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34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三十四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三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十四

  筋門一

  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 生氣通天論 陰陽應象大論 六節臟象論 五臟生

  成篇 脈要精微論 平人氣象論 玉機真臟論 經脈別論 宣明五氣篇 血氣形志

  篇 氣厥論 痹論 痿論 奇病論 大奇論 皮部論 氣穴論 四時刺逆從論 氣

  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至真要大論 疏五過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本神篇 經脈篇 經筋篇 本臟篇 陰陽二十五人

  篇 邪客篇 九鍼論

  扁鵲難經損病筋緩 轉筋 筋會

  張機金匱要略筋緩 轉筋

  華佗中藏經筋病善惡

  王叔和脈訣筋病脈

  孫思邈千金方筋極

  劉完素六書轉筋 攣急 強痿 吐法

  成無己明理論瘛瘲 筋惕

  李杲十書病屬外感 辨內外傷 痿縱

  朱震亨心法筋病應經 轉筋

  虞摶醫學正傳筋燥 筋痛

  戴思恭證治要訣筋緩急 轉筋

  樓英醫學綱目瘛瘲

  龔信古今醫鑑青筋

  趙獻可醫貫筋縮

  陳士鐸石室祕籙筋病治法

藝術典第二百三十四卷

醫部彙考二百十四

编辑

筋門一

编辑

《黃帝素問》

编辑

《上古天真論》

编辑

《女子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女子四七,精血盛極之時,是以筋骨堅」,髮長極也。血氣盛則充膚熱肉,是以身體盛壯。

丈夫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丈夫三八真牙生,而筋骨所長,以至於極矣。」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 極。

肝乃腎之所生。腎氣衰。故漸及於肝矣。「肝生筋,肝氣衰故筋不能運動。腎主骨,筋骨皆衰。故形體疲極也。」

《生氣通天論》

编辑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請幫助識別此字。長緛短 為拘。請幫助識別此字。長為痿。

陰濕之邪,上干陽分而冒明,故首如裹也。濕傷陽氣,則因陽而化熱矣。陽氣者,柔則養筋,陽氣傷而不能榮養於筋,故大筋緛短,小筋。請幫助識別此字。長。蓋大筋連於骨節之內。故鬱熱而緛短。小筋絡於骨肉之外。故因濕而請幫助識別此字。《長》:短則縮急而為拘攣,長則放縱而為痿棄。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 於筋,縱其若不容。

大怒則陽氣上逆,而形中之氣絕其旋轉之機矣。血隨氣行,則菀而上,氣血並逆而使人迫厥也。血脈所以濡筋骨,利關節者,陽氣傷而血逆於上,則有傷於筋骨矣。筋傷而弛縱,則四體有若不容我所用也。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謹和五味,骨正 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 法,長有天命。

「金氣偏盛,則肝氣受傷,故筋脈弛懈。」腎主藏精而主骨,肝主藏血而主筋。夫風客淫氣,則邪傷肝而精乃亡。謹和五味,則骨正筋柔,而腠理以密。

《陰陽應象大論》

编辑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 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邪入於內而又不從腑解。則干及於臟矣。邪在五臟經氣之間。尚可救治而生。如干臟則死矣。故曰「半死半生也。」

《六節臟象論》

编辑

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 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爪者筋之餘,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

《五臟生成篇》

编辑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多食辛,則筋急而 爪枯。

辛乃金味太過傷肝。則筋縮急而爪枯矣。

諸筋者皆屬於節。

筋生於骨,連絡於骨節之間。

===
《脈要精微論》
===帝曰:「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腫,

八風之變也。

此言四時風寒之邪。變為癰腫攣痛之熱病。

《平人氣象論》

编辑

「《臟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

「臟真」者。真臟所藏之神也。神在臟為肝。在體為筋。言真臟之神散於肝。而主藏筋膜之氣。

《玉機真臟論》

编辑

風者,百病之長也。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 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心主血脈而屬火,火熱盛則筋脈燥縮,而手足拘急也。當此危急之證,尚可灸可藥,言不可以其危篤而棄之也。失而弗治,滿十日,法當死。

《經脈別論》

编辑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

《宣明五氣篇》

编辑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肝合筋,酸走肝,筋病而多食之,則反傷其肝氣,

肝主筋,久行傷筋。

筋生於骨,故「行走罷極則傷筋。」

《血氣形志篇》

编辑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勞苦其形則傷筋,志逸而樂則血脈未病,故治之以熨烙導引,使血脈榮養於筋,則就安矣。

《氣厥論》

编辑

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

肝主血,寒則血凝注。《經》曰:「榮氣不行,乃發為癰。」肝主筋,故筋攣也。

《痹論》

编辑

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也。以春遇此者。為筋痹。筋痹 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肝。

帝曰:「痹其時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入臟者死,其留連筋骨間者疼久,其留皮 膚間者易已。」

風寒濕中其俞,其臟氣實,則邪不動臟。若神氣消亡,則痹聚在臟而死。其留連筋骨間而不內舍,其合者疼久;其留皮膚間者,隨氣而易散。

帝曰:夫痹之為病,不痛何也?岐伯曰:痹在於骨則重, 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在於肉則 不仁,在於皮則寒,故具此五者,則不痛也。

如病形而不傷其氣,則止見《骨痹》之身重,《脈痹》之血凝不行,《筋痹》之屈而不伸,《肉痹》之肌肉不仁,《皮痹》之皮毛寒冷,故具此五者之形證而不痛也。

《痿論》

编辑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 為筋痿。

「膽者,中精之腑,其應在筋」,是周身之筋膜,由膽臟之精汁以榮養。膽附於肝,肝氣熱,則膽汁泄而口苦矣,膽汁泄則筋膜無以榮養而乾燥矣,筋膜乾則攣急,而發為筋痿也。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 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則肝氣傷矣。前陰者,宗筋之所聚,意淫於外,則欲火內動,入房太甚,則宗筋縱弛,是以發為陰痿,及為白淫。

《奇病論》

编辑

帝曰: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岐伯曰:此 所謂疹筋,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衝脈者,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是以筋病而腹必急也。夫十二經之筋病,惟手太陰甚則成息賁,脅急吐血。足少陰筋病甚者,死不治。」是以白色黑色見者,則病甚也。

《大奇論》

编辑

心脈滿大,癇瘈筋攣。肝脈小急,癇瘈筋攣。

「心為火臟,火熱太過,是以脈大而癇瘈筋攣。肝主筋而主血,小則為虛,急則為寒」,此肝臟虛寒,而不能榮養於筋,故為攣瘛之病。

《皮部論》

编辑

邪之入客於經也,則感虛乃陷下,其留於筋骨之間, 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鑠䐃破,毛直 而敗。

邪留於筋骨之間,則為「筋攣骨痛,鑠肉破䐃,毛直夭焦」之敗證。

《氣穴論》

编辑

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縮筋,肋肘不得伸,內為骨 痹,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流於谿谷也。

積寒留舍,致榮衛不能居其間,寒邪凝滯,又不得正氣以和之,以致肉卷而筋縮也。肋肘乃筋骨之機關,故不得伸舒,邪閉於外,故內為骨痹,榮衛內逆,故外為不仁,命曰不足。蓋熱邪淫溢,是屬有餘,寒性凝濇,故為不足。此大寒之邪,流於谿谷之

間。以致筋骨皆為病也。

《四時刺逆從論》

编辑

少陽有餘,病筋痹,脅滿。不足病肝痹。滑則病肝風疝; 濇則病積時筋急,目病。

脈氣散於皮毛,復從太陰所主之肉,少陽所主之筋,太陽所主之骨,而內通於五臟。是以有餘而在外,則為肉痹、筋痹、骨痹;不足而陷於內,則為脾痹、肝痹、腎痹矣。至氣有餘於內而為熱,則為疝;血有餘於內而為寒,則為積矣。

《氣交變大論》

编辑

歲水復,則筋骨併辟,肉瞤瘛,目視䀮䀮,物疏璺,肌肉 胗,發氣并,鬲中痛於心腹,黃氣迺損。

「陽明主潤宗筋,諸筋皆屬於骨,陽明之中土氣傷,是以筋骨併辟」也。瞤瘛,動掣也。䀮䀮者,眼目不明,因風勝而傷血也。物裂曰璺,物因風而破裂也。

《五常政大論》

编辑

明陽司天,脅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

「脅痛目赤,振掉筋痿」,皆肝木之病。

太陽司天,水飲內稸,中滿不食,皮𤸷肉苛,筋脈不利, 甚則胕腫,身後癰。

水飲中滿,皮𤸷肉苛,皆水濕之為病也。身後癰者,癰發於背也。

《至真要大論》

编辑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筋骨內變。

陽明司天,卯酉歲也。燥金淫勝,則肝血傷而不能榮養筋骨,故筋骨內變。

太陽之勝,筋肉拘苛,血脈凝泣,絡滿色變。

足太陽主筋,故「筋肉拘苛」也。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邪入於經也。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甚則入肝,驚駭筋攣。太衝絕,死 不治。

陽明之復,發於本位主令之時,是以清氣大舉,清氣入肝則干臟,干臟者,半生半死。蓋邪雖薄臟,而臟真不傷者生,如太衝脈絕,真元傷矣。

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嘔逆喉 痹,頭痛嗌腫,耳聾血溢,內為瘈瘲。

「少陽司天,初氣三氣,乃君相二火,二之氣,乃太陰濕土。」丹胗即斑疹,因火熱而發於外者也。丹熛即赤遊,發於外而欲遊於內者也。嘔逆瘈瘲,濕土之氣合於內也。瘡瘍嗌腫諸證,亦皆感濕熱而生,蓋亦自上而下,從外而內也。

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瘛,外為 不便。主勝,則筋骨繇併,腰腹時痛。

大關節者,手足之十二節也。「厥陰在泉,始之客氣,乃陽明燥金,厥陰主筋,筋燥是以關節不利;次之客氣,乃太陽寒水,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者,柔則養筋,寒氣淫於內,則太陽受之,故內為痙強拘瘛」,即痓證也。

《疏五過論》

编辑

診有三常,必問貴賤,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 痿躄為攣。

「始富後貧,則傷其志意。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是故榮衛調,志意和,則筋骨健強,腠理緻密。故傷其志意,則精神不能內守,外為筋骨攣躄之病。

嘗富大傷,斬筋絕脈,身體復行,令澤不息,故傷敗結, 留薄歸陽,膿積寒炅。粗工治之,亟刺陰陽,身體解散, 四肢轉筋,死日有期。

「如嘗富,而一旦喪其資斧,則大傷其神魂,故心主之脈,肝主之筋,有若斬絕」,此傷左之血脈也。然右關之脾臟未傷,故身體尚復能行,肺腎所主之精氣未傷,而尚生長之不息也。然病雖先起於陰,久則將及於陽,故傷敗心肝之血而結於左,則留薄於氣分而復歸於陽,左右血氣皆傷,而膿積寒炅也。此因傷陰而流薄歸陽,是以膿積於陰陽寒熱之間。夫陰陽血氣俱傷,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止可飲以甘藥,而不宜灸刺。粗工不知,亟刺陰陽,以致身體解散,則脾氣傷矣;四肢轉筋,則胃氣絕矣。

《靈樞經》

编辑

《邪氣臟腑病形篇》

编辑

心脈急甚者,為《瘈瘲》。

心為火臟,故寒甚則為瘈瘲。蓋手足諸節,神氣之所遊行出入,寒傷神氣,故瘈瘲也。

肝脈微濇,為瘈攣筋痹。

肝氣虛而有寒,故為瘈攣筋痹。肝主筋也,

脾脈急甚為《瘈瘲》。

瘈者,急而收引。瘲者,縱而懈弛。脾主四肢,故急甚為《瘈瘲》。

《本神篇》

编辑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

「悲哀」,肺之情也。如肝因悲哀動中,則傷肝臟所藏之魂,魂傷則狂忘不精。肝主筋而脈絡陰器,陰縮筋攣,脅骨不舉,情志傷而及於形也。

《經脈篇》

编辑

「足厥陰氣絕則筋絕。」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 筋者聚於陰器,而脈絡於舌本也。故脈弗榮則筋急, 筋急則引舌與卵,故脣青、舌捲、卵縮,則筋先死。庚篤 辛死,金勝木也。

足厥陰之氣主筋,故氣絕則筋絕矣。厥陰,肝脈也,肝者筋之合,謂厥陰之氣合於肝脈,肝臟之氣合於筋也。聚於陰器者,筋氣之會於宗筋也。筋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榮於筋,則筋急而舌捲卵縮矣。厥陰氣絕,則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而肝臟之木氣絕也。

《經筋篇》

编辑

足太陽之筋,起於足小指,上結於踝邪,上結於膝;其 下循足外側,結於踵,上循跟,結於膕;其別者,結於踹 外,上膕中內廉,與膕中,并,上結於臀上,挾脊上項;其 支者,別入結於舌本;其直者,結於枕骨,上頭,下顏,結 於鼻;其支者,為目上網,下結於頄;其支者,從腋後外 廉,結於肩髃;其支者,入腋下,上出缺盆,上結於完骨; 其支者出缺盆,邪上出於頄。其病小指支跟腫痛,膕 攣,脊反折,項筋急,肩不舉,腋支缺盆中紐痛,不可左 右搖。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春 痹也。網當作綱

「劫刺」者,如劫奪之勢,刺之即去,無迎隨出入之法。知者,血氣和而知其伸舒也。「以痛為俞」者,隨其痛處而即為所取之俞穴也。夫在外者,皮膚為陽,筋骨為陰。病在陰者,名曰痹,痹者,血氣留閉而為痛也。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故為仲春之痹。蓋手足陰陽之筋,應天之四時,歲之十二月,故其為病,亦應時而生,非由外感也。

「足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上結外踝,上循脛外廉, 結於膝外廉。其支者,別起外輔骨,上走髀,前者結於 伏兔之上,後者結於尻。其直者,上乘䏚季脅,上走腋 前廉,繫於膺乳,結於缺盆。直者,上出腋,貫缺盆,出太 陽之前,循耳後,上額角,交巔上,下走頷,上結於頄。支 者,結於目眥,為外維。其病小指次指支轉筋,引膝外」 轉筋,膝不可屈伸,膕筋急,前引髀,後引尻,即上乘䏚, 季脅痛,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從左之右,右目不 開,上過右角,並蹻脈而行,左絡於右,故傷左角,右足 不用,命曰「維筋相交。」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 為輸,名曰孟春痹也。

維筋,左右之交維也。左絡於右,故傷左角者,病從左而右也。右足不用者,復從上而下也。蓋維者為一身之綱維,從左之右,右之左,下而上,上而下,左右上下交維,故命曰「維筋相交。」此足少陽之筋,交於陽維之筋而為病也。寅者,正月之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故為孟春之痹。

足陽明之筋,起於中三指,結於跗上,邪外,上加於輔 骨,上結於膝外廉,直上結於髀樞,上循脅屬脊;其直 者,上循骭,結於其支者,結於外輔骨,合少陽;其直 者,上循伏兔,上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而布至缺盆 而結上頸,上挾口,合於頄,下結於鼻,上合於太陽。「太 陽為目上網,陽明為目下網」;其支者,從頰結於耳前。 其病足中指支脛轉筋,腳跳堅,伏兔轉筋,髀前腫潰, 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 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 緩,不勝收故僻。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 以塗;其緩者,以桑鉤鉤之,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高 下以坐等,以膏熨急頰,且飲美酒,噉美炙食,不飲酒 者自強也。為之三拊而已。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 以痛為輸,名曰「季春痹」也。

「太陽寒水主氣而為開,故寒則筋急而目不合;陽明燥熱主氣而為闔,故熱則筋縱而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而為僻,有熱則筋縱緩不收而為僻。蓋左筋急則口僻於左,右筋緩則口僻於右也。」以馬之脂膏熬膏,桑之鉤曲者,而鉤架之,高下如座之相等,即以生桑炭置之坎中,令坐於上。如左頰筋急而「口僻於左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右;頰之緩者,以馬膏熨左之急頰,左右之緩急更變,即以其法易之,且飲以美酒,噉以炙食,不飲酒者,自強飲之,為之三拊而止」,此治口頰喎僻之法也。其轉筋潰疝諸證,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俞。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故為季春之痹。夫在足陽明,飲「以美酒。噉以美食者。諸筋皆由胃腑之津液以濡養。」故陽明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

足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端內側,上結於內踝;其直 者,絡於膝內輔骨,上,循陰股,結於髀,聚於陰器,上腹結於臍,循腹裏,結於肋,散於胸中;其內者,著於脊。其 病,足大指支,內踝痛,轉筋痛,膝內輔骨痛,陰股引髀 而痛,陰器紐痛,下引臍兩脅痛,引膺中脊內痛。治在 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孟秋痹」也。孟當作仲

酉者,八月主左足之太陰,故為仲秋之痹。

足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下,並足太陰之筋,邪走內 踝之下,結於踵,與太陽之筋合,而上結於內輔之下, 並太陰之筋,而上循陰股,結於陰器,循脊內挾膂,上 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其病足下轉筋,及 所過而結者,皆痛及轉筋。病在此者,主癇瘛及痙。在 外者不能俛,在內者不能仰。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 俛,陰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 輸;在內者熨引飲藥。此筋折紐,紐發數甚者,死不治, 名曰「仲秋痹」也。仲當作孟

在外在內者,病陰陽之氣也。少陰之上,君火主之,少陰為陰陽水火之主宰,故有外內陰陽之見證,陽外而陰內也。「紐折」者,癇瘛強痙也。如紐發頻數而甚者,死不治。蓋少陰主藏津液,所以濡筋骨而利關節。陽氣者,柔則養筋,紐折數甚,精陽之氣絕也。申者,七月之生陰也,主左足之少陰,故為孟秋之痹。

足厥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上結於內踝之前,上循 脛,上結內輔之下,上循陰股,結於陰器,絡諸筋。其病, 足大指支內踝之前痛,內輔痛,陰股痛,轉筋,陰器不 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則縱挺 不收。治在行水清陰氣。其病轉筋者,治在燔鍼劫刺, 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命曰「季秋痹」也。

「金氣之下,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厥陰之木氣本於水,故治在行水,以清厥陰之氣。其病在有形之筋,而為轉筋者,治在燔鍼劫刺矣。

手太陽之筋,起於小指之上,結於腕上,循臂內廉,結 於肘內銳骨之後,彈之應小指之上,入結於腋下。其 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太陽之前,結 於耳後完骨。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 上,屬目外眥。其病「小指支肘內,銳骨後廉痛,循臂陰, 入腋下,腋下痛,腋後廉痛,繞肩胛引頸而痛,應耳中 鳴痛引頷,目瞑良久乃得視」,頸筋急則為筋痿頸腫, 寒熱在頸者,治在燔鍼劫刺之,以知為數,以痛為俞。 其為腫者,復而銳之。本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 眥,上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治在燔鍼劫 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夏痹」也。

本支者,本於直者而支行也。本筋與支筋,皆屬於目外眥筋之分。行而復連絡也。午者,五月主手太陽,故名曰「仲夏痹」也。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結 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其支者,當曲 頰入繫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 頷,結於角。其病當所過者,即支轉筋,舌卷。治在燔鍼 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為季夏痹也。

未者,六月,乃少陽主氣,故名曰「季夏痹」也。

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 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其支者,繞肩胛挾脊;直者,從 肩髃上頸;其支者,上頰,結於頄;直者,上出手太陽之 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其病當所過者,支痛及轉筋, 肩不舉,頸不可左右視。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 痛為輸,名為孟夏痹也。

三月四月,乃兩陽合明,故名曰「孟夏痹」也。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 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 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裏,散貫賁,合賁下,抵季 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治 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仲冬痹」也。

十二經筋合陰陽六氣,氣逆則為喘急息奔,血隨氣奔,則為吐血。子者十一月太陰主氣,故名曰「仲冬痹」也。

手心主之筋,起於中指,與太陰之筋並行,結於肘內 廉,上臂陰,結腋下,下散前後挾脅;其支者,入腋,散胸 中,結於臂。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前,及胸痛息賁。治 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名曰「孟冬痹」也。

亥者,十月主兩陰交盡,故名曰「孟冬痹也。」

手少陰之筋,起於小指之內側,結於銳骨,上結肘內 廉,上入腋,交太陰,挾乳裏,結於胸中,循臀下繫於臍。 其病內急,心承伏梁,下為肘網。其病當所過者支轉 筋,筋痛。治在燔鍼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其成伏 梁,唾膿血者,死不治。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 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俛不伸。 《焠刺》者,刺寒急也。熱則筋縱不收,無用燔鍼,名曰季 冬痹也。

少陰本陰而標陽,故有寒熱陰陽之證,少陰之從本從標也。丑者,十二月,少陰主氣,故為季冬痹。

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請幫助識別此字。眥急不能卒視。治皆如右方也。

足陽明之筋,上挾口,為目下綱。手太陽之筋,結於頷,屬目外眥。故「二經之左筋急,則口僻於左,而當刺其左;右筋急,則口僻於右,而當取之右。如左目不能卒視,其病在左;右目不能卒視,其病在右。如兩目皆急,則左右皆病,故治法皆如右方,而其病則有左右之分也。」

《本臟篇》

编辑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 利矣。

《陰陽二十五人篇》

编辑

足太陰之下,血氣皆少,則善轉筋,踵下痛。

「《轉筋》踵下痛」者,血氣少而不能營養筋骨也。

《邪客篇》

编辑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

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 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臂有邪,其氣留於兩膕。凡此八 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遊,邪氣惡 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經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 故病攣也。

兩肘、兩腋、兩髀、兩膕,乃關節交會之處,心臟之神氣,從此而出,如五臟有邪,則氣留於此而不得布散矣。「真氣之所過」,謂五臟之經脈各從此而經過,邪氣住留,則傷經絡,謂邪在於皮膚,留而不去,則傷經絡矣。此言機關之室,在於骨節之交,五臟之血氣,從此而出於分肉皮膚,不涉於血脈也。故五臟有邪,則氣留於此。如外感於邪氣,惡血留滯於此,則骨節機關不得屈伸,而病攣也。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 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 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氣居 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

寒與熱搏者,形中陰陽之氣也。蓋形舍氣,氣歸形,形氣之相合也。故形傷則病氣,氣傷則病形。結「氣歸之」者,寒熱相搏之氣,歸於邪留之形所也。

《九鍼論》

编辑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扁鵲難經》

编辑

損病筋緩

编辑

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持。」

轉筋

编辑

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 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四肢滿,閉,淋溲便難,轉筋。有 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得肝脈,診得弦脈也。肝與膽合,為清淨之府,故善潔。肝為將軍之官,故善怒。面青,肝之色也。此外證之色脈情好也。臍左,肝之部也。按之牢若痛者,謂其動氣按之牢堅而不移或痛也。

筋會

编辑

《筋會》陽陵泉。

足少陽之筋,結於膝外廉。陽陵泉,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又膽與肝為配,肝者筋之合,故為筋會。

《漢張機金匱要略》

编辑

筋緩

编辑

味酸則傷筋,筋傷則緩,名曰「泄」;鹹則傷骨,骨傷則痿, 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斷泄。」榮氣不通,衛不獨行,榮 衛俱微,三焦無所御,四屬斷絕,身體羸瘦,獨足腫大, 黃汗出,脛冷,假令發熱,便為歷節也。

轉筋

编辑

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 者。雞屎白散主之。

《華佗中藏經》

编辑

筋病善惡

编辑

心脈急,甚則瘈瘲微急,心中痛引腰背痛,不下食。 脾脈急,甚則瘈瘲微急,則膈中不利,食不入而還出, 筋絕,魂驚虛恐,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者,八九日死。 筋痹者,由怒叫無時,行步奔急,淫邪傷肝,肝失其氣, 因而寒熱所客,久而不去,流入筋會,則使人筋急而 不能舒緩也,故名曰「筋痹。」宜活血以補肝,溫氣以養 腎,然後服餌湯丸。治得其理。合自瘳已。不然則害人 矣。其脈左關中弦急而數。浮沉而有力是也。

《晉王叔和脈訣》

编辑

筋病脈

编辑

肝脈歌曰:「緊因筋急有些些。」

又曰:「甚浮筋弱身無力,遇此還須四體癱。」

又曰:「二十九動濇匿匿,本臟及筋終絕塞。」

《又》曰:「溢關過寸口相應。目眩頭重與筋疼。」

《脾脈歌》曰:「有緊脾家痛,仍兼筋急拘,欲吐即不吐,沖 沖未得疏。」

==
《唐孫思邈千金方》
==

筋極

编辑

凡筋極者,主肝也。肝應筋,筋與肝合,肝有病,從筋生。 又曰:「以春遇病為筋痹。」筋痹不已,復感於邪,內舍於 肝,則陽氣入於內,陰氣出於外。若陰氣外出,出則虛, 虛則筋虛,筋虛則善悲,色青蒼白,見於目下。若傷寒 則筋不能動,十指爪皆痛,數好轉筋。其源以春甲乙 日,得之傷風,風在筋,為肝虛風也。若陽氣內發,發則 實,實則筋實,筋實則善怒嗌乾,傷熱則欬,欬則脅下 痛,不能轉側,又腳下筋滿痛,故曰「肝實風」也。然則因 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審其陰 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善治病者,病在皮 毛肌膚筋脈而治之。其次治六腑,若治五臟,則半死 半生矣。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轉筋

编辑

經云:「轉反戾也。」熱氣燥鑠於筋,則攣瘛而痛。火主燔 灼,燥動故也。或以為寒客於筋者,誤也。蓋寒雖主於 收引,然止為厥逆禁固,屈伸不便,安得為轉筋也?所 謂轉者,動也。陽動陰靜,熱證明矣。夫轉筋者,多因熱 甚霍亂吐瀉所致。以脾胃土衰,則肝木自甚,而熱燥 於筋,故轉筋也。大法:渴則為熱。凡霍亂轉筋而不渴 者,未之有也。或不因吐瀉,但外冒於寒,而腠理閉密, 陽氣鬱怫,內作熱燥於筋,則轉筋也。故諸轉筋,以湯 漬之,而使腠理開泄,陽氣散則愈也。因湯漬而愈,故 俗反疑為「寒」也。

熱氣燥鑠於筋,故筋轉而痛。應風屬肝,甚則吐不止, 暍熱之氣加之,以泄濕勝也。若三氣雜至,乃為霍亂。

攣急

编辑

身寒。大衣不能熱。腎脂枯涸不行。髓少筋弱凍慄。故 攣急。附子湯主之。

蠱腹痛,腎傳心,筋脈相引而急,精液少,筋脈不榮灌 而引急,建中加減湯主之。

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於腹外。必急數。亦為虛。筋 見以名耳。柏子仁散主之。

諸熱瞀瘛,皆屬於火,熱氣勝則濁亂昏昧也。瞀,昏也。 《經》所謂病筋脈相引而急,名曰瘛者,故俗謂之搐是 也。熱勝風搏,併於經絡,故風主動而不寧,風火相乘, 是以熱瞀而瘛生矣。治法祛風滌熱之劑,折其火勢, 瘛可立愈矣。若妄加灼火,或飲以發表之藥,則死不 旋踵。

強痿

编辑

經云:「諸暴強直,支痛緛戾,裏急筋縮,皆屬於風。」暴,卒 也。強,強勁有力而不柔和也。直,筋勁強也。支痛,支持 也。堅固支持,筋攣不柔而痛也。緛,緛縮也;戾,乖也,謂 筋縮裏急,乖戾失常而病也。然燥金主於緊斂,短縮 勁切,風木為病,反見燥金之化,由亢則害,承乃制也。 況風能勝濕而為燥也,亦十月風病勢甚而成。筋緩 「者,燥之甚也。」故諸風甚者,皆兼於燥。

諸痓強直:筋勁強直而不柔和,土主安靜故也。陰痓 曰「柔痓」,陽痓曰剛痓,亢則害,承乃制,故濕過極,則反 兼風化制之。然兼化者虛象,而實非風也。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筋縱,發為 筋痿,及為白淫。太過者,白物為淫,隨溲而下,故為勞 弱,祕真丸主之。

吐法

编辑

或曰:「筋病吐之何為?」答曰:「木鬱達之,所謂達者,令其 條達也。或又有打撲墜墮,先吐之用金花散,後下之 用承氣湯,蓋承者順也。」

婦人筋攣骨痛,用「神應散」吐之。

《成無己明理論》

编辑

瘛瘲

编辑

傷寒瘛瘲。何以明之?瘛者,筋脈急也;瘲者,筋脈緩也。 急者則引而縮,緩者則縱而伸。或縮或伸,動而不止 者,名曰瘛瘲,俗謂之搐者是也。《黃帝內經》曰:「病筋脈 相引而急,名曰瘛瘲。」瘛謂若契合之契也,瘲謂若放 縱之縱也。行則緩,臥則緊,從則縱。此其以急為瘛,以 緩為瘲,理至明矣。瘛瘲者,風疾也,而癲癇則瘛瘲焉。 傷寒瘛瘲者,邪熱氣極也。熱盛則風搏之,併於經絡, 風主動,故四肢瘛瘲而不寧也。故風溫被火者,曰發 微黃色,劇者如驚癇時瘛瘲,言其熱氣之劇盛也。傷 寒病至於發瘛瘲者,疾勢已過矣,多難可治。《內經》曰: 「太陽終者,戴眼反折,瘛瘲絕汗乃出,大如貫珠,著身 不流。」是見其瘛瘲為已過之疾也。又有四肢漐,習為 四肢動而不止,似瘛瘲而無力,不得伸縮者也,此為 肝絕。瘛瘲之證雖難已,若能以祛風滌熱之劑,折其 大熱,則瘛瘲亦有生者。若妄加灼火,或飲以發表之 藥,則死不旋踵。

筋惕

编辑

傷寒筋惕,何以明之?傷寒頭痛身疼,惡寒發熱者,必 然之證也。其於筋惕肉瞤,非常有之者,必待發汗過 多,亡陽則有之矣。《內經》曰:「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發汗過多,津液枯少,陽氣太虛,筋肉失所養,故惕 惕然而跳,瞤瞤然而動也。太陽病,脈微弱,汗出惡風 者,不可服大青龍湯,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 也。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 瞤。即是觀之,筋惕肉瞤,由發汗多亡陽,陽虛可見矣。 茲雖逆也,止於發汗亡陽而表虛,治以溫經益陽則 可矣。或因吐下發汗,表裏俱虛而有此狀者,又非若 但發汗後所可同也。《經》曰:「傷寒吐下後,發汗虛煩,脈 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脅下痛,氣上」衝咽喉,眩冒,筋 脈動惕者,久而成痿,此為逆之甚者也。

《經》曰:「動氣在左,不可發汗。發汗則頭眩,汗不止,筋惕 肉瞤,是發汗而動肝氣者也。」

《元李杲十書》

编辑

病屬外感

编辑

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是八風之邪,乃風邪傷人 筋骨,風從上受之,風傷筋,寒傷骨,蓋有形質之物受 病也。繫在下焦,肝腎是也。肝腎者,地之氣。《難經解》云: 「肝腎之氣,已絕於內。」以其肝主筋,腎主骨。故風邪感 則筋骨疼痛,筋骨乏絕,則腎肝之本亦絕矣,乃有餘 之證也。

辨內外傷

编辑

內傷等病,是心肺之氣已絕於外,必怠惰嗜臥,四肢 沉困不收,此乃熱傷元氣。脾主四肢,既為熱所乘,無 氣以動。《經》云:「熱傷氣。」又云:「熱則骨消筋緩」,此之謂也。 若外傷風寒,是腎肝之氣已絕於內,腎主骨為寒,肝 主筋為風。自古腎肝之病同一治,以其遞相維持也。 故經言「膽主筋,膀胱主骨」是也。或中風,或傷寒,得病 之日,便著牀枕,非扶不起,筋骨為之疼痛,不能動搖, 乃形質之傷。《經》云:「寒傷形。」又云:「寒則筋攣骨痛」,此之 謂也。

痿縱

编辑

肝氣熱,生筋痿,故宗筋弛縱。諸痿皆屬於上者,指病 之本在肺也。故必先起於肺,然後熱傳入五臟,散為 諸痿。

《朱震亨心法》

编辑

筋病應經

编辑

胻,善瘛瘲,轉筋而陰縮,兩足筋攣,皆屬足厥陰肝經 見證也。

筋攣急屬手厥陰、太陰。

轉筋

编辑

轉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陰,女子以手牽乳近兩邊, 此《千金》妙法也。

轉筋皆屬乎血熱,四物湯加酒芩、紅化、蒼朮、南星,煎 服。

或有寒,腹滿而痛,四肢拘急,轉筋下利者,以理中湯 加生附子、官桂。

《明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筋燥

编辑

經曰:「諸澀枯涸,乾勁皴揭,皆屬於燥。」《原病式》曰:「經云: 風熱火同陽也,寒燥濕同陰也,又燥濕少異也。然燥 金肺屬秋陰,而異乎寒濕,故反同其風熱也。故火熱 則金衰而風生,緣風能勝濕,熱能耗液而反寒。陽實 陰虛,則風熱勝於水濕而為燥也。凡人風病,多因熱 盛而風燥者,為其兼化,以熱為其主也。蓋肝主於筋, 而風氣自甚,又燥熱加之,則筋大燥」也。燥金主於收 斂,其脈緊澀,故為病勁強緊急而口噤也。或病燥熱 太甚,而脾胃乾涸成消渴者,或風熱燥甚,怫鬱在表, 而裏氣平者,或善伸數欠,筋脈拘急,或時惡寒,筋惕 而搐,又或風熱燥併,而鬱甚於裏,故煩滿而或祕結 也。及風癇之發作者,由熱甚而風燥為其兼化,涎溢 胸膈,燥鑠而瘛瘲昏冒僵仆也。凡此諸證,皆由熱甚 而生風燥,病各有異者,由風熱燥之微甚不等故也。 所謂「中風筋緩」者,因其風熱勝濕,而為燥之甚也。然 筋緩不收而痿痹,故諸膹鬱病痿,皆屬於肺金,乃燥 之化也。如秋深燥甚,則草木萎落而不收,病之象也。 是以掌得血而能持,「足得血而能步。」夫燥之為病者, 血液衰少,不能榮養百骸,故若是也。

筋痛

编辑

中風動止筋痛,是無血滋筋,故痛曰「筋枯」,不治。

《戴思恭證治要訣》

编辑

筋緩急

编辑

肝主筋,屬木,風易入之,各從其類。肝受風,則筋緩不 榮,或緩或急,所以中風有喎斜、癱瘓不遂、舌強語澀 等證也。

轉筋

编辑

霍亂轉筋:理中湯加凍膠剉炒一錢,仍令其繫縛腿 脛。若筋入腹及通身轉筋者,不可治。轉筋者,以造麴 蓼汁暖熱浸之,或用濃鹽湯浸之。詳霍亂門。

腳轉筋,用「龍膠散。」

《腳氣類傷寒》,若卒起腳弱,或小腹不仁,或舉體轉筋, 或見食嘔逆,或兩脛赤腫,便當於腳氣門中求治法也。

《樓英醫學綱目》

编辑

瘛瘲

编辑

《素問》云:「心脈急甚者,為瘛瘲,此心火虛寒也,治宜補 心,牛黃散主之。」《靈樞》云:心脈滿大,癇瘛筋攣,此心火 實熱也,治宜瀉心火,涼驚丸主之。肝脈小急,亦癇瘛 筋攣,此肝虛也,續斷丸主之。若肝脈盛者,先救脾,宜 加減建中湯。《素問》云:脾脈急甚者,亦為瘛瘲,此脾虛 肝乘而之瘛也。故宜實土瀉肝木之劑。

《瘛》瘲而汗多不止,為虛;無汗能食,為實。

運氣瘛瘲有二:其一曰火。《經》曰:「火鬱之發,民病嘔逆 瘛瘲。」又曰:「少陽所至,為暴注瞤瘛。」又曰:「少陽司天,客 勝則為瘛瘲」是也。

其二曰《水。經》曰:「陽明司天,燥氣下臨,木氣上從,民病 脅痛目赤,掉振鼓慄。」又曰:「歲土太過,雨濕流行,民病 足痿不收行,善瘛。」又曰:「太陰之復,頭頂痛重而掉瘛 尤甚」是也。按陽明司天乃肝木之病今曰水者誤也

《龔信古今醫鑑》

编辑

青筋

编辑

夫青筋之證,原氣逆而血不行,俾惡血上攻於心也。 多由一切怒氣相沖,或憂鬱氣結不散,或惱怒復傷 生冷,或房勞後受寒濕,以致精神恍惚,心忡氣喘,噎 塞上壅,嘔噦惡心,頭目昏眩,胸膈痞滿,心腹絞刺,脅 肋腰背,頭腦疼痛,口苦舌乾,面青脣黑,四肢沉困,百 節酸疼,或憎寒壯熱,遍身痲痹不仁,手足厥冷,顫掉 默默不已,不思飲食等證,皆惡血攻心而致之也。自 古以來,無人論此,但有患此疾者,無方可治,惟以砭 鍼於兩手曲池青筋上刺之,出紫血不勝其數,而疾 有即愈者,有不愈者而變為大患者。常慣病此者,或 有一月一次,或兩三次者,屢患屢刺,莫之能愈。愚惟 慮人之生命,以氣血為主,故丹溪曰:「氣血和,一疾不 生,虧則百病生焉。」況此病先傷於氣,而後復損其血, 不致於夭枉者,蓋亦鮮矣。雖然,未有退血之法,又不 得不刺,不刺則惡血攻心,須臾不救。予製一方,屢獲 效驗。名白虎丸者,西方肺金之謂也。青筋者,東方肝 木之屬也。以白虎而治青筋,是金能尅木故耳,何病 之不愈哉。此方之妙,不惟代刺青筋之苦,愈青筋之 病,而亦免後日之患,其惠也不亦大乎!此方兼治男 子久患痢疾便血,婦人崩漏帶下,并一切打撲內損 血不能散,心腹痛欲死者服之,其效不啻桴鼓之影 響也。按:此青筋之病,北人多患之,南人有,即痧證也。

《趙獻可醫貫》

编辑

筋縮

编辑

《素問》曰:「諸風掉眩,支痛強直筋縮,為厥陰風木之氣。 自大寒至小滿,風木君火二氣之位。風主動,善行數 變。木旺生火,風火屬陽,多為堅化。且陽明燥金,主於 緊斂縮勁,風木為病,反見燥金之化,由亢則害,承乃 制,謂己極過則反似勝己之化,故木極似金。況風能 勝濕而為燥風病勢甚而成筋縮,燥之甚也。如此等」 證候,正所謂風淫所勝,治以清涼者也,不宜用桂、附。 或問曰:「當此之時,小續命湯可用乎?」曰:未必然。小續 命湯,此仲景《金匱要略》治冬月直中風寒之的方,即 麻黃桂枝湯之變方也。其間隨六經之形證,逐一加 減,未便可按方統用其全方也。如太陽無汗,於本方 倍麻黃、杏仁、防風;如有汗惡風,於本方中,倍桂枝、芍 藥、杏仁。如陽明無汗,身熱不惡風,於本方中加石膏、 知母、甘草;有汗身熱不惡風,於本方中加葛根、桂枝、 黃芩。如太陽無汗,身涼,於本方中加附子、乾薑、甘草。 少陰經中有汗無熱,於本方中加桂枝、附子、甘草。凡 中風無此四證,六經混淆,係手少陽、厥陰。或肢節攣 痛,或痲木不仁。每《續命八兩,加羌活四兩、連𧄍六兩, 此係六經有餘之表證,須從汗解。如有便溺阻隔,宜 三化湯或〈局方〉》麻仁丸通利之。雖然邪之所湊,其氣 必虛,世間內傷多而外感少,此方終不可輕用也。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编辑

筋病治法

编辑

「一身之筋,不可有病,病則筋縮而身痛矣。欲筋之舒, 在於血和,故治筋必須治血。人若筋急拳縮,傴僂而 不能立,俯仰而不能直者,皆筋病也。」方用當歸一兩, 白芍、薏仁、生地、元參各五錢,柴胡一錢,水煎服。此方 之奇,在用柴胡一味入於補血藥之中。蓋血虧則筋 病,用補血藥以治筋宜矣。何以又用柴胡以舒散之? 「不知筋乃肝之餘,肝氣不順,筋乃縮急,甚而傴僂。今 用柴胡舒其肝脈之鬱,鬱氣既除,而又濟之以大劑 補血之品,則筋得其養而寬,筋寬則諸證悉愈矣。」筋 病之方:當歸三錢,芍藥一兩,熟地二兩,白朮五錢,肉 桂、柴胡、白芥子各一錢,水煎服。此方乃腎肝同治之 法,筋雖屬肝,而滋肝必責之腎,今大「補其腎,又加之 舒肝之藥。而筋有不快然以養者耶。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