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50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五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五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五十卷目錄

 延安府部紀事

 延安府部雜錄

 延安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五百五十卷

延安府部紀事 编辑

《府志》:「黃帝時,鳳凰鳴于中部西山,因名其山為鳳嶺。」 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涇渭洛皆震。是歲,「三川竭,岐山 崩。」

襄王三年,王子帶以翟入侵。

十五年,王命翟師以伐鄭,取櫟,以翟女隗氏為后。 十六年,王絀翟后。翟入周,王出居於鄭。

十七年,晉文公納王居翟於西河、圜、洛之間。

二十五年,翟伐晉,及箕。八月,晉人敗之於箕。卻缺獲 《白翟子》。

顯王八年,魏作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

四十一年,張儀相秦。魏納上郡十五縣,築長城。 四十六年,秦惠文君遊至北河。

赧王九年趙武靈王西略地至榆中。

十五年趙攻中山地至雲中九原。

十六年,趙武靈王傳國子何自號「主父」,詐為使者,從 雲中、九原入秦。

十九年,趙滅中山,遷其王于膚施。

四十三年,秦宣太后誘殺《義渠王》,滅其國,始置隴西、 北地、上郡。

《史記封禪書》: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卜居之而吉。文 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問史敦, 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 祭白帝焉。索隱曰:鄜,地名,後為縣,屬馮翊。衍者,鄭 眾註《周禮》云「平曰衍。」又李奇云「三輔謂山陵間為衍 也。」

《府志》:「秦莊襄王四年,子政立,北收上郡以東。」

《始皇帝》十八年,王翦將。上地。即綏州。

十九年,秦王之邯鄲還,從太原、上郡歸。

二十六年,王稱「始皇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上郡》其 一也。

三十二年巡北邊歸自上郡遣將軍蒙恬略取河南 地。

三十三年,初置榆中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徙謫實 之。

三十五年除道自九原抵雲陽使長子扶蘇北監蒙 恬上郡軍。

三十六年,遷北河榆中三萬家。

漢高祖元年正月,項羽立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八月, 遣諸將略定上郡。

二年,東略地,翟王翳降,置上郡。

文帝前三年五月右賢王入居河南地為患遣丞相 灌嬰擊走出塞。

十四年冬,遣三將軍軍隴西北地、上郡。

文帝從晁錯言,募民以實塞下,屯田之制自此始。 孝景時,旱。

武帝元朔二年,遣將軍衛青、李息收河南地,置朔方、 五原郡。

元狩三年秋,徙貧民七十餘萬口充朔方新秦中秋, 渾邪王降詔減上郡戍卒半。

六年秋遣浮沮將軍公孫賀出九原置上郡朔方西 河河西開田官。

元封元年冬十月,帝自雲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 長城。

二年夏帝自泰山歷北邊九原歸于甘泉。

太初元年夏五月,遣因杆將軍公孫敖築長城。 三年夏四月,遣光祿勳徐自為築《五原塞》,列城至盧 胊,遊擊將軍韓說將兵屯之。

天漢元年秋發謫戍屯五原。

四年正月遣遊擊將軍韓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 宣帝本始二年遣雲中太守田順為虎牙將軍出五 原。

神爵元年,西羌反,發上郡騎士詣金城。

元帝初元元年六月呼韓邪上書告饑詔雲中五原 郡轉穀二萬斛以給之。

成帝綏和二年九月,上郡地震。

光武帝建武二年十一月,銅馬、青犢、尤來餘賊共立 孫登為帝,據上郡,登將樂元殺登,以其眾降。

五年十二月《盧芳》稱帝於九原。

十三年二月盧芳自五原亡出塞。

二十年,省五原郡,徙吏人置河東
考證
明帝永平七年三月,初置度遼將軍,以吳常為之,屯

五原曼柏。在勝州銀城縣

八年十月募郡國死罪繫囚詣度遼營。

九年三月詔「郡國罪囚減罪與妻子詣五原朔方占 著。」

和帝永元二年二月,復置《西河上郡》屬國都尉官。 安帝永初二年十一月滇零等稱帝於北地。

四年詔以「三輔比遭亂廩上郡貧民各有差。」

順帝永建元年,詔「安定、北地、上郡、隴西、金城常儲穀 粟,令周數年。」九月,復上郡歸舊土。

五年十月詔減郡國死罪繫囚戍上郡。

桓帝延熹二年,甘露降。

晉武帝咸寧五年,左部帥劉豹卒,以劉淵代之。 惠帝元康四年五月,北翟郝散攻上黨,殺長吏,入據 上郡。

永興元年八月。劉淵遷都左國城,建國號曰漢。改元 元熙。

愍帝建興三年,劉曜進攻上郡。

明帝太寧三年三月,北羌王《盆句除》附于趙。石勒將 石佗自雁門出上郡襲之,與趙中山王岳戰,敗死。 康帝建元二年四月,涼州將張瓘敗趙將王擢於三 交城。

穆帝元年九月,《張平》據有新興、鴈門、太原、上黨、上郡。 二年,秦王堅自討張平,平降。

帝奕太和四年,中部雨雹。

孝武帝太元二十年正月,鮮卑薛勃叛奔嶺北,上郡 二川雜部皆嚮應後秦主自討平之。

安帝義熙三年六月,持節安北將軍、五原公劉勃勃 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國號大夏。

九年,以叱干阿利領將作大匠,築《統萬城》,改姓曰《赫 連氏》。

北魏太祖登國六年九月帝襲五原屠之收其積穀 還紐垤川於棝陽塞北樹碑記功。

九年三月使東平公元儀屯田於河北五原。

十年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寶侵五原。

太宗永興五年六月西幸五原校獵於骨羅山獲獸 十萬。

泰常四年十二月,西巡至于黃河,從君子津大狩于 薛林山。

五年秋七月,西至五原。

八年二月築長城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餘 里置戍衛。

世祖始光三年六月幸五原田于陰山十月西巡伐 赫連昌幸雲中臨君子津十一月帝率輕騎襲赫連 昌徙萬餘家而還。

四年六月大破《赫連昌》留常山王素執金吾桓貸鎮 統萬。

神麚二年十月徙《蠕蠕》降人置五原。

太延四年五月帝幸五原征蠕蠕。

五年七月帝至上郡屬國城。

孝文帝延興二年十月蠕蠕犯塞及五原。

西魏文帝大統七年三月夏州刺史劉平伏據上郡 反大都督于謹討平之。

十四年五月太師宇文泰奉太子巡撫西境歷北長 城東趨五原。

北周明帝武成元年延州稽郝阿保《狼皮》率其種人 附於齊柱國豆盧寧與延州刺史高琳擊之。

武帝保定元年丹州綏州銀州部內與蒲州賊同反 以達奚震辛威討平之。

天和二年,延州、蒲州賊郝三郎等反,延州刺史于實 討平之。延州總管宇文盛城銀州。

五年,開府劉雄出綏州,巡檢「北邊川路。」

天元帝大象元年以王慶為《延州》總管。

隋文帝開皇二年十二月,突厥縱兵入上郡、弘化、延 安,六畜咸盡。

三年三月城榆關因邊塞轉輸勞敝戍卒苦饑乃命 朔方總管趙仲卿于長城以北大興屯田。

五年使司農少卿崔仲芳發丁三萬於朔方靈武築 長城東距河西至綏州綿歷七百里。

仁壽元年,大雷風,宜川湫水移於始平。

煬帝大業三年六月,幸榆林郡,啟民可汗來朝。七月, 啟民可汗上表請襲冠帶。詔啟民贊拜不名,位在諸 侯王上。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 二旬而畢。八月,車駕發榆林,帝幸啟民帳,宴賜極厚。 四年三月,幸五原,因出塞,巡長城。七月,發丁男二十 餘萬,自榆谷東築長城。

十年五月,延安賊帥劉《迦論》自稱皇王,建元大世。以 左驍衛大將軍屈突通為關內捕討大使,擊斬之。 恭帝義寧元年三月,梁師都略雕陰、延安等郡,稱帝, 國號梁,改元永隆。五月,郭子和據榆林,自稱永樂王, 改元正平。八月,延安、上郡、雕陰降於唐。十月,榆林諸郡降于唐。

二年三月,五原通守《張長遜》。以五原等郡降唐。即以 為五原太守。

《隋書郭榮傳》:「榮于上郡延安築周昌、弘信、廣安、招遠、 咸寧等五城。」

《府志》:「唐高祖武德元年六月,郭子和遣使來降。八月, 梁師都寇延州,行軍總管段德操擊破之。」

二年,置綏州總管府,管雲、銀、真等十一州。

太宗貞觀元年二月分天下為十道以綏銀豐勝等 州屬關內道。

十九年十二月,發勝、夏、銀、綏等十州兵鎮勝州。 高宗永徽二年,霜殺禾。

麟德二年六月,中部大水,壞民廬舍。

弘道元年四月,綏州部落稽《白鐵余》作亂,據城平縣, 自稱「光明聖皇帝」,進攻綏德、大斌二縣。遣古武衛將 軍程務挺、夏州都督王方翼討平之。

中宗景龍二年三月,朔方總管張仁愿築三受降城。 明皇開元二年閏三月,徙大都護府于中受降城。 九年十二月,置朔方節度使,領夏、鹽等六州,定遠、豐 安二軍、三受降城。

代宗大曆十四年五月,以振武軍「使渾瑊為大都護、 東中二受降城、振武、鎮北、綏、銀、麟、勝等軍州節度使。 十一月,以代州刺史張光晟知振武等城、綏、銀、麟、勝 州留後,延州刺史李建徽知鄜、坊、丹州留後。」

德宗貞元二年十二月吐蕃侵銀州。又陷麟州 十二年九月以河東行軍司馬李景略為豐州都防 禦使。

德宗問李泌以「復府兵」之策,泌請鑄農器,給牛種,分 沿邊軍鎮,募戍卒、耕荒田而屯之。

武宗會昌三年正月以麟州刺史石雄為豐州都防 禦使。

僖宗中和元年四月以宥州刺史拓拔思恭權知夏 綏節度使八月以權知夏綏節度使拓拔思恭為節 度使。

四年八月,割麟州隸河東。

後梁太祖開平三年二月延州高萬興叛于岐來降 四月忠武軍節度使劉知俊克延鄜坊三州。

乾化元年,高萬興取鹽州。

後唐明宗長興四年二月,定難節度使李仁福卒,子 彝超自立為留後。三月,徙彝超為彰武留後,不奉詔。 後晉齊王開運元年二月,以李彝殷為西南面招討 使,將兵四萬自麟州濟河,侵契丹。六月,以府州刺史 折從遠為府州團練使。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三月,延州軍亂,逐其節度使 周密四月置永安軍於府州以振武節度使折從遠 為節度使。

隱帝乾祐三年三月,罷永安軍。五月以府州蕃漢馬 步都指揮使折德扆為本州團練使。

後周太祖廣順二年二月府州防禦使《折德扆》克岢 嵐軍。

三年正月麟州刺史楊重訓叛於漢來附。

世宗顯德元年,復置永安軍節度使於府州,以防禦 使折德扆為之。

四年十月,北漢麟州刺史楊重訓舉城降,以為麟州 防禦使。

宋太祖乾德元年十二月,折德扆敗北漢軍於城下, 俘其將衛州刺史楊璘。

二年春,草木不花。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夏州留後李繼捧來朝,獻銀、夏、 綏、宥四州,納之。其弟繼遷奔入地斥澤。

二年二月,李繼遷攻麟州,誘殺都巡檢曹光實于葭 蘆川,遂據銀州。

三年二月,李繼遷降於契丹,以為定難軍節度使、都 督夏州諸軍事。是年,契丹冊李繼遷為夏國王,以《義 成公主》歸之。

端拱元年五月,以感德軍節度李繼捧為定難軍節 度使,賜姓名趙保忠。十二月,李繼遷為銀州刺史。 二年十月,以定難軍節度使趙保忠同平章事。 淳化二年七月,李繼遷奉表請降,以為銀州觀察使, 賜姓名趙保吉。冬十月,保忠叛降契丹,契丹封為西 平王。

五年,趙保吉攻靈州,以李繼隆為河西都部署討之。 夏四月,削李繼遷姓名。五月,封趙保忠為「宥罪侯。」秋 七月,李繼遷遣使來貢。

至道元年,李繼遷以良馬、橐駝來獻,詔封為「鄜州節 度使」,不受。

二年四月,命李繼隆為環慶都部署,討李繼遷。七月, 命殿前都指揮使王超為夏、綏、麟、府州都部署。 三年正月,以侍衛馬步都虞候傅潛為延州路都部 署。

真宗咸平元年三月,以李繼遷歸順,諭其綏、銀流民
考證
家給米一斛。

五年三月,李繼遷陷靈州,知州裴濟死之。六月,李繼 遷圍麟州,曹璨請兵。詔并、代、石、隰州發兵赴援,知麟 州衛居實出擊走之。十月,修豐州城。十二月,遷麟州 降人於樓煩。

景德三年十月,以趙德明為定難軍節度使兼侍中, 封西平王。

天禧元年,冰雹。

《宋史崔遵度傳》:「遵度舉進士,解褐和州主簿,換臨汾, 饋芻糧,三抵綏州,涉無定河,河沙與水混,流無定跡, 陷溺相繼。遵度憫之,著名以紀焉。」

《府志》:「仁宗明道元年十一月,以趙元昊為定難軍節 度使、西平王。」

寶元元年十二月,趙元昊稱帝於夏州,改元「廣運。」以 振武軍節度使、知延州范雍兼鄜延環慶安撫使,經 略夏州。

二年十一月,夏寇保安軍,巡檢指揮使狄青擊敗之。 康定元年春正月,元昊寇延州,副都總管劉平、石元 孫戰沒。二月,貶范雍知安州。四月,築延州金明栲栳 寨。五月,元昊陷塞門寨,兵馬監押王繼元死之,又陷 安遠寨。七月,遣使以討元昊告契丹。八月,以范仲淹 兼知延州。

慶曆元年春正月,詔鄜延、涇原會兵討李元昊,不果 行。二月,環慶副總管任福敗於好水川,貶范仲淹知 耀州。七月,元昊寇麟、府州。八月,詔鄜延部署以兵援 麟、府。元昊寇金明寨,「破寧遠寨,寨主王世亶、兵馬監 押王顯死之。陷豐州,知州王餘慶、兵馬監押孫吉死 之。」十一月,蠲麟、府民二年賦租。

三年春正月,元昊上書請和,更名《曩霄》而不稱臣。四 月,遣保安軍判官卲良佐使元昊,封為夏國主,歲賜 絹十萬疋、茶三萬斤。

四年五月,曩霄遣使來上表,復稱臣。六月,以范仲淹 為陝西、河東宣撫使。十月,賜曩霄《誓詔》,歲賜銀、絹、茶、 綵凡二十五萬五千。十二月,冊曩霄為夏國主。 五年春正月,罷河東、陝西諸路招討使。二月,夏遣使 來賀正旦。四月,夏人來賀乾元節。十月,頒曆於夏國。 八年正月,曩霄卒。四月,封李諒祚為夏國主。

皇祐元年三月,契丹遣使來告伐夏。

嘉祐二年五月,管勾麟府軍馬公事郭思為夏人所 襲,歿於「斷道塢。」

六年十二月,復豐州。

《宋史折克行傳》:克行知府州,太原孫覽議城葭蘆,諸 將論多不合,召克行問策,即頓兵吐渾河,約勒部伍, 為深入窮討之狀,敵疑不敢動。既訖役,又入津慶、龍 橫川,斬級三千。詔河東進築八砦,通道鄜延,延帥遣 秦希甫來共議,克行請兩路併力,以遠者為先。希甫 曰:「『由近及遠,法也』。克行曰:『不然。事有奇正,今乘士氣 之銳,所利在速,故先遠役以出其不意,若徐圖之,士 心且怠矣』。」希甫持不可,并上二議,卒用克行策。城成, 諜言寇至,軍中皆戒嚴,克行止之曰:「彼自擾耳。」已而 果然。

《种世衡傳》:世衡僉書同州鄜州判官事。西邊用兵,守 備不足,世衡建言:「延安東北二百里有故寬州,請因 其廢壘而興之,以當寇衝。右可固延安之勢,左可致 河東之粟,北可圖銀、夏之舊。」朝廷從之,命董其役。夏 人屢出爭,世衡且戰且城之。然險處無泉,議不可守。 鑿地百五十尺,始至於石,石工辭不可穿,世衡命屑 石一畚酬百錢,卒得泉。城成,賜名清澗城。 《楊偕傳》:「偕以樞密直學士知并州。元昊大掠河北,詔 修寧遠砦。偕言:寧遠砦在河外界,麟、豐二州之間,無 水泉可守。請建新麟州於嵐州,有白塔地,可建砦屯 兵。謂:遷有五利,不遷有三害:省國用,惜民力,利一也; 內禦岢嵐、石府州沿河一帶賊所出路,利二也。我據 其要,則河冰雖合,賊不敢逾河而東,利三也;商旅往 來,以通貨財,利四也。方河凍時,得所屯兵馬五七千 人,以張軍勢,利五也。今麟州轉輸,束芻,斗粟費值千 錢,若因循不遷,則河東之民困於調發無已,害一也; 以孤壘餌敵,害二也;道路艱阻,援兵難繼,害三也。且 州之四面屬羌,遭賊驅脅,蕩然一空,止存孤壘,猶四 肢盡廢,首面心腹獨存也。今契丹又與西賊共謀,待 冰合來攻河東,若朝廷不思禦捍之計而修寧遠砦, 是求虛名而忽大患也。況靈、夏二州皆漢、唐郡,一旦 棄之,一麟州何足惜哉!」書奏,帝謂輔臣曰:「麟州,古郡 也。咸平中,嘗經寇兵攻圍,非不可守。今遽欲棄之,是 將退而以河為界也。宜諭偕速修復寧遠,以援麟州。」 明年,改左思郎中、本路經略安撫招討使,賜錢五十 萬。偕列六事於朝:一、罷中人預軍事,二、徙麟州,三、以 便宜從事,四、出冗師,五、募武士,六專捕援。且曰:「能用 臣言則受命,不然則已。」朝廷不從。偕屢奏不已,乃罷 知邢州。

《夏安期傳》竦之子。進樞密直學士,徙延州。未至,丁父憂。服除,辭所進職,復為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讀,提舉 集禧觀。以學士復知延州。州東北阻山,無城郭,虜騎 嘗乘之。安期至,即大築城。時方暑,士卒有怨言,安期 益令廣袤計數百步,令其下曰:「敢言者斬。」躬自督役, 不踰月而就。元昊請畫疆界,朝廷欲遣使以問安期, 安期對曰:「此不足煩人主,衙校可辨也。」議遂決,暴得 疾,卒。

《李若谷傳》:「若谷知延州,州有東西兩城夾河,夏秋水 溢,岸輒圮,役費不可勝紀。若谷乃制石版為岸,押以 巨木,後雖瀑水,不復壞。官倉依山而貯穀少,若谷使 作露囤,囤可貯二萬斛,他郡多取法焉。」

《明鎬傳》:「元昊寇延州,起為陝西轉運使。虜破金明砦 既去,議修復其城。帥臣擁兵不即進,而鎬止以百餘 騎,自督將士,一月而成。」

《龐籍傳》:籍改延州觀察使,力辭,換左諫議大夫。自元 昊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破五龍川,邊民焚 掠殆盡。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萬,無壁壘,皆散處城 中,畏籍,莫敢犯法。金明西北有渾州川,土沃衍,川尾 曰「橋子谷」,寇出入之隘道。使部將狄青將萬餘人,築 招安砦於谷旁,數募民耕種,收粟以贍軍。周美襲取 承平砦,王信築龍安砦,悉復所亡地,築十一城。 《呂公弼傳》,麟州無井,惟沙泉在城外,欲拓城包之,而 土善陷,夏人每至圍城,人皆憂渴死。公弼用其僚鄧 子喬計,倣古拔轉法,去其沙實,以末炭墐土於其上, 板築立,遂包泉於中,自是城堅不陷,而州得以守。 《府志》:英宗治平三年二月,夏主諒祚卒,子秉常立。 四年六月,復西夏和市。十月,知清澗城种諤復綏州。 《宋史程勘傳》:「勘拜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經略安撫使, 判延州。」英宗即位,以安武軍節度使留再任。初,覃恩 蕃官例不序遷,至是,用勘奏,始皆得遷。又請首領有 戰功材武,皆得召見,選補為蕃官。延州夾河為兩城, 雉堞頗卑小,敵登九州臺,則下𣊟城中,勘調兵夫,大 增築之。

《劉几傳》:「几知鄜州,召判三班院。邊吏告夏人趨大順, 英宗問几,几曰:『大順天險,非夏人可得近,正恐與趨 順為讎爾』。帝曰:『明之子奔馬入城,幾為所掩。卿料敵 一何神也』。」

《府志》:「神宗熙寧元年十二月,賜夏國主秉常詔,許納 塞門、安遠二砦,歸其綏州。」

二年三月,秉常上《誓表》,納塞門、安遠二砦,乞綏州,詔 許之。十月,城綏州,命郭逵選將置守具,改名綏德城。 三年十月,詔延州毋納夏使。

四年正月,种諤襲夏兵於囉兀北,大敗之,遂城囉兀。 三月,夏人陷撫寧寨,謫种諤為汝州團練使、潭州安 置。

元豐二年六月,夏人寇綏德城,都監李浦敗之。 四年八月,种諤將鄜延兵出綏德城,攻米脂。九月,夏 人來救米脂,戰於無定川,大破之。十月,米脂降,克銀 州。种諤遣曲珍領兵破黑水、安定堡,復韋州,遂至夏 州,敗績。

五年三月,鄜延路副總管敗夏人於金湯。五月,豐州 卒張世鉅作亂,伏誅。八月甲戌,給事中徐禧護兵城 永樂。乙未,永樂陷,徐禧等敗死。

六年三月,河東將薛義敗夏人於葭蘆西嶺。

神宗詔「以坊牧馬餘地立田官。」

《宋史賈逵傳》:「逵遷馬軍副都指揮使,復總鄜延兵。延 州舊有夾河兩城,始元昊入寇,據險城幾不能守。逵 相伏龍山九州臺之間,可容窺覘,請於其地築保障, 與城相望,延人以為便。」

《東軒筆錄》:「延州當西戎三路之衝,西北金明寨,正北 黑水寨,東北懷寧寨。而懷寧直橫山,最為控要。頃薛 尚、种諤取綏州,建為綏德城,據無定河,連野雞谷,將 謀復橫山,而朝廷責其擅兵,二人者皆黜罷。」

《府志》:「哲宗元祐元年六月,夏遣使吪羅聿來求蘭州 米脂等五砦,不許。秋七月,夏主秉常卒,子乾順立。 三年,遣權樞密院都承旨公事劉奉世冊乾順為夏 國主。」

三年六月,夏人寇塞門寨。

五年春二月,夏人求歸永樂所護吏士百四十九人, 詔以米脂、葭蘆、浮圖、安疆四寨與之。六月,夏人來畫 綏州外十里為界。

六年九月,夏人寇麟、府二州,鄜延都監李儀死之。 七年,夏人攻綏德城。

八年四月,夏人來謝罪,以蘭州易塞門寨,不許。 紹聖三年七月,夏人大入鄜延,陷金明寨。

四年二月,夏人寇綏德城。三月,夏人犯麟州神堂堡, 出兵勝之。

元符二年三月,知府州折克行獲夏國軡轄令王皆 保。

元符二年十一月,詔綏德城為「綏德軍。」

《宋史孫永傳》: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
考證
策,永折之曰:「邊陲方安靜,無故騷動,恐變生不測。」會

新築劉家堡失利,眾請戮偏裨以塞責,永曰:「居敵必 爭之地,軍孤援絕,兵法所謂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 自免,於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閣待制、知和州。 《府志》:崇寧四年三月,復銀州。夏人攻塞門寨。四月,夏 人入寇,鄜延將劉延慶敗之。

五年三月廢《銀州》為「川城。」

大觀丁亥冬,無雪。

宣和四年夏四月,金取遼《東勝》諸州。

《宋史文彥博傳》:「鄜州餉道回轉遠,銀城河外有唐時 故道,廢弗治。彥博父為轉運使,日將復之,未及而卒。 彥博嗣成父志,益儲粟。」

《陶節夫傳》:節夫遷陝西轉運副使,徙知延安府,以招 降羌有功,加集賢殿修撰,築石堡等四城。石堡以天 澗為隍,可趨者唯一路,夏人窖粟其間以千數,既為 宋有,其酋驚曰:「漢家取我金窟堝。」亟發鐵騎來爭。節 夫分部將士遮禦之,斬獲統軍以下數十百人,夏人 度不可得,歛兵退。連擢顯謨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 方議城銀州,諜告夏人已東,節夫料必西趨涇原,官 屬不肯從,節夫曰:「吾計之熟矣。」乃遣裨將耿端彥疾 驅至銀州。五日城成,夏人果從涇原至,則城備已固, 遂遁去。

《府志》:「欽宗靖康元年十月,遼故將小鞠䩮攻陷麟州 建寧砦,知砦楊震死之。」

二年正月,主客員外郎謝亮持詔書賜夏約和。夏人 襲取定邊軍。金人焚丹州,犯延安府。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帝發濟州,鄜延副總管劉光世、 宣無司統制官韓世忠皆以兵來會。

二年,金婁宿孛堇陷延安府東城,權知府事劉洪保 西城固守。六月,以知延安府王庶節制陝西六路軍 馬。十一月,西城陷,劉洪出奔,知府州折可求以城叛, 降於金。

三年二月,金人陷晉寧軍,守臣徐徽言死之。以節制 司都統制曲端為鄜延經略使、知延安府。

四年九月,延安府復陷於金。

紹興七年十月,偽齊知同州李世輔,謀執金師撒里 曷歸宋,不克,遂奔夏。

九年春,夏人陷府州。李世輔以夏軍至延安,撒里曷 走耀州。四月,金鄜延路經略使關師古上表待罪,命 知延安府。五月,李世輔來歸,賜名「顯忠。」以郭浩為鄜 延路經略使。六月,夏主乾順卒,子仁孝立。八月,以關 師古為行營中護軍前軍統制。

金世宗大定元年,鄜延路旱,大饑。

十七年夏,獻《百頭帳》,卻之。罷綏德榷場,其東勝榷場 如舊。

章宗明昌三年秋,綏德《虸蚄》蟲生,旱。 四年,夏主仁孝卒,子純祐立。

承安二年,復置「保安榷場。」

泰和六年春正月,夏李安全廢其主純祐,自立 衛紹王。大安元年五月,蒙古入靈州,夏主安全降。 二年八月,夏人侵葭州,慶山奴擊敗之。

崇慶元年三月,夏人攻葭州,冊李遵頊為夏國主。六 月,夏人攻保安州。

宣宗貞祐元年,夏人侵保安。

二年,夏人攻延安。

三年三月詔議伐夏。

興定元年,蒙古圍夏興州,夏主遵頊奔西涼。

四年二月,元帥慶山奴攻夏宥州,圍神堆府,穴其城。 九月,夏人圍綏平寨、安定堡。

五年十月,蒙古木華黎由東勝州涉河入葭州,金將 王公佐遁。以石天應權行臺,守葭,自將兵攻綏德。十 一月,進攻延安。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五月,作行宮於察罕腦兒。 成宗元貞元年,春夏大旱,無麥。

泰定帝泰定四年春,不雨。

文宗天曆二年,大饑。

順帝元統六年,雨白毛。

至正十年秋八月,霜殺禾。

十九年夏,蝗。

二十七年,延安境降甘露。

明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徐達出蕭關,下平 涼,指揮朱明克延安,以明守之。

三年二月,大同將金朝興取《東勝》。

四年,大將軍湯和攻察罕腦兒,獲猛將虎臣。定東勝, 置延安、綏德二衛。

九年三月,湯和、傅有德屯延安。

二十七年三月城東勝。

惠宗建文四年九月,移東勝左衛於永平府,東勝右 衛於遵化縣。

成祖永樂八年秋,大霖雨,五旬乃止。

英宗正統二年,歲饑憲宗成化六年閏九月,置榆林衛城。

二十一年,大饑,死者枕籍,人相食。

孝宗弘治五年,始停鹽商輸粟於邊。

八年秋,旱。

十四年正月朔,延安地震有聲。

弘治間,水至城下,甚為民害。一夜,東嶽廟道人遙見 白衣人於中流持杖若分水狀,忽大雨如注。次日,城 下沙高數丈,水由東山下,不為害。

武宗正德元年,楊一清總制邊務,請「守東勝,復河套」, 不報。

五年六月,大水,禾稼漂沒。

七年,妖賊作亂,起於洛川李午以妖術惑亂,遠邇戒 嚴。知州孫侃備禦有法,「州人賴之,為立祠。」

八年,大饑,人相食。

十五年,總督曾銑議復河套,蝗飛蔽天。

十六年,總督曾銑出塞襲套,勝之。十月,總督曾銑出 塞,大捷。上《復套略》十八。事下兵部議。

世宗嘉靖七年、八年,歲歉,斗米銀二錢。大饑時有妖 猿自號「靈仙」,降巫師家,發人陰事,夜則對人語,能飲 食。如此者五六年,後漸消。

八年,大饑,人相食。六月,蝗飛蔽日。

十一年秋,霜殺稼。三月初,旱,六月終方雨。八月十九 日大隕霜,禾未成粒而盡槁。次年,斗米需銀三、四錢。 大饑。

十二年,春夏大旱,六月,霪雨不止,霜殺禾菽,斗米三 錢,民死大半。

十三年,大水入城東門,至「大什字街,水深三尺許。是 年冬,州城南洛水冰凝,南北數十丈,下有樓閣俎豆 之狀。」時頻歲凶荒,餓莩載路,次年秋,大稔。

十五年,蝗蔽日。

十六年秋八月,忽有蝗自洛河川來,其勢遮天,其聲 若雷,大食田穗,平川尢甚,插尾地中生子如《螽斯》。次 年春,遍地生子,食豆苗,有司捕治不能止。忽天雨蝗, 子盡死。

二十二年癸卯七月,迅雷暴雨,有石隕,大如升,其色 赤。

二十四年十二月,地震如雷,房屋城池傾圮。

二十五年,大水。

二十六年夏,一日雹雨大作《三》。山有一雹大如屋, 七日消未盡。

三十二年夏四月,天雨冰。時久旱,忽冰雹如石。六月, 州東四莊村忽落大冰如堵牆。是年秋七月,禾苗已 成,乃遭土寇,牛武、鎮川州境一帶,禾苗無不蹂踐,張 村川尤甚。當道奏聞,給事中王正國奉命題勘,發銀 賑恤,免糧差一年。

三十三年十一月,天甚寒,忽「一日,陰雨蔽障,黃霧四 塞,寂若無風,而沙土從空散落,須臾厚寸餘」,不踰時 即開霽。次年,麥大熟。

三十四年,地震。十二月十二日夜半,忽有聲從北來, 地即搖動,山崩川湧,房屋傾頹,壓死人畜無筭。次年 春饑,撫按賑恤。

三十六年,水衝入城,漂禾稼。冬,黑眚見,夜入人家,爬 人面,居民皆鳴器持兵於屋上以警禦之。人被黑眚 爪傷,死者甚眾。

三十八年,河清。

四十一年大水,六月三十日,洛水泛漲,衝開外城百 餘丈,突至西山坡下,官民房宇漂沒無存。沿洛一帶, 川地高者漂沒禾稼,卑者水崩石壓,不堪耕種。分巡 道副使張西銘呈請賑恤,免糧。知州蘇時化補築城 垣。

四十二年冬,「香爐山桃花盛開,數日不落而自枯。次 年民多染瘟疫。」

四十三年大水,七月二十一日,洛水復漲,新築城崩 壞百餘丈。其漂沒房宇禾稼,與四十一年同知州蘇 璜補築城垣。

四十四年,清澗大水,漂沒南關。

四十五年九月,軍人王相妻懷孕,十三月生一物,略 似人形,頭與身齊,四目,髮垂至腮,色如紫椹,提之則 呻吟。

穆宗隆慶二年二月,地震。

三年,大水。

六年,饑。

神宗萬曆初年,葭州貢生高自第家豬生象,三日而 死。

四年八月,「大雨雹。」

五年,大旱。

六年,「大有年。」

十年,大旱饑,清澗白吏科具題,准發三千金賑濟。十 一月,詔免延綏入衛標兵。

十一年,旱。

十二年旱,斗米銀三錢,民死大半,知縣馬尚選賑濟
考證
十四年,饑民多死亡。

十五年,大饑,人相食,知縣張可立賑濟。

十六年,大饑,清澗南門外掘「萬人坑。」

十八年,饑。

二十年春正月,雨,大水。

二十四年,清平參將公署瓦獸吐火,大門石獅亦吐 火。十月,杏復花。

二十五年春,清明前一日,大風拔木。

二十九年秋,隕霜殺稼。

三十二年,歲凶,民饑,大水,雨雹。

三十四年,天鼓鳴於西北,紅星如斗者紛紛墜於「井、 鬼尾」之界。

三十七年,大旱,河清。

三十八年,大旱,饑。

四十二年八月,雨雹,大如雞卵,禾盡偃清澗。知縣陳 汝元請賑之。

四十三年正月葭州「明倫堂」鐘鼓齊鳴。

四十四年,寧夏總兵官杜文煥移鎮延安。

四十五年元旦,晝晦,東北雲盡赤。

四十六年,飛蝗蔽天,經過不為災。

熹宗天啟元年元旦,白虹復見,境內地震有聲。八月 烽警,人民震惶。

七年,河清地震者再。

懷宗崇禎元年,延安府府谷王嘉印盜起,不沾泥應 之。參政洪承疇率兵至,招降群盜。自春徂夏及秋俱 無雨,苗盡枯,地震山崩,饑饉并至,人食草木,草木冬 華。

二年,自四月不雨,至於七月十一日,大盜混天王等 掠延川、米脂、清澗諸縣,起前總兵杜文煥勦之。 三年正月,綏德西川盜王子順、苗美蜂起,南圍韓城。 總督楊鶴、巡撫劉廣生率兵赴援,賊走清澗。苗登霧 反於安定,總兵杜文煥擊敗之。四月,王嘉印陷府谷、 常樂堡,《蝦蟆》成隊,北行塞外,廣數丈,長不可竟。六月, 王嘉印陷黃甫川、清水二營,遂據府谷。巡撫洪承疇、 總兵杜文煥擊敗之。延安府知府張輦、都司艾穆破 賊王子順於延川,招降之。十月,王嘉印陷清水營,殺 遊擊李顯宗,遂破府谷。十二月,盜神一元破寧塞,㨿 之,殺參將陳三槐。圍靖邊,遂陷柳樹澗。保安縣大饑, 斗米八錢。

四年正月,神一元據保安,副總兵張應昌擊之。一元 死,弟一魁領其眾。大雪四十五日,堆積數尺。二月,總 兵賀虎臣、杜文煥合軍圍保安,神一魁突圍遁。復糾 賊萬餘略寧夏,陷合木。四月,總督楊鶴招神一魁降 之。降盜不沾泥擁眾脅糧賞攻米脂,巡撫洪承疇,總 兵王承恩、侯拱極、張應昌擊敗之,追至西川。賊走官 山嶺,都司馬科又邀擊,敗之,不沾泥乃降。五月,巡按 御史李應期至綏德,誅降盜王子順於市,御史吳甡 以賑,至榆林。八月,盜陷中都。巡撫練國事、總兵王承 恩圍城七十日,賊遁。九月,降盜神一魁復叛,據寧塞。 張應昌討之,其黨黃友才斬以獻。十一月,賊譚雄據 安塞乞降,總兵王承恩誘斬之。降賊不沾泥。張存孟 復叛,陷安定。王承恩討克之。賊走綏德銀川驛,馬夫 李自成往從之,為隊長。十二月,賊陷葭州,兵備僉事 郭景嵩死之,諸降盜復叛,攻綏德。春夏大旱。冬,大雪, 色黑深丈餘,人死過半。大饑。朝廷發帑銀十萬兩,差 御史吳甡同西安府推官史可法至,鄜散金賑貧,闔 學生員懇求賑,不若蠲甡;即日上疏,奉旨蠲征。是年 秋七月,霖雨七十日。

五年十月,王承恩討安塞遺賊於西川。賊首喬六郎 自斬其魁黨以降,延綏稍寧。春旱,夏,地震,大饑,人食 草子、草根、榆皮、軟石,食之而斃。

六年,延綏賊首《鑚天嘯》《開山斧》據永寧關,巡撫陳奇 瑜縱擊,斬之。九月,不沾泥等至三岔川,總兵王承恩 禦之東去,掠葭州。歲少稔,境內有蝗,流賊搶掠官牛, 橫收田禾。

七年,飛蝗遮蔽,不見天日。春,斗米五錢有零,至八錢 二分,奉詔免租三年。

八年稔,日食,天地晦暝,數時,冰雹大如雞卵,流賊搶 掠,四路梗塞。

九年五月,賊首李自成、張天霖至榆林,總兵俞翀霄 敗績於安定,死之。「河清」,大有年。

十年,「大瘟。」「十一月,雞夜鳴,狐白晝入城。《米脂》,城中死 者枕藉。」

十一年,河清旱,蝗蟲自東南來,遮天蔽日,禾苗盡食。 十二年,「蝗。」二月,風霾蔽日。晚有眾星墜於民舍,擊瓦 紛飛,蝻又災。

十三年,流賊一條龍搶掠西川,黎知縣單騎招安於 金鼎山。自後盜賊蜂起,春夏不雨,旱魃見於中部二 郎山。大饑,斗粟九錢,饑殍遍野,人相食死十之九。夏 又大疫。

十四年,蝗又入境,災。春米一斗、銀一兩二錢,道殣相望。鄜州民何亮妻一胎四女,七月大水,禾稼盡沒,衝 入城市。

十五年,河清雨土雨泥,大疫。春,米脂風霾大作,雨土 浹日始霽。

十六年稔。正月,太白亙於西北,三月二日,兩日相盪。 七月,郡城瘟疫大作,中部野草化龍形,頭角俱全,其 色黃米脂,桃李秋花。義合驛每入夜,有星滿樹,數月 始不見。榆林龍王廟池泉赤若血水。十一月,李自成 遣偽左營劉方亮、偽後營李過,克延安各州縣,攻陷 榆林。

延安府部雜錄 编辑

《夢溪筆談》:「延州故豐林縣城,赫連勃勃所築,至今謂 之赫連城」,緊密如石,斸之皆火出,其城不甚厚,但馬 面極長且密。予親使人步之,馬面皆長四丈,相去六 七丈,以為馬面密則城不須太厚,人力亦難兼也。予 曾親見攻城,若馬面長則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則 矢石相及,敵人至城下,則四面矢石臨之,須使敵人 不能到城下,乃為良法。今邊城雖厚,而馬面極短且 疏,若敵人可到城下,則城雖厚,終為危道。其間更多 刓其角,謂之「團敵」,此尤無益。全藉倚樓角以發矢石, 以覆護城腳。但使敵人見備處多,則不可存立赫連 之城,深為可法也。

延州今有五城,說者以謂舊有東西二城,夾河對立。 高萬典郡始展南北東三關城。予因讀杜甫詩云:「五 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延州秦北戶,關防猶可倚。」乃 知天寶中已有五城矣。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生於 水際,沙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裛之, 乃採入缶中,頗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煙甚濃,所霑幄 幕皆黑。予疑其煙可用,試埽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 松墨不及也,遂大為之。其識文為「延州石液」者是也。 此物後必大行於世,自予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於 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今齊魯間松林盡矣, 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造煤人葢未 知石煙之利也。予戲為《延州》詩云:「二郎山下雪紛紛, 旋卓穹廬學寨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 塵。」

鄜延經略使日新一廳,謂之「五司廳。」蓋延州正廳乃 都督廳,治延州事;五司廳治鄜延路軍事,如唐之使 院也。五司者,經略、安撫、總管、節度、觀察也。唐制,方鎮 皆帶節度、觀察、處置三使。今節度之職,多歸總管司, 觀察歸安撫司,處置歸經略司。其節度、觀察兩案,并 支掌推官、判官,今皆治州事而已。經略安撫司不置 佐官,以帥權不可更不專也。都總管、副總管、鈐轄、都 監、同簽書,而皆受經略使節制。

《墨客揮犀》:鄜州東百里有水名相思河,岸有郵置,亦 曰相思鋪。令狐梃題壁以詩曰:「誰把相思號此河,塞 垣車馬往來多。只因自古征人淚,灑向空川作浪波。」 《鄰幾雜記》:「向相延州詩:『四時常有煙棚合,三月猶無 菜甲生』。」又有人嘲同州詩:「三春花發惟樗樹,二月鶯 啼是老鴉。」

《筆記:祕書》喬中山云:「至元十年,自以東曹掾出使延 安,道出鄜州,土人傳有杜少陵骨在石中者,因往觀 之。石在州市,色青質藍,樹於道旁,有人骨一具,趺坐 若生成者,與石俱化,以佩刀削之,真人骨也。」

延安府部外編 编辑

《陝西通志》:「安塞馬懋才為諸生時,鄰村友人招之飲, 既夜醉而獨歸,見旁谿燈火就之,有女子高髻雲鬟, 形容秀麗,迎馬生至其家,列酒殽對飲大暢。臨行贈 詩一律,末句云:『得意須逢張子撰,沒時竹葉遶槐陰』。 馬生固知近村無是居也,疑之,斷所佩帶,置之道上。 明日至其地,見古墓纍纍,前所遺帶在荊棘叢中。後」 馬生舉進士,歷官副憲,登岳陽樓,讀壁間詩,有張子 撰名,喟然曰:「吾止此矣。」既而果免官。其所謂「竹葉槐 陰」,亦歷歷皆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