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12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十二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九十二

  四肢門四

  吳崑醫方考腳氣方論

  喻昌醫門法律論增損八味丸治腳氣 四肢不舉 腳膝痿弱 鶴膝風

  張介賓景岳全書腳氣論證 論治 敷熨淋洗 禁忌 論古 鶴膝風

  陳士鐸石室祕籙手足痛 手痳木 腳板紅 手足脫落 指甲脫落

  指縫流血 掌中突高 腳肚肉塊 腳下生指

  方一小建中湯 崔氏八味丸 白虎湯 四逆湯 附子湯 桂枝加附子湯 真武

  湯 礬石湯 三聖散 烏頭湯 越婢湯 腳弱神驗方 風引湯 小𪔀甲湯 風緩湯

   腳氣方 又方 又方 犀角旋蕧花湯 大犀腳湯 犀角麻黃湯 茱萸湯 小風引

  湯 四物附子湯 又方 深師增損腎瀝湯 石膏湯 半夏湯 烏頭湯 追毒湯 防

  風湯 防風湯 甘草湯 恆山甘草湯 丹參牛膝煮散 小續命湯 神功丸 五柔丸

   檳榔散 木瓜散 赤茯苓丸 除濕丹 無礙丸 加減白通湯 既濟解毒湯 蛜螂

  丸

藝術典第二百十二卷

醫部彙考一百九十二

编辑

四肢門四

编辑

《明吳崑醫方考》

编辑

《腳氣方論》

编辑

腳氣類傷寒,則察之難;腳氣能令人死,則治之難。一 病而有二難,是非可以淺淺論腳氣矣。《考方》七首,同 志者尚教我哉。

腳氣,憎寒壯熱者,防己飲主之。蓋腳氣者,濕熱在足 而作氣痛也。濕熱分爭,濕勝則令人憎寒,熱勝則令 人壯熱。此其為證,亦有兼頭疼者,頗類傷寒,惟其得 病之始,本於腳氣為異耳。又不可以腳腫為拘,亦有 痛而不腫者名曰乾腳氣,亦有緩縱不隨者名曰緩 風,亦有疼痛不仁者名曰濕痹,亦有轉筋攣急者名 曰風毒。此在醫者體會而辯證爾,各有治法不同。大 抵腳氣之疾,壅疾也,喜通而惡塞。故孫真人曰:腳氣 之疾,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以服藥致虛而殂。故 腳氣之人,皆不得大補,亦不得大瀉。是方也,木通、防 己、檳榔,通劑也,可以去塞;犀角、黃蘗、生地黃、甘草梢, 寒劑也,可以去熱;蒼白二朮,燥劑也,可以去濕。然川 芎能散血中之氣,犀角能利氣中之血。先痛而後腫 者,氣傷血也,重用川芎;先腫而後痛者,血傷氣也,重 用犀角。若大便實者加桃仁,小便澀者加牛膝。內熱 加芩連,時熱加石膏,有痰加竹瀝。全在活法,初勿拘 也。凡腳氣衝心,喘息不止,嘔吐不休者皆死,水犯火 故也。

「腳氣痛腫,寒熱相搏,脈來沉細者,越婢湯主之。」蓋氣 不得通則痛,血不得行則腫,此腳氣之所以為壅疾 也。寒熱相搏者,邪氣與正氣相激搏也。脈來沉者為 裏,細者為陰。名曰越婢者,越以發越為義。婢,卑也,是 方能發越至卑之氣,故以越婢名之。石膏性寒而重, 寒能勝熱,重能就下,附子味辛而熱,辛能行壅,熱能 壯氣,佐之以麻黃,則寒熱之壅滯皆從汗孔而泄矣。 用白朮甘草,取其氣味溫平,能致沖和之氣於發越 之餘耳。而甘草獨少者,恐其性緩,多則不能速達於 卑下之區也。

寒濕腳氣,疼痛不仁,兩尺脈來沉細者,六物附子湯 主之。此痹證也。《內經》曰:「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 為著痹。」今疼痛不仁,是寒而且著也。兩尺主兩足,脈 來沉者為裏,遲者為寒。是方也,用桂心、附子溫其寒, 防己、白朮制其濕,甘草、茯苓,脾家藥也,扶土氣之不 足,制濕氣之有餘。然必冷服者,欲桂、附之性行於下, 而不欲其橫於上也。

乾腳氣者,謂腳氣入腹,不得邇泄也。腳氣干於肝,則 左脅有塊;腳氣干於脾,則令人痞;腳氣干於心,則令 人死於夜,以夜氣助其陰邪也,因大寒不知人者,陰 進而陽不舒也,以杉木湯主之。蓋杉木節質重而氣 芳,質重則能達下,氣芳則能疏壅;橘葉味苦而厚,過 於青皮;檳榔質實而重,等於鐵石,味厚則泄,質重則 降,故能令邪氣大下。童便鹹寒物也,鹹則能引邪氣 以走濁陰,寒則能平熱氣使不上逆。《經》曰:「道之遠者, 制大其服。」故其量數五升云。

凡人患寒濕腳氣,疼痛不仁者,內服煎劑,外宜以椒 湯洗之。蓋川椒能療寒濕之痹;薑、葱辛溫,能利肌膚 之氣。又曰:諸腳氣者,皆壅疾也,洗之無有不良。 腳氣疼腫,濕熱發黃者,當歸拈痛湯主之。蓋腳氣內 壅,故令疼腫;濕熱不得泄越,故令發黃。是方也,羌活、 防風、升麻、葛根、蒼朮,皆辛散之劑也,可以泄越壅塞 之腳氣,苦參、黃芩、茵陳、知母,皆苦寒之品也,可以解 除內壅之濕熱。乃澤瀉、猪苓、白朮,淡滲物耳,能導利 下焦之濕。當歸、人參、甘草者,所以養血於敗壞之餘, 益氣於泄越之後也。

「脾氣虛弱,胃氣下注,令人足跗氣腫者,升陽順氣湯主之。蓋脾雖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故脾氣沖 和,則升清降濁,無跗腫也。脾氣一虛,土不制水,則胃 中水穀之氣,隨經而下注,令人跗腫。」是方也,半夏、甘 草所以益脾;人參、黃芪所以益氣神;麴、豆蔻所以消 磨水穀;升麻、柴胡所以升舉胃氣;當歸能使諸藥歸 脾,陳皮能利中宮之氣,而蘗皮者,取其味厚,引升麻、 柴胡下走足跗,而升舉其陷下之陽爾。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编辑

《論增損八味丸治腳氣》

编辑

古方崔氏八味丸,用附、桂二味陽藥,入地黃等六味 陰藥之中。《金匱》取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其意頗微。 蓋地氣上加於天,則獨用薑、附之猛以勝之,地氣纔 入少腹,適在至陰之界,無事張皇,所以但用陽藥加 於陰藥內治之,不必偏於陽也。至腎水泛溢,婦人轉 胞,小便不利,則變其名為腎氣丸,而藥仍不變,蓋收 攝腎氣,則腎水歸源,而小便自行,亦無取偏陽為矣。 觀此則治陽虛陰盛之卒病,其當用純陽無陰,更復 何疑?後人於腳氣入腹,少腹不仁,而見上氣喘急,嘔 吐自汗,不識其證,地氣已加於天,襲用此方不應,乃 云「此證最急,以腎乘心,水尅火,死不旋踵。」用本方加 附、桂各一倍,終是五十步笑,百步不達,卒病大關。徒 以腎乘心,水尅火,五臟受尅為最急,不知五臟互相 尅賊,危則危矣,急未急也。厥後朱奉議治腳氣,變八 味丸為八味湯,用附子、乾薑、芍藥、茯苓、甘草、桂心、人 參、白朮,其義頗精。於中芍藥、甘草、人參,臨證更加裁 酌,則益精矣。奈何無識之輩,復以此湯插入己見,去 桂心加乾地黃,以陰易陽,奚啻千里。而《方書》一概混 收,詎識其為奉議之罪人乎。

四肢不舉

编辑

中風四肢不舉,有虛有實。陽明虛,則宗筋失潤,不能 束骨而利機關;陽明實,則肉理緻密,加以風邪內淫 正氣,故不週流也。虛用六君子湯,實用三化湯合承 氣湯。

凡治中風四肢不舉證,不辨虛實,妄行補瀉者,醫之 過也。四肢不舉,皆屬脾土。膏粱太過,積熱內壅者,為 脾土瘀實,宜瀉以開其壅。食少體羸,怠惰嗜臥者,為 脾土虛衰,宜補以健其運。若不辨而實者補之,虛者 瀉之,寧不傷人乎?

腳膝痿弱

编辑

又有腳膝痿弱,下部尻臀皆冷,陰汗臊臭,精滑不固, 脈沉數有力,為火鬱於內,逼陰向外,即陽盛拒陰,當 用苦寒藥下之者,此水火徵兆之微,脈證治例之妙, 當取之為法。

鶴膝風

编辑

鶴膝風者,即風寒濕之痹於膝者也。如膝骨日大,上 下肌肉日枯細者,且未可治其膝,先養血氣,俾肌肉 漸榮,後治其膝可也。此與治左右半身偏枯之證大 同。夫既偏枯矣,急溉其未枯者,然後既枯者得以通 氣而復榮。倘不知從氣引血,從血引氣之法,但用麻 黃、防風等散風之套藥,鮮有不全枯而遂死者。故治 鶴膝風。而亟攻其痹。必并其足。痿而不用矣。比而論 之。其治法不益明乎。

古方治小兒鶴膝風,用六味地黃丸加鹿茸、牛膝共 八味,不治其風,其意最善。蓋小兒非必為風寒濕所 痹,多因先天所稟,腎氣衰薄,陰寒凝聚於腰膝而不 解,從外可知其內也。故以六味丸補腎中之水,以鹿 茸補腎中之火,以牛膝引至骨節,而壯其裹擷之筋, 此治本不治標之良法也。舉此為例而推之。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编辑

《腳氣論證》

编辑

腳氣之說,古所無也。自晉蘇敬始有此名。然其腫痛 麻頑,即《經》之所謂痹也;其縱緩不收,即《經》之所謂痿 也;其甚而上衝,即《經》之所謂「厥逆」也。逮夫後世,則有 類傷寒四證,而以腳氣居其一,謂凡頭痛發熱,身痛 便閉,而但見腳膝屈弱無力者,便是腳氣。此說太混。 予不然之。夫腳氣本水濕下壅之病,而實非陽邪外 感證也。若諸證之兼見者則或有之。若以外感之腳 軟者。便認作腳氣。則淆亂意見。大不通也。茲予刪諸 繁瑣。述其節要。法既無遺,庶便理會。

夫腳氣之證,其初甚微,飲食動作,無不如故。或無他 疾而忽得之,或因病後而漸得之。及其病也,則自膝 至足,或見麻痹,或見冷痛,或見痿弱,或見攣急,或腫 或不腫,或日漸枯細,或蒸蒸發熱,或洒洒惡寒,或如 水冷,或如火熱,或到底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 發自踹腓,而氣上衝心,是皆腳氣之正病也。其有為 發熱頭痛,寒熱往來,或腹內作痛,或見飲食則嘔吐, 或惡聞食氣,或不欲見明,或語言錯亂,精神昏憒,是 皆腳氣之兼證也。大扺!此證有緩急,緩者其來漸,或 二三月而日甚;急者其來速,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 若緩,恐其氣上衝心,亦能殺人。

腳氣之因有二:一則自外而感,一則自內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陰寒水濕雨霧之氣,或坐臥濕地,致令 濕邪襲人皮肉筋脈,而凡清濕襲虛,則病始於下,致 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內而致者,以肥甘過度,酒 醴無節,或多食乳酪濕熱等物,致令熱壅下焦,走注 足脛,而日漸腫痛,或上連手節者,此內因也。然在古 人謂南方卑濕,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內因,此 固一說,然北方亦有寒濕,南方豈少酒濕?此固不必 分南北,其或內或外,凡受邪氣,有病始於足而漸致 他證者,即腳氣之謂也。必察其因而治之,則自無失 矣。

《論治》

编辑

「腳氣之病,實三氣之所為也,然亦有虛實之異。」又腳 氣本為壅疾,古人忌用補劑,然必下元不足,及陽明 之氣有虧者,而後邪氣得以犯之,此其中亦有虛證。 總之,凡治此者,只因證施治,則萬全也。但察其因於 表者,以發散為主;因於裏者,以疏利為主。外因者多 寒濕,宜用溫熱;內因者多濕熱,宜用清涼。若元氣本 虛。及病久致虛者。必當培補下元。不得以忌補之說 為拘也。

腳氣初起,無非濕滯。如無他證兼見,而身體重著者, 單宜治濕,以分利為主。

凡腳膝中濕,或腰腿痠疼,重著腫痛者,宜除濕湯。不 問久近,乾濕並可用。若腳膝痠軟重著,而胃氣不清, 或見噫氣,吞酸脹滿者,平胃散。若腳氣浮腫而兼泄 瀉者,宜五苓散或胃苓湯。

寒濕外侵,致成腳氣者,十居六七。其證疼痛拘攣,惡 寒清厥,脈多弦細,治宜以溫經除濕為主。是以古人 治此之法,大抵熱藥多,寒藥少,故每用麻黃、川烏、桂、 附、乾薑之屬。《內經》曰:「濕淫於內,治以苦熱。」正以烏、附、 麻黃走而不守,故能通行經絡;官桂、乾薑辛甘大熱, 故能助陽退陰,清濕既除,病無不愈。

凡感寒濕雨水,或四氣流注,致成腳氣,腫痛不可忍 者,宜雞鳴散如神。若寒濕內侵,陽虛陰盛,胃氣不強, 經氣不行,頑水浮腫,或疼痛不已者,獨活湯。若寒邪 入腹,喘急疼痛,或筋急上衝,悶亂危急欲絕者,茱萸 丸,或茱萸木瓜湯。若寒濕在經,血脈不和,腰腳筋骨, 痠軟無力,或拘攣疼痛,脈弱而濇者,酒浸牛膝丸。若 寒濕壅腫,氣滯不行,或冷或痛者,立效散。若寒濕兼 風者,如五積散、小續命湯皆宜用。詳具後條。

一、濕熱內蒸,致成腳氣者,多因酒食不節,其證必煩 熱多渴,脈見滑數,二便或多不利,治宜利濕清火為 主。若濕熱下壅,足脛腫痛不消者,防己飲加減治之, 或蒼朮黃蘗丸,或二妙散,或加味二妙丸俱妙。若濕 熱氣壅,上衝胸腹,煩渴悶亂,頭疼口乾者,《活人》犀角 散。若濕熱流注經絡,肢節煩痛,肩背沉重,手足徧身 疼痛熱腫者,當歸拈痛丸。若感冒暑濕,肢節疼痛,身 熱口渴,小便赤澀,氣虛氣促者,清暑益氣湯。若肝腎 陰虛血熱,腳膝疼痛,行止艱難,小水不利者,續斷丸。 腳氣有壅滯氣逆者,其證必喘滿氣急,上攻心腹,甚 至危急可畏,治宜行滯降氣為主。

凡腳氣上衝,心腹喘急,不得眠臥者,紫蘇散、檳榔湯, 或加減檳榔湯,甚者四磨飲。若腳氣喘急,腹滿腳腫 者,「桑白皮散,或木通散。」若腳氣臍下氣升,衝心煩悶 者,「木香散,或檳榔散。」若腳氣心胸壅悶,嘔逆多痰,不 食者,半夏散,或紫蘇湯。若浮腫,心腹痞悶,小水不利, 大腹皮散。

凡風濕合邪而為腳氣者,其證必兼外感,而或為寒 熱往來,或為喘欬氣急,或流走無常,或筋骨疼痛,治 宜以散風除濕,通行經絡為主。若感四時風疫風濕, 或處陰濕之地,致為腳氣痿弱,筋骨疼痛,或寒熱往 來者,敗毒散。若寒熱如瘧,赤腫疼痛者,加味敗毒散。 若腳氣以風寒濕邪客於經絡,而骨髓痠痛不可忍, 或遍身疼痛,惡寒嘔逆者,五積散。一法加全蠍三箇, 入酒煎服。若腳氣以風濕留滯,而陰寒外閉,表邪不 解,或欬嗽喘滿寒熱者,小青龍湯。若風濕留滯,肢節 煩疼,心神壅悶者,大腹子散。

《千金》云:「若腳氣脈大而緩,宜服小續命湯二劑,立瘥。」 《活人》云:「腳氣屬冷者,以小續命湯煎成,入生薑自然 汁服之,最快。」若腳氣風濕勝,而兼發熱欬嗽,肢體疼 痛者,芎芷香蘇散。若腳氣風濕流注,憎寒發熱,無汗 惡寒者,麻黃左經湯。

腳氣有虛證者,凡脾胃肝腎之脈,皆出於足,邪之易 入,多有乘虛,故肝虛則筋病,腎虛則骨病,脾虛則肌 肉病,胃虛則宗筋病,或以勞慾不節,或以酒濕太過, 或以病後失調,凡內有虧損而外有腳氣者,無非虛 證,此當以調補為主,而兼察四氣以治之。若肝腎陰 虛,感觸四氣,而癱瘓頑木,半身不遂,腳膝無力,遍體 疼痛者,神應養真丹,或三因四斤丸,或虎骨酒,或八 味地黃丸。若脾胃大虛,陰寒在下,陽氣不行而病腳 氣者,獨活湯、附子八味湯。若精血不足,陰虛於下,氣 不歸精,而腳氣上逆衝心者,地黃湯。若脾胃虛寒,兼風濕外邪而成腳氣者,《風引》獨活湯,或追毒湯。若以 脾腎虛寒,而兼欬嗽氣逆嘔吐者,兼補厚朴湯。 腳氣有實邪,凡壅盛腫痛,而或為閉結,或為脹滿者, 治宜以疏導通利為主。若風濕壅盛,腳氣腫痛,便結 腹滿者,羌活導滯湯,或枳實大黃湯。若四氣流注,陽 明風熱,腰腳腫痛,大小便祕,喘滿腹痛者,大黃左經 湯。若腳氣飲食不消,心下痞悶,腿腳腫痛者,開結導 飲丸。

敷熨淋洗

编辑

凡腳氣腫痛之甚者,可用敷藥以散之,或用椒艾囊 以溫之,或香散之藥煎湯以洗之。如百草煎及防風、 荊芥、威靈仙、艾葉、蒼朮、蛇牀子、當歸、烏藥之類皆可。 或單用紫蘇或忍冬藤煎湯淋洗之,俱妙。

禁忌

编辑

觀《活人》等書云:「凡腳氣服補藥,及用湯淋洗者,皆醫 之所禁也。」此亦一偏之說耳。蓋補有宜禁者,以邪壅 氣實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濕湯氣之宜避者也。 如果下部虛寒,或以病後,或以尅伐太過,而腳氣不 愈者,豈尚堪禁補乎?又若寒邪濕熱壅結不散,而為 腫為痛者,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藥,煎湯蒸洗,則退邪 極速,豈禁洗乎?惟是濕熱氣逆而上衝心腹者,不可 驟洗,恐助濕氣上升也。此必先降其氣,俟其毒止在 腳,再行熏洗,自無不利。蓋補以補其弱也,洗以逐其 滯也,夫何禁之有。

《論古》

编辑

楊大受曰:「腳氣是壅疾,當用宣通之劑,使氣不能成 壅也。如羌活導滯湯之類所通用。又如蒼白朮、防己、 南星以去濕,羌活、獨活、木瓜、檳榔,行氣利關節以去 壅;佐木通、牛膝以引經;當歸、生地黃以和血,此必用 之藥也。又如東垣《拈痛》之類亦甚捷,餘因證之虛實 寒熱而辨治之,此即通變活法也。」

鶴膝風

编辑

凡肘膝腫痛,腿胻細小者,名為「鶴膝風」,以其象鶴膝 之形而名之也。或止以兩膝腫大,胻腿枯細,不能屈 伸,俗又謂之「鼓槌風」,總不過風寒濕三氣流注之為 病也。然腫痛者,必有邪滯;枯細者,必因血虛。凡治此 者,必宜以養氣滋血為主。有風者,兼散其風;有寒濕 者,兼去其寒濕。若果由邪鬱成熱者,必宜滋陰清火, 自無不愈。其有痢後而成者,又名「痢後風。」此以瀉痢 亡陰,尤宜壯腎。凡寒勝者,宜三氣飲、五積散或大防 風湯之類主之。濕勝者,宜五苓散、理中湯之類主之。 熱勝者,宜保陰煎、大秦艽湯之類主之。若以陽氣不 足而敗及四肢者,非右歸丸、理陰煎及八味地黃丸 之類不可。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编辑

手足痛

编辑

如人手足痛者,人以為脾經之熱,不知非脾也,乃肝 木之鬱結也。散其鬱氣,則手足之痛自去。用逍遙散 加梔子三錢,半夏、白芥子各二錢,水煎服,二劑即痛 如失。蓋肝木作祟,則脾不敢當其鋒,氣散於四肢,結 而不伸,所以作楚。今一旦平其肝氣,而脾氣自舒,脾 舒而痛在手足,有不盡除者乎。

手足疼痛者,以一人抱住身子,以兩人兩腿夾住左 右各足一條,輕輕槌之千數,覺兩足少快,然後以手 執其「三里之間,少為伸之者七次,放足執其兩手捻 之者千下」而後已,左右手各如是。一日之間,而手足 之疼痛可已。

兩足痛,腰以下痛,用黃酒二升,黃芪半斤,薏仁五兩, 杜仲一兩,茯苓、防風各五錢,車前子三錢,肉桂一錢, 水一椀,煎二沸,取汁二椀,入酒內,一醉而愈。以上皆 風入四肢,頭上、背間、腰以下也,借黃酒一味,無經不 達,引其藥味而直中病所也。夫腰足痛,明屬腎虛,而 氣衰不能運動,更加之濕,自必作楚。妙在不補腎而 單益氣,氣足則血生,血生則邪退。而又助之薏仁、茯 苓、車前之去濕,濕去則血更活矣。況更助之杜仲之 健腎,肉桂之溫腎,防風之蕩風乎。「相畏而相使,相佐 而相成,必然之理也。」

「兩腿痠痛,此濕氣入於骨中,而皮外無濕也。」方用薏 仁二兩,芡實一兩,茯苓三錢,肉桂、萆薢各一錢,牛膝 二錢,水煎服。此方之妙,妙在薏仁能入骨而去水,加 芡實健脾以去濕,不使濕以增濕,而牛膝、萆薢又是 最利雙足之品,又加肉桂引經直入於骨中,濕有不 去,痠疼有不止者乎。但腳中之病,乃人身之下流,一 有病不易去之。況濕氣在骨,如陸地低窪之處,久已 成潭,如何車水即乾,必多用人功,而後可以告竭,故 此必須多服久服,正是此意。

「腳痛之證最多,而最難治。蓋腳乃人身之下流,水濕 之氣,一犯則停蓄不肯去,須提其氣,而水濕之氣始 可散也。今人動以五苓散治濕,亦是正經,然終不能 上升而盡去其濕也。」予今立一方,可以通治濕氣之 侵腳者。方用人參白朮各三錢黃芪一兩防風柴胡肉桂各一錢薏仁白芍芡實各五錢陳皮五分半夏 二錢,水煎服。此方乃去濕之神劑,用防風於黃芪之 中,已是提氣而去濕,又助之柴胡之舒氣,則氣更升 騰,氣升則水亦隨之而入於脾矣。方中又有白朮、芡 實、薏仁,俱是去水去濕之聖藥,有不奏功如響者乎? 人大腿腫痛,堅硬如石,疼苦異常,欲以繩繫足,高懸 梁上,其疼乃止,放下疼即如砍,腿中大響一聲,前腫 即移,大臂之上腫如斗,不可著席,將布兜之懸掛,其 疼乃止,此亦祟憑之也。方用:生甘草一兩白芍三兩 水煎服。蓋生甘草專瀉毒氣,白芍平肝木以止痛也, 痛止則腫可消,毒出則祟可杜也。

手痳木

编辑

手之痲木,乃氣虛而風濕中之,必須用手經之藥引 入手中,而去風去濕之藥,始能有效。方用:白朮黃芪 各五錢人參二錢陳皮防風桂枝各五分甘草一錢 水煎服。方中黃芪、人參、白朮補氣去濕,防風去風,然 必得桂枝始能入於手經也。經絡既清,自能奏功。

腳板紅

编辑

人腳板中色紅如火,不可落地,又非痰毒,終歲經年 不愈。此病亦因人用熱藥立而行房,火聚於腳心而 不散,故經歲經年不愈也。法當用內藥消之。若作外 治,必然爛去腳板。方用:熟地三兩山茱萸茯苓甘菊 花各五錢北五味澤瀉車前丹皮牛膝各三錢麥冬 元參沙參金釵石斛各一兩萆薢二錢水煎服。十劑 消,二十劑全愈。須忌房事三月,否則必發,發則死矣。

手足脫落

编辑

「人有手足脫下,而人仍不死之證」,此乃傷寒之時口 渴過飲涼水,以救一時之渴,孰知水停腹內,不能一 時分消,遂至四肢受病,氣血不行,久而手足先爛,手 指與腳指墮落,或腳指墮落之後,又爛腳板,久之連 腳板一齊墮落矣。若有傷寒口渴,過飲涼水者,愈後 倘手足指出水者,急用吾方,可救指節腳板之墮落 也。方用:薏仁三兩,茯苓二兩,肉桂一錢,白朮一兩,車 前子五錢,水煎服。一連十劑,小便大利,而手腳不出 水矣。永無後患,不必多服。

指甲脫落

编辑

更有人手指甲盡行脫下,不痛不癢,此乃腎經火虛, 又於行房之後,涼水洗手,遂成此病。方用六味湯加 柴胡、白芍、骨碎補,治之而愈。

指縫流血

编辑

「有人指縫流血不止,有蟲如蜉蝣之小,鑽出少頃,即 能飛去,此證乃濕熱生蟲也。然何故生蟲而能飛耶? 蓋不止濕熱,而又帶風邪也。凡蟲感風者,俱有羽翼 能飛,安在人身得風之氣,轉不能飛也。」方用:白朮茯 苓當歸白芍生甘草各三錢人參柴胡川芎荊芥各 一錢熟地黃芪薏仁各五錢水煎服。此方之妙,全不 去殺蟲,而但補其氣血,而佐之去濕去風,人身氣血 和,自不生蟲;補氣血之和,則蟲自無藏身之窟。況又 逐水消風,蟲更從何處生活耶。此方之所以平而奇 也。服四劑,則血不流而蟲不出,再服四劑,手指完好 如初矣。

掌中突高

编辑

人掌中忽高起一寸,不痛不癢,此乃陽明經之火不 散,而鬱於手也。《論理》該痛癢,而今不痛癢,不特火鬱 於腠理,而且水壅於皮毛也,法當用外藥消之。蓋陽 明之火盛,必然作渴,引飲不休,今又不渴,是胃中之 火盡散,而流毒於掌中,必其人本陽明之火盛,因手 按於牀席之上作房,過於用力,使掌上之氣血不行, 久而突高,不痛不癢,乃成死肉矣。方用附子一箇煎 湯,以手漬之,至涼而止。如是者,十日必然作痛,再漬 必然作癢,又漬而高者平矣。蓋附子大熱之物,無經 不入,雖外漬無不內入者也。倘以附子作湯飲之,則 週身俱熱,又引動胃火,掌肉不消,而內證蜂起,予所 以外治而愈也。或附子湯中再加輕粉一分,引入骨 髓。更為奇效耳。

腳肚肉塊

编辑

人有腳肚之上,忽長一大肉塊,如瘤非瘤,如肉非肉, 按之痛欲死。此乃脾經濕氣結成此塊,而中又帶火 不消,故手不可按,按而痛欲死也。法宜峻補脾氣,而 分消其濕為是。然而外長怪狀,若在內,一時消之,恐 不易得。當用內外夾攻之法,自然手到病除。內服方 用:白朮、薏仁、芡實各一兩,澤瀉五錢,肉桂五分,車前 子、人參、萆薢、白礬、白芥子各三錢半夏、陳皮、牛膝各 二錢,水煎服。二劑後用蚯蚓糞一兩炒水銀一錢,冰 片、麝香各五分,硼砂一分,黃蘗五錢炒兒茶三錢各 為細末,研至不見水銀為度,將此藥末用酢調成膏, 敷在患處,一日即全消矣。神效之極。凡有塊者,以此 內外治之,無不效應如響。

腳下生指

编辑

有人腳板下忽生二指,痛不可忍者,乃濕熱之氣結 成,觸犯神祗之故。方用硼砂一分,瓦葱一兩,冰片三分,人參一錢為末,以刀輕刺出血,刺在生出指上,即 時出水敷星星在血流之處,隨出隨摻,以血盡為度。 流三日,不流水矣,而痛亦少止。再用白朮五錢,生甘 草、人參、牛膝、萆薢、白芥子各三錢,薏仁一兩,半夏一 錢,水煎服。四劑可全愈,而指盡化為水矣。外用膏藥, 加生肌散敷之,即愈矣。

方一

编辑

小建中湯仲景下同

编辑

治虛勞四肢痠疼。手足煩熱。

桂枝去皮 甘草炙 生薑各三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 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崔氏八味丸

编辑

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

熟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瀉 茯苓 牡丹皮各三兩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

右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白虎湯

编辑

治陽明病。手足冷者。此屬熱深厥深也。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湯

编辑

治少陰病,溫溫欲吐,手足寒,脈弦遲者。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炙,二兩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涼服。」

附子湯

编辑

治「少陰病,身體疼,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茯苓 芍藥各三兩 白朮四兩 人參二兩 附子二枚,去皮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加附子湯

编辑

治「太陽病發汗,汗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

桂枝去皮 芍藥 生薑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二枚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

真武湯

编辑

治「少陰病有水氣,四肢沉重疼痛者。」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 芍藥 生薑 白朮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礬石湯

编辑

治腳氣衝心

礬石二兩。

右一味,以漿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腳良。

三聖散子和

编辑

治臁瘡

葱白、 馬齒莧、 石灰各一斤

右三味,濕搗為團,陰乾為細末,貼瘡。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潰死肉藥。」

烏頭湯仲景下同

编辑

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麻黃、 芍藥、 黃芪各三兩, 甘草炙,一兩 川烏五枚,㕮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烏頭。

右五味,㕮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如不止,盡服之。

越婢湯

编辑

治風痹腳弱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白朮四兩, 生薑三兩, 大附子一枚,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五枚

右七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再沸,掠去沫,入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覆取汗。《胡洽方》只五味,若惡風者,加附子一枚;多痰水者,加白朮四兩。

腳弱神驗方千金方下同

编辑

治腳弱

防己、 蜀椒、 細莘、 桂心、 麻黃、 石膏。

獨活、 防風、 黃芩、 茵芋、 葛根、 芎藭。

芍藥、 甘草各一兩, 生薑、 茯苓各二兩

烏頭二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竹瀝一斗,煮取四升。分六服,令一日一夜服盡,其間可常作「赤小豆飲。」 有人腳弱,

先服常用竹瀝湯四劑,未覺增損,作此方後覺得力。又云:「脈沉細,駃風在內者,作此湯也。」

風引湯

编辑

治兩腳疼痹腫或不仁,拘急不得行。

麻黃、 石膏, 獨活, 茯苓各二兩, 吳茱萸, 附子、 秦艽, 細莘、 桂心, 人參, 防風。

芎藭 防己 甘草各一兩, 乾薑一兩半

白朮三兩, 杏仁六十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小𪔀甲湯

编辑

治身體虛脹如微腫。胸心痞滿。有氣壯熱。小腹厚重。兩腳弱

𪔀甲 黃芩 升麻 麻黃 羚羊角 桂心 杏仁研,各三兩 前胡四兩 烏梅二十枚

《薤白》三十枚。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此常用。若體強壯,欲須利者,加大黃二兩。

風緩湯

编辑

治腳弱。舉體痹不仁。熱毒氣入臟。胸中滿塞不通。食即嘔吐。

獨活, 麻黃, 犀角各三兩, 半夏一升, 大棗, 烏梅各二十枚, 桂心, 𪔀甲, 升麻, 橘皮, 枳實, 甘草, 吳茱萸, 大黃各一兩, 生薑、 石膏各六兩, 貝齒七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不瘥,至三劑必瘥。《一方》有羚羊角,無犀角。

腳氣方

编辑

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疼者。」

《蜱》,麻葉切。

搗,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蜱麻子似牛蜱蟲,故名蜱麻也。若冬月無蜱麻,取蒴藋根搗研,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熱及熱,封裹腫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頑痹。此方非湯不當見,然以前後三方俱出《蘇長史》,更不分出。

又方

编辑

治「腫已入䏶。」 至小腹脹。小便澀少者。

烏特牛尿一升。

右溫服,日二,取消乃止。《千金翼》云:「羸瘦人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結乃服之。」

又方

编辑

若腫已消。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湯。

麻黃, 射干, 人參, 白茯苓, 防己, 前胡, 枳實各二兩 半夏, 犀角, 羚羊角, 青木香, 橘皮, 杏仁, 升麻各一兩, 生薑五兩, 獨活三 兩, 吳茱萸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相去二十里久,服之中間進少粥,以助胃氣。「此湯兩日服一劑,取病氣退乃止,以意消息之。若熱盛喘煩者,加石膏六兩,生麥門冬一升,去吳茱萸;若心下堅,加𪔀甲一兩。」

犀角旋蕧花湯

编辑

治腳氣初起

犀角 旋蕧花各二兩 豉一斤 橘皮 茯苓 生薑各二兩 大棗七枚 紫蘇莖葉一握

右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氣下、小便利為度。《崔氏》名小犀角湯。如其不下,服後大犀角湯。

大犀角湯

编辑

療腳氣毒衝心。變成水。身體遍腫。悶絕欲死。

犀角 旋蕧花 白朮 桂心 防己 黃芩 生薑 橘皮 茯苓各二兩 豉一升 桑白皮 前胡各四兩 紫蘇莖葉,一握 大棗十枚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取下氣為度。若得氣下,小便利,腳腫即消,能食。若服湯竟不下,氣急不定,仍服後犀角麻黃湯。《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朮,無防己、黃芩、桑白皮,名「旋蕧花湯。」

犀角麻黃湯

编辑

服大犀角湯後。仍不下。氣急不定。

犀角 麻黃 防風 獨活 羚羊角 芎藭 白朮 防己 當歸 黃芩各二兩 石膏四兩 生薑 甘草 杏仁 桂心各三兩

右十五味,㕮咀,以水二斗,煮麻黃,去沫,取汁八升,下藥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訖,覆取汗。若不瘥,五日後更一劑。取汗同前。《崔氏》無獨活、羚羊角、杏仁,有附子、茯苓、細莘。

茱萸湯蘇長史方

编辑

治腳氣入腹。困悶欲死。腹脹。

吳茱萸六斤 木瓜兩顆,切

右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進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熱悶即瘥。此起死回生之方也。又二味等分為末,酒丸,每服五十丸或百丸,溫酒下,名「茱萸丸。」 《治證》同。

小風引湯

编辑

治中風腰腳疼痛弱者。《胡洽》名「大風引湯」 ,無乾薑、石斛,有桂心、黃芪。

獨活 茯苓 人參各三兩 防風 當歸身 甘草 乾薑 石斛各二兩 附子一枚,去皮 大豆二升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酒三升,煮取三升,分四服,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胡洽》云:「南方治腳弱,與此別,用升麻、半夏、芍藥各一兩,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減當歸、石斛,名小風引湯。」 《刪繁方》無石斛,以療肉極寒,肌肉變,舌痿,名曰惡風,腰痛,腳弱。

四物附子湯

编辑

治「風濕相搏,骨節煩痛,四肢拘急,不可屈伸,近之則痛,自汗出而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頭面手足時時浮腫。」

附子二枚, 桂心四兩, 白朮, 甘草各二兩

右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微汗愈。大汗煩者,一服五合。

體腫者加防己四兩

悸氣小便不利。加茯苓三兩。既有附子。今加生薑三兩。

又方

编辑

治「腳弱風毒實。」 及嶺南瘴氣。面腫乍寒乍熱。似瘧狀。腳腫氣上。心悶欬嗽。癱瘓頑痹。

麻仁, 升麻、 麻黃, 射干, 菖蒲, 芒硝。

甘草, 大黃各二兩, 豉三合

右九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內芒硝,又煎三沸,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熱,有腫即消之。凡覺氣滿,輒服一劑佳。《延年祕錄》作「芒硝半兩。」 《外臺》同。

深師增損腎瀝湯

编辑

治風虛勞損,熱毒,腳弱疼痹或不隨,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失氣味,日夜數過,心煩迫不得臥,小便不利,又時復下。湘東王至江州,王在嶺南病悉如此,極困篤。余作此湯令服,即得力。病似此者,服無不瘥,隨宜增損。

人參 黃芪 甘草 芍藥 麥門冬 肉蓯蓉 乾地黃 赤石脂 茯神 地骨白皮 當歸 遠志 磁石 枳實 防風 龍骨各一兩

桂心, 芎藭各二兩, 生薑四兩, 五味子三合, 半夏一升, 大棗三十枚, 白羊腎一具。

右二十三味,㕮咀,以水二斗,煮羊腎,取汁一斗二升,內諸藥,煮取四升,分為五服。不利下者,除龍骨、赤石脂;小便澀,以赤茯苓代茯神,加白朮三兩;多熱加黃芩一兩;遺溺加桑螵蛸二十枚。《胡洽方》無黃芪、蓯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半夏,有黃芩,為十五味。

石膏湯

编辑

治腳氣風毒熱氣上衝頭面,面赤筋急,鼻塞去來來時,令人昏憒,心胸恍惚,或若驚悸,身體顫掉,手足緩縱;或痠痹,頭目眩重,眼反鼻辛,熱氣出口中,或患味甜諸惡,不可名狀者。

石膏 龍膽 升麻 芍藥 貝齒 甘草。

𪔀甲酥炙 黃芩 羚羊角各一兩 橘皮 當歸各二兩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半夏湯

编辑

治「腳氣上入腹。腹急上衝胸。氣急欲絕。」

半夏一升, 桂心八兩, 《乾薑五兩, 甘草》

人參 細莘, 附子各二兩, 蜀椒二合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初稍稍進,恐氣衝上,格塞不得下。小小服,通人氣耳。」

烏頭湯

编辑

治「風冷腳痹,疼痛攣弱,不可屈伸。」

烏頭、 細莘、 蜀椒各一兩, 甘草、 秦艽。

附子、 桂心, 芍藥各二兩, 乾薑、 茯苓

防風, 當歸各三兩, 獨活四兩, 大棗二十枚。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若熱毒,多服亦佳。

追毒湯

编辑

治腳弱。風熱上入心腹。煩悶欲絕。

半夏、 生薑各四兩, 黃芪 甘草, 當歸 人參 厚朴、 獨活 橘皮各一兩, 枳實

麻黃、 乾地黃、 芍藥各二兩, 桂心一兩

貝子七枚, 《大棗》十枚。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分四服,日三夜一。

防風湯

编辑

治腳氣。并治毒氣上衝心胸。嘔逆。宿癖積氣。疝氣諸病。常服

防風, 麻黃, 芎藭, 人參, 芍藥, 當歸。

茯苓, 半夏, 甘草, 橘皮各一兩, 𪔀甲, 生薑, 桂心各二兩, 杏仁兩半, 赤小豆一升, 貝子, 烏梅各五枚, 大棗二十枚, 吳萸五合, 犀角, 羚羊角各半兩, 薤白十四枚

右二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日令盡。一方用水一斗二升,間食糜。一方:「半夏二兩,隨時用。」

防風湯

编辑

治肢體虛風,微痙發熱,支節不隨,恍惚狂言,來去無時,不自覺悟。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溫和不損人,為勝於續命、越婢、風引等湯。羅廣州一門及南州士人常用,亦治腳弱,甚良。

石膏半兩 防風 麻黃 獨活 生薑 秦艽 半夏各一兩 麝香六銖 當歸 遠志 甘草 防己 人參 黃芩 升麻 芍藥各一兩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初服厚覆取微汗,亦當兩三行下,其間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一方有白朮一兩。

有熱加大黃二兩

先有冷心痛疾者,倍用當歸,加桂心三兩,不用大黃。

甘草湯

编辑

治腳弱,舉身洪腫,胃反食穀吐逆,胸中氣結不安,而寒熱下利不止,小便難,服此湯即愈。亦服「女麴散」 利小便,腫消服大散摩膏有驗。

吳茱萸二升, 甘草, 人參各一兩, 半夏一升, 桂心, 蜀椒各三兩, 小麥八合, 大棗二十枚, 生薑八兩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小麥,取一斗,去小麥,內諸藥,煮取三升,分為六服。

恆山甘草湯

编辑

若寒熱日再三發,可服此方。

恆山三兩, 甘草一兩半。

右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相去五里久一服。

丹參牛膝煮散

编辑

治腳痹弱氣滿。身微腫。

丹參 牛膝 桑白皮 杏仁 升麻 茯苓 猪苓各四兩 犀角 黃芩 橘皮 防己 白前 澤瀉 桂心 秦艽各二兩 生薑

《李根白皮》各二兩, 《大麻仁》二升

右十八味,搗粗篩,以水一升半,內散方寸匕,煮取七合,輕絹濾去滓,頓服,日再。「夏日熱,不得服圓散,此煮散須年常用,大驗。」

小續命湯活人書

编辑

治腳氣痹弱。不能轉側者。

附子生削去皮臍,五錢 防風一兩半 芍藥 白朮 人參 川芎 麻黃去節,湯泡三次,焙乾 防己 黃芩 桂枝 甘草各一兩

右剉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取八分清汁,入生薑汁,再煎一二沸,溫服,日三夜二。

神功丸子和

编辑

治「風氣下流。腰疼腳重。臍下脹痛。溺赤如金。」

大黃三兩 人參半兩 麻子仁五兩,另研

訶子皮炮取二兩。

右杵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日三服,以通為度。

五柔丸

编辑

治「老人虛人腳氣。津液虛,大便結。」 調補三焦。

大黃四兩 前胡一兩 半夏洗 蓯蓉酒浸 芍藥 茯苓 細莘 當歸 葶藶炒,各半兩

右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溫水下二十丸,以通利為度。

檳榔散

编辑

治腳腫

橘葉一大握 沙木一握, 童子小便一小盞, 酒半盞

右同煎數沸,調檳榔末二錢,食後服。

木瓜散

编辑

治腳氣

大腹皮一枚 紫蘇一分, 乾木瓜 甘草炙 木香 羌活各一分

右細剉為散,分作三服,每服用白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通口服。

赤茯苓丸儒門事親下同

编辑

治脾濕太過。四肢腫滿。腹脹喘逆。氣不宣通小便。

赤澀

木香半兩, 赤茯苓、 防己各二兩, 葶藶四兩

右為末,棗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桑白皮湯送下,食前。《一本》赤茯苓一兩

除濕丹

编辑

治諸濕腫客搏,腰膝重痛,足脛浮腫。

乳香研 沒藥研,各一兩 牽牛頭末,半兩

大戟炒,三兩 檳榔 威靈仙 赤芍藥 澤瀉 葶藶 甘遂各二兩 陳皮去白,四兩

右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八十丸,溫水送下,食前。得更衣,止後服。如服藥前後,忌酒二日,濕麪兩三日。食後溫淡粥補胃尤佳。

無礙丸

编辑

治「脾病橫流。四肢腫滿。」

木香半兩 蓬莪荗炮 京三稜炮 檳榔生 㮋李仁湯泡去皮,各一兩 大腹皮二兩

右六味為末。炒麥芽杵為粉。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薑湯送下,無時。

加減白通湯

编辑

治「形寒飲冷,大便自利,完穀不化,臍腹冷痛,足胻寒而逆。」

附子炮,去皮臍 乾薑炮,各一兩 官桂去皮 甘草炙 半夏湯泡 草豆蔻麪裹煨 人參 白朮各半兩

右八味,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半,生薑五片,葱白五莖,煎一盞三分,去柤,空心,宿食消盡,溫服。

既濟解毒湯

编辑

治「上熱頭目赤腫而痛,胸膈煩悶,不得安臥,身半以下皆寒,足膝尤甚,大便微祕。」

大黃酒製。大便利勿服 桔梗 黃連酒炒 甘草炙 黃芩酒製炒,各二錢 柴胡 升麻 當歸身 連𧄍各一錢

右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柤,食後溫服。忌酒濕麪大料物及生冷等物。

請幫助識別此字。

编辑

治鶴膝風及腰膝風縮。胡楚望博士病風疰。手足指節如桃李。痛不可忍。服之悉愈。

《蛜》。請幫助識別此字。一條頭尾全者, 白附子、 阿魏研、 桂心、 白芷各一兩, 乳香三分, 當歸、 漏蘆、 芍藥、 威靈仙、 地骨皮、 川牛膝、 羌活、 安息香、 桃仁各一兩,生,同安息香研 沒藥三分。

右十六味,蛜。請幫助識別此字。桃仁白附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乳香沒藥九味,同童子小便并酒二升,炒熱冷定,入餘藥為末,蜜丸彈子大。空心溫酒化下一丸,無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