而庭若 通津。而況於斯人,得不撓其性而駭其真;觸類而廣, 可明其徵。惟龍也世,好之必歸;惟士也國,招之必依。 姑務乎辨真去偽,寧求乎似是而非。故好龍如之何 期,真假無變;好士如之何在,賢愚無眩。蜿蜿之狀,且 逢子高之儀;堂堂之賢,莫失哀公之眷。勉矣。凡今君 子,必審之於聞見。

《封孚澤侯敕》
宋·寧宗
编辑

《江西通志》:「白龍泉在瑞昌西二十里,昔李成寇境,白龍顯應,泉霧四起,賊不敢近,傍有顯濟廟。宋慶元六年敕封。」

敕:江西顯濟廟,潛龍在淵,有帝司雨,隨禱輒應。錫命 惟彰。已昭靈雨之嘉名,盍寵元侯之顯號。祗予茂渥, 慰彼輿情,時其雨暘,無或災害。可特封孚澤侯。

《龍賦》
吳淑
编辑

龍者神靈之精,能幽能明。或元黃其血,或蠶蠋其形。 劍化延津,漦藏夏庭。張華嘗辨於餉鮓,孝和亦聞於 賜羹。賀呂光於龜茲,負吳猛於宮亭。見號「雨師,亦名 水物。沉木既產於哀牢,浮水亦聞於素弗。」爾乃九色 駕王母之車,五彩負帝舜之圖。困河津而曝腮,降荊 山而垂胡。美董父之見擾,哂朱泙之學屠。盤齊祖之 齋,臥南陽之廬。則有見於絳郊,禱於滏口。為夏禹而 負舟,助隋師而驤首。至若承光御於南海,符生謠於 洛東。戒乘危於頷下,美借譽於人中。或解角而昭瑞, 或曳尾而告凶。資五花而為食,萃四蛇而見從。韓子 畏禍於逆鱗,墨翟避屠於黑色。推華歆而為首,驚葉 公而喪魄。潛則無用,見則時乘。鱗既「成字,膏亦為燈。 子先跨之而輕舉,安公騎之而上昇。及夫登元,雲生 積水黑見渭川黃。」聞成紀八即荀家,六為卞氏。劉累 以事於孔甲,仲尼莫闚於《老子》。亦有「候清風而昇天, 盼層雲而躍淵。顏稱高祖,醉駭陳宣。」復聞「在宮沼而 為畜,與金玉而昭瑞。毒龍而或能致雨,討賊而當須 伺睡。」至其出武庫而「劉毅不賀,見臨平而無量靡觀。」 張駿厭之而鑄銅,太皞用之而紀官復聞。生大澤,興景雲。或雩而起陸,或蟄以存身。亦有子明見放,馮孫 是養。既為東方之宿,亦號鱗蟲之長。雷澤得陶侃之 梭,葛陂投長房之杖。變魚見困於清泠,為怪嘗偕於 罔象。雕聞鄒奭,章美嵇康。或漬之而復活,或吹之而 則長。騁神變於三池,備文彩於五方。非網罟之可害, 豈螻蟻之能傷。覿而不求,既聞於《子產》。針而見負,更 記於師皇。

《龍賦》
王安石
编辑

龍之為物,能合能散,能潛能見,能弱能強,能微能章。 惟不可見,所以莫知其鄉;惟不可畜,所以異於牛羊。 變而不可測,動而不可馴,則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 乎害人,夫此所以為仁。為仁無止,則常至乎喪己,而 未始至乎喪己,夫此所以為智。止則身安。曰:「惟知幾, 動則物利」,曰:「惟知時。」「然則龍終不可見乎?」曰:「與為類 者常見之。」

《豢龍說》
明·劉基
编辑

有獻陵鯉於商陵君者,以為龍焉。商陵君大悅,問其 食,曰:「螘商陵君使豢而擾之。」或曰:「是陵鯉也,非龍也。」 商陵君怒,抶之。於是左右皆懼,莫敢言非龍者,遂從 而神之。商陵君觀龍,龍卷曲如丸,倏而伸。左右皆佯 驚,稱龍之神。商陵君又大悅,徙居之宮中。夜,穴甓而 逝。左右走報曰:「龍用壯,今果穿石去矣。」商陵君視其 跡則悼惜不已,乃養螘以俟,冀其復來也。無何,天大 雨震電,真龍出焉。商陵君謂為豢龍,來矢螘以邀之。 龍怒,震其宮,商陵君死。君子曰:「甚矣商陵君之愚也! 非龍而以為龍,及其見真龍也,則以陵鯉之食待之, 卒震以死,自取之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