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五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十二
黃帝素問三十二〈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藝術典第五十二卷
醫部彙考三十二
编辑《黃帝素問三十二》
编辑
《五運行大論篇第六十七》
编辑
馬蒔曰:「《內論》司天在泉左右,及南北政等義,皆五運以為運行,故名篇。」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請天師 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 降,寒暑彰其兆。予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 正五氣之各主歲耳,首甲定運,予因論之。」鬼臾區曰: 「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 少陽主之;卯酉之土,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 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岐伯曰:「是 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 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 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可以數 推,以象之謂也。」帝曰:「願聞其所始也。」岐伯曰:「昭乎哉 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 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 素天之氣,經於亢、氏、昴、畢;元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 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夫候之 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夫音扶第一三六數字並去聲餘上聲黅音今〉
王冰曰:明堂,布政宮也。八極,八方目極之所也。五常,謂五氣行天地之中者也。首甲,謂甲子年也。上古聖人,仰觀天象,以正陰陽,夫陰陽之道,非不昭然,而人昧宗元,迷其本始,則百端疑議,從是而生。黃帝恐至理真宗,便因誣廢,愍念黎庶,故啟問之。天師知道出從真,必非謬述,故對上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使智識褊淺,不見源由,雖所指彌遠,其知彌近,得其元始,桴鼓非遙。夫戊土屬乾,己土屬《遁甲經》曰:「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是也。
馬蒔曰:「此覆論前文五運六氣所化陰陽之義也。五天之象,所經星宿,為運氣之化,皆干與支同屬者,及連位者齊化也。彼土主甲己及丑未之上,太陰主之者,正由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之象。而心尾者甲地,己分者中宮,故甲與丑連位,己與未同屬而齊化濕土也。金主乙庚及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者,正由素天之氣,經於亢、氏、昴畢之象」;而氏亢者乙地,昴畢者庚地,故乙與卯同屬,庚與酉連位,而齊化燥金也。「水主丙辛及辰戌之上,太陽主之者,正由元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之象;而張翼者丙地,婁胃者辛地,故丙與辰連位,辛與戌同屬,而齊化寒水也。木主丁壬及巳亥之上,厥陰主之者,正由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之象;而危室者壬地,柳鬼者丁地,故壬與亥同屬,丁與巳連位而齊化風木也。「火主戊癸,及子午之上,少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者,正由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之象。而牛女者癸地,戊分者中宮。故癸與子同屬,戊與午連位而齊化火熱也。干之甲乙屬木,位東;丙丁屬火,位南,庚辛屬金,位西,壬癸屬水,位北,戊己屬土,位中。宮支之寅卯,配甲乙巳午配丙丁,申酉配庚辛,亥子配壬癸,辰位東南,未位西南,戌位西北,丑位東北,為四維,屬戊己,故乙卯同屬木,丁巳同屬火,己未同屬土,辛酉同屬金,壬癸亥子同屬水也。甲寅位東之首,癸丑位北方尾,而甲丑連位,癸寅連位也。丙位南之首,辰位東之尾,而丙辰連位也。戊己位木火金水中間,在天地為門戶,在四時為長夏。南連午,西連申,而戊己午申連位,故戊己無方位,而《經》獨表戊分己分也。辛戌皆位酉之尾,而辛戌連位也。獨戊火連申夾未土於中,癸火連寅夾丑土於中者,蓋濕土在中,火游行其間,在天居土前,在地居土後,而土火常相混也。故土旺長夏,火熱之內,《丹谿》發明濕熱,相火為病,十居八九,及有濕鬱生熱,熱久生濕之論,良以此也。其五天之象,所經星宿分野,獨當五運之干位,不及六氣之支位者,蓋干之與支,即根本之與枝葉,《經》言干則支在其中矣。故其化皆干與支之同屬者。連位齊化者,是根本與枝葉同化者也。夫五氣之至。各有五色。經於分野。氣太過則先天而至。氣不及則後天而至。以寅卯前候之,自然可見故
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張志聰曰:「天綱,天之度數也。八極,地之八方也。五常,五行,政令之常也。神明者,日月斗星也。紀者,以日月紀度,星斗定位也。寒暑者,陰陽之徵兆也。予聞五運之數於夫子者,言五運之氣,以論於《六節臟象論》中矣,予因論之。鬼臾區復以五運六氣相合主歲而論者,即上篇《天元紀論》也。不合陰陽」 者,五運六氣之陰「陽,不相合也。伯言《臾區》所論五運六氣相合而主治者,是明天地陰陽之道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所謂人中之陰陽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 ,以應天六六之節。此人中之陰陽,與天地相合,其所合之數,可得而數者也。若夫天地之陰陽者,數之可十可百,推之可萬可千,難以數推,止可以象推之。象者,即下文之丹黅蒼素元之天象,南面北面之圖象是也。然五行之化運,皆始於五方之天象,丹赤色,火之氣也。牛女在癸,度經於牛女戊分,戊癸合而化火也。黅黃色,土之氣也。心尾在甲,度經於心尾己分,甲己合而化土也。蒼青色,木之氣也。危室在壬度,柳鬼在丁度,丁壬合而化木也。素白色,金之氣也。亢氐在乙度,昴畢在庚度,乙庚合而化金也。元黑色,水之氣也。張翼在丙度,婁胃在辛度,丙辛合而化水也。戊己居中宮,為天地之門戶。
帝曰:「善。論言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 路,未知其所謂也。」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 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 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 左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 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定其位,言其見也。」帝曰:「何謂」 下?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陰;少 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 陽在下,左厥陰,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左少 陰,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陰,右厥陰;太 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左少陽,右少陰。所謂面南而命 其位,言其見也。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 相得則病。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臨 上,不當位也。帝曰:動靜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 左行,左右周天,餘而復會也。帝曰:「予聞《鬼臾區》曰應 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 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動靜,五行遷復,雖鬼臾區 其上候而己,猶不能」遍明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 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 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 枝葉也,仰觀其象,雖遠可知也。帝曰:地之為下否乎? 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乎?」岐伯 曰:「大氣舉之也。燥以乾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 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 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人,故令虛而化生也。故 燥勝則地乾,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 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馮音憑〉
王冰曰:「諸上以面向北而言,上南下北,左西右東也。主歲者位在南,故面北而言其左右。在下者位在北,故面南而言其左右也。上天位,下地位也。面南,左東也。右西也。上下異而左右殊也。木火相臨,金水相臨,水木相臨,火土相臨,土金相臨,為相得也。木土相臨,土水相臨,水火相臨,火金相臨,金木相臨,為不相得」 也。上臨下為順,下臨上為逆,亦鬱抑而病生,上臨相火,君火之類也。假令土臨火,火臨木,木臨水,水臨金,金臨土,皆為以下臨上,不當位也。以子臨父,不亦逆乎?《動靜》言天地之行左右也。天垂六氣,地布五行,天順地而左回,地承天而東轉。木運之後,天氣常餘,餘氣不加於君火,卻退一步加臨相火之上,是以每五歲已退一位而右遷,故曰「左右周天。」 「餘而復會」 ,言天地之道,常五歲畢則以餘氣遷加,復與五行座位再相會合,而為歲法也。周天,謂天周地位,非周天之六氣也,不能遍明,無求備也。觀五星之東轉,則地體左行之理,昭然可知。根本之與枝葉,言有形之物,未有不依據物而得全者。「地之為下否」 者,言轉不居,為下乎?為否乎?「地為人之下」 者,言人之所居可謂下矣。徵其至理,則是太虛之中一物爾。「馮」 者,言太虛無碍,地體何馮而止住也。大氣,謂造化之氣,任持太虛者也。所以太虛不屈,地久天長者,蓋由造化之氣任持之也。氣化而變,不任持之,則太虛之器亦敗壞矣。夫落葉飛空,不疾而下,為其乘氣,故勢不得速焉。凡有形處地之上者,皆有生化之氣任持之也。然器有大小不同,壞有遲速之異,及至氣不任持,則大小之壞一也。然地體之中凡有六人:一曰燥,二曰暑,三曰風,四曰濕,五曰寒,六曰火。受燥故乾性生焉,受暑故蒸性生焉,受風故動性生焉,受
濕,故潤性生焉,受寒,故堅性生焉,受火,故溫性生焉,此謂天之六氣也。乾熱動,泥裂,固,此六氣之用也。
馬蒔曰:「此言天右旋於外,而寒暑六入以舉其地。地受天六入以為五行,左轉化生人物於天之中也。天地萬物之上下,左右陰陽之道路者,天右旋六節之位也。上下,謂在上者司天之位,在下者在泉之位。左右,謂在上之左右,即司天左間、右間之位,在下之左右,即在泉左間、右間之位也。故天之三陰三陽,於其」 六位右旋,如巳亥歲上見厥陰,而左間少陰,右間太陽,至子午歲厥陰右旋下降,則上見少陰,而左間太陰,右間厥陰,常如此逐歲自上旋降於右也。「面北命其位,言其見」 者,謂司天之位在南,而面北命其左右,則西南為左間之位,東南為右間之位,而言其所見之陰陽也。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而左間陽明,右間太陰,至厥陰右旋下降,而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而左間太陽,右間少陽,常如此隨司天旋轉也。「面南命其位,言其見」 者,謂地之位在北,而面南命其左右,則東北為左間之位,西北為右間之位,而言其所見之陰陽也。自天地萬物之上下至此,獨論天右旋之氣也。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 者,言天之右旋,遶地方位,而其氣與地方位氣相遘相臨,其遘同類相生之氣則和,不同類相制之氣則病也。或氣雖同類相得亦病者,惟相火臨於君火,為不當位故也。《後六微旨》大論篇云:「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病近害速」 者是也。「動靜何如」 者,帝謂天動能臨於地,地靜不能臨天,而難上下相遘,寒暑相臨之語。伯言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則知天常於上,自右降東南,而旋迴以臨地。地常於下,自左升東北,而循顯明木君相土金水之位,循環臨天而皆動也。故左右臨動,各皆周天,過則復相會也。應地者靜,帝復難下者左行之言也。伯言天地之體,動靜雖殊,而其用之變化,在地則五行麗地而載,生成之形類運於內。在天則七曜緯虛而列,應天之精氣運於外,其形類與精氣之相隨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同乎一氣而不殊。故但仰觀七曜之象,周旋雖遠,可知其動也。自上下相遘,至此通論天右旋,地左轉之氣也。「地之為下否」 者,帝謂天象周旋,皆轉於地下,而地居其上。今曰下者左行,則地之左行為下,得非否乎?伯言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則上下之義始明矣。蓋以其所屬言之,則司天在泉之氣,屬天者為上,五行之屬地者為下。以其所在言之,則司天者為上,在泉者為下,而地之五行居中。伯以所屬言之,故曰「下者左行。」 帝以所在言之,故難。地之左行,非下也。馮者,附也。地居太虛之中,何所憑附而不墜也。大氣舉之,謂風、寒、暑、濕、燥、火六節,大氣旋轉於外,任持其地,而乾蒸動潤堅溫以入其體也。故其入也,風寒在下,而風居東,寒居北,燥熱在上,而燥居西,熱居南;濕氣居中央,火於未入之前在濕上,已入之後在濕下,而遊行上下之間也。自地之為下至此。原地氣一。皆本於天也。
張志聰曰:「此論六氣之上下左右也。司天在上,在泉在下,萬物化生於其間,故天地為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間氣也。間氣者,紀步,故為陰陽之道路。如子午歲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之類,此三陰三陽上下所在也。如見厥陰在上,則少陰在左,太陽在右之類,此三陰三陽在上之左右也。如巳亥歲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陽明在少陽之左,太陰在少陽之右」 之類。此三陰三陽在下之左右也。「相臨」 者,加臨之六氣也。此言司天在泉之氣,則上下相遇,左右間氣之氣,則四時加臨。如太陽寒水之氣加臨於上半歲,則少陰少陽暑熱之氣加臨於下半歲,如暑熱之氣加臨於上半歲,則寒水之氣加臨於下半歲。蓋上「下主歲,上下左右,六氣紀時。如與時相得則和,與時相逆則病矣。氣相得者,如少陰君火之氣,與少陽相火之氣相合,君臣相得也。君位在上,臣位在下,如君火加臨於相火之上為順,相火加臨於君火之上,是為下臨上,不當其位也。」 舉此君臣之上下加臨而言,則六氣之順逆,可類推矣。夫司天在「泉之氣,六期而環會也。動靜者,天地之道也。在上者司天,在下者紀地。如子年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矣。周天之三百六十五日,則在上者右行於太陰,在下者左行於太陽也。上下左右,周司天之六歲,尚餘午未、申酉、戌、亥之六歲,又環轉而復會也。」 上之所謂面南面北者,蓋以左皆在東,右皆在西,此以圖象無分南北,平以觀之,是在下者左行,則在上者右行矣。總以六氣之圖推看,靜者地之體也,生謂動之所生。天地動靜,謂司天在泉之氣,遶地而環轉也。「五行遷復」 ,謂五運相
襲,周而復始也。「其上」 謂鬼臾區之上至於十世,止能占候其天之動象,地之靜形,猶不能遍明天地陰陽之運行也。復言在上之天氣右旋,在下之地氣左轉也。「變化之用」 者,謂天地陰陽之運動也。在天則無形而垂象,在地則有跡而成形。「緯虛」 謂七曜亦經緯於太虛之間,遶地而環轉也。《五行麗地》者,五方五氣之所生而成形,以章著於地也。地者,所以載生成之物類。精者,天乙所生之精。水應天之精。氣者,在天為氣,在下為水也。形謂地之體,靜而不動。形精之動者,謂地下在泉之氣旋轉,猶根本不動而枝葉動搖,然根氣又與枝葉之相通也。仰觀其天象,見日月五星之遶地右旋,道雖深遠,可得而知矣。「地之為下者,謂天居上而地居下也。太虛者,虛元之氣也。言地居太虛之中,大氣舉之,無所馮依者也。風寒暑濕燥火,在天無形之氣也。乾蒸動潤堅溫,在地有形之徵也。天包乎地,是以在天之上,在泉之下,在地之中,八極之外,六合之內,無所不至。蓋言太虛之氣,不惟包乎地之外,而通貫乎地之中也。寒水在下,而風從地水中生,故風寒在下。燥乃乾金之氣,熱乃太陽之火,故燥熱在上。上位中央,故濕氣在中。火乃太極中之元陽,即天之陽氣,故遊行於上下之間。《易》曰:『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寒暑往來,而六者之氣,皆入於地中,故令有形之地,受無形之虛氣,而生化萬物也。此下復結上文六入之義。
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 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 也。帝曰:間氣何如?岐伯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帝曰: 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 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 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 可以言死生之逆順。
王冰曰:「不形於診」 ,言平氣及勝復,皆以形證觀察,不以診知也。無以脈診,言天地以氣不以位,故不當以脈知之。隨氣所在。期於左右者,於左右尺寸四部,分位承之,以知應與不應,過與不過也。違謂當沈不沈,當浮不浮,當濇不濇,當鉤不鉤,當弦不弦,當大不大之類。不當其位,謂見於他位也。迭移其位,謂左見右脈,右見左脈,氣差錯故爾。「失守其位」 ,謂已見於他鄉,本宮見賊殺之氣,故病危。尺寸反,子午卯酉四歲有之。反謂歲當陰在寸,而脈反見於尺,歲當陽在尺,而脈反見於寸,尺寸俱乃謂反。若尺獨然,或寸獨然,是不應氣,非反也。陰陽交者,寅申巳亥丑未辰戌八年有之。交謂歲當陰在右,脈反見左,歲「當陽在左,脈反見右,左右交見,是謂交。若左獨然,或右獨然,是不應氣,非交也。」 馬蒔曰:「此言天地之氣,及勝復之作,統貫六位,難以診候,惟間氣偏治一位,故可隨其所在,期之於尺寸左右也。候,診候也。蓋五運以甲己土運為尊,六氣以少陰君火為尊,故以甲己土運為南政,乃南面而行令;其餘四」 運為北政,以臣事之,則面北而受令者也。又以少陰為君主,「凡脈之司天在泉而尺寸不應者,皆以少陰而論之,其脈主於沈也。是以期之之法,陽之所在,其脈應,謂不沈也。陰之所在,其脈不應」 ,謂沉也。北政之歲,人氣面北而寸北,尺南,地左間之氣在右,寸右間之氣在左,寸天左間之氣在左,尺右間之氣在右尺,所以少陰在泉,則左間太陰,右間厥陰,而兩寸之脈俱不應。厥陰在泉,則左間少陰,右間太陽,而少陰在左,其右寸之脈不應;太陰在泉,則左間少陽,右間少陰,而少陰在右,其左寸之脈不應。故《至真要大論》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者此也。少陰司天,則左間太陰,右間厥陰」 ,而兩尺之脈俱不應。厥陰司天,則左間少陰,右間太陽,而少陰在左,其左尺之脈不應。太陰司天,則左間少陽,右間少陰,而少陰在右,其右尺之脈不應也。故《至真要大論》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上,則尺不應」 者此也。南政之歲,人氣面南而寸南尺,北天左間之氣在右,寸右間之氣在左,寸地左間之氣「在左尺,右間之氣在右尺,所以少陰司天,則左間太陰,右間厥陰,而兩寸之脈俱不應。厥陰司天,則左間少陰,右間太陽,而少陰在左,其右寸之脈不應。太陰司天,則左間少陽,右間少陰,而少陰在右,其左寸之脈不應。故《至真要大論》曰:『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者此也。少陰在泉,則左間太陰』」 ,右間厥陰,而兩尺之脈俱不應。厥陰在泉,則左間少陰,右間太陽,而少陰在左,其左尺之脈不應。太陰在泉,則左間少陽,右間少陰,而少陰在右,其右尺之脈不應也。故《至真要大論》曰:「南政之歲,三陰在泉,則尺不應」 者,此也。「從其氣則和」 者,陰陽各當尺寸本位也。違其氣則病者,即下文陰陽或不當其位,或迭移其位,或失守其
位,或尺寸反,或陰陽交也。所謂「不當其位」 者,乃陰陽之見,不當尺寸本位也。所謂迭移其位者,乃陰陽皆迭移轉一位也。仍如南政少陰司天,陰皆在寸,陽皆在尺,迭相左轉者,則陰皆移左而左不應,陽皆移右而右應;迭皆右轉者,則陰皆移右而右不應,陽皆移左而左應之類也。所謂失守其位者,謂本位他位皆失守不見也。如陰失守,則尺寸皆無陰,陽失守,則尺寸皆無陽,非如迭移而相反相交見於他位也。所謂尺寸反者,假如北政少陰司天,陽在寸,陰在尺,而陽反見尺,陰反見寸之類也。所謂陰陽交者,假如北政太陰司天,陽在左,陰在右,而陽反見右,陰反見左之類也。如本篇云:「不當其位者病迭,移」 其位者病止。南政少陰司天在泉,北政少陰司天在泉。《本篇》云:「失守其位者危。」 論南北二政內行之法,甲己為南政,歲四運為北政,南政司天在泉皆行土運,其餘北政皆以在泉行運。如北政巳亥,厥陰司天,則行在泉少陽火運。又如寅申,少陽司天,則行在泉厥陰木運。餘倣此。惟有北政辰戌年,太「陽司天,當行在泉,太陰土運。」 緣北政,以臣不敢行君之令,故行金運,是土之子,以足木火金水四運焉。
南政司天脈歌。〈《北政在泉》同。〉
南政司天北在泉,厥陰右寸不虛言,太陰左寸休能應,少陰兩寸盡沈潛。
北政司天脈歌。〈南政《在泉》同。〉
北政司天,南在泉,厥陰左尺。《空閒》「太陰右尺不相應,少陰兩尺盡皆殘。」
南北二政司天在泉,脈宜應否歌訣。
「子午南少北卯酉兩手沈寸口 如子午年南政少陰司天,卯酉年北政少陰在泉」 ,南政甲子、甲午,北政乙卯、乙酉、丁卯、丁酉、辛卯、辛酉、癸卯、癸酉,是少陰司天在泉,主兩手寸口,脈俱不應。
子午北少南卯酉,兩手尺欠有 。如子午年北政少陰司天,卯酉年南政少陰在泉,北政丙子、丙午、戊子、戊午、庚子、庚午、壬子、壬午,南政己卯、己酉,亦少陰司天在泉,兩手尺俱不應。
丑未南太北辰戌,左手寸不出 。如「丑未年南政太陰司天,辰戌年北政太陰在泉,南政己丑、己未,北政丙辰、丙戌、戊辰、戊戌、庚辰、庚戌、壬辰、壬戌,太陰司天在泉,左手寸不應。」
丑未北太南辰戌,右尺脈無力 。如丑未年北政太陰司天,辰戌年南政太陰在泉,北政乙丑、乙未、丁丑、丁未、辛丑、辛未、癸丑、癸未,南政甲辰、甲戌,亦太陰司天在泉,右手尺不應。
巳亥南厥北寅申,右寸脈潛形 。如巳亥年南政厥陰司天,寅申年北政厥陰在泉,南政己巳、己亥,北政丙寅、丙申、戊寅、戊申、庚寅、庚申、壬寅、壬申,厥陰司天在泉,右手寸不應。
巳亥北厥南寅申,左尺定無根 。如巳亥年北政厥陰司天,寅申年南政厥陰在泉,北政乙巳、乙亥、辛巳、辛亥、癸巳、癸亥、丁巳、丁亥,南政甲寅、甲申,亦厥陰司天在泉,左手尺不應。
本篇云:「尺寸反者死」 ,止以南北二政少陰司天在泉論。蓋少陰司天,則司天之左右皆陰,在泉則在泉之左右皆陰,陰脈主沈,以君為主,故南政少陰司天在泉,北政少陰司天在泉。訣云:子午南,少北卯酉,兩手沈,寸口子午北少南卯酉,兩手尺欠有今寸該沈而不沈則反應,尺該應而不應則反沈,是謂尺寸反者「死也。」 又云:「陰陽交者死。」 此除少陰司天在泉,止以厥陰太陰司天在泉論,則厥陰司天,左少陰而右太陽,在泉亦左少陰而右太陽;太陰司天,則左少陽而右少陰,在泉則左太陽而右少陰。若其脈陽見陰而陰見陽,是謂陰陽交者死也。
張志聰曰:天地之氣者,五運六氣也。勝復之作者,淫勝鬱復也。言氣運之變而為民病者,非診候之可知也。蓋每歲有司天之六氣,有主歲之五運,有間氣之加臨,有四時之主氣。人在天地氣交之中,一氣不和,即為民病。是天地四時之氣而為民病者,不能以脈診,而別某氣之不和也。按《平脈篇》曰:「伏氣之病,以意」 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蓋天地之氣淫勝,則所不勝之氣鬱伏矣。民感之而為病者,亦鬱伏於內,而不形於診也。故欲知伏氣之病,當以意候之,候今月之內,有何氣之不和,則知民有伏氣之病矣。鬱伏之氣復發,而民病始作,然後發見於脈,故曰「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 之。此與暴感風寒暑濕之邪,而卒病傷寒中風,即見於脈診者之不同。故曰:「天地之氣,無以脈診」 ,此之謂也。間氣者,加臨之六氣也。以上之左右,下之左右,兼於其間,共為六氣,故曰間氣。每一氣加臨於四時之中,各主六十日,故曰「間。」
氣者,紀步,步者,以六十日零八十七刻半為一步也。《六微旨論》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 又曰:「加者,地氣也;中者,天氣也。」 蓋以在下之氣左轉,在上之氣右旋,各主六十日,以終一歲。故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 謂隨在上在下之氣之所在,而期於左右之旋轉也。如子年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少陰「在上,則厥陰在左;太陰在右;陽明在下,則太陽在左,少陽在右。蓋以地之左轉而主初氣,故以太陽主正月朔日之寅初一刻為始,次厥陰,次少陰,以司天之氣,終三氣,而主歲半以上。次太陰,次少陽,次陽明,以在泉之氣,終六氣,而主歲半以下。各加臨六十日,以終一歲也。」 六氣環轉相同,蓋司天之氣,始於地而終於天,在泉之氣,始於天而終於地,此地天升降之妙用也。間氣者,加臨之客氣也。而一歲之中,又有王時之六氣,如主從其客則和,主違其客則病矣。如子午歲初之氣,係太陽寒水,加臨主氣,係厥陰風木。如寒勝其風為從,風勝其寒則逆,故《下經》曰:「主勝逆,客勝從」 ,六氣皆然。不當其位者,即上文之所謂以下臨上也。「迭移其位」 者,如初之氣,太陽寒水加臨而反熱,三之氣,少陰君火加臨而反寒,本位之氣,互相更迭,氣之反也,故為民病,六氣皆然。失守其位,謂失守其所主之本位也。如丑未歲太陰司天,則初之客氣主氣,並主厥陰風木,而清肅之氣,乘所不勝而侮之,是金氣失守其位矣。至五之氣,陽明燥金主歲,而本位反虛,風木之子氣復讎,火熱爍金,則為病甚危,所言侮反受邪,此之謂也。南政北政之歲,有寸不應尺不應之分。如應不應者,而反應之,是為尺寸相反。又有左右尺寸之不應者,蓋左為陽,右為陰,寸為陽,尺為陰,如陰陽交相應者死。夫六氣之加臨,先立「其主氣之年,以知其司天在泉之氣,則間氣之應,見於左右,或從或違,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也。」
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 生化?」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 筋,筋生心,其在天為元,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 味,道生智,元生神,化生氣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 體為筋,在氣為柔,在臟為肝,其性為暄,其德為和,其 用為動,其色為蒼,其化為榮,其蟲毛,其政為散,其令」 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 肝,悲勝怒,風傷肝,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南方生熱, 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為熱, 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在臟為心,其性為暑, 其德為顯,其用為躁,其色為赤,其化為茂,其蟲羽,其 政為明,其令鬱蒸,其變炎爍,其眚燔焫,其味為苦,其 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 苦。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在臟為 脾,其性靜兼,其德為濡,其用為化,其色為黃,其化為 盈,其蟲倮,其政為謐,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淫潰, 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 甘傷脾,酸勝甘。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 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 毛,在氣為成,在臟為肺,其性為涼,其德為清,其用為 固,其色為白,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 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 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北方生寒, 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其在天為 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在臟為腎,其性為 凜,其德為寒,其用為〈缺〉其色為黑,其化為肅,其蟲鱗, 其政為靜,其令〈缺〉「其變凝冽,其眚冰雹,其味為鹹,其 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 鹹。五氣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帝 曰:「病之生變何如?」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 帝曰:「主歲何如?」岐伯曰:「氣有餘則制己所勝,而侮所 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 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也。帝曰:「善。」
王冰曰:合謂中外相應,生謂承化而生,化謂成立眾象也。東方生風者,東者日之初,風者教之始,天之使也,所以發號施令,故生自東方也。陽升風鼓,草木敷榮,故曰「風生木」 ,此和氣之生化也。若風氣施化,則飄揚鼓坼,其為變極,則木拔草除。運乘丁卯、丁丑、丁亥、丁酉、丁未、丁巳之歲,則風化不足。若乘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之歲,則風化有餘於萬物也。「木生酸」 ,謂凡物之味酸者,皆始自木氣之生化。「酸生肝」 ,謂酸味入胃,生養於肝臟也。「肝生筋」 者,入肝則自肝臟布化,生成於筋膜也。酸氣榮養筋膜,畢已自筋流化,乃入於心,故曰「筋生心。」 丑之終,東方白,寅之初,天色反黑,太虛皆闇,在天為元象可見也。道者正理之道。生養之政化也。化。生化也。有生化而後有萬物。萬物無非化氣以生。
成,化生五味者,以金、玉、土、石、草、木、菜、果、根、莖、枝葉、花穀、實核,無識之類,皆地化生也。智正知慮遠也,知正則不疑於事,慮遠則不涉於危,以道處之,理符於智也。神用無方,深微莫測,跡見形隱,物鮮能期,由是則元冥之中,神明棲據,隱而不見,故曰「元生神。」 飛走蚑行,鱗介毛倮羽,五類變化,內屬神機,雖為五味所該,然其生稟則異,故曰:化,生氣也。此上七句,通言六氣五行生化之大法,非獨東方有之也。神在天為風者,鳴紊啟坼,風之化也。振拉摧拔,風之用也。歲屬厥陰,在上,則風化於天。厥陰在下,則風行於地。在地為木者,長短曲直,木之體也。幹舉機發,木之用也。在體為筋者,維結束絡,筋之體也。繻縱卷舒,筋之用也。木化宣發,風化所行,則物體柔耎,故為柔。在臟為肝者,肝有二布葉一小葉,如木甲坼之象也。各有支絡,脈遊中,以宣發陽和之氣,魂之宮也,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乘丁歲則肝臟及經絡見受邪而為病也。膽腑同暄溫也,肝木之性也。為和者,以敷布和氣於萬物,木之德也。風搖而動,無風則萬類皆靜,故為動。蒼,薄青色,有形之類,乘木之化,則皆見薄青之色。今東方之地,草木之上,色皆蒼,遇丁歲則蒼物兼白,及黃色不純也。榮,美色也。四時之中,物見華榮,顏色鮮麗者,皆木化之所生也。「其蟲毛」 者,萬物發生,如毛在皮也。「其政為散」 者,發散生氣於萬物也。「其令宣發」 者,陽和之氣舒而散也。其變則摧拔已成者也。大風暴起,草泯木墜,故其眚為隕。夫物之化之變而有酸味者,皆木氣之所成敗也。今東方之野,生味多酸,則為酸,可見其志為怒。而怒傷肝者,凡物之用極,皆能自傷。怒發於肝,故反傷肝臟也。悲發而怒止,勝之信也。風傷肝者,亦猶風之折木也。風生於木而反折之,用極而衰也。燥勝風者,風自木生,燥為金化,風餘則制之以燥,肝盛則治之以涼,涼清所行,金之氣也。酸傷筋者,酸瀉肝氣,瀉甚則傷其肝氣也。氣血肉骨,同辛金味,故勝木之酸,酸餘故勝之以辛也。南方生熱,蓋熱乃陽盛所生,相火君火之政也。熱盛之氣,火運盛明,故曰「熱生火。」 火者,盛陽之生化,熱氣施化,則炎暑鬱燠,其為變極,則燔灼銷鎔。運乘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歲,則熱化不足,若乘戊辰、戊寅、戊子、戊戌、戊申、戊午歲,則熱化有餘。蓋火有君火、相火,故又云火也。「火生苦」 ,謂凡物之味苦者,皆始自火之生化也。甘物遇火,體焦則苦,苦從火化,其可徵也。「生心」 ,謂苦物入胃,化入於心,故諸癸歲則苦化少,諸戊歲則苦化多。心生血者,苦味自心化已,則布化生血脈也。苦味營血,已自血流化,生養夫脾,故曰「血生脾。」 在天為熱者,亦神化氣也。暄暑鬱蒸,熱之化也。炎赫沸騰,熱之用也。歲屬少陰,少陽在上,則熱化於天,在下則熱行於地也。在地為火者,光顯焫明,火之體也。燔燎焦然,火之用也。「在體為脈」 者,流行血氣,脈之體也。壅泄虛實,脈之用也。絡脈同。「在臟為心」 者,心形如未敷蓮花,中有九空,以導引天真之氣,神之宇也。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乘癸歲,則心與經絡受邪而為病,小腸腑亦然,暑熱也,心之性也。「為顯」 者,明顯見象定而可取,火之德也。「為躁」 者,火性躁動,不專定也。「為赤」 者,凡生化之物,乘火化者,悉表備赭丹之色。今南方之地,草木之上,皆兼赤色,乘癸歲則赤色之物,兼黑及白也。「其蟲羽」 者,參差長短,象火之形也。「為明」 者,明曜彰見,無所蔽匿,火之政也。「其令鬱蒸」 者,言盛熱之氣如蒸也。熱甚炎赫,爍石流金,火之極變也。燔焫山川,旋及屋宇,火之災也。凡物之化之變而有苦味者,皆火氣之所合散也。今南方之野,生物多苦,則為苦可見也。喜為心志,傷心言其過也。喜發於心而反傷心,亦猶風之折木也,過則氣竭,故見傷。恐為水氣,恐至則喜樂皆泯,故勝喜。天熱則氣伏不見,人熱則氣促喘急。熱之傷氣,理亦可徵,此皆謂大熱也。小熱之氣,猶生之氣也。寒盛則熱退,陰盛則陽衰。制熱以寒,是求勝也,故寒勝熱。苦之傷氣,以其燥也,若加以熱,則傷尤甚。飲酒之人,氣促多則喘急,此其信也。苦寒之物,偏服歲久,益火滋甚,亦傷氣也。酒得鹽而解,物理昭然。火苦之盛,制以水鹹,故鹹勝苦。中央生濕者,中央土也。高山土濕,泉出地中,水源山隈,雲生巖谷,則其象也。夫性內蘊,動而為用,則雨降雲騰,生濕不信然乎?濕生土者,濕氣內蘊,土體乃全。濕則土生,乾則土死,死則庶類凋喪,生則萬物滋榮,此濕氣之化爾。濕氣施化,則土宅而雲騰雨降。其為變極,則驟注土崩。運乘己巳、己卯、己丑、己亥、己酉、己未之歲,則濕化不足。乘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之歲,則濕化有餘也。「土生甘」 ,謂凡物之味甘者,皆始自土之生化也。甘物入胃,先入於脾,故諸己歲則甘少化,諸甲歲則
甘多化,故曰「甘生脾。」 甘味入脾,自脾臟布化,生長脂肉,故曰「脾生肉。」 甘氣營肉,已自肉流化,乃生養肺臟,故曰「肉生肺」 也。在天為濕者,言神化也。柔潤重澤,濕之化也。埃鬱雲雨,濕之用也。歲屬太陰,在上則濕化於天,太陰在下,則濕化於地也。在地為土者,敦靜安鎮,聚散復形,群品以生,土之體也。含垢匿穢,靜而下民,為變化母,土之德也。「在體為肉」 者,覆裹筋骨,氣發其間,肉之用也。疎密不時,中外否閉,肉之動也。土氣施化,則萬象盈,故氣為充。「在臟為脾」 者,脾形象馬蹄,內包胃脘,象土形也。經絡之氣,交締於中,以營運真靈之氣,意之舍也,為倉廩之官,化物出焉。乘己歲則脾及經絡受邪而為病也。「胃腑」 亦然。兼,謂兼寒熱暄涼之氣也。津溫潤澤,土之德也,故曰:「為濡。化」 ,謂兼諸四化,并己為五化,所謂風化、熱化、燥化、寒化,周萬物而為生長,化成收藏也。「為黃」 者,物乘土化,則表見黅黃之色。今中央之地,草木之上,皆兼黃色,乘己歲則黃色之物,兼蒼及黑也。「為盈」 者,土化所及,則萬物盈滿。「倮」 者,倮露皮革,無毛介也。「其政為謐」 者,土性安靜也,雲雨濕氣布化之所成。「其變動注」 者,地之動則土失性,風搖不安也。注淫,皆久雨也,其眚則為久雨,崩潰垣岸,復為土矣。凡物之化之變而有甘味者,皆土化之所終始也。今中原之地,物味多甘,淡則為甘,可見思以成務,過思則勞於智而傷脾;怒為肝志,怒則不思,忿而忘禍,則勝可知矣。思甚不解,以怒制之,調性之道也。濕傷肉者,濕甚為水,水盈則腫,水下去已,形肉已消,傷肉之驗,近可知矣。風乃木氣,故勝土濕。甘傷脾者,亦過節也。酸勝甘者,甘餘則制之以酸,所以救脾氣也。「西方生燥」 者,陽氣已降,陰氣復升,氣爽風勁,故生燥也。燥生金者,氣勁風切,金鳴聲遠,此則燥化能令萬物堅定也。燥之施化於物如是,其為變極,則天地悽慘,肅殺氣行,人悉畏之,草木凋落。運乘乙丑、乙卯、乙巳、乙未、乙酉、乙亥之歲,則燥化不足。乘庚子、庚寅、庚辰、庚午、庚申、庚戌歲,則燥化有餘。歲氣不同,生化異也。凡物之辛味者,皆始自金化之所成,故曰「金生辛。」 辛生肺者,辛物入胃,先入於肺,故諸乙歲則辛少化,諸庚歲則辛多化也。「肺生皮毛」 者,辛味入肺,自肺臟布化,生養皮毛也。「皮毛生腎」 者,辛氣自入皮毛,乃流化生氣,入腎臟也。在天為燥,言神化也。霧露清勁,燥之化也。肅殺凋零,燥之用也。歲屬陽明在上,則燥化於天;陽明在下,則燥行於地也。「從革堅剛」 ,金之體也。鋒刃銛利,金之用也,故曰「為金。」 「在體為皮毛」 者,柔韌包裹皮毛之體,滲泄津液,皮毛之用物,乘金化則堅成,故曰「為成。」 「在臟為肺」 者,肺之形似人肩二布葉數小,葉中有二十四空行列,以分布諸臟。清潤之氣,主藏魄也,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乘乙歲,則肺與經絡受邪而為病,大腸腑亦然。金以清涼為德化,故曰「性涼德清也。為固」 者,金用堅定也。「為白」 者,物乘金化,則表彰縞素之色。今西方之野,草木之上,色皆根白,乘乙歲,則白色之物,兼赤及蒼也。「為斂」 者,金化流行,則物體堅斂也。凡蟲之外被介甲者,金堅之象也。勁者,前銳也。霧露者,涼氣化生也。其變肅殺者,天地慘悽,人所不喜,則其氣也,其眚則青乾而凋落。夫物之化之變而有辛味者,皆金氣之所離合也。今西方之野,草木多辛,則為辛可見。愁憂則氣閉塞而不行。肺藏氣,故憂傷肺。喜為心志,故勝憂。火氣薄爍,則物焦乾,故熱氣盛則皮毛傷。以陰消陽,故寒勝熱。辛傷皮毛,亦過節也,辛熱又甚焉。苦火味,故勝金之辛。北方生寒者,陽氣伏,陰氣升,政布而大行,故寒生也。寒生水者,寒資陰化,水所由生,此寒氣之生化爾。寒氣施化,則水冰雪雹,其為變極,則水涸冰堅。運乘丙寅、丙子、丙戌、丙申、丙午、丙辰之歲,則寒氣大行,乘辛未、辛巳、辛卯、辛丑、辛亥、辛酉之歲,則寒化少。水生鹹,謂凡物之鹹味者,皆始水化之所成結也。滄海味鹹,鹽從水化,則鹹因水產焫。然鹹生腎者,鹹物人胃,先歸於腎,故諸丙歲鹹物多化,諸辛歲鹹物少化也。腎生骨髓者,以鹹味入腎,自腎臟布化,生養骨髓也。髓生肝者,鹹氣自生,骨髓乃流化生氣入肝臟也。在天為寒,言神化也。凝慘冰雪,寒之化也。凜冽霜雹,寒之用也。歲屬太陽在上,則寒化於天;太陽在下,則寒行於地。為水者,以陰氣布化,流於地中,則為水泉。澄澈流衍,水之體也。漂蕩沒溺,水之用也。為骨者,以強幹堅勁,骨之體也。包裹髓腦,骨之用也。為堅者,以柔耎之物,遇寒則堅,寒之化也。在臟為腎者,腎臟有二,形如紅豆,相並而曲附於膂,筋外有脂裹,裏白表黑,主藏精也,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乘辛歲,則腎臟及經絡受邪而為病也。膀胱腑同凜寒,腎之性水,以寒為德化也。為黑者,物稟水成,則表被黑色。今北
方之野,草木之上,色皆兼黑,乘辛歲則黑色之物,兼黃及赤也。鱗謂魚蛇之族類。其政為靜者,以水性澄澈而清靜也。變則寒甚,故凜冽。其眚冰雹者,以非時而有,及暴過也。凡物之化之變而有鹹味者,皆水化之所凝散也。今北方川澤,地多鹹鹵,則為鹹可見,恐為腎志,恐甚動中,則傷腎,亦太過也。寒傷血者,腎勝心也。寒甚血凝,故傷血。燥勝寒者,寒化則水積,燥用則物堅,燥與寒兼,故相勝也。天地之化,物理之常也。鹹傷血者,味過於鹹,則咽乾引飲,傷血之義可知。渴飲甘泉,咽乾自已。甘為土味,故勝水。鹹各有所先者,當其歲時氣乃先,然必先立運氣,始知非位與當位也。木居火位,火居土位,土居金位,金「居水位,水居木位,如是者為相得。又木居水位,水居金位,金居土位,土居火位,火居木位,如是者,雖為相得,終以子僭,居父母之位,下凌上,尤為小逆。木居金土位,火居金水位,土居水木位,金居火木位,水居火土位,如是者為不相得,故病甚也。皆先立運氣及司天之氣,則氣之所在,相得與不相得」 可知矣。木餘則制土,輕忽於金,以金氣不爭,故木恃其餘而欺侮也。又木少金勝,土反侮木,以木不及,故土妄凌之也。四氣率同,侮反受邪,言或以己強盛,或遇彼衰微,不度卑弱,妄行凌忽,雖侮而求勝,故終必受邪。受邪,謂受己所不勝之邪也。然外強中乾,邪勝真弱,寡於敬畏,由是納邪,故曰「寡於畏也。」
馬蒔曰:「此言天外旋轉大氣,六入地中,生化人物,其在人臟腑形體則合,其在萬物則有以生化之也。東方生風者,天六入之風,居東方地體中,為生生之始也。自風而生木,酸肝筋心矣。凡東方性用德化政令之類,皆本乎風,而內合人之肝氣者也。故肝居左,象風之生於東;筋為屈伸,象風之動也。南方生熱者,天」 六入之熱,居南方,地體中,為生長之始也。自熱而生火,苦心血脾矣。凡南方性用德化政令之類,皆本乎熱,而內合人之心氣者也。故心居前,象熱之生於南,血為人之神,象火之明曜也。「中央生土」 者,天六入之濕,居中央,地體中,為生化之始也。自濕而生土,甘脾肉肺矣。凡中央性用德化政令之類,皆本乎濕,而內合人之脾氣者也。故脾居腹,象濕之生於中央;肉充一身,象土之充實大地也。「西方生燥」 者,天六入之燥,居西方地體中,為生收之始也。自燥而生金,辛肺皮毛腎矣。凡西方性用德化政令之類,皆本乎燥,而內合人之肺氣者也。故肺居右,象燥之生於西;皮毛乾於身表,象氣之燥也。「北方生寒」 者,天六入之寒,居北方地體中,為生藏之始也。自寒而生,水鹹腎骨肝矣。凡北方性用德化政令之類,皆本乎寒,而內合人之腎氣者也。故腎居後,象寒之生於北,骨為百骸,象寒之堅也。「五氣更立,各有所先,其所先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 者,謂前五方之氣,各治一部之令者也。五氣更「立治令,皆各有所先,其所先者,風之立非春令,熱之立非夏令,濕之立非長夏令,燥之立非秋令,寒之立非冬令,是皆非其位之立,為勝復之邪也。風當春令立,熱當夏令立,濕當長夏令立,燥當秋令立,寒當冬令立,是皆當其位之立,為本氣之正也。」 蓋必先立其運,然後知非位與當位也。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 者,言非位所立之邪,生變之病,其邪與治令之氣相得則病微,不相得則病甚也。主歲者,亦謂前五方之氣,各治一歲之政者也。歲氣有餘,則制所勝而侮所不勝,如歲木治政之氣有餘,則制土氣而濕化減少,侮金氣而風化大行也。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如「歲木治政之氣不及,則金氣勝,侮而乘之,燥化乃行,土氣輕而侮之,濕氣反布也。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於畏者,金侮木不及,從而乘之,則木之子火,報復其勝,而侮金反受邪也。侮金受邪,則其不及之木寡於畏,而氣復疏伸也。」 自上節天地之氣,何以候之至此,原人氣一皆本於天也。
張志聰曰:「寒暑燥濕風火,乃天地之氣,而合於人民萬物者也。五方生天之五氣,五氣生地之五行,五行生五味,而生五臟,五臟生外合之五體,蓋人乘天地五方之氣味而生成者也。至於陰陽不測之變化,運行於天地人之間,為元為道為化,為有形之五行五體五臟,皆神用無方之妙用也。柔者,風木之氣也。性」 者,五行之性也。德化者,氣之祥也。政令者,氣之章也。變眚者,氣之易也;用者,體之動也。毛蟲木,森森之氣也。夫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憂思恐。是人秉五氣五味所生,而復傷於五氣五志,猶水之所以載舟,而亦所以覆舟也。是以上古之人,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順天地之變易,以和調其陰陽。
故能苛疾不起,而常保其天命。今時之人能知歲運之變遷,避勝復之災眚,不唯可以治人,而亦可 以養生。推而廣之,可以救斯民於萬世,功莫大焉。 息者,火氣之蕃盛也。顯,明也。躁,火之動象也。其蟲 「羽」者,火化之遊行於虛空上下也。鬱盛,蒸熱也。炎 燥燔焫,熱之極也。極則變,變則為災眚矣。充者,土 氣充貫於四旁也。靜者,土之性。兼者,土王四季,兼 有寒熱溫涼之四氣也。「化生萬物」,土之用也。倮蟲, 肉體之蟲,土所生也。在地為土,在天為濕,濕氣上 升而為雲為雨也。動主淫潰,濕之極也。成者,萬物 感秋氣而成也。「肅殺」者,物過盛而當殺,於時為金, 又兵象也。蒼,老也。落者,肅殺盛而隕落也。夫在春 曰風傷肝,在夏「曰熱傷氣,在長夏曰濕傷肉,在冬 曰寒傷血。謂四時之本氣自傷也,在秋曰熱傷皮 毛」,為所勝之氣傷也。蓋言五臟之有受傷於四時 之本氣者,抑亦有受傷於所勝之氣者,舉一臟之 不同,而可以類推於五臟也。堅者,寒氣之化也。凜, 寒凜也。肅,靜也。靜者,水之政令也。鱗蟲,水所生也。 凝冽,寒之極也。冰雹,水之變也。夫在春曰風傷肝, 在長夏曰濕傷肉,是自傷其本體也。在夏曰熱傷 氣,在冬曰寒傷血,謂傷其所勝也。亦舉三臟之不 同,而可類推於五臟也。五氣,五方之氣也。更立,四 時之更換也。各有所先者,如春之風,夏之熱,秋之 涼,冬之寒,各先應期而至也。各當其所主之位,四 時之正氣也。如冬時應寒而反熱,夏時應熱而反 寒,非其所主之位則邪,邪者為萬物之賊害也。上 節之不當其位,謂客氣加臨之位。此節之位,謂四 時主氣之位。結復論五運之氣,主歲主時,而兼論 六氣之上下左右。蓋五六相合而後成歲也。故篇 名五運行,而末結五運之太過不及。
南北政之圖
{{{2}}}
歌曰
土位居南號曰「君。」
《火金木水》北方臣。
運須濕土當尊位,
六氣仍先《君火論》。
五運主歲之圖
《五陽年》主太過。
五陰年主不及。
六氣主歲及間氣加臨之圖
少陰司天,則陽
明在泉,少陰在。
上則左。太陰右。
厥陰陽明在下。
則左太陽。右少。
陽上下,主歲左。
右「主《時六期環》。」
轉,周而復始。
六氣主歲太過不及之圖
子午寅申辰戌:
為陽,主太過,丑。
未卯酉巳亥為
陰主不及
六氣主時之圖
主時之氣,謂之。
主氣加臨之氣。
謂之「客氣」主氣。
《不移靜》而守位。
加臨之氣隨司。
天在泉,六氣環。
轉。
圖
,{{{2}}}
張志聰曰:「歲運七篇,總以前項圖象推之,其五運六氣,司天在泉,間氣加臨,主時主歲,總括於中矣。再以天時民病合而推之,已了然在目,不必多贅也。」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