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61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六十一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六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四十一

  小兒食癖門一

  錢乙小兒直訣

  張從政儒門事親小兒肌熱

  朱震亨平治會萃食積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腹中有癖 痞結 積痛 積滯 食積冷熱 胃

  氣不和虛冷

  陶華六書傷食

  薛氏保嬰撮要不乳食

  龔信古今醫鑑癖疾論

  徐春甫古今醫統積滯

  王肯堂證治準繩脾 脾弱多困 宿食 食積寒熱 食積痢 積病可

  醫者九 不可醫者六 積 乳積 食積 氣積 脾中積 驚積 虛中積 實積 痃

  癖 痞結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食氣積癖論

  方一雙紫圓 充悅圓 牛黃圓 芒硝紫圓 八歲湯 十五歲湯 牛黃雙圓 牛

  黃𪔀甲圓 芫花圓 真珠圓 𪔀甲圓 𪔀頭圓 甘草圓 桂心橘皮湯 地黃圓 半

  夏圓 馬通粟圓 清中解鬱湯 丁香化癖散 塌氣退黃湯 中滿分消丸 消痞丸

  雄黃解毒丸 養脾丸 肥兒丸 木香丸 取癖丸 挨癖丸 檳榔丸 北柴胡散 褐

  丸子 七香丸 聖惠甘遂破結散 進食丸 消積丸 白餅子 白朮散 小沉香丸

  芍藥甘草湯 觀音散 銀白散 木香檳榔丸 神芎丸 是齋推氣丸 檳榔丸 消食

  丸 快膈消食丸 香稜丸 五珍丸

藝術典第四百六十一卷

醫部彙考四百四十一

编辑

小兒食癖門一

编辑

《宋錢乙小兒直訣》

编辑

若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當漸用白餅子下之。 蓋小兒病此,良由乳食不消,伏于腹中,乍冷乍熱,飲 水過多,即蕩滌腸胃,亡失津液,脾胃虛弱,不能傳化 水穀,以致四肢羸瘦,肚腹漸大,而成疳矣。

按「前證或因小兒乳食過多,致傷脾胃,或乳食起居,七情六淫失宜所致,必先調補元氣為主,佐以消散之劑。若除之不以漸,則必有顛覆之患。常治食積既去,而熱不退,或作嘔吐少食,用五味異功散;脅脹少食,善怒瀉青,用六君子湯加升麻、柴胡。少食體倦瀉黃,用補中益氣湯;手足冷加炮薑、木香。如不應,佐用」四神丸。體瘦潮熱口乾。大便不調。用肥兒丸。若兼頸項結核。口齒腐爛。當參前疳條主之。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小兒肌熱

编辑

小兒身瘦肌熱,面黃腹大,或吐瀉,腹有青筋,兩脅結 硬,如椀之狀,名乳癰癖,俗呼曰「妳癖」是也。乳癰得之 綿帛太厚,乳食傷多,太熱則病生肌,太飽則必傷於 腸胃。生於肌表者,赤眼丹瘤,疥癬癰癤,眉煉赤白,口 瘡牙疳宣爛,及寒熱往來,此乳母抱不下懷,積熱熏 蒸之故,兩手脈浮而數也。傷於腸胃者,吐瀉驚疳,哽 氣腹脹,肌瘦面黃,肚大筋青,喜食泥土,揉鼻竅,頭髮 作穗,乳瓣不化,此皆太飽之致然也。久而不愈,則成 乳癰。兩手脈沉而緊,此其辨也。已上諸證,皆乳母懷 抱奉養過度之罪。癖之疾,可以丁香化癖散,取過數 服,牛黃通膈丸、甘露散、益黃散等藥磨之。如不愈者, 有揉癖一法。

咒曰:「日精月華,助吾手法,勑斬減消,驅毒勑攝。」

右用法之人,每念一遍,望日取氣一口,吹在手心,自揉之。如小兒病在左壁上,用法之人,亦左手揉之,在右壁上,以右手揉之。亦吹在乳癖上,令母揉之。男孩兒用單日,女孩兒用雙日。大忌風雨陰晦,產婦孝子見之。用法之時,宜于日中前,晴明好日色則可矣。

《朱震亨平治會萃》

编辑

食積

编辑

小兒食積痰熱,傷乳為病,大概肝與脾病多,肝只是 有餘,腎只是不足。

《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

腹中有癖

编辑

癖者,血膜包水,側僻于脅旁,時時作痛也。惟癖為能 發潮,為能生寒熱,故瘧家多蓄黃水,日久而復結癖 于中脘,寒熱不已,有是疾者,以此。小兒臟腑和平,榮 衛調暢,則津液自然流通,縱使多飲水漿,不能為病。 惟失哺失調,三焦關格,以致水飲停滯腸胃,不能宣 通。如冷氣搏之,則結聚而成癖。輕者用積滯木香丸, 重者用取癖丸。仲陽云:腹中有癖,不食但飲乳是也。 當漸用白餅子下之。如不早治,則不能食,脾胃虛弱,

四肢不舉,諸邪遂生,羸瘦而成疳矣
考證

痞結

编辑

痞者塞也,結者實也。熱氣蘊於胸膈之間,留飲聚於 腹脅之內,於是榮衛不能流行,臟腑不能宣通,由脹 滿而致痞結,勢使然耳。此實熱之證也,時或發為壯 熱,《聖惠》甘遂散主之。此藥治小兒痞結,雖服湯藥時, 暫得利而滯實不去,心下堅脹,按之即啼,內有伏熱 諸候,併成此疾。宜疏利大便,破結散氣,後宜常服進 食丸。

積痛

编辑

仲陽云:「積痛,口中氣溫,面色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 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磨積而痛自除,宜 消積丸,甚者白餅子下之。後胃氣不和,用白朮散、小 沉香丸、感應丸治之。又有食積肚痛有熱者,芍藥甘 草湯加乾葛。吐者加半夏、生薑,或加枳實亦效。」

積滯

编辑

小兒有積滯,面目黃腫,肚熱脹痛,覆睡多困,酷啼不 食,或大腸閉澀,小便如油,或便利無禁,糞白酸臭,此 皆積滯也。然有乳積食積,須當明辨之。吐乳瀉乳,其 氣酸臭,此由啼叫未已,便用乳兒,停滯不化而得之, 是為乳積。肚硬帶熱,渴瀉或嘔,此由飲食無度,多請幫助識別此字。 飽,過飽後即睡得之,是為食積。腹痛啼叫,利如蟹渤, 此由觸忤其氣,榮衛不和,淹延日久得之,是為氣積, 合用木香丸主之,檳榔丸亦可用。大小便閉者,神芎 丸妙甚。《是齋》推氣亦佳。冷證下積,五珍丸亦可用。

食積冷熱

编辑

《巢氏》云:「夫宿食不消者,脾胃冷故也。小兒乳哺飲食, 取冷過度,冷氣積於脾胃,胃為水糓之海,脾氣磨而 消之,胃氣調和,則乳哺消化。脾傷於冷,則宿食不消。 脈沉者,傷食不化故也。亦有傷乳傷食而身熱者,惟 肚腹之熱尤甚。人之傷積肚熱,糞極臭酸,而夜間有 熱,傷積之明驗,人所未曉也。冷者,消食丸、木香丸,夜」 間有熱,天明復涼,乃是傷寒夾食失解故也,當服白 餅子,先與微利,次典參蘇飲。發熱地骨皮飲、秦艽散 退熱而安。有實熱者,大柴胡湯去大黃,亦可服。《傷寒 論》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 反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其喘而發熱 者,紫霜丸主之。冷證用進食丸尤佳,亦治食厥,乃四 肢逆冷,面色青黑是也。或當吐而甦。有痰者,溫膽湯 加減服,痰定而嘔自痊。冷證丁香丸可服,白餅子下 痰亦可。

胃氣不和虛冷

编辑

仲陽云:「胃氣不和,面光白,無精光,口中氣冷,不思食, 吐水,肌瘦虛弱,腹痛,當補脾,益黃散主之。」凡人以胃 氣為本,惟治病亦然。胃氣有實有虛,實者則有痞滿 內熱之證,虛則有嘔吐不食之證。虛者益之,實者損 之,欲得其平則可矣。平胃散、觀音散、銀白散,壯胃之 劑,不可缺也。

《明陶華六書》

编辑

傷食

编辑

《海藏》云:「傷食宜以藥下之者,當詳其所傷何物,生硬 寒熱不等,不可遽用巴豆之類大毒之藥下之。」升麻 葛根湯,太陽陽明也。惺惺散,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 陽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湯,往來寒熱,胸脅微痛,少 陽也。然欲知其經,當以脈別之。

《薛氏保嬰撮要》

编辑

不乳食

编辑

經曰:胃為水糓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氣血腑臟, 俱由胃氣而生,故東垣之法,一以脾胃為主,所謂補 腎不若補脾,正此意也。在小兒雖得乳食,水糓之氣 未全,尤仗胃氣,胃氣一虛,則四臟俱失所養矣。故丹 溪謂小兒多肝脾之疾也。若面色晃白,目無精光,口 中氣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疼,此胃氣虛寒之證,用五 「味異功散,或六君子湯主之。若大便不實,兼脾虛也, 加乾薑溫之。中滿不利,脾不運也,加木香開之。喜冷 便祕,胃實熱也,用瀉黃散涼之。命門火衰,不能生土 者,用八味丸補之。稟賦胃氣不足,亦用此丸。」蓋下焦 真陽充盛,則上生脾元,自能溫蒸水糓矣。

《龔信古今醫鑑》

编辑

癖疾論

编辑

天地氣運,固有南北之殊,小兒病患,亦有彼此之異。 北方小兒患癖疾者,十恆八九,南方小兒患癖疾者, 百無二三,是何謂而致之?蓋南方水土薄弱,飲食柔 軟,易於剋化,厥疾少矣。北方水土厚實,麵食堅硬,難 於運動,厥疾生焉。亦由脾胃之不和也。故東垣以脾 胃為人之主,脾胃和,一疾不生,虧則百病生焉。小兒 脾胃本自柔脆。臟腑尚且嬌嫩。為之母者。多不知調 護之法。惟務姑息之愛。不問醎酸甘肥之味。瓜菓生 冷之物。及請幫助識別此字。「粽、濕麪、油膩煎炙之類,諸般稠粘乾硬 難化之物,順其所欲,食之過多,損傷脾胃,脾胃既傷, 則不能消化水糓,水糓不化,則停滯而痰發,發熱既 久,則耗傷元氣,元氣虛則不能運動其血,血遂不行而停滯不散,留於脅肋之間,遂成血塊,居於皮裡膜 外,不能動移。始則有如錢大,發熱則日漸長,其形如 龜如蛇、如豬肝、肺者,長短大小之不一也。」內有血孔 貫通,外有血筋盤固,其筋直通背脊之下,與臍相對 之間,有動脈之處,乃癖疾之根。夫人身之血脈,則晝 夜循環無端,一週流及此,其血則貫入筋內,由筋入 孔,由孔入癖。蓋癖得血養而漸長,邪得血助而漸盛, 於是正氣愈憊,而血愈枯矣。發為潮熱,以致諸疾,「或 頭出虛汗,或胸前項下跳動;或肚大青筋,毛焦髮豎; 或面黃肌瘦,四肢乾枯。淹延日久,則毒氣發出,變生 諸證。有變為牙疳口臭,宣露出血者;有變為頭面腫 大,口鼻潰爛者;有變為一切瘡毒,流膿出血者;有變 為肢體浮腫,腹脹氣喘者;有變為寒熱往來,似瘧非 瘧者;有變為痰嗽喘熱,衄吐下血」者,有變為嘔吐瀉 痢,脫肛下墜者,有變為心腹疼痛,疝氣偏墜者,皆癖 毒攻出之所致也。變證多端,難以悉舉,乃九死一生 之病,非一方一法所能愈也。

「治之先宜針灸之法,以斷其根,使血不貫入筋內,則 癖無血所養,癖即自敗矣。外以膏藥貼之,內以湯丸 攻之。」大抵宜補脾養氣以治其本,清熱消塊以治其 標,標本兼濟。又當執其權衡,以量兒之壯弱,病之輕 重。若壯而輕者,則治標之藥多於治本之劑;若弱而 重者,則治本之劑多於治標之藥。大概肥兒丸、烏金 「丸、阿魏丸、《千金》保童丸」之類。乃半攻半補平和之劑。 宜對證選用於針灸之後。可收十全之功也。醫斯疾 者。宜詳究之。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

積滯

编辑

《活幼心書》云:「小兒所患之證,皆因乳哺不節,過食生 冷堅硬之物,脾胃不能剋化,停積中脘。外為風寒所 傷,或因夜臥失蓋,致頭疼面黃身熱,眼泡微腫,腹痛 膨脹,足冷肚熱,喜睡神昏,不思飲食,或嘔噦噫氣吞 酸,大便腥臭,此為陳積所傷。但有時時泄下清水如 生草汁,是受驚而後有積,煩悶啾唧,常似生嗔,名為 『驚積』。」小兒醫者。亦惟因其輕重虛實而治之可也。

《王肯堂治證準繩》

编辑

脾主困。

實則困睡身熱飲水。

虛則吐瀉生風。

脾病。困睡泄瀉。不思飲食。

脾胃虛寒,則面晃白,目無精光,口鼻氣冷,肌體瘦弱, 吐水腹痛,不思乳食,用益黃散。下利用「調中丸。」 傷風手足冷者,脾臟怯也,先用益黃散補脾,後用大 青膏發散。

脾病見四季,皆放,餘四臟治之,順者易治,逆者難治。 脾怯,當面赤目黃,五臟相反,隨證治之。

脾主濕,自病則泄瀉多睡,體重昏倦。脾苦濕,急食苦 以燥之。

實則泄瀉赤黃。睡不露睛。瀉黃散主之。

虛則泄瀉。色白睡露睛。白朮散主之。

肝乘脾,賊邪風瀉而嘔,茯苓半夏湯主之。

「心乘脾。虛邪壯熱。體重而瀉。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 主之。

肺乘脾。實邪。能食。不大便而嘔吐嗽。煎檳榔大黃湯。 下葶藶丸。

腎乘脾,微邪惡寒,泄瀉,理中丸之類主之。

凡脾之得病,必先察肝心兩臟之虛實,根其源之所 起,然後救療。蓋肝是脾之鬼,心是脾之母,肝氣盛則 鬼氣勝,心氣虧則脾家生氣不足,當用平肝氣,益心 氣,盛者抑之則退,虧者益之不乏,所以有「抑脾氣、益 心氣」兩藥。診其脈,肝心兩臟俱和,則是脾自生之疾, 察其虛實而治之。

前證實者,病氣實而形氣虛也。若面色晃白,吐瀉腹 痛,口鼻氣冷,屬寒水侮土,宜用益黃散。若面青脣黯, 吐瀉手足並冷,此脾土虛寒,用乾薑理中湯。若面色 痿黃,手足不冷,此脾土虛弱,用人參理中湯。若傷風 手足並冷,吐痰咳嗽,吐瀉腹脹,此脾肺氣虛,用五味 異功散實脾氣,加防風升麻散外邪。若發干寅卯之 時,用六君、柴胡、升麻補脾土,平肝木。然面黃者,脾之 本色也。面赤者,火生土為順;面青者,木剋土為逆。當 平其所勝,以補元氣為善。

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白朮。

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草。

以甘補之。人參。

以苦瀉之,黃連。

脾虛,以甘草、大棗之類補之,如無他證,以錢氏益黃 散補之。虛則補其母,心乃肺之母,以炒鹽補心。 脾實,以枳實瀉之,如無他證,以《錢氏》瀉黃散瀉之。實 則瀉其子,肺乃脾之子,以桑皮瀉肺。

===脾弱多困===脾具坤靜之德,而有乾健之運。夫胃陽也,主氣;脾陰 也,主血;胃司納受,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清 氣上升,糟粕下降,納五糓化津液,其清者為榮,濁者 為衛,陰陽得此,謂之「槖籥。」故東垣以脾胃為五臟之 根本也。脾氣既弱,則健運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已失 職,而嗜臥多困,所由生焉。法當溫補其脾。脾氣既旺, 「則腑臟清陽之氣升舉,易于運行,又何困倦之有?《海 藏》」用四君子加木香、砂仁、半夏、白朮倍之,薑棗煎服, 誠良法也。若脾虛好睡多驚,則是心血虛而火動之, 宜安神養血。若因心脾氣虛有痰者,宜用人參、五味 子、茯苓以補心氣,當歸、芍藥、酸棗仁以養心血,橘紅、 半夏以開痰。若因脾肺氣虛,胸膈有「痰,用補中益氣 湯以健脾胃,膽星天竺丸以化痰涎。若因飲食停滯 而作,用四君子湯以益脾土,山樝、神麴以消飲食。若 因脾虛而好睡,用五味異功散以補脾氣,當歸、芍藥 以生脾血。」芍藥須用酒拌炒黃,不則酸寒傷脾,此假 熱以對假寒也。若乳母飲酒,致兒昏醉好睡者,以乾 薑、陳皮煎湯解之。不應。用異功散加乾葛即愈矣。 脾胃不和。四君子加白朮一倍。薑棗煎。

脾困,四君子加木香、砂仁、人參各半錢煎。

脾胃虛弱。生氣多困。《四君子》加炒半夏麴、沒石子等 分為末。入冬瓜子少許同煎。

宿食

编辑

「傷寒」同一發熱而傷食者,惟肚腹之熱為甚。且糞極 酸臭。夜間潮熱。尤傷積之明驗也。

小兒宿食不消者,胃納水穀而脾化之,兒幼不知撙 節,胃之所納,脾氣不足以勝之,故不消也。神麴、麥芽 之屬,皆腐化之物,昔賢已謂能傷胃中生發之氣矣, 況進而三稜、莪朮乎?況又進而牽牛、大黃、巴豆乎?脾 氣一受傷於食,再受傷於藥,至於下之而氣已脫矣, 所存幾何?故夫剋食之藥不可多用,下積之藥尤不 可不審其證之可下與不得不下而後用也。

《錢氏論》:「食不消,脾胃冷,故不能消化,當補脾,益黃散 主之。」

食積寒熱

编辑

小兒食積者,因脾胃虛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積。其證 至夜發熱,天明復涼,腹痛膨脹,嘔吐吞酸,足冷肚熱, 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證而兼寒熱者,名曰 「食積。」寒熱若食在胃之上口者吐之,胃之下口者消 之。腹痛痞脹,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後仍痛,按之則止 者補之。夾食傷寒者,先散之,用參蘇飲;熱甚便祕者, 先利之,用大柴胡湯。如無外感,但只傷食,不至於甚, 保和丸調之。蓋脾為至陰之臟也。故凡脾病者,至夜 必熱,熱而兼寒,則又見所勝者侮所不勝矣。食未消 者,消之則寒熱自止。食既消者,補之則寒熱自痊。若 手足並冷,喜熱飲食,此中州虛寒也,宜溫之。大便欲 去不去,脾氣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間或侵晨泄瀉者, 脾腎俱虛也,用四神丸。手足並熱,作渴飲水者,脾胃 實熱也,用瀉黃散。大便祕結,用大柴胡湯。手足雖熱, 口不作渴,大便不實者,用白朮散。仍參「腹痛」、「腹脹」、「積 痛」、「積滯」治之。

食積痢

编辑

有食飽傷脾,脾氣稍虛,物難消化,留而成積,積敗為 痢,腹肚微痛。先調胃氣,次理積,卻止痢,則病根自除。 和中散理虛養胃,三稜散、烏犀丸助脾化積;沉香檳 榔丸、守中湯進食止痢。仍忌生冷粘膩等物,不致復 作。

積病可醫者九

编辑

面上虛腫是積,積者是脾之所係,脾主身之肌肉,故 應面,故知是脾積。其脾係土,土無正形,故早晚浮腫 不定,多則早浮,其睡則脾不磨,上面作腫。若病後此 證,則是虛中積,宜用調脾、消積、行氣等藥。

面合地臥,是積。何以合地?其受積在脾,是冷積。何以 知之?其脾好土,故知在脾。其冷者屬陰,故知傷冷。硬 食得之,宜下熱積氣藥耳。

腹脹是積,其積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於氣,纔當受 積,其氣便冷,腹脹滿氣急,故知在肺。如腹脹先宜調 氣後轉,轉後更宜調氣。

小便如油是積,其積在小腸。何以知之?其積受於脾, 脾當傳心,心不受觸,則入小腸,小腸是心之腑,故知 在小腸,則節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

髮黃是積,是積氣傷心。心主血脈,蔭遍身毛髮,被積 氣所干則髮黃,故知是積傷心。宜下「空心散」及取積 藥。此人必時復發熱也。

赤白痢是積,其積在肺,受傳大腸,及有外傷冷而得。 何以知之?其肺主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後赤,則是外 邪,故知肺傳大腸,則為赤白痢也。宜取後調氣。 兩眼黃赤睛青,是積,其積在肝。何以知之?肝主東方 甲乙木,色青卻被積氣所干,即黃赤。睛青者,眼屬五 臟,肝是其主脾,若受積,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積。若傳 膽,其人口苦,不要喫物,宜涼藥退之遍身虛腫是積,其積不在臟,只在腑。何以知之?為其 積曾取,後被藥發動,即不在臟,故出皮膚之間為腫 也。只宜下,取虛中積藥,然後補之。

多瀉白糞,是積是受冷積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 冷積在脾,冷滑而瀉白糞,故知在脾,宜先轉後熱藥 補之。

不可醫者六

编辑

喘急是肺積,肺主氣,其喘急則肺絕,其人當面白,全 無血色,故不可醫也。

「面黑是腎積。」其人面黑者。是腎絕也。人當不辨好惡。 眼直無光。只得一日而死也。

吐熱氣,是榮積,其不醫者,是血絕,不可治也。血主心, 心不能管,故出熱氣不止耳。

手腳心生瘡是衛積。衛者氣也,胃氣不生,故手足生 瘡。若衛絕則氣不回,只得半日也。

惡心,吐乾嘔,是胃積,何以不醫?胃主化食,其胃熱則 惡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乾吐嘔,面色 青黃,無血色也。

瀉久住又瀉,是積咬脾爛。何以知其脾爛?其人當瀉 白糞,為食不消住了,卻放糞赤黑而死,即知脾爛,不 可治。

小兒五積,為臟氣不行,蓄積一處不動,故曰「積。」夫心 為伏梁,在臍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為痞氣,在胃 口上橫之。肝為肥氣,在臍之左邊;肺為息賁,在臍之 右畔。腎為賁豚,在臍下,各有變動,非食之所成,乃氣 積也。臟屬陰,故在一處而不動也。

聚,謂六腑之氣留聚也。腑屬陽,陽氣運轉不停,故其 聚不定一處,發而腹痛。積聚之候,皆面黃瘦劣,嗞啀 不生,肌肉髮立,或肌體浮腫,腹急多困,多為水氣 虛中積候。凡驚中虛積者,謂因驚取復驚發動是也, 所下糞青穢。凡虛中有積者,因傷食而瀉又吐,如此 漸虛,其病未瘥,故曰虛積也。又虛中之積有積而頻 頻取轉,卻取轉不著,致其積尚伏,故亦曰「虛中積。」若 驚積取下,則糞隨驚青,如是食積,即糞成塊子。凡疳 中虛積者,因疳病轉瀉,虛而疳不退,故虛中爾,所取 下糞裡白色也。

凡嬰孩所患積證,如覺一二日,先以百傷飲發表,次 當歸散水薑煎服。溫動積滯,方下烏犀丸、六聖丸,重 與寬利,後用勻氣散調補。

凡有積滯,須辨虛實,況孩兒虛瘦,長短黑白,南北古 今不同,不可一概論也。予今之法,實者可服進食丸, 虛而微白及疳瘦者宜服「肥兒丸。」

初患元氣未損之時,或腹脹作痛,大小便不利者,先 用白餅子或木香檳榔丸下之,下後以白朮散或五 味異功散和之。渴加乾葛,吐加半夏,下而熱不退,或 作嘔作瀉,飲食不思,此脾胃俱傷也,用六君子湯。手 足指冷,喜飲熱湯,此脾胃虛寒也,前方加炮薑、木香。 面色黃白,目無精光,脾肺俱虛也,用四君子加柴胡、 升麻。腹痛泄痢下重,或小便不利者,用四逆散。發熱 晡熱,或瀉未已,脾氣下陷也。潮熱口渴,大便不調,欲 變疳證也,並用補中益氣湯,佐以肥兒丸。《經》云:邪之 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乃實。必以調脾為主, 而以消導佐之。古人所謂養正積自除,正此意也。

乳積

编辑

「其候,但是吐下乳來,有餿臭氣,因啼叫未已,遽與乳 喫,停滯不化而得。茅先生先用丁香散調胃,後下牛 黃丸,取下妳積,後下勻氣散,常服健脾散即愈。」 乳癖之候:面色青黃,發渴壯熱,吐乳多睡,口內生瘡, 漸漸黃瘦,腹內結塊不散。由乳母食飲無常,醉飽過 度,便即乳兒,或乳母偏臥一向,乳兒不能迴轉,兒亦 睡著,乳滯偏於脅下。因茲結聚成塊而痛者是也。

食積

编辑

肚硬而熱,于他處或瀉或嘔,因飲食過飽,飽後即睡 而得。茅先生用牛黃丸取積,後用勻氣散調理,常服 「萬靈丸」即愈。

氣積

编辑

其候面色黃白,不進食,腹痛,夭矯啼叫,痢如蟹渤。此 因榮衛不和,二氣乖忤,日久得之。

茅先生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健脾散之類相夾 調理。

《祕錄》云:「治小兒氣癖。取三稜針作羹粥,以米麪為之, 與乳母食之。治小兒十歲以下及新生百日,無問癇 熱,無辜痃癖等,皆理之,妙不可言。」

脾中積

编辑

面黃如土色,或面帶虛浮,臍上微痛,肚皮熱,飲食減 少,纔食便言臍上及腹中痛,所食不化,頭微熱。此因 先食硬物或冷物,所傷在脾。治之先下青金丸,取下 脾中積,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常服健脾散、萬靈 丸即愈。

===驚積===有時時瀉清水如生米汁,是受傷而復有積,煩悶啾 唧,常以生嗔,名為驚積。先解驚,後理積。解驚五苓散 或百解散,理積三稜散,或烏犀丸及三解散、炒神麴、 生薑煎湯,調服醒脾散、沉香檳榔丸,寧驚化積,壯氣 和胃,仍節冷乳,自然平治。

虛中積

编辑

其候渾身微熱,不思飲食,昏昧神緩,抱著一似睡未 覺,肚熱足冷者,多因吐瀉大病及攻擊之後而得此 候。茅先生先用青金丸取積,後用勻氣醒脾散調理, 常服「萬靈丸」、保童丸即愈。

實積

编辑

其候大便不通,風毒瘡癤,喉閉咋腮,咽中涎響。茅先 生先用奪命散吐下熱涎,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 常服牛黃膏、天竺黃散、鎮心丸即愈。

痃癖

编辑

茅先生論:「小兒生下五箇月日,上至七歲,有結癖在 腹成塊如梅核大,來去或如卵大,常叫疼痛者,亦分 數類。在左脅下痛者名痃氣,在右脅下痛者名癖氣。 下蓬莪朮散夾健脾飲與服即愈。如見面黑,眼直視, 瀉黑血,鼻口冷,手足冷,不進食者死。」

錢氏論:「小兒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涼乍熱, 飲水或喘嗽,與潮熱相類,不早治必成疳。以其有癖, 故令兒不食,致脾胃虛而熱發,故引飲過多,即蕩滌 腸胃,亡失津液,胃不能傳化水糓。其脈沉細,益不食, 脾胃虛衰,四肢不舉,諸邪遂生,鮮不瘦而成疳矣。」 《仁齋》曰:「癖者血膜包水,側僻于脅旁,時時作痛也。惟 癖」為能發潮,為能生寒熱,故瘧家中脘多蓄黃水,日 久而復結癖,寒熱不已,有是疾者以此。小兒臟腑和 平,榮衛調暢,則津液自然流通,縱使多飲水漿,不能 為病。惟乳哺失調,三焦關隔,以致水飲停滯腸胃,不 能宣通,如冷氣搏之,則結聚而成癖。輕者用導滯木 香丸,重者用「取癖丸。」

曾氏曰:「嬰兒始生,禀賦未完,失於襁褓之不謹,乳哺 之不節,外為六淫侵襲,內因五臟氣虛冷積久停於 脾,不能剋化,結成癖塊,突于脅下,或左或右。其疾皆 因積滯蘊作,致有寒熱,或腹肚疼痛,或晝涼夜熱。治 療之法,氣實者亦須溫正胃氣,後用烏犀丸或水晶 丹下之。如過二三次,即以稀粥略止,候所作形證消」 盡。方投補益之劑。氣虛者先與「調脾胃固真元。神色 稍正。飲食進多。如前法下之。若太虛甚。用三稜散、化 癖丸漸消之。順適陰陽。以平為期。」然先補後瀉。行迎 奪之法。則取去陳寒冷積。若面黃脣白。髮。⿱⿰臣⿱𠂉丶立肌瘦乃 為虛極,不可輕下,但徐徐用藥消化調理為上。若兒 小者,更令乳母常服藿香飲,使藥從乳過,亦少助也。

痞結

编辑

此痞在腹內,與心下之痞不同,宜常服進食丸。按:進 食丸有巴豆,豈宜常服。甘遂有大毒,瀉水如決江河, 非十分壯實,十分危急,十分水氣,三者俱備,未可輕 用。今以為痞結主方,謬矣。

痞癖既久,飲食減少,脾氣心虛,久而不愈。必先以固 胃氣為主,使養正則積自除。若欲直攻其結,不惟不 能善消,抑亦損其脾土,脾土既虧,必變證百出矣。當 參各類,及隨見證而主治之。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编辑

食氣積癖論

编辑

小兒積聚癖癥者,其證不同。積聚乃氣之所致,不可 輕治。脾胃既已虛冷,飲食先已不化,乳哺再稍失其 宜,便乃成傷也。其候身體壯熱,口中氣溫,面黃腹脹, 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喜睡,四肢垂嚲,畏食壯熱,大便 酸臭,或為吐瀉,水糓不消,須宜穩藥剋化,不可便行 駃藥取轉。小兒氣實,脾胃壯者,化之有漸;若氣怯脾 胃弱者。但稍失調養。便成傷也。

方一

编辑

雙紫圓千金方下同

编辑

治小兒身熱頭痛,飲食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或驚悸寒熱,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藥,數用神驗。《千金》不傳。今詳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變《蒸篇》中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差駃,病重者當用之。」 方中並無赤丸,而此用硃砂,又力緊於紫丸,疑此即是赤丸也。

巴豆霜, 蕤核仁各十八銖 《麥門冬》十銖

甘草五銖 甘遂 硃砂飛,各二銖 牡蠣

蠟各八銖。

右八味,以熟湯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內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

歲兒服如荏子一雙,一歲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歲八歲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熱粥飲數合即下,丸皆雙出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充悅圓

编辑

治小兒胎中宿熱,母飲食粗惡辛苦,乳汁不起,兒乳哺不為肌膚,心腹痞滿,萎黃瘦瘠,四肢痿《躄繚》。請幫助識別此字。服之可令充悅。

芍藥 柴胡各二兩 大黃 人參各一兩。

乾薑。如熱以枳實代 甘草。各半兩。 𪔀甲、 茯苓各一兩半。

右八味,為末,蜜丸如大豆。服一丸,一歲已上乳服三丸,七歲兒服十丸,日二。

牛黃圓

编辑

治小兒宿乳不消,腹痛驚啼。

真牛黃三銖, 《附子》二枚, 真珠 巴豆霜

杏仁各一兩。

右五味,擣附子、真珠為末,下篩,別擣巴豆、杏仁令如泥,內藥及牛黃擣一千二百杵,藥成若乾,入少蜜足之。「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丸,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日二,先乳哺了服之。」 膈上下悉當微轉,藥完出者病愈,散出者更服,以藥完出為度。

硭硝紫圓

编辑

治小兒宿食,癖氣痰飲,往來寒熱,不欲食,消瘦。

硭硝, 大黃各四兩, 半夏, 甘遂各二兩

代赭一兩, 《巴豆》二百枚, 杏仁一百二十枚

右七味,為末,別擣巴豆、杏仁,治如膏,旋內藥末,擣三千杵,令相和合。「強者內少蜜,百日兒服如胡豆一丸,過百日至一歲服二丸,隨兒大小,以意節度,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若不出,更服如初。」

八歲湯

编辑

治「八歲已上兒,熱結痰實,不能食自下。」

白芍藥、 梔子仁、 知母、 生大黃各二兩

柴胡二兩六銖 升麻 黃芩 黃連各二兩半 竹葉切,一升半 桔梗一兩半 細辛十五銖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分,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歲兒為三服。

一方有枳實、杏仁各一兩半,無桔梗、黃連。

十五歲湯

编辑

治小兒十五已下,熱結多痰,飲食減。

大黃 柴胡 黃芩各三兩 枳實一兩十八銖 川升麻 赤芍藥 知母 梔子仁各二兩半 生薑十八銖 杏仁二兩 竹葉切,一升半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歲至十五者,分三服。

牛黃雙圓

编辑

治小兒結實,乳食不消,心腹痛。

牛黃 太山甘遂各半兩 真珍六銖 杏仁 芍藥 黃芩各一兩 巴豆十八銖

右七味,為末,蜜丸。一歲兒飲服「如麻子二丸,但隨兒大小加減之。」

牛黃𪔀甲圓

编辑

治小兒癖實壯熱,食不消化,中惡忤氣。

牛黃, 厚朴, 桂心, 芍藥, 乾薑各半兩

茯苓, 麥麯 柴胡 大黃, 𪔀甲 枳實 芎藭各一兩

右十二味,為末,如小豆大,日三服,以意量之。

芫花圓

编辑

治小兒心下痞,痰癖結聚,腹大脹滿,身體壯熱,不欲哺乳。

芫花 黃芩各一兩 大黃 雄黃各二,半兩

右四味,為末,蜜和,更擣一千杵。三歲兒至一歲已下,服如粟米一丸。欲服丸,內兒喉中,令母與乳。「若長服消病者,當以意消息與服之,與乳哺相避。」

真珠圓

编辑

治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不能飲食。

真珠半兩, 《麥門冬》一兩, 蕤核仁二百枚

巴豆四十枚。

右四味,為末,蜜丸。「期歲兒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漸增,以知為度,當下赤黃白黑葵汁,勿絕藥,病盡下自止。」 久服使小兒肥白,已試驗。

𪔀甲圓

编辑

治「少小腹中結堅,脅下有疹,手足煩熱。」

𪔀甲 芍藥 大黃各三十銖 茯苓 柴胡 乾薑各二十四銖 桂心六銖 䗪《蟲瓦》炙 蠐螬各二十枚

右九味,為末,蜜和服如梧子七丸。漸漸加之以知。

考證

為度

𪔀頭圓

编辑

治小兒痞氣,脅下腹中有積聚堅痛。

𪔀頭炙,一枚 甘皮半兩 蝱蟲、 䗪蟲俱炙 桃仁各十八銖

右五味,為末,蜜丸服如小豆大二丸,日三。「大便不利,加大黃十八銖,以知為度。」

甘草圓

编辑

治小兒羸瘦惙惙,宜常服,不妨乳。

甘草五兩。

右為末,蜜丸。一歲兒如小豆十丸,日三服,盡即更合。

桂心橘皮湯

编辑

治小兒五六日不食,氣逆。

桂心、 人參各半兩, 橘皮、 薤 黍米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先煮藥,煎取二升,次下薤米,米熟藥成,稍稍服之。

地黃圓

编辑

治「少小胃氣不調,不嗜食,生肌肉。」

乾地黃, 大黃各一兩六銖, 茯苓十八銖。

當歸, 柴胡、 杏仁各半兩

右六味,為末,以蜜丸如麻子大。服五丸,日三。

半夏圓

编辑

治小兒暴腹滿欲死

半夏隨多少,微火炮之。

擣末,酒和服如粟米粒大五丸,日三,立愈。

馬通粟圓

编辑

治「少小脅下有氣內痛,喘逆氣息難,往來寒熱,羸瘦不食。」

《馬通中粟》,十八銖。 杏仁 紫蘇 細辛各半兩。 五味子 石膏 秦艽 半夏 茯苓各六銖

右九味,為末,蜜丸服如小豆十丸,日三,不知加至二十丸。

 清中解欝湯直訣方 治脾氣虛弱飲食停滯欝熱生痰或身發赤暈白朮炒 茯苓 陳皮 山梔仁炒 山樝

编辑

神麯、炒 麥芽炒 川芎 桔梗、 炙草各五分。

右每服二三錢水煎

丁香化癖散儒門事親

编辑

治小兒乳癖

「白丁香、 密陀僧」, 舶上硫黃,已上各二錢

硇砂半錢, 輕粉少許。

右研細末,每見一歲服半錢。男病女乳調,女病男乳調,出下黑糞為度,後用「通膈丸」 泄之。

塌氣退黃湯蘭室祕藏下同
编辑

一名「茯苓滲濕湯。」 治小兒面色痿黃,腹滿脹,食不能下。

白朮、 柴胡各半分, 川升麻一分, 桂枝

麻黃炒 吳茱萸、 厚朴、 羌活、 草豆蔻。

神麯、 蒼朮 澤瀉、 白茯苓, 豬苓、 黃蘗、 橘紅各二分, 青皮 黃連各五分, 杏仁二個。

右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渣,食前溫服。

中滿分消丸
编辑

枳實、 黃連、 厚朴各五分 生薑、 薑黃

豬苓各一錢, 橘皮、 甘草、 白朮各一錢半, 砂仁、 澤瀉、 茯苓各三錢, 半夏麴四錢。

黃芩一兩二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溫水下。

消痞丸

编辑

黃連五錢, 黃芩二錢, 厚朴七分, 薑黃五分, 乾生薑、 人參各四分, 甘草三分, 枳實二分, 橘皮一分。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隨乳下。

雄黃解毒丸片玉心書下同

编辑

下痰去熱追蟲打積

雄黃一錢,另研 欝金三錢, 《巴豆霜》二錢

共為末,米糊丸,如粟米大。

痰涎壅甚竹葉湯下

積痛茴香湯下

《纏喉風》,「滾白水化開吐痰。」

蟲痛苦楝子根白皮湯下。先以雞卵油煎,空心時令兒聞之,然後服藥。必要上半月。謂其蟲之頭向上故也。

養脾丸

编辑

治「小兒脾胃虛弱,不思乳食,傷食癖積,面色黃,嘔吐瀉泄,腹痛膨脹,併皆治之。」

蒼朮、製 陳皮各五錢, 縮砂仁、 草果仁。

益智仁各二錢 厚朴、 神麴 麥芽炒,各三錢

共為末,酒糊丸,如粟米大,米飲下。

脾胃虛弱米湯下

嘔吐煨薑湯下

食積,山樝湯下。腹痛,茴香湯下。

腫脹蘿蔔湯下

寒泄薑棗湯下

肥兒丸育嬰家祕下同

编辑

小兒脾胃素弱,食少而瘦,或素強健,偶因傷食成積而瘦,或因火病之后而瘦者,宜服之。

人參、 白朮各二錢, 陳皮、 茯苓各錢半。

甘草炙 木香 縮砂仁 青皮 神麴炒。

《史君子肉》各一錢 山藥、 蓮肉去心,各二錢 桔梗一錢

共為細末,荷葉浸湯,煮粳米粉為丸,米飲下。此參苓白朮散加減,以治疳病將成之聖藥也。

腹中有癖者。加三稜、莪朮各煨九肋。𪔀甲醋炙各一錢半。

有熱者,加北柴胡二錢,黃芩、黃連、蘆薈乾燒存性各一錢半。

瘦太甚者。加當歸、川芎各二錢。

泄瀉者。加肉豆蔻、麵包煨、訶子肉各一錢。

疳瘦食少者。去麥芽神麴。

木香丸嬰童百問下同

编辑

治吐乳瀉乳,其氣酸臭,由啼叫不已,以乳與兒停滯不化,是為「乳積」 ;肚硬熱渴吐瀉,由飲食無度,過飽即睡,是為「食積」 ;腹痛啼叫,利如蟹渤,由觸忤其氣,榮衛不和,淹延日久,是為「氣積」 ;瘧後肚內結癖成塊。

木香 蓬朮 砂仁 青皮去穰 硃砂研細 代赭石 大丁香各一錢 巴豆去油,二錢

右為細末和勻,飛白麵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傷」 ,乳汁下;「食傷」 ,米飲下。

取癖丸

编辑

治小兒癖塊大痛,用之如應。

甘遂 芫花俱微炒 黑牽牛半炒半生,取末 辢桂 蓬朮 青皮去穰 木香 桃仁炒 五靈脂各二錢 巴豆去油,一錢

右為末,研和十分細嫩,飛白麪糊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薑蜜煎湯灌下。洩後冷粥補仍和胃。

挨癖丸

编辑

治乳癖糓癥。腹中塊痛。

青皮 木香 代赭石火煅酢淬,研極細末 蓬朮 生地黃各三錢 巴豆壓去油,一錢

右為細末,酢麵糊丸麻子大,每服二丸,食後薑湯下。

檳榔丸

编辑

治小兒傷食得之,痛刺脅肋,心胸煩悶,飲食不下,吐逆惡心,久不醫治,漸成痞癖。

青皮五錢,去穰巴豆三十粒,去殼同炒,去巴豆, 陳米半合,《炒法》亦用巴豆,同青皮 檳榔五錢, 木香麵裹煨,三錢

右為細末,蒸餅丸如黍米大,用米飲食前服。丸數多少,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北柴胡散

编辑

治「小兒因傷血得之,胸膈鬱悶,痛引小腹,時或攻築,上搶心胸,漸成瘕結之證。」

人參、 北柴胡、 廣木香、 枳殼、 京三稜。

檳榔各三錢。

右為細末,陳皮煎湯調,食遠服。

褐丸子

编辑

治「小兒因傷氣得之,心腹膨脹,肚大脅痛,面黃肌瘦,倦怠無力,久而不治,漸成痞塊。」

陳皮 青皮、 三稜、 蘿蔔子炒 莪朮各五錢 木香、 胡椒各一錢, 黑丑炒取頭末,三錢

右為細末,麪糊丸如黍米大,生薑三片,泡湯送下二三十丸。

七香丸

编辑

治「小兒因傷積得之,其證如腸澼之疾,便利無度,滑不成糞,似痢非痢,結成癖塊。」

丁香 木香 大茴炒,各一錢半 枳殼、 三稜、 青皮 莪朮同巴豆七粒炒赤色,去巴豆,各一錢

右為細末,煮糊丸如黍米大,每用三十丸,米飲空心服。

聖惠甘遂破結散

编辑

治「小兒心胸痞結,蘊聚痰水,雖服湯藥暫利,而滯實不去,心下堅脹,按之輒啼,內有伏熱所結。」

甘遂麵裹煨令黃色,二錢半 青皮 黃芩

川大黃煨。各半兩

右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和服,量大小加減,得通利即止,後以冷粥補之。

===進食丸===

治乳食不消,心腹脹滿,壯熱喘粗,嘔吐痰逆,腹鳴泄瀉,米糓不化,或下痢赤白,腹痛後重,及食癥、乳癖、痃氣、痞結,竝皆治之。小兒胸膈熱實,腹內有留飲,致令榮衛痞塞,臟腑之氣不得宣通,其病腹內氣結,脹滿或壯熱,凡有此疾,當疏利大便,破結散氣,宜常服之。

巴豆霜一錢 硃砂飛,五錢 枳殼炒,五錢

當歸泔浸炒 代赭石煅,酢淬七次,各三錢 木香五錢 麝少許

「右為末,麵糊為丸如麻子大,一歲兒一丸,米飲下,更量虛實加減,食後服。」 治食積,發熱羸瘦,肚大,青筋,疳積,肚疼,哺露。

消積丸

编辑

治「乳食傷積。心腹脹滿。氣粗壯熱。或瀉或嘔。」

丁香二十粒, 《砂仁》二十粒, 《史君子》五箇。

烏梅三箇。

右為末,爛飯丸麻子大,加巴豆三粒,去盡油同丸,每服三丸,陳皮湯下。

白餅子

编辑

治小兒夾食傷寒,其證發熱嘔吐,亦有肚疼者噯氣,辨得分曉,先用此藥一服,推下食積,卻用平和藥發散調治,如《惺惺散》、加減參蘇飲皆可服,卻不可服冷藥。

滑石、 天南星、 半夏各一錢, 輕粉五分。

巴豆二十四粒,去皮膜,用水一升,煮乾,研細如泥

右三味,搗羅為末,入巴豆霜,次入輕粉,又研勻,卻入餘藥末令勻,糯米飲丸如菉豆大,量小兒壯瘦虛實用藥,「三歲已下,每服三丸至五丸,紫蘇湯空心下。忌熱物。若三五歲兒壯實者,不以此拘,加至三十丸,以利為度。」

一方加白附子一錢

白朮散

编辑

治瀉渴兼吐瀉

人參二錢半, 白茯苓、 白朮、 藿香葉各半兩, 木香二錢, 甘草一錢, 乾葛半兩,渴者加一兩。

右剉散水煎

發熱甚渴者去木香

肚痛加白芍藥

小沉香丸

编辑

和中順氣嗜食消痰

砂仁煨 蓬朮煨,各四錢 香附米炒,一兩

真沉香六錢, 《甘松》三兩六錢, 益智仁炒。

炙草各一兩半, 《舶上丁香皮》二兩四錢。

右為細末,湯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或四十丸,食後溫生薑湯下,或嚼破更妙。

芍藥甘草湯

编辑

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煩數,微惡寒,腳攣急拘疼」 ,及治肚腹胸脅大痛。

白芍藥炒,五兩 甘草一兩

右剉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觀音散

编辑

石蓮肉 人參 神麴炒,各三錢 白茯苓二錢 甘草炙 木香 綿黃芪炙 白扁豆炒,去皮 白朮各一錢

右剉散,每服二錢,水一盞,棗一枚,藿香三葉煎,空心溫服。

銀白散

编辑

止吐瀉。壯胃氣。治糞青。

糯米、 扁豆各二兩。 藿香、 白朮土炒,各一兩 丁香二錢 甘草炙,三錢

右為末,紫蘇米飲調下。加天麻、砂仁、白茯苓,快脾正色。加炮白附、全蠍、木香、石蓮,薑煎服。

木香檳榔丸

编辑

疏導三焦,寬利胸膈。破痰逐飲,通潤大腸。

郁李仁 皂角醋炙 半夏麯 枳殼麩炒 青皮 杏仁麵炒 木香不見火 檳榔各一錢。

右為細末,別用皂角四兩,用漿一碗,搓揉熬膏,更入熟蜜少許,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小兒服可丸如菉豆大」 ,食後生薑湯送下。

神芎丸

编辑

治「風熱壅滯,頭目昏眩,口舌生瘡,牙齒疳蝕,或遍身瘡疥咬牙,驚惕怔忡,煩躁多渴,或大小便澀滯,或積熱腹滿,驚風潮搐,竝皆治之。」

生大黃 黃芩各二兩 生牽牛頭末,三兩

滑石四兩。 黃連、 薄荷葉、 川芎各半兩。

右為細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後溫水下。

一方加蒲黃,止血證亦用。

是齋推氣丸

编辑

治「三焦痞塞,氣不升降,胸膈脹滿,大便閉澀,小便赤少。」

大黃 陳皮 檳榔 枳實小者,去穰 黃芩

黑牽牛各等分

右為細末,煉蜜丸如菉豆大,臨臥溫熟水下二三十丸,量虛實加減。

檳榔丸

编辑

治小兒疳氣腹脹,胸膈痞悶,喘急不安。

青皮去穰,同巴豆十粒炒,去巴豆、 蘿蔔子。

香附子炒 木香各一兩 黑牽牛半兩,微炒

右為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消食丸

编辑

常服寬中快氣。消乳食。正顏色。

縮砂 陳皮 三稜 蓬朮 神麴炒 麥芽炒 香附泔浸一宿,炒 枳殼 檳榔 烏梅各五錢 丁香二錢五分

右為末,麵糊丸如菉豆大,食後紫蘇湯送下二三十丸。

快膈消食丸

编辑

治小兒宿食停滯,腹脹疼痛。

三稜煨 蓬莪朮煨 揀縮砂去殼 橘皮去白 神麴炒 麥芽炒,各五錢 香附子炒,一錢

右為細末,蒸餅丸如黍米大,生薑煎湯或「白湯,或將餅子磨」 ,食遠服。

一方加製枳殼

香稜丸

编辑

治小兒積氣發熱,肚腹膨脹,肢體瘦弱,飲食不滋肌膚。

木香 丁香 檳榔去臍、 枳殼炒 甘松

史君子去殼、 神麴炒、 麥芽炒,各二錢半

三稜煨 莪朮 青皮 陳皮 香附炒,各五錢 胡黃連一錢

右為細末,蒸餅丸如黍米大,用米飲,食遠服。

五珍丸

编辑

治酒食積通用

青皮 乾薑燒存性 蓬朮 五靈脂各一兩 巴豆去半油,一錢

右為末,粳米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湯下。」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