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71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七十一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一

  傷寒門十七

  李中梓醫宗必讀總論 傷寒十四證 類傷寒五證 表證 裏證 陰

  證 陽證 六經證治 可汗 不可汗 可吐 不可吐 可下 不可下 用火法 用

  水法 發熱 惡寒 惡風 自汗 頭痛 身痛 筋惕肉瞤 胸脅滿 結胸 痞 大

  腹滿 少腹滿 腹痛 咽痛 脅痛 呃逆 嘔吐噦 欬嗽 喘 煩躁 懊憹 戰慄

   悸 渴 口燥咽乾 嗽水不欲嚥 發狂 讝語 自利 鬱冒 瘈瘲 動氣 剛痙

  柔痙 手足厥逆 頭眩 衄血 吐血 畜血 下血 小便不利 小便自利 小便數

   發黃 發斑 狐惑 多眠 不得眠 短氣 蚘厥 百合病 陰陽易 勞復 食復

   過經不解 汗後不解 下後不解 合病 併病 兩感 舌胎 瘥後昏沉 傷風

  傷寒死候 脈候

藝術典第三百七十一卷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一 编辑

傷寒門十七 编辑

《明李中梓醫宗必讀》
编辑

《總論》
编辑

愚按:冬氣嚴寒,萬類潛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固 密者,毋勞爾形,毋搖爾神,形神竝守,偕行於閉蟄,封 藏之本者也。一有不謹,而犯寒威,則殺厲之毒,乘於 肌體。冬月即發,名正傷寒。伏而不發,至春變溫,至夏 變熱,變態不測,殊可憂虞。治之或差,生殺反掌。自仲 景以來,名賢代起,立言不患不詳,患其多而惑也。陶 節庵曰:「得其要領,易於拾芥,脈證與理而已。」求之多 岐,則支離繁碎,如涉海問津矣。脈證者,表裏、陰、陽、虛、 實、寒熱也;理者,知其常,通其變也。多岐者,蔓衍之方 書也。余有感於斯言,約六法以盡之,曰汗、吐、下,溫、清、 補汗者,治在表也。而汗法有三:一曰溫散。寒勝之時, 陰勝之臟,陽氣不充,則表不解,雖身有大熱,必用辛 溫。一曰涼解。炎熱熾盛,表裏枯涸,陰氣不營,亦不能 汗,宜用辛涼。一曰平解。病在陰陽之間,既不可溫,又 不可涼,但宜平用,期於解表而已。吐者,治在上也,吐 中有發散之意,可去胸中之實。《經》曰:「在上者,因而越 之」是也。下者,攻其裏也。而下法有五:痞滿在氣,燥實 在血。四證具者,攻之宜峻也。但見滿燥實者,攻之稍 緩;但見痞實者,攻之更緩。或行畜血,或逐停水,輕重 緩急,隨證靈通也。溫者,溫其中也。臟有寒邪,不溫則 死。夫氣為陽,氣虛則寒,故溫即是補,又名「救裏」者,以 陽虛可危,亟當救援也。清者,清其熱也。有熱無結,本 非下證,若不清之,熱何由散?下後餘邪,亦宜清也。補 者,救「其虛也」,古人言之已詳。今人畏而不用,使傷寒 犯虛者坐而待斃,大可憾已!如屢散而汗不解,陰氣 不能達也。人知汗屬於陽,升陽可以解表;不知汗生 於陰,補陰可以發汗也。又如內熱不解,屢清而火不 退,陰不足也;人知寒涼可以去熱,不知壯水可以制 火也。又如正虛邪熾,久而不痊,補正則邪自除,溫中 則寒自散,此必見衰微之陰脈者也。《傷寒論》曰:「陰證 得陽脈者生,陽證得陰脈者死。」人皆奉其言,未知繹 其義。夫正氣實者,多見陽脈;正氣虛者,多見陰脈。證 之陽者,假實也;脈之陰者,真虛也。陳氏曰:凡察陰證, 不論熱與不熱,惟憑脈用藥,至為穩當。不論浮沉大 小,但指下無力,重按全無,便是伏陰。然則沉小者,人 知為陰脈,不知浮大者,亦有陰脈也。是知傷寒雖具 萬變,「虛實」二字,可以提綱。正勝則愈,邪勝則死。正氣 實者,雖感大邪,其病亦輕;正氣虛者,雖感微邪,其病 亦重。氣實而病者,攻之即愈,雖不服藥,經盡則安,何 足慮也?所可慮者,惟挾虛耳。奈何庸淺之輩,不察虛 實,但見發熱,動手便攻,虛而攻之,無不死者。且曰「傷 寒無補法」,謬之甚矣。獨不觀仲景立三百九十七法, 而治虛寒者,一百有奇;垂一百一十三方,而用人參、 桂、附者,八十有奇;東垣、丹溪、節庵亦有補中益氣,回 陽返本、溫經益元等湯,未嘗不補也。而謂傷寒無補 法,可乎?夫實者不藥可愈,虛者非治弗痊,能察其虛 而補救者。即握《傷寒》之要矣。又何必求之多岐也哉。

《傷寒十四證》
编辑

《傷寒》者,寒傷營血,脈浮而緊,頭痛發熱,無汗惡寒。 傷風者,風傷衛氣,脈浮而緩,頭痛發熱,有汗惡風。 傷寒見風者,既傷於寒,復感風邪,惡寒不躁,其脈浮 緩。

「傷風見寒」者,既傷於風,復感寒邪,惡風煩躁,其脈浮 緊。以上四證,皆冬月即病者。

溫病者,冬受寒邪,來春乃發。發熱頭疼,不惡寒而渴, 脈浮數。

溫瘧者,冬受寒邪,復感春寒。

風溫者,冬受寒邪,復感春風,頭痛身熱,自汗身重,嘿嘿欲眠,語言難出,四肢不收,尺寸俱浮。

溫疫者。冬受寒邪,復感春溫時行之氣。

溫毒者,冬受寒邪,春令早熱,復感其邪。以上五證,皆 冬傷於寒,而病發於春,皆有溫之名也。

熱病者,冬傷於寒,至夏乃發,頭疼身熱,惡寒,其脈洪 盛。

傷暑者,暑熱為邪,自汗煩渴,身熱脈虛。

「傷濕」者。感受濕邪。身重而痛。自汗。身不甚熱。兩脛逆 冷。四肢沉重。胸腹滿悶。

風濕者,既受濕氣,復感風邪,肢體重痛,額汗脈浮。 痙者,身熱足寒,頭項強急,面赤目赤,口噤頭搖,角弓 反張。若先受風邪,復感於寒,無汗惡寒,為「剛痙」;先受 風邪,復感於濕,惡風有汗,為「柔痙。」

《類傷寒五證》
编辑

一曰痰。中脘停痰,憎寒發熱,自汗胸滿,但頭不痛,項 不強,與傷寒異耳。一曰食積,胃中停食,發熱頭痛,但 身不痛,氣口緊盛,與傷寒異耳。一曰虛煩:氣血俱虛, 煩躁發熱,但身不痛,頭不痛,不惡寒,不浮緊,與傷寒 異耳。一曰腳氣,足受寒濕,頭痛身熱,肢節痛,便閉嘔 逆,但腳痛,或腫滿,或枯細,與傷寒異耳。一曰內癰:脈 浮數,當發熱而惡寒,若有痛處,飲食如常,畜積有膿 也。胸中痛而欬,脈數,咽乾不渴,濁唾腥臭,肺癰也。小 腹重按之痛,便數如淋,汗出惡寒,身皮甲錯,腹皮腫 急,脈滑而數,腸癰也。胃脘痛,手不可近,胃脈細,人迎 盛者,胃脘癰也。以人迎盛而悮認傷寒者,禁其飲食, 必死。

《表證》
编辑

發熱惡寒惡風,頭痛,身痛,腰脊強,目痛,鼻乾,不眠,胸 脅痛,耳聾,寒熱嘔,脈浮而大,或緊或緩。有汗脈浮緩 無力,表虛也;無汗脈浮緊,表實也。

《裏證》
编辑

「不惡寒反惡熱,掌心、腋下汗出,腹中鞕滿,大便不通, 腹痛腹鳴,自利小便如常,讝語潮熱,咽乾口渴,舌乾 煩滿,囊縮而厥,脣青舌卷,脈沉細或沉實。若腹鳴自 利不渴,脣青舌卷,無熱惡寒,下利清穀,身痛脈沉微, 裏虛也。腹中鞕,大便閉,讝語潮熱,腹痛,不惡寒反惡 熱,掌心、腋下有汗,咽燥,裏實也。」表裏俱見,屬半表半 裏。表裏俱無。不可汗下。小柴胡湯隨證加減。

《陰證》
编辑

身靜氣短少息,目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入,水漿 不入,二便不禁,面如刀割,色青黑,或喜向壁臥,閉目 不欲見人,鼻氣自冷,脣口不紅,或白、或青、或紫,手足 冷,指甲青紫,小便白或淡黃,大便不實,手重按,無大 熱,若陰重者,冷透手也。

陰毒者,腎本虛寒,或傷冷物,或感寒邪,或汗吐下後, 變成陰毒,頭痛,腹中絞痛,眼睛痛,身體倦怠而不甚 熱,四肢逆冷,額上手背有冷汗,恍惚身痛如被杖,虛 汗不止,鄭聲嘔逆,六脈沉微,或尺衰寸盛,五日可治, 六七日不可治。

陰證似陽者,煩躁面赤,身熱咽痛,煩渴,脈浮微,手足 冷,大便泄,小便清,昏沉多眠。又有身熱反欲得衣,口 不渴,指甲黑,此陰盛於內,真陽失守也。

《陽證》
编辑

身動氣高而喘、目睛了了、呼吸能往能來、口鼻氣熱、 面赤脣紅、口乾舌燥、讝語、能飲涼水、身輕如常、小便 赤、大便閉、手足溫、指甲紅。

陽毒者,邪熱深重,失汗失下,或誤服熱藥,熱毒散漫, 舌卷焦黑,鼻中如煙煤,咽喉痛甚,身面錦斑,狂言直 視,踰垣上屋,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脈洪大滑促,五日 可治,六七日不可治。或昏噤咬牙見鬼神,吐膿血,藥 入即吐。

陽證似陰者,手足冷,大便閉,小便赤,煩悶昏迷不眠, 身寒卻不欲衣,口渴,指甲紅,脈沉滑,或四肢厥冷,此 陽極於內,真陰失守也。陰厥脈沉弱,指甲青而冷;陽 厥脈沉滑,指甲紅而溫。

《六經證治》
编辑

足太陽膀胱,此經從頭項貫腰脊,故頭痛惡寒,發熱 脊強。然風與寒常相因,寒則傷營,惡寒頭痛,脈浮緊 而無汗,用麻黃湯開發腠理以散寒,得汗而愈。風則 傷衛,惡風頭痛,脈浮緩而有汗,用桂枝湯充塞腠理 以散風,止汗而愈。若夫風寒兼受,營衛俱傷,用大青 龍湯。此三湯者,冬月天寒腠密,非辛溫不能發散,故 「宜用也。若春溫夏熱之證,皆用羌活沖和湯辛涼解 之。傳至陽明,則目痛鼻乾不眠,以葛根湯、升麻湯治 之。」然此經有在經在腑之別,如目痛鼻乾,微惡寒,身 熱,脈浮洪,病在經也;「潮熱自汗,讝語發渴,大便閉,揭 去衣被,手揚足擲,發斑發黃,狂亂惡熱,脈沉數,病在 腑也;傳至少陽,則寒熱而嘔,胸痛脅」痛,口苦耳聾,此 為半表半裏之經。表證多者,小柴胡湯;裏證急者,大 柴胡湯。過此不已,則傳陽明之腑。表證悉罷,名為「入 裏。」惡熱讝語,口燥咽乾,不大便,脈沉實。如痞滿燥實四證皆具,三焦俱傷,宜大承氣湯;但見痞、燥實三證, 邪在中焦,宜調胃承氣湯,不用枳朴,恐傷上焦之氣 也;但見痞實二證,邪「在上焦,宜小承氣湯。不用芒硝, 恐傷下焦之血也。小腹急,大便黑,小便不利,如狂喜 忘,畜血證也,宜桃仁承氣湯。傳至三陰,四肢厥冷,腹 痛吐瀉,口吐冷涎,畏寒戰慄,面如刀割,引衣踡臥,脈 見遲軟,急宜溫之,輕者理中湯,重者四逆湯。」或初病 起不發熱,便見寒證者,名為直中陰經,亦以二湯主 之。以上各經治法。一見表證。即與汗之。一見裏證。即 與下之。一見虛寒。即與溫補。但當以脈證為據。不可 以日數為拘也。

可汗 编辑

頭痛項強,肢節腰背俱強,身疼拘急,惡寒發熱,無汗, 脈浮數或浮緊,皆可汗。若汗後不解,仍發熱脈浮,須 再汗之。

不可汗 编辑

無表證者不可汗。脈沉不可汗。尺脈遲不可汗。脈微 弱者,雖惡寒不可汗。咽中閉塞者不可汗。諸動氣者 不可汗。淋家不可汗。亡血虛家不可汗。厥者不可汗。 汗家不可重汗。太陽與少陽併病,頭項強痛,或眩冒 心下痞,不可汗。脈弦細,頭痛而熱,屬少陽,不可汗。

可吐 编辑

病在膈上者可吐。汗下後。虛煩懊憹者可吐。

不可吐 编辑

脈虛者。不可吐。厥逆者。不可吐。膈上寒。乾嘔者。宜溫 不宜吐。

可下 编辑

汗後不解,邪傳胃腑,可下。潮熱腹痛,脈實者,可下。陽 明多汗,讝語有燥糞,可下。潮熱手足腋下汗出,讝語 者,可下。吐後腹滿者,可下。凡臍腹硬,或痛不可按者, 可下。下後不解,臍腹硬痛者,可再下。結胸脈不浮,可 下。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者,可下。 太陽證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小腹急結,其人如狂者, 畜血也,可下。陽明證,其人喜忘,大便黑,必有瘀血,可 下。陽明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必發黃,可下。

不可下 编辑

表未解者,不可下。腹脹可按而減者,不可下。諸虛者, 不可下。陽微者,不可下。咽中閉塞者,不可下。諸動氣 者,不可下。脈弱者,不可下。脈浮大者,不可下。小便清 白者,不可下。陽明病,面赤,心下,雖鞕滿,不可下。

用火法 编辑

以火燒地,布桃葉柏葉亦可。設席置病人於上,即汗 出。或酢炒香附,熱熨胸背即汗。或置火於床下,或艾 灸。

用水法 编辑

傷寒思飲水為欲愈,若不與則不愈。若恣飲則水停, 宜以新汲水少與之,待再思再與。熱甚者,以青布浸 新汲水中,置病人胸前,熱則易之。甚者置病人於水 中,或浸手足,或漱口。若表未解,及陰證似陽者,忌之。

發熱 编辑

翕翕而熱者,表也,羌活沖和湯。蒸蒸而熱者,裏也。輕 者大柴胡湯,重者承氣湯。半表半裏者,表裏俱熱,而 輕於純在裏也,小柴胡湯。至於三陰發熱,則有腹痛、 肢冷、脈沉、下利為異。四逆湯。潮熱屬陽明,一日一發, 日晡而作,陽明內實也。大便鞕者,承氣湯;表未罷者, 小柴胡湯。煩熱兼渴者,竹葉石膏湯;心煩不眠,酸棗 「仁湯。煩而心悸,小建中湯。煩而悶者,梔子豉湯。熱者, 白虎湯。寒者,附子湯。」

惡寒 编辑

不見風,亦惡寒,身雖熱,不欲去衣被也。發熱惡寒者, 陽也,羌活沖和湯。無熱惡寒者,陰也,理中湯。下證悉 具。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先解表而後攻裏。下後不解, 發熱而渴,惡寒,白虎湯。惡寒而嘔,心下痞者,五苓散。 汗後惡寒,虛也,芍藥附子甘草湯。背惡寒,表未解也, 葛根湯。背惡寒而潮熱,柴胡加桂湯。口渴心煩,背微 惡寒,白虎加人參湯。背惡寒,潮熱腹痛,小承氣湯。少 陰病,口中和,背惡寒,附子湯。汗後不解,反背惡寒者, 虛也,芍藥甘草附子湯。

惡風 编辑

見風則惡密,室中則無所惡也。太陽惡風,無汗而喘, 麻黃湯;有汗,桂枝湯。吐下後不解,表裏俱熱,時時惡 風,燥渴而煩,白虎加人參湯。汗多亡陽惡風者,桂附 湯。

自汗 编辑

惡風寒者,桂枝湯。惡寒自汗,表虛也,小建中湯或黃 芪建中湯。自汗不惡風寒,表證罷,裏證實也,承氣湯。 汗多小便利,必津液竭,大便雖鞕,不可攻,宜蜜導,用 蜜於銅器中微火煎,稍凝攪之,勿令焦,內皂角末少 許和之,乘熱捻作棗子樣,冷納穀道中,欲大便,急去 之。自汗而渴,小便難,五苓散。汗多不止曰亡陽,桂枝 附子湯。外用白朮、藁本、川芎、白芷各一兩,牡蠣粉、米粉各二兩,細末紗囊,周身撲之。盜汗在半表半裏,膽 有熱也,小柴胡湯。頭汗者,熱不得越,陽氣上騰,讝語, 承氣湯。心下滿,頭汗出,水結胸也。小半夏茯苓湯。頭 汗出,齊頸而還發黃也,茵陳五苓散。頭汗出,小便難 者死。手足汗,大便燥,讝語,大承氣湯。寒不能食。小便 不利。水穀不分。手足汗者。理中湯。

頭痛 编辑

太陰少陰,有身熱而無頭痛;厥陰有頭痛而無身熱, 若身熱又頭痛,屬陽經也。頭痛發熱,無汗惡寒,麻黃 湯。大便六七日不通,頭痛有熱,小便清者,不在裏仍 在表也,羌活沖和湯。頭痛甚者,必衄,葛根蔥白湯、川 芎石膏湯。少陽頭痛,小柴胡湯。頭痛寒熱,寸脈大,痰 厥也,瓜蔕散。厥陰頭痛,嘔而吐沫,吳茱萸湯。厥陰頭 痛。脈微遲為欲愈。如不愈,小建中湯。陽明頭痛。不惡 寒微惡熱,不大便,調胃承氣湯。

身痛 编辑

太陽脈浮,身痛無汗,麻黃湯。陽明下證已見,但身痛 者,表未解也,麻黃湯。發熱有汗,身痛,桂枝湯。陽明脈 浮,身痛,葛根湯。汗後脈沉遲,身痛,血虛也,黃芪建中 湯。陰毒嘔逆下利,身痛如被杖,脣青面黑,甘草四逆 湯。一身盡痛,發熱惡寒,面寒,桂枝湯。一身盡痛,發熱 面黃,二便反利,甘草附子湯。一身盡痛,發熱發黃,頭 汗出,背強,小便不利,濕也。茵陳五苓散。《一》身盡痛,發 熱面黃,熱結瘀血也。抵當湯。

筋惕肉瞤 编辑

汗多亡陽,筋肉失養,故惕惕瞤動。瞤動兼肢冷者,真 武湯;輕者,茯苓桂枝甘草白朮湯。汗吐下後見此者, 先服防風白朮牡蠣湯,次服小建中湯。

胸脅滿 编辑

胸滿多表證,葛根湯。喘而胸滿,麻黃杏仁石膏湯。脅 下痞鞕,沖和湯去棗加牡蠣。胸脅俱滿,或鞕痛,或嘔, 或不大便,舌上白胎,俱小柴胡湯。邪在胸,汗下之而 煩熱,梔子豉湯。胸中痞鞕,氣上衝喉塞也,瓜蔕散。陽 明、少陽合病,下利身熱,脅痛,大柴胡湯。汗後頭痛,心 痞脅滿,十棗湯。

結胸 编辑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裏,因作結胸。脈浮者,先以 小柴胡解表,然後下之。按之則痛,小結胸也。小陷胸 湯。不按亦痛,大結胸也。大陷胸湯。懊憹躁渴,實熱結 胸也。三黃瀉心湯。血結胸者,小腹滿,小便不利,抵當 湯。飲水不散,水結胸也。小半夏茯苓湯。用陷胸等藥 不效者,枳實理中丸。煩亂欲死,宜水漬法,凝雪湯。漬 布薄胸中,熱除為度。

编辑

滿而不痛,病名曰「痞。」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 輕者通用枳桔湯。胸滿脈濡,半夏瀉心湯。手足溫,按 之濡,關上浮者,黃連瀉心湯。乾嘔有水氣,生薑瀉心 湯。下利腹鳴,甘草瀉心湯。胃寒欬逆,理中湯;關脈沉 緊,大柴胡湯。

大腹滿 编辑

六七日不大便,腹滿常痛者,承氣湯。腹滿時痛者,桂 枝芍藥湯。腹滿吐食,枳桔理中丸。汗後脹滿,厚朴半 夏甘草人參湯。腹滿,漉漉有聲,水與氣也,半夏茯苓 湯加桂枝。

少腹滿 编辑

「臍下滿也。胸腹滿,為邪氣;小腹滿,為有物。小腹滿,小 便利,畜血也。重者桃仁承氣湯;輕者犀角地黃湯。」小 腹鞕滿,小便自利,發狂者,抵當湯。小腹滿,手足厥冷, 真武湯。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冷結也,灸關元穴。

腹痛 编辑

陽邪痛者,其痛不常。陰寒痛者,痛無休歇。按而痛甚 為實;按而痛減為虛。右關脈實,腹痛便閉,承氣湯下 之早。因而腹痛,小建中湯。陽脈濇,陰脈弦,腹痛瀉利, 建中湯或桂枝芍藥湯。少陰厥逆,或利而欬,四逆加 五味子乾薑湯。厥陰小腹痛,當歸四逆湯。

咽痛 编辑

少陰證也,不可汗,不可下。甘桔湯為陰陽通用之藥, 脈陰陽俱緊,主無汗,有汗曰亡陽,屬少陰,當咽痛,豬 膚湯。陽毒咽痛,口瘡赤爛,升麻六物湯,或蜜浸黃連 汁噙。非時暴寒,附於少陰之經,脈弱咽痛,必下利,先 用半夏桂甘湯,次服四逆湯。下利咽痛,手足徹冷,無 熱證者,理中湯。

脅痛 编辑

往來寒熱。脅痛胸痛。小柴胡湯加茯苓。身涼表證罷。 乾嘔脅痛有水也。十棗湯。

呃逆 编辑

仲景作欬逆,即此證也,切勿誤作咳。脈微細呃逆,胃 寒也,橘皮乾薑半夏生薑湯、丁香柿蔕湯。脈洪大而 呃,心火上奔,肺不得納,甘草瀉心湯,服藥無效,用 《法》硫黃、乳香等分為末,酒煎。之。失下呃逆。大便實 者。小承氣湯

嘔吐噦 编辑

「嘔者,聲物俱出,吐者,無聲出物,噦者,有聲無物。太陽 陽明合病,當自利。若不利,但嘔,葛根加半夏湯。少陽 有嘔證,小柴胡湯。嘔而渴者,豬苓湯、五苓散。先渴後 嘔,水停心下,赤茯苓湯。」先嘔後渴,此為欲解,當與水 飲。瘥後餘熱在胃而嘔者,竹葉加薑汁湯。太陽少陽 合病,自利而嘔,黃芩半夏生薑湯。寒厥嘔而不渴,薑 附湯。嘔而發熱,心下急,微煩,大柴胡湯。胸中有熱,胃 中有邪,陰陽不交,腹痛欲吐,黃連湯、黃連加半夏生 薑湯。三陽發熱而吐,俱用小柴胡湯。發熱六七日不 解,煩渴欲飲水,入即吐,五苓散。虛熱少氣,氣逆欲吐, 竹葉石膏湯。寒多而吐,理中湯。不飲而吐,理中湯去 朮加生薑。汗下後,胃虛冷吐,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少陰吐者,真武湯去附子加生薑。吐逆,二便祕,厥逆 無脈,大承氣湯。心下有水氣,乾嘔身熱微喘,或自利, 小青龍湯。不發熱,不惡寒,肋痛乾嘔,十棗湯。自汗頭 痛乾嘔,桂枝湯。乾嘔自利,黃芩半夏生薑湯。裏寒外 熱,脈微欲絕,乾嘔,通脈四逆湯。

欬嗽 编辑

有聲無痰曰「欬」,有痰有聲曰嗽。太陽證罷,表未解,心 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小青龍湯。太陽發熱欬嗽, 方同上。太陽發熱,嘔噦而欬,小柴胡湯。少陽寒熱往 來,欬嗽,胸脅滿,或泄利,小柴胡去參棗,加五味子、乾 薑。少陰欬嗽,真武湯。少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 欬嗽者,水氣也,真武湯加五味子、細莘、乾薑。

编辑

太陽無汗而喘,太陽、陽明合病,胸滿而喘,俱麻黃湯。 邪氣壅盛而喘,雖汗而喘不已,宜再發之,麻黃杏子 石膏湯。誤下,太陽利不止,喘而有汗,脈促,葛根黃連 黃芩湯。太陽汗後,飲多水停而喘,小青龍去麻黃加 杏仁,小腹滿加茯苓。太陽下之微喘,表未解也,桂枝 湯加厚朴去杏仁。水停心下,腎氣乘心,為悸為喘,五 苓散。陰喘脈伏而逆,理中湯、四逆湯。喘而氣促,腹滿, 大柴胡湯。

煩躁 编辑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痛無汗,煩躁,大青龍 湯。煩躁消渴,辰砂五苓散。下利欬嘔煩躁,豬苓湯。下 利咽痛,胸滿而煩,豬膚湯。自汗煩躁,小便多,芍藥甘 草湯。少陰心煩不臥,黃連梔子湯。少陰吐利,手足厥 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下後復發汗,晝則煩躁,夜則 安靜,不渴無熱,乾薑附子甘草湯。六七日無大熱,陰 盛格陽,身冷脈細,煩躁不飲水,霹靂散。陰躁欲坐井 中,薑附湯。

懊憹 编辑

懊者,煩惱;憹者,鬱悶。比之煩躁,殆有甚焉。汗吐下後, 虛煩不眠,甚則懊憹,梔子豉湯。陽明脈浮,咽燥,腹滿 而喘,發熱汗出,惡熱懊憹,梔子豉湯。陽明病下後懊 憹,有燥屎,承氣湯。短氣煩躁懊憹,大陷胸湯。陽明無 汗,小便不利,懊憹發黃,茵陳蒿湯。

戰慄 编辑

戰者身動,慄者鼓頷,邪欲解也。慄而不戰,陰盛陽虛, 薑附四逆湯。

编辑

心中築築然動,怔忡不安,脈結代,心悸,炙甘草湯。傷 寒三四日,心悸而煩,小建中湯。發汗過多,心悸喜按, 桂枝甘草湯。心神不寧,怔忡不臥,安神丸。少陰病,厥 逆,心下悸,四逆散加桂。飲水多而悸,雖有他邪,亦先 治水,茯苓甘草湯。寒熱心悸,小便不利,心煩喜嘔,小 柴胡湯。少陽發汗,讝語悸動,小柴胡湯。

编辑

或因熱耗津液,或因汗下過多。太陽脈弦而渴,小柴 胡加天花粉。太陽表不解,有水氣而渴,小青龍去半 夏加䒷蔞湯。脅下痛,手足溫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 人參、花粉。厥陰病消渴,氣上衝心,茯苓白朮甘草桂 枝四物湯。汗下後寒熱,胸脅滿,小便不利,頭汗心煩, 渴而不嘔,柴胡桂枝乾薑湯。太陽脈浮而渴,桂枝湯。 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豬苓湯。少陰下利,欬 而嘔渴,煩不得眠,豬苓湯。汗多不可服。汗吐下後,六 七日不解,表裏俱熱,惡風大渴,白虎加人參湯。汗後 脈大而渴,白虎加人參湯。夏至左右,虛煩而渴,發熱 不惡寒,竹葉石膏湯。小便不利而渴,必發黃,茵陳五 苓散。少陰自利而渴,小便清利,下焦「虛寒,甘草乾薑 湯。」心煩但欲寐,或自利而渴,少陰也,理中湯。陽明脈 長而實,有汗而渴,承氣湯。脈沉滑,熱實,煩躁而渴,大 陷胸湯。

口燥咽乾 编辑

引飲曰渴,不引飲曰燥乾。少陽邪在中焦,口苦舌乾, 不甚渴,脈弦,小柴胡湯。口乾脈浮緊微數,白虎加人 參湯。陽明無大熱,背惡寒,口燥咽乾,方同上。少陰病 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大承氣湯。

===漱水不欲嚥===此證屬陽明,熱在經不在腑也。陽明身熱,頭痛脈微, 漱水不欲嚥,必發衄,犀角地黃湯;不止,茅花湯。外證 無寒熱,漱水不欲嚥,必發狂而衄血也,桃仁承氣湯; 甚者,抵當湯。

發狂 编辑

熱毒在胃,併於心,神志不定而狂,少臥不饑,妄言笑, 登高而歌,棄衣而走,踰垣上屋,六七日未得汗,脈洪 數,面赤目脹,大熱煩躁,狂言欲走,葶藶苦酒湯。陽毒 發狂,斑斕讝語,升麻湯。火劫汗多亡陽,煩躁驚狂,《金 匱》風引湯、柴胡湯加龍骨、牡蠣。三陽熱極,脈大身熱, 渴而狂,黃連解毒湯,甚者承氣湯。汗吐下後虛者,人 「參白虎湯加辰砂。」陽毒發狂,眼赤脈洪,口渴,三黃石 膏湯。血上逆則喜忘,血下畜則如狂,輕者「犀角地黃 湯,重者抵當湯。」脈弦長而狂,調胃承氣湯。陽勝陰絕, 發狂讝妄面赤,咽痛發斑,脈洪實或滑促,宜酸苦之 藥,收陰抑陽,大汗而解,葶藶苦酒生艾湯。

讝語 编辑

胃熱乘心,神識昏冒,妄言不休,實則讝語,虛則鄭聲。 讝語者,數數更端,聲高脈實。鄭聲者,只將一事一語, 鄭重諄復。聲低脈微,極當明辨。已發汗,聲和讝語,柴 胡桂枝湯。婦人經水適來,熱入血室,讝語,小柴胡湯。 讝語不惡寒,反惡熱,白虎湯。煩躁不眠,白虎加梔子 湯。三陽合病,腹滿身重,口中不和,面垢,讝語遺尿,脈 滑實,不可下,白虎湯。腹滿微喘,口乾咽爛,或不大便 讝語,是因火劫,白虎湯。身熱汗出,胃實讝語,或下利 讝語,調胃承氣湯。下利讝語,必有燥屎,承氣湯。讝語 小便利,大便實,小腹滿,手不可近,為瘀血,抵當湯。《鄭 聲》脈微,自利厥逆,白通湯。氣虛獨言,脈細弱者,理中 湯。

自利 编辑

「太陽與陽明合病,自利,葛根湯;嘔者,加半夏。」太陽與 少陽合病自利,黃芩湯。自利而渴屬少陰,白虎湯。自 利下血,蘗皮湯。少陰腎虛,客熱下利咽痛,胸滿心煩, 豬膚湯。協熱自利,臍下必熱,白頭翁湯。溫毒下利膿 血,桃花湯。下後脈數不解,自利不止,必協熱,當便膿 血,犀角地黃湯。自利不渴屬太陰,理中湯。自利清穀, 「脈微,白通湯、四逆湯。自利腹寒痛,手足冷,理中湯或 吳茱萸湯。」「自利不止,裏寒下脫,桃花湯、赤石脂禹餘 糧湯。」

鬱冒 编辑

鬱結而氣不舒,昏冒而神不清,太陽誤下利不止,復 發汗,表裏俱虛,鬱冒漬形為汗。吐下後復發汗,又與 水噦而冒,理中湯。熱而鬱冒不得臥,有燥屎,調胃承 氣湯。

瘈瘲 编辑

熱極生風,風主動,故瘈瘲。瘈則筋急而縮,瘲則筋緩 而伸。或縮或伸,動而不定,汗出時蓋覆不周,腰背手 足搐搦,牛蒡根湯。脈浮數,有風熱,防風通聖散。血不 養筋,大秦艽湯。

動氣 编辑

臟氣不調,肌膚間築築跳動,隨臟所主,而見於臍之 左右上下。獨不言當臍者,脾為中州,以行四臟之津 液,左右上下,皆不宜下,何況中州,其敢輕動乎?此證 須手探之,切勿忽也。「四旁有動氣,保命四氣散。」

剛痙柔痙 编辑

太陽中風,重感寒濕而致也。大發濕家,汗,則成痙。新 產血虛,汗出傷風,亦成痙。傷寒頭痛,汗出而嘔,若汗 之,必發痙。《經》曰:「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頭熱,面赤, 背反張,口噤,脈沉細,如發癇狀」是也。若先受風,復感 寒,無汗惡寒,為剛痙。先受風,復感濕,惡風有汗,為柔 痙。仰面開目為陽,合面閉目為陰。燥渴為陽,口中和 為陰。脈浮緊數為陽,沉細濇為陰。陽痙易治,陰痙難 治,通用小續命湯。剛痙去附子,柔痙去麻黃。陰痙厥 逆,筋脈拘急,汗多,桂心白朮散。閉目合眼,附子防風 散。胸滿口噤,臥不著席,咬牙攣急,大承氣湯。頭項強, 小腹滿,小便不利,五苓散。風盛血燥,防風當歸散。

手足厥逆 编辑

四肢冷,謂之四逆,即名為厥也。厥逆脈沉細,踡臥惡 寒,引衣自覆,不飲水,下利清穀,四道湯。脈不至者,通 脈四逆湯。脈遲弱,理中湯。手足指微冷,謂之清,理中 湯。寒熱而厥,面色不澤,用綿衣包,手足溫,大汗而解, 急服五味子湯。少陰病,吐利厥逆,煩躁欲死,吳茱萸 湯。厥而有熱,黃芪人參建中湯。厥而渴者,白虎湯。厥 而悸,先治其水,茯苓甘草湯。厥而惡熱,不眠,讝語,白 虎湯。諸陽受氣於胸,邪客則陽氣不施,手足厥逆,脈 乍緊,心滿而煩,病在胸中,當吐之,瓜蔕散。先發熱而 後厥者,手揚足擲,煩躁飲水畏熱,大便祕,小便赤,怫 鬱。大抵熱深厥亦深,脈沉滑,頭面有汗,指甲溫,皆伏 熱也,大小承氣湯。

頭眩 编辑

「上虛則眩也,屬半表半裏。」表中陽虛目眩,葛根湯。風家多頭眩,葛根湯。口苦咽乾頭眩,小柴胡湯。陽明頭 眩,不惡寒,能食而欬,茯苓白朮甘草乾薑湯。太陽病 發汗,汗不止,眩冒身瞤動,振振欲擗地,真武湯。

衄血 编辑

鼻血出也。太陽病衄血,及服桂枝後衄者,為欲解,犀 角地黃湯。脈浮大,發熱下利,鼻衄乾嘔,黃芩芍藥湯。 衄煩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葉石 膏湯。自利而衄,麻黃升麻湯。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 發之必衄,名下厥上竭,為難治,當歸四逆湯、黑錫丹。 汗後熱退,鼻血不止,新汲井水,草紙數層貼頂上及 項脊,溫則易,必止。

吐血 编辑

當汗不汗,熱毒深入,故吐血內有瘀積,桃仁承氣湯、 抵當湯。服桂枝後吐血,犀角地黃湯,或柏枝湯。血紫 黑成塊,脈遲細,口不渴,小便清,理中湯加丹皮。

畜血 编辑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發狂,血自下,桂枝湯。熱在下 焦,少腹急滿,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桃仁承氣湯、抵當 湯。

下血 编辑

太陽病不解,其人如狂,熱結膀胱,血自下者愈。若不 愈,桂枝湯。小腹急滿,抵當湯。少陰下血,桃花湯。腹滿 身熱,下膿血,黃連阿膠湯、地榆散。

小便不利 编辑

已汗復下,小便不利,心煩,小柴胡湯。太陽汗後,脈浮, 小便不利,微熱而渴,五苓散。身黃,小便不利,腹微滿 者,茵陳蒿湯。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微熱,有燥屎 也,承氣湯。潮熱,大便泄,小便不利,柴苓湯。風濕自汗, 身重,小便不利,甘草附子湯。熱鬱不通,田螺搗𥐚硝, 少加麝如泥,貼臍上。寒鬱不通,炒鹽熨臍下。

小便自利 编辑

太陽病,小便自利,以飲水多,心下悸,桂枝茯苓甘草 湯。身黃,小便當不利,今反自利,其人如狂,下焦畜血, 抵當湯。熱而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自利,畜血也, 抵當丸。二便俱利,脈沉遲,四逆湯。

小便數 编辑

頻來而短少也。「太陽汗吐後,小便數,讝語,調胃承氣 湯。」太陽自汗,四肢拘急,心煩微惡寒,小便數,甘草乾 薑湯、芍藥甘草湯。

發黃 编辑

「發熱,一身盡痛,面目俱黃,太陽中濕,連𧄍赤小豆湯。 熱不去,瘀血在裏而黃,小便微利,麻黃連𧄍赤小豆 湯。」往來寒熱,一身盡痛,發黃,小柴胡加梔子湯。發熱 頭汗,渴欲飲水,小便利,大便快,發黃,五苓散加茵陳 湯。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瘧,不欲飲,茵陳五苓散。傷 冷脈虛,小便如常,變為陰黃,理中加茵陳湯。下之太 過,脾虛津竭,飲水自傷,此陰濕變黃,「茵陳茯苓湯、茵 陳四逆湯。」

發斑 编辑

熱甚傷血,裏實表虛,發為斑也。斑見紫黑者,十死一 生。或陽證誤溫,或當汗失汗,當下失下,或汗下未解, 或下早熱邪入胃,或下遲熱留胃中,皆發斑。陽毒結 熱,舌卷焦黑,鼻如煙煤,狂言見鬼,面赤錦斑,陽毒升 麻湯。赤斑咽痛,元參升麻湯。表證多者,防風通聖散 去硝黃。已上皆消散斑出咽痛,豬膽雞子湯、紫雪細細嚥 之。赤斑,大青四物湯、通用升麻湯、犀角地黃湯、黃連 四物湯。冬煖受邪,至春發斑,溫毒也,黑膏化毒丹。已上 皆解毒溫毒煩渴,便實腹痛,赤斑,承氣湯。汗下。虛極發 斑,白虎湯加人參、白朮。

狐惑 编辑

失汗所致,食少胃空,蟲囓五臟,故脣口生瘡。蟲食其 臟,則下脣生瘡為惑;蟲食其肛,則上脣生瘡為狐。其 候齒燥,聲啞,惡食,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舌上白胎,脣 黑,四肢沉重,喜眠清熱,黃連犀角湯,聲啞,桃仁湯殺 蟲,雄黃銳散為膏,納穀道中。

多眠 编辑

太陽病,脈細多眠,外已解也,小柴胡湯。尺寸沉細,但 欲寐者,少陰證也,四逆湯。陽脈浮滑,陰脈濡弱,多汗, 或發汗後,身猶灼熱,喘息多眠,風溫也,葳蕤湯。

不得眠 编辑

眠者,安臥也。「吐下後不眠,酸棗仁湯。」吐下後,懊憹不 眠,梔子豉湯。大熱嘔,錯語不眠,黃連解毒湯。少陰病, 二三日已上,心煩不眠,黃連雞子湯。太陽大汗,胃乾 不眠,欲飲水者,少少與之。下後渴而不眠,豬苓湯。脈 浮,小便不利,不眠,五苓散。下後復發汗,不眠,無表證, 脈沉,乾薑附子湯。

短氣 编辑

呼吸短促,不能接續,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 楚,汗出不徹,故短氣,葛根加人參湯。腹滿短氣,邪在 表為虛,甘草附子湯。風濕相搏,汗出短氣,小便不利, 惡風不欲去衣,甘草附子湯。水停心下,短氣,五苓散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此表解裏未和,十棗湯。太陽 下之早,心下硬,結胸短氣,大陷胸湯。

蚘厥 编辑

臟寒故食即吐蚘也。胃中虛冷,理中丸或四逆湯。仲 景止用烏梅丸。吐蚘而渴,理中湯加大黃,入蜜利之。

百合病 编辑

似寒無寒,似熱不熱,欲食不食,欲臥不臥,欲行不行, 嘿嘿不知所苦,如見鬼狀,小便赤,病後失調,攻下非 法,故成百合病。通用小柴胡湯加百合、知母、粳米、生 薑。血熱百合地黃湯,一月不解而渴,百合一斤,水二 十碗,漬一宿,煮熱浴身。

陰陽易 编辑

男病新瘥,女與之交,曰陽易;女病新瘥,男與之交,曰 「陰易。」細考之,即女勞復也。有謂男病愈後,因交而女 病,女病愈後,因交而男病,於理未然,古今未嘗見此 證也。《證狀》: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 沖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通用》燒裩散, 取女人裩襠近陰處,剪燒灰,水調方寸匕,日三服。女 病用男裩。新瘥後大虛。因交復作垂死。獨參湯調燒 裩散。多有用參至一二斤而愈者。古用豭鼠糞湯。寒 者當歸白朮湯。

勞復 编辑

非但強力持重,若梳沐微勞,及七情皆復也。脈虛者, 補中益氣湯、麥門冬湯。挾外證者,則謂之復,非為勞 也,小柴胡湯。

食復 编辑

新瘥胃虛,食稍多則復,羊肉及酒尤忌。腹滿脈實,煩 熱便閉,大柴胡湯。輕者二陳湯加山樝、麥芽、砂仁、神 麴。消導後熱不退,補中益氣湯。

過經不解 编辑

十二日當愈,不愈則再傳,是為過經。潮熱者實也,先 與小柴胡,外已解加芒硝。嘔微煩,大柴胡湯。過經讝 語脈實,當下調胃承氣湯。

汗後不解 编辑

「或表邪未盡,或邪傳裏,或邪氣乘虛內客。汗後脈大, 如瘧狀,再汗之,麻黃湯。汗後心下痞鞕,嘔吐不和,大 柴胡湯。大汗大渴,煩而脈大,白虎加人參湯。」汗後惡 熱脈實,調胃承氣湯。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汗出而喘, 無大熱者,麻黃杏仁甘草湯。太陽大汗出,胃乾不眠, 欲飲水者,少少與之。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五 苓散。汗後脈洪數,煩渴,五苓散。汗後脹滿,厚朴生薑 人參湯。汗過多,心悸發顫,桂枝甘草湯。汗後惡寒,表 虛也,脈細神倦,芍藥甘草附子湯。太陽汗出不解,發 熱心悸,肉瞤,真武湯。汗後身痛,脈沉,桂枝加芍藥人 參湯。汗後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下利惡寒,四逆湯。 汗後臍下悸,欲作奔豚,桂枝甘草大棗湯

下後不解 编辑

下後熱不去,心中結痛,梔子豉湯。下後心煩腹滿,臥 起不安,梔子厚朴湯。太陽桂枝證,誤下之,利不止,脈 促,喘而汗出,表未解,葛根湯、黃連黃芩湯。陽明下之, 心下懊憹,梔子豉湯。有燥屎,大承氣湯。太陽下後,脈 促胸滿,桂枝芍藥湯。大下後,脈沉遲,厥逆下利,咽喉 不利,吐膿血,難治,麻黃升麻湯。

合病 编辑

兩經。三經齊病不傳者,為「合病。」三陽合病,腹滿身重, 口中不和,讝語遺尿,不可汗下,白虎湯。太陽陽明合 病,脈浮長,大便鞕,小便利,脾約丸;惡寒者,升麻葛根 湯;不惡寒,反惡熱,大便通者,白虎湯。大便祕,讝語者, 調胃承氣湯。喘而胸滿,不可下,麻黃湯;不下利,但嘔 者,葛根加半夏湯。太陽少陽合病,脈浮弦,脅下鞕,往 來寒熱,小柴胡湯。自下利者,黃芩湯;嘔者,黃芩加半 夏生薑湯。少陽、陽明合病,脈弦長,因發汗,因利小便, 胃中燥實,調胃承氣湯。脈長自利者為順;滑而數者 為負,有宿食,大承氣湯。負者尅賊也。

併病 编辑

二經先病未盡,又過一經之傳者,為併病。始則二陽 合病,後則一陽病衰。一陽邪盛,歸併於一經,二者皆 併病也。太陽陽明併病,太陽病,發汗不徹,轉屬陽明, 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面色怫鬱,痛無常處,是陽明 復併歸太陽,當再汗之,麻黃湯。太陽證未罷,桂枝麻 黃各半湯。太陽證罷,但見陽明證者,下之,大承氣湯。 太陽少陽併病,頭痛,太陽眩冒,心下痞,當刺肺俞、肝 俞、大椎,慎勿下。太陽不勝,陽明不負,不相尅為順。少 陽脈勝,陽明脈負,鬼賊相尅為逆。

兩感 编辑

日傳二經。陰陽俱病也。表裏不可並攻。陰陽難同一 法。故曰「必死。」東垣以氣實而感之淺者。猶或可治。大 羌活湯。

舌胎 编辑

邪在表者,舌上無胎,半表半裏,白胎而滑,傳裏則乾 燥,熱深則黃,熱極則黑也。陽明病,脅下鞕滿而喘,發熱汗出,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小柴胡湯。脈陰陽 俱緊,舌上胎滑,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䒷蔞湯;腹痛, 理中湯。熱聚於胃,則舌黃,承氣湯。舌純黑有二種,皆 死證也。有火極似水者為熱極,大承氣湯;有水來剋 火者,為寒極,脈證必寒,附子理中湯。七八日不解,熱 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舌燥欲飲水數升,白虎 湯加人參。

瘥後昏沉 编辑

因發汗不透,餘毒在心胞絡也。「發汗出時,蓋覆不周, 則汗出不均,腰背手足搐搦,或冷或熱,牛蒡根散。瘥 後腰已下有水氣者,牡蠣澤瀉散。」

傷風 编辑

按風為陽邪,善行數變,其傷人也,必從俞入,俞皆在 背,故背常固密,風弗能干。已受風者,常曝其背,使之 透熱,則潛消嘿散,《經》文所謂「乘虛來犯」固矣。若其人 素有痰熱,壅遏於太陰、陽明之經,內有窠囊,則風邪 易於外束,若為之招引者然。所謂風乘火勢,火借風 威,互相鼓煽也。治實之法,秋冬與之辛溫,春夏與之 辛涼解其肌表,從汗而散。治虛之法,固其衛氣,兼解 風邪。若專與發散,或汗多亡陽,或屢痊屢發,皆治之 過也。治風火之法,辛涼外發,甘苦內和。勿與苦寒,恐 正不得伸,邪不得解耳。

傷寒死候 编辑

陽證見陰脈者死。 陰陽毒過六七日者死。 脈浮 而滑,身汗如油。水漿不入。喘息不休。身體不仁者死。

欬逆上氣。脈散者死 。陽反獨留。體如煙熏。直視

搖頭心絕 汗出髮潤而喘。肺絕 脣。反青,四肢 漐習,肝絕。 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脾絕。 溲便遺失, 狂言,目反直視者,腎絕。 脈緊盛,汗出不解者死。 尺寸俱虛,熱不止者死。 身熱喘急,脈陽而躁者死。

大發濕家汗則痙。熱而痙者死 。發少陽汗則讝。

語。發少陰汗則動血,謂之下厥,上竭者死。 發動氣 汗者死。 發風溫汗者死。 發濕溫汗,曰重暍死。 汗後不為汗衰,謂之「陰陽交」者死。 不得汗者死。 發熱脈躁疾,狂言不能食,謂之「三死。」 欬逆不止者 死。 臟結者死。乃結胸證,舌有白胎也。 舌卷囊縮 者死。 脈代者死。 少陰吐利,煩躁四逆者死。 結 胸證悉具,煩躁者死。 發厥至七八日,膚冷而躁,無 時暫安,曰「臟厥」,死。 少陽與陽明合病,脈長大而弦, 曰「負」者死。 陰陽易病,頭重眼花,四肢拘急,小腹絞 痛,手足攣痛,離經脈見者死。 厥而下利,當不能食, 反能食者,除中死。 少陰病,厥逆無脈,與白通豬膽 湯,脈暴出者死。 脈陰陽俱虛,熱不止者死。 七八 日以上,大發熱者死。

脈候 编辑

浮濇而緊為傷寒, 浮而緊者,表實可汗。 浮而緩 弱,表虛宜救。 沉數或疾滑或沉實,裏實可下。 沉 細微遲軟,裏虛可溫。 中候數為胃實, 中候遲為 胃虛。 寸口沉細無力,為陽中伏陰。 尺部沉數有 力,為陰中伏陽。 寸部數大有力為重陽, 尺部遲 細無力為重陰。 寸脈微細為脫陽, 尺部無力為 脫陰。 寸脈弱者忌吐, 尺脈弱者「忌下。 純弦之 脈,名曰負,死脈也。 陰病見陽脈者生。浮、數、動、滑大 也。 陽病見陰脈者死。沉、濇、弱、弦、微結、促、濡、緩、緊、遲、 芤、散、革代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