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84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八十四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四

  痘疹門六

  萬氏家傳痘疹心法痘疹證似傷寒 首尾不可汗下 不可以日期論

   大人小兒富貴貧賤不同 升麻葛根湯解 順逆 變黑歸腎 變黑有逆順 諸痛癢

  瘡皆屬於心 過飲冷水變生諸證 錢氏陳氏立法用藥同異 補脾土瀉腎水 瀉膿血

  痂皮水糓 斑疹 五行生死 先哲格言 或問

藝術典第四百八十四卷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四 编辑

痘疹門六 编辑

《明萬氏家傳痘疹心法》
编辑

痘疹證似傷寒 编辑

「傷寒之邪,自表入裡也。前三日在表,可汗而散,後三 日在裡,可下而解」,瘡疹之邪,自裡達表也。本與傷寒 不同,先賢謂其相似者,蓋恐人審候不明,誤作傷寒, 失其汗下也。不特傷寒相似,內傷發熱亦相似。凡外 感之熱,熱在表也;內傷之熱,熱在裡也。瘡疹表裡俱 熱也。外感則汗之,得汗則熱自平矣。內傷則下之物 去熱亦去矣。瘡疹不可妄汗下,雖汗下,熱不少減。然 三者發熱雖同,證亦自別。外感發熱面赤,惡風寒,頭 疼,身重腰重,呵欠煩悶,昏睡噴嚏,喘咳驚悸;內傷發 熱,面黃紅,惡飲食,腹痛,昏睡,煩躁則手足熱,吐利則 手足冷。瘡疹發熱,腮赤昏睡,呵欠噴嚏,咳嗽吐瀉,身 重腰酸,煩悶煩躁,驚妄,耳涼骩涼,手足時冷熱,乍進 乍退也。如值瘡疹大行之時,不問內傷外感,但發熱 不退,皆作瘡疹也。惟挾外感者,兼發散而治;挾內傷 者,兼消導而治。無內外因者,只從瘡疹治也。

首尾不可汗下 编辑

今之治痘者,曰:「首尾不可汗下」,聽者和之曰:「痘宜溫 補,汗下不可也。」此亦喜補惡攻之遺弊。殊不知痘疹 之法,莫要於解毒,或攻或補,務使毒氣得解而已。如 其氣血和暢,榮衛流通,表裡無邪,其出則盡,其發則 透,其收則時,非但不可汗下,雖溫補亦不可用也。設 使外感風寒,約束皮膚,閉塞腠理,瘡出不快,此當汗 之,令陰陽和,榮衛通而瘡易出,毒得解散可也。苟不 汗之,則毒無從得出,留伏於內,未免閉門留寇之禍 矣。如大熱不退,煩渴轉增,譫妄昏沉,便溺阻塞,此毒 畜於腸胃之間,與穀氣併,宜急下之,使臟腑疏通,陳 莝滌去可也。苟不下之,則藏莝畜毒,煎熬於中,寧無 養虎遺患之悔乎?故《大要》曰:「謹守病機,各司其屬,有 者求之,無者求之,盛者責之,虛者責之,必先五勝,疏 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此之謂也。」

不可以日期論 编辑

或曰:「痘發於前七日,自現紅點至泡漿也;結於後七 日,自泡漿至結痂也,前後以十四日為限」,此其大略 耳。蓋人稟賦有厚薄之殊,毒氣有淺深之別,時有寒 燠,治有工拙也。如壯實之人,瘡本稀疎,能飲食,常和 暖,守禁忌,固有八九日而愈者,不待十四日也。虛弱 之人,瘡本稠密,飲食俱廢,氣候乖常,調理失度,起發 不透,收靨不齊,或延至一月而愈者,又不止十四日 也。治痘之工,不可拘於日數,苟拘日數,則出現未定 而先戴漿者有之,不可謂其成膿也;起發未透而先 乾陷者有之,不可謂其結靨也。有收太亟而凶者,有 收遲而吉者,有致綿延日久而斃者,是豈日數可限 耶!或者取傷寒傳經之日數,謂十二日已過,其邪傳 盡自愈。不知傷寒之邪,或在表汗而已者,或在裡下 而已者,或過經復傳而不解者,亦未可以日期限也。 痘瘡之邪,初出一點血,血化成水,水化成膿,膿成毒 解而收矣,何必拘以日數也。然欲知其易發易靨者, 莫如以瘡為主。如形緊磊落,色潤紅活,尖圓厚實者, 自然易發易靨也。如稠密黏連平塌灰白、嫩薄淫濕 者,難發難靨,更有餘毒也。《經》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故醫莫貴於知要也。

大人小兒富貴貧賤不同 编辑

痘疹之證,自王公以至庶人,莫之能免者。天下之人, 未有不本於父母,均是人則均是毒矣。有輕有重,有 疎有密,何也?蓋失精血者,治合異乎嬰孩,飫膏粱者, 療莫同於藜藿。且如小兒變蒸未周之時,腑臟尚脆, 血氣尚少,其疾則多胎毒也。至於能食,則有傷食證 矣。大人天癸方動之時,慾火未淫,天真未耗,其病則 「多內傷也。至於相感,則有陰虛之證矣。飯藜藿者,負 饑渴勞役之傷;飫膏粱者,挾痰火積鬱之病。一旦有 瘡疹之證,當相兼而治之也。故治嬰孩則急於解毒, 常恐其不勝,而大人則兼氣血之虛以治矣。治貧賤 則急於解表,惟恐其難出,而富貴則兼表裡之虛以 治矣。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虛不實」,守以待之。此治 痘之要也。

升麻葛根湯解 编辑

或因痘瘡一見紅點,便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人皆信之,余獨謂其不然。按《本草》升麻解疫毒,又升陽 於至陰之下,以助發生之氣,痘乃疫毒,得此解之,令 其升發,決無下陷歸腎之證矣。葛根能解熱毒,疏通 榮衛之氣,使瘡易起發,無伏無陷;芍藥養陰,陽勝則 陰虛。痘本陽毒,真陰受傷,非此不可。甘草能解諸毒, 瀉邪火尤不可缺,是皆痘家切要之藥,宜常用之。豈 有發得表虛之理,遂置之弗用也耶。但謂一見紅點 磊落輕疎者為毒少,不須再服。苟痘稠密,其毒太甚, 安可棄之不用歟。

順逆 编辑

古人著書,有泛語其概者,有直道其實者,以意逆志, 不以詞害意可也。錢氏《小方脈》之祖,醫中之聖,無出 其右者,宜若所著之論,更無可議矣。然亦有未可盡 信者,或泛語其概,或後人補之者也。如云:「先發膿泡, 後發疹子者,順脾肺相生也。先發疹子,後發斑子者, 順,心脾相生也。先發水泡,後發疹子者,逆,肝尅脾也。」 先發膿泡,後發斑子者逆,心尅肺也。先發膿泡,後發 水泡,多者順,少者逆,肝多肺少,木乘金衰也。先水泡 後斑子,多者逆,少者順,子衰母旺則順,火乘木衰則 逆也。此皆泛語其概耳。其曰:「凡瘡疹只出一般者善」, 此則真道其實者也。夫四毒之發,各有其時,膿泡最 酷,疹次之,水泡又次之,斑為輕,分作四番,其毒則微, 一併夾出,其毒則甚矣。如云「春夏為順,秋冬為逆。」春 膿泡,金尅木也;夏黑陷,水尅火也;秋斑子,火尅金也; 冬疹子,土尅水也。此亦泛語其概耳。其曰黑者,無問 何時,十難救其一二,此則直道其實者也。蓋四者之 毒,常乘天地不正之令而發,乃疫癘之氣傳染相似, 時亦不得主之也。又云:「冬月腎旺,又盛寒,病多歸腎 變黑。」此則後人因秋冬為逆,而杜撰以補之者也。錢 氏謂「春夏為順,秋冬為逆」者,蓋以瘡疹屬陽,春夏為 陽,秋冬為陰,從其氣則順,違其氣則逆,不過欲人常 和暖而從春夏之化,未常拘定某證必某時為順也。 即如冬月變黑之說,則凡冬月出瘡疹者皆屬腎,無 分輕重,皆變黑而死。天地之氣,必不如是之隘,錢氏 之意,亦不如是之拘也。但曰冬盛寒,腠理閉塞,氣血 凝滯,非和暖瘡難成就可也,何必以變黑歸腎,獨主 於冬乎?彼夏盛熱,腠理開張,氣血淖澤,亦有變黑歸 腎而死,何不云夏有黑陷乎?設云夏火旺,腎不主事, 則夏黑陷為逆之言,又何自而取乎?況黑陷為逆,四 時皆然,亦不獨在於夏也。吾固知非錢氏之言。《孟子》 曰:「盡信書不如無書。」信哉!

變黑歸腎 编辑

水火者,陰陽之跡也;坎離者,水火之位也。心腎者,坎 離之配也。故水陰也,而生於陽,離中之陰,乃真水也; 火陽也,而生於陰,坎中之陽,乃真火也。陰根於陽,陽 根於陰,互為其根,此所以能變合而生萬物也。孔子 贊《易》,以坎為血卦、為赤,離為𪔀、為蟹、為螺、為蚌、為龜, 其義可見。以人身言之,血陰也,氣陽也,心配離而生 血,陽中有陰,乃真陰也;腎配坎而生氣,陰中有陽,乃 真陽也。故心中之血,即腎中之真水也;灌溉滋濡,水 之德也;腎中之氣,即心中之真火也;呴噓鼓動,火之 象也。然水善而火惡,《老子》曰:「上善若水,下惡如火。」善 惡之分也。況人之兩腎,左為水,右為火。《經》曰:「七節之 旁,中有小心。」小心者,命門相火也。以其為君之相,故 云「小心。」行君之令,故曰「命門」也。夫以一水立乎二火 之間,其不勝也明矣。運之於中,而使火不赫曦,水不 涸流者,有神以主之也。所謂神者何物也?太虛之中, 神之棲也。然水火不並立,各有所勝,盛衰之變,此其 常也。故盛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衰則 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瘡 疹之火,起於命門之下,二火相合,所謂得助者強也。 相火復挾君火之勢,肆其猖獗,銷鑠燔焫,無所不至。 可恃者心中之真水,尚有以制之。奈何?陽道常饒,陰 道常乏,赫曦者其氣淫,涸流者其氣迫,並真水亦亡 之而已矣。《經》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 焉。」真水既亡,津液暴絕,其氣滯,其發燥槁不能潤乎 皮毛,滋乎腠理,而瘡中之血亦乾而黑矣。是則變黑 者,血色本赤,而乾則變黑也。謂之「歸腎」者,血本腎中 之陰,血乾則腎水亦乾矣。此腎虛之證,豈有腎實為 邪之理乎。

變黑有逆順 编辑

邵子《觀物篇》曰:「東赤南白,西黃北黑」,此正色也。驗之 於曉午暮夜之時,可見之矣。由是推之,嬰兒始生而 赤,長稍變而白,病則黃,老死而黑。物生地下而赤,稍 長而白,萎落則黃,枯槁而黑。凡物皆資一陽之氣以 生,此四色也,乃一陽之氣色遞變者也。夫痘瘡由出 現而起發,起發而成漿,成漿而結痂,亦人身中一陽 「之氣之流行也。其出現而赤,起發稍變而白,成漿則 黃,結痂則黑」,此亦色之遞變,自然而然者,乃證之順, 未可全以變黑為不正之色也。夫以變黑為逆者,以 四時言之,春主生,夏主長,秋主收,冬主藏,自然之序遞相成功者也。痘瘡出現,猶春之生也,起發猶夏之 長也,成漿猶秋之收也,結痂猶冬之「藏也」,亦自然之 序。苟出現而黑色,是春行冬令矣;起發而黑色,是夏 行冬令矣;成漿而黑色,是秋行冬令矣。不循遞變之 次,故謂之逆。黑者,腎之色也,為起蟄封藏之本,故以 變黑為歸腎也。又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肝 主筋,腎主骨髓,瘡痘之毒,由內而外為順。內不出者 曰伏,已出復入曰陷,不能成漿,謂之倒陷。不能結痂, 謂之倒靨。曰伏、曰陷、曰倒,皆由外而內,入於骨髓,故 曰「歸腎為逆」也。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编辑

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又曰:「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夫 瘡疹之毒,發於五臟六腑之液,各隨其經絡部位而 出,視其疎密,知其毒之多寡,不但少陰心臟專主之, 而經專以心言者何?蓋火之為物,微則癢,近則痛,灼 之則成瘡。心者火也,故諸痛癢瘡,惟心主之。又心為 君主之官,《經》曰: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 通。形乃大傷。瘡疹之毒。雖出於五臟六腑。而其能為 形病者。實君不務德。使邪火得逞也。《周禮》曰:「夏時有 癢疥疾。」亦此意也。

過飲冷水變生諸證 编辑

痘疹發渴,切不可與冷水。俗夫不知,謂水可勝火,習 以與之,病者適中其欲,亦貪而不止。設值天時暄熱, 氣血強盛者,猶或可勝。若精神痿弱,脾胃虛憊者,水 寒相搏,未有不成壞病者矣。有飲水而黑陷癢塌者, 脾虛不能勝水,水氣寒,反從腎化,故歸腎也。有飲水 而不發不靨者,脾惡濕,為水所淫,不能主肌肉布散 血氣也。有飲水而渴轉增者,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 氣燥,腎惡燥,故咽乾,渴不止而死也。有飲水而喘成 咳者,飲冷傷肺故也。有飲水而吐者,胃本虛,虛寒相 搏,食入不內也。有飲水而利者,胃為倉廩之官,水漬 入胃,濕多成五洩也。有飲水而腹痛者,腹為陰水,寒 犯之故痛也。有飲水而喫逆者,中焦虛寒。又得冷水, 使中焦之氣不行,故氣逆而喫也。其病曰:凡若此 者,皆飲水之過。臨病之工,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錢氏陳氏立法用藥同異 编辑

世之論治痘者,皆曰錢氏治痘專用涼瀉,陳氏治痘 專用溫補。遂喜用陳氏之方,不惟不知錢氏立方之 意,而陳氏救急之法,亦並不知而已矣。姑摘取二公 之言,參互考覈,而後知二公之治,未常不同也。常觀 錢氏曰:「凡瘡疹當乳母慎口,不可令飢,及受風冷。」陳 氏曰:「子母須當慎口,首尾不宜與水喫,是同一調養」 也。錢曰:「瘡疹始出,未有他證,不可下也。」陳曰:「若無他 證,不宜服藥。」是同一禁忌也。錢曰:「瘡疹屬陽,故春夏 為順。」陳曰:「遇春而生發,至夏而長成,乃陽氣熏蒸,自 然易出易靨」,是同一喜好也。錢曰:「惡寒不已,身冷出 汗,耳骩反熱者,腎氣太旺,脾虛不能制也。」陳曰:「其瘡 癢塌、寒顫、咬牙,是脾胃肌肉虛也。」「是同一歸重於脾 也。錢曰:『惟用溫涼藥治之』。」是錢亦有用溫補之時矣。 陳曰:「如六七日,身壯熱,不大便,與三味消毒散,微得 利即住。」是陳亦有用涼瀉之時矣。錢曰:「更看時月。」陳 曰:須分表裡虛實,是二公之法,因時置宜,未必如今 人一偏之說也。其不同者,惟於黑陷癢塌,錢則主大 戟之寒以下之;陳則主桂、丁之熱以補之。人見其偏 寒、偏熱之不同,即謂錢專用涼瀉,陳專用溫補。殊不 知錢之所下者,乃邪氣在裡,裡實之證也;觀其煩躁, 大小便不通是也;陳之所補,乃邪氣在表,表虛之證 也;觀其泄渴,手足冷是也。虛則補之,即錢所謂惟用 溫涼藥治之法也;實則瀉之,即陳所謂「與三味消毒 散,得微利即住法也。各因一證而發,其實未嘗不同 也。然錢急於解毒,攻邪氣也。陳重於和中,補正氣也。 邪氣解,則正氣自平,正氣實,邪氣未有不去者矣。」是 又二公之異而同也。二公立法之善,未始不同如此。 至用二公之法,乃有效者,有不效者,此不善用法者 之過,非制法者之弊也。噫!醫者意也,為工者不惟其 法。惟其意,則二公「法外不傳」之意。自得於神會之下 矣。

補脾土瀉腎水 编辑

楊氏曰:「痘疹毒根在裡,妄下之則毒氣得以深入,土 不勝水而成黑陷。」胡氏曰:「若其救痘瘡於黑陷之後, 孰若保脾土於未下之先,由二公之言觀之,因其妄 下而虛其裡,以致黑陷,此醫責虛取實之過,非腎之 疾也,故戒之。若救黑陷於妄下之後,孰若保脾土而 不下之為善耶?」錢氏曰:「凡瘡疹當乳母慎口,不可令 饑,及受風寒,必歸腎而變黑,難治也。」又曰:「治之宜解 毒,不可妄下,下則內虛,多歸於腎」,上言即保脾土之 法,下言即不可妄下,而成黑陷之說也。蓋痘瘡始終 以脾胃為主,《經》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 臟,各十八日寄治。若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 所以不可令饑,及受風冷也。瘡疹之邪,自內而外,苟

壯熱煩躁大渴,大小便不通,目赤脣焦,此毒伏在內
考證
而不即出,下之可也。若瘡盡發於外,清便自調,不渴

不煩,此裡無邪,不須服藥。如妄下之,則誅罰太過,反 虛其裡,所以歸於腎矣。然則變黑歸腎,皆由外受風 冷,內傷飲食,及妄下之所致,非腎本有之疾也。其曰 土不勝水者,《經》曰:「糓氣通於脾,六經為川,腸胃為海。」 又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 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可見 水入於胃,必待脾為轉化,而達於川海也。今脾虛則 不能轉化,使之四布,而瀦畜於胃,脾惡濕,為水所潰, 則土益敗,故曰土不勝水也。腎雖主水,乃天元真一 之氣,道之本也。非此水,則天地之生意息矣。若土所 不勝之水,乃飲食形質之物,非腎之真水也。既非腎 水,而曰歸腎者,腎主骨髓,又主閉藏。言妄下則裡氣 虛,瘡疹之毒,復自外陷入於裡,其外黑陷者,腎之化 也;其裡入於骨髓者,腎之主也。況汗之則亡陽,亡陽 則心先受之;下之則亡陰,亡陰則腎先受之,所以歸 於腎也。其曰:保脾土於未下之先者,謂不可妄下也, 謂適其寒溫,節其飲食也。時俗不識此理,乃謂四君 子湯保脾土之要藥,宜常服之,以防變黑歸腎之證。 陳氏曰:「凡療瘡疹,先分表裡虛實,若虛實不分,則無 所治。」又曰:若無他證,不宜服藥。如裡氣果虛,四君子 湯要藥也,裡實可以服之乎?蓋參、朮補陽,芎、歸補陰, 陰陽不可偏勝,偏陰偏陽則病矣。《經》曰:「久而增氣,物 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又曰:「無盛盛,無虛虛, 而遺人之夭殃。」脾胃素實,又服實補之藥,正所謂盛 盛也。常服之,則久而增氣,兩實相軋而變生焉。謂之 變者,《經》云:「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熱,外內皆熱則喘 渴。」又曰:「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又曰:「陰氣 少而陽氣勝,故熱而煩懣也。」又曰:「兩陽相得而陰氣 虛,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獨治者不能生長也。」 又曰:「陽盛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仰,汗不出而 熱,齒乾以煩冤,腹滿死。」又曰:「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 生癰腫。」又曰:「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凡若此者,皆妄 補之過也。夫妄下則脾虛而歸腎,妄補則脾實而乘 腎。《經》曰: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乃受邪乘之謂也。惜 乎人但知妄下之,則脾虛變黑而歸腎,不知妄補之, 則脾實反增潰爛倒靨,而亦歸於腎也。然則百祥丸 之所下者何邪也?錢氏曰:青乾紫陷,睡昏汗出不止, 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若黑紫乾 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甚勿下。」蓋左腎水也,右腎 命門相火也。相火常挾君火之勢以侮腎,相火者,腎 水之賊也,水火不並立,一勝則一負。瘡疹之火,起於 命門之下,因相火之勢,假君火之威,煎熬真陰,津液 內涸,腎不能制,反為所勝,毒邪留連於內而不肯出, 所以紫黑乾陷也。其證昏睡,汗煩躁渴,腹脹喘啼,大 小便閉,皆裡實之證,故宜以百祥丸下之。苟無是證, 必不可下也。錢曰:所用百祥丸以瀉膀胱之腑,腑若 不實,臟自不盛也。何以不瀉腎?曰:腎主虛,不受瀉噫? 錢氏一則曰不可妄下,一則曰腎主虛,不受瀉,其惓 惓立命之心,抑何深長也哉!夫腎主虛,不受瀉如此, 安得妄補脾土,以為腎水之賊與?其瀉膀胱之腑,又 有深意存焉。蓋脾輸精於肺,肺下輸於膀胱,膀胱之 水,乃是平日所飲渣滓之物,非腎之真水也。膀胱又 足太陽之經,為十二經之屬,四通五達之衢也。凡有 邪氣,必先經此而傳。瘡疹之邪,由膀胱之經,上風府, 至巔,下額,會手太陽小腸之經於面。小腸者,丙火也, 亦挾君主丁火之勢而不受邪,其毒留於足太陽膀 胱之經而不得散。膀胱者,壬水也,為火所迫,不免自 附於腎,引癸水以自救。錢氏恐其毒歸於腎,先於膀 胱中瀉之,亦迎而奪之之意。二服不效,而作寒顫,則 毒入於腎矣。腎變動為慄,真臟證見,故知死也。曰:腑 不實者,邪氣去也;臟自不盛者,不入於臟也。不實不 盛息邪氣也,豈有瀉正氣之理乎?可見由膀胱受邪 而黑陷者,裡實也,宜以百祥丸下之;由脾受邪而黑 陷者,裡虛也,不可以百祥丸下之。不審虛實之證,概 以百祥丸下之,謂之裡虛。《經》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 瀉之則真氣脫。」此之謂也。其曰:下之,復惡寒不已,身 冷出汗,耳骩反熱者死。腎水太旺,脾虛不能治也。此 即所謂無裡證而妄下之者也。無裡證而下之,則脾 土無故而被轉下之藥,腎未受瀉,脾已先傷,陰氣內 盛,陽氣外絕,故惡寒不已,身冷汗出,耳骫反熱也。腎 何以旺?陰氣盛也。陰陽相離,則受傷之脾,安能復為 之主,而使之再合邪?故曰脾不能治也。其曰:「下後氣 溫身熱,欲飲冷水者可治」,以脾旺勝腎,寒去而溫熱 也,治之宜解毒,此即所謂有裡證而宜下之者也。蓋 先則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今下之身熱 氣溫者,火氣去也,欲飲冷水者,餘邪未盡也,故又曰 治之宜解毒。脾旺勝腎者,大戟主行十二水,脾土本 強,能運其物注於下焦,以洩下焦之邪,此脾旺勝腎 也。寒去而溫熱者,太陽寒水之邪已去,布散於經,小 腸熱火乘之,故溫熱也。大抵陽并於陰,則陰實而陽虛,外寒內必熱也;陰并於陽,則陽實而陰虛,邪自內 而外,外熱裡必平也,故曰「可治。」不但痘瘡惡變黑,如 陽毒發斑,內傷發斑黑者,皆不可治,抑豈腎水為邪 乎?故病瘡「病蟲皆惡黑者,北方屬水,其色黑,入通於 腎,居亥子之位,萬物生於子而死於亥。腎者,生死之 戶也,變黑而死,歸根復命之時也。」此天地之道,陰陽 之化,生長收藏之機,非知道者不足以語此噫。此實 出吾《肝膈之要》,非有蹈襲,亦非好辯以亂人聽。但恐 世之曲學者,不知虛實之理,補所不當補,瀉所「不當 瀉,盛盛虛虛,遺人夭殤」,無異於操刃之殺人也。借使 錢氏復生,必謂吾言為信。觀此者不主先入之言,亦 必謂吾言之不誣也。

瀉膿血痂皮水糓 编辑

錢氏曰:「瘡黑而忽瀉,便膿血痂皮者順,水糓不消者 逆。夫痘瘡自內而外謂之正出,自外而內謂之倒陷, 從外收者謂之正靨,從內收者謂之倒靨,倒靨倒陷, 內穿膈膜,壞臟腑,皆惡候也。倒陷者十無一生,倒靨 者十或救其一二。錢氏謂瘡黑而忽瀉,其倒靨之類 乎?蓋瘡黑本是死證,裡實者可下之,忽然作瀉則不」 必下,毒氣由外入內,臟腑之氣不通,營衛之氣不行, 表裡俱病,不急下之,轉增躁悶而死,故主百祥丸下 之。若自利,則火性急速,不少停於腸胃之間,腸胃熱 甚,亦自失其轉化之常,故暴注而瀉,瀉則毒從利減, 亦若下之義。當時暴瀉,未必便膿血痂皮也,抑將淹 延數日,而後有是膿血痂皮也?何以有是膿血痂皮 者,痘瘡內陷,則臟腑膈膜之間,亦如外出之狀;瀉膿 血者,內潰之證也;瀉痂皮者,內靨之證也;瀉膿血痂 皮為順者,邪在腑也,在腑得由腸胃而出,故順;瀉水 糓者,臟也,邪在臟,不得由腸胃而出,所去者腸胃之 水糓耳。人絕水糓則死,故逆。然其水糓不化,不可誤 認為寒。《仲景》曰:「邪熱不殺糓,水糓不化者,火迫而出 也。」錢氏謂:「瀉痂皮者,是脾氣得實,腎雖用事,脾可制 之。瀉水糓者,是脾虛不能制腎,故自洩也。」讀者不識 此義,即謂脾土可以制腎水,有欲專補脾土之意。殊 不知脾胃者,倉廩之官,以納水糓者也;腎開竅於二 陰,以司開闔者也。火氣下迫,腎必受之,開闔不利,不 能禁固,便溺所以暴瀉也。曰「腎用事」者,腎為火所役 也,若自用事,則能封閉約束而不瀉矣。「脾可制之」者, 言門戶雖馳,食廩猶藏,能制其水,不為濕所勝也。至 於水糓不化,則泌別無統,幽闌不關,脾亦不能自勝 其濕,故自洩也。然五虛之中,泄洩為甚,痘瘡自利不 止,鮮有痊者。予以一言斷之曰:能食者吉,「不能食者 凶。」故《經》曰:「漿粥入口泄住止則虛者活。」此其驗也。

斑疹 编辑

斑疹之證,布在方冊者,或謂心為疹,或謂心為斑,或 謂脾為疹,胃為斑者,何也?《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少 陰者,心與腎也。心配離,離中之陰,已土也。丁巳同生 於酉,酉者肺金帝旺也。腎配坎,坎中之陽,戊土也。戊 癸化火,而生於寅,寅者三焦火長生也。斑隱隱在於 皮膚中,大者成片,小者狀如蚊蚤所咬,點點赤色。疹 則成顆粒,見於皮膚之外,如疥子然,有形可模,俗名 「麻子」者,是已斑之方萌,又與蚊跡相類,發斑多見於 胸腹,病人昏憒,先紅後赤者是也,傷寒熱病多有之。 蚊跡只在於手足,病人安靜,先紅後黃者是也,內傷 熱病多有之,此二證發斑人常有之,非由胎毒,乃時 行熱證也。至於疹子,則與痘瘡相似,彼此傳染,但發 過不再作也。乃心移熱於脾,脾移熱於肺,發而為疹。 凡病疹者,必咳嗽,火刑肺也。丁心火已,脾土辛肺金, 皆隸於酉,造化之理同一位,謂疹為心者,語其本也; 謂疹為脾者,語其標也,語心脾而肺在其中矣。腎主 二陰,司開闔,三焦之火亢甚,妻從夫化,合於胃而為 斑。凡病斑者,必自利,或大便結燥也。癸腎水,戊胃土, 與寅三焦相火同位者,亦造化之理,語三焦而心在 其中矣。故發斑見於胸腹者,三焦之位也;蚊跡見於 手足者,胃主四肢也。疹者,母傳子也。斑者,妻從夫也。 知造化之理,而治斑疹不難矣。

五行生死 编辑

按:「五行之理,生於陽者死於陰,生於陰者死於陽」,抑 隔別損益之數歟?夫五臟六腑所以配五行也,「腑為 陽,臟為陰,腑生於陰,臟生於陽,根陰根陽之義也。腑 死於陽,臟死於陰,分陰分陽之義也。陽之所死,陰之 所生,陰之所死,陽之所生,陽極則生陰,陰極則生陽 之義也。自子至巳為陽而統乎足,自午至亥為陰而」 統乎手,亦陰陽互為其根也。以腑言之,水火者,南北 之對也。壬膀胱水生於申,申者手少陽三焦之位也。 《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故壬水生於申,死 於卯者,水月象也,生於西死於東矣。丙小腸火生於 寅,寅者足少陽膽位也。膽為甲木,甲祿在寅,故丙火 生於寅,死於酉者,火日象也,生於東,沒於西矣。金木 者,東西之對也。甲膽木生於亥者,風木之分。《經》曰:「風

生木」,故甲木生於亥。死於午者,木陽也,午則陰生而
考證
陽死矣。庚大腸金生於己,己者,六陽之位,卦應乎乾,

乾為金,故庚金生於己。死於子者,金陰也,子則陽生 而陰死矣。此四腑生死之理也。然木主於東,而生於 北者,水流趨東以生「木也。火主於南,而生於東者,鑽 木取火,木所生也。金主於西,而生於南者,金曰《從革》, 火所出也。水主於北,而生於西者,水西而東,金所生 也。以五臟言之,丁心火生於酉,酉者肺旺位也,坎中 之陽,乃火之原。坎位於子,辛金所生,不能再生丁火, 故丁火乘辛金生旺之氣,而生於酉,所以心與肺相 連,而」位乎上也;死於寅者,寅乃顯明之地,丁為陰火, 其光自伏矣。癸腎水生於卯,卯者肝旺之位也,離中 之陰,乃水之原,離位於午,乙木所生,不能再生癸水, 故癸水乘乙木生旺之氣,而生於卯,所以腎與肝相 連而位乎下也。死於申者,申手少陽相火,所謂一水 不能勝二火也。又木生於一,一者乃天元初動之氣 也。於卦為震,在卯之中,所以癸水生於卯,而震初爻 為子水也。火生於二二者,地元初動之氣也。於卦為 巽,陽自下而上,陰自上而下,兌為少陰,巽之反也,在 酉之中,所以丁火生於酉,而兌初爻為丁火也。「乙肝 木生於午」者,乙震木也,青龍之象,寄生於午,龍從火 裡出也。「死於亥」者,午為一陰,至於亥而極,陰老不能 生乙木也。辛肺金;生於子者,辛兌金也。白虎之象,寄 生於子,虎向水中生也。「死於已」者,子為一陽,至於巳 而極,陽老而不能生辛金也。又肝在下,陰也,陰生於 午。肺在上,陽也,陽生於子。此四臟生死之理也。夫陽 則順者,陽道常饒,故左行而有餘。此六腑之氣常盛, 而病在腑「者易已也。陰則逆者,陰道常乏,故右行而 不足。此五臟之氣常弱,而病在臟者難愈也。若夫脾 者,己土也,《離》中之陰是已,故離納己。胃土,戊土也,《坎》 中之陽是已,故《坎》納戊。」「己土生於酉、死於寅」者,心象 《離》而生己土,故己與丁同生死也。「戊土生於寅、死於 酉者,腎配坎。腎有二枚,左為水,不能生土,右為」相火, 能生土,故戊與相火同生死也。然脾得心之氣多而 喜熱,從火化也;胃得腎之氣多而喜寒,從水化也。食 熱則損胃,食寒則損脾,養生之道,所以貴適其寒溫, 熱無灼灼,寒無滄滄也。故傷風冷則胃強而脾弱,脾 不主事,胃與右腎相火相合,而同歸於火,所以戊癸 化火也。傷熱則脾強而胃弱,胃「失清化之令,脾與心 火相得而致敦阜,所以火炎則土益燥也。苟得其養, 則脾胃稟中和之氣,而陰陽無偏勝之疾;苟失其養, 則脾氣歸於心而成潰爛癢塌之瘡,胃氣歸於腎而 成陷伏青黑之變。」知乎此,可以語瘡痘之治矣。

===先哲格言{{{1}}}

錢氏仲陽曰。瘡疹證,此天行之病也。惟用溫涼藥治 之。不可妄下。及妄攻發。

凡瘡疹當乳母慎口,不可令饑,及受風冷,必歸腎而 變黑,難治也。

惟斑疹能作搐。疹為脾所生,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 勝土,熱氣相擊,動於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因搐 成癇。斑子為心所生,心生熱,熱則生風,風屬於肝,二 臟相搏,風火相爭,故搐也。治之當瀉心肝。

瘡疹始出,未有他證,不可下也,但當用平和藥,頻與 乳食,不受風冷可也。如瘡疹三日不出,或不快,即微 發之,發之不出即加藥,加藥不出即大發之。如大發 後及脈平無證者,即瘡本稀,不可更發也。有大熱則 當利小便,小熱者當解毒,若出快勿發勿下。

龐氏安常曰:「若身疼壯熱頭痛,不與小汗,何由表散? 六腑久閉,毒攻腰脅,或心腹脹滿,不與微利,何由釋 去?故當消息汗下。然則寒藥固不當行,溫藥又增熱 毒。若熱勢太甚,脈候洪數,涼性之藥,不阻表裡之氣 者,亦可通用。或寒氣阻碍,脈候浮遲,則溫性之藥,不 阻表裡之氣者,可冀冰釋」云不可汗下,寒熱之藥,只 可紫草一味者,乃滯隅之流。

天行發斑瘡,須臾遍身皆戴白漿。此惡毒。

凡覺冬溫至春夏,必發斑痘。

凡患小便澀有血者,中壞也。瘡黑靨無膿,十死不治。 斑瘡已出,不可正爾發表,更增斑爛,以表虛故也。 劉提點曰:「痘疹最要大小腑分曉,所以錢氏四聖散 用木通、枳殼極妙。」若大小腑自流利,則不必苦泥。 痘疹發未透,宜用四君子湯加黃芪紫草煎。《亢醫》云: 「百病不可損其胃氣。」故多用四君子湯及糯米等助 其胃氣。

劉洙《小兒瘡子訣》中云:「疹子發如膿窠,不肯靨者,但 調砂糖水與喫,亦曾試用。但喫砂糖水後,多是爬搔 了,瘡子成一片,去結瘢不好發斑,用人齒散。」但錢氏 方中用麝香及酒調難用,蓋瘡痘家怕麝香與酒氣 觸了,若用,只是紫草煎湯自好。

東垣李氏曰:「夫斑疹出者,皆因內傷必出斑,營氣逆 故也。大禁牽牛、巴豆。」

凡生膿泡、小水斑疹癮三色,皆營氣逆而寒覆其表宜以四味升麻湯中加歸身、連、𧄍,此定法也。 如肺成膿斑,先咳喘,或氣高而喘,但加人參,少加黃 芩,以瀉伏火而補元氣。如心出小紅斑,必先見嗌乾 驚悸,身熱,肌肉腫,脈弦洪,少加黃連。如命門出癮疹, 必先骨疼身熱,少加生地黃,又加黃蘗。如斑已出,時 時與桔梗湯。寬胸膈。利咽喉。不可計服數。

滄州呂氏曰:「凡乳嬰之與童丱,當岐為兩途以治之。 乳嬰當兼治其乳母,俾其氣血清和,飲食有節,投以 調氣通融之劑,以釀其乳,使兒飲之,則其瘡必肥滿 光澤,無陷伏之憂。童丱之子,必當備切其脈,審其表 裡虛實,以汗下之。苟不實不虛,則但保其中和,使脾 氣流暢,則肺金藉母之助,易於灌膿,速於成痂,無倒」 陷之患。或至壯盛而膚腠厚密。尤須預為汗解。或大 便結與溲澀者。尤宜下之利之。庶無患也。

足脛熱,兩腮紅,大便祕,小便澀,渴不止,上氣急,脈洪 數者,已上七證,不宜服熱藥。

足脛冷,腹虛脹,糞青色,面晃白,嘔乳食,目睛青,脈沉 微者,已上七證,不宜服寒藥。

肺主氣,氣不足則致後三證,自汗聲不出,瘡頂陷塌, 不綻肥,並宜服「十奇散。」自汗倍黃芪,聲不出倍桔梗。 心主血,血不足則致後三證,灰白色,根窠不紅,不光 澤,並宜芎歸湯加芍藥、紫草、紅花良驗。

凡值天時不正,鄉鄰痘瘡盛發,宜服「稀痘方。」

凡覺痘瘡欲發,當先解利,與傷寒相類,疑似之間,兼 用解毒。胡氏曰:「非微汗則表不解,解表當於紅斑未 見之時宜用。」

凡痘瘡出不快者有五證,臨病審而調之。

一證天時嚴寒,為寒所折,不能起發。宜解寒溫表。 一證炎暑隆盛,煩渴昏迷,瘡出不快。宜解暑。

一證服涼藥損傷脾胃,或胃虛吐利,當溫中益氣。 一證或成血泡,一半尚是紅點,此毒氣發越不透,必 不能食,大便如常者,宜半溫裡半助養之劑。

一證外實之人,皮膚厚,肉腠密,毒氣難以發泄,因出 不快。宜解毒。

身體溫煖者順,寒涼者逆。能食大便實者順,不能食 大便利者逆。

夫痘瘡之毒,最怕穢惡之氣觸犯。切不可信僧道看 經解穢。況無纖毫之力,而反恐被其穢惡之氣觸犯, 亦不可恃其能解而不預防。戒之戒之。

張氏煥曰:痘子氣勻則出快,蓋血隨氣行,氣逆則血 滯。

石璧胡氏曰:「小兒難任非常之熱,亦不可任非常之 冷。如熱藥太過,輕則吐利腹脹,重則陷伏倒靨,宜溫 涼適中可也。」

仁齋楊氏曰:「諸熱不可驟去,宜輕解之。蓋痘瘡無熱, 則不能起發,痘瘡發於肌肉,陽明胃氣主之,脾土一 溫,胃氣隨暢,決無陷伏之患。」

李氏曰:「比之種豆,值天時暄煖則易生。」

鰲峰熊氏曰:「人有虛實之不同,病有淺深之各異。壯 實之人,病無諸證,或瘡發而輕者,皆得依期而愈。倘 氣候乖常,寒暄失度,毒氣彌盛,當作血泡而不泡,當 結膿窠而不結,遂生諸證,稽延日數,難以定期矣。」 慈溪趙氏曰:「痘瘡灰白不發者,作寒看;紅凸齊綻者 作熱看。其要在解毒和氣,活血溫中安表而已。寒者 溫」之。熱者減之。減不可多。蓋瘡痘非熱則不能發也。 宜以溫和之劑扶而濟之。

桂岩魏氏曰:「夫氣血盛斯毒易解,氣血損則毒難愈。 惟氣血少弱者,雖毒不能頓解,然生意未始不由乎 其中,故必加以補益扶持之功,治所當治,順所當順, 斯其悔吝無不平矣。」

先翁菊軒公曰:「痘瘡不怕稠密,只要能食,無不痊者。 凡用藥者,不可犯其胃氣。蓋人以胃氣為本。」

或問 编辑

或曰:痘瘡之名何義?曰:「古人謂之斑瘡,後人因其形 似豆,故曰痘瘡,又曰豌豆瘡。今又有呼為珍珠豆者, 以其形圓緊而小也;有呼為大豆者,以其形圓,充實 而大也;有呼為茱萸豆者,以其二三成叢,中心落陷 也;有呼為蛇皮者,因其空殼無水,如蛇蛻之皮也;有 呼為錫面者,以其成餅帶灰白色也。是皆因象取名」, 無別義理。但珍珠豆最輕,大豆次之,茱萸豆最重。蛇 皮、錫面則死證矣。

或曰:「痘瘡發熱,何以能預識其輕重而解之耶?」曰:「凡 發熱乍進乍退,氣色明瑩,精神如常,大小便調,能食 不渴,目清脣潤,此毒輕也,痘必稀疎,縱出多亦自易 發易靨也。如壯熱不減,氣色慘暗,精神昏悶,大便或 祕或瀉,不能食,目赤脣焦,此毒甚也,痘必稠密,宜預 解之。其出疎者,防其有伏,未可便許為疎,但看熱減」 渴止,精神爽快,清便自調,能食更無他苦,是真疎且 輕也。

或曰:「既識其候,如痘稀密,何以解之?」曰:「諸瘡皆屬於

心,心之華在面。如初發熱,青筋現露,目中淚出,此毒
考證
發於肝,肝木生心火,從後來者為實邪,肝為水泡,風

火相扇,必作搔癢,宜先解肝之毒。面赤如錦,額上紅 筋露現,譫妄多驚,此毒發於心,心火自旺,為正邪。君 主不明,必有陷伏,不治。口乾脣焦,面黃而燥,此毒發 於脾,心火生脾土,從前來者為虛邪。脾為斑,心為疹, 必有夾斑夾疹。」又脾主肌肉,為火所灼,必作潰爛,宜 先解心脾之毒。面色晃白,鼻中乾燥,或流清涕,或衄 出,此毒發於肺,心火刑肺金,乘其所勝為微邪,宜略 解肺之毒。面色黑,氣如煙浮,目中見鬼,頭熱足冷,此 毒發於腎,腎水尅心火為賊邪,必成黑陷,不治。 或曰:「痘子出形,輕重吉凶,何以別之?」曰:「痘子出後,其 熱便退,三五磊落,相去位遠,其瘡圓淨,以火燭之,皮 中無復紅點,此候必疎而輕。如瘡大出,熱不少減,細 碎叢聚,無有空膚,以火燭之,皮下通紅,此必密而重 也。」

或曰:「古方預解痘毒,謂重者能令出疎,輕者能令不 出,其言信乎?」曰:「痘之疎密,本於毒之多寡,毒之所受, 本於父母,始生之初,區區藥石,豈能解之而使重者 必疎,輕者不出耶?但謂解之使無鬱遏陷伏之患則 可,謂解之使重者必疎,輕者不出,吾不知也。」 或曰:解毒之方若是,不必用歟?曰:何可廢也?蓋解毒 法要分三治,一則視其父母平日有餘不足之病而 解之,一則視其年氣運疫癘之變而解之,一則視其 人所見氣色、所稟虛實而解之。稱物平施,因時制宜, 豈有定方耶?如「代天宣化丸,只解得氣運疫癘之變。」 或曰:痘瘡始終,何以能吉,何以能凶?請詳言之。曰:「瘡 子之出,不問疎密,但其出必盡,其發必透,其」靨必齊, 不徐不疾,適於其期,能食,大小便調,此可言吉。如一 齊涌出,其發不透,其靨不齊,或太急,或太遲,不能如 期,食少,大便自利,此可言凶。與之期日,出不能盡而 伏者,四五日死。起發不透而枯萎癢塌者,七八日死。 收靨不齊而灌爛者,常在一旬之外,綿延日久而斃 也。

或曰:「何謂其出必盡?」曰:「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收 靨之時,空中猶有出者,俗呼為落零痘子者是也。必 有此候,方無餘毒。」

或曰:「何謂其發必透?」曰:「初出一點血,以漸長大,血化 為水,水化為膿,其頂圓,其腳潤,其膿稠,充實飽滿,審 察手足,莫不皆然,可謂透矣。蓋手足位遠,一時難透。 脾主四肢,脾胃氣虛者,手足瘡子,常發不透,至於靨 後,多成癰毒也。」

或曰:「何謂其靨必齊?」曰:「自上而下,循次收斂,無有潰 爛,痂皮堅厚是已。」

或曰:「何謂不徐不疾,適如其期?」曰:「自出現而起發,起 發而成漿,成漿而收靨,先從循次,上下周匝,輕者七 八日,重者十二三日,此其期也。若出未定而先涵水, 將起發而便帶漿,膿未成而就乾收,此失之太疾,由 毒火併迫,氣血奔騰,未至而至,謂之太過也。如應出 而不出,應發而不發,應收而不收,此失之太緩,由毒」 火鬱遏氣血,即當至而不至,謂之不及也。過與不及, 皆死證也。

或曰:「痘瘡何以取能食與大小便調?」曰:「痘子之出,惟 資氣血以助其成,欲表裡無邪也。人能食則氣血自 充,大小便調則裡無邪。」

或曰:「亦有不能食而愈者何?」曰:「大便燥實,數日不更 衣,賴平日之糓氣以養之,雖不食無苦也。然起發收 斂落痂,終不及能食者之易焉耳。」

或曰:「痘瘡痛癢,何以別之?」曰:「出現之初,無有痛癢,至 於起發養漿,其瘡始痛痛者,毒欲出也。膿成毒解,其 瘡則癢,癢者邪氣出而正氣復也。如此痛癢,痘家常 候。若當出現起發,膿水未成之時,忽然痛癢者,此惡 候也,亦須分其虛實。如掀發紅嫩,大熱煩渴,大便祕, 小便少,此邪火甚而癢也;形色灰白平陷,大便自利」, 此正氣不足而癢也。其云諸癢為虛。諸痛為實者。亦 《大略》之言耳。

或曰:「凡視瘡子,先能識其作癢否?」曰:「凡瘡子初出,色 嬌皮嫩肉紅者,瘡子起發多成水泡者,其後皆癢塌 而死。」

或曰:「瘡子皮嫩色嬌,必作癢,何也?」曰:皮膚者,皮在內 約束經脈,膚在外分布腠理,皮深厚而膚淺薄。瘡子 之出,皮厚色老者,皮膚堅實,毒有約束,不得肆其猖 狂之性,故能漸次成熟,以致收斂也。皮嬌色嫩者,皮 肉已虛,但存薄膚以包其外,不能約制毒邪,風火相 扇,游散往來,故癢易破也。

或曰:「嘗見瘡子有乾癢者,有濕癢者,何也?」曰:「乾癢者, 火甚也,其治在心;濕癢者,火濕並也,其治在脾。譬之 火炙湯沃,皆能作癢,然瘡乾而癢者必死。心為君主, 不可犯也。瘡濕而癢者,或有可治,脾屬土,無定位故 也。」

或曰:「瘡子作癢爬搔,潰爛而不死者,何也?」曰:「其人能 食,瘡之破者,復加腫灌,膿血稠濁,痂皮潤落,原無痘處補出一番,語音清亮,此為裡實表虛,毒不能入,故 潰爛而不死也。若不能食,飯入則嘔,水入則嗆,聲啞 言微,面瘡臭爛,痂皮焦起,大便不固,此為表裡俱虛, 淹延引日而盡矣。」

或曰:「何謂陷伏?」曰:「內者不出,謂之伏;外者復入,謂之 陷。如應發不發,應出不出,伏也。謂毒氣留伏於中而 不出也。陷有二種:起發有水,不能成膿而遽乾者;或 已成膿,復化成水者,謂之倒陷;膿已成就,不即結痂 而潰爛者,謂之倒靨,皆陷也。謂裡虛,毒氣乘虛而陷 入也。」

或曰:痘瘡何以能發渴?曰:初發熱便渴者,火邪內蒸, 焦膈熏嗌,故渴也,宜以清涼之劑解之。痘出稠密而 渴者,此氣血分散,津液虛耗,故渴也,宜以滋補之劑 救之。自利渴者,此脾胃虛,津液少,宜以補中之劑升 而潤之。若瘡細密,不起發,不光澤,不收靨,好飲冷水, 不能食,或大便瀉,邪火益熾,真水已枯,不治之證也。 或曰:「痘疹咽痛者何?」曰:火性炎上,瘡疹邪火熏灼於 中,咽喉先受,宜急解之。不然咽喉受傷,腫塞灌爛,嘔 食嗆水,暴啞失聲,治之無及矣。

或曰:「痘瘡嗆食失聲,有生有死者何也?」曰:瘡子之出, 失於早治,咽喉都有,外者未成,內者先熟。一旦收靨, 飲食則噴而出,乃咽傷痛,不能直入也。語音不清,乃 咽喉乾而語不能出也。但觀瘡子,是屬正靨則生,非 正靨則死。能食飲則生,不能食飲則死。

或曰:「瘡疹自利者何?」曰:「腸胃受熱,傳化失常也。大凡 瘡疹發熱,類多吐瀉,不須遽止,令毒邪上下得出也。 待瘡出定,裡氣和而利止。利不止者,中氣被傷,不能 禁固也。宜急止之,恐裡虛復生他變。」

或曰:「痘瘡煩躁者何?」曰:「瘡家喜靜,毒氣外出,中無留 邪,臟腑和平,心神安泰。如多寤少寐,啼哭不止,此內 熱也。心惡熱不能安眠而哭,謂之熱煩。痘瘡掀發光 壯,欲待成漿而哭,此瘡作痛不能忍,謂之疼煩,皆常 候也。待瘡平熱退而安。若昏懵躁擾,循摸悶亂,此謂 喪神失志,十無一生。」

或曰:「痘瘡寒顫咬牙,有生有死者,何也?」曰:「以瘡為主, 無變候則生,瘡壞則死。若瘡出密甚,掀腫身體動搖 者,此轉移艱難,主持不定,不可謂之寒顫;時渴思飲, 吞嚼牙鳴者,不可謂之咬牙。」

或曰:「痘後發癰毒者何?」曰:「瘡至成膿,則毒化而解,如 未成膿,倏而乾收,則毒不化,故重發癰毒也。」

或曰:「痘後目中膚瞖,此初出現便有痘子乎?」曰:「初出 那得便有,只緣收靨不齊,面瘡腫爛,毒氣攻眼,而後 有之也。或因悮服辛熱之藥,喜食炙煿之物,亦能令 目腫痛。今人但見瘡子初出,目中流淚,便謂眼有痘。 殊不知肝熱則淚出於目,肺熱則涕出於鼻,脾熱則 涎出於口,心熱則汗出於面,火熱液出,造化之理也。」 目中膚翳。乃瘡瘢也。惟內服藥。久自退去。不可妄用 點割。自取損睛之患。

或曰:「痘子收後,忽無故而暴死者何?」曰:「非正靨也,乾 收太速,火迫之耳。毒氣復入,真氣先敗,不死何為?」 或曰:「瘡毒內陷,亦有不死者何?」曰:「或發癰腫,則毒得 洩,更審毒歸何臟也。如毒歸脾肺,則為癰腫,甚則爛 見筋骨而死」;毒歸肝,則為目病,甚則筋骨不固而死; 毒歸心腎,則無疾而暴死。

或曰:「痘瘡治法,皆言發表、和中、解毒而已,不識三者 何先?」曰:「發表最先。大凡瘡疹只要發出得盡,不使留 伏於中,發表須兼解毒,非發表自發表,解毒自解毒 也。瘡疹已出,表裡無邪,不須服藥。如瘡發太甚,裡實 能食者,解毒之法可單用也。瘡出已甚,裡氣不和,或 吐或利,於和中法內,略兼解毒可也。若瘡疹無邪,惟」 裡氣虛者,只用和中,不必解毒。

或曰:「發表和中解毒,以何藥為主治?」曰:「發表須辛甘 清陽之劑,如羌活、防風、升麻、白芷、桂枝之類,蓋辛甘 發散,清陽發腠理也。和中須甘溫濁陰之劑,如人參、 當歸、甘草、芍藥之類,蓋中不足者,以甘補之。又濁陰 走五臟,歸六腑。解毒須苦寒之劑,如牛蒡、連𧄍、葛根、 芩、連、梔、蘗之類。蓋毒者火也,苦能瀉火故耳。但解毒」 藥。須酒炒而用之。令勿犯胃氣也。

或曰:古人云痘瘡首尾不可妄下,信乎?曰:「不可妄」三 字,最宜詳味。蓋治痘之方,當時必有不問虛實,一概 輕用巴豆、牽牛之屬以下之者,故戒之。首尾不可妄 下,苟可下而下之,非妄也。可下之證,巴豆、牽牛亦不 可輕用,況不可下者乎。如曰首尾不可汗下,乃拘泥 之見,非通變之術矣。

或曰:「疹愛清涼,痘愛溫」,其然乎?曰:此亦拘泥之說。疹 愛清涼,設使天氣大寒,氣血凝澀,不用溫覆,何以能 出痘愛溫,設使暑熱之時,氣血淖澤,更加溫煖,寧不 潰爛乎。故治疹子者,宜專用清涼解毒之劑,治痘子 者,宜溫涼解毒之劑,兼用之可也。

或曰:陳文中治痘之法,行之久矣,人或喜而取之,或 畏而舍之,何也?曰:舍之不敢用者,固不知文中立法之善,取而用之者,亦不知文中制方之本旨,胥失之 矣。文中有言曰:「熱則氣血和暢,自然出快。」又曰:「表裡 俱實,則不致癢塌。」此發前人所未發,乃千古不刊之 祕也。觀其痘瘡引證,或因泄瀉,或因寒顫咬牙,足指 冷,或因癢塌,或因瀉渴不止,皆脾胃肌肉虛,氣血衰, 精液少,故用木香散、異功散,再加丁香、官桂以治之。 今則不審虛實,於起發光壯,表裡皆實者,概而用之 可乎?

或曰:人有終身不出痘者,何也?曰:痘乃胎毒,又名「百 歲瘡。」天下之人,豈有無父母而生,能逃於造化之外 者哉?但云受天地之清氣,稟父母之清氣,氣清質粹, 無有穢毒。當天令種痘之年,亦曾發熱,只出一兩點 而不覺也,豈真終身不出者乎。

或曰:「世俗保養痘子者,習用僧道灑水誦呪以解厭, 可乎?」曰:「習俗已久,不能遽改,用與不用,從其所好,不 可阻止。設有變恠,歸咎於醫,而悔僧道之未用矣。」 或曰:「痘子收後,表裡無邪,復作昏暈者何?」曰:「邪氣已 去,正氣方生,乃否極泰來之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