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319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三百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十九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三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三百十九卷

海部紀事二 编辑

《山川典》第三百十九卷。

海部紀事二 编辑

《遼史太祖本紀》:「汴州朱全忠遣人浮海奉書幣、衣帶、 珍玩來聘。」

《聖宗本紀》:統和六年八月「丁丑,瀕海女直遣使速魯 里來朝。」

十二年十二月癸巳,女直以宋人浮海賂本國,及兀 惹叛來告。

《道宗本紀》:「清寧七年夏四月辛未,禁吏民畜海東青 鶻。」

《金史太祖本紀》:初,遼每歲遣使市名鷹海東青於海 上,道出境內,使者貪縱,徵索無藝,公私厭苦之。 《太宗本紀》:天會二年五月乙巳,曷懶路軍帥完顏忽 刺古等言:往者歲捕海狗、海東青、鴉鶻於高麗之境, 近以二舟往,彼乃以戰艦十四要而擊之,盡殺二舟 之人,奪其兵仗。上曰:「以小故起戰爭,甚非所宜。今後 非奉」命,毋輒往。

七年十二月「壬寅,敗宋兵於高橋,宋主入於海。」 《熙宗本紀》:「皇統四年十一月己酉,上獵於海島。」 《廢帝本紀》:「正隆五年三月辛巳,東海縣民張旺、徐元 等反,遣都水監徐文、步軍指揮使張弘信、同知大興 尹事李惟忠、宿直將軍蕭阿窊率舟師九百,浮海討 之。」

《續文獻通考》:「至寧元年八月,衛紹王遇弒。是日海水 不潮,寶坻鹽司懼其虧課,致禱無應。九月丙午,宣宗 即位,乃潮。」

《金史宗翰傳》:「太祖平河北,取東平及徐州。先是,宋人 運江淮金幣,在徐官庫盡得之,分給諸軍。劉豫以濟 南降,乃遣拔离速等襲康王於揚州。康王聞兵至,已 前一夕渡江矣。於是康王貶去帝號,兩書請存社稷。 元帥府答書招降宗弼,渡江,取建康,入杭州,康王入 海。阿里、蒲盧渾等自明州行海三百里,追之弗及。」 《憲宗本紀》:憲宗在藩邸,屢立奇功,嘗攻欽察部,其酋 八赤蠻逃於海島。帝聞,亟進師,至其地,適大風刮海 水去,其淺可渡。帝喜曰:「此天開道與我也。」遂進屠其 眾,擒八赤蠻,命之跪。八赤蠻曰:「我為一國主,豈苟求 生?且身非駝,何以跪人為。」乃命囚之。八赤蠻謂守者 曰:「我之竄入於海,與魚何異,然終見擒,天也。今水迴 期且至。軍宜早還。」帝聞之即班師。而水已至。後軍有 浮渡者。

《王國昌傳》,至元五年,人有上書言高麗境內黑山海 道至宋境為近。帝命國昌往視之,泛海千餘里,風濤 洶湧,從者恐,勸還。國昌神色自若,徐曰:「奉天子威命, 未畢事而遽返,可乎。」遂至黑山,乃還。

《世祖本紀》:「至元十五年冬十月己巳,趣行省造海船 付烏馬兒、張弘範,增兵四千俾將之。」

十六年春正月甲戌,張弘範將兵追宋二王至崖山 寨,張世傑來拒戰,敗之,世傑遁去。廣王昺偕其官屬 俱赴海死,獲其金寶以獻。

十八年八月庚寅,以阿剌罕既卒,命阿塔海等分戍 三海口,令阿塔海就招海中餘寇。

《楚鼎傳》:「十八年,東征日本,鼎率千餘人,從左丞范文 虎渡海,大風忽至,舟壞,鼎挾破舟板漂流三晝夜,至 一山,會文虎船,因得達。高麗之金州合浦海,屯駐散 兵,亦漂泛來集,遂領之以歸。」

《世祖本紀》:「至元二十二年十一月癸巳,敕漕江淮米 百萬石,泛海貯於高麗之合浦。仍令東京及高麗各 貯米十萬石,備征日本。」

二十三年春正月,禁「齎金銀、銅錢,越海互市。」

二十四年八月女人國「貢海人。」

《亦黑迷失傳》:二十四年,使馬八兒國,取佛缽舍利,浮 海阻風,行一年乃至,得其良醫善藥,遂與其國人來 貢方物。又以私錢購紫檀木殿材,并獻之。嘗侍帝於 浴室,問曰:「汝踰海者凡幾?」對曰:「臣四踰海矣。」帝憫其 勞,又賜玉帶,改資德大夫,遙授江淮行尚書省左丞, 行泉府太卿。

《羅璧傳》:「璧字仲玉,鎮江人。累陞明威將軍,管軍總管, 鎮金山。居四年,海盜屏絕,徙鎮上海,督造海舟六十 艘,兩月而畢。至元十二年,始運江南糧,而河運弗便。 十九年,用丞相伯顏言,初通海道,漕運抵直沽,以達 京城,立運糧萬戶三,而以璧與朱清、張瑄為之。乃首 部漕舟,由海洋抵楊村,不數十日入京師,賜金虎符進懷遠大將軍、管軍萬戶,兼管海道運糧。二十四年, 乃顏叛,璧復以漕舟至遼陽,浮海抵錦州小淩河,至 廣寧十寨。諸軍賴以濟。加昭勇大將軍。

《杭州府志》:「至元二十七年冬十一月,杭州增置萬戶 府及江海防禦。江淮行省平章石憐吉帶言,增瀕海 沿江要害處所兵,并增置戰船百艘,海船二十艘。從 之。」

《元史樊楫傳》:「楫,冠州人,擢僉荊湖占城行中書省事, 征交趾,與參政烏馬兒將舟師入海,與賊舟遇安邦 口,楫擊之,斬首四千餘級,及生擒百餘人,獲船百餘 艘,兵仗無算。」

《溫州府志》:「呂師召,至元間任總管府同知。樂清民余 氏一門妻子,被僧祖傑以舟載沉於海。師召執法獨 伸其事,置祖傑于法,輿論快之。」

《東昌府志》:「何榮,濮州鄄城人。授武略將軍,同知松江 府事。以轉餉航海至白水,序勞遷溧陽」

《續文獻通考》:「成宗大德元年七月十四日夜,溫州颶 風暴雨,海溢平陽瀕海民居漂溺,浪高三丈餘,死者 六千六百人,壞田四萬四千餘畝,屋二千餘區,瑞安 縣亦溺死千餘人。」

《杭州府志》:「大德元年,海塘崩。委禮部郎中游中順洎 本省官相視,虛沙復漲,難於施力。」

大德三年,海復決。

《元史成宗本紀》:「大德五年六月乙亥,開中慶路昆陽 州海口。」

《松江府志》:「大德五年秋七月,海溢,殺人民,壞廬舍。」 《紹興府志》:「大德五年,餘姚海溢。」

《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八年九月癸酉,潮州颶風起,海 溢,漂民廬舍,溺死者眾,給其被災戶糧兩月。」

十年秋七月辛巳,平江大風,海溢,漂民廬舍。

《雷州府志》:「烏古孫澤,大德間為海北南道廉訪使,浚 故湖,築大堤,竭三溪渚之,為斗門七,為渠二十有四, 開良田數千頃。濱海斥鹵,並為膏壤。民歌之曰:『舄鹵 為田兮烏父之教,渠之泱泱兮長我秔稻,自今有年 兮無旱無澇』。」

《元史五行志》:「仁宗皇慶元年八月,松江府大風,海水 溢。」

《仁宗本紀》:「皇慶二年八月戊午,揚州路崇明州大風, 海潮泛溢,漂沒民居。」

《杭州府志》:「延祐元年秋九月,鹽官州海溢,陷地三十 餘里。」

《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四年冬十月,海外婆邏公之民 往賈海番,遇風濤,存者十四人,漂至溫州永嘉縣。敕 江浙省資遣還鄉。」

《河渠志》:「鹽官州去海岸三十里,舊有捍海塘二,後又 添築鹹塘。在宋時亦嘗崩陷。成宗大德三年,塘岸崩, 都省委吏部郎中游中順洎本省官相視,虛沙復漲, 難於施力。至仁宗延祐己未、庚申間,海汛失度,累壞 民居,陷地三十餘里。其時省憲官共議,宜於州後北 門添築土塘,然後築石塘,東西長四十三里,後以潮」 汐沙漲而止。

《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八月壬戌,雷州路海康、遂溪二 縣海溢,壞民田四千餘頃,免其租。」

《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十二月癸亥,鹽官州海水溢, 屢壞隄障,侵城郭。遣使祀海神,仍與有司視形勢所 便。還請疊石為塘。詔曰:「築塘是重勞吾民也,其增石 囤捍禦,庶天其相之。」

《五行志》:「泰定元年十二月,杭州鹽官州海水大溢,壞 隄塹,侵城郭,有司以石囤木櫃捍之不止。」

《杭州府志》:「泰定二年,海決衝隄,請名僧宏濟詛之。」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三年八月辛丑,鹽官州大風 海溢,壞隄防三十餘里,遣使祭海神不止,徙居民千 二百五十家。揚州崇明州大風雨,海水溢,溺死者給 棺斂之。十一月己巳,崇明州海溢,漂民舍五百家,賑 糧一月,給死者鈔二十貫。」

四年春正月庚申,鹽官州海水溢,壞捍海堤二千餘 步。夏四月癸未,鹽官州海水溢,侵地十九里,命都水 少監張仲仁及行省官,發工匠二萬餘人,以竹落木 柵,實石塞之,不止。五月癸卯,以鹽官州海溢,命天師 張嗣成修醮禳之。八月,揚州路崇明州海門縣海水 溢。冬十月癸丑,江浙行省左丞相脫歡答剌罕、平章 政事高昉,以海溢病民,請解職,不允。是歲,揚州路通 州、崇明州大風,海溢。

《地理志》:「海寧東南皆濱巨海,自唐、宋常有水患,大德、 延祐間亦嘗被其害。泰定四年春,其害尤甚,命都水 少監張仲仁往治之。沿海三十餘里,下石囤四十四 萬三千三百有奇,木櫃四百七十餘,工役萬人。文宗 即位,水勢始平,乃罷役。」

《河渠志》:泰定四年二月間,風潮大作,衝捍海小塘,壞 州郭四里。杭州路言:「與都水庸田司議,欲於北地築 塘四十餘里,而工費浩大,莫若先修鹹塘,增其高闊填塞溝港,且濬深近北備塘濠塹,用樁密釘,庶可護 禦。」江浙省準,下本路修治。都水庸田司又言:「宜速差 丁夫,當水入衝堵閉。其不敷工役,於仁和、錢塘及嘉 興附近州縣諸色人戶內斟酌差倩。即目淪沒不已, 旦夕誠為可慮。」工部議:「海岸崩摧,重事也。宜移文江 浙行省,督催庸田使司、鹽運司及有司,發丁夫修治, 毋致侵犯城郭,貽害居民。」五月五日,平章禿滿迭兒 茶、乃史參政等奏:「江浙省四月內,潮水衝破鹽官州 海岸,令庸田司官徵夫修堵,又令僧人誦經,復差人 令天師致祭。臣等集議,世祖時,海岸嘗崩,遣使命天 師祈祀,潮即退。今可令直省舍人伯顏奉御香,令天 師依前例祈祀。」制曰:「可。」既而杭州路又言:「八月以來, 秋潮洶湧,水勢愈大,見築沙地塘岸東西八十餘步, 造木櫃石囤,以塞其要處。本省左丞相脫歡等議,安 置石囤四千九百六十,抵禦鎪嚙,以救其急。擬比浙 江立石塘,可為久遠計」工物用鈔七十九萬四千餘 錠,糧四萬六千三百餘石,接續興修。

《泰定帝本紀》:「致和元年三月丙戌,詔帝師命僧修佛 事於鹽官州,仍造浮屠二百一十六,以厭海溢。夏四 月,崇明州大風,海溢。」

《五行志》:「致和元年四月,鹽官州海溢,益發軍民塞之, 置石囤二十九里。」

《河渠志》:「致和元年三月,省臣奉江浙省并庸田司官 修築海塘,作竹籧,篨內實以石,鱗次壘疊,以禦潮勢。 今又淪陷入海,見圖修治,倘得堅久之策,移文具報, 臣等集議,此重事也。旦夕駕幸上都,分官扈從,不得 圓議。今差戶部尚書李家奴、工部尚書李嘉賓、樞密 院屬衛指揮青山、副使洪灝、宣政僉院南哥班,與行」 省左丞相脫歡及行臺、行宣政院庸田司使諸臣會 議修治之方,「合用軍夫,除戍守州縣、關津外,酌量差 撥,從便添支口糧,合役丁力,附近有田之民及僧、道、 也里可溫、答失蠻等戶內點倩。凡工役之時,諸人毋 或沮壞,違者罪之。合行事務,提調官移文稟奏施行。」 有旨從之。四月二十八日,朝廷所委官,洎行省臺院 及庸田司等官議,「大德、延祐欲建石塘,未就。泰定四 年春,潮水異常,增築土塘,不能抵禦,議置板塘,以水 湧難施工,遂作籧篨木櫃,間有漂沉。欲踵前議,疊石 塘以圖久遠,為地脈虛浮,比定海、浙江、海鹽地形水 勢不同,由是造石囤於其壞處疊之,以救目前之急。 已置石囤二十九里」餘,不曾崩陷,略見成效。庸田司 與各路官同議,「東西接壘石囤十里,其六十里塘下 舊河,就取土築塘,鑿東山之石,以備崩損。」

《虞集傳》:集兼國子祭酒,嘗因講罷,論京師恃東南運 糧為實,竭民力以航不測,非所以寬遠人而因地利 也。與同列進曰:「京師之東,瀕海數千里,北極遼海,南 濱青、齊,萑葦之場也,海潮日至,淤為沃壤。用浙人之 法,築堤捍水為田,聽富民欲得官者,合其眾分授以 地,官定其畔以為限,能以萬夫耕者,授以萬夫之田, 為萬夫之長,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一 年勿徵也,二年勿徵也。三年視其成,以地之高下定 額於朝廷,以次漸徵之。五年有積蓄,命以官,就所儲 給以祿。十年佩之符印,得以傳子孫。如軍官之法,則 東面民兵數萬,可以近衛京師,外禦島夷,遠寬東南, 海運以紓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獲其用,江海游 食、盜賊之類,皆有所歸。議定於中,說者以為一有此 制,則執事者必以賄成而不可為矣。事遂寢。其後《海 口萬戶》之設,大略宗之。

《河渠志》:「天曆元年十一月,都水庸田司言:八月十日 至十九日,正當大汛,潮勢不高,風平水穩。十四日,祈 請天妃入廟,自本州嶽廟東海北護岸,鱗鱗相接。十 五日至十九日,海岸沙漲,東西長七里餘,南北廣或 三十步,或數十百步,漸見南北相接。西至石囤,已及 五都,修築捍海塘,與鹽塘相連,直抵巖門,障禦石囤」; 東至十一都六十里塘,東至東大尖山,嘉興、平湖三 路所修處海口。「自八月一日至二日,探海二丈五尺。 至十九日、二十日探之,先二丈者今一丈五尺,先一 丈五尺者今一丈。西自六都仁和縣界,赭山、雷山為 首,添漲沙塗,已過五都、四都鹽官州廊,東西二都沙 土流行,水勢俱淺。」二十日復巡視,自東至西,岸腳漲 沙,比之八月十七日漸增高闊。二十七日至九月四 日大汛,本州嶽廟東西水勢俱淺,漲沙東過錢家橋 海岸,元下石囤木植並無頹圮,水息民安。於是改鹽 官州曰「海寧州。」

《文宗本紀》:「至順元年秋七月丙子,海潮溢,漂沒河間 運司鹽二萬六千七百餘引。」

《紹興府志》:「順帝至元四年六月,餘姚又海溢。」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元年六月,揚州路崇明、通、泰等 州,海潮湧溢,溺死一千六百餘人,賑鈔萬一千八百 二十錠。」

《五行志》:「至正二年十月,海州颶風作,海水漲,溺死人 民《松江府志》:「至正二年四月,都水庸田使司修華亭捍 海塘。」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四年秋七月戊子朔,溫州颶風 大作,海水溢。」

《台州府志》:「至正十二年,方國珍復叛入海。台州總管 泰不華,漢名達普化,字兼善,被執不屈,死之。」

《元史樊執敬傳》:「執敬字時中,濟寧鄆城人。至正十年, 授江浙行省參知政事。十二年二月,督海運於平江。 十日將發,官大宴犒於海口。俄有客船自外至,驗其 券信令入,而不虞其為海寇也。既入港,即緃火鼓譟, 焚舟劫糧以去。」

《順帝本紀》:「至正十三年秋七月丁卯,泉州天雨白絲, 海潮日三至,時享太廟。」

《春明夢餘錄》:「海運:憚文登南之成山,登州北之沙門, 此兩險多磧,又成山突出,當東洋之衝,沙門旋扼處 北洋之腹,宜無靖勢。新河一開,可避兩險,不爾,則古 濰水及沽、尤河稍致力,皆可免於兩險。海運三道,初, 元伯顏建議自上海劉家港入海,經揚州海門、黃連 沙頭,萬里長灘開洋,沿山嶴而行,抵鹽城縣,歷西海」 州、東海縣、密州、膠州,放靈山洋,投東北路多淺沙,行 月餘抵成山,計水程至楊村、馬頭,一萬三千三百五 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陳便道自劉家港開洋, 至撐腳,轉沙嘴,至三沙洋子江,過扁擔沙、大洋,又過 萬里長灘血沙,放大洋、清水洋、黑水洋,至成山,過劉 島,至芝梁、沙門二島,放萊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 徑。至正十三年,千戶殷明略又開新道劉家港入海, 至崇明州三沙放洋回東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轉 西至劉家島、登州沙門島,於萊州大洋入界河口,舟 行風信,有時自浙西至京師。不旬日,此二道尤便。」 《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十四年冬十月甲辰,詔加號海 神為輔國護聖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撫州府志》:「葛元哲,金谿人。至正十四年,以大臣薦為 本縣尹。未幾,兵亂路梗,入福建。省憲交辟,遂為行省 經歷,浮海北上,比至大都而卒。」

《浙江通志》:「至正十六年,溫州大風,海舟吹上平陸高 坡二三十里,死者千計。」

《續文獻通考》:「至正二十二年八月二十日,溫州海溢。」 《元史五行志》:「至正二十四年,台州路黃巖州海溢,颶 風拔木,禾盡偃。」

《松江府志》:「至正二十四年六月乙卯,漏下四鼓,江海 泖湖水湧起三尺餘,平江路嘉興亦然。」

《漳州府志》:「羅良字彥溫,汀州長汀人。陞資政大夫,福 建行省右丞。廣東道宣慰使陳有定大發兵攻良,良 使三千人操弓矢,設伏江東以待之,且誠曰:『但有他 警,慎勿輕移汛地』。俄而有定兵攻海滄,佯言欲奪海 舟,趁潮直下。千戶長張石古等違良節制,悉兵赴之。 有定兵遂渡柳營江,良迎戰於馬岐山,敗績,遂圍漳」 城,連攻旬月,良下令示以死守。

《元史王思誠傳》:「思誠拜監察御史,上言:初開海道,置 海仙鶴哨船四十餘艘,往來警邏。今弊船十數,止於 劉家港口,以捕盜為名,實不出海,以致寇賊猖獗。宜 即萊州洋等處分兵守之,不令泊船島嶼,禁鎮民與 梢水為婚,有能捕賊者以船𢌿之,獲賊首者賞以官。 仍移江浙、河南行省,列戍江海諸口,以詰海商還者。」 審非寇賊,始令泊船。「下年糧船開洋之前,遣將士乘 海仙鶴,於二月終旬入海,庶幾海道寧息。」朝廷多是 其議。

《廉惠山海牙傳》:「山海牙,字公亮,拜福建行省右丞,以 兵鎮延平、邵武,境內以寧。居歲餘,奉詔還治省事,總 備禦事,且督賦稅,由海道供京師,朝廷賴焉。」

《紹興府志》:「葉恆字敬常,鄞人。判姚有幹局,籌畫久遠。 姚有捍海堤,潮汐決囓,海益內侵,民最苦之。恆更築 石堤二千四百餘丈,自是遂無海患。至正間,錄恆海 堤功,追封仁功侯,立廟祀之。」

《樂郊私語》:「州詩人陳彥廉,好作怪體,兼善繪事。其母 莊氏,本閩人,父思恭,商於閩,溺死海中。莊誓不嫁,攜 彥廉歸本州,撫育,遂成名士。彥廉有才名,交往多一 時高流,最與黃公望子久親暱。彥廉居硤石東山,終 身不至海上,以父溺海故也。子久歲一詣之,至則必 到海上觀濤,每拉彥廉同往,不得已偕至城郭。黃乞」 與同看。陳涕泣曰:「陽侯,吾父仇也,恨不能如精衛以 木石塞之,何忍以怒眼相見!」子久亦為之動容,不看 而返。因為作《仇海賦》以紀其事。

《靖江縣志》:「李時可任俠自喜,元末居馬沙。明高帝下 江南,詔徵粟助軍興,時可以萬石應。後治巨筏,浮海 而去,不知所終。」

《廣東通志》:「余麒孫,明洪武元年同知府事,修治特侶 陂塘,增築沿海堤岸,百凡廢墜,無不修舉。」

《寧波府志》:「孫氏慈谿人。年十八歸定海黃誼昭。生子 湑而夫亡,孫以死自誓,延師教子,長求兄女為配。三 年生二子,湑亦故,適國初,糧餉至重,乃婦姑相率攜子與僕輸賦南畿,訴尚書蹇義,言海潮為患,十年九 荒,乞築海塘以障居民。蹇詰曰:『如此孤苦,何為不嫁』? 對曰:『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蹇愧,俯首拍案久之。」 次日遂為奏請,差薛主事至都卒成之。起自龍山,迄 於觀海,永免潮患。立碑廟祀焉。

《浙江通志》:「洪武八年七月,溫州大風雨,海溢,平陽男 女死者二千餘口,永嘉、樂清、瑞安沿江亦皆渰沒。」 《續文獻通考》:「太祖洪武十一年,蘇、松、揚、台等處俱海 溢。」

《浙江通志》:「安然,河南柘城人。洪武中,授浙江布政使, 崇禮教,黜奸頑。十一年秋,海潮囓江岸,為瀕江病。然 親率丁夫,伐石砌築,堤成,民得安居焉。其他善政多 類此。」

《台州府志》:「龐惟芳,陝西延安人。洪武十二年,蒞治于 台,為政平怒。歲額賦役及葺造海艘,咸有條理,民不 知擾。」

《廣東通志》:「林遜,潮陽人。舉洪武乙丑進士,授閩縣丞。 歲饑請賑,多所全活。入覲賜敕還請厲禁沿海捕魚, 疏上,優詔褒答焉。」

《紹興府志》:洪武二十年,信公湯和持節發杭、紹明、台、 溫五郡之民,城沿海諸鎮。時會稽王家堰夜大風雨, 水暴至,死者十四五。水上有火萬炬,咸以為鬼。詢於 習海事者,曰:「鹹水夜動則有光,蓋海水為風雨所擊, 故其光如火耳。」王子年《拾遺記》云:「東海之上有浮玉 山,山下有穴,穴中有大水蕩潏火,水滅為陰火。」正此 類也。

二十一年,蕭山大風,捍海塘壞,潮抵于市。

《雷州府志》:「陶鼎,鳳陽人。洪武二十一年任本衛右所 鎮撫,巡視陸路,兼管海道。時有倭賊數十艘揚帆海 上,將犯郡境,鼎肅隊伍備之。賊登武郎場岸,鼎馳擊 之,一鼓合戰,手刃數人,賊潰回帆而遁。」

《松江府志》:「夏原吉字維哲,湖廣湘陰人。洪武二十三 年鄉舉,授戶部主事,歷本部右侍郎,充福建採訪使。 永樂二年,蘇松大水,以戶部尚書奉命來治。原吉以 浙西諸郡,蘇松最居下流,三江故道久湮,難可驟復。 而嘉定劉家港即古婁江,徑通大海;常熟白茆港徑 入大江。宜浚吳淞江、安亭諸浦,引太湖水入劉家、白 茆二港,使直注江海。而松江大黃浦乃通吳淞要道, 下流壅塞,傍有范家浜至南蹌浦口,可徑入海。宜浚 令深廣,上承大黃浦以達泖湖之水,此即三江入海 之故跡。」條奏以聞,上從之。

《續文獻通考》:「洪武二十三年七月,江南北海溢。」 《浙江通志》:「洪武二十三年,蕭山大風,海塘壞,潮抵於 市。」

二十六年,山陰、會稽大風,海溢,壞田廬。

《蘇州府志》:「洪武三十二年,嘉定縣老人朱六安奏海 患,敕工部遣官修築海塘,南抵嘉定縣界,北跨劉家 河,長一千八百七十丈,基廣三丈,面廣一丈。」

《萊州府志》:「王士儀,昌邑人。邑地北下,多雨則無所洩, 田禾被害甚大,儀患之。洪武間,捐財捨地挑溝洩水 北入於海,自是水不為患。」

《廣東通志》:「彭豫,吉安泰和人。洪武中,舉明經,為萬安 訓導,以言事擢香山丞。邑在海島間,地僻俗嚚,濱海 諸屯帥暴橫為民害者,豫悉遣還。倭奴出沒海上,豫 教之樹柵積石,以待討獲,其艦自是不敢近。」

《江南通志》:「成祖永樂二年,朝廷以蘇松水患為憂,命 工部尚書夏原吉疏治。尋遣僉都御史俞士吉齎《水 利集》賜原吉,使講究拯治之法以聞。既得請,遂集民 丁開浚。自崑山縣下界浦,掣吳淞江之水北達婁江。 挑嘉定縣四顧浦,南引吳淞江水,北貫吳塘,亦由婁 江入海。浚常熟白茆塘,引太湖諸水入揚子江,於上」 海東北浚范家浜,接黃浦通流入海。 《浙江通志》。永樂六年。海寧縣海決。

《杭州府志》:「永樂六年,海決陷沒赭山巡檢司。」

《雷州府志》:「永樂七年,颶風大作,時颶挾鹹潮汎濫至 城,海堤潰,民溺死者甚眾。知府王敬捐俸恤之。」 《杭州府志》:「永樂九年,海復決,流民六千七百餘戶,淪 田幾二千頃。」

十一年夏五月,大風潮,仁和縣十九都、二十都沒于 海。

《浙江通志》:「永樂十八年,夏秋霖雨風潮,壞仁和、海寧 二縣長安等壩,海塘一千五百餘丈,俱沒于海。 二十年,象山海溢。」

《松江府志》:「葉宗行,華亭人。永樂中,東吳大水,松江尢 甚,蓋黃浦壅塞,水無所歸。宗行上書請棄其故道,濬 范家浜,引浦水以歸于海,禁近海民無私作壩以遏 其流。上善其言,命從尚書夏原吉來治之,水患果息。」 《蘇州府志》:「吳惠字孟仁,吳縣人。授行人。奉使占城,涉 海七日,遇颶風幾溺。同行者倉皇,惠神色不變,為文」 祭禱,風濤頓息。

《廣州府志》:「翟溥福字本德,東莞人。永樂中進士,為南康府知府。封壤瀕海,舟楫苦風濤,無棲泊所,遂捐俸 築石隄,延袤百餘丈,舟人稱便。後共立廟祀于隄頭。」 《浙江通志》:「趙居任,永樂中,海溢塘圮,以右通政督浙 西蘇、松等九府水政,躬行海上,指授布置,併工修築, 堅厚完固,至今賴之。」

《續文獻通考》:宣宗宣德四年五月,福建福清縣民奏, 縣之光賢里官民田百餘頃,舊堤六百餘丈,以障海 水,因堤壞田荒。永樂中,縣民嘗奏請築堤,工部移文 令農隙用工,至今有司未嘗興築,民不得耕。上命工 部責有司築。因諭尚書吳中曰:「陂池堤堰,民賴其利, 外無賢守令舉其政爾。宜申飭郡縣,務及時修濬,慢」 令者罪之。

《淮安府志》:「王規,海州人。由大理寺評事歷陞至布政 司參政,有清明之譽。于本鄉奏築隄防,絕海潮泛田 之苦。」

《杭州府志》:「英宗正統二年秋八月,海寧縣海水溢。」 《浙江通志》:「正統五年,象山海溢。」

《紹興府志》:「正統七年秋,餘姚海溢。」

《松江府志》:「正統九年秋七月,湖海漲湧,平地水數尺, 漂流人畜,壞室廬無數,濱海居民有全村漂沒者。」 《浙江通志》:「正統十年八月,海寧縣海水溢。」

黃懋元正統中,知嘉興府。剛方廉正,子惠困窮,力除 奸弊,奏築捍海堤,建濟眾倉,繕完澉、乍二城。

《荊州府志》:「錢昕字景寅,常熟人。正統乙丑進士,授監 察御史,出守荊州。江陵江水大漲,修黃灘以捍之,長 亙數十里。」

《杭州府志》:「楊瑄字廷獻,江西豐城人。景泰甲戌進士。 成化初,擢浙江按察司巡海副使。先是瀕海塘堤屢 圮海鹽,地卑鹵,當大海衝,尤善決。瑄至,建議修築,延 袤二千餘丈,塹山堙壑,築為大堤,民數世賴之。」 《廣州府志》:「李嗣字克承,南海人。景泰中甲戌進士,授 南京戶部主事,遷浙江右參政,尋轉左,修築長堤,以 禦紹」興、寧波海漲,二郡民永賴其利。

《浙江通志》:「天順三年,海鹽縣海溢,漂沒男女萬餘人。」 《紹興府志》:「天順八年七月,餘姚又海溢。」

《江南通志》:「吳則,天順間華亭主簿。明察善斷。巡撫滕 昭雅善之,遣署上海。值海溢為災,請蠲租六千餘石, 士民作《借賢育民詩》。」

《浙江通志》:「陳選字士賢,號克庵,台州臨海人。髻時即 有大志,天順庚辰,遂魁天下,拜監察御史,巡按江西, 擢廣東左布政使。閩有賴克哥等三十九人,漁于海, 風漂舟抵潮陽,守者獲之,以通番論。選察其冤,盡釋 之。」

《饒州府志》:「趙哲字民彝,餘干人。登天順己卯鄉試,授 衡州同知。憂去,改嘉興。倭寇頻年掠海鹽,民彝戒嚴 乃遁。嘉甚苦,海潮多墊溺,民彝築堤捍之。」

《紹興府志》:「張勛,歸德人。成化初,以吏除餘姚簿,事母 以孝聞。居官廉潔,不取民一錢。海溢堤壞,率眾修治, 多稱其功。」

《浙江通志》:「憲宗成化三年,嘉興海溢,溺萬人。」

四年,台州海溢。

《續文獻通考》:「成化七年閏九月,命工部右侍郎李顒 往浙江祭海神,修江岸。」

《浙江通志》:「成化七年九月,餘姚大風海溢,溺死七百 餘人。」

《江南通志》:「成化八年,置僉事于浙江,兼治蘇、松等府 水利。知府白行中築捍海塘。初,沿海並有塘隄,歲久 頹圮。七年秋,大風海溢,漂人畜,沒禾稼。巡撫都御史 畢亨、巡按御史鄭銘、水利僉事吳㻞僉議復隄。行中 承檄委官興築,越二月而塘成。」

《松江府志》:「成化八年秋七月,大風雨,海溢,漂沒死者 萬餘人,鹹潮所經,禾稼並槁。」

《浙江通志》:「成化八年七月,杭州、紹興大風海溢,溺死 者甚眾。」

《福寧州志》「成化九年六月十九日,大風海潮渰沒舟 廬。」

《杭州府志》「成化十二年夏四月,浙江守臣奏請修築 防海塘。」

《浙江通志》:「成化十三年,嘉興、會稽大風雨,海溢,溺民 居。」

《溫州府志》:「成化十六年八月,平陽有龍自海起,拔神 祠民居。」

《莆田縣志》:「成化十九年夏,海風作,海溢,田禾渰死。」 《福寧州志》:「成化十九年六月十九日,海嘯。」

《淮安府志》:「陳讓字德光,大河衛人。由進士令寶坻,陞 杭州知府,境內大治。時海勢內徙,逼海寧城,公請開 支河,築內堤,海不為患。民立生祠以祀。」

《潮州府志》:「李方字時端,少孤,事母孝。家貧業漁,以美 者進母,餘鬻諸市。成化甲辰,颶風作,海水突入方室, 方奉母避之不及,抱母以死。後收其屍,母子猶相抱 不解云《浙江通志》:「譚秀,龍泉人。成化中任海鹽。先是海塘修 築,役七邑民夫為坡陀,形易圮。秀雇役改築,植樁疊 石,稍殺其外,以禦潮水,自此無患。」

李翥,東光人。成化中知平湖縣。翥奏「本縣周家涇併 獨山海塘衝塌,鹹水浸入民田。乞將在官贖罪銀米, 計工修築。」工部覆奏,從之。

朱欽邵武人。成化中任寧郡推官。潔白自持,訊讞詳 盡。巡撫張贈之詩曰:「捍潮有力能迴海,立政無私可 問天。」以異等,召拜監察御史。

《劉》。四川人。成化中,知餘姚。海溢大饑,力疏蠲賑。尋 以憂去。

《蘇州府志》:「吳哲,成化壬辰進士,知嘉定縣。瀕海之地, 忽有小蟹群出嚙禾,哲以水族為災,海神失職,為文 切責,蟹一夕盡徙去。」

《南陵縣志》:「孫昊字曰明,成化丁酉鄉薦,任浙江海寧 令。抑豪強,舉良善,築堤捍海,民賴以安。」

《南昌郡乘》:「丁隆字時雍,新建人,南昌籍。成化間進士, 授太平知縣。嘗築堤捍海,今名為丁公壩。」

《太原府志》:「白思明,平定人。成化進士,知嘉定縣,嘗築 堤以防海溢,民德之。」

《浙江通志》:「孝宗弘治元年,台州大風雨,海溢。」

《杭州府志》:「韓鎬字民瞻,河南盧氏人。成化庚戌進士。 弘治初,陞浙江右參議。先是海濱諸郡,歲發輸沿海 諸倉粟以百萬計,解糧者盜入己駕,言海波沒溺。至 是鎬廉得其寔寘之法,已又擢右布政使。海鹽塘決 數千丈,鎬即命仍舊石修築,停追餘銀數千緡以給 工費。仍檄濱海田戶當決衝者,每田若干頃,修塘若」 干丈。立法簡便周盡,不三月工成。

《廣東通志》:「海和尚人首鱉身,足差長而無甲,舟行遇 者率虞不利。弘治初,吾廣督學大僉淮揚韋彥質將 視學瓊州,陸行至徐,聞方登海舟,此物忽揚首而蹲, 舉舟人皆泣,謂有魚腹之憂,議將禳之,彥質方嚴,人 不敢白也。詁旦扺瓊留十許日,試事畢,泛海而還,若 履平地。後遷福建憲副,考終於家。語曰:『妖不勝德』。」 《蘇州府志》:「王術,字用仁,弘治丁未進士。其治嘉定縣, 築海岸萬丈,遍濬河渠,邑無水旱之災。」

《畿輔通志》:「耿裕,束鹿人,為吏部尚書。西域貢獅子,裕 言遠人嗜利,受之無益。且泛海而來,非由貢道,宜卻 之。」

《莆田縣志》:「弘治六年,海風大作,海船入平田,官為鑿 渠乃出。」

《浙江通志》:「弘治七年,會稽、餘姚海溢。」

《松江府志》:「弘治十一年夏六月,江海泖湖水溢。」 《溫州府志》:「弘治十一年八月初九日巳刻,有大星自 天南趨而東,其後有光一帶,可百餘丈,將入海,光分 為五,聲若轟雷。」

《浙江通志》:「弘治十五年,餘姚大風雨,海溢。」

十六年,台州海溢入城市。

《廣東通志》:「弘治十七年夏四月,海豐海水溢,浪高如 山,須臾平地水深一二尺。金錫、楊安二郡民居濱海, 漂流淹死不可勝數。」

《松江府志》:「弘治十八年秋九月,有星東北流墜于海, 光如火,聲如雷。」

《惠州府志》:「張世昌字宗盛,博羅人也。以舉人知蘇之 崇明縣,賑窮恤孤,抑強扶弱。嘗擒戮巨盜楊企等前 後數輩,海道寧靖,民賴以安。」

《辰州府志》:「楊繼蘭字德馨,由貢任海鹽主簿,卻常例 築海塘,有廉能聲。」

《紹興府志》:「武宗正德二年,山陰颶風大作,海水漲溢, 頃刻高數丈許,並海居民漂沒,男女枕藉以死者萬 計,苖穗渰溺。」

《浙江通志》:「張煥,太和人。正德中,知山陰縣。丁卯秋海 溢,死者相枕藉,煥躬詣弔死問生,力請寬其賦且賑 之。比歲登,令民築塘捍海水,于上流建匾拖閘,蓄洩 以時,自是少水患。」

《潮州府志》:「正德四年六月,颶風作,海溢,民多溺。」 《青州府志》:「南龍灣張巡檢女桂真,蠡縣人。隨父居官, 父病卒,妻及子女守喪。正德六年,流賊攻龍灣城甚 急,桂真謂母曰:『賊且至,我年少,度不能免,遂投海死。 越三日賊退,其母往海涯哭之,屍浮於投處,面如生, 人咸異之』。」

唐滸妻崔氏,靈山衛人。正德六年,為賊所執,投海死。 旌表。

唐麟妻董氏,靈山衛人。正德六年,為賊所執,投海死。 旌表。

《江陰縣志》:「正德七年秋,海潮溢。」

《紹興府志》:「正德七年,會稽、蕭山、上虞海潮溢入,壞民 居,濱海男女溺死者甚眾。餘姚大風雨震雷大水,山 崩,文廟壞,海大溢,堤盡決,漂田廬,溺人畜無算。夜燐 火被海,有兵甲聲,民驚。」

張讚字宗器,六合人。由鄉貢知餘姚。為政平易簡靜務為惠愛。正德壬申秋,海溢溺民浮屍蔽江。讚流涕, 躬率人瘞之。

《潮州府志》:「正德八年六月,颶風海溢,溺者無筭。」 《福寧州志》:「王鑾字節之,浮梁人,舉人。正德九年教諭, 嘗攝邑政,榜禁海舶泊稅。」

《廣東通志》:「正德十年秋七月,瓊州大風,風從東北來, 海水飛捲西南,其東北岸約乾四十餘丈,魚鱉堆積。」 《潮州府志》:「正德十年七月,颶風大作,海溢漂屋拔木, 沿海田荒于鹹,民死以千計。」

《雷州府志》:「正德十一年,賊劫遂溪縣,官民俱受擄,至 海濱乃放還。」

《松江府志》:「正德十三年秋八月,大水,有九龍鬥于海。」 《浙江通志》:「正德十三年,餘姚、上虞颶風海溢。」

《紹興府志》:「正德十四年八月,餘姚復海溢。」

《長沙府志》:「歐良衡字一中,舉正德丁卯鄉試,令歸善。 其地濱海苦盜,衡設伏殲之,俾溺于海而海氛以靜。 所有盜資悉貯于庫,以充國稅而一無所利焉。當事 異之,欲處以上考,辭曰:『此守令常職也,何以表異為』? 固辭而歸。」

《莆田縣志》:「林應驄字汝桓,正德丁丑進士,授戶部主 事,陞員外郎。值昭聖太后壽辰,傳免朝賀。同邑御史 朱淛、馬明衡疏諫逮訊,應驄抗疏論救,上怒,並詔獄 謫徐聞縣丞。航海謁陽明王守仁,講學旬餘。」

《南陵縣志》:「明阮璉字重器,由貢生任蕭山縣丞,興利 除害,敢于有為。邑東濱海,潮漲汨沒,居民死者不可 勝紀,築堤捍之,民賴以安。」

《世宗實錄》,「嘉靖元年壬午秋七月乙巳朔二十四日 戊辰至次日己巳,大風雨,江海嘯,漂沒廬舍人畜亦 如之。」

《浙江通志》:「朱廷立,通山人。嘉靖初,知諸暨縣。會築海 堤,費派及暨,廷立執不可,曰禦災捍患,從其封疆罷 之。」

《紹興府志》:「楊紹芳字伯傳,應城人。嘉靖初,知上虞,好 興利剔蠹,改運河,拓學地,修築海塘,治績甚著,擢御 史去。」

《江南通志》:「嘉靖二年,工部郎中林文沛督率華亭縣 開南橋塘、金匯塘、官路港、站船浜、北蟠龍塘、南嵩塘、 官莊涇、青村港、黃泥漕、尹山涇、米市塘,上海縣開舊 江走馬塘、周浦塘、站船浜、鹽海塘、六磊塘,以洩當湖 三泖山湖諸水,使各通黃浦、吳淞江以入海。」

《浙江通志》:「嘉靖二年,湖州大風雨,海溢。」

《潮州府志》:「嘉靖三年八月,大颶海溢,沿海居民漂沒 無遺。」

《福州府志》:「嘉靖四年,梅花鎮海水忽變赤色,經旦復 清,魚蝦無數。」

《嘉興府志》:「嘉靖丁亥三月,海鹽有大魚乘潮陷于沮 洳,長十七丈,高二丈,膚綠無鱗,項有長鬣,海民竟刲 其肉,聲如虎吼,蓋海鰍也。」

《松江府志》:「嘉靖八年秋七月,飛蝗蔽天,颶風大作,驅 蝗入海,遺種化為蟹,食稻。」

《溫州府志》:「嘉靖八年秋八月,大風雨,海溢。」

十年夏五月,瑞安海潮至,有光如炬。

《莆田縣志》:「王二娘,江口王待魁女。方笄寇猝至,掠女 行至屋後山,山下有大潭,紿以吸水,解帛束衣投潭 死。順流浮海,數日後乘潮而回,肌體不露,顏色如生。 有司以聞。」

《廣州府志》:「梁小妹,東莞蜆浦耕氓女也。生而貞潔。嘉 靖壬辰,賊許折桂掠其村,小妹時年十七,曳至船欲 汙之,奮罵不從,投海死。」

《寧波府志》:「嘉靖十六年七月,海潮入靈橋門。」

《廣東通志》:「嘉靖十六年夏五月,海豐縣海水大溢,居 民死者千計。冬,瓊州海神現。瓊州諸生應試渡海歸, 見神人立于水面,高丈餘,朱髮長髯,冠劍偉異,眾驚 伏下拜,神掠舟而過。次日三舟復見,諸生大譟拒之, 神忽不見。少頃風大作,三舟皆覆溺。」

《蘇州府志》:「嘉靖十八年閏七月,海水驟湧三丈,沿海 多溺。」

《泉州府志》:「嘉靖二十一年五月十三日,同安將晡時, 海中氣蒸如霧,有斷虹飲海而起,日下赤雲夾擁南 飛,至夜分,大風起,屋瓦盡落,巨木悉拔。」

《蘇州府志》:「嘉靖二十二年,太倉州知州馮汝弼修築 海塘,自劉家河北至常熟縣界九千二百八十七丈, 劉家河南至嘉定縣界一千八百五十六丈,加高五 六尺。」

二十三年,嘉定增築「捍海塘」,自吳淞所南抵上海草 蕩。

《溫州府志》:「嘉靖二十五年九月二十日五更,天清月 朗,星隕瑞安海上,色如金片。或曰此天花也,其年必 豐。果然。」

《杭州府志》:「魏一恭字道宗,福建莆田人。嘉靖乙丑進 士。二十七年擢浙江按察副使,坐鎮四明。而開府朱紈以行部至,時有倡儀于定海縣島中築城,且列置 戍樓者,未可其議。一恭奏記曰:『是役非費巨萬,更再 歲不能卒業。而波濤撼激,即卒業亦難久,徒勞無益 也』。朱乃檄守巡,偕一恭同歷海壖睹形勢。既至,朱指」 畫上下,躍然抵掌,以為倡義者言便,守巡復從旁慫 恿之,朱乃以面視一恭,一恭持論益堅。朱謂一恭好 乖其計。

《溫州府志》:「嘉靖三十一年五月五日五更,有星赤色, 尾長拖青,從西方飛過平陽嶺門前山,墮海中,有聲 如炮,其光燭天。」

《廣東通志》:「嘉靖三十一年夏五月己卯,雷州海潮溢, 壞廬稼。」

《浙江通志》:「葉餘妻嚴氏,慈谿人。嘉靖壬子,倭寇猝至, 欲執婦污之,不從,乃縛之去。將及舟,婦紿曰:『少疏我, 我即若從矣』。寇信而解其縳,遂投海身死。」

《雷州府志》:「羅一鸞,閩縣人,進士。嘉靖間知府事。壬子 夏,忽鹹潮大浸,沿海居民漂尸盈野,公哀憫,令人亟 收瘞之。海堤崩,發銀募夫修緝,大行賑濟,復請蠲征。」 《廣東通志》:「陳善娘,新會陳興伯女也,有盛色。嘉靖甲 寅正月,海寇掠去,女年十六,誓不受辱。賊劫以威,因 紿賊曰:『緩當相從』。賊聽之,遂投於海。後三日,其父尋」 至《石觜海》,得其屍,貌如生。通判汪應奎嘉其節,擇地 以葬之,立祠祀之。

《松江府志》:「楊尚英,鎮海衛千戶,積功遷至蘇松參將。 嘉靖三十五年,戰於吳淞江口,逐北至海洋,犁其舟 十三,俘斬三百人。故世稱尚英曉練,長於水軍。」 《福州府志》:「嘉靖三十六年八月,倭數千人由海入寇, 至福寧,轉掠而南,遂逼省會,四郊被焚,火照城中,死 者枕籍,南臺洪塘民居悉為煨燼。巡撫阮鶚竭庫藏 并括」民間金帛賂之。倭托言風未順,遂駕巨艘稛載, 揚帆而出于海。

《濟南府志》:「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八日,海豐海潮南溢 八十餘里。」

三十七年二月五日,「海豐海潮」南溢六十里。

《漳州府志》:「嘉靖三十七年五月,賊舶有由滄泉奄至 月港者,焚九都室廬殆盡,奪舟出海。」

《莆田縣志》:「嘉靖四十年秋,有獸渡海入塘下惠洋地 方,狀如羊,大如馬,人搏食之。」

《嘉興府志》:「嘉靖壬戌三月十二日,有黃白二龍合股 由太湖而來,一青龍隨之,自陡門至硤石東南入海, 屋宇傷者千數。」

四十二年八月十八日,海鹽午潮,有海馬萬數,內有 一疋,大如樓房,沿塘群行二十餘里,入海,響震非常。 《福州府志》:「嘉靖四十二年,大將戚繼光大破賊于興 化,既解其圍,遂分別將趨福州,合擊長樂賊,破之,斬 首二百餘級。倭屯海上者盡遁,殘寇五百由北嶺歸 會城,千總胡世兵驅之,多赴海死。」

《福寧州志》:「嘉靖四十二年八月,南賊十餘船,乘夜刦 松山,擄男婦百餘人,舟泊海中,隨其家責贖而後去。」 《莆田縣志》:「嘉靖四十二年,大風雨,堤決,海水泛溢至 城外。」

《鳳陽府志》:「張光祖嘉靖中知上虞縣,修白馬湖堤,築 海塘四十里,上虞民建祠祀之。」

《浙江通志》:「何愈,富川人。嘉靖中尹定海。靈巖、太丘二 鄉,地濱海,舊設堤四十餘里,謂之千丈塘,內占田可 四萬畝,列碶五。久之海水吞囓,塘及碶,相繼傾圮,斥 鹵浸淫,年以不登。愈乃覈占戶,量田出資,驗丁發徭, 修塘及五碶,大浚諸渠,分引以溉田。」 《杭州府志》:「嚴寬,丹徒人。由進士嘉靖中任海寧時,因 捍海塘之役,建」議准海鹽例,歲儲均徭役銀,以備修 築。自後寧邑設海塘夫一百五十名,年儲役銀三百 兩,著為令。

《江南通志》:「陳璋,嘉靖間同知太平。勇略多才,長于應 變。會倭賊蕭顯破上海,操撫奏璋能命統兵籌畫。璋 上禦倭十二事,俱從之。七月,敗顯於上海,斬首千餘 級,餘寇浮海遁。」

《浙江通志》:「李繼女,平湖人,居乍浦。嘉靖間,倭入寇,父 攜之行,女度不免,乘間投海死。提學阮公立石海濱, 曰『李繼女死節處』。」

《漳州府志》:「毛氏,詔安人。嘉靖間,海寇曾一本作亂,其 夫從軍,朝發而夕已死。氏聞夫之死也,痛而哭之水 濱。俄有扇飄從海上來,氏見之曰:『吾夫手澤也』。遂赴 海死。時見有血一圈在死所不散,眾咸異之。」

《武進縣志》:「唐順之字應德,嘉靖己丑試禮部第一,授 兵部武選司主事,改翰林。為永嘉相張璁所怒,削籍 歸,杜門讀書。倭訌東南,連賊徐海、汪直為亂,朝議起 順之為兵部郎中,勘邊務,繼而視師浙直。順之計平 賊當禦之海外,海道不可不熟。自蛟門、嘉興浮海者 二,至江陰還,值春汛,急登舟至崇明沙遇賊,督將力」 戰,斬賊首三百餘級,賊走三沙。

《福州府志》:「林恕字道近,長樂人。登嘉靖己丑進士,授江西知縣,擢守雷州,有惠政。濬河渠,築海堤,為民利。」 《廣州府志》:「黃光昇字明舉,晉江人。嘉靖己丑進士,歷 廣東按察副使。廣民與彝市于洋海中,互相摽掠,則 為置符籍以勾稽之,嚴踐更以防閑之。先是番舶稅 重,商人欲計免,光昇為制,減十之六,商乃樂輸。」 《臨江府志》:「胡叔廉字明發,新淦人。嘉靖戊戌進士。為 臨海令。為颶風,民多死,暴骨海濱,每夜燐火遍野。叔 廉禱于海神,悉掩遺骼祭之,火乃息。遂便宜發倉廩, 躬詣災傷諸處賑給,全活甚眾。築海堤,易瀉鹵為膏 腴,民生祀之。」

《廣州府志》:「李鳳,字鳴岡,番禺人。嘉靖丙午舉于鄉。後 十年登進士,為大理評事,遷登州知府。地瀕海,饒于 魚鹽,歲羨數千金,一切麾卻之。」

《江南通志》:「唐汝迪字吉甫,宣城人。嘉靖丙辰進士。任 司勳郎時,忤嚴嵩子世蕃,出知雷州。雷濱海,倭寇充 斥,一夕突城下,急登陴授兵,收舟楫在南岸者,城賴 以保。」

《泉州府志》:「黃憲清字以憲,晉江人。領嘉靖甲子鄉薦, 為廉州府同知。珠海多盜,故設戈船兵校守之。黑者 縱兵入海竊珠,詭云遊徼,而陰與為市。憲清嚴設禁 防,兵校第謹候堞,須寇至乃出海,若無寇輒出,及寇 至不亟捕者,皆坐之。」

《福寧州志》:杜妹懿,字淑貞,杜應鴻女。年十七,賊掠九 都,從母走十都上澳崖上,將航海避之。賊追逼,妹懿 恐見汙,遂投崖赴海。鹵淖浸及胸,舉手摩其母,為訣 別。母誑賊曰:「我女懷多金,幸活之。」以金為償。賊果泥 行,以鎗桿援之,妹懿不顧,奮躍就深而死。

《廣東通志》:「胡松自小孝友,長以勇聞。時海賊突至,松 赴海北道告牌,買舟募士督戰船追捕賊于澇沙港, 自與賊戰,鼓眾陷陣,竟死於敵。」

王賓,揭陽人。椎魯少文。家貧,以孝養親。父病歿,未襄 事,值颶風作,海水蕩覆民居。賓抱父棺號泣,隨風漂 逝。俄反風,棺泊鄰家,人皆以為「至孝感神。」

郭應聘,莆田人。嘉靖末為廣東參政,歷廣西巡撫。粵 故瀕海,時有二彝舶以通販至澳,守者將掩為功,獻 所俘三百餘人,鞫驗無他,悉縱之。

《廣州府志》:「侯國治字平裕,南海人。嘉靖甲午領鄉薦, 授應天之江浦尹,擢為寧波府同知,陟廣西按察副 使,晉左參政,遂引年乞骸骨。歷官三紀,無一字挂彈 章。歸日闢一堂於青門外,引海潮入灌畦種蔬,雜蒔 花卉以自娛。」

《續文獻通考》:「隆慶二年七月,台州颶風大作,海潮泛 溢,天台諸山水合,衝台州府城,溺死人民三萬餘口, 衝決田地一十五萬餘畝,蕩析廬舍五萬餘區,三日 乃退。」

《浙江通志》:「隆慶二年,溫州海溢。」

《松江府志》:「隆慶三年夏六月朔癸酉,海溢,大風從東 南起,人畜漂沒無數。」

宋堯武,字季鷹;隆慶戊辰進士,除知信陽州,改貳惠 州。林道乾者,擁眾數萬,相小琉球三年,將謀奪其國; 國人不從,乃復航海。戊寅春,率舟師突至,將士皆譁。 堯武登舟,以義諭之;道乾乃仰天而言曰:「明公以德 言綏我,逆之不祥。」顧語健兒,簡部中惠州女子十八 人,委之而去。

《泉州府志》:「蔡貴易字爾通,同安人。登隆慶二年進士, 授江都令。丁內艱,服除,補崇德,復包角堰以捍海潮。」 《潮州府志》:「姚孟賢字汝德,隆慶戊辰進士,授貴池縣 知縣,遷潮州府同知。潮故濱海,有巨寇朱良寶作亂。 孟賢不解衣帶,從事鉦鼓者半年,悉撲滅之。」

《建水州志》:「蕭崇業字凡修,號乾養,隆慶辛未進士,歷 工、戶二垣。時冊封琉球,當以給事中一人往,旨下久 未有應者。公慨然航海往,歸報命,晉兵科都給事中。」 《廣東通志》:「王弘誨字紹傳,定安李家人。弱冠登辛酉 解,登乙丑進士,選庶吉士,歷陞春坊諭德,掌南京翰 林院事。瓊士每赴雷陽考試,有渡海之險疏改海南」 兵備兼提學,考校瓊南十四學,儒生至今稱便。 《漳州府志》:「戴庭槐字元植,長泰人。束髮修古,于書無 所不窺。年十四,為督學胡廷蘭所賞拔。繼任學使姜 寶閱其《海潮賦》」、「《喘息論》,嘆曰:『是足可當《山海經》,可于 諸生中求之哉』?置第一。」

《嘉興府志》:「神宗萬曆元年,海鹽縣有鳥,巨如舟,翅若 車輪,翹首掉尾,空濛中作風雨聲,海南飛來,展轉波 浪之上。明年海嘯,壞屋宇,死者無筭。」

《浙江通志》:「萬曆二年,嘉興、溫州大風雨,海嘯,漂沒廬 舍。」

《徐州志》:「王宗沐,臨海人。由進士萬曆初,歷任總漕都 御史。甲戌歲,海嘯河溢,全徐罹變,懇疏乞憐,願留漕 糧賑濟,上特允之。」

《江南通志》:「萬曆三年,華亭縣修築捍海諸塘。」

《松江府志》:「萬曆三年夏五月丁卯,大風海溢,壞捍海 塘漴闕六百五丈,白沙二百丈,漂沒廬舍,死者數百人,鹹潮入內地。經歲,田為斥鹵。」

《嘉興府志》:「萬曆三年乙亥五月三十日夜,大風,海潮 湧入海,鹽城平地水深三尺,沿塘居民漂沒數萬,田 禾淹沒。」

《紹興府志》:「萬曆三年六月初一日夜,上虞、餘姚大風 雨,北海水溢,有火色,漂沒田廬。上虞乃衝入城河,以 器激之,有火光見五行家,謂之大沴水。」

《杭州府志》「萬曆五年夏四月,海塘成。」

《江陰縣志》:「萬曆九年秋,海潮泛溢,陡起數丈,沿江居 民漂沒殆盡。」

《潮州府志》:「萬曆九年九月,大颶,破海舟一百餘隻。」 《雷州府志》:「陸萬鍾,華亭人,進士。萬曆九年任守道。下 車發帑金修築海堤,鎮靜不擾,雷民懷之。遷本省海 道。」

《續文獻通考》:「萬曆十年秋七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 至次日己巳,蘇松諸郡大風雨拔木,江海及湖水俱 嘯湧常州、常熟、崇明、嘉定、吳江等處,漂沒室廬人畜 以萬計。」

《揚州府志》:「胥遇字際明,四川眉州人,進士。萬曆十三 年任海防兵備道。初至,首問疾苦,知水患最困,即檄 守令分勘下流。海口壅閼,則東濬三場,穿范堤達苦 水洋牛灣河。」

《嘉興府志》:「萬曆戊子七月,平湖縣有白龍騰海上,紅 光半天。沈修撰懋孝遙見龍首半垂,鱗甲奮張,兩角 間有神金冠紫衣,仗劍長尺許,雲水騰沸,咫尺晦冥。 龍忽戲吐頷下珠,光色團圞,大於斗。」

《浙江通志》:「萬曆十七年,蕭山海嘯,壞田萬餘畝。」 《雷州府志》:「陳錦,漳州人,進士。萬曆初,知海康縣事。歲 己丑,潮災,錦軫民瘼請蠲徵十之三,率夫夾修汙岸, 捍海長堤,賴以鞏固,士民立碑志思。」

《福寧州志》:「李琯字邦和,豐城人,丁丑進士。十八年以 僉事任巡道。時河隍久堙,下令通濬,引海潮至城下, 復數百年之舊。遊僧雲集,支提移文驅之,釁孽以消。」 《松江府志》:「萬曆十九年秋七月辛巳,上海海溢,漂沒 廬舍數千家,男女萬餘口,六畜無算。」

《浙江通志》:「萬曆十九年,樂清海溢。」

《溫州府志》:「萬曆二十一年十月初五日,龍自寒坑經 白溪入海。」

《松江府志》:「萬曆二十二年春三月,有鹿高丈餘,自狼 山渡海,循海南行至上海。」

《杭州府志》:「萬曆二十二年五月,海潰,及於堤。」

《青州府志》:萬曆二十二年,安丘大荒,民皆絕食,米貴 如珠,盜賊蜂起。本年二月內,海水退十里,居民下海 拾取海菜,諺云:「拾海」

《廣東通志》:「貞姑,香山庠生方天明女。年十五,許字生 員李棐龍,言笑不苟。乙未歲,海寇竊發,母子皆被掠。 賊中有欲妻之者,貞知不免,乃紿賊先放母歸,備銀 贖己。賊信之,貞度母行遠,遂躍入海中死。」

《登州府志》:「萬曆二十四年七月,招遠大風,捲海水南 溢,淹禾豆。」

《泉州府志》:「萬曆二十四年九月,地大震,洛陽橋欄扶 多墜于海。」

《松江府志》:「周應文,白沙里人,家傭也。三歲失母。萬曆 丁酉秋,父患心疾,醫禱莫效,合門長齋欲往普陀丐 方救父,遂出,剜開心胸,深闊各三寸餘,即投海漂二 十里水至脛而不沒。至柘林,有磐石,遂坐其上,所開 竅若析榴,連晝夜不飢不痛。會百夫長吳某以母病 乞方還,舉以授文,文欣然,剜血和藥進父,服之立止。」 《浙江通志》:「萬曆三十年,紹興颶風海溢,溺死者無算。」 《泉州府志》:「萬曆三十一年八月,同安大颶風,海水漲 溢積善、嘉禾等里,壞舍,溺人無數。」

《松江府志》「萬曆三十五年秋九月,有二虎浮海至金 山衛。」

《山東通志》:「萬曆四十一年七月七日,大風雨,越二日 海溢。」

《青州府志》:「萬曆四十一年,樂安海潮一百二十里,害 民田產無算。」

《漳州府志》:「萬曆四十二年八月初五日,大風雨,飛瓦 拔木,西南北三溪洪水漲,田廬櫬柩多漂入海。」 《潮州府志》:「萬曆四十六年八月,大颶海嘯。」

《溫州府志》:「萬曆四十七年夏,永嘉海水暴漲,不逾時 而落,鱗甲之屬,僵死盈路。」

《山東通志》:「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八日,海水溢。」

《保定府志》:「田一井字尚助,安州人。為山東按察副使, 監登萊軍。有天橋口,往往覆舟,一井捐俸別鑿港,功 垂成,海將潮,一井立海岸不去。少頃水大至,以拳擊 水,大叱曰:『我為百姓作福,爾海神欲壞之耶?漂則先 漂我』。須臾海不潮。人稱千古奇事。」

《浙江通志》:「喬拱璧,上海人。萬曆中知海鹽。築捍海塘, 增設漕糧倉廒吏廨及甃街葺堰,民多賴之。」

《浙江通志》:「黃清先任台州府倅,有幹才。萬曆中,颶風大作,海塘悉圮,當事題請修築,併薦清同知嘉興事, 專管海塘。清有智略,砌石得法,又開濬裏河以運石, 鑄鐵獸以鎮潮,稱能吏云。」

《紹興府志》:「徐貞明字伯繼,貴溪人。以進士授山陰令, 愷悌性成,五載久任,抑豪強,扶善類,不擾鋪戶,不繁 差勾,其利於民,尤在修築海堤,預杜災患。」

《潮州府志》:「鄭昂,潮陽人,結廬神山之陽。有海舶破於 海上,人爭拾金,昂不視,邑人高之。」

《滁州志》:「王嘉賓字國賢,萬曆間進士,為海寧令。海寧 濱海,時有漂沒之患,公為築海塘銅鞮數十里,民用 安堵。」

《蘇州府志》:「袁黃字坤儀,吳江人。萬曆丙戌進士,授寶 坻知縣。邑地窪下苦潦,黃浚三坌河,築堤捍之,海水 時溢入為患。令多植柳,高數尺,潮退沙遇柳輒淤,漸 成堤。因於堤內治溝塍,課耕種,曠土大闢。」

《臨江府志》:「黃之俊字君籲,清江人。萬曆丙戌進士,除 海鹽令。會海塘傾坼,邑幾成沼,之俊躬自督築,七月 而成,頗極勞瘁。」

《雷州府志》:「蔣光彥,晉江人。以進士任海北南道,繕兵 禦寇,嚴禁通海船隻。海氛頓息,以征黎調𥳑去。」 《漳州府志》:「『林棟隆,號栩菴,鄞縣人。萬曆己未進士,任 漳州府推官,署海澄餉務,商舶常例,一無所取。有家 人航海來,群盜詢知,皆曰此廉節推使也』。相戒不敢 犯。」

《松江府志》:「鄭鴻字修棟,為紹興知府。海濤漂溺民居, 躬治堤防,悉以羨餘贖鍰及僚屬捐俸為之。用鐵千 斤,木石各二十萬工,用三年而浚,民不告勞,至今為 鄭公塘。」

《汀州府志》:「吳廷雲號白漚,長汀人。由進士令山陰,築 海塘四十五里,為三江等處水利萬餘頃,修學編審, 士民戴之。擢守瓊州,嚴汛海之更番,貸通黎之妄坐, 瓊人安枕。」

《杭州府志》:「熹宗天啟元年秋七月,海溢。七月二十三 日,驟雨烈風,海嘯,沿江一帶廬舍居民漂沒俱盡。」 《濟南府志》:「天啟二年七月七日,海豐海溢。」

《杭州府志》「天啟三年秋八月,海水齧堤。」

《溫州府志》:「天啟七年,樂清有星大如斗,光燄燭天,墜 地徐行,其聲颯颯然,踰時入海而沒。」

《莆田縣志》:「祁彪佳,字幼文,山陰人。天啟末,為郡節推。 性和而節勵,在郡六載如一日。擢南京監察御史。莆 濱海漁民有失風漂泊者,汛弁以得賊報屬彪佳,讞 鞫無據,因詰其鄉音,諭曰:『此平民爾。吾蒞莆久,極知 莆民之良,悉釋而遣之』。」

《杭州府志》:「崇禎元年秋七月,海決。是日風日清朗,忽 狂颶猝至,雷雨如注,海嘯潮頭直駕樹杪,廬舍蕩析, 居民溺死者無算。撫按會題,預徵錢糧九千餘兩,并 道府捐助,命杭州知府劉元瀚董修,工稍就緒,會海 沙復漲,事已。」

《紹興府志》:「崇禎元年七月二十三日,大風雨,拔木發 屋,海大溢,府城街市行舟。山陰、會稽、蕭山民溺死各 數萬,上虞、餘姚各以萬計。」

《蘇州府志》:「崇禎元年冬至前一日,有龍數十見於東 海。」

《浙江通志》:「崇禎二年,紹興大風雨,海溢。」

《江南通志》:「鍾震陽字百里,宣城人。崇禎辛未進士,知 山陰縣。築塘捍海,民為立碑。」

《潮州府志》:「崇禎十三年八月,海溢。」

《登州府志》:「崇禎十四年秋八月戊午,海潮日三至。」 《山東通志》:「崇禎十七年二月,颶風大作,激海水至壩 上。」

《潮州府志》:「徐孚遠,字闇公,江南華亭人。崇禎壬午,登 北闈鄉試。甲申遂棄家逃海濱。吳六奇開閫三河,遠 來依之,旋又辭去。海上著作甚富。」

楊灼長泰人,進士。崇禎間,值「海寇」薄郊關,灼躬至海 口覘實,集士民籌守禦之術,整而能暇。

《山東通志》:「向化,靖海衛指揮向上次子。年十六歲,父 署衛印,值撫院按臨,上慮文冊未備,投海死。化哀號 辟踊,沿海尋三日,亦投海。次日天晴霽,忽西南似鼓 響數聲,因雷雨大作,化屍頭頂父屍浮海面,衛人觀 之如市。撫按奏聞,建坊。」

《浙江通志》:「鄭遵謙妾金氏,會稽人。謙為鄭彩所害,金 氏每祭謙,縛草人書彩姓名,寸斬以侑食。彩聞之,投 金氏于海中。」

《福寧州志》:「一都漁者之妻,不知其姓名,貧甚,從其夫 徙福寧之古縣。夫死不能殮,慟哭三日,乃殯屍海濱。 甫軍,大慟,躍入海中而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