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49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九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九

  頭門八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一百四十九卷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九 编辑

頭門八 编辑

鍼灸 编辑

《素問》曰:「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 刺頭中腦戶,入腦者死。」

刺家不診,聽病者言,在頭,頭疾痛為藏。鍼之刺至骨, 病已上,無傷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黃帝問曰:「余聞風者,百病之始也,以鍼治之奈何?」岐 伯對曰:「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治 在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刺「足小指爪甲 上與肉交者,各一痏,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痏,左取 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靈樞》曰:「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 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膕。」

手心主之別,名曰「內關」,去腕二寸,出於兩筋之間,循 經以上,繫於心包絡。心系實則心痛,虛則為頭強,取 之兩筋間也。

督脈之別,名曰「長強」,挾脊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 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挾 脊之有過者,取之所別也。

陽逆頭痛,胸滿不得息,取之人迎。

其足太陽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 目苦痛。取之在項中兩筋間。入腦。

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鍼於四逆, 筋躄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熱病頭痛,顳顬目瘈脈痛,善衄,厥熱病也。取之以第 三鍼,視有餘不足,寒熱痔。

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之足陽明太陰。」

厥頭痛,頭脈動,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反盛者,刺盡去 血,後調足厥陰。

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 陰,後取足少陰。

厥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 太陰。

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 「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 少陽。」

《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頭痛不可取於腧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 痛未已,可則刺,不可遠取也。

頭痛不可刺者,大痹為惡,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 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 厥,挾脊而痛至頂,頭沉沉然,目䀮䀮然,腰脊強,取足 太陽膕中血絡。

奇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 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補足外踝下留之; 目眩頭傾,補足外踝下留之。

氣在於頭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陽營輸, 甲乙日自乘,無刺頭。

《甲乙經》曰:「頭痛,目窗及天衝、風池主之。」

厥頭痛,孔最主之。

厥頭痛,面腫起,商丘主之。

頭腦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

頭痛身熱,鼻窒,喘息不利,煩滿汗不出,《曲差》主之。 頭痛目眩,頸項強急,胸脅相引,不得傾側,本神主之。 頭項痛重,暫起僵仆,鼻窒鼽衄,喘息不得通,「《通天》主 之。」

頭項惡風汗不出,悽厥惡寒,嘔吐,目系急痛引頞,頭 重項痛,《玉枕》主之。

頰清不得視,口沫泣出,兩目眉頭痛,臨泣主之。 腦風頭痛,惡見風寒,鼽衄鼻窒,喘息不通,《承靈》主之。 頭痛身熱,引兩頷急,腦空主之。

頭重目瞑,悽厥寒熱,汗不出,陶道主之。

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神道主之。

頭痛如破,身熱如火,汗不出,瘈瘲寒熱,汗不出。惡寒 裏急,腰腹相引痛,命門主之。

頸項痛,不可以俛仰,頭痛振寒瘈瘲,氣實則脅滿,俠 脊有并,氣熱汗不出,腰背痛,《大杼》主之。

風眩頭痛,鼻不利,時嚏清涕自出,風門主之。

熱病頭痛身重,懸顱主之善嚏,頭痛身熱,頷厭主之。

熱病頭痛,引目外眥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 皮痛,懸釐主之。

熱病偏頭痛,引目外眥,懸釐主之。

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挾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 之。

頭風痛,鼻鼽衄,眉頭痛,善嚏,目如欲脫,汗出寒熱面 赤,頰中痛,項椎不可左右顧,目系急,瘈瘲,攢竹主之。 頭眩病,身熱汗不出,上脘主之。

頭痛振寒,《清冷淵》主之。

頭痛項背急。消濼主之。

風眩頭痛,少海主之。

熱病先頭重額痛,煩悶身熱,熱爭則腰痛,不可以俛 仰,胸滿兩頷痛甚,善泄,饑不欲食,善噫,熱中足清,腹 脹食不化,善嘔,泄有膿血,若嘔無所出,先取三里,後 取太白,章門主之。

厥頭痛,面浮腫,煩心狂見鬼,善笑不休,發於外,有所 大喜,喉痹不能言,豐隆主之。

頭重鼻衄,及瘈瘲,汗不出,煩心,足下熱,不欲近衣,項 痛目翳,鼻及小便皆不利,至陰主之。

暴病頭痛,身熱痛,肌肉動,耳聾惡風,目眥爛赤,項不 可以顧,髀樞痛,泄腸,澼束骨主之。

頭痛顏青者,顖會主之。 風眩引頷痛,上星主之。「取上星者,先取譩譆,後取天 牖、風池。」

頂上痛風,頭重,目如脫,不可左右顧,百會主之。 風眩目眩,顱上痛,後頂主之。

頭重頂痛,目不明,風到腦中寒重,衣不熱,汗出,頭中 惡風,刺腦戶主之。

頭痛項急,不得傾倒,目眩鼻不得喘息,舌急難言,刺 風府主之。

頭眩目痛,頭半寒,《玉枕》主之。

腦風目瞑頭痛,風眩目痛,腦空主之。

頭痛引頸,竅陰主之。

風頭耳後痛,煩心。及足不收。失履。口喎僻。頭項搖瘈。 牙車急。完骨主之。

眩,頭痛重,目如脫,項似拔,狂見鬼,目上反,項直不可 以顧,暴攣,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

眩頭痛。刺絲竹空主之。

神庭,禁不可刺。

《上關》禁不可刺深,深則令人耳無所聞。

《顱息》刺不可多出血。

左角刺不可久留。

《人迎刺過》深殺人。

頭維,禁不可灸。

「承光」禁不可灸。

腦戶禁不可灸。

風府禁不可灸。

瘖門禁不可灸。

絲竹空。禁不可灸。

神庭在髮際直鼻。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禁不可刺, 令人癲疾目失精。灸三壯。

曲差,一名「鼻衝」,俠神庭兩旁各一寸五分,在髮際,足 太陽脈氣所發,正頭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壯。

本神,在曲差兩旁各一寸五分,在髮際,足少陽、陽維 之會,刺入三分,灸三壯。

頭維,在額角髮際,俠本神兩旁各一寸五分,足少陽、 陽維之會,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上星一穴,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者中,可 容豆,督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顖會,在上星後一寸,骨間陷者中,督脈氣所發,刺入 四分,灸五壯。

前頂,在顖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者中,督脈氣所發, 刺入四分,灸五壯。

百會,一名「三陽會」,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 中陷可容指,督脈、足太陽之會,刺入三分,灸三壯。後 頂,一名交衝,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督脈氣所 發,刺入四分,灸五壯。

強間,一名「大羽」,在後頂後一寸五分,督脈氣所發,刺 入三分,灸五壯。

《腦戶》,一名匝風,一名「會額」,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五 分,督脈足太陽之會,此別腦之會,不可灸,令人瘖。 《風府》,一名舌本,在頂上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 疾言其肉立起,言休其肉立下,督脈陽維之會,禁不 可灸,灸之令人瘖。刺入四分,留三呼。

五處,在督脈旁,去上星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發, 刺入三分,不可灸。

承光,在五處後二寸,足太陽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禁 不可灸。

《通天》,一名「天臼」,在承光後一寸五分,足太陽脈氣所 發,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壯《絡卻》,一名強陽,一名「腦蓋」,在通天後一寸三分,足太 陽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留五呼,灸三壯。

玉枕,在絡郄後七分,俠腦戶旁一寸三分,起肉枕骨, 入髮際三寸,足太陽脈氣所發,刺入三分,留三呼,灸 三壯。

臨泣,當目上眥,直入髮際五分陷者中,足太陽、少陽、 陽維之會,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五壯。

目窻,一名「至榮」,在臨泣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刺 入三分,灸五壯。

正營,在目窻後一寸,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三分,灸 五壯。

承靈,在正營後一寸五分,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三 分,灸五壯。

腦空,一名「顳顬」,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 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四分,灸五壯。

天衝,在耳上,如前三分,刺入三分,灸三壯。

率谷,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足太陽少陽之會,嚼 而取之,刺入四分,灸三壯。

曲鬢,在耳上入髮際曲隅陷者中,鼓頷有空,足太陽 少陽之會,刺入三分,灸三壯。

浮白,在耳後入髮際一寸,足太陽少陽之會,刺入三 分,灸二壯。

竅陰,在完骨上,枕骨下,搖動應手,足太陽少陽之會, 刺入四分,灸五壯。

完骨,在耳後入髮際四分,足太陽少陽之會,刺入二 分,留七呼,灸七壯。

瘖門,一名「舌橫」,一名「舌厭」,在後髮際宛宛中,入繫舌 本,督脈、陽維之會,仰頭取之,刺入四分,不可灸,灸之 令人瘖。

天柱,在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足太陽脈氣 所發,刺入二分,留六呼,灸三壯。

風池,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 三分,留三呼,灸三壯。

《千金方》曰:「凡孔穴主對者,穴名在上,病狀在下,或一 病有數十穴,或數病共一穴,皆臨時斟酌作法用之。 其有須鍼者,即鍼刺以補瀉之,不宜鍼者,直宜灸之。 然灸之大法,但其孔穴與鍼無忌,即下白鍼,若溫鍼 訖,乃灸之。燔鍼白鍼,皆須妙解,知鍼知藥,固是良醫。 神庭水滿,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

頭維、大陵,主頭痛如破,目痛如脫。

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里,主頭眩痛。 竅陰、強間,主頭痛如錐刺,不可以動。

腦戶、通天、腦空,主頭重痛。

消濼,主寒熱痹,頭痛。

攢竹承光腎腧。絲竹空瘈脈和窌。主風頭痛。

上星,主風,頭眩顏青。

顖會主風,頭眩頭痛顏青。 天牖、風門、崑崙、關元、關衝,主風眩頭痛。

合谷五處,主風頭熱。

前頂、後頂、頷厭,主風眩,偏頭痛。

《玉枕》,主頭半寒痛。

天柱、陶道、大杼孔、最後谿,主頭痛。

目窻中渚完骨命門豐隆太白外丘通谷京骨臨泣 小海承筋陽陵泉主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

《保命集》曰:「頭痛不可忍,鍼足厥陰、太陽經原穴。 凡瘡瘍可灸刺者,須分經絡部分,血氣多少,俞穴遠 近,若從背而出,當從太陽五穴隨證選用。或刺或灸, 泄其邪氣。凡太陽多血少氣,至陰、通谷、束骨、崑崙、委 中,從鬢而出者,當從少陽五穴選用。凡少陽少血多 氣,竅陰、夾谿、臨泣、陽輔、陽陵泉,從髭而出者,當從陽 明五穴選用。凡陽明多血少氣,厲兌、內庭、陷谷、衝陽、 解谿,從腦而出者,初覺腦痛不可忍,且欲生瘡也。腦 者髓之海,當灸刺絕骨,以泄邪氣。腦者舍也,故脈浮 者,從太陽經依前選用;脈長者,從陽明經依前選用; 脈弦者,從少陽經依前選用。」《論》曰:「諸經各有井,榮俞 經合,井主心下滿,及瘡蒼色,榮主身熱及」瘡赤色;俞、 主體重節痛,瘡黃色。經主欬嗽寒熱,瘡白色。合,主氣 逆而泄,瘡黑色。隨經病而有此證者,或宜灸宜鍼,以 泄邪氣。《經》曰:邪氣內蓄則腫熱,宜砭射之也。《內經》曰: 夫癖氣之息者,宜以鍼開除之。氣勝血聚者,宜石而 泄之。王注曰:石,砭也。可以破大癰出膿,今以䤵鍼代 之。凡瘡瘍已覺微漫腫硬,皮血不變色,脈沉不痛者, 當外灸之,引邪氣出而方止。如已有膿水者,不可灸, 當刺之淺者,亦不可灸。《經》曰:「陷者灸之。」如外微覺木 硬而不痛者,當急灸之,是邪氣深陷也。淺者不可灸, 慎之!

《儒門事親》曰:「大頭病,以砭鍼刺腫處出血,即效。」 《丹溪心法》曰:「頭風頭痛,鍼百會立愈。又灸顖會前頂 上星、百會。」

《醫學綱目》曰:「陽迎頭痛腦滿不得息,取之人迎。」陽迎

即陽逆也。又云:「肝氣逆,則頭痛耳聾頰腫,取穴者,是
考證
瘀血腫滿處取之也。」

偏正頭風:「取絲竹空,沿皮向外透率谷、風池,橫鍼入 寸半,透風府、合谷,半寸已上穴,未愈再取解谿、三里、 中脘,各灸五十壯。」

正頭風:百會一分,灸七壯;上星二分,灸七壯,三稜鍼 出血亦得;合谷不愈,再取神庭,灸七壯。太陽在兩額 角眉後紫脈上,三稜鍼出血亦得。

醉頭風,內攢竹一穴:「印堂一分,灸五壯;攢竹一分,沿 皮橫透魚腰、三里、亶中灸;風門,沿皮向外一寸。」 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天牖五分,留七呼,不宜補, 亦不宜灸。若灸之則面腫脹,合當取下穴:「譩譆」六分, 留三呼,瀉五吸,後取天牖、風池,即瘥。此古流注之法。 頭風後谿京骨。

頭痛嘔吐:「神庭一分,印堂在兩眉中,沿皮透左攢竹 補三吸。轉埽元穴退鍼,沿皮透右攢竹補三吸。」 風痰頭痛:「豐隆五分,灸亦得。」

腎厥頭痛:「湧泉三分,彈鍼出血。」

偏正頭痛,取《阿是穴》鍼之即愈。

雷頭風,「取上顖、百會、風池 頭重如石,取印堂一分沿皮透,攢竹先左後右,彈鍼 出血。」

眩運:「取神庭,上星、顖會,前頂、後頂、腦空,風池、陽谷、大 都、至陰,金門申脈足三里。」

眩運怕寒。春夏常著綿帽。暫去即發。取百會上星。《風 池豐隆》。

《資生方》曰:「腎厥頭痛,灸關元百壯。」

厥逆頭痛,齒亦痛,灸曲鬢七壯。

腦痛、腦旋、腦瀉、腦熱、腦冷,皆灸顖會。 《薛己醫案》曰:「李氏云:腦疽及頸項有疽,不可用隔蒜 灸,恐引毒上攻,宜灸足三里穴五壯,氣海穴三七壯, 仍服涼血化毒之藥,或以騎竹穴法灸之。」凡頭項咽 喉生疽,古法皆為不治,若用此法,多有生者,如五香 連𧄍、漏蘆等湯、國老膏、萬金散皆可選用。

前證屬膀胱經,或濕熱上壅,或陰火上炎。若因濕熱則病氣有餘,元氣不足,當用黃連消毒散,以除濕毒,用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若因陰火,則元氣病氣俱不足,當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若腎水乾涸,中傳末證,急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引火歸源。若色黯不潰,或潰而不斂,名曰「腦鑠」,不治。大凡焮腫痛甚,宜活命飲、隔蒜灸之,解散瘀血,拔引鬱毒。但艾炷宜小而少苦,欲其成膿腐潰,生肌收斂,並用托裏為主。

《古今醫鑑》曰:「神庭穴在髮際前上五分,灸三壯。上星 穴在髮際上一寸半,灸三壯。後頂、百會、風池已上諸 穴,隨灸一處可愈。」

導引 编辑

《保生祕要》曰:「頭痛導引,用手法百會,掐六十四度,擦 亦如數,兼運後功。」

《運功》:「左疼意想左乳下一大筋,扯過右乳下,右疼則 扯過左乳下,每行十二度。」

頭痛顧臍。念於患處。推下至湧泉止。

頭重目花,導引觀空,坐定閉氣,以兩手心掩耳,擊天 鼓,次擦湧泉穴,次以手按膝,端坐,呵氣九口,如法定 神。

運功意定,鉉雍舌頂上齶,俟液徐生,頻咽丹田,復想 歸臍,雙睛運轉,而頭輕目無花矣。

頭運腦痛及痰滯導引單搭膝坐二指點閉耳門及 口眼鼻七竅之處,躬身微力前努。使真氣上升,腦邪 自散矣。

《運功》「注臍,念想頭上痛處分兩邊,運至心口開下念: 『臍輪斡旋,通關緊行,至滯痰處著意多運,週流遍腹, 顧臍念』」:

神運頭眩導引。此證情慾所傷。氣衰血少。心火上攻。 痰飲串肺為患。日久變成癆瘵。於肩井穴搯九九之 數。擦亦如之。兼用後功自愈。

《運功》「緊閉地戶,安神伏氣,按腦及耳,大運要倚坐,足 屈勿交,神氣自迴,得液有津,咽下定神。」

跌運導引於「肩井穴」、「環跳穴。搯之九九。」擦之九九。自 然而愈。

《運功》「急按耳門及腦門,仍遏顖門定元神。若氣轉迴 心清爽,慎遲發語固命根。」

眩運閉口,定神伏氣,按腦門及耳戶口。大運之人要屈足勿教伸直,恐氣難溫和,遂咽津通大竅,津下竅 自通,其神自存,霎時而省人事。

揭胎運按顖門,送氣下丹田。又有運不省人事者,以 手遏於顖門, 臘梨瘡,取湧泉之水,從腳肋而上,致頭頂瘡處洗之, 一月可除。又將面前撥下,以至腳指頭而出。每次行 二十四遍,要本童子念「三教先生」四個字。若大人有 面紅,亦如此法。

醫案 编辑

《墨莊漫錄》曰:王文公安石為相日,奏事殿中,忽覺偏 頭痛不可忍,遽奏上,請歸治疾。裕陵令且在中書偃 臥。已而,小黃門持一小金杯藥少許賜之云:「左痛即 灌右鼻,右即反之,左右俱痛,並灌之,即時痛愈。明日 入謝,上曰:『禁中自太祖時有此數十方,不傳人間,此 其一也』。」因并賜此方。蘇軾自黃州歸,過金陵,安石傳 其方,用之如神,但目赤少時頭痛即愈。法用新蘿蔔 取自然汁,入生龍腦少許,調勻,昂頭使人滴入鼻竅。 《輟耕錄》曰:「任子昭云:向寓都下時,鄰家兒患頭疼不 可忍,有回回醫官,用刀割開額上,取一小蟹,堅硬如 石,尚能活動,頃焉方死,疼亦遄止。當求得蟹,至今藏 之。」夏雪蓑云:「嘗於平江閶門見過客」,馬腹膨脹倒地, 店中偶有老回回見之,於左腿內割取小塊出,不知 何物也。其馬隨即騎而去,信西域多奇術哉! 《儒門事親》曰:「丹霞僧病頭痛,常居暗室,不敢見明。其 頭熱痛,以布圜其頭上,置冰於其中,日易數次,熱不 能已。諸醫莫識其證,求見戴人,戴人曰:『此三陽經蓄 熱故也』。乃置炭火於煖室中」,出汗。涌吐。三法併行。七 日方愈。僧顧從者曰:「此神仙手也。」

彭吳張叟,年六十餘歲,病熱厥頭痛,以其用涌藥,時 已一月間矣。加之以火,其人先利臟腑,年高身困,出 門見日而仆,不知人。家人驚惶,欲揉撲之。戴人曰:「大 不可擾。」續與西瓜、涼水、蜜雪,少頃而蘇。蓋病人年老 涌泄,目脈易亂,身體內有炎火,外有太陽,是以跌仆。 若是擾之,便不救矣。惟安定神思,以涼水投之,待之 以靜。靜便屬水。自然無事。若他醫必惑。足以知戴人 之諳練。

一婦人,年四十餘,病額角上耳上痛,嗚呼!為偏頭痛。 如此五七年,每痛大便燥結如彈丸,兩目赤色,眩運 昏澀,不能遠視,世之所謂頭風藥餅子,風藥白龍丸、 芎犀丸之類,連進數服,其痛雖稍愈,則大便稍閉,兩 目轉昏澀。其頭上鍼灸數千百矣,連年著灸其兩目, 且將失明,由病而無子。一日問戴人,戴人診其兩手 脈,急數而有力,風熱之甚也。余識此四五十年,遍察 病目者,不問男子婦人,患偏正頭痛,必大便澀滯結 硬。「此無他,頭痛或額角,是三焦相火之經及陽明燥 金勝也。燥金勝乘肝則肝氣鬱,肝氣鬱則氣血壅,氣 血壅則上下不通,故燥結於裏,尋至失明。」治以大承 氣湯,令河水煎三兩,加芒硝一兩,煎成頓令溫,分作 三五服。連服盡蕩滌腸中垢滯結燥積熱,下泄如湯 二十餘行,次服「七宣丸」、神功丸以潤之,菠菱、葵菜、豬 羊血為羹以滑之。後五七日、十日,但遇天道晴明,用 大承氣湯,夜盡一劑,是痛隨利減也。三劑之外,目豁 首輕,燥澤結釋而愈,後生三子。

《東垣十書》曰:「范天騋之內有脾胃證,時顯煩躁,胸中 不利,大便不通,而又為寒氣,怫鬱悶亂大作,火不伸 故也。因其有熱,服疎風丸,大便行,其病不減。恐其藥 少,再服七八十丸,大便復見兩行。原證不瘳,增以吐 逆,食不能停,痰唾稠粘,湧出不止,眼黑頭旋,惡心煩 悶,氣短促,上喘無力以言,心神顛倒,目不敢開,如在」 風雲中,頭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臥。 余料前證是胃氣已損,復下兩次,則重虛其胃,而痰 厥頭痛作矣。乃用黃蘗二分,酒洗乾薑三分澤瀉白 茯苓天麻黃芪人參蒼朮各五分炒神麯白朮各一 錢,麥糵麯、半夏、橘皮各一錢五分,每服五錢煎,去查 熱服,食前一服而愈。此頭痛苦甚,謂之「足太陰痰厥 頭痛」也。

元好問《記》曰:予素飲酒,於九月中,患腦之下、項之上 出小瘡,後數日腦項痳木,腫勢外焮,瘍醫遂處五香 連𧄍湯,至八日不下,而云不可速療,十八日得膿出, 用藥或砭刺,三月乃可平,四月如故。予記《醫經》云:「凡 瘡見膿,九死一生。」果如醫言,則當有束手待斃之悔 矣。乃請李明之診,且謂膏粱之變,不當投五香,事已 無及,當先用火攻之策,然後用藥,以大艾炷如桃核 許者攻之,至百壯乃覺痛,次為《處方》云:「是足太陽膀 胱之經,其病逆當反治。脈中得弦緊,按之洪大而數, 又且有力,必當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則同,其 終則異,可使破積,可使潰堅,可使氣和,可使必已,必 先歲氣,無伐天和。以時言之,可收不」可汗。經與病俱 禁,下法當結者散之,鹹以耎之。然受寒邪而禁鹹,諸 苦寒為君為用,甘寒為佐,酒熱為因,用為使,以辛溫和氣血,大辛以解結為臣。三辛三甘,益元氣而和血 脈,滲淡以導酒濕,扶持秋令以益氣瀉火,以入本經 之藥和血且為引用,既以通經為主用君以黃芩、黃 連、黃蘗、生地黃、知母「酒製之。」《本經》「羌活、獨活、藁本、防 風、防己、當歸、連𧄍以解結,黃芪、人參、甘草,配諸苦寒 者三之一,多則滋營氣,補土也;生甘草瀉腎火,補下 焦元氣;人參、橘皮以補胃,蘇木、當歸尾去惡血;生地 黃補血,酒製;防己除膀胱留熱;澤瀉助秋令,去酒之 濕熱。」凡此諸藥,必得桔梗為舟楫,乃不下沉。投劑之 後,疽當不痛不拆,食進體健。予如言服之,投牀大鼾, 日出乃寤。以手捫瘡,腫減七八,至瘡痂都斂,十四日 而已。世醫用技,豈無取效者?至於治效之外,乃能歷 數體中不言之祕,平生所見,唯明之一人而已。此方 名「黃連消毒飲。」

柏參謀,名德,字仲實,年六十一歲,壬子年二月間,患 頭痛不可忍,晝夜不得眠。郎中曹通甫邀予視之,其 人云:近在燕京,初患頭昏悶微痛,醫作傷寒解之,汗 出後,痛轉加,復汗解,病轉加,而頭愈痛,遂歸。每遇郡 邑召醫用藥,一同到。今痛甚,不得安臥,惡風寒而不 喜飲食,診其六脈,弦細而微,氣短而促,語言而懶。《內 經》云:「春氣者,病在頭。」年高氣弱,清氣不能上升頭面, 故昏悶。此病本無表邪,因發汗過多,清陽之氣愈虧 損,不能上榮,亦不得外固,所以頭苦痛而惡風寒,氣 短弱而不喜食,正宜用辛溫藥。《內經》云:「陽氣者,衛外 而為固也。」今年高氣弱,又加發汗,衛外之氣愈損,故 以黃芪甘溫補衛實表為君;人參甘「溫,當歸辛溫補 血氣,白芍酸寒固衛氣而為臣;白朮、陳皮、炙甘草苦 甘溫養胃氣,生發陽氣,上實皮毛,肥腠理為佐;柴胡、 升麻苦平,引少陽、陽明之氣上升,通百脈,灌溉週身 者也;川芎、蔓荊子、細莘辛溫,體輕浮,清利空竅為使 也。」明年春,赴召之六盤山,曹郎中以《古風》見贈云:「東 垣李明之,蚤以能醫」鳴。易水得奧訣,為竭黃金籯。一 燈靜室窮《內經》,黃帝拊掌岐伯驚。日儲月積不易售, 半世豈但三折肱。所長用藥有活法,舊方堆案白魚 生得不聞李延,同居且同病,一下一汗俱得明早平。 乃知古人一證有一方,後世以方合證,此理殊未明, 公心審是者。俗子直以異己喧謗聲,先生飲恨臥黃 壤。門《生,賴汝卓卓號中英》。活人事業將與相,一旦在 己權非輕。連年應召天策府,廉臺草木皆欣榮。好藏 漆葉青粘散,莫使樊何獨擅名。

《丹溪心法》曰:「一老婦患赤白帶下,年半頭眩,坐之不 得,睡之則安。專治赤白帶,帶愈其眩亦安。」

一男子年七十九歲,頭目昏眩而重,手足無力,吐痰 口口相續,左手脈散大而緩,右手脈緩而大,不及於 左,重按皆無力,飲食略減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 眾人皆與風藥,言至春深必死。予曰:「此大虛證,當以 補藥作大劑服之。」眾怒而去。予教用人參、當歸身、黃 芪、芍藥、白朮,濃煎作湯使,下連蘗丸三十粒,如此者 服一年半,而精力如少壯時。連蘗丸,冬加乾薑少許, 餘三時皆依本法。連蘗皆薑汁炒為細末。又以薑汁 煮糊為丸。

《古今醫統》曰:「一婦人忽眩運不能動,診其脈,兩尺浮 大而滑,知風痰眩運而兼火也。以半夏、白朮天麻湯, 下滾痰丸一百粒,即愈。」

《醫學綱目》曰:「一子患七年搖頭,三年下血,百方無效。 予思之,乃肝血液盛,外有風熱乘之。肝屬木,木盛而 脾土為木所剋,脾與肺是子母,俱為肝所勝,而血遂 漬於大便,故便血不止。遂處一方,但損肝祛風而益 脾,只數服而後愈。十餘日血止而下白膿,遂得以安。」 用防風三兩,瓜蔞根、黃芪、蜜炒,羌活、白芍藥各五錢, 犀角屑甘草各二錢半蛇蛻炙赤釣藤鉤子麻黃各 一錢右為末,棗肉和丸梧子大,食後薄荷湯下五七 十丸,只二服,頭搖即止,便血隨愈。

館職學士張居易,嗜酒散誕,不為名利拘束,忽發熱 頭疼,俾翰林醫官治之,十日愈甚。諸學士共議召孫, 孫至,脈之曰:「餘人皆曰傷寒,故作此疾也。張學士好 酒多痰,食所傷也。今疾非傷寒,而右手脈甚數,左手 脈平和,此必傷酒食而作頭痛,宜喫食藥五七丸,俟 之半日,進退決矣。」孫遂用食藥經食久,膈漸寬,頭痛 遂減,再進利膈藥遂獲安。大凡陽邪頭疼,經十日豈 得不變發熱而狂亂,故知非傷寒,乃食病之過也。 一老婦人頭痛歲久不已,因視其手足,有血絡皆紫 黑,遂用三稜鍼盡刺出其血如墨汁者數盞,後視其 受病之經,灸刺之而得全愈。即《經》所謂大痹為惡,及 頭痛久痹不去,身視其血絡,盡出其血是也。

一男子因憂思勞苦,發作眩運,眼暗耳鳴,面赤口乾, 發熱氣喘,有汗不食,六脈洪數,用「十全大補湯」去桂 加生地黃、薑炒黃連、麥門冬、五味子、陳皮、酒炒黃蘗、 知母而愈。

《薛己醫案》曰:「閣老梁厚齋氣短有痰,小便赤濇,足跟 作痛,尺脈浮大,按之則濇,此腎虛而痰飲也。用四物送六味丸,不月而康。仲景先生云:『氣虛有飲,用腎氣 丸補而逐之。誠開後學之矇聵,濟無窮之夭枉』。」腎氣 丸,即六味丸也。

都憲孟有涯,氣短痰運,服辛香之劑,痰盛遺尿,兩尺 浮大,按之如無。余以為腎家不能納氣歸源,香燥致 甚耳。用八味丸料三劑而愈。

孫都憲形體豐厚,勞神喜怒,面帶陽色,口渴吐痰,或 頭目眩運,或熱從腹起,左三脈洪而有力,右三脈洪 而無力,余謂足三陰虧損,用補中益氣加麥門、五味, 及加減八味丸而愈。若人少有老態,不耐寒暑,不勝 勞役,四時迭病,皆因少時血氣方長,而勞心虧損,或 精血未滿而御女過傷,故其見證難以悉狀,此精氣 「不足,但滋化源,其病自痊。又若飲食勞役,七情失宜, 以致諸證,亦當治以前法。設或六淫所侵,而致諸證, 亦因真氣內虛,而外邪乘襲,尤當固胃氣為主。蓋胃 為五臟之根本,故黃蘗、知母不宜輕用,恐復傷胃氣 也。大凡雜證屬內因,乃形氣病氣俱不足,當補不當 瀉。傷寒雖屬外因,亦宜分其表裏虛」實,治當審之。 昌平守王天成,頭運惡寒,形體倦怠,得食稍愈,勞而 益甚,寸關脈浮大,此脾肺虛弱,用補中益氣湯加蔓 荊子而愈。後因勞役,發熱惡寒,譫語不寐,得食稍安, 用補中益氣湯而痊。

大尹祝支山,因怒頭運拗,內筋攣,時或寒熱,日晡熱 甚。此肝火筋攣,氣虛頭運,用《八珍》加柴胡、山梔、牡丹 皮,二十餘劑而愈。

上舍顧桐石,會飲於周上舍第,問余曰:「向孟有涯、陳 東谷俱為無嗣納寵,已而得疾,皆頭運吐痰,並用蘇 合香丸,惟有涯得生,何也?」余曰:「二證因腎虛不能納 氣而為頭運,不能制水而為痰涎,東谷專主攻痰行 氣,有涯專於益火補氣故耳。」後余應杭人之請,桐石 房勞過度,亦患前證,或用清氣化痰愈甚。顧曰:「我病 是腎虛,不能納氣歸源。」治者不悟而歿,惜哉! 先兄體貌豐偉,唾痰甚多,脈洪有力,殊不耐勞,遇風 頭運欲仆,口舌破裂,或至赤爛,誤食薑、蒜少許,口瘡 益甚,服八味丸及補中益氣加附子錢許即愈。停藥 月餘,諸證仍作,此命門虛火不歸源也。

一婦人患頭項俱腫,痛不可當,發熱作渴喜冷,內服 清熱,外敷寒涼,色黯不焮,胸中氣噎,此陽氣虛寒,彼 泥素有痰火,不受溫補。余用參、芪各五錢,薑、桂各二 錢,一劑,頓腫起而潰,又用大補藥而愈。凡瘡疽腫高 痛甚,煩渴飲冷,此病氣元氣俱有餘,宜用清熱消毒 散、仙方活命飲為主。若腫高痛甚,口乾飲熱,此病氣 有餘,元氣不足,宜用托裏消毒散,參芪四補散為主。 若漫腫微痛,食少體倦,此病氣元氣俱不足,宜用六 君、補中二湯壯其脾胃,則未成者消,已成者潰,已潰 者斂矣。

一人腦疽十餘日,面目腫閉,頭焮如斗,脈洪數,煩躁 飲冷,此膀胱濕熱所致。用黃連消毒飲二劑,次飲槐 角酒二椀,頓退。以指按下,腫則復起。此膿已成,於頸、 額、肩、頰各刺一孔,膿並出,口目始開。更以托裏藥加 金銀花,連𧄍三十餘貼愈。 一人患腦疽,勢劇脈實,用黃連消毒散不應,以金銀 藤二兩,水二鍾,煎一鍾,入酒半盞服之,勢去三四,再 服漸退。又加黃蘗、知母、瓜蔞、當歸、甘草節,數劑而潰 止。加黃芪、川芎、白芷、桔梗,數劑愈。 一人腦疽,其頭數多,痛不可忍,服消毒藥不應,更以 金銀花服之,即鼾睡,覺而勢去半,再數劑而消。 杜碧清亦名醫也,自病腦疽,療之不愈。丹溪往視之 曰:「何不服防風通聖散?」曰:「已服數劑。」《丹溪》曰:「合以酒 製之。」碧清乃自悟。以為不及。

一人頭面腫痛,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診之,脈浮數, 邪在表尚未解,用荊芥敗毒散二劑,勢退大半,更以 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瘥。此憑脈發表藥也。

「頭面赤腫焮痛,服涼藥不應者,須砭鍼去血,再用本 方必效。」一人年三十,患肩毒,服人參敗毒散二劑,更 服十宣散去參、桂,加金銀花、天花粉四劑而潰。因怒 動肝火,風熱上壅,頭面青腫,焮痛飲冷,荊防敗毒散 加芩、連、薄荷,二劑不應,急砭鍼患處,去黑血盞許,仍 以一劑,勢退大半,再服人參敗毒散,四劑而愈。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憎寒體熱,次傳頭目 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云「大頭 天行」,親戚不通,染之多殆一人病此五六日,醫以承 氣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緩,終莫 能愈,漸至危篤。《東垣》曰:身半以上,天之氣也;身半以 下,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腫盛。 以承氣泄胃中之實熱。是誅罰無過。不知適其至所 為故。遂制普濟消毒飲子。

一男子患腦疽,腫痛脈數,以黃連消毒散,二劑少退; 與「仙方活命飲」,二劑而止;再以當歸、芍藥、川芎、金銀 花、黃蘗、知母而潰;又以托裏藥而愈。

一男子腦疽,頭項俱腫,雖大潰,腫痛益甚,兼作瀉,煩躁不睡,飲食少思,其勢可畏。診其脈,毒尚在。與仙方 活命飲二劑,腫痛退半;與二神丸及六君子湯加五 味子、麥門冬、酸棗仁四劑,諸證少退,飲食少進,睡亦 少得。及與參苓白朮散,數服,飲食頓進;又與十全大 補湯加金銀花、白芷、桔梗,月餘而瘥。

一老人色赤腫痛,脈數而有力,與「黃連消毒散」,二劑 少退,更與「清心蓮子飲」,四劑而消。

「一婦人膿熟不潰,脹痛欲嘔,飲食少思,急鍼之」,與托 裏藥而愈。

一婦人患之,不甚痛,不作膿,以「托裏消毒散。」膿成鍼 之,補以托裏藥亦愈。

一老人膿清兼作渴,脈軟而濇,予以為氣血俱虛,用 八珍湯加黃芪、五味子,彼不信,乃服降火之劑,果反 作嘔少食,始信。服香砂六君子湯四劑,嘔止食進,仍 投前湯,月餘而愈。

一男子未潰兼作渴,尺脈大而無力,以四物湯加黃 蘗、知母、麥門冬、黃芪,四劑而渴減,又與加減八味丸, 渴止瘡潰,更用托裏藥兼前丸而愈。

一男子腫痛脈數,以「荊防敗毒散」,二劑而痛止,更以 「托裏消毒藥」而消。

一男子焮腫疼痛,發熱飲冷,脈洪數,與涼膈散二劑 而止,以「金銀花散」四劑而潰,更以托裏藥而愈。 一老婦稟實,潰而痛不止,脈實便祕,以清涼飲二劑 而止,更以托裏消毒藥而愈。

一男子腫硬不作膿,惟瘡頭出水,痛甚,以仙方活命 飲二劑,痛止而膿成。鍼之,更以托裏藥而愈。常治膿 清,補而不應,及不痛,或木悶堅硬者,俱不治。

一男子膿將成,微痛兼渴,尺脈大而無力,此陰虛火 動之證。彼謂心經熱毒,自服清涼降火藥愈熾。復求 治,乃以四物湯加黃蘗、知母、五味子、麥門冬、黃芪,及 加減八味丸,渴止瘡潰,更以托裏藥兼前丸而愈。《中 藏經》云:「癰疽瘡腫之作,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非獨 榮衛壅塞而發,其行也有處,其主也有歸。假令發於」 喉舌者心之毒,皮毛者肺之毒,肌肉者脾之毒,骨髓 者腎之毒;發於下者陰中之毒,發於上者陽中之毒。 外者六腑之毒,內者五臟之毒。故內曰壞,外曰潰,上 曰從,下曰逆。發於上者得之速,發於下者得之緩。感 於六腑者易治,感於五臟者則難治也。觀此,則疽發 於腦者,乃膀胱督脈陰氣不足,陽火熾甚而出也。豈 可專泥於心火。而不滋益陰氣耶。

一人素不慎起居飲食,焮赤腫痛,尺脈洪數。以黃連 消毒散二劑,濕熱頓除。惟腫硬作痛,以仙方活命飲 二劑,腫痛悉退。但瘡頭不消,投《十宣》去桂加金銀花、 藁本、白朮、茯苓、陳皮,以托裏排膿。彼欲全消,自製黃 連解毒散二服,反腫硬不作膿,始悟。仍用十宣散加 白朮、茯苓、陳皮、半夏,腫少退;仍去桂,又四劑而膿成, 腫勢亦退。繼以八珍湯加黃芪、五味子、麥門冬,月餘 膿潰而愈。夫苦寒之藥,雖治陰證,尤當分表裏虛實, 次第時宜,豈可始末悉用之。然焮腫赤痛,尺脈數,按 之則濡,乃膀胱經濕熱壅盛也,故用黃連消毒散,以 解毒除濕。顧腫硬作痛,乃氣血凝滯不行而作也,遂 用仙方活命飲,以散結、消毒、破血也。其瘡頭不消,蓋 因熱毒熏蒸,氣血凝滯而然也。宜用甘溫之劑,補益 陽氣,托裏以腐潰之。況此證原屬督脈經,因虛火盛 而出,若不審其因,專用苦寒之藥,胃氣已傷,何以腐 化收斂,幾何不致於敗耶。凡瘡易消散,易腐潰,易收 斂,皆氣血壯盛故也。

一婦年將七十,形實性急,好酒腦疽,纔五日,脈緊急 又濇。急用大黃酒煨細切,酒拌炒為末,又酒拌人參, 炒入薑煎調一錢,服過兩時,再與得臥而上半身汗, 睡覺病已失,此亦內托之意。蓋此治因性急,因好酒, 兼因其脈而制此方。脈緊急且濇,由其性急嗜酒以 傷其血而然,故用大黃以洩酒熱,人參以養氣血也。 一婦腦左腫痛,左鼻出膿,年餘不愈,時或掉眩,如坐 舟車。許叔微曰:「肝虛風邪襲之然也。」以川芎一兩,當 歸三錢,羌活、旋復花、細莘、防風、蔓荊子、石膏、藁本、荊 芥穗、半夏麯、乾地黃、甘草各半兩,每服一兩,一料而 愈。按:此條認作肝虛風邪襲之,而治以去風清熱、養 血祛痰之劑。因其掉眩,痛偏於左也。《經》曰:「諸風掉眩, 皆屬肝木。」又病偏左,乃肝膽所主。又曰:「風從上受之。」 又曰:「無痰不成眩暈。」又曰:「肝藏血。」又曰:「風乃陽邪。」故 方以風熱痰血,而主治者,理也。

一老患此,色赤腫痛,脈數有力,與「黃連消毒飲」,二劑 少退,更與「清心蓮子飲」,四劑而消。

一婦人冬間患此,腫痛熱渴,余用清熱消毒藥潰之 而愈。次年三月,其舌腫大,遍身發疔如葡萄,不計其 數,手足尤多,乃脾胃受毒也。先各刺出黑血,隨服奪 命丹七粒,出臭汗,瘡熱益甚,便祕二日,與大黃、芩、連 各三錢,升麻、白芷、山梔、薄荷、連、𧄍各二錢,生甘草一 錢,水煎三五沸服之,大小便出臭血甚多,下體稍退, 乃磨入犀角汁。再服。舌本及齒縫出臭血。諸毒乃消更以犀角地黃湯而愈。

以上治案,皆足太陽經積熱,挾風挾濕挾虛者,其進退出入,可以用「黃連消毒散」 之活法也。

《陳錄判》,「母年七十餘,於冬至後腦出疽,形可甌面,大 眾瘍醫診視,俟瘡熟,以鍼出膿,因笞侍妾,瘡輒內陷, 凹一韭葉許,面色青黃不澤,四肢逆冷,汗出身清,時 復嘔吐,脈極沉細而遲。蓋緣衰老之年,嚴寒之時,病 中苦楚,飲食淡薄,已滌肥濃之氣,獨存瘦悴之形,加 之暴怒,精神愈損,故有此寒變也。」病與時同,與瘍醫 議速製五香湯一劑,加丁香、附子各五錢,劑盡,瘍復 大發,隨證調治而愈。《內經》曰﹕:「凡治病必察其下」,謂察 時下之宜也。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言其常也。如瘡 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熱終寒,此反常也,固當察時下 之宜而權治。故曰:經者常也,法者用也,醫者意也,隨 所宜而治之,可收十全之功矣。按:此條年老冬寒,理 宜溫補,茲用五香湯加丁附以辛散,何也?蓋因其怒 氣鬱結,阻碍陽氣,不得營運,致阻凹陷,且脈極沉細 而遲,其為氣鬱可知。故用五香以開結,丁附以助陽, 則鬱散陽復,疽乃大發,此亦因其性脈而為治也。 錦衣葉夫人患腦疽,口乾舌燥,內服清熱,外敷寒涼, 色黯不焮,胸中氣噎,證屬陽氣虛寒。彼疑素有痰火, 不受溫補。予以參、芪各五錢,薑、桂各二錢,一劑頓然 腫潰,又用大補藥而愈。

一人膿將成,微痛兼渴,尺脈大而無力,此陰虛火動 之證。彼謂「心經熱毒,自服清涼降火藥愈熾。」復求治, 乃以四物湯加黃蘗、知母、五味、麥冬、黃芪,及加減八 味丸,渴止瘡潰,更以托裏藥兼前丸而愈。

一人腦疽作渴,脈雖洪,按之無力,予㕮咀加減八味 丸與之。彼不信,自用滋陰等藥,七惡并至而歿。《精要》 曰:「患疽雖云有熱,皆因虛而得之。愈後作渴,或先渴 後疽,非加減八味丸不能治。」

一人腦患疽,發熱口渴。醫用苦寒藥,膿水益多,發熱 益甚,面目赤色,脣舌燥烈,小便淋痛,晝夜不寐,死在 反掌。請予治之。乃以加減八味丸料加參、芪、歸、朮、麥 冬、甘草煎服之,熟睡半日,覺來諸證悉退,不數劑而 瘡愈。予曰:「病雖愈,當固其本元。」彼不經意,且不守禁, 次年患中風,後患背疽而歿。

一老人膿清兼作渴,脈軟而濇,予以為氣血俱虛,用 八珍湯加黃芪、五味,彼不信,乃服降火之劑,果反作 嘔少食,始信。服香砂六君子湯四劑,嘔止食進,仍投 前湯,月餘而愈。

一人頭項俱痛,雖大潰腫,痛益甚,兼作瀉,煩躁不睡, 飲食少思,其勢可畏。診其脈,毒尚在。與「仙方活命飲」 二劑,腫痛退半;與二神丸及六君子湯加五味、麥冬、 酸棗仁四劑,諸證少退,食頗進,睡少得。及與參苓白 朮散,數服飲食頗進;又與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白 芷、桔梗,月餘瘥。

舉人潘光甫,年踰四十,患腦疽腫焮,診其脈沉靜,予 謂「此陽證陰脈,斷不起。」已而果然。蓋瘡疽雖屬心火, 尤當分表裏虛實。果元氣充實,內有實火者,寒劑或 可責效。若寒涼過度,使胃寒脾弱,陽證變陰,或結而 不潰,或潰而不斂,陰陽乖戾,水火交爭,死無日矣。 侍御朱南臯患鬢疽,腫痛發熱,日晡尤甚,此肝膽二 經血虛火燥也,用四物湯加元參、柴胡、桔梗、炙草治 之而愈。又因勞役,發熱畏寒,作渴自汗,用補中益氣 湯去柴、升,加五味、麥冬、炮薑而瘥。

州守胡廷器,年七十,患前證,腫焮作痛,頭目俱脹,此 腎水不足,肝膽火盛而血燥也。用六味丸料四劑,瘡 頭出水而愈。後因調養失宜,仍腫痛,煩熱喘渴,脈洪 大而虛,此脾胃之氣傷也。用補中益氣以補脾胃,用 六味地黃丸以補腎肝而痊。

一男子患此,焮腫作痛,發熱,以小柴胡湯加連、𧄍、金 銀花、桔梗,四劑而消。

一男子因怒後髮際腫痛發熱,以小柴胡湯加連、𧄍、 金銀花、天花粉、桔梗四劑,根畔俱消。惟瘡頭作痛,以 「仙方活命飲」二劑,痛止膿成,針之,更以托裏消毒藥 而愈。

一男子頭面焮腫作痛,時仲冬,脈弦緊,以「托裏溫經 湯」汗之而消。

一男子腫痛,寒熱拘急,脈浮數,以「荊防敗毒散」二劑, 表證悉退,更以「托裏消毒散」,潰之而安。

一男子膿熟不潰脹痛,針之而止,更以「托裏消毒散」 而愈。凡瘡膿熟不潰,屬氣血虛也,若不托裏,必致難 瘥。

一男子作膿焮痛,發嘔少食,以「仙方活命飲」,一劑而 止;以六君子湯加當歸、桔梗、皂角刺,潰而愈。

一男子膿清不斂,以「托裏散加五味子、麥門冬而斂; 一老人腫痛發熱,膿清作渴,脈輭而濇,此血氣俱虛 也,欲補之。」彼見作渴發熱,乃服降火之劑,果作嘔少 食。復求治,投六君子湯四劑,嘔止食進,仍用補藥,月 餘而愈。夫患者臟腑氣血上下,各有虛實,況陰證似陽,陽證似陰,豈可以發熱作渴,而概用寒涼之劑?常 「治患者。正氣虛,邪氣實,以托裏為主,消毒佐之。正氣 實,邪氣虛,以攻毒為主,托裏佐之。正氣虛,邪氣實,而 專用攻毒,則先損胃氣,宜先用仙方活命飲、托裏消 毒散,或用灸法,俟邪氣退,正氣復,更酌量治之。大抵 正氣奪則虛,邪氣勝則實。蓋邪正不並立,一勝則一 負,其虛不待損而自虛矣。」若發背、腦疽疔毒。及患在 四肢。必用灸法。拔引鬱毒。以行瘀滯。尤不可專於攻 毒。診其脈而辨之。庶不有誤。

一男子腫焮痛甚,發寒熱,服十宣散愈熾。診之,脈數 而實,此表裏俱有邪也,以荊防敗毒散加芩、連、大黃, 二劑少愈,更以荊防敗毒散,四劑而消。大抵瘡瘍之 證,腫焮痛甚,寒熱往來,或大便祕結,小便澀赤,心神 憒悶,恍惚不寧,皆邪熱之實也,豈可補哉?《東垣》云:「瘡 疽之發,其受之有內外之別,治之有寒溫之異。受之」 外者,法當托裏,以溫劑反用寒藥,則是皮毛始受之 邪,引入骨髓;受之內者,法當疏利,以寒劑反用溫劑 托裏,則是骨髓之病,上徹皮毛,表裏通潰,共為一瘡, 助邪為毒,苦楚百倍,輕則危殆,重則死矣。

維揚俞黃門,年踰三十,冬月鬢患毒腫,焮煩躁便祕, 脈實,此膽經風熱壅上而然也。《馬氏》云:「瘡瘍之證,熱 壅而不利者,大黃湯下之。」遂以一劑便通瘡退,更以 荊防敗毒散二劑,再以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銀 花,數劑而愈。

大宗伯羅公,耳後髮際患此,焮痛脈數,以小柴胡湯 加桔梗、牛蒡子、金銀花,四劑而愈。

趙宜人年踰七十,患鬢疽,已潰,焮腫痛甚,喜冷脈實, 大便祕澀。《東垣》云:「煩躁飲冷,身熱脈大,精神昏悶者, 皆臟腑之實也。」遂以清涼飲一劑,腫痛悉退。更以托 裏消毒藥三十餘劑而平。若謂年高潰後,投以補劑, 實實之禍不免矣。

《外科正宗》曰:「一男人腦疽十餘日,視其瘡勢頗甚,根 連左右耳項,並腫紅赤,焮熱,脈浮而數。先用黃連消 毒散二服,退其大勢,根腳稍定;後用托裏消毒散,數 服,不覺腐潰。但診脈浮無力。詢之患者,年過五旬,久 艱嗣息,房中又有妾人,多兼思慮,勞慾太過,損傷元 氣故也。又瘡形勢大,止能起發,不能培養為膿,更用」 十全大補湯加桔梗、白芷,倍人參、白朮各三錢,外用 桑木灸法,早晚二次灸之,又塗紫霞膏數日。患者頭 面俱腫,雙目合縫,形狀可畏,然後腐潰並作,膿出日 至數升,如此半月。因前藥不勝其事,內加煩躁不寧, 五心煩熱,飲食漸少等證。此以膿水出多,氣血走泄, 為虛火假證之故,雖變不妨。隨用「聖愈湯一服不應, 又進一服,加熟附子二錢方應。前證悉退。次以人參 養榮湯,加麥冬、五味、參、朮,常倍至三錢,調理月餘,後 至腦骨腐肉連髮,片片脫下,其狀狼狽,不可觀瞻,凡 相視者,無不點頭驚訝,又恐腐潰深大,補不及事。每 日粥食中用人參三錢,凡餐分入同煮食之,以接補 脾元。後方元氣漸醒,調理四月方愈。彼後一年反生 一子,以承後嗣。

一男子患鬢疽三日,焮腫寒熱,脈浮數,以荊防敗毒 散一劑,表證悉退,腫痛仍作。已欲作膿,以托裏消毒 散,膿潰;又以益氣養榮湯加麥冬、五味,斂而愈。 一男子患鬢疽五日,頂高根若錢大,形色紅活,此肝 經濕熱為患。用麻子大艾灸七壯,以梔子清肝湯二 服,腫勢稍止,以蟾酥餅膏貼灸上,更以柴胡清肝湯 加白芷、黃芪、天花粉,數服膿潰腫消,半月收斂。 一男子渴疾三年,寒熱半月,自以為瘧,鬢間忽生一 小瘡,三四日外形如粟,瘡平堅硬,色暗不澤,又兼脈 洪數而無力,此水竭火旺之證也,終難潰斂,辭不敢 治。復請醫,視為易治,用針刺腫上,去紫血鍾許,內服 解毒藥,次日邊旁愈腫。醫者謂「腫高屬陽易治」,彼家 懽悅。又三日腮項俱腫,口噤不食,用針又刺腫上,日 加昏憒。又復請視,予曰:「死將及矣。」但此證未病先作 渴,腎水已竭,外形如粟,裏可容谷,形色紫黑,氣敗血 衰,脈洪無力,元氣內敗,如此干涉,豈有不死者?彼家 方信晚矣。共二十一日而歿。

一男子,腫焮五六日,彼欲內消,外敷涼藥,內服大黃 泄氣等劑,隨後焮腫雖退,乃生寒熱,惡心乾嘔,肩膊 牽強。診之,脈數無力,此內虛毒氣入裏,涼藥之過也。 《東垣》云:「瘡疽之發,受之有內外之別,治之有寒溫之 異。受之外者,法當托裏,以溫劑反用寒藥攻利,損傷 脾胃,多致內虛,故外毒乘虛入裏。受之內者,法當疏」 利,以寒劑反用溫劑托裏。初病則是骨髓之毒,誤用 溫劑,使毒上徹皮毛,表裏通潰,共為一瘡,助邪為毒, 苦楚百倍,輕則變重,重則死矣。前證既出,寒藥之過, 以托裏健中湯二服,嘔吐全止;又以十全大補湯加 白芷,數服而原瘡漸起。又以人參養榮湯間服,腐潰 膿稠,兩月餘瘡口收斂。

一婦人患此,腫硬寒熱,口乾焮痛,脈洪大有力,此表 裏俱實也。以防風通聖散一劑行二次,前證稍退;又一劑大行數次,熱退渴止。惟原瘡腫硬,用銀針點破, 插入蟾酥條,內服「托裏消毒散」,漸潰膿而安。

一男子患此,三四日,頂高根活,且無表裏之證,此肝 經濕熱為患,用針挑破瘡頂,以蟾酥餅蓋貼,內服加 味逍遙散加皂角針,數服頭出微膿,根腫亦消。 《景岳全書》曰:「先君壽峰公少壯時,頗好酒,因致酒病。 自四旬之外,遂絕戒不飲。後至七旬,因除夜之樂,飲 一小杯,而次早眩運不能起。先君素善吐法,有記在 痰飲門,因吐去清痰,而眩運頓愈。原其所由,則一杯 之酒,何遽為痰。不過以惡酒之臟,而忽被酒氣,則真 陰清氣為之淆亂而然。吐去痰飲,酒氣可除,吐能升 氣,清陽可復,此非治痰,而實以治亂耳。故志此以見 其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