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310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十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三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三百十卷目錄

 餘甘子部彙考

  餘甘子圖

  嵇含南方草木狀菴摩勒

  賈思勰齊民要術餘甘

  本草綱目菴摩勒

 餘甘子部藝文一

  餘甘子贊         宋宋祁

 餘甘子部藝文二詩詞

  詠餘甘         宋劉子翬

  餘甘子三首 已上詩  張孝祥

  更漏子      宋黃庭堅

 餘甘子部選句

 餘甘子部紀事

 都桷子部彙考

  賈思勰齊民要術都桷

  本草綱目都桷子

 都念子部彙考

  都念子圖

  本草綱目都念子

 都念子部紀事

 都咸子部彙考

  賈思勰齊民要術都咸

  本草綱目都咸子

 木威子部彙考

  顧微廣州記木威

  梁元帝金樓子木威

  本草綱目木威子

 無患子部彙考

  無患子圖

  山海經中山經

  張華博物志無患子

  段成式酉陽雜俎無患子

  本草綱目無患子

 無患子部藝文

  同李郎中淨律院槵子樹   唐包何

 無患子部紀事

 無食子部彙考

  無食子圖

  本草綱目無食子

 無食子部紀事

 無漏子部彙考

  無漏子圖

  本草綱目無漏子

 無漏子部藝文一

  海棕贊          宋宋祁

 無漏子部藝文二

  海棕行          唐杜甫

 無漏子部紀事

 擊迷子部彙考

  擊迷子圖

  爾雅釋木

  郭義恭廣志擊彌子

  徐光啟農政全書孩兒拳頭考

  本草綱目莢迷

 金櫻子部彙考

  金櫻子圖

  本草綱目金櫻子

 金櫻子部藝文

  和孫公善李仲同金櫻餌唱酬二首

              宋黃庭堅

  采金櫻子          謝薖

 金櫻子部選句

 金櫻子部雜錄

 大風子部彙考

  大風子圖

  本草綱目大風子

草木典第三百十卷

餘甘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餘甘子》。唐本草   菴摩勒。唐本草

菴摩落迦果。梵書

餘甘子圖

餘甘子圖

《嵇含南方草木狀》
编辑

菴摩勒 编辑

「菴摩勒樹,葉細似合昏,花黃,實似李,青黃色,核圓,作 六七稜。」食之,先苦後甘。術士以變白鬚髮有驗。出《九 真》。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

餘甘 编辑

《異物志》曰:「餘甘,大小如彈丸,視之理如定陶瓜,初入 口苦澀,咽之口中,乃更甜美足味。鹽蒸尤美,可多食。」

《本草綱目》
编辑

菴摩勒釋名 编辑

陳藏器曰:梵書名「菴摩勒」,又曰「摩勒落迦果。」其味初 食苦澀,良久更甘,故曰「餘甘。」

集解

蘇恭曰:「菴摩勒,生嶺南交、廣、愛等州。樹葉細,似合昏。 其花黃,實似李柰,青黃色。核圓有稜,或六或七,其中 仁亦入藥用。」

《李珣》曰:「生西國者,大小如枳橘子狀。」

《蘇頌》曰:「餘甘子,今二廣諸郡及西川戎瀘蠻界山谷 皆有之。木高一、二丈,枝條甚軟,葉青細密,朝開暮斂, 如夜合而葉微小,春生冬凋。三月有花,著條而生,如 粟粒,微黃,隨即結實作莛,每條三、兩子,至冬而熟,如 李子狀,青白色,連核作五六瓣,乾即並核皆裂。俗作 果子噉之。」

李時珍曰:「餘甘,泉州山中亦有之。狀如川楝子,味類 橄欖,亦可蜜漬。鹽藏其木,可製器物。」按陳祈暢《異物 志》云:「餘甘樹,葉如夜合及槐葉。其枝如柘。其花黃。其 子圓,大如彈丸,色微黃,有文理,如定陶瓜。核有五六 稜。初入口苦澀,良久餘水更甘,鹽而蒸之。」其說與兩 蘇所言相合。而《臨海異物志》云:「餘甘子,如梭形,大如」 梅子,其核兩頭銳,與橄欖一物異名也。然橄欖形長 尖,餘甘形圓,稍有不同,葉形亦異,蓋二物也。又蘇恭 言「其仁可入藥」,而未見主治何病,豈亦與果同功耶?

實氣味

甘寒無毒。

李珣曰:「苦、酸、甘,微寒、澀。」

主治

《唐本草》曰:「風虛熱氣。」

陳藏器曰:「補益強氣。合鐵粉一斤用,變白不老,取子 壓汁,和油塗頭生髮,去風痒,令髮生如漆黑也。」 《李珣》曰:「主丹石傷肺,上氣欬嗽。久服輕身,延年長生。 服乳石人,宜常食之。」

寇宗奭曰:「為末,點湯服,解金石毒。」

李時珍曰:「解硫黃毒。」

發明

寇宗奭曰:「黃金得餘甘則體柔,亦物類相感相伏也。 故能解金石之毒云。」

餘甘子部藝文一 编辑

《餘甘子贊》
宋·祁
编辑

生戎、瀘等州山。樹大葉細似槐,實若李而小。咀之前苦後歆歆有味,故號為「餘甘。」 核有稜,或六或七。解硫黃毒,即《本草》所謂菴摩勒者。

黃葩翠葉,圓實而澤。咀久還甘,或號《菴勒》。

餘甘子部藝文二詩詞 编辑

《詠餘甘》
宋·劉子翬
编辑

炎方橄欖佳,餘甘豈苗裔。風姿雖小殊,氣韻乃酷似。 醉顏澀吻餘,髣髴清香至。侯門收寸長,粉骨成珍劑。 猶聞雜蜜草,少轉森嚴味。奇材用不專,雖用何殊棄。 端如效苦言,逆耳多嫌忌。棄果事何傷,違言德之累。 悅口易逢知,感茲發長喟。

《餘甘子》
張孝祥
编辑

甘言誤我三折臂,良藥為洗五年腸。欲知苦過味方
考證
永,請試君家《肘後方》。

此老才堪上諫坡,南州留滯意如何?還將苦口劘英 主,醫國懸知藥籠多。

苦愁人意未相諳,卒以初嘗廢後甘。王氏有詩旌橄 欖,可憐遺味在巴南。

《更漏子》
宋·黃庭堅
编辑

菴摩勒。西土果,霜後明珠顆顆。憑玉兔、搗香塵。稱為 席上珍。號餘甘爭奈苦。臨上馬時分付。管回味,卻 思量。忠言君試嘗。

餘甘子部選句 编辑

晉左思《吳都賦》:「其果則丹橘餘甘。」

餘甘子部紀事 编辑

《吳錄·地理志》:「高涼安寧縣有餘甘,初食之味苦,后口 中更甘。」

《臨海異物志》:「餘甘子如梭形,出晉安候官界中。餘甘、 橄欖,同一果耳。」

《雲南記》:「瀘水南岸有餘甘子樹,子如彈丸許,色微黃, 味酸苦,核有五稜。其樹枝如柘枝,葉如小夜合葉。」 《朱崖故事》:「朱崖果有餘甘。」

《桯史》:戎州有蔡次律者,家於近郊,山谷嘗過之,延以 飲。有小軒極華潔,楹外植餘甘子數株,因乞名焉,題 之曰「味諫。」後王子予以橄欖遺山谷,有詩曰:「方懷味 諫軒中果,忽見金盤橄欖來。想共餘甘有瓜葛,苦中 真味晚方回。」時蓋徽祖始登極,國論稍還,是以有此 句云。

《桂海果志》:「餘甘子多販入北州,人皆識之。其木可以 制器。」

都桷子部彙考 编辑

圖闕

賈思勰《齊民要術》:

都桷 编辑

《南方草木狀》曰:「都桷樹,野生。二月開花,仍連著實。八 九月熟,一如雞卵。里民取食。」

《本草綱目》
编辑

都桷子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桷音角,《太平御覽》作「桶子」,音同上。蓋傳寫 之訛也。亦與楮構之構,名同實異。陳祈暢《異物志》云: 贊云:「構子之樹,枝葉四布。名同種異,實味甜酢。果而 無核,裡面如素。析酒止酲,更為遺賂。」

集解

李珣曰:「按徐表《南州記》云:『都桷子生廣南山谷。樹高 丈餘,二月開花,連著實,大如雞卵,七月熟』。」

李時珍曰:按:魏王《花木志》云:「都桷樹,出九真、交趾。野 生。二、三月開花,赤色。子似木瓜,八、九月熟。里民取食 之,味酢。以鹽漚食,或蜜藏亦可。一云狀如青梅。」

實氣味

酸濇平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久食,益氣,止洩。」

《李珣》曰:「安神,溫腸,治痔。久服無損。」

李時珍曰:「解酒止煩渴。」

都念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海漆。東坡雜記   《倒粘子》。東坡雜記

《都念子》:拾遺    《倒捻子》。嶺表錄

都念子圖

都念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都念子集解 编辑

陳藏器曰:「杜寶《拾遺錄》云:『都念子,生嶺南。隋煬帝時, 進百株,植於西苑,樹高丈餘,葉如白楊,枝柯長細,花 心金色。花赤如蜀葵而大,子如小棗。蜜漬食之,甘美 益人』。」

李時珍曰:按:劉恂《嶺表錄》云:「倒捻子,窠叢不大,葉如 苦李,花似蜀葵,小而深紫。南中婦女多用染色。子如 軟柿,外紫內赤,無核。頭上有四葉,如柿蔕。食之必捻 其蔕,故謂之倒捻子,訛而為都念子也。味甚甘軟。」

實氣味

甘酸小溫,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痰嗽噦氣。」

李時珍曰:「暖腹臟。益肌肉。」

都念子部紀事 编辑

《大業拾遺錄》:「南海郡送都念子樹一百株,敕付西苑 十六院內種此。樹高一丈許,葉如白楊,枝柯長細,花 心金色,葉正赤,似蜀葵而大。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 美,蜜漬為粽益佳。」

《東坡雜記》:吾謫居南海,以五月出陸至滕州,自滕至 儋,野花夾道,如芍藥而小,紅鮮可愛,樸樕叢生,土人 云:「倒粘子花也。」至儋則已結子,爛紫可食,殊甘美,中 有細核,嚼之瑟瑟有聲,亦頗苦澀。兒童食之,使大便 難。野人夏秋痢下,食葉輒已。海南無柿,剝浸揉撋之, 以代柿油,蓋愈於柿也。因名之曰「海漆。」

都咸子部彙考 编辑

圖闕

賈思勰《齊民要術》:

都咸 编辑

《南方草木狀》曰:「都咸樹,野生,如手指大,長三寸,其色 正黑。三月生花,花仍連著實,七八月熟。里民取子及 柯皮乾作飲,芳香。出日南。」

《本草綱目》
编辑

都咸子集解 编辑

陳藏器曰:「都咸子,生廣南山谷。」按:徐表《南州記》云:「其 樹如李,子大如指。取子及皮葉,暴乾作飲,極香美也。」 李時珍曰:按《南方草木狀》云:「都咸樹,出日南。三月生 花,仍連著實,大如指,長三寸。七、八月熟,其色正黑。」

子及皮葉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火乾作飲,止渴潤肺,去煩除痰。」

李珣曰:「去傷寒清涕欬逆上氣,宜煎服之。」

木威子部彙考 编辑

圖闕

顧微《廣州記》。

木威 编辑

《木威》高丈餘,子如橄欖而堅,削去皮以為粽。

《梁元帝金樓子》
编辑

木威 编辑

有樹名「獨根」,分為二枝,其東向一枝是木威樹,南向 一枝是橄欖樹。

《本草綱目》
编辑

木威子集解 编辑

陳藏器曰:「木威,生嶺南山谷。樹高丈餘,葉似楝葉。子 如橄欖而堅,亦似棗。削去皮,可為粽食。」

李時珍曰:「木威子,橄欖之類也。」陳氏說出顧微《廣州 記》中。而梁元帝《金樓子》云:「橄欖樹之南向者為橄欖, 東向者為木威。」此亦傳聞謬說也。

實氣味

酸辛,無毒
考證
李時珍曰:「按《廣州記》云:『苦、澀』。」

主治

陳藏器曰:「心中惡。」

無患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桓。山海經     《栝樓》:山海經注

《噤婁》。拾遺     《無患子》。開寶

《木患》子。綱目    肥珠子。綱目

油珠子:綱目    菩提子。綱目

《鬼見愁》。綱目

無患子圖

無患子圖

《山海經》
编辑

《中山經》
编辑

《祑》。之山,「其木多桓。」

葉似柳,皮黃不腊,子似楝。著酒中飲之辟惡氣,浣衣去垢,核堅正黑,可以間香纓。一名「栝樓」也。

《張華博物志》
编辑

無患子 编辑

無患子:葉似柳,核堅正黑,可作香纓。

《段成式酉陽雜俎》
编辑

無患木 编辑

無患木燒之極香,辟惡氣。一名「噤婁」,一名桓。

《本草綱目》
编辑

無患子釋名 编辑

陳藏器曰:「桓患」字聲訛也。崔豹《古今註》云:「昔有神巫 曰珤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此木為棒,棒殺之。世 人相傳以此木為器,以厭鬼魅,故號曰無患人」,又訛 為木患也。

李時珍曰:俗名為「鬼見愁」,道家禳解方中用之,緣此 義也。釋家取為數珠,故謂之菩提子,與薏苡同名。《纂 文》言「其木名盧鬼木,山人呼為肥珠子」、油珠子,因其 實如肥油,而子圓如珠也。

集解

陳藏器曰:「無患子,高山大樹也。子黑如漆珠。」

寇宗奭曰:「今釋子取為念珠,以紫紅色、小者佳,入藥 亦少。西洛亦有之。」

李時珍曰:「生高山中,樹甚高大,枝葉皆如椿特。其葉 對生。五六月開白花,結實大如彈丸,狀如銀杏及苦 楝子。生青熟黃,老則文皺。黃時肥如油煠之形。味辛, 氣䐈目硬。其蔕下有二小子,相粘承之。實中一核堅 黑似肥皂莢之核,而正圓如珠。殼中有仁如榛子。仁 亦辛䐈,可炒食。十月采實,煮熟去核,搗和麥麪或豆」 麪作澡藥。去垢。同於肥皂用。洗真珠甚妙。《山海經》云: 祑。之山,其木多桓。郭璞註云:「葉似柳,皮黃不腊,子 似楝。著酒中飲之辟惡氣。浣衣去垢,核堅正黑。」即此 也。今武當山中所出《鬼見愁》,亦是樹莢之子,其形正 如刀豆子而色褐。彼人亦以穿數珠,別又是一物也。

子皮

即核外肉也。

子皮氣味

微苦,平,有小毒。

子皮主治

陳藏器曰:「浣垢去面䵟喉痹。研納喉中,又主飛尸。」

子中仁氣味

辛溫無毒。

子中仁主治

陳藏器曰:「燒之辟邪惡氣。」

李時珍曰:「煨食辟惡,去口臭。」

附方

牙齒腫痛:「肥珠子一兩,大黃、香附各一兩,青鹽半兩, 泥固鍛研,日用擦牙。」普濟方

洗頭去風明目:用槵子皮、皂角、胡餅、菖蒲同搥碎,漿 水調作彈子大,每用泡湯洗頭良。多能鄙事

洗面去䵟槵子肉皮,搗爛入白麪和丸。每日用洗面 去垢及䵟,甚良。集簡方

無患子部藝文 编辑

《同李郎中淨律院槵子樹》
唐·包何
编辑

木槵稀難識,沙門種則生。葉殊經寫字,子為佛稱名。 濾水澆新長,燃燈暖更榮。「亭亭無別意,只是勸修行。」

無患子部紀事 编辑

崔豹《古今註》:程雅問拾櫨鬼木曰無患,何也?答曰:昔 有神巫曰珤眊,能符劾百鬼,得鬼則以木為棒,棒煞 之。世人傳以此木為眾鬼所畏,競取此木為器用,以 厭卻邪鬼,故曰無患也。

《九域志》:「象州歲貢槵子念珠十串。」 《宋史日本傳》:「端拱元年,貢紅白水晶、紅黑木槵子、念 珠各一連。熙寧五年,僧誠尋獻銀香爐、木槵子。」

無食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無食子。唐本草   《沒石子》。開寶

《墨石子》:炮炙論   麻荼澤。綱目

無食子圖

無食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無食子釋名 编辑

李珣曰:波斯人每食以代果,故番胡呼為「沒食子。」梵 書「無」與「沒」同音,今人呼為墨石、沒石,轉傳訛矣。

集解

《蘇恭》曰:「無食子,生西戎沙磧間,樹似檉。」

掌禹錫曰:「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無食子,出波斯國, 呼為摩澤。樹高六、七丈,圍八、九尺,葉似桃而長。三月 開花,白色,心微紅。子圓如彈丸。初青,熟乃黃白。蟲食 成孔者,入藥用。其樹一年生無食子,一年生拔屢子, 大如指,長三寸,上有殼,中仁如栗黃,可噉』。」

李時珍曰:按:《方輿志》云:「大食國有樹,一年生如栗子 而長,名曰蒲盧子,可食。次年則生麻荼澤,即沒石子 也。」間歲互生一根,異產如此。《一統志》云:「沒石子出大 食諸番。樹如樟,實如中國芧栗。」

子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犯銅鐵,并被火驚。用顆小無杴米者 炒,用漿水於砂盆中研令盡,焙乾再研,如烏犀色入 藥。」

子氣味

苦溫無毒。

子主治

《唐本草》曰:「赤白痢,腸滑,生肌肉。」

李珣曰:「腸虛冷痢,益血生精,和氣安神。烏髭髮,治陰 毒痿。燒灰用。」

《馬志》曰:「溫中,治陰瘡陰汗,小兒疳𧏾,冷滑不禁。」

子發明

寇宗奭曰:「沒石子合他藥染鬚,造墨家亦用之。」 李珣曰:「張仲景用治陰汗,燒灰,先以湯浴了,布裹灰 撲之,甚良。」

附方

血痢不止:「沒石子一兩為末,飯丸小豆大」,每食前米 飲下五十丸。普濟方

小兒久痢:沒石子二箇,熬黃研末,作餛飩食之。納氣方 產後下痢:沒石子一箇,燒存性,研末,酒服,熱即用飲 下,日二。子母祕錄

鼻面酒皶:南方沒石子有孔者,水磨成膏,夜夜塗之, 甚妙。危氏得效方

牙齒疼痛:綿裹《無食子》末一錢,咬之涎出吐去。聖濟總錄 口鼻急疳,沒石子末,吹下部即瘥。千金方

大小口瘡:「沒石子炮三分,甘草一分,研末摻之。月內 小兒生者,少許,置乳上吮之,入口即啼,不過三次。」聖惠 方

足趾肉刺:《無食子》三枚,肥皂莢一挺,燒存性,為末,醋 和傅之,立效。奇效方

無食子部紀事 编辑

《北史波斯傳》:「波斯國土地平正,出胡椒、蓽撥、石蜜、千 年棗、香附子、訶黎勒、無食子等物。」

無漏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海棕:嶺表錄    《番棗》:嶺表錄

金果。輟耕錄    《窟莽》。綱目

無漏子。拾遺    《千年棗》。開寶

萬歲棗。草木狀   波斯棗。拾遺

鳳尾蕉:綱目    苦魯麻棗。綱目

無漏子圖

無漏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無漏子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無漏」,名義未詳。千年、萬歲,言其樹性耐久 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種自外國來也。金果,貴之 也。曰棕、曰蕉,象其榦葉之形也。番人名其木曰「窟莽」, 名其實曰「苦魯麻棗。」苦麻、窟莽,皆番音相近也。

集解

陳藏器曰:「無漏子,即波斯棗,生波斯國,狀如棗。」 李珣曰:「樹若栗木,其實若橡,子有三角。」

蘇頌曰:「按劉恂《嶺表錄》云:『廣州有一種波斯棗,木,無 旁枝,直聳三、四丈,至巔,四向共生十餘枝,葉如棕櫚, 彼土人呼為海棕木。三、五年一著子,每朵約三二十 顆,都類北方青棗,但小爾。舶商亦有攜本國者。至中 國,色類沙糖,皮肉軟爛,味極甘,似北地天蒸棗。而其 核全別,兩頭不尖,雙卷而圓,如小塊紫礦。種之不生』」, 蓋蒸熟者也。

李時珍曰:「千年棗雖有棗名,別是一物,南番諸國皆 有之,即杜甫所賦海棕也。」按: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波 斯棗生波斯國,彼人呼為窟莽。樹長三、四丈,圍五、六 尺。葉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狀如蕉花,有兩腳,漸漸 開罅,中有十餘房。子長二寸,黃白色,狀如楝子,有核。 六、七月熟則子黑,狀類乾棗,食之味甘如飴也。」又陶 九成《輟耕錄》云:「四川成都有金果樹六株,相傳漢時 物也。高五六十丈,圍三、四尋,挺直如矢木,無枝柯,頂 上有葉如棕櫚,皮如龍鱗,葉如鳳尾,實如棗而大。每 歲仲冬,有司具祭收采,令醫工以刀剝去青皮,石灰 湯瀹過,入冷熟蜜浸換四次,瓶封進獻。不如此法,則 生澀不可食。番人名為『苦魯麻棗,蓋』」鳳尾蕉也,一名 萬歲棗。泉州有萬年棗,即此物也。又嵇含《草木狀》云: 「海棗大如杯碗。」以比安期海上如瓜之棗。似未得其 詳也。巴旦杏亦名忽鹿麻。另是一物也。

實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補中益氣,除痰嗽,補虛損,好顏色,令肥健。」 李珣曰:「消食止欬,治虛羸人,久服無損。」

無漏子部藝文一 编辑

《海棕贊》
宋·祁
编辑

海棕:大抵棕類,然不皮而榦,葉叢於杪,至秋乃實,似楝子。

棕皆褫皮,此獨自榦。攢葉於顛,纛首披散,秋華而實, 其值則罕。

無漏子部藝文二 编辑

《海棕行》
唐·杜甫
编辑

《左綿公館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雲。龍鱗犀甲相錯 落,蒼稜白皮十抱文。自是眾木亂紛紛,海棕焉知身 出群。移栽北辰不可得,時有西域胡僧識

無漏子部紀事 编辑

《老學菴筆記》:「老杜《海棕詩》,在左綿所賦,今已不存。成 都有一株,在文明廳東廊前,正與制置司簽廳門相 直。簽廳乃故錦官閤,聞潼川尤多,予未見也。」

《埤雅廣要》:「蜀錦城之南有海棕焉,榦猶龍鱗,枝猶鳳 尾,高百餘尺,相傳繇李唐來,閱千稔矣。國朝徙其株 於金陵,莖葉披萎,略無生意,敕還蜀植之,護以赤欄, 甃以紋石。其枝仍前峻拔,秀薄雲漢,若不知其徙也。 邇者榦古顛仆,命中貴吳從政視之,惜其材初未諳 他用,既而斲為五十餘琴以進,異音清發,雖爨下之」 桐,未可擬也。今祕內帑,士之嗜音者恆企慕焉。

擊迷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魄。爾雅      《榽,橀》。爾雅

《莢迷》。唐本草    擊迷。詩疏

弄先。詩疏     擊《彌子》。廣志

孩兒拳頭。農政全書

擊迷子圖

擊迷子圖

《爾雅》
编辑

釋木 编辑

《魄榽》。音系《橀》。音醯

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殫。」魄一名榽橀。郭云:「魄,大木細,葉似檀。今河東多有之。」齊人諺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殫。」殫訓盡也。

《郭義恭廣志》
编辑

擊彌子 编辑

《擊彌》子,狀圓而細,赤如軟棗。其味先苦後甘,可食。

《徐光啟農政全書》
编辑

孩兒拳頭考 编辑

《本草》名「莢。」一名《擊》。一名弄先。舊不著所出州土, 但云「所在山谷多有之」,今輝縣、太行山山野中亦有。 其木作小樹,葉似木槿而薄,又似杏葉頗大,亦薄澀。 枝葉間開黃花,結子似溲疏。兩兩切比,四四相對,數 對共一攢,生則青,熟則赤色。味甘苦,性平無毒。蓋檀 榆之類也。其皮堪為索。

救饑

采子紅熟者,食之。又煮枝汁少許,加米作粥,甚美。 元扈先生曰:「《詩疏》云:『斫檀不得得擊迷』,即此木也。」

《本草綱目》
编辑

莢迷集解 编辑

蘇恭曰:莢迷,葉似木槿及榆,作小樹。其子如溲疏,兩 兩相對,而色赤味甘。陸璣《詩疏》云:「檀榆之類也。所在 山谷有之。」

陳藏器曰:「生北土山林中。皮堪為索。」

枝葉氣味

甘苦平無毒。

枝葉主治

《唐本草》曰:「三蟲下氣,消穀。煮汁和米作粥,飼小兒甚 美。」

陳藏器曰:「作粥灌六畜,瘡中生蛆立出。」

金櫻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金櫻子》:蜀本草   刺梨子。開寶

《山石榴》:綱目    山雞頭子。綱目

金櫻子圖

金櫻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金櫻子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金櫻」當作「金罌」,謂其子形如黃罌也。石榴、 雞頭皆象形。又杜鵑花、小蘗並名「山石榴」,非一物也。 雷斆曰,林檎何裹子亦曰「金櫻子」,與此同名而異物。

集解

韓保昇曰:「金櫻子,在處有之。花白,子形如榲桲而小, 色黃有刺。方術多用之。」

蘇頌曰:「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劍南、嶺外者為 勝。叢生郊野中,大類薔薇,有刺。四月開白花。夏秋結 實,亦有刺,黃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 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補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 《本草》謂之「營實。」今校之,與營實殊別也。

李時珍曰:「山林間甚多,花最白膩。其實如大指頭,狀 如石榴而長。其核細碎而有白毛,如營實之核,而味 甚濇。」

子氣味

酸濇平無毒。

子主治

《蜀本草》曰:「脾洩下痢,止小便利,澀精氣。久服令人耐 寒輕身。」

子發明

蘇頌曰:洪州、昌州皆煮其子作煎,寄餽人服。食家用 煎和雞頭實粉為丸服,名水陸丹。益氣補真,最佳。 唐慎微曰:「沈存中《筆談》云:金櫻子止遺泄,取其溫且 澀也。世人待紅熟時,取汁熬膏,味甘,全斷澀味,都全 失本性,大誤也。惟當取半黃者,搗乾末用之。」

寇宗奭曰:「九月、十月霜熟時采用,不爾反令人利。」 朱震亨曰:「經絡隧道,以通暢為平和,而昧者取濇性 為快。熬金櫻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將誰責。」

李時珍曰:「無故而服之,以取快慾,則不可。若精氣不 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花氣味

同子。

花主治

《大明》曰:「止冷熱痢,殺寸白蟲。和鐵粉研勻,拔白髮塗 之,即生黑者,亦可染鬚。」

葉主治

李時珍曰:「癰腫嫩葉研爛,入少鹽塗之,留頭洩氣。又 金瘡出血。五月五日采,同桑葉、苧葉等分,陰乾,研末 傅之,血止口合,名軍中一捻金。」

東行根氣味

同子。

根主治

《大明》曰:「寸白蟲,剉二兩,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 合,空心服,須臾瀉下,神驗。其皮炒用,止瀉血及崩中 帶下。」

李時珍曰:「止滑痢,煎醋服,化骨鯁。」

附方

金櫻子煎「霜後用竹夾子,摘取入木臼中,杵去刺,擘 去核,以水淘洗過,搗爛,入大鍋水煎,不得絕火煎減 半,濾過仍煎似稀餳。」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盞調服。活 血駐顏,其功不可勝述。孫真人食忌

補血益精「金櫻子即山石榴去刺及子焙四兩,縮砂 二兩,為末,陳蜜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 服。奇效良方

久痢不止嚴緊絕妙方:罌粟殼、醋炒、金櫻花葉及子, 等分為末,蜜丸芡子大,每服五七丸,陳皮煎湯化下。 普濟方

金櫻子部藝文 编辑

《和孫公善李仲同金櫻餌唱酬》
编辑

宋黃庭堅

「人生欲長存,日月不肯遲。百年風吹過,忽成甘蔗滓。 傳聞上世士,烹餌草木滋。千秋垂綠髮,每恨不同時。」 李侯好方術,《肘後》探神奇。金櫻出《皇墳》,刺橐攬霜枝。 寒窗司火候,古鼎凍膠飴。初嘗不可口,醇酒和味宜。 至今身七十,孺子色不衰。田中按耘鋤,孫息親抱持。 卻笑鄰舍翁,未老須杖藜

假手富春公,秋毫聽民詞。夙夜臨公廳,歸臥酸體肢。 李侯來饋藥,期以十日知。深中護靈根,金鎖祕玉符。 不須許斧子,辛勤來玉芝。我方困健訟,撾翁爭一錐。 不能鳴絃坐,頗愧巫馬期。敢乞刀圭餘,歸和卯飲巵。 倘令憂民病,從此得國醫。

《采金櫻子》
謝薖
编辑

三月花如薝蔔香,霜中采實似金黃。煎成風味亦不 淺,潤色猶煩顧長康。

金櫻子部選句 编辑

宋楊萬里詩:「霜紅半臉金櫻子。」

金櫻子部雜錄 编辑

《夢溪筆談》:「金罌子止遺洩,取其溫且澀也。世之用金 罌者,待其紅熟時,取汁熬膏用之,大誤也。紅則味甘, 熬膏則全斷澀味,都失本性。今當取半黃時采,乾搗 末用之。」

大風子部彙考 编辑

釋名

《大風子》。拾遺

大風子圖

大風子圖

《本草綱目》
编辑

大風子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能治大風痰。故名。

集解

李時珍曰:大風子,今海南諸番國皆有之。按:周達觀 《真臘記》云:「大風乃大樹之子,狀如椰子而圓,其中有 核數十枚,大如雷丸,子中有仁,白色,久則黃而油,不 堪入藥。」

仁修治

李時珍曰:「取大風子油法:用子三斤,去殼及黃油者, 研極爛,瓷器盛之,封口。入滾湯中,蓋鍋密封,勿令透 氣,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名大風油」,可以入藥。

氣味

辛熱有毒。

主治

李時珍曰:「風癬、疥癩、楊梅諸瘡,攻毒殺蟲。」

發明

朱震亨曰:「粗工治大風病,佐以大風油。」殊不知此物 性熱,有燥痰之功。而傷血,至有病將愈而先失明者。 李時珍曰:「大風油治瘡,有殺蟲劫毒之功。蓋不可多 服,用之外塗,其功不可沒也。」

附方

大風諸癩:大風子油一兩,苦參末三兩,入少酒糊丸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仍以苦參湯洗之。 普濟方

大風瘡裂大風子燒存性,和麻油、輕粉研塗,仍以殼 煎湯洗之。嶺南衛生方

風刺赤鼻:大風子仁、木鱉子仁、輕粉、硫黃為末,夜夜 唾調塗之。

手背皴裂:「大風子」搗泥塗之。壽域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