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七百六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七百六十卷目錄
畫部彙考十二
元湯允謨雲煙過眼續錄〈總管太中灤陽趙伯仁舉收藏 祝君祥
永昌收 余見某家藏〉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魯國大長公主圖畫記〉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六法三品 三病 六要 六長 制作楷模 古
今優劣 粉本 賞鑒 裝褫書畫定式〉
元管夫人墨竹譜〈墨竹〉
元李衎竹譜〈畫竹譜 竹態譜 竹根二種 張退公墨竹記〉
藝術典第七百六十卷
畫部彙考十二
编辑元湯允謨雲煙過眼續錄
编辑總管太中灤陽趙伯仁舉收藏
编辑楊光庭下生如來像,朱衣坐圓光,內,思陵題乾卦印。 吳元瑜《瑤池圖》二卷。一作王母,冠玉冠,乘金車,駕二 龍,前後女從,各執旄節導引,攀龍者亦二髽髻女童, 甚奇。一作穆王坐金殿,據金椅,王母與一峨冠婦人 鼎峙而坐云「右坐者上元夫人也。」畫極精緻,有院體, 前後「政和」七印,佑陵題。
吳元瑜《梅竹雪雀圖》一,「明昌」七印。
祝君祥永昌收
编辑趙千里《釋迦佛行像》,下有細字云:「臣伯駒奉旨畫像, 廣目深眉,螺髮大耳,耳垂二大金環,螺髯而髮,頂有 肉髻,左眉放光一道,衣紋腹腿隱隱可見,筆法極佳。」 余見施家一手卷錦囊首《漢王元昌羸馬圖》,上寫「廣 政元年七月,奉旨檢入漢王元昌畫,臣嚴款之、臣陳 淨心進」,上有「龍鳳印」、「紹興印」、「乾卦印」七印,餘不分曉。
余見某家藏
编辑宋徽宗御筆,作一「胡鴈」,紅綠皮圈,足前有一馬,尖足 栗殼,色甚奇特。
又滕王雙蝶穿花,上有一押印,亦真跡也。
趙雍家有閻立本,作「十八學士」,虞世南、房元齡最佳。 余家舊藏《林邑進雞鵝圖》,蓋唐貞觀時經進。太宗以 其思歸,并二女皆送還。圖乃閻立本真跡也。
元袁桷清容居士集
编辑魯國大長公主圖畫記
编辑至治三年三月甲寅,魯國大長公主集中書議事,執 政官、翰林、集賢、成均之在位者,悉會於南城之天慶 寺,命祕書監丞李某為之主。其王府之僚寀,悉以佐 執事。籩豆靜嘉,尊斝潔清,酒不強飲,簪佩雜錯,水陸 畢湊,各執禮盡歡,以承飫賜,而莫敢自恣。酒闌,出圖 畫若干卷,命隨其所能,俾識於後。禮成,復命能文辭 者敘其歲月,以昭示來世。竊嘗聞之,五經之傳,左圖 是先,女史之訓,有取於繪畫,將以正其視聽,絕其念 慮,誠不以五采之可接而為之也。先王以《房中》之歌, 達於上下,而草木蟲魚之纖悉,因物以喻意,觀文以 鑒古,審時知變,其謹於朝夕者盡矣。至於宮室有圖, 則知夫禮之不可僭;溝洫田野,則知夫民生之日勞 朝覲贊享,冕服懸樂,詳其儀而慎別之者,亦將以寓 其儆戒之道。是則魯國之所以襲藏而躬玩之者,誠 有得夫《五經》之深意,豈若嗜奇哆聞之士為耳目計 哉!河水之精,上為天漢,昭回萬物,矞雲興而英露集 也。吾知縑湘之積,寶氣旁達,候占者必於是乎。得 徽宗《扇面 牧羊圖》
吳元瑜《四時折枝 九馬圖》。
江貫道《煙雨圖》、 周曾《水塘秋禽圖》。
王振鵬:《狸奴 天王供佛圖》
徐白《秋塘戲魚圖》, 惠崇小景。
《王生鬼戲圖》。 《出山佛像》。
折枝 隆茂崇羅漢,
周昉《金星》, 黃居寶《湖石水禽圖》、 「梵隆《護法神》」, 馬賁《秋塘水禽圖》。
《孤鶴圖》· 何尊師《醉貓》
《羅漢圖》, 錢舜舉《禾鼠》
徽宗鸂𪆟 《徽宗核桃圖》。〈其廣幾尺〉 蕭照《江山圖》, 順宗《墨竹》。
巨然《山水》, 趙昌《折枝》。
《時苗留犢圖》 《蘇李河梁圖》。
燕文貴《山水 海潮圖》。
《海狗窠石圖》、 「王振鵬《錦標圖》。」
徽宗《梅雀圖》 「黃宗道,播州楊氏女。」
====元夏文彥圖繪寶鑑====
六法三品
编辑謝恭云:「畫有六法,一曰氣韻生動,二曰骨法用筆,三 曰應物寫形,四曰隨類傅彩,五曰經營位置,六曰傳 摸移寫。六法精論,萬古不移。自骨法用筆以下,五法 可學而能。如其氣韻,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復 不可以歲月到,默契神會,不知然而然也。故氣韻生 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謂之神品。筆墨超絕,傅」 染得宜,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 矩者,謂之「能品。」
三病
编辑畫有三病,皆繫用筆。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結。板者,腕 弱筆癡,全虧取與,物狀平褊,不能圓混也。刻者,運筆 中疑,心手相戾,勾畫之際,妄生圭角也。結者,欲行不 行,當散不散,似物凝礙,不能流暢也。
六要
编辑「氣韻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變異合理」,三也;「彩繪 有澤」,四也;「去來自然」,五也;「師學捨短」,六也。
六長
编辑「麄鹵」求筆,一也;「僻澀」求才,二也;「細巧」求力,三也;「狂怪」 求理,四也;「無墨」求染,五也;「平畫」求長,六也。
制作楷模
编辑釋象有善巧方便之顏,道流具修真度世之範,帝王 崇天日龍鳳之表,外夷有慕華欽順之情,儒賢見忠 信禮義之風,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隱逸識高世之 節,貴戚尚侈靡之容,天帝明威福嚴重之象,鬼神作 醜。「馳趡之狀,士女宜秀色婑媠之態,田家有醇甿 朴野之真。」畫衣紋林石,用筆全類於書。衣紋有重大 而調暢者,有縝細而勁健者,勾綽縱掣,理無妄下,以 狀高側、深斜、卷摺、飄舉之勢。林木有樛枝挺榦,屈節 皺皮,紐裂多端,分敷萬狀。山石多作礬頭,亦為稜面, 要見幽遠而氣雄,崢嶸而秀潤。畜獸須備筋力精神, 毛骨隱起,魚龍求游泳之妙,升降之宜。觀畫水湯湯 若動,使人有浩然江湖之思。屋木折算無虧,筆墨均 壯深遠透空。花竹有四時景候,陰陽向背,筍條老嫩, 苞萼後先,自然豔麗,間野園蔬野草,咸有出土體性。 禽鳥尚毛羽翔舉,飛集之形,知此雖不能盡鑒閱之 精妙,然工拙亦略可見矣。或有逸品,皆高人勝士,寄 興寓意者,當求之筆墨之外,方為得趣。
古今優劣
编辑佛道人物、士女牛馬,近不及古。山水林石,花竹禽魚, 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吳道 元及閻立德、立本,皆純重雅正,性出天然,吳生之作, 為萬世法,號曰「畫聖。」張萱、周昉、韓幹、戴嵩,氣韻骨法, 皆出意表。後之學者,終莫能到,故曰「近不及古。」至如 李成、關仝、范寬、董源之跡,徐熙、黃筌、居寀之蹤,前不 藉師資,後無復繼踵,借使二李、三王之輩復起,邊鸞、 陳庶之倫再生,亦將何以措手於其間哉?故曰:「古不 及近。」
粉本
编辑古人畫槁,謂之「粉本」,前輩多寶蓄之。蓋其草草不經 意處,有自然之妙。宣和紹興所藏粉本,多有神妙者。
賞鑒
编辑看畫如看美人,其風神骨相,有肌體之外者。今人看 古蹟,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實,殊非賞鑒之 法也。米元章謂「好事家與賞鑒家自是兩等。家多資 力,貪名好勝,遇物收置,不過聽聲,此謂好事。」若賞鑒 則天資高明,多閱傳錄,或自能畫,或深畫意,每得一 圖,終日寶玩,如對古人,雖聲色之奉,不能奪也。看畫 之法,不可一途而取。古人命意立跡,各有其道,豈拘 以所見繩律古人之意哉!鐙下不可看畫,醉餘酒邊 亦不可看畫,卷舒不得其法,最為害物。
唐人五代絹素麄厚,宋絹輕細,望而可別唐宋也。 古人畫墨色俱入絹縷,精神迥出。偽者雖極力仿傚, 而粉墨皆浮於縑素之上,神氣亦索然。蓋古人筆法 圓熟,用意精到,初若率易,愈玩愈佳。今人雖極工緻, 一覽而意盡矣。
御題畫真偽相雜。往往有當時名手臨摹之作。故祕 府所藏臨摹本皆題為「真。」邇惟明昌所題最多,具眼 者自能別識也。
裝褫書畫定式
编辑大整幅上引首三寸,下引首二寸。
《小全》幅上引首二寸七分,下引首一寸九分;《經》帶四 分,上褾除打擫竹外,淨一尺六寸五分,下褾除上軸 外,淨七寸。
一幅半上引首三寸六分,下引首二寸六分,經帶八 分。
雙幅上引首四寸,下引首二寸七分。上褾除打擫竹 外,淨一尺六寸八分;下褾除上軸桿外,淨七寸三分。 兩幅半,上引首四寸二分,下引首二寸九分,《經帶》一 寸二分。
三幅上引首四寸四分,下引首三寸一分,經帶一寸三分。
四幅上引首四寸八分,下引首三寸三分,《經》帶一寸 五分。
橫卷褾合長一尺三寸,高者用全幅引首,闊四寸五 分,高者五寸。
古畫不脫,不須背褾。蓋人物精神髮彩,花之穠艷,蜂 蜨只在約略濃淡之間,一經背多,或失之也。故紹興 裝褫古畫,不許重洗,亦不許裁剪過多。
古厚紙不得揭薄,若紙去其半,則書畫精神一如摹 本矣。
檀香辟濕氣,畫必用檀軸有益。開匣有香而無糊氣, 又辟蠹也。
元管夫人墨竹譜〈名道昇〉
编辑墨竹
编辑墨竹位置,一如畫竹法。但榦節枝葉四者,若不由規 矩,徒費工夫,終不能成畫也。凡濡墨有深淺,下筆有 重輕。逆順往來,須知去就;濃淡麄細,便見榮枯。乃要 葉葉著枝,枝枝著節。山谷云:「生枝不應節,亂葉無所 歸。」須一筆筆有生意,一面面得自然。四面團欒,枝葉 活動,方為成竹。然古今作者雖多,得其門者或寡,不 「失之於簡略,則失之於繁雜。或根榦頗佳而枝葉謬 誤,或位置稍當而向背乖方,或葉似刀截,或身如板 束,麤俗狼藉,不可勝言。」其間縱有稍異常流,僅能盡 美,至於盡善,良恐未暇獨文。湖州挺天縱之才,比生 知之聖,筆如神助,妙合天地。馳騁於法度之中,逍遙 於塵垢之外,縱心所欲,不踰準繩。故一依其法,布列 成圖,庶後之學者。不陷於俗惡,知所當務焉。
一畫竿。若只畫一二竿,則墨色且得從便。若三竿之 上,前者色濃,後者漸淡。若一色,則不能分別前後矣。 然後梢至根,雖一節節畫下,要筆意貫穿。梢頭節短, 漸漸放長,比至根節,漸漸放短。每竿須要墨色勻停, 行筆平直,兩邊如界,自然圓正。若擁腫偏邪,墨色不 勻。間麤間細,間枯間濃,及節空勻長勻短,皆文法所 忌,斷不可犯。頗見世俗用蒲絟、槐皮,或疊紙濡墨畫 竿,無問根梢一樣麤細,又且板平,全無圓意,但堪發 一笑耳。
二畫節。立竿既定,畫節為最難。上一節要覆蓋下一 節,下一節要承接上一節,中間雖是斷離,卻要有連 屬意。上一筆兩頭放起,中間落下,如月少彎,則便見 一竿圓混;下一筆看上筆意趣,承接不差,自然有連 屬意。不可齊大,不可齊小。齊大則如旋環,齊小則如 墨板;不可太彎,不可太遠,太彎則如骨節,太遠則不 相連屬。無復生意矣。
三畫枝,各有名目。生葉處謂之「丁香」,頭三合處謂之 「雀爪」,直枝謂之「釵股」,從外畫入謂之「垛疊」,從裏畫出 謂之「迸跳。」下筆須要遵健,圓活,生意連綿。行筆疾速, 不可遲緩。老枝則挺然而起,節大而枯瘦;嫩枝則和 柔而婉順,節小而肥滑。葉多則枝覆,葉少則枝昂。風 枝雨枝,觸類而長,亦在臨時轉變,不可拘於一律也。 尹《白鄆》《王隨》,枝畫斷節,既非文法,今不敢取。
四畫葉下筆要勁利,實按而虛起,一抹便過,少遲滯, 則純厚不銛利矣。然寫竹者,此為最難,虧此一功,則 不復為竹矣。法有所忌,學者所當知。麤忌似桃,細忌 似柳,一忌孤生,二忌並立,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 如手指,及似蜻蜓。翻正向背,轉側低昂,雨打風翻,各 有態度,不可一例抹去,如染皂絹無異也。
元李衎竹譜
编辑序
「予昔見人畫竹,嘗從傍窺其筆法,始若可喜,旋覺不 類,輒嘆息捨去,不欲觀之矣。如是者凡數十輩。」後得 澹游先生所畫,迥然不同,遂願學焉。已而溯求其源, 澹游本學於乃翁黃華老人,老人學文湖州,是時初 聞湖州之名,二老遺墨皆未之見。後從喬仲山祕書 觀黃華橫幅,一枝數葉,倚石蒼蒼,疑澹游差不逮也, 甚欲取以為法,而無自得之。或云:「黃華雖宗文,每燈 下照《竹枝》,摸影寫真,宜異乎常人之為者。澹游特括 讀父書而已,不必學也。」予深以為然,又念東坡、山谷 二公,洎宋、金兩朝名士,贊美文湖州之筆,與造物比, 尤以不即快睹為恨。至元乙酉來錢塘,始見十餘本, 皆無足起予者。妄謂蘇、黃之評,幾於私其交親,後賢 未免隨聲附和,要當以《黃華》《澹游》定優劣耳。邂逅友 人王子慶,極談茲事,子慶曰:「君特未見真蹟,前輩不 輕推許也。」予曰:「近屢見之矣,大書題識,寧盡偽耶?」子 慶曰:「非偽而何?」予茫然自失,猶疑子慶立論之偏,漫 詰之曰:「若嘗見中州黃華老人所作乎?」子慶曰:「《黃華》 之作吾固未見,湖州之作,君亦未之見也,何能決是 非?府史某人者,藏本甚真,明日借來,以自定其品第, 可乎?」越宿,子慶果攜過余則一幅五挺,濃淡相依,枝 葉間錯,折旋向背,各具姿態,曲盡生意,如坐渭川淇 水間。方以前輩議論為無愧黃華,誠有取乎此,而照 影之語未詳,自悔聞見寡陋,若子慶之博識,不可及也。屬以善價致之,猶僅用油紙,臨摸持歸維揚。明年 四月重來,或出此見售,遂酬以二十五券,欣然慰滿 平生矣。自是連得三本,悉棄故習,壹意師之,日累月 積,頗似悟解,好事者往往徵索,流布漸廣,謬相肯可。 獨鮮于伯幾父謂「以墨寫竹,清矣,未若傳其本色之 清且真也。」強余用墨竹法,加青綠畫成,雖粗可觀,終 非合作。將復討論其說,而俗工咸不足問。追尋近古, 得王右丞《開元石刻》,屢經摸勒失真。又得蕭協律《筍 竹圖》,絹素糜潰,筆蹤慘淡。方謀對本臨倣,偶故人劉 伯常過余曰:「吾舊藏李頗《叢竹圖》已久,知君酷好,輒 以為贈。」二圖俱宣和故物,而頗尤專美,後來無出其 右者。於是又得畫竹法。蓋自唐王右丞、蕭協律、僧夢 休,南唐李頗,宋黃筌父子、崔白兄弟及吳元瑜以竹 名家者纔數人。右丞妙蹟,世罕其傳。協律雖傳,昏腐 莫辨;夢休疏放,流而不反,自屬方外。黃氏神而不似, 崔、吳似而不神。惟李頗形神兼足,法度該備,所謂「懸 衡眾表,龜鑑將來」者也。墨竹亦起於唐,而源流未審。 舊說五代李氏描窗影,眾始效之,黃太史疑出於吳 道子,迨至宋朝作者寖?盛文湖州最後出,不異杲日 升空,爝火俱息,黃鐘一振,瓦釜失聲,豪雄俊偉如蘇 公猶終身北面。世之人苟欲遊心藝圃之妙,可不知 所法則乎?畫竹師李,墨竹師文,刻鵠類鶩,余知愧矣。 幸際熙朝,文物興起,輦轂之下,齒薦紳之列,薄「宦驅 馳,辱遍交賢士大夫,講聞稍詳,且竭餘力求購。數年 於墨竹始見黃華老人,又十年始見文湖州,又三年 於畫竹,始見蕭李,得之如此其難也。彼窮居僻學,當 何如耶?」退惟嗜好迂疏,久乃彌篤,天成其志。行役萬 餘里,登會稽,歷吳楚,踰閩嶠,東南山川林藪,遊涉殆 盡,所至非此君者,無與寓目。凡「其族屬支庶,形色情 狀,生聚榮枯,老稚優劣,窮諏熟察,曾不一致。往歲仗 國威靈,遠使交趾,深入竹鄉,究觀詭異之產,於焉辨 析疑似,區別品彙,不敢盡信紙上語,焦心苦思,參訂 比擬,㗳忘予之與竹」,自謂略見古人用意妙處,求一 藝之精,信不易矣。詞賦為雕篆,必非壯夫;《爾雅》注蟲 魚,安能磊落?區區繪事之末,固因獻笑大方之家。以 予夙性,好之樂之,積習成癖,尚恐世有與予同病者。 去古寖遠,未得其傳。悉取李頗、文湖州兩家成法,寫 予疇昔用力而得之者,與夫命意位置,落筆避忌之 類,一一詳疏卷端,無所隱秘,庶幾後之君子一覽靡 遺憾焉。
畫竹譜
编辑文湖州授東坡訣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 具焉。自蜩腹蛇跗,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 畫竹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 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 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 縱則逝矣。」坡云:「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夫既」 心識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 學之過也。且坡公尚以為不能然者,不學之過,況後 之人乎?人徒知畫竹者不在節,節而為,葉,葉而累抑, 不思胸中成竹從何而來,慕遠貪高,踰級獵等,放弛 情性,東抹西塗,便為脫去翰墨蹊徑,得乎自然。故當 一節一葉,措意於法度之中,時習不倦,真積力久,至 於無學,自信胸中真有成竹,而後可以振筆直遂,以 追其所見也。不然,徒執筆熟視,將何所見而追之邪? 苟能就規矩繩墨,則自無瑕纇,何患乎不至哉?縱失 於拘,久之猶可達於規矩繩墨之外。若遽放逸,則恐 不復可入於規矩繩墨,而無所成矣。故學者必自法 度中來始得之。畫竹之法,一位置,二描墨,三承染,四 設色,五籠套,五事殫備而後成竹。粘幀礬絹,本非畫 事,苟不得法,雖筆精墨妙,將無所施,故併見附於此。
粘幀先須將幀幹放慢,靠牆壁頓立平穩,熟煮稠麪糊,用棕刷刷上,看照絹邊絲縷正當,先貼上邊,再看右邊絲縷正當,然後貼上,次左邊亦如之。仍勿動,直待乾徹,用木楔楔緊,將下一邊用鍼線密縫箭桿許一杖子,次用麻索網羅綳緊,然後上礬畢,仍再緊之。
「礬絹不可用明膠,其性太緊,絹素不能當,久則破裂,須紫色膠為妙。春秋隔宿,用溫水浸膠封蓋,勿令塵土得入。明日再入沸湯調開,勿使見火,見火則膠光出於絹上矣。夏月則不須隔宿,冬月則浸二日方開。別用淨磁器注水,將明淨白礬研水中嘗之,舌上微澀便可,太過則絹澀難落墨。」 仍看絹素多少,斟酌前項浸開膠礬水相對合得,如淡蜜水微溫黃色為度。若夏月膠性差慢頗多,亦不妨,再用稀絹濾過,用刷上絹陰乾後落墨。近年有一種油絲絹並藥粉絹,先須用熱皂莢水刷過,候乾,依前上礬。
一位置須看絹幅寬窄橫豎可容幾竿,根梢向背,枝葉遠近,或榮或枯,及土坡水口地面,高下厚薄,自意先定,然後用杇子杇下,再看得不可意,且勿。
著筆再審看改,杇得可意,方始落墨,庶無後悔。然畫家自來位置為最難,蓋凡人情好尚才品,各各不同,所以雖父子至親,亦不能授受。況筆舌之間,豈能盡之。惟畫法所忌,不可不知。所謂「衝天撞地,偏重偏輕,對節排竿鼓架,勝眼前枝後葉。」 此為十病,斷不可犯。餘各從己意。
「衝天撞地」 者,謂梢至絹頭,根至絹末,阨塞填滿者。「偏輕偏重」 者,謂左右枝葉一邊偏多,一邊偏少,不停勻者。「對節」 者,謂各竿節節相對。
「二描墨握筆時,澄心靜慮,意在筆先,神思專一,不雜不亂,然後落筆。須要員勁快利,仍不可太速,速則失勢。亦不可太緩,緩則癡濁。復不可太肥,肥則俗惡。又不可太瘦,瘦則枯弱。起落有准的,來去有逆順,不可不察也。」 如描葉則勁利中求柔和,描竿則婉媚中求剛正,描節則分斷處要聯屬,描枝則柔和中要骨力。詳審,四時榮枯老嫩,隨意下筆,自然枝葉活動,生意具足。若待設色而後成竹,則無復有畫矣。
三「承染最是緊要處,須分別淺深,翻正濃淡,用水筆破開時忌見痕跡,要如一段生成發揮」 ,畫筆之功,全在於此。若不加意,稍有差池,即前功俱廢矣。法用番中青黛或福建螺青,放盞內,人稠膠殺開,慢火上焙乾,再用指面旋點清水,隨點隨殺,不厭多時,愈殺則愈明淨,看得水脈著中。蘸筆承染,嫩葉則淡染,老葉則濃染。枝節間深處則濃染,淺處則淡染,更在臨時相度輕重。
四,設色須用上好石綠,如法入清膠水研淘,作分五等,除頭綠粗惡不堪用外,二綠、三綠染葉面色淡者名「枝條綠」 ,染葉背及枝榦。更下一等極淡者名「綠花」 ,亦可用染葉背枝榦。如初破籜新竹,須用三綠染節下粉白用石青花染。老竹用藤黃染。枯竹枝榦及葉梢筍籜皆土黃染。筍籜上斑花及葉梢上水痕,用檀色點染,此其大略也。若夫對合淺深,斟酌輕重,更在臨時。
調綠之法,先入稠膠研勻,別煎槐花水相輕重和調得所,依法濡筆,須輕薄塗抹,不要厚重,及有痕跡,亦須嵌墨道遏截,勿使出入不齊,尤不可露白。若遇夜,則將綠盞以淨水出膠了,放乾,明日更依前調用。若只如此,經宿則不可用矣。
五、「籠套。」 此是畫之結裹,尤須縝密。後設色乾了,子細看得無缺空漏落處,用乾布淨巾著力拂拭,恐有色脫落處,隨便補治勻好。除葉背外,皆用草汁籠套,葉背只用淡藤黃籠套。
草汁之法,先將好藤黃浸開,卻用殺開螺青汁,看深淺對合調勻便用。若隔夜則不堪用。若暑月則半日即不堪用矣。
竹態譜
编辑凡欲畫竹者,先須知其名目,識其態度,然後万論下 筆之法。如散生之竹,竿下謂之「蠶頭」,蠶頭下正根謂 之又名竻。旁引者謂之「邊」,或謂之鞭。節間乳贅而 生者,謂之須。傍根生時謂之「行邊。」邊根出筍,謂之「偽 筍」,又名「二筍。」叢生之竹,根外出者,謂之「蟬肚根。」竹下 插土者,謂之「鑽地根。」凡竹從根倒數,上單節生枝者, 謂之「雄竹」,雙節生枝者,謂之「雌竹。」或云從下第一節 生單枝者,謂之「雄竹」,生雙枝者,謂之「雌竹。」生長挺挺 然者多筍。筍初出土者,謂之萌乂,名「蕊」,又名又名 竹胎,稍長謂之芽,漸長名茁,又名䈚,又名子,又名苞, 又名菌,過母名〈音官〉《別稱》曰「籜龍」,曰「錦綳兒」,曰「玉版 師。」蔀葉謂之「苞籜」,又名「箈解籜」謂之「篛半」筍謂之「初 篁。」梢葉開盡,名《方為成竹》。竹簳謂之「竿」,竿中之水 結而為膏曰「黃」,竿上之膚曰「筠」,竹之皮曰「笢」,刮下青 皮謂之筎,火燒謂之。火燒出汗謂之「瀝。」竹之節曰 「箹」,《竹列》謂之「笐」,《竹葉》謂之《竹葉下垂》曰:箬竹枝 謂之「天箒」,竹花謂之又名「華草」,又名竹實謂之 「練實」,竹有病,謂之。篵竹枯換根謂之「䈙」,竹枚謂之「箇。」 積竹曰「攢。」批條曰「篾。」稨而為瓦曰殺青而尺截曰 「簡。」聯簡曰「策。」熨而為版曰〈音業〉竹貌謂之「蓊」,竹聲謂 之「劉」,竹色謂之蒼筤,竹態謂之「嬋娟」,竹深謂之「竹 得風。其體夭屈。」謂之夭屈。謂之笑。《生而曲》曰。《弱》曰: 此其名目之大略也。若夫態度,則又非一致。要辨 老嫩榮枯,風雨明晦,一一樣熊。如風有疾慢,雨有乍 久,老有年數,嫩有次序,根榦筍葉,各有時候。今姑從 「根生筍長」,至於「生成」、壯老枯瘁,風雨疾乍,各各態度, 依式圖列如左。雖未能悉備,抑亦可見其梗概,用資 初學,不為達者設也。
竹根二種 凡散生之竹類先一年行根而敷
编辑生次年出筍而成竹叢生之類。不待行根而頻年出筍成竿。然須至次年方成枝葉也。
一散生之竹,「根皆橫生而長,如筀竹、淡竹、甜竹、描頭 竹、白竹、篌竹、水竹、筋竹、窈竹。」竹浮竹《江南竹》。《雙葉 竹》。《鳳尾竹》。《龍鬚竹》。《寸金竹》。雪竹。竹《簞竹》《竹廣》竹之類是也。
一叢生之竹,根皆叢生而下短,如苦竹、慈竹、簧竹、桃 竹、枝竹、蕩竹、刺竹、由衙竹、䉡竹鉤、絲竹之類是也。竹 之為物,非草非木,不亂不雜,雖出處不同,蓋皆一致。 散生者有長幼之序,叢生者有父子之親,密而不繁, 疏而不陋,沖虛簡靜,妙粹靈通,其可比於全德君子 矣。畫為圖軸,如瞻古賢哲遺像,自令人起敬慕,是以 古之作者。於此亦盡心焉。
張退公墨竹記 不知何代人畫苑補益附於
编辑「《李衎》之後。」 今從之。
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後傳》。蕭悅因觀竹影而得意,故 寫墨君以左右。葉擺陰陽,梢根一向一背,雀爪相依 相靠,孤一迸二,攢三聚五,春夏長於柔和,秋冬生於 劈刊。天帶晴兮偃葉而偃枝,雲帶雨兮墜枝而墜葉。 順風不一字之鋪,帶雨無人字之排,傳前代之法則, 作後世之規矩。大抵竹觀疊葉,樹看生枝。埽葉者,尖 不似蘆,細不似柳,三不似川,五不似手。寫枝者,嫩不 直立,老不斜撼,榦不鼓架,節不鶴膝。攧竹者不可太 速,太速則忙,忙而勢弱;不可太慢,太慢則遲,遲而骨 瘦。又不可肥,肥而體濁;亦不可瘦,瘦而形枯;亦不可 長,長而遼窵;亦不可短,短而寒躁。葉要輕重相間,枝 宜高下相得。得之心,應之手,心手相迎,則無不妙矣。 斯者動秀士之吟情,引騷人之詠句。若不識其機,無 能得其意。節若翹鶴,勢若匙柄,取多意之功;疊葉若 排劍戟,順四時之氣。寫枝似臥龍蛇,節不厭高,如蘇 武之出塞;爪不厭亂,若張顛之《醉書》。《布勢》體似玉龍 舞勢,形如金鳳翻身。嫩葉柔梢,不帶雨而披風;蒼枝 老節,須傲霜而擎雪。「嫩兮分竿梢而枯潤,風雨兮取 枝葉而厭垂。六七八十兮成叢成簇,一二三五兮靠 岸隈隄。或纍或疊,葉如鳥羽可排。或曲或直,節似龍 脊相厭。枝可安於頂節,葉可攧於枝梢。梢貴健而活, 葉貴少而清。不雜春夏秋冬,須題雪晴風雨。若枝葉 迸跳,古怪清奇,此妙格之精極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