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792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百九十二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七百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七百九十二卷目錄

 徽州府部彙考六

  徽州府風俗考

  徽州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七百九十二卷

徽州府部彙考六 编辑

徽州府風俗考    通志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

《淳熙志》:「自昔多以材力保捍鄉土,其後寖有文士。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勤于山伐,能寒暑,惡衣食。」

朱熹《志地雜甌》:「駱性剛強,君子務為奇行高節而羞不義,異才間出。」

《舊志》:吾郡冠冕之倫,多尚氣節,矜取予,有唐風「瞿瞿」 之意。其高者杜門卻軌,自偶古人,監司守相莫能識其面。

《郡志》:山居十之五,民鮮田疇,以貨殖為恆產。善識低昂,時取予,以故賈之所入,視旁郡倍厚。其家居也,為儉嗇而務蓄積,女人尤號能儉,大都務為貞潔,雖妾媵女。之徒。亦以流合為恥。故李維楨曰:「歙女流之鄒魯也。」

冠禮,先正間一行之。婚禮親迎不行祭禮,有餘之家,積半年力,破千百金,裂繒結綺以為臺,打毬較射以為玩,高懸金幣以為賞。其器則金爵銀瓶,商彝周鼎,其品則青鸞朱鷺、斑虎文魚,其雜技則角觝喧儺。而所親亦獻以采蓮之舫,積翠之亭。三奠甫完,一時畢發,則素車丹旐之所指者,不過蒿萊一器,白堊數楹而已。至於蒿里荒涼,華堂敻隔,葬于何地,舉在何年?此非獨子孫置之度外,則以形家譸張兆域,卜者拘忌陰陽,抑又年時消長,陵谷變遷,前日出殯之家,無能置一坏之土。比年以來,此風漸革,而堪輿之事急於營謀矣。但求者既多,而售者頓涌,甚至週槨片地,可以佈金而成。

家多故舊,自唐宋來數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義,講世好,「上下六親」 之施。村落家構祠宇,歲時俎豆其間。小民亦安土懷生,侲子流庸,婚配論門,高治褂裳裝具,量其家以為厚薄,重別臧獲之等。即其人盛貲厚富行作吏者,終不得列於流輩。

歙之西,其俗冨厚,備於禮,身安逸樂,而心矜勢能之榮,操其奇贏以相誇詫。然其人貌良而衣縫整齊,緣飾文雅,為獨勝焉。

《許文穆集》:「徽號多訟,非怙終不可化誨,而奸貪出沒,乃在簿書轉移間,故必嚴於防檢,而急於教訓。」

余竊觀里中曩先君行,皆老成長厚,與頃時異。曩長者多樸茂,勤治生。適百里內,則擔簦躡蹻,徒步行恂恂,禮讓即斑白。見父黨,隅坐肩隨,務折節下人。婚姻宴會,朋尊二簋,旦而會,日高而罷,促坐話桑麻生事,竟席無違禮焉。嫁娶問家世,不問財帛。

世以侈靡相競,孰能不波?獨患無君子長者為之表率耳。余年來棲遲子舍,頃余兄亦以使事休沐里中,每赴諸薦紳折簡之招,相與合尊促坐,尹班陶陶,雖過三爵,而無遺愆於監史也。賓主相視莫逆,一以「簡淡」 為宗,遂相與證曏今故參酌奢儉之間,盡為定式。

正月人日,其夕迎紫姑神以卜。

元夕,家懸燈於門,遊燭龍於衢巷,為《土神汪忠烈王壽》。

正月、三月間,迎神、賽會,輿土神及悉達多太子以遊,設俳優假面之戲,飛纖垂髾,偏諸革鞜,儀衛前導,旂旄成行,震于鄉井,以為奇嶲。而西鄉會尤盛。

三月上巳,競渡龍舟于河。

清明家家展墓,增封懸楮曰「挂紙。」

城市四月一日至八日,或馬或輿,奉神出遊,旗旄鮮麗,儀衛莊嚴。又為珠翠金銀之冠,盤龍翥鳳之飾,旌幢蔽野,簫鼓連天,旋輿繞馬幾匝,擲幡火上,高呼而走。

七月十五日,「燒盂蘭盆于寺家,各追薦。」

歲杪,家復登墓,曰:「分歲」 ,親知交修餽遺。除夕,懸先人像于堂,陳柑列酒,過燈節乃撤。

休寧縣

趙汸《學田記》:「四方謂新安為東南鄒魯」 ,休寧之

學特盛,歲大比與貢者至千人。

「土瘠民勞,為儉嗇而務蓄積,日三食,食再饘粥,客至不為黍,家不畜乘馬,不畜鵝鶩,其弗逮吳越諸郡,邑產相十而用相百,反濫得富名,售虛名而賈實禍,可勝嘆哉!」 雖然,見義勇為,好行其德,此又不冨之冨,非他郡冨之所能及也。《婺源縣》

居徽、饒之間,山多田少,刀耕火種,仰澤于天,故生計艱。民俗儉負氣,訟牒繁,不善服賈。十家之村,亦不廢誦讀。山峻而水清,以故賢才輩生鄉落,皆聚族而居。多世族,世系數十代,尊卑長幼猶秩秩然,罔敢僭忒。尤重先塋,丘墓松楸,世守勿懈。

婦女習其淡薄,鍼黹紉績,裙布釵荊,而以貞白相尚,雖媵婢亦恥為「桑濮。」

祁門縣

祁山昂峭而水清駛,人故矜名節,產薄行賈。四方志淺易盈,務節儉,不即蕩淫。士習禮讓,講學不輟。服農者十三,服賈者十七。

黟縣

徽,故越地,禹之苗裔,散處其中,故人多儉嗇,盡力溝洫,孝弟質行,有禹之遺風。黟地狹人寡,纖嗇益甚焉。

《舊志》云:「山限壤隔,民尚朴實,讀書力田,不事商賈,勤于山伐,能寒暑,惡衣服。女子貞潔,不淫佚。山谷民衣冠至百年不變。」

「厥土剛而不化,農人終歲勤劬畝,收不給,多遠取于池饒,貧不能負者,仰採巖谷薇葛以充。習向重離土,一聞挾薄資遊都會,相戒搖手。近始學遠遊,亦知權低昂,時取予,歲收賈息。然其家居務儉嗇,與貧瘠者等。民重宗義,講世好婚配,論門第,治裝具,稱其家為厚薄,重別臧獲之等。即其人盛貲冨厚,終不列于流輩。」《績溪縣》按:本縣風俗與各處相同,不另載。

徽州府祠廟考一   通志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歙縣附郭。

社稷壇 ,在鎮安門外。縣從府祀,無特建。其壇,社右稷左,用木主,題曰:「府社府稷之神。」 歲以春、秋二仲上戊日陳主而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紫陽門外。宋元符中,分祀于社壇。明社稷別為壇,乃合風雲雷雨山川為壇。縣從府祀,無特建。歲以春秋二仲上丁之第三日,陳主而祭。

厲壇 在石壁洲上。縣從府祀,無特建。歲以清明十月朔,凡三日,先期以告於城隍,厥明,導城隍於壇榜。無祀鬼神,列壇下祭之。

城隍廟 :在問政山麓,即「紫陽書院」 故址。縣舊從府祀,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史桂芳始建廟。歲以春秋二仲上丁第三日,同祭於山川壇。每厲祭,則主之。

關帝廟 在烏聊山舊萬山堂基。元至大元年建。至正壬辰兵後,廟僅柱立。至明,迎仙觀道士維揚穆師暹重塑像,構門廡,拾級而上。歲以五月十三日祭。

世忠廟 在黃墩。祀陳將軍程忠壯公靈洗。宋寶慶中,追封廣烈侯,賜廟額曰「世忠。」 明洪武初,廟著于令,有司致祭,歲以八月祭丁後二日遣官祭。

藺將軍廟 在潮水門外,祀隋將軍藺亮。陳隋間,亮鎮新安,常緩帶登陴,以弓矢靖難有功。又廟在藺將軍巖。

禹王廟 :在龍井山,今為文昌閣。康熙元年,知府藺一元同閤郡紳士重建。

文昌祠 在斗山魁杓亭。康熙庚戌,知府曹鼎望暨紳士重建,有碑記。歲以春秋上丁日祭。「顯忠祠 」 在郡城南街。歲以春秋次丁日,祭明殉難忠臣徽州知府黃、河南左參政鄭、遼州左長史績溪程

土地祠 。在儀門外。朔朢行香。歲以二月二日誕辰祭,至年終又祭,祭冨八郎同日。忠烈廟 在烏聊山,祀越國公汪華。唐元和三年旱,民奏請立廟。宋政和四年,賜廟額曰「忠顯。」 德祐元年賜曰「忠烈。」 元至正元年,改封昭忠廣仁武烈靈顯王。明洪武四年正《祀典》。

朱文公祠 一在縣後,今圮,待修。一在紫陽山,去府治五里。俱名「紫陽書院。」 祀太師徽國朱文公熹,歲以三月初九日忌辰、九月十五日誕辰致祭。配者二人:蔡西山、黃直卿。

朱韋齋先生祠 在紫陽山書院後高基。祀徽。

國文公父松,歲以三月初一日誕辰,九月初一日忌辰致祭。

程朱闕里三夫子祠 在堨田。明萬曆間,知縣劉伸建,歲「以春秋二仲次丁日遣祭。」

尚賢祠 在府南門外。原祀太守,晉建康程元、譚梁、博昌任昉,明莆田陳彥回、福山孫遇、平度張禎、蘭州彭澤、博羅何歆、新淦張芹、晉江留志淑、岐山王繼禮。萬曆間,知縣張濤更為「尚賢祠」 ,入東剡徐摛合祀。共十一人。

雙忠祠 在城西孝弟鄉。宋紹興間,以進士詹同表聞,敕建。《新安文獻志》「有程黟《南歙潛口張許二將軍廟碑》。」

呂公祠 在太平興國寺。唐大曆間,呂渭為州司馬,于寺隙為堂讀書,後立為祠以祀之。「孝女祠 」 在劉村。祀章氏二女。

孝女廟 在城陽山中

令君祠 在城西十五里,祀元縣尹鄭安。介菴先生祠 ,縣尹汪壽甫號介菴,于此授徒,後人建祠。

姚公祠 在河西橋西路,祀知縣姚學閔。史公祠 在紫陽門,祀知縣鄱陽史桂芳。兩賢祠 在迎恩門內,祀知縣鄭舜臣、彭好古。張公祠 在霞山,祀知縣張濤,提督張天祿。孝子祠 ,祀列代孝子。

「節烈祠 」 在府治水洞口,今圮江應全捐貲重建。郡城機巷口。

諫議祠 在孝弟里。祀宋謝泌。

汪忠愍祠 :在縣城東。江西副使汪一中為國殉難,後立祠祀之。

旌表孝子祠 在鄭村建。祀孝子鄭泗。

張公祠 祀知縣張齊

鄔公祠 在新安關外。祀知府鄔元會。

洪公祠 在河西,祀知府洪有助。

陸公祠 在河西,祀知府陸錫明,即瞻淇館。唐公祠 在河西,祀知府唐良懿,即天都書院。李公祠 在河西,祀同知李茂榮。

虞公祠 在教場。祀推官虞廷陛。

劉公祠 在步廊巷。祀知縣劉伸。

魯公祠 在教場,祀推官魯元寵。一在河西堤上。

戴公祠 在龍王山下。祀知縣戴東旻。

倪公祠 在河西,祀知縣倪元珙。

傅公祠 在河西,祀知縣傅巖。

葉公祠 在相公潭,祀知縣葉高標。一在天馬山。

胡公祠 在白雲樓,祀提督胡茂禎,後改「開黃禪院。」

六逸祠 在巖鎮嶽廟中。祀宋潘洋發、方鶚,明唐子彰、佘修、趙汝弼、王瑗六子,文章行誼,高尚一轍。明崇禎庚辰重建,潘一駒董其事,歲祀不廢。

陸忠節祠 在漁梁,祀宋朝請大夫陸夢發、廬陵文天祥榜曰:「文章自昔傳青瑣,忠節于今貫白虹。」 郡守王勤有碑記。

主簿廟 在飛布山。祀主簿葛顯、縣丞某。其廟里人汪夢麟奏請營建。唐天寶間敕諡「明惠靈惠」 ,宋嘉祐封公。山有甘露洞、龍井、石屋諸勝。下有竹堨、甘泉,泉可治疫。山巔又有瑞金庵。英烈廟 在乳溪。祀宋錢嶨。錢觷,紹定三年,士民以捍寇功,陳乞立祀。

呂內史祠 在半節街。祀梁新安內史呂文達、太常卿吳應明并鄭天仁,俱有碑記。

顯應廟 在巖鎮。明嘉靖丙寅年敕建。

淪嶺廟 在淪坑

龍王廟 在溪南嶺下

龍車廟 在余岸,宋政和三年建。

孚惠廟 在東門,本出信州,相傳謂神為石敬純,乃東晉時人,為父報仇,山為鳴震,故信祀之。周翊應侯廟 ,在黃坑寺。

張、許二侯廟 祀張巡、許遠,在巖鎮更著。潛川許村、黃村、新化橋,俱有廟。

洪相山忠靖王廟 ,在縣北十里。《潭州南嶽廟碑》:「王姓張,諱卞安,與張、許同死睢陽,而史失其名。」 宋政和迄乾道,加封為忠靖威顯靈祐英濟王。《湘中志》云:王死,夢至其家,曰:「余得請上帝命為獄,府司錄事,察人間善惡,司賞罰。」 故嶽祠皆設王像。

三官殿 在潭渡

真武臺 在南溪南。旁有文昌閣、大士、關帝、靈順、廣惠諸廟。

真應廟 在南柳亭山,一名「仙翁廟」 ,又名「黟侯。」

廟祀漢太常尚書令方儲。

東嶽廟 在城內烏聊山。唐武德元年,改郡為歙州,以烏聊前山當郡治之東,因立泰山祠。歷宋、元、明俱名廟。弘治中,更增建「元帝閣」 于後。歲時祈祝,咸靈應。後有謀竊其地者,事覺,追改如初。

茅司徒廟 在紫陽山。其廟相傳甚古,今已傾廢。

溪西昭明廟 ,里人謂之「九郎廟。」

靈順廟 在城東北。祀五顯神。唐光啟二年,婺源王瑜有園,一夕紅光燭天,見五神人自天而下,導從威儀如王侯狀,黃衣皂絛,踞胡床,呼曰:「吾當廟食此方,福祐斯人。」 言訖升天去。邑人為立廟。宋雍熙間,邑大疫,知縣令狐佐夢神教以禳送,因四月佛生日,即廟設齋,遂為齋會。廟中從神:史侯德,姓孫氏,卞侯勝,姓項氏。開侯諱雄,信州王山人。王侯諱興。胡檢察諱發。發世居城北種德坊,入廟事神,靈跡昭著。張天師封為檢察將軍。又發子胡總管諱德勝,生而神異,有術者相曰:「生不封侯,死當廟食。」 嘗晝寢,覺言某處風浪覆舟,某處城池失火,所穿履皆敝。驗之果然。及卒,禦災捍患,有禱輒應,四方奔走祠下,天師張與材賜號「忠靖靈遠」 ,大師胡提點賜七星劍。元至正間,封鎮南王,忠靖靈應,護國總管、忠助八侯廟 在龍山井。祀越國公汪華八子,稱為八郎君,今廢。又有福惠廟,在城南七里頭。元壇廟 在烏聊山。

忠護侯廟 在城南。祀汪華第九子。

通真廟 ,在冨山麓。張王廟 ,在上路,即廣德祠山神也。宋嘉定三年,趙希遠又于報恩寺側立廟祀之。

總管廟 在飛來山中

火神廟 :在新安衛前。康熙六年,知府龔蕃錫創建。

休寧縣

社稷壇 宋在縣東南,復徙西門外。元至明仍之,即今城內址。社稷初各一壇,後合徑二丈,封三尺。北有齋宿舍,今為常平倉,周繚以垣,垣門三座。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東南二都。省牲房三楹,齋宿舍一所,俱在壇左。

邑厲壇 在縣北二都,壇左省,牲房三楹,周繚以垣。鄉厲一十六所,在各鄉。

里社壇 在各鄉

城隍廟 在東墩。明洪武四年建。嘉靖壬寅,縣丞蕭職、壬申令張試遞修之。丙午,令李喬岱鼎新之,制加宏拓。正廟「縱橫各三楹,前䲽石為露臺,環以石欄。兩廡各六楹,周繚以垣。南為儀門,橫三楹,徑二楹,下疊石為階數十級,其南為外門。」

忠烈祠 在縣治東山,祀越國公汪華。宋紹興知縣吳敦仁建。

程襄毅祠 在南山庵左,祀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程信。明成化十六年奉敕建。

江先生祠 在錦堂山。諱慶,受學胡安定公,歸隱此。凌待制唐佐、金尚書安節,皆其高弟。太守洪适祠祀之。

定宇陳先生祠 在陳村,祀元儒陳櫟迨。明為里人所侵,御史陳叔紹及知府孫遇復之。景泰三年重建。正德九年燬,十年,知縣王迥重建,年久復墟。

皇清康熙丙寅,給諫汪晉徵特疏重建。

程宗伯祠 在車田墓前,祀尚書程敏政。「太守張公祠 」 在鳳湖街廉惠倉西。其倉,張捐俸置也。「邑春、秋二巳日祭。」

靈順祠 ,即五顯廟,在邑東芝山,四城故家共祀。夏出周遊,晝列仗、夜列炬,以厭兵火。

華光樓 在靈順廟前,廟右有「五猖堂。」

東嶽廟 在縣東南山,今東門外一里。元大德三年建。弘齋曹涇《記》。

晏公廟 在縣東水口上。

西關社祠 在西街,祀杜副帥。

南關社祠 :在南街,祀高副帥。

方、王二貞女祠 在東門內。

汪文毅公祠 在城中街。祀明翰林院檢討汪偉。

皇清順治十年,請建。

孝子祠 在東門外,為旌表孝子邵燕立墓在祠後。

汪仁峰祠 在鵬源。祀明儒汪循。

皇清康熙六年,曾孫采建

父子鄉賢祠 在上溪口周孝子祠左,土名「四芝塘塢」 ,祀明贈憲副汪鈆,號惺凡。中憲大夫憲副汪康謠,號鶴嶼,孫知縣汪鼎和建。

汪太僕祠 在上資。祀明太僕少卿汪先岸,號「無二。」

婺源縣

社稷壇 宋社在來蘇門外,元遷于城北社壇山,明遷城北湯村,各鄉俱有建立。

山川壇 元遷在南隅郭外。

邑厲壇 在東溪

城隍廟 :在東門大街。

朱文公闕里 在縣南前街。

忠烈廟 祀越國汪公,凡十一所。一在大畈,一在天澤門,一在縣南,一在豐田,一在赤硃嶺,一在高安,一在練溪,一在繡溪,一在沱川,一在坑頭,知縣潘鰲記,一在甲路。

世忠廟 五所一在二都,一在龍山,一在金竹,一在鳳嶺,一在高安。

關帝廟 一在倉巷,鎮將王龍捐俸重修。一在天仙觀左。一在西山,教諭夏萬亨建。一在龍鳳山,鎮將張成功率眾建。一在丁峰塔,程亨嘉建。二在沱川、二在玉川。一在旃坑。一在慶源橋。一在符村。一在永川,知州俞喬建。一在鳳山,查姓眾建。一在段莘養田。一在思口、一在理田。三官堂 在倉巷,關帝廟後前左馬明王廟前。右有火神廟。康熙己酉,鎮將王龍捐俸建,并置田十畝,勒石永供香燈。

游汀社廟 宋張泰宇立。明裔孫礪齋復築石壇,子邦及諸孫光大之。

水府廟 在明道坊,原立「楊泗將軍像」 ,有祈悉應。凡臨蓐者與病祟者,皆禱之。順治庚子,建醮酬神,杯倏高舉,見一大蟾蜍,持去復還者數四。卜之,乃廟于中街,兼祀楊、胡二元帥。

關帝廟 :在城北。原為靈順廟,以祀五通神。宋大觀三年,賜廟額「靈順。」 自是至明,屢燬屢創,春秋致祭不絕。

皇清康熙丙子、奉

旨「燬像、改設今廟。」

關帝祠 :在環溪水口。吳竹峰裔孫建。

許、張二侯廟 在二十四都。

雨順廟 在松山

東嶽廟 在縣東溪

五福鎮廟 在三十一都。五鎮祀南唐鎮官羅芟,遇水患災傷,禱之。

婺女廟 在西山麓。以縣為海寧地,常隸婺州,取「婺女」 之義,故立廟焉。

古樓墩廟 在秋溪

忠靖祖廟 在種德坊福泉井畔。胡侯世居,故曰「祖廟。」 明萬曆壬寅遭燬,里人戶部郎中王廷舉撰文募建。一在靈順廟左,一在七都旃坑,一在二十五都東塢口,一在下槎。一在高安澤民坊。土地祠 王嘉宏等倡首建。

鍾英廟 在江灣水口,明正德間建,萬曆間江族重新。有觀音閣、周王行宮、文昌閣東有漱玉亭。

演武場關岳二王廟 在暘田。

周王廟 在旃坑

靈樹廟  、英烈廟 俱在七都。《中平》。

金湖堂五顯廟 在八都西坑。

西峰廟 在長徑祈豐處。

閏八相公廟 姓余名海陽。獵射麂母,麂子抱號死,公感悔,引鎗自殺,僕胡仲亦以身殉,遂成神焉。太僕余一龍立廟,孫紹祉修墓作記。在沱川村頭。

西風大聖廟

宗三舍人廟 俱在沱川。

金輪廟  、東嶽廟  、裕福廟 俱在莒徑雲山祖廟 在中雲。

齊總管廟 總管名宗頀,宋浮梁陶丞。勞于王事,誤毀御器,抱憤吞器,立死不仆,遂成神焉。嵩峽,齊氏建。

程相公廟 有二:一在十三都,一在四十三都。軍服廟 在十四都。元末紅巾賊亂,吳總管伯宣戰服賊黨于此山下,故名「軍服山。」 都人感之,立廟以祀其功。先是鬼出為祟,廟成,祟有所鎮壓,一方晏如。明萬曆間,吳文高等修葺。

皇清康熙癸酉,梓里宋德根捐資重建。

水口古廟

寶靈廟 俱在桂巖

保安廟 在十六都莒溪。

張睢陽廟 在鳳山查村。

真武廟 一在西山。雷壇一在十六都「潢川。」 「李氏三法師壇 在理田。」

文昌閣 一在西郊外,一在段莘,一在中山,一在鳳山,一在沱川,一在焦源。

龍尾法壇 在上井,里人江輔年建。

發祥廟 在明道坊,眾建,祀楊泗將軍、王總管、胡元帥。順治辛丑,神顯靈示址,居民因建,禱應如響,萬姓獲祐。

準提閣 ,在「沱川鄣麓。」 余振鴻建。

理田文昌閣

三賢祠 舊在儒學之右。宋淳熙十年,知縣周師清建,以祀宋儒周濂溪、程明道、程伊川先生,文公朱熹《記》。後圮併為訓導廨。明嘉靖八年,知縣曾忭遷于縣後紫陽書院內。春秋仲月有司致祭行禮,與文公同。監生程亨嘉助造。天啟三年,魏璫毀天下書院,因去「書院」 名,改為祠。崇禎十二年,學院金批「以鄉賢南吏部」 尚書余懋衡祔祀。

雙湖先生祠 在東門普濟寺前。祀宋儒胡一桂,原有故址。館驛前。常侍後裔建,今圮。

端風祠 為絲絹事。祀郡守徐成位、司理舒邦儒、尚寶司卿汪文輝記。

四賢祠 在縣東街,祀邑令李士翱、曾忭、周如砥、朱衡四人,皆有德政可紀。知縣張檟請于撫院,立祠祀之。都察院游震得《記》。

五賢祠 祀邑令陳金、曾忭、周如砥、朱衡、張檟五人。

「三侯古祠 」 在太平坊。

晦翁祠 誥院,滕璘子。滕鉦因草堂為祠,祀文公,以璘珙配享。許月卿「記。」

滕氏啟賢祠 有二,一在雙桂坊,一在江灣東思賢段,祀宋中奉大夫洙、滕氏、璘珙諸先儒,並配享。明萬曆乙未,邑令朱為申請衣巾奉祀,題其堂曰「名賢世家。」

明經祠 在考川,祠。唐明經先生胡昌翼又嘗構繹思齋,鑿暢清池,建明經橋,皆隱居樂道處。雲峰先生祠 在考川,祀元儒胡炳文。明正德間,知縣胡濬建,邑人潘潢記。

皇清康熙年間,裔孫大全重修。邑人詹養沉、曹鳴遠

江蕃俱有記

「七賢祠 」 在考川。潘雲松記。

「七賢堂 」 在「清華」 ,今改「世賢堂」 ,祀胡學昶、閎休、煚震、升康侯。

文昌閣 在灃溪。呂昌捐金建塔,塔下建祠,又輸田以資向學者。

《經鋤祠 太史魏充題奉漢儒倪寬以下諸儒在大田》

汪端公祠 有二:一在三浯嶺,大畈,奉祀。一在象山大田寺端公墓前,平樂各族奉祀。明天啟間重修。

「岳武穆王祠 」 在錦繡坊。明萬曆丙申燬。甲辰,楊村程應通建。

忠勇叢祠 在十三都廬源。宋宣和中,鄉人感詹巨源、光國、芝瑞、彥達等死義,立祠祀之。其後以光國五世祖唐先鋒兵馬使必勝及其子世勛俱以忠義沒王事,并附之。

登高山永相祠 在理田。

廟山祠 宋江廷珪建,為祝釐之所在考川。雙烈祠 在古坑,為新安指揮王千戶何死于明嘉靖丙寅流賊之難,通判署縣事馮叔吉立碑記。

東臺靈祠 在外莊

孔坊「孝友祠 汪尚書應蛟為潘爾和題。」 《祁門縣》

社稷壇 舊在西城門左。明嘉靖丙寅,城祁遷門外。萬曆己亥,知縣余士奇以《形家》言弗利,復遷去百數十武。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

城隍廟 舊在治西重興寺側。明初,徙祟法院故址。萬曆十八年,知縣祝以庭重建。

邑厲壇 在城北

里社鄉厲壇 在各都

吳長史祠 祀唐縣令吳仁歡。一在縣門右偏,一在新嶺西。明洪武二年,令縣官每年八月二十七日致祭,到任亦告祭。

鄂王行祠 舊在東松庵前。宋紹興改元仲春,岳飛提兵討楊么,或以為討李成。過祁,憩東松庵,終夜度軍。及曙,祁人乃覺其法律嚴整如此。文昌祠 在西門外,知縣余士奇改立。

忠烈行祠 舊在祁山之陽,祀唐越國公汪華,尋移縣西重興寺側,各鄉多有之。

周舍人祠 在眉山下,祀宋舍人周繼忠。元至正壬辰,兵燬。明永樂庚寅,裔孫伯銘重建。天順二年,裔孫文明新之,復燬。

梅烈侯祠 祀漢梅鋗。一在悟法寺左,一在大北港口,汪克寬有記。

元帝祠 在城北隅

關王祠 有三,一在城西北隅,一在分口,一在古樓嶺。

「五顯行祠 」 有三:一在城東隅,一在古樓嶺,一在榔木嶺。

周王祠 有六,一在城西隅,一在城南鳳凰山,一在寺古坦,一在虎嶺,一在墩上,一在閭坑。史、卞二侯祠 有三,一在王村,一在韓村,一在城北隅,今廢。

文孝祠 有四祀梁高宗:一在曹村,一在周村,一在善和里,一在柏溪。

《祠山》:張王祠 有五,一在邑西重興院內,一在張村,一在大北港口,一在東石坑,一在祁山之陽。

歷山廟 在山下。《祥符經》云:「管公明學道于此,故立。」

黟縣

社稷壇 宋在城西南。紹熙間重葺之,後廢。端平初,知縣舒泳之重建,環以牆垣。明初、洪武間,改置在縣治西北,建神廚、宰牲庫房各三間。洗牲、宰牲,各有池有井,俱于壇之左,繚以周垣,并置門牆。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原在舊儒學西,明弘治癸亥改置縣南。

邑厲壇 在縣北。明洪武三年置。八年,立石刻祭文。

里社壇

鄉厲壇 五十六所,立于各鄉。

城隍廟 「宋在縣治北,元仍舊。明洪武三年,頒行郡縣定式」 ,即舊基重建。正殿、兩廊,前後、左右行祠門房。「永樂庚寅縣丞董彪、正統壬戌縣丞陸逵,先後修之。」

皇清康熙戊午,知縣藺佳選重建。

忠烈廟 明以越國公汪華府建,署「忠烈」 額。一在縣治東,一在東靄岡、一在東南黃岡、一在西北黃陂。

薛公祠 在縣街東廡。唐廣德間,以祀縣令薛稷。宋端平,知縣事舒泳之重建于縣大門內,今如故。

胡公祠 在縣東南五里。初,胡明星為梁太常卿,穿渠導城北漢水,灌田千餘畝。民德之,為立祠于橫岡。元初,裔孫京重建,子孫相繼葺之。又縣城有廟,以祀公之子。

褒忠祠 祀宋盧臣忠。端平三年,省劄「據盧汝昌狀,送本縣立祠,仍賜廟額。」 明成化間,裔孫得序率族重建,尋壞。弘治三年,志義、忠輔等又葺新之。

董公祠 在縣北梓路寺東廊,祀都撫董興。明正統間,知縣胡拱辰祭之。

胡公生祠 在縣北。明成化間,邑民懷知縣淳安胡拱辰德政,特立生祠祀之。正德丙子,移置舊儒學基內。

五顯行祠 有三,一在城隍廟,因改學廢。一在縣北二十里謝村,一在東南七里石山。

《周翊應行祠 》,又曰「靈順將軍祠」 ,有四,一在縣東葉村,一在縣西北橫山,一在縣南胡村,一在九都。

五溪大聖行祠 在縣東北。每歲祈禱之所,久廢,明洪武十二年重建。

文孝廟 在縣西南五里。

郎官廟 郎官名顯濟,偕父明星穿渠利民,相傳祀之。元初,郭隅文善翁號「半段」 者,乃捐地倡眾立廟于聞琴社前,裔孫胡仲賢塑其像。後王懷德遷建于宅基之北,東向,既頹迨。明正德初,王張顯率眾新之。

胥王廟 在縣西二十里。宋封善應侯。

石盂廟 在縣西北。祈禱有感。宋嘉定侍郎汪綱請于朝,封「靈濟王。」

吉陽廟 在縣東七里。宋封「顯濟王。」

東嶽廟 在縣西南一里。宋淳熙間再建。邑民程萬里董其事。元初,邑人程士龍重建正殿。又有行祠,在龍尾山。

頂遊廟 在縣西南

戰兵廟 在縣北

王郎廟 在縣北。始建自宋,後頹圮。明季有僧洪興復募重新焉,改名「朝陽庵。」

噎潭廟 在縣東南

石信將軍廟 在縣北

關王廟 在縣東南迎靄門外。明萬曆十九年,知縣王家光建。

皇清康熙丙午年,知縣江既入擴建,知縣曹振邦、《杜》

弘完功

績溪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邑厲壇

里社壇

城隍廟 以上所在未詳。

表忠祠 在城南。明萬曆十二年,程濂等奉旨捐貲,為遼府左長史程通建,春秋有司舉祀。蘇文定公祠 年久圮壞,知縣王祚葵捐俸倡建未竣,知縣蘇霍祚重修。

梓潼祠 :在縣東,胡廷廉復建。

復陽祠 ,在石鏡後,胡廷廉建,左有石屋,旁有流雲、躡虹臺洞十座。

關聖廟 一在大屏山之南,一在新嶺之南,一在新嶺之北,一在《暈嶺》之北。

白沙廟 在馮村鋪

嶽王廟 在西郊

相公廟 在高遷

衍正廟 一在河南市,一在乳川。。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