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711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十一卷目錄

 常州府部彙考五

  常州府關梁考一

職方典第七百十一卷

常州府部彙考五 编辑

常州府關梁考一   通志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武進縣附郭。

永安橋 俗名府橋。在郡治前,跨惠民河。宋嘉定間,郡守史彌愈易甃以石。明永樂十五年,易今名。萬曆二十七年,浚河得片石,鐫曰「常州刺史鄭丹造。」 三十年重建。

狀元橋 在郡學西南,跨惠民河。宋崇寧間郡守朱彥建,以霍侍郎端友魁多士,故名。明洪武癸丑重建。景泰間立狀元坊于其側。成化十八年築堤甃石。

府學橋 在府學東南。明弘治十年,知府曾望宏建。

惠通橋 在學西,俗名「板橋。」

倉後橋 在郡倉後,今廢。

甘棠橋 舊名「金斗」 ,在惠民橋西,跨子城壕。宋紹興初,郡守俞侯興繕子城,民思其惠,故名「覓渡橋 」 ,跨子城壕。明正德八年建,萬曆間重修,舊名「舜宜橋。」

玉帶橋 在東察院東。明萬曆初,知府施觀民開玉帶河建。

惠民橋 在縣直街,跨子城河。康熙十九年圮,知縣武俊捐倡重修。

仁育橋 俗訛「狗肉橋。」 晉永嘉三年建,後廢復建。

小浮橋 「俱跨惠民河。」

永寧橋 俗名「浮橋」 ,元至元間建,明嘉靖年重修。

迎春橋 在子城迎春門外,故名。

虹霓橋 俗名「滕公橋」 ,跨北邗溝與後河合流處。唐至德初建。

五熟橋 在虹霓橋北,晉永和三年建。《祥符經》云:「市熟橋。」 今廢。

榮橋 相傳石上有羅漢形,又名「羅漢橋。」 唐開元中建,跨北邗溝。

三板橋 在榮橋北,今廢。

「斜橋 」 在北邗溝曲處。

永福寺橋 在斜橋東,今廢。

小洞橋 在永福橋東。明洪武初,因築城,遂廢。瑞登橋 俗名「顧塘橋」 ,在後河西口。

肅華橋 在瑞登橋東,俗名「葛仙橋。」 唐如意三年建,明正統十年重修。

拱聖橋 在肅華橋東,俗名「縣學橋」 ,弘治間建。顯子橋 在拱聖橋東,明正德十五年重修。薦橋 在顯子橋東,今廢。

新坊橋 在慈孝坊南。梁大同元年建,晉陵武進舊于此分界。元皇慶間重建。明弘治十一年重修,跨舊運河。

元豐橋 在新坊橋東,舊名「飛鳳」 ,一名「殷橋。」 唐如意元年建,宋元豐初重建,故名。元至元壬辰重建,明嘉靖十三年修。

水華橋 俗名「花橋」 ,在薦橋東,偽吳興善二年建。或云「南唐後主時建」 ,明永樂二年重修,跨後河。

裏虹橋 俗名「八字橋」 ,在後河、運河合流處,唐儀鳳二年建。明萬曆初,知府穆煒以八字尖射東水門,非宜,鑿其尖,因毀橋,建二木橋以通前後街。

天禧橋 俗名「驛橋」 ,跨舊運河。唐如意二年建,宋天禧間重修,故名。明天順六年重建,嘉靖十六年修。

鳳凰橋 在新街南,跨物曲溝。

臧橋 俗訛烏泥橋,跨南邗溝口。《祥符經》云:「大夫臧蒿寓此」 ,故名。

孤兒橋 舊在德安門內邗溝橋東,唐貞觀初建。《祥符經》云:「昔徐良卿之子,因繼母殂,哀殞于此,故名。」 今在德安門西。

邗溝橋 在德安門內街東。唐至德初建。今溝久淤,橋亦廢。

通吳門弔橋二 ,其一跨新城壕,其一今廢。會龍橋 在通吳門弔橋外,萬曆三十二年撤。

「懷德門弔橋」 :改建于此處。

太平橋 舊名「通波」 ,齊建元中建,唐修,以直太平寺,故名。元至元癸巳重建。

通吳橋 一名「永寧橋」 ,又名「水門橋。」 在舊羅城東,跨舊城壕,通驛道。

永安橋 俗名「小東門橋」 ,明正統七年重建。晉陵縣橋 ,今名「鳳凰橋」 ,在宋舊治前,今元妙觀東北洞橋是。

縣東橋 在太平寺側,今廢。

小石橋 在舊通吳門內十餘步,今水門橋、西街洞橋也。三橋皆跨舊邗溝。

朝京橋 跨新城西壕

文亨橋 在朝京門外。明嘉靖二十七年創建,隆慶間重造。

廣濟橋 俗名「倉橋」 ,在西倉西。明正統十二年,巡撫侍郎周忱始構以木,名「西新橋。」 成化十七年,伐石重建,改名「廣濟。」 隆慶元年忽圮,重建二橋,跨運河。

所橋 在遞運所,跨舊羅城西壕。順治年間橋忽圮。康熙年間重建。

臥龍橋 在所橋西,跨臥龍河通運河處。宋嘉定中重建。

月斜橋 舊名「西斜」 ,在西小水門外,唐至德初建,今廢。

舜宜橋 在西小水門外。宋紹興二年重建,今廢,改入城內。

青龍橋 一名「虹橋」 ,又名「小橋」 ,在文亨橋南西垛。宋大觀三年建,明成化五年重建。

青山門弔橋 跨新城壕。明正德八年建,成化、萬曆間修。

《月城橋 》「跨月城壕。」

通江橋 跨通江河

德義橋 在通江橋北,俗名「殷家橋。」

斗巷橋 其巷形如斗,通江、青山二橋,姚之麒修。

永康橋 在文成壩東舊城壕口。明萬曆辛丑建,一名「東飛虹橋。」

水平橋 在文成壩西新河口。一名「西飛虹橋。」 通濟橋 在文成壩東,俗名「新倉橋。」 明正統十二年,巡撫侍郎周忱始構以木。成化十七年,伐石重修,易今名。

政成橋 在通濟橋東,俗名「白家橋。」 明成化十七年創建。萬曆三十二年忽圮,重修二橋跨運河。

樂家橋 在孤兒橋東,直永嘉寺巷,今廢。德勝橋 在太平橋南,堍跨南邗溝口,溝湮,橋形尚存。

定安橋 在政成橋南堍,跨採菱港通運河處。明正統十年甃石,嘉靖十三年重修。

豐成橋  、馬王橋 俱跨採菱港。

後莊橋  、盧莊橋 :俱跨老鴉濱。

大通橋 在豐成橋西南徐湖渰通採菱港處,今圮。

中村橋  金鐵橋 在豐成橋東南,中村諸水通採菱港處。

東罝橋 ,在馬王橋東南,採菱港折而東處。「留宕橋 」 ,在龍游河東,通採菱港處。

太平橋  、河上橋  、青城橋 ,俱跨青城河。

池家橋  。趙家橋  。宣家橋。

社塘橋  、下河橋 :俱跨新河。

懷德門弔橋 明萬曆三十二年,移跨運河,更名「會龍橋。」 今門亦廢。

德安門弔橋二 跨新城壕。各門弔橋俱明正德八年建,萬曆年間修。

德安橋 在舊德安門外。明成化五年,重建三橋 ,跨白蕩枝流。

徐湖橋  、「浮蕩橋  」 、「降子橋 明正統間甃石。」

「夏城橋 」 跨徐湖渰,東流通採菱港處。

社橋 跨長溝

《三寶橋  》:張墅橋 跨龍游河。

楊思橋 「明崇禎年圮。」

皇清順治間,里人陳咨稷重修。

殷薛橋 明成化間甃石。

廟橋   、金家橋 ,以上三橋,皆跨老鴉濱。上店橋  、祝家橋 ,皆跨《上店河》。

「者塘橋  。」 「順龍橋 。」 「夏墅橋。」

翁家橋 「俱跨順龍河。」

何母橋  、「永安橋  」 、「後黃橋。」

景德橋  、「興陽橋  」 、「黃塘橋。」

弔橋 俱跨永安河

「塘下橋  。」 「陸司橋  。」 「錢垛橋。」

楊木橋  、大埄橋 ,俱跨嚴塔溝。毛家橋 以毛給諫造得名。

許敬橋  、王言橋  、李家橋 「俱跨興龍河。」

寺橋 跨安塘河

後澤橋 一名「大路橋」 ,跨順龍河北派。

大壩橋 亦名「順龍橋」 ,通荊溪驛路。

烏干洞橋 :在大壩橋之南。今已湮廢,僅存橋形。

走馬塘橋 禹城橋 跨順龍河,合流入興龍河處。

「王家橋  。」 「劉瀆橋  。」 「劉市橋。」

蔣三橋 俱跨劉瀆河

運村橋 跨運村河

聶埭橋  、「謝橋   。」 「祝家橋。」

楊橋 俱跨謝橋河

殷墅橋 跨運村謝橋,合流入興龍河處。「黃土橋  」 ,曹橋   ,「西橋。」

東橋   、新塘橋 ,皆跨黃土河。

《錢塘橋 》跨錢塘河。

《蔣莊渡橋 》:華渡橋 跨華渡河。

黃墅橋  、「許莊橋  」 、「黃堰橋。」

許墓橋 皆跨黃墅河

「後太平橋 」 、「前太平橋 。」 「繆郎橋。」

承莊橋 皆跨太平河

百瀆橋 跨百瀆河口

周橋   、「龔堰橋  」 、「繡衣橋。」

徐橋   、唐橋 皆跨龔堰河通薛堰處。「孟春橋 」 跨周家渡。

聖力橋  、飲馬橋  、板橋 ,皆跨橫河。「薛堰橋 」 ,跨薛堰河出下浦處。

馬匠橋 在薛堰橋東

薛堰大橋

古興隆橋 、「太平橋 」 俱在鴈門灣。

《富德上橋 》《富德下》橋 俱在牛塘。

青龍橋 在耿灣

延月橋 :在耿灣。里人許鼎臣建。

獺石橋 在西青

廟瀆橋 在西村

迎春橋 元時鈕學錄建。

永安橋 俗名「小橋。」 俱在張青。

大瀆橋 明嘉靖間里人建。

青橋   花橋 相傳元達魯花赤山莊在此,故名。

雙瑞橋 、四橋俱在寨前。

馬溪橋 在新城

永安橋 在西。東泉橋 在東泉。

祈舍橋 跨祈舍河

坂上橋  、北義橋 ,皆跨興龍河。小劉橋  、邢奇橋  、後橋。

前橋 皆跨西流溝

橫林橋 在縣東南三十里,跨運河,元至治間建。明正德四年重建,萬曆二十八年修。

慈瀆橋  、虞橋   、洛陽橋。

塘門橋  戴埼橋 五橋跨戚墅港戴埼河,里人黃建中重建。

飲馬橋  、徐橋   、「新橋。」

孟橋   、北舍橋 、五橋跨飲馬河。

《驩塘橋 》跨驩塘河。

《虎阱橋  》祈莊橋 :跨虎阱河。

戚墅堰橋 在縣東三十里三山港口。明成化十四年,同知吳桓重建。旁構碑亭。有「王㒜《橋閘記》。」

寶豐橋 跨三山港

水䃮橋 在橫林市東。明嘉靖十二年修,萬曆二十八年重修。

鄧莊橋  、「周橋   」 、「牛塘橋。」

牛車橋  。冷水橋  。崔家橋。

「黃土橋 ,皆跨《水䃮》河。」 「新河橋  」 、「陶婆橋 ,皆跨新河。」

《梧桐橋 》跨《浥塘河》。

嚴莊橋  。「謝頭橋  。」 「橫山橋。」

張潭橋 :皆跨三山港。

東洲橋  ,灘石橋 ,皆跨新河,通三山港道。「張家橋 」 ,在水䃮河。龍潭橋 ,跨龍潭西。

大觀橋  土龍橋 其河自謝頭北入三山港。

練塘橋  、孫塘橋 其河自嚴莊橋入三山港,二河皆非通流。

「後塘橋  」 、「三河橋   。」 「周濟橋。」

石堰橋  、回嘴橋 皆跨網頭河。

「採菱橋  」 、「新安橋  」 、山東橋 ,皆跨三山港。

陳釆橋  、「鄒家橋  」 、雙廟橋。

三塘橋 皆跨雙廟河

《草塘橋  》:「白茅橋 。」 跨王大河。

《百丈橋 》跨百丈河。

郭六橋  陳湖橋 跨陳湖港。

章家橋  。馬家橋  。「下田橋。」

大談橋  、車塘橋 ,皆跨夾徑。

「王大郎橋 」 在橫山北四里新安鎮。石上篆文,無識者。

十八稜橋 在橫山東南那莊道中。石上凡十八稜,久而不磨,亦不知何年物也。二橋皆跨山澗。

陸家橋  黃岸橋  ,裏外泥河橋。

高春橋  、九曲橋 ,皆跨九曲河。

廟橋   、「橫溝橋  」 、龍潭橋 皆跨黃溝穿申港通舜河處。

聖堂橋  。「承家橋  。」 「麻皮橋。」

「吳下橋  」 、「奶㜑橋 」 ,皆跨申港。「柴溝橋  。」 「汪家橋  。」 「劉惟橋。」

「半岸橋  。」 「孫公橋  。」 「唐鐵橋。」

糧長橋 皆跨舜河

焦店橋  、龍溝橋 皆跨龍溝河。

丁堰橋  。「潞城橋  。」 「章明橋。」

烏路橋 並明正德五年建,嘉靖四十三年修,跨丁塘港。

鄭陸橋  、「白洋橋  。」 「居涇橋。」

新橋 皆跨網頭河

蔣莊橋  、「鳳儀橋  」 、「郭郎橋 ,皆跨顏塘河。」

「龍窟蕩橋 」 、「查墅橋  」 、「新橋。」

夏墅橋  、葉家橋 ,皆跨澡港。

蔣林橋  。「潘墅橋  。」 闞店橋。

「吳司橋  」 、「徐墅橋  」 、「蔡家橋 ,皆跨利大河。」

「下象橋  」 、「婁松橋  。」 「史墅橋。」

陸家橋  。「仇墅橋  。」 「濮家橋。」

包墅橋  、小劉橋 皆跨通濟河。

錢家橋 跨利大河口

《小石橋 》跨小深河口。

「馬鞍橋  。」 「大劉橋  。」 「杏村橋。」

百丈橋  、大墩橋 皆跨澡港河。

丁墅橋 跨顏塘河,通澡港處。

鍾家橋  蒲墩橋 跨白龍河。

省莊橋 跨省莊港。明萬曆間建。

顧村橋  、唐門橋 皆跨太平河,西通小龍港處。

馬家橋  、高墅橋 ,皆跨「得勝新河。」

劉家橋  浮橋  。薛家橋。

靈橋 皆跨剩銀河

和政門弔橋二 ,跨新城河。

永安橋  、太平橋 ,皆跨舊城河。

高墅橋  、青龍橋 皆跨平塘港。

翟墅橋 跨丁塘港

鎗頭橋 跨網頭河,通澡港處。明天順間,始建以石。

王汀橋 跨王汀港

《楊頭橋 》跨網頭河。

曹村橋  、王家橋  、夏塔橋 ,皆跨曹村河。

《老鸛觜橋 》《顏塘橋 》,皆跨顏塘河。

新橋   中浦大灣橋。

錢橋   、華橋   、曹橋 ,皆跨大灣河。小塘橋 跨澡港河。

雙橋 跨雙橋濱

「葉濟橋  」 、「鳳翥橋  」 、「徐公橋 」 :三橋跨鳳翥河,徐莊裕建。

塘橋 跨塘橋濱

屠家橋 順治年間,屠鍾造。

上平橋 跨平塘港,西派。

龐堰橋  白塘橋 跨平塘港,東派。

興隆橋 :跨平塘港合流處。

西河壩盧墅橋 跨西河。

鳳凰橋 跨洞子河通運河處。元泰定四年邵茂建。明弘治己未邵衍、張璽修。

連江橋 在縣西十八里,跨得勝新河,通運河。

處舊烈塘口,一名「新河橋。」 明洪武乙卯,知府孫用重建,易今名。

普濟橋 在西蠡河。明萬曆間,知縣黃承讚修。海子口橋 、「陳華橋 」 ,皆跨海子口。

施橋 跨三溪河

青龍橋  、新橋   、前橋。

東戴橋 皆在鳳凰橋南岸,跨南洞子河。官瀆橋 在連江橋南岸。

談橋   、徐巷橋  、南莊橋。

新橋   、薛家橋  、王堰橋 ,皆跨洞子河。

李墅橋  、「三板橋  」 、「樹莊橋。」

王夏橋 皆跨得勝新河。

太平橋  。董家橋  。張公橋。

顧通橋  、湯莊橋  。嚴塔橋。

菴橋   、謝家橋 ,皆跨太平河。

新橋   「由村橋  」 、安家橋 皆跨得勝新河。

《老虎橋 》:跨《濟農河》。

《後楞橋  》丁村橋 ,跨延壽河。

花塘橋 跨花塘港

劉橋   、楊橋   、大橋 、三橋,跨養濟河。

新橋 跨孟河

千秋橋 亦名「蘭陵橋」 ,跨萬歲灣。

江橋   午塘橋 ,二橋跨蓼溝。

通順橋 元至治間建

奔牛橋 明景泰中重建,易名「通濟。」 太守周源《記》。二橋跨運河。

南壩橋   、洪橋 ,二橋跨閘河。

萬緣橋 舊名「跨塘橋」 ,跨孟瀆河口。

伯牙橋 跨伯牙瀆口

《小孟河橋 》跨小孟河口。

錢家橋   、阮家橋  、「東橋。」

董墅橋 四橋跨直瀆

新橋   、王莊橋 皆跨白鶴溪。

《鳴鳳橋   》、樊家橋 ,皆跨鳴鳳河。

「鄒墟橋   」 、「洪墅橋 」 、三溪橋 ,皆跨三溪河。

廣化門二:弔橋 跨新城壕。

尉司橋 即舊廣化橋,跨舊城河,明成化十六年重建,萬曆七年修。

陳渡橋 跨西蠡河,舊傳陳司徒建,明成化十六年修,嘉靖丁未,易以石。邑人唐順之建馬公橋 ,跨洪莊河,通南運河口。其地邊南運河而通宜興道者幾百橋,不可悉紀,紀其稍大且通流者。

孫家橋 跨黃林河,通南運河口。

新堰橋 跨後水河,通南運河口。

卜弋橋 在鎮,跨白鶴溪。元元統間,鳴鳳鄉千墩里。每有一異鳥,至歲必祲。里人患之,禱于大聖院。夜夢神告曰:「數日有黃衣羽人來乞,叩之,鳥可除也。」 如期果然。眾拜懇,羽人即跨鳥沖霄而去。人皆登橋望之,故呼卜弋望仙橋。相傳:羽人即丁令威,嘗于溪化鶴者也。至元間建。明嘉靖初,里人陳松修。萬曆間陳常道重建。

游塘橋 明萬曆年間重建。

野田橋 舊架木為之。明萬曆庚子,居民張姓易以石。

查墟橋  、萬塔橋  、鎮塘橋 明萬曆二十七年,里人徐吉重建。

塘陽橋 《六》橋跨南運河。

襟湖橋 俗名「鋪前橋。」

王墅橋  、「通濟橋  。」 「茅土橋。」

懷南橋  蠡河橋 六橋跨蠡河通南運河處。

後羅橋  琮顯橋 跨後羅濱,出南運河枝流。

丫河橋 跨蠡瀆港,通南運河口。明正德八年重修。

惠政橋 俗名「十五洞橋。」 在查墟橋南,跨白魚港,通南運河口。明弘治九年造,易今名。

大洪橋 跨大洪港

吳家橋  、徐湖橋 皆跨徐湖渰。

查冠橋 跨查墟河

三渦橋  、扛橋 皆跨三渦溪。

周吳橋  河上橋  ,東橋 ,跨塘陽,出南運河枝流。

「黃土橋  」 、「安塘橋  」 、楊橋 :三橋跨安塘河。

坊前橋  、姚亨橋  、北寨橋。

南寨橋 四橋跨南運河。

龍蕩橋 跨龍蕩港,通南運河口。

普安橋 :跨普安港,通運河口。

《小丫河橋 》跨小丫河,通運河口。

五洞橋 跨五洞橋港,通運河口。

童莊橋  者塘橋 ,跨卲堯港。

「塘下橋  。」 「陸司橋  。」 「錢垛橋。」

楊木橋  、大埄橋  、嚴塔橋 。明嘉靖二十三年,知縣李畫修六橋,皆跨嚴塔溝。

青龍橋  後餘橋 在後餘村南。明洪武初重建。萬曆初,里人章鍳重修。二橋跨白鶴溪。垂虹橋 跨垂虹港,入湖處。

《下蕭橋 》:跨下蕭港入湖處。

「下溪橋  」 、「談村橋  」 、施橋 :三橋跨下溪河。

鄭莊橋  。閭埠橋  。「平原橋。」

岡角橋 四橋跨平原河。

觀莊橋  、楊莊橋  。赤岸橋。

新橋   圩上橋  、黃岸橋 在縣南八十里,元天曆二年沈天奇建,刻石尚存。南通溧陽縣,西通金壇縣。

南圩橋  、村前橋  、晚埠橋 九橋皆跨孟涇河。

寺瀆橋  。「脈息橋  。」 「壽庭橋。」

黃瀆橋  、孤瀆橋 。五橋跨孟涇河入湖諸瀆。

埠頭橋  、湟里橋 宋咸淳間,兵部侍郎李均疇建。

迎龍橋 《三》橋跨湟里河。

通濟橋 跨張河

「狗馬橋  。」 「牛郎橋  。」 《東安橋》。

「下莊橋  。」 「瀆東橋  。」 「五橋」 ,跨孟涇河。「西墅橋  。」 「斜河橋   。」 「後圩橋。」

孝思橋 四。橋跨斜河。

河頭橋  。「鴈政橋  。」 張河橋 ,三橋跨張河。

孝感橋 跨孝感瀆

遺柯橋 跨遺柯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