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25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二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二十五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二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二十五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五

  虛勞門三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虛損病源 論脈 辨爪 論治 辨似損非損 虛

  損危候 論難經損證

  方一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天雄散 薯蕷丸 酸棗湯 大黃䗪蟲丸 千金翼炙甘

  草湯 肘後獺肝散 天靈明月丹 地黃煎丸 補肝湯 千里流水湯 梔子湯 巴戟

  天酒 五加酒 天門冬大煎 填骨萬金煎 又方 小鹿骨煎 地黃小煎 陸抗膏

  又方 補虛方 乾地黃圓 茯苓補心湯 牛髓圓 太補心湯 溫脾圓 麻豆散 又

  方 補肺湯 又方 又方 又方 建中湯 又方 大建中湯 小建中湯 前胡建中

  湯 黃芪建中湯 黃芪湯 樂令黃芪湯 腎瀝湯 增損腎瀝湯 五補湯 人參湯

  內補散 腎瀝散 鍾乳散 石葦圓 五補圓 無比薯蕷圓 大薯蕷圓 腎氣圓 八

  味腎氣圓 黃芪圓 神化圓 三仁九子圓 填骨圓 通明圓 補虛益精大通圓 乾

  地黃圓 崔平世方 石英煎

藝術典第三百二十五卷

醫部彙考三百五 编辑

虛勞門三 编辑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编辑

《論虛損病源》
编辑

凡勞傷虛損,五臟各有所主,而惟心臟最多。且心為 君主之官,一身生氣所係,最不可傷,而人多忽之,而 不知何也?夫五臟之神,皆稟於心,故憂生於心,肺必 應之。憂之不已,而戚戚幽幽,則陽氣日索,營衛日消, 勞傷及肺,弗亡弗已。如《經》曰:「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 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 「有所并,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 體毀沮,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之 類。無非慮竭將來,追窮已往,而二陽並傷。但其潛消 暗爍於冥冥之中,人所不覺,而不知五臟之傷,惟心 為本。凡值此者,速宜舒情知命,力挽先天。要知人生 在世,喜一日則得一日,憂一日則失一日,但使靈明 常醒,尚何塵魔敢犯哉!及其既病,而用參芪歸朮益 氣湯之類,亦不過後天之末著耳,知者當知所先也。 喜因欲遂而發,若乎無傷,而《經》曰:「喜傷心。」又曰:「暴喜 傷陽。」又曰:「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又曰:「肺喜樂無極 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 死於夏。」蓋心藏神,肺藏氣,二陽臟也。故暴喜過甚則 傷陽,而神氣因以耗散。或縱喜無節,則淫蕩流亡,以 致精神疲竭,不可救藥。或偶爾得志,則氣盈載滿,每 多驕恣傲慢,自取敗亡,而莫知其然者多矣。然則喜 為人所忽,而猶有不可忽者如此。

思本乎心。《經》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 失,破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此傷心則然也。然思 生於心,脾必應之,故思之不已,則勞傷在脾。《經》曰:「思 傷脾。」又曰:「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 故氣結矣。」凡此為病,脾氣結則為噎膈,為嘔吐,而飲 食不能運。食不運則血氣日消,肌肉日削,精神日減, 四肢不為用,而生脹滿泄瀉等證,此傷心脾之陽也。 夫人孰無思,而苦思難釋,則勞傷至此,此養生者所 當戒也。然思本傷脾,而憂亦傷脾。《經》曰:「脾愁,憂而不 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 蓋人之憂思本多兼用,而心脾肺所以並傷,故致傷 上焦陽氣。而二陽之病,發自心脾,以漸成虛勞之證 者,斷由乎此。

淫慾邪思,又與憂思不同,而損惟在腎。蓋心躭慾念, 腎必應之。凡君火動於上,則相火應於下。夫相火者, 水中之火也。靜而守位,則為陽氣。熾而無制,則為龍 雷,而涸澤燎原,無所不至。故其在腎,則為遺淋帶濁, 而水液漸以乾枯;炎上入肝,則逼血妄行,而為吐為 衄,或為營虛,筋骨疼痛。又上入脾,則脾陰受傷,或為 發熱,而飲食悉化,痰涎再上至肺,則皮毛無以扃固, 而亡陽喘嗽,甚至喑啞聲嘶。是皆無根虛火,陽不守 舍,而光燄詣天,自下而上,由腎而肺,本源漸槁,上實 下虛,是誠《剝》極之象也。凡師尼室女失偶之輩,雖非 房室之勞,而私情繫戀,思想無窮,或對面千里,所願 不得,則慾火搖心,真陰日削,遂致虛損不救。凡五勞 之中。莫此為甚。苟知重命。慎毋蹈之。

七情傷腎,恐亦居多。蓋恐畏在心,腎則受之,故《經》曰: 「恐傷腎。」又曰:「恐則精卻。」又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 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余嘗診一在官少年,因恐 而致病,病稍愈而陽痿,及其病復,終不可療。又嘗見 猝恐者,必陰縮或遺尿,是皆傷腎之徵也。然恐固傷 腎,而怒亦傷腎。《經》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 喜忘其前言。腰背不可以俛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 季夏。是知盛怒不惟傷肝。而腎亦受其害也。

怒生於心,肝必應之,怒不知節,則勞傷在肝。《經》曰:「怒 傷肝。」又曰: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泄,故氣上矣。蓋肝為陰中之陽臟,故肝之為病,有在陰者,有在陽者。 如火因怒動,而逼血妄行,以致氣逆於上,而脹痛喘 急者,此傷其陰者也。又或氣以怒傷,而木鬱無伸,以 致侵脾,氣陷而為嘔脹泄痛,食飲不行者,此傷其陽 者也。然隨怒隨消者,未必致病,臟氣堅固者,未必致 病。惟先天稟弱,而三陰易損者,使不知節,則東方之 實,多致西方之敗也。然怒本傷肝,而悲哀亦最傷肝。 《經》曰:「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 不正,當人陰縮而筋攣,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 秋。」蓋怒盛傷肝,肝氣實也;悲哀傷肝,肝氣虛也。但實 不終實。而虛則終虛耳。虛而不顧。則必至勞損。而治 當察其邪正也。

驚氣本以入心,而實通於肝膽。《經》曰:「驚則心無所依, 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又曰:「東方色青,入通 於肝,其病發驚駭。」此所以驚能動心,而尤能傷及肝 膽。心為君主,固不可傷,而膽以中正之官,實少陽生 氣所居,故十一臟陽剛之氣,皆取決於膽。若或損之, 則諸臟生氣,因皆消索致敗,其危立見。嘗見微驚致 病者,惟養心安神,神復則病自卻。若驚畏日積,或一 時大驚損膽,或致膽汁泄而通身發黃,默默無言者, 皆不可救。論詳《疸門》。

「色慾過度者,多成勞損。」蓋人自有生以後,惟賴後天 精氣以為立命之本,故精強神亦強,神強必有壽;精 虛氣亦虛,氣虛必多夭。其有先天所禀,原不甚厚者, 但知自珍,而培以後天,則無不獲壽。設稟賦本薄,而 且恣情縱慾,再伐後天,則必成虛損。此而傷生,咎將 誰委?又有年尚未冠,壬水方生,保養萌芽,正在此日, 「而無知孺子,遽搖女精。」余見苞萼未成,而蜉蝣旦暮 者多矣,良可悲也。此其責不在孺子,而在父師。使不 先有明誨,俾知保生之道,則彼以童心豈識利害,而 徒臨期懇禱,號呼悲戚,將何濟於事哉。

「勞倦不顧者,多成勞損。」夫勞之於人,孰能免之?如奔 走食力之夫,終日營營而未聞其病者,何也?貧賤之 勞,作息有度,無關榮辱,習以為常,何病之有?惟安閑 柔脆之輩,而苦竭心力,斯為害矣。故或勞於名利而 不知寒暑之傷形;或勞於色慾而不知旦暮之疲困。 或勞於遊蕩而忍饑竭力於呼盧馳驟之場;或勞於 疾病,而剝削傷殘於無術庸醫之手;或為《詩》《書》困厄, 每緣螢雪成災;或以好勇逞強,遂致絕筋乏力。總之, 不知自量,而務使勉強,一應妄作妄為,皆能致損。凡 勞倦之傷,雖曰在脾,而若此諸勞不同,則凡傷筋、傷 骨、傷氣、傷血、傷精、傷神、傷皮毛肌肉,則實兼之五臟 矣。嗚呼!嗜慾迷人,其害至此,其故則在,但知有彼,而 忘其有我耳。《廣成子》曰:「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 長生。」若此二言者,人因其簡,故多易之,而不知養生 之道,於此八字而盡之矣。顧可以忽之也耶?

「一少年縱酒者,多成勞損。夫酒本狂藥,大損真陰,惟 少飲之,未必無益,多飲之,難免無傷,而躭飲之,則受 其害者,十之八九矣。且凡人之稟賦,臟有陰陽,而酒 之性質,亦有陰陽。蓋酒成於釀,其性則熱;汁化於水, 其質則寒。若以陰虛者縱飲之,則質不足以滋陰,而 性偏動火。故熱者愈熱」,而病為吐血、衄血、便血、尿血、 喘嗽、躁煩、狂悖等證,此酒性傷陰而然也。若陽虛者, 縱飲之,則性不足以扶陽,而質留為水。故寒者愈寒, 而病為膨脹、泄瀉、腹痛、吞酸、少食、亡陽、暴脫等證,此 酒質傷陽而然也。故縱酒者,既能傷陰,尤能傷陽,害 有如此,人果知否?矧酒能亂性,每致因酒妄為,則凡 傷精竭力,動氣失機,及遇病不勝等事,無所不至,而 陰受其損,多罔覺也。夫縱酒之時,固不慮其害之若 此,及病至沉危,猶不知為酒困。故余詳明於此,以為 縱酒者之先覺云。

一、疾病誤治及失於調理者,病後多成虛損。蓋病有 虛實,治有補瀉,必補瀉得宜,斯為上工。余見世俗之 醫,固不知神理為何物,而且并邪正緩急俱不知之, 故每致伐人元氣,敗人生機,而隨藥隨斃者,已無從 訴。其有幸而得免,而受其殘剝,以致病後多成虛損, 而不能復振者,此何以故也?故凡醫有未明,萬毋輕 率,是誠仁人積德之一端也。至若失於調治,致不能 起,則俗云「小孔不補,大孔叫冤苦。」亦自作之,而自受 之耳,又何尤焉。

凡虛損之由,具道如前,無非酒色勞倦,七情飲食所 致。故或先傷其氣,氣傷必及於精;或先傷其精,精傷 必及於氣。但精氣在人,無非謂之陰分。蓋陰為天一 之根,形質之祖,故凡損在形質者,總曰「陰虛」,此大目 也。若分而言之,則有陰中之陰虛者,其病為發熱躁 煩,頭紅面赤,脣乾舌燥,咽痛口瘡,吐衄,便尿血,大便 「燥結,小水痛澀等證。」有陰中之陽虛者,其病為「怯寒 憔悴,氣短神疲,頭運目眩,嘔惡食少,腹痛飱泄,二便 不禁等證,甚至欬嗽吐痰,遺精盜汗,氣喘聲瘖,筋骨 疼痛,心神恍惚,肌肉盡削,夢與鬼交,婦人月閉」等證。 則無論陰陽,凡病至極,皆所必至,總由真陰之敗耳然真陰所居,惟腎為主。蓋腎為精血之海,而人之生 氣,即同天地之陽氣,無非自下而上,所以腎為五臟 之本。故腎水虧則肝失所滋而血燥生,腎水虧則水 不歸源而脾痰起,腎水虧則心腎不交而神色敗,腎 水虧則盜傷肺氣而喘嗽頻,腎水虧則孤陽無主而 虛火熾。凡勞傷等證,使非傷入根本,何以危篤至此? 故凡病甚於上者,必其竭甚於下也。余故曰:「虛邪之 至,害必歸陰;五臟之傷,窮必及腎。」窮而至此,吾末如 之何也矣。所貴乎君子知其微而已。

凡損傷元氣者,本皆虛證。而古方以虛損勞瘵各分 門類,則病若有異,亦所宜辨。蓋虛損之謂,或有發見 於一證,或有困憊於暫時,凡在經在臟,但傷元氣,則 無非虛損病也。至若勞瘵之有不同者,或以骨蒸,或 以乾嗽,甚至吐血吐痰,營衛俱敗,尫羸日甚,此其積 漸,有日本末俱竭而然。但虛損之虛,有在陰分,有在 陽分,然病在未深,多宜溫補。若勞瘵之虛,深在陰中 之陰分,多有不宜溫補者。然凡治虛證,宜溫補者,病 多易治;不宜溫補者,病多難治。此虛勞若乎有異,而 不知勞瘵之損,即損之深而虛之甚者耳。凡虛損不 愈,則日甚成勞矣,有不可不慎也。

虛損。兩顴紅赤或脣紅者,陰虛於下,逼陽於上也。仲 景曰:「其面戴陽」者,下虛故也。虛而多渴者,腎水不足, 引水自救也;喑啞聲不出者,由腎氣之竭。蓋聲出於 喉,而根於腎。《經》曰:「內奪而厥,則為瘖俳。」此腎虛也。虛 而喘急者,陰虛肺格,氣無所歸也;喉乾咽痛者,真水 下虧,虛火上浮也;不眠恍惚者,血不養心,神不能藏 也;時多煩躁者,陽中無陰,柔不濟剛也;易生嗔怒,或 筋急痠痛者,水虧木燥,肝失所資也;飲食不甘,肌肉 漸削者,脾元失守,化機日敗也;心下跳動,怔忡不寧 者,氣不歸精也。《經》曰:「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出於左乳 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盜汗不止者,有火則陰不能 守,無火則陽不能固也。虛而多痰,或如清水,或多白 沬者,此水泛為痰,脾虛不能制水也;骨痛如折者,腎 主骨,真陰敗竭也;腰脅痛者,肝腎虛也;膝以下冷者, 命門衰絕,火不歸源也;小水黃澀淋瀝者,真陰虧竭, 氣不化水也;足心如烙者,虛火爍陰,湧泉涸竭也。 凡陽虛之人,因氣虛也。陽氣既虛,即不能嚏。仲景曰: 「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故凡以陽虛之證而忽見嚏 者。便有回生之兆。

《論脈》
编辑

虛損之脈,凡甚急,甚數,甚細,甚弱,甚澀、甚滑,甚短,甚 長,甚浮,甚沉,甚弦、甚緊、甚洪,甚實者,皆勞傷之脈。然 無論浮沉大小,但漸緩則漸有生意。若弦甚者病必 甚,數甚者病必危。若以弦細而再加緊數,則百無一 生矣。

《要略》曰:「脈芤者為血虛,沉遲而小者為脫氣,大而無 力為陽虛,數而無力為陰虛,脈大而芤者為脫血。平 人脈大為勞,虛極亦為勞,脈微細者盜汗,寸弱而軟 為上虛,尺弱軟澀為下虛,尺軟滑疾為血虛,兩關沉 細為胃虛。」

《脈經》曰:「脈來軟者為虛,緩者為虛,微弱者為虛,弦者 為中虛,細而微小者,氣血俱虛。」

《辨爪》
编辑

凡勞損之病,本屬陰虛,陰虛必血少,而指爪為精血 之餘,故凡於診候之際,但見其指爪乾黃,覺有枯槁 之色,則其髮膚營氣,具在吾目中矣。此於脈色之外, 便可知其有虛損之候,而損之微甚,亦可因之以辨 也。

《論治》
编辑

病之虛損,變態不同,因有五勞七傷證,有營衛臟腑。 總之人賴以生者,惟此精氣;而病為虛損者,亦惟此 精氣。氣虛者,即陽虛也;精虛者,即陰虛也。凡病有火 盛水虧,而見營衛燥,津液枯者,即陰虛之證也。有水 盛火虧,而見臟腑寒,脾腎敗者,即陽虛之證也。此惟 陰陽偏困,所以致然。凡治此者,但當培其不足,不可 「伐其有餘。」夫既緣虛損,而再去所餘,則兩敗俱傷矣, 豈不殆哉!惟是陰陽之辨,猶有不易,謂其陰陽之中, 復有陰陽,其有似陽非陽,似陰非陰者,使非確有真 見,最易惑人,此不可不詳察也。且復有陰陽俱虛者, 則陽為有生之本,而所重者,又單在陽氣耳。知乎此, 則虛損之治,如指諸掌矣。

陽虛者多寒,非謂外來之寒,但陽氣不足,則寒生於 中也。若待既寒,則陽已敗矣。而不知病見虛弱,而別 無熱證者,便是陽虛之候,即當溫補元氣,使陽氣漸 回,則真元自復矣。蓋陽虛之候,多得之憂愁思慮以 傷神,或勞役不節以傷力,或色慾過度而氣隨精去, 或素禀元陽不足而寒冷致傷等病,皆陽氣受損之 「所由也。欲補陽氣,惟辛甘溫燥之劑為宜,萬勿兼清 涼寒滑之品,以殘此發生之氣」,如生地、芍藥、天麥門 冬、沙參之屬,皆非所宜,而石觓、元參、知蘗、芩、連、龜膠 之類,則「又切不可用。若氣血俱虛者,宜大補元煎,或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五臟俱虛宜平補者,五福飲。 命門陰分不足者,左歸飲、左歸丸。命」門陽分不足者, 右歸飲、右歸丸。氣分虛寒者,六氣煎。脾腎陰分虛寒, 諸變不一者,理陰煎。三焦陽氣大虛者,六味回陽飲。 氣虛脾寒者,一炁丹。胃氣虛寒者,溫胃飲、理中湯。血 虛寒滯者,五物煎。

陰虛者多熱,以水不濟火,而陰虛生熱也。此病多得 於酒色嗜慾,或憤怒邪思,流蕩狂勞,以動五臟之火, 而先天元陰不足者,尤多此病。凡患虛損而多熱多 燥,不宜熱食者,便是陰虛之候。欲滋其陰,惟宜甘涼 醇靜之物。丹陰中有火者,大忌辛溫,如乾薑、桂、附、破 故紙、白朮、蒼朮、半夏之屬,皆不可輕用,即如人參、黃 芪、枸杞、當歸、杜仲之類,是皆陰中有陽,亦當酌宜而 用之。蓋恐陽旺則陰愈消,熱增則水益涸耳。然陰虛 者,因其水虧,而水虧者,又忌寒涼。蓋苦劣之流,斷非 資補之物。其有火盛之甚,不得不從清涼者,亦當兼 壯水之劑,相機閒用,而可止即止,以防其敗,斯得滋 補之大法。

「虛損夜熱,或午後發熱,或喜冷便實者,此皆陰虛生 熱,水不制火也,宜加減一陰煎。若火在心腎,而驚悸 失志者,宜二陰煎。若外熱不已,而內不甚熱,但宜補 陰,不可清火,宜一陰煎,或六味地黃湯。有元氣不足 而虛熱不已者,必用大補元煎,庶乎久之自愈。」 虛損欬嗽,雖五臟皆有所病,然專主則在肺腎,蓋肺 為金臟,金之所畏者,火也。金之化邪者,燥也,燥則必 癢,癢則必嗽。正以腎水不能制火,所以尅金;陰精不 能化氣,所以病燥,故為欬嗽、喘促、咽痛、喉瘡、聲啞等 證。凡治此者,只宜甘涼至靜之劑,滋養金水,使肺腎 相生,不受火制,則真陰漸復,而嗽可漸愈。火盛者,宜 四陰煎加減主之。火微者,宜一陰煎六味地黃湯。或 左歸飲。兼受風寒而嗽者。宜金水六君煎、貝母丸。治 嗽最佳。

虛損吐血者,傷其陰也。故或吐或衄,所不能免,但當 察其有火無火,及火之微與甚而治之。凡火之盛者, 以火載血上,而脈證之間,自有熱證可辨,急則治標, 此不得不暫用芩、連、梔、蘗、竹葉、童便之屬,或單以抽 薪飲、徙薪飲之類主之。若陰虛而兼微火者,宜保陰 煎,或清化飲,或加減一陰煎主之。血止即當養血,不 宜過用寒涼也。若無實火而全屬傷陰,則陰虛水虧, 血由傷動,而為吐為衄者,此宜甘純養陰之品,以靜 制動,以和治傷,使陰氣安靜得養,則血自歸經,宜一 陰煎、六味地黃湯,或小營煎之類主之。若陰虛連肺 而兼嗽兼血者,宜四陰煎加減主之。若因勞役,別無 火證,心脾腎三陰受傷而動血者,宜「五陰煎、五福飲、 六味地黃丸之類主之。若陰虛於下,格陽於上,六脈 無根,而大吐大衄者,此火不歸源,真陽失守而然,宜 右歸飲加減主之,或八味地黃湯亦可。」此惟思慮勞 倦過傷者,多有此證。若因勞倦而素易嘔瀉,多有脾 不攝血而為吐血下血者,宜六味回陽飲,大加白朮 主之,萬不可用涼藥。「若大吐大衄,而六脈細脫,手足 厥冷,危在頃刻,而血猶不止者,速宜用鎮陰煎,其血 自止。若血脫至甚,氣亦隨之,因至厥逆昏憒者,速當 益氣以固生機,宜六味回陽飲,或四味回陽飲主之。 若再用寒涼即死。」總之,失血吐血,必其陰分大傷,使 非加意元氣,培養真陰,而或專用寒涼,則其陰氣愈 損,血雖得止。而病必日敗矣。

虛損傷陰本,由於五臟。雖五臟各有所主,然五臟證 治,有可分者,有不可分者。如「諸氣之損,其治在肺;神 明之損,其治在心;飲食肌肉之損,其治在脾;諸血筋 膜之損,其治在肝;精髓之損,其治在腎,此其可分者」 也。然氣主於肺,而化於精,神主於心,而化於氣;肌肉 主於脾,而土生於火,諸血藏於肝,而血化於脾胃;精 髓主於腎,而受之於五臟,此其不可分者也。及乎既 甚,則標本相傳,連及臟腑,此又方之不可執言也。故 凡補虛之法,但當明其陰陽升降,寒熱溫涼之性,精 中有氣,氣中有精之因。且凡上焦陽氣不足者,必下 陷於腎也,當取之至陰之下;下焦真陰不足者,多飛 越於上也,可不引之歸源乎?所以治必求本方為盡 善。然余用補之法。則悉在新方《八略》八陣中。惟細察 之。可得其概。其有諸證未備者。如遺精夢泄。聲啞盜 汗。及婦人血枯經斷等證。但於各門求之。則無不俱 有照應。

《辨似損非損》
编辑

凡似損非損之證,惟外感寒邪者乃有之。蓋以外邪 初感,不為解散,而誤作內傷,或用清涼,或用消導,以 致寒邪鬱伏,久留不散,而為寒熱往來,或為潮熱欬 嗽,其證則全似勞損。若用治損之法以治此證,則滋 陰等劑,愈以留邪,熱蒸既久,非損成損矣。余嘗治愈 數人,皆其證也。欲辨此者,但當詳察表裏,而審其致 「病之由。蓋虛損之證,必有所因,而外感之邪,其來則 驟。若或身有疼痛而微汗則熱退,無汗則復熱;或見大聲欬嗽,脈雖弦緊而不甚數,或兼和緩等證,則雖 病至一兩月,而邪有不解,病終不退者,本非勞損,毋 誤治也。」若寒熱往來不止者,宜一、二、三、四、五,柴胡飲 酌宜用之,或正柴胡飲亦可。若兼欬嗽者。柴陳煎。若 脾腎氣虛而兼欬嗽者。金水六君煎。或邪有未解而 兼寒熱者。仍加柴胡。

《虛損危候》
编辑

凡虛損既成,不補將何以復?而有不能服人參、熟地 及諸補之藥者,此為虛,不受補,何以望生?若勞損吐 血、失血之後,嗽不能止,而痰多甚者,此以脾肺虛極, 飲食無能化血,而隨食成痰,此雖非血而實血之類 也。《經》曰:「白血出者死。」故凡痰之最多最濁者,不可治。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其有不得左右眠,而認邊難轉 者。此其陰陽之氣。有所偏竭而然。多不可治。

凡病虛損者,原無外邪,所以病雖至困,終不憒亂。其 有患虛證,別無邪熱,而譫妄失倫者,此心臟之敗,神 去之兆也,必死。

勞嗽喑啞,聲不能出,或喘急氣促者,此肺臟之敗也, 必死。

勞損肌肉脫盡者,此脾臟之敗也,必死。

筋為疲極之本。凡病虛損者,多有筋骨疼痛。若痛有 至極不可忍者,乃血竭不能榮筋,此肝臟之敗也,必 死。

勞損既久,再及大便,泄瀉不能禁止者,此腎臟之敗 也,必死。

《論難經損證》
编辑

按:《難經》上損下損之說,其義極精,然有未盡者,猶宜 悉也。蓋凡思慮勞倦,外感等證則傷陽,傷於陽者,病 必自上而下也;色慾醉飽,內傷等證則傷陰,傷於陰 者,病必自下而上也。如經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 得隱曲,女子不月之類」,此即自上而下者也。又經曰: 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 無氣,無氣則死矣。此即自下而上者也。蓋自上而下 者,先傷乎氣,故一損損於肺,則病在聲息膚腠;二損 損於心,則病在血脈顏色;三損損於胃,則病在飲食 不調;四損損於肝,則痛為瘈瘲疼痛;五損損於腎,則 病為骨痿二便不禁。此先傷於陽,而後及乎陰,陽竭 於下,則孤陰無以獨存,不可為也;自下而上者,先傷 乎精。故一損損於腎,則病為泉源乾涸;二損損於肝, 則病為血動筋枯;三損損於脾,則痛為痰涎壅盛;四 損損於心,則病為神魂失守;五損損於肺,則病為喘 急短氣。此先傷乎陰,而後及乎陽,陰竭於上,則孤陽 無以獨生,不可為也。故曰:「心肺損而神衰,肝腎虛而 形敝,脾胃損而食飲」不歸血氣,凡明哲之士,則當察 所由而預防其漸,又何虛損之可慮。若待源流俱竭, 而後歸罪於藥之不效,醫之不良,此其愚也亦甚矣。

方一 编辑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仲景下同 编辑

桂枝, 芍藥, 生薑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甘草二兩。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天雄散 编辑

天雄、炮 龍骨各三兩, 白朮八兩, 桂枝六兩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半錢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薯蕷丸 编辑

薯蕷三十分, 人參、 阿膠各七分, 乾地黃、 當歸、 桂枝、 麯 豆、黃卷各十分, 麥門冬、 防風、 芎藭、 芍藥、 白朮、 杏仁各六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大棗百枚,為膏, 乾薑三分, 白蘞二分, 甘草二十八分。

右二十一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彈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為劑。

酸棗湯 编辑

酸棗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 白茯苓

芎藭各二兩。深師有生薑二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棗仁得六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大黃䗪蟲丸 编辑

大黃蒸,十分 乾地黃十兩 黃芩二兩 桃仁 杏仁 蝱蟲 蠐螬各一升 白芍藥四兩 甘草三兩 乾漆一兩 水蛭百枚, 䗪蟲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酒飲服五丸,日三服。

千金翼炙甘草湯 编辑

一名「復脈湯。」 「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兩,炙 桂枝 生薑各三兩 麥門冬 麻仁各半升 人參 阿膠各二兩 生地一斤 大棗三十枚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肘後獺肝散 编辑

治冷勞,又主鬼疰,一門相染。

獺肝一具。

右炙乾,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天靈明月丹華佗下同 编辑

治傳尸

雄黃 木香各半兩 𪔀甲製 輕粉各一分 兔糞二兩 天靈蓋炙,一兩

右為末,用法酒一大升,大黃半兩熬膏,入前藥為丸,彈子大,硃砂為衣。《傳尸勞》,肌瘦面黃,嘔吐欬嗽不定。先燒安息香,令煙盡吸之,不嗽非傳尸也,不可用此藥。若煙入口欬而不能禁止,乃傳尸也。宜用此藥。五更初服,勿使人知,以童子小便同酒共一盞,化一丸服之,如人行二十里止吐出蟲,其狀如燈心而細長及寸。或如爛李。又如蝦䗫狀。各不同。未效。次日再服。以應為度。

地黃煎丸 编辑

解勞生肌,進食活血養心。

《法酒》二升, 生地汁 杏仁汁 生薑汁 藕汁 薄荷汁各五升, 鵝梨汁一升, 沙蜜四兩

右慢火熬成膏,入後藥。

柴胡洗去蘆,三兩 木香 人參 茯苓 山藥 柏子仁微炒,另研 白朮 枳殼浸去穰,麩炒黃 遠志去心,各一兩 秦艽洗去蘆,二兩 桔梗 熟地酒浸一宿,切焙,各四兩 麝香半兩,細研

右丸如桐子大,每日食後,甘草湯下二十丸。

補肝湯千金方下同 编辑

治肝氣不足。兩脅下滿。筋急。不得太息。四肢厥冷。發搶心腹痛。目不明了。

山茱茰, 甘草, 桂心各三兩, 桃仁, 柏子仁, 細莘, 茯苓, 防風各二兩, 大棗二十四枚。

右九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分三服。

千里流水湯 编辑

治虛煩不得眠

《麥門冬, 半夏各三兩, 茯苓四兩, 秫米一斗, 酸棗仁二升, 甘草, 桂心, 黃芩, 遠志》

萆薢 人參、 生薑各二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千里流水一斛煮米令蟹目沸揚萬遍,澄清」 ,取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梔子湯 编辑

治「大下後。虛勞不得眠。劇者顛倒。懊憹欲死。」

大梔子十四枚, 豉七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取二升半,內豉,更煮三沸,去滓。每服一升,安者勿更服。若上氣嘔逆,加橘皮二兩,亦可加生薑二兩。

天酒 编辑

治虛羸。陽道不舉。五勞七傷。百病能食。下氣。

巴戟天 牛膝 枸杞根白皮 麥門冬 地黃 防風各二斤。

右六味,並生用,無生用,乾者亦得。㕮咀,以酒一石四斗,浸七日,去滓溫服。常令酒氣相續,勿至醉吐。慎生冷猪魚油蒜。春七日,秋冬二七日,夏勿服。先患冷者加乾薑、桂心各一斤,好忘加遠志一斤,大虛勞加五味子、蓯蓉各一斤,陰下濕加五加根皮一斤,石斛一斤,每加一斤。藥加酒七升。每年九月中旬即合入,十月上旬即服。設服餘藥,以此酒下之,大妙。滓曝乾,搗為末,以此酒服方寸匕,日三,益佳。常服加甘草十兩佳。虛勞加黃芪一斤。

五加酒 编辑

治虛勞不足

《五加皮》 枸杞根白皮各一斗。

右二味,㕮咀,以水一石五斗,煮取汁七斗,分取四斗,浸麴一斗,餘三斗用「拌飯,下米多少如常釀法,熟壓取服之,多少任性。禁如藥法,倍日將息。」

天門冬大煎 编辑

治男子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傷中六極。

天門冬、 生地黃各切,三斗半,搗壓盡取汁。

獐骨一具,搗碎,以水一石,煮取五斗,澄清。 白蜜 酥各三升,並煉 枸杞根切三斗淨洗,以水二石五, 煮取一斗三升,澄清

右六味,內大斗銅器「中,微火先煎門冬、地黃汁減半乃合煎,取大斗二斗,下後件散藥,煎取一斗,內銅器,重釜煎令隱掌,可丸如梧子大」 ,平旦空腹酒

考證

服二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慎生冷酢滑猪鷄魚蒜油麪等。須擇四時王相日。修合散藥如左。

茯苓 桂心 白朮 萎蕤 五加皮 菖蒲 遠志 澤瀉 薯蕷 人參 柏子仁 石斛 牛膝 杜仲 細莘 獨活 覆盆子 胡麻子 枳實 芎藭 大豆黃卷 黃芪 蓯蓉 續斷 狗脊 萆薢 白芷 橘皮 茯神 巴戟天 石南各二兩 阿膠十兩 甘草六兩 蜀椒 薏苡仁一升 鹿角膠五兩 蔓荊子三兩

大棗一百枚,煮作膏。

右三十八味,治下篩,內煎,中有牛髓、鹿髓,各加三升,大佳。小便澀,去柏子仁,加秦艽二兩、乾地黃六兩;陰痿失精,去萎蕤,加五味子二兩;頭風,去柏子仁,加菊花、防風各二兩;小便利,陰氣弱,去細莘、防風,加山茱茰二兩;腹中冷,去防風,加乾薑二兩。「此煎九月下旬採藥,立冬日合服,至五月上旬止。若十二月臘日合」 者,經夏至七月下旬止。若經夏不壞。於舍北陰處入地深六尺填沙置藥中。上加沙覆之。女人先患熱者得服。患冷者勿服。

填骨萬金煎 编辑

治內勞少氣,寒疝裏急,腹中喘逆,腰脊痛。

生地黃三十斤,取汁 肉蓯蓉 甘草 牛髓 阿膠各一斤 麥門冬 乾地黃各二斤 乾薑 桑根白皮 茯苓 桂心各八兩 人參 桔梗 五味子 附子炮,各五兩 石斛一斤五兩

白蜜十斤, 清酒四斗, 《大棗》一百五十枚。

麻子仁三升, 當歸十四兩, 乾二十兩, 蜀椒四兩。

右二十三味,先以清酒二斗六升,內桑根白皮、麻子仁、棗膠,為刻識之,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絞去滓,內蜜髓地黃汁湯上銅器煎,內諸藥末,半日許,令可丸止。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味,可以蜜地黃汁和諸藥成末,為丸如梧子,服十五丸,不止,稍加至三十丸。

又方 编辑

治男子風虛勞損。兼時氣。

甘草一斤, 右觓 防風、 蓯蓉、 茯苓 人參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桂心 牛膝 五味子 菟絲子 巴戟 芎藭各三兩,並為末, 生薑汁 胡麻以水二斗,煮取四升,去滓,各二升 牛髓 白蜜 生麥門冬汁各三升 生地骨皮切碎 生地黃汁各一升 丹參二兩

右二十二味,先煮地黃、地骨皮、胡麻汁減半,內牛髓,蜜、薑、門冬各等汁,微火煎餘八升,下諸藥,散和令調,內銅鉢中湯上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

小鹿骨煎 编辑

治一切虛羸

鹿骨一具,碎一作 枸杞根切,二升。

右二味,各以水一斗,別器各煎汁五升,去滓澄清,乃合一器,共煎取五升,日二服盡,好將慎。

地黃小煎 编辑

治五勞七傷。羸瘦乾削。

乾地黃末,一升 胡麻油,半斤, 《白蜜》,二升

猪脂一斤。

右四味,銅器中煎令可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稍加十丸。久久常服,大有所益。瘦黑者,肥充。

陸抗膏 编辑

治虛冷枯瘦。身無精光。虛損諸不足。

牛髓。 羊脂。各二升。 酥。 《生薑汁》。 白蜜。各三升。

右五味,先煎酥令熟,次內薑汁,次內蜜,次內羊脂、牛髓,微火煎三上三下,令薑汁水氣盡即膏成,攪令凝止。溫酒服,不限多少,令人肥健發熱也。

又方 编辑

治五勞七傷

白羊頭蹄一具,淨治,更以草火燒令黃赤,以淨綿急 塞鼻及腦孔 胡椒 蓽茇 乾薑各一兩

蔥白一升, 《豉》二升

右七味,先煮頭蹄半熟,即內藥煮極爛,去藥,冷暖任性食之,日一具,七日七具。忌生冷、酢滑、五陳。

補虛方 编辑

豬肚一具, 人參五兩, 蜀椒 乾薑各一兩半, 蔥白七兩, 《白粱米》半升

右六味,㕮咀諸藥令相得,和米內肚中,縫合勿泄氣。水四斗半,緩火爛煮,空腹食,大佳,兼下少飯。

乾地黃圓 编辑

治「血虛勞,胸腹煩滿疼痛,瘀血往來,臟虛不受穀,氣逆不得食,補中理血。」

乾地黃三兩 當歸 乾薑、 麥門冬、 甘草 黃芩各二兩 人參五分 厚朴 乾 枳實, 防風, 大黃, 細莘, 白朮各一兩, 茯苓五兩 蝱蟲, 䗪蟲各五十枚, 前胡六分。

右十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稍加。

茯苓補心湯 编辑

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或獨語不覺,咽喉痛,舌本強,冷涎出,或汗出善忘,恐走不定。」

茯苓四兩, 桂心、 甘草各二兩, 紫石英

人參各一兩, 大棗二十枚, 麥門冬三兩

赤小豆二十四枚。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牛髓圓 编辑

通治百病虛脊羸乏

《牛髓》、 羊髓、 棗膏、 白蜜 酥各一升, 芎藭、 麥門冬、 桂心、 當歸、 茯苓一云茯神 甘草、 羌活各三十銖 乾地黃、 乾薑各三十六銖 五味子、 人參、 防風各一兩 細莘十八銖 白朮四十二銖

右十九味,搗十四味再篩,別研,「棗膏和散,次與諸髓蜜攪令相得,內銅鉢中,於釜沸湯中煎,取堪為丸如梧子大。酒服三十丸,加至四十丸,日再服。」

大補心湯 编辑

治「虛損不足,心氣弱悸,或時妄語,四肢損變氣力,顏色不榮。」

「黃芩、 附子各一兩, 乾地黃, 茯苓, 麥門冬, 甘草, 桂心」, 阿膠各三兩, 飴糖一斤, 半夏, 遠志, 石膏各四兩, 生薑六兩, 大棗二十枚。

右十四味,取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湯成下糖。分四服。

溫脾圓 编辑

治久病虛羸。脾氣弱。食不消。喜噫。

黃蘗 大麥糵 吳茱茰 桂心 乾薑 細莘 附子 當歸 大黃 麴 黃連各一兩

右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日三。

麻豆散 编辑

主脾氣弱。不下食餌。此以「當食。」

大豆黃二升 大麻子三升,熬令香

右二味,治下篩。飲和服一合,日四五,任情多少。

又方 编辑

治骨蒸熱羸瘦,煩悶短氣,喘息鼻張,日西即發。

龍膽, 黃連、 䒷蔞根各四分, 芒硝二分, 梔子十枚, 苦參, 大黃, 黃芩, 青葙子。

芍藥各二兩。

右十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飲服二丸,日二,以止為度。一方無苦參,已下止五味。

補肺湯 编辑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言語失聲,甚者吐血。」

五味子三兩, 乾薑, 桂心, 䕀冬花各二兩, 麥門冬一升, 大棗一百枚, 桑根白皮一斤, 粳米二合

右八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编辑

專治「肺氣不足。欬逆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

蘇子一升, 桑白皮五兩, 半夏六兩, 紫菀, 人參,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二兩, 䕀冬花, 射干各半兩, 麻黃, 乾薑, 桂心各三兩

《細莘》,一兩半。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编辑

治「腎氣虛寒陰痿,腰脊痛,身重緩弱,言音混濁,陽氣頓絕。」

蓯蓉 白朮 巴戟天 麥門冬 茯苓 甘草 牛膝 五味子 杜仲各八兩 生乾地黃五斤 車前子 乾薑各五兩

右十二味,治下篩,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编辑

治五勞六極。虛羸心驚。尫弱多魘。亡陽。

茯苓四兩, 甘草, 芍藥, 桂心, 乾薑各三兩, 大棗五枚, 遠志, 人參各二兩

右八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建中湯 编辑

治「五勞七傷,小腹急痛,膀胱虛滿,手足逆冷,苦吐酸痰,嘔逆泄下少氣,目眩耳聾,口焦,小便自利。」

《膠飴》半斤, 黃芪 乾薑 當歸各三兩, 人參 半夏 橘皮 芍藥 甘草各二兩, 附子一兩, 大棗十五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湯成,下膠飴烊沸,分四服。

又方 编辑

治「五勞七傷,虛羸不足,面目黧黑,手足疼痛,久立腰疼,起則目眩,腹中懸急,而有絕傷,外引四肢。」

生薑, 芍藥, 乾地黃, 甘草, 芎藭各五兩, 大棗三十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六升,漬一宿,明旦復以水五升,合煮取三升,分三服。藥入四肢百脈,似醉狀,是效。無生薑,酒漬乾薑二兩一宿用之。常行此方,神妙。

大建中湯 编辑

治虛勞寒澼飲在脅下決決有聲,飲已如從一邊下決決然也。有頭並衝皮起,引兩乳內痛,裏急善夢,失精氣痛,目䀮䀮,惚惚多忘。

蜀椒二合, 《半夏》一升, 《生薑》一斤, 《甘草》二兩, 《人參》三兩, 《飴糖》八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內糖,溫服七合。裏急拘引,加芍藥、桂心各三兩。「手足厥,腰背冷,加附子一枚。勞者加黃芪一兩。」

小建中湯 编辑

凡男女「因積勞虛損,或大病後不復,常苦四體沉滯,骨肉疼痠,吸吸少氣,行動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強痛,心中虛悸,咽乾脣燥,面體少色,或飲食無味,陰陽廢弱,悲憂慘慼,多臥少起,皆《如方》」 治之。

甘草二兩, 桂心, 生薑各三兩, 芍藥六兩, 膠飴一升, 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每服一升,日三,間三日復作一劑後可與諸丸散。

前胡建中湯 编辑

治大勞虛劣。寒熱嘔逆。下焦虛熱。小便赤痛。客熱上熏頭目。及骨肉疼痛。口乾。

前胡三兩, 黃芪 芍藥 當歸 白茯苓 桂心各二兩, 甘草一兩, 生薑八兩, 人參 白糖 半夏各六兩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內糖,分四服。

黃芪建中湯 编辑

治虛勞裏急諸不足

黃芪 生薑、 桂去皮,各三兩 甘草二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 飴糖一升

右十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內飴令消。溫服一升,日三。「間日可作嘔者,倍加生薑;腹滿者,去棗加茯苓四兩佳。」

黃芪湯 编辑

治虛勞不足。四肢煩疼。不欲食。食即脹。汗出。

黃芪 麥門冬, 芍藥, 桂心各三兩, 甘草, 當歸, 五味子, 細莘 人參各二兩, 生薑 半夏各八兩, 大棗二十枚, 白茯苓四兩

前胡六兩。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每服八合,日二服。

樂令黃芪湯 编辑

治「虛勞少氣,胸心淡冷,時驚惕,心中悸動,手腳逆冷,體常自汗,五臟六腑虛損,腸鳴風濕,榮衛不調,百病補諸不足。」 又治中風裏急。

黃芪 人參 橘皮 當歸 桂心 細莘 前胡 芍藥 甘草 麥門冬 茯苓各一兩, 生薑五兩, 半夏二兩半, 大棗二十枚

右十四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

腎瀝湯 编辑

治虛勞損羸乏,欬逆氣短,四肢煩疼,腰背相引痛,耳鳴,面黧黯,骨間熱,小便赤黃,心悸目眩,諸虛乏。

羊腎一具, 桂心一兩, 磁石五兩, 《人參》

澤瀉 五味子 甘草 防風 芎藭 地骨皮 黃芪 當歸各二兩 茯苓 元參 芍藥 生薑各四兩

右十六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腎,取一斗,去腎入藥,煎取三升。分三服,可常服之。

增損腎瀝湯 编辑

治「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燆引飲,膀胱滿急,每年三伏中,常服此三劑,於方中商量用之。」

羊腎一具, 麥門冬 地骨皮 人參 石斛 澤瀉 䒷蔞根 乾地黃各四兩, 遠志 生薑 甘草 當歸 桂心 桑白皮一作桑寄生 茯苓、 五味子各二兩, 大棗三十枚。

右十七味,㕮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腎取一斗二升,去腎內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五補湯 编辑

治五臟內虛竭。短氣欬逆。傷損鬱悒。下氣。通津液。

五味子, 桂心, 甘草, 人參各一兩, 麥門冬小麥各一升, 粳米三合, 生薑八兩, 薤白, 枸杞根,白皮各一斤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三升,每服一升,日三。口燥者,先煮竹葉一把,水減一升,去葉,內諸藥,煮

人參湯 编辑

治「男子五勞七傷,胸中逆滿,害食乏氣,嘔逆,兩脅下脹,小腹急痛,宛轉欲死,調中平臟,理絕傷。」

人參 當歸, 芍藥, 甘草, 生薑 麥門冬 白糖 桂心各二兩, 前胡 茯苓 五味子 蜀椒 橘皮各一兩 枳實三兩, 大棗十五枚。

右十五味,㕮咀,取東流水一斗半,漬藥半日,「用三年陳蘆梢煎取四升,內糖,復上火煎令十數沸。年二十以上,六十以下,一服一升;二十以下,六十以上,一服七八合,雖年盛而久羸者,亦服七八合,日三夜一。不爾,藥力不接,則不能救病。要用勞水、陳蘆,不則水強火盛猛,即藥力不出也。」

內補散 编辑

治「五勞六絕:心傷者,令人善驚,妄怒無常;脾傷者,令人腹滿喜噫,食竟欲臥,面目痿黃;肺傷者,令人少精,腰背痛,四肢厥逆;肝傷者,令人少血面黑;腎傷者,有積聚,小腹腰背滿痹,欬唾,小便難。六絕之為病,皆起於大勞脈虛,外受風邪,內受寒熱,令人手足疼痛,膝以下冷,腹中雷鳴,時時泄痢,或閉或利,面目腫,心下」 憒憒。不欲語。憎聞人聲。

乾地黃 菟絲子 山茱茰 地麥各五兩 遠志 巴《天》各半兩 麥門冬 五味子 甘草 人參 蓯蓉 石斛 桂心 茯苓

附子各一兩。

右十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無所禁。

腎瀝散 编辑

治虛勞百病

羖羊腎一具,陰乾 茯苓一兩半 五味子

甘草 巴。天 桂心 石龍芮 牛膝 防風 山茱茰 乾薑 細莘各一兩 乾地黃 人參 鍾乳粉 石斛 菟絲子 丹參 肉蓯蓉

附子各五分。

右二十味,治下篩,合「鍾乳粉和攪,更篩令勻。平旦清酒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再。」

鍾乳散 编辑

治五勞七傷。虛羸無氣力。傷極。

鍾乳六兩,無問粗細,以白淨無赤黃黑為上,銅鐺中 可盛二三斗,并取粟粗糖二合許,內鐺中煮五六沸, 乃內乳煮水,欲減又添如故。一晬時出,以煖水淨淘 之,曝乾,玉硾研不作聲止。重密絹水下澄取用 鹿角白者 白馬莖別搗 硫黃別研 石斛 鐵精 人參 磁石 桂心 殭蠶各一兩

蛇牀仁三兩。

右十一味,為末,以棗膏和搗三千杵。酒服「三十丸如梧子」 ,日再。「慎房室及生冷、酢滑、雞、猪、魚、陳敗。」

石葦圓 编辑

《黃帝問》五勞七傷於高陽負。高陽負曰:一曰陰衰,二曰精清,三曰精少,四曰陰消,五曰囊下濕,六曰腰一作「胸。」 脅苦痛,七曰膝厥痛,不欲行,骨熱,遠視,淚出,口乾,腹中鳴,時有熱,小便淋瀝,莖中痛,或精自出。有病如此,所謂七傷。一曰志勞,二曰思勞,三曰心勞,四曰憂勞,五曰疲勞,此謂五勞。《黃帝》曰:「何以治之?」高陽負曰:石葦丸主之。

石葦 細莘 礜石 遠志去心 茯苓 澤瀉 菖蒲 杜仲 蛇牀子 肉蓯蓉 桔梗 天雄 牛膝 山茱萸 柏子仁 續斷 薯蕷各二兩 防風 赤石脂各三兩

右十九味,為末,取棗膏如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三,七日愈,二十日百病除,長服良。」

五補圓 编辑

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腰腳酸疼,肢節苦痛,目暗䀮䀮,心中喜忘,恍惚不定,夜臥多夢,覺則口乾,食不得味,心常不樂,多有恚怒,房室不舉,心腹脹滿,四體疼痹,吐酸,小腹冷氣,尿有餘瀝,大便不利。」

杜仲、 巴戟天各六分, 人參、 五加皮、 天雄、 五味子、 牛膝、 防風、 遠志、 石斛、 薯蕷、 狗脊各四分, 乾地黃、 蓯蓉各十二分, 茯苓、 菟絲子各五分, 鹿茸十五分, 萆薢、 蛇牀子、 石南、 白朮各三分, 天門冬七分, 覆盆子、 石龍芮各八分。

右二十四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三。有風加天雄、芎藭、當歸、黃芪、五加皮、石南、茯神、獨活、柏子仁、白朮各三分;有氣加厚朴、枳實、橘皮各三分;冷加乾薑、桂心、吳茱萸、附子、細莘、蜀椒各三分;泄精加韭子、白龍骨、牡蠣、鹿茸各三分;泄痢加赤石脂、龍骨、黃連、烏梅肉各三分。春依方服,夏加地。

黃五分,黃芩三分,麥門冬四分,冷則去此,加乾薑、桂心、蜀椒各三分,若不熱不寒,亦不須增損,直爾服之,三劑以上即覺,庶事悉佳,慎酢蒜鱠陳臭,大冷,醉吐自外百無所慎,稍加至三十丸,不得增常,以此為度。

無比薯蕷圓 编辑

治諸虛勞百損

薯蕷二兩, 蓯蓉四兩, 五味子六兩, 菟絲子, 杜仲各三兩, 牛膝, 山茱茰, 乾地黃, 澤瀉, 茯神。一作茯苓 巴戟天、 赤石脂各五兩

右十二味,為末,丸如梧子,食前酒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無所忌,惟禁酢蒜陳臭等物。服七日後,令人健,四體潤澤,脣口赤,手足暖,面有光彩,消食,身體安和,音聲清朗,是其驗也。十日後長肌肉,其藥通中入腦,鼻必酸疼勿怪。「若求大肥,加燉煌石膏二兩,失性健忘加遠志一兩,體少潤澤,加柏子仁一兩。」

大薯蕷圓 编辑

治「男子女人虛損傷絕,頭目眩,骨節煩痛,飲食微少,羸瘦百病。」

大黃六分, 薯蕷、 附子、 人參、 澤瀉各五分, 天門冬、 乾地黃、 黃芩、 當歸各十分, 乾漆、 杏仁、 阿膠各二分, 白朮、 白蘞、 桂, 芍藥、 石膏、 前胡、 桔梗、 乾薑各四分, 五味子十六 分, 甘草二十分, 大豆卷五分, 大棗一百枚。

右二十四味,為末,蜜和棗膏搗三千杵,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漸增至十丸。

腎氣圓 编辑

治「虛勞腎氣不足。腰痛陰寒,小便數,囊冷濕,尿有餘瀝,精自出。陰痿不起,忽忽喜悲。」

乾地黃八分, 遠志、 防風、 乾薑、 牛膝

麥門冬, 萎蕤, 薯蕷, 石斛, 細莘, 地骨皮, 甘草, 附子, 桂心, 茯苓, 山茱萸各四兩, 蓯蓉六分, 鍾乳粉十分, 羖羊腎一具

右十九味,為末,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三十丸。

八味腎氣圓 编辑

治虛勞不足。大渴欲飲。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

乾地黃八兩, 山茱萸, 薯蕷各四兩 澤瀉, 牡丹皮, 茯苓各三兩, 桂心, 附子各二兩

右八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五丸。

黃芪圓 编辑

治五勞七傷。諸虛不足。腎氣虛損。目視䀮䀮。耳無所聞。

黃芪、 乾薑、 當歸、 羌活、一作白朮 芎藭 甘草 茯苓 細莘 桂心 烏頭 附子 乾地黃 防風 人參 芍藥 石斛 蓯蓉各二兩。

棗膏五合, 羊腎一具。

右十九味,為末,以棗膏與蜜為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二,加至三十丸。一方無芎藭、乾薑、當歸、羌活,止十五味。

神化圓 编辑

治「五勞七傷,氣不足,陰下濕癢,或生瘡,小便數有餘瀝,陰頭冷疼,失精自出,小腹急,繞臍痛,膝重不能久立,目視漠漠,見風淚出,脛痠,精氣衰微,臥不欲起,手足厥冷,調中利食。」

蓯蓉 牛膝 薯蕷各六分, 續斷 山茱萸 大黃各五分, 遠志 澤瀉 天雄 柏子仁 菟絲子 人參 防風 石斛 䒷蔞根 杜仲 黃連 白朮 甘草 礜石 當歸各一兩

「桂心 石南 乾薑 蛇牀子 赤石脂 萆薢 茯苓 細莘 菖蒲 芎藭」各三分。

右三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三仁九子圓 编辑

治五勞七傷補益

酸棗仁、 柏子仁、 薏苡仁、 菟絲子、 菊花子、 枸杞子、 蛇牀子。 菴䕡子、 地膚子、 烏麻子、 牡荊子。 缺一子 地黃、 薯蕷、 桂心各二兩 蓯蓉三兩

右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二夜一。

填骨圓 编辑

治五勞七傷。補五臟。除萬病。

石斛 人參 當歸 牡蒙 石長生。 石葦 白朮、 遠志。 蓯蓉、 巴。「天」 紫菀 茯苓 乾薑 天雄 蛇牀子 牛膝 牡蠣 附子 丹皮, 柏子仁 甘草 薯蕷 阿膠 乾地黃 五味子各二兩, 蜀椒三兩

右二十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三丸,日三。

通明圓 编辑

治五勞七傷六極。強力行事舉重。重病後骨髓未滿。房室所食不消。胃氣不平。

麥門冬三斤 乾地黃 石葦各一斤 紫菀 五味子 肉蓯蓉 甘草 阿膠 杜仲 遠志 茯苓 天雄各半斤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食前苦酒服十丸,日再,加至二十丸。

補虛益精大通圓 编辑

治五勞七傷百病

乾地黃八兩, 乾薑, 當歸, 石斛, 肉蓯蓉, 天門冬, 白朮, 甘草, 芍藥, 人參各六兩, 麻子仁半兩, 紫菀茸, 大黃, 黃芩各五兩, 蜀椒三升, 防風四兩, 茯苓, 杏仁各三兩, 白芷一兩

右十九味,為末,白蜜棗膏丸如彈子。空腹服一丸,日二服,十日效。

乾地黃圓 编辑

治五勞七傷六極。臟腑虛弱。飲食不下。顏色黧黯。八風所傷。補虛益氣。進食資顏色。長陽

乾地黃、 茯苓、 天雄各七分, 蛇牀子六分, 桂心、 麥門冬各五分, 遠志、 蓯蓉、 杜仲、 甘草各十分, 五味子四分, 阿膠、 棗肉各八分。

右十三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日再,加至三十丸。常服彌佳。

崔平世方 编辑

治五勞七傷

鍾乳粉, 萆薢各一分, 巴戟天二分, 菟絲子, 蓯蓉各二分 乾薑三分一作乾地黃

右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酒服七丸,日三。服訖,行百步服酒三合,行三百步胸中熱定,即食乾飯。牛羊兔肉任為羹,去肥膩,餘不忌。

石英煎 编辑

治「男子、女人五勞七傷,消枯羸瘦,風虛痼冷,少氣力,無顏色,不能動作,口苦咽燥,眠中不安,惡夢驚懼百病。」

白石英碎如米,以醇酒九升,銅器中微火煎取三升, 以竹蓖攪勿住手,去滓澄清 紫石英製法同上 乾地黃各一斤 白蜜三斤 石斛五兩 酥 桃仁各三升 柏子仁 遠志 茯苓 山茱萸 人參 麥門冬 桂心 五味子 乾薑 白朮 蓯蓉 甘草 天雄 白芷 細莘 芎藭

黃芪 防風、 薯蕷各二兩

右二十四味,治下篩,內煎中,「如不足加酒,取足為限,煎令可丸如梧子大。」 酒服二十丸,日三,稍加至四十丸為度。無藥者,可單服煎,令人肥白充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