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90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九十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九十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七十

  痘疹門十二

  萬氏祕傳片玉痘疹痘疹賦 始終驗方 始終歌方 收靨 痲疹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瘡疹 痲證水痘

  虞摶醫學正傳痘疹 辨內外因 初發時五臟形證 五臟形色 斑痘所

  發之源 辨形氣病 辨三陰三陽經候 辨三陽證治 辨三陰證治 辨形色不足 辨

  表裏虛實 辨外證輕重 辨外證逆順 辨痘疹初末形證 辨不藥而愈 辨五不治證

   辨疹有陰陽二證 辨瘡後餘毒 古人拯治痘瘡要法 陷伏倒靨黑陷

藝術典第四百九十卷

醫部彙考四百七十 编辑

痘疹門十二 编辑

《明萬氏祕傳片玉痘疹》
编辑

《痘疹賦》
编辑

痘名「天瘡」,疹呼「痳子。」喜紅活以為宜,見黑陷而可忌。 痘出肺脾,疹連心肺,隨時令之寒暄,禁汗下於首尾。 吉者飲食如常,而清涼自調;凶者飲食反常,而閉澀 不利。咽喉切怕鎖𦆑,面目不宜稠密。汗自出兮,火從 汗散,溺自出兮,毒從溺出。疹愛清涼,痘愛溫,此愚夫 之瞽言。虛則補而實則泄,茲聖人之大意。竊謂痘瘡 「尤為難治,視寒熱於天時,分勇怯於人事。發散兮,以 升麻參、蘇,調理兮,以參、芪、歸、朮。出太甚者消毒,色灰 白者益氣。」焮腫祕結者,黃連可投;痒塌吐瀉者,木香 堪取。解毒兮,梔子芩連;溫中兮,丁香、官桂。務在「消詳, 不可急遽。此先祖之祕傳,宜子孫之愛惜。」

《始終驗方》
编辑

痘瘡發熱作渴者,乃火邪甚也,用人參麥冬散。 痘瘡發熱惡寒咳嗽者,因外感也,用參蘇飲。

痘瘡發熱發驚者,乃心肝二經之火甚也。《全書》云:「驚 痘不須憂」,此吉兆也,用辰砂導赤散。

痘瘡發熱腹痛者,或吐或泄,或吐酸臭兼食積者,用 「香砂平胃散。」

痘瘡發熱,脣焦作渴,此火邪內甚也,用涼膈散。 痘瘡發熱,人事昏沉,狂言妄語,大便結,小便赤,或腹 痛咽痛者,毒火內甚也,用黃連解毒涼膈散。

痘瘡發熱作渴,時時飲水,面赤脣焦,乃火邪內甚,看 大小便何如。如大便結,小便澀者,用加減四順飲。 痘瘡發熱作渴,時時飲水,面赤脣焦,此火邪內甚也。 若二便如常,用麥冬散。

痘瘡發熱咽痛者,乃毒火內甚上攻。如咽喉作痛,飲 水難吞者,用甘桔湯。

痘瘡三日,熱退痘出,此順痘也。輕者不須服藥,間有 潮熱未退者,只用升麻葛根湯加減治之。

痘瘡發熱,小便不通者,膀胱有熱也,用「八正散。」 痘瘡現形,夾疹夾斑者,用快斑化毒湯。

痘瘡發熱,四圍紅活,當起不起,頂陷,四圍無水色或 灰白色,乃氣血俱虛也,用十全大補湯。

起發頂焦,四圍乾枯無水色,乃火甚血不足也,則當 涼血解毒托裏,用加減四物湯。

痘瘡光壯,中虛作瀉者,裏虛也,用四君子湯。

起發光壯,收靨咽痛者,用甘桔湯加減。

收靨腹痛,屎臭瀉泄者,兼食積也,用香砂平胃散。如 積甚裏急後重,兼赤白者,用香連丸同「保和丸」調治。 收靨泄下膿血者,毒從內收,乃倒陷也,膿血盡自愈, 不用服藥。

《始終歌方》
编辑

痘瘡發熱多昏睡,呵欠噴嚏又驚悸,或吐或瀉寒熱 生,耳足微涼為少異。

「痘瘡常治法,初用羌活湯出後大補散祖傳別有方, 羌活防風升麻葛,桔梗甘草赤芍藥,柴胡前胡牛蒡 炒,連𧄍酒洗如神脫, 大補散」內用,參芪川芎當歸青陳皮甘草芍藥牛蒡 炒,連𧄍木通一劑宜, 痘疹發微熱,頭面出來稀,頸項胸前少,紅潤又兼肥, 大小便如常,飲食似平時,精神更清爽,出靨盡如期, 此是好消息,何勞妙手醫。

熱甚又煩躁,精神不明了,大小便閉澀,吐瀉或吐嘔, 虛腫咽喉嗆,渴甚食漸少,飲食都不思,悶亂眼又脹, 肚脹氣上喘,個個必死亡。

第一發,羌活防風荊芥結,升麻乾葛赤芍藥,木通連 𧄍甘草節 第二散,「升麻乾葛赤藥羨,防風木通荊芥穗,甘桔連 𧄍牛蒡炒。」 第三消:甘桔荊防赤芍𧄍,升麻木通牛蒡子,酒炒芩 梔解毒高。

第四除荊防,甘桔木通拘,酒炒芩梔𧄍赤芍,歸梢生 地鼠粘如。

第五斑,歸梢赤芍鼠𧄍甘,生地木通荊芥穗,芩梔酒 炒退紅鮮。

《第六》「毒當歸赤芍生地助,甘草木通牛蒡子,枳殼連 𧄍加赤茯。」 第七解當歸白芍黃芪採,木通枳殼生甘草,荊芥防 風還可買。

第八調「人參黃芪甘草謀,木通歸身白芍藥,陳皮枳 殼白芷梢。」

第九和參芪白朮不用多,白芍當歸甘草炙,陳皮枳 殼茯苓多。

第十保參芪白朮炙甘草當歸白芍生地黃,枳殼陳 皮山樝討 第十一養黃芪人參白朮講,歸身白芍白茯苓,甘草 陳皮氣血長。

第十二病:參芪白朮甘草定歸身白芍麥門冬陳皮 茯苓方可進

第十三身,參芪白朮甘茯苓,歸身麥冬白芍藥,陳皮 青皮山樝尋 第十四。安參芪歸朮茯苓甘,白芍川芎麥地黃,青皮 樝子棗同煎。 痘初如作瀉,火甚裏又熱。黃芩白芍藥,升麻甘草節。 木通赤茯苓,瀉止添歡悅。

痘中如作瀉,人參白朮切。茯苓炙甘草,白芍官桂設。 更加訶子肉,補中兼劫澀。

痘疹如祕結,導法真可絕。芩梔用酒炒,通𧄍甘枳桔, 紫草生地黃。麻仁潤乾澀,甚加酒大黃,謹慎勿妄瀉。 痘瘡如作渴,火甚津液涸。人參麥門冬,升麻白粉葛, 知母生地黃,天花粉一合,甘草酒芩連,此法永不錯。 痘瘡太紅艷,血熱防多變。歸梢生地黃,赤芍紫草見。 升麻木通𧄍,荊防牛蒡研,甘草酒芩梔,不退有後患, 痘瘡灰白色,氣血兩虛說,歸芎赤芍藥,參芪甘草節, 木香桂少加,生地能活血,食少加陳皮,渴多麥門便。 痘瘡黑陷枯,當歸赤芍求,生黃甘草節,防風荊芥牛, 木通𧄍紫草,人參正氣扶,麻黃蜜酒炒,燒糞解人憂。 痘瘡如腹脹,看他大便樣。便結裏氣實,急用酒大黃, 枳殼檳榔朴,再用膽導方。泄瀉裏氣虛,參朮茯木香, 青皮炒厚朴枳殼腹皮薑。

痘瘡出太紅血熱用,歸梢生地赤藥桔,防風紅花甘 木通,牛蒡子連𧄍淡竹葉。 痘瘡出密要解毒,甘桔荊防蒡𧄍助,青皮山樝赤芍 藥,紅花木通要常服,起發之時加當歸,勻氣和血補 不足。

痘收破皮不結痂,人參黃芪甘草佳,白朮防風香白 芷,青皮七味免咨嗟。

《收靨》
编辑

收靨已後,皮肉尚嫩,臟腑尚虛,要避風寒,不宜洗澡, 常節飲食,不可過於饑飽也。

收靨已後,有犯風寒雨濕洗澡,以致四肢頭面浮腫 者,此風濕也,加減胃苓湯治之。如作熱,遍身汗出如 水者,此虛氣中風,補中益氣湯加蒼朮、官桂治之。如 大熱作渴,虛汗者,白虎湯加蒼朮治之。身不熱而自 汗者,補中益氣湯治之。

收靨已後,有傷食腹痛者有之,用脾積丸下之無害, 下後便以四君子湯加消導藥治之。如傷飲食者,併 身作熱者,三黃丸下之,更以四君子湯加消導藥同 調之。

收靨之後,調治亦緊,無因而作熱者,審其脈「若洪數 者,黃連解毒湯加升麻、葛根治之。如遲緩者,是虛熱 也,補中益氣湯主之。」

收靨之後,痢作大熱,鼻血不止,黃連梔子飲治之。 收靨之後,利下鮮血,裏急後重者,先以三黃丸下之, 次以香連丸調之。

收靨之後,忽然咳嗽者,此乃感冒風寒,以參蘇飲治 之,如不退,只以「玉液丸」調之。

收靨之後,大熱,兩目如火,身發斑者,此餘毒歸心也, 消斑青黛飲治之。

收靨之後,肢節腫痛作熱者,此餘毒歸膽也,內服「十 宣散」,外用紫金丹塗之。

收靨之後,兩目紅腫,此餘毒歸肝,密蒙花散主之。 收靨之後,其目紅活,失於醫治,以致珠有白瞖,加味 糓精草散治之。 收靨之後,咳吐膿血者,此餘毒歸肺,清金散治之。 收靨之後,小便出血,此餘毒歸膀胱,八正散治之。 痘已收靨,大便出膿血,無腹痛後重者,此餘毒歸大 腸,黃連解毒湯加槐角、升麻治之。糞後腹痛者。黃連 解毒湯。加大黃酒炒治之收靨後作熱。口舌生瘡者。此心熱也。黃連解毒湯治 之。

收靨後。齒生走馬疳者。先將米泔水洗過。後以文蛤 散搽之。

收靨後遍身生瘡,生膿泡者,此名「痘風瘡。」內服胡麻 丸,外灸風池穴、血海穴、曲尺穴各三壯,斷根之效。 收靨後腳軟不能行者,此血虛不養筋也,四物湯加 牛膝、續斷、防風、川蓽薢、薏苡仁治之。

收靨後睡不醒者。四物湯加酸棗仁湯治之。

收靨後四肢癱瘓不能動者,此血虛成風也。若不治 恐成廢疾,用羌活丸治之。

收靨後心常恐懼,聞大聲即驚者,溫膽湯治之。

《痲疹》
编辑

俗名「痳子」者,火疹也,治法與痘不同,蓋痘之治藥,有 溫有涼,若痲疹,惟有清涼解毒耳。

「痲疹之證面必紅,咳嗽嚏噴鼻流膿,眼淚汪汪如哭 狀,莫作傷寒一樣功。」痲子未出用荊防,升麻乾葛炒, 牛蒡,知母桔梗同國老,薄荷石膏多用良。痲子出甚 用桔甘,知母石膏加人參,麥冬去心,牛蒡炒,竹葉同 煎名化斑。痲後咳嗽仍不退,清肺散子調竹瀝,潮熱 人參麥門冬,木通知母甘草炙,生地黃與地骨皮,解 「熱清心又清肺。若變痢疾同香連,走馬疳瘡文蛤最。 荊防敗毒散,化斑湯、涼膈散」,此三方,乃痲疹中之聖 方也。

痳子若不出,荊防敗毒先嗽甚宜清肺熱,多用化斑。 凡痳疹未起發時,噴嚏咳嗽,驚悸多啼,面紅,兩目含 水,或身痛腹痛,是其證也。治法當以辛甘苦寒之劑, 辛甘發表,苦寒解裏,使毒散也,用荊防敗毒散。 凡疹初發熱作渴,白虎湯神效,加麥冬。

凡疹初發熱作泄者,用豬苓湯主之。

凡疹發熱一二日即出,初如蚊跡,次如硃砂,點小粒 大,紅色斑色見根窠,切忌溫補,惟以清涼解之,庶免 悮耳。 凡疹既出,色紅者吉,赤者重,黃者危,黑者死。

凡疹既出,其熱即退,隨出隨收,其期不出三日。假令 今日子時出,明日子時收盡,又熱又煩又渴,而再出 者,三日始定。如出而不收者,有鬱遏不能出,此凶者 也。

凡疹當出而過期不出者,反見煩躁悶亂,腹脹氣喘, 手足冷者,不治。

凡疹當出不出而無他證者,先服荊防敗毒散,用苧 麻煎湯,就以苧麻遍身括之,其疹即出見。如再不出 者,急用向東行狗屎尖,火燒存性,溫水調服,疹即湧 出。

凡疹當出,參差不齊,即以《黑芝》。擂冷水服之。 凡疹既出,延綿不收,此火鬱也,用芩連化毒湯。 凡疹出太甚,無他證者,服「化斑湯」,即白虎湯加人參。 凡疹既出作渴者,用白虎湯和益元散服,加辰砂一 錢研

凡疹既出作泄者,用豬苓湯。如不效,用豆蔻丸止之。 凡疹既出作衄者,用芩連梔子飲。

凡疹大小便不通,用「涼膈散。」

凡疹既出,汗出如水者,不必服藥,正欲其火發散也。 凡疹既見,形,有咳嗽者,不必服藥,此正病也。

凡疹見形,傳染成痢疾者,不問赤白,先以三黃丸下 之,後以香連丸調之。

凡疹見形,餘熱不退,用知母石膏湯。

凡見形而久不止者,又帶血者,用甘桔湯;嘔血者,加 軟石膏、茅根汁。

凡疹見形,咽喉腫痛者,用射干鼠粘子湯。

凡已見形有走馬疳,以米泔水洗,文蛤散搽之。 凡疹子用藥,只依前法調之,不可輕易妄投湯藥。 凡疹初收,要避風寒,勿食煎炒葷腥酸鹹之物,宜淡 滋味,至一月後,可少與雞鴨肉食之物。若食葷太早 者,外毒雖泄,內毒復萌,再出者亦有之,或屢出者有 之。若悮食酸鹹,則增其痰咳,遲延日久而難愈也。若 悮食煎炒,則生熱毒,或變餘熱,冒觸風寒者,或嗽而 加喘,或生壯熱,或成瘧疾,變證百出,難以治矣。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

《瘡疹》
编辑

仲陽云:「瘡疹候面燥腮赤,目胞赤,呵欠頓悶,乍涼乍 熱,咳嗽嚏噴,手足梢冷,夜臥驚悸,多睡煩躁,發熱,臉 赤脣紅,身痛頭痛,痰涎,傷寒證類有之。並瘡疹證,此 天行時氣之病,始發之時,因傷風傷寒而得者,有因 時氣傳染而得者;有因傷食嘔吐而得者,有因跌蹼、 驚恐、畜血而得者;或為竄眼、禁牙、驚搐、如風之證,或」 為口舌咽喉腹肚疼痛之狀,或為煩躁、發熱、臉赤、狂 悶、昏睡、讝語之形,或自汗、或下利、或發熱、或不發熱, 證候多端,卒未易辨。《方論》所載,以耳冷、尻冷、足冷驗 之,謂瘡疹屬陽,腎臟無證,耳與尻足,俱屬於腎,故腎 所部獨冷。然疑似之間,或中或否,不若視其耳後,有紅脈赤縷者為真,於此可驗。其脈洪大而弦數,診脈 之際,身略戰動,是證也。調護之法,首尾俱不可汗下, 但溫涼之劑,兼而濟之,解毒和中安表而已。凡熱不 可驟遏,但輕解之,若無熱則瘡又難發也。虛者補之, 實者損之,冷者溫之,熱者平之,是為權度。借喻而言, 亦如庖人籠蒸之法,但欲為鬆耳。如苟妄汗,則榮衛 既開,轉增瘡爛;如苟「妄下,則正氣內脫,變而歸腎,身 體振寒,耳骫反熱,眼合肚脹,其瘡黑壞,十無一生。」舌 黑者,尤難療。何也?隨瘡五臟見證,「未發則五臟之證 悉具,已發則歸於一臟,受毒多者見之。故肝臟水疱, 淚出如水,小而疱青;肺臟膿疱,其涕稠濁,色白而大; 心臟發斑血疱,色赤而小;脾臟發疹,色黃微赤,有小 斑瘡。」惟歸腎則變黑焉。青紫乾陷,瘡疹屬陽,本無腎 證,腎在腑之下,不受穢毒,故無證。陽取火也,腎取水 也,以火用事,為水所制,豈不殆哉!朱氏云:「瘡疹已發 未發,但不可疏轉,此為大戒。瘡疹首尾皆不可下及 輒用利藥,毒氣入裏即殺人。」以此觀之,瘡疹證狀,雖 與傷寒相似,而痘疹治法,實與傷寒不同。「傷寒所傳, 從表入裏,痘疹所發,從裏出表。蓋毒根於裏,若下之 內氣一虛,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能勝水,黑 陷者有之。毒發於表,若汗之則榮衛一虛,重令開泄, 轉增瘡爛,由是風邪乘虛變證者有之。」汗下二說,古 人所深戒也。調解之法將如何?曰:活血調氣,安表和 中,輕清消毒,溫涼之劑,二者得兼而已。溫如黃芪、當 歸、木香輩,涼如前胡、乾葛、升麻輩,佐之以川芎、芍藥、 枳殼、桔梗、羌活、木通、紫草、甘草之屬,則可以調適矣。 凡小兒覺身熱證似傷寒,但未經瘡痘,疑似未明,且 與惺惺散、參蘇飲、抱龍丸、升蘇散。熱甚則先與升麻 湯,或加川芎、紫蘇、茯苓。嘔吐者,香蘇飲加半夏、茯苓、 白芍藥。泄瀉者,香蘇飲加白朮、茯苓。吐瀉胃虛者,陳 氏木香散;渴者,升麻湯加紫蘇、茯苓。發搐及讝語熱 甚者,至寶丹、抱龍丸和服。瘡疹未出透者可服;如出 已透膚者,不可服也,或用防風天麻丸亦可。如一二 日,疹出紅點如麻子,大小不一等者輕;一齊並出,密 甚者重。並服四聖散。及泄瀉者,紫草木香湯,或四君 子湯加木香、丁香。如冷戰出不透者,加官桂。有驚熱 出未透者,快斑散治之,內有蟬蛻者也。三四日瘡疹 出不快者,四聖散。皮膚冷者,加木香、肉桂。更須活血 散,溫酒紫草湯調下,以助藥力,則出快。如欲止痛,用 溫熱水調下。如紫色黑陷內熱者,大便祕者,用龍膽 膏、豬心血、辰砂腦子,研細,木香湯調下可也。或用豬 尾膏亦可。如內無大熱,不可輕服也。常用胡荽酒噴 幃帳及身上為佳,不可噴面上,以辟惡氣耳。又燒蒼 朮、降真香亦佳。五六日痘瘡焮甚,但服芍藥甘草湯 定痛,多服不妨,卻服甘露飲數服。或口內有膿瘡,咽 喉腫痛,不能乳食者,竝皆治之。七八日瘡焮透略爛, 方可服地黃湯。大便祕者,可服消毒飲。凡痘根窠紅 潤光澤明凈者輕;如損陷稠密,灰白色,瀉渴者重;無 熱者,可服四物湯,用麥門冬、防風、蟬蛻等劑。九日十 日,有熱甚,可服犀角地黃湯、消毒飲;便利者不可服。 小便不通者,大連𧄍湯加減服,以小便利為度,導赤 散、羌活散皆可服。熱甚者,小柴胡湯;渴甚者,白虎湯。 「大便祕甚,數日不通者,宣風散」一服,便可間服前藥。 痘瘡長足肥滿,蒼蠟色者輕;寒戰悶亂,腹脹煩渴,喘 急咬牙者重。十一日十二日,痘瘡當靨,瘡痂欲落而 欲愈也。若痘瘡未靨之前,或不能靨,或腹脹煩渴,或 泄瀉氣促者,不可與蜜水瓜菓等冷物,食之即死,當 與木香散、異功散加減服之。凡小兒先發搐而後發 瘡者生,如瘡已瘥而後發搐,或吐或瀉者死,先發熱 而後出瘡者存,瘡已發而後泄不止者亡。瘡瘥而瀉 膿血痂皮者順,腹中有瘡也。瀉血而水糓不消者逆, 脾胃虛也。或瀉血而瘡壞無膿者,亦不可救胃爛也。 要知陽明主肌肉,胃氣不可一日不強也。凡出瘡疹, 先須護眼,或用辰砂,或用胭脂以塗眼眶,內有紅花 以活血為妙。如痘瘡入眼,宜與決明散、紫貝散。瘡痂 欲落不落,則用酥油或白蜜時時潤之,可揭則揭去。 若失潤揭遲,痂才硬則成瘢痕,仍用滅瘢藥塗之。切 不可與鷄鴨卵與食,食則即時目盲,瞳子如卵白色, 其應如神。亦不可再食豬肉,不可不戒也。中間錢氏 有百「祥丸」下之,及有用人牙齒之藥,切不可輕服,甚 以為戒也。不若用獨聖散與牛李膏為愈。或痘瘡已 發,為風冷所傷,榮衛不和,或為宿食所傷,內氣壅遏, 以致冰硬者,調解散主之。如瀉不止,用參茯白朮散 加木香可也。四君子湯加木香、荳蔻亦妙。雖然,瘡黑 本為惡證,治之有方,猶有幸而生者。至於調衛之際, 乳母不能謹口,流毒於小兒,或粥食乳哺不時,使之 饑虛;或衣被不週,致傷風冷,以致閨房有觸,外邪有 犯,則亦冰硬變壞而歸腎,自我致寇,又誰咎也耶?能 調衛者,以溫散湯劑,釀乳飲之,謹護風寒,使之氣體 通和。其於粥餌,則勿令飽而氣實,饑而氣虛,斯為得 矣。然瘡曰「聖瘡」,七日熱而發,七日疱而乾,又七日平復如常矣。若實實虛虛,損不足而益有餘,則瘡出甚 難。如調順血氣,溫和脾胃,均平冷熱,則瘡出甚易。調 解之法,無愈於此,故備論之。痘疹初感,未出而發熱 者,扁鵲油劑法治之,則出痘疹甚稀。或即消解而瘡 疹不發者有之,自然解散而安泰必矣。

《痲證水痘》
编辑

湯氏云:「凡小兒斑瘡之候,乃天行時氣,熱不能解,蘊 積於胃,而胃主肌肉,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子所 嚙,乃成斑毒也。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此證 與斑證不同。發斑乃如綿紋,有空缺處,如雲頭之狀。 痲證乃遍身無空缺處,但疎密之不同,分輕重耳。」黃 連杏仁湯治嬰孩受邪熱甚,作成痲疹之證。其瘡漸 出,咳嗽煩悶,嘔逆清水,眼赤,咽喉口舌生瘡,宜服此 以解之。又有黃芩知母湯,治小兒痲證,催出得如斑 爛癮疹,如綿紋或白膿者,腥臭不能乾,心胸咳悶,嘔 吐清水,身體溫熱不時,宜進此以治之。起初疑似之 間,可服升麻湯。頭痛熱甚者,可服柴胡升麻湯、化斑 湯、羌活散、蟬退散皆可。又有發熱一二日,而出水泡 即消者,名為水痘,但用輕劑解之,即便痊可。羌活散、 升麻消毒飲主之,麥煎散亦可服。又可服大連𧄍湯 以解利之。《活人書》:黃連橘皮湯,治溫毒發斑,可治出 痲作瀉。服此下利當先止。與黃連杏仁湯同,但多製 厚朴、甘草耳。

《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痘疹》
编辑

《內經》曰:「諸痛痒瘡瘍,皆屬心火。」夫小兒痘疹之證,最 為酷疾,不日之間,死生反掌。蓋因胎毒藏於命門,遇 歲火太過,熱毒流行之年,則痘毒因之而發作矣。一 發則出於心、肝、脾、肺四臟,而腎無留邪者為吉。若初 發便作腰痛,見點則紫黑者多死。蓋毒氣留於腎間 而不發越故耳。錢氏雖有百祥丸大下之法,然活者 「十無一二。」大抵痘瘡之法,多歸重於脾肺二經,蓋脾 主肌肉,而肺主皮毛,故遍身為之斑爛也。其為證也, 宜發越,不宜鬱滯,宜紅活凸綻,不宜紫黑陷伏,瘡出 之後,醫者當察色詳證,以辨表裏虛實用藥。其吐瀉 不能食為裏虛,不吐瀉能食為裏實,灰白色陷頂多 汗為表虛,紅活凸綻無汗為表實。又「諸痛為實,諸痒 為虛,外快內痛,為內實外虛,外痛內快,為內虛外實。」 裏實而補,則結癰毒。表實而復用實表之藥,則潰爛 不結痂也。如表虛者,瘡易出而難靨,表實者瘡難出 而易收。裏實則出快而輕,裏虛則發遲而重。表實裏 虛,則陷伏倒靨;裏實表虛,則發慢收遲。治之之法,三 日已前未見紅點,必「用升麻湯、參蘇飲之類,以發其 表,務令微汗為度。若未汗,如表猶未解,雖略見紅點 隱約於肌肉間,而升散開發之劑,尚未可除。凡見出 遲發慢者,根窠欠紅活者,便當憂慮調攝,切勿袖手 待斃。」夫古人用藥,寒熱迥別,主意不同,醫者再宜臆 度寒暄,推詳運氣而治,如陳文中之木香散、異功散, 用丁、附、薑、桂等峻熱之藥,而與《內經》病機不合。丹溪 常發揮其誤,亦有用得其當者,屢獲捷效。若劉河間、 張子和輩,悉用芩、連、大黃等寒涼之劑。丹溪亦曰:「酒 炒芩、連,各解痘毒,依法用之,而獲安者,亦不少也。」今 之醫者,往往不同,依陳氏而行者,多用熱藥;宗劉張 而治者,多用涼藥。意見不偏於熱,則偏於寒。此刻舟 求劍之道也。愚按《內經》有曰:「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微 者逆之,甚者從之。」又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 多,觀其事也。陳氏用從治之法,權也。劉張用正治之 法,常也。然皆不外乎參、朮、芪、草、芎、歸、茯苓、芍藥等補 氣血藥為主治焉。亦當看時令寒熱緩急施治,固不 執一見也。楊氏曰:痘瘡發「于肌肉,陽明胃氣主之,脾 土一溫,胃氣隨暢,決無陷伏之患。」湯氏曰:「如庖人籠 蒸之法,但欲其鬆耳。」滄淵翁昌復折衷眾說,看方立 論,適中用藥,寒熱攻補,斟酌時宜,未嘗執一治也。學 者能遵守其法而行之,庶無一偏之患矣。

《辨內外因》
编辑

凡瘡欲出而未出,因發搐者,是外感風寒之邪,而內 發心熱也,宜王氏惺惺散,或升麻葛根湯、木香參蘇 飲。

凡瘡欲出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夾宿食也, 宜四君子湯加砂仁、陳皮和中散。如夾宿食者,用紫 霜丸。

初發時五臟形證 编辑

面及腮頰赤噴嚏屬肺;呵欠煩悶屬肝;時發驚悸屬 心。

《五臟形色》
编辑

肝臟發水疱,色微青,以液為淚,故疱色如水,其形小; 肺臟發膿疱,色多白,以液為涕,故膿稠濁如涕,其形 大。

脾臟發疹,脾為裹血,其色如淺黃,或如糠麩,其形小 如斑。

心臟發斑,其色主血,故純赤,其形小,次發水疱腎臟居下,獨不受穢毒,故無候,但耳尻冷耳。若痘瘡 黑陷,耳及尻反熱者為逆。

斑痘所發之源 编辑

夫嬰兒之胚。胚也,必資胎養,以長其形焉。緣母失 節慎,縱欲恣飱,感其穢毒之氣,藏之臟腑,近自孩提, 遠至童丱,值寒暄不常之候,瘡疹由是而發,因其所 受淺深,而為稀稠焉。其原實係於心,一云相火之氣 所為,故入於肺則成膿疱,俗名「豌荳」,亦名「麻荳」,以相 火乘金故也。入於肺則成水疹,俗名「麩瘡」;入於脾則 成癮疹;入於心則成斑疹。

《辨形氣病》
编辑

如瘡已出而聲不變者,形病也;瘡未出而聲變者,氣 病也,宜補肺散加生黃芪;瘡出而聲不出者,形氣俱 病也;形病身溫者,宜解毒防風湯;大便閉者,宜當歸 丸。形氣俱病,小兒稟賦素弱者,宜預服「十奇散」,倍當 歸,少木香煎服。

辨三陰三陽經候 编辑

太陽病寒身熱,小便赤澀,出不快。宜「荊芥甘草防風 湯。」

少陽病。乍寒乍熱。出不快。宜連𧄍防風湯。 陽明病。身熱目赤,大便閉,實瘡遍肌肉。出不快。宜升 麻葛根湯加紫草。

太陰病自利,四肢逆冷,宜附子理中湯、木香散。 少陰疳瘡黑陷,口舌燥,宜四物湯加紫草、紅花。 厥陰病舌卷卵縮,時發厥逆,宜異功散。

「三陰病」,法當救裏,故宜以溫劑助之。

辨三陽證治 编辑

凡痘疹春夏為順,當純陽之時也,古人治法,與傷寒 同。

足脛熱。 大便祕。 兩腮紅。 小便澀。 渴不止。 上氣急。 脈洪數。

已上七證。不宜服熱藥。

痘疹一發,有密如蠶種者糠粃者,合清表,宜連𧄍升 麻湯。或未出而先發搐,是兼外感風寒之邪,宜茶湯 下解毒丸,及犀角地黃湯。瘡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 在表,當微發散,升麻葛根湯。若瘡青乾黑陷,身不大 熱,大小便澀滯,是熱蓄於內,宜煎大黃湯下宣風散。 若表大熱者不可下,黑陷甚者,百祥丸。

若瘡已發稠密。微喘。渴欲飲水。宜微下之。當歸丸及。 氏地黃膏外以黃蘗膏塗面佳。 值盛夏暑熱正熾,適瘡大發,煩渴,大便實者,宜玉露 散及甘露飲子。或昏冒不知人,時作搐搦,瘡倒靨黑 陷者,宜豬心龍腦膏。

辨三陰證治 编辑

凡瘡發於秋冬為逆,當純陰之時也。

足脛冷。 腹虛脹。 糞青色。 面晃白。 嘔乳食。 目睛青。 脈沉微。

已上七證。不宜服寒藥。

痘瘡盛出,四肢逆冷或自利,係在太陰脾經,宜急溫 之,用異功散、附子理中湯、調中丸。

痘瘡平塌,灰白色不澤,此是正氣不足,宜十補托裏 散倍黃芪加熟附子。 或四肢厥逆,時作搐搦,係在厥陰,宜溫之,異功散加 防風、青皮;或和中散去乾葛、藿香加附子、肉桂心。

辨形色不足 编辑

肺主氣,氣不足則致後三證。

自汗聲不出, 瘡頂陷塌 不綻肥。

並宜「十奇散。」 自汗倍黃芪。聲不出。倍桔梗。

心主血,血不足則致後三證。

灰白色, 根窠不紅 不光澤。

並宜「芎歸湯加芍藥、紫草、紅花良驗。」

辨表裏虛實 编辑

表裏俱實,其瘡難出而易靨。

表裏俱虛,其瘡易出而難靨。

諸痛為實,內快外痛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 外虛。

諸寒為痛凡瘡發身痛,不為外寒所折,則肉腠厚密, 宜分而治之。若紅點方見,為寒所折,而內體有熱,宜 木香參蘇飲,輕者消毒飲,或「葛根升麻加芍藥湯,肉 腠密者,宜活血散,併勻氣飲。」

諸痒為虛凡血氣不足多痒,此證所謂諸痒為虛也, 宜十補托裏散,及木香散加丁香、官桂。胃主肌肉,尤 宜四君子湯加芎、歸、木香、紫草煎服。或患者不能忌 口,因食毒物兒作痒者,二物湯、百花膏,或四君子湯 加解毒藥。

石壁胡氏曰:「小兒難任非常之熱,亦不可任非常之 冷。如涼藥太過,輕則吐利腹痛,重則陷伏倒靨,是宜 溫涼適中可也。」仁齋楊氏曰:「諸熱不可驟去,宜輕解 之。蓋痘瘡無熱,則不能起發。史氏曰:『比之種豆,值天 時暄暖則易生』。」

凡值天時不正,鄉鄰痘瘡盛發,宜服三豆湯、油飲子鳳龍湯。

凡初覺痘疹欲發,當先解利,與傷寒相類,疑似之間, 兼用解表。胡氏云:「非微汗則表不解,解表當於紅斑 未見之時,宜用王氏、錢氏惺惺散、張氏防風湯、升麻 葛根湯、張氏四物解肌湯、參蘇飲。」

凡痘瘡出不快者有五證,臨病審兒調之。天時嚴寒, 為寒所折,不能起發,宜散寒溫表;冬三月寒甚,紅斑 初見,宜五積散、正氣散、參蘇飲、楊氏調解散、陳氏木 香散。

一證炎暑隆盛,煩渴昏迷,瘡出不快,宜辰砂五苓散 煎生地黃、麥門冬。臨服身熱甚者,小柴胡湯加生地 黃;煩渴而便實者,白虎人參湯。輕者,人參芍藥湯加 生地黃煎服。

一證服涼藥損傷脾胃,或胃虛吐利,當溫中益氣,宜 理中湯。吐利甚者,加附子,或陳氏異功散、木香荳蔻 丸。

一證或成血疱,一半尚是紅點,此痘氣發越不透,必 不能食,大便如常者,宜半溫裏半助養之劑,用四聖 散加減,及紫草木香湯、絲瓜湯、阮氏萬全散、湯氏安 斑湯。

一證:外實之人,皮膚厚,肉腠密,毒氣難以發泄,因出 不快,宜消毒飲、透肌散;如大便祕實,於消毒飲內加 大黃、梔子仁煎服;瘡出太稠,宜犀角地黃湯、「張氏解 毒防風湯;血氣不足,宜十奇散;咽嗌不利,宜如聖湯 加薄荷、枳殼;口中氣熱,咽痛,口舌生瘡,宜甘露飲子; 驚風搐搦,宜抱龍丸;煩渴,宜獨參湯、黃芪六一湯; 瘡」出不快,宜「活血散」加防風。氏湯、紅花湯、紫草湯、 四聖湯、樺皮飲子

辨外證輕重 编辑

輕者作三次出。耳中。無大小不一。根窠紅活。頭面稀 少。肥滿光澤。

「重者一齊並出,如《蠶布》種,灰白色」,瀉利而渴,身溫腹 脹,頭溫足冷。

辨外證逆順 编辑

《身體》溫煖者順,能食大便實者順。

寒涼者逆。不能食。大便利者逆。

辦痘疹初末形證 编辑

微者其邪在腑。發為細疹。狀如蚊蚤所螫。點點赤色。 俗名「麩瘡。」

甚者其邪在臟為瘡痘。狀如豌豆,根赤頭白色,出膿 水,俗名「痘瘡。」二三日始見,微微欲出,如粟如黍,或如 菉豆,或如水珠,光澤明凈者佳;四日大小不等,根窠 紅光澤者輕;如稠密陷頂併瀉者重;六日七日,瘡形 肥紅光澤者輕;如身熱氣喘,口乾腹脹,足指冷者重; 八日九日,長足圓滿,瘡肥色老者輕;如寒戰悶亂,腹 脹煩渴,氣急咬牙者,重之至也。十日、十一日,瘡當結 靨,痂欲落之時將愈。十二、十三日當靨而不靨者為 逆,宜稍利之,以防其餘毒。身不壯熱,或腹脹,或瀉渴, 用十二味異功散救之。

辨不藥而愈 编辑

痘腳稀疎, 根窠紅綻, 不瀉不渴, 乳食不減, 四肢溫和, 身無大熱。

「已上六證,並不須服藥,惟宜善加調護,須使房室溫盎,屏諸穢氣,忌見外人,毋犯房色,及往來婦人月水,併腋臭者,皆不可近,惟宜燒大黃、蒼朮,以辟惡氣。切勿燒沉、檀、降真、乳香、腦、麝。帷帳之內,宜懸胡荽,或以胡荽漬酒噴牀帳,併燒木香為佳。」 夫痘瘡之毒,最怕穢惡之氣觸犯,切不可信僧道看經解穢,況無纖毫之力。而反恐被其穢惡之氣觸犯。亦不可恃其能解。而不預防。戒之戒之。

辯五不治證 编辑

癢塌寒戰、咬牙、渴不止。 痘紫黑色、喘喝不寧。 灰 白色陷頂腹脹、 頭溫足冷、悶亂飲水 氣促、瀉泄 渴。

辯疹有陰陽二證 编辑

赤疹屬陽,遇清涼而消。 白疹屬陰,遇溫煖而消。

辯瘡後餘毒 编辑

毒氣流于陰陽脾經,則癰發四肢手腕併膝臏腫痛, 宜消毒飲。重者十六味流氣飲加附子,或酒浸大黃 煎服,及「必勝膏」、蜆子水等傅之。

毒氣流于太陰肺經,則臑肉併手腕腫,流為赤癰毒, 宜消毒飲、如聖湯、五福化毒丹、雄黃解毒丸解之。氣 血虛者,十補湯加桔梗、枳殼、犀角煎服。咽喉不利或 腫痛,宜薄荷如聖湯。

毒氣流於大腸,則便膿血,或下腸垢,或大便祕結,宜 犀角地黃湯。身熱煩渴,宜黃連解毒湯。熱勢盛者,小 承氣湯。下利者,黃連解毒湯、黃連阿膠丸、駐車丸。 痘瘡入眼,宜決明散、密蒙花散、撥雲散、蛤粉散。 熱毒流於三陽之後經,則腮項結核腫痛,宜荊防敗 毒散、十補湯減桂服,消毒飲倍加忍冬藤煎服。

===古人拯治痘瘡要法===《王氏指迷》云。痘瘡亦時氣之一端。一人受之。傳染其 餘。

又曰:「疹者脾所生,脾虛時旺,木能勝土,熱動心神而 生驚。」

張氏渙曰:痘子氣均則出快,蓋血隨氣行,氣逆則血 滯。

錢氏曰:「肝風、心火二臟交爭而致搐。」

又曰:「痘證未形而先搐,大忌涼心。蓋瘡屬心,心主血, 心寒則血不能行,痘欲出而不可得也,切須慎之。大 抵治驚,惟平肝利小便、均氣最妙。」

仁齋楊氏曰:「大熱當利小便,宜五苓散、導赤散。小熱 當解毒,宜消毒飲、四聖散。」

陷伏倒靨黑陷 编辑

一證變壞,歸腎黑陷,宜錢氏「百祥丸、宣風散。」

一證外感風寒所致,冬時宜「五積散減麻黃加桂心、 紫草;春時《不換金》,正氣散加川芎、白芷、防風;或風邪 所襲,宜消風散加紫草兼服。」

一證乳食所傷,內氣壅遏,宜楊氏調解散,或四君子 湯加縮砂、木香、川芎、紫草。大便自利,宜附子理中湯。 一證或因父母不謹,犯房事月水,及乳母腋氣穢濁 諸忤所致,宜阮氏辟穢丹,焚而熏之。仍以胡荽酒噴 帷帳,及懸胡荽於牀帳中。甚者,以胡荽湯化下蘇合 香丸,兼塗熏亦妙。聖製再甦散尤妙。

一證毒氣入裏,黑陷,宜豬尾膏神驗。

「凡痘瘡膿汁不乾,蓋瘡出太甚,表虛難靨,以致膿水 粘衣著席,濕痛不能轉側,宜白龍散、敗草散等傅之。 凡孕婦身發痘瘡,宜馮氏罩胎散。若胎動不安,宜獨 聖散、安胎飲。身熱甚,宜木香參蘇飲。或瘡稠密,宜十 奇散倍芍藥、當歸,減桂,加香附、烏藥。如胎已五月,則 半夏、桂心之屬俱不必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