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九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九十二卷目錄
松江府部彙考四
松江府公署考
松江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六百九十二卷
松江府部彙考四
编辑松江府公署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本府。〈華亭縣婁縣附郭。〉
府治 在城中。唐、宋及元初,華亭縣治也。元初即縣為府治,知府張之翰撤而新之。大德癸丑,周維惠遷譙樓於外,作儀門及後寢。至正初,達魯花赤哈只作中寢。己丑,譙樓燬,知府王至和新之。明洪武「初,知府陳寧建守貳以下宅。永樂中,知府黃子威構穿堂,展兩廡。正統庚申,知府趙豫修後堂兩廡。天順間,知府李」 惠重建廳事。成化中,知府王衡始置刻漏及畫角於譙樓。譙樓前壓民居。弘治己未,知府劉琬出官鏹易而遷之,增構榜廊,遷旌善、申明二亭於左右。正德間,知府喻時樹門坊,重建吏舍。嘉靖間,知府方廉修府署,名堂曰《勤政》、曰《和衷》,賓館曰「親賢」 ,旌善、申明亭於橋南之左右。知府許維新改建督糧廳,知府張九德修府,顏其堂曰「琴鶴」 ,勒題名碑于廳壁,建賓月樓於寢室之左。
皇清初,譙樓燬,順治十六年,知府祖永勳建。康熙元
年,知府郭廷弼重修儀門及「和衷堂」 ,建前軒同知署 在府署東。
水利通判署 在推官舊署北。
董漕廳 在縣學東。明弘治中建,以貯府之折糧銀布者,今廢。同知蒞任於督糧宅廨視事。督糧廳 在糧儲北倉,嘉靖五年建,通判郭允禮重修,名其堂曰「勤政堂。」 徐文貞為編修時有《記》。石砌署壁,後傾圮。崇禎中,知府方岳貢悉以其地斥賣於民,取值充餉。
理刑廳 在東震橋東,里仁橋北,行用庫之左。元祐初建,凡御史按部,隨巡推官駐劄焉。即趙宜浩所記「推廳」 也。
經歷署 在推官舊署西。
照磨署 、檢校署 俱在通判署南。
司獄司 「在府西南。其址舊證覺寺也。明洪武十三年,自府西舊丞廳址遷於此。」 按舊丞廳在府治西垣外,至元甲午司獄張彥良改為獄。巡撫行臺 在府西南沙家橋東北。「舊三皇廟,明宣德四年建。天順中,知府李惠始遷於西鄰隙地,然廳事猶仍故宇。成化中,知府劉璟盡撤而新之,規制始備。」 西傍廟垣有山亭,特為幽雅。弘治己未,知府劉琬拓外門,改舊橫街。折而南,循河為石梁,前通大路,榜曰「鴻逵。」 左一區為縣學射圃,後有小廳,榜曰「讀易處。」 府官候見巡撫則居之,今南察院。
察院三 :一在石獅子巷東,元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分司,舊縣尉廳也。明改為察院,凡御史行部則蒞焉。永樂十四年,通判柳榮重建廳事,榜曰「肅清。」 弘治七年,知府劉璟作清風亭於後堂之北。今東察院一在里仁橋北,即行用庫,凡御史並蒞,則後至者居之,俗呼小察院,今廢。一在長生橋東,萬曆間,以延慶講寺基建為運司分署,後設水利糧儲道駐劄。道革,仍屬分司,臺使或居之。今新察院
提督府 在府治西南,僊鶴觀西。
皇清順治五年,提督張天祿以前太師徐文貞階居
第《為府後》,梁化鳳奉。
命提督全省崇飾壯麗蔚然帥府矣。
西浙都轉鹽運使司分司 舊在下沙鎮,宋建炎中置。明正統二年,遷於新場北,領鹽課司八:浦東場鹽課司 在華亭縣七保,內分六團。袁浦場鹽課司 在華亭縣十四保,舊名袁部,宋置,內分五團。
青村場鹽課司 在華亭縣十五保,內分四團。下沙場鹽課司 在上海縣下沙鎮。明正統五年,都御史朱與言奏分為三本場內分五團。松江守禦千戶所 在府治東南淨上橋西。明洪武三十年,始分金山衛中千戶所官軍守禦府城。千戶孫勝以故元萬戶夏啟之居,建監鹽廨 五,分置浦東、橫浦、袁部、青村、下沙三場,領浦東金山、遮山、柘湖、橫浦、袁部、六鶴、橫林、蔡廟、戚漴、青村、南青村、北下沙、南下沙、北大門。
杜浦、南蹌等場十有七。
陰陽學 、醫學 、惠民藥局 並在府東石獅子巷側,即故鎮西廟也。元初立三皇廟,設陰陽醫學於門之左右。明洪武中,革三皇廟,設惠民局於鎮西廟門。宣德四年,遷鎮西於三皇廟址,因盡以其地建學與局。
僧綱司 在南禪寺
道紀司 在僊鶴觀
華亭縣治 在府西望雲橋北,元主簿廳也。縣初陞府,寓治於舊東尉司,至元壬午遷於此。日河抱於南,月河環於北。相傳建治時,形家言:日月夾照,官多廉明,遂定址焉。甲午,知縣柴琳、達魯花赤兀都蠻鼎建廳事,榜曰「牧愛。」 至正六年,儀門兩廡火,知縣張德昭繕完。後燬於兵,明以次興復。永樂中,復火。宣德庚戌,知縣吳大用重建。正統戊辰,知縣郭文直增修。弘治乙丑,知縣張岐建後堂,榜曰「冰雪。」 嘉靖間,知縣聶豹、朱執中相繼修葺。萬曆甲辰,知縣熊劍化作屏牆於大門南,左右置儲胥,設兩門,榜曰「敬天威、畏民志。」 天啟癸亥,知縣郭如闇復以訟繫諸舍偪處,捐俸買地,擴而新之,規模宏敞矣。廳事之右,為架閣庫,其後為冰雪堂,其西為庫。知縣宅在堂後。廳事前為戒石亭,兩廡為六曹廡,外為吏書私廨。儀門之外,東為土神祠,西為寅賓館,館前為內監房,重囚禁繫於此,其輕繫在西南隅。麗澤橋西,大門左右為榜廊。
縣丞署 二:一在東北隅,一在西北隅。
主簿署 在縣丞東署南。
典史署 在縣丞西署南。
水次倉 俗稱「西倉」 ,在府西五里古浦塘之南。明宣德八年,巡撫侍郎周忱建。
官廒 在華亭縣署左右。明萬曆己未,知縣章允儒建。
預備濟農倉 在府西南,舊僊鶴觀基也。明洪武初,於此建太平南倉,後改為中千戶所倉。宣德壬子,巡撫周忱奏行《平糴勸分》之令,積其米於軍儲北倉,以備賑濟。正統戊午,革中所倉。辛酉,知府趙豫即其址建廒四十間,始定今名。養濟院 在谷陽門外平政橋西。宋紹定六年建。明洪武七年,同知程奉義重建,今仍其舊。義塚 在胥浦里人夏尚忠捨地。楊維楨《記》。婁縣治 在府治北濤安橋西,故為司業朱大韶宅。
皇清順治十三年,分華亭西境為「婁縣」,初寓治於水。
次倉公廨。十五年,知縣王有極始以官緡易為縣署,規制略同華亭廳事。西為庫藏,前有坊,榜曰「巖瞻。」 兩廡設六曹。其後為知縣宅,作土神祠,寅賓館於中門外之左。倉廩狴犴,皆與華亭共之。丞簿以下,廨宇未建,方以次興設焉。
倉城 明萬曆間築。崇禎間,知府方岳貢「開十字河,增築城垣。」
皇清順治間,奉憲派各圖增造廒房三百餘間。每十
間以上為一聯,瀕河比櫛無隙地。時婁縣初建,兩邑之米皆入倉城,頗以為便。
外縣
上海縣治 。元市舶司也。至正二十九年閏六月,始立上海縣,以舊榷場為治。大德戊戌,併舶司於四明,遂移縣署於司。《永樂大典》:「縣署舊在今儒學之東,係松江總場。明年,為海潮所侵,達魯花赤雅哈雅建鼓樓,增葺堂宇而新之。明洪武二十五年,知縣林庭瑾重建譙樓。二十九年,知縣張守約建穿堂。正統四年,重」 建儀門,中堂後寢為絃歌深處。天順中,知縣李紋重建。成化間,知縣劉宇復改建鼓樓。正德七年,知縣黃希英新廳事。前為戒石亭,東為鑾駕庫,西為架閣庫,兩廡以居掌案牘吏。土神祠在中門外,左犴狴在中門右。門外有樓,以司更漏。嘉靖元年七月,樓壞於風,知縣鄭洛書即其地為絃歌坊,後架重屋,上傳更漏,下通出入。十六年,知縣梅凌雲復建鼓樓,顏曰「麗譙」 ,制甚宏。復燬於火。寢堂後有方池,跨以飛梁。其內為知縣宅,左右為僚佐宅,西南為吏舍。規制軒敞,他縣莫及也。十九年,知縣張秉壼於門之內造「牧愛坊。」 及三十二年,倭寇入犯,廳宇悉燼。三十三年,寇稍平,知縣劉克學重葺。凡堂廡、寢室、庫獄、廬舍、公私,咸一新之。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縣涂贄加繕葺焉。康熙九年,知
縣朱光輝建堂三間於內衙之西。知縣任辰旦題額曰:「介和堂。」 十二年,知縣陳之佐於縣門外之東西各建一亭,為民之有事於縣者憩息地。二十年,知縣史彩建堂於內衙之東南。題額曰:
問心堂,二十一年,知縣史彩以縣堂東西兩側,改建常平倉。
巡捕丞署 、管糧丞署 ,俱在正堂東。管鹽主簿署 、典史署 ,俱在正堂西。
巡撫行臺 即北察院,在縣治東北,明弘治十三年,知縣郭經改建。
察院 在縣學東。明洪武四年,知縣張麐建。弘治十三年,知縣郭經重修。萬曆三十六年,廳事為水所壞,知縣李繼周重建。今為黃浦營公署。府館 在縣西北城隍廟之右。其地即舊上海驛,今人猶稱「館驛。」
海防廳 在縣治西。明嘉靖三十五年,因倭亂,特設海防同知於縣。三十六年,同知羅拱辰建。其東有鎮遠樓,北有「蜃樓。」後事平,司海防者仍駐府治,今廳廢其基地,里民開墾升科,佃為菜圃。僉事董邦政有「記。」
皇清順治十七年,復議以「金山同知移駐上海。」《十八》
年,同知田元愷始以館驛為公署,在縣西北城隍廟之右。
總練廳 在城隍廟之東。
鹽課司 明正統五年,都御史朱與言奏「分為三下沙場。附近分司:二場在場東北,三場在二場北。每場分三團,各以大使領之,今仍舊。」 巡檢:黃浦司 、三林莊司 、吳淞司 ,俱明洪武年建。
「陰陽學 」 「在正陽道院。」
醫學 在縣南,明洪武十七年,訓科姚士昂建。僧會司 在積善寺。
道會司 在松江道院
養濟院 在縣西南。明洪武七年,同知程奉義建。永樂十四年毀,主簿顧斌重建。成化間,知縣李楘、弘治間,知縣董鑰「前後增建,共為屋三十間。萬曆間,移於海防道西。」 今仍其舊。
南壇義塚 在二十七保六圖,通計六畝八分。嘉靖元年,知縣鄭洛書置。萬曆三年,顧少卿從禮復買張氏一畝七分。
西林懺院基義塚 在二十五保四圖地,二十九畝三分六釐。
錢家巷義塚 在二十五保十三圖絕戶曹辛田蕩,實計三十一畝二分六釐。
法華巷基義塚 在二十五保六圖絕戶胡保安遠海遺田二十三畝四分七釐。
青浦縣治 ,初建時,用顧少卿從禮等捐地二十八畝一分,餘撤青龍舊廨,雜以新材,構成官署。外為大門三楹,上為譙樓,內為儀門,右為寅賓館,左為土地祠,內有戒石亭。亭北為廳事,後為退食堂,堂右為庫,左為書房,堂後為正衙。鑾駕庫在廳右,架閣在廳後。廳事前之兩廡為六房,寅賓館右為監房,監房前後暨尉衙前皆吏舍。大門外右為「旌善亭」 ,左為「申明亭」 ,皆知縣石繼芳所規畫也。萬曆十年,知縣屠隆增建署後書齋。二十四年,知縣卓鈿增修兩廡、吏舍、署篆同知趙元會重葺正廳。崇禎間,知縣吳之琦修退食堂。
皇清順治時,知縣王璘、唐瑾先後整葺。康熙五年,知
縣張文斗重建譙樓,次年知縣魏球修葺內外署,以次重造左右廡。
縣丞署 在正堂左
主簿署 在典史署右
典史署 在縣丞署前
察院 在縣治西南,即顧少卿等所捐地八畝七分有奇,與縣治同建。崇禎九年五月堂圮,知縣朱錫元重建。
「皇華亭 」 在北門外,為駐節迎詔之所。
澱山巡檢司 ,在四十三保安莊地方。謝澤關新涇巡檢司 ,在四十五保,即舊青浦縣治後。縣廢,改水利廳。明萬曆十年,復改巡司。
大盈務 。青龍務 。盤龍務。
「七寶」 稅課局 在蒲匯塘橋西。
鳳凰山稅課局 、金澤稅課局。
黃渡河泊所 在蘇州嘉定縣二十都,明洪武時辦漁課官昝璚建。
「太平倉 」 在北門外,即上海縣之舊水次倉也。「濟農倉 」 ,在北門內,積穀備賑。
養濟院 在西門內。每口月給糧三斗,柴薪四分,冬夏衣布,隨時申給。
義塚 在西門外
各區圖義塚 俗尚火化。明崇禎二年,郡守方岳貢、邑令鄭友元,每圖設立義塚,以便瘞埋朱家角。義塚 近明遠寺,釐峰席氏置。
《義山 》在澱湖濱。封華亭縣男謝德嘉壘土為
之以葬。邑之寓客,人以是名,
四十五保四區南九圖義塚 係孝行生員沈鴻捐地一十四畝作墳,又田地四十畝取租完本塚地錢糧。
松江府學校考〈書院社學附〉府縣志合載
编辑本府。〈華亭縣附郭。〉
松江府儒學 ,在集仙門西,梯雲橋之北,橋林坊南,舊華亭縣學也。宋初,介於梵剎。天禧初,知縣劉唯一始遷於縣東,時學舍猶未立。元豐七年甲子,知縣陳謐始議興學。歷知縣陶鎔、劉鵬,始克就緒。紹興中,華亭知縣楊壽亨、周極侍、參政錢良臣、知縣楊潛相繼修飭,學舍始備,其地則今魁星樓及射圃是也。明洪武二年己酉,詔天下興學校。宣德元年丙午,巡撫大理寺卿胡概即故教授廳址作崇德堂,知府黃子威作兩廡屬於講堂。正統五年庚申,推官楊政改建藏書閣於養賢堂後,更名曰「尊經」 ,建神庫於閣之舊址,以藏祭器。是歲,提學御史彭勗改五經齋為四,曰志道、據德、依仁、游藝。知府趙豫購經史藏於閣中。六年辛酉,增置號舍於閣之陰及學之西偏。七年壬戌,新戟門訓導江漢、通判郭瑾作詠歸亭於玉帶河上,為石闌於學宮之前。亭與河橋及尊經閣、先賢祠、紫薇巖、半月池、一鑑軒,為學之八景。成化十七年辛丑,知府王衡創游息所於魁星樓之東。尚書錢溥、工部主事宋瑛「記。」 弘治元年戊申,颶風壞學舍,知府劉璟重修,教授魯璵記。正德四年己巳,五年庚午,連雨,學舍遂大壞。知府陳威次第修舉,學宮復新。六年辛未,知府喻時繼成之。嘉靖八年己丑,知府熊宇建天藻亭,以藏御製《敬一箴》。九年庚寅,詔天下釐正祀典,改大成殿為
先師廟,作「啟聖祠。」 二十四年丙申,知府詹思虞重
修府學。三十四年丙午,提舉御史楊廷筠濬治學池,推官毛一鷺「重建天藻亭。」 天啟六年丙寅,知府仇時古重開玉帶河,作斗峰於學之東南隅。崇禎元年戊辰,知府方岳貢重修學宮。
皇清順治六年己丑,明倫堂傾,撤官宅材,重建十一。
年甲午六月,兩廡戟門成。未幾,大風雨,明倫堂復傾。知府李政華重修,及建東西廂。十六年己亥,教授周建鼎重修大成殿。康熙二年,知府郭廷弼重修戟門,郡佐彭可謙、陳計長、張憲仲、王于蕃捐俸成之。初,學署頹圮,教授周建鼎始闢署於學之西偏,作「棲鳳堂。」
九峰書院 在府治西北。邑士衛謙建。後趙驥以「宋李綱生於華亭」 ,請立「書院」 以祀之。
義塾 夏氏義塾在府治東南淨土橋東。學田 ,宋嘉泰三年癸亥,知嘉興府鍾必萬復學田之侵於民者千八百畝有奇。端平三年丙申,知縣事楊瑾勒贍學田於石,凡一萬四千四百畝有奇。
元至正十三年癸巳,達魯花赤哈散沙置學田,歲三百石。十九年己亥,邑人姚玉用獻私田,歲租一千五百有二石,以益學廩。
明嘉靖十六年丁酉,知府黃潤置學田二百四十畝以贍學,明府學田自此始。四十五年丙寅,刑部侍郎徐陟捐田三百五十畝贍學。萬曆三十六年戊申,郡人知府徐琳捐田一百七十五畝有奇,草蕩七畝。承廕司丞徐肇惠捐田三百畝有奇贍學。三十八年庚戌,巡按御史楊廷筠以贖鍰置田六十七畝有奇贍學。四十年壬子,巡撫應天都御史徐民式置田六十九畝有奇,贍學。三十四年丙午,南京兵部主事吳炯捐田八百畝於學,歲給諸生應試。四十七年己未,教授王繼美清理學田。
華亭縣儒學 在府西南徐家橋之東,邑人徐進義塾也。學始建於宋元祐中,在今府學後玉帶河之陽,尊賢坊內。端平間,遷於河南,以其址為「閱武亭。及改升府學,復建縣學於舊址。元延祐中,知縣張國英作講堂。至正中,知縣楚恭、張德昭相繼繕治,學制粗備。十六年丙申,學燬於兵,以其地為府學射圃。」 明洪武三年庚戌,知縣馮榮始即徐進義塾為之。七年甲寅,知縣周朗作大成殿,知縣祝子憲擴新學舍,邑人徐彥𥙿董其事,作明倫、「觀頤」 二堂,「博文」 、《約禮》二齋,學制始備。九年丙辰,知縣朱直作知本堂。二十年丁卯,大成殿壞,御史黃克庸新之。永樂十五年丙
申,學舍壞於風雨。丁酉,知縣高宮重修。宣德元年丙午,巡撫大理寺卿胡概改作明倫堂,復為堂於後,曰《進修》,教諭林輔董其役。正統四年己未,推官楊政重建大成殿、新戟門及兩廡。八年癸亥,知縣李希容建觀德亭。教諭程完義、訓導胡穗、趙建相其役。弘治三年廣學基為橋於泮池,制大備。七年甲寅,知府陳讓建崇文閣於講堂後,其址故進修堂也。八年乙卯,知縣劉琬闢鴻達街。嘉靖元年壬午,知縣聶豹重修學宮。萬曆五年丁丑,知府賈待問重修廟學。二十年壬辰,知府詹思虞、華亭知縣項應祥重修廟學。天啟間,知縣徐尚勳重修學宮。崇禎元年戊辰,知縣鄭友元重修學宮。
皇清順治十二年乙未,教諭王道光修儒學「明倫堂。」
及門廡公廨重建「啟聖宮崇德堂。」
學田 :元末凡割私田一萬畝有奇以贍塾。後塾改為縣,學田散佚不可考。
明嘉靖四十五年,刑部侍郎徐陟助田二百七十四畝有奇贍學。萬曆十一年,知縣陳秉浩捐公費銀五十兩,置田三十六畝九分贍學。十二年,邑人董晉助田贍學,計四十一畝一分三釐。二十四年丙申,知縣張繼桂始以入官田贍學。自後兵備副使鄒墀、知縣熊劎化、知府張九德、知縣章允儒、巡按御史馮英、知縣鄭友元相繼行之,凡為田六十一畝有奇。二十六年戊戌,邑人太僕寺卿林景暘助田九十八畝三分八釐,贍學教諭李官有記。三十七年己酉,邑人知府徐琳助田一百五十畝,尚寶司丞徐肇惠助田三百五十畝四分有奇。贍學馮夢禎、范允臨各有記。四十一年癸丑,巡撫徐民式、推官吳之甲置贍學田九十二畝有奇。天啟五年,邑人按察副使朱本洽助田一百畝有奇。贍學何三畏有記。
婁縣儒學 :順治十三年,割華亭西界置婁縣巡撫張中元請先設教職,司儒學事,分華亭弟子員之半隸之。明年,提學僉事張能鱗議建學宮,使訓導馮瑄擇視基址,而郡人亦有以地獻者。哲工相度,龜食協吉,而規制一新焉。
外縣
上海縣儒學 在縣治東,本上海鎮學也。初在長生橋東北。宋咸淳中,鎮人唐時措市韓氏屋,立「文昌宮」 ,請於監鎮董楷,作古修堂,為諸生肄業所。元至元二十八年辛卯,鎮升為縣。三十一年甲午,知縣周汝楫乃更為縣學,繕葺未竟。明年,廉訪僉事朱思誠以按部至,委邑人萬戶費拱辰成之。大德中,松江判官張紀、縣丞范天楨增拓學宮,於是學制始備。至大三年庚戌,廉訪僉事吳彥升遷學於縣治之西,邑人都轉鹽運使瞿霆發助田以建學。延祐元年甲寅,縣丞王珪改建學於縣治東。至正十一年辛卯,縣丞張議重作廟門齋舍,知縣何英作明倫堂於廟左。明正統四年己未,提學御史彭勗、巡按御史蕭啟命知縣張禎大作學宮。八年癸亥,颶風壞學舍,巡按御史鄭顒復修學舍,復新。陸友常建儒學,陸大本新櫺星門、學門。金彥英立饌堂。天順中,知縣李楘改建講堂,增兩齋,左曰「育英」 ,右曰「致道。」 成化二十年甲辰,知縣劉琬作尊經閣於明倫堂北。弘治七年甲寅,知縣董鑰市地東南隅,以廣學舍。十二年乙未,知縣郭經「築大成殿、講堂前月臺。」 正德十四年己卯,知縣鄭洛書重建大成殿、養賢堂,訓導劉充作《祭器》,訓導劉昱樹柏於廟門。十六年辛巳,知縣梅凌雲以義租重修。萬曆三年乙亥,知縣敖選重修學宮,增置學廛於東南隅。九年辛巳,教諭徐常吉作「三友軒。」 十二年甲申,知縣顏洪範重修學宮。時大成殿、啟聖祠皆重新之。又廣明倫堂月臺,填教諭宅洿池。十九年辛卯,知縣楊遇命義民朱錦重修學宮。三十年壬寅,知縣劉一爌闢儒學地,時新作黌門,勒文於壁,曰:《璧水宮牆》。四十七年己未,知縣呂濬重修學宮,復學前侵地。崇禎七年甲戌,知縣劉潛修葺啟聖祠、明倫堂。
皇清康熙十年辛亥,知縣朱光輝重修宮牆八十餘。
丈,教諭陳迪葺治尊經閣、名宦、鄉賢祠。十三年甲寅,疾風壞儒學,知縣陳之佐重修,教諭馬廷桂助成之,郡人許纘曾有《碑記》。十六年丁巳,邑人孫暨修儀門兩廡。二十二年癸亥,知縣史彩重甃儒學前月臺、丹墀兩廡,舊係甎甃,歷久破缺。今易以石,一望平砥。二十四年乙丑,知縣史彩大加修葺。數月之後,鴛瓦虹梁,巍然矗立。乃築垣鋪磚,牌位、神廚、供桌、石座、石階,俱一一易舊而新之,宏深峻潔,煥然改觀。以兩廡儀門,闇
陋不稱,重加高爽。又浚泮池,鋪石橋,移石獅,新櫺星門,朱碧輝煌,甲於他邑。又以名宦祠乃前賢棲神之地,敝陋實甚,乃斥而更新之。其牌位俱依時代各為一龕,丹堊塗墍,與大成殿等。又徇諸生請,以學宮前無瀦水渟泓,非深源潔流之意,乃浚沿牆一河,至二十五年而告成焉。仰高書院 在縣儒學南。明正統己卯,知縣鄭洛書建。
鶴沙義塾 在下沙鎮
筠溪義塾 在三林塘鎮。鎮人儲璇建。湛若水為之記。
方氏義塾 在下沙場鹽課司南。明嘉靖二十二年,里人方鏞建,捐田以贍師生。知府何繼之、鹽運使洪富各有碑記。鏞曾孫日旭、日耀重修社學 。明正統天順「間,設於縣東北一百二十步各鄉,凡四十九所。成化八年,知縣王崇之重修。正德末,知縣鄭洛書以無敕額庵院為之,凡九十六所,講行《鄉約》。」 又隨社學為社倉,積穀賑饑有約,長正司其出入。
學田 :「元大德六年壬寅,松江府給上海學田五百畝。至大三年庚戌,邑人運使瞿霆發助學田五百畝。」 延祐元年甲寅,僧善能獻私田四百九十有五畝於學。至正十一年,僧覺元入田蕩六百畝於學。
明萬曆中,邑人國子生顧定芳始助田百畝贍學。後知縣黃文煒復置田百畝。萬曆初,知縣顏洪範繼之。井歷歲入,官田共二百九十畝有奇。
皇清康熙間,撥府學明貞女鄭氏助田百畝。今「縣實。」
徵田共四百七十六畝有奇。
姚涵田二百二十畝,正副叚區潘憲告明送學,作為義田,每歲納銀二十兩,儒學收作公費之用。
學廛 在學東南隅,上下樓房一十間。
青浦縣儒學 在邑之巽隅。明萬曆元年癸酉,新建縣治。知縣石繼芳用顧氏義塾立學,顧從禮、金棟等所捐地二十二畝九分,作大成殿及兩廡。前立戟門、濬泮池。廟後為明倫堂,東、西兩齋。西齋之南為敬一亭,堂東北為啟聖祠。儀門內為教諭、訓導宅。後光祿寺署丞顧正心捐千金修學宮,學制始大備。九年辛巳,知縣屠隆築師古齋、清風亭,闢廟前地二畝餘,臨河甃石闌。建「興賢」 、「育才」 二坊於左右。二十四年丙申,久雨,學宮壞,知縣卓鈿重修。三十二年甲辰,知縣韓原善重修。改建狀元、解元二坊於廟之左右,為解元呂克孝、狀元張以誠建。三十六年戊申,推官毛一鷺建尊經閣於廟後,別作明倫堂於廟之左。堂之前構東西二齋,徙啟聖祠於西齋之北。堂後改建教諭、訓導宅。自建縣以來,增葺凡四,至是而規模壯麗矣。天啟六年丙寅,颶風壞學舍,知縣鄭友元重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戊戌,教諭王秉彝重修,十六年教。
授陳覺先,構學舍五楹。康熙四年乙巳,郡守張羽明捐俸同教諭任國寶修大成殿及明倫堂。七年戊申,知縣魏球捐俸建「文昌書院」 於明倫堂左。郡守張羽明,協助教諭任國寶、陸岱毓及紳士等共襄其事。又修啟聖祠、大成殿,禁學潭捕魚者週甃石欄。
社學 舊無定所,自知縣卓鈿以各鎮無額庵院,選教、讀各一名,教習生徒凡一十七所。谷洲義塾 在澱湖東,郡人謝伯禮建,楊維楨有記。
徐氏義塾 在七寶鎮,里人徐壽建於家之寶善堂,孫三重重修。陸文裕暨呂公銘皆有記。學田 ,明萬曆三十七年己酉,郡人尚寶司丞徐肇惠捐助學田二百五十畝,每年淨租一百二十五石。四十二年,商人方良捐田一百零六畝,折租銀一十一兩二錢。
皇清順治十六年,邑人參議張安茂助《漁蕩》,歲租贍。
學,坐落本縣四十二保六區、七區四十一圖,四十二圖。前後兩灣、蘆芭、漁蕩三處。每歲除完漁課外,租銀五十餘兩輸學修理學宮公用。十六年五月,申詳撫院張學道張,批允「立石。」
金山衛儒學 。「明正統四年,巡撫周忱奏立衛學,在衛艮隅篠館街北,中為明倫堂,作學舍於東西序。其前為崇德堂,其後為教授宅,左為居仁齋,右為由義齋。十三年戊辰,提學御史劉福建儒學。天順五年辛巳,提學御史嚴銓、都督董宸繕葺學宮。成化中,巡按御史劉魁、孟俊相繼增修。弘治十一年戊午,指揮翁熊」 重建大成殿、兩廡、戟門。十五年壬戌指揮西寧新學門。十七年甲子,備倭都指揮王憲製祭器。嘉靖十九年
庚子,督學御史楊宜初置廩膳生員。萬曆二十一年癸巳,知府柳希點、教授翁興賢、參將李震重為修葺。崇禎中,知府方岳貢「重修明倫堂。」
皇清順治十五年戊戌,巡撫都御史張中元巡按御
史李森先提學道,按察司僉事張能鱗署學事,府學訓導黃中亨大修學宮,廟貌一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