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10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九十

  四肢門二

  孫思邈千金方論風毒狀 論何以得之於腳 論得已便令人覺否 論風

  毒相貌 論得之所由 論冷熱不同 論因腳氣續生諸病 論須療緩急 論虛實可服

  藥不可服藥 論看病問疾人 論脈候法 論腫不腫 論須慎不慎 論善能治者幾日

  可瘥 論服湯藥色目

  朱肱活人書腳氣

  嚴用和濟生方腳氣

  竇漢卿瘡瘍全書訓疽 腳背發 發臂毒 筋疽 天蛇毒 臂面毒

  手心毒 手腕毒 發膊 冷疔 臁瘡 委中毒 腿游風 鶴膝風 膝眼毒 肫疽

  骨槽疽 腳手發背 骨瘻疽 腳拐毒 跟疽 鞋帶瘡 腳心毒 血風瘡 腎氣游風

   裏外臁瘡 螻蛄三串 中發疽 風毒發疽

  成無己明理論手足自汗

  張從政儒門事親手指痲木 北方下注腳氣論

  李杲十書四肢辨內外傷 四肢不收 腳氣 臂足痛

  朱震亨心法腳氣 足跟痛 手足痳木 肢節痛

  戴思恭證治要訣手氣 臂痛 腳氣 腳心痛 鶴膝風

  樓英醫學綱目四肢所主 不舉不用 邪留肢節 腳氣 臂痛

  李梴醫學入門腳氣總論 分乾濕證 辨內外因 腳跟痛 腳轉筋 手

  足自汗 四肢攣搐 甲疽 代指 天蛇頭 鶴膝風 臁瘡 腳跟瘡 腳肚瘡 請幫助識別此字。

  瘡 足發 嵌甲 腳指丫瘡 腳背發 踝漏

藝術典第二百十卷

醫部彙考一百九十

编辑

四肢門二

编辑

《唐孫思邈千金方》

编辑

《論風毒狀》

编辑

「考諸經方,往往有腳弱之論,而古人少有此疾。自永 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遭者。」嶺表江東有支法存、仰 道人等,並留意經方,偏善斯術。晉朝仕望,多獲全濟, 莫不由此二公。又宋齊之間,有釋門深師、師道人述 法存等諸家舊方,為二十卷,其腳弱一方,近百餘首, 周魏之代,蓋無此病,所以姚公《集驗》,殊不殷勤。徐王 撰《錄》,未以為意,特以三方鼎峙,風教未一,霜露不均 不等,是以關西河北,不識此疾。自聖唐開闢,六合無 外,南極之地,襟帶是重,爪牙之寄,作鎮於彼,不習水 土,往者皆遭。近者,中國士大夫,雖不涉江表,亦有居 然而患之者,良由今代天下,風氣混同,物類齊等所 致之耳。然此病發,初得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 為腳氣。深師云:「腳弱者」,即其義也。深師述《支法存》所 用永平山敷施蓮、范祖耀、黃素等諸腳弱方,凡八十 餘條,皆極精要。然學者尋覽,頗覺繁重,正是《方集》耳, 卒欲救急,莫測指南。今取其所經用,灼然有效者,以 備倉卒,餘者不復具述。

《論何以得之於腳》

编辑

問曰:風毒中人,隨處皆得作病,何偏著於腳也?答曰: 「夫人有五臟,心肺二臟,經絡所起在手十指,肝腎與 脾三臟,經絡所起在足十趾。夫風毒之氣,皆起於地, 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所以風毒之中 人也,必先中腳,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腹背頭項也。微 時不覺,痼滯乃知。《經》云:『次傳間傳』」是也。

《論得已便令人覺否》

编辑

凡腳氣病,皆由感風毒所致。得此病多不令人即覺, 會因他病,一度方始發動,或奄然大悶,經兩三日不 起,方乃覺之。諸小庸醫,皆不識此疾,謾作餘病治之, 莫不盡斃,故此病多不令人識也。始起甚微,食飲嬉 戲,氣力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有此為異耳。《黃 帝》云:「緩風濕痹」是也。

《論風毒相貌》

编辑

「夫有腳氣未覺異,而頭項臂膊已有所苦;有諸處皆 悉未知,而心腹五內已有所困。」又「風毒之中人也,或 見食嘔吐,憎聞食臭,或有腹痛下利,或大小便祕澀 不通,或胸中衝悸,不欲見光明,或精神昏潰,或喜迷 忘,語言錯亂,或壯熱頭痛,或身體酷冷疼煩,或覺轉 筋,或腳脛腫或不腫,或䏶腿頑痹,或時緩縱不隨,或」 復百節攣急,或小腹不仁,此皆腳氣狀貌也。亦云風 毒腳氣之候也。其候難知,當須細意察之,不爾必失 其機要,一朝病成,難可以理,婦人亦爾。又有婦人產 後,春夏取涼,多中此毒,深宜慎之。其熱悶掣瘲,驚悸 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又但覺臍下冷痞,愊愊然 不快,兼小便淋瀝不同,生平即是腳氣之候,頑弱名 緩風,疼痛為濕痹。

《論得之所由》

编辑

「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濕冷之地,亦不得因 酒醉汗出」,脫衣靴襪,當風取涼,皆成腳氣。若暑月久 坐久立濕地者,則熱濕之氣蒸人經絡,病發必四肢酸疼煩悶。若寒月久坐久立濕冷地者,則冷濕之氣 上入經絡,病發則四體酷冷轉筋。若當風取涼得之 者,病發則皮肉頑痹,諸處瞤動,漸漸向頭。凡常之日, 忽然暴熱,人皆不能忍得者,當於此時,必不得頓取 於寒以快意也。卒有暴寒,復不得受之,皆生病也。世 有勤功力學之士,一心注意於事,久坐行立於濕地, 不能動轉,冷風來擊,入於經絡,不覺成病。故風毒中 人,或先中手足十指,因汗,毛孔開,腠理疏通,風如急 箭,或先中足心,或先中足趺,或先中膝,已下腨脛表 裏者。若欲使人不成病者,初覺即灸所覺處二三十 壯,因此即愈,不復發也。《黃帝》云:「當風取涼,醉已入房, 能成此疾。」

《論冷熱不同》

编辑

問曰:「何故得者有冷有熱?」答曰:「足有三陰三陽,寒中 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熱。故有表裏冷熱。 冷熱不同,熱者治以冷藥,冷者療以熱藥,以意消息 之。脾受陽毒,即熱頑,腎受陰濕,即寒痹。」

《論因腳氣續生諸病》

编辑

雖患腳氣不妨。乳石動發,皆須服壓石藥療之。夫因 患腳氣,續生諸病者,則以諸藥對之。或小便不利,則 以豬苓、茯苓及諸利小便藥治之。大便極堅者,則以 五柔麻仁丸等治之。遍體腫滿成水病者,則取《治水 方》中諸治水之藥治之。餘皆倣此,更無拘忌。

《論須療緩急》

编辑

凡小覺病候有異,即須大怖畏,決意急治之,勿緩。氣 上入腹,或腫或不腫,胸脅逆滿,氣上肩息急者死不 旋踵,寬者數日必死,不可不急也。但看心下急,氣喘 不停,或自汗數出,或乍寒乍熱,其脈促短而數,嘔吐 不止者,皆死。

《論虛實可服藥不可服藥》

编辑

凡腳氣之疾,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 而殂。故腳氣之人,皆不得大補,亦不可大瀉,終不得 畏虛,故預止湯不服也。如此者皆死不治也。

《論看病問疾人》

编辑

世間大有病人,親朋故舊,交遊來問疾,其人曾不經 一事,未讀一方,自騁了了,詐作明能,談說異端,或言 是虛,或言是實,或云是風,或云是蠱,或道是水,或云 是痰,紛紜謬說,種種不同,破壞病人心意。不知因是 遷延未定,時不待人。請幫助識別此字。然致禍,各自散走。是故大須 好人及好名醫,識病深淺,探賾方書,博覽古今,是事 明解者看病,不爾大誤人事。竊悲其如此者眾,故一 一顯析,具述病之由狀,令後來病者讀之,以自防備 也。但有一狀相應,則須依方急治,勿取外人言議,自 貽憂悔。但詳方意,愈人不難,莫信他言以自誤也。余 嘗為人撰門冬煎,此方治腳氣大有驗,病者須急用 之。

《論脈候法》

编辑

凡腳氣雖復,診候多塗,而三部之脈,要須不違四時 者為吉,其逆四時者勿治。餘如《脈經》所說,此中不復 具載。其人本黑瘦者易治,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愈。黑 人耐風濕,赤白不耐風。瘦人肉硬,肥人肉軟,肉軟則 受疾至深,難愈也。

《論腫不腫》

编辑

凡人久患腳氣,不自知別,於後因有他疾發動,治之 得瘥,後直患嘔吐,而復腳弱。余為診之,乃告為腳氣。 病者曰:「某平生不患腳腫,何因名為腳氣?」不肯服湯。 餘醫以為石發,狐疑之間,不過一旬而死。故腳氣不 得一向以腫為候,亦有腫者,有不腫者。其以小腹頑 痹不仁者,腳多不腫。小腹頑痹,不過三五日,即令人 嘔吐者,名「腳氣入心。」如此者死在旦夕。凡患腳氣到 心難治。以其腎水尅心火故也。

《論須慎不慎》

编辑

凡腳氣之病,極須慎房室、羊肉、牛肉、魚、蒜、蕺菜、菘菜、 蔓青、瓠子、酒、麪、酥油、乳麋、豬、雞、鵝、鴨,《有方》用鯉魚頭, 此等並切禁,不得犯之,并忌大怒。惟得食粳粱、粟米、 醬、豉、蔥、韭、薤、椒、薑、橘皮。又不得食諸生果子酸酢之 食,犯者皆不可瘥。又大宜生牛乳、生栗子。

《論善能治者幾日可瘥》

编辑

凡腳氣病,枉死者眾,略而言之有三種:一、覺傷之晚; 二、驕狠怨傲;三、狐疑不決。此三種正當枉死之也。故 世間誠無良醫,雖有良醫,而病人有性靈堪受入者, 更復。請幫助識別此字。少。故「雖有騏驥,而不遇伯樂,雖有尼父而人 莫之師。」其為枉橫,亦猶此也。今有病者,有《受入性》,依 法使余治之,不過十日,可得永瘥矣。若無《受入性》者, 亦不須為治,縱能治之,恐無瘥日也。非但腳氣諸病 皆然,良藥善言,觸目可致,不可使人必服。法為信者 施,不為疑者說。

《論服湯藥色目》

编辑

「風毒之氣入人體中,脈有三品,內外證候相似,但脈 有異耳。若脈浮大而緩,宜服續命湯」兩劑應瘥。若風 盛,宜作越婢湯,加白朮四兩。若脈浮大緊轉駃,宜作竹瀝湯。若病人脈微而弱,宜服風引湯,此人脈多是 因虛而得之。若大虛短氣力乏,可其間作補湯,隨病 冷熱而用之。若未愈,更服竹瀝湯。若病人脈浮大而 緊駃,此是三品之中最惡脈也。或沉細而駃者,此脈 正與浮大而緊者,同是惡脈,浮大者病在外,沉細者 病在內,治亦不異,當消息以意耳。其形尚可,而手足 未容至弱,數日之中氣上即便命終。如此之脈,往往 有人得之無一存者,急服竹瀝湯,日服一劑,切要湯 勢常令相及,勿令半日之中空無湯也。此湯竹瀝多 服之,若不極熱,輒停在胸心,更為人患,每服當使極 熱,若服竹瀝湯得下者,必佳也。若已服三劑竹瀝湯, 病及脈勢未折而苦脹滿,可以大鱉甲湯下之。湯勢 盡而不得下,可以丸藥助湯,令下後更服竹瀝湯,趨 令脈勢折,氣息料理便停,服三十二物八風散佳。凡 初得病,便摩野葛膏,日再頑痹腳弱都愈乃止。若服 竹瀝湯,脈勢折,如未病時,氣力轉勝,腳故未能行,體 力充足,然後漸微行步。病重者瘥後半年始能人扶 行耳。既覺脈及體內瘥,但當勤服八風散,勿以腳未 能行,輕加餘治,餘治未必全得益,更生諸惡,失此諸 治也。猥人邊亦勿行野葛膏,有人聞竹瀝湯云:「恐傷 腰腳」者,即與勿治,宜知此法。此皆人無受入性,不可 與醫故也,不為疑者說,此之謂也。竹瀝湯有三首,輕 者服前方,重者以次第服後方,此風毒乃相注易,病 人宜將空缺服小金牙散,以少許塗鼻孔耳門,病困 人及新亡人,喜易人、強健人,宜將服之,亦以塗耳鼻 乃可。臨近亡人及視疾者,絳囊帶一方寸「匕,男左女 右臂。此散毒服,宜從少為始。病人惟宜飲赤小豆飲, 冬服側子金牙酒。」《續命湯》治風毒病,初得似時行毒 病而脈浮緩,終不變駃者,不治。或數日而死,或十日 而死,或得便不識人,或發黃,或發斑,或目赤,或下部 穿爛者,此最急,得之,即先服續命湯一劑,并服葛根 湯、麻黃湯下之。若此不折,更與續命湯兩三劑必瘥。 此病大急。常令湯勢相接。不可使半日缺湯。不然即 便殺人。

夫腳氣之病,先起嶺南,稍來江東,亦有得之者。其證 或微覺疼痹,或兩脛腫滿,或行起澀弱,或上入腹不 仁,或時冷熱,小便祕澀,喘息,氣上衝咽喉,氣急欲死, 食嘔不下,氣上逆者,皆其候也。若覺此證,先與犀角 旋蕧花湯。

《宋朱肱活人書》

编辑

腳氣

编辑

「傷寒只傳足經,不傳手經」,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 足常履之,遂成腳氣,所以病證與傷寒相近。其脈浮 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 遲而澀者,起於寒。風者汗而愈,濕者溫而愈,熱者下 而愈,寒者熨而愈。腳氣之病,始得不覺,因他病乃知 毒氣入心,則小腹頑痹不仁,令人嘔吐,死在朝夕矣。 然終是與《傷寒》不同者。孫真人云:「卒起腳屈弱不能 轉動,有此為異耳。」要之,有腳氣之人,先從腳起,或先 緩弱疼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有寒故痛也;或行起忽 倒,或兩脛腫痛,亦有不腫者;或腳膝枯細,或心中忪 悸,或小腹不仁。蓋病久入深,榮衛之行濇,皮膚不榮, 故為不仁。不仁者,皮頑不知有無也;或舉體轉筋,或 見食嘔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酸痛,皆腳 氣候也。黃帝所謂緩風濕痹是也。頑弱名緩風,疼痛 為濕痹。痹者閉也,閉而不仁,故曰痹也。寒中三陽,所 患必冷,越婢湯、小續命湯主之。小續命煎湯成,旋入 生薑自然汁最快。暑中三陰,所患必熱,小續命湯去 附子,減桂一半。大煩躁者,紫雪最良。大便祕者,脾約 丸、神功丸、五柔丸、大三脘散、木瓜散主之。腳氣之疾, 皆由氣實而始,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者。頭痛 身熱,肢節痛而腳屈弱者,是其人素有腳氣,此時發 動也。腳腫者,檳榔散主之。腳氣方論,《千金》《外臺》最詳, 此不復敘。大扺越婢湯、小續命湯、薏苡仁酒法,脾約 圓、神《功圓》,皆要藥也,仍鍼灸為佳。服補藥與用湯淋 洗者,皆醫之大禁也。

《嚴用和濟生方》

编辑

腳氣

编辑

《千金》言:腳氣皆由感風毒所致。又經云:「地之寒暑風 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遂成腳氣。」然古來無腳氣之 說,黃帝時名為厥,兩漢之間名曰緩風,宋齊之後謂 之腳氣,其名雖不同,其實一也。以此觀之,寒暑風濕 皆能致此,非特風毒而已。腳氣之病,初得不覺,因他 病乃始發動,或奄然大悶,經三兩日方乃覺之,先從 「腳起,或緩弱疼痹,或行起忽倒,或兩脛腫滿,或足膝 枯細,或心中忪悸,或小腹不仁,或舉體轉筋,或見食 吐逆,惡聞食氣,或胸滿氣急,或遍體酸痛,此其候之 不同也。」大抵寒中三陽,所患必冷;暑中三陰,所患必 熱。誠哉斯言。若論其脈,浮而弦者,起於風;濡而弱者, 起於濕;洪而數者,起於熱;遲而濇者,「起於寒。風者汗 而愈,濕者溫而愈,熱者下而愈,寒者熨而愈。」凡得腳氣,速宜針灸之,惟用湯淋洗者,醫之大禁也。觀夫腳 氣皆由腎虛而生,然婦人亦有病腳氣者,必因血海 虛,乘宿塊嗔恚,哀感悲傷,遂成斯疾。兼今婦人病此 者眾,則知婦人以血海虛而得之,與男子腎虛類矣。 治婦人之法,與男子用藥固無異,但兼以治憂恚藥, 無不效也。且補瀉之法,當順四時。春秋二時,當急補 瀉。夏月疾盛,專須汗利,入冬已後,須量人之盛衰,微 加滋補,不然則氣血日衰,必使年年遇蒸熱而作,理 之必然也。治法大概,無越於斯。又當於四時之中,謹 加調攝,不得久坐久立冷濕之地,暑月亦不當露坐 濕處。能慎於斯。依法隨證治之。無不瘥矣。

《竇漢卿瘡瘍全書》

编辑

訓疽

编辑

訓:疽者,肺經受熱,發於兩手五指頭上,七八日不瀉 必死,四日可刺。如發黑癰,不甚過節,猶可治也,黑甚 過節者死,雖過節猶可治者,藥入及之也。其狀因小 黯,肉中生點子,點小者如粟豆大,惟大者如梅李,或 赤或黑,乍青乍白,有實核,即根也。不浮腫慘痛,應心 至骨,或身體發熱。若不急治,毒遂沖上面,悉腫泡點, 紫黑爛壞,入臟殺人。南人得此,名曰「搨著毒」,即截去 其指,恐毒上攻,罕有。一生十指端,忽然策策痛入於 心,不可忍之,向明望者,晃晃黃赤,或黯青黑,是瘭疽。 齒間出臭水血者,七日亡矣。但厚肉處即割去,用鐵 烙其上,令焦如炭,又於疽上灸百壯為佳,須頓飲葵 根汁、青靛花、竹瀝、犀角汁、枳殼湯、消毒飲。若吐膿血, 不治。宜以灰掩膿血上,不爾,毒氣著人,亦相染矣。瘭 疽害人不旋踵,惡風入肌脈,初未知覺,毒鬱既發,若 火之烈,其上隱小而深實,點黑而不明,其病應心,稍 緩則入臟矣。

腳背發

编辑

腳背發此證由於消渴之證。發於足指者。名曰脫疽。 其色紫黑者死。不紫黑者可治。宜服苦參丸。

發臂毒

编辑

發臂毒,受在心腎經,通於五指絡,毒氣流走,通為串 漏,此是惡毒也,當用內托流氣飲、定痛消毒飲治之。 此《肘後》毒,氣血流注,積結成毒,此乃癰毒也,定痛流 氣飲。

筋疽

编辑

筋疽,生動脈之間,筋脈之上,臂膊不能屈伸。若不速 治,潰爛筋脈,必成痼疾。若生於臂撐上者,名鶿癰,紅 腫作痛,初宜灸之,若潰之必損命,不可輕忽。內服內 托散加木香、五加皮,更服黃礬丸、十奇散,多服護心 散,外用鐵箍散加薑汁調敷。

天蛇毒

编辑

天蛇毒受心風,傷於指肘臂,此是惡毒證也,當用定 痛流氣飲治之。此證未熟,不宜便用刀開針撥其努 肉即發起,深難治者,潰後經年不能長肉,用二黃散 摻之。

臂面毒

编辑

臂面毒,生於臂臑之面,受在肝肺經,氣血凝滯不通, 結聚成毒,此是惡證也。當用清毒流氣飲,後用定痛 內托飲,圍藥用金箍散敷之。

手心毒

编辑

「手心毒」,右手受在陰火太陰陽明氣血,流於左足厥 陰經。左手毒在心火太陽,流於右足太陰陽明。土復 生流於五行,子母更相生養,或因喜怒憂思,寒凝氣 血,阻滯不通,結聚成毒。當用定痛解毒之劑,後用「內 托流氣飲,外用金箍散」敷之。

手腕毒

编辑

手腕毒,生在掌後,因心經風寒、喜怒、驚風,痰盛血不 流通,結成此毒。當用定痛敗毒散、內托清氣飲,或透 手心,或透腕外,再用三香內托散治之。

發膊

编辑

發膊乃少陽經多氣少血,因少陽有相火,尤甚於厥 陰,皆由多慮勞神,六氣七情相感,預宜防肌肉難長, 暴戾之藥勿輕用之。但此證之發紅腫或如粟,勿以 小而忽之。

冷疔

编辑

冷疔者,膏粱之變,風濕餘毒,天陰久冷,攻於膝下,傳 於足太陰經。初生如米,漸成潰爛,其色如煤,敗血來 侵,骨肉損壞,遂成大患。經年骨節疼痛,累歲不能生 肌。先用艾葉、蛇牀子、紫蘇、豨薟草煎湯洗之,內服黃 芪、白朮、蒼朮、當歸、白芍、連𧄍、生地之藥;外用隔紙膏 貼之。節勞內省,亦可瘳矣。

臁瘡

编辑

大扺下部之證,以蒼朮為主,佐以黃蘗之辛,行以青 皮加以甘草,隨證用引經之劑,則得效矣。此毒受在 肝腎經,痛不可忍,用「內托流氣飲」治之。搽藥用腿游 風及婦人臁瘡藥通用。

委中毒

编辑

此毒受在腎經,寒氣阻滯而成,「加減紫蘇流氣飲治之。」先用敗毒流氣飲,後服紫蘇流氣飲排膿,加人參、 黃芪。

腿游風

编辑

此癰受在小腸腎經,傷於寒熱,邪氣與毒,流於兩腿, 此是游毒也,當用紫蘇流氣飲治之,後服「敗毒流氣 飲。」《外治》先以金絲膏貼四五日,以拔其毒水,後用搽 藥治之。

鶴膝風

编辑

鶴膝風、痢風、鼓槌風之類也。氣血相並而行,周於一 身,得寒則行遲而不及,得熱則行速而太過。內傷七 情,外傷六淫,則血氣之運,或遲或速,而病作矣。多因 日久得熱已自騰沸,後復感冒濕熱,血受邪鬱為瘀, 滯不得運,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於陰也。治以辛溫, 監以辛涼,流散寒濕,而積熱得發,其血自行,與氣相 和,其病乃止。或因澀藥取效,性急作勞,常享厚味,感 冒風雨,腿腫則痛甚,皆瘀血流於經隧。日久不治,恐 成偏枯,以致膝腫筋縮大痛,兩足無力,腳弱漸細,髀 脛枯槁,拘攣不能屈伸。治宜祛風順氣,補血壯筋,養 陰除濕,則氣血通暢,自然愈矣。

膝眼毒

编辑

此毒受在腎經膀胱,氣血凝滯,而濕熱攻於膝眼,結 成毒也。圍藥用鶴膝風藥敷之。煎劑用「木香流氣飲。」

肫疽

编辑

俗言「此疽堅硬無膿。」殊不知腫硬因成膿在內,一時 不能出皮膚,須用內托發出,方可用鍼刺破。

骨槽疽

编辑

骨槽疽,生於膝蓋上,并腳趺上腕,其痛時如刀割,其 癢似蟲鑽,急用艾灸疽上三五壯,便貼乳香萬應膏, 更服「黃礬丸。」

腳手發背

编辑

此證因心經有熱,行履高低,傷於足趺,血聚成疽,治 法同冷漏濕毒流注。

骨瘻疽

编辑

此證生於手陽明之間,初如粟,漸長如赤豆,其痛不 可忍,漸長大如楊梅之狀,血不出,亦不生膿毒,從經 絡流於遍身。有此疾者,宜當謹防,不可視為輕疾,宜 用治疔之法加減行之。

腳拐毒

编辑

此毒受在腎,通於陽明,筋聚之處,疼痛傷心成毒也。 當用「膝眼毒」、跟疽毒及鶴膝風藥治之。

跟疽一名牛繭蠶一名土栗

编辑

此毒生於腳跟之上,因行動高下肭傷,故生此疽。形 如琉璃色,無膿,惟有紫色便不可刺破。先用金箍散 或「鐵箍散」敷之,避風戒色,不宜行動。先服蠲毒流氣 飲,後服除濕木瓜湯,待其將潰,用針挑破出膿水,貼 金絲、紫金二膏藥。

鞋帶瘡

编辑

鞋帶瘡,生於足踝之旁,因受寒濕,足陽明為毒,氣血 相聚而成也。當用「定痛流氣飲」治之。

腳心毒

编辑

腳心毒,受在腎心經,生在腳心,是為濕毒也,乃名「腳 心癰。」當服定痛流氣飲、井檳榔丸治之。

血風瘡

编辑

此瘡因婦人經脈不調,或一月兩次,或過月不來,以 此血氣漬入足陽明經,故生此瘡。宜用木香流氣飲、 五積散,外用「隔紙膏」貼之。

腎氣游風

编辑

此毒生在腳肚,受在膀胱經,冷氣傷腎,伏在膀胱,此 乃風毒也,當用紫蘇流氣飲,外用「鐵箍散」敷之。

裡外臁瘡

编辑

《裏外臁瘡》三里之旁,陰交之側。生之者,因腎經寒氣 功於下焦,內因風邪之所攻,外有冷氣之所搏,或因 撞損而致生此瘡。漸至潰爛,膿水不乾,蓋因濕熱風 毒相搏而致然也。

螻蛄三串

编辑

此證生於兩手,有上中下三種。皆因濕毒傷於膚,氣 血傷於腎,怒氣傷心而瘀血滯氣相搏,故成此串毒 也。治用流氣飲、三香內托散、定痛降氣飲。

中發疽

编辑

此證生於臂膊,乃肝經氣血不行,壅聚而成毒也。當 用「托裏流氣飲、消毒流氣飲」治之。

風毒發疽

编辑

此證生於足踹之間,因氣血不通,凝滯脾胃,有傷經 絡,或過食炙煿,或被毒氣結聚成瘡,或乘虛為賊風 所吹,當用「溫中順氣飲」,孕婦宜加減服。

《金成無己明理論》

编辑

手足自汗

编辑

《傷寒》手足汗出,何以明之?四肢者,諸陽之本,而胃主 四肢。手足汗出者,陽明之證也。陽經邪熱,傳併陽明, 則手足為之汗出。陽明為津液之主,病則自汗出。其 有身汗出者,有但頭汗出者,有手足汗出者,悉屬陽明也。何以使之然也?若一身自汗出者,謂之熱越,是 熱外達者也;但頭汗出者,是熱不得越,而熱氣上達 者也。及手足汗出者,為熱聚於胃,是津液之旁達也。 《經》曰:「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必鞕也。手足漐漐汗 出,大便難而讝語者,下之則愈。」由此觀之,手足汗出, 為熱聚於胃可知矣。或謂熱聚於胃,而手足為之汗 出,其寒聚於胃而有手足汗出者乎?《經》曰:「陽明中寒 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即 是中寒者也。且熱聚於胃,為可下之證,其寒聚於胃, 為不可下,又何以明之?要明於此二者,曰大便初鞕 後溏,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是以不可下也。若大便難, 讝語者,為陽明證具,則是可下之證,臨病宜審之。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手指麻木

编辑

凡人初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內有 中風之疾也。宜先服「愈風湯」、天麻丸各一料,此治未 病之先也。是以聖人冶未病不治已病。

《北方下注腳氣論》

编辑

《內經》云:「太陽之勝,火氣內鬱,流散於外,足胻胕腫,飲 發於中,胕腫於外。」又云:「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 少氣;其耎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胕腫,若水狀也。脾 病者,身重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此穀入多而 氣少,濕居下也,故濕從下受之。如上所說,皆謂脾胃 濕氣下流,乘其肝腎之位,於是足脛疼痛而胕腫也。 夫五穀入胃,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二隧,故宗氣積於 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營氣者,泌其 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為血,以營四末,內注五臟六腑, 以應刻數焉。衛氣者,出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 分肉之間,行而不休者也。又宗氣之道,內穀為寶,穀 入於胃,乃傳之於脈,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 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或飲食 失當,胃氣不能鼓舞,脾氣不能運化,行於百脈,其氣 下流,乘其肝腎土木水相合,下注於足胻,胕腫而作 疼痛。晉蘇敬號為「腳氣」是也。凡治此疾,每旦早飯,任 意飽食,午飯少食,日晚不食彌佳,恐傷脾胃營運之 氣,失其天度。況夜食則血氣壅滯而行陰道,愈增腫 痛,古之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之。 大唐開闢,爪牙之士作鎮於南極,其地卑濕,霧露所 聚,不襲水土,往往皆遭之。關西河北人皆不識此疾, 《外臺祕要總錄》亦說江東嶺南大率有此,此蓋清濕 襲虛傷於下,故經云「感則害人皮肉筋骨者也。」故制 方立論,皆詳其當時土地所宜而治之。今觀北方爽 塏而無卑濕之地,況腠理緻密,外邪難侵,而有此疾 者何也?蓋多飲乳酪醇酒,水濕之屬也,加以奉養過 度,以滋其濕,水之潤下,氣不能呴之,故下注於足胻, 積久而作腫滿疼痛,此飲之下流之所致,豈可與南 方之地同法而治哉?當察其地勢高下,詳其飲食居 處。立為二法。一則治地之濕氣。一則治飲食之下流。 隨其氣宜。用藥施治。庶幾合《軒岐》之旨也。

《李杲十書》

编辑

四肢辨內外傷

编辑

內傷等病,是心肺之氣已絕於外,必怠惰嗜臥,四肢 沉困不收,此乃熱傷元氣。脾主四肢,既為熱所乘,無 氣以動。《經》云:「熱傷氣。」又云:「熱則骨消筋緩」,此之謂也。 若外傷風寒,是腎肝之氣已絕於內,腎主骨為寒,肝 主筋為風。自古腎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遞相維持也。 故經言「膽主筋,膀胱主骨」是也。或中風,或傷寒,得病 之日,便著牀枕,非扶不起,筋骨為之疼痛,不能動搖, 乃形質之傷。《經》云:「寒傷形,寒則筋攣骨痛,此之謂也。 內傷及勞役,飲食不節,病手心熱,手背不熱。外傷風 寒,則手背熱,手心不熱。」此辨至甚。皎然。

四肢不收

编辑

脾胃虛則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 少退,體重節痛,口乾舌乾,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 頻數,不欲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灑淅惡寒,慘慘不樂, 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氣,宜升 陽益胃湯主之。

腳氣

编辑

腳氣之疾,實水濕之所為也。蓋濕之害人皮肉筋脈, 而屬於下。然亦有二焉,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 致,其治法自應不同,故詳而論之,其為病也,有證無 名。腳氣之稱,自晉蘇敬始,關中河朔無有也。惟南方 地下水寒,其清濕之氣中於人,必自足始。故《經》曰:「清 濕襲虛,則病起於下。」或者難曰:「今茲北方,其地則風 土高寒,其人則腠理緻密,而復多此疾者,豈是地濕 之氣感之而為邪?」答曰:「南方之疾,自外而感者也,北 方之疾,自內而致者也。何以言之?北方之人常食潼 乳,又飲酒無節,過傷而不厭。且潼乳之為物,其氣味 則潼乳,其形質則水也,酒醴亦然。人之水穀入胃,胃 氣蒸騰,其氣與味,宣之於經絡,化之為血氣,外榮四 末,內注五臟六腑,周而復始,以應刻數焉,是謂天地之紀」,此皆元氣充足,脾胃之氣無所傷而然也。苟元 氣不充,則胃氣之本自弱;飲食既倍,則脾胃之氣有 傷。既不能蒸化所食之物,其氣與味亦不能宣暢旁 通,其水濕之性流下而致之。其自外而入者,止於下 脛腫而痛;自內而致者,乃或至於手節也。《經》云:「足脛 腫曰水。」太陰所至,為重胕腫。此但言其自外者也。所 治之法,前人方論備矣。自內而致者,治法則未有也。 楊大受云:「腳氣是為壅疾,治以宣通之劑,使氣不能 成壅也。壅既成而盛者,砭惡血而去其勢。」《經》曰:「蓄則 腫熱。」砭射之後,以藥治之。

《內經》論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蒸也。江東 嶺南大率如此。春夏之交,山林蒸鬱,風濕毒氣為甚, 足或感之,遂成瘴毒腳氣。其候則腳先屈弱,漸至痹 疼,脛微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作寒熱, 便溲不通,甚者攻心而勢逼,治之誠不可緩。支法存 所以留意經方,偏善此術者,豈非江右嶺表此疾行 之多歟。

《異法方宜論》云: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風寒冷冽,其俗 飲潼酪而肉食。凡飲潼酪,以飲多飲速者為能。經云: 「因而大飲則氣逆。」又云:「食入於陰,長養於陽」,今乃反 行陽道,是為逆也。夫乳酪醇酒者,濕熱之物,飲之屬 也。加以奉養太過,亦滋其濕,水性潤下,氣不能呴,故 下注於足脛,積久而作腫痛,此飲食下流之所致也。 《通評虛實論》云:「穀入多而氣少,濕居下也。」況潼酪醇 酒之濕熱甚於穀者也。《至真要大論》云:太陰之盛,火 氣內鬱,流散於外,足脛胕腫,飲發於中,胕腫於下,此 之謂也。故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 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若飲食自倍。腸 胃乃傷。則胃氣不能施化。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 其肝腎之位。注於足脛。加之房事不節。陰盛陽虛。遂 成痼疾。

楊大受云:「腳氣之疾,自古皆尚疏下,為疾壅故也。然 不可太過,太過則損傷脾胃,使營運之氣不能上行, 反下注為腳氣。又不可不及,不及則使壅氣不能消 散,今立羌活導滯湯、開結導引丸等方,詳虛實而用 之。」

《外臺》云:「第一忌嗔,嗔則生煩,煩則腳氣發。第二禁大 語,大語則傷肺,肺傷亦發動。又不得露足,當風入水, 以冷水洗腳,兩腳脛尤不宜冷。雖暑月常須著綿。」請幫助識別此字。 至冬寒倍,令兩脛溫煖,得微汗大佳。依此將息,腳氣 漸薄損。每至寅丑日割手足甲,割少侵肉,去風濕氣。 夏時腠理開,不宜當風臥睡,睡覺令人按挼,勿使邪 氣稽留,數勞動關節,常令通暢,此並養生之要,拒風 邪之法也。尋常有力,每食後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 腳中惡氣隨即下散,雖浮腫氣不能上也。

第一,凡飲食酒及潼酪,勿使過度,過則傷損脾胃,下 注於足脛,胕腫,遂成腳疾。第二,慾不可縱嗜,慾多則 腳氣發。凡飲食之後,宜緩行二三百步,不至汗出,覺 困則止,如此則不能成壅也。《經》云:「逸者行之。」又云:病 濕痹,忌溫食飽食、濕地濡水。

臂足痛

编辑

臂痛有六道經絡,究其痛在何經絡之間,以行本經 藥行其氣血,血氣通則愈矣。若表證疼痛,不可便下, 當詳細辨之。

足痛新病以「痛風法」治之。久病非腳氣,以「鶴膝風治 之。」各自有門。痛風多屬血虛,然後寒濕得以侵之。

《朱震亨心法》

编辑

腳氣

编辑

腳氣須用升提之藥,提起其濕,隨氣血用藥。

有腳氣衝心者,宜四物湯加炒黃蘗,再宜湧泉穴,用 附子末,津唾調傅上,以艾灸,泄引熱下。

有筋動於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結了,乃因奉養厚, 遇風寒,宜「四物湯」加酒芩、紅花、蒼朮、南星、生薑煎服。 腳氣有濕熱,有食積,流注有風濕,有寒濕。

勝濕以仙朮、白朮、防己、川芎為主,或「六物附子湯」,或 「當歸拈痛湯。」

氣鬱甚者,舟車丸、除濕丹。有飲者,東垣開結導引丸 解表用麻黃左經湯等藥,隨經選用。有兼痰氣寒濕 者,五積散加木瓜。

若雙解,以大黃左經湯、東垣羌活導滯湯。若理血,以 八味丸,或四物加羌活、天麻,又或四物加黃蘗、南星, 或健步丸。

若疏風養血,用「獨活寄生湯」最效。

足跟痛

编辑

有痰有血勢,血熱,宜四物加黃蘗、知母。

手足痲木

编辑

手足痲者屬氣虛,木者有濕痰死血。

《十指痲木》,是胃中有濕痰死血。

肢節痛

编辑

肢節痛。須用羌活。去風濕。亦宜用之如肥人肢節痛。多是風濕與痰飲流注經絡而痛。宜 南星、半夏。

如瘦人肢節痛,是血虛,宜四物加防風、羌活。

如瘦人性急躁而肢節痛,發熱,是血熱,宜四物湯加 黃芩、酒炒黃蘗。

如肢節腫痛,脈滑者,當用燥濕,宜蒼朮、南星,兼行氣 藥,木香、枳殼、檳榔。在下者加漢防己。

若肢節腫痛,脈澀數者,此是瘀血,宜桃仁、紅花、當歸、 川芎及大黃微利之。

如倦怠無力而肢節痛,此是氣虛,兼有痰飲流注,宜 參、朮、星、半。

《明戴思恭證治要訣》

编辑

手氣

编辑

手氣手腫痛,或在掌指連臂膊,並「五痹湯、蠲痹湯。」

臂痛

编辑

臂為風寒濕所搏,或飲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 臂痛。有腫者,有不腫者,除飲證外,其餘諸痛,並宜五 積散及烏藥順氣散,或蠲痹湯。

外有血虛一證,血不榮於筋,或致臂痛。宜「蠲痹湯」、四 物湯各半貼,和勻煎服。

乳婦以臂枕兒,傷於風寒,多有臂痛,亦宜於此選用。 若坐臥為風濕所搏,或睡後手在被外,為寒邪所襲, 遂令臂痛,宜五積散及蠲痹湯、烏藥順氣散。審知是 濕,蠲痹湯,每服加蒼朮三錢、防己四分,或用五痹湯。 曾因挈重傷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榮散或和氣 飲,每服加白薑黃半錢,以薑黃能入臂故也。

腳氣

编辑

風寒暑濕,足常履之,遂成腳氣。諸邪氣不問久近,乾 濕及屬何經,並可用除濕湯加木瓜、檳榔、白芷各半 錢,或芎芷香蘇散加赤芍藥、萆薢各半錢,仍吞木瓜 丸,此藥宜常服。腳氣發動而兩足痛不可忍者,五積 散加全蠍三五箇,入酒煎。

腳氣發動,必身痛發熱,不可妄用傷寒等藥。緣腳氣 類傷寒,若卒起腳弱,或小腹不仁,或舉體轉筋,或見 食嘔逆,或兩脛赤腫,便當作腳氣治。乾者,於前二藥 中,或更加蘿蔔子炒研碎半錢。濕者,於前二藥中,加 青橘皮十數片。

《切記》腳氣不可令下寒。亦不可妄用寒藥。得溫則消 散。

腳氣跟注一孔,深半寸許,每下半日,疼痛異常,此乃 腳氣注成漏,以人中白於火上煅令水出,滴入瘡口。 腳氣發熱不退者,敗毒散加木瓜一錢,或用敗毒散、 五積散各半貼和勻,名「交加散」,更加木瓜一錢。 若久履濕而得,兩腳或腫或瘡,五苓散或和氣飲加 木瓜、蘿蔔子各半錢,大黃一錢。

腳氣小便不通者,「生料五苓散一貼,除濕湯一貼,加 木瓜二錢重,分二服。若大小便俱不通,五苓散、復元 通氣散。」

腳氣喘急者,此係入腹,宜「蘇子降氣湯或沉香降氣 湯,仍佐以養正丹,或四磨飲。」

腳氣迫肺。令人喘嗽。宜「小青龍湯。」每服加入檳榔一 錢。重煎服。

腳氣畏食者。宜生料平胃散。加木瓜一錢。嘔逆惡心。 八味平胃散。加木瓜一錢。

腳氣日久,腳脛枯細,或寒或熱,或痛或癢,或一腳偏 患,或軟弱軃曳,狀如偏風者,宜小續命湯加木瓜,或 獨活寄生湯、附子八味湯吞「活絡丹、虎骨四斤丸」之 類。

腳氣血虛,芎芷香蘇,內加木瓜、羌活、赤芍、芎、芷之類。 腳轉筋,用龍膠散。

腳心痛

编辑

腳心痛者,宜《大聖散》二錢。入木瓜末半錢或一錢。豆 淋酒調。仍用川椒、香、白芷、草烏煎湯洗。

鶴膝風

编辑

脛細而腫者,俗呼為「鶴膝風。」宜「地仙丹。」

鶴膝風,則於「五積散」中,加松木、杉木二節。

《樓英醫學綱目》

编辑

四肢所主

编辑

陽主四肢。《經》云:「四肢者,諸陽之本也。」又云:陽受氣於 四肢是也。陽實則肢腫。《經》云:結陽腫四肢是也。 陽虛則肢滿。《經》云:「冬氣病在四肢」是也。

脾主四肢。《經》云。「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 於脾。乃得稟者是也。

不舉不用

编辑

脾實則四肢不舉。《經》云:「脾脈太過。為病在外。」則令人 四肢不舉者是也。

脾虛則四肢不用。《經》云:「脾臟肉形不足,則四肢不用。」 又云:「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是也。

運氣四肢不舉皆屬濕。《經》云:「土太過曰敦阜。」敦阜之 紀,其病腹滿,四肢不舉是也。

===邪留肢節===五臟有邪,留在肢節。《經》云:「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 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股;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 邪,其氣留於兩膝」是也。

腳氣

编辑

腳氣壅腫,便溺阻隔,心下痞滿,飲食不消,宜微利之。 腳氣多屬肺氣實,經云:「肺病者汗出,尻、陰、股、膝、髀腨 胻足皆病。」故戴人治腳氣,用涌法者,良由此也。又《千 金方》多汗之者,亦瀉肺之法也。

「風有一百二十四種,氣有八十種,唯腳氣、頭風、上氣, 當須藥不絕,餘則隨其發動,臨時消息。」但有風氣之 人,春末夏初及秋暮,得通泄,則不困劇。所謂通泄者, 如麻黃、牽牛、㮋李仁之類,不必苦寒利藥也。 按:《東垣論》南方腳氣,外感清濕,作寒治;北方腳氣,內 傷酒醴,作濕熱治。此實發前人之末發者。以余論之, 不必以「南北分寒熱,凡外感寒濕者,皆為寒濕,不必 南方為然。凡內傷酒醴者,皆屬濕熱,不必北方為然, 但隨脈證及詢其病之由來而施治可也。」

《外臺》《總錄》所錄,皆謂南方卑濕,霧露所聚之地,其民 腠理疎,陽氣不能外固,因而履之,則清濕襲虛,病起 於下。此因血虛氣弱,受清濕之邪,氣與血併行於膚 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濇,濇則痹,虛則弱,故令痹 弱也。後人名曰腳氣。《鍼經》云:「有道以來,有道以去」,治 之多以灸焫為佳,以導引濕氣外出,及飲醪醴以通 經散邪。所制之方,寒藥少,熱藥多,多用麻黃、川烏、薑、 附之屬。《內經》云:「濕淫於外,以苦發之。」麻黃苦溫發之 者也。川烏辛熱走而不能守通行經絡;薑附辛甘大 熱,助陽退陰,亦能散清濕之邪。又察足之三陰三陽, 是何經絡所起,以引用藥為主治。復察六氣中何氣 當之,治以佐使之藥。孫真人云:「醫者意也。隨時增損, 初無定方。」真知言哉。

臂痛

编辑

按:東垣云:「臂痛有六道經絡,以行本經藥行其氣血 者」,蓋以兩手伸直其臂,貼身垂下,大指居前,小指居 後而定之,則其臂臑之前廉痛者,屬陽明經,以升麻、 白芷、乾葛行之。後廉痛者,屬太陽經,以藁本、羌活行 之。外廉痛者,屬少陽,以柴胡行之。內廉痛者,屬厥陰, 以柴胡、青皮行之;內前廉痛者,屬太陰,以升麻、白芷、 蔥白行之。內後廉痛者,屬少陰,以細莘、獨活行之。并 用鍼灸法,視其何經而取之也。

《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

《腳氣總論》

编辑

腳曰:氣者,風寒暑濕四氣,蒸於足循經入臟之深,而 發則以漸,非若四氣中人,雖淺而驟也。外證全類傷 寒,且有六經傳變,一如太陽頭疼身熱云云,直至厥 陰煩滿囊縮。又有合併二病,但初起腳膝軟弱,頑痹 轉筋,赤腫為異耳。如太陽證見外踝循京骨至小指 外側皆痛者,隨四氣偏勝,發散麻黃湯加防風、羌活、 細莘、葛根、白朮、茯苓、防己,或敗毒散合檳蘇散。陽明 證見,髀膝外廉,下入中指內痛者,隨四氣偏勝微利, 大柴胡湯加羌活、細莘杏仁,或升麻葛根湯合檳蘇 散。少陽證見,諸足指節痛者,宜和解,小柴胡湯去參, 加防風、葛根、細莘、白朮、茯苓、麥門冬、乾薑、小草。三陽 合病,拘攣便閉者,合前三方加減而服,名「左經湯」,或 專入足太陰經。證見腳膝內廉,足大指端內側痛,或 浮腫者,古桂附湯加防已、白朮、茯苓。《少陰經》證見足 小指下連足心膕外廉,股內痛沖胸不食,面黑溺澀, 小腹不仁者,難治,八味丸救之。《厥陰經》證見足大指 連內廉,臍腹脹痛,腳攣乾嘔者,養真丹。如足三陰攣 痹緩弱,上攻胸脅肩背,下注腳膝,足心熱者,換腳丸。 要之,風多入肝,病筋走注,脈浮無汗,小續命湯加獨 活。風毒腫痛,排風湯、檳榔散。筋急掣痛,乳香定痛散。 濕多入脾,病肉重著,行起忽倒或腫,除濕湯。痰多者, 用此湯吞青州白丸子。暑多入心,病氣喘悶煩躁,所 患必熱,敗毒散加大黃。寒多入腎,病骨攣急掣痛,所 患必「冷,五積散、越婢加木瓜,通用千金續命湯、流氣 飲子、烏藥順氣散;煩躁者,單竹瀝飲;大便閉者,三和 散、脾約丸。毒氣沖心作痛者,蘇子降氣湯下,養正丹, 或吳茱萸煎湯,入薑汁速救之,不然死在旦夕。」尋常 春夏檳蘇散加川楝子;熱腫赤者,敗毒散加木瓜、蒼 朮,秋冬五積散加木瓜、檳榔、牛膝、吳萸。最忌補湯淋 洗,草藥攤盦。其證有因於氣,因於飲食及丹石者,不 可不知。

分乾濕證

编辑

腳氣,《內經》名厥,兩漢名緩風。初病不覺,因他病始發, 或奄然大悶,其證寒熱全類傷寒,但初起則卒然腳 痛,發則旬月又作為異。濕者,筋脈弛長而軟,或浮腫, 或生臁瘡之類,謂之濕腳氣,宜利濕疏風。 乾即熱也。乾者,筋脈踡縮攣痛,枯細不腫,謂之乾腳 氣,宜潤血清燥。

辨內外因

编辑

內因好食乳酪醇酒,濕熱下流肝腎,加之房勞,故富貴之人,亦有腳疾。外因久坐久立濕地,或貧苦跋涉, 山溪瘴毒,夏月則感濕熱之氣,發則四肢多熱;冬月 則感濕冷之氣,發則四肢多冷,加以當風取涼,汗出 洗足,醉後入房,故成此疾。外感止於下脛腫痛,內傷 或至手節周身,初起察其起處,隔蒜灸之最妙。 濕勝則腫,除濕湯加檳榔、防己。脛腫者,紅花蒼蘗丸, 肥人加痰藥。赤裂腫痛甚者,用甘遂為末,水調敷腫 處,另用甘草煎湯,服之,立消。或敗毒散加蒼朮、大黃, 搜風順氣丸。

濕兼寒則痛,五積散、「《不換金》正氣散、附子六物湯、勝 駿丸。」

濕兼風,則走注不常,烏藥順氣散、地仙丹,甚者用赤 芍、草烏等分,酒糊丸服以劫之。挾瘀血者,復元通聖 散合消風散。

濕兼熱,則腫痛異常,「加味蒼蘗散,二炒蒼蘗散、清燥 湯。」

食積濕痰下注者,檳榔蒼蘗丸。

軟痹者,乃膏粱火乘肝腎,以致血氣。澀則痹厥不仁, 虛則軟緩無力,或痲木不舉,三妙丸、搜風順氣丸。然 腎主骨,虛則骨軟。陽虛,附虎四斤丸;陰虛,虎潛丸、腎 氣丸。腳軟筋痛者,大補陰丸去地黃,加白芍、知母、甘 草,倍牛膝。肝主筋虛,則腳膝頑痳,養真丹。肝腎脾俱 虛者,五獸三匱丹。

凡濕氣在下,隨氣血痰藥中加防風、蒼朮,升提其濕。 沖心則恍惚嘔吐不食,脈乍大乍小者死,宜木香流 氣飲,或蘇子降氣湯吞養正丹。有火者,四物湯加黃 蘗以降之,再用附子末津調塗涌泉穴,引勢下行。入 腹不仁,喘急欲死者,朮萸散。腹脹煩躁者,松節湯;入 肺;喘欬,小青龍湯加檳榔;入肝。頭目昏眩,喘滿逼促, 烏藥平氣散;入腎,腰腳腫脹,小便不利,目額皆黑,左 尺絕者死,牛膝散加大黃救之。如少陰腎氣入心,乃 水尅火也,急宜八味丸救之。有腳氣寒熱,足腫心煩, 體痛垂死者,杉節湯;不食,加砂仁、青皮、木瓜。外用桃、 柳、桑、槐、楮五枝,煎湯洗之,消腫住痛。先喫酒三五杯, 最忌熱藥蒸泡,恐逼邪入經絡。故治腳以疏通氣道 為佳。

濕熱流注三陰經絡,火鬱成毒腫,上干三陽,寒熱嘔 惡,身痛且重者,「左經湯主之。」或香蘇散加木瓜、檳榔、 七情再加五加皮、木香,痛加赤芍、忍冬藤,婦人加當 歸。

三陰裏證,胸滿怔忡,遍體轉筋,二便祕澀,或自利者, 羌活導滯湯、除濕丹、導水丸、搜風順氣丸。挾痰者,三 花神佑丸。挾食積者,開結導飲丸。裏虛者,獨活寄生 湯、換腿丸。表裏兼見者,左經湯加大黃。

腳跟痛

编辑

腳跟痛,有血熱者,四物湯加知母、黃蘗、牛膝。有痰者, 五積散加木瓜,或「開結導飲丸。」

腳轉筋

编辑

腳轉筋,有血熱者,四物湯加酒芩、紅花。感濕者,除濕 湯。常用松節二兩,乳香一錢,慢火焙存性為末。每一 錢,木瓜煎酒調服。

手足自汗

编辑

傷寒津液自胃腑旁達於外,則手足自汗。有熱襲胃 腑,逼而出之者,必有讝語燥糞,陽明證也。大便已鞕 者,大柴胡湯或大承氣湯。大便不鞕而軟者,小柴胡 湯。凡傷寒欲下而小便少,手足心并腋下不滋潤者, 不可攻也。有寒聚胃腑,大便初鞕後溏,或水穀不分, 手足濈然汗出者,不可下,少與理中湯或豬苓湯。如 寒甚不食。小便不利者。此欲作痼瘕也。宜理中兼散 氣之藥治之。

四肢攣搐

编辑

「四肢諸陽之本,腰背太陽之絡。」因發汗腠理空疎,蓋 覆不周,將息未久,以致風邪復入筋骨之間,攣搐有 妨行持,牛蒡根湯主之。如腳攣齒嚙者,風熱也,承氣 湯下之。

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踡臥惡風之狀。發 汗亡陽,而有此證。汗多小便難者,桂枝湯加附子。吐 下後,厥逆拘急者,四逆湯。心煩足攣,屬血虛者,芍藥 甘草湯。《陰陽易》病,手足搐搦,如風狀者,古瓜竹湯。

甲疽

编辑

甲疽,乃毒氣攻於手足指,努肉裹上指甲,疼痛出血, 瘡中有蟲,或因剔甲傷肌,或因甲長侵肌,遂成腫痛。 俱用綠礬五兩,置鐵板上,以炭火封之,吹令火熾,其 礬即鎔,流出赤汁,直俟汁盡,去火待冷,取為末,色似 黃丹收之。先以鹽湯洗拭,後用綠礬為君,入乳香少 許敷之。重者用綠礬五錢,蘆薈一錢半,麝香一字為 末,以絹袋盛藥,納所患指於袋中,線紮定,以瘥為度。

代指

编辑

代指:指頭先腫,焮熱掣痛,然後於爪甲邊結膿,甚者 爪甲俱脫。先用芒硝煎湯淋洗,然後用烏梅核中仁 為末,米酢調成膏,入指漬之,自愈。或用豬脂和蚯蚓搗爛敷之。

天蛇頭

编辑

天蛇頭瘡,生手指上或足,瘡旁一塊,開口腫痛,用雞 母楊根,好酢浸一宿即消。或以雄黃入雞子內,以患 指浸其中一宿,次早更以蜈蚣燒煙熏病指一二次 即消。如痛甚流血不止者,用雄黃、蜈蚣、全蠍為末,搽 在瘡上,卻以少油抹帛上紮之。

鶴膝風

编辑

鶴膝風乃足三陰虧損,風邪乘之,以致內熱減食,肌 瘦,肢體攣痛,久則膝愈大而腿愈細,有如鶴之膝然。 初起宜用蔥熨法,以內消之;寒熱者,五積交加散,加 烏藥、殭蠶;已潰者,獨活寄生湯、大防風湯。

陽虛熱來復去者,無根虛火也,「十全大補湯、大防風 湯。」臍腹疼痛,溺頻頭運,吐痰者,八味丸。發熱大渴,面 赤脈大,血虛甚也,古歸芪湯。 陰虛形瘦發熱者,腎氣丸。挾濕熱者,蒼龜丸、二炒蒼 蘗散。食少面黃者,六君子湯。津乾中氣不足者,補中 益氣湯加五味子。膿清肌肉不生者,八物湯。

婦人月經不調,發熱口渴,兩膝腫痛者,腎氣丸、蒼龜 丸、逍遙散加牛膝、杜仲、黃蘗。

臁瘡

编辑

此瘡生兩臁上。初起臖腫作痛寒熱者,屬「外邪濕熱, 檳榔散、敗毒散主之。毒盛發寒熱者,活命飲。」

「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屬三陰虛也;或發寒熱,俱宜 八物湯、十全大補湯。」脾虛挾表邪者,補中益氣湯加 桔梗、白芷;脾虛濕熱流膿,口乾少食者,補中益氣湯 加茯苓、芍藥;晡熱加炒黑黃蘗、熟地;挾怒氣加山梔、 川芎。有鬱者,歸脾湯加山梔、柴胡。若患處黑黯,肢體 惡寒,飲食少思,屬肝腎虛敗,宜八味丸。內熱口乾者, 「腎氣丸。久不愈者。大苦參丸。腎臟虛風。四生散、黃芪 丸。」

外治法因風熱者,洗以蔥湯,次用龍骨膏貼之。風熱 者馬齒膏,濕熱者窑土膏。因血氣凝滯者,小駐車丸 加乳香少許摻之。

內臁瘡初起洗以鹽湯,次以蠟礬紙貼之。重者桐油 膏,癢甚者蘄艾膏;久不愈者內外通用。爐灰膏點去 瘀肉,後貼黃蠟膏,然內必量體服藥,若誤用攻伐傷 胃者,亦能傷人。

腳跟瘡

编辑

腳跟乃督脈發源,腎經過脈。內因飲食起居虧損足 三陰所致,或外被犬兔所咬而成。

漫腫食少者,補中益氣湯。晡熱頭昏者,逍遙散、腎氣 丸。咳嗽吐痰者,十全大補湯、八味丸。若不斂,口瀝盡 氣血而死。

腳肚瘡

编辑

腳肚上生瘡,初如粟,漸大,抓搔不已,成片包腳相交, 黃水流出,癢不可忍,久成痼疾難愈。先用貫眾煎湯 淋洗,後用百藥煎為末,津唾調,逐旋塗敷,自外而入。

請幫助識別此字。口瘡

编辑

請幫助識別此字。「口瘡」生於腳脛,或因物打撲而成。其瘡口狹,皮內 極闊,皮薄如竹,膜極癢痛,終日黃水流,延蔓而生,甚 者數十年不愈。又易於染人,患者須忌房室則易愈。 用韭菜、地乾、地龍屎為末,入輕粉、清油或白犬血調 敷。內外臁瘡亦治。

足發

编辑

濕熱下注者,先用隔蒜灸,及活命飲,以解蘊毒,次服 補中益氣湯、腎氣丸,以補精氣。三陰虛者,初起托裏 消毒散,或托裏散加牛膝、檳榔、杜仲,或托裏消毒散。 潰後,大防風湯、十全大補湯、八味丸。陰虛足心熱者, 四物湯加知母、黃蘗。脾虧者,補中益氣湯,若專治瘡 者死。

嵌甲

编辑

嵌甲:因靴窄研損,爪甲陷入四邊,腫臖,黃水流出,浸 淫相染,五指濕爛,漸漸引上腳趺,泡漿四起,如湯潑 火燒,日夜倍增,不能行動。以陳皮濃煎,湯浸良久,甲 肉自相離開,輕手剪去肉中爪甲,外用蛇退一條燒 灰,雄黃四錢為末,乾摻,乾者香油調敷,與「甲疸」條參 治。

腳指丫瘡

编辑

腳指丫瘡,乃足指角急,為甲所入肉,便刺作瘡濕爛。 用枯礬三錢、黃丹五分,為末摻之。或鵝掌黃皮燒灰 摻之。

腳背發

编辑

腳背發,又名為「脫疽疔」,以其能潰脫也。亦有患於手 背及手指者,原因膏粱房室,損傷脾腎,或先渴而後 發,或先發而後渴,輕則色赤作痛,自潰可治。先用隔 蒜灸,內服活命飲,或敗毒散加金銀花、白芷、大黃,痛 止乃與托裏散,或內托十宣散去桂加天花粉、金銀 花;挾氣者,十六味流氣飲;下虛者,十全大補湯、八味 丸、大苦參丸

重者色黯不痛,先用隔蒜灸、《桑枝灸》,更服補藥固內則惡肉不致上侵,庶可保生。又有因修手足口咬等 傷,或外塗生肌涼藥,內服尅伐,兼犯房室,患處不潰 不痛,色黯上延,亦多致隕。重者,須用利刀解去其筋, 則筋骨出而毒得泄。又甚在指,則斬去其指,在肉則 割去其肉。外治用桐油及無名異煎一沸,入花椒一 勺。看瘡大小。剪蓼葉在內。同煎。浸一七後。單以此葉 貼瘡上即安。

踝漏

编辑

有踝上生一孔,約深半寸,至下半日異疼者,此濕毒 注成漏也。用人中白炙出水,滴入瘡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