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九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九十六卷目錄
臨江府部彙考六
臨江府風俗考
臨江府祠廟考〈寺觀附〉
臨江府驛遞考
臨江府兵制考
臨江府物產考
臨江府古蹟考〈墳墓附〉
臨江府部藝文〈詩〉
入百花溪望玉笥 明劉同升
臨江府部紀事
職方典第八百九十六卷
臨江府部彙考六
编辑臨江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府屬
《舊志》:「文風最盛,是為劉孔之鄉;民俗淳龐,易奏龔、黃之績。」
君子尚禮教,畏清議,崇德齒,矜名檢小人。「安居而樂業,勤力而知分。」
《嘉靖郡志》:「民性儉嗇負氣,勤苦作業,地狹而庶仰食旁郡,或棄農業,遠服賈矣。」
《隆慶郡志》,「故鮮訟,今稍好爭,故勤嗇,今稍宴惰;故知分,今稍陵越」 ,尊卑倒置有之,而崇儉好禮文之風僅僅不替,彼前志所載,疇克盡復之哉!
臨江府祠廟考 通志
编辑本府。〈清江縣附郭。〉
社稷壇 :在府城朝天門外。春秋二仲月上戊日致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門外。春、秋二仲月上巳日致祭。
郡厲壇 在西城門外
里社壇 在各鄉
鄉厲壇 :各縣鄉保俱有。多至數百,少亦不下數十。
城隍廟 在府治南
旗纛廟 在府治北
褒忠祠 在府城朝天門外。祀宋死事知臨江軍州陳元桂,賜額「褒忠」 ,歲久廢。明正德間,提學李夢陽重修,以宋清江令趙孟濟配享。嘉靖七年,知府錢琦復修,益以死事宋知軍鮑廉並祭都御史泰和歐陽鐸,按察司副使郡人龔守愚,俱有記。
戴公祠 祀知府戴德儒。
馬公祠 在府治東,祀知府馬文升。
練公祠 在城東北薌林書院左,久廢。
文相國祠 在府學右,巡按都御史謝杰建。中為「明德堂」 ,祀信國公,復祀謝廷袞,為清江教諭中丞父也。
朱文公祠 在府學後。宋寶祐中建,祀朱熹及清江張洽,以黃勉齋配享,後改為驛。舊刻公及張公二像石碑,今移置府學內。
文昌閣 舊在縣學左,明天啟乙丑,燬于火,縣令盧兆龍改建育賢門外。
關帝廟 :在天寧寺左。
劉公廟 有二:一在朝天門內,一在朝天門外,祀劉天祐。元末戍卒舉義兵,不克而死。
江東廟 在富壽岡。元延祐初,萬戶楊重明領兵討蔡五九,兵次蕭灘。一夕,忽聞兵甲聲,驚問左右,皆駭不能對。或語之曰:「江東神也。」 於是所向克捷,還立廟祀之。
施侯廟 在郡治南,今廢。
梁昭明太子廟 在縣東。舊《志》:「武帝經此,葬昭明,有廟。」
順濟龍王廟 在朝天坊。宋巡檢馬勉之建。雷廟 在縣北白牛岡上。明嘉靖間置郡別駕金本陶禱雨立應。有詩記其事,立碑祠中。東嶽行宮 在縣西城外。宋嘉定中重建,郡人徐得之記。
「仰山」 「孚會」 行宮 在城南,舊碑舛不可讀。仰山
袁州山也,祠在宜春。宋淳熙中,郡守沈銑以旱遣官禱神,立雨,因建「行祠。」
張中丞廟 有二,一在南門外,一在東門外,祀唐張巡廟。門外有石人跪立,俗名「石人廟。」 嘉應侯廟 ,相傳神姓張,淮陰人,封顯慶東平王廟在清波門外,今廢。
蜀三聖廟 在縣治北。舊傳神即清源真君、梓潼帝君、射洪縣神。
聶公廟 在清江鎮,宋慶元中建。公名友,吳丹陽太守,嘗逐鹿至鎮,射樟樹滅,妖沒而神威有赫,邑人立廟祀之。
晏公廟 在府治東北三十里清江鎮。舊傳本鎮人,名戍仔,元初為文錦局堂長,因病歸,登舟即尸解。人以為神,立廟祀之。有靈顯于江湖。明封平浪侯。
新淦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邑厲壇 俱在郭外
鄉社壇 在各鄉
鄉厲壇 在各鄉
城隍廟 在城內
孝通廟 在縣南八十里峽江鎮。相傳秦時有溫媼經程溪,得巨卵藏之,生七龍,放之江媼,或至江日,龍輒獻嘉魚若祭焉。媼死葬程溪。將圮,一夕雷電遷之高岡。鄉人為立祠。唐賜額曰「孝通。」
蕭公廟 在縣北四十里大洋洲。宋咸淳間,邑人蕭伯軒死為神,民為立廟。元時以其子祥叔合祀焉。明永樂中,其孫天任卒,屢著靈異,亦祀于此。詔封為「水府靈通廣濟顯應英佑侯。」 峽江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邑厲壇 俱在郭外
鄉社壇 在各鄉
鄉厲壇 在各鄉
城隍廟 在城內
周瑜廟 在峽江鎮,故巴丘縣,按《吳志》,「周瑜嘗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故後人立廟祀之。」 新喻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邑厲壇 俱在郭外
鄉社壇 在各鄉
鄉厲壇 在各鄉
先賢祠 在縣學。祀宋李諮、劉敞、劉攽、蕭固、楊獬、李大有、蕭燧、謝諤、章穎、嚴時亨諸先賢。
寺觀附
编辑本府。〈清江縣附郭。〉
天寧寺 在府學左。唐以前名「興化。」 咸通中,韋宙改建,更名鐵佛寺。宋曰天寧萬壽寺。紹興中改「報恩光孝。」 元末燬于兵。明初,郡守劉貞重建,內置僧綱司。正統十年,敕賜袈裟及藏經,尋燬。今《袈裟敕書》尚存。
慧力寺 在府城南二里。瀕江即唐歐陽處士宅,寺始南唐,盛於宋。崇仁殿說書王雱、尚書章穎皆有記。明洪武間重修。時有僧黃半閒召至京,賦《金陵春曉》詩,稱旨,賜袈裟歸。嘉靖戊午燬,萬曆間重修。按:寺自宋及明初最盛,有第一山、萬松關、半山亭、松風亭、江月亭、觀空閣、挹清門、白蓮池、讀書臺、會心亭,皆環列山之前後,又有古松數百株夾道直接城南郭門,號「引路松」 ,今并無存者。
廣壽寺 ,在府城崇德坊。明嘉靖辛酉燬,分守陳大賓相其地吉,改遷學寺,今改建南門內。「報恩寺 」 ,在金池坊,為烈女謝小娥立。明弘治十二年改為公館。
百華寺 在府城東一里。左有讀書臺。舊有僧會司,今廢。
迴龍寺 在城東北五里。江水東流至此,稍折當其衝,故名。
禪林寺 在城東,今廢。
石溪龍居院 在府學左,即唐盧肇讀書臺。唐宰相裴休嘗為書額。元至正間燬,明洪武甲子重建。
南峰禪院 ,在縣南二里。有銅鐘,五代時天祐三年鑄。
東山永壽禪院 在縣東三里。南唐保大中建,額曰「東山。」 宋咸平中改今名。
承天宮 即梅子真故宅,在洞天山玉澗之上。
漢時為玉梁觀。唐景雲中,嘗遣使建醮祝釐于此。宋改為承天觀。元至元年間,詔加萬壽承天宮。
紫霞宮 在今城隍廟左,晉為「紫霞堂」 ,元改為宮,明正統間重建。
崇真宮 在閤阜山東峰之麓,初名靈仙館,唐改閤阜觀,南唐改曰「元都。」 宋政和中,改賜今名,易觀為宮。
新淦縣
祥符觀 在縣治南。宋有道士何得一,徽宗曾召見。
峽江縣
蕭山寺 在縣西七都黃源。梁天監中,侍郎蕭子雲結庵隱居,煉丹修道之所,立碑創剎。有「流觴曲水、飲馬芳池、海棠洞、蹴毬場、煉丹井、石筍諸勝。」 宋淳熙中,朝散郎謝盤為記。
頂山寺 在縣西八都
新喻縣
建興寺 ,在縣東北。即大佛寺。今為習儀祝釐之所。
崇慶寺 在縣西門外,明洪武正統間重建。黃陂院 在縣東寶屏山下。
仙馭觀 ,在縣東二里。舊名「白鶴」 ,今置道會司。
臨江府驛遞考 通志
编辑清江縣
蕭灘驛 在萬勝門外,今廢。
清江遞運所 在清波門外。
新淦縣
金川驛 在縣治北,今廢。
峽江縣
螺川遞運所 在府治南。
新喻縣
羅溪驛 舊在縣東四十里羅坊巿,今遷猴山下。
《驛站》項下:除康熙八年裁減外,
原額連受協走遞人夫三百四十七名,差馬一百二十五匹原編《驛站》各款,共銀一萬五千三百九十三兩九錢七分。內已設、復存、設支解銀一萬二千三百一十五兩一錢七分六釐。見候復還補足原額銀三千七十八兩七錢九分四釐。
臨江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本府
樟樹營 駐防清江縣樟樹鎮。
原額經制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三百名。今奉文新定經制,止留馬步戰守兵丁二百名。
臨江府物產考 通志
编辑食貨屬
香橙 橙亦橘屬,似柚而香,《葉有兩刻角》是也。其形圓,大于橘,皮厚而皺,甘亦可食。
柑 樹葉類橘而實圓大倍之,有蜜團、金柑等類,皺皮者佳。
柿 有數種,曰黃柿,曰朱柿,曰火毬柿。炙乾者謂之「烏柿」 ,日乾者謂之白柿。又一種差小,謂之「軟棗」 ,其味甚甘,土人又謂之「牛乳柿。」
茶芽
「煤炭 《峽江》」 新喻出,
「石炭 峽江」 新喻出。
《石青 》:一名「石綠」 ,一名「青碌」 ,畫工呼為「碧青」 ,醫家亦用瘳風疾。
野雞 :《爾雅》曰「鵯,天雞」 是也。
鶿䳓 ,似鶴,色青,頂微紅,翎毛雜色皮 ,各縣出。
銅 新喻出
苧布 葛布
臨江府古蹟考 明一統志通志合載
编辑本府。〈清江縣附郭。〉
樊城 在府治西北三十里修德鄉。相傳有樊將軍居此,故以為名。
都尉城 在府東三十里。漢豫章都尉治于此。新淦故城 ,在府東六十里。漢時縣治此。王莽改曰「偶亭。」 東漢復舊。隋移今治,城遂廢。
吳城 在府治西三十里。其地有敵樓、衝敵樓、吳王廟。或曰即新喻。廢吳平縣,一在西南三十五里,近棲梧山。《寰宇記》云:「即廢治平縣。」
盧城 在府治東北五里修德鄉。相傳城為盧府君建,故祠祀之。
鍾山府城 在虎瞰山。隋大業初置,尋廢。唐天授初,又移臨梁館于錦鍾山府之舊地,今為縣學。
瓦城 ,在府城東北四十里。五代時鄉豪築以自保。
風義堡 在府城西南。相傳唐末清江婦魯氏者,抱長子攜幼子走避寇,遇寇,寇怪其不抱幼子,婦曰:「幼子妾所生,長子,前室所生故爾。」 寇義而厚遺之使去。後人因名其地曰「風義堡。」 劉氏墨莊 宋劉清之五世祖式,有書數千卷,夫人陳氏指以語諸子曰:「此乃父所謂《墨莊》也。」 中更變亂,書散不存。至清之之父,悉力營購,始復其舊。朱熹為之記。
御書「秀溪 」 :宋兵部侍郎曾宏迪別墅,理宗親書「秀溪」 二大字賜之,刻于石上。
御書:「薌林 向子諲卜築處。」 宋高宗嘗書此二字賜之。石刻舊在郡東門外,明永樂中,郡守劉翼移置郡學。
覽勝亭 在府治南石溪寺右。唐盧肇憩此,覽山水之勝,作亭表之。
吸川亭 在府治。宋時判官廳。面臨大江,稱奇觀。
「清江碧嶂亭 」 在府治圃中,宋時建。
魁星亭 在府學內,面閤阜諸峰,如玉立然。「觀瀾亭 」 在舊府學內。
霽月亭 在府治內
化梭亭 在縣東三十里許清江鎮。陶侃漁於雷澤,得織梭掛壁間,一日雷電梭化龍而去。後人因作亭陶母墓前。明洪武初重修,張九韶《記》之。
願豐亭 在縣南濱江。舊名四望,宋高斯從改今名,取杜甫「憂國願年豐」 之句。
秀江亭 在縣南濱江。宋隱者吳元叔建,黃庭堅訪之有詩。
景疏亭 在縣西一十里。宋歐陽國華致仕歸,景慕二疏而作,學士徐君平《記》。
兩耆亭 在縣學西。朱文公守長沙,道經于此,與謝諤會,時人作亭以表之。
坐笑亭 在府治內。宋時建,司諫韓璜有記。維崧堂 在府治內。宋天禧中,王益為軍判官,其子安石生于此。後人因名其堂曰「維崧。」 富壽堂 在府治。宋建因富壽岡為名。
靜治堂 「在府治」 ,宋建。
五賢堂 在府治講堂西。《五賢》,宋劉敞、劉攽、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
讀書堂 有三,一在縣西一十五里。晉豫章吳猛能以白羽扇畫江而渡,嘗過此,喜其山水之勝,建堂讀書,故今城西門曰「望仙門。」 一在府城內,唐宜春人盧肇讀書于此。一在閤阜山南,唐宋齊丘讀書處,又有藏書岩在焉。
近江樓 在府江濱皇華驛左。寶祐癸丑,知軍魏廷玉、通判黃洪建,為朱文公祠堂。樓名近江,以公詩有「征驂聊駐近江樓」 之句也。
一覽樓 在府治圃中。圃有清江臺,臺上有樓,名曰「一覽」 ,宋建。
橫舟閣 在府治。其在倅廳有「槐風」 、「桂月」 二閣,在判官廳有冰壺閣,皆宋時所建。
經史閣 在舊府學內。宋侍郎向子諲建,以藏經史者。前祀二劉、三孔;教授宋翔增祀向公,為「六賢祠。」
宋神宗宸翰 《蕭學士門》書「登金門,上玉堂,攀龍鱗,附鳳翼」 十二大字賜之。後徙至敬一亭。今藏縣庫。
蘇東坡書《金剛經 》,在慧力寺,明移府二門內,僅存其半。
《岳武穆遺碑 》宋紹興中,武穆征虔師,駐河埠伏魔寺,有詩親書刻石置寺。寺僧覆以亭,周謨有記。後江水嚙岸,寺遷,碑亦隨之。明嘉靖間改建,名「新修寺。」
《韓世忠碑 》。相傳修城隍廟得之,今豎廟門左。宋高宗以世忠出師功,特賜淦田,手書旌之。世忠孫有《賜田記》。
新淦縣
石陽城 ,在縣東南五十里。東漢置縣,屬豫章郡。晉屬廬陵郡,隋省入新淦。
巴丘城 ,在縣南八十里。峽江。東漢末置縣,晉屬廬陵郡,隋省入新淦。
「都制置城 」 即縣治所。吳楊行密得吉圖虔,用嚴可求之策,以新淦為治所,置兵城守。宋初,樊知古奏廢焉。
泥溪城 在縣南四十里漚江。按《南史周文郁傳》,「廣州刺史蕭勃舉兵踰嶺,又遣別將歐陽頠屯兵苦竹灘,入泥溪,作城自守。文郁遣周銕虎襲頠,擒之。」
監軍城 在縣西一十里,地名「城口。」 楊吳建都,制置使於新淦,又渡江而西,置監軍營,故築此城。宋紹定間廢。
雙秀亭 在縣。宋時鄧氏二子,長曰佑,擢童科;季曰桔,登三禮科。築亭江上,扁曰「雙秀。」
湧月亭 宋時建
黃蘗館 在縣西。唐權德輿有《奉使宜春夜渡新淦江陸路至黃蘗館遇雨》詩。
讀書堂 有二,一在縣治東,相傳為晉陶侃讀書處。一在縣治西,相傳為唐狀元盧肇讀書處。戲魚臺 在縣治東東山寺前。宋劉次莊謫居臨江,卜築東山下,鑿池其前,因名堂曰「戲魚」 ,自號戲魚翁。嘗自摹《淳化帖》十卷,刻石置堂中,時稱為「戲魚堂帖。」
峽江縣
煙雲臺 在縣西三十里,梅子真煉丹處。有朱熹、《范槨詩》。
魏夫人壇 在仙姑嶺上。相傳,南嶽夫人嘗治于此,宋黃庭堅有詩。
九仙臺 在玉笥山,黃庭堅詩:「九真承詔上龍湖,盡是驪山所送徒。惟有鄧公留不去,松根搘鼎煮菖蒲。」
「孔丘明宅 」 在玉笥山,秦孔丘明奉母學道于此。
梅福宅 在玉笥山。福漢人,嘗學道于此。練子寧宅 在縣東善政鄉。三洲、淦峽二志俱載其宅墳。羅念庵自《靖祀記》謂「先本新淦東山人,至父伯尚遷三洲,是生公。比及第,復居淦城」 ,是也。
新喻縣
龍池墅城 ,在縣南三里。本新喻故城,唐因水患,遷今治。
吳州城 ,在縣北四十里。唐初析新喻置吳州,以距村為州治,尋廢為新喻縣。後遷縣治龍池墅,城,遂廢。
廢廣豐城 ,在縣北八十里。唐武德中所置,尋廢,省入新喻縣治內。
廢吳平縣 ,在縣東一百里。東漢末,置漢平縣,屬豫章郡。吳改曰「吳平」 ,隋廢入宜春縣。
廢治平縣 ,在縣北八十里。唐武德年間置,尋廢。
鍾山府城 在虎瞰山。隋大業初置,尋廢。唐天授初,又移臨梁館於錦鍾山府之舊地,今為縣學。
竹陂 在縣南。宋謝諤居此,名其燕坐曰「艮齋」 ,人稱為「艮齋先生。」 又有「桂山堂」 ,周必大、楊萬里皆有詩。
兩耆亭 在縣學西。宋朱熹守長沙,道經于此,與謝諤會,時人作亭表之。
秀江亭 在縣南濱江。宋隱者吳叔元建,黃庭堅嘗訪之。
《綠陰亭 》在縣學,俯瞰袁江。
美俗堂 「在縣治」 ,宋建。
萬安館 在縣東六十里,即今「萬安鋪。」 朱熹寓此,有詩。
五浪館 遺址在縣西南三十里五浪灘側。「臨梁館 」 在鍾山。
李處士水閣 在縣治西。宋李諮建。
文昌閣 在縣東南,一名「采芹閣。」
集雅樓 在縣治東。宋王安石子雱嘗館于是樓,藏書萬卷,名曰《集雅》。
廢治平縣 ,在縣北八十里。唐武德間置,尋廢。
墳墓附
编辑本府。〈清江縣附郭。〉
漢聶將軍墓 ,在郡城東北三十里。封漢將軍。名友廟在清江鎮。新淦人
施侯墓 在府署譙樓門內。《古志》云:「施三十郎徙所居為縣治,沒而葬此。」 年代莫詳。
馬夫人墓 相傳「在郡圃中。」 年代莫詳。
三國吳毛玠墓 ,在城西風義堡。進士陳京于圃中掘得斷碑,有「毛玠之墓」 四字。
五代蕭女墓 在縣西二十里。舊《志》以為梁武帝嘗至此,有女死,鑄金為婿,合葬人發掘則虎蛇暴集。嘗有牛衣兒因暴雨止此,見其墓上爛然如金,有蠶飛出,兒因拾十數納於懷,忽聞雷聲,蠶遂失。
宋彭侍郎墓 在縣南二十里許,地名「金井坑。」 明張九韶墓 在縣西三里。韶該慱經史,元季累舉不第。明洪武初,累官翰林編修。
新淦縣
秦孔母墓 在縣南八十里。相傳秦孔明奉母學道于玉笥山,卒葬此焉。
陳黃將軍墓 在迎春門外。名「法𣰰。」 梁承聖元年領淦令。
蘇令墓 在秋山。相傳「永定中,蘇為巴丘令,歿葬于此。」
嶽陽王墓 在縣南六十里。舊載:王,陳高祖第十六子。貞明二年,臺城陷,被害。唐武德中,子嵩為吉州別駕,遷葬于此。
唐欒令墓 龍紀二年,任墓在縣東南十里。南唐丞相齊丘墓 在縣東北板埠。
宋曾龍圖墓 ,學士名三聘,在二都郎中岡,何狀元墓 ,在三都泥江下弦地。公名昌言,刑部侍郎何正臣之姪,登紹興四年丁丑榜,仕至工部侍郎。
元郎君墓 在三十三都。劉大芳之後。同居十三世,族眾千煙因元寇淦殲,眾三百餘人,聚塚葬之。
明金幼孜墓 在縣南八十里。
練子寧祖墓 與何家山鄰,子寧祖隴及母「郭夫人墳」 皆在焉。
陳尚書墓 工部尚書名壽,諡簡襄,賜葬在新淦南三十里,名「大路。」
孫都御史墓 名「仁」 ,在縣南。
朱都御史墓 名「孟震」 ,在縣北紅沙塘。
胡大理墓 名叔廉,有《御製祭文》。
黃給諫墓 名「仁山」 ,在治西。
吳副使墓 名達,號「雲泉」 ,與羅太守洪先相友善。葬鋸源。
《周學使墓 》名謨,號虛白,天順進士,累官陝西副使。
峽江縣
三國吳周瑜墓 在巴丘。
游將軍墓 在城北游墓嶺上。
明金文靖墓 在「暮膳山。」
高岐墓 在南障山黃獅岡。
張奮揚墓 在峽江洞下梅花洲。《太史呂涇野誌》。
邊仲亨墓 ,在沿水牌西坑。
張母墓 ,在張公石山。
新喻縣
習嘉言墓 在縣二十八都,奉敕葬。
臨江府部藝文〈詩〉
编辑《入百花溪望玉笥》明·劉同升
编辑
「朝看入雲峰,暮看上玉笥。朝暮白雲裏,無復人間事。 行行若無蹊,時與飛鳥值。沿溪欲尋源,偶爾山樵至。 指點削壁間,仙臺藏勝地。懸猿上攀蘿,履屐聊可置。 山半天雞鳴,鐘聲聞午寺。不知下界遙,寂歷聽寒吹。 嶮絕得幽敞,劃然茲境異。亂峰如浪涌,撲面起蒼翠。 山茶晝日開,紅果林間墜。時時聞勝賞,往往逢奇致。」 相招拾翠草,煨芋供晚食。與子謝塵網,春服裁薜荔。 明朝憶舊溪,已覺跡如寄。莫令遊興慳,但羨幽人遂
臨江府部紀事
编辑《通志》:「明宣德十年,臨江旱,民大饑。」
弘治十二年,臨江旱。
嘉靖十四年,臨江府大旱。
三十四年春,臨江大水,無麥。
崇禎末,臨江雨黑砂,望之如霧,撲人面目,著物皆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