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233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三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三十三卷目錄

 兗州府部彙考二十五

  兗州府祠廟考三

職方典第二百三十三卷

兗州府部彙考二十五

编辑

 兗州府祠廟考三寺觀附 府縣志合載

编辑

金鄉縣

光善寺 在金鄉縣治東,有塔九級,未詳創始。明嘉靖四十年重修。

萬春宮 在縣西南三十里東大村。金大定元年建。

神遊觀 在縣南門之西。元至治二年建。白鶴觀 在縣治東。唐高宗東封,有白鶴下焉,乃詔郡縣為觀,以白鶴名,有《唐先天》金大定二年碑記。今廢。

玉霄觀 元至治中建,今廢。

壽聖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

乾明寺 在縣西二十里。

龍泉寺 在縣北三十里。

皇東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

興龍寺 在縣南三十五里。

鴻福寺 在縣南二十里。

重福寺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廣濟寺 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秀峰寺 在縣秀峰堆上,住持普愛重修。寺有地三十八畝。

魚臺縣

興國寺 在縣西眉丘屯,宋靖康元年建。大慈寺 在縣沙河鎮,元天曆間建。

明覺寺 在縣東南,未詳所始。元末兵燬,明洪武二十四年,僧會善重修。

觀音寺 在縣穀亭鎮,宋熙寧三年建。

后土寺 在縣北一十二里武臺屯高阜之陽。建置無考。遇旱禱之輒雨。

崇明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元至元年建。長壽寺 在縣東五十里,元皇慶二年建。壽聖寺 在縣北二十五里。宋政和六年修。西龍泉寺 在縣西北十二里石竇村。元至正間建,明弘治九年重修。

福興寺 在縣東二十里。金貞祐元年建。洪福寺 ,在縣南十二里。金大定三年建。大聖寺 ,在縣西二十里。唐貞觀三年建。青龍寺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元至正三年創建。

聖佛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宋祥符三年創建。共衣寺 在縣東二十五里白沙社,唐開元間建。

超化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唐咸通中建,明正統十一年重修。

正覺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南陽閘。明天順七年重修。

三清觀 在縣榖亭鎮北。

三官廟 在縣治西南隅,建無考。

觀音堂 有二:一在三官廟,一在南關外,建俱無考。

洞元觀 在西關北頭,建無考。明朝萬曆二十四年重修。

單縣

普照寺 在縣舊城五老坊西。金明昌間,古淵禪師創建。明宣德間重修,御賜藏經護敕。嘉靖二年,水沒。五年,改築新城西北。

全道觀 舊在縣治西南,明嘉靖五年,移新城東北。

真元觀 「在縣舊城東北隅。」

丹陽觀 在縣城南七里。

朱村寺 在縣城西北三十五里。

黃堌寺 在縣城北十五里。

重殿寺 在縣城西北二十五里。

訾莊寺 在縣城西南四十里。

魯城寺 在縣城西南四十里。

侯家寺 在縣城西三十里。

純千寺 在縣城西北二十里。

黃堆寺 在縣城東四十里。

柏塚寺 在縣城西二十里。

北堌寺 :在縣城北二十五里。

九種寺 :在縣城東二十五里。

壩子寺 在縣城北十二里。

清良寺 :在縣城東南四十里。

辛汪寺 在縣城東南三十里。

西方禪院 在縣南郭內琴臺後。

皇清順治二年創建,本縣知縣高陽智公烺題名。

趙都寺 在縣城東三十里。

孟景寺 在縣城東二十里。

防城寺 在縣城北四十里。

王松寺 在縣城北十二里。

城武縣

嚴福寺 ,在縣學宮西北。中為大雄殿,壯麗巍峨。左右為伽藍、祖師殿,前為鑾輿殿,東西為鐘鼓樓,前為山門。寺,右為更衣亭,左為僧會司。

皇清知縣姚應鳳重修。

王趙寺 在縣曹莊村,萬曆十三年修。

福勝寺 在縣大雙堌集,萬曆十一年修。洪福寺 ,在縣輝賓村,嘉靖十三年修。

崇福寺 在縣桑梓村,弘治四年修。

法雲寺 在縣武盤村,萬曆元年修。

青潤寺 在縣《伯樂集》,成化七年修。

清涼寺 在縣小留村,嘉靖元年修。

牛牧寺 在縣牛牧村,正德元年修。

唐梁寺 在縣唐梁村,萬曆五年修。

孫孝寺 在縣《萬戶集》,崇禎九年修。

寶峰寺 在縣孟莊村,大定三年修。

廣嚴寺 在縣南魯集,大定二年修。

靈照寺 在縣大理村,弘治元年修。

法雲寺 在縣侯瞷村,至大元年修。

興福寺 在縣龍里村,大定四年修。

合臺寺 在縣合臺村,萬曆三十七年修。資福寺 在縣買馬村,正德十二年修。

壽峰院 在縣東一里。唐時所建,其旁有「壽峰臺。」

曹州

開元寺 在城東北。唐開元間建,明正統間修。興化禪院 在州南五十里左山上。隋仁壽間建,號法源寺。有左山塔,藏定光佛舍利六顆。宋慶曆元年塔壞,守臣任中師奉旨重修,詔賜塔名「寶乘。」

呂陵寺 在州西二十里,明洪武間重建。禪定寺 ,在州西北二十里。元至元中建,有《記》。普照寺 ,在州舊城內西南隅,即僧會司也。明正統間建。

觀音寺 在州南三十里。明正統間修。

興福寺 ,在州西北六十里,古南華縣甘露村,宋熙寧六年建。

潘滿寺 在州西北三十里。明宣德六年重修。因果寺 ,在州東五里雙河口,即灉沮會同處。明萬曆間知州吳邦相修。

皇清順治中,住僧了凡募貲重修。

銅佛寺 在州東二十五里。新集。肇建歲時遠不可考。明正統、成化、弘治間,相繼增修。郡人李儀有《記》。

清丘寺 在州西南清丘山上。明正統丁卯年建。正德、嘉靖、萬曆間,相繼修葺。

香爐寺 在州西南三十里香爐集。元至正年間建。明弘治、嘉靖間相繼增修。郡人李成甫有記。

鐵佛寺 在州西二十里,《解元集》,明弘治二年建。

句陽寺 在州北二十五里《小留集》。規制頗宏,創修無考。

曹縣

隆興寺 在縣東門外,即僧會司,明成化間重修。

洪福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大苗都。金大定間建,明正統間重修。

開元寺 在縣西北十八里春墓堽東。明正統、正德間繼修。

寶峰寺 在縣西南十里。金大定間創建,明嘉靖間重修。

青堽寺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青堽集》東。宋靖康間建,明景泰、正統間重修。

魯村寺 在縣東北二十里魯村集。明景泰間建,弘治間重修。

大覺寺 在縣東北。元泰定間創建,明天順間重修。

善法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大義集》東。明天順間重修。

倪堌寺 在縣南三十里,唐貞觀間建。明正統

弘治間重修

元光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沛郡。元至元間建,明洪武、弘治間重修。

黑堌寺 在縣東南七十里。明萬曆間重修。永慶寺 在縣東六十里。「元泰定間建,明成化、嘉靖間重修。」

青堌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明嘉靖間重修。瑞雲宮 在縣南五十里楚丘。舊名「寶元觀」 ,元至元間建。

太清觀 在《莘塚集》,元至元間重修。

弘陽觀 在楚丘,元延祐間創修。

太真觀 在縣西北五十里,《重堽集》。明成化間重修。

興隆寺 在縣城西四里新驛中。後驛廢寺存,門外大塔,即新驛塔也。寺創始于唐貞觀間,重修。宋嘉祐二年,其殿脊舊宇猶存,原名「隆興。」 領邑僧會,歲旦、聖節,官吏習儀于此。萬曆初,知縣李養貴因望岳門寺新成且近,遂改僧會,并易其名。

皇宮寺 在縣西郭外。崇禎十三年王士龍建。興國寺 在縣城北八里。成化間重修。

溥福寺 在縣北門外普渡橋西,崇禎三年建。定清寺 ,在縣西南十二里。萬曆初因仙桐事建呂公祠于中,多題詠。

楚丘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楚丘舊城。成化間修,隆慶四年復修,王九式《記》。

絳城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

大佛寺 在縣大黃東北六里。

臨城寺 在縣西郭外,崇禎年建。

清涼寺 在縣古營集西北六里。

堌王寺 在縣北四十里。成化間重修。

三衙寺 在縣城東三十里。正德間重修。苗廂寺 在縣東二十里。

柳河寺 在縣柳河集東五里。

松柏寺 在曹縣南三十里。

法華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元至正間重修,明弘治間重修,劉賢《記》。

觀音寺 在城西北安陵七十里,正德間建。王紹《記》。按劉村、《傅家集》皆有寺名「觀音」 ,並此為三云。

黃堌寺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大黃寺 在縣北四十里。元至正間建。

大苗寺 在縣《冉堌集》南八里。

桑梓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天順間重修。北亭寺 ,在縣西北七十里。

南亭寺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

現堌寺 在縣東二十五里,萬曆間重修。北王寺 在縣侯家集東七里。

聖泉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元至正間建。明洪武間重修。寺右有泉甘美,故因以名。隆慶間重修。

槐王寺 在縣東南五十餘里。金大定間建,明隆慶間重修。

呂堌寺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古營集西。嘉靖間重修,張世臣《記》。

福勝寺 在英賢都胡村,一名胡村寺。元至正間重修,明嘉靖間復修,胡宗沔《記》。

清涼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大黃都。嘉靖間重修。

保安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雙廟村。元至正間重修。明成化間土人蔣普興復修。一名「蔣家寺。」 王澤寺 元名佛記寺,在縣西南十八里。嘉靖間重修。

老堌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隆慶間重修。南興國寺 在縣南三十里。弘治間重修,王崇文《記》。

廣教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三丘店。萬曆初年重修。

聖安寺 在縣東北朱村,元至元間重建。明弘治、嘉靖間重修。

廣嚴寺 在縣城東二十里,元建,明嘉靖間重修。

龍泉寺 在縣北十五里,有碑云:「元至正元年,古有北亭龍泉寺。」 按:至元《順帝紀年》有北,即空桑,是為北亳也,且無亭障,惟漢有,明成化間重修。

大豐寺 ,在縣西五十餘里。寺有塔瀕河,故名《塔兒灣集》。

興化禪院 在左山,一名左山寺。隋初建,宋皇祐間重建。錢明逸《記》:「明嘉靖間重修。」

上生院 即縣城北《大茶庵》也,創自隆慶末年。

崇禎間,署丞武崙源輸百金,延僧拔生莊嚴佛土,建後大殿五楹,又施地二頃,闔會人買地一頃有餘。

皇清邑令傅世烈建中殿三楹,崙源後建西殿五楹。

眾僧建東殿五楹,山門齋房俱備,往來掛錫者百有餘人,遂成曹邑第一「叢林」 云。康熙十一年,知縣門可榮捐貲募眾,重修大殿五間。

十方院 在城東五里。順治二年,袁培原建。「趙陂堂 」 在縣南十二里。萬曆間重修。

觀音堂 ,在鎮川門外,嘉靖間重修。樓樞《記》:「三教堂 ,在縣治東北。」

二仙堂 元皇祐間,二黃冠至,止用漁家歌詞,唱《遊仙》之曲,一鎮人傾聽。已而曰:「女可歸矣。」 迴視,凡在家者,火焚無遺類。倉皇間,失二黃冠。鎮人感思,以為仙救火劫,因其地立祠祀焉。景泰間重修。

隆華堂 在縣北十五里。祀《地藏》王。弘治間重修。

廣濟庵 :在城西北三里,順治元年建。

盤石庵 在縣城內大石橋左。

孝順庵 在縣城內西南,成化間建,李秉《記》。

皇清順治三年重修。

秋水庵 在城東五里。順治十二年,僧印洪建,縣丞程瑒《記》。

妙因庵 在鎮川門外,萬曆間建。

玉清觀 在縣城北三十里,至元間建。

新驛塔 在縣西四里,為曹邑文峰驛,寺辛塔即此。唐初時建,明嘉靖間重修,朱綱《記》。崇禎庚辰復建。

寶乘塔 在縣左山興化禪院。

大乘塔 在縣西五十餘里大豐寺中。寺瀕河,其鎮即明塔兒灣。塔上有石刻云:「大唐貞觀某年尉遲恭奉敕監修。」

定陶縣

天王寺 ,在縣城東隅。

招遠寺 在城東三十里。

紅蘭寺 在城南五里

黃德寺 在城西南十五里。

北丁寺 :在城東北十八里。

「白衣堂 」 在東門內。

觀音堂 在城西十五里。

濟寧州

普照寺 在州治西北

鐵塔寺 :在州治東南,有鐵塔數丈。

慈雲寺 在濟寧州西晉陽山上。

釋迦禪寺 ,在州治東,元末毀壞。

頤真寺 在州治南,元延祐七年建。

元會庵 在州治東北,明宣德三年建。

神霄萬壽庵 在州治南,明永樂七年建。永勝庵 在州草橋西,運河南岸。里人鄭與僑有《記》。

峨眉庵 在皇經閣前,里人江中漢等修建。濟陰楊通睿《碑記》。

白衣觀音堂 在州城西南隅,郡人于若瀛有記。羅文瑞書。一在運河南岸,一在中新閘南,一在東關,一在北關。

泰山行宮 在稅課街西,郡人魏人望有記。一在濟安橋月河口,一在河東,郡人郭汝有「記。」 大生庵 一在州東門外,一在稅課橋南。百子堂 在州稅課街南。

臥佛禪寺 在州河東大南關曹家街迤東,萬曆二十五年建,郡人楊洵、于若瀛《碑記》。

慶雲寺 在州城西三十里縉雲山上。

石佛寺 在石佛閘河東岸,有閣。

興福寺 在州城北二十里,唐時建。

顯福寺 在州城北三十里耿村。

南照寺 在州城北二十五里。《王府集》。

「阮家寺 」 在州城西,新挑河。

邵莊寺 在州城南。《潭口集》。

邢莊村 在州城東。《荊塚集》

華嚴庵 在州東門外,舊為茶庵,總河劉東星易今名。宋國士建,僧如慧重修。

法華庵 ,在北關外,舊為茶庵,歲久傾圮。僧成一苦行募化重建。殿前藤花一株,大可蔽畝。庵西為入都孔道,施茶施薑湯,歲以為常,行人便之。

瓶月庵 ,一名「地藏庵」 ,在城內東南隅。三面環水,高柳參天,雉堞當門,宛然繡屏相映。僧寬秀重修,內貯水陸神像,乃名手所繪,備極工巧。「普濟庵 」 ,在州東關楊家壩,僧法光募建,為南北接眾叢林。

大悲庵 在西小門外河北岸。舊為關帝廟,極卑隘。僧海筏募化改修,規模宏敞。後闢地數畝,藝花竹,植荷柳,竹窗、松棚,茶鐺茗盌,頗有方外雲水之適。檣楫往來,多憩于此。元宣慰副使韓惟良有記。

準提庵 :在東關浣筆泉之東。富商陳思殿創修。

放生庵 在州東門外迤東。

嘉祥縣

大雲禪院 ,在縣東城外橫山之前。金大定三年,敕賜今額。

大護國報恩寺 在縣南三十里蜀山之東。唐貞元十七年創建,上有石羅漢數百尊。元至大元年,僧吳智通重修,改名今額。

大覺禪院 ,在縣南三十里大鼎山之陽。舊號「長壽院。」 古有明覺禪師卓錫於此。金大定初,敕賜今額。

壽聖寺 在縣南四十八里七日山。山腰有巖,巖中有石佛,七日而成。宋熙寧三年,敕賜今額。明正統十一年,僧性中重創殿宇,遂成叢林。隆興寺 在縣南十里呂村之陽。後唐長興四年建,宋元豊八年重修,明成化初復建。

福聖院 在縣南五里嘉祥村。宋元祐四年,賜紫沙門崇殊建。其時地屬鉅野,明成化十年重修。

洪福寺 ,在縣南二十里范山之前,巨卿祠左。昔為三教殿。元泰和二年,改為「洪福院。」

昭慶院 在縣南三十里紫雲山之南。金貞祐元年創,元至元辛丑重修。

清涼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佛耳山西。其寺依山臨水,林木映帶,自宋以來有之。明成化六年重修。

法雲禪院 ,在縣西南二十里。青山一崦之中,東西如兩屏。古木修篁,泉石交映,一勝地也。金大定間修。

普興禪院 在縣西南十八里,青山右崦。巖巘清幽,林麓森然。山腰有泉,一脈瀉下,汨汨有聲,冬夏不竭。元至元二十五年,僧普明禪師創建圓明禪院 在縣南四十里崱山東南崦中。其地幽閒清靜,林木蓊鬱,左右皆山,壁立千仞。金承安三年,敕賜今額。

臥佛寺 在縣西七里鳳凰山坳。不知創自何時。山頂有塔石,「臥佛」 在焉。今塔已毀,僧移佛於山坳創寺。翠環碧滃,儼若洞天。

清涼院 在縣治西,元中統間建。

聖井庵 在縣南二十里挾山絕頂。元至順時,土人神其禱雨有應,故名。

紫虛觀 在縣西八里小青山之東。元至大甲寅,女冠李至元重建。

通仙觀 在縣西南二十里馬氏村中。元初道士杜道慶創,後為兵燹所毀,止遺穹碑。

神霄觀 在縣南五十里蕭士山前故村之中。元中統四年,道士孫志安創,今毀。

清神觀 在縣南崱山東麓。元中統五年,洞虛普慧真人創建,至今幽雅,尚有女冠數輩世守焉。

青龍觀 在縣東南十五里花林山之陽。元至正間建。明景泰中,有僧愛其幽勝,改以為寺。關王寺 在縣花林山前。景泰辛未僧真詮創建。

通真庵 在縣治西北隅。古通真觀故址,仍名「通真。」

三清觀 在縣治後,今毀,惟碑在。

白蓮花寺 在縣北十里忙生店,天啟間創修。南照寺 在縣西七里丹鳳之陽。

鉅野縣

觀音寺 在縣治東南

獨山寺 ,在縣南五十里。獨山崖有古碑,莫能仰視。

金山寺 在金山,去縣五十里。

大章寺 在古營集,去縣四十里。

石佛寺 在小徐營,去縣十五里。

崇興寺 ,在柳林集,去縣八十里。

賢聖寺 在安興墓,去縣八十里。

觀音寺 在丁官屯,去縣十五里。

甘泉寺 在麻家營,去縣五十里。

白塔寺 在康家集,去縣五十里。

安興寺 安興墓去縣九十里。

龍泉寺 《龍倉集》,去縣三十里。

龍德寺 《張奉集》去縣四十里,邑貢生田嶠所撰碑語。

考證

合蔡寺 《龍堌集》,去縣四十里。

海雲寺 在棠林集,去縣四十五里。

遙壽寺 ,在《合藥集》,去縣三十五里。

慶壽寺 夾黃村,去縣四十里。

興福寺 東莊屯去縣七十里。

麒麟寺 《獲林集》,去縣十五里。

水確寺 《截河集》,去縣五十里。

賀村寺 《大義》集,去縣二十五里。

萬善寺 《昌邑集》,去縣六十里。

興善寺 ,陽道堌集,去縣七十里。

張標寺 《張標集》,去縣八十里。

觀音寺 《新興集》,「去縣七十里。」

三教寺 ,《薛扶集》,去縣八里。

武吉寺 ,華家營,去縣十五里,田嶠所撰碑。城村寺 ,《營裏集》,去縣五十五里。

清涼寺 在奔虎店南去縣七十五里。

元青觀 在縣西南三里。

宿沙寺 ,去縣十五里。

鄆城縣

觀音寺 ,在城東門內,有邑人知州范學《碑記》。大明寺 ,在禪林寺東,居民掘地,見有殿宇形跡,元時《碑記》。

濟覺寺 在縣治西。崇禎四年,居民掘地,見殿宇石《羅漢》十八尊,石幢一座,有「乾德」 年號。居民於水池北岸上,創為草庵一座,僅三楹。

丹霄觀 :在縣治西北隅。

遇仙觀 在縣治西南隅。元大德十一年董悟元建。有單州《孟仁碑記》。

《白衣庵 》、呂公堂 ,俱在西關外。廣大壯麗,皆邑人關內道參議王復興捐貲為之。

舊縣寺 、白靜寺 、崇恩寺 ,俱在鄆城縣城東。

興聖寺 、彰化寺 、廣成寺 、福閏寺 、普明寺 以上在鄆城縣城西。

洪福寺 在鄆城縣城南。

圓通寺 、報恩寺 以上在鄆城縣城北,《東平州》。

報恩寺 ,在州治東。元至正二年建,即今僧正司。殿後有藏經閣,明隆慶間建。

性覺寺 在州治西,元至正二年建。

大雲禪寺 在州東三十五里龍山,元至正二十五年建。

古臺寺 ,在州東二十五里。元至正元年建。延慶寺 ,在州東六十里。唐開元十八年建,元大德九年重修。

廣惠寺 ,在州東南三十五里。元延慶二年創建。

洪福寺 ,在州南三十里。元中統元年建。崇靈寺 ,在州東三十五里,元至元二年創建。佛光寺 ,在州西北四十五里。元中統三年建。圓覺寺 ,在州西北五十里,元至正二年建。觀音寺 ,在州西四十里,元至正二年建。崇報寺 ,在州北四十里。宋政和八年建。月巖寺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元至正元年建。靈泉寺 ,在州北二十五里鳳凰山,俗傳唐時所建。內有泉,祈雨多應,故名。

釋迦寺 ,在州東五十里,金大定二年建。崇聖寺 ,在州東北三十五里,帝堯陵右,明洪武四年建。

楊山口寺 在州北三十里,金大定二十三年重修。

華嚴寺 ,在州南三十里。元至正二年建。興化寺 ,在州北四十里。金大定間重修。三教寺 ,在州北二十五里。金大定三年建,元至正三年修。

清涼寺 ,在州南十里,至正元年建。

栲栳寺 ,在州北三十五里。至正元年建。花園寺 ,在州南三十里。至正二年建。

三官寺 ,在州西南三十里,至正二年建。土山寺 ,在州西三十里。

大勝寺 「在州北三里,東平王墓北。」

呂公堂 在州南二十里。

全真觀 在州治南一里,元羽士劉志深建。

皇清康熙四年,知州范有明捐俸置香火地四頃,係

「額外谷田坐落商家。」 《本觀碑記》。

清巖寺 ,在州西南十五里。元至正元年建。應聖寺 ,在州城內。

文廟東。故老相傳,「宋太祖微時寓此」 ,其後敕建。

萬壽宮 在州治西南。元至元十一年建。迎祥觀 在州城內。金皇統間建,今廢。

千佛閣 在安山運河岸南,今移建真武廟後。

汶上縣

寶相寺 在縣治東,宋咸平五年建。

清涼寺 在縣東二十五里臥佛山。元至正間建。

洪福寺 在縣東南孫吳村,金大定三年建。龍興寺 ,在城東南張吳村,元至元十二年建。寧國寺 ,在縣南李尹村,金大定三年建。興國寺 ,在縣南陳村,金大定間建。

莊嚴寺 在縣南董村,宋天聖四年建。

江流寺 在縣西南次丘村,宋嘉祐三年建。觀音寺 在縣西南開河鎮,明天順間建。長春寺 在縣西南馬村集,明成化二年建。公家寺 在縣西南孟姑庵北,金大定間建。梁寶寺 在縣西南桑科集,明弘治三年建。永安寺 在縣西六十里,元至正三年建。靈都寺 在縣西拳家鋪集北,明弘治二年重修。

西興化寺 在縣北遵義村,元至正間建。寅陽寺 ,在縣西北魚營,明弘治二年建。興福寺 ,在縣東門內,以南止存碑記。

苑公寺 去縣四十五里。

唐楊寺 ,去縣四十里。

顏朱寺 ,去縣三十里。

截河寺 ,去縣九十里。

瑞雲寺 ,去縣九十里。

洪石寺 去縣四十里

資福寺 ,去縣七十里。

許家寺 去縣五十里

東海寺 ,去縣二十餘里。

老僧堂 在縣邑西南八十里。

「梵王宮 」 在縣城中西北隅。

樂真觀 在縣孟關集小清河套中,今俱廢。東興化寺 在縣東北頭村,元至正元年建。雲尾寺 在縣之東北雲尾村。明成化六年重修。

崇真觀 在縣東。元大德八年知縣張源修。太虛觀 在縣治東。元至元二十一年建。興化院 在縣東北鎮。金大定二年建。

東阿縣

壽聖寺 在縣治前,僧會司在內,明洪武十五年建。

慈恩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安平鎮。創自元末。至明景泰初年,少監武良重修,請敕賜額。香山寺 在縣北十五里香山之陽。前臨汶水,為邑名勝,不知所由創。明弘治間增修。嘉靖、隆慶間,比丘性然苦行修持,年近百歲,更加修葺。邑人于慎行《記》。

福昌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金明昌二年創。明成化十四年,比丘明昭重修。

重興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銅城集。創自唐初,明洪武元年,比丘海敬重建。尚書張本為「記。」 神通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趙村。明正統間,沙門比丘創建。

虎窟寺 在城西三里虎窟山南峪懸崖北向,其後有洞,洞前有亭、有樓,為遊眺之地。明趙邦彥隱於其中,有《鐘樓記》。

石佛寺 在縣西二十五里苦山西,址亦古剎也。明萬曆間,僧妙金重修,邑人于慎行有「記。」 興隆寺 在縣北六十里《楊柳集》。楊柳,古黃河渡口,城北大聚落也。寺創自唐時,歲久圮落。明永樂沙門祖正重建。

雪山寺 在縣西南五十五里,晉城之東,青龍潭上。蓋古黃河岸也。明景泰丙寅年建。

南曹寺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柳林屯。不知所創始,元末兵燬,明正統間,沙門福正重修。華嚴寺 ,在縣西三十里樓家營。不知所創始,明成化二十三年,沙門誠俊重建。

洪福寺 在城東南十五里。東流泉上,山水環列,邑之勝概也。明嘉靖初年,奉詔廢,改為「東流書院。」

建福院 在縣南三十里六工山。鑿巖為佛,泉出其下。唐武后時創建。金大定間賜額。明正德九年,沙門滿學重建。

靈祐觀 在縣西南六十里安平鎮。明景泰四年建。

南天觀 在縣東南三十里雲翠山坳。元時所建,歲久圮落。明隆慶間,道士許先芟闢山巖,大築臺觀,為玉皇殿,一成「憑虛閣」 、「長春閣」 ,宏敞壯麗,為邑奇觀。邑人李謙、于慎行各有《記》。

天平觀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白鴈泉上,元時嚴左丞所築也。以地在天平境內,故以為名。元

人詹維高有記,歲久圮廢,惟泉一區在民居旁。清河寺 在安山鎮東五里,不知所出創。元末修會通河,建荊門二閘,盡取寺石為之,惟塔址存。明永樂中,比丘寶和重建。

淨覺院 在關山鎮西。宋大觀二年賜額。明正統六年,比丘普錦重建。

觀音寺 在縣西南六十里,為安平鎮,景泰四年建。

瑞相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西旺集》。有唐古剎,元大德重建。

淨覺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柳河圈集》。

西竺庵 在縣治南

平陰縣

崇福寺 在縣《旦驩》鎮。

東草寺 在縣牛家店北。

永寧寺 在縣《孝直集》。

泊頭寺 在縣泊頭村

天香寺 在縣菩薩山,有洞,府知縣王自謹題額。

普淨寺 在縣,即「西草寺。」

陳觀院 在縣旦驩鎮西北。

福祥院 在縣迎鑾隄

觀音堂 一在城內北隅,一在岱西村。

「倒景」 庵 在縣水山。

三泉庵 在縣函子峪。有觀音堂、關帝廟、白衣大士閣、呂祖亭、土地山神廟。又有「白雲」 、「連珠」 二洞,「抱珠」 、「南薰」 二泉。邑人張宗旭修。

龍泉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齊乘》云:「齊天統中建。」 佛像古雅,皆數百年物。上方大佛與龍泉觀音,非晚唐人不能造。

保真觀 在縣城西南二十里靈祐村王喬澗。相傳有仙人修煉於此。元初有黃冠張子丘長春之徒也,遇其地愛之,遂創是觀。邑人學士李之紹有記。

福勝寺 ,在縣東門內。景祐元年建,即僧會司。壽峰寺 ,在縣西十里龜山。唐時所建。

寶峰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水山。元時建。清涼院 在縣西門外。元至正間敕賜額名「會仙觀 」 ,在會仙山下。宋真宗敕賜額名「陽穀縣。」

觀音寺 在縣南門內,元至元間建。

慈氏寺 在縣城迎恩門內,元時建。

普照寺 ,在縣東三十五里。金大定間建。昭慶寺 ,在縣南二十里。元大德間建。

長老寺 在縣西南,宋元祐間建。

圓明寺 在縣城北二十里,俗稱「土山寺。」 三教寺 一在縣城東十二里,一在縣城北五十里,明萬曆間建。

觀音堂寺 在城北五十里,有塔七級。明嘉靖二十四年重修。

白塔寺 在縣城東北十二里。元時建。

安住寺 在城西南二十里。明嘉靖間重修。保安寺 在縣城北三十里。俗稱「草寺。」

普覺寺 在縣北四十里。明景泰五年重建。譚佛堂寺 ,在縣北十里。

清法寺 在城東北五十五里。金大定間建,明隆慶五年重修。

荊門寺 在荊門閘西,距城五十五里。

七級堂 :在七級鎮,距城六十里。

覺塔寺 在縣城東北五十里,元時建。

莊嚴寺 在城東北三十五里安樂鎮。唐初名清涼寺。周世宗時敕有司重修,始曰「老君堂」 ,更名「興龍寺。」 宋徽宗時敕改今名。明成化、嘉靖、萬曆間俱重修。

清水寺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崇興寺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龍安寺 :在縣城東北四十里。

翔鶴觀 在縣城內東南隅。明弘治年間建。嘉靖間改為「翔鶴庵。」 萬曆間重修。

「觀音堂 」 有三,俱在縣城內,一在鐘樓迤南,寧津橋之東,一在紫荊祠之西,一在真武廟之南,《壽張縣》

顯慶寺 在縣南門外一里。明洪武十五年,自竹口遷建於此。

大覺寺 在縣南二十里上陵。上陵者,邑境有九陵、十八洞,此其一也。建自宋治平二年,隋明堂赦文,賜名「大覺。」 元皇統間,僧法智重修,有碑記一通,釋行鑒所撰,甚通法典。今寺已廢,唯碑存焉。

觀音寺 在安平鎮,明景泰四年建。

裴城寺 在縣裴城集北一里許路西。

清涼寺 ,在縣梁山之陰。

法興寺 在縣梁山之麓。

圓通寺 在縣胡臺廟

觀音寺 在縣七戶屯,正德十三年重修。千佛閣 ,在顯慶寺方丈後,知縣周三錫創建。歸佛閣 ,在張秋觀音寺。

靈臺寺 在舊縣城後,周廣順二年建。

敬聖寺 ,在縣南。《子房墓集》:「元至治二年建。」 崇寶寺 ,在竹口鎮,有古塔,參議楊瓚有「記。」 沂州

普照寺 在州治西南,即世所稱王右軍故宅也。晉元帝渡江,諸王從之南遷,捨宅為梵宮。唐時賜額「開元。」 宋崇寧間,號天寧萬壽禪寺。金初改今名。元皇統四年,陶仲汝尚撰集,柳公權書為《記》。寺前有橋,曰駕虹。

北禪寺 ,在州治西北,元至正二十一年建。觀音寺 ,在州治南,唐永昌元年建。

洪福寺 ,在州治北三十五里,金大定九年建。楊明寺 ,在州治西南一百五十里。金正隆元年創建。

香嚴院 ,「在州治西南一百五十里。」 金大定七年間建。

靈泉院 在州東北七十里。金大定四年建。浮丘寺 在州西南九十里。金大定六年建。玉虛宮 ,在州東八十五里蒼山之陽。昔人以為安期生修煉處,遺址尚存。

洞淵觀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元至元間建。長春觀 在州東九十里。元至元四年建。龍興觀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元至元間建。祐德宮 在州治西北。洪武三年道士郭道源建,為「祝聖道場。」 萬曆三十六年,兵備陸夢履、知州徐汝冀捐金重修。

水陸寺 :在州治西北。明崇禎年,總兵楊肇基募建。

三元宮 在州北禪寺西。

廣生宮 在州治西南。明崇禎年間建。

轉琳寺 在州南門外西南二里銀雀山麓。明末柏道人建。

法輪院 ,在州北三十里,蒙山之陽,祊水西北,昔有云:「祊水西來急,蒙山北望賒。」

釋迦院 ,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元延祐五年,僧道琛建。

香嚴院 ,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金大定七年,僧道琛建。

茶芽山寺 ,在州北四十里,道人張純一建。旭照寺 ,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地震傾圮,僧普見重修。

龍泉寺 ,在州西三十里,《義堂集》東,係古剎。甘露寺 ,在州西四十里,村即此名。

石埠寺 在州西二十里。

朗公寺 ,詳《朗公山》。

郯城縣

大覺寺 在縣裏東北隅。僧人《興懷》創建。後僧人祖友重修。康熙七年,地震倒塌,僧官洪瑞募緣,又重修。

由吾寺 在縣東南三十里由吾洞上。

太平寺 在縣西南二十里冷村社。

延慶寺 在縣西南十二里《高冊社》。

清涼寺 在縣西三十里高大社。

清泉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馬陵山。

洪福寺 在縣北二十里巷口社。

華嚴寺 在縣西三十里高大社。

大明寺 在縣城隍廟東,元泰定四年建。慈氏寺 在縣東九十里泉水埠社,金大定中建。

大慈寺 ,在縣南四十五里從口社。金大定元年建。

玉清觀 在縣古城內北門西。

朱呂寺 在縣北九十里朱呂社,後移建入城,為「大明寺。」

興國寺 在縣南五十里。故縣社。

開元寺 ,在縣西北六十里長城社。

釋迦寺 在縣西北七十里道莊社。

廣福寺 在縣西南四十里新村,又名「觀竹寺。」 「重興寺 」 ,在縣北七十里化家橋社。

萬福寺 :在縣西北八十里,作城社。康熙七年,地震塌壞,僧人永貴重修。

磨山觀 在縣西八十里。

仁威觀 在舊城北門內路西。醫士官蔣勸因「玉清觀」 移路東,遂立此以祀元天上帝。

觀音庵 :在縣治東南隅。

圓明庵 :在縣治西南隅。

青山庵 在縣北八十里王田社。

生生庵 :在縣圓明庵以東大街南。

明覺庵 在縣南四十里。

三官閣 在縣西二十里馬頭集東南。

費縣

開福寺 在縣東絃歌里北,宋元祐間建。城陽寺 ,在縣北城陽社。

塔河院 在縣西溫水村,唐時所創。明嘉靖間重修。

「玉虛宮 」 ,在蒙山之陽,宋時賈成公修真處。內有古松,高五丈,盤屈如輪。

隱真觀 在縣東北朱滿村,乃唐顏魯公故居也。

崇興寺 一曰「臨川」 ,在費縣武安村,歷元、明,有碑記。康熙甲子冬,恭遇

聖駕東巡幸臨其地。今改為「聖臨院。」

蒼巖寺 在縣治南三里。

芙蓉寺 ,在西馬莊河南,寺倚山崖,有「八百年銀杏樹。」

其山寺 有唐元、明《三朝碑記》,中有「月泉」 、釋迦寺 驛頭。

關陽寺 在縣西南關陽社。

白龍泉寺 在縣蓮花山頭。

玉泉寺 在縣玉泉山下。

洞真觀 在縣治西北,城隍廟東。

龍仙觀 在南石溝北岸。

雲溪觀 在白埠村北,四面峰攢,止露東南一壑,可望山外。

太山行宮 在縣西門外。

「老庵 」 、「小庵 」 俱在縣城內。

《爛柯庵 》:傳「即王質觀奕處。」

不老庵 在不老崮下

勝水庵 在玉泉山

大聖堂 、小聖堂 在縣西五十里聖堂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