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三十二卷目錄
泉部彙考二
畿輔通志〈順天府 永平府 保定府 真定府 順德府 廣平府 宣府〉
盛京通志〈錦州府〉
山東通志〈濟南府 兗州府 東昌府 青州府 登州府 萊州府〉
山西通志〈太原府 平陽府 潞安府 汾州府 大同府 澤州 遼州 沁州〉
河南通志〈開封府 歸德府 彰德府 衛輝府 懷慶府 河南府 南陽府
汝寧府 汝州〉
陜西通志〈西安府 延安府 鳳翔府 漢中府 平涼府 慶陽府 臨洮府
鞏昌府 興安州 靖遠衛 行都司〉
坤輿典第三十二卷
泉部彙考二
编辑《畿輔通志》
编辑
順天府
编辑玉泉 在府西北三十里玉泉山。
龍泉 自府西金山下湧出,匯而為池,甃石為渠,伏 流五里入西湖。
卓錫泉 在府西三十里碧雲寺後。
「一畝泉」 在昌平州西十五里,大可一畝,東會沙河, 經湯山,由高梁橋直趨張家灣,以濟漕運。
冷水泉 在昌平州南五十三里,水極冷,故名。 「古榆泉」, 在昌平州東四十里,傍有古榆。
百泉, 在昌平州西南四里許,平地湧流,大可數畝, 中三大泉,徑丈餘。其名「原泉」者,清澈可鑑;「黃泉」者,沙 流渾漫;「響泉」者,聲若驚濤。道左最小者曰甘泉,清冽 而甘。
「蕙泉」 在昌平州。
千蓼泉 在昌平州。
一斗泉, 在房山縣上方山東北山坳間,俗呼為「斗 笠泉。」華嚴祖師開山時,有龍居東嶺潭中,師逐之至 北峰,飛錫一擊,遺水斗許,遂成泉。
七斗泉 在房山縣北二十五里。泉大於斗,凡七處, 水湧尺餘,下入河,旁有石洞淨室。
飛雪泉 舊名「光沙」,在玉田縣南。溪澗中湧沙而出, 細白如雪,攻金治玉者競取為前礱資。
湧珠泉 在遵化州鐵廠北二里許,一名「聖水泉。」平 麓積石泉自石罅中出,湧泡如珠,旱引灌田,亦一方 之利。
永平府
编辑峰山泉 在灤州西九十里。山兩石圓聳,中一孔泉 出不竭。
扶蘇泉 在灤州,水甘美。秦太子扶蘇北築長城,嘗 駐此。
保定府
编辑一畝泉, 在滿城。《明一統志》云:「一名尚泉,一名西涯 泊。傍有邨,即程伊川所居。」藻西莊。 瀑布泉, 在唐縣葛洪山後龍門湖,若從天而降,奇 怪不可狀。
石臼泉 在唐縣馬耳山前。相傳石臼、烏臼二禪師 隱此。
龍泉 在唐縣北三里,平地涌出,迂迴南下,會諸泉 水東流。
五雲泉, 在完縣。發源大嵬山,五竅如龍,故名。 「聖井泉」 在定興縣固城鎮。秦時井溢,日夜不止,眾 議建大士殿鎮之,即止。金章宗詔命重修。元元帥張 柔浚井,獲大士像、金簪、金瓶於中。
真定府
编辑大鳴泉 在府城西三十里。有泉數十穴,大者如車 輪,溉田百餘頃。旁建神廟,每滌場後,父老相率賽鼓 於此。
雕橋泉 在府城西二十里。發源大鳴泉,凡四十五 穴,歲久淤塞。明宣德初,重濬以溉田,民甚賴之。 恆陽第一泉, 在府城西門外迤南護城河中。甘冽 異他水,為郡中井泉第一。舊名「甘泉。」
白鹿泉 在獲鹿縣海螺山下。韓信伐趙,下井陘,師 患無水,於此獲二白鹿,跑地得泉,故名。
龍泉, 在元氏縣封龍山。金趙時《記》云:「神龍蟠池,油 雲鎖洞。」
河西泉 在平山縣西二十五里。平地湧泉,灌田數 百頃,民甚利之。
野姑泉 在臨城縣南四十里。昔有舒氏女,與其父 斫薪,所坐處忽牽挽不動,父歸告家人,比再來,女坐 處惟見清泉。女母曰:「吾女本好音樂,乃絃歌泉湧,見朱鯉一雙。今作樂嬉戲,則湧出。」見《宣城記》。
「武強泉」 在武強縣界,即《擔生蛇》所陷處。
順德府
编辑百泉 在府東南八里。自平地湧出,其泉百孔,故名。 珍珠泉 在府東南九里。水湧如萬斛珠璣。
達活泉: 在府西北五里,深丈許,渟滀漫流。周圍葭 蘆楊柳,儼然勝地。
漆泉, 在沙河縣西八十里,色黑如漆。
鴛鴦泉 在南和縣西八里,平地二泉並湧。
廣平府
编辑「清烈泉」 在府儒學內。王烈女投此。
宣府
编辑獨石泉 在舊開平衛東北,極澄澈,其甘如飴,滿而 不溢。
神泉 在馬營堡北。池方一畝,浴之可以愈疾。 娘子山泉 在龍門衛娘子山下。水勢浩瀚,可資灌 溉。
暖泉 在紫溝堡東北八里。其水冬溫夏涼,毖然上 溢。
白馬泉 在延慶州北三里,其深莫測。明永樂間,水 自地湧出數尺,常有白馬夜見。
玉液泉 在延慶州城南,水清味甘,元時取以釀酒。 百眼泉, 在延慶州南三里,泉有百穴。
《盛京通志》
编辑
錦州府
编辑涼水泉: 在城西九十里。
千家峪泉 在城西九十五里,五里河發源於此。 「老鸛泉」 在城西南六十里,飲馬河發源於此。 筆架山泉, 在城西南六十里,長元寺西。
二郎洞泉: 在城北十五里洞之東。
水泉子: 在城東北二十里,一泉湧出。
櫻桃園泉 在城東北三十里。大蛤蜊河發源於此。 郭家泉 在城東北三十九里。小蛤蜊河發源於此。 桃園泉 在寧遠州西南一百四十五里。王寶河發 源於此。
香水泉 在寧遠州西一百十里。清洌甘香。
「古老無名泉」 在廣寧縣城東北角,一泉涌出,其水 四時不竭,南流百步入東沙河。
楊郎泉 在廣寧縣城西北,一泉湧出為楊郎河。 鋪泉 在廣寧縣西南二十里,鋪前河發源於此。 八角寺泉 在廣寧縣城西南三十里。寺南一泉涌 出,東南流十餘里入沙河。
老公溝泉: 在義州城西三十五里。老公溝河發源 於此。
《山東通志》
编辑
濟南府
编辑趵突泉 在府城西,一名爆流。平地泉涌高或至數 尺。蓋濟水伏流至此而發,濼水之源也。由東北注小 清河入海。宋曾鞏《二堂記》曰:「按圖,泰山之北,與齊之 東南諸谷之水,西北匯於黑水之灣,又西北匯於柏 崖之灣,而至於渴馬之崖。蓋水之來也眾,其北折而 西也,悍疾尢甚,及至於崖下,則泊然而止。而自崖以 北」,至於歷城之西,蓋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數 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齊人皆謂嘗有棄糠 於黑水之灣者,而見之於此。蓋泉自渴馬之崖潛流 地中,而至此復出也。趵突之泉冬溫,泉旁之蔬甲經 冬常榮,故又謂之溫泉。其注而北,則謂之濼水,達於 清河以入於海。舟之通於濟者,皆於是乎出也。齊多 甘泉,冠於天下,其顯名者以十數,而色味皆同。以予 驗之,蓋皆濼水之旁出者也。濼水嘗見於《春秋》,魯桓 公十有八年,「公及齊侯會於濼。」杜預釋在歷城西北 入濟水。自王莽時不能越河西南。濼水之所入者清 河也。蓋預失之。
金線泉 在府城西。石甃方池,泉亂發其下,東注城 壕,澄澈見底,波心南北有金線一道,隱起水面。 「珍珠泉」, 在府城內,有二:南珍珠泉,在鐵佛巷街東, 今淤;北珍珠泉,在都司西北白雲樓前。後規入德府 城中,泉爆起,粒粒珍珠,匯為古明湖。
杜康泉 在府城內舜祠東廡下。世傳,杜康用斯泉 釀酒,或以「揚子江水並惠山泉」稱之。一升重二十四 銖,是泉二十三銖。
七十二泉 按《一統志》,濟南名泉七十二,趵突為上, 金線、珍珠次之,其餘不能與三泉侔矣。今按:趵突、金 線珍珠,杜康舜泉舊志已收,其曰皇華、曰柳絮、曰臥 牛,在金線東,曰東高、曰南漱玉、北漱玉,在金線南,曰 無憂、曰石灣,在趵突南,或云在檻泉西南;曰酒泉、曰 湛露,在無憂西,曰滿井、曰煮糠,在趵突北;曰散水、曰 溪亭,在北珍珠東。曰劉氏,曰濯纓,在北珍珠西;曰灰 泉,在濯纓西北;曰知魚,在灰泉東南。曰硃砂,在灰泉 西。曰白雲,在劉氏南。曰登州,曰望水,在萬竹園內。曰 洗缽,在登州東北。曰淺井,曰馬跑,在洗缽西南。曰香泉,在舜泉西;曰鑑泉,在舜泉南,或云即檻泉也。曰金 虎,在李承務巷,或云即黑虎也。曰「東密脂」,在金虎西 南;曰西密脂,在東密脂西;曰孝感,在孝感坊內;曰「王 環」,在布政司前;曰「羅姑」,在塔巷街東;曰混沙,曰灰池, 在城西南角場下;曰芙蓉,在姜家亭前;曰滴水,在西 務北;曰灰灣,曰「賢清」,在城西五龍堂東;曰「雙桃」,在城 西丁字街北;曰溫泉,在城西石橋北城下;曰「汝泉」,在 神童寺內;曰「龍門」,在神童寺東。曰「染池」,在龍門東。曰 「懸泉」,在中宮東,或云在龍洞口。曰「都泉」,在中宮鎮東 南。曰「柳泉」,曰「車泉」,在中宮東。曰「煮糠」,在四里山南。曰 「爐泉」,在南山下。曰「甘露」,在大佛山。曰「林汲」,在佛谷內。 曰「白泉」,在玉舍莊北五里。曰「金沙」,曰「白龍」,在龍洞山。 曰「花泉」,在張家泊。曰「獨孤」,在靈巖寺,或云在天麻嶺 下。曰「金泉,在章丘黌堂嶺,或云即醴泉也。北曰漿水, 在龍山鎮東。南曰南煮糠,在䗶山窩。北曰苦苣,在柳 鋪東,一名萵苣。曰熨斗,在梨峪門家莊。曰鹿泉,在石 固寨。曰龍居,在章丘長城嶺西,合趵突諸泉及章丘 百脈泉,總七十二,見『名泉碑』。」《齊乘》曰:「《濟南名泉碑論》 七十二泉,遠至中宮靈巖諸泉具載,而華不」注。之華 泉、明水鎮之淨明泉,皆失不取,況其名亦未雅稱,蓋 殘金俗筆也。永樂間,山東僉事晏璧作《七十二泉》詩, 其泉視《名泉碑》所載,間亦不同。蓋歲久泉源淤塞者 多,好事附會訛傳,固亦不足辨云。
百脈泉 在章丘縣南三十里明水鎮,方圓半畝許, 其源上涌,百脈俱發。左曰東麻灣,泉類百脈。右曰西 麻灣,泉自石罅中湧出,俱會百脈泉。曾鞏曰:「歷下諸 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有百脈為冠。」 拔注泉, 在章丘縣西南六十里虎山之麓。俗傳唐 尉遲敬德與單雄信奪槊,既而拔槊泉涌,故名。下又 有漿水泉。
「醴泉」, 在鄒平縣西南三十二里,泉深丈許,闊徑三 尺,其味甘冽,冬夏不竭。
靈泉, 在鄒平縣西南二十里,其水甘潔,冬夏不涸。 「龍泉」, 在淄川縣東南二十五里,源出蒼龍峽,有龍 蟠於中,旱禱隨應。
雙連泉, 在新城縣東南五十里鐵山巔。兩泉相連, 擊此則彼動,擊彼則此動,故名。
雙鶴泉 在長清縣靈巖,俗傳法定禪師居此,患無 水,遇樵人指東去。不數里有雙鶴飛鳴其下,涓涓果 得二泉。其旁又有卓錫泉。
甘露泉 在長清縣靈巖東北,泉至甘冽,其旁又有 石龜、平崖、獨孤諸泉。
七仙泉, 在長清縣東南六十里。又有「白石泉」,石 眾水相合為清厓上流。 「水簾泉」 在泰山巖巖亭右,懸崖飛注,縷縷如簾,故 名。
鐵佛寺泉 在泰安州東二十五里。旁有周家泉,又 東五里有曲溝泉,又二里有鯉魚灣泉、板橋灣泉,又 十里有北滾泉、順河泉、谷家泉,皆在州之東。
馬兒溝泉 在泰安州東南三十五里。又五十餘里 有羊舍泉、力溝泉,又十里有東西二柳泉、濁河泉、水 泊泉、斜溝泉,皆在州之東南。
龍灣泉 在泰安州南八里,又二里有頭溝泉,又二 十里有孔家泉,又四十里有龍堂泉、顏曾泉、侯村泉, 皆在州之南。
寶泉 在新泰縣東北二十五里,因其水澄清若鏡, 故名。
玉泉 在新泰縣南十五里,因其水色如玉,故名。
兗州府
编辑負瑕泉 在府城北六里嵫陽。古負瑕地,亦曰瑕丘, 故以名泉。其東有闕里泉,東北新泉,其西有蔣詡泉, 西北新泉,俱南流會泗河入濟寧天井閘漕河。 逵泉 在曲阜縣南。《左傳》「僖叔飲酖及逵泉而卒。」即 此。上有龍王廟。其旁有茶泉,上有党懷英隸書二字。 又有車輞、柳青、雙泉、兩觀,凡五泉。
新泉 在曲阜縣西二十里。其旁又有《濯纓曲水》《詠 歸》凡三泉。
泉林泉 在泗水縣東五十里。出陪尾山,坡內有趵 突、珍珠、黑虎、淘米、洗缽、甘露、響水、紅石、壅珠二十餘 泉,波浪翻涌,高出水面,為山東諸泉之冠。四面旋繞 西北流一里,合而為一,遂為泗水。又西會曲阜縣泉, 至金口壩。又西會寧陽縣泉,共二百二十里,入濟寧 天井閘漕河。明湯節《記》云:「距泗水邑東五十里許,陪 尾」山之陽,有廟曰「仁濟。」廟之西有寺曰「泉林。」其殿宇 巋然,林木蓊鬱,鳥聲樵唱雜焉於中。旁有泉,曰「珍珠」, 曰「趵突」,曰「淘米」,曰「洗缽」,曰「響水」,曰「紅石」,曰「清泉」,曰「湧 珠。」其源皆出於山,澄如湛如,其流環繞,映帶寺之左 右,而西南經卞橋。橋之西復有泉數十,曰大玉溝、小 玉溝、潘波、黃陰、趙家莊石泉、珍珠、東巖石縫、西巖石 縫、三角灣等泉,合流於泗,會於曲阜之沂河,轉於天 井閘會通河,沿淮達海。永樂己亥,工部主事顧大奇等遍歷山川,疏濬泉源,以通水利,歲久淤塞。後通政 王孜、郎中史鑑、主事侯暉等繼之。正統己未,有司奏 罷,泉源復淤。主事熊鍊、傅弼等銜命來復疏導之。 卞莊泉 在泗水縣東六十里,泉北有卞莊故城址。 盜泉, 在泗水縣東北高陘山之陰,孔子不飲盜泉 之水,即此。
靈應泉 在曹縣山川壇內。俗傳有疫者服之多愈。 感應泉 在嘉祥縣西南十五里,惠濟公廟迤東龍 王廟下。其泉冬夏長流不竭,流至廟西山麓,復入於 土,不見其跡。歲旱祈禱有應。
白鴈泉 在東阿縣東南三十五里。相傳漢王伐楚 經此,士卒渴甚,忽見白鴈驚起,遂得清泉,故名。 洪範泉, 在東阿縣東南十七里。水無旱澇,禱雨輒 應,上有龍王祠。其旁又有狼泉,即狼溪源也。又有丁 泉、扈泉、東流泉,俱入洪範泉合流。
東昌府
编辑育英泉 在館陶縣學西南隅。元大德初縣令張仲 謙所鑿,至今觱沸清冽,城中士民資其汲者過半。 文泉, 在博平縣學東南舊塞。正德八年,泉自涌而 甘冽,乃古井也。
靈泉 在博平縣西三十里梭堤北,一名「涵管洞」,大 石甃成,六管三竅,以泄潦水。永樂九年,疏會通河,遂 塞,遺址尚存。
普惠泉 在臨清州板閘南河厓上。工部主事傅謐 所鑿,有亭覆焉。
漱玉泉 在臨清州城內西南隅義塾前。廣濟泉在 衛河東岸,元帝祠前。又通濟泉在會通河北岸,通濟 橋東。又威武泉在威武門外。又「鎮定泉」在鎮定門外。 皆兵備副使陳璧新鑿。又「晦顯泉」在永清門月城外。 舊建八角亭於其上,值用兵,遂撤亭實之。
青州府
编辑范公泉 在府城西門外。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洋 溪側出醴泉,人以「范公」目之。今醫家用以丸藥,名「青 州白丸子。」明正統間,嘗遣使汲之,上覆以亭。弘治七 年,洋溪泛漲,泉為客水所渰。正德九年,知府朱鑑、十 五年,巡按御史熊相相繼修葺。
芹泉 在府城西南五十里。中多芹菜,故名。元懷遠 大將軍王英居其側。
通海泉 在博興縣關王廟前,其泉甚深,雖旱不竭。 熏冶泉 在臨胊縣西南孝慈鄉,即古歐冶子鑄劍 之所。按《水經注》:「水出西溪,飛泉側瀨於窮坎之下。」泉 溪之上源,麓之側有冶泉祠,水色澄明,而清冷特異。 淵無潛石,淺鏤沙文,中有古壇,參差相對。後人微加 功飾,以為嬉遊之處。南北邃岓凌空,疏木交合。少東 有一湖,佳饒鮮筍,潔並飛鱗。其水東北流入巨洋,即 今之「瀰水」也。宋劉概嘗隱於此。
雹泉, 在安丘縣南四十里膏潤廟石罅中涌出如 大珠,綿綿不絕,東北入濰水。
雩泉 在諸城縣常山上。宋蘇軾知密州,禱雨於此, 有應,因名之。
龍泉 在蒙陰縣東北七十里,世傳有龍潛於此。 順德泉, 在蒙陰縣東北七十里安平鄉。舊《志》亦云 「顏氏孝感所致。」詳見孝婦河下。封為順德夫人,廟跨 其上。
孝源泉 在莒州北一百里壺峪社。唐孝子孫,既母 卒,廬墓,有醴泉出於其側,色瑩味甘,大旱不涸。元貞 元間立碑。至元間,耆老李信等因禱雨,有雙鯉躍出, 是夕大雨,歲熟。校書郎劉傑述其事,刻於石。
登州府
编辑花山泉: 在府城南五十里。隆冬不凝,夏月有蓮花, 故名。
聖水泉 在福山縣,有二:一在側立山東北,一在峆。 㠠山頂水皆瑩潔,歲旱禱雨輒應。又黃縣東南二里, 亦有聖水泉。
奇泉 在福山縣三里。石孔涌出,冬溫夏冷。
仙源泉, 在棲霞縣北十五里。元丘處機《修道觀》,募 南方大木輒投水中,悉從此泉浮出。
萊州府
编辑五龍泉 在府城西一里。上有五龍祠,水匯為池,方 半畝許,可溉田,禱雨輒應。
漱玉泉 在平度州西十八里。水自石罅出,噴涌如 珠,色瑩味甘,極旱不涸,居民資以灌溉。有古碑剝落, 尚存「漱玉泉」三字於石。
乳泉 在平度州大澤山,石壁中流出,其旁又有甘 露泉。
鹹水泉 在濰縣東三十里,平地流出,旱禱多應。又 名「龍神泉。」
「天澤泉」 在膠州南三十五里艾山旁。水自石隙流 出,雖旱不竭,祈雨輒應。
渴掘泉 在即墨縣東三十里。相傳宋太祖過此,渴 甚,用杖掘地得泉,故名
《山西通志》
编辑
太原府
编辑烈石泉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山下。發源與汾水合 流溉田,又名「烈石谷。」有竇鳴犢祠。
龍泉, 在太原縣西北開化山南谷內有八角水池, 泉從石罅噴出。
酎泉 在太谷縣南一十里,源出鳳凰山,下瀦為二 池,味甘宜釀酒,故名。旁有數池,曰「蓮花」,曰「栲栳」,曰「聖 母」,內有芰荷萍藻之類,泉聲漱玉,山形倒影,遊魚飛 鷺,屬目可觀。
龍泉, 在太谷縣南十里鳳凰山下。味甘涼,烹茗極 美。石渠屈曲,瀠洄如練,亦可泛觴。
馬跑泉 在祁縣,有三,其二在麓臺神祠南北,俗傳 皆麓臺神馬所跑,或謂宋太宗取河東時路經此地, 御馬所跑。一在上幘山東,俗傳康皇后曾沐髮於此, 今其水不堪飲,山人惟漚麻。
芹泉 在壽陽縣東廿里,其源有二,出南山谷,曰「南 芹泉」;出北山峪,曰「北芹泉。」合流東入平定州界,亦名 「琴泉。」
湧泉 在壽陽縣西北五十里,山頂有白鹿寺,泉從 寺中湧出,俗傳為白鹿跑泉,跡甚靈異,至今旱禱響 應。
黃龍泉 在壽陽縣方山下。唐李長者入山時,初無 水,是夕黃龍拔樹,泉遂涌出。
黑龍泉, 在壽陽縣方山前,有黑龍起於山石中,山 石半裂,泉從中出,故名。
《金剛泉》, 在壽陽縣方山雲松巖下,味甘冽,為山中 諸泉第一。
白鹿泉 在盂縣北三十五里。相傳昔有一白鹿跑 地得泉,故名。
冷泉 在盂縣西南五十里。其地盛夏無泉可汲,至 隆冬方湧出。
馬跑泉 在靜樂縣東六十里。唐太宗練兵於此,兵 馬思水,馬蹄跑之,有泉出焉。
凝碧泉 在河曲縣北十里。泉出崖下,冬溫夏寒。上 有石壁,居民夾路起洞,中嵌神像,號「凝碧洞。」
香泉, 在忻州西南五十里三嵬山麓,有泉甘冽,草 木至秋紅葉可玩。
三會泉 在定襄縣叢蒙山麓,一龍液泉,一呂布池, 一娘娘池,並出合流,歷四時不涸。
龍躍泉 在代州西北二十五里,平地泉涌,以石投 之,輒騰躍而出。舊傳通燕京之天池。
「豹突泉」, 在代州鴈門關西門外,平地突出,若猛獸 然,故名。北流入桑乾河。
西泉 在代州圭峰山西。澗中有石,正方而崇如翠 屏,高百尺許。水初自上瀉下,霏如垂珠,石根不見也。 行數步,從石竇中涌出,灌溉汲飲,四時不衰。出澗口 又不見,潛行石霤間,又百步所出趾下,響若撫琴,合 峨流入滹水。
星聚泉 在代州學宮前。水清甘,蓋作六孔,象南斗 星,故名。
臥虎泉, 在五臺縣。出盧虒山之頤,即盧虒河之源。 泉溢科發,或云即崔生遇虎處。
通惠泉 在興縣東關北岡下,三穴涌水,其味甚佳, 引入城中,灌溉園圃,西流合蔚、汾水。
平陽府
编辑澐泉: 在城東南二十里東亢村,出於平地,相傳通 濟源。周圍三畝六分,舊名深泉。金因其不雅,易之曰 「亢元」,又《易》曰「澐。」植蓮甚盛。池上有澐泉神祠,禱雨輒 應。
黃蘆泉 在城東二十五里,源出臥虎山下。宋慶曆 三年,知晉州軍事潘大博曾引入城中蓮池。後廢。 嘉泉 在城西十里,周圍六十五步,遏其下流使滿, 亦可灌田。
馬跑泉: 在城西南二十里。周圍三丈,深不可測,出 水溉田十餘畝。
丹朱泉, 在襄陵縣西南十五里。世傳丹朱插劍於 此,拔而得水。
娥英泉, 在襄陵縣西南十五里西陽村。世傳娥皇 女英游於此,泉東入汾。
灰泉, 在襄陵縣北二里。泉底皆灰,淘之不盡,其水 清冽異常。
靈泉 在襄陵縣東深泉村。其泉平地湧出,匯而為 池,雖旱不乾,雖澇不溢,鄉人以為「靈異。」
華池泉 在洪洞縣東十里李保里。引渠西流經城 中溉地。又東南二十五里侯泉里有深泉,寶師村北 有雙泉。
無底泉, 在洪洞縣北八十里,人溺入不沉,故名。俗 傳為「海眼。」
永惠泉 在浮山縣東四里,天壇山西麓。土厚地高, 居民乏水,鑿石引泉,蓄於石窩,取之不竭,民甚便焉故名。
懸泉 在浮山縣東北二十里,北天壇之西巖。懸崖 涓滴,鏗然有聲,宛若戛玉鳴珮,匯流成潤,甘涼透骨, 號曰「清溪。」西北流合於黑水。
馬跑泉 在趙城縣廣勝寺北范霍峪山頂上有一 大石,上有馬蹄跡及人面半邊之跡,俗傳以為「二郎 神」聽水面貼於石,遂有此跡及馬蹄云。
沸泉 在曲沃縣東南二十五里,源出絳縣,流入縣 景明村。《水經注》曰:「俗謂之白水」,非也。水出絳山,東至 寒泉奮湧,揚波北注,懸流奔壑十一許丈,青崖若點 黛,素湍如委練,望之極為奇觀矣。
馬泊泉 在翼城縣北二十五里壽城村。其北有山, 似臥馬,故名。俗傳有人以襖塞之,泉遂不涌,因易其 名曰「襖泉。」順流而南,居民導以溉田。
釵股泉 在翼城縣西。雙泉並涌,形如釵股。舊《志》云: 「漢薄太后從文帝之代,聞河上翁明老子道,枉駕訪 之,衛士渴甚,太后祝天,插釵於地,遂得泉,因名」 媯汭泉, 在蒲州東南五十里歷山之中。《爾雅》云:「水 北曰汭」,亦小水入大水之名。蓋兩水合流之內,故從 水從內。又二泉下南流者曰媯,下北流者曰汭,異泉 而合流也。「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即此。上有舜廟, 周宇文護所建。
鴦漿泉 在蒲州東五十里草坪山。《水經注》曰:「鹽道 山,其西則石壁千尋,東則磻谿萬仞。方嶺雲迴,奇峰 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群山之表。翠柏蔭峰,清泉灌頂。」 郭景純云:「世所謂鴦漿也,發於上而潛於下。」張文毅 有碑。
桑落泉, 在臨晉縣東北七里。唐改桑泉縣,因縣有 徙民姓劉名墮者,宿擅工釀。泉畔多植桑,秋深葉落, 水清甚。採挹釀酒,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漿。王公庶友 牽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顧」,思同旅語。索郎,即反語 為桑落也。見《水經注》。今此法無人知者。
瀑布泉 在臨晉縣王官谷天柱峰西,懸流直下百 尺餘,經休休亭入峰之東,復有懸泉,沿崖而下,崖上 蒼苔匝生,歲久皆玲瓏石如羊胃狀。
靈泉 在臨晉縣,亦出條山觀嶺下。世傳李皮囊隱 此。時夏月,山久涸,獨坐忽聞人言,「有頃,半溪亂石間 隱隱雷鳴,泉水奔流,比常特異。」
蘆子泉 在臨晉縣西北。舊《志》:「唐中宗時,則天后因 術士言虞鄉有王氣,遂斷龜背岡蘆根,出血而止,化 而為泉。」今引溉田。
洗馬泉 在臨晉縣,出洗馬村南。世傳晉太子病肝, 秦使扁鵲來視之,太子洗馬於泉北,有扁鵲祠。 瀵泉, 在臨晉縣西三十里,其泉有五,郃陽有四,此 有其一,異出同源,其眼大如車輪,常時沸湧,故名曰 瀵。《爾雅》云:「瀵水出尾下。」郭璞云:「河東汾陰縣有瀵水, 源在地底湧出,其深無限,東西潛流相通,里人因立 神淵廟。」見《一統志》。
瀵魁泉 在榮河縣南趙村,洳澤方丈,知縣侯祁相 地脈掘得之。《水經注》曰:「汾陰縣南四十里,西去河三 里,平地開源,潰泉上湧,大幾如輪,深則不測,俗呼之 為瀵魁。」
文波泉 在猗氏縣東北隅。時溢則縣多科第,故名。 「雙璧泉」, 在猗氏縣西北五里靈巖寺後。明萬曆間, 二泉湧出,南流五十餘步。後每泉出,邑中輒有父子 中進士者。
檻泉 在萬泉縣孤山西麓,泉旁有寺,初建寺無水, 見兔入穴,掘而得水,又名「兔泉。」
雙泉 在萬泉縣孤山東麓。柏林迤西,二泉涌出,一 在山半,一在山足,俗呼「上泉、下泉」,歲旱不竭,遠近居 民利賴之。
聖水泉, 在萬泉縣孤山陽。旱不竭,潦則流。
鵰石泉 在萬泉縣孤山南峪鵰石巖下,南流與聖 水合。
「半截桶泉」 在萬泉縣孤山陰黃家峪,泉如桶形,水 止不流。
《漉漉泉》 在萬泉縣東四十里稷王山下。近山居民 多缺井,咸遠汲之。
張公泉 在解州洫水灘澗東三里山谷中。遇旱,以 數十老年婦執帚禱於廟劘泉,便得雨。此二澗泉水 大與鹽池相涉,張堰以障西水,不使入女鹽池也。 青石泉, 在安邑縣東南三十里,出中條山,由青石 槽經東郭入黑龍潭。
玉鉤泉 在安邑縣玉鉤山下。水光澄澈如鏡,一名 「玉女泉」,南入姚暹渠。
野狐泉 在安邑縣西南十八里鹽池北岸。味甚甘 冽,亭榭佳麗,一方勝概。
淡泉 在安邑縣西南十六里。鹽池北岸,池水皆鹽, 此獨淡。
湧金泉 在夏縣西南一十五里,西入安邑黑龍潭。 世傳鹽池得此水始結鹽甘泉, 在聞喜縣東北三十里。東鎮北黑龍溝,味甘, 昔縣鎮皆受名焉。南入涑水。隋移縣治於甘谷,即此。 上有黑龍廟,禱雨多應。
黃蘆泉 在聞喜縣東五十里黃蘆莊,以產黃蘆得 名。
野狐泉 在聞喜縣北二十里深峪中。北枕高阜,下 臨巨壑。石崖壁立如虎踞,又如牛伏。石上古柏數十 株,拳曲龍鍾,不可形狀。下有石如盆,泉涌如螺。上有 雲泉觀,壑底可藏萬馬,水口不容一舟。觀前有蓮池、 榴亭,邑之勝景也。多名人題詠。相傳昔有狐避射至 此,入穴,泉出。翟鳳翥有記。
玉蓮泉 在聞喜縣東二十五里川口南澗舊有蓮 池。
響泉 在平陸縣北四十里中條山東。其水甘澄,附 近民日以為用,俗稱「響泉溝。」
通澤泉, 在芮城縣東八里古魏城西北合地皇泉 一渠溉田,伏流入沙。
龍泉, 在芮城縣北七十里古魏城中,上有五龍祠, 見《一統志》。
鹿跑泉 在芮城縣東北八里中莊村。平地上水,清 徹見底,又名「深靜泉」,上建龍神廟。
奧祝泉, 在芮城縣東北二十里,北山石巖下流出。 相傳魏文侯率三軍自安邑至此,眾渴甚,文侯默祝, 以鞭指示,乃得泉。
浢泉 在芮城縣東北三十五里,源出山麓,即儀家 溝水,俗謂連搭溝。《水經注》曰:「河北縣有浢水、浢津,其 水南入於河,河水故有浢津之名。」《穆天子傳》曰:「天子 自冥軨乃次於浢水之陽,丁亥,入於南鄭。」或謂之堰 鄉澗水也。
鼓堆泉 在絳州北二十五里,源出九原山,泉上有 堆,如覆釜形,履之聲如鼓。其泉有清灰二泓,環遶孚 惠聖母祠,匯於祠南,俗名「神泓」,下流入州城。
甘泉 在稷山縣甘泉村東北。按《貞觀碑記》稱為「甘 泉邑」者,疑即此。
葫蘆泉 在稷山縣北三里《佛閣寺》西北。形如葫蘆, 引入泮池。
碧水泉 在稷山縣加家莊。康熙六年,知縣孟孔脈 開渠導葫蘆水南向,繞文星臺前折而西,與碧水泉 會。內城西后土廟右南至老坌折而東,合葫蘆泉水, 同歸於汾。形家謂之「二水合襟。」
馬跑泉 在絳縣西十里楊村。俗傳太陰將軍過此, 馬渴,跑地得泉,雖旱不涸,潦亦不流,其旁有「太陰將 軍祠。」
拔劎泉 在絳縣東四十里晉峪。俗傳晉文公至此 憩息,豎劎於地,拔而得泉。 「凝碧泉」, 在垣曲縣北十里峪子村,俗名消癭泉。上 有龍王祠,遇旱禱雨多應。
滴水泉 一在垣曲縣北里許,明崇禎八年,知縣段 上建。龍王廟一在縣西十里亳村南,懸崖丈餘,滴水 如雨,旱禱多應。
孝子泉, 在垣曲縣西里許。從未有泉,因孝子廬墓 涌泉,故名。
五龍泉, 在垣曲縣西二十五里。世傳有不孝婦浣 姑衣毁詈時,有白羊自泉湧出為五龍,立裂,其婦上 建「五龍神祠。」
馬跑泉 在霍州北十里。唐太宗過此,馬渴甚,以蹄 跑地得泉。有杜十萬者,以師功不受爵賞,求以此泉 為己利,遂賜之。至今惟杜莊得以溉田。
「甘泉」 在吉州西街,深八尺,其味甘甜,作醋酒最釅。 煖泉 在鄉寧縣東門外百步許,水冬不凍,南入鄂 水。
瀑布泉, 亦名龍子湫,在隰州南十里山谷間,西南 入昕川,上有龍祠,見《一統志》。
明月泉 在隰州北八里蒼崖之下,崖上白石如月, 影入泉中,因名。見《一統志》。
聖水泉 在大寧縣西北三十里孔山胸乳間。禪峰 寺之東有石洞,深廣並三尺餘,懸崖之上,清泉流注, 匯而為碧池,常盈不竭,遇旱禱雨輒應,故號為「聖水。」 五花泉 在永和縣城內。高齊時有龍自泉中出,其 泉入仙芝。見《一統志》。
潞安府
编辑五龍泉, 在長子縣南十六里。《風土記》云:「燕慕容永 據長子,南望有五雲山,因名。」
張厚泉 在屯留縣北二里。周圍二丈,源深莫測,旱 不涸,澇不溢,大旱淘泥沙,禱雨即應。
神惠泉, 在屯留縣東北四里郭莊村泰山行祠右。 其孔圍圓四寸,深二丈餘,土堅如甃石,泉源莫測。有 疾禱水,飲之即愈。
鹿哭泉 在襄垣縣東南五里。昔唐有人生子,左臂 一目,怪而棄之,其子哭,鹿聞之乳焉。後遇人收其子, 鹿尋不見,墮淚成泉,其子即三目僧也赤崖流泉, 在壺關縣東南九十里,巖有石洞,深一 里許,內出盧甘石。洞口有泉,因土色赤,故名。
雙射泉 在平順縣射車里南。俗傳唐太宗征竇建 德人馬至此,缺水,太宗連射二矢拔箭,水隨箭出。
汾州府
编辑隱泉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源出謁泉山頂,東流瀝 石沿注山下。又東津渠隱沒而不恆流,因以「隱」名。山 有石窟,號隱堂洞,相傳為子夏室。
馬跑泉 本名「源公水」,又名「壺溪」,出府城西北二十 五里白彪山麓。相傳後魏賀將軍駐師此山,馬跑地 得泉,故名。
靈浮泉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趙景王村。俗傳景王 禱水而泉應。
三泉 在府城西南二十里,出三泉里山谷中。其水 清冽異常,故瀕泉陰處,經冬每結層冰,至夏不化。城 市當盛暑,皆往取賣之。
甘露泉 在府城東門外二十步街北。初,州人鑿井, 深未及隍,而甘泉湧出,故以「甘露」名之。
縣泉 在介休縣東南四十里「東谼谷南山之上,四 面山圍,中有石崖,高空數仞,周廣二里,日星照朗,雨 雪不侵。巖頂有泉,一脈倒流巖中,若瀑布然,因以名 泉。」
㧞戳泉 在介休縣東北二十里段同西。俗傳唐尉 遲恭、單雄信戰於此,雄信敗走,棄戳插於此地,數軍 力弗能拔,恭一手拔之,遂涌出一泉,因以名焉。 屈產泉 在石樓縣東南四里,從山下石眼濆瀉,清 冽可啜。春秋晉時,有馬飲此泉而產龍駒,石上馬蹄 跡,至今存焉。崖上有晉公子彝吾祠。
青龍泉 在永寧州西六十里青龍鎮,出石間,與州 河會合,大旱不涸,嚴冬愈溫,《一方勝概》。
龍山泉 在永寧州南龍山下。有漢神醫華佗廟。下 置井,名「華君井」,病者祈禱取水。
水神泉 在寧鄉縣西北一里許。相傳人中暑毒,飲 之可解。
大同府
编辑白道泉, 在大同縣,相傳即「飲馬長城窟」處。
灰泉 在懷仁縣東二十五里,源深不可測。每歲冬, 邊外燒荒草灰,有泉湧出,脈與黑河相通。元大德乙 巳夏,大同地震,有聲如雷,懷仁縣地裂,湧水盡黑,漂 出松柏朽木,即此泉也。
馬跑泉 在應州南四十里朗嶺下。相傳李存孝飲 馬處。
楊泉, 在朔州西南九十里,嘗有鯉魚化虹之異。 三泉, 在馬邑縣東五十里,平地湧泉,澄清不濁,雖 隆冬盛寒,亦不結凍。
飲馬泉 在蔚州西十里,相傳唐太宗曾飲馬於此。 「暖泉」, 在蔚州西三十里,其水澄清如鑑,夏涼冬暖, 故名。
海子泉, 在蔚州北一百五十里,隆冬不凍,盛暑愈 涼,汲飲不竭。
洒雨泉 在廣靈縣西二十里直峪山,源自石孔出, 遇旱,使數婦人潑洒之,遂雨。
一斗泉, 在廣靈縣西北三十里九層崖。其泉雖一 斗之微,可給百家,因名。
馬跑泉 在廣昌縣南七十里。楊六郎屯兵此地,馬 渴,以蹄跑土水出。至今北山大石上有六郎題「福勝 地」三硃字。
白馬泉 在靈丘縣西北四十里。舊傳漢文帝在潛 邸時經此,乏水,騶從皆疲困。帝禱之,忽有白馬跑地 得泉。
「湧泉」 在天城衛城西南角百餘步,其水萬人用之 不竭,終年不用不溢。
澤州
编辑《源潔》泉 在高平縣西南三十里原村。周圍四丈,深 一丈五尺。色清味甘,冬溫夏涼。
淵靈泉 在高平縣米山西谷。有祠,禱雨多應。宋賜 號「淵靈。」
遼州
编辑千畝泉 在州南三十里,又名「千畝原。」懸崖絕壁,腰 半有泉,傾注如白練,聲如雷吼。頂上平廣可千畝,禱 雨輒應。
沁州
编辑湛泉 在州西半里。上有聖母祠,旁多園林,周圍數 泉環繞,引以灌田圃,人利之。
「寒泉」, 在沁源縣北五十里青果山上。其水凜冽,夏 日如冰。
馬跑泉 有二,一在沁源縣東十五里白土巖下,南 流至有義村入沁河。一在縣東六十里靈空山,世傳 唐懿宗第三子偘出奔此山修道,其馬跑地得泉,旱 不乾,澇不溢。
==開封府
编辑禁溝泉 在禹州西一里。其水甚甘。戰國時,韓王禁 人取,即此。
馬跑泉 在禹州城東北四十里。世傳漢光武駐兵 於此,「馬跑地得泉。」
滴瀝泉 在密縣天仙廟前。石澗水出,滴瀝如雨,晝 夜不息。
歸德府
编辑李令泉 在虞城縣治內。縣令李錫有清操,李白撰 錫《去思頌》,因載其事曰:「官宅舊井,水清而味苦。」錫下 車嘗之,莞爾笑曰:「既苦且清,足以符吾志。」遂汲而用 之。後因名。
彰德府
编辑陷馬泉 在府城西南。《鄴都故事》:「爾朱兆與高歡戰, 兆敗走經此,馬為泉所陷。」
拔劎泉 在府城西水冶村。相傳宋韓琦以劎插地, 拔劎泉隨涌出。 白龜泉, 在武安縣東北,有廟。歲旱禱雨,有白龜現, 即雨。
衛輝府
编辑百門泉, 源出蘇門山,泉通百道,故名。衛風泉,源在 左,淇水在右,即此泉。上有威惠王祠,禱雨有應。殿名 「清輝。」金宣宗因改州曰輝。
懷慶府
编辑玉泉 在濟源縣東瀧水北岸。唐盧仝嘗取水煮茶, 亦名「盧仝井。」
五色泉, 在濟源縣北。相傳昔有異人濯五色綺於 此,故水有五色異。
拔劎泉 在濟源縣東北。世傳仙人王喬拔劎於此 泉湧出,故名。
河南府
编辑靈泉 在府城南。宋政和二年夏,里人異其旱澇如 常,試病者飲之即愈。
白龜泉 在登封縣南二十里,泉有石蟹。
卓錫泉 在登封縣西少林寺前。相傳二祖卓錫於 此。
九龍泉 在閿鄉縣南十五里。泉有九窟,源深莫測。 唐開元間,旱禱有應,賜名「九龍泉。」
南陽府
编辑舞水泉, 在舞陽縣東南三里。泉水湧躍若舞,「舞陽」 之名取此。
涌泉 在內鄉縣境。廣七、八尺,水極清澈。自下湧出, 的礫如珠,溉田甚廣。
汝寧府
编辑北泉 在確山縣西北樂、秀二山之間,泉水湧作蓮 花狀,可供遊賞。宋曹庠、魏著、夏侯沖、賀瑱嘗隱居於 此。
汝州
编辑龍泉 在州城西南伍院保,其水瑩潔。中秋之夕,陰 雲蔽月,俯觀泉中,月形自若。昔人有「我欲龍泉觀夜 月,崆峒煙雨阻行人」之句。
《陜西通志》
编辑
西安府
编辑鳴犢泉 在府城南六十里鳴犢鎮。相傳因犢跑鳴 得泉,故名。
醴泉 在興平縣東南三十里。唐貞觀十二年,自然 湧出,其味如醴,飲之愈疾。
靈寶泉 在興平縣東南。漢時邊韶得靈符於此,祈 請有應,因名。
咽瓠泉 在藍田縣北十里。舊傳唐李筌遇驪山老 母,講《陰符經》日,晡母出一瓠,令筌取水,瓠忽沉。及還, 失母所在。今有里名咽瓠街。
「姜泉」, 在渭南縣城內,唐陸贄詠此。
醴泉, 在醴泉縣東南三十里,周數十步,深不可測。 漢宣帝時湧出,其味如醴,故名。隋置縣取此。
九龍泉 在同州南八里。「九穴同流」,州所由名,流為 池。
重泉 在同州西北三十里,即漢武帝為李夫人築 城處,遺址尚存。《漢書》:「武帝時,嚴熊言臨晉民願穿洛 以溉重泉田萬餘頃。惡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 苦泉, 在朝邑縣西北三十里,其水鹹苦,羊飲之肥。 北泉, 在韓城縣芝川鎮之西。明張中丞士佩築,北 泉自為記。
澄泉 在澄城縣西三里,縣所由名也。《雍大記》稱「其 源潔流清,釀酒香美。」
洗腸泉 在澄城縣澄泉南百餘步。晉佛圖澄開脅 浴腸之地,迄今水膩如浮星,禱雨輒應。
隋公泉 在澄城縣澄泉西北三里許。隋文帝避暑 時,宮娃浴此,故名。
搠鎗泉 在澄城縣南三里。相傳漢武帝經此,搠鎗 於地,有水涌出哭泉 在同官縣北境,相傳孟姜女負夫骸骨哭之, 泉涌出。
玉泉 在三水縣東二里玉泉觀之左。味甚甘美,或 澣衣即涸。
稍泉 在三水縣東三里,從山麓中涌出,產蟹。 白馬泉 在三水縣東大像寺之下。以上三泉,縣所 由名。
金泉 在三水縣東南三十里。世傳其水甘香,病目 昏者洗之可明。《雍州記》云:「泉湧數穴,清澈無底,人來 汲飲,見有金色,從山中照水,往取得金。又西得冶谷 水,從高注下,激湍數丈,霤穿尺餘,金冶同流,可為荊 鼎之證。」
延安府
编辑五龍泉 在府城東關五龍山下。石罅中湧出,有雄 吼之聲,匯而為池,上有「五龍堂。」
甘泉 在甘泉縣南五里巖谷中,飛流激下。隋煬帝 遊此,飲而甘之,取入禁內,縣以此得名。
一線泉, 在中部縣西南一百八十步。泉垂如線,其 味清甘,酌之可以療疾。
嗚咽泉 在綏德州東五里。相傳扶蘇賜死處,故名。
鳳翔府
编辑橐泉 在府城內東南隅。《爾雅》云:「無底曰橐。」此泉注 水不盈,旋盈旋涸,有似無底,故名。
潤德泉 在岐山縣西北十五里周公廟東。相傳世 治則出,否則竭。唐大中初復湧出,敕賜「潤德泉。」 鳳泉, 在扶風縣天度鎮北十里山巔。文王時鳳鳴 岐山,即此。泉為瀦水,時或溢出檻外,已復縮入。 魚龍泉, 在郿縣東北湯谷。每歲穀雨日,先有金鯽 數對出遊,後有大魚湧出,三日乃止。
馬蹟泉 在汧陽縣東二十里,泉傍石上有人馬蹟, 近有秦王鑄劎爐。 「醴泉」, 在麟遊縣西五里九成宮內。唐太宗避暑於 此,一日醴泉湧出。
金泉, 在隴州南四十里,東北注汧水,一名「白龍泉。」 俗傳昔人得金鞭於此,因名。
漢中府
编辑玉泉, 在褒城縣南七十五里,從平地湧出,極深且 廣,水色如玉。
龍泉 在西鄉縣東南二十里。源發武子山石中湧 出。遇卯午酉時水潮三五尺。
錫杖泉 在洋縣北十五里,即法照禪師卓錫杖處。 「香泉」 在鳳縣北十五里,自石孔中出。冽而甘,宜釀 酒。
「三泉」, 在沔縣西八十五里,瀕江石上,窪然為泉者 三,如車輪,如盤蓋,品列鼎峙。
平涼府
编辑石泉 在鎮原縣西三百步。水從石孔中出,四時不 涸,夏涼冬溫,官民汲用。
百泉, 在涇州西三十五里。泉眼百餘,亂流難計,故 名。
慶陽府
编辑聖水泉 在真寧縣東四十里湫頭鎮。麓嶺四合,湫 注其中,禱雨輒應。有宋太宗敕立玉碑,朗徹映人。
臨洮府
编辑五眼泉, 在蘭州皋蘭山下。泉有五眼,相傳霍去病 至此,一鞭卓地,泉遂涌出。
鞏昌府
编辑六泉 在府城東南五里。乞伏歸仁率騎兵襲鮮卑 三部於六泉,即此。
玉漿泉 在府城西四十里。有鳥鼠山,俗呼為高武 隴。其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周武帝時,豆盧勣為渭 州刺史,有惠政,馬跡所踐,忽飛泉湧出。又有白鳥翔 止廳前,乳子而去。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 濟我人民,神鳥來翔。」因呼其泉為玉漿泉。
雙泉 在安定縣東南四十里,四方百里有水皆苦, 惟此獨甘。
龍頭泉 在寧遠縣東北三十里。狀如龍頭,泉流三 派。
龍馬泉 在西和縣境,源發縣西北平地。相傳每春 夜牧馬於此,自然懷駒,與《大宛》同。
十九泉 在成縣南四十里。杜甫詩:「近接西南地,長 懷十九泉。」
玉繩泉 在成縣南七里,飛龍峽之下、萬丈潭之傍。 宋喻陟有詩紀其勝。
藥水泉 在成縣東四里。相傳人有病,飲之即愈。 金泉, 在成縣東郭外,有泉出洞穴中,清澈甘寒,深 二丈。相傳昔人曾於此得金,因名。
靈應泉 在兩當縣南七里。泉出山下石眼中,旱澇 祈禱輒應,俗名「旱澇泉。」宋元豐間建祠加號。
馬跑泉 在秦州西南四十里。尉遲敬德與金牙戰, 士卒疲渴無水,敬德馬忽跑出泉,三軍飲之北流泉, 在秦州南八里。杜甫詩云:「山頭南郭寺,水 號北流泉」是也。
興安州
编辑石泉 在石泉縣治南五十步。清冽不涸,民便汲取, 縣以此得名。
涼水泉, 在漢陰縣東二十里,其味清冽,夏月飲之, 冷逼人齒,甚於寒冰。
靖遠衛
编辑法泉 在衛東二十里,自石崖流下。其味甘冽,旱禱 有應。
行都司
编辑蓼泉 在都司城西九十里,沮渠蒙遜與西涼交戰 之處。
「草湖泉」, 在張掖河岸數十處,生蘆草,可收百萬以 飼馬。
湫泉 在西寧衛西四十里,周三丈許,其深莫測,水 常涌沸,旱禱有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