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五卷 |
第四百五卷目錄
彰德府部彙考五
彰德府兵制考
彰德府物產考
彰德府古蹟考
職方典第四百五卷
彰德府部彙考五
编辑彰德府兵制考 府志
编辑本府
皇清順治四年,設守禦都司一員,駐防磁州。
林所守備一員
磁營守備一員
府城千總一員
武安千總一員
湯陰把總一員
臨漳把總一員
林縣把總一員
其明制所設各衛丁地事務,歸併彰德府屬安陽縣及直隸東明、內黃、濬縣各縣管理。〈按《通志》及各縣:〉《志》俱不見載。
木屬
松 ,柏 ,桑 ,槐 ,椿,梧桐 ,皂莢 ,冬青 ,榆 ,楮,楊,柳 ,梓。
貨屬
棉花 、澱 、煤炭 、土絹 、楮紙藥屬
兔絲 、葛根 ,連翹 、《貫眾》。
禽屬
雉 雀 鴿 鵲 鳩鴈 燕 鷹 鷂 鶉鴉 鳧
獸屬
鹿 、兔 、狐 、獐 、狸,其尤著名者。湯陰則產艾,出扁鵲墓旁者佳及煤木。磁州則產磁石,各種五色窯器。林縣天平山藥物仙靈脾、雲母石。武安則產錫,紅礬、木棉。涉則產鐵,自然銅,桑皮紙椒、柿尤多。給養供賦,皆資於此。
彰德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各屬所同者
穀屬
秔,稻 大麥 、小麥 、蕎麥 ,穀,芝麻 、黃豆 、黑豆 、菉豆 ,稷,豇豆 、豌豆 、扁豆 ,禾。
瓜屬
西瓜 、南瓜 、北瓜 、冬瓜 、香瓜、王瓜 、絲瓜 葫蘆
蔬屬
白菜 、青菜 、芥菜 、蘿蔔 、莧、山藥 、芫荽 、萵苣 ,芹 、韭,蒜 、茄 ,薑 、藕。
花屬
牡丹 ,芍藥 ,海棠 ,梔子 ,薔薇,荼醾 ,月季 ,玟瑰 ,雞冠 ,臘梅,鳳仙 ,百合 ,木香 ,丁香 ,蜀葵,水荷 ,菊 ,梅 ,蘭 、桂。
彰德府古蹟考 府志
编辑本府
河亶甲城 在府西北安陽河南岸。周迴四十步,高一丈五尺。
古壘 在府北十里。南北斜長五里,大半淹沒。父老曰:「唐九節度師營壘也。」 《唐書》:肅宗命郭子儀與李光弼會九節度使兵,圍安慶緒於相州,以子儀、光弼元勳,難相統制,乃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坐是師遂潰。陸長源、薛嵩收遺骸。
作大塚掩之,曰《萬人塚》。
戲陽城 一名羛陽城,在城東二十五里。《左傳》昭公九年,「晉荀盈如齊逆女,還,卒于戲陽」 ,即此。相縣故城 ,在府西十五里。
西河 在府境西,為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所遊地。見明曹學佺《名勝志》。
《孫登石室 》在府西南十八里,晉孫登隱室也。「洞在仙人澗南,深廣可一丈。」
魏徵宅 徵,鉅鹿人,安陽有宅,後為睿宗潛邸。韓忠獻宅 在宋相州廨內,有晝錦堂。歐陽修《記》。狎鷗亭、觀魚亭、廣春亭、曲水亭。至和中,公再以武康之節來治鄉郡,始建私第,作「醉白堂。」 蘇軾有記。
醉白堂 久廢。康熙十年,於縣儒學東北隅掊土得碑,知舊址在此,知縣張鳳翥建堂于上。各州、縣
思古臺 在安陽縣治內,宋太守馮元建。會盟亭 在城北洹水上。楚項羽與章邯會盟於此,後人作亭其處。
墨井 在郭村,有石如墨。左思《魏都賦》曰:「墨井鹽池,元滋素液。」
拔劍泉 在水冶村。相傳韓琦以劍插地,後拔劍泉隨湧出。
鯀堤 ,在湯陰縣開信社。《漢書溝洫志》曰:「內黃界中有澤,方數十里,環之有堤」 ,蓋鯀所築以捍孟門者也。
羑里城 ,在湯陰北七里,周回二百五十步,高二丈,中實羑里,蓋商獄名也。紂聽崇侯虎譖囚文王於此。今高丘上有文王廟、《演易亭》。
雀城 在開信社。周回二百步,高二丈。《圖經》曰:「文王囚於羑里,武王築臺而望之,時赤雀來,故名。」
𨚍城 ,在湯陰縣東三十里。武王封紂子武庚地,今遺址尚存。
黃河故道 ,在湯陰縣東,夏莊、小張等處。浣衣村 ,在湯陰縣西南七里。《晉書》曰:惠帝昏弱,諸王作亂,帝躬北征,成都王穎以兵犯帝前,侍衛奔走,侍中嵇紹以身捍帝,血濺帝衣而殞。帝至相,左右欲浣之,帝曰:「此嵇侍中血,不可浣也。」 因以名村。
龍井 在湯陰縣西鶴壁社。相傳晉孫登嘗居此,時亢旱,農夫禱而得雨。登曰:「此病龍雨也,安能蘇稼?」 嗅之,果腥穢。龍時生疽,乃化。老翁求治曰:「痊當有報。」 忽石中裂一井,其水湛然,人謂之龍爪井。
麥粥店 在湯陰縣南七里。宋蘇軾曾飯此。思賢堂 在湯陰縣城。宋令陸志去後,民過志所嘗舍者,必徘徊慕焉。令張漸伯命曰「思賢堂」 ,今廢。
雙桂堂 在湯陰縣治東,元許熙載故居。子有壬、有孚相繼登進士。長子有恆搆雙桂堂以顯其親之教。廬陵劉岳申有記。
仙人洞 ,在五岩山北。萬曆三十年,霖潦闢出箐林,鳥道攀緣而上。洞內有石床、石磴及煉丹之具。
亶甲故都 在臨漳縣西南五十里,今《孫陶集》即故址。
《魏故鄴邑 》,即今鄴鎮。
鄴都北城 在鄴鎮東北,本齊桓公所築。漢置魏郡,作都始於曹操。至石虎時,樓閣翬飛,光彩煥若仙居也。符堅末,慕容垂叛,率師入之,鄴邑殘毀。
鄴都南城 在鄴鎮東南。《鄴中記》云:「高歡以北城窄隘,令僕射高隆之更築此城,掘得神龜,大踰方丈,具堵堞之狀,城以龜象焉。因漳水近城,起長堤為防,又鑿渠引漳水周流城郭。」
岡陵城 ,在臨漳縣東南三里。《漢書》「樂毅聘魏,封岡陵君於此」 ,故址猶存。
汙陽城 ,在臨漳縣西南十五里。城臨汙水,故名。《水經注》云:「漳水西北經汙陽城」 ,即此。
《將城 》,項羽救趙,使蒲將軍渡三戶,乃于鄴東北十九里作此城。
講武城 有二:一在漳河北,一在滏陽南,皆曹操所築。
「九華宮 」 銅雀臺東北,石虎建。
銅雀臺 ,鄴城西北,曹操所築。銅雀高一丈五尺,置之樓巔。臨終,遺令:「施繐帳於上,使宮人歌吹帳中,望吾西陵。」 後人取其瓦為硯。
金鳳臺 ,銅雀臺南,建安十八年建。臺高八丈,安金鳳于臺巔。
冰井臺 銅雀臺北。建安十九年建,以有「凌室。」
故曰冰井
𩰚雞臺 ,《鄴中記》云:「廣門南有元武池,次東北五里有𩰚雞臺,石虎作戲馬臺 ,一名閱馬臺。」 劉澄之《山川古今志》:「彭城西南有戲馬臺。」 又《鄴都故事》:「石虎建武六年,造此臺于鄴西漳水之南。」
元武池 鄴北城外西北。建安十三年,魏武鑿此池以肄舟楫。《鄴中記》曰:「池在漳水南。」 《水經注》曰:「洹水自城西經元武苑,苑有元武池,有魚梁釣臺。石虎時,揚州獻黃鵠雛五,頸長一丈,聲聞十里,泛于此池,化為元龜,故以名池。後為漳水所廢。」
芙蓉池 ,魏文帝有芙蓉詩,左思賦曰:「綺井列疏以元蔕,花蓮重葩而倒披。」 至今池荷尚盛。玳瑁樓 ,《鄴中記》云:「鄴城之上有玳瑁樓,用金銀裝飾,懸五彩珠簾,白玉鉤帶,內設瑜石床,取玳瑁為龜甲文,鋪以十色繡縟。」
逍遙樓 石虎建,《鄴中記》:「九華宮北有逍遙樓。」 華林園 ,鄴都城南,魏武築。
西園 ,魏武築。曹植與王、劉、徐、陳、阮、應皆以文學顯,時號「建安七才子」 ,常月夜遊燕賦詩於此。淇陽城 ,在林縣南七十二里。隋開皇三年廢林慮郡,析林慮置淇陽縣。大業二年廢,省入林慮縣。淇水在其南,俗呼郎子城。
臨淇城 在林縣南七十里。故衛邑城,隋臨河縣也。
磻陽城 在林縣北八十里。周圍二里,北臨漳水。宋端拱元年,以河北諸郡建城池倉庫,及制造兵器材木,歲辦於民間,乃於此城置採造務,名曰「磻陽。」 時置監官及添置工六百人,歲給衣糧,復其門役。每自春二月至冬十月,採木于林慮北山,浮于漳,入于洺,達于冀。今廢。
利城軍 ,在林縣東北二十里。唐初有鐵冶,至宋治和二年,於官無利,而歲用民鼓鑄,韓忠獻公奏罷之,跡尚存。
避暑宮 有二,一在東姚社興國寺西,帝舜夏月巡狩,曾憩于此,後人立宮,今廢。一在縣西黃華半山,相傳北齊高歡築宮避暑于此,遺址尚存。
「燒香亭 」 在天平山,每歲有司於此望蒼龍洞祭禱。
昇仙臺 ,在聖符山,竹馬先生張常清上昇處。黑墨池 ,在呂谷溝,南崖有池,水黑色。世傳仙人呂公潑墨於地,遂以成池,至今水黑,即黑龍潭。歲旱禱雨有應。
金燈 在谼峪山。世傳人誠心拜禱,金燈現於峰巔。事詳曹居易《金燈記》。
「古槐 」 ,在察院後,獨坐亭東。相傳北齊時植,封為護亭侯。
較城 在磁州西。漢光武擊王郎較兵于此。臺城 在磁州北,趙王築以避暑。城中有靈臺、坡陁,邯鄲人春時傾城出祭趙王,歌舞臺上。城旁有廉頗、藺相如墓云。今故蹟多不存。
王城 ,在磁州西北。周世宗擊北漢,築城屯兵。岳城 ,在磁州西南,宋岳飛駐兵處。
《彭城 》在滏源里,居民善陶,缶罌之屬,或繪以五彩,浮于滏,達于衛,以售于他郡。
滏陽亭 在磁州西臨水里,滏水出其下。「賞蓮亭 」 ,在北關外。平疇溝水,柳月荷花,誠游觀勝地。
東古城 在武安縣西南郝家莊里。
西古城 在武安縣西柏樹里。
長平坡 在武安縣南,廣袤八十里,白起詐坑趙人即此。一曰「長平」 ,在高平。
「鼓山避暑宮 」 ,高歡所築。
紫金樓 在武安縣北城上。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建。萬曆四十年知縣李椿茂重修。浴后池 在武安縣西八十里太行山中。有一池,夏涼冬溫。世傳宋太祖下河東時,引皇后入晉陽,后病瘡,掬水浴之,遂愈。舊名「皇后水。」 趙簡子城 ,在涉縣東北。相傳簡子走晉陽,滅智氏,還故都,於此築城駐兵,遺址尚存。
毛城 ,即毛嶺,在涉縣西四十五里。袁紹與審配議發檄使武安長尹楷屯毛城,通上黨運糧處,城址猶存。
李靖布雨處 在符山里。世傳靖微時投宿于此,夜半扣門急,有老嫗謂靖曰:「天符命行雨,適吾子他出,煩郎君一行。」 有頃,取青驄繫一小瓶,戒曰:「俟馬鳴即出。」 瓶中一滴,地上水即三尺。時值久旱,靖意非一滴所能濟,遽下二三十滴,地水已深三丈矣。
陵墓附
「顓頊陵 」 ,在林縣南七十里。舊臨河縣。
丹朱陵 ,在安陽縣永和鎮東南三里。《圖經》載趙岐《孟子註》曰:「舜封堯子丹朱于白水」 ,即清河村也。
河亶甲陵 在湯陰縣北五里。按舊志,「府城西北有開元寺,寺後有亶甲塚,在洹水南。」 未詳孰是。
曹魏三陵 :武帝陵,在古鄴城西北,名曰西陵,即高平陵也。元帝陵,在臨漳縣西南彭城村。甄后陵,在靈芝村。
高歡陵 ,在武安縣鼓山常樂寺石窟佛頂傍。漢張耳墓 ,在安陽縣永和鎮東二十里,土人曰「常山陵。」
李廣墓 在安陽縣西青魚村。
欒尚書墓 ,在永和村。
韓諫議墓 在水冶村。公名國華,忠獻公父也。有《富鄭公神道碑》。
韓忠獻公墓 ,在豐安村,子忠彥等祔。初,公薨,神宗自撰碑,額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勛之碑」 ,命學士宋敏求就墓書之。賜墳左功德寺曰「傳孝報先禪院。」 宋亂,寺燬于兵,墓亦殘毀。明弘治間,知府劉聰築垣樹碑,作享堂三楹,僉役二人守之。今廢。
嚴美韋墓 在陽計村。善為詩,神宗累徵不就,隱善應東,自號「東皋居士。」
元文獻杜瑛墓 在王裕村。瑛,信安人。中書粘合珪開府于相,瑛赴聘,遂家焉。博極群書,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諸掌。世祖屢徵不就。杜門著書,不以窮達動其心。遺命其子墓前書曰「緱山杜處士墓。」 天曆中,贈翰林學士,追封魏國公劉祁墓 在潘流村。祁,渾源人。少舉進士失意,即閉戶讀書,一意於古文,振落英華,粹然,一出于正。粘合珪招置幕下,著書數十卷。
文靖胡祇遹墓 ,在洪河,武安人。
「文忠高鳴」 墓 在「洪河。」 彰德路總管自太原徙居相州。
文定王博文墓 在孫平村。博文,魯人,徙居相之清和坊,號「西溪。」 從憲宗南征,歷官禮部尚書、御史中丞,封魯國公。
宣慰侯爵,墓 在水冶西北。仕至集賢學士、大司農卿、燕南河北道宣慰使。既仕,折節從許魯齋遊,學尚踐履。
許熙載墓 在武官村。子有壬祔。
魏國公諡「文肅」 韓從益墓 在洪河村。
參政胡彝墓 在灰泉村。
《直賢集》「學士國子祭酒」 郭思恭墓 在稻田村。明文敏崔銑墓 在縣西彪澗村。
文簡郭樸墓 在縣北韓陵山。
「司寇許登」 墓 在水冶村。
皇清侍郎許三禮墓 在靈岳村。
湯陰縣
春秋齊三士塚 在湯陰縣東士昌社。《舊傳》:晏子所殺三士也。《舊志》:崔文敏曰:「齊、湯之相去遠矣,必譌傳也。」 扁鵲墓 在湯陰縣東伏道社。《史記》:「鵲,齊鄚縣人,姓秦,名越人,春秋時良醫,後為李醯所刺。」 墓在廟後。
晉嵇侍中墓 ,在湯陰縣西南六里。
宋《岳忠武先塋 》在湯陰縣東二十里周流社,舊名永和鄉。景泰初,學士徐有貞出鎮彰德,因跡忠武先塋,掃而祭焉。時有大鳥翔集之異,遂議建祠,奏得制如錢塘。弘治間,又以邑人尚書李鐩奏為修築墳界,申禁樵牧豎,表立石周同墓 在周流社。同以善射聞,忠武王幼學射於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之。由是王善左右射。亦以教士卒。軍士皆左右射同死。王歲時拜奠必盡禮焉。墓有石刻。《忠武王》手題。
元逸士薛大猷墓 在隆化社。
明贈通政元寅墓 在湯陰縣東西河社。弘治十四年敕修。有大學士劉健《碑記》。
司空李鐩墓 在湯陰縣西耿寺。嘉靖三年敕修。
司馬吳定墓 安陽人。葬湯陰縣西北小佐村。萬曆三十年敕修。
大理卿孫好古墓 在映山門外飛鳳山下,《臨漳縣》。
袁紹墓 ,在臨漳縣西北十六里。
曹操疑塚 在講武城外,凡七十二處,如小山布列,直至磁州而止。有王安石詩。
隋尚書侯白墓 ,在臨漳縣西南三十里。
明石峰墓 在臨漳縣西十里三塚社。以子璞贈尚書。有《景泰御祭碑文》。
林縣
《春秋》仇牧墓 ,在林縣西南十五里張隆村,為宋大夫。
漢周竈墓 ,在林縣南五十里東衛社。高祖封隆慮侯。
太尉杜喬墓 在林縣北二十五里姚村。東漢時忤梁冀死。
太尉李固墓 在林縣東十里諸翟村。同杜太尉死。
孝子郭巨墓 在姚村。今村之南有埋子莊,其塚有碑。
金招討康瑭墓 ,在林縣南三十里三陽村。孔府君墓 ,在林縣西南十二里郎村。有賈宇《碑記》。
明副都御史馬卿墓 在林縣東北三十五里柳泉社。嘉靖二十一年敕修。
孝子李聰墓 在林縣北三十里。
王母墓 在黃華山中。《一統志》所云「仙母塚」 ,即此。
「聖女墓 」 ,在林縣東南三十里下洹村。又有石門,即「聖女墓門」 也。
磁州
戰國趙藺相如墓 ,在磁州西四十里羌村。廉頗墓 ,在磁州北五十里趙拔莊。
漢周昌墓 ,在磁州境內。高帝封如意為趙王,命昌為相,因葬焉。墓前舊有祠,今久廢,俱失其處。
太上塚 ,在磁州西南十五里牛尾岡,世傳北齊高歡之父葬此。按《通鑑》,東魏大將軍高澄虛葬齊獻武王歡於漳水西,潛鑿鼓山石窟佛頂之旁為穴,納其柩而塞之,殺其群匠。及齊亡,一匠之子知之,發石取金而逃。又按《北史》:「高洋篡立,廢東魏主為中山王,鴆殺之,諡曰魏孝靖皇帝,葬於鄴西漳水之北。後洋掘陵」 ,投屍漳水,則此塚其獻武之父歟?或即獻武之虛塚歟?抑中山之廢陵歟?皆不可考矣。
魏侍中高飜墓 在磁州南八里大道傍,碑尚存。
唐蘭陵公主墓 在磁州西十里槐樹村。後唐平章任圜墓 在磁州境內。按圜,京兆人,仕後唐,以平章事致仕,居磁。明宗如汴,或謂安重誨曰:「失職在外之人,或能為變,不如除之。」 重誨奏遣使賜圜死,趙鳳曰:「圜義士,安肯為逆!」 使至,圜聚其族酣飲而死,顏色不變。
宋樞密高謙墓 在磁州東二里西侯沼村,跡尚存。
元平章安祐墓 ,在磁州南一里,《碑記》尚存。御史馬天冀墓 ,在磁州西南四十里岳城村。明學士藺從善墓 ,在磁州西七十里賈北村。侍郎羅綺墓 ,在磁州西南五里灣漳村。御史紀傑墓 ,在磁州南二十里講武城。子副使紀純墓,依焉。
御史王泮墓 在磁州西南一里鑑上村。都指揮王邦植墓 ,在磁州西南十五里窯子頭村。
都御史李己墓 在南關外。
「尚書張鏡心」 墓 在磁州北四十里南城村《武安縣》。
唐李君羨墓 在武安縣北得義里。
崔府君墓 ,在武安縣南和村里。
宋韓令坤墓 在武安縣北迂城村。
胡景崧墓 在武安縣北胡順里。
陳薦墓 在靳固里
金胡礪墓 在叢井里
元嚴瑾墓 ,在柏樹里。
明郭資墓 在馬莊村,大學士楊榮有碑記。郭重墓 ,在東郊三里,尚書劉龍有碑記。楊錫墓 ,在土淺里。
宋之韓墓 在武安縣東二里,大學士沈鯉有《誌銘》。
冀體墓 在興盛里。有大學士黃汝良志銘。雙節墓 在趙店鎮。邑人冀述《記略》曰:「雙節者,俱民間。少婦。一楊氏,適彭。彭傭耕,楊佐以織。歲除詣姨家,道遇賊,欲汙之,力拒死;一范氏,嫁關,纔越月,關傭牧于徐,有母別居,范省之,道遇賊,亦力拒死。乃移二氏之墓置道左,題其碣石曰『雙節,以風世云』。」
涉縣
戰國韓馮亭墓 在涉縣西一里。按《史略》,「秦伐」
上黨路絕,太守馮亭與民謀,以上黨歸趙,趙受之。秦移兵伐趙,趙敗長平亭遂死而歸葬焉。漢令狐茂塚 。《唐十道志》:「涉縣有令狐塚。」 《上黨記》:「令狐茂隱城東山,去郡六十里,卒葬其處。」 梁尚書岳貞父子墓 ,在臺村山下。又有岳尚書城,在涉縣西北十里。
宋楊將軍墓 在清涼村。又有楊將軍嶺,在涉縣北陳平村,逸其名,相傳楊亡于此,土人立廟祀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