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47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七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目錄

 石首魚部彙考

  石首魚圖

  魏武四時食制班魚

  述異記魚化為鳧

  嶺表錄異記魚頂石子

  臨海異物志石首異種

  倦游雜錄黃魚化為鸚鵡

  海槎餘錄江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附方

  閩書篔簹脯

  直省志書定海縣

  正字通釋鮸

 石首魚部藝文一

  與人帖         晉王羲之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鰉魚鯗魚銘       明張如蘭

 石首魚部藝文二

  佩之餽石首魚有詩次韻奉謝

              明李東陽

 石首魚部紀事

 石首魚部雜錄

 石斑魚部彙考

  石斑魚圖

  墨客揮犀石斑魚作鮓美

  本草綱目集解 子及腸氣味

 石斑魚部紀事

 杜父魚部彙考

  杜父魚圖

  臨海水土記伏念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正字通

 鱠殘魚部彙考

  鱠殘魚圖

  爾雅翼王餘

  遯園居士魚品麪條魚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名山藏輿地記

  直省志書餘姚縣

 鱠殘魚部藝文

  白小           唐杜甫

  白小           宋唐庚

禽蟲典第一百四十七卷

石首魚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石頭魚。嶺表錄異 水。臨海異物志 《春來》,臨海異物志 江魚。海槎餘錄

白鯗:海味索隱  黃魚:海味索隱

洋生魚。海味索隱 《鮸》。正字通

《鰵》。正字通

石首魚圖

石首魚圖

《魏武四時食制》
编辑

班魚 编辑

班魚,頭中有石如珠,出北海。按石首魚頂有石班魚不聞有石或即石首類

故附載於此

《述異記》
编辑

魚化為鳧 编辑

《吳郡魚城》,城下水中有石首魚,至秋化為鳧鳧,頂中 尚有石。

《嶺表錄異記》
编辑

魚頂石子 编辑

石頭魚:狀如鱅魚,隨其大小,頂有一石子,如《喬麥粒》, 瑩白如玉。有好奇者,多市魚之小者,貯於竹器,任其 壞爛即淘之。取其魚頂石子,以植酒籌。

《臨海異物志》
编辑

石首異種 编辑

石首,小者名。水其次名「春來」石首,異種。又有石頭, 長七八寸,與石首同。

==
《倦游雜錄》
==

黃魚化為鸚鵡 编辑

嶺南海魚之異者,黃魚化為鸚鵡。

《海槎餘錄》
编辑

江魚 编辑

江魚狀如淞江之鱸,身赤色,亦間有白色者。產於鹹 淡水交會之中。士人家以其肉細膩,初為膾,烹之極 有味,皮厚如錢。此品不但勝絕海鄉,雖江左鰣魚、鱸 鱖之味,亦無以尚也。

《本草綱目》
编辑

《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鯗能養人。人恆想之。故字從養。《羅願》云。諸 魚。乾皆為鯗,其美不及石首,故獨得專稱。以白者 為佳,故呼白鯗。若露風則變紅色,失味也。

《集解》
编辑

《馬志》曰:「石首魚,出水能鳴,夜視有光,頭中有石如碁 子。一種野鴨,頭中有石,云是此魚所化。」李時珍曰:「生 東南海中。其形如白魚,扁身弱骨細鱗黃,色如金。首 有白石二枚,瑩潔如玉。至秋化為冠鳧,即野鴨有冠 者也。腹中白鰾,可作膠。」《臨海異物志》云:「小者名」水 其次名春來。田九成《遊覽志》云:「每歲四月來自海洋, 綿亙數里,其聲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聞其聲,乃 下網截流取之,潑以淡水,皆圉圉無力。初水來者甚 佳,二水、三水來者,魚漸小而味漸減矣。」

《附方》
编辑

蜈蚣咬傷:「白鯗皮貼之。」集成

《閩書》
编辑

篔簹脯 编辑

江魚生溪海之間,肉白易腐,獨同安篔《簹港》挺可魺 也,曰《篔簹脯》,泉人重之。

《直省志書》
编辑

定海縣 编辑

石首魚:魚首有魫,堅如石,故名。冬月得之,又緊皮者 良。三月、八月出者次之。至四月、五月,海郡民發巨艘 往洋山競取,有潮汛往來,謂之「洋山魚。」用鹽醃之,曝 乾,曰「白鯗」,通商於外。

《正字通》
编辑

釋鮸 编辑

鮸音免。石首魚,一名鮸,《嶺表錄》謂之石頭魚,《浙志》謂 之江魚。又墨頭魚,出四川嘉州。狀似鯶子,頭黑如墨, 頭上有白子二枚,又名北斗魚,二三月出,漁人以火 夜照取之。《本草綱目》石首魚,附錄載此魚,然石首、墨 頭,非一種也。別作鰵,或謂鮸鰵,皆鱸魚,誤。

石首魚部藝文一 编辑

《與人帖》
晉·王羲之
编辑

節日縈牽少睡。鄿茶微炙善佳,令姊差耶。石首鯗食 之,消瓜成水。此魚腦中有石如碁子。野鴨亦有,云此 魚所化。乾蝸青黛主風搐搦良。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编辑

《石首魚》名「元鎮。」

令元鎮,區區枕石子孫,德甚富焉,宜授新美舍人。

《鰉魚鯗魚銘》
明·張如蘭
编辑

《海味索隱》曰:鰉魚、黃魚,各有一種,肉與味亦自不同。即如吾郡梅魚,比黃魚極小,肉與味正相似,閩中呼為小黃魚,其鱗色燦爛,金星如火,黃魚也。然又各自一種。今銘合鰉魚為一種,誤矣。蓋鱘鰉別是一種,吾郡嘉靖末年,網者得之,以為怪物,棄於海中,間有去鼻而煮食者,邇來亦知為鮓矣,終不甚貴也。黃魚謂之石首者,腦中藏二白石子,故名。又謂之洋生魚。土人從小滿節候,黃魚散子在海洋中,魚貫串若山,移而過,商人倩漁師聽魚聲,乃報曰:「釣魚來有幾里幾里?」 云漁者舉網,或得千萬頭,或空不得。蓋遇與不也。今黃鰉大相懸絕,毫釐千里,用是訂訛。

鰉魚《一名𩼕魚。骨軟肉細,其味頗佳。春夏乃生謂之 春來惟多乃》名曰「白鯗。」海水茫茫,亦有灌莽,舟人 以漁,四面舉網。其意云何?千萬垓壤,民利用生,亦可 以養。鮮者為鰉,豈不燕饗?乾者為鯗,二簋用享,水陸 之間。行識受想,亦復如是。曰「鰉」曰鯗。

石首魚部藝文二 编辑

《佩之饋石首魚有詩次韻奉謝》
编辑

明李東陽

夜網初收曉市開,黃魚無數一時來。風流不鬥蓴絲 品,軟爛偏宜豆乳堆。碧盌分香憐冷冽,金鱗出浪想 崔嵬。高堂正憶東鄰送,詩句情多不易裁

石首魚部紀事 编辑

《吳地記》:闔閭十年,東夷侵吳,吳王親征之,逐之入海, 據沙洲上,相守月餘。時風濤,糧不得渡,王焚香禱之, 忽見海上金色,逼海而來,遶王所百匝,所司撈得魚, 食之美,三軍踴躍,夷人不得一魚,遂降吳王以鹹水 醃魚腹腸與之,因號逐夷。王歸會群臣索餘魚,俱已 曝乾,其味美,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鯗」字。魚作金色,不 知其名。見腦中有骨如白石,號為「石首魚。」

《吳志薛綜傳》:「綜上疏曰:『交州刺史會稽朱符,多以鄉 人虞褒、劉彥之徒分作長吏,侵虐百姓,強賦於民,黃 魚一枚,收稻一斛,百姓怨叛,山賊並出』。」

《交州記》:「武寧縣秋九月,黃魚上化作鶉鳥。」

石首魚部雜錄 编辑

《初學記》:「石首服其石,能下石淋魚鱗,色甚黃如金,和 蓴菜作羹,謂之金羹玉飯。」而食之。名為鯗炙。食之 主消瓜成水。

《雅俗稽言》:石首魚小者名梅魚,頭大於身,亦呼為「梅 大頭」,出四明梅山洋,或曰「梅熟魚來也。」

石斑魚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高魚。本草綱目

石斑魚圖

石斑魚圖

《墨客揮犀》
编辑

石斑魚作鮓美 编辑

南方溪澗中,有魚生石上,號「石斑魚」,作鮓甚美,至春 含育則有毒,不可食,云與蜥蜴交也。

《本草綱目》
编辑

《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石斑,生南方溪澗水石處。長數寸,白鱗黑 斑,浮游水面,聞人聲則劃然深入。」《臨海水土記》云:「長 者尺餘,其斑如虎文而性婬。春月與蛇醫交牝,故其 子有毒。」《南方異物志》云:「高魚似鱒,有雌無雄。二、三月 與蜥蜴合於水上,其胎毒人。」《酉陽雜俎》云:「石斑與蛇 交,南方有土蜂,土人殺此魚,標樹上,引鳥食之,蜂窠」 皆盡也。

子及腸氣味 编辑

有毒,令人吐瀉。醫說云用魚鳥草汁少許解之

石斑魚部紀事 编辑

《魏略》:「濊國出斑魚皮,漢時恆獻之。」

《酉陽雜俎》:僧行儒言:「建州有石斑魚,好與蛇交。南中 多蜂,窠大如壺,常群螫人。土人取石斑魚就蜂樹側 炙之,標於竿上,向日,令魚影落其窠上。須臾,有鳥大 如鷰數百,互擊其窠,窠碎落如葉,蜂亦全盡。」

辟寒,元李孝光《大龍湫記》云:「予歲一至,常以九月十 月則皆水縮,不能如向所見。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 菴外石矼上,漸聞有聲,乃緣石矼下出亂石間,始見 瀑布垂,勃勃如蒼煙,乍小乍大,鳴漸壯。急水落潭上 窪石,石被激射,反紅如丹砂。潭中有斑魚廿餘頭,聞 轉石聲,洋洋遠去,閒暇回緩,如避世士。」

《蓬櫳夜話》:「黃山澗中生斑魚,如蝘蜓而無足,善含水 登木隱樹杪叢葉中,仰口,水汪汪然。渴鳥過而飲之, 輒箝翕曳而入水,恣其嚵嚼。小蟲設機陷物,隱慘乃 爾,可畏哉

杜父魚部彙考 编辑

釋名

伏念「魚。」臨海水土記《渡父》魚:本草綱目

《船矴》魚:本草綱目 京魚。正字通 吐。正字通   黃。正字通

杜父魚圖

杜父魚圖

《臨海水土記》
编辑

伏念魚 编辑

「伏念」「魚似吹沙魚。」

《本草綱目》
编辑

《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杜父」當作「渡父。」溪澗小魚。渡父所食也。見 人則以喙插入泥中。如船矴也。

《集解》
编辑

陳藏器曰:「杜父魚,生溪澗中,長二三寸,狀如吹沙而 短,其尾岐大,頭闊口,其色黃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 螫人。」

《氣味》
编辑

甘溫無毒。

《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小兒差頹,用此魚擘開口咬之,七下即消。」

差頹陰核大小也

《正字通》
编辑

编辑

魚名。按為鮒屬。《魚經》:「鰂魚有附土者曰京魚,一 曰吐。」《食物本草》曰:「渡父」,《臨海志》曰:「伏念魚吐。」即 杜父魚,一名「黃。」俗呼《船矴魚》。

鱠殘魚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王餘魚。爾雅翼  銀魚:爾雅翼

麪條魚。遯園居士魚品

鱠殘魚圖

鱠殘魚圖

《爾雅翼》
编辑

王餘 编辑

「王餘,長五六寸,其圓如著,潔白而無鱗,若已鱠之魚, 但目兩點黑耳。」《博物志》曰:「吳王江行,食鱠,有餘,棄于 中流,化為魚,名吳王鱠餘。」《高僧傳》則云:「寶誌對梁武 帝食鱠,帝怪之,誌乃吐出小魚,鱗尾依然。金陵尚有 鱠殘魚。」二說相似,然吳王之傳,則自古矣。此魚與比 目不同,劉淵林解《吳都賦》,第見其稱雙則比目,片則 「王餘,遂云比目魚,東海所出。王餘魚,其身半也。俗云: 越王鱠魚未盡,因以其半棄之,遂無其一面,故曰王 餘。」則是以王餘為比目之半。而郭氏解比目亦云:「狀 如牛脾,鱗細,紫黑色。一眼,兩片相合,乃得行。今水中 所在有之,江東又呼為王餘魚。」亦與劉說相似。予按 二物今浙中皆有之,絕不類比目,乃只一目,生近海 處,土人謂之「鞋底魚。」《王餘》狀如前說,今猶呼鱠殘魚, 又名銀魚,多暴為脯,又作鯗,顏色可愛,自是一種,非 比目之半也。

==
《遯園居士魚品》
==

麪條魚 编辑

江東魚國也。有「麪條魚」,身狹而長,不踰數寸。銀,魚之 大者也。裹以麪糊,油煠而薦之。

《本草綱目》
编辑

《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按《博物志》云:「吳王闔閭江行,食魚鱠,棄其 殘餘於水,化為此魚,故名。」或又作越王及僧寶。誌者 益出傅會,不足致辨。

《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鱠殘,出蘇、松、浙江。大者長四、五寸,彼人尤 重;小者,曝乾,以貨四方。清明前有子,食之甚美。清明 後子出而瘦,但可作鮓腊耳。」

《氣味》
编辑

甘平無毒。

《主治》
编辑

《甯源》曰:「作羹食,寬中健胃。」

《名山藏》
编辑

《輿地記》
编辑

寶坻縣生銀魚曰《麪條魚》。

《直省志書》
编辑

餘姚縣 编辑

銀魚產《石巍橋》之東,傍南岸江水中,四五月間有。

鱠殘魚部藝文 编辑

《白小》
唐·杜甫
编辑

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魚。細微霑水族,風俗當園蔬。 入肆銀花亂,傾箱雪片虛。生成猶拾卵,盡取義何如。

《白小》
唐·庚
编辑

「二年遵海濱,開眼即浩渺。謂當飽長鯨,餬口但白小。 百尾不滿釜,烹煮等芹蓼。咀嚼何所得,鱗鬣空紛擾。 向來巨魚戲,海面橫孤嶠。噞喁噴飛沫,白雨散晴曉。 終然不省錄,從事此微眇。短長本相形,南北無定表。 泰山不為多,毫末夫豈少。詞雄兩月讀,理足三語妙。 人生一漚發,誰作千歲調。安能蹲會稽,坐待期年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