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29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二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二十九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二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九

  腫脹門二

  虞摶醫學正傳脹滿

  戴思恭證治要訣腫病證治 蠱脹證治

  李梴醫學入門水腫論陰陽 濕熱變化總屬脾經 下注腎經則陰胕腫

  肺氣上升則為喘 陽水治法 陰水治法 風氣血因 陰腫治法 忌宜 鼓脹證治

  穀蟲癥痞之分 水血之辨 治法大概以補中去濕為主

  王綸明醫雜著脹論

  李中梓醫宗必讀水腫脹滿 死證 脈法

  趙獻可醫貫氣虛中滿論

  喻昌醫門法律水腫論 論海藏集仲景水氣例 律六條 脹病論 律一

  條

  張介賓景岳全書腫脹總論 危候總辨 氣分脹滿論治 水腫論治

  陳士鐸石室祕籙水腫治法 鼓脹治法

藝術典第三百二十九卷

醫部彙考三百九 编辑

腫脹門二 编辑

《明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脹滿 编辑

或問丹溪治腫脹之證,專主乎土敗木賊,濕熱相乘 為病,東垣又多主乎寒言病機。「諸腹脹大,皆屬於熱」 之語,乃言傷寒陽明經大實大滿之證也。又云「熱脹 少而寒多。」二說不同,其孰是而孰非歟?曰:東垣北方 人也,其地土高燥濕,熱少而寒氣多,故有是論。我丹 溪先生生長於東南之地,故病此者,盡因脾虛受濕, 「肝木太旺,故言然也。」或曰:二說不同之義,既得聞命 矣,而丹溪治腫之大法曰:「必須養肺以制木,使脾無 賊邪之慮;滋腎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源。斷妄想以 保母氣,卻鹽味以防助邪;以大劑人參、白朮補脾,使 脾氣得實,自能健運升降。此千載不易之定論,萬舉 萬全之妙法也,活人多矣。」嘗用此治「黃腫之證,反加 悶亂,增劇不安,改用香附、蒼朮、厚朴之劑,反獲全功。 竊思水腫與黃腫,皆是濕熱傷脾所致,何治法之不 同歟」曰:「夫水腫之證,蓋因脾土虛甚,而肝木太過,故 水濕妄行,其中雖有清痰留飲,實無鬱積膠固,故以 參、朮為君,而兼以利水清金去濕熱之藥,此標本兼 治,故有十全之功。彼」黃腫者,或酒疸,或穀疽,沉積頑 痰,膠固鬱結於其中,故或為痃癖,或為積聚。是以積 於中而形於外,蓋因土氣外形而黃也。故宜以蒼朮、 厚朴、香附、陳皮之類,以平其土氣之敦阜;用鐵粉、青 皮之類,以平其木氣之有餘;加以麯糵助脾消積退 黃之後,仍以參、朮等補脾之劑,以收十全之功,此標 而本之之治也。若二證之藥。易而治之。禍不旋踵。

《戴思恭證治要訣》
编辑

《腫病證治》
编辑

腫病不一,遍身腫,四肢腫,面腫、腳腫,《方書》謂之「水氣。」 然有陽水,有陰水,竝宜先用五皮飲、升降湯,或除濕 湯加木瓜、腹皮各半錢。如未效,繼以四磨飲,兼吞桂 黃丸。腫者,鍾也,寒熱氣所鍾聚也。應陰水、陽水及蠱 脹,服藥外,並宜赤小豆粥佐之。

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多閉,此屬陽水。輕宜四 磨飲,添磨生枳殼,兼進萊菔飲;重則疏鑿飲子、萬靈 飲利之,以通為度。

亦有雖煩渴而大便已利者,此不可更利,宜用五苓 散加木通、大腹皮半錢,以通小便,或分心氣飲。 遍身腫,不煩渴,大便自調,或溏泄,小便雖少而不澀 赤,此屬陰水,宜實脾飲。小便多少,如常有赤,時有不 赤,時至晚則微赤,卻無澀滯者,亦屬陰也,不可遽補, 木香流氣飲,繼進復元丹。若大便不溏,氣息脹滿,宜 四磨飲。下「黑錫丹。」

感濕而腫者,其身雖腫,而自腰至腳重腿腫脹尤甚 於身,氣或急或不急,大便或溏或不溏,但宜通利小 便,多服五苓散,吞木瓜圓,間進「除濕湯」,加木瓜、腹皮 各半錢,炒蘿蔔子七分半,碾碎之。

有患生瘡,用乾瘡藥太早,致遍身腫,不可妄施他劑。 若大便不通,升麻和氣飲。若大便如常,或以自利,當 導其氣,自小便導之,宜五皮飲和生料五苓散。腹若 腫,只在下,宜除濕湯和生料五苓散加木瓜,如澤瀉 之類。

有元,腎氣下注而成腳腫,此當就源頭上治,不可妄 以腳氣藥施之。蓋氣入腎,則先腳腫而後腎疼;腎氣 注,則先腎疼而後腳腫。五心平,脣腫臍突者,不可治。 病後浮腫,此係脾虛,用二分平胃散,一分五苓散和 勻湯調,或生料煎服;或用生料平胃散加木瓜、腹皮、 人參各半錢,茯苓一錢,或六君子湯加木香半錢。腫 甚者。木香流氣飲。

四肢腫,謂之「肢腫。」宜五皮飲加薑黃、木瓜各一錢,或四磨飲。

面獨腫,「蘇子降氣湯,兼氣急者尤宜。或煎熟去滓後, 更磨沉香一呷。」

有一身之間,惟面與雙腳浮腫,早起則面甚,晚則腳 甚。《經》云:「面腫為風,腳腫為水」,乃風濕所致。須問其大 小,腑門通閉,別其陰陽二證。前後用藥,惟除濕湯加 木香、腹皮、白芷各半錢可通用,或以蘇子降氣湯、除 濕湯各半貼煎之。

《蠱脹證治》
编辑

蠱與鼓同,以言其急實如鼓,非蠱毒之蠱也,俗謂之 膨脝,又謂之蜘蛛病。所感不同,止是腹大而急,餘處 皮肉如常,未辨何證,宜用木香流氣飲,或五苓散。此 病多以積漸而致,或是病後臟氣未復,邪氣乘虛,切 不可妄下。氣急者,蘇子降氣湯。虛者,可用穀神嘉禾 散,加熟附子半錢,佐以復元丹。

若腹內熱急,大便或祕者,宜「備急丸」,或木香檳榔丸, 或用大黃、厚朴、陳皮、枳實通大便為上策。

若因食傷而腹暴脹,見《傷食證》。

中毒腹脹,權宜用「解毒圓」或甘豆湯。

《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

《水腫論陰陽》
编辑

陽水多外,因涉水冒雨,或兼風寒暑氣而見陽證;陰 水多內,因飲水及茶酒過多,或饑飽勞役、房慾而見 陰證。陽水先腫上體、肩、背、手膊、手三陽經;陰水先腫 下體,腰、腹、髀跗,足三陰經。故男從腳下腫起,女從頭 上腫起,為逆。陰陽微妙如此,不可不辨。

陰水,多因久病或產後也。久病者,蓋謂久病喘欬瘧 痢,或誤服涼藥,以致腫者,危證也。俱宜補脾為主。大 概挾喘者,分氣,紫蘇飲、五皮散、葶藶丸;久痢,加味八 味丸;久瘧,退黃丸。產後腫,必大補氣血,使水自降,八 物湯加蒼朮、陳皮、半夏、香附;有熱加麥門冬、黃芩;氣 不順,加木香、砂仁。懷胎氣遏水道腫者,去半夏,加紫 蘇、大腹皮。飲食無阻者,雖不藥而既產自消矣。 陽水多兼食積,或飲毒水,或瘡痍所致也。食積者,用 香平丸、枳朮丸,因酒小羅皂丸。飲毒水而腫者,名水 蠱,漆雄丸;不伏水土者,胃苓湯。膿瘡搽藥,愈後發腫, 敗毒散;便閉,升麻和氣飲;乾瘡洗浴,水氣入腹者,赤 小豆湯;瘡久倦怠嗜臥腫者,五苓散加橘皮、木香、檳 榔、滑石、甘草、枳殼、大腹皮、砂仁,薑煎溫服。

濕熱變化總屬脾經 编辑

人身真火真水,消化萬物以養生。脾病則水流為濕, 火炎為熱,久則濕熱鬱滯經絡,盡皆濁腐之氣,津液 與血亦化為水。初起目下微腫如臥蠶,及至水浮膜 外,則為膚脹。流於下焦則為胕腫。手按隨手而起,如 裹水之狀,以指畫之,成字者名「燥水」;不成字者名「濕 水。」有按之作水聲者,乃氣虛不能宣泄,久成水瘕。

下注腎經則陰胕腫 编辑

腎主水也,惟脾病則不化飲食,滋真水,非惟腎精損 削,而濕熱下注,陰胕獨腫者有之,甚則泛濫遍體無 歸,必土實而後足以收攝邪水,腎氣歸元。

肺氣上升則為喘 编辑

金生水也。惟脾病則肺金失養,非惟肺氣孤危,而失 降下之令,滲道不通,且濕熱則濁氣上升,為喘為欬, 必土實而後肺金清肅,以滋化源。或曰:「獨無寒濕者 乎?」寒則土堅水清,間有亦更易治。

《陽水治法》
编辑

陽水,必熱渴,二便閉。經曰:「諸胕腫疼痠,皆屬於火。」又 曰:「結陽肢腫」是也。治與水證濕證大同。大法:腰已上 腫宜汗,腰已下腫宜下。表證喘欬,小青龍湯、越婢湯、 古麻甘湯、桂枝苦酒湯。裏證:腹腫脅硬,十棗湯、澤瀉 湯、澤瀉牡蠣湯、導水丸、三花神祐丸、濬川丸、布海丸。 然證可下,又當權其輕重。年衰久病及虛者,黃米丸。 初起只宜上下分消其濕,五苓散用桂枝合六一散, 加橘皮、木香、檳榔、生薑煎服。或單山梔丸,木香、白朮 煎湯下。兼黃者,茵陳五苓散滲之。

《陰水治法》
编辑

陰水必身涼,大便利。《經》曰:「陰畜於內,水氣脹滿」是也。 治宜補脾土,以復運化之常,清心火,降肺金,俾肝木 有制,而滲導又且開通。此補中行濕,兼全虛而有濕 熱者最宜。若中寒者,溫補則氣煖而小便自通。氣陷 者升提則陽舉而陰自降,故曰行濕,非五苓、神祐之 謂也。補中氣,六君子湯加木香。瀉者,參苓白朮散。升 陽除濕,防風湯。嘔者,赤茯苓湯。中寒者,元武湯、實脾 散。挾食積者,緊皮丸、《千金》養脾丸。挾濕熱者,中滿,分 消湯、丸。濕甚者,退黃丸。虛甚氣陷口無味者,六君子 湯加升麻、柴胡以提之,復元丹,切忌淡滲。腎虛腰重 腳腫,濕熱者,加味八味丸、滋腎丸。陽虛小便不利者, 古沉附湯。二便俱利者,朮附湯、復元丹。

《風氣血因》
编辑

陽水、陰水腫外,又有風氣、血腫,惟腸覃、石瘕,乃婦人 病也。風腫者,即痛風腫,腫面多風熱,腫腳多風濕。關脈浮洪弦者,風、熱、濕三氣鬱而為腫。因脾土不足,木 火太盛,胃中純是風氣,所以清氣不升,腹作䐜脹,濁 氣不降,大便閉澀。《經》曰:「中滿瀉之於內」者是也。外證 走注疼痛,面皮粗,麻木不仁,先服三和散,次服小續 「命湯。大便閉,去附子,加檳榔、牽牛。日久者,小金丹,風 從汗散故也。虛弱不敢汗者,四君子湯加升麻、柴胡、 蒼朮、防風。汗多者,防己黃芪湯。」氣腫者,七情停涎,鬱 為濕熱,脾肺俱病,四肢瘦削,腹脅膨脹,與水氣相似, 但以手按之成凹不即起者,濕也;按之皮厚不成凹 者,氣也,六君子湯加木香、木通。喘者,木香流氣飲。大 便閉者,三和散、六磨湯、木香檳榔丸。小便閉者,忿氣 飲。嘔滿者,四炒枳殼丸。瀉者,單香附丸。挾痰腹脹滿 者,加味枳朮湯、控涎丹。瘀血腫者,皮間必有赤縷血 痕,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或續斷飲、加味八味丸。婦 人經閉敗血腫者,腎氣丸加紅花,或紅礬丸。

《陰腫治法》
编辑

「玉莖與陰囊伸縮痿強,乃身中陰陽之機。有陽火,玉 莖腫脹,健強不休者,柴青瀉肝湯。濕熱下流者,四苓 散加山梔、木通、金鈴子。莖囊腫大通明者,木香流氣 飲加木通,煎吞青木香丸。暴風客熱,陰挺腫脹者,龍 膽瀉肝湯。膀胱熱甚囊腫,二便不通者,三白散、八正 散。」腫痛者,用小茴、全蠍、穿山甲、木香等分為末。每服 二錢,空心酒下。有陰寒濕腫痿弱者,五苓散加茴香, 或八味丸。腎大如斗者,荔核散。上熱下虛,玉莖腫痛 者,清心蓮子飲。陰腫大如升斗者,用馬鞭草搗爛塗 之,或乾地龍為末,雞子清調敷,囊軟者可治。婦人陰 腫便閉,枳橘炒熱熨之。

《忌宜》
编辑

凡陽水宜辛寒散結行氣,苦寒瀉火燥濕。陰水宜苦 溫燥脾,或辛熱導氣,極忌甘藥助濕作滿。尤忌針刺, 犯之流水而死。凡先腫腹而後散於四肢者,可治,先 腫四肢而後歸於腹者,難治。若肌肉崩潰,足脛流水, 脣黑耳焦,缺盆平,臍凸背平,手足掌平,肉硬,腹多青 筋,大便滑瀉者不治。又面黑者肝死,兩手無紋者心 死。臍凸者,脾死。兩肩凸者,肺死。下注腳腫者,腎死。

《鼓脹證治》
编辑

鼓脹,中空外堅,有似於鼓。又曰:「蠱者,若蟲侵蝕之義。」 虛脹,陰寒為邪,吐利不食,時脹時減,按之則陷而軟。 實脹,陽熱為邪,身熱咽乾,常脹內痛,按之不陷而硬。 大概肥人氣虛多寒濕,瘦人血虛多濕熱,都緣脾濕 失運布之職。蓋脾居中,能升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 今內傷外感,脾陰受傷,痰飲結聚,飲食之精華不能 「傳布,上歸於肺,下注膀胱,故濁氣在下,化為血瘀,鬱 久為熱,熱化成濕,濕熱相搏,遂成鼓脹。或在臟腑之 外,或在榮衛之分,或在胸脅,或在皮膚,雖各臟腑見 證,亦總歸於脾也。所謂各臟腑見證者,如心脹煩心, 肝脹脅痛,脾脹善嘔噦,肺脹欬喘,腎脹腰痛,胃脹、胃 脘痛,大腸脹、腸鳴飱泄,小腸脹、小腹」引腰痛,膀胱脹, 小便癃閉,三焦脹,氣滿,皮膚,膽脹,口苦。又有外感寒 鬱,則為裏邪。外感風寒,傳至陽明,裏分大實。大滿者, 承氣湯。古云「下之脹已」者是也。若尋常感風脹者,升 麻葛根湯加蒼朮,或升麻胃風湯。感寒脹者,不換金 正氣散加檳榔、枳殼、乾薑。風寒兩感脹者,五積散。暑 脹,二便不利者,香薷「散加滑石、枳殼、黃連。二便利者, 六和湯。濕脹腰重或嘔者,除濕湯;瀉者,三白湯。若內 傷氣滯,二便或閉或溏,七情鬱塞,氣道升降失常,腹 脹大而四肢多瘦,四七湯、七氣湯、四炒枳殼丸。」因怒 傷肝,勝脾者,痞滿喘急,平肝飲子;甚者,當歸龍薈丸。 虛者,禹餘糧丸。因怒傷肝,乘肺傳大腸者,腸鳴氣走 有聲,「二便或閉或溏,六君子湯加蘇子、大腹皮、木香、 草果、厚朴、枳實。便閉者,三和散、四磨湯。憂思氣鬱者, 木香化滯湯、木香枳朮丸、溫膽湯、退熱清氣湯。恐傷 腎精,氣怯不上升而下焦脹者,補中益氣湯加木香、 檳榔、故紙。」若食脹則有因熱者,因寒者,蓋因食肉果 菜不化,日食脹初起多寒濕自利,不食者,胃苓湯加 山樝、麥芽,或人參養胃湯加香附、砂仁,甚者,治中湯 加丁香,或厚朴、附子二味煎服。久則濕熱乘脾,大便 乾燥者,保和丸。傷肉者,黃連、阿魏等分,酢浸蒸餅為 丸,或三補丸,用香附、山樝煎湯下。傷雜果者,古桂香 丸,或鹽湯探吐。膏粱厚味,大便祕者,大承氣湯加桂, 或厚朴湯。積熱者,牽牛丸;「虛者,木香檳榔丸、滋腎丸。」

《穀蟲癥痞之分》
编辑

因穀食不化曰「穀脹。」朝陽盛能食,暮陽衰不能食者, 大異香散、五膈寬中散;濕熱者,古茰連丸、清膈蒼莎 丸,俱穀芽煎湯下,或單雞矢醴散最妙。又有蟲積脹, 善食癥脹、不食。蟲積脹者,腹痛善食茶鹽之物,千金 散、雷公丸;小兒,史君子丸;大人虛者,木香檳榔丸、靈 檳散、化蟲丸。積塊癥瘕脹者,心腹堅硬,欬嗽不眠,廣 「朮潰堅湯、保安丸、紅丸子。輕者,枳朮丸、龜甲丸。」

《水血之辨》
编辑

水脹、漉漉,血脹、瘀血。水脹者,因停水飲茶酒不散,曰「水脹。」腸中漉漉有聲,怔忡喘息,二陳湯加桔梗、檳榔 消飲丸。酒脹,桂苓甘露飲。瘀血脹,便黑,多跌撲及產 後所致,人參芎歸湯、散血消腫湯。又有一種中滿脹 稍輕,俗云「倒飽。」有氣虛者,六君子湯加黃芪、厚朴、木 香;食積加山樝、麥芽;挾濕熱加黃連、青皮、白芍、木香。 清氣陷者,木香順氣湯。有血虛者,四物湯加白朮、木 通、厚朴。挾濕熱者,加芩連。有食滯者,平胃散加山樝、 麥芽,或枳朮丸。凡虛脹及久病瘧痢脹者,俱依此分 氣血調治。

《治法大概以補中去濕為主》
编辑

凡脹初起是氣,久則成水,治比水腫更難。蓋水腫飲 食如常,鼓脹飲食不及,常病根深固,必三五年而後 成。治腫惟補中行濕足矣,治脹必補中行濕,兼以消 積,更斷鹽醬、音樂、妄想,不責速效,乃可萬全。若單腹 腫大,而四肢極瘦者,名蜘蛛蠱,古方雖有八物湯去 地黃,倍參、朮,加黃連、厚朴,及四柱散、諸蠱,保命丹、蝦 「蟆煮肚法。」然此屬脾氣虛極,《本經》自病,更難相生相 制,乃真臟病也,不治。若補中藥,則有六君子湯去甘 草,加大腹皮、厚朴為君,佐以澤瀉利濕,黃芩、麥冬制 肝;朝寬暮急,為血虛,去參,合四物湯;暮寬朝急,為氣 虛,倍參、朮;朝暮俱急,血氣俱虛,合八物湯;肥人多濕, 合平胃散;瘦人多火,加香附、黃連;寒加附子、厚朴;熱 加大黃;食脹加砂仁、神麴;痰脹倍半夏加檳榔、豬苓; 瘀血加桃仁、五靈脂;積聚堅硬加三稜、莪朮;大怒加 蘆薈、山梔;氣脹及蟲積加木香、檳榔;氣下陷加升麻、 柴胡。凡議下,須脈實人盛,按之堅者,先與補藥,次略 疏導,後入補。否則徒快一時,其脹愈甚。《經》曰:「臟寒生 滿病。」然寒脹恆多,熱「脹恆少。」

《王綸明醫雜著》
编辑

《脹論》
编辑

喘與脹,二證相因,必皆小便不利,喘則必生脹,脹則 必生喘,但要識得標本先後,喘而後脹者,主於肺;脹 而後喘者,主於脾。何則?肺金司降,外主皮毛。《經》曰:「肺 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又曰:「膀胱者,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是小便之行,由於肺氣之 降下而輸化也。肺受邪而上喘,則失下降之令,故小 「便漸短,以致水溢皮膚,而生脹滿焉。此則喘為本而 脹為標,治當清金降火為主,而行水次之。脾土惡濕, 外主肌肉,土能尅水。若脾土受傷,不能制水,則水濕 妄行,浸漬肌肉,水既上溢,則邪反侵肺氣不得降而 生喘矣。此則脹為本而喘為標,治當實脾行水為主, 而清金次之。苟肺證而用燥脾之藥」,則脾得寒而脹 愈甚矣。近世治二證。但知實脾行水。而不知分別脾 肺二證。余故為發明之。

「按前證若肺中伏熱,不能生水而喘且渴者,用黃芩清肺飲以治肺,用五淋散以清小便。若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道者,宜用補中益氣湯以培元氣,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若膏粱厚味,脾肺積熱而喘者,宜清胃散以治胃,用滋腎丸以利小便。若心火尅肺金而不能生腎水者,用人參平肺散以治肺,用滋陰丸以滋小便。若腎經陰虧,虛火爍肺金,而小便不生者,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土。若脾氣虛弱,不能相制而喘者,用補中益氣湯以培元氣,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若肝木尅脾土,不能相制而喘者,用六君、柴胡、升麻以培元氣,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若脾胃虛寒,不能相制」而脹者,用八味丸以補脾肺,生腎水。若脾肺虛寒,不能通調水道而脹者,用《金匱》加減腎氣丸,補脾肺,生腎水。若酒色過度,虧損足三陰,而致喘脹痰湧,二便不調,或大小便道相牽作痛者,亦宜用此丸,多有生者。

《李中梓醫宗必讀》
编辑

水腫脹滿 编辑

按《內經》之論腫脹,五臟六腑,靡不有之。詳考全經,如 《脈要論》曰:「胃脈實則脹。」《病形篇》曰:「胃病者腹䐜脹。」《本 神篇》曰:「脾氣實則腹脹,涇溲不利。」《應象論》曰:「濁氣在 上,則生䐜脹。」此四條皆實脹也。《太陰陽明論》曰:「飲食 起居失節,入五臟則䐜滿閉塞。」《師傳篇》曰:「足太陰之 別,公孫虛則鼓脹。」此二條皆虛脹也。《經脈篇》曰:「胃中 寒則脹滿。」《方宜論》曰:「臟寒生滿病。」《風論》曰:「胃風鬲寒 不通,失衣則䐜脹。」此三條皆寒脹也。《六元正紀》《至真 要》等論有云:「太陰所至為胕腫,及土欝之發,太陰之 初氣,太陰之勝復,皆濕勝之腫脹也。或曰水運太過, 或曰寒勝則浮,或曰太陽司天,太陽勝復,皆寒勝之 腫脹也;或曰少陰司天,少陰勝復,少」陽司天,少陽勝 復。或曰熱勝則腫,皆火勝之腫脹也。或曰厥陰司天, 在泉厥陰之復。或曰陽明之復,皆木邪侮土,及金氣 反勝之腫脹也。由是則五運六氣,亦各有腫脹矣。然 《經》有提其綱者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又曰:「其本在 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又曰:『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 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可見諸經雖皆有腫脹,無不由於脾肺腎者。蓋脾土主運行,肺金主氣化,腎水主 五液,凡五氣所化之液,悉屬於腎;五液所行之氣,悉 屬於肺;轉輸二臟以制水生金者,悉屬於脾。故腫脹 不外此三經也。但陰陽虛實,不可不辨。大抵陽證必 熱,熱者多實;陰證必寒,寒者多虛。先脹於內,而後腫 於外「者為實;先腫於外,而後脹於裏者為虛。小便黃 赤,大便祕結為實;小便清白,大便溏泄為虛。」滑數有 力為實,弦浮微細為虛;色紅氣粗為實,色悴聲短為 虛。凡諸實證,或六淫外客,或飲食內傷,陽邪急速,其 至必暴,每成於數日之間。若是虛證,或情志多勞,或 酒色過度,日積月累,其來有漸,每成於經「月之後。」然 治實頗易,理虛恆難。虛人氣脹者,脾虛不能運氣也; 虛人水腫者,土虛不能制水也。水雖制於脾,實則統 於腎,腎本水臟,而元陽寓焉。命門火衰,既不能自制 陰寒,又不能溫養脾土,則陰不從陽,而精化為水。故 水腫之證,多屬火衰也。丹溪以為「濕熱,宜養金以制 木,使脾無賊邪之患;滋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權。 夫制火固可保金,獨不慮其害土乎,惟屬熱者宜之, 若陽虛者,豈不益其病哉。更有不明虛實,專守下則 脹已之一法,雖得少寬,於一時,真氣愈衰,未幾而腫 脹再作,遂致不救,殊可嘆也。余於此證,察其實者,直 清陽明,反掌收功。苟涉虛者,溫補脾腎,漸次康復。其 有不大實亦不大虛者,先以清利見功,繼以補中調 攝。又有標實而本虛者,瀉之不可,補之無功,極為危 險。在病名有鼓脹與蠱脹之殊。鼓脹者,中空無物,腹 皮綳急,多屬於氣也。蠱脹者,中實有物,腹形充大,非 蟲即血也。在女科有氣分與血分之殊。氣分者,心胸 堅大,而病發於上,先病水脹而後經斷。血分者,血結 胞門,而病發於下,先因經斷而後水脹,在治法有理 肺與理脾之殊。先喘而後脹者,治在肺。先脹而後喘 者,治在脾。以上諸法,此其大略也。若夫虛實混淆,陰 陽疑似,貴在臨證之頃,神而明之,其免於實實虛虛 之害乎?若四肢不腫,但腹脹者,名單腹脹,難愈。

死證 编辑

「腹脹,身熱者死。腹脹寒熱如瘧者死。腹大脹,四末清, 形脫洩甚為逆。腹脹便血,脈大時絕者死。」以上脹滿 之死證也。脣黑或腫,肝傷缺盆平。心傷臍突,脾傷足 心平,腎傷《背平》,肺傷五傷者死。陰囊及莖腫腐者死。 瀉後腹脹而有青筋者死。大便滑泄,水腫不消者死。 水腫先起於腹,後散四肢者可治。先起於四肢,後歸 於腹者死。以上水腫之死證也。

《脈法》
编辑

「盛而緊,或大堅以濇,或遲而滑,皆脹滿。沉而滑,浮而 遲,弦而緊,皆水腫。」二病之脈,實大者可治,虛微者難 治。

《趙獻可醫貫》
编辑

《氣虛中滿論》
编辑

中滿者,其證悉與鼓脹水腫無異,何故屬之氣虛?請 得明言之。答曰:氣虛者,腎中之火氣虛也;中滿者,中 空似鼓,虛滿而非實滿也,大略皆脾腎兩虛所致。《海 藏》云:「夫水氣者,乃胃土不能制腎水,水逆而上行,傳 入於肺,故令人腫。治者惟知泄水,而不知益胃,故多 下之,強令水出,不依天度流轉,故胃愈虛。食不滋味」, 則發而不能制也。莫若行其所無事,則為上計。何今 之人不知此等高論,舉手便以為水腫,用《內經》去菀 陳莝、開鬼門、潔淨府之法治之,如舟車丸、禹功散之 類。若真知其為水濕之氣客於中焦,浸於皮膚,皮膚 中如水晶之光亮,手按之隨起者,以前藥一服而退。 若久病大病後,或傷寒瘧痢後,女人「產後,小兒痘後, 與夫元氣素弱者,概以前法施之,脾氣愈泄愈虛,不 可復救矣。故治腫者,先以脾土為主,須補中益氣湯 或六君子湯溫補之,俾脾土旺則能散精於肺,通調 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矣。或者疑謂喘 脹水滿,而又加純補之劑,恐益脹滿,必須補藥中加 行氣利水之品方妙。」此論似深得病情,終非大方家 體。蓋肺氣既虛,不可復行其氣;腎水已衰,不可復利 其水。純補之劑,初時似覺不快,過時藥力得行,漸有 條理矣。至於補腎以治腫,其說難明。蓋禹之治水,行 其所無事也。若一事疏鑿,則失之矣。今人之治腎水 者,牽牛、大戟,粗工之小智,正禹之所惡也。間有用五 苓、五皮者,以為中正,亦轉利轉虛,腎氣愈衰,而愈不 能推送矣,故須用補腎。《經》曰:「腎開竅於二陰,腎氣化 則二陰通,二陰閉則胃䐜脹。」故曰:「腎者胃之關,關門 不利,故水聚而從其類也。」又曰:腎主下焦。三焦者,決 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必待 三焦之火化,始能出也。其三焦之經在上者布膻中, 散絡心包;在下者出於委陽,上絡膀胱,上佐天道之 施化,下佐地道之發生,與手厥陰為表裏,以應諸經 之使者也。是故腎虛者,下焦之火虛也。《宣明五氣論》 云:「下焦溢為水。」以水注之所,氣窒而不瀉,則溢而為 水也。《經》曰:「三焦病者,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溢則水留而為脹。」惟張仲景製金匱腎氣丸,補而不滯,通 而不泄,誠治腫之神方。國朝薛立齋先生屢用屢效, 詳載之《醫案》中。余依其案親試之,甚效,故敢詳著焉。 世有患此者,幸毋誕之乎。

中滿之病,原於腎中之火氣虛不能行水。《金匱》腎氣 丸以八味丸為主,以補腎中之火,有所稟而浩然之 氣,塞乎天地,腎氣不虛而能行水矣。內有附子、肉桂 辛熱之品,熱則流通,又火能生土,土實而能制水矣。 內加牛膝、車前子二味,最為切當。《本草》云:「車前子雖 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強陰益精,令人有子。」 牛膝治老人失溺,補中續絕,壯陽益精。病人虛損,加 而用之。

前所論證治,乃脾腎兩虛者。至於純是脾虛之證,既 以參芪四君為主,亦須以八味丸兼補命門火。蓋脾 土非命門火不能生,虛則補母之義不可不知。 又有一等純是陰虛者,其證腹大臍腫,腰痛,兩足先 腫,小水短澀,喘嗽有痰,不得臥,甚至頭面皆腫,或面 赤口渴,但其人飲食知味,大便反燥。醫見形腫氣喘 水證標本之疾,雜用利水之藥而益甚。殊不知陰虛 三焦之火旺,與衝脈之屬火者同逆而上,由是水從 火溢,上積於肺而嗽,甚則為喘呼,不能臥散,聚於陰 絡而為跗腫,隨五臟之虛者入而聚之,為五臟之脹, 皆相火泛濫其水而生病也。以六味地黃加門冬、五 味,大劑服之,余親試有驗,故錄。

又有一等火鬱者,其證口苦脅痛,惡寒目黃,面黃、嘔 酸等證,須用以「逍遙散」舒其鬱,繼以六味腎氣滋其 陰,亦禁用分利。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编辑

《水腫論》
编辑

病機之切於人身者,水火而已矣。水流濕,火就燥,水 柔弱,火猛烈,水泛溢於表裏,火遊行於三焦,拯溺救 焚,可無具以應之乎?《經》謂「二陽結謂之消,三陰結謂 之水。」手足陽明熱結而病消渴,火之為害,已論之矣。 而三陰者,手足太陰脾肺二臟也。胃為水穀之海,水 病莫不本之於胃,《經》乃以之屬脾肺者,何耶?使足太 「陰脾足以轉輸水精於上,手太陰肺足以通調水道 於下,海不揚波矣。惟胛肺二臟之氣,結而不行,後乃 胃中之水日畜,浸灌表裏,無所不到也,是則脾肺之 權,可不伸耶?然其權尤重於腎,腎者胃之關也。腎司 開闔,腎氣從陽則開,陽太盛則關門大開,水直下而 為消;腎氣從陰則闔,陰太盛則關門常闔,水不通而 為腫。」《經》又以腎本肺標,相輸俱受為言,然則水病以 脾、肺腎為三綱矣。於中節目,尤難辨晰。《金匱》分五水 之名,及五臟表裏主病,徹底言之,後世漫不加察,其 治水輒宗霸術,不能行所無事,可謂智乎?五水者,風 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也。風水其脈自浮,外證骨節 疼痛惡風,渾是傷風本證,從表治之宜矣。皮水其脈 亦浮,外證胕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 發其汗。證不同而治同,其理安在?則以皮毛者,肺之 合也,肺行榮衛,水漬皮間,榮衛之氣,膹鬱不行,其腹 如鼓,發汗以散皮毛之邪,外氣通則內鬱自解耳。正 水其脈沉遲,外證自喘,北方壬癸自病,陽不上通,關 門閉而水日聚,上下溢於皮膚,胕腫腹大,上為喘呼, 不得臥,腎本肺標,子母俱病也。石水其脈自沉,外證 腹滿不喘,所主在腎,不合肺而連肝。經謂肝腎并沉 為石水,以其水積胞中,堅滿如石,不上大腹,適在厥 陰所部,即少腹疝瘕之類也。不知者每治他病,誤動 其氣,上為嘔逆,多主死也。巢氏《病源》謂:「石水自引兩 脅下脹痛,或上至胃脘則死。」雖不及於誤治,大扺肝 多腎少之證耳。黃汗,汗如蘗汁,其脈沉遲,身發熱,胸 滿,四支頭面腫,久不愈,必致癰膿。陰脈陽證,腎本胃 標,其病皆胃之經脈所過,後世名之癉水者是也。夫 水飲入胃不行,鬱而為熱,熱則榮衛之氣亦熱,熱之 所過,末流之患,不可勝言,皆從癉水而浸淫不已耳。 然水在心之部,則鬱心火炳明之化;水在肝之部,則 鬱肝木發生之化;水在肺之部,則孤陽竭於外,其魄 獨居;水在脾之部,則陰竭於內,而穀精不布;水在腎 之部,不但諸陽退伏,即從陽之陰,亦且退伏,孤陰獨 居於下而隔絕也。故胃中之水,惟恐其有火,有火仍 屬消渴。《末傳》中滿之不救腎中之水,惟恐其無火,無 火則真陽滅沒,而生氣內絕。其在心之水,遏抑君火。 若得脾土健運,子必救母。即在肝在肺在腎之水,脾 土一旺,水有所制,猶不敢於橫發。但當懷山襄陵之 日,求土不委頹足矣。欲土宜稼穡,豈不難哉?夫水土 平成,以神禹為師,醫門欲平水土,不師仲景而誰師 乎。

《論海藏集仲景水氣例》
编辑

海藏於治水腫一門,務為致詳。設為水氣問難,求責 脈之有力無力,臟沉腑浮,用藥大凡,意在發明《內經》、 仲景,其實渾是後人窠臼中無實得也。其云:「高低、內 外,輕重表裏,隨經補瀉,要當詳察,肺胃腎三經,病即瘥也。」此一語最為扼要,然終未到家。《內經》明謂三陰 結謂之水,三陰者,太陰也。足太陰脾,手太陰肺,氣結 不行,即成水病,而水之源出自腎,故少陰腎亦司之。 但當言肺脾腎,不當言「肺胃腎」也。何也?胃不必言也, 胃本水穀之海,五臟六腑之大源,脾不能散胃之水 精於肺,而病於中;肺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而病 於上;腎不能司胃之關門,時其輸泄,而病於下。所以 胃中積水浸淫,無所底止耳。《海藏》舉肺胃腎而遺脾, 於至理不過一間未達,原不必議。其治例仍以肺沉 大腸浮,心沉小腸浮為言,此則相沿之陋也。詎知臟 腑各分沉浮,而大小二腸,不當從上焦分診耶?至於 所集仲景水氣例,則未窺宮牆富美,反多門外邪僻 矣。夫仲景論雜證,於水腫一門,極其精詳,惟恐足太 陰脾之健運失職,手太陰肺之治節不行,足少陰腎 之關門不開,并其腑膀胱之氣化不行,所用方藥,皆 不蹈重虛之戒,立於無過之地。《海藏集》仲景治肺癰, 葶藶大棗瀉肺湯為例,是欲以瀉肺之法,為瀉水之 法矣。集仲景治傷寒痞連兩脅雜證支飲在脅之十 棗湯為例,是欲以瀉胸脅及膀胱,為瀉水之法矣。何 其敢於操刃而藉口仲景耶?不但此也,抑且假托後 人治水之峻藥。本之仲景,謂「三花神祐丸,即十棗湯 加牽牛、大黃、輕粉;除濕丹,即神祐丸加乳香、沒藥;元 青丹,又即神祐丸加黃連、黃蘗、青黛」,集仲景之方以 傅會後人,罪不容誅矣。後來依樣《壺盧》,更改一味二 味,即成一方,不傷脾即瀉肺,不瀉肺即瀉膀胱,乃致 積水滔天,載胥及溺,絕無一人追悔從前用藥之咎, 正以繇來者非一日矣。水病門中,成方百道,求一救 肺氣之膹鬱,而伸其治節之方無有也。求一救膀胱 阻絕,而伸其氣化之方無有也。節取數方,發明備用, 臨病自出,生心化裁,是所望矣。

《律六條》
编辑

凡治水腫病,不知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證之 別,及脾、肺、腎三臟所主,恣用驅水惡劣之藥,及《禹功》、 舟車導水等定方者,殺人之事也。

凡治水腫病,有當發汗散邪者,不知兼實其衛,致水 隨汗,浸淫皮腠,不復順趨水道,醫之罪也。

凡治水腫病,遇渴而下利之證,誤利其水,致津液隨 竭,中土坐困,甚者脈代氣促,擯於死亡,醫之罪也。 凡治水腫病,遇少腹素有積塊疝瘕,誤行發表攻裏, 致其人濁氣上衝胸胃,大嘔大逆,痛引陰筋,卒死無 救者,醫殺之也。

凡治水腫黃汗證,乃胃熱釀成癉水,誤用熱藥,轉增 其熱,貽患癰膿,醫之罪也。

凡治水腫病,不察「寸口脈之浮沉遲數弦緊微濇,以 及趺陽脈之浮數微遲緊伏」,則無從辯證用藥,動罹 凶禍,醫之罪也。

《脹病論》
编辑

脹病與水病,非兩病也。水氣積而不行,必至於極脹。 脹病亦不外水裹、氣結、血凝,而以治水諸法,施之百 中無一愈者,失於師承,無人輕施妄投耳。今天下醫 脈久斷,醫藥久荒,即欲效司馬子長,擔簦負笈,遍訪 於江淮汶泗,而師資果安在乎?昌於斯世,無地可以 著矩。然而皇皇斯人,不敢自外,請一比類,為後學商 之。仲景謂水病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 所作。然則脹病,豈無血分腹中堅大如盤者乎?多血 少氣,豈無左脅堅大如盤者乎?多氣少血,豈無右脅 堅大如盤者乎?故不病之人,凡有癥瘕積塊,痞塊即 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甕,是名單 腹脹,不似水氣散於皮膚面目四肢也。仲景所謂石 水者,正指此也。胸中空曠,氣食尚可從旁轆轉,腹中 大小腸膀胱逼處,瘀濁占據,水不下趨,而泛溢無不 至矣。《內經》明脹病之旨,而無其治,仲景微示其端,而 未立法。然而比類推之,其法不啻詳也。仲景於氣分 心下堅大如盤者,兩出其方:一方治陰氣結於心下, 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莘湯。一方治陽氣結 於心下,用枳朮湯。夫胸中陽位,尚分陰氣陽氣而異 其治,況腹中至陰之處,而可不從陰獨治之乎?陰氣 包裹陰血,陰氣不散,陰血且不露,可驅其血乎?舍「雄 入九軍,單刀取勝」之附子,更有何藥可散其陰氣,破 其堅壘乎?推之兩脅皆然,但分氣血陰結之微甚,而 水亦「必從其類矣。」此等比類之法。最上一乘。非中材 所幾。和盤托出。為引伸啟發之助。

《律一條》
编辑

凡治脹病而用耗氣散氣、瀉肺瀉膀胱諸藥者,殺人 之事也。蓋治病用藥,貴得其宜。病有氣結而不散者, 當散其結。甚有攻下蕩滌,而其氣之結尚未遽散者, 漸積使然也。今脹病乃氣散而不收,更散其氣,豈欲 直裂其腹乎?收之不能遽收,亦漸積使然,緩緩圖成 可也。若求決意,一朝,如《草頭》諸方,明明立見殺人,若 輩全不悔悟,展轉以售奸,吾不知其何等肺腸,千劫 不能出地獄矣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编辑

《腫脹總論》
编辑

腫脹之病,原有內外之分。蓋中滿者謂之脹,而肌膚 之脹者,亦謂之脹。若以腫言,則單言肌表,此其所以 當辨也。但脹於內者,本由臟病;而腫於外者,亦無不 由乎臟病。但臟氣之病,各有不同,雖方書所載,有濕、 熱、寒、暑、血、氣水食之辨,然余察之經旨,驗之病情,則 惟在「水氣」二字,足以盡之。故凡治此證者,不在氣分, 則在水分,能辨此二者,而知其虛實無餘蘊矣。病在 氣分,則當以治氣為主;病在水分,則當以治水為主。 然水氣本為同類,故治水者當兼理氣,蓋氣化水自 化也。治氣者亦當兼水,以水行氣亦行也。此中元妙, 難以盡言。茲雖條列如左,然運用之法,貴在因機變 通也。

「病在氣分者,因氣之滯」,如氣血之逆,食飲之逆,寒熱 風濕之逆,氣虛不能運化之逆,但治節有不行者,悉 由氣分,皆能作脹。凡氣分之病,其色蒼,其內堅,其脹 或連胸脅,其痛或及臟腑;或倏而浮腫者,陽性急速 也;或自上及下者,陽本乎上也;或通身盡腫者,氣無 不至也。有隨按而起者,如按氣囊也。然此雖皆氣分, 而氣病有不同。故有氣熱而脹者,曰諸腹脹大,皆屬 於熱也。有氣寒而脹者,曰胃中寒則䐜脹,曰臟寒生 滿病也。有氣濕而脹者,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也。有 氣虛而脹者,元氣虛也,曰足太陰虛則鼓脹也。有氣 實而脹者,邪氣實也,曰腎氣實則脹,曰脾氣實則腹 脹,曰胃氣實則脹也。凡此雖皆脹病,而治之則全在 察其虛實。大都「陽證多熱,熱證多實;陰證多寒,寒證 多虛。先滯於內,而後及於外者多實;先腫於表,而漸 及於內,或外雖脹而內不脹者多虛。小便紅赤,大便 祕結者多實;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者多虛」;脈滑有力 者多實;弦浮微細者多虛;形色黃紅,氣息粗長者多 實;形容憔悴,聲音短促者,多虛。年青少壯,氣道壅滯 者,多實。中衰積勞,神疲氣怯者,多虛。虛實之治,反如 冰炭。若誤用之,必致害矣。

「病在水分者,以陰勝於陽,而肌膚皆腫,此與氣證本 有不同。凡水之為病,其色明潤,其皮光薄,其腫不速, 每自下而上,按肉如泥,腫有分界。蓋陰本於下,而浸 漬有漸,皆水病之證也。觀《水脹篇》言:寒氣之脹,按其 腹窅而不起,水腫之病,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囊 裹水之狀,此其候也。」然以愚見及察之證驗,則若與 「此論相反。蓋凡是水證,必按之窅而不起,此其水在 肉中,如糟如泥,按而散之,猝不能聚,未必如水囊之 比。凡隨按隨起者,亦惟虛無之氣,其速乃然,故辨當 若此也。凡欲辨水氣之異者,在欲辨其陰陽耳。若病 在氣分,則陽證陰證皆有之,若病在水分,則多為陰 證,何也?蓋水之與氣,雖為同類,但陽旺則氣化,而水 即為精,陽衰則氣不化,而精即為水。故凡病水者,本 即身中之血氣,但其為邪為正,總在化與不化耳。水 不能化,因氣之虛,豈非陰中無陽乎?」此水腫之病,所 以多屬陽虛也。然水主於腎,氣主於肺,水漬於下,而 氣竭於上,所以下為腫滿,上為喘急,標本俱病,危斯 急矣。此當速救本原,庶保萬一。倘以虛喘作實邪,而 猶然泄肺,無不敗矣。

少年縱酒無節,多成水鼓。蓋酒為水穀之液,血亦水 穀之液,酒入中焦,必求同類,故直走血分。《經》曰:「飲酒 者,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此之謂也。然血者神氣 也,屬陰而性和;酒者淫氣也,屬陽而性悍。凡酒入血 分,血欲靜而酒動之,血欲藏而酒逐之。故飲酒者,身 面皆赤,此入血之徵,亦散血之徵也。擾亂一番,而血 「氣能無耗損者,未之有也。」但年當少壯,則隨耗隨生, 固無所覺。及乎血氣漸衰,則所生不償所耗,而且積 傷併至,病斯見矣。故或致血不養筋,則為中風;或致 傷脾,則為痰飲瀉痢;或濕熱上浮,則為喘汗鼻淵;或 流於筋骨,則為瘈瘲疼痛;或致動血傷精,則為勞損 吐衄;或致傷肌腐肉,則為爛瘡痔漏。「其有積漸日久, 而成水鼓者,則尤多也。蓋酒性本濕,壯者氣行則已, 酒即血也;怯者著而成病,酒即水也。」不惟酒為水,而 血氣既衰,亦皆隨酒而悉為水矣。所以凡治水鼓者, 必當以血氣為主,而養陰利濕,是誠善矣。奈無知少 年,初不知畏,而惟酒是躭,此其浸漬,已非一日,致令 血氣天真,敗極至此,又豈能以旦夕挽回者哉!故於 諸鼓之中,則尤以酒鼓為最危難治之證。嘗有一杜 康之徒,不信予說,云:「公為此言,其亦過矣。茲見有某 人者,以酒為生,自朝繼暮,今年已若干,未聞其病,豈 酒果傷人者耶?」是不知若人者,惟千百中之一二,而 天稟之特出者也。不然,何善飲者如此其多,而壽於 飲者,僅見其人。則其他之困於此者從可知矣。使不 有斯人之稟。而有斯人之嗜。吾知其不免矣。

《危候總辨》
编辑

大凡水腫,先起於腹,而後散四肢者可治。先起於四 肢,而後歸於腹者難治。又掌腫無紋者死。大便滑瀉水腫不消者死。脣黑脣腫齒焦者死。臍腫突出者死。 缺盆平者死。陰囊及莖俱腫者死。脈絕口張,足腫者 死。足胕腫,膝如斗者死。肚上青筋見,瀉後腹腫者死。 男從身下腫上,女從身上腫下,皆難治。

《氣分脹滿論治》
编辑

凡脹滿由於氣分者,宜察氣之虛實。若脹滿在中而 不在外者,其病多實。《經》曰:「中滿者,瀉之於內。」此之謂 也。若果因酒食厚味,氣滯脈滑而大滿大實者,宜廓 清飲主之。兼脹兼痛,諸藥不效者,宜神香散主之。若 臟腑脹實而兼痛者,宜承氣湯或百順丸下之。然必 年壯力強,素無損傷虛弱等證,而暴見脹滿,方可峻 攻,否則只宜緩治。如果氣實於中,而表裏俱脹者,宜 用蒜瓣以滾湯煮微熟留性,少蘸鹽酢,常以佐食,大 能破氣消滯,亦佳法也。若氣脹而兼小水不利者,宜 用四苓散,以半熟蒜搗膏丸服極妙。

飲食停滯,而致胃口中焦脹滿者,宜「大小和中飲酌 用之。兼痛者,宜排氣飲主之。」

怒氣逆於中焦,或脹或痛者,宜排氣飲、「解肝煎之類 主之。兼喘脹者,宜四磨飲,或神香散。」

大人小兒,素無脾虛泄瀉等證,而忽爾通身浮腫,或 小水不利者,多以飲食失節,或濕熱所致,宜「廓清飲 加減主之」,或四苓散、胃苓湯之類皆可用。或濕勝者, 宜平胃散之類主之。

脾胃虛寒,中氣不健,而三焦脹滿者,是為氣虛中滿。 其為證也,必多吞酸噯腐,惡食惡寒,或常為溏泄,而 別無火證火脈者,必屬臟寒,此所謂臟寒生滿病也, 惟宜溫補。寒在中焦者,宜溫胃飲、理中湯。寒在下焦 者,宜理陰煎、八味地黃湯之類主之。

「單腹脹者,名為鼓脹。以外雖堅滿,而中空無物,其象 如鼓,故名鼓脹。又或以氣血結聚,不可解散,其毒如 蠱,亦名蠱脹,且肢體無恙,脹惟在腹,故又名為單腹 脹」,此實脾胃病也。夫脾胃為中土之臟,為倉廩之官, 其臟受水穀,則有坤順之德,其化生血氣,則有乾健 之功。使果脾胃強健,則隨食隨化,何脹之有?此惟不 善調攝,而凡七情勞倦,飲食房闈,一有過傷,皆能戕 賊臟氣,以致脾土受虧,轉輸失職,正氣不行,清濁相 混,乃成此證。凡治此者,若察其病由中焦,則當以脾 胃為主,宜參、芪、白朮、乾薑、甘草之屬主之。若察其病 由下焦,則當以命門母氣為主,宜人參、熟地、當歸、山 藥、附子、肉桂之屬主之。如果氣有痞塞,難於純補,則 宜少佐辛香,如陳皮、厚朴、砂仁、香附、丁香、白芥子之 屬。如或水道不利,濕氣不行,則當助脾行濕,而佐以 淡滲,如豬苓、澤瀉、茯苓之屬。若諸藥未效,仍當灸治 如後法。以上諸法,大略如此。然病成單鼓,終非吉兆, 必其傷敗有漸,然後至此。使非盡掃塵紛,加意調理, 則未有或免者矣。

治脹當辨虛實,若察其果由飲食所停者,當專去食 積;因氣而致者,當專理其氣;因血逆不通而致者,當 專清其血。其於熱者寒之,結者散之,清屬混者分利 之,或升降其氣,或消導其邪,是皆治實之法也。但凡 病腫脹者,最多虛證,若在中年之後,及素多勞傷,或 大便溏泄,或脈息弦虛,或聲色憔悴,或因病後,或因 「攻擊太過,而反致脹滿等證,則皆虛實之易見者也。」 諸如此類,使非培補元氣,速救根本,則輕者必重,重 者必危矣。若虛在脾肺者,宜四君子湯、歸脾湯之類 主之。若脾虛兼寒者,宜理中湯、溫胃飲、五君子煎。若 脾虛兼痰者,宜六君子湯。若腎虛兼痰者,宜金水六 君煎。若虛在肝腎者,宜六味地黃湯。若腎虛兼寒者。 宜理陰煎。或八味地黃丸。甚者加減《金匱》腎氣湯主 之。若以虛證而妄行消伐。則百不活一矣。其有果以 少壯停滯。或肝強氣逆。或時氣亢害為邪者。方可直 攻其病。但辨之宜詳。不可忽也。

凡外感毒風,邪留膚腠,則亦能忽然浮腫,如東垣所 謂八益之邪自外入者是也。然其來必速,其證則必 有脈緊,及頭痛骨痛等證,方是外感之候。先宜解散 其邪,如正柴胡飲、小柴胡湯、敗毒散、參蘇飲、葛根蔥 白湯之類,隨宜用之。若風因火熾,而表裏俱熱,宜芍 藥清肝散,或龍膽瀉肝湯之類主之。若邪傳入裏,太 陽陽明併病,而胃實熱甚,必日晡潮熱,大渴引飲者, 白虎湯主之。若大實大滿而熱結不退者,大承氣湯 或百順丸下之。若少陽陽明併病,寒熱往來,滿而實 者,宜大柴胡湯下之。《五常政大論》曰:「下之則脹已。」此 之類也。

《水腫論治》
编辑

「凡水腫等證,乃脾肺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 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 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 水而反尅,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 而上泛,故傳入於脾而肌肉浮腫,傳入於肺則氣息 喘急。」雖分而言之,而三臟各有所主,然合而言之,則 總由陰勝之害,而病本皆歸於腎。《內經》曰:「腎為胃關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然關門何以不利也? 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夫 所謂氣化者,即腎中之氣也,即陰中之火也。陰中無 陽,則氣不能化,所以水道不通,溢而為腫。故凡治腫 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氣,若氣「不能化,則水必 不利,惟下焦之真氣得行,始能傳化;惟下焦之真水 得位,始能分消。」求古治法,惟薛立齋先生《加減金匱》 腎氣湯,誠對證之方也,余屢用之,無不見效。此雖壯 水之劑,而實即脾、肺、腎三臟之正治也。何也?蓋腎為 先天生氣之源,若先天元氣虧於下,則後天胃氣失 其所本,而由脾及肺,「治節所以不行,是以水積於下, 則氣壅於上,而喘脹由生。但宜峻補命門,使氣復元, 則三臟必皆安矣。今論其方,如所用桂、附,以化陰中 之陽也;熟地、山藥、牛膝,以養陰中之水也;茯苓、澤瀉、 車前子,以利陰中之滯也,此能使氣化於精,即所以 治肺也;補火生土,即所以治脾也;壯水通竅,即所以 治腎」也。此方補而不滯,利而不伐,凡病水腫於中年 之後,及氣體本弱者,但能隨證加減用之,其應如響, 誠諸方之第一,更無出其右者。

證有全由脾肺不足而為腫脹者,治宜以四君、歸脾 之屬為主,固是正治之法,然亦須兼補命門。蓋脾土 非命門之火不能生,肺氣非命門之火不能化。人知 土能制水,而不知陽實制陰,人知氣化為精,而不知 精化為氣也。虛則補母,正此之謂。

凡素稟陽盛,三焦多火,而病為水腫者,其證必煩渴 喜冷,或面赤便結,或熱而喘嗽,或頭面皆腫,或脈見 滑實,此濕熱相因,陰虛之證也。凡辛香燥熱等劑,必 所不堪,宜用六味地黃湯加牛膝、車前、麥冬之類大 劑與之。其有熱甚者,宜加減一陰煎加茯苓、澤瀉、牛 膝、車前之類主之。其有虛中挾實,胸膈不清,宜加陳 「皮、白芥子之類佐之。若生平不宜熟地者,則單用生 地亦可。」但此等壯水等劑,必十餘服後,方可望效。若 先尅伐致虛者,其效尤遲,慎毋欲速自求伊戚也。 凡年少縱酒,致為濕熱所乘,元氣尚強,脈實有力,而 不便於溫補者,此當逐去濕熱,亦能速效,宜禹功散、 導水丸、濬川散、三花神祐丸之類,皆可擇用。瀉後宜 薄滋味。戒飲酒。久之方可復元。

古法治腫,大都不用補劑,而多用去水等藥,微則分 利,甚則推逐。如五苓散、五淋散、五皮散、導水茯苓湯 之類,皆所以利水也。如舟車、神祐丸、濬川散、禹功散、 十棗湯之類,皆所以逐水也。再如巴豆、𥐚硝、鍼砂、滑 石、三稜、蓬朮、麝香、琥珀、土狗、地龍、田螺、水蛭、鯉魚、鯽 魚、蘿蔔子、蘇子、商陸、葶藶、杏仁、防己、秦艽、木瓜、瞿麥、 通草、厚朴、赤小豆、豬苓、海金沙、五加皮、大腹皮、羌活、 獨活之類,無非逐水利水之劑。但察其果係實邪,則 此等治法,誠不可廢,但必須審證的確,用當詳慎也。 凡今方士所用,則悉皆此類,故能晚服而早通,朝用 而暮瀉,去水斗許,腫脹頓消,效誠速也。但彼不顧人 之虛實,不慮人之死生,惟以見效索謝而去,不知隨 消隨脹,不數日而復,脹必愈甚。苟以衰年積損之證, 而復遭此刦,則百無一生矣。 水腫證,以精血皆化為水,多屬虛敗,治宜溫脾補腎, 此正法也。然有一等不能受補者,則不得不從半補, 有并半補亦不能受者,則不得不全用分消。然以消 治腫,惟少年之暫病則可,若氣血既衰,而復不能受 補,則大危之候也。故凡遇此輩,必須千方百計,務救 根本,庶可保全。嘗見有專用消伐而退腫定喘者,於 腫消之後,必尫羸骨立,略似人形,多則半年,少則旬 日,終無免者。故余之治此,凡屬中年積損者,必以溫 補而愈,皆終身絕無後患。蓋氣虛者不可復行氣,腎 虛者不可復利水,且溫補即所以化氣。氣化而全愈 者。愈出自然。消伐所以逐邪。邪逐而暫愈者。愈由勉 強。此其一為真愈,一為假愈,亦豈有假愈而果愈者 哉。

無論氣鼓水鼓,凡氣實可下者,宜用赤金豆或「百順 丸」,以漸利之。

徐東臯曰:經云:臟寒生滿病。《脈經》云:「胃中寒則脹滿。」 脾為陰中之至陰,故經曰:「太陰所至為稸滿。」大抵脾 濕有餘,無陽不能施化,如土之久於雨水,則為泥矣, 豈能生化萬物?必待和風暖日,濕去陽生,自然生長 也。故凡若此者,宜亟以辛熱藥治之。又曰:經云:下之 則脹已。此以濕熱飲食有餘,脾胃充實者言也。如仲 景治傷寒邪入於裏,而成腹滿堅實,大便祕而不利 者,宜以三承氣湯下之可也。若因脾虛內寒不足,而 氣不能運化精微以成腹滿者,故宜以甘溫補脾為 主,少佐辛熱,以行壅滯之氣,庶使脾土旺健,脹滿運 行,斯可愈矣。即《經》所謂塞因塞用,從治之法耳。醫者 不察乎此,惟執下則脹已急於獲效,病者苦於脹滿, 喜行利藥以求通快,不知暫快一時,則真氣愈傷,腹 脹愈甚,去死不遠矣。俗謂氣無補法者,以其痞塞,似 難於補,不思正氣虛而不能運行為病。《經》曰:壯者氣行則愈是也。又曰:水腫本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 行,當以參、朮補脾,使脾氣得實,則自健運而水自行。 大抵只宜補中行濕,「利小便,切不可下,但用二陳加 人參、蒼白朮為主,或佐以黃芩、麥冬、炒梔子以制肝 木。若腹脹少佐厚朴,氣不運加木香、木通;氣若陷下, 加升麻、柴胡提之,必須補中行濕,加升提之藥,能使 大便潤,小便長。」又曰:「諸家治水腫,只知導濕利小便, 執此一途,用諸去水之藥,往往多死。又用導水丸、舟 車丸」、神祐丸之類大下之,此速死之兆。蓋脾氣虛極 而腫,愈下愈虛,雖劫之取目前之快,而陰損正氣,禍 不旋踵。大法只宜補中宮為主,看所挾加減,不爾則 死,當以嚴氏實脾散加減。要知從治塞因塞用之理, 然後可以語水腫之治耳。

《石室祕籙》
臣陳士鐸著
编辑

《水腫治法》
编辑

「水腫之病,亦土不能尅水也。」方用牽牛、甘遂各三錢, 水煎一服,即大瀉水斗餘,鼓脹盡消。此則直奪其水 勢,而土得其平成矣。但二味藥性峻烈,過於猛矣,人 疑非正治之法。然水勢滔天,必開決其水口,則水旋 消。此二味之中,病源妙在於猛也。但服此二味之後, 切不可食鹽,如食鹽則前病重犯,不可救矣。此乃不 知禁忌。自犯死證。非藥之故也。今人一見牽牛、甘遂。 視為必死之品。過矣。水腫之病。必須以手按之而如 泥者。始可用此二味正治。否則按之不如泥。隨按而 皮隨起者,非水也。當作氣虛腎虛治之。不可以此二 味輕投以殺之也。

水腫之疾,腹脹如鼓,兩跗如浮,按之如泥,小便不利, 大便反結,人以為水病,誰知皆由於土氣之鬱。方用 雞屎醴一升,炒黃色為末,以黃酒一斤,先將雞屎末 盛於新布上,後將黃酒灑之,不可太驟,緩緩沖之,則 藥味盡下,取汁一椀,病人服之,切不可令病人先知, 則不肯信心而服,使生別病。下喉之後,腹即作雷鳴, 「一飯之間,傾腹而出,兩足即減大半,再飲一椀全消。」 蓋雞屎善能逐水,而又通土性,無微不入,將從前所 畜之水無不開其水口盡歸大腸而洩,此奪治之法 也。一法用大麥芒二兩,煎湯飲之亦消,且無後病,但 須一連數月作湯飲之,即泄水而愈。藥平常而奏功 甚奇也。然此方止可治初起之水腫,而不可治久病 之水腫也。

《鼓脹治法》
编辑

鼓脹,數年而不死者,必非水鼓。水鼓之證,不能越於 兩年,未有皮毛不流水而死者。今二三年不死,非水 鼓,乃氣鼓、血鼓、食鼓、蟲鼓也。但得小便利而胃口開 者,俱可治。方用:茯苓五兩人參大黃蘿蔔子各一兩 雷丸三錢白朮五錢附子一錢水十椀煎湯二椀,早 服一椀必然腹內雷鳴,少頃必下惡物滿桶,急拿出 傾去,再換桶,即以第二椀繼之。又大瀉大下,至黃昏 而止。淡淡米飲湯飲之,不再瀉,然人弱極矣。方用人 參、白芥子各一錢,茯苓五錢,薏苡仁一兩,山藥四錢, 陳皮五分,水煎服,一劑即愈。忌食鹽者一月,犯則無 生機矣。先須斷明,然後用藥治之。鼓脹之病,年久不 死,原是可救,所以用下藥以成功,非土鬱之中有水 積,若果水證,早早死矣,安能三年之未死也。然而雖 非水證,而水必有壅阻之病,方中仍用茯苓為君,以 雷丸、大黃為佐,不治水而仍治水,所以奏功如神也。 水鼓滿身皆水,按之如泥者是。若不急治,水流於四 肢而不得從膀胱出,則變為死證,而不可治矣。方用 決流湯:牽牛、甘遂各「二錢,肉桂三分,車前子一兩,水 煎服。一劑而水流斗餘,二劑即全愈,斷不可與三劑 也,與三劑反殺之矣。蓋牽牛、甘遂最善利水,又加之 車前、肉桂引水以入膀胱,但利水而不走氣,不使牽 牛、甘遂之過猛,利水併走氣也。但此二味畢竟性猛, 多服傷人元氣,故二劑逐水之後,斷宜屏絕,須改用 五苓」散調理二劑。又用六君子湯以補脾可也。更須 忌食鹽。犯則不救。

氣鼓,乃氣虛作腫,似水鼓而非水鼓也。其證一如水 鼓之狀,但按之皮肉不如泥耳。必先從腳面腫起,後 漸漸腫至上身,於是頭面皆腫者有之。此等氣鼓,必 須健脾行氣,加利水之藥則可救。倘亦以水鼓法治 之,是速之死也。宜消氣散:白朮、薏仁、茯苓各一兩,肉 桂、甘草各一分,枳殼五分,山藥五錢,人參、車前子、蘿 蔔子、神麯各一錢,水煎服,日日一劑。初服覺有微碍, 久則日覺有效,十劑便覺氣漸舒,二十劑而全消,三 十劑而全愈。此方健脾而仍是利水之品,故不傷氣, 奏功雖緩,而起死實妙也。然亦必禁食鹽,三月後可 漸漸少用矣。即秋石亦不可用,必須三月後用之。 《蟲鼓》惟小腹作痛,而四肢浮脹,不十分「之甚,面色紅 而帶點,如蟲蝕之象,眼下無臥蠶微腫之形,此是蟲 鼓也」,必須殺蟲可救。然過於峻逐,未免轉傷元氣,轉 利轉虛,亦非生之之道。方用消蟲神奇丹:雷丸、神麴、

茯苓、白礬各三錢,當歸、𪔀甲酢炙各一兩,鮮地栗粉
考證
一兩,取汁一茶甌,車前子五錢,水煎服。一劑即下蟲

無數,二劑蟲盡出矣。蟲去而鼓自消,不必用三劑也。 蓋雷丸最善逐蟲去穢,而𪔀、甲、地栗更善化蟲於烏 有。然蟲之生,必有毒結於腸胃之間,故又用白礬以 消之。誠慮過於峻逐,又佐之當歸以生血,新血生而 舊瘀去,更佐之茯苓、車前分利其水氣,是蟲從大便 而出,而毒從小便而行,自然病去如掃矣。但此藥服 二劑後,必須服四君、六君湯去甘草而善為之調理 也。

血鼓之證,其由來漸矣。或跌閃而血瘀不散,或憂鬱 而血結不行,或風邪而血畜不發,遂至因循時日,留 在腹中,致成血鼓。飲食入胃,不變精血,反去助邪,久 則脹,脹則成鼓矣。倘以治水法逐之,而證犯非水,徒 傷元氣;倘以治氣法治之,而證犯非氣,徒增飽滿,是 愈治而愈脹矣。宜消瘀蕩穢湯。水蛭三錢,必須炒黑, 「大約一兩炒黑,取末用三錢,當歸二兩,雷丸、紅花、枳 實、白芍、牛膝各三錢,桃仁四十粒,去皮尖,搗碎,水煎 服。」一煎即下血斗餘,再煎即血盡而愈。蓋血鼓之證, 惟腹脹如鼓,而四肢手足竝無脹意,故血去而病即 安也。服此方一劑之後,切勿再與二劑,當改用四物 湯調理,於補血內加白朮、茯苓、人參,「補氣而利水,自 然全愈。否則血鼓雖痊,恐成乾枯之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