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03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三卷目錄

 真定府部彙考十一

  真定府風俗考

  真定府祠廟考

  真定府兵制考

  真定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一百三卷

真定府部彙考十一 编辑

真定府風俗考      畿輔通志 编辑

本府

《三國志》和洽云:「土平民強,英傑所利。」

《晉書》:「亂則冀安,弱則冀強,荒則冀豐,故曰冀州。」 《燕南題名記》:「文武將相之儲,經術詞章之粹。」 《真定廳壁記》:「風物繁衍,地廣氣豪。」

《郡舊志》:「縉紳先生亢言厲志,好尚儒術,猶有先王之遺風。」

《元氏志》:「士重科目,民樂耕桑。」

宋蘇軾《定州論》:「帶刀而耕,帶劍而鋤。」

《定州志》:果於行義,號為厚俗。第人無遠慮,農桑外不事商賈。故秋禾遺秉,則簫鼓連邨;春事轉空,則券書絡繹。

《曲陽志》:「男勤耕鑿,女勤紡績,布衣糲食,樸厚而直,有唐堯之遺風焉。」

《真定縣志》:「土瘠人眾,軍民雜處,性多敦厚。丈夫力佃作,給徭役。女子工緘繡,僅取餬口而止。即奇羨之家,無千金之藏。顧仗義任俠,婚姻喪葬,交相為助。第信巫尚鬼,輕生樂𩰚,親亡好作佛事,墓壙鮮碑碣,氏族乏譜牒,則禮樂缺焉。邇年稍從泰侈,棄堅務鏤,以相夸耀。」

《漢書地理志》云:「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 《隋志》云:「俗重遊俠,好結朋黨。」

歲時土俗,元日則闔家長幼夙興,設脯糒果醴祀神祀先祖畢,大小稱觴,為尊長壽,以次序拜。禮畢,乃遍登親友門庭,各具酒食相賀,召雜遝往來。數日始定立春之日,以白蘿蔔為細菜,雜五辛為春盤,以麪為春餅,謂之「嘗春。」 元宵則設脯糒果醴,蒸黍麪,為小燈數百盞,㸐之中庭。凡家之竈、陘、井臼、戶霤、階欄各置一盞,市井簫鼓喧填,家家競為火樹,輝煌高吐數丈,或各以意象作為詼言隱語相彈射,謂之「燈謎。」 游人往來觀賞,直至夜分不絕。十六日,結伴遊寺觀廟宇,走馬𩰚雞,蹴踘意錢,日旰始散,謂之「遣百病。」 二月二日,煎油糍以熏百虫,又以灰撒地,自井竈至臥室,謂之「引龍。」 清明,男女皆插柳枝,挈脯糒牲醴楮錢,奠培先隴。事畢,藉草饗餕。是月,庭院設鞦韆戲。四月八日,首插槐芽,以袪眼疾。寺宇為「浴佛會。」 端午,人皆珮艾葉朱符,取艾枝插戶,以辟五毒。小兒以綵線繫臂,謂之「續命。」 以竹葉裹黍糯作粽,亦名「角黍。」 親友交餽或延客,謂之「解粽。」 六月六日,以壺漿奠先墓家,家於是日曝衣。七夕,女子設瓜果醑脯祭天孫織女,用盆水浮針,觀其所示之象,以定女工工拙,謂之「乞巧。」 七月十五日,攜瓜果脯醴楮錢,登丘隴祭奠,持麻穀數莖掛之隴上,謂之「送麻穀。」 中秋,親友以果肴月餅相餽遺。月下會聚,飛觴呼盧,至月影西流乃罷,謂之「玩月。」 重陽以麪棗蒸糕,謂之「菊花糕。」 以新黍釀酒,謂之「菊花酒。」 親友相餽遺,出郭野飲,謂之「登高。」 十月一日,攜洒脯登丘隴祭奠,剪采紙為衣裳焚之,謂之「送寒衣。」 臘月八日,以豆、粟、稻、麥凡八種,和煮粥食之,謂之「臘粥。」 二十四日,掃滌舍宇,夜設酒脯祀竈,薦以飴糖。除日,各隨家之貧富,豫備酒肴果物,以給新年之用。門外結綵旛,牓宜春及桃符。門神以祓不祥。用椒柏葉和酒飲之。燈燭熒煌,竟夕不息,謂之「守歲。」 紙炮聲晝夜響震,謂之「驚鬼。」 是日民間嫁娶往來,抵塞於塗。

《元氏縣志》
编辑

《翰墨全書》云:「人物豪傑。」

唐李巽《記》云:「人物鮮華,庶幾齊魯之風。」

《郡志》云:「婚姻喪葬,交相為助。」

《舊志》云:「俗尚祈禱,信鬼神。有病多不服藥,召巫降神禳之。」

《今志》云:「人性躁動,風氣果敢。士重科目,民樂耕桑,敦道義,尚廉恥。《詩》《書》貽訓,君子之所長。務紛華,好嚚訟,傲物輕生,細民之所短。」

石瑤《封龍賦》云:「問其士習,則樂孝友;敦詩書,不侵然諾。砥礪廉隅。氣不可平,直欲裂強秦之缶;清應有志,庶幾登孟博之車。」 節奮於窮,壯形於

考證

「老。頸可刃而身不可屈,頭可斷而碑不可草。」 觀其民風,則力織作,勤畎畝;童稚為姻,雞豚娶婦。族多辨類,等其清濁;禮謹送終,稱其無有;至老猶勤,雖貧不困。人各守其淳朴,俗頗幾乎渾沌。其尢在可稱者:士不妬才,人多服義;彭亨狙獪,雖富蒙嗤;清介端良,在微亦貴。上不煩於刑戮,下易為乎禁制。此固先王舊澤,雖經變故,猶縷縷而未衰云。

元旦晨興,祭天地祖宗,拜禮尊長,親友相賀五日。黎明,掃舍,積委送於路,謂之「送窮。」 初十日,俗謂「十子日。」 是日不動碓磑,恐傷歲稼。

十二日,婦女出聚門首,謂之「躲鼠。」 不然恐嚙衣物。十五日,燃燈祭神。十六日夜半,用杵遍杵宅院,謂之「搗虛耗。」 是日,置酒宴親,放花炮慶元霄。二十日,用灰畫窖,置五穀於中,明晨收入倉內,謂之「小添倉。」 是月,親友置酒酬酢,彌月不絕,謂之「年酒。」

二月二日用灰圍屋垣,晨以杖擊屋梁,禁五毒。三月清明日前二日,俱可祭掃墳墓,俗謂「上墳」 ,又謂之「花節。」 市彩花,置酒宴會。

五月五日,男女插艾,食角黍,以五色線繫兒手足,曰「百歲索。」

六月六日,汲水和麪作麯水味,經久不惡。七夕日,士女穿針乞巧。

八月十五日夜,剖瓜陳果,聚飲賞月

《九月九日》「製花糕,飲菊酒。」

十月初一日,剪紙為衣上墳,曰「送寒衣。」

冬至日,官長行香謁神,鄉紳拜賀。

臘月八日,以五榖米雜棗實作粥。

二十四日,祀竈,以糖瓜糊竈口,祝福。年除日,五鼓,男女嫁娶,不拘禁忌,謂之「亂歲日。」 是日,易門神。

《曲陽縣志》
编辑

《正月十五日登高》昔隋文帝是日與近臣登高,獨元冑不在,帝馳召之,謂曰:「公與外人登高,不若就朕,今猶其遺俗也。」

二月二日,以灰圍宅,謂之「引龍。」

清明日立《鞦韆於郊,踏柳》。

《穀雨日書》《禁蝎》。

四月四日,嶽廟大會,香火極盛,四方貨物雲集。麇至四月八日,遊少容山八會寺,觀浴佛,餘日與吳楚略同。

《冀州志》
编辑

《舊志》曰:「冀地肥磽相半,男力稼穡,女勤紡織。但俗尚侈靡,止盡一年食用,或遇水旱多乏。其謹厚者由於天性,澆薄者成於氣習。邇年冠婚喪祭,悉資親友,閭閻之家,有禮讓之風。」

敬官長,令無沮撓,賦無逋欠,雖受陵轢,守分弗辭。至歲時有遺,必極豐潔,每以容納為榮。重賓客,客至必備物款留,懼蹈簡褻,致使鄙笑。勤耕讀稼,穡無遺力,子弟皆送之師。讀書修業,不限貧富,禮讓漸興。

「崇親睦,賊盜相防,疾病相問,慶弔相往來,歲時相餽遺,詞訟詿誤相保訴」 ,猶為近古。

《多善會》或五六人、十數人,期日為一會,人出財物若干,擇謹厚者收之。遇歲時祈報,及會中醫藥殤葬者,皆取給焉。

正德末年以來,俗競奢侈,如婚禮服器女紅之類,至有破產為者。酒席務豐,喪葬多作紙偶彩幢等物,備極精巧。勞數月而火,於一刻奠送,水陸兼陳恐後,閭里之下,以此相高,浪費暴殄,莫此為甚。

效遊惰。人多不事本業,飲博無忌。

《偏重財富》不論賢。貴雖卑賤暴富,並齒衣冠居上列。

恣逞狡猾,或把持官府,或起滅詞訟,或扛幫善良,或計欺寡弱,力強行毆,力微肆誣,空手無賴,莫敢誰何,倚富吞貧,恃勢凌物,淳樸見欺,而為上者偏信彼疑此。於是無兄者謂「盜嫂」 ,娶孤女者謂撾婦翁刺客,惡少乘間操戈,至有白晝刃人者。

尚鬼、信巫,有事皆誓於神。疾病則命端公、師婆祈禱,及許善願醫藥,卻緩喪事。多用僧道及瞽伎詞唱,名曰《煖伴》。葬用樂工搬伎,笙鼓喧闐,宴飲談笑,頗少哀戚。士大夫家厭之。

歲時,春正旦、五更,具牲醴、香燭迎祭神祇、祭祖先。兒童皆放紙砲,謂之「響歲。」 親朋各詣門交拜,或即留飲,曰「賀春。」

立春日食春餅、蘿蔔、細菜曰「咬春。」 爭春裂土牛泥以塗竈,曰「除蟻。」 奪春杖以育蠶曰「蠶盛。」 《元宵》街巷皆懸燈放煙火花。

十六日,詣福地寺觀遊,觀曰:「走百病。」 是夜,祭竈響卜,名曰《問匏神》。

驚蟄後遇雷始發,取土辟蝎。

寒食清明日,家長率子弟婦女祭墓,間有即墓所饗餕者,亦古雨露既濡,感慕之意。是日取柳插門,及男女簪之,曰「令目清勿盲。」 庭院縛《鞦韆》戲。

夏四月八日,浮圖有浴佛會,曰「佛生日。」

端午食角黍,謂之「解粽貼門符。」男女戴艾葉於項,曰「去疾」,童幼繫百歲索於項腕,曰「蛇蟲,不蜇蝦蟆。」墨。備塗瘡毒。并取蟾酥合藥。是日女家置夏衣及酒禮往婿家曰「追節。」

六月初六日曬書籍衣服。

秋七月七夕,女子設瓜果醑脯祭織女,用盆浮針觀象,以定女性工拙,謂之「乞巧。」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祭墓獻麻穀」 ,蓋告穡事將成,薦新也。

八月、中秋,為「賞月會。」 以瓜果及大圓爐餅象月形,謂之「月餅」 祭月,併相餽遺。

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賞菊,釀菊花酒,以棗蒸糕,謂《菊花糕獻先》。女氏亦以送婿家追節,農家率於是月報賽。

冬十月朔日,祭墓,如清明、中元儀。兼剪衣焚之,謂之「送寒衣」 ,亦曰「履霜露而悽愴也。」 農家亦以是日具酒脯辭場。

冬至日祀祖先,親友交相拜賀,如正旦儀。十二月八日,煮穀八種為粥獻先,謂之「臘八粥。」 二十四日,掃舍。男子祀竈以糖,曰「塗竈神。」 口見天,無言是非。

除夕,門神桃符懸長錢爆竹懸蔥麻匙,著木炭於門,曰「去瘟疫。」 又焚辟瘟丹,燒木炭於庭中,曰「烘歲。」 《四縣》同。

按:一軒先生競奢侈五事,是正隆以下,俗不古。若近有甚者:曰「刁誣,聚黨夥告,欺戕善類」 ;曰「打網,妄立名色,執單邀人,設席網利」 ;曰「邪教念佛聚眾,男女混雜,煽惑愚民」 ;曰「看會,淫祠設會,男女雜沓進香。」 貴早則爭入廟門聽戲,於夜則燈影摩肩,事類於善,俗殊未雅。至小人乘便,非本日剽竊,則預謀大盜,雖不盡然,亦往往見之。四者習久難化,愈禁愈盛。

《李明世錄》:「士風之壞,有結識左右承奉官長,同類相殘,見利忘義。有司惡之,鄉黨輕之,恬不之怪。司土者省諸。」

《晉州志》
编辑

《通典》「性緩尚儒,仗義任俠。」

《地理志》:「丈夫相聚,游戲悲歌。」

《宋志》:「質厚少文,多專經術。」

《郡志》:「婚姻、喪葬,交相為助。」

《舊志》:勤耕織,樂輸納,好祈禱,信鬼神。人性淳朴,風氣果敢。士重科第,民樂耕桑。市井者,文若勝於質,田野者,質若勝於文。然崇道義,尚廉恥,忠孝名世,《詩》《禮》傳家,君子之所長;紛華誇誕,富貴驕人,馮藉傲物,細民之所短。

歲時附

正月元日,昧爽,爆竹設庭燎香,奠牲饌,祀祖先,禮神,親友交賀,三四日乃已。茹春餅,取迎新也。上元張燈,放花炬,前後三夜。十六日,男女群遊,曰「散百病。」 二十五日,以五穀雜灰畫地為廩囤形,曰「填倉。」

二月二日,煮秫為糜麴調之為醋質,曰「醋膠。」 以灰撒牆壁下如縷,由室內達戶外,曰「引龍。」 用避蝎毒。又用麥豆麪合汁作煎餅,謂可薰虫。三月寒食祭墓,標楮錢,增塚土。清明日,士女簪花戴柳,為鞦韆戲。

世俗相沿,貴家巨族亦無家廟,至清明、中元、下元日墓祭,男女道路絡繹,清明日為甚,其餘隨時祭主。

四月八日戴槐芽

五月五日,人各戴艾葉,食角黍。婦女多戴艾虎,兒童背腕繫綵絲,名「百歲索。」 親友交餽王瓜、角黍之類。

六月六日造麴,伏日造醬。

七月七日,女子設瓜果,祀織女乞巧。十五日,立麻穀於門奠墓。

八月中秋,《親友餽瓜果餅賞月》。

九月九日,女家作棗糕餽婿,曰:「追節。登高賞菊,釀黍為酒。」

十月一日,剪楮為「《寒衣》,焚祭墓所。」

十一月長至日,親友互為拜往。

十二月八日,以五穀雜棗等為粥,曰「臘八粥童。」

考證

男髡髮,童女黔耳。二十三日祭竈。二十四日掃舍。除日易門神。桃符貼「宜春」 字及春聯。爆竹撒芝麻鞂於地曰「跐歲。」 多嫁娶,親友圍爐聚飲曰守歲。

俗禮附

結姻之始,先以媒妁女家意許婚。二家各索男《庚帖》,令陰陽家推其宜否,曰「合婚。」既吉。男家乃請親友二人,曰:「冰翁往女家求婚,女家許婚。」男家乃擇吉通以書啟,女家亦擇吉答之。嗣是,男家略備幣帛簪珥之儀,擇吉倩冰翁將至女家曰「行媒,將親迎。」男家先期擇吉,盛陳聘禮於女家,曰「行禮。」女家亦先親迎一二日,送籹奩於男家,曰「鋪床。」至親迎期,男家擇僕婦中有夫有子,及屬象無犯者二人,曰「娶女」,客從新女。婿昧爽往新婦家,綵結肩輿,導以鼓吹,肩輿後以銅錫瓶注水塞其口,而倒繫之,使水可涓滴下,曰「長流水」,義取親戚往來不絕也。又以杞柳為圓斗,飾以五色,實以酒、酵、麥麩、棗、栗、石子,糊以紅紙,置肩輿內。新婦至,使抱而進。義取發夫蚤立子,且多男也。親迎禮用鴈,或以蒼鵝代之。俗多用雞,曰「長命雞。」婿親至婦家,主人設酒饌,以杯箸私授從者,令攜歸,曰「帶富。」婦家於女子于歸之前一夕,親屬皆酌以酒,曰「送行。」亦帶僕婦二人如婿家,曰「送女客。」新婦出閣,蒙以紅錦,曰「蓋頭」,以避凶煞。由閣門至輿所,皆藉以氍毹。義取不踐貧地。平貧音近也。新婦升輿下輿,皆先令陰陽家擇所向以趨吉。新婦至男家,以馬鞍橫於中門,使跨而過,義取安也。入門,即以織機中所云「勝子」者授之新婦,意取盛也。新婦所歷,亦藉以氍毹柱。石臺,皆剪紅紙帖其上,曰避白虎。內庭置几案,設香供。新婦入,夫婦同詣案前,曰拜謝天地,隨拜祖先。拜畢,新婦乃入房。女侍為新婦粧,曰開臉。粧成,乃謁見公姑,陳衣服巾履為贄。退,婿乃就新婦房飲酒,曰合巹。是日親戚皆餽娶婦家以食物,曰餪。諺曰:「下車飯。」翼日,拜伯嫂及伯公公姑,皆以巾履贄。是日,親戚皆來娶,婦家作賀。三日,婿乃抵新婦家,拜其父母,曰「謝親。」是日,新婦之外祖家賀新婿以羊酒,曰「啟帳。」隨請新婿。新婦至其家,新婦歸自外祖家,乃拜外戚屬,亦以巾履贄伯叔公姑外戚屬,皆答以儀物,曰「拜錢。」六日,新婦家請婿及女至其家,曰「住六。」有九日,請者曰「住九。」雖貧富習傳,小有異同,然此其大略也。

父母疾危篤,移床外庭,子孫父兄環侍,既屬纊,遷於中堂,易衣服衾褥,納金珠口中,即《禮》「飯含義」 也。氣絕,孝女孝婦環哭,以白布作枕枕之,銳其兩頭,實以麥麩,名「雞鳴枕」 ,俗謂冥途不知分曉,耳畔得聞雞鳴也。蒙面以帛,縈足以絲,即《禮》「綴足義」 也。命僕者環尸揮扇,防尸變也。按死者歲數,每歲白紙一張,每張剪為三連,其末條接下垂,以竿繫門外,名「門旛。」 男門左,女門右。孝子徒跣,孝婦蓬頭,夕孝子以楮錢及水漿香供至土地祠焚,拜哭而歸,名「倒頭錢」 ,又名「還魂錢」 ,望魂之復還也。俗誤曰「黃昏錢」 ,如是者三日,大斂罷。亦有作麪燈數盞列點祠中者,名「送燈靈案。」 燒長明燈,晝夜不息。又蒸乾飯一盂,揉麥麪數條如棒,置案上。將大斂,以麪條置亡人袖中,陰陽生用鎮物置之棺內。斂畢,開弔親友,以便祭奠。及葬日,以陰陽生贊禮。出殯,陰陽生以刀斷桑枝於門限,碎盌,名「斬喪。」 殯出戶,孝子以陶器傾擲於石,名曰「摔獻。」 殯既行,孝子執旛前導,書「某考某妣」 名,引魂旛期功之屬皆同。孝子哭送,孝婦從柩後,諸戚,婦女從諸戚,設帳幕酒果奠於路,名「路祭。」 疏親送郊外歸,餘皆抵墓。隨路撒楮錢,名「買路錢」 ,為冥器、方相旛仗等,及墓祠后土題主窆。既葬,奉主歸祔廟三日,復詣墓所奠哭,焚喪服,增封土,名「圓墳。」 小祥大祥,皆詣墓奠哭。禫卜日而祭,俗多不行,但易淡色衣,以示即吉之義。終三月,詣墓哭奠,乃即吉。

《趙州志》
编辑

元日五鼓,初焚香燭祀真宰神及先祖畢,家眾以次稱賀,遂出,與親友拜畢,乃婿贄禮。見則以物酬之。越三日,拜墓。

五日掃門庭穢土,送門外,曰「送窮。」

立春日送土牛,茹春餅、白蘿。

元宵,架燈成山,煙火相戲,門窗戶壁,俱設麪燈。眾遊山會寺廟,夜不為禁。俗云:「鬧元宵,散百病。」 二十日、二十五日,以竈灰圍囤形,中撒五穀,以磚石壓之,名曰「填倉。」

二月二日,以竈灰圍房屋,辟百虫。具鯉魚豬脯,饋新歸之女,曰:「開素分日,造春分酒。」

三月寒食,好事者樹鞦韆,放風禽。男婦咸祭墓,掛楮錢。穀雨日書。令禁蝎。

四月八日、二十八日,各寺僧尼多有作會者,《富愚》赴會。

五月五日,貼門符食角粽,男戴艾葉,女簪艾虎。有司會士夫詣南鄉,舉觴遊詠,名曰「踏柳。」 六月六日,儲水經年不壞,造麴釀酒,有粗有細。七月七日,女子陳瓜果於庭,以器貯水,漂繡針於上,驗巧拙曰「乞巧。」 十五日中元節,早赴地頭,用楮錢供麻穀於家,至晚送於塋焚之。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夜,飲酒賞月,以西瓜時果餳餅供月。

九月九日,棗麪蒸糕,名曰「花糕。」 行送節禮,兼菊花送之。是日,釀菊酒,士人攜酒出遊,曰「登高。」 十月朔日,祭墓,焚寒衣,送女。是月,民間多嫁娶。凡力不前者求救於人,名曰「告助。」

十一月長至日,士夫亦有行交賀禮者。

十二月八日,以諸豆米作粥食之,名曰臘八粥。男女剃頭鈐耳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暮,以餅茶果祀竈。除日行嫁娶禮,俗曰「百無忌。」 是日,樹長錢陳設,祀真宰、先祖之儀。門旁立將軍炭,用石壓千金木,易門神桃符,寫春帖,懸葫蘆,麻著於門,燒辟瘟丹,具酒殽稱壽。長幼圍爐聚飲,夜分乃寢,曰煖歲酒。作麪燈十二盞,釜蒸之,以驗水旱。其月旱則其燈乾,其月澇則其燈滿。又以薥柴夾豆十二粒,水浸之,占法如前。

真定府祠廟考      畿輔通志 编辑

本府。真定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西北五里。洪武初建,弘治七年重修。東為門,中為壇,兩側為庫廚,北為齋所。春、秋二仲上戊日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長樂門外一里許。洪武初建。弘治七年重修。門南向,中為壇、東為齋所、為廚庫。春秋二仲上巳日祭。其州縣俱如制修祀。

城隍廟 在府治西南隅。洪武三年建。正統間,知府張玉重修。

旗纛廟 在真定衛

郡厲壇 在府城永安門外二里許。各州縣俱有。

里社鄉厲二壇 ,州、縣鄉保俱有。

八蜡廟 在府治社稷壇西北。嘉靖十七年建,各州縣俱有。

真武廟 :在府治東,各州縣俱有。

馬神廟 在府城。縣官主祭,各州縣俱有。火神廟 ,在府城長樂門外里許,各州縣俱有。邳彤廟 ,在府城東南,即明靈王廟。

漢壽亭侯廟 在府治陽和樓,又一在「柳巷」 ,一在順城關,各州縣俱有。

二忠祠 在府城內,祀常山太守顏杲卿、平原太守顏真卿。

滹沱河神廟 在府城長樂門外東一里。大鳴泉廟 在府城西十里。

各州縣

太公廟 在獲鹿縣西南四十里郭莊村。淮陰侯廟 一在獲鹿縣西門甕城。一在縣治西古井陘口。一在井陘縣西門外。

靜修祠 在獲鹿縣,元學士高健建。

文昌祠 在井陘縣東三里凌雲塔。明知縣張應台因本縣四科不第,卜地創建,建後果發經魁。邑人都御史霍鵬有《記》,各州縣多有。

崔府君廟 在井陘縣東城外北關,祀唐長子令崔玨。

大禹廟 在槁城縣恆鎮門西,明嘉靖六年建,以鎮滹沱河。一在縣恆鎮門北,亦嘉靖年間建。藥王廟 ,在槁城縣西關,今移太寧門甕城內。二郎廟 ,在槁城縣太寧門內。

王滹南祠 。在槁城縣內,元泰定甲子,為直學士王若虛建,草廬吳澄有記。

安先生祠 ,在槁城縣西西管鎮,元蘇天爵、李士興為鄉先生安熙建,其祖滔、父松皆與焉。吳

考證

澄記

東嶽廟 在靈壽縣東門外。元至正十六年,邑人宋秉善建。

三皇廟 ,在靈壽縣西關外。

趙惠文王廟 在靈壽縣北六十里文山上。元至正十六年建。

趙武靈王廟 ,在靈壽縣西十五里,故城有臺。紀信廟 ,在靈壽縣東八里。

白石神廟 在元氏縣白石山麓。漢光和四年,守令以神能興雲雨,有禱輒應,因請於朝,立廟祀之。

龍王廟 在元氏縣城隍廟左,各州縣多有。「武安君廟 」 ,在元氏縣治西南。又一在贊皇縣治南,祀趙將李牧。

薛文清祠 在元氏縣儒學東,即書院也。欒武子廟 在欒城縣西北五里,塚上舊止小祠一楹,每逢春秋祭期,主祭者立祠門外,一展拜而已。明嘉靖年間,都城趙侍御劾嚴相,疏具未上,夜夢一人緋衣皁冠,特簡來拜,大書治生。欒書詰晨疏入,遂謫欒尉。受事之日,次第謁廟,至武子祠,瞻神像貌與前夢無異,乃太息曰:「凶吉休咎,公前知之矣。」 遂捐金重建。廟制宏敞,自趙侍御公始。

泰山聖母廟 ,欒城縣南北郭俱有,各州縣亦多有。

「三義廟 」 在欒城縣南門內,一在西關外。「北嶽行祠 」 ,在無極縣西北半里許。

「包孝肅祠 。」 在無極縣西關外。

漢光武廟 在定州治東,雞鳴臺三十五里。又一在武強東唐王村,一在柏鄉縣東八十里,一在寧晉南陳村。

廉頗廟 在定州城南五十里廉台村。又一在饒陽縣東二十五里。

陽城祠 在定州東一里。明弘治年間,知州李夢龍建。

韓魏公祠 舊祠在定州。「《名宦》新祠一在州東北眾春園遺址,明萬曆十九年,知州唐祥興建。一在州治後,萬曆四十四年,知州宋子質建。續閱古堂,設公木主祀之。」

蘇文忠公祠 舊祠在定州。

文廟左新祠在新建韓魏公祠左。明萬曆四十五

年知州宋子質建

伏羲廟 在新樂縣何家莊東伏羲臺上。三官廟 ,在新樂縣東南隅。又一在縣西五十里化璧村。

北嶽廟 在曲陽縣北關。

利民侯祠 。在曲陽縣少容山。

鮑侯祠 。在曲陽縣治西。

南嶽廟 ,在行唐縣北一十五里史南莊。尉遲公廟 ,在行唐縣東二里莊頭村。

許由祠 在行唐縣西北三十里許由畽,朝元觀後,明天啟年間建。

郤監軍祠 。在行唐縣西北四十里城寨村,祀晉卿郤穀。

張耳祠 在冀州南門內,宋太祖建隆中建。元末毀於兵,遺趾尚存,後為二郎廟。

皇清順治九年改正。

蕭、晏二公廟 在冀州城西一里高原上。按蕭公名伯軒,宋新淦人,明封「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 晏公名戌子,元臨江人,明封平浪侯。先是明成化六年大水衝城,知州胡瑛呼神求救,水退城全。次年構廟於此。明成化十八年,滹沱河溢,水衝城壞,知州李德美跪禱間,適有麥秸順流而下,與所塌城樓土石併塞,由是水不入城,因重新之。

皇清順治間,知州王來泰復加修葺。

南宮子祠 在南宮縣學宮東,祀南宮适。

皇清順治十六年,邑人翰林杜鎮重修。

扁鵲廟 ,在南宮縣鵲山。

昭惠靈顯真人廟 在南宮縣故城。宋元豐辛酉,大河決,北溢滹沱,瀦潦原野,濁流平隄,㶑而不下,民賴以安,故祀之惟謹。見《邑志》。

魯義姑寺 在南宮縣東門外。

貞烈祠 在南宮縣東郭門外。

烈女祠 在南宮縣東嶽廟西。

黃石公廟 在晉州東北二十里侯城鎮,元至正年間建。

玉皇廟 在安平縣西

馮母廟 在饒陽縣治西,祀馮異之母。不知創自何時,久廢。明萬曆年間,知縣翟燿重修。詳本縣《藝文志》。

姚期廟 在饒陽縣小韓村。

耿純祠 在趙州化龍村,明弘治間,知州張清于純墓前建。

龍井廟 在趙州北一里。金大定四年,州民李通建。明正統五年,判官章綸重修。井旁有二廟相並,俗呼「雙廟。」 世傳有龍潛井底,遇旱禱之多應。

漢高祖廟 在臨城縣西北鵓鴿井。

魏徵廟 在贊皇縣東孫莊村。

五龍祠 在寧晉縣南八里高莊村。古剎垂楊,煙光映目,本邑旱禱之所。

三靈侯廟 在寧晉縣南門外,祀周諫議大夫、唐葛、周三人。

顯惠孫公祠 在寧晉縣北關迤西,祀元兵部尚書樂安郡侯孫瓚。元末,賊帥將屠邑,過丁橋,忽雙鯉躍橋上,應賊夢中所見,復見公神現空中,賊懼,告百姓以不敢屠城之故而去。

曹文忠公祠 在寧晉縣東四里洨水上。祀明少傅、文淵閣大學士曹鼐,邑人蔡靉建。

忠烈祠 在深州西門外,明崇禎十六年建。三清廟 在衡水縣。明萬曆年間趙儒建。寺觀附。

本府

龍興寺 在府治東。隋開皇六年建,初為龍藏寺。創建之日,天降異香。恆山刺史鄂國公王孝零有碑記。宋開寶四年重建。後有大悲閣,內鑄銅佛像,高與閣等。宋太祖曾幸之,繪像於閣西。元大德五年重修。明萬曆四年,重修大悲閣,置都綱司於內。

天寧寺 在府治東。唐咸通初建,有木塔九層。明天啟二年賜額。

皇清順治三年重修。

開元寺 一名「解慧寺」 ,在府治南,有磚塔,魏興和二年建,唐乾寧五年重修。寺中銅鐘聲,洪亮,可聞十里許,制亦迥異,蓋數千載物也。僧遞司之,鐘聲早晚與譙樓相應。

臨濟寺 在府治東南,後魏興和中建,前有青塔。

洪濟寺 在府治北,元泰定中建。

廣惠寺 在府治東南,又名「華塔寺。」 唐貞元中建,明宣德中重修。

舍利寺 ,在府治西北。唐開元葬金牛禪師舍利於塔下。明太祖、成祖相繼命江夏侯取二萬餘粒,成祖仍命新其殿塔。

崇因寺 在府治北。明萬曆丁未年,僧無疑募建。內貯佛經,新舊各一藏。

興龍寺 在府城北,隋開皇中建。

毘盧寺 在府城西南,唐天寶中建。

精嚴寺 在府城南,唐天寶中建。

旃檀寺 在府城北,唐天寶中建。

廣福寺 在府城東南,宋元祐中建。

元真觀 在府治東北。唐天寶年建,置都紀司於內。

各州縣

靈巖寺 ,在獲鹿縣西海蠃山畔,金賜額「靈巖。」 銅閣寺 ,在獲鹿縣南同冶村。

顯聖寺 在井陘縣北。隋開皇中建,置僧會司于內。

清涼寺 ,在井陘縣治西北,明正統初年建。福慶寺 ,在井陘縣東南,隋開皇中建。

莊嚴寺 在井陘縣東北五十里,宋元豐中建。通仙觀 ,在井陘縣治北。元至正建,置道會司于內。

興國寺 ,在槁城縣東。金大定中建,置僧會司于內。

淨土寺 在槁城縣治西北。

智矩寺 ,在槁城縣西九門城內,唐上元三年建。

洪照寺 在槁城縣西南三十里。唐總章元年建,明弘治元年重修。

寶峰寺 ,在元氏縣西一十五里神岩山。金大定二年建。

普和寺 在槁城縣西北三十里,明宣德二年重修。

聖眾寺 在靈壽縣西關。元至元中建,置僧會司於內。

禪定寺 在靈壽縣西北,即魯柏院,元至正中建。

幽居寺 ,在靈壽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即祁林院。有北齊天保八年趙郡王高獻所立碑。兜率寺 。在靈壽縣東北,宋元祐中建。

文山觀 在靈壽縣治北。元至正年建,置道會司于內。

開化寺 在元氏縣城西南隅。始于「隋唐,盛于宋元。明景順間,頻有修葺。正德間復修。有浮屠二,勢若參天。置僧會司于內。」

凝禪寺 在元氏縣西北十里白婁村,魏元象二年修。

金仙寺 在元氏縣東二十里曹村,金大定間重修。

修真觀 在元氏縣治北,唐開元年建。

善眾寺 在欒城縣城東一里,明洪武中建,置僧會司于內。

《極果寺 》,在欒城縣城內,明弘治中建。寺有古槐,高數丈,約三四百年物。

皇清順治十三年,董九龍重修。

開業寺 ,在欒城縣西豆嫗村,元泰定中建。勝樂寺 ,在欒城縣東西陳村,內有立石佛像三尊,相傳為「自來者」 ,明洪武中建。

廣勝寺 ,在欒城縣北留村橋,內有《藏經》等閣,外有磚塔四五,足供游賞。

太極觀 ,在欒城縣治東。元至正年建,置道會司于內。

清虛觀 ,在欒城縣趙臺村,宋元祐年建。興國寺 ,在無極縣治西北,齊天保年建。壽寧寺 ,在無極縣治東牛村,金大定年建。千佛寺 ,在無極縣北汪村,宋元祐年建。重寶寺 ,在無極縣南流村,元至正年建。福聖寺 ,在平山縣南。宋重寧間建,明正統年修,置僧會司于內。

天寧萬壽寺 在平山縣覺山,宋元豐元年建。寺有靈蛇,一名大青,一名小青,相傳為龍種。宋時禱雨有應,一封福應侯,一封利澤侯,至今種類不絕。居八角龍井中,夏秋時出,與僧人床榻相接,習以為常,旱則禱之。

瑜珈寺 在平山縣西八十里瑜珈寨上,宋嘉祐元年建。

清淳觀 在平山縣治西,明永樂年建,置道會司于內。

毘盧寺 在定州治南。金大定中建,置僧會司于內。

金橋寺 在定州治南,金大定中建。

大道觀 在定州治西北,元初建置。

壽聖寺 ,在新樂縣治東南,唐開元年建。定海寺 ,在新樂縣西何家莊東北,唐神龍三年建。

文殊寺 在新樂縣東田村,元至元十年建。又一在「畫壁村。」

玉真觀 在新樂縣石家莊,明洪武年建。明禪寺 ,在曲陽縣治西南。宋元祐間建,置僧會司于內。

興福寺 ,在曲陽縣城東村,漢明帝時建。大興寺 ,在曲陽縣嘉山東,唐天寶間建。寧定寺 ,在曲陽縣東趙丘村,有《三教藏經》。慈濟寺 ,在曲陽縣東慈順村,內有靈跡塔。元至元間建。

浮休寺 在曲陽縣西水竇澗村。

曉林寺 在曲陽縣西棗林村。元至正間建總元宮 ,在曲陽縣治西,置道會司于內。善法寺 ,在故阜平王快鎮五峰嶺,今隸曲陽縣。

封崇寺 ,在行唐縣治北,北齊天保間建。香蓮寺 ,在行唐縣北,宋宣和間建。

般若寺 在行唐縣臺上村箕山下,元大德十年建。

香岩寺 ,在行唐縣安鄉村,金大定間建。香陰寺 ,在行唐縣協神村,唐大曆七年建,宋熙寧十三年修。

朝元觀 在行唐縣許由畽,元至正年建。太清觀 在行唐縣治東北隅,明永樂年建。泰寧寺 在冀州治東北。初為草菴,在城北,宋太祖潛邸時曾游此。建隆中遷建,元成宗大德八年重建,至正末兵廢,明洪武二十二年重建。

皇清順治年間,貢生梁芳遠重修「立碣。」

五花寺 在冀州韓家莊,宋太祖開寶二年建,明景泰八年重修。

天界寺 在冀州伯牙莊,宋太祖開寶八年建,明成化十八年修。

福正寺 ,在冀州付水村,元順帝至正二年建。佛崇寺 ,在冀州付管村,明景泰二年建,成化十五年重修。

岱嶽觀 在冀州治東,元至正年建。

邊仙觀 在冀州東北,明永樂年建。

洪濟寺 在南宮縣城西二里,有石刻千佛,潁式「皇祐四年」 字,明弘治五年重修。

鎮覺寺 在南宮縣城東四十里寧化鎮。元大定四年建,明成化十八年重修。

報恩寺 在南宮縣東南三十里高村,唐貞觀十四年建,宋太平興國年重修,明正統年再修。重興寺 在南宮縣東南四十里孫村,元至正戊午重修,明宣德庚午再修。

保寧寺 在新河縣西,金明昌六年建,元至正年修,明永樂年重修。

崇寧寺 在新河縣西北,元至正年建。

興福寺 在棗強縣治南,明洪武年建,置僧會司于內。

嘉會寺 在棗強縣嘉會村。

甘露寺 在棗強縣婁子村。

興國寺 在武邑縣治東,明宣德年建。

棲禪寺 在武邑縣西關,天祐中建。

雲齊寺 在武邑縣西南,唐天寶年建。

磐石寺 ,在晉州治西北隅,明洪武年建。留箭寺 ,在晉州。營西,明永樂間建顯通寺, 在晉州治東,元至正年建。

清雲寺 在晉州河顯村,元大德間建。

五嶽寺 ,在晉州城東關,置道正司于內。鐵佛寺 ,在安平縣治西北,元至正年建。高福寺 ,在安平縣治西,元至正年建。

明寶寺 在安平縣東北,明成化年建。

祈真觀 在安平縣治北一里,隋開皇年建。金真觀 在安平縣西十五里,元至正年建。慈氏寺 在饒陽縣東南,開平間建。

飛梁寺 ,在饒陽縣善補村,金大定間建。上元寺 ,在饒陽縣孔店村,宋政和間建。頂寧寺 ,在饒陽縣團里村,元至元間建。楞嚴寺 ,在武強縣東北,宋政和年建。

恩重寺 ,在武強縣隄南村,明弘治年建。三泉寺 ,在武強縣臺頭村,元至正年間建。柏林寺 ,在趙州東南,金大定年建。

清河寺 在趙州營兒村,宋元祐年建。

大乘寺 ,在趙州陽明村,天祐年建。

白雲寺 ,在趙州白溝邨,元至正年建。北照寺 ,在趙州謝村,明天順年建。

資勝寺 在趙州大堡村,元至正年建。

崇光寺 在柏鄉縣治東。明正統年建,置僧會司于內。

神應寺 在柏鄉縣治西,金大定年建。

真君觀 ,在柏鄉縣北門外,元至元年建,置道會司于內。

石佛寺 在隆平縣治東,宋時建。

光業寺 在隆平縣趙孟村,唐時建。

尊聖寺 在隆平縣王村,明景泰年建。

樂道觀 在隆平縣北,元至正年建。

普利寺 ,在臨城縣治東北,宋政和間建。祥符寺 ,在臨城縣北瀆上村。

游僊觀 在臨城縣西,元至正年建。

昊天觀 ,在臨城縣石家蘭,唐開元年建。乾明寺 ,在高邑縣治西南,元至正年建。法會寺 ,在贊皇縣西南,置僧會司于內。《淨住寺 》,在贊皇縣南,齊天統年建。

法性寺 ,在贊皇縣西,天會年建。

追聖寺 在寧晉縣治東,唐開元年建。

雲臺寺 在寧晉縣安上村,唐開元年建。水月寺 在寧晉縣畢家莊,明永樂年建。風化寺 在寧晉縣張碑村,明弘治年建。惠真觀 在寧晉縣治東南,唐開元年建。法寶寺 ,在深州唐鳳村,唐開元年建。

神霄觀 在深州治西,明正統年建。

竇雲寺 在衡水縣西,唐貞觀年建。

圓覺寺 ,在衡水縣西留村,元至正年建。龍泉寺 ,在衡水縣李家圈,元至正年建。

真定府兵制考      畿輔通志 编辑

《真定》鎮官兵共一萬二千二百五十九員名,歲共支俸餉銀二十五萬六千五十三兩四錢四分五釐八毫五絲五忽六微。

本鎮各營

總兵官一員

遊擊二員

參將一員

都司一員

守備八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八員

守口官二十四員

馬戰兵六百四十七名

守兵四千一百四十二名。

營馬六百四十七匹

歲共支俸餉《馬乾》等銀一十萬一千四百二十五兩四錢四分五釐八毫九絲五忽六微。左右營援勦兵一百九十五名。

共支銀八千三百一十六兩。

真定府物產考 编辑

五穀

粱。各種。 黍、       稷

麥     、菽各種。   稻:

薥秫    ,芝麻      ,蕎麥,蔬蓏。

莙薘    、萵苣      、山藥、藕     、芹       、芥。

蒲筍    、豆角各種。  《蘑菇》:

茼蒿    菘。各種。   蘿蔔。各種蔥。     蒜、       韭

波菜    、茄       瓠。

王瓜    絲瓜      南瓜芫荽    西瓜      胡瓜菜瓜    冬瓜      莧

香菜    、《甘露      》、蔓菁,青薊    、落藜      ,苦苣,薺     、竦角      ,白花菜。《紫花菜》。

果實

梨     《紫花梨     、桃》各種。「杏     黃梅」,      無花果,胡桃    棗       李。各種柰,     《沙果》,      石榴,葡萄。各種《文官果》     《棠梨》。

土豆    、芡       菱

蓮實

松     、柏       竹。

柳     :槐       、榆。

椿     、楸       《桑》

《楊     楮       棠》:

桐     檉       樗。

牡丹    、酴醾      、芍藥。紅、白二種。紫薇    《山丹》。      《卷丹》《石榴》。各種菊花:各種  《萱》:

槿     :《雞冠      》《鳳仙石竹》。各種。玫瑰、      《五香梅》

刺梅    《向日葵     》,《紫荊》,《四季槐   》。《月季      迎春》。《金銀藤   》,《紫蝴蝶     》,《夜落金錢》。紅、白二種。金盞    翠蛾      秋海棠,《望江南》   「百日紅」、     黃葵夜合    棣棠、      火楊梅《金雀》    《十樣錦》、     竹葉桃素馨    丁香      海棠。各種江西臘   鸞枝,      御馬鞭,緋桃    玉香      剪紅紗。黃金帶,   金沙寶相,    木香珍珠佩   探春。紅白二種臘梅:

《壽帶    》《鶯粟      》《金絲桃》《玉堂春   》《紅蓼      》《紅梨花》《蜀葵》。各種。《八仙      玉簪》。

羊角    垂盆      。佛耳。佛指甲   。棕       莎茨。虎鬚    。大藍      、小藍。水蔥    。天竹      。蘆葦。蒿     。蒲       ,莠。

苜蓿    、《馬蘭      萍》

車前子    ,薏米仁    ,蓽薢,桃仁     ,杏仁     ,樗皮,槐角     ,桑白皮    ,酸棗仁,蒲公英    ,倉耳     ,夏枯草,兔絲子    ,茵陳     ,蒺藜,枲耳     ,地膚子    ,茺蔚子,椒      ,牽牛     ,荊芥,白芥子    ,蟬退     ,萊菔子,地丁     ,小茴香。

羽畜

雞      :水雞     、鵝

鴨      :水鴨     ,鴿。

瓦雀     喜鵲     麻鵲、鵪鶉     鳩      沙燕鷦鷯     黃鸝     布穀雉      《啄木     》杜鵑鴇      鸛      烏鴉鸇      隼      鷺。

《鴞      》鳧      灰鶴鷗      ,沙雞     淘河。鸕鶿     魚鷹     ,嘖嘖毛畜。

馬      ,羊      、牛。

騾      。驢      、犬。

貓      :《豕      鼠》:

狐      兔      貍。

獾      :《田鼠     》《蝟》

水族

鱟      ,鯉      鯽。

鯰      鰻      、蛭。

魴      鱧      七星鱔      。鰌      鱉螺      。蛙      蝦。

倮虫。蠶      蜂      ,蜻蜓,蜘蛛     ,蝴蝶     ,蜣螂。蛇      。螽斯     ,蠐螬。螻蟈     ,螟蛉     蚊。

《螳螂     伏翼     蠍》。

蝘      ,《蠅      ,蟬》。

壁虎     蝸牛     ,促織蛩      蟫。

布      、絹      、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