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52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十二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五十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五十二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十

  晉一晉書地理志一

坤輿典第五十二卷

輿圖部彙考十 编辑

晉一 编辑

武帝平吳地兼秦漢置十九州部刺史元帝中興江左九州纔有其二士民南渡者悉因舊號各置牧守按晉書地理志司州按禹貢豫州之地漢武帝初置 编辑

「司隸校尉所部三輔、三河諸郡郡凡七。」及光武都洛 陽,司隸所部與《前漢》不異。魏氏即司隸所部河南、河 東、河內、弘農,并冀州之平陽,合五郡,置司州。晉仍居 魏都,以三輔還屬雍州,分河南立滎陽,分雍州之京 兆立上洛,廢東郡立頓丘,遂定名司州,以司隸校尉 統之。統郡一十二,縣一百,戶四十七萬五千七百。 河南郡漢置。統縣十二,戶一十一萬四千四百。置 尹。

洛陽置尉,五部、三市,東西七里,南北九里。東有建春、東陽、清明三門,南有開陽、平昌、宣陽、建陽四門;西有廣陽、西明、閶闔三門;北有《大夏》、廣莫二門。司隸校尉、河南尹及百官列城內也。

「河南」 ,周東都《王城》,郟鄏也。

《鞏》。《周孝王》封周桓公孫惠公於鞏號「東周。」

河陰

新安函谷關所居

成皋有關鄭之武牢

緱氏有劉聚,周大夫劉子邑。有延壽城、仙人祠。陽城有鄂阪關。此邑是為地中,夏至景尺五寸。新城有延壽關,故戍。蠻子之國。

陸渾故蠻子國,楚莊王伐陸渾是也。

「梁」 ,戰國時謂為「南梁」 ,別少梁也。

陽翟

滎陽郡泰始二年置。統縣八,戶三萬四千。

滎陽地名。敖,秦置「敖倉」 者。

京鄭太叔段所居

密故周畿內

卷「有博浪」 長沙張良《擊秦始皇》處。

陽武

苑陵

中牟,六國時趙獻侯都。

開封,宋蓬池在東北,或曰《蓬澤》。

弘農郡漢置。統縣六,戶一萬四千。

弘農,本函谷關,漢武帝遷於新安縣。

湖,故曰「胡。」 漢武更名湖。

陝,故虢國,周分陝東西,二相主之。

宜陽

黽池

華陰華山在縣南

上洛郡泰始二年分京兆南郡置。統縣三,戶萬七 千。

上洛嶢關在縣西北

《商秦相》,衛商鞅邑。

盧氏熊耳山在東,伊水所出。

平陽郡故屬河東,魏分立。統縣十二,戶四萬二千。

平陽舊堯都侯國

楊故楊侯國

端氏、韓、魏、趙既為諸侯,以「端氏」 封晉君也。

永安故霍伯國,霍山在東。

蒲子

狐讘

襄陵公國相

絳邑。晉武公自曲沃徙此。

濩澤析城山在西南

臨汾公國相

北屈,壺口山在東南,有南屈,故稱「北。」

皮氏故耿國

河東郡秦置。統縣九,戶四萬二千五百。

安邑舊舜都

聞喜,故曲沃,晉武公自晉陽徙此。

垣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

汾陽公國相

大陽吳山在西。周武王封西周太伯後於此。猗氏,古猗頓城。

解有鹽池

蒲坂有《歷山》,舜所耕也。有「雷首山,夷齊居其陽。」

所謂首陽山

河北

汲郡泰始二年置。統縣六,戶三萬七千。

汲有銅關

朝歌紂所都

共故國北山,淇水所出。

林慮

獲嘉故汲新中鄉。漢武帝行過時,獲呂嘉首,因改名。

《脩武》晉所啟。《南陽》,秦改名「脩武。」

河內郡漢置。統縣九,戶五萬二千。

野王太行山在西北

州故晉邑

平皋邢侯自襄國徙此

河陽

沁水

軹故周原邑

山陽

「溫」 ,故國也。《蘇忿》生封。

廣平郡魏置。統縣十五,戶三萬五千二百。

廣平

邯鄲秦置為郡

易陽

武安

襄國故邢侯國都

南和

曲梁

列人

肥鄉

臨水

廣年侯相

斥漳

平恩

陽平郡魏置。統縣七,戶五萬一千。

元城漢元后生邑

館陶

清泉

發于

東武陽

陽平

樂平

魏郡漢置。統縣八,戶四萬七百。

鄴魏武受封居此

長樂

斥丘

安陽

蕩陰

內黃黃池在西

黎陽故黎侯國

頓丘郡泰始二年置。統縣四,戶六千三百。

頓丘

繁陽

陰安

永嘉後,司州淪沒,劉聰以洛陽為荊州,及石勒復以 為司州。石季龍分司州之河南、河東、弘農、滎陽,兗州 之陳留、東燕為洛州。元帝渡江,僑置司州於徐,非本 所也。後以弘農人流寓尋陽者僑立弘農郡,「又以河 東人南寓者,於漢武陵郡孱陵縣界上明地,僑立河 東郡,統安邑、聞喜、永安、臨汾、弘農、譙、松滋、大戚八縣」, 並寄居焉。永和五年,桓溫入洛,復置河南郡,屬司州。 兗州,按《禹貢》濟河之地,舜置十二牧,其一也。《周禮》「河 東曰兗州。元命包五星,流為兗州。」兗,瑞也,信也。又云 「蓋取兗水以名焉。」漢武置十三州,以舊名為兗州,自 此不改州。統郡國八,縣五十六,戶八萬三千三百。 陳留國,漢置,統縣十,戶三萬。魏武帝封。

小黃

浚儀有「鴻溝」 ,漢高祖項羽欲分處。

封丘

《酸棗烏巢》,地在東南。

濟陽

《長垣,故匡城》,孔子所厄也。

雍丘故杞國

尉氏

襄邑

外黃

濮陽國故屬東郡,晉初分東郡置。統縣四,戶二萬
考證
一千。

濮陽,古昆吾國。師延為紂作《靡靡之樂》,既而投此水。公國相。

廩丘公國相。有羊角城。

白馬有瓠子堤

鄄城公國相

濟陽郡漢置。統縣九,戶七千六百。

定陶漢高帝封彭越為梁王,都此。

乘氏故侯國

句陽

離狐

宛句

己氏

成武有楚丘亭

單父故侯國

城陽舜所漁,堯冢在西。

高平國故屬梁國,晉初置。統縣七,戶三千八百。

昌邑侯相有甲父亭

鉅野魯獲麟所

方與

金鄉

陸湖

高平侯國

南平陽侯國有漆亭

任城國漢置。統縣三,戶一千七百。

任城古任國

亢父

東平國漢置。統縣七,戶六千四百。

須昌

壽張有蚩尤祠

無鹽

富城

東平陸

剛平

濟北國漢置。統縣五,戶三千五百。

盧,扁鵲所生。縣西有石門。

臨邑

東阿

穀城有烏下聚

蛇丘有下灌亭

泰山郡漢置。統縣十一,戶九千三百。

奉高西南有明臺

博有龜山

南武城

梁父,侯國。有菟裘聚。

山茌茌山在東北

新泰故曰平陽

南武陽有顓臾城

萊蕪有原山

東牟故牟國

鉅平有陽關亭

惠帝之末,兗州闔境淪沒。石勒後,石季龍改陳留郡 為建昌郡,屬洛州。是時遺黎南渡,元帝僑置兗州,寄 居京口。明帝以郄鑒為刺史,寄居廣陵,置濮陽、濟陰、 高平、太山等郡,後改為南兗州,或還江南,或居盱眙, 或居山陽。後始割地為境,常居廣陵南,與京口對岸。 咸康四年,於北譙界立陳留郡,安帝分廣陵郡之建 陵、臨江、如皋、寧海、蒲濤五縣置山陽郡,屬南兗州。 豫州,按《禹貢》為荊河之地,《周禮》河南曰豫州。豫者,舒 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也。《春秋元命包》云:「鉤鈐 星別為豫州地界。」西自華山,東至於淮,北自濟,南界 荊山。秦兼天下,以為三川,河東、南陽、潁川、碭、泗水、薛 七郡。漢改三川為河南郡,武帝置十三州,豫州舊名 不改,以河南、河東二郡屬司隸,以南陽屬荊州。先是 改泗水曰沛郡,改「碭」曰「梁」,改薛曰「魯。」分梁、沛立汝南 郡,分潁川立淮陽郡。後漢章帝改淮陽曰陳郡,魏武 分沛立譙郡,魏文分汝南立弋陽郡。及武帝受命,又 分潁川立襄城郡,分汝南立汝陰郡,合陳郡於梁國。 州統郡國十,縣八十五,戶十一萬六千七百九十六。 《潁川郡》秦置。統縣九,戶一萬八千三百。

許昌漢獻帝都許。魏禪,徙都洛陽,許宮室武庫存焉,改為「許昌。」

長社

潁陰

臨潁公國相

邵陵公國相

𨻳陵公國相

新汲

長平

汝南郡漢置。統縣十五,戶一萬一千五百。

新息

南安陽

安成侯相

慎陽

北宜春

朗陵

陽安故江國有江亭

上蔡

平輿故沈子國。有沈亭。

定潁

濯陽

南頓

汝陽

吳房故房子國

《西平故柏國》有龍泉,水可用淬刀劍。

襄城郡泰始二年置。統縣七,戶一萬八千。

襄城侯相有「西不羹城。」

繁昌魏文受禪於此

定陵侯相

父城侯相

昆陽公國相

舞陽宣帝始封此邑

汝陰郡魏置郡,後廢,泰始二年復置。統縣八,戶八 千五百。

汝陰故胡子國

慎故羌邑

原鹿

固始

鮦陽

新蔡

宋侯相

褒信

梁國漢置。統縣十二,戶一萬三千。

《睢陽》,春秋時宋都。

下邑有《碭山》,山有文石。

寧陵故葛伯國

穀熟

長平

陽夏

武平

「苦東有賴鄉祠」 ,老子所生地。

沛國漢置。統縣九,戶五千九十六。

《沛》,《漢》高祖所起處。

竺邑

符離

杼秋

譙郡魏置。統縣七,戶一千。

城父

山桑

龍亢

魯郡漢置。統縣七,戶二千五百。

魯曲阜之地,「魯侯伯禽所居。」

汶陽

鄒有繹山

番故小邾子國

薛奚仲所封

公丘

弋陽郡魏置。統縣七,戶一萬六千七百。

西陽故弦子國

蘄春

西陵

考證

期思

弋陽

安豐郡魏置。統縣五,戶一千一百。

安風

婁安豐侯相。

松滋侯相

惠帝分汝陰立新蔡,分梁國立陳郡,分汝南立南頓。 永嘉之亂,豫州淪沒。石氏元帝渡江,以春穀縣僑立 襄城郡及繁昌縣,成帝乃僑立豫州於江、淮之間,居 蕪湖。時淮南入北,乃分丹楊僑立淮南郡,居于湖。又 以舊當塗縣流人渡江僑立為縣,并淮南、廬江、安豐 並屬豫州。寧康元年,移鎮姑孰。孝武改蘄春縣為蘄 陽縣,因新蔡縣人於漢九江王黥布舊城置南新蔡 郡,屬南豫州。又於漢廬江郡之南部置晉熙郡。 冀州,按《禹貢》《周禮》,並為河內之地。舜置十二牧,則其 一也。《春秋元命包》云:「昴畢散為冀州,分為趙國。」其地 有險有易,帝王所都。亂則冀安,弱則冀強,荒則冀豐。 舜以冀州南北闊大,分衛以西為并州,燕以北為幽 州,周人因焉。及漢武置十三州,以其地依舊名為《冀 州》,歷後漢至晉不改。《州》統郡國十三,縣八十二,戶三 十二萬六千。

趙國漢置。統縣九,戶四萬二千。

房子

元氏

平棘

高邑公國相

中丘

柏人

平鄉

下曲陽,故《鼓子》國。

鉅鹿國秦置。統縣二,戶一萬四千。

廮陶

鉅鹿

安平國漢置。統縣八,戶二萬一千。

信都

下博

武邑

武遂

觀津侯相

扶柳

廣宗侯相

平原國漢置。統縣九,戶三萬一千。

平原

高唐

茌平

博平

聊城

安德

西平昌

般放

《樂陵國》漢置。統縣五,戶三萬三千。

厭次

陽信

漯沃

新樂

樂陵有都尉居

勃海郡漢置。統縣十,戶四萬。

南皮

東光

浮陽

饒安

高城

重合

東安陵

廣川侯相

阜城

章武國泰始元年置。統縣四,戶一萬三千。

東平野

文安

章武

束州

河間國漢置。統縣六,戶二萬七千。

樂城侯相

武垣

鄚侯相

易城

中水

成平

高陽國泰始元年置。統縣四,戶七千。

博陸

高陽

北新城侯相

蠡吾

博陵國漢置。統縣四,戶一萬。

安平

饒陽

南深澤

安國

清河國漢置。統縣六,戶二萬二千。

清河

東武城

繹幕侯相

貝丘

《中山國》漢置。統縣八,戶三萬二千。

盧奴

魏昌

新巿

安喜

蒲陰

望都

北平

常山郡漢置。統縣八,戶二萬四千。

真定

石邑

井陘

上曲陽恆山,在縣西北,有坂號「飛狐口。」 《蒲吾》

南行唐

靈壽

九門侯相

惠帝之後,冀州淪沒於石勒。勒以太興二年僭號於 襄國,稱趙,後為慕容雋所滅,慕容氏又為苻堅所滅。 孝武太元八年,堅敗其地入慕容垂,垂僭號於中山, 是為後燕。後燕卒滅於魏。

幽州,按《禹貢》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則其一也。《周禮》: 東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 國。」言北方太陰,故以幽冥為號。武王定殷,封召公於 燕,其後與六國俱稱王。及秦滅燕,以為漁陽、上谷、右 北平、遼西、遼東五郡。漢高帝分上谷置涿郡,武帝置 十三州,幽州依舊名不改。其後開東邊,置元菟、樂浪 等郡,亦皆屬焉。元鳳元年,改燕曰廣陽郡。《幽州》所部 凡九郡,至晉不改。《幽州》統郡國七,縣三十四,戶五萬 九千二十。

范陽國漢置涿郡,魏文更名范陽郡。武帝置國,封 宣帝弟子綏為王。統縣八,戶一萬一千。

涿

良鄉

方城

長鄉

故安

范陽

容城侯相

燕國漢置,孝昭改為廣陽郡。統縣十,戶二萬九千。

安次侯相

昌平

軍都有關

廣陽

《安國國相》,蜀主劉禪封此縣公。

泉州侯相

雍奴

狐奴

北平郡秦置。統縣四,戶五千。

徐無

土垠

俊靡

無終

上谷郡秦置郡在谷之上頭,故因名焉。統縣二,戶 四千七百。

沮陽

居庸

廣甯郡故屬上谷,太康中置郡,都尉居。統縣三,戶

三千九百三十。

下洛

涿鹿

代郡秦置。統縣四,戶三千四百。

廣昌

平舒

富城

遼西郡秦置。統縣三,戶二千八百。

陽樂

肥如

海陽

惠帝之後,幽州沒於石勒。及穆帝永和五年,慕容雋 僭號於薊,是為前燕。七年,雋移都於鄴。雋死,子暐為 苻堅所滅。堅敗,地復入慕容垂,是為後燕。垂死,寶遷 於和龍。

平州。按《禹貢》冀州之域,於周為幽州界,漢屬右北平 郡。後漢末,公孫度自號平州牧,及其子康、康子文懿 並擅據遼東,東夷九種皆服事焉。魏置東夷校尉,居 襄平,而分遼東、昌黎、元菟、帶方、樂浪五郡為平州,後 還合為幽州。及文懿滅後,有護東夷校尉居襄平。咸 寧二年十月,分昌黎、遼東、元菟、帶方、樂浪等郡國五, 置《平州》。統縣二十六,戶一萬六千一百。

昌黎郡漢屬遼東屬國都尉。魏置郡。統縣二,戶九 百。

昌黎

賓徒

遼東國秦立為郡。漢光武以遼東等屬青州,後還 幽州。統縣八,戶五千四百。

「襄平」 ,《東夷校尉》所居。

居就

樂就

安市

西安平

新昌

力城

樂浪郡漢置。統縣六,戶三千七百。

朝鮮周封箕子地

屯有

渾彌

「遂城」 ,秦築長城之所起。

鏤方

駟望

元菟郡漢置。統縣三,戶三千三百。

高句麗

望平

高顯

帶方郡公孫度置。統縣七,戶四千九百。

帶方

列口

南新

長岑

提奚

含資

海冥

平州初置,以慕容廆為刺史,遂屬永嘉之亂,廆為眾 所推,及其孫雋移都於薊。其後慕容垂子寶又遷於 和龍,自幽州至於廬漙鎮,以南地入於魏。慕容熙以 幽州刺史鎮令支,青州刺史鎮新城,并州刺史鎮凡 城,營州刺史鎮宿軍,冀州刺史鎮肥如。高雲以幽、冀 二州牧鎮肥如,并州刺史鎮白狼。後為馮跋所篡,跋 「僭號於和龍,是為後燕,卒滅於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