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263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六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二百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六十三卷目錄

 青州府部彙考五

  青州府公署考

  青州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二百六十三卷

青州府部彙考五

编辑

青州府公署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府治 在城東北。古在城西北,即元益都路總管府。明洪武五年,詔建齊藩,知府張思問移城東南。十四年,知府周彥皋又移城東北。天順中,知府趙偉建。成化初,知府李昂、正德中,知府朱鑑、嘉靖初,知府江珊相繼修。嘉靖四十三年,知府杜思重修。中為正堂,南為箴石亭,今改為坊。東西相夾為庫,後為川堂,扁曰「自公」 ,為後堂,扁曰「出政」 堂,後有亭樹題名碑。東為架閣庫,南為讀律堂,西為軍器庫,南為資深堂。知府杜思建。堂前東西吏房凡十五,東吏房,雜科、收科、總科,禮房,將盈庫,架閣庫,西兵,北兵,南刑,北刑,南工房。承發司,經歷司,照磨所。正堂東為經歷廳,循東有夾道,北為同知宅,為經歷、照磨宅,今改為正宅。正堂西為照磨廳,為鑾駕庫。循西有夾道,北為通判宅、推官宅,又南為通判宅,直西為理刑廳,為司獄、司。儀門外東土地祠,為清軍廳,西為寅賓館,南為捕盜廳。公署常居顏神鎮。大門外列陰陽醫學於左右,今改為總鋪。

稅課司 在北門內,今廢。

布政分司 原係青州衛北兵仗局,萬曆四十年,副使高第、知府王家賓等改建。

按察分司 東門內。宣德十年,參政王哲建。中為正堂,東西列廊房,前為露臺,為儀門,正堂後為川堂,西為庖舍,左右為書吏房,後為小軒。兵備道 在南門內稍東,今為參府公署。益都縣治 附郭。舊在城西北,洪武八年移西南,十四年移東北,其址即晉之「燕行宮」 ,金之統軍司,元之普照寺。中為正堂,堂之東為庫樓,為後堂,為知縣宅,左縣丞宅,右主簿宅,為典史宅,為典舍。正堂。南為箴石亭,今改為坊。旁列曹吏房、架閣庫。中為儀門,東為土地祠,為寅賓館,西為獄。又東為馬房,今廢。南為塞門,旁列收糧舍十八間。「申明」 、「旌善」 二亭列於大門左右。嘉靖中,知縣張鎬、張舜臣、胡宗憲、何廷錦相繼修稅課局 ,在顏神鎮,裁革。

外州縣

臨淄縣治 舊在城西北。洪武四年,知縣歐陽銘移建於城中。正德六年,流賊燬,知縣馬暹復建。中為正堂,前為箴石亭,左右列曹吏房。中為儀門,東為土地祠,西為獄,為馬房,中為大門,建譙樓於上。正堂後為退思亭,又後為知縣宅,左為縣丞宅,右為主簿宅,為典史宅,為吏舍。大門外,列《申明》《旌善》二亭於左。

惠民藥局 嘉靖二十六年知縣衛心建稅課局 在縣治西,裁革。

陰陽學 「縣治西南。」

僧會司 在西天寺

道會司 在龍華觀

永平倉

濟農倉 俱在縣西南

預備倉 今廢

養濟院 縣治西南

察院行臺 在望京門內,即縣舊治。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

博興縣治 在城東。元末兵燬,洪武元年,知縣趙文奎建。中為正堂,為川堂,堂之東為庫,西為馬房,又後為知縣宅,東為縣丞宅,為典史宅,西為主簿宅,前為吏舍。正堂前為箴石亭,左右列曹吏房。儀門外東為土地祠,西為獄,南為大門,建譙樓於上,《申明》《旌善》二亭列於外。

陰陽學

醫學 俱縣治西

稅課局 縣治西南,裁革。

僧會司 在景德寺

道會司 在西門內

預備倉 在縣治西

養濟院 在縣治西

布政分司 縣治西

按察分司 縣治東

高苑縣治 在城西北。正統間,主簿何友能建。中為正堂,東西兩庫。又鑾駕庫、架閣庫附正堂之後。為後堂,為知縣宅,東為縣丞宅、典史宅,西為主簿宅。宅前為吏舍,為官倉,為預備倉。正堂前為箴石亭,列曹吏房於左右。又前為儀門,門之外為土地祠,西為獄,中為大門。知縣徐海重修,門上建譙樓。嘉靖二十年,知縣杜鏞建《旌善》《申明》二亭,分列於大門之外。

陰陽學 、醫學 俱縣治東南。

僧會司 在普濟寺

道會司 在城隍廟

養濟院 在縣治西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

樂安縣治 在城西北。天順五年,知縣狄惠重建。正德六年兵燬,知縣張宗德復加構治正堂、後堂、吏舍。嘉靖二十四年,知縣王本固建左右吏舍二十八間。中為正堂,後為川堂。堂之東西為庫,後為知縣宅,東為縣丞、典史宅,西為主簿宅。堂之右西為吏舍。正堂前為箴石亭,左右列曹吏房。中為儀門,門內西為獄,門外東為土地祠,前為大門,上建譙樓。元縣尹衛思溫建。大門外左右「申明」 、「旌善」 二亭,右「惠民藥局。」

陰陽學

醫學

稅課局 俱縣南,局裁革。

官倉

預備倉 俱縣西北

養濟院 縣東南

僧會司 縣治西

道會司 縣治西北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

府館 在縣西北

壽光縣治 在城西北隅,創建無考。洪武三年,縣丞黃彬修,成化十六年,知縣鄭玨增修。中為正堂,為後堂,又後為知縣宅,東為縣丞、典史宅,為吏舍,西為主簿宅。正堂左右列曹吏房,中為箴石亭,為儀門,東為土地祠,西為獄,中為外門。稅課局 ,縣治西南,裁革。

陰陽學 縣治東

僧會司 寧義寺

道會司

養濟院 城西南

布政分司 縣治西南

按察分司 縣治東南

府公館 縣治西南

臨胊縣治 在城東北。元至治初縣尹董翌建。明洪武「初知縣陳棟、天順中知縣卜釗、成化中知縣史效相繼修。」 正德六年兵燬,知縣雷啟東重建。中為堂,為後堂,又後為知縣宅,東為縣丞宅,西為主簿宅,東南為典史宅,為吏舍。正堂前為箴石亭,左右列曹吏房。中為儀門,左為土地祠,右為旌善、申明亭,右為府館,前為獄,東為預備倉,前為大門,建鐘樓,西向。知縣賈東山「建。」 對大門東建鼓樓,亦西向。知縣褚寶建。

陰陽學

醫學 縣治西

僧會司 在萬壽寺

道會司 在紫薇觀

養濟院 城隍廟西

存留倉 縣治南

布政分司 萬壽寺東。正統四年,知縣任榮建,歲久圮。嘉靖二十八年,知縣王家士改建按察分司 縣治左。

安丘縣治 在城東北。洪武二年重建。成化七年,知縣謝鎮修。弘治十八年,知縣王敬之復加修拓。中為堂,旁為東西二庫,堂後為後堂,又後知縣宅,東為縣丞宅,西為主簿宅,典史宅,為吏舍。正堂前為箴石亭,左右列曹吏房,為儀門,門左為土地祠,右為獄,為外門。旌善、「申明」 二亭列於大門外。

稅課局 縣治西,裁革。

陰陽學

醫學 俱縣治西南

僧會司 在閒明寺

道會司 在重陽觀

預備倉 縣治西北

官倉 縣治南

養濟院 在小東關

布政分司 縣治西

按察分司 縣治東

府公館 縣治南

諸城縣治 在正北,城下即密州故治。洪武元年,改為縣,知縣金汝穆增修。弘治十二年,知縣鄧萬斛拓修庫樓。嘉靖中,知縣鄭坤增建正廳、退思堂,中為正堂,右為典史廳,前為箴石亭,東西列曹吏房,前為儀門。儀門外左為土地祠,東西列小廳,為丞、簿分理處。正堂東為庫樓,後為退思堂,又後為知縣宅,左為縣丞「宅,右為主簿宅。左轉南為典史宅,為吏舍,為馬房。」 右轉南為獄,前為大門,建譙樓於上門之外。迤東為陰陽學旌善亭,西為醫學申明亭。

稅課司 在守禦所右,裁革。

僧會司 在華嚴寺

道會司 在《玉虛觀》。

存留倉 在明教隅

預備倉 凡八處,今圮廢。

豐盈倉 在縣東隅

養濟院 在旬宣坊西

察院行臺 在雙門內。嘉靖三年,知縣李宗樞貿民地建,始為兵備道行署。十四年,知縣張桂改「察院行臺。」

布政分司 在西市。洪武初,知縣金汝穆建。按察分司 ,在肅綱街。「洪武初,知縣金汝穆建,始為察院行臺。」 嘉靖十四年,知縣張桂「改為按察分司。」

府公館 在「城隍廟」 東,舊驛址。

蒙陰縣治 在城內正北。元延祐二年縣尹武秀創建。明洪武「三年知縣柳玉、十年知縣胡彥藩,永樂間知縣王礪,天順間知縣魏本、楊泰,成化間知縣白良輔,弘治間知縣毛紀、伏章,正德間知縣田藍相繼修。」 六年為流賊兵燬。嘉靖元年青州左衛經歷康一鵬重建。中為正堂,旁為架閣庫,東為典史廳,前為箴石亭,列曹吏房於左右。又前為儀門。儀門之內,左為土地祠,右為獄正堂,後為川堂,為後堂。又後為知縣宅,左為縣丞宅,右為主簿宅,右南為典史宅,為吏舍。外為大門。《旌善》《申明》二亭列於東西。

陰陽學

醫學 縣治西

僧會司 在南竺壽聖寺。

道會司 在太清觀

預備倉 在西門北

城子義倉 城西十五里,今廢。

孟莊義倉 城東北二十五里。今廢。

養濟院 在東關

布政分司 在東門外

按察分司 在縣南。洪武二年建。

府公館 在東門外

昌樂縣治 舊在城東南。洪武三年,署縣事密州同知李益徙建東北,即今治也。中為堂,知縣方天然修。左為幕廳,右為庫,為後堂。知縣李錞建。又後為知縣宅,東為縣丞宅,西為主簿宅,東南為典史宅,西南為吏舍。正堂前為箴石亭,左右列曹吏房。中為儀門,儀門內為獄,前為大門,上建譙樓。知縣方天然、黃軏、徐琮相繼修。「旌善」 、「申明」 二亭,在察院西。

稅課局 縣治南,裁革。

陰陽學

醫學 縣治東南

僧會司 在臥佛寺

道會司 在玉霄宮

預備倉

養濟院 「俱縣治西。」

察院行臺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俱縣治東

莒州州治 在朝元坊。明洪武元年,知州趙麟重建。弘治二年,知州林璿修。中為正堂,旁為吏目廳,為庫房,前為箴石亭,左右列曹吏房。為儀門,門內為獄,為土地祠。儀門外列廊房十餘楹。正堂後為川堂,為耳房,為後堂。又後為知州宅,東為同知宅,西為判官宅。吏目宅。外前為吏舍,為大門,上為譙樓、申明亭、旌善亭,列州左右。稅課局 在州治東。

陰陽學

醫學 在州東北

僧正司

道正司

永豐倉 俱州治西

養濟院 州治東南

布政分司 州治東南

按察分司 州治西南

府公館 布政分司西

沂水縣治 ,屬州,在城中。元至治三年,縣尹苑華重修。明永樂二十年復修。正德六年賊燬。八年,知縣汪淵重建。中為正堂,旁為庫,西為典史廳,南為箴石亭,列曹吏房於左右。前為儀門,門內為獄門,外為土地祠,為清軍、管糧二廳。正堂後為川堂,為後堂,為知縣宅,縣丞、主簿、典史宅,為吏舍,分置於左右。外為大門,建譙樓於上,《申明》《旌善》二亭列於旁。

稅課局 :在南門外,裁革。

陰陽學

醫學 在城東北

僧會司 在梵眾寺

道會司 東門內街北

存留倉

預備倉 俱在縣治西北。

養濟院 在城東南二里。

察院行臺 在縣治南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

日照縣治 屬州,在城中。洪武二年建,弘治十五年,知縣白汝舟重修。中為正堂,東為典史廳,西為鑾架庫,東為架閣庫。正堂後為知縣宅、主簿宅、典史宅,前為吏舍。於東西堂之南為箴石亭,列曹吏房於左右。儀門內為獄,外為土地祠,中為大門。《申明》《旌善》二亭列於外之東。

陰陽學

醫學 縣治外

僧會司 在普照寺

道會司 在寺右

預備倉

廣豐倉 俱在縣治北

養濟院 在縣治南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南,今廢。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

公館 在縣治西北

青州府學校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府儒學 舊在府治西北,明洪武五年,詔建齊藩知府李仁徙建西南。元太虛宮故址,中為

先師廟:東西兩廡,前為「廟門」 ,門之東為「名宦祠」 ,西

為鄉賢祠,皆南向。前為泮池,跨一石橋。又前為櫺星門,建坊於左右。左曰「德配天地」 、「道貫古今」 ;右曰「刪述《六經》」 、「垂憲萬世。」 廟後為明倫堂,東西列四齋:志道、據德、依仁、游藝。齋之南,東為文卷房,貯頒降書籍。西為儲樂庫。堂之後為教授宅,左右為訓導宅。四所由東廡後稍南達於學門。在昔櫺星門及學門俱東向。正統九年,僉事李安改南向。十四年,知府陳勳、通判周韶撤而新之。天順四年,知府趙偉重修,學士劉定之記。成化三年,知府李昂繼葺,學士商輅「記。」 弘治十四年,知府杜源建號舍於廟之西南二十間,提學副使邵寶記。正德十年,知府朱鑑復加修葺。嘉靖十年,遵詔建敬一亭,在廟正西,刻御製《敬一箴》及「註釋視、聽、言、動、心」 五箴。亭之前為啟聖祠,亭之後為庖湢室。嘉靖四十三年,知府杜思修。萬曆四年,知府李學道、張世烈繼修其後,學宮甚圮,萬曆三十年,知府趙喬年盡撤其舊而重建之。明末傾圮殆盡。

皇清康熙十一年,僉事鄭牧民捐俸重修,廟貌鼎新。

益都縣儒學 舊在城內西南,明洪武十年,知縣黃正德遷建東北。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 ,門之東為「敬一亭。」

亭之後為啟聖祠,門外為櫺星門,前為泮橋,橋南為大成坊。門之右為學門。由西廡後達於明倫堂,旁列二齋,「《博文》、約禮。」 堂之後為教諭宅,左右為二訓導宅,而號舍居東廡之後。「宣德間知縣賈純、正統間知府陳勛、天順間知縣董淵、成化間知府李昂、知縣周信、弘治間知縣金祿、正德間知府朱鑑,相繼修葺。萬曆」 四年知縣楊植繼修。二十六年知縣吳宗堯繼修。三十三年知縣鄭繼芳建奎光樓於大成坊之左。崇禎九年

知府汪喬年、知縣張文烶、教諭甄夢弼重修。

皇清康熙七年,地震傾斜。十年,分巡青州道鄭牧民。

重修地震後,明倫堂牆壁傾圮,儒學宅舍倒毀殆盡,教諭孫振甲「重修。」

外州縣

臨淄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南。元至元間,達魯花赤善努建。元末兵毀,明知縣歐陽銘重建。弘治「間,知縣王世臣、周致相繼修。」 嘉靖四十一年,知縣龍垓遷東北,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又前為櫺星門。門

之西為學門廟,西北為明倫堂,東西列二齋,進德、修業殿。東北為啟聖祠,為敬一亭,東為射圃,西為教諭、訓導宅,凡三所,名宦、鄉賢二祠。博興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創建無考。宋末兵毀。元貞元間,知州欒汝翼重建。時縣為州。至元間監州火赤爾置東西序。元末兵毀,明洪武初,知縣王暹復建。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為櫺星門。門之傍

為學門,中為明倫堂,旁列二齋:「《正心》、誠意。」 而會膳堂、學倉、射圃分列於左右。學之西為教諭宅,東為訓導宅二所。永樂間知縣郭務本、「天順間同知劉隆、成化間知縣陳文偉、姚聰、弘治間通判黃裳、知縣何鉞,正德間知縣周讓、張集,相繼增飭。」

高苑縣儒學 在縣治東。宋至和三年,李允中建。元末圮廢。明洪武初,知縣孫忠創建,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門之東為「啟聖祠。」

旁為名宦鄉賢祠。外為泮池,跨一石橋。又前為櫺星門,門之東為學門,又東為號舍,為敬一亭。由東廡旁達廟後為明倫堂,東西列二齋,「時習」 、「日新。」 齋之南為祭器庫,為養賢倉,堂之後為教諭宅,東西為訓導宅,凡二所。射圃在書院西。成化間,主簿何友能、知縣彭璉,弘治間知縣徐海,嘉靖間,知縣吳鯨、馮文盛相繼修葺。

樂安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宋崇寧元年,縣令黃鐸建。靖康間兵毀。金大定間,益都府判王受雄重建。金末再毀。元至元間,縣尹綦泰復建。明洪武中,知縣謝中重修。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又東為「啟聖祠」 前

為櫺星門,為泮池,門之右為學門。由西廡後達明倫堂,左右列二齋,進德、「修業。」 又前為名宦鄉賢祠,為號舍,為宰牲所。堂後為敬一亭,亭後為教諭宅,旁為二訓導宅,饌堂、神廚各一,今廢。天順六年知縣狄惠,成化六年知縣馬亮,十五年知縣沈清,正德十年知縣張崇德,嘉靖三年知縣王傳,二十四年知縣王本固、孟楠「相繼修。」 壽光縣儒學 在縣治東,創建無考,宋末兵毀,元至元十年縣尹陳惟良重建。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門之外為「泮池」 ,跨

以石橋前為櫺星門,門之右為學門。由西廡後達明倫堂。東西列二齋,進德、「修業。」 其會饌堂、講堂、倉、宰牲房、神廚、神庫號舍,俱列於堂之左右。後為教諭宅,為訓導宅,凡二所。明景泰四年知縣李儀、成化十六年知縣鄭玨修。

臨胊縣儒學 「舊在縣治西南。宋紹聖五年,縣令李敬遷縣治西。宋末兵毀。元中統間,縣尹陳仲祥、至治間李善卿修。明洪武二十年,知縣李瑀復加增拓。」 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又東為「啟聖祠」 ,前為廟門夾

以名宦、鄉賢二祠。外為泮池,又前為櫺星門,門之西為學門,由學門入儀門,由儀門入明倫堂東西列二齋,時習日新。前為敬一亭,堂之後為會饌堂,東西列號舍,而教諭、訓導宅居西序之後。射圃在學門之前。正統四年典史鍾輿,「景泰六年知縣陳安、天順間知縣卜釗,成化七年知縣劉環,相繼修。」 嘉靖九年大圮,知縣褚寶增修。二十八年知縣王家士繼修。

安丘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元間建。大德間,縣尹楊《加閭》修,中為

先師廟左右列兩廡,前為廟門,為「名宦、鄉賢祠。」 又

東為啟聖祠,前為櫺星門,旁為學門,又進為儀門,中為明倫堂,左右列二齋。《博文約》:禮堂之後為敬一亭,又後為教諭宅,左右為二訓導宅,為神廚、神庫、宰牲房、學倉列於東北,今廢。明洪武「初縣丞鄭源澤,景泰間教諭許倫。成化間知縣謝縝、陳文偉、副使張珩。嘉靖十四年知縣宋儒,三十六年知縣邵大章,各增修。」

諸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金貞元間,樞密副使張暉建。正隆初修。元至元、至正間繼修。明洪武元年,知縣金汝穆復為修。正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外為泮池,跨以石。

橋又前為櫺星門。廟後為明倫堂,東西列二齋:「進德」 、「修業」 堂之後為「敬一亭。」 亭之後為教諭宅,左右訓導宅。由東廡指南為學門。門內稍東為宰牲所、神廚。又進為啟聖祠。祠之後為名宦、鄉賢二祠。弘治間知縣孫誠、嘉靖間知縣鄭坤各增修。

蒙陰縣儒學 在縣治西。元延祐間,縣尹武秀建。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夾以「名宦、鄉賢祠。」

又前為神廚、神庫。宰牲所為櫺星門。門之旁為學門,又進為儀門。中為明倫堂,東西列二齋,治心養性。堂之後為敬一亭,為教諭、訓導宅,凡二所。而啟聖祠、文會堂、饌堂、饌廚、觀心亭、學倉各列於堂之左右。「明洪武初知縣柳玉,正統間知縣王漢翔,天順間知縣魏本、主簿蘇真,正德間知縣梁緒,嘉靖八年知縣王銳」 ,二十九年知縣丁嘉賜,各增修。

昌樂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創建無考。元至元中,省縣入「北海」 ,學遂廢。元統間,北海尹楊仲徽復建。元末兵毀。明洪武三年,密州同知李益改建西門內,即今所。正統四年,知縣李永重修。中為

先師廟、夾以神器、制書二庫、東西列兩廡。前為廟、

門。門之旁為名宦、鄉賢二祠。外為泮池。又前為櫺星門,廟後為明倫堂。堂之東為啟聖祠,西為齋宿所。神廚前列東西二齋,進德、修業兩齋後為號舍,堂之後為敬一亭,為教諭、訓導宅,凡三所。前為儀門,為學門。景泰「三年知縣孫輝。成化二年知縣范威,弘治間知縣方天然、金茂。正德間知縣謝譽、馬瀾。嘉靖二年知」 縣周原,五年知縣李錞,各增修。

莒州儒學 在州治東。元至元間,知州孔源建。至正間,孔文古修。元末傾圮。明洪武元年,知州趙麟復創建。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東西列神廚、神庫。

宰牲所。外為泮池,跨以石橋。又前為櫺星門,門西為學門,又進為儀門。由儀門入,中為明倫堂,東西列三齋:東曰「博文」 、「日新」 ,西曰「約禮」 ,西為會饌堂,東南為啟聖祠,祠後為名宦、鄉賢祠,堂之後為敬一亭,西為學正堂,又後為講堂,東南列號舍,又西北為訓導宅,凡三所。天順間知州衛述、成化間葉盛、弘治間林璿、嘉靖三十二年知州沈震、王明時各增修。

沂水縣儒學 在城東皋之麓。舊在縣治東,元大曆間,主簿孔克韶建。元末兵毀。明洪武十六年,知縣陳廷遠徙今地。中為

先師廟東西列兩廡,前為廟門,夾以「名宦」 、「鄉賢」 二

祠門之外,旁神庫、神廚、宰牲所。外為泮池,跨以石橋。又前為櫺星門。廟後為明倫堂,東西列二齋:《存誠》《擇善》。堂之後為敬一亭。又東為教諭宅,而二訓導宅居於堂之左右。弘治十三年,知縣凌相、嘉靖九年知縣李如楫相繼修。

日照縣儒學 按《縣志》:原在縣治西南。元至正辛卯,縣尹仇敬創建,計地基一十三畝一分。明洪武二年知縣蘇惟一、正統間知縣沈慶、成化間知縣趙一貫、嘉靖十八年知縣梁道盛各增修。至嘉靖三十六年知縣張執中延歷下志齋,周少司農相視,改置城東河外,止修明倫堂及進德、修業兩齋。嘉靖三十七年知縣尹思續修。

先師殿、櫺星門。嘉靖四十一年,知縣劉夢元「續修。」

啟聖祠兩廡。萬曆五年,知縣黃仕增修戟門。名宦、鄉賢祠。萬曆二十一年,知縣杜一岸「重修。甬路、殿基俱鋪甎石,門窗、供棹,增置俱全。仍建敬一亭於明倫堂後,蓋奎星樓於名宦祠左。」 萬曆四十二年,知縣陳如錦「建尊經閣於明倫堂後,濬偃月池於櫺星門前。天啟二年,知縣李玷建兩石坊於門東,西築文昌閣於」 儒學左。以上各工,年久傾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呂補袞督工重修。康熙七年

地震,復有損壞,知縣楊士雄增修。

書院附

本府

雲門書院 原舊布政分司,萬曆四十年,副使高第、知府王嘉賓等改建。

范公書院 在顏神鎮秋口,址尚存。宋范文正公微時讀書處。

白龍洞書院 在公泉峪。郡人參政曹凱讀書處。

顏神鎮舊學 ,宋、元設山長以主守之,今殿廡俱存。嘉靖間,分署通判羅賢重修。每歲春秋,率在鎮諸生行釋菜禮。

崇義書院 「在府館西,左講堂,右觀德堂。」 正德九年,僉事牛鸞建,今廢。

松林書院 在府治西南。成化間,知府李昂建學田 ,「巡鹽御史余懋衡,萬曆三十四年發銀置學田七十七畝一釐六毫九絲,通收租銀一十三兩八錢六分。巡鹽御史畢懋康,萬曆三十八年發銀置學田八畝,通收租銀一兩四錢四分。巡鹽御史馬孟楨,萬曆四十一年發銀置學田一十畝,通收租銀一兩八錢。萬曆」 四十三年,知府王家賓捐俸置學田六百六十七畝四分四釐,收租銀四十兩一錢。

益都縣

學田 ,萬曆十六年,知府袁年查出劉琦欺隱下地四頃七畝四分一毫,作益都縣學田,每年徵銀一十四兩三錢八分五釐。三十六年,知縣冀懋中買到周杜荒子社地四十八畝,每年徵租銀六兩四錢三釐三毫,俱赴庫交納。萬曆四十一年,青州府推官黃槐開捐俸置田二十六畝,在車馬社,折《官畝賦役》,六十四畝八分。每年徵租銀三兩六錢。

臨淄縣

書院未載

社學 共十處

博興縣

書院未載

學田 僉憲黃鼇創置,二十畝。

高苑縣

崇正書院 在縣治東南。嘉靖二十九年,知縣葛臣建。

社學 一在書院北,一靈異堂,一西關,一鄭碾店,一崔張店,一田鎮店,俱知縣葛臣修。

學田 本縣舊無學田,訓導孔貞棟、舉人王道平、生員邵一鳳、張居蒙創置五十三畝。

樂安縣

明誠書院 在縣西一里。邑人陳鵬建。

社學 在南街

壽光縣

書院未載

社學 在縣治東南,知縣馬亮建。

臨胊縣

李公書院 在縣西南。唐李靖讀書處。一云「靖從太宗征閭左,於此閱司馬兵法」 ,未詳。

胊山書院 在縣治南。嘉靖十一年知縣褚寶建,列「養正」 、「景賢」 二齋,東西塾及書齋。二十六年知縣王家士修。

社學 一在《五井集》,一在《冶原集》,知縣王家士因故址建。

安丘縣

公冶長書院 在縣西南八十里。成化八年,知縣謝縝修。萬曆三十三年,知縣孫振基重修。社學 一在東南坊,一在東北坊,一在東南廂,一在西南廂,一在東北廂。

諸城縣

滄浪書院 在縣西,成化十一年知縣閻鼎建。東武書院 在縣治南,嘉靖二十七年知縣祝天保建。中為講堂,東西有序塾書舍。

社學 一,東市一,西市八,鄉各一,今廢。

學田 ,萬曆十五年知縣張大謨置三頃二十三畝。

蒙陰縣

北麓書院 在縣東北三十里。元張子塾隱居教授於此。

東山書院 在縣東八里。明推官李燦然讀書處。

中山書院 在縣東六十里。明副使公躋奎讀書處。

社學 一,東廂一,西廂舊四十七社各一,今廢。學田 ,知縣杜洽買置一千五百畝。

昌樂縣

書院未載

社學 在

文廟西,「知縣馬亮建。」

莒州

文學書院 在州西南。宋建,祀先賢卜子夏。西有問政堂,尋圮。弘治六年,副使趙鶴齡復修。社學 在州治西,知州胡川楫建。

沂水縣

閔公書院 在縣西北八十里閔公山下,祀先賢閔子騫。正德八年知縣江淵建。

沂水書院 在縣之東。明副使楊光溥讀書處。社學 在總鋪西。

學田 萬曆二十年知縣魏可簡創置學田七十九畝。

日照縣

書院未載

社學 在縣治南

學田 萬曆十八年,知縣杜一岸創置學田一千畝。二十一年,又置學田四千七百二十八畝。每歲入銀七十四兩四錢,聽本道動支,周濟貧生。據實數刻石於學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