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35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三十五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三十五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十五

  飲食門二

  喻昌醫門法律飲滾酒過多成膈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論治 論脾胃三方

  陳士鐸石室祕錄論治法

  方黑圓子 如意圓 阿魏圓 強中圓 蒙石圓 檳榔丸 煮黃丸 瓜蔕散 金露

  丸 枳實丸 清六丸 又方 又方 又方 補脾丸 紅丸子 治中湯 葛花解酲湯

   仙方內消丸 香蘇散 紅砂香附湯 穀神丸 黑丸子 丁香脾積丸 感應丸 五

  百丸 丁香爛飯丸 木香枳朮丸 麯糵枳朮丸 三黃枳朮丸 大枳殼丸 集香丸

  紫沉消積丸 法製生薑散 木香丸 小分氣丸 益志散 快活丸 破積導飲丸 和

  中丸 七珍散 二神丸 育氣湯 資生丸 右歸飲 右歸丸 一陰煎 二陰煎 四

  陰煎 和胃飲 排氣飲 小和中飲 芍藥枳朮丸 神香散 赤金豆 四味回陽飲

  理陰煎 養中煎 溫胃飲 五君子煎 胃關煎 抑扶煎 五德丸 九炁丹

  單方

  鍼灸

  導引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三十五卷

醫部彙考三百十五 编辑

飲食門二 编辑

《醫門法律》
臣喻昌著
编辑

飲滾酒過多成膈 编辑

「過飲滾酒,多成膈證」,人皆知之,而所以然之理不達 也。蓋膈有二,一者上脘之艱於納,一者下脘之艱於 出耳。然人胃中全是一團沖和之氣,所以上脘清陽 居多,不覺其熱;下脘濁陰居多,不覺其寒。即時令大 熱,而胃中之氣不變為熱;時令大寒,而胃中之氣不 變為寒。氣惟沖和,故但能容食,不能化食,必藉脾中 之陽氣入胃,而運化之機始顯,此身中自然之造化 也。麯糵之性極能升騰,日飲沸酒不輟,勢必將下脘 之氣,轉升於中、上二脘,而幽門之口閉而不通者有 之。且滾酒從喉而入,日將上脘炮灼,漸有腐熟之象, 而生氣不存,窄隘有加,止能納水不能納穀者有之, 此所以多成膈證也。若夫熱藥之性,其傷人也必僭 以火,曰「炎上也。」寒藥之性,其傷人也必濫以水,曰「潤 下也。」不僭不濫,而獨傷中焦沖和之氣者,必無之理。

《景岳全書》
臣張介賓著
编辑

《論證》
编辑

凡飲食傷脾之證,有寒傷,有熱傷,有暫病,有久病,有 虛證,有實證。但熱者、暫者、實者,人皆易知,而寒者、久 者、虛者,人多不識。如今人以生冷瓜果致傷胃氣,而 為瀉、為痢、為痛之類者,人猶以為火證,而治以寒涼 者,是不識寒證也。有偶因停滯而為脹、為痛者,人皆 知其實也。然脾胃強壯者,即滯亦易化,惟其不能化 者,則最有中虛之證,故或以不食亦知饑少,食即作 脹;或以無饑無飽,全然不思飲食;或以胃虛兼嘔,而 腹滿膨膨;或以穴不生土,而時食時吐;或中氣不化, 則胸喉若有所哽,而本非飲食之滯者;或因病致傷 胃氣,則久不思食,而本非中滿之病者。且胃病於暫 者多實,脾病於久者多虛。時醫於此,無論邪正久暫, 鮮有不用開胃消導等劑,是不知虛證也。蓋脾胃之 職,原以化食為能,今既不能化食,乃其所能者病,而 尚可專意尅伐,以害其能乎?且凡欲治病,必須先藉 胃氣以為行藥之主。若胃氣實者,攻之則去,而疾常 易愈,此以胃氣強,而藥力易行也。胃氣虛者,攻亦不 去,此非藥不去病也。以胃虛本弱,攻之則益弱,而藥 力愈不能行也。若久攻之,非惟藥不能行,必致元氣 愈傷,病必愈甚,盡去其能,必於死矣。矧!體質貴賤,尤 有不同,凡藜藿壯夫,及新暴之病,自宜消伐,惟速去 為善。若以弱質弱病,而不顧虛實,概施欲速攻治之 法,則無不危矣。

傷食者必惡食。

素喜冷食者,內必多熱;素喜熱食者,內必多寒。故內 寒者不喜寒,內熱者不喜熱。然熱者嗜寒,多生中寒; 寒者嗜熱,多生內熱。此《內經》所謂久而增氣,物化之 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故凡治病養生者,又當於 素稟中,察其嗜好偏勝之弊。

飲食致病。凡傷於熱者多為火證,而停滯者少;傷於 寒者多為停滯,而全非火證。大都飲食之傷,必因寒 物者居多,而溫平者次之,熱者又次之。故治此者,不 可不察其所因偶病之人,多有非食而疑食者,曰「某日曾食某物,或 某肉某麪,其日即病。」醫者不論虛實,但聞此言,且見 胃口不開,必先治食。夫未病之人,誰有不食?豈必預 為停食,而待病至者,斯可信其無食乎?及其病也,則 或因勞倦,或因風寒,或因七情,病發不測,而且無脹 無滯,與食何干?藥不對病,而妄行剝削,必反增病也。 由此推之,則凡無據無證,而妄指胡猜者,皆其類也, 良可慨矣。

《論治》
编辑

「凡治飲食暫傷者,亦當辨虛實。若停滯中焦,或脹或 痛者,此實證也,當先去其食,宜大和中飲主之。然去 食莫先於理氣,又惟排氣飲為佳。若所停猶在上焦, 莫若用吐為捷法,或用吐劑亦可。若食停下焦,痛極 兼脹者,須下而去之,宜神佑丸,或備急丸,或赤金豆。 若偶傷生冷,或油濁不堪等物,以致吐瀉脹痛而邪」 氣實者,宜「抑扶煎。」若無寒氣者,以本方去吳茱萸煎 服,或用排氣飲、和胃飲俱佳。若痛脹不解者,宜神香 散兼用之。

飲食傷脾,而吐瀉已甚者,但察其無中滿,無腹痛,而 惟嘔惡不能止,此其食物必已盡去,而以中氣受傷 大虛而然。或其人困倦不寧,少氣多汗,六脈豁大無 神者,宜理中湯、五君子煎,或溫胃飲之類主之。若吐 甚極虛者,宜四味回陽飲。瀉甚極虛者,宜胃關煎。凡 大吐大瀉之後,多為腹脹。若但外脹而內不覺脹,或 惡聞食氣。不欲飲食者。皆脾氣大虛之候。速宜用前 溫補諸法調治之。

「凡少年小兒輩,縱肆口腹,以致胃氣不清,或時微脹, 或時疼痛,或膨膨然不思飲食」,此皆傷脾而然,而實 亦食滯使然也。滯多者宜和胃飲,滯少者宜枳朮丸 或「芍藥枳朮丸」,日漸服之,仍節飲食,自可全愈。 凡失饑傷飽,損及脾胃,多令人胸膈痞悶,不能消化, 飲食少思,口中無味,或噯氣吞酸,神體困倦,此皆脾 氣受傷。中虛而然。宜木香人參枳朮丸。或大健脾丸 去黃連主之。其虛甚者。宜理中湯。或溫胃飲。若虛在 下焦。而陰中無陽。不能生土者。惟理陰煎加減主之 為善。

「病後胃口不開,飲食不進者,有二證。」蓋一以濁氣未 淨,或餘火未清,但宜以小和中飲加減主之。一以脾 胃受傷,病邪雖去,而中氣未復,故或有數日不能食, 或旬日不能開,或胸喉中若有所哽,如梅核氣者。此 中本無停積,但以陽氣未舒,陰翳作滯,胃氣大虛,不 能運化而然。輕則溫胃飲,甚則必加人參、附子,但使 陽氣得行,則胃口自開也。

凡飲酒致傷者,多宜除濕利水。若或傷氣,亦宜間用 人參。然其證有三,不可不辨:一以酒濕傷脾,致生痰 逆嘔吐,胸膈痞塞,飲食減少者,宜葛花解酲湯、胃苓 湯、五苓散之類主之。一以酒熱傷陰,或致發熱動血 者,宜黃芩芍藥湯、清化飲、徙薪飲之類主之。一以酒 質傷臟,致生泄瀉不已,若氣強力壯者,惟五苓散、胃 苓湯之類,皆可除濕止瀉。若因濕生寒,以瀉傷陰,致 損命門陽氣者,非胃關煎及五德丸、九炁丹之類不 可。

怒氣傷肝,則肝木之氣必侵脾土,而胃氣受傷,致妨 飲食。此雖以肝氣之逆,然肝氣無不漸散,而脾氣之 傷,則受其困矣。此所以不必重肝,而重當在脾也。故 凡遇此證,但當察其逆滯之有無,如無脅痛脹滿等 證,則不必疏氣,單宜以養脾益氣為主,如五味異功 散、歸脾湯之屬是也。或於補養藥中,少加烏藥、青皮、 白豆蔻以佐之亦可。

凡時食時吐,或朝食暮吐等證,詳載《反胃門》。

善食而瘦者,多因有火,然當察火之微甚,微火者微 清之,如生地、芍藥、丹皮、沙參、麥冬、石斛、竹葉、地骨皮、 黃芩、知母、細甘草之屬是也。若火甚者,或隨食隨饑, 隨飲隨渴,或肌膚燥熱,二便濇結,則石膏、黃連、梔子、 黃蘗、龍膽草、苦參之屬,所不可免。此當察其三焦五 臟,隨所在而治之。然陽盛者陰必虛,如一陰煎、二陰 煎、四陰煎之屬,皆當擇而用也。不能食而瘦者,必其 脾胃虛弱,不能健運而然。故或為噯氣吞酸,痞滿不 饑等證,宜四君子湯、歸脾湯。若兼寒者,宜五君子煎、 養中煎、理中湯。其命門火衰者,宜右歸飲、右歸丸、八 味地黃丸之類主之。

凡喜食茶葉,喜食生米者,多因胃有伏火,所以能消 此物。余嘗以清火滋陰之藥,愈此者數人,蓋察其脈 證有火象,故隨用隨效也。又有喜食炭者,必其胃寒 而濕,故喜此燥澀之物,亦當詳察脈證,宜以健脾溫 胃為主。

飲食所傷,治當從類,如麥芽、神麴能消米麪之積;砂 仁、厚朴、蘿蔔子、阿魏能消肉食之積;山樝、枳實能消 瓜果之積。凡因濕者宜治以燥,如半夏、蒼朮、草果、澤 瀉之屬。因寒者宜治以熱,如薑、桂、吳茱萸、肉豆蔻之

屬。因熱者宜治以寒,如芩、連、梔子、青皮之屬。氣滯者
考證
當行其氣,宜木香、烏藥、香附、白芥子之屬。血滯者當

行其血,宜桃仁、紅花、蘇木、元胡之屬。食聚積堅,行散 不易者,宜巴豆、大黃、三稜、蓬朮之屬。凡治食積所停, 古法不過如此。雖然,此不過言其大概耳。至若淺深 虛實,貴酌權宜。凡欲攻有形,須從乎味。欲散凝滯,須 從乎氣。未有氣行而實不隨者,則此中之氣味通變, 又自有相濟之妙,故不可以膠柱也。

《論脾胃三方》
编辑

「人賴脾胃為養生之本,則在乎健與不健耳。」而健脾 三方,如潔古之枳朮丸,東垣之平胃散及補中益氣 湯,俱當今之相傳以為準繩者也。夫所謂平胃者,欲 平治其不平也。此東垣為胃強邪實者設,故其性味 從辛燥苦而能消散,惟有積滯與濕者宜之。今見方 家每以此為常服健脾之劑,動輒用之,而不察可否, 其誤甚矣。潔古枳朮丸,以白朮為君,脾得其燥,所以 能健。然佐以枳實,其味苦峻,有推牆倒壁之功。此實 寓攻於守之劑,惟脾氣不清而滯勝者,正當用之。若 脾氣已虛,非所宜也。今人不察,相傳為補脾之藥,而 朝吞暮餌,或以小兒瘦弱,而製令常服,則適足以傷 其氣,助其瘦耳,用宜酌也。補中益氣湯,乃東垣獨得 之心法。蓋以脾胃屬土,為水穀之海,凡五臟生成,惟 此是賴者,在賴其發生之氣運而上行,故由胃達脾, 由脾達肺,而生長萬物,滋溉一身,即如天地之土,其 氣皆然。凡春夏之土,能生能長者,以得陽氣而上升, 升則向生也;秋冬之土,不生不長者,以得陰氣而下 降,降則向死也。今本「方以升、柴助升氣,以參、芪、歸、朮 助陽氣,此東垣立方之意,誠盡善矣。但肺本象天,脾 本象地,地天既交,所以成泰。然不知泰之前猶有臨, 臨之前猶有復,此實三陽之元始」,故余再製補陰益 氣煎,正所以助臨復之氣,庶乎得根本之道,而足補 東垣之未盡也。又補中益氣湯之用,原為補中扶陽 而設,然補陽之義,則亦有宜否之辨,用者不可不知。 如東垣用此,以治勞倦內傷發熱等證,雖曰為助陽 也,非發汗也,然實有不散而散之意,故於勞倦感寒, 或陽虛痎瘧,及脾氣下陷等證,則最所宜也。若全無 表邪寒熱,而但有中氣虧甚者,則升、柴之類,大非所 宜。何也?蓋升、柴之味皆兼苦寒,升、柴之性「皆專疏散。」 雖曰「升麻入脾胃,柴胡入肝膽,能引清氣上升」,然惟 有邪者,固可因升而散之,使或無邪,能不因散而益 耗其中氣乎?即曰「此湯以補劑為主,而惟藉升、柴以 引達清氣,不知微虛者猶可出入,大虛者必難假借, 當此之時,即純用培補,猶恐不及,而再兼疏泄,安望 成功?且凡屬補陽之劑,無」不能升,正以陽主升也。用 其升而不用其散,斯得補陽之大法,此中自有元機, 又奚必升柴之是賴乎。故寇宗奭極言五勞七傷之 大忌柴胡者,是誠絕類之真見,而李時珍復又非之, 余亦何容再辨哉!然理有一定,孰能越之?茲余單揭 其要曰:「能散者,斷不能聚;能泄者,斷不能補,而性味 之苦寒者」,亦斷非扶陽之物,只此便是《斷案》,而紛紛 之議或可判矣。故於諸證之中,凡其不宜用此者,則 有不可不察。如表不固而汗不斂者,不可用;外無表 邪而陰虛發熱者,不可用;陽氣無根而格陽戴陽者, 不可用;脾肺虛甚而氣促似喘者,不可用;命門火衰 而虛寒泄瀉者,不可用;水虧火亢而吐血衄血者,不 可用。四肢厥逆而陽虛欲脫者,不可用。總之,元氣虛 極者,毫不可泄;陰陽下竭者,毫不可升;真火虧敗者, 毫不可用清涼。今人但知「補中益氣湯可以補虛」,一 概尚之,而不知病當緊急,則此時幾微關係,判於一 舉指之間,而殲微不可紊誤者,正此類也。余亦安能 以筆盡哉。

《石室祕錄》
臣陳士鐸著
编辑

《論治法》
编辑

塞,治法因其塞而塞之也,如人氣虛中滿是也。凡人 氣虛,多不能食,食則倒飽,人以為多食之故,以香、砂、 枳實等丸消導之。其初未嘗不少快,久則腹飽,又消 之,久久不已,必變成中滿之證,腹高而大,氣喘而粗, 人又以為鼓脹也,用牽牛、甘遂等藥以利導其水,水 未必去,而鼓脹益甚,又以為藥之不勝也,又用大黃、 巴豆之藥下之又不應,以為風邪襲之,又以辛散之 品,如龍膽草、茵陳之類,雜然紛進,不至死不止,猶然 開鬼門,泄淨府。紛紛議論,皆操刀下石之徒也。誰知 初起之時,即以補胃健脾之藥,先為速治,何至此哉? 初用之方,人參、蘿蔔子各一錢,白朮二錢,陳皮三分, 甘草一分,薏仁、芡實各五錢,山藥、茯苓各三錢,水煎 服。此方絕不去消導,而專以補為事。世醫未有不笑 其迂,以為此等藥服之必增脹滿,下喉之時,實覺微 飽。世醫乃誇示曰:「吾言之驗如此。」而病人與病家并 諸親友,俱歎世醫而咎此方之迂而害事。詎知下喉 之時,雖覺微脹,入腹之後,漸覺開爽,連服數劑,不特 開爽,而并無脹滿之疾矣。蓋中滿之疾,原是氣虛而 成,不補其虛,脹何從解?補藥之中加以蘿蔔子分消其脹氣,使人參不助邪而助正。況又有茯苓、薏仁、芡 實之類,純是去濕之藥,則水道自行,而上壅可免。尤 妙用甘草一分,以引群藥之入於滿處。蓋中滿最忌 甘草,而此偏用之,成功於忌之中也。

中滿固是塞證,飽食填塞於胸膛,亦是塞證也。人皆 用香、砂、厚朴消之,而予獨不然。方用人參、白朮、神麴 各三錢,陳皮、肉桂各一錢,甘草一分,水煎服。此方妙 在全不去消食,反助其飽悶之氣。誰知飽食而不消 者,由於胃氣之不足也。我補其胃氣,則胃強自能運 化而入於脾中,又何必用厚朴、枳殼之消導哉。此亦 塞治之法也。

暫治者,乃強壯之人,素不服藥,一朝得病,用藥暫治 之。如傷食作痛,胸腹飽悶,䐜脹欲嘔而不得,方用白 朮、麥芽各三錢,枳殼二錢,山樝三十粒,砂仁三粒,半 夏、甘草、厚朴各一錢,水煎服。此方純是攻藥,而不至 消氣,妙在用白朮為君,故不消氣而轉能消食,然亦 因其形壯體健而用之。倘體弱久病之人不可也。 王治者,不可以霸道治之,而用王道治法,為必全而 尊尚之也。如人病已將愈,不過飲食難消,胸膈不快, 或吐酸,或溏泄,或夜臥不寧,或日間潮熱,俱宜王道 治之,而不可以偏師取勝。方用人參一錢,茯苓、白朮 各二錢,甘草、陳皮各五分,半夏七分,此六君子湯也。 最妙者,有熱加黃芩三分,夜不睡加黃連、肉桂各五 分;潮熱加柴胡、丹皮各一錢,地骨皮三錢;有食覺胸 中少痛,加枳殼五分,山樝十粒;有痰加白芥子一錢; 欬嗽加桔梗一錢;下泄水加車前一錢;腹中痛加肉 桂五分,白芍一錢;頭運加蔓荊子、川芎各一錢;上吐 酸水加白芍三錢,倍用茯苓;飽滿加枳殼五分。所謂 「王道蕩蕩」,看之平常,用之奇妙,日計不足,歲計有餘, 何必用參、至兩,計加桂、附以出奇哉。此王道之法也, 初治者首先宜以此治之也。如傷食之證,心中飽悶, 見食則惡,食之轉痛,此傷食也,即以消食藥服之立 已。方用:白朮、茯苓半夏、枳殼各一錢山樝二十粒麥 芽、穀芽各二錢神麴三分甘草五分砂仁三粒水煎 服。一劑快,二劑愈。

编辑

黑圓子濟生下同 编辑

治「中脘有宿食,吞酸惡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氣,或心腹疼痛,及中虛積聚,飱泄赤白痢下。」

烏梅肉七箇 百草霜三錢 杏仁去皮尖,別研 縮砂仁各三七枚 半夏湯泡過七次,九枚

巴豆去殼并油,二枚。

右為細末和勻,用薄糊為圓如黍米,每服十五圓,加至二十圓,用熟水送下,薑湯亦得。更看虛實增損圓數。或因食生冷魚膾,得用「治中湯」 送下。

如意圓 编辑

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不能傳化,心下堅痞,兩脅脹滿,心腹疼痛,噫宿腐氣,及霍亂吐瀉,水穀不消,久痢赤白,膿血相雜,久病黃色羸瘦,及腹中一切食癥之疾,並皆治之。」

枳殼去穰 檳榔 橘紅 半夏湯泡七次。

蓬朮 京三稜 乾薑炮 黃連去鬚,各二兩 巴豆三七粒,連殼用

右件除巴豆外,剉如豆大,用好酢煮乾,去巴豆,餘藥焙為細末,薄糊為圓,如菉豆大。每服十圓,加至十五圓,用茶清薑湯任下,食後臨臥。孕婦忌服。

阿魏圓 编辑

治脾胃怯弱,食肉食麪,或食生果,停滯中焦,不能尅化,致腹脹疼痛,嘔惡不食,或痢或祕,悉主之。

阿魏酒浸化,旋用 官桂,不見火, 蓬朮炮。

麥糵炒 神麯炒 青皮 蘿蔔子炒 乾薑炮 白朮各半兩 百草霜三錢 巴豆去殼油三七箇

右十一味為細末,和勻,用薄糊為圓,如菉豆大。每服二十圓,不拘時,薑湯送下。「麪傷」 ,用麪湯送下;「生果傷」 ,用麝香湯送下。

強中圓中藏經下同 编辑

治氣消食。益脾胃。進飲食。

白木。或蒼朮 橘紅 乾薑、炮 良薑油炒 青皮

右等分,同為細末,湯浸蒸餅,搦去水,和圓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圓。

蒙石圓 编辑

治「脾積滯氣,酒食所傷,飲食不化,惡心嘔逆,胸膈不快,不思飲食,胸腹脹滿,臍脅有塊,心脾冷痛,口吐酸水,停飲冷痰,痃癖癥瘕,發痛無度,翻胃轉食,面黃瘦乏,四肢頭面浮腫,臟腑不調,裡急後重,及十鬲氣虛中有積,婦人血氣塊硬,悉皆主之。」

「硇砂一兩,用米酢三升化開 巴豆霜二兩半,二味 同入酢煮兩食久」 青蒙石半兩,研 京三稜一兩, 酢浸一宿,煨二味,次入煮半食久,入前酢中煮 白麪二兩,酒半升,化此一味,次入煮半食久 大黃一兩半分三分,一生一炒一煨,次入煮半食久 木香以下並為細末 檳榔 肉豆蔻 肉桂 豬牙皂角去皮炙 乾薑炮 丁香 蓬莪朮 芫花酢浸一宿,炒微令有煙,各一兩 青皮

《白豆蔻》 好墨燒令八分過,各半兩 《胡椒》

粉霜研,各一分。

右次第煮了,次入木香等一十四味,熬成膏,圓如菉豆大。每服三圓,酒飲薑湯雜下。

檳榔丸河間下同 编辑

治飲食不化。心腹膨悶。

檳榔一錢半 陳皮去白,一兩 木香二錢半 牽牛頭末,半兩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米飲下,生薑湯亦可。

煮黃丸 编辑

治前證兼脅肋虛脹者

雄黃另研,一兩 巴豆五錢,生用,去皮研爛。

右二味再研,入白麪二兩,同再和研勻,滴水為丸如桐子大。「每服時先煎漿水令沸,下藥二十四丸,煮三十沸,澇入冷漿水中沉冰,冷一時下二丸,一日二十四丸也,加至微利為度,用浸藥水送下。」 此藥治脅下痃癖痛如神。

瓜蔕散 编辑

瓜蔕、 赤小豆各三錢。

右為細末,溫水調一錢,以吐為度。如傷之大重,「備急丸」 、獨行丸,皆急藥也。

金露丸 编辑

治「氣不下降。飲食難消,心下痞悶。」

枳實麩炒,五錢 大黃 牽牛頭末 桔梗各二兩

右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溫水下。「如常服十丸、二十丸甚妙。」

枳實丸 编辑

治氣不下降,食難消化,常服進食逐飲。

枳實麩炒,五錢 白朮一兩

右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

清六丸丹溪下同 编辑

去三焦濕熱,治泄瀉多與「清化丸同用,並不單用。」 兼治產後腹痛或自利者。能補脾補血,亦治血痢。

《六一散》一料。 紅麴炒,半兩。一作二兩半

右為末,飯丸梧子大,每五七十丸,白湯下。

又方 编辑

治氣抑痰倦不思食

扁柏七錢半, 陳皮、 黃連、 黃蘗、 半夏。

白朮、 蒼朮各二兩, 香附、 白芍各一兩半。

右為末薑汁麪糊丸

又方 编辑

治心腹膨脹。多食肉所致。

南星薑製 半夏 䒷蔞仁研和潤,各一兩半 香附童便浸,一兩 黃連薑炒,三兩 蒙石硝煆 蘿蔔子 連𧄍,各半兩 麝少許

右為末,麪糊丸。一方加陳皮半兩。

又方 编辑

治吃麵內傷,肚熱頭痛。

白朮一錢半, 白芍、 陳皮、 蒼朮各一錢。

茯苓、 黃連、 人參、 甘草各五分。

右作一服,薑三片煎。如口渴,加乾葛二錢,再調理。

補脾丸 编辑

白朮半斤 蒼朮 茯苓 陳皮各三兩

右粥為丸

紅丸子 编辑

治傷食

京三稜 蓬朮煨 青皮 陳皮各五兩 胡椒 乾薑炮,各三兩

右為末,用酢糊丸如梧子大,礬紅為衣,服三十丸,食後薑湯下。

治中湯 编辑

治「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

人參 甘草炙 乾薑炮 白朮土炒 青皮 陳皮等分。

右,每服五錢,水煎。如嘔,加半夏等分。加丁香減半夏,名《丁香溫中湯》。

葛花解酲湯東垣 编辑

治一切酒傷

青皮三錢, 「白朮二錢, 橘紅、 人參、 茯苓、 豬苓各一錢半, 澤瀉、 乾薑、 神麴各一錢, 木香、 白豆蔻、 葛花、 砂仁各五分。」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得微汗則病去。

仙方內消丸良方下同 编辑

治酒食過傷。脾胃等疾。

青皮 陳皮去白 蒼朮米泔浸炒 百草霜香附 三稜煨 芫花酢炒 破故紙炒 皂角 蓬朮炒 乾漆炒煙盡 官桂去皮,各一兩

黑牽牛半斤,半生半炒。

右為細末,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湯送下。《一方》有半夏三兩。

香蘇散 编辑

治宿食留飲,積聚中脘,噫臭腐氣,心腹疼痛,或臟腑飱泄,並皆治之。

香附《炒去毛》,三錢 蒼朮米泔水浸炒 紫蘇葉 陳皮各二錢 甘草一錢半

右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蔥白三根,煎至一鍾,不拘時服。如頭痛,加川芎、香白芷。

紅砂香附湯 编辑

治噫宿腐氣。心膨䐜滿。或時冷疼。

香附炒,去毛,十兩 烏藥五兩 縮砂去殼

粉甘草炒,各二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紫蘇三葉,鹽少許煎湯調下,不拘時服。大便祕,用橘皮湯調下。

穀神丸 编辑

消食,健脾益氣,進美飲食。

人參 縮砂 神麴炒 香附炒去毛 青皮 陳皮 麥糵炒 枳殼去穰麩炒 三稜煨 蓬朮煨,各等分

右為細末,粳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鹽湯下亦可。

黑丸子 编辑

治「中脘有宿食,吞酸惡心,口吐清水,噫宿腐氣,或心腹疼痛,及中虛積聚,飱泄,赤白痢下,並皆治之。」

烏梅肉七箇 百草霜三錢 巴豆去油,二枚 杏仁去皮尖 縮砂各三七枚 半夏泡七次,九枚

右件為細末,和勻,薄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薑湯亦得。更看虛實增減丸數。或因食生冷魚膾腥腐,用治中湯送下。

丁香脾積丸 编辑

治食積。心腹膨脹。不得尅化。

丁香 木香,「不見火 巴豆 良薑酢煮,各半兩 蓬朮三兩 荊三稜二兩 皂角三大挺,燒存性 青皮一兩」

右入百草霜三匙,同碾為末,麪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止。脾積氣,陳皮湯下。口吐酸水,淡薑湯下。嘔吐,藿香甘草湯下。小腸氣,炒茴香酒下。婦人血氣刺痛,淡酢湯送下。

感應丸 编辑

治「男子、婦人小兒停積宿食,冷物不能尅化,有傷脾胃,或泄瀉臭如抱壞雞子,或下痢膿血,並皆治之。」

杏仁泡去皮尖、雙仁者,二百四十粒 丁香兩半 百草霜用鄉村人家鍋底上者佳,另研細,二兩 巴豆七十粒,去皮心膜油,研如粉 乾薑炮,一兩 木香二兩半

右除巴豆、百草霜、杏仁三味外,餘四味杵為細末,同研勻。用蠟匱「先將蠟六兩,鎔化作汁,以重綿濾查。更以好酒一升,於銀石器內煮蠟,鎔滾數沸,傾出候酒冷,其蠟自浮於上,取蠟稱用。凡春夏修合清油一兩,秋冬用清油一兩半,於冷銚內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蠟四兩,同化作汁,就鍋內乘熱拌和前項藥末成劑」 ,分作小錠子,以油單紙裹衣,旋丸服餌,每服三十丸,空心生薑湯送下。

五百丸 编辑

治宿食留飲,積聚中脘,噫臭吞酸,心腹刺痛。

丁香 砂仁 胡椒 巴豆去皮心膜,另研。

烏梅取肉。

右件各一百箇,研為細末,和勻,蒸餅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用白湯送下。

丁香爛飯丸 编辑

治食傷太陰,及治卒心胃痛。

丁香 「廣朮」、炮 荊三稜炮 木香各一錢

甘松去土。 益智仁、 砂仁各三錢。 香附半兩。 丁香皮、 甘草炙各二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滾白湯送下,或細嚼下亦可。

木香枳朮丸 编辑

治強飲食所傷。心腹滿悶不快。

木香 枳實麩炒,各一兩 白朮二兩

右為細末,荷葉煨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麯糵枳朮丸 编辑

治強飲食。心腹滿悶不快。

神麯炒 麥糵炒 枳實各一兩 白朮二兩

右為細末,荷葉煨飯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考證

三黃枳朮丸 编辑

治傷肉。食濕麵。辛辢味厚之物填塞。悶亂不快。

黃芩二兩 黃連酒洗 大黃煨 神麴炒

白朮 橘皮各一兩 枳實麩炒,半兩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白湯送下。

大枳殼丸 编辑

治一切酒食傷,胸膈痞悶疼痛,飲食不消,兩目刺痛,嘔逆惡心,並皆治之。

枳殼麩炒 厚朴薑汁製 茯苓 白朮 人參 半夏 木香 青皮 橘紅 檳榔 荊三稜煨 蓬朮煨 麥糵微炒 神麴炒,各一兩 牽牛炒 大黃各二兩 乾薑半兩

右為細末,薑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後用生薑湯送下。

集香丸 编辑

治傷生冷宿食不消

丁皮 茴香、 益智、 荊三稜、 青皮 川楝子 蓬朮 陳皮各一兩 巴豆和皮米炒黑,去米,半兩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用生薑湯送下。

紫沉消積丸 编辑

治「久積伏滯,胸膈膨脹,心腹刺痛,飲食不化,及治婦人血氣疼痛。」

沉香 阿魏酢化 巴豆取霜,各一兩 硇砂 硫黃研 青皮 良薑 檳榔 官桂去皮

人參 木香 胡椒各四兩 丁香 丹砂研 乾薑炮,各二兩

右將沉香、阿魏巴豆、硇砂四味同研,用蜜一升,酒二盞,共熬成膏,以磁盒貯之,再將餘藥搗為細末,以膏和搗千百杵,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七丸,不拘時,溫橘皮湯送下。如心痛,溫酒下,婦人血氣,當歸湯下。一方有沒藥一兩。

法製生薑散 编辑

治「飲酒過多,或生冷停滯,嘔逆惡心,不欲飲食。」

「生薑切片,用青鹽摻過,再以白麪拌淨,焙乾」,十兩 官桂去皮 青皮去白 陳皮 半夏薑汁製 白朮各一兩 蓽澄茄 丁香 木香各二兩半 白豆蔻 白茯苓 砂仁各一兩半 葛根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下。

木香丸 编辑

治積聚氣,脾胃虛冷,宿食不消,心腹氣滯,脹滿疼痛。

木香 桂心 白朮 赤茯苓 人參各三分 乾薑炮 桔梗 吳萸湯泡焙 當歸各半兩 大黃炒 神麴炒 訶黎勒煨去核 陳皮去白 麥糵炒 檳榔各一兩

右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溫酒送下。

小分氣丸 编辑

治久積氣塊。宿食不消。胸膈痞悶。痰逆惡心。不思飲食。臍腹刺痛。酢心噎塞。

木香 雄黃研,各一兩 青皮去白炒 乾薑炮 陳皮去白 棟實炒 檳榔各半兩 蓬朮酢浸 巴豆去皮心膜去油 半夏泡 大黃煨,各一分

右為細末,酢煮麵糊和丸,如菉豆大,每服五丸,加至七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益智散 编辑

治「脾胃虛冷。積聚沉結。宿食不消。」

益智去皮炒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白茯苓 荊三稜煨 蓬朮煨,各一兩 木香一分 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 厚朴去皮,薑汁塗炙,一兩一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不拘時點服。

快活丸 编辑

治宿食不消。致傷脾胃。

生大黃 檳榔 陳皮各一兩 青皮一兩半 三稜酢煮 蘿蔔子、炒 香附炒 蓬朮各四兩 麥糵,用巴豆三錢同炒黃,去巴豆 黑丑各半斤

右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食前用淡生薑湯送下。

破積導飲丸 编辑

治「宿食不消。心腹痞悶。」 及治積塊堅硬。

牽牛頭末,六錢 木香 檳榔 青皮,去白

陳皮去白 枳殼炒 枳實炒 荊三稜煨

蓬朮煨 半夏湯洗 茯苓去皮 乾生薑

神麴炒。

右為細末,生薑汁煮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用溫生薑湯送下。

和中丸必讀下同 编辑

開胃進食

人參 白朮各三兩 乾薑 甘草 陳皮木瓜去穰,各一兩

右為末,水丸,白湯送三錢。

七珍散 编辑

開胃養氣補脾進食

人參 白朮酒炒,各一兩半 黃芪蜜炙 茯苓 陳黃米炒焦 砂仁炒,各一兩 甘草薑汁炒,五錢

右為末,每服三錢,薑棗湯送下。

二神丸 编辑

破故紙補腎為癸水,肉豆蔻補脾為戊土,戊癸化火,進食妙方。

破故紙炒,四兩 肉豆蔻生,二兩

右為末,肥棗四十九枚,生薑四兩切,同煮爛,去薑,取棗去皮核,研膏為丸,桐子大,每服三錢,鹽湯下。

育氣丸 编辑

木香, 丁香, 藿香, 人參, 白朮, 茯苓。

砂仁 白蔻 蓽澄茄 炙草 白檀香各半兩 山藥一兩 橘紅 青皮去白,各二錢半

右為末,每服二錢,木瓜湯調下。

資生丸 编辑

白朮「泔浸土蒸九次,曬九次,切片炒」黃 薏仁炒 人參去蘆飯上蒸熟,各三兩 橘紅 山樝肉蒸 神麴炒,各二兩 山藥炒 麥芽炒 芡實炒 茯苓去皮飛,去筋乳拌,飯上蒸曬乾,各一兩半 黃連薑汁炒枯 白豆蔻 澤瀉炒,各三錢

桔梗炒 藿香洗 甘草炙,各五錢 蓮肉去心 白扁豆炒去殼,各一兩

右為末,蜜丸,每丸二錢,每服一丸,淡薑湯磨服。

右歸飲景岳全書下同 编辑

治「命門火衰,不能食而瘦者。」

熟地二三錢。或加至一二兩。 山茱萸一錢。

山藥炒 枸杞 杜仲薑製,各二錢 甘草炙 肉桂各一、二錢 製附子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右歸丸 编辑

治前證

《大懷熟地》八兩 山茱茰微炒 當歸各三兩。便溏勿用 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 「山藥炒 枸杞微炒 杜仲薑汁炒 鹿角膠炒珠 菟絲子製」各四兩 製附子自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

右「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百餘丸。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其效尤速。」

一陰煎 编辑

治有火之甚。善食而瘦者。

熟地三五錢, 牛膝一錢半, 甘草一錢, 生地、 芍藥、 麥冬、 丹參各二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二陰煎 编辑

治水不制火,致有前證。

生地、 麥冬各二、三錢, 棗仁二錢 元參

茯苓、 木通各一錢五分, 黃連或一、二錢。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加燈草二十根。或竹葉亦可。煎七分。食遠服。

四陰煎 编辑

治陰虛相火盛,致有前證。

生地二三錢, 茯苓一錢半, 麥冬、 白芍藥、 百合、 沙參各二錢, 生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服。

和胃飲 编辑

治偶傷生冷油膩等物

陳皮 厚朴各一錢五分 乾薑炮一、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溫服。

排氣飲 编辑

治氣逆食滯脹痛等證

陳皮、 枳殼、 藿香各一錢五分, 厚朴一錢, 木香七分或一錢, 香附、 澤瀉、 烏藥各二錢。

水一鍾半,煎七分,熱服。

小和中飲 编辑

治「病後胃口不開,飲食不進。」

陳皮 茯苓 厚朴各一錢五分 甘草五分 山樝 扁豆炒,各二錢

水一鍾半,加生薑三五片,煎服。

芍藥枳朮丸 编辑

治「縱肆口腹,以致胃脘不清,胸腹脹痛等證。」

白朮麪炒 赤芍藥酒炒,各二兩 枳實麪炒 陳皮各一兩

荷葉煮黃老米粥為丸,桐子大,米飲或滾白湯任下百餘丸。

===神香散===

治「偶傷生冷油膩,以致吐瀉脹痛等證。」

丁香、 白豆蔻。砂仁亦可

二味等分為末,清湯調下五七分,甚者一錢,日數服不拘。

赤金豆 编辑

治食停下焦。痛脹等證。

巴霜去皮膜,略去油,一錢半 生附子切略炒燥 皂角炒微焦 硃砂為衣,各二錢 輕粉一錢 丁香 木香 天竺黃各三錢

右為末,酢浸蒸餅為丸,蘿蔔子大,硃砂為衣。欲漸去者,每服五七丸,欲驟行者,每服一二十丸,用滾水或煎藥,或薑、酢、茶、蜜、茴香,史君煎湯為引送下。若利多不止,可飲冷水一二口即止。蓋此藥得熱則行,得冷則止也。

四味回陽飲 编辑

治「飲食傷脾吐瀉,元陽欲脫者。」

人參一二兩, 製附子 炮乾薑各二三錢

炙甘草一、二錢

水二鍾,武火煎七八分,溫服,徐徐飲之。

理陰煎 编辑

治「相火虛衰,不能生土,致不思食,食亦不化」 等證。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乾薑炒黃一、二、三錢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炙草 或加桂各一、二錢

水二鍾,煎七八分,熱服。

養中煎 编辑

治脾胃虛寒。不能飲食者。

人參一、二三錢 白扁豆炒,二三錢 山藥炒 茯苓各二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炙甘草一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溫胃飲 编辑

治「飲食傷脾,吐瀉已甚者。」

人參一、二、三錢或一兩 白朮炒,一二錢或一兩 扁豆炒,二錢 乾薑炒焦,一二、三錢 炙甘草 陳皮各一錢或不用 當歸一、二錢。滑泄者勿用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君子煎 编辑

治前證

人參二三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炙甘草一錢 白朮 茯苓各二錢

水一鍾半煎服

胃關煎 编辑

治前證虛寒甚者

熟地三五錢或一兩 炙甘草一二錢 山藥炒 白扁豆炒,各二錢 吳茱萸製,五七分 焦乾薑 白朮炒,各一二三錢

水二鍾,煎七分,食遠溫服。

抑扶煎 编辑

治「偶傷生冷油膩,以致吐瀉脹痛等證。」

厚朴 陳皮 烏藥各一錢五分 炙甘草一錢 豬苓 瀉澤各二錢 乾薑炮一二錢 吳萸五分

水一鍾半,煎七分,食遠溫服。

五德丸 编辑

治「酒質傷脾」 泄瀉者。

補骨脂酒炒 乾薑炒,各四兩 吳茱萸製

木香、 《北五味》各二兩。或以肉豆蔻或烏藥代之

右湯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甚者百餘丸,滾白湯或人參湯或米湯俱可下。

九炁丹 编辑

治前證虛寒甚者

熟地八兩 製附子四兩 肉豆蔻麪煨 焦薑 吳萸 補骨脂酒炒 蓽茇炒 五味炒,各二兩 粉甘草炒,一兩

煉蜜為丸。或山藥糊丸。如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或百丸。滾白湯下。

單方 编辑

燒酒醉死。急以新汲水浸其髮。外以故帛浸濕。貼其 胸膈。仍細細灌之。至甦乃巳。集簡方

飲酒齒痛,「井水頻含漱之。」直指方

酒肉過多,脹滿不快,用鹽花擦牙,溫水漱下二三次, 即如湯沃雪也。簡便方

腹中食積:「綠礬二兩,研,米酢一大杯,磁器煎之,柳條 攪成膏,入赤腳烏一兩,研丸菉豆大,每空心溫酒下 五丸。」聖惠五飲酒癖:「一留飲,水停心下,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 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 間,皆由飲食胃寒,或飲茶過多致此。」倍朮丸:用白朮 一斤,乾薑炮、桂心各半斤,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溫水 服二三十丸。局方

食生米,男子婦人因食生米,留滯腸胃,遂致生蟲。久 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至憔悴萎黃,不思飲食, 以害其生。用蒼朮米泔水浸一夜,剉焙為末,蒸餅丸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益昌伶人 劉清嘯,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監趙尹 以此治之,俱兩旬而愈。蓋生米留滯腸胃,受濕則穀 不磨,而成此疾。蒼朮能去濕暖胃消穀也。經驗方 酒醉不醒:「九月九日真菊花為末,飲服方寸匕。」外臺 嗜酒不已:氈中蒼耳子七枚,燒灰,投酒中飲之,即不 嗜。藏器

酒積酒毒,服此即解。天南星丸「用端正天南星一斤, 土坑燒赤,沃酒一斗,入坑放南星盆覆泥固濟,一夜 取出,酒和水洗淨,切片焙乾為末,入硃砂末一兩,薑 汁麪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蔡丞相、呂丞 相嘗用有驗。家藏方

胸膈食積:「牽牛末一兩,巴豆霜三箇,研末,水丸梧子 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後隨所傷湯下。」子和

酒痰欬嗽,用此救肺:䒷蔞仁、青黛等分研末,薑汁蜜 丸芡子大,每噙一丸。丹溪

飲酒發熱《即上方》研膏,日食數匙。一男子年二十病 此,服之而愈。摘元

飲酒痰癖,兩脅脹滿,時復嘔吐,腹中水聲:䒷蔞實去 殼焙,一兩,神麯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蔥白湯下。聖惠 酒醉不醒:生葛汁飲二升,便愈。千金下同

飲酒咽爛,口舌生瘡:大麻仁一升,黃芩二兩,為末,蜜 丸含之。

食飽煩脹,但欲臥者:大麥麪炒微香,每白湯服方寸 匕,佳。肘后方

好喫生米,久則成癥。不得米則吐出清水,得米即止。 米不消化,久亦斃人。用白米五合,雞屎一升,同炒焦 為末,水一升,頓服。少時吐出癥,如研米汁或白沫淡 水乃愈也。千金

大醉不堪,連日病困者,蔓菁菜入少米煮熟,去滓,冷 飲之,良。肘后方

食物作酸:蘿蔔生嚼數片,或生菜嚼之亦佳,絕妙。乾 者、熟者、鹽醃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集簡方

開胃進食「茴香二兩,生薑四兩,同搗勻,入淨器內,濕 紙蓋一宿,次以銀石器中,文武火炒黃焦,為末,酒糊 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經驗方 冷勞減食,漸至黑瘦:用「桃仁五百顆,吳茱萸三兩,同 入鐵鐺中,微火炒一炊久,將桃仁去皮,微黃色,即漸 加火,待微煙出,即乘熱收入新瓶內,厚紙封住,勿令 洩氣。」每日空心取桃仁二十粒,去皮嚼之,以溫酒下, 至重者服至百粒愈。聖惠

食桃成病桃梟燒灰二錢,水服,取吐即愈。備急 食肉不消:山樝肉四兩,水煮食之,并飲其汁。簡便方 凡男女脾虛腹薄,食不消化,面上黑黯者,用乾柿三 斤,酥一斤,蜜半斤,以酥蜜煎勻,下柿煮十餘沸,用不 津器貯之,每日空腹食三五枚,甚良。食療

化食消痰,胸中熱氣用橘皮半兩,微焙為末,水煎代 茶細呷。心鏡

好食茶葉,面黃,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為度。簡便方下同 食茶面黃,川椒紅炒,碾末,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茶 湯下。

嗜茶成癖:新鞋盛茶令滿,任意食盡,再盛一鞋,如此 三度,自不喫也。男用女鞋,女用男鞋。集簡方

下氣消食:「訶黎一枚為末,瓦器中水一大升,煎三兩 沸,下藥更煎三五沸,如麯塵色,入鹽飲之。」心鏡 脾胃虛弱,不思飲食,食下不化,病似翻胃噎膈。清明 取柳枝一大把,熬湯煮小米作飯,洒麵,滾成珠子,曬 乾,袋懸風處。每用燒滾水隨意下米,米沉住火,少時 米浮,取看無硬心則熟,可頓食之,久則麪散不粘矣。 名曰「絡索米。」簡便方

酒多致病,《長壽仙人》柳,曬乾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 下。易簡方

脾胃有蟲,食即作痛,面黃無色。以「石州蕪荑仁二兩, 和麪炒黃色為末。」非時米飲服二錢匕。千金下同 寒澼宿食不消。大便閉塞。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 三日三夜。研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豌豆大。每服 一丸。水下。欲吐者二丸。

飲酒頭痛:竹茹二兩,水五升,煮三升,納雞子三枚,煮 三沸食之。

飲酒辟氣:「乾蔓菁根二七枚,蒸三遍,碾末,酒後水服 二錢,即無酒氣也。」

斷酒不飲:以酒浸氈屜一宿,平旦飲,得吐即止也。 消導酒積:雞䏶胵、乾葛為末,等分,麪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下。袖珍方

化食消氣:五靈脂一兩,木香半兩,巴豆四十粒,煨熟 去油為末,糊丸菉豆大,每白湯下五丸。普濟下同 酒積黃腫:五靈脂末一兩,入麝香少許,飯丸小豆大, 每米飲下一丸。

中滿腹脹,旦食不能暮食:用不著鹽水豬血,漉去水, 曬乾為末,酒服取泄甚效。李樓奇方

食即汗出,脾胃虛也。「豬肝一斤,薄切焙乾為末,煮白 粥,布絞汁,眾手丸梧子大,每飲下五十丸,日五。」 脾虛吐食:羊肉半斤作生,以蒜薤、醬豉五味和拌,空 腹食之。心鏡

食物入鼻,介介作痛不出:用牛脂一棗大,納鼻中吸 入,脂消則物隨出也。外臺

飲酒欲斷,刮馬汗和酒服之。千金

飲酒過度,欲至穿腸者:用驢蹄硬處削下,水煮濃汁, 冷飲之。《襄州散》將樂小蠻得此方有效。經驗方 脾胃虛弱,惡心不欲飲食:「虎肉半斤切,以蔥椒醬調, 炙熟,空心冷食。」養老

飲酒成泄,骨立不能食,但飲酒即泄:用嫩鹿茸酥炙, 肉蓯蓉煨一兩,生麝香五分,為末,陳白米飯丸梧子 大。每米飲下五十丸,名「香茸丸。」普濟

食後喜嘔:鹿角燒灰二兩,人參一兩為末,薑湯服方 寸匕,日三。肘后方

鍼灸 编辑

《甲乙經》曰:「傷食,脅下滿,不能展轉反側,目青而嘔,期 門主之。」

腹滿不能食。刺脊中。

腹中氣脹引脊痛,食飲而身羸瘦,名曰「食㑊。」先取脾 俞,後取季脅。

寒中傷飽,食飲不化,五臟䐜滿脹,小腹胸脅榰滿脹, 則生百病,上脘主之。

腹脹腸鳴,胃中傷飽,食飲不化,中脘主之。

食飲不化,入腹還出,下脘主之。

腸中寒,脹滿,善噫,聞食臭,胃氣不足,腸鳴腹痛,泄食 不化,心下脹,三里主之。

腹滿,胃中有熱,不嗜食,懸鍾主之。

大腸實則腰背痛,痹寒轉筋,頭眩痛;虛則鼻衄,癲疾 腰痛,濈濈然汗出,令人欲食而走,承筋主之。取腳下 三折,橫視,盛者出血。

《千金方》曰:「豐隆,主不能食。」

石門,主不欲食,穀入不化。

天樞、厲兌、內庭,主「食不化,不嗜食,俠臍急。」

維道,主三焦有水氣,不能食。

中封,主身黃有微熱,不嗜食。

然谷、內庭、脾俞,主不嗜食。

《胃腧》、腎腧主胃中寒脹。食多身瘦羸。

大腸腧,《周榮》主食不下,喜飲。

陽綱、期門、少商、勞宮,主飲食不下。

章門,主「食飲不化,入腹還出,熱中不嗜食,苦吞而聞 食臭,傷飽,身黃酸疼,羸瘦。」

中庭、中府,主膈寒,食不下,嘔吐還出。

巨闕,主膈中不利。

中極,主饑不能食。

上脘、中脘、主寒中傷飽,食飲不化。

凡飲食不化,入腹還出,先取下脘,後取三里瀉之。 凡不嗜食,刺然谷,多見血,使人立饑。

《東垣十書》曰:「全不思食,取然谷出血,立饑。」

饑不能食。飲食不下。「取章門、期門。」

胃病飲食不下,取三里。

吐宿汁吞酸,取章門「神光。」

三焦停水,氣攻不食,身黃微熱,胃中有寒故也。取維 道、中封、胃俞、腎俞。

饑不能食。飲食不下。嘔而雷鳴。取大迎中極食竇 《資生方》曰。飲食不多。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脾腎 病。宜灸中脘。

食多身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章門、太倉。」 《醫學綱目》曰:「胃弱不思飲食,腸鳴腹痛,食亦不化,取 三里、三陰交。」

三焦邪熱,不嗜飲食:關元一分,沿皮向後三分灸之

導引 编辑

《保生祕要》曰:「傷食嘔吐導引法,按寅卯辰候,空心披 衣起牀,正身直立,雙手用力挐兩肘膊,腳尖著地,腳 跟雙懸,起倒力舂,二九之數,醉飽勿行,恐傷臟腑。 運功先呼濁,次吸清,歸臍閉口存心下丹田,半晌運 臍自然安。」

飽食醉後,因怒下血。運功定神存元氣。顧臍念戒多 怒有食,必須調節。病自即安。

食積致嗽。外法摩臍輪,使食漸次下去,須寬性,平胸 膈,而氣下降,即愈。

醫案 编辑

《儒門事親》曰:「戴人出遊,道經陽夏,問一舊友,其人病 已危矣。戴人往視之,其人曰:『我別無病,三年前當隆 暑,時出村野,有以煮酒饋予者。適村落無湯器,冷飲 數升,便覺左脅下悶,漸痛結硬,至今不散。鍼灸磨藥, 殊不得效。戴人診其兩手脈,俱沉實而有力,先以獨 聖散吐之,一涌二、三升,色如煮酒,香氣不變;後服和』」 脾散去濕藥。五七日。百脈沖和。始知鍼灸無功。徒增 苦楚矣。

一緇侶好茶成癖,積在左脅。戴人曰:「此與肥氣頗同, 然痎瘧不作,便非肥氣,雖病十年,不勞一日。況兩手 脈沉細,有積故然。吾治無鍼灸之苦,但小惱一餉,可 享壽盡期。」先以茶調散吐出宿茶水數升,再以水如 意揃之,又涌數升,皆作茶色;次以三花神祐丸九十 餘粒,是夜瀉二十餘行,膿水燥糞瘀血雜然而下。明 日以除濕之劑服十餘日,諸苦悉蠲,神清色瑩。 《丹溪心法》曰:「一女子在家,因事不如意,鬱結在脾,半 年不食,每日食棗數枚,適喜饅頭,亦能少食,惟深惡 粥飯。予診其脾氣,非枳實不能散,遂以溫膽湯去竹 茹與服,經三月,服二百貼而愈。」

一女子年二十餘,許婚後,夫遠出,二年不歸。女子病 重不食,困臥如痴,他無所苦,諸醫不效。予往治之,見 女向裡牀而睡,形體羸瘦。余思之,此氣結病也。藥不 能治,得怒可解。予往激其怒,掌其面三,且責以不得 有外思,女果大怒而哭,待其哭一二時許,令其父母 解之,進藥二貼,即欲食矣。余謂其父母曰:「雖愈,必得 喜方可解,若再思,則結氣必復至矣。」其父因偽作其 夫有書回,約日成婚。一月餘,其夫果歸,病得全愈。 《醫學綱目》曰:「秦生好服三生茶及冷物,成積而痼寒。 脈非浮非沉,上下內外,按舉極有力,堅而不柔,觸指 突出膚表,往來不可以至數名,縱橫不可以巨細狀, 此陰證鼓擊脈也。一身流行之火,萃於」胸中,寒氣逼 之,故搏大有力。與真武、四逆、理中等湯丸,佐以芍藥、 茴香,使不僭上。每日服百丸,夜八十丸,至夜出汗而 愈。

唐臣嗜冷食,遂成陰證,脈遲七八至一止,後僅三至。 余亟與溫劑數服,四五日不解,遂續進三服,一日脈 生,大汗而解。

羅謙甫云:「脾胃弱而飲食難任者,不可一概用尅伐 之劑,宜錢氏異功散補之,自然能食。設或嗜食太過, 傷脾而痞滿嘔逆,權用枳實丸一服,慎勿多服。」余嘗 治翁氏久瘧,食少汗多,先用補劑加黃連、枳實,月餘 食反不進,汗亦不止。因悟謙甫此言,遂減去枳、連,純 用補劑,又令粥多於藥而食進,又於原方內加附子 三分半,一服而愈。

薛己《醫按》曰:「趙吏部患吐物出皆酸味,其脈氣口大 於人迎者二三倍。」僚友速余投劑,余曰:「此實邪在上, 候其吐盡酸味,不藥自愈。」翊早吐止而安。

一婦人脾胃虛弱,飲食素少,忽痰湧氣喘,頭搖目劄, 手揚足擲,難以候脈。視其面色,黃中見青,此肝木乘 脾土,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治之而甦,更以補中益氣 加半夏,調理而痊。

光祿高署丞,脾胃素虛,因飲食勞倦,腹痛胸痞,誤用 大黃等藥下之,譫語煩躁,頭痛喘汗,吐瀉頻頻,時或 昏憒,脈大而無倫次,用六君子加炮薑,四劑而安。但 倦怠少食,口乾發熱,六脈浮數,欲用瀉火之藥。余曰: 「不時發熱,是無火也;脈浮大是血虛也;脈浮虛,是氣 虛也。」此因胃虛,五臟虧損,虛證發見,服補胃之劑,諸 證悉退。

廷評:張汝翰胸膈作痞,飲食難化,服枳朮丸久而形 體消瘦,發熱口乾,脈浮大而微,用補中益氣加薑桂, 諸證悉退。惟見脾胃虛寒,遂用八味丸補命門火,不

月而飲食進,三月而形體充。此證若不用前丸,多變
考證
腹脹喘促,腿足浮腫,小便淋瀝等證,急用《濟生》加減

腎氣丸,亦有得生者。

一婦人飲食無過椀許,非大便不實,必吞酸噯腐,或 用二陳、黃連,更加內熱作嘔。余謂東垣先生云:「邪熱 不殺穀」,此脾胃虛弱,末傳寒中,以六君加炮薑、木香 數劑,胃氣漸復,飲食漸進;又以補中益氣加炮薑、木 香、茯苓、半夏,數劑全愈。後因怒,飲食頓少,元氣頓怯, 更加發熱,誠似實火,脈洪大而虛,兩尺如無,用益氣 湯、八味丸,兩月餘諸證悉愈。

光祿鄺子涇,面白神勞,食少難化,所服皆二陳、山樝、 枳實之類,形體日瘦,飲食日減。余謂「此脾土虛寒之 證,法當補土之母。」彼不信,乃徑消尅,以致不起。 胡濟之場屋不利,胸膈膨悶,飲食無味,服枳朮丸不 時作嘔,用二陳、黃連、枳實;痰湧氣促加紫蘇、枳殼;喘 嗽腹脹加厚朴、腹皮;小便不利加檳榔、蓬朮;泄瀉腹 痛,悉屬虛寒,用六君加薑、桂,二劑不應,更加附子一 錢,二劑稍退,數劑十愈六七,乃以八味丸全愈。 一婦人年三十餘,忽不進飲食,日飲清茶三五椀,并 少用水果,三年餘矣,經行每次,過期而少,余以為脾 氣鬱結,用歸脾加吳茱萸,不數劑而飲食如常。若人 脾腎虛而不飲食,當以四神丸治之。

一婦人年踰二十,不進飲食二年矣,日飲清茶果品 之類,面部微黃浮腫,形體如常,仍能步履,但體倦怠, 肝脾二脈弦浮,按之微而結滯。余用六君加木香、吳 茱,下痰積甚多,飲食頓進,形體始瘦,臥牀月餘,仍服 六君之類而安。

舊僚錢可久,素善飲,面赤痰盛,大便不實,此腸胃濕 痰壅滯,用二陳、芩、連、山梔、枳實、乾葛、澤瀉、升麻一劑, 吐痰甚多,大便始實。此後日以黃連三錢,泡湯飲之 而安。但如此稟厚者不多耳。

太常邊華泉,嘔吐不食,腹痛後重,自用大黃等藥一 劑,腹痛益甚,自汗發熱,昏憒脈大。余用參、朮各一兩, 炙甘草、炮薑各三錢,升麻一錢,一鍾而甦。又用補中 益氣加炮薑,二劑而愈。

《醫宗必讀》曰:「文學倪念嵐,屢勞積鬱,胸膈飽悶,不能 飲食,服消食之劑不效,改而理氣,又改而行痰,又改 而開鬱,又改而清火。半載之間,藥餘百劑,而病勢日 增,惶懼不知所出,始來求治於余。余先簡其方案,次 診其六脈,喟然歎曰:『脈大而軟,兩尺如絲,明是火衰 不能生土,反以伐氣寒涼投之,何異於人既入井而』」 又下石乎?遂以六君子湯加益智、乾薑、肉桂各一錢, 十劑而少甦。然食甚少也。余勸以加附子一錢。兼用 八味丸調補。凡百餘日而復其居處之常。

新安程幼安,食少腹悶,食粥者久之,偶食蒸餅,遂發 熱作渴,頭痛嘔逆。或以傷寒治之,或以化食破氣之 藥投之,俱不效,勢甚危迫。及余診之,謂其兄季涵曰: 「脈無停滯之象,按之軟且濇,是脾土大虛之診也,法 當以參、朮理之。」眾皆不然。余曰:「病勢已亟,豈容再誤。」 遂以四君子湯加沉香、炮薑與之,數劑而減,一月而 安。

《寓意草》曰:「錢小魯,奕秋之徒也。兼善飲,每奕必飲,飲 必醉,歲無虛日。辛巳秋,浩飲晚歸,嘔吐,寒熱兼作,骨 節煩疼。醫以時行感冒表散藥治之,不愈。更醫知為 酒毒,於寒涼藥中用熱藥為鄉導治之,亦不愈。臥牀 二十餘日,始請余診。其脈洪大促急,身耎著蓆,不能 動展,左腿痛如刀刺,鼻煤從病起,至是總未大便,此」 癰疽之候也。歸語兩門人,王生欣然有得,曰:「迄今燥 金司令,酒客素傷濕熱,至此而發。金盛則木衰,是以 筋骨疼痛而不能起牀;臟燥則腑亦燥,是以津液乾 枯而大腸失其潤,以清金潤燥治之可矣。」吳生曰:「不 然,酒毒大發,腸胃如焚,能俟掘井取水乎?是必以大 下為急也。」余曰:「下法果勝,但酒客胃」氣,素為多嘔所 傷,藥入胃中,必致上湧,不能下達,即敷臍導腸等法, 無所用之。掘井固難,開渠亦不易,奈何奈何!吾為子 輩更開一竇。夫酒者清冽之物,不隨濁穢下行,惟喜 滲入者也。滲入之區,先從胃入膽,膽為清淨之腑,同 氣相求故也。然膽之攝受無幾,其次從胃入腸,膀胱 滲之,化溺為獨多焉。迨至化溺,則所存者酒之餘質, 其烈性實惟膽獨當之。每見善飲者,必淺斟緩酌,以 俟腹中之滲,若連飛數觥,有傾囊而出耳。是以酒至 半酣,雖懦夫有揮拳罵座之膽;雖窶人有千金一擲 之膽;雖捐士有鑽穴踰牆之膽;甚至兇徒有撫劍殺 人之膽,以及放浪形骸之流,且有一飲數斛,不顧餘 生之膽。以小魯之赤貧而膽不喪落者,夫非借資於 酒乎?其受病實有較他人不同者。蓋膽之腑,原無輸 瀉,膽之熱,他人可移於腦,濁涕從鼻竅源源而出,乃 少殺其勢。若小魯則陽分之陽過旺,陽分之陰甚衰, 髮鬢全無,直似南方不毛之地,熱也極矣,肯受膽之 移熱乎?幸其頭間多汗,腦熱暗洩,不為大患。乃膽熱 既無可宣,又繼以酒之熱,時之燥,熱淫內熾,脈見促 急,幾何不至極憊耶?故膽之熱汁,滿而溢出於外,以漸滲於經絡,則身目皆黃,為酒癉之病。以其滲而出 也,可轉驅而納諸膀胱,從溺道而消也。今獨攻環跳 之穴,則在膽之本屬,無可驅矣。且其步履,素為此穴 所苦,受傷已久,氣離血散,熱邪瀰漫,留連服藥縱多, 有拒而不納耳,何能取效?即欲針之,此久傷之穴,有 難於針瀉者。設遇良工如古人輩,將何法以處此乎? 吾更有慮焉。有身以後,全賴穀氣充養,穀氣即元氣 也,穀入素少之人,又即藉酒為元氣,今以病而廢飲, 何所恃為久世之資耶?吾諦思一法,先搐腦中黃水 出鼻,次針「膽穴之絡腦間者數處,務期膽中之熱,移 從腦鼻而出,庶乎環跳穴中結邪漸運,而腸胃之枯 槁漸回。然後以瀉膽熱之藥入酒中,每日仍痛飲一 醉,飲法同而酒性異,始得陰行而妙其用。蓋其以生 平之偏,造為堅壘,必藉酒轉為鄉導,乃克有濟也。豈 清金潤燥與下奪之法,能了其局乎?」兩生踴躍曰:「蒙 誨治法,令人心地開朗。」請筆之,以誌一堂授受之快。 錄此付渠子,令送商。顧幼疏孝廉求救,小魯竟阻之。 或以余言為不然耶?

《景岳全書》曰:「一上舍年及三旬,因午刻食水煮麵角, 將至初更,食及小腹,下至右角間,遂停積不行,而堅 突如拳,大如鵝卵,其痛之劇,莫可名狀。余為治之,察 其明係麵積,顯而無疑。然計其已入大腸,此正通則 不痛之證也。乃與木香檳榔丸,連下二三次,其痛如 故。因疑藥力之緩,猶未及病,乃更投神祐丸以瀉之」, 又不效。余謂此必藥性皆寒,故滯而不行也。因再投 備急丸,雖連得大瀉,而堅痛毫不為解。斯時也,余計 窮矣。因潛測其由,不過因麵豈無所以制之?今既逐 之不及,使非藉氣以行之不可也。且計麵毒非大蒜 不殺,氣滯非木香不行,又其滯深道遠,非精銳之嚮 導不能達,乃用火酒磨木香,令其嚼「生蒜一瓣,而以 香酒送之。一服後覺痛稍減,三四服後,痛漸止而食 漸進,方得全愈。然雖痛止食進,而小腹之塊仍在,後 至半年許,始得消盡。」由是知欲消食滯,即大黃、巴豆 猶有所不能及,而推宜行氣為先也。且知飲食下行 之道,乃必由小腹下右角間,而後出於廣腸,此自古 無人言及者,故《并筆》之,用以廣人之聞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