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62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六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目錄

 宣化府部紀事一

職方典第一百六十二卷

宣化府部紀事一

编辑

《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炎帝欲侵陵 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 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于 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 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 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合符釜山,而邑于涿」 鹿之阿。「阪泉」涿鹿在上谷。《釜山》,在媯州懷戎縣北。

按懷戎即今懷來縣

《古今註》:「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兵 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車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 位。」

《繹史元女兵法》云:「黃帝攻蚩尤,三年不下,得一術士, 伍胥問之,胥曰:『是城中之將,白色商音,帝之始攻,得 毋以秋之東方行乎?今帝為蒼色角音,此雄軍也,請 以戰為』。」帝曰:「為之若何?」曰:「請攻三日,城必下。」乃設五 軍,五軍已具,四面攻之。三日城果下。

《國策》: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為趙孝成王壽,酒三日, 反報曰:「趙民其壯者皆死于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 左右皆以為趙可伐,遽起六十萬以攻趙。令栗腹四 十萬以攻鄗,使慶秦以二十萬攻代。趙使廉頗以八 萬遇栗腹于鄗,使樂乘以五萬遇慶秦于代。燕人大 敗。按鄗今高邑代今蔚州

《鎮志》:「燕王喜八年,割平舒葛武陽易趙地。」時燕有易 水長城,而龍兌、龍門、臨樂與接;趙有代、雲中,其平舒 葛武陽又近也。燕以山後平舒葛、武陽與趙,趙以龍 兌、龍門、臨樂與燕。平舒在蔚州西北葛武陽不可考龍兌龍門臨樂俱為古薊屬地 燕王喜二十三年,趙人來攻,拔屬城。時,燕、秦約好,燕 以太子入質秦。秦張唐往相燕,將伐趙,廣河間。甘羅 說趙王曰:「燕、秦好欲以伐趙,廣河間也。王不如齎臣 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王與強秦攻弱燕,失于 此,償于彼矣。」趙王從之,燕太子歸趙,攻燕上谷,拔三 十城。

《史記秦始皇本紀》:「十九年,王翦羌瘣盡定取趙地,引 兵欲攻燕,屯中山。趙公子嘉率其宗數百人之代,自 立為代王,東與燕合兵,軍上谷,大饑。」

《鎮志》:「王次仲,上谷人。性能窺惻造化,變通無窮,隱居 庸山中,不為祿仕。上古蒼頡曾觀鳥跡制書,歷世代 用之,然其文繁,無所會據,學者難焉。次仲因其意旨, 更為隸法,簡略徑直,急速即可成章。時秦方燔書,廢 古訓,官獄多事,始皇得次仲書,大喜,遣使三召,次仲 皆辭不至。始皇怒,因令下杜程邈增損其書行之,以」 為可施諸徒隸最便者也,名曰《隸書》。

《通鑑綱目》:「秦二世元年,趙將韓廣略燕地,自立為燕 王。」鎮志二世元年,陳涉起謫戍,首叛秦,自立為楚王,天 下嚮應,遣武臣張耳、陳餘北略地。至是,耳、餘聞他將 為陳涉略地,還者多以讒誅,勸武臣自立為趙王。遣 故上谷卒史韓廣略燕地。燕故貴人豪傑勸廣王燕, 廣以為然,遂亦自立。

《漢書高祖本紀》:五年「七月,燕王藏荼反,上自將征之。 九月虜荼。」鎮志項羽入關,徙燕王廣王遼東。荼廣將從 羽入關,羽立為燕王。高帝二年,韓信下代定趙,荼降 為漢。至是荼反,遣兵攻下上谷及代。帝自將討荼,虜 之,遣酈商以兵來定上谷,將軍樊噲定代悉平。 高祖十二年,周勃定代,斬陳豨于當城。豨降將言豨 反時燕王盧綰使人之豨所陰謀,上使辟陽侯審食 其迎綰,綰稱疾,食其言,綰反有端,使樊噲、周勃將兵 擊綰。鎮志帝既虜臧荼,立綰王燕。及代相陳豨反,綰與 豨通。豨誅其降將,言之帝,乃使使召綰。綰不就,遂反, 發兵攻上谷,帝遣勃討之。勃破綰軍,下薊,得綰。諸將 相復破於沮陽,追至長城。綰亡匈奴乃還上谷,定所 劫十一縣。

《鎮志》:文帝十二年,詔罪民入粟邊自贖,晁錯上言,「石 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爵者, 上之所擅,出於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 不乏,使人入粟於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 粟必多矣。」

武帝建元六年,赦邊郡軍吏不循法者。時秦、隴、燕、代 間軍吏多不循法。上曰:「邊民固不可內郡治也,向所 犯特赦之,自今有犯仍如法。」

《漢書武帝本紀》:「元光六年,匈奴入上谷,殺略吏民。遣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出代,輕車將 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鴈門。青至龍城, 獲首七百級,廣、敖失師而還。」鎮志漢初,兵革少息,高祖 令歲轉山東粟數十萬石給關中。至是,匈奴人上谷 殺略吏民,乃遣將軍衛青出上谷塞伐之,因增歲運 至六十萬石,以供軍餉。青既出塞,至龍城,得捕首虜 七百人,還,賜爵關內侯。

元朔二年匈奴入上谷漁陽殺略吏民千餘人遣將 軍衛青李息出雲中至高闕遂西至符離獲首數千 級。鎮志時匈奴數萬騎入上谷,殺數百人,太守郝賢從 大將軍出塞,斬首二千餘,論功封眾利侯。

元狩元年「匈奴入上谷殺數百人。」鎮志時五月,匈奴萬 人入上谷,殺數百人。是秋,渾邪王降漢,發車二萬乘 迎之,令居邊郡,供費不貲,府庫一空。

元狩四年,大將軍衛青將四將軍出定襄,將軍霍去 病出代,各將五萬騎,步軍踵後,數十萬人。青至幕北, 圍單于,斬首萬九千級。去病與左賢王戰,斬獲首七 萬餘級。鎮志驃騎將軍霍去病出代擊匈奴,破之,匈奴 左地遂空。去病乃請徙烏桓諸郡,分置上谷及漁陽、 右北平、遼東塞外,置烏桓校尉,擁節領之。

《鎮志》:「元狩五年,遣博士循行至郡,廉察吏民自造白 金五銖錢,後吏民坐盜鑄錢死者數十萬人,犯者益 眾,吏不能盡誅,詔遣博士六人分循郡國,舉兼并之 徒及守相為吏有罪者。」

元鼎三年夏,上谷饑。

《漢書武帝本紀》:「元封元年,行自雲陽,歷上郡,出長城 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勒兵十八萬騎,旌旗徑 千餘里,威振匈奴,匈奴讋焉。還,祠黃帝於橋山。」鎮志駕 征匈奴,自遼西歷北邊,祠黃帝橋山,因出長城巡視, 乃歸甘泉。橋山在保安州境上有黃帝遺祠

昭帝始元元年,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節行郡國。 鎮志元年遣使來省風俗帝甫即位即命「郡國守相以 春月行所至縣勸民農桑務節儉崇禮讓貧者振捄 之至是。又遣朝臣十有三人分行郡國舉賢良察風 俗問民疾苦布朝廷恩德。」

《鎮志》:「成帝永始元年春,上谷旱,至七月雨。」

《漢書平帝本紀》:「元始四年,遣太僕王惲等八人,分行 天下,覽觀風俗。」鎮志「四年,遣使來采風謠。時王莽專政, 奏遣王惲等八人行郡國,觀風俗,採民間歌謠以上。 惲等還言天下風俗齊同,詐作歌謠頌功德,凡三萬 言。詔以惲等宣明德化,萬國齊同,皆封為列侯。」 《後漢書寇恂傳》:「恂,上谷昌平人也。初為郡功曹,太守 耿況甚重之。王莽敗,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國,曰:『先降 者復爵位』。恂從耿況迎」使者于界上,況上印綬,使者 納之,宿無還意。恂勒兵入見使者,就請之。使者不與, 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 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銜命, 以臨四方,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將復何以號令 他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 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秪生亂。為使君計,莫若復之, 以安百姓。」使者不應,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況至, 恂進取印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詔之,況受而 歸。及王郎起,遣將徇上谷,急況發兵,恂輿門下掾閔 業共說況曰:「邯鄲拔起,難可信向。昔王莽時,所難獨 有劉伯升耳。今聞大司馬劉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 士多歸之,可攀附也。」況曰:「邯鄲方盛,力不能獨拒,如 何?」恂對曰:「今上谷完實,控弦萬騎,大郡之資,可以詳 擇去就。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力,邯鄲不足圖也。」況 然之,乃遣恂到漁陽,結謀彭寵。恂還至昌平,擊邯鄲 使者,殺之,奪其軍,遂與況子弇等俱南。

《彭寵傳》:「更始立,拜寵偏將軍,行漁陽太守事。及光武 鎮慰河北,至薊,會王郎詐立,傳檄燕趙,遣將徇漁陽、 上谷,眾多疑惑,欲從之。吳漢說寵從光武,會上谷太 守耿況亦使功曹寇恂詣寵,結謀共歸光武。寵乃發 步騎三千人,與上谷軍合而南。光武承制封寵建忠 侯。及即位,吳漢、王漢並為三公,而寵獨無所加,愈怏」 怏不得志。建武二年春,詔徵寵,遂發兵反,分兵徇廣 陽、上谷、右北平。又自以與耿況俱有重功,而恩賞並 薄,數遣使要誘況,況不受,斬其使。明年春,寵遂拔右 北平、上谷數縣。

《王霸傳》:「建武九年,拜霸上谷太守,十三年,增邑戶,更 封鄉侯。是時盧芳與匈奴烏桓連兵,寇盜尤數,緣邊 愁苦。詔霸將㢮刑徒六千餘人,與杜茂治飛狐道,堆 石布土,築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餘里。又陳委輸 可從溫水漕,以省陸轉輸之勞,事皆施行。」飛狐道 在今蔚州飛狐縣北,通媯州懷戎縣,即古之飛狐口 也。溫餘水,《水經注》曰:「出上谷居庸關東。」

《光武本紀》建武十五年「二月,徙鴈門、代郡、上谷三郡 民,置常關、居庸關以東。」鎮志十五年春,匈奴入寇,詔大 司馬吳漢、將軍馬成、馬武等擊之。先是,遣使通匈奴,

賂遺金帛,以修舊好,匈奴亦遣使來獻,而單于驕倨
考證
自比冒頓。帝方內平諸夏,未遑外事,而匈奴數與盧

芳共侵漁陽、上谷,於是命吳漢等出塞擊之,經歲無 功,而匈奴轉盛,銳暴日增,乃倍置邊兵,大築亭障,以 謹備焉。時匈奴寇抄日甚,州郡不能禁,因徙上谷及 代、鴈門吏民六萬餘口入常山,并居庸關東以避之。 於是匈奴左部乘虛入居塞內。

建武二十一年冬十月,遣伏波將軍馬援出塞擊烏 桓,不剋。匈奴寇上谷、中山。鎮志烏桓、匈奴數連兵為寇, 其在上谷塞外白山者尤強驁。上因詔援行視上谷、 并代、鴈門障塞。援至高柳,猝出五阮關,掩擊烏桓。烏 桓侯者覺之,相率逃避,援追斬百餘級。烏桓發兵尾 擊援,援晨夜奔還,比入塞,馬死者千餘匹。

建武二十五年春正月,遼東徼外貃人寇右北平、上 谷、太原,遼東太守祭彤招降之。烏桓大人來朝。鎮志貃 人,一曰「穢貃。」西漢時,以其部居嶺東七縣,置東部都 尉。光武建武六年,省都尉官,遂棄嶺東地,悉封其渠 帥為縣侯,皆歲時朝賀。至是連遭旱蝗,赤地數千里, 草木盡枯,人畜饑疫,死耗大半,因寇上谷。又遼東烏 桓大人郝旦等朝貢,獻奴婢牛馬。烏桓多願宿衛,于 是封其渠帥為侯王,君長八十一人,留居塞內,布于 沿邊諸郡,給其衣食;令招來種人為漢偵候,助擊匈 奴、鮮卑。司徒椽班彪上言,「宜復置烏桓校尉府。」于是 置于甯城開營府,并領鮮卑質子互市。

建武二十五年,烏桓大人率眾內屬。二十六年,南單 于遣子入侍。于是雲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鴈門、上 谷、代八郡民歸于本土。發遣邊民在中國者,還布諸 縣,皆賜以裝錢,轉輸給食。鎮志初,帝徙吏民,似失策。及 其責州郡以防禦,分謁者以轉輸,馬援出視障塞,王 霸兼領屯兵,未嘗一日忘邊土也。卒之烏桓內屬,南 虜入朝,戍兵大減,徙口盡歸,乃知安攘有道。《云 鎮志》:「中元元年夏四月,上谷甘露降。」

《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八年,詔三公募郡國中都官 死罪繫囚,減罪一等,勿笞,屯朔方、五原之邊縣。其大 逆無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蠶室。亡命者令贖罪各有 差。凡徙者,賜弓弩、衣糧。」

永平十六年春二月,騎都尉來苗出《平城》伐北匈奴。 鎮志初,匈奴分為南北,不相統攝,至是,北匈奴寇抄邊 郡,帝欲遵武帝故事誅擊之,詔來苗將上谷、漁陽、北 平、鴈門兵及烏桓、鮮卑之眾出塞。北匈奴聞之,悉度 募去,無獲而還。

《鄧禹傳》:「禹子訓,建初三年拜謁者。會上谷太守任興 欲誅赤沙烏桓,怨恨謀反,詔訓將黎陽營兵屯狐奴, 欲以防其變。訓撫接邊民,為幽部所歸。六年,遷護烏 桓校尉。黎陽故人,多攜將老幼樂隨訓徙邊,鮮卑聞 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和帝本紀》:永元五年二月,「詔有司省減內外廄及涼 州諸苑馬。」鎮志時四方獻馬眾多,內廄充滿,因多置外 廄畜之。其涼州等地,水草豐美,滋息又不可勝計。適 幽朔軍告征伐,馬耗,無以禦敵,乃令有司「發外廄」并 涼州諸苑馬給焉。

永元十一年春二月,遣「使循行郡國,廩貸災害不能 自存者,令得漁采山林池澤」,不收假稅。鎮志先是,以旱 蝗除田租及山澤稅。至是,又遣使循行廩貸,及徵民 間助義者,其有司一切苛政,悉為罷去。使還,各以郡 國便宜事聞。又令邊郡歲舉孝廉一人,以弘仕路。 元興元年九月,遼東太守耿夔擊貃人,破之。鎮志時遼 東貃人為患,詔發上谷烏桓兵擊之。 《鎮志》,「安帝永初元年,上谷大饑,死者十四五。」

《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初五年:「秋八月,鮮卑入寇代郡, 殺長吏。冬十月,鮮卑寇上谷。」鎮志鮮卑初役屬匈奴,北 匈奴破,漸移居匈奴故地。建武末,遣使詣遼東太守 祭彤求自效。後其大人《燕荔陽》入朝,詔封為王。至是 秋八月,寇上谷,燒官寺,殺長吏,詔發沿邊甲卒來屯。 十一月,復攻居庸關,仍詔前兵分據要害禦之。 建光元年秋八月,鮮卑寇居庸關。九月,雲中太守成 嚴擊之,戰歿。鎮志鮮卑入寇,雲中太守成嚴、功曹楊穆 來禦,死之。初,遼西鮮卑大人烏倫、其至鞬率眾詣度 遼將軍鄧遵奉貢獻。詔封烏倫為「率眾王」,其至鞬為 「率眾侯。」至是鞬反,攻居庸、上谷,嚴率兵來禦,兵敗,穆 以身蔽嚴,俱歿。

《鎮志》:「順帝陽嘉元年冬,烏桓校尉耿煜出塞擊鮮卑, 敗之。初,鮮卑來朝賀,鄧太后令止烏桓校尉甯城下, 因築南北兩部質館,鮮卑邑落百二十部,各遣入質, 是後或降或叛,邊人歲苦其害。至是,烏桓校尉煜擊 敗之。」

桓帝延熹元年冬,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入寇。南匈奴 效順久,至是反,連兵烏桓、鮮卑,抄掠沿邊諸郡。是後 鮮卑檀石槐者,因其部落畏服,推為大人,乃立庭於 彈汗山,兵馬甚盛,盡據匈奴故地。東接濊貊二十餘 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餘邑為中部,從 上谷以西至燉煌接烏孫二十餘邑為西部,各置大人主之。

靈帝建寧二年,烏桓反,遂入寇。初,烏桓居上谷者,其 大人難樓有眾九千餘落,至是反,結遼西丘力居、遼 東蘇僕延、右北平烏延,幾二萬餘落,擾邊為患。 《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六年八月,遣破鮮卑中郎將 田晏出雲中,使奴匈中郎將臧旻與南單于出鴈門, 護烏桓校尉夏育出高柳,並伐鮮卑,晏等大敗。」鎮志六 年,烏桓校尉夏育出塞擊鮮卑,敗績。先是,幽、并邊郡, 歲被鮮卑寇掠,至是,育上言:「鮮卑寇邊,自春已來益 甚。請徵幽州諸郡兵出塞擊之,一冬二春,必能擒滅。」 召百官議,中郎蔡邕議止之,帝不從,遂遣育等三萬 騎三道並出檀石槐命三部大人率眾逆戰,育等大 敗奔還,死者十七八。

《劉虞傳》:「虞拜幽州牧,初,詔令公孫瓚討烏桓,受虞節 度。瓚屢違節度,積不能禁。虞乃密謀討之。時州從事 公孫紀者,知虞謀而夜告瓚。瓚時部曲放散在外,倉 卒懼不免,乃掘東城欲走。虞兵不習戰,又愛人廬舍, 敕不聽焚燒,急攻圍不下,瓚乃簡募銳士數百人,因 風縱火,直衝突之。虞遂大敗,與官屬北奔居庸縣。瓚 追攻之,三日城陷,遂執虞并妻子還薊,斬虞于薊市。」 《三國魏志烏丸傳》:「廣陽閻柔,少歿烏丸、鮮卑中,為其 種所歸信。柔乃因鮮卑眾,殺烏丸校尉邢舉代之。會 太祖平河北,柔帥鮮卑、烏丸歸附,遂因以柔為校尉, 猶持漢使節,治廣甯如舊。」

《鮮卑傳》:「文帝踐阼,田豫為烏丸校尉。軻比能本小種 鮮卑。太和二年,豫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壻鬱築鞬部, 舍為鞬所殺。其秋,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 討鬱築鞬,大破之。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 七日。上谷太守閻志,柔之弟也,素為鮮卑所信,志往 解喻,即解圍去。」

《高貴鄉公本紀》,甘露元年「夏五月,鄴及上谷並言甘 露降。」

《鎮志》:晉武帝太康元年,分郡地置廣甯郡,以沮陽、居 庸縣屬上谷,下落涿鹿縣屬廣甯,餘為鎮,分屬其郡 守皆加將軍。時監幽州諸軍事烏桓校尉唐彬開斥 舊境,復築秦長城塞,分兵屯守,烽堠相望。是年幽州 塞北有「死牛頭」語。

《晉書惠帝本紀》:「元康四年秋八月,上谷、居庸、上庸並 地陷裂,水泉出,人有死者,大饑。九月,赦州之遭地災 者。」鎮志四年,以郡境地震,赦罪人。時壽春、上谷、居庸、上 庸地震被災,詔振貸,特赦有罪吏民。次年,又詔有司 曰:「邊郡連年受敵,或亡叛投賊,其親戚留在本土不 安者,特赦之。其逋債負皆勿收。除舊嫌,解禁錮復,亡 失官爵,咸與更始焉。」

《鎮志》:「元康五年,索頭來居塞外鮮卑索頭部世居漠 北,後漸南徙,居匈奴地。其可汗祿官,用代人衛操、箕 瞻等謀,招集邊人,部落漸盛。至是分其國為三,一居 上谷塞外濡源,祿官自統之;一居參合陂北,使兄子 猗㐌統之;一居定襄之盛樂,使猗㐌弟猗盧統之。」 《晉書·王沉傳》:「沉子浚,懷帝即位,以浚為司空,領烏丸 校」尉,又領冀州。詔進浚為大司馬,加侍中、大都督、督 幽冀諸軍事。使者未及發,會洛京傾覆,浚大樹威令, 專征伐。劉琨與浚爭冀州,琨使宗人劉希還中山合 眾,代郡、上谷、廣甯三郡人皆歸于琨。浚患之,與琨相 距,遣燕相胡矩督護諸軍,與疾陸眷并力攻破。希驅 略三郡士女出塞,琨不復能爭。

《鎮志》:「愍帝建興二年,晉劉翰以郡地入遼西公叚匹 磾。王浚既謀逆,心志益肆。石勒偽遣表勸進,浚信之, 不設備。至是勒襲浚,先驅牛羊數千頭,聲言上禮,遂 入薊,執浚殺之。以晉尚書劉翰為寧朔將軍,行幽州 刺史,置諸守宰而還。勒既還,翰以郡入于叚匹磾。 成帝咸和四年,上谷相侯翕以郡地降于趙。後趙石 勒」使石虎攻破《叚匹磾》于厭次,殺之。《匹磾》弟《牙立》。牙 從祖就《陸眷》之孫遼請幫助識別此字。《牙立》至是石虎攻遼,遣將支 雄等率步騎七萬為前鋒,長驅入薊。遼所署上谷相 侯翕及代相張收皆以郡降。

咸和五年,無麥禾,饑。

穆帝咸和六年,燕取郡地,徙其人山南。冉閔篡,趙國 大亂,燕王慕容儁圖兼并,以兵南伐,出自盧龍。趙幽 州刺史王午棄城走,留將王他守薊。儁攻破之,斬他。 儁因都薊,遷上谷廣甯人于《徐無》,代郡人于《凡城》。 帝奕太和五年,秦伐燕,取郡地。秦王堅遣王猛伐燕, 滅之,遂有上谷。

孝武帝寧康二年,蝗。

太元元年秦遣侍臣來考政教秦王堅下詔曰:「往得 丞相常謂帝王易為自丞相違世鬚髮半白今天下 既無丞相或政教淪替可遣侍臣分巡郡縣問民疾 苦。」匈奴別部劉衛辰素屬代,至是叛,以秦伐代。代 王什翼犍病不能戰,奔陰山避之。秦兵退,犍還,庶長 子《實君》。請幫助識別此字。《犍》《秦》兵復至,國大亂。秦主堅誅實君,欲遷

犍孫珪于長安長吏上谷人燕鳳請分代授庫仁及
考證
衛辰,以須珪長,堅從之。分代為二,自河以東屬庫仁,

以西屬衛辰。庫仁乃徙居上谷塞下,奉珪甚謹。 太元六年,無麥禾,饑。

太元十年,郡地復歸于燕。劉庫仁死,秦長樂公符丕 棄鄴走還晉陽,于是河北郡縣,皆復降于慕容垂。是 年,垂自立,定都中山,號「後燕。」

《北魏書道武帝本紀》:登國二年「二月,帝幸甯川,十一 月遂幸赤城。」

皇始元年三月,慕容垂來寇桑乾川,至平城,疾甚,遂 遁走,死於上谷。子寶僭立。六月,遣將軍王建等三軍 討寶,廣甯太守劉亢泥斬之,徙其部落。寶上谷太守 慕容《普鄰》捐郡奔走。鎮志是時,代屬魏,上谷屬燕,慕容 垂欲取代,親將兵攻平城,拔之。魏主震怖,諸部皆有 二心。垂過參合,因見積尸如山,為之設祭,軍士慟哭, 聲震山谷。垂慚憤疾作,乃築燕昌城而還,至沮陽卒。 魏聞之,遂發兵命莫題、王建攻燕。燕上谷太守鄰棄 城走,廣甯太守劉《亢泥》戰死,于是悉降于魏。

天興元年八月詔「有司正封畿制郊甸端經術標道 里平五權較五量定五度遣使循行郡國舉奏守宰 不法者親覽察黜陟之。」鎮志是時魏都平城,去上谷、廣 甯甚邇,其所遣使蓋首至焉。

《鎮志》:「天興二年秋八月,廣寧嘉禾生,一莖十一穗,告 于宗廟。九月,東巡幸廣寧,白兔見于乘輿前,獲之。」 《北魏書道武帝本紀》:「天興三年五月,車駕東巡,遂幸 涿鹿,遣使者以太牢祀帝堯、帝舜廟。」

天賜四年正月,「行幸豺山宮,遂如參合陂,觀魚于延 水」,至甯川。

《明元帝本紀》:「永興五年夏五月,詔前軍奚斤等先行, 討越勤泥部于跋那山。秋七月,奚斤等破越勤泥部 落于跋那山西,獲馬五萬匹,牛二十萬頭,徙二萬餘 家于大甯,計口授田。」

神瑞元年。冬十一月。詔使者巡行諸州。鎮志時遣使者 巡行諸州,校閱守宰資財,凡有贏羡,悉簿為贓,其家 所齎者,不得入記。又「上谷、廣甯南北,民人錯居,風俗 淳厚,近列郊圻,可資以守。所惜長吏多皇室貴臣,為 民人害,其嚴覈之,毋得撓法。」

神瑞二年五月丁亥,次于參合東,幸大甯。六月丁卯, 幸赤城,親見長老,問人疾苦,復租一年。南次石亭,幸 上谷,問百年,訪賢俊,復田租之半。

《鎮志》:「泰常元年秋八月,廣甯郡木連理。」

泰常六年秋九月,涿鹿溫泉出,凡疾者浴輒愈。 泰常七年,幸涿鹿,登橋山,使使祀黃帝。至廣甯,登歷 山,使使祀舜。凡所過郡邑,俱復歲租。

《北魏書太武帝本紀》:神麚元年「八月,東幸廣甯,臨觀 溫泉,以太牢祭黃帝、堯、舜廟。」

神麚三年,行幸廣甯,臨溫泉,作《溫泉》之歌。

《鎮志》:「延和三年秋九月,上谷郡上言木連理。」

《北魏書太武帝本紀》:太延三年:「二月乙卯,行幸幽州, 存恤孤老,問民疾苦,還幸上谷。」

《鎮志》:「太平真君元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風起,壞屋廬, 殺人。」

太平真君七年,建嶽瀆廟於桑乾水之陰,命有司祀 之。

文成帝興光元年,修黃帝祠於涿鹿,修舜祠於廣甯。 黃帝祠在涿鹿縣橋山,舜祠在廣甯郡歷山。天興中 建。諸帝東巡幸,率親臨以祀,或遣官代之。至是,詔修 祠宇。

《北魏書文成帝本紀》:太安元年:「三月己亥,詔曲赦京 師死囚已下。」鎮志時以平城為國所自立之地,每巡狩, 輒蠲租肆赦。上谷、平城鄰郡,稱畿內地,赦必及之,凡 死囚以下,俱得曲宥。至五年春,復下此令焉。和平元 年,又詔「郡人犯死罪,若親年老,更無成丁子孫者,仰 按後為奏待報。」

《鎮志》:獻文帝皇興三年,令罪民及官奴為佛圖戶。先 是,徙青齊民于平城桑乾,僧曇曜奏:「其民有能輸粟 六十斛入僧曹者,即為僧祇戶,粟為僧祇粟,備凶歲 賑民。」又請「民犯重罪及官奴為佛圖戶,供諸寺灑掃。」 並許之。自是僧祇佛圖戶遍燕趙州鎮矣。

孝文帝延興二年,曲赦郡人死罪。時平城、廣甯、上谷、 河西、秦、涇、枹、䍐、涼諸鎮,罪殊死以下皆曲赦。至五年 及承明元年,復有此令。帝以先朝用刑,率尚嚴刻,一 切除之。又令高閭修舊文,隨例增減,務從寬厚,漸致 刑措之風焉。

延興五年春正月,上谷郡白雉見。

承明元年秋八月,上谷郡民獻所獲玉印,上有《蛟龍 文》。

太和元年,合上谷、廣甯為東燕州,置三刺史。皇室一 人,異姓二人,比古上、中、下士。改其縣下落曰文德,陽 原曰長寧,餘仍舊,各治以三,令如州。後又于長寧東 置安塞軍。

太和八年春正月,上谷郡惠化寺醴泉湧出。又令「吏民有罪應減死者徙邊。」時守宰坐贓死者四十餘人, 受祿之官,無不跼蹐,賕賂殄絕。然吏民犯他法者,帝 率寬之,疑罪奏讞,多減死徙邊,歲以千計。都下決大 辟,歲不過五六人,州鎮亦簡。

《北魏書孝文帝本紀》:太和十六年「二月丁酉,詔祀堯 于平陽,虞舜于廣甯。」鎮志初,知祀堯涿鹿為非,仍祀舜 者,蓋以舜會都潘故爾。

《鎮志》:「太和十七年,柔然犯塞,中書監高閭表請修築 長城曰:臣聞北敵悍愚,所長者野戰,所短者攻城,若 以所短奪其所長,則雖眾不能成患,雖來不能內逼 矣。夫敵散居野澤,隨逐水草,戰則與家業並至,奔則 與畜牧俱逃,不齎資糧而飲食自足,是以古人北伐, 攘其侵掠而已,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趙靈秦始,長 城是築;漢之孝武,亦踵前跡。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 雄傑,所以皆同此役者,非智術不長,兵眾不足,防敵 要事,其理宜然也。欲依故事,於六鎮之北,修築長城, 雖有暫勞,實獲永逸。請於要害,開門造城,因地卻敵, 多置弓弩,敵來有城可守,有兵可扦。彼既不能攻城, 野掠無獲,草盡則走,終必懲艾。宜發近州武勇六萬 人,各備戎作之具,秋高分兵,揚威塞外,來則與之決 戰,不來則分散于地,以築長城。」計六鎮東西不過千 里,一夫一月,為工三步,三萬人則得三百里。若役丁 十萬,一月必就,運糧,一月不足為多。計築長城,其利 有五:罷遊防之苦,一也;北部放牧,無抄掠之患,二也; 登城觀敵,以逸待勞,「三也。省境防之虞,息無時之備, 四也。歲嘗遞運,永得不匱,五也。」從之。

宣武帝景明二年春二月上谷郡上言《木連理》群臣 表賀。

正始元年夏五月,武川隕霜。武川今葛峪

正始二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風拔樹,殺人。

正始四年,桓州馬駒生肉,尾長一丈,騣處不生毛。 孝明帝神龜元年,燕州上言,「上谷郡木連理。」

《神龜》三年「夏四月,上谷郡大雨雪。」

《北魏書常景傳》:「杜落周反于燕州,以景兼尚書為行 臺,與幽州都督平北將軍元譚以禦之。景表求勒幽 州諸縣悉入古城,山路有通賊之處,權發兵夫,隨宜 置戍,以為防遏。景遣府錄事參軍裴智成發范陽三 長之兵以守白。」請幫助識別此字。都督元譚據居庸下口。俄而安州 石離、穴城、斛鹽三戍兵反結洛周,有眾二萬餘落,自 松岍赴賊。譚勒別將崔仲哲等截軍都關以待之。仲 哲戰沒,洛周又自外應之,腹背受敵,譚遂大敗,諸軍 夜散。詔以景所部別將李琚為都督,代譚征下口,降 景為後將軍,解州任。仍詔景為幽安、元等四州行臺。 洛周還據上谷,授景平北將軍、光祿大夫,行臺如故。 景與都督于榮、刺史王延年置兵粟國,邀其走路,大 敗之。洛周率眾南趨范陽,景與延年及榮復破之。又 遣別將重破之于州西「虎眼泉」,擒斬及溺死者甚眾。 洛周尋為葛榮所吞。

《神仙傳》:瑕丘仲,甯人也。結廬大翮山中,日以採藥為 事,修合自服。久之出山,每于數百步內賣藥。一日甯 谷地震被壓死,或取仲屍棄延水中,收其藥賈之。俄 而見仲披一羊裘,拍手曰:「吾去矣。」後為夫餘王驛使, 自北乘車至甯,北方人謂之謫仙。

《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六年,發夫一百八十萬人 築長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恆州九百餘里。」

《鎮志》:「武成帝河清元年秋九月,長城下多生白毛。時 北築長城,人苦勞役。」

北周宣帝大象二年司徒于翼巡長城立亭障創新 改舊咸得其要。

《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六年「二月丁亥,發丁男十一萬 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開皇七年二月,發丁男十餘萬,修築長城,二旬而罷。 煬帝大業三年七月,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一旬而 罷,死者十五六。

《鎮志》:「大業五年,郡民饑。」

《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九年九月,車駕次上谷,以供費 不給,上大怒,免太守虞荷等官。」

大業十一年二月丙子,上谷人王須拔反,自稱「漫天 王」,國號燕。賊魏刁兒自稱「歷山飛將」,眾各十餘萬,北 連突厥,南寇趙。鎮志時敕「上谷、媯州等處將吏討平,其 無功者械繫京師,處以極刑。」自是各處盜起,刑不能 禁,卒底於亡。

《唐書劉世讓傳》:「世讓起為檢校并州總管,會突厥入 寇,又詔以兵屯鴈門。世讓馳騎八百赴之,而可汗軍 大至,乃保武州。可汗與高開道、苑君璋合眾攻之,城 數壞,輒立柵完拒。時鄭元璹先使可汗,可汗使來說 世讓,世讓叱曰:『丈夫奈何為叛賊作說客耶』!久之,虜 引去。元璹還,具道其忠,詔賜良馬、金帶。」 《高開道傳》:「武德元年,開道陷漁陽郡有之,自號燕王。 先是懷戎浮屠高曇晟因縣令具供,與其徒襲殺令 媯,號大乘皇帝。遣使約開道為兄弟,封齊王。開道引眾從之。居三月,殺曇晟,并其眾,復稱燕王。時群盜相 繼平,開道欲降自疑,然將士多山東人,思歸,眾益厭 亂。初,開道募壯士數百為養子,衛閤下。及劉黑闥」將 張君立亡歸,開道命與愛將張金樹分督之。金樹潛 令數人偽與養子戲,至夕入閤,絕其弓弦,又取刀槊 聚床下。既暝,金樹以其徒譟攻之,諸養子將搏戰,亡 弓槊,君立舉火外城應之。養子窮,爭歸金樹。開道顧 不免,先縊其妻妾及諸子,而後自殺。金樹羅兵取養 子皆斬之,亦殺君立而歸。開道起兵凡八年,咸以其 地為媯州。詔以金樹為北燕州都督。

《鎮志》:太宗貞觀初,突厥頡利窺邊,群臣請築障塞,不 從。帝答群臣曰:「突厥盛夏而霜,五日並出,三月連明, 赤氣滿野,見災而不務德,不畏天也。遷徙無常,六畜 多死,不畏地也。俗死則焚,今葬皆起墓,背祖父命,慢 鬼神也。與突利不睦,內相攻殘,不和于親也。兼是四 失,行將亡矣,安在築障塞乎?」因北伐,遂擒頡利。 貞觀四年,以克突厥,赦郡中吏民。是年,李靖襲破突 厥於陰山,頡利可汗遁走,往依沙缽羅設蘇尼失部 落。任城王道宗引兵逼之,使蘇尼失執頡利,行軍副 總管張寶相取之以獻。蘇尼失舉眾來降,漠南遂空。 上御樓受俘,因詔「沿邊從軍諸郡吏民有罪者,赦除 之。」

貞觀八年,復改北燕為媯州,其武州西沒於突厥者 咸取之。屬河北道,置節度經略使。

貞觀十年,詔置媯州折衝府。府兵千二百人為上,千 人為中,八百人為下。民年二十籍于兵,六十乃免。「府 置折衝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長史、兵曹、 別將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 五十人為隊,隊有正;十人為火,火有長。」

貞觀十九年,幸媯州「雞鳴山。」

高宗永徽元年,置狼山都尉府。

《唐書裴行儉傳》:調露元年,突厥阿史德溫傅反,單于 管二十四州叛應之,眾數十萬。都護蕭嗣業討賊不 克,敗死係踵。詔行儉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討之。先 是,嗣業饋餉糧,數為虜抄,軍餒死。行儉曰:「以謀制敵 可也。」因詐為糧車三百乘,伏壯士五輩,齎陌刀勁弩, 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踵其後,虜果掠車,羸兵走險, 賊驅就水草,解鞍牧馬。方取糧車中,而壯士突出,伏 兵至,殺獲幾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賊拒黑山,數戰 皆敗,行儉縱兵前後,殺虜不勝計。偽可汗泥熟匐為 其下所殺,持首來降,又擒首領奉職而還,餘黨敗走 狼山。

《高宗本紀》:「弘道元年五月乙已,突厥寇蔚州,刺史李 思儉死之。」鎮志先是,突厥骨咄祿合餘眾反,都督薛仁 貴擊破之。至是復寇媯州,詔右武衛將軍程務挺為 單于道安撫使禦焉,突厥引去。

《黑齒常之傳》:「垂拱中,突厥復犯塞,常之率兵追擊。久 之,為燕然道大總管,與李多祚、王元言等,擊突厥骨 咄祿元珍于黃花堆,破之,追奔四十里。」

《鎮志》:「嗣聖十一年,郡大雨雹。」

嗣聖十三年,免郡囚,令從軍以伐契丹。時契丹屢寇 菅、灤、媯、檀諸地,因令武攸宜為總管,將兵伐之。攸宜 府參謀陳子昂上疏曰:「制免沿邊州郡罪人,及募諸 色奴充兵討擊契丹,此乃捷急之計,非天子之兵。況 當今天下忠臣勇士,萬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 待誅,何勞免罪贖奴,損國大體耶?」

《唐書突厥傳》:「默啜自立為可汗,契丹李進忠等反,默 啜請擊賊自效。后美其功,復言有女,願女諸王。詔淮 陽王武延秀聘其女為妃,詔知微攝春官尚書,與司 賓卿楊鸞莊持節護送。默啜猥曰:『我以女嫁唐天子 子,今乃后家子乎?且我世附唐,今聞其子孫獨二人 在,我當立之』。即囚延秀等,自將萬騎南向入圍媯檀。」 后詔擊之。默啜破蔚州、飛狐,進殘定州,后怒,下詔購 斬默啜者王之。時中宗還自房陵,為皇太子,拜行軍 大元帥。默啜聞之,取趙、定所掠男女八九萬,悉阬之, 出《五回》道去。

《鎮志》:「元宗開元中,命燕國公張說巡邊,因築媯州北 塞,延衺千里。帝以虜患,命說巡行障塞,為詩送之,群 臣咸和。」

天寶二載,改媯川為媯州郡,以山後諸縣屬。罷刺史 置守。其武州仍領縣。《文德》

天寶三載,詔許幽、朔軍市馬。時突厥款塞,上厚撫之, 許幽、朔諸邊軍於受降城東西為互市,以金帛市馬, 擇水草善地牧之,馬乃益壯。嗣後諸邊軍戰馬動以 萬計,至十三載,總計各邊三十萬餘。安祿山以內外 閑廐都使兼知樓煩監,陰選勝甲馬歸范陽,卒以叛 唐。

肅宗至德二載,赦吏民罪,蠲租庸三載。叛亂甫平,上 御丹鳳樓,肆赦天下。蠲來載租庸三分之一,惟范陽、 盧龍、密雲、漁陽、上谷久為安祿山所困,特蠲租庸三 載以安集之。其吏民非從逆犯他罪者,咸除赦焉德宗建中元年,遣黜陟使來巡省。自元宗以來,各道 置采訪使,時或罷之。至是,乃令黜陟使十有一人分 巡天下,察民情好惡,吏治臧否。河北黜陟使洪綸不 曉時務,聞節度使田悅軍七萬人,罷其四萬還農。悅 陽順命,陰謂應罷者曰:「汝曹失軍,何以衣食家口?」其 還伍。軍士德悅,歸怨朝廷焉。

貞元十年四月,桓州有巨人跡見。

憲宗元和七年夏,大水,無麥禾。

元和八年,釋內郡死罪,皆流邊。詔:「兩京、關內、河東、河 北、淮南、山南東西道,死罪十惡,殺人、鑄錢、造印,若強 盜持杖劫京兆界中及他賊,贓踰三疋者,論如故。其 餘死罪皆流媯、蔚、豐、朔、天德等城,父祖子孫欲隨者, 弗禁。」

《唐書劉怦傳》:「怦子濟,濟次子總,性陰賊,尤險譎已毒 父即領軍政。及吳元濟、李師道平,承宗憂死,田弘正 入鎮州,總失助,大恐,謀自安,因上疏願奉朝請,且欲 割所治為三,以幽、涿營為一府,請張弘靖治之;瀛、莫 為一府,盧士玟治之;平、薊、媯、檀為一府,薛平治之。盡 籍宿將,薦諸朝。會穆宗沖逸,宰相崔植、杜元穎無遠」 謀,欲寵弘靖,重其權,故全付總地,唯分瀛、莫置觀察 使。拜總檢校司徒,兼侍中、天平節度使。

《鎮志》:「長慶二年,改媯川復為媯州,領縣一,懷戎,改涿 鹿為新州,領縣四,永興、礬石、龍門、懷安,改廣寧為儒 州,領縣一。縉山,俱置刺史,屬盧龍道,尋改屬河東。」 《唐書武宗本紀》:「會昌五年八月壬午,大毀佛寺,復僧 尼為民。」鎮志上惡僧尼耗蠹天下,並勒還俗寺,皆立期 撒毁,仍遣御史分道督之。五臺僧眾多私奔幽州,德 裕召進奏官謂曰:「汝速白本使,五臺僧為將必不如 幽州,將為卒必不如幽州,卒何為虛取容納之名,染 於人口?」張仲武乃封二刀付居庸關曰:「有遊僧入境 則斬之。」

《李茂勳傳》:勳子可舉領留後,進為節度使。中和末,太 原李克用始彊大,可舉惡其窺山東為己患,乃遣使 約葉渾都督赫連鐸、鎮州王鎔聯和。揚言「易、定本燕、 趙屬,得其地,且參有之。」即遣軍司馬韓元紹擊沙陀 藥兒嶺,斬首七千級,收牛馬、器鎧數萬。又戰雄武軍, 殺獲萬人。鐸又破沙陀于蔚州。詔以鐸為雲州刺史, 進可舉檢校侍中。

《鎮志》:「昭宗大順二年六月,媯州市樓災,時風雨大至, 延燒民居百間,人多焚死。」

乾寧元年,李克用及李嗣源等來山後略地,黃巢入 京師,詔赦克用討賊。克用破巢有功,拜河東節度使, 封隴西郡王。李可舉之死也,眾推李全忠為留後。全 忠死,子匡威嗣。匡威為其弟匡籌篡,燕人不服,克用 遂攻幽州。十一月,陷武州。十二月,陷新州,使李嗣源、 李嗣昭出飛狐,定山後,取媯、儒州。

昭宣帝天祐十年,晉王李成勗來討劉守光,取其地。 初,李克用破李匡籌,表劉仁恭為節度使。後仁恭叛 克用附梁,其子守光復囚仁恭稱帝。及是,晉王存勗 來討,戰於媯州,破之。守光遣其將元行欽募山北軍 以應契丹,又以騎將高行珪為武州刺史。晉李嗣源 分兵徇山後,八軍,皆下之,進攻武州,行珪以城降。 天祐十一年,契丹入寇,武、新、媯、儒州以次陷,遂改武 為歸化州,媯為可汗州,新為奉聖州。是年,契丹取山 後八軍,仍籍為兵,共十七萬六千,統以節度使。凡民 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隸兵籍,每正軍一名,馬三匹, 軍裝器械自備。鑄金魚符,調發傳命用銀牌,法甚嚴 厲。

天祐十三年,契丹寇蔚州,因及新州,莊宗遣周德威 擊之。德威兵敗,走幽州,契丹圍之。幽、薊之間,虜騎遍 野,德威拒守百餘日,契丹兵敗,乃解去。

天祐十四年,晉新州裨將盧文進殺防禦使李存矩 以叛。存矩矯惰。時晉王命發兵,盧文進為裨將押行, 存矩自部送之,行者皆憚遠役,存矩復不存恤。至祁 溝關,小校宮彥章與士卒殺存矩,文進不制,還新州, 守將楊全章拒之,文進率其眾奔契丹。

後唐明宗長興四年,敕邊鎮擇蕃馬市易。先是,上問 見管馬數,樞密使范延光奏:「天下常支草粟者近五 萬疋,見今諸蕃賣馬者往來如市,其郵傳之費,中估 之值,日四十五貫。以臣計之,國力十耗其七,馬無所 使,財賦漸銷,朝廷甚非所利。」上善之,因敕沿邊藩鎮, 或有蕃部賣馬,可擇其良壯者,給券具數以聞。 潞王清泰三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割山後諸州賂 契丹。是年,契丹籍奉聖州兵為親軍。時契丹主選州 郡精甲署諸爪牙為「皮室軍。」在奉聖州,有弘義宮提 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司、積慶宮提轄司、 彰愍宮提轄司、崇德宮提轄司、興聖宮提轄司、延慶 宮提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總名「皮室」,蓋御帳親軍 云。

後周太祖廣順二年,雲州嘉禾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