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474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七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四百七十四卷目錄

 汝寧府部彙考八

  汝寧府風俗考

  汝寧府祠廟考

  汝寧府驛遞考

  汝寧府兵制考

職方典第四百七十四卷

汝寧府部彙考八 编辑

汝寧府風俗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汝南風俗,秦以前莫可攷矣。載稽往籍,如《史記》曰:「汝南,西楚也。其俗剽輕易發怒,地薄寡積聚。」 《東漢書》曰:「汝南俗有月旦評。」 《晉書》曰:「汝、潁多奇士。」 《漢地理志》曰:「汝南之俗,皆急疾有氣勢。」 《隋志》曰:「人性躁勁,風氣果決,尚淳質,好儉約,喪祭婚姻,率漸於禮。」 《輿地志》曰:「人性清和,鄉閭孝友,男務耕闢,女修織紝。士風習尚,文質彬彬」 ,此其大略,有足睹者。歷代遞降,寖以衰微,明初復還淳樸。聞成、弘間,官解疵政,野無惰農,民各甘其服食,安其田里,有至老死不識闤闠者。其士風敦厚,文章器業,居然大雅。宴會惟卜其晝,稱呼多以字行。塗遇長老,逡巡引避,罔敢以賢貴驕人。公家之稅,無煩鞭扑,村落之間,不見追呼,何其淳也。迨於晚近,風靡俗蕩,澆偽日滋,有難以更僕數者。寇訌以來,人心厭苦兵革,憔悴無聊,漸以「樸略」 相尚,更與之休息無為,化行俗美,其庶幾哉!

冠禮久廢,惟士大夫家有行之者,亦未嘗數數然也。至明末時,輕薄子弟,厭常𩰚奇,巾襲晉、唐,衣雜紅紫,競相慕好,汰侈無巳,實為服妖。今則惟遵國制矣。

婚則先以媒妁,次乃交讌。仕宦望族,問名納采,親迎奠鴈,豐儉合度,一秉於禮。窶人不問,聘幣資裝,婚嫁及時,間或論財,眾共誹笑。

喪則棺槨衣衾,朝夕哭奠,略放《家禮》行之。其豪有力者,務為誇侈,客至張筵,伎樂雜遝,諷經供佛,旛幢繽紛,窀穸之日,冥器芻靈,充塞衢路。無論中人之產,竭厥從事,即薦紳學士,亦復爾爾。則俗之漸人深矣。

祭祀士大夫間有家廟,或從中堂、內寢,設主供奉。春祠、秋嘗,籩豆有踐。齊民但祭於墓。酹酒焚楮,多所疏略。至於叢神社鬼,則大醵金錢,刑牲伐鼓,以徼福於渺渺,是謂「悖禮。」

歲時節物

立春日,有司率士民迎芒神於東郊,飲春酒,啖春餅。伶人為《魚龍、角觝》諸戲,遠近競觀。

正旦祀天地祖先,拜尊長親識相賀。

元夜張燈火,樹銀花,聲歌簫鼓,殆三夕不絕。春分釀酒,《三月三日戴薺花》。

清明封墓祭奠,插柳踏青,作《鞦韆戲》。

穀雨禁蝎

四月八日浴佛

端陽,食角黍,飲雄黃酒。兒女繫五色絲,佩菖蒲,簪艾虎、榴花以辟惡。

六月六日曝衣

《七夕乞巧》,是月望祭墓。

中秋,列瓜果酒餅,拜月宴飲。

九月作棗糕相餽送,登高簪菊飲茱茰酒,十月一日祭墓燎寒衣,

十二月八日啜臘粥

二十四日,祀竈,掃舍宇。除夕,易門神,桃符爆竹,焚蒼術。門庭內外各燃火,老穉團飲,曰「守歲。」

汝寧府祠廟考        府志 编辑

汝寧府:汝陽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西南。明洪武初,通判董煥建。成化十年,移置崇王府端禮門右。兵火之後,祀典久廢。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府金鎮始於舊址重建,舉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三里許。明洪武初,通判董煥建。成化十年,移置崇王府端禮門右。兵火之後,祀典久廢。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府金鎮始於舊址重建,舉行

郡厲壇 在府城北門外,明洪武初建。隆慶五年,知府陳廷芝重修。

城隍廟 在府治東南。明洪武初,通判董煥建。弘治七年,知府劉瑛重修。正德十四年,知府馮志大加修飭,廟制始備。

八蜡祠 在府學東。明隆慶六年,知府陳廷芝重修。歷年祀祭。兵火之後,祀典久廢,祠改為「許令生祠。」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府金鎮始興復,致祭如禮。

真武廟 在府城東北,明成化十五年奉敕建。東嶽廟 在府城東北三里。創自漢代,宋天聖、景祐間及明弘治、萬曆間重修。

關王廟 :在府城內東北隅。

炎帝廟 在南甕城內,明嘉靖初,崇王建。「岳鄂王廟 」 在西甕城內,明正德六年建。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府金鎮重修。

靈官廟 在北甕城內

三王廟 在府城北關,今廢。

神禹廟 在府城南溱濟橋南岸。橋跨沙河,水常泛漲,居民苦之,爰因舊基重修廟祀。

漢光武廟 在府城東三十里。

三義廟 在府城南三里店,今廢。

府君廟 在府城東關外,祀漢平輿令張憙。二郎廟 在府城西關,即隋嘉州太守趙昱,以能除水患,故前代建此。

三帝廟 在府城東關濟民橋傍。

龍王廟 在府城南柴潭上。

蕭公廟 在府城外東南汝河上。今廢。

天僊廟 在府城東關外,明崇王建,今廢。漆雕祠 在府城北天中書院內,今廢。

范張祠 在府城北三十里金鄉鋪。祀漢范式、張邵。

「二孝祠 」 :在府城西關,萬曆十九年,郡人陝西副使李宗延建。

四公祠 在府學東。祀唐裴晉公度、顏魯公真卿、韓文公愈、李涼公愬。明嘉靖二十四年,知府潘子正建,久廢。

皇清康熙元年,知府金鎮重建。

何許二先生祠 在府學東。明嘉靖三十七年,知府宋大勺建「忠節祠」 祀贈禮部尚書許公逵,久廢。

皇清康熙元年,知府金鎮即其故址重建。以《陝西提》

學副使何景明合祀

上蔡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明洪武四年,知縣楊允中建。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東。明洪武六年建。嘉靖三年,知縣傅鳳翱重建。崇禎十五年燬於寇。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管起鳳創立大殿、中殿、寢宮、及

東廊

東嶽廟 一在縣城北門外,明洪武十五年,知縣尹安建。一在縣東北六十里東岸店。

南嶽廟 在縣治西北。明洪武十八年建。祖師廟 一在城東南四里,一在城西南黃埠店。

漢壽亭侯廟 在縣治北。明洪武十二年,知縣楊進修建。

火神廟 在縣治西南

伏羲廟 在縣城東三十里。

白龜廟 在縣城東三十里蓍臺之傍。有司春秋致祭。

孔戹廟 在蔡溝店。孔子絕糧於蔡,故名「孔戹。」 有司春秋致祭。

漆雕祠 在縣南關。「舊無專祠。明萬曆三十三年,縣民為邑令張延登創立生祠。延登謙讓不居,力撤其位,易以先賢。漆雕開,歲時祀之。」 白馬將軍廟 在城東四十里。祀唐李愬。謝顯道先生祠 在縣城南關外。明正統「五年,知縣賀威因舊址建。成化十二年,提學僉事吳伯通修。弘治十一年,知府張子麟重搆,因增置書院」 於後。明季燬於寇,遺像尚存。

霍公祠 在縣東城門內。明正德七年奉敕建,祀死事知縣霍恩。

烈女祠 在縣西甕城內。明正德間,烈女田臘梅、程蘭香,烈婦丘氏三人同死寇難,奉敕建祠新蔡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明洪武五年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城內東北隅。

八蜡祠 在縣治東

東嶽廟 在縣北三里港。

真武廟 在縣北關

火神廟 在縣北三里港。

關王廟 一在西門內,一在南關,一在九溝。「三義祠 」 在縣北關。

西平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門外。

邑厲壇 在縣城北門外。

城隍廟 明洪武三年,典史萬安建。正統間,知縣章似蘭修。萬曆二十七年知縣張應化重修。八蜡祠 在縣北門外。

東嶽廟 在城東門外,明洪武二十年建。祖師廟 在城西門外,知縣劉極建。

關王廟 :在縣治東南隅。

封人見聖祠 在城西六十里儀封鎮。

郅公祠 在城東門外,祀東漢郅惲。明成化、嘉靖間重修。

忠節祠 在城北門外。明正德七年敕建,祀死事知縣王佐、縣丞毛秀、教諭程輔德、訓導彭輔及邑紳苑馬寺少卿贈太僕寺徐文英兩廡祀同難義官贈西平縣主簿賈得山、生員徐固輪、戚壽等,邑民賈得壽等六十四人。萬曆二十九年,知縣張應化重修,今燬。

貞節祠 在城北門外官道西,祀貞烈婦女,死流賊之難者五人:周釆蘋、李民良、劉氏、左氏、賈慧姿。祠今燬。

二良祠 在城南門外。明嘉靖二十二年建,祀知縣江珙、王來鳳。萬曆三十年,知縣張應化重修,今燬。

遂平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南

城隍廟 在縣治西

東嶽廟 在縣城東

元帝廟 在縣城北

關王廟 在縣治東北隅,知縣徐世隆重修。火神廟 在縣城南沙河北。明萬曆二十七年,知縣葉繼龍重修。

三皇廟 在縣城南。明萬曆二年,醫官祝有本建。

漢戶牖侯祠 ,在縣城南十里。

確山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東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元元貞三年,縣尹周德祿建。明洪武八年,知縣張珪重建。

東嶽廟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間教諭成易建。元帝廟 在縣治北三里河岸。明嘉靖間崇王建。

武安王廟 在縣治東北隅。

靈應廟 在縣城西北三十里朗山。祀漢相陳平。宋崇寧初賜額曰「靈應」 ,水旱祈禱如響。張明府廟 在縣北二十里古道國城西南。知縣李芳重建,祀漢平輿令張憙。范公祠 在縣學西。嘉靖二年知縣李繼先建,祀漢范滂及滂母。

顏魯公祠 在縣西北十里北泉寺。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府潘子正、知縣許大來建。

真陽縣

社稷壇 在縣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西。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

八蜡祠 在縣治西北

東嶽廟 在縣城東門外。

真武廟 在縣城北關外。

漢壽亭侯廟 在縣南門內。

三官廟 在縣東北隅

黃叔度祠 明嘉靖四十一年,知府徐中行創建,知縣周紹稷重修。

光州

祉稷壇 在州城北二里,明洪武初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郡厲壇 在州城北二里。

城隍廟 在州治西。明嘉靖間,知州熊偉重修。

東嶽廟 「一在城南,一在東關。」

元帝廟 在州城北

武安王廟 一在州治西北隅。一在城西門外。火神廟 在州治北。

弋陽三公廟 在州西門內。

五龍廟 在州東二里

將軍廟 在州北三里

光武廟 在故滑州城。明萬曆三年,知州陳煜重修。

司馬溫公祠 在州學東南。宋紹興間建,明洪武六年重建。

憫忠祠 在州城西。祀陳亨祖。亨祖,淮寧人。宋紹興末,以兵據淮寧,殺金知州完顏耶魯,以城歸宋。宋授知淮寧府。後金人攻城,力戰死,闔族五千餘人皆與難。詔立祠祀之,賜額曰「憫忠。」 忠節祠 在州治西門內。祀固始贈禮部尚書許逵。

光山縣

社稷壇 在縣城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南門內,洪武初建。

東嶽廟 在縣北門外

真武廟 在縣南門外

關王廟 在縣治前

司馬溫公祠 ,在縣治內,因公生於縣,故祀之。蘇東坡祠 ,在縣南淨居寺,有讀書臺。

劉丞相祠 在縣南董家店,今廢。

固始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明正統十年,知縣陳義、正德七年,通判閻秉初建。

東嶽廟 在縣東北

元帝廟

蓼侯祠 在東關,祀皋陶知縣楊汝楫。新建漢壽亭侯廟 在東關。

挽河樓 在東關。祀《玉帝》,知縣楊汝楫新建。砥柱閣 在東關。祀「文昌」 ,知縣楊汝楫新建。杯渡閣 在東關。祀觀音大士,知縣楊汝楫新建。

遺愛祠 祀楚相孫叔敖,知縣楊汝楫新建。朱衣閣 在文廟西,知縣楊汝楫新建。

忠節祠 祀邑人贈禮部尚書許逵。

息縣

社稷壇 在縣城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西南。明洪武六年,知縣劉繼祖重建。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邵光引重修。

東嶽廟 在縣東關

武安王廟 :在縣治南。知縣李燧重修。

火神廟 在縣東關

清源真君廟 在南關外,即白龍王廟。明永樂間建。成化間,知縣王剛、萬曆間,知縣王用賓相繼重修。

賈君廟 在縣治後。祀漢賈彪,今廢。

息侯廟 在縣西南十里。

息夫人廟 在縣城西南。

忠誠祠 在察院東,祀贈太常寺少卿黃綰。商城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一里。

邑厲壇 在縣北一里

城隍廟 在縣治西

東嶽廟 在縣治東

漢壽亭侯廟 在縣西四十里馬鞍山下。雙河廟 在縣南八十里。

信陽州

社稷壇 在州城西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城南一里。

郡厲壇 在州城北數十步。

城隍廟 :在州治東南。明洪武四年,同知向師誠建。

東嶽廟 在州治東南

元帝廟 在州治東北隅。

岳鄂王廟 在州治東北。

漢壽亭侯廟 一在州治西門月城內,一在南關外。萬曆三十三年,兵巡汝南道黃煒同知州

朱一馮建

顯濟廟 在州南門外

淮瀆神廟 在州西北天目鄉。

伏羲廟 在州治子城放生池東。

神農廟 在州城西北四十里。

楚王廟 在州城北七十里。

申伯祠 在州北門內。明成化十六年,知州汪貴建。

子貢祠 在仕學書院中。明萬曆間,知州李元齡、朱家法、郡人何宗伯、洛文相繼重修。

兩相祠 在州西。祀唐姚崇、宋范純仁。

何大復先生祠 在儒學東南。

甯公祠 在北門內,祀明汝南道甯河。

黃公祠 在州治東南,祀明分巡汝南道黃煒。《羅山縣》。

社稷壇 在縣城西里許。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南。

邑厲壇 在縣城北

城隍廟 在縣治北

真武廟 在縣西北「釣魚臺。」

五嶽廟 在縣西南青山保。

關帝廟 在南門內

義陽侯廟 在縣治西建城保。漢傅介子封義陽侯,故廟祀之。

子路祠 ,在縣西南五十里子路山,以其問津宿於石門也。祭日用春秋二仲月上丁。

寺觀附

本府。汝陽縣附郭。

清戒寺 府城內西南隅。唐時名「草寺」 ,後名清涼寺。明弘治十四年,賜今名。萬曆間,住持宗允重修。

開元寺 府城東門內。唐開元二年建。明洪武十八年重建。萬曆間,僧官義如重修。

皇清順治四年,重修後殿五楹。

吉祥寺 府城南關中。有浮圖九級,唐興元元年建,明天順元年重修,明末燬於兵。

皇清順治十五年,僧本潔募資重建。

觀音閣 府城外南湖上。臺閣崔嵬,直出雲表。金碧絢爛,儼若化城。天籟虛徐,流鈴間發,足稱一郡勝概。明嘉靖間,崇莊王禱雨靈應,奉敕創建。明末,後殿及兩廊俱燬。

皇清順治九年,推官王道新建《準提閣》於舊址。

楞嚴寺 府城西南五里。明萬曆元年,崇王遣官及僧人繼幹創建。今廢。

萬福寺 府城外東南隅。有浮圖,高十三丈,矗起巽方,控鎮汝水。兩浙運使高陵劉自化募建,今廢。

永照寺 府城西南三里。明萬曆間,郡人南京吏部尚書趙賢建。今廢。

慈忍寺 府城東關。明正德間,承奉郎唐銘建,今廢。

千佛閣 府城西一里。明萬曆間建,今廢。大覺庵 府城東關。明嘉靖四十一年,崇王遣官建,今廢。

雨花庵 府城南關。明嘉靖二十三年,崇王建,今廢。

崇裔庵 府城內西南隅。萬曆十八年,兩浙鹽運使高陵劉自化創建。

崇寧庵 府城東南隅。明萬曆十七年,崇王建,今廢。

壺僊觀 府城北十五里,即費長房遇僊處。唐天寶中建,宋名「壺公祠。」

懸瓠觀 府城內西南隅。明正統間,知府李敏建。崇禎七年,崇王重修。

崇真觀 在府東關外。明崇王建,道士陳元聰重修。

聖哲宮 府東甕城內。明嘉靖間,歸德郡王創建,今廢。

黃鶴樓 城南湖上。明萬曆三十三年,本府推官解經雅、衛輝府推官劉國縉創建,今廢。十方院 城西關楚僧照本募建。

上蔡縣

福興寺 縣治西。元至元十二年,僧妙川建。明僧澄湛、智曉、海汴相繼重修。修寺時,掘地得四石函,內有元畫水陸諸聖像,莊嚴精妙,非近代可及。

蟾虎寺 縣城西八里,蘆岡絕頂,澗水環抱,可以流觴,兼有茂林修竹,幽禽奇葩,故騷人往往觴詠於此。

上元寺 縣城北二十五里百尺保。

華嚴寺 縣城東二十五里桃臺保。

法雲寺 縣城東,黃力保。

千佛寺 縣城西南黃埠鎮。

鐵佛寺 縣城東二十里。朱賢保。

永寧寺 縣東八十里。其地突居蘆鎮之左,汝水經其南,《包水》繞其北,亦勝境也。

白雲觀 縣治東北,明成化三年建。

新蔡縣

法隆寺 ,舊在城內,唐至公利尚創建。明正統元年,僧法雲遷於城外東北隅古城內。今為「僧會司。」

龍興寺 城東澗頭

石佛寺 城東,《鄒家集》。

圓覺寺 城東,崔家塚。

萬巖寺 城西,平信鋪。

石甕寺 城西,郭家堰。

隆福寺 城北九里港

萬興寺

迴龍寺 俱城北,「李莊橋。」

觀音閣 縣南里許,南塘上。明萬曆間,邑紳張九一創建。

西平縣

寶嚴寺 縣東門外,唐時建。明洪武十五年重建。萬曆二十六年,知縣張應化修。

金剛寺 縣南二十里,義亭岡之陽。古剎久廢。明正統七年,僧德暠掘地得石佛像三,因重建。明季寇燬,邑紳耿拱極重修。

龍泉寺 縣西南二十五里,大堰保。

華嚴寺 縣西南四十五里,儀封保。

雲臺寺 縣西,洪封保。

興國寺 縣西北三十五里,師靈保。

鎮靜觀 縣北二里,明正德間建。

雲軒觀 縣西六十里

遂平縣

興國寺 縣治西南隅,明洪武二十一年建。《清涼寺 》縣橫山店西南二里。

龍興寺 縣東白廟村

金蓮寺 縣西六十里分水嶺。

玉帝閣 縣西六十里黃土嶺。

觀音閣 縣南一里許

丹陽觀 縣治東北隅。明天順七年重建。白雲觀 縣西六十里黃土嶺。

確山縣

觀音寺 縣東門外,明洪武二十三年建。北泉寺 縣西北樂、秀二山之間,疊嶂周環,林木蓊蔚,有泉自石竇中出,清洌異常,乃一邑勝概。即元賀信道家山所在也。信道自為《碑記》。通慧寺 縣西北十里,舊名「中泉」 ,明弘治十四年賜今額。

禪定寺 縣西八里。明弘治十四年賜額。寶月寺 縣南五十里。明洪武中,僧德嵩建,兵部侍郎襄城李敏撰《記》。

南泉寺 縣西南十里。明僉事曹璉建。

興禪寺 縣西南,陳家沖內,建自前代,今廢。其諸佛《羅漢像》尚存,皆白石為之。

觀音閣 縣東門。明邑紳陳耀文有碑記。朝陽觀 縣東五里,文筆峰東麓。

真陽縣

彌勒寺 縣治前,宋明道二年建。

龍潭寺 縣西北三十里。

鐵佛寺 縣西南三十里。

廣教寺 縣東三十里。崇岡峻嶺,環以閭河,古木陰森,塵囂自遠。

文殊寺 縣南七十里

銅鐘寺 縣南六十里

古岳寺 縣東南三十里。

石佛寺 縣南三十里板橋店。

光州

普惠寺 州城內西北隅。元僧儀公建。明洪武十九年,置「僧正司於內。宣德間重修。」

朝陽寺 州北城西門外。

劉伶寺 州北二十里

玉清觀 州南城內

水月觀 南城玉清觀右。明崇禎年間,州人黃袞同子元如、湛如建。

元真宮 州北門外。明郡紳兵部員外郎劉黃裳建。

光山縣

淨居寺 縣城南,山頂有塔。宋蘇軾嘗讀書其內,有詩及敘。

寶相寺 縣西門外

大梵寺 縣東南三十里。

仙居寺 縣西六十里

文殊寺 縣西南四十里。

龍潭寺 縣西南七十里。

凌雲寺 縣西南一百里。

玉泉寺 縣西南一百二十里。

回龍觀 縣南五里

飛龍觀 縣南十五里

玉皇閣 縣南門外

三清宮 縣東門外

固始縣

觀音寺 縣城內西南隅。明洪武三年,僧元叢建。

地藏寺 縣南三峰山,明永樂三年修。

華嚴寺 縣南華嚴里,有元《馬石田詩》。

圓覺寺 縣南馬塘里,元大順間建。

華陽寺 縣南百里華陽山。

白馬寺 縣西北期思里。

紫薇寺 縣西北,截溜口。

廣度寺 縣東門後街。明邑紳余慶建。

元妙觀 縣東城門內,明洪武十六年建,「息縣。」

興國寺 縣東南二里。中置僧會司。

青龍寺 縣西南十五里。古息城內,今廢。開化寺 縣東北七十里褒信鎮中。有浮圖。

皇清順治九年重修。

釋迦寺 縣東三十里,明灣里,今稱「興福寺。」 宋皇祐二年建,明正德十年重修。

洪塘寺 縣東八十里,今廢。

法院寺 縣東北八十里白亭里。今廢。

羅漢寺 縣東白亭里

皇清順治三年重修。

觀音堂 縣北關外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邵光引重修。

玉虛寺 縣北關外,明天順間建。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邵光引重修。

商城縣

崇福寺 縣治西北。舊名「龍泉寺」 ,今改是名,置僧會司。

石佛寺 縣北二十五里。上有石棋盤遺跡,下有金雞、「鳳凰」 二山。

春溪寺 縣北五十里

淨梵寺 縣南湯池上,久廢。明萬曆三十五年,知縣李元調重修。

地藏寺 縣北三十里

龍泉寺 縣北六十里,瓦廟鋪。

白雲庵 縣東南一百五十里,久廢。明成化初,僧德琳重建。

延真觀 縣南六十里。上大山。

信陽州

慈氏寺 城內東北隅。明洪武十五年建,置僧正司。天順間,僧圓機重修。

賢隱寺 城西十里賢首山。僧在松建。

皇清順治五年,兵憲陳聯璧重修。

報恩寺 城內日新坊,舊名「開元」 ,今廢,塔尚存。雙林寺 城東五里。

普濟寺

白雲寺

龍華寺 俱州南五里孟鳳鄉。

申陽寺 州西北,天目鄉。

聖泉寺 州南七十里,中山鄉。

龍禪寺 在新色鄉

寶峰寺 州西北一百二十里。長臺鄉。

鐵佛寺 州南四十里,萬山之中。

青蓮庵 州東門外,又名「朝陽庵。」

龍藏庵 州西三里

慈裔庵 州南二里許。郡人參將王延世捐資創建。

水月庵 在《溮河》之南。

玉皇閣 一在州西門月城內,一在州南門外。觀音閣 州南門外。

紫霞觀 ,州城內東南隅,中置道正司。

元妙觀 州治東南

羅山縣

白勝寺 縣城內東北,唐僧巖頭建。世傳「楚白公勝別業」 ,故名。萬曆元年,與縣治更置。

靈山寺 縣西南七十里。宋趙抃有詩。

大乘寺 縣西南一百一十里。宋曾鞏有《詩》。佛圖寺 縣西南百里。

白蓮塘寺 縣西南七十里。明邑紳副使尚維持有《碑記》。

黑龍池彌陀寺 縣南一百二十里,元海公和

尚建

九峰寺 縣東南一百二十里,有張仲簡詩。白雲寺 ,縣西南九十里。御史熊璘有碑記。清涼寺 ,縣南三十里。

白雲觀 縣西,明宣德初,道人喻九韶建。

汝寧府驛遞考    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

府屬驛站夫馬銀兩總數:

各州縣走遞馬共四百七十二匹,馬夫共二百二十九名,扛夫、夫皂共四百四十八名。

各州縣驛站走遞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三萬八千六百三十七兩一錢二分一釐。

除荒徵熟銀,共一萬一千七十一兩二錢九分一釐一毫五絲。

各州縣受協原額銀共三千六百九十三兩二錢八釐。

除荒徵熟銀,共一千一百六十六兩五錢七分六釐四毫四絲六忽。

各州縣出協南陽等驛所原額銀共一萬一千三百九十七兩一錢二分九釐八毫。

除荒徵熟銀共二千六百八十七兩三錢八釐五毫五絲。

汝陽縣:附郭。

汝陽馬驛 在縣治西

本府走遞馬三十匹,馬夫十五名,扛夫四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二千八百九十三兩四錢三分六釐。

除荒徵熟銀,共一千二百二十四兩六錢九分七釐二毫。

《受確山》、西平、遂平、信陽、羅山、光州、固始、息縣協濟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二千六十五兩七錢六分五釐。

除荒徵熟銀五百三十兩九錢七分九釐四毫五忽。

急遞鋪二十七處

總鋪  「八里鋪 ,桃源鋪 ,金鄉鋪。」

斷濟鋪 ,馮頭鋪 ,申寨鋪 ,白馬鋪。

黃欄鋪 ,韓莊鋪 ,汝南鋪 ,三橋鋪。

馮店鋪 ,長安鋪 ,塘下鋪 ,方良鋪。

黃岡鋪 ,霧城鋪 ,楊莊鋪 ,張五鋪。

高旗鋪 ,普照鋪 ,馮莊鋪 ,萬金鋪。

三堆鋪 ,桃臺鋪 ,譚坡鋪。

上蔡縣

蔡馬驛 在縣治西

本縣走遞馬二十五匹,夫十七名,扛夫二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三千九百六十三兩四錢。

除荒徵熟銀,共九百六十八兩二錢五分八釐六毫。

出協裕州林水、信陽、確山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一千七百六十兩三錢五分四釐。

除荒徵熟銀共四百三十兩五分四釐五毫。急遞鋪六處:

總鋪 ,十里鋪 ,卲店鋪 ,朱里橋鋪。

趙莊鋪 東洪橋鋪

確山縣

明港驛 在縣西九十里。

本縣走遞馬六十匹,夫十五名,扛夫五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九百七十五兩六錢,除荒徵熟銀共一百四十兩四錢九分四釐一毫。

受信陽州協濟夫馬,原額銀共九百五十四兩一錢一分三釐。

除荒徵熟銀共四百四十三兩六錢五釐三毫。又本縣走遞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扛夫五十名,

《驛站夫》等項,原額銀共四千二百六十九兩六錢。

除荒徵熟銀,共六百一十九兩八錢五分一釐三毫。

「受上蔡光州協濟」 館夫,原額銀共一百兩,除荒徵熟銀共二十三兩五錢二分四釐;出協汝陽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一百四十五兩九錢。

除荒徵熟銀共二十一兩一錢五分二釐七毫。急遞鋪二十二處:

總鋪  :五里鋪 、十里鋪 ,《黃山鋪》。

戚家鋪 ,吳寨鋪 ,新安鋪 ,棗莊鋪。

磚橋鋪 ,明港鋪 ,紅村鋪 ,北十里鋪,新村鋪 ,古城鋪 ,施家鋪 ,西十里鋪,夏陽鋪 ,瓦岡鋪 ,博陽鋪 ,駐馬鋪。

竹溝鋪 冷水鋪

新蔡縣

驛所無

本縣走遞馬四匹,馬夫二名,扛夫四名,夫皂四名。

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六百六十一兩二錢;除荒徵熟銀共一百四十四兩六錢九分四毫。出協保安、宛城、赭陽、長潭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九百零五兩一錢二分二釐。

除荒徵熟銀共一百九十八兩六分七釐八毫。急遞鋪七處:

總鋪  ,八里鋪 ,平信鋪 ,磚橋鋪。

湖塘鋪 ,官津鋪 ,龍口鋪。

西平縣

西平馬驛 在縣治南

本縣走遞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扛夫五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四千八百六十九兩,除荒徵熟銀共一千九百八十三兩四錢八分四釐五毫。

出協汝陽驛館夫,原額銀共七十三兩八錢八分七釐。

除荒徵熟銀共三十兩九分九釐三毫。

急遞鋪八處

總鋪 ,李莊鋪 ,仙侶鋪 ,重渠鋪 ,蔡寨鋪,合水鋪 ,洪村鋪 ,范莊鋪。

遂平縣

驛所無

本縣走遞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扛夫五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二千零七十六兩,除荒徵熟銀共五百二十八兩一錢五分五釐二毫。

「出協汝陽、保安、湍陽館」 夫驢頭原額銀共一百二十八兩八錢七分七釐。

除荒徵熟銀共三十二兩七錢八分七釐六毫。急遞鋪十一處:

總鋪 ,石寨鋪 ,和鳳鋪 ,界牌鋪。

王家堂鋪 ,八里鋪 ,斗城鋪 ,孫家岡鋪,牛住口鋪 ,郝莊鋪 ,劉家店鋪。

真陽縣

驛所無

本縣走遞馬四匹,馬夫三名,扛夫十六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二千四十兩。

除荒徵熟銀,共五百二十九兩五錢七分一釐,出協《宛城驛站》館夫原額銀共四百九十三兩九錢四分三釐。

除荒徵熟銀,共一百二十八兩二錢二分二釐七毫。

急遞鋪十一處

總鋪 ,咍店鋪 ,「黃山鋪 」 ,「《銅鐘店》鋪。」

漫塘鋪 ,八角廟鋪 ,山頭鋪 ,李通店鋪,藍青店鋪 ,黃魯店鋪 ,馬鄉店鋪。

光州

驛所無

本州走遞馬八匹,馬夫五名,扛夫八名,夫皂八名。

驛站夫馬等項,原額共銀三千一百一十兩,除荒徵熟銀共六百六十五兩八錢五分一釐。「出協葉縣、汝陽、確山、博望」 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二千六百四十兩二錢七分七釐。

除荒徵熟銀,共五百六十五兩二錢八分三釐三毫。

急遞鋪十六處

總鋪 ,胡坊鋪 ,傘坡鋪 ,高埠鋪。

半坡鋪 ,祝坊鋪 ,新店鋪 ,春河鋪。

港鋪, 豆腐店鋪, 春溪鋪, 樊村鋪,東林鋪, 大通鋪, 滑城鋪, 寨河鋪。

光山縣

長潭驛 在縣

本驛走遞馬二十匹,馬夫十名,扛夫二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一千五百三十四兩八錢八分五釐。

除荒徵熟銀,共四百一十三兩七錢二分八釐五毫五絲。

《受羅山》、新蔡、商城協濟驛站原額銀共三百九十八兩三錢三分。

除荒徵熟銀共一百二十六兩四釐二毫;「出協《新野牛站》原額」 銀共一百六十二兩五錢;除荒徵熟銀共二十四兩四錢八分五釐二毫。

五絲

又本縣走遞馬二十匹,馬夫十名,扛夫二十名,夫皂四名。

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一千七百二十八兩,除荒徵熟銀,共四百四十六兩一錢一分七釐七毫。

急遞鋪十一處

總鋪  ,臨仙鋪 ,斛山鋪 ,雙倫鋪。

寨河鋪 ,東林鋪 ,安定鋪 ,賀家鋪。

孫鐵鋪 ,長潭鋪 ,汨坡河店鋪。

固始縣

驛所無

本縣走遞馬四匹,馬夫二名,扛夫二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一千三百三十四兩四錢。

除荒徵熟銀,共三百二十兩四錢九分二釐二毫。

出協南陽、林水、信陽、汝陽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二千六百七十六兩五錢九分八毫。

除荒徵熟銀,共六百四十二兩八錢五分五釐五毫。

急遞鋪十五處

總鋪 ,沙河鋪 ,皮橋鋪 ,茹坡鋪。

泉河鋪 ,大山鋪 ,明善鋪 ,陽關鋪。

小河鋪 ,胡族鋪 ,三店鋪 ,春河鋪。

高廟鋪 、草廟鋪 、瓦廟鋪。

息縣

驛所無

本縣走遞馬二十匹,馬夫十名,扛夫二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四千七百五十八兩六錢。

除荒徵熟銀共一千二百九十兩二錢四釐一毫。

出協長潭、滍水、宛城、汝陽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一千九百六十四兩九錢七分八釐。

除荒徵熟銀,共五百三十二兩七錢二分五釐二毫。

急遞鋪十一處

總鋪 ,臨淮鋪 ,瀦湖鋪 ,吳村鋪。

霍家鋪 ,童陽鋪 ,豎斧鋪 ,趙莊鋪。

張陶鋪 ,褒信鋪 ,古息鋪。

商城縣

驛所無

本縣走遞馬四匹,馬夫二名,扛夫六名。

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五百四兩。

除荒徵熟銀,共一百一十一兩一錢五分二釐二毫。

出協新野、宛城、《林水長潭驛站館夫》原額銀共二千五百二十四兩八錢三分六釐。

除荒徵熟銀,共五百五十六兩八錢二分七釐三毫。

急遞鋪十五處

總鋪 三里橋鋪 ,十里鋪 ,和豐橋鋪,雙墩鋪 ,梅山鋪 ,春溪鋪 ,南司鋪。

高岡鋪 ,陳家集鋪 ,龍顯岡五里鋪。

長牌鋪 ,中鋪 ,觀音鋪 ,貢家橋鋪。

信陽州

順治十二年六月內,新設譚家店驛,走遞馬二十五匹,馬夫十三名,與湖廣應山縣朋合應差。其驛站銀兩,除涉縣協濟銀四百兩,餘俱在本州撥補站銀內支領。

本州走遞馬六十匹,馬夫三十名,扛夫五十名,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二千三百九十九兩,除荒徵熟銀共一千一百一十五兩三錢九分一釐一毫。

受上蔡、固始協濟館夫原額銀共一百七十五兩。

除荒徵熟銀共四十二兩四錢六分三釐九毫,出協明港、汝陽夫、馬館夫原額銀共九百六十九兩一錢一分三釐。

除荒徵熟銀共四百五十兩五錢七分九釐四毫。

急遞鋪十八處

總鋪 ,「土門鋪 ,出山鋪 ,長臺鋪。」

什字鋪 ,華坡鋪 ,明港鋪 ,洋山鋪。

清淮鋪 ,乾明鋪 ,長岡鋪 ,趙莊鋪。

青石鋪 ,悶城鋪 ,洋河鋪 ,新色鋪。

中山鋪 赤土鋪

羅山縣

驛所無

本縣走遞馬八匹,馬夫五名,夫皂五名。

驛站夫馬等項原額銀共一千五百二十兩,除荒徵熟銀共五百六十八兩二錢五分二釐,出協汝陽光山驛站原額銀共六百四十三兩九錢六分。

除荒徵熟銀共二百四十兩七錢四分四釐四毫四絲六忽。

急遞鋪八處

「總鋪 」 ,「竹竿鋪 」 ,「新興鋪 ,欄杆鋪。」

金關鋪 ,淮河鋪 ,東皋鋪 ,武皋鋪。

汝寧府兵制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信陽衛軍共五千七百七十六名,以一千二百入衛。京師一千九百一十四名戍於宣府,春秋更番,各以指揮領之。其二千六百二十三名及舍餘軍餘若干名,聽守備官時加操練,用備不虞。又有「守城、屯田、巡捕、打造等軍」 ,其數有差。馬則四百五十匹解京,盔甲、弓箭、刀牌則二千八百有奇,今廢。

汝寧守禦千戶所軍共一千五百四十六名。以七百四十四名入衛京師,謂之「春班」 ,領以百戶一員。其八百二名及舍餘軍餘若干名,聽守備官時加操練,用備不虞。又守城、守、屯田、巡捕、打造等軍,其數有差。馬則五十二匹解京,盔甲、弓箭、腰刀各四十副,今廢。

各州縣設有「馬步民壯。」 以巡捕官領之。有事則聽調遣。無事則隨操練。數各有差。

汝陽縣有馬民壯一百三十四名、步壯一百一十二名。

上蔡縣有馬民壯七十名,步壯一百二十八名。新蔡縣有馬民壯七十名,步壯一百六名。西平縣有馬民壯八十名,步壯一百二十一名。遂平縣有馬民壯五十八名,步壯一百八十名。確山縣有馬民壯五十九名,步壯一百四十一名。

真陽縣有馬民壯八十名,步壯八十六名。《光州》有馬民壯八十名,步壯一百八十名。光山縣有馬民壯八十四名,步壯一百三十八名。

固始縣有《馬民壯》八十名,步壯一百七十名。息縣有馬民壯八十五名,步壯一百七十名。商城縣有馬民壯七十四名,步壯一百三十六名。

信陽州有馬民壯五十二名,步壯一百八十名。羅山縣有馬民壯六十一名,步壯九十五名。各州縣關隘處所,設有巡檢司弓兵,詰姦禁暴,啟閉以時,數各有差。

楊埠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

瓦店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八名。

竹溝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明港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牛山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一十九名。朱皋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固城倉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金剛臺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大勝關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三名。九里關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三名。

皇清分防汝寧營。所統額設官兵一千名。內除《奉文》

汰革及逃故兵丁一百二十九名。見在兵丁八百七十一名。馬兵二百二十三名。步兵六百四十八名

信陽道標:額兵一百名。康熙元年裁。

各州縣馬步民壯

汝陽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上蔡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新蔡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西平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遂平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確山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真陽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光州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光山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固始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息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商城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信陽州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羅山縣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各州縣關隘處所」 巡檢司

楊埠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今缺。瓦店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八名。

竹溝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明港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

牛山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一十九名。朱皋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固城倉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名。

金剛臺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名。

大勝關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今缺。九里關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四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