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三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三十五卷目錄
鎮江府部彙考十一
鎮江府兵制考
鎮江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七五三十五卷
鎮江府部彙考十一
编辑鎮江府兵制考 府志
编辑本府
鎮海將軍都統八旗大營 順治十六年九月,因海警焚陷南北郡縣,復設重鎮,命固山額真劉之源掛「鎮海大將軍」 印,統八旗官兵共甲二千副,左右二路水師,隨八旗駐鎮江,鎮守沿江沿海地方。城內圈西南「文昌、儒林、黃祐、懷德」 等坊居民房屋,分泒八旗屯駐。
安南將軍八旗大營 康熙十三年五月,命內大臣和碩額駙石《華善》掛「安南將軍」 印,統八旗官兵共甲二千,駐京口丹徒縣。鄉紳士民請於督撫郡縣預捐輸銀建營房一千五百間,於北固山下演武場左右屯駐。
提督營 :順治十四年,以提督漢兵昂邦章京管「效忠鎮」 ,京口屯演武場。
左路水師總兵營 順治十六年九月,左路兵二千,圈西城外陽彭山左右民房屯駐。後移駐右路。康熙十年,移駐江陰縣。
右路水師總兵營 順治十六年九月,右路兵二千,圈城外西北演武場左右民房,與舊營房屯駐,復移駐左路。康熙十年,移鎮瓜洲,留守備一員、兵五百,屯大港鎮。
隨旗營 順治十六年九月,調防各路綠旗兵馬四千。遊擊、守備八員,隨八旗圈城西北、東三門外民房屯駐。
圌山營 仍明制,改把總,設守備一員,駐防大港鎮。後因海警,移屯京口。通計沙船、唬船三百隻,建廠高資港地方。
巡江營 ,順治初,與圌山營並隸提督操江標下,後裁操江,改隸總督標下,屯駐京口江上。城守營 ,順治二年五月設總兵官,四年改為副總兵。康熙四年又改為城守參將。其始住民間房屋。順治七年,在城各坊居民,照房泒銀買總兵府前後民房,不足,又於倉基空地建造營房,與兵居住。總兵官初居總鎮府。十六年,八旗圈坊副總兵楊廷機遂移居大市口。
衛 設守備一員,千總四員,統屯丁以運糧艘。演武場 在北固山下,即明教場。康熙七年,重建官廳,築將臺。總兵官侯襲爵書額。
《戰船 》京口戰船為防海而設,原係江寧、蘇、松、常、鎮、揚州六府三十六州縣承造承修。緣修造事務弊害多端,康熙十年,允工科給事中李宗孔請,於六府府佐及八旗官員內各委廉能官一員,在鎮江駐防之地修造,奉
旨:「督、撫遂保舉蘇州府海防同知魯超,駐京口專理。」
《船政》:康熙二十年,總督阿、鎮海將軍楊疏請奉裁。
墩臺附
一區,三都《三四圖》。
《銀山墩 》坐落銀山頂,
《寶蓋墩 》坐落費家港。
《七里墩 》坐落錢家港。
窯灣墩 坐落七里港
二區三都八圖
《樂亭墩 》坐落樂亭鋪。
二區,十三都《一圖》。
「永豐墩 」 「坐落破橋。」
「洪迅」 墩 坐落「洪迅鋪。」
《吳山墩 》「坐落馬步橋。」
二區十三都二圖
《炭渚墩 》坐落炭渚。
二區,十三都《三圖》。
「劉灣墩 」 「坐落大凹口。」
化山墩 坐落高資營
十一區,二十二都一圖、五圖。
木峰樓一座 ,坐落本都二圖。「郭家港前十一區二十二都二圖。」
《郭家墩 》「坐落郭家港」 ,
十一區,二十二都,六圖。
《蕭連墩 》「坐落蕭家港」 ,
十一區,二十一都,七圖。
《新連墩 》坐落蔡家港。
十一區,二十二都《九圖》。
《朱秀墩 》「坐落祁家港。」
十一區,二十二都十一圖。
《木峰樓》一座 ,坐落劉線港。
「金壇墩 」 「坐落劉線港。」
「三聖墩 」 坐落《盪網洲》、羅家港。
十一區,二十二都十二圖。
趙港墩 坐落趙家港,丹徒縣半座,丹陽縣半座。
十一區,二十二都十三圖。
《化昇墩 》坐落莫家港。
鎮江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穀屬
稻 有秔,有稬秔之種。又有大小土人謂大稻秔,小稻秈。大稻之種十六:黃粟 。《唐地理志》:「潤州土貢黃粟」 ,今無此種。麥 有太小大麥之種,春自十月至正月皆可種。又有蕎麥,秋花冬實,亦堪食,旱歲種之。豆 有大小、大豆色有青、黑、黃、紫、褐,名有雁來青、雁來枯、癡黃、半下黃、鐵殼黃、香珠、茶褐、荸薺、白果、牛啃莊、早綿青、烏豆、水白豆、馬鞍豆、小豆,亦有赤豆、綠豆、小黑豆、白豆、龍爪豆、飯豆、紅黑豇豆、佛指豆、十六粒豆、蠶豆、黑白藊豆、刀豆。胡麻 俗呼脂麻,亦曰油麻,亦曰巨勝。葉曰青蘘,莖曰麻䕸。有遲早二種,黑白赤三色。其莖皆方,故亦名「方莖。」 道家有「胡麻飯」 即此。
花屬
杜鵑 ,在鶴林寺,高丈餘。相傳唐貞元中,有外國僧自天台缽盂中以藥養根來種之。每春末開時,或窺二女子來游花下,俗傳花神也。其後有殷七七者,名文祥,又名道筌。周寶鎮浙西,七七到郡,寶一日謂七七曰:「鶴林之花,天下奇絕,嘗聞能開非時花,今重九將近,能開此乎?」 七七曰:「可。」 乃前二日往花所,其夜聞女子來曰:「妾為上帝司此花,今與道者開之。然此花不久當歸閬苑矣。」 晨起,花漸破蕊,九日盛開如春。寶驚異,燕賀累日。後因兵火焚寺,根株不存。按樂天、東坡詩註并《容齋隨筆》所載,皆云:「山石榴,映山紅,山躑躅」 ,即此花也。宋咸淳八年,寺僧慶清迺以躑躅補其舊,迪功郎光州司戶參軍朱正國作記刻石,未幾枯瘁。元延祐丙辰,里人戈道恭家圃有此花,乃移植故處。
玉蕊 在招隱山。唐李衛公《寄沈大夫詩》云:「玉蕊天中樹,金閨昔共窺。落英閒舞雪,密葉乍低帷。舊賞煙霄遠,前歡歲月移。今來想顏色,還似憶瓊枝。」 注:「此花吳人不識,因予賞玩,乃得此名。」 內苑沈大夫閣前有此花,每花落空中,旋回,久之,方積庭砌,暇嘗邀予同賞。宋蔡寬夫《詩話》載此詩云:「碑今裂為四段,在通判廳」 中,而《招隱》無復此花矣。
玉蘭 ,出馬跡山紫府觀。其花表裡瑩白如玉,香如蘭,不根而植,不蓓而花。開時多於春暮,遇者以為瑞。宋淳祐間忽開,郡守李迪作詩歌之。牡丹 人家園亭中多種之,其品不一。王彥昭《鶴林故居》,千葉者號「淺粧紅。」
芍藥 :土人謂之草牡丹。府治舊有芍藥亭。劉貢父《芍藥譜》:「有茅山冠子、紫樓子、茅山紅三種。山茶 ,紅、白二種,有千葉者,名寶珠。」
海棠 鐵梗垂絲。《西府祝家棠》凡四種。又一種草本秋生,名「秋海棠。」
巖桂 俗名「木犀」 ,紅者名「丹桂」 ,有黃白二色。水木犀 叢生,其花大類木犀,頗香而不甚遠。臘梅 有三種,圓瓣如白楊者佳,尖瓣者名「狗蠅」 ,為下。
紫薇 :俗名怕痒花,又名「百日紅。」
辛夷 亦名迎春
薔薇 有紅、紫、黃、白數色,醉西施、倚欄嬌、紅木香等名。籬落間多野薔薇,採其露可為粉澤。木槿 一名木蘭,花種不一,朝開暮落,土人多以編籬。一種花瑩白中心無紫色者,名舜英,《詩》云「顏如舜華」 是也。
八仙 ,狀如瓊花,八蝶簇一心。有簇聚如碧玉者,曰「玉蝴蝶。」
玫瑰 :有紅、白二種。紅者香甚,可同糖、蜜製食。
梔子 其花六出,其實七稜。《草經》謂之木丹,方書謂之越桃。釋氏謂薝蔔花千葉者不結實。木香 黃白二色,各種叢生,白而紫心者尢香。金沙 花萼有大小二種,大者開遲而色鮮明,小者開早而色殷重。
酴醾 白及蜜色二種
《錦帶 》王元之易名「海仙。」
迎春 類素馨。《晏同叔詩》云:「淺艷侔鶯羽,纖條結兔絲。」
瑞香 其花黃紫二種,有紫瓣而綠金者。廬山僧於石上假寐,夢中聞異香紛郁,覺而逐香氣尋之,得此花,故又名睡香花。其大者名錦薰籠。素馨 ,《龜山志》云:「舊名那悉茗。昔劉王有侍女名素馨,其塚上生此花,因以得名。」 此土之所產,色黃而無香,而閩中所產者,則花蕊稍大,色白而香,但枝葉甚相類,當別是一種也。
罌粟 又名御米花,紅白二色,有雙葉、單葉二種,一名「象穀」 ,一名「米囊。」 張祜《丹陽閒居雜題》詩云:「碧抽書帶草,紅節米囊花。」
麗春 :土人呼為《百般嬌》。
山礬 一名鄭花,一名七里香。黃魯直《山礬花詩序》云:「江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本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謂之鄭花。王荊公嘗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
玉繡毬 :一蔕而眾花攢聚,圓白如流酥,故名。俞德鄰《佩韋集》有《賦楊提舉南園玉繡毬花詩》:真珠 一名玉屑。
水芙蓉 ,蘇子瞻易名拒霜,有夏秋二種。蘭 ,山谷中多有之。俗以春花者為蘭,夏花者為蕙。亦有移得閩本者。四時著花不同,雖清芬絕塵,然非古所謂蘭也。鄭漁仲云:「近世有一種草,如茅葉而嫩,其根名土續斷,其花馥郁,故得蘭名,誤為人所賦味即此。」
菊 :名品甚多,大紅為上,《本草》謂之「節華。」 葵 類木槿,心隨日轉,花覆其根,種黃者子可治產難。
蓀 即菖蒲也,亦名荃。李德裕《平泉記》:「芳蓀生茅山東溪。」 陶隱居稱:「蓀花紫色,生淺水中,相傳女仙人錢妙真所種。」 德裕《寄茅山孫鍊師》詩云:「石上溪蓀發紫茸。」 又有《詠茅山芳蓀詩》云:「楚客重蘭蓀,遺芳今未歇。葉依清淺水,花照暄妍節。紫艷映渠鮮,輕香含露發。離居若有贈,暫與幽人折。」
文官花 ,鎮江范氏所植,唐時惟學士院有之。《胡翰有贊》。
水仙 本自南方來,冬深始芳,倘非培植之勤則不花,蓋此土近淮,氣候稍寒故也。
玉簪 一名「白鶴。」 又一種花葉小,色淺紫,名「紫鶴。」
萱草 一名鹿蔥。鹿食九種解毒草,萱其一也。又名忘憂。孕婦佩其花生男,又名宜男。北人以為茹,名「黃花菜。」
「金燈 」 即《山慈菰》。
石竹 一名綿竹
《凌霄 附》:喬木直上高數丈,大紅花盛開,紛如列錦,花氣觸鼻,易於傷人。
金鳳 一名鳳仙,又曰鳳兒。宋慈懿李后,小名鳳娘,六宮避其諱,呼為「好女兒花。」
《紫笑 》,舊丹徒縣圃有此花,春開,亭名「紫香」 ,取此。
山木瓜 按《潤州類集》劉言史有王侍御莊山木瓜詩云:「裛露凝氛紫艷新,千般婉娜不勝春,年年此樹花開日,出盡丹陽郭裡人。」
雞冠花 :色有數種,以其形似得名。
石菊 ,色紅,單葉,似洛陽花。
百合 《本草》云:「補中益氣,定心志。蒸煮食之,和肉更佳。搗粉作麯食,最益人。」 郁李 即《詩》之唐棣,《爾雅》謂之栘。其花或赤或白,反而後合。
剪春羅 ,高尺許,花色黃,其瓣類剪刀痕。《剪秋紗 》叢生,高五、六尺,花緋紅,亦如剪刀狀,又名《漢宮秋》。
長春花 ,金黃色,似單瓣菊,簇起如盂,四季開。僧鞋菊 ,以其形似得名。葉為三椏,九月開花,蜜友 ,紅黃色,千葉。歐陽公《牡丹記》作槱字黃雀兒 ,土人用以編籬落,花可薦茶。
金梅 、紫荊 、《山丹》。
《結香 佛》見,笑 《水紅花》。
《金錢 笑靨 》《天燭》,
牽牛 、番菊 、《十姊妺》
果屬
梅 花有白、有紅,實有圓消梅、蔥管金定梅。桃 有緋白二種,而白者極少。其實之小而先熟者,曰「御愛桃」 ,曰「紅穰離核桃。」 品之佳者,曰金桃、餅子桃、紅葉桃、水蜜桃、田桃。黑黃,曰崑崙桃,曰毛桃者,品之下也。
杏 性熱,以梅枝接桃樹生者,曰「杏桃。」
李 丹徒,金壇出者佳,品目亦多。
櫻桃 :《禮記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果之重品也,先諸果熟。許慎曰:「鶯之所含,故曰含桃。」 枇杷 秋蕊冬花,春實夏熟,味甘核大。
來禽 亦曰林檎。劉稹《京口記》:「荊國多林檎、葡萄 ,有青、紫二種,形亦有圓銳之異。」
石榴 :有紅白二種,千葉者一名丹。若甜者謂之天漿,酸者入藥。道家謂「三尸酒」 ,云「三尸得此果則醉。」
蓮 唐李德裕《賦序》云:「金陵城西,池有白芙蓉,素萼盈尺,皎如霜雪。江南梅雨,麥秋之後,風景甚清,漾舟淥潭,不覺隆暑,與佳客泛玩,終夕忘疲。古人惟賦紅蕖,未有斯作,因以抒思,庶得其髣髴焉。」 蓋金陵謂潤州城西,淥潭,即放生池也。藕 ,俗云:「藕生應月,月生一節,閏輒益一節。花白者藕肥。」
菱 四角、三角曰芰,兩角曰菱。紅者最早,為水紅菱;又有紫色者、有青色者。味甘平。或云其花晝合宵開,隨月轉移。
芡 :土人名為雞頭。《爾雅翼》云:「芡花向日,菱花背日。」 補中益精,開胃助氣。蒸曝作粉,食之延年。茨菰 種水田中,似芋而小,黃黑色,下石淋。多食發腳氣、癱瘓,損齒,令人失顏色。
荸薺 :《爾雅》云:「苗似龍鬚而細,根如拇指,黑色。味甘寒,可食。」 《圖經》云:「服丹石人尤宜此。」
銀杏 土名白果。《本草》云:味甘,平。主痰動風氣。同鰻魚食,令人軟。小兒食之發驚。花夜開晝落。栗 枝間綴花,青黃色,實有房。陶隱居云:「相傳有人患腳弱,往栗樹下食數升,便能起行,此是補腎之義,然宜生啖之。」 觀蘇轍「老大自多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 之句,當知隱居之言不謬。種不一,有社栗、獨顆栗。芋栗一種極小,土人謂之糠栗,亦曰茅栗,即《爾雅》所謂栭栗也。
柿 :柿有七絕,一壽,二多陰,三無鳥巢,四無蟲蠹,五霜葉可玩,六嘉實,七落葉肥大味甘寒。朱果也,種不一,大者曰「方柿」,就樹熟者曰樹頭紅,有以火。而熟者曰「烘柿」,以石灰湯燖而熟者曰「爁柿。」小而圓者曰「火珠」,橢者曰「牛妳柿。」橙、 黃橙、綿橙、脆橙可食。又一種大徑三寸許,理麤而皮厚硬者,名「木橙」,不堪食。
香櫞 亦曰「枸櫞」 ,氣甚清馥,踰年火炒之,可治胃氣疾。
棗 味甘平。多食令人寒熱。一種酸棗,所謂樲棘類也。
梨 味甘酸,令人寒中。
《梧桐子 》煮食,脆,炒食香,留三四年不壞,鼠亦不耗。
榠樝 《本草圖經》曰:「木葉花實酷類木瓜,大而黃。欲辨之,看蔕間別有重蔕如乳者為木瓜,無此者為榠樝也。」 又榲桲注云:「似樝子而小。」 《圖經》曰:「榲桲大抵類樝,但膚慢多毛,味尤甘。」 今此土所產者,不過如桃杏大,與木瓜殊不相亂。山樝 :土人謂棠毬又名山裡果,又名茅樝子,瓜屬。
西瓜 《五代史》:「胡嶠隨蕭翰入西夏,得其種,故名。」 味甘寒。療喉痺,消暑毒,有天生白虎湯之號。甜瓜 有綠、有黃、有花斑,香而小者佳。皮黃如金,大如鵝子者,名金瓜。止渴,除煩熱,通三焦壅塞。夏月不中暑氣,療口鼻瘡。不可多食。落水沉者、雙頂雙蔕者,皆有毒,不可食。
莦瓜 皮青長尺餘,觩然如角,利腸,去煩熱,解酒毒。
冬瓜 生苗蔓下,大如斗而長,皮厚有毛,初生青綠,經霜則白如塗粉,除小腹水漲,止渴,益氣、耐老。熱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
黃瓜 :原名胡瓜,北人避石勒諱,稱黃瓜,因而習稱,非《月令》之王瓜也,不益人。
絲瓜 嫩可供茹,枯則去皮與子以滌器,因腹中有絲,故名。味甜性冷。小兒痘初出,以近蔕三寸連皮燒存性,為末,沙糖調服,多者可,少亦可。治男女惡瘡、乳疽、疔瘡等病。用老者連皮筋子全者,燒存性,研末三錢,蜜調服。
木瓜 :實如小瓜,稟得木之正,故入肝,利筋骨。以蜜與糖煎之,或作糕,俱可食。
南瓜 :一蔓十餘丈,實如甜瓜,稍扁有稜,色紅。
經霜可採,肉色黃。《本草》不載。
北瓜 俗呼飯瓜
菜屬
菘菜 以其隆冬不凋,有松之操,故名,北人呼「春不老」 ,土名「白菜。」 正月中下子,謂之「看燈菜。」 七八月種至冬盛,謂之冬旺菜。冬初分種,至春生薹,旁復生苗作花。夏初取其子壓油,謂之「油菜。」 芥 青芥似菘有毛,《紫芥莖葉紫,子芳辛》,研末可和食。
菠稜 劉禹錫云:「出西域頗陵國」 ,頗訛為波,土人呼為菠菜。
苦藚 ,《詩》所謂芑也。《廣韻》:江南呼苦藚,吳人呼為苦可敷蛇蟲咬處。芹 一名「水英。」三月八日不可食。
韭 :《禮記》名豐本,一名草鍾乳,一名陽起草。《說文》云:「一種而久,故謂之韭。除胸中熱,下氣,令人能食。多食傷神。」
薺 俗名班菜。」 野生。味甘,氣溫。利肝氣,和中。其實名「《菥冥。子》主明目。
蔞蒿 生水澤中,葉似艾,青白色。
茼蒿 :葉如艾,花如小菊。家園多種之,安心氣,消水飲。然動風氣,薰人心,不可多食。
葫荽 土人名芫荽,五葷之一。主消穀,通心竅。久食令人多忘,發口臭,小兒禿瘡,煎油敷之。薤 ,俗呼蕎子醋食之。舊志以為小蒜,誤也。似韭,葉闊,多白無實。杜子美詩:「束比青芻色,圓齊玉著頭」 ,是為菜芝,通神安魂魄,益氣續筋骨,解毒骨。鯁食之即下。有赤白二種,白者補而美。蕨 《搜神記》曰:郗鑒鎮丹徒,二月出獵,有甲士折一枝食之,覺心中淡淡成病,後生一小蛇,懸之屋前,漸乾成蕨。蓋此物不可生食也。儉歲為粉,亦可療飢。
蔥 有數種:有實而秧種者,謂之「青蔥」 ;無實而分種者,謂之「科蔥。」 抽莖高二尺許,岐生而作花者,謂之「樓子蔥。」
萵苣 高三、四尺,如筍,土人謂之「萵筍。」
蘿蔔 《本草》名「萊菔。」 帶露勿鋤,鋤則生蟲,下氣消穀,解穀毒。
胡蘿蔔 元時始自外國來。葉《似茴香,根黃,味甘香》。
莙薘 土名「光菜」 ,亦名「甜菜」 ,莖灰,淋什洗衣,白如玉色。
莧 :有家莧、野莧、馬齒莧,不可與鱉同食。生菜 有二種,菜多者謂之「盤生」 ,極脆嫩,不勝烹瀹;止可生茹,土人用薦春盤。
香菜 似薄荷,土人採葉以配黃瓜,食之香美。薄荷 ,貓食之即醉。大病,新瘥人不可食蒜 。張騫使西域時得其種,健胃善消穀,化肉辟瘟疫氣。生食久食,傷肝氣,損目。
瓠 有圓長二種,圓者去瓤為瓢,名瓠;瓠甘、匏苦。而北土所產多圓,土人呼為「壺蘆。」
茄 茄屬土,故甘而善降火,一名「落蘇。」
芋 一名土芝,一名蹲鴟。朱晦庵詩所謂「沃野無凶年,止得蹲鴟力。區種萬葉青,深煨奉朝食。」 蓋謂此也。其莖可愈蜂螫。
蕈 俗呼菌子,生山中,出茅山者名玉蕈,尤勝。楊廷秀詩云:「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鬆暖都滲入,蒸出蕈花團戢戢。」 正謂此也。味甘滑。間有苦者,防蛇毒,不可輕食。若香蕈生於冬,又別一種。
山花菜 生巖石間,紅瑩可愛,味辛爽。或云即防風苗。
蓼 辛菜:土人但以製麯,不供蔬茹。甘菊 葉香可茹,土人採以薦茶。
山藥 本名薯蕷,初避唐代宗諱豫,改名薯藥,後避宋英宗諱曙,改名山藥,一名玉延。黃庭堅詩云:「能解飢寒勝湯餅,略無風味笑蹲鴟。」 茅山有一種形如手掌,名佛掌薯。
菰白 ,《爾雅》謂之筠茭。結實乃雕胡黑米也。茭內間有黑點,即劉子翬詩所謂「秋風吹折碧,削玉茹芳根,應傍鵝池發,中懷灑墨痕」 也。
紫蘇 味辛甘。主開胃下食,煮汁飲之。治蟹毒。面背皆紫者佳。
枸杞菜 味苦寒。莖葉補氣益精,除風明目。馬蘭 《舊志》誤馬藍。生水澤,味辛,可採為菜茹黃獨 莖蔓,花實絕類山藥。葉大而小圓,根如芋而有鬚,味微苦。
《甘露子 》:莖葉如薄荷而纖弱,根狀如蠶,故一名「地蠶。」
《龍芽 》:「根如小指大,長寸許」 ,潔白生脆,醋瀹作茹。
薑 :三四月種,五六月發芽,紅嫩如脂,名子薑。發生後,仍攢其旁土取出原種,名母薑。存皮性涼,去皮性熱,入藥用此。《朱晦庵詩》云:「薑云能損心,此謗誰與雪。請論去穢功,神明看朝徹。」 藥屬
芝 《太元內傳》「有神芝五種,一曰龍仙芝,二曰參成芝,三曰燕胎芝,四曰夜光洞芝,五曰白」玉芝《真誥》:「良常山有熒火芝,食之心孔明,可夜書。又有九莖紫菌銀葛芝。」
石鍾乳 ,出茅山。《本草》云:「有茅山乳者,其山土石相雜,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乳色稍黑而滑潤,謂之茅山乳。性微寒。」
黃精 ,出茅山,九蒸九曝,服之駐顏。陶隱居云:「為《仙經》所貴,根、葉、花、實皆可餌服。」
禹餘糧 《本草》:狀如牛黃,重重甲錯,其佳處乃紫色,泯泯如麵,嚙之無糝。然用之宜細研,以水淘取汁,澄之,勿令有沙土。隱居云:「茅山鑿地得之,極精好,乃有紫花靡靡,服食用之。」
石腦 《本草》一名石飴餅。陶隱居云:「亦鍾乳類。形如曾青,白色,黑斑易破。今茅山有之。」
芍藥 赤、白二種陶隱居云:「出茅山者最佳,白而長大。」 《芍藥譜》有茅山冠子、紫樓子、茅山紅三種。
「南燭 ,其樹似木而葉似草,故號南燭。一名侯叔,一名南續,一名維那。木之王,吳越間亦呼染叔子。如茱萸,冬夏長青,八九月熟,酸美可食。」 《通志略》云:「茅山道士採嫩葉染飯,謂之烏飯,甚甘香,可以寄遠。」 杜詩云:「豈無青精飯,使我顏色好。」 謂食此能變白駐顏。故《仙經》云:「子服草木之王,氣與神通,子食青燭之津,命不復殞。」 並謂此也。木 茅山蒼朮,為天下第一,亦有白朮。
何首烏 《本草》「因祖能嗣,服之有益。」 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傳其事。
覆盆子 俗名苺子,有二種,二麥收時採之,因有大小麥之名。《大麥苺》尤鮮肥可啖。別有一種蛇苺,不堪用。
旋覆花 :亦名「鼓子花」 ,俗名「纏枝牡丹。」
蘿藦 俗名婆婆鍼線包,《本草》稱其強陰益精之功,而古方多不用。今以傅丹毒、蛇蟲毒、蜘蛛傷,治不愈者,搗封三二度,能爛絲,毒即化為膿。石葫荽 俗名鵝不食草,亦曰鵝腸草。
《延胡索 》,出金壇溪陵澗者佳。
芎藭 出茅山者,謂之「茅芎。」
積雪草 一名地錢草,一名連錢草。丹陽多薺苨 。《本草圖經》云:「根苗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似桔梗而但無心。潤州尤多,人家收以為果菜,或作脯噉,味甚甘美。」
剪草 《本草》云:「出潤州。」
連翹 《本草圖經》云:「生澤、潤、淄、兗等州。有大翹、小翹二種。」
羊躑躅 《本草》云:「出潤州。」
葛根 掘而蒸之,以登俎豆,謂之「麵葛。」
劉寄奴 ,宋高祖劉裕微時居京口,見大蛇射之傷。明日復至,聞杵臼聲,見童子搗藥,問故,答曰:「我王為劉寄奴所射,合藥傅之。」 帝叱之皆散,收藥而反,遇金瘡,傅之良驗。寄奴,高祖小字王不留行 ,俗名金盞銀臺,亦曰剪金花蜈蚣 。土人呼為百腳赤頭足者,良。《陶隱居》云:「赤頭足,多出京口,於腐爛積草處得之。」
《水蛭 俗呼為馬蝗。」 歲貢二斤。多取之河渠中。蒼耳 俗名「野茄棵》。
旋覆花 俗名《金錢花》。
《青箱子 》:土人呼為「野雞冠。」
《青木香 》即「馬兜鈴根。」
《羊蹄根 》,即牛舌耕。
金銀藤 :即「鷺鶿藤。」
忍冬草 即金銀花
紫花地丁 :俗名「米布袋。」
蒲公英 俗呼《黃花郎草》。
地萹竹 即射子
蕪青 即諸葛菜
商陸 俗名樟柳
「天南星 」 、《金櫻子 》二種俱出茅山。
草屬
零陵香 ,出丹陽之埤城,丹徒亦有之,遠人亦呼為丹陽草,即古之蘭蕙也。鄭漁仲云:「蘭即蕙,蕙即薰,薰即零陵香,古方謂之薰草,故《名醫別錄》出薰草」 條,近方謂之零陵香。故《開寶本草》出零陵香條,「《神農本經》謂之蘭」 ,《南越志》云:「零陵香一名燕草,又名薰草,生零陵山谷。」 又《別錄》云:「薰草一名蕙草。明薰蕙之為蘭也。」
大麻 :俗名「火麻」 ,皮可緝布。
苧 ,麻屬,績其皮為布。《晉樂志》:「白紵舞,紵本吳地所出。」
鴨跖 俗名淡竹葉。夏開花,青碧可愛,畫家取汁用之如黛。
龍葵 俗呼《老鴉眼睛草》。
藍 葉如蓼,作畦種之。菘藍,可為澱藍,可染碧。又有紅藍,土人謂之「紅花」 ,可染紅。
茜 俗名過山龍,亦曰《血見愁》。
萍 :土人呼為浮薸。《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苹乃蔞蒿。陸佃指為此萍,誤也。
蘋 葉浮水面,四葉相合,中折十字,土人呼為「田字草」 ,亦曰四葉菜。
荇 亦作「莕」 ,與蓴一類,二種。葉似馬蹄而圓者,蓴也;微尖長者,莕也。
蓴 俗呼馬蹄草
藻 有二種:水藻葉長二三寸,兩兩對生,亦曰「馬藻」 ;聚藻葉細如絲及魚鰓狀,節節連生,亦曰「水蘊」 ,俗名「鰓草」 ,又名「牛尾蘊。」
菰 菰曰:蓬,今謂之茭。《爾雅》曰:「齧彫蓬,薦黍蓬。」 彫蓬者,米茭也。秋結實,謂之彫胡米,可作飯,故曰齧。杜甫詩:「波漂菰米,沉雲黑黍。」 蓬者,野茭也。不能結實,惟堪薦藉,故曰薦。
《鴈來紅 》俗名《老少年》。
竹屬
毛竹 :李大澄詩:「毛竹巖深藏羽客,柯山日晷更舒長。」 李清叟詩雲「藏毛竹深深洞,煙起香爐裊裊風。」 今作茅及貓者,非也。
慈竹 :任昉《述異記》:「南中生子母竹」 ,慈竹是也。《酉陽雜俎》:「慈竹,夏雨滴汁入地而生。」 王勃賦:「如母子之鉤帶,似閨門之悌友。」
象牙竹 筍:味至美,而質白如牙,故名。
《筀竹 》有「早竹、晚竹、綿竹。」
斑竹 :陳輔之有《詠慈雲院斑竹》詩,注:「慈雲因此謂之斑竹院。」
筋竹 《羅浮山疏》曰:「筋竹堅利,南土以為矛筍,未竹時,堪為弩絃。」
木屬
松 種有三:紹聖間,通判夏侯元《栽松記》刻長山白龍王廟中。
柏 :種有二:陳輔之有《丹陽朝陽寺柏詩》,見《京口集》。朝陽,今普寧茅山崇壽觀太元殿前有經臺柏。宋永有道人自咸陽老君說經臺移本植此。檀欒翠碧,非凡木也。
檜 。唐李衛公手植雙檜於北固山,今不存。《京口集》:梅聖俞刁經臣《綿檜》詩云:「翠色凌寒豈易衰,柔條堪結更葳蕤。松身柏葉能相似,勁拔緣何不自持。」 晉許長史手植左紐檜,在茅山玉晨觀。郗尊師手植雙檜,左紐一株四幹數花而不實,右一株二幹不花而實。在金壇清真觀殿前楸 ,俗以立秋日採其葉戴之,又煎湯洗浴。槐 又有身壅腫,枝下垂如蓋者,名矮槐柳 。《晉志》山多赤柳,故名丹楊,非潤之《丹陽舊誌》引之誤也。俗名楊柳。一種枝弱而下垂者,名垂楊。一種名西河柳,即檉也。
櫟 土人以充薪實,曰橡。顧況《書堂銘》曰:「橡栗裊險,猨猿相爭。」 許渾詩:「霜肥橡栗留山鼠,月冷菰蒲散水禽。」
楮 :土人名「構穀樹。」
石楠 :李白詩:「水舂雲母碓,風掃石楠花。」 魏王《花木志》:「石楠樹野生,二月花開冬葉,尤可愛。」 枳 ,張祜《丹陽新居》詩:「架倚薔薇立,籬因枳殼編。」
㯶櫚 花黃白色,未出時剖皮得之,狀如魚子,東坡所謂「木魚。」
槲 與櫟類,實名「象斗。」 一種小而叢生,土人呼為「孛落」 葉,以之充薪。
梓 :《尚書大傳》:木實而俯,子道也。《埤雅》云:「梓為木,王作室,必以為梁。」
檀 有黃檀,有白檀,性堅實。《詩》云:「爰有樹檀榆 。」 先生葉,後生莢,三月落莢如小錢,取莢與皮合,漬之即蕪夷。《博物志》曰:「食枌榆,則眠不欲覺。」
「黃棟 」 ,出茅山。屑樹皮焚之,可辟濕氣。
合歡 即夜合,俗名檂樹。《蒴藋 》即接骨木,俗名《遷遷活》。
枸骨 俗名「貓耳刺。」 木皮可煎膏。
棠梨 ,本梨樹所生。梨一核有十餘子,惟一二子生梨,餘皆生杜,杜即棠梨,不結實,可鏤書板。茅山下泊宮有棠梨樹,大茅君初入山,止樹下,結廬,為風所拔,得泉,遂稱茅君丹井,樹之幹徑。
三尺餘。修撰蔣超詩:「綠樹新封古道肥川巒依約報春暉棠梨欲覓神仙宅山自空青人自歸。」 《畜類》
牛 、羊 、馬。
驢 。豬 、狗。
騾 、貓 、雞
鴨
鵝 羅隱《京口送楊子蒙東歸》詩:「東吳送客樓船後,拋擲子鵝離京口。」 刁景純《懷南徐所居寄二弟》詩:「京口子鵝宜薦酒,壩頭醇酒可飛觥。」 禽類。
鶻 土人謂之「呀鶻。」 金山之東有石山,鶻常棲息其上,因名「鶻山。」
烏 大嘴、性貪而鷙者,俗名老鴉。有白脰者名白頸鴉,反哺者名寒鴉。《禽經》云:「慈烏反哺,白脰不祥。」 巨喙善警,懸烏吟夜。又云:「烏鳥背飛而向啼也。」
鵲 ,金壇張恪居母喪,致白鵲來巢。
《桑扈 》郭璞云:「俗謂青雀,今名蠟嘴,性慧,可教燕 。」 《宋志》:「元嘉十八年六月,白燕產丹徒。」 「二十七年五月甲戌,白燕產京口。」 《梁馬樞傳》:「樞隱於茅山,有白燕一雙,巢其庭樹,馴狎間,時至几案,春來秋去,幾三十年。」
鷺 :雄曰鷺,雌曰鷥。《蔡邕傳》云:「鷺啄則絲偃,鷹捕則角弭」 ,藏殺機也。《桂萱錄》云:「鷺一名碧繼翁,東坡呼為雪衣兒,李昉名曰雲客。」
鸎 :土人謂之黃鶯雉 ,俗呼野雞。《化書》云:「雉不自合,信也。」 陸佃云:「雉飛不越分界,一界之內,以一雉為長。江、淮而南,青質、五彩皆備,成章曰鷂。」
竹雞 :形如烏鵲,土紅色,鳴則雨。《本草》一名山菌子,狀如小雞,無尾,鳴音泥滑滑,又是一種鳧 ,俗呼野鴨。《吳地記》:石首冬化為鳧,頭中有石,亦名鶩。小而好沒水者名鷿鵜。
斑鳩 :土人呼為鵓鴣,拙於為巢,天將雨即逐其䳄,霽則呼而反之,因以為晴雨之候。鳲鳩 一名布穀,一名獲穀,一名郭公,俗呼阿公阿婆,亦曰摘桑看火,亦曰割麥插禾,亦曰脫卻布褲,皆因其鳴聲可為農桑之候故也。《禽經》及《方言》並謂鳲鳩即戴勝。郭璞云非也。
反舌 :俗呼為百舌,一名望春,一名喚起。《汲冢周書》云:「芒種之節,反舌無聲。反舌有聲,佞人在側。」 《韓詩》云:「喚起窗前曙,催歸日未西。」
鴿 按《太平廣記》:「潤州興國寺苦鳩鴿棲梁上,穢污客衣。張僧繇乃東壁畫一鷹,西畫一鷂,皆側首向簷外看。自是鳩鴿皆不敢復來。」
鴝鵒 土人呼為八哥。五月五日用蒲酒撚舌,則能話。鄭漁仲云:「鶌鳩,《爾雅》謂之鶻鵃,音骨。」 嘲陸佃云:「一名寒皋,一名乾皋。」 《禽經》云:「鶴以聲交孕,鵲以意交孕,鴝鵒以足交孕。飛不踰濟水。」 畫眉 ,梅聖俞詩:「山鳥本無名,兩眉如粉畫。」 文與可詩:「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鴉舅 《爾雅》曰:「鵧鷑」 ,郭云:「小黑,鳥鳴自呼,江東名為烏舅。」 按此似鴝鵒,無冠而長尾,多在山寺廚檻間,亦名鵯鵊。張祜《丹陽閒居雜興》詩:「落日啼鴉舅,空林露寄生。」
《餓鳥 》,相傳自海上來,嗉中有砂如黍粒大,名「金剛鑽。」
姑惡 俗亦名苦惡,水鳥類鷺,哀鳴終夜不息。俗傳婦被姑虐而死,化為此鳥。東坡有《姑惡》詩,當是此種。
鶺鴒 :《爾雅》:「戴鵀,鶺鴒。」 郭璞云:鵀即頭上勝也;今亦呼為戴勝。土人名雪姑。
練鵲 :土人謂之拖白練。張祜詩:「紅蕉心半卷,白練尾長拖。」 亦名《喜相逢》。
斲木 :《爾雅》云:「鴷鳥啄木。」 《聞見後錄》云:「啄木,巢木,穴中人或塞之,能嘴書符,其塞自開。」
蘆。 江東呼為蘆虎。桃蟲, 即鷦鷯也。俗呼黃脰,亦曰巧婦。張祜《閒居雜興》詩:「懸巢巧婦子,拂水剪菱花。」
鷚 俗呼「告天」 ,亦曰「噪天。」
偷倉 似雀而差小,籠畜易馴,雄雌遞放不失。土人相傳,橙樹未實者,此鳥來巢,則是年著花必實,驗之果然。
白頭翁 :羽毛微綠,而顛有白毛,故名。
「金翅 」 似雀,而翅間有黃翎。
黃鵪 似鶉而小,羽足俱黃。
十二紅 翅,尾各十二翎,翎間各有朱點。又有十二黃,亦然。
婆餅焦 :《梅聖俞詩》「婆餅焦,兒不食,爾又向何。」
之,爾母山頭化為石,山頭化石可奈何?遂作微禽啼不息,土人呼為山裡鬼。
鶖 俗呼《鶿䳓》,似鶴,性貪惡毛,辟水毒。鵜鶘 俗呼「淘鵝」,一曰「淘河」,一名。《淮南子》曰:鵜鶘,飲水數斗而不足。《莊子》曰:「魚不畏網,而畏鵜鶘。」言鵜以智力取魚,畏之也。
魚狗 《爾雅》謂之鴗,俗呼翠雀。
鴛鴦 :一名「匹鳥。」
鸕鶿 :《埤雅》云:「鸕鶿,水鳥也。」
《鵂鶹 》俗呼《轂轆鴟》。
鬼車 :俗呼「九頭鳥」 ,相傳血滴庭中,其家不祥。鸂𪆟 五色,尾有毛,如船舵,小於鴨,能食短狐。《鱗介》屬。
鱘 出揚子江中,長者丈餘,鼻端有脊骨,兩頰有肉,名鹿頭,土穴呼為鱘。鰉魚作鮓,舊以充貢,然鱘肉色白,鰉肉色黃也。
鰣 本海魚,季春出揚子江,至漢陽生子而復還海,鱗細白如銀,多骨而速腐。刁景純《懷京口故居》詩云:「鱭鰣美味供春網,柑橘清香寄夜航。」 鮆 ,初春出江中,俗呼「刀鮆。」 梅聖俞詩:「日亂楊花四散開,江邊鮆魚無數來。」 沈存中詩:「日暮雨藏盧橘市,春深花滿鮆魚灘。」 俗作鱭,非。
鱸 :出江中,有二種,曰「脆鱸」 ,曰「爛鱸。」
鯉 出江中者,謂之「赤稍。」
鱧 俗名「烏蠡」 ,以為水厭。
鯈 :土人名曰「鯈。」
青魚 :土人亦以作鮓,骨可作器。
魴 俗名鯿魚。張敬兒作六櫓船獻齊高帝曰:「奉槎頭縮項鯿,一千八百頭。」 孟浩然詩:「鳥泊隨陽鴈,魚藏縮項鯿。」 杜甫詩:「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妙句盡堪傳。即今耆舊無新語,漫釣槎頭縮項鯿。」 《襄陽耆舊傳》曰:「漢水中鯿魚甚美,禁人捕,以槎斷水,謂之槎頭鯿。」 今揚子江中者清美,當不殊漢上耳。
鱖 ,仙人劉憑常食石桂魚,即此。鬐刺凡十二,以應十二月有毒,《鯁刺》害人。
鰱 鰱即鱮也。《詩箋》曰:「鱮似魴而大頭,魚之不美者。」 《里語》曰:「買魚得鱮,不如啖茹。」 池畜易大鯇 。俗呼草鯇,亦曰草鯶,以食草故也。鱨 無鱗,腹下黃,背上青,鰓黃,人謂之黃頰魚。與荊芥同食,殺人。
鯔 身圓頭匾,謂之「蛇頭鯔。」 生江中,味埒鰣魚,謂之「鰣舅。」
鮠 出江中,四月鰣魚盡則入市。《爾雅》:「魾,大。」小者鮠。郭云:「鱯似鯰而大,白色,蓋今之鮠魚歟。」東坡詩:「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㹠不藥人。」「河豚 食後服藥,有荊芥、附子立死,過清明不可食。」梅聖俞詩:「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歐陽永叔謂「二句已道盡河豚好處。」蓋江右謂河豚食楊花始肥,誤也。諺云:「蘆青長一尺,莫與河豚作主客。」則其時毒尤甚矣。
鰍 俗名泥鰍,生汙瀆中,人不甚食。
鱓 生沙際蘆葦及田塍中。梁邵陵王綸攝南徐州事,輕險躁虐,遨遊市里,雜於廝隸。問買者曰:「刺史何如?」 對者言其躁虐。綸怒,令吞䱇,即死。《橋丁魚 》,圓身細鱗,大如拇,長不盈尺。
鰻鱺 :出江中,秋時遇風雨則出。
《針魚 》首戴針芒,身長五、六寸許。舊出揚子江蒜山下,今遍他所。
鮧 俗名鯰魚。王餘 ,舊出石公渡頭,小者寸餘,名銀魚;大者盈尺,亦曰麪條魚。《博物志》:「吳王江行,食鱠有餘,棄於中流,化為魚,名吳王鱠餘,又名鱠殘,多暴為脯及作鯗,晶瑩可愛。」
俗呼。鯗,魚之賤者,金魚 有鯽、鯉、鰌數種,鰌。尤難得獨《金鯽》耐久。
鯽 :產江中者,味甘美。《本草》:諸魚多屬火,惟鯽性屬土,食之能健人脾。
海鷂 ,生江中,亦名邵陽魚。形圓如扇笠,無鱗,色黃,口生腹下,尾細而長,浙東人呼為魟魚。江豚 生江中,狀如豚,黑色,出沒波濤間,鼻中作聲。其出必大風,土人以此占候。許渾詩云:「江豚吹浪夜還風。」 然其脂能逆風延熾。明萬曆間,兵部檄取以為火攻具,而黠甚,竟不可餌也。鼉 圓首利牙,值陰霧輒騰起丈餘。
黿 出江中,俗呼「癩頭黿。」 相傳金山下有黿甚馴,每出波間,就人乞食。今不復見。
龜 :有山龜、水龜、攝龜,俗名呷蛇。永安寺聖井中產綠毛金線龜。《齊志》:「永明八年,延陵縣前澤畔獲毫龜一枚。」
鱉 :土人呼為團魚。《本草》:鱉生池澤中,其甲九肋者為勝。
蛇 不甚毒者,曰「慈鰻」 ,曰「烏梢。」 毒者,曰「赤練」 ,曰「黃風」 ,曰「菜花。」 毒甚者,曰「青竹」 ,曰「土虺。」 亦有兩頭蛇,常有人見之不死也。
蝦 有青白二種
蟲屬
蟬 俗呼「支嘹。」 亦曰「蜢蟬。」 一名土蝎。
《蜻蜓 》有大小數種,色有黃、赤、綠、紺者。
蝶 :種類數多,皆草木蠹蟲所化。其大如蝙蝠,或黑色,或青斑如玳瑁者,名鳳子,又名鳳車,俗名梁山伯,一名採花子,又名野蛾。《列子》曰:「烏足之根為蠐螬,貝葉為蝴蝶。」 《草木子》曰:「化生者,眼無竅,唯有黑點而不見。蠶蝶之類是也。」
蜂 ,大黃蜂結房人家屋上者呼為「胡蜂」 ,釀蜜者呼為「蜜蜂。」
蠮螉 《詩》云「蜾臝。」 《爾雅》云「蒲盧」 ,俗呼土蜂,銜泥於人屋及器物邊作房,咒螟蛉以成其子。螳蜋 俗呼斮蜋,其子房名螵蛸。俗以療遺尿,因呼為尿蜋。
蚱蜢 即螽也。與蚯蚓為偶,俗呼「彈雀」,有青、黑斑數種。
促織 :即蟋蟀也。《方言》曰:蜻蚓,楚謂之蟋蟀,或謂之蛩,南楚間謂之蛭孫,一名勸織蟲。《語》云:「促織鳴,懶婦驚。」 曹奢而苟,唐儉以勤,故詩一以「蜉蝣」 ,一以「蟋蟀」 剌之。
螢 :「一種小而宵飛,腹下光明,茅根所化也;一種尾後有光,無翼不飛,竹根所化,《詩》所謂『宵行』」也;一種水螢,居水中,唐李子卿有《水螢賦》。《古今注》云:「螢,一名輝夜,一名燐,一名丹良,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鬼谷子》云:「螢名照夜蚯蚓 ,俗名回。」又名「曲蟺。」今小兒陰腫,多以為此物所吹,以鹽湯浸洗則愈。
蜘蛛 :其類甚多,大小顏色不一。《爾雅》但分蜘蛛、草土及蠨、蛸四種而已。一種作白幕如錢貼壁間者,《本草》名壁錢。一種小而稍長,每於人首縋而下,俗以為喜事,至名喜蛛;一種形小,跳而捕蠅,不布網者,俗名壁虎。
蝦蟆 、蝦蟆、蟾蜍,自是兩種,陳藏器辯之,「俗名蛤蚆,其子名科斗,一名活師活東,俗呼田雞蛓 ,俗呼刺毛,其房名雀甕毛。」 螫人最毒,以淡豆豉清油拌搗,厚傅之。或鍋底黃土為末,醋和捏成團,於患處滾之,皆能出。其毛,亦可用蒲公英根莖白汁傅之。
樗雞 :俗呼《紅娘子》。
芫青 俗呼《青娘子》。
《蠐螬 》俗名《土蠶》。
鼠婦 :俗呼為《蒲鞋蟲》。
蝱 有牛蝱,有水蝱。蛞蝓 俗呼蚰蜒,其負殼者名蚰蜒,蠃即蝸牛也,身有涎,能制蜈蚣。
水黽 俗呼水馬
蛙 俗呼「田雞」 ,背青綠色,謂之「青蛙」 ;作黃文謂之「金線蛙。」
蜥蜴 ,生山谷間者,頭扁尾長,形細,長七八寸,大者一二尺,有細鱗,金碧色,名「蜥蜴」 ,亦曰「石龍子。」 生草澤間者,頭大尾短,形粗,其色青黃,亦有白斑者,名蛇醫。生壁間者,短小,灰褐色,名「守宮」 ,亦曰「蝘蜓」 ,呼「四腳蛇」 ,亦曰「蝎虎。」 《茅山池》中有小龍子,狀類蜥蜴,腹下朱書若符篆,蓋靈物也。馬陸 形似蚯蚓,赤黑色,其足比比至百,而皮極硬,節節有橫文如金線,觸之即側臥,局縮如環,雞食之,醉悶至死。此即古所謂百足也。蠖螋 俗呼為蓑衣蟲。按《周禮》赤爰氏:「凡隙屋,除其貍蟲。」 蛷螋之屬,為能溺人影,令發瘡如熱疿而大,若遶腰匝,不可療,以扁豆葉傅之。蜣蜋 俗呼滾矢蟲。
蚊 ,《說文》云:「秦晉謂之蚋,楚謂之蚊。」 《辯疑志》云:「潤州城南隅萬歲樓,俗傳樓上煙出,不祥。開元前,以潤州為凶闕。董琬為江東採訪使,嘗居此,其時盡日煙出,刺史皆憂懼。乾元中復然,圓可一尺餘,直上數尺。吏審伺,其煙乃出於樓角隙中。逼而視之,則蚊蚋也。」
器用屬
火石 ,出圌山。潤山多土,而此山獨石。間有紋石如瑪瑙,擊之火出,人多取以為用。
「石墨 」 ,《茅山記》:「費長房得壺公術,寓茅山,書符救人。一日出山,傾硯水澗中,其石變色,因號石墨,至今取以書符。」
茅山石 似玉
柳箕 見《祥符圖經》。。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