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21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二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二十一卷目錄

 贛州府部彙考三

  贛州府山川考三

  贛州府城池考

職方典第九百二十一卷

贛州府部彙考三 编辑

贛州府山川考三    府縣志合載 编辑

寧都縣

翠屏山 在縣東二里。山勢蜿蟺,界梅江而上,一名「巽峰。」

長春谷 ,在縣東二里。邑人胡埜隱處。

石華山 ,在縣東四里。岑巒秀特,昔有道人廬其巔。

武頭山 在縣東四十里。脈發自閩,盤據數十里,為邑祖山。《南康記》:南宋大明中,有至其巔者,見池廣可百丈,水色如丹,旁有顆粒如珠,光麗。再往,竟失其所。原名虎頭,以避諱改今名。延春谷 在縣南一里。邑人孫立節父子讀書處。

螺石山 在縣南十里。有巖曰「竇獅。」 邑令陳大綸培土於山頂,以作南鎮。

巽峰山 在縣東二里。山勢巀嵲,迤邐界巽江而止,崒然特峙,如翠屏然。峰之支曰「佛祖嶺」 ,嘗有佛子卓錫於此,故名。

綿山 ,在縣北六十里。勢峭拔,支衍諸山綿亙不絕。

丫髻峰 在縣西十里。堪輿家指為「天狐山。」 蜜石巖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峰巒圓整奇特,常有蜂釀蜜其下,故名。

東陽巖 在縣西南八里,與金精山相近。腰有一巖,中藏木鐘響應。其麓有泉石竹木之勝,其泉曰「仙液。」

虔化石 在縣西五里。狀如虎,下有陂,亦名虎。相傳石為虎所化者,不曰虎化而曰「虔化」 ,亦如虎頭山之避諱也,因以名縣。

方竹巖 在縣西十里,多生方竹。

官人山 縣西十里。昔有仕人避寇於此,故名。四面壁立,橫通一線天光。攀躋而上,則夷然平曠。中有一巖如抱,曰「蒙巖」 ;有泉如曳線,曰「蒙泉。」 左一巖人呼輒應,曰「虛巖」 ;一泉積瀦不涸,曰「裒泉」 ;二峰幽閟不露,曰「潛峰。」 山之麓有泉有湖,兩山夾澗,可一里許,景致奇絕,人謂之「小桃源。」 陳大綸有記。

蓮花山 在縣西二十五里。峰巒矗矗如蓮花,巔有三峰,中有仙女湖,下有龍湫。鎮以巨鐘,構祠祀焉。

白茅峰 在縣西三十里。生白茅,下,亦有龍潭,四時常吐雲氣。又有龜湖,亢旱不涸。

君子峰 ,在縣北二十里。形如卓筆,邑人衷愉舊廬在焉。

濛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山間雲氣濛濛,懸崖飛瀑,注石池中。頂有巖方丈,前為戶牖,石床、石梯,不假斧鑿,皆天成。中虛一巖,可容百餘人。餘巖穴小大,各極其妙。相傳晉時里人賴箕廬於此。

中華峰 在縣北八十里。

盧穆巖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崛起千仞,巖之石戶如甕,內廣袤幾十丈。左壁一竇,持炬從竇入,深廣半之。頂有泉,甚清冽。唐盧穆、盧華於此仙去,足跡猶存。

凌雲山 在縣北二百里。高數百丈,迤邐而上,臨川、廬陵諸峰,歷歷可見。左右石峰插峙,其下龍湫涓滴,有丁東聲,號為「衙鼓洞。」 投鐵觸龍,風雨立至。世傳漢高帝祖墳在其上,故建漢高祖廟於山麓。後董越有詩明其誣。然是山常有虎豹守之,人莫能登,又可異焉。

大明山 在縣北二百里,與凌雲山相近。雲石 ,在縣東南二十里,巔有湖。南宋大明中,有人躡其上,見湖中蛟犀出沒。

雲蓋山 ,在縣東北八里。

梅嶺 在縣東北二十里。

東陽洞 ,在縣西南八里,近金精山,巖藏木鐘。金精木鶴鳴則鐘應之。有泉名「仙液。」

篔簹谷 在縣西北七里,與「金精」 相望。修竹數十畝,翠篠蒙密,有飛來峰,有獅子峰,有翠巖,有釣臺,有瓢泉。邑人曾興宗自考亭歸,建精舍於

谷旁扁曰「歲寒結廬」 ,一曰「水竹幽居」 ,以處四方之來講學者。

蒼山 在縣西北七里。邑人曾原一建萬象亭於此,故號「蒼山隱人。」

青陽洞 ,在縣西北十里。奇崖峭壁,修竹茂林,澄潭清澈可鑑。邑人曾益之居此,今巖下建有佛殿。

金精山 在縣西北十五里。有峰十二,丹崖翠壁,煙靄明滅,奇怪萬狀,道家列為「三十五福地。」 漢時,里人張芒女麗英飛昇於此。其海螺巖、半月巖、靈泉,皆山中景也,而靈泉仙跡尤異。甘泉巖 在縣西北二十里,泉瀑自巔下注。左有隆興巖,廣可丈餘,中有石碁枰。

東華山 ,在縣西北二十里。景最奇勝,隔澗為「青陽。」

桃林山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遍山皆桃,雜以佳卉。

海螺岩 在縣西北十里金精山側,形如海螺。「密石 」 在縣南六十里。

隆興巖 縣北二十里甘泉巖,左廣可丈餘,中廣方丈,刻有石枰,遊客奕其間。

盧穆洞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崛起千仞,山腰有巖,石戶如甕,廣袤幾十丈。左壁一竇,持燭入復一室,深廣半之。巔有泉溜成窪,清冽可酌。唐盧穆、盧華羽化於此,足跡俱存。

青陽巖 在縣西北十里。奇崖峭壁,修竹茂林。中有龍湫,澄清徹底。宋邑人曾益之居此,今建佛殿巖下。

響石 在縣北四十里。過客有聲輒應,上有仙洞。

梅川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源出梅嶺,經麻源、丁坡、梅口,東南會白沙、白鹿,東北會鰲溪、小溪、東江,西北會龍溪、桃溪、西江諸水,流經雩都縣境入貢水。

璜溪 在縣南三十里,流自梅川,形如半璧。世傳溪水有聲珊珊,如觸玉璜然,當出名賢。明成化己丑,是溪水作璜聲三日,其年董文僖公果擢進士及第,其子天錫以世家溪上,因以「璜溪」 為號。

雙魚洲 在縣南一里。浮臥江中如遊魚,巨浸不沒。今建「晝錦亭」 于其上。

鉤洲 在縣南二十里。彎環曲折如鉤,然地隔數百武,舟行必遲迴半日乃過。所謂「梅川關鎖」 不虛矣。

白沙 在縣東南二十里。其源自武峰麓東南逕上團,逾石城、豐義,逕中團,會武峰麓南水,至於松湖,入於梅川。

龍溪 在縣西北一里。其溪自黃干嶺,又自蓮花白茅峰逕響石會小桃源水,會虔化水,逕龍溪,至塔下入東西江水,達于梅川。

桃溪 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其溪自桃林山至安福渡,會石人嶺水,至于蓮湖,入東西江水,達於梅川。

西江 在縣西北二十里。其江自清音里下與潭口水合,潛為西江,會東江,南至吳口渡,會鰲溪水,達於梅川。

東江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其江自梅嶺逕梅口,會黃土嶺水,至洛口與安樂、新吉、密石諸水合,潛為東江,會西江,南至吳口渡,會鰲溪水,達於梅川。

鰲溪 在縣東北三十里。其溪自修嶺至吳口渡,入東西江水,達於梅川。

小溪 ,在縣東北二里。其溪自雀磜、龍湫逕桐江,會南當水,逕溫江,達於梅川。

白鹿水 在縣南五十里。其江自石城意口逕童坊,會寒溪水,逕油槽嶺,會蜀田團水,逕黃石觀,會瑞金大柏地水,逕黃村入於梅川。

三江 在縣北一里。讖云:「三江水合狀元回。」 明成化戊子,三江水合。明年己丑,董文僖應之。渟水湖 古額有三,甚關縣治風水。一在縣西城隅馬道畔,湖右有一印陀,向為居民廖景威侵占,幾於湮沒。明隆慶元年,分巡嶺北道董世彥按縣修治官陂水利,清查前湖,復濬渟水印陀,築建董公亭於上。近民嚴居愛義,捐湖畔己地井池一口,以拓其址。其陂水逕流之處,載在《碑文》。一在縣署東南馬屋。一在縣東迎旭門內。平水湖 在縣署西靈山寺小學前南百武。今失故址。

潮湖 在縣迎旭門外,一日三朝,其沙如灰。筆硯湖 古額有二:一在縣之西三里劉屋下,一在縣西一里尉背嶺,又云「獻花塘。」

考證

青草湖 縣西十里,在萬斛里竹坑。

仙女湖 在蓮花山頭,舊傳有仙女浴於此。靈泉 、金精山巖左畔,兩巖合峙,瀑布自巔飛注石臺。流曲渠下,入石竅中,泉極清冽沁骨,時雖盛暑,亦如隆冬。以真人之靈故名。騷人墨客,每環坐石上,流觴為樂。舊傳有僊以白玉杯飲於泉側,酒乾反掌印石,置杯石上,仙去,掌跡宛然不沒。杯入石中經寸,後之遊觀者往往力取,莫之能動。明弘治間,知縣怪而鑿之,遂缺。杯底一角,遺石中,歷今猶存。其靈異如此。

白石泉 在縣西北三十里安福鄉。自石罅溢出如縷,寒冽甘美,可辟煩悶。

「愛蓮池 」 有三,一在縣正衙思莊樓下,一在清軍廳後,一在督糧廳後,有關縣治,風水宜常加疏濬。

放生池 在縣東梅江上下五里。瞷江構亭,曰「嘉惠」 ,後改「仁澤。」 宋時厲禁漁捕,元禁弛,今廢。劉家池 ,《舊志》載:鎮遠門外西北官陂,水利穿壕入城之處。

彭家池 《舊志》載,鎮遠門西北官陂,水利城外經流之處。

瑞金縣

錦被嶂 在縣東十里,形如簾幕,其下有陂。大隘嶺 在縣東二十里,路通閩廣。

石岡 在縣東三十里

茅山嶂 在縣東四十里。

雲龍岡 在縣南半里。一名「黃芝園。」 雲山排闥,江流襟帶,邑人湯拱棲遲於此,故別號「龍山。」 龍山 在縣南二里。

筆架峰 在縣南十五里,三峰並峙如筆架。軍門山 在縣南二十里,綿亙若布軍然。平布岡 在縣南三十里。

螺石山 ,在縣南四十里,人跡罕到。如螺形如仰龜、如躍馬,如屏障,與香山對峙。

雙峰 在縣西十里,俗呼「貴人峰。」

月圓巖 在縣西四十里,一名「皇恩」 ,其狀如魚,橫闊十餘丈。巖前有二潭,曰小龍,曰「龜池。」 宋天聖中,僧法明結廬其上,敕賜金額。

石門山 ,在縣西四十里。巨石峭峻如門,止可容一騎。

郎當嶺 在縣八十里

紫雲岡 在縣北六十里,時有雲覆其上。「藍石 」 在城東南五里,形如伏獅。

雞籠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

獨旗山 在縣東北七里。

龍霧嶂 ,在縣東北三十里。上有仙女池,旁有棋盤石,即後周謝仙翁樵採得仙處。

陳石山 在城東北五十里,有巖深廣十丈餘,舊傳「陳霸先嘗寄跡於此。故巖之上有將臺、有兵寨。內有劍門、九曲洞、打屠巷、石窗、石梯、石鼓、龍湫、龍池。外有天柱、劍峰、玉峽、水簾、注水巖、試劍石、六和精舍。」

北隘嶺 在縣東北七十里,橫界長汀縣。劍嶺 在縣西南十里,橫斜如劍,舊名「賴婆凹。」 塔石 在縣西南二十里。其形如塔,對面旗鼓石相嚮。

黃沙岡 在縣西南六十里,與會昌接境。大障嶺 在縣西北五里,為治主山。

寶蓋峰 :在治西北二十里。

龍子嶺 在縣西北二十里。下有龍窟,禱雨輒應。

雙髻嶺 :在治西北二十里。

石螺嶺 在縣西北三十里。上有仙女湖,方二畝,四時不涸。

九仙巖 ,在縣西北五十里。相傳有九道人於此乘金龍去。

銅缽山 在縣西北五十里,為縣祖龍巉。巖高聳,雖天氣晴朗,而煙霧常羃其頂,舉目千里,豁然大觀。下有龍井,井中露石如爪,祈雨見爪多應。前有香爐山,有騰雲石。上有昭靈祠,遠近祈禱者不絕踵。

齊雲峰 ,在縣西一百里。

黃竹嶺 在縣東北八十里。

鑿嶺 ,在縣東四十里。

注水巖 在縣東陳石山下。溪廣二丈許,舊傳伏虎禪師駐錫於此,巖上有竇,日出米,隨人多寡可給。後鑿而大之,竟不出米,惟泉流不涸。又名曰「羅漢石。」

馮屋岡 在縣北半里

匹鳥岡 在縣西半里,一名「下坊。」

竹岡 在縣南半里。地多產竹,故名。

巖隔寨 在縣東四十里。一名「小寨。」 形如天柱,頂絕險勝,可容千餘人,鄉人避寇多居之。龍石 在縣東十里。峻石蔓延十餘里,其狀踴躍如龍。

試劍石 在陳石巖前。石面兩裂,如劍斫痕。綿江水 源出陳石巖,流五十里,扺縣前,合貢水,又合烏村智水、銅缽山灞水、羅田浮圖水,流經會昌、雩都,繞府城入章水。

龍湖 在縣藍田。山巔。清澈如鏡,林莽幽鬱,不寒而栗。中有龍穴,可祈禱雨。

陸公泉 在縣西南東明觀前。宋大觀中,縣尹陸薀搜尋勝跡,得唐人陸藻「軒前山色依然綠,溜下泉聲漱玉寒」 之句,於石竇間,因浚此泉。後被召,邑人遂以取名。宣和壬寅,鄧公衍建亭曰「潔襟」 ,今廢。

智水 ,在縣北八十里。源出烏村,經焦口與寧都水會,經雩都入《章水》。

灞水 ,在縣北四十里。源出銅缽山,下經承口,過雩都入章。

浮圖水 在縣西四十里。源出長汀地方,經本縣羅田、茅山入江,又謂之「羅水。」

龍池 ,在縣東北五十里陳石巖上,可容百餘人,伺雲龍舒卷,卜晴雨。

仙女池 在縣東北三十里龍霧嶂後,旁有棋盤石。舊傳周時謝仙翁樵於池側,見二女奕,旁睨之,女啗桃投核,謝取其仁啗之,奕罷,恍然失其所。

龍門潭 :在縣西南六十里。

老虎潭 :在縣西南八十里。

郭公潭 在縣西南五里。

石深潭 :在縣西南二十里。

廟屋潭 在縣西南三十里。

草鞋潭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兩頭潭 :在縣西北十里。

茶壺灘 在縣西南十五里。峭石橫截江中,驚濤怒浪,勢如傾瀉,最為險阻。

浮橋龍灘 在縣西南十三里。水洶湧而石,險惡,略次「茶壺灘。」

塔石灘 在縣西南二十里。

凌溪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發源於凌田之香山,南流入江。山下有深潭,舊傳為龍穴。正統間,里人鍾姓者募工疏而廣之,利於灌溉。

龍南縣

障川山 :在治東一百里。一名「水口。」 怪石磊落,麓盤三江之口。

官山 ,在縣南一里。高數百丈。

芙蓉山 ,在縣南五里。狀如芙蓉。

五公山 在縣南八里。五山並列朝縣。

馬鞍山 ,在縣南十里。上有陳忠節墓。

三指山 在縣西南八十里,三山如指並列。松林巖 在縣西南八十里,寬曠可居,中有古佛三尊,至今猶新。凡旱澇疾病,有禱輒應。背有峰卓立半壁懸開一竅,時平則聞鼓樂聲,將亂則聞鉦角聲。

嶺 在縣南二十五里。油瓶山, 在縣南三十五里。路自上而下,平臨溪濱,中有巖洞,左鐘右鼓,又曰「鐘鼓巖。」隔水有三石筍,森立相向。

上皇山 ,在縣南三十里。山勢高聳,樹木森鬱。上有古庵,額曰「上皇」 ,不知何謂。

清修山 在縣南四十里。其高千仞,開局一二里。上有環山曲水,茂林修竹,肇基於唐。至明時,改建庵宇,祈福輒應。登山四顧,迴出塵俗,別是一洞天也,故名「清修。」

嵊山 ,在縣南五十里。有怪石流泉之勝。君山 ,在縣南七十里,下有古城壕塹。

松樟山 ,在縣南八十里。古松瘦樟,森然蒼翠。石筍三十,各高有十餘丈。

角子山 在縣南八十里。

天井湖山 在縣南八十里。上有泉井,四時不涸。其下有水湖,淵泓澄淨。

菖蒲嶺 在縣南八十里,下有澗水。

歸美山 ,在縣南一百里。一名龜尾,一名「神闕。」 高百餘丈,有自然石城,左右石峽如雙闕。山產水晶果,以與龍山對,故謂之「龍頭龜尾。」

黃牛石 在治南一百里。

三吳嶺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

大小白嶺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

帽山 :在治南一百五十里。

銀山 在太平鄉。上有古廟,今猶存。

犁鼻山 :在縣西三十里。

考證

尖子山 ,在縣西四十里。其山尖入青冥,群山莫及。

葛溪山 ,在縣西七十里,下臨溪水。

筋竹山 ,在縣西八十里。生竹茂盛。

水尾山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高百丈,林木蓊然,橫於江水之尾。

仙女石 在治西一百二十里,下有神祠。樟山 在縣西百五十里。

界山 ,在縣西一百五十里。溪通龍川,與漓潭水合,界扺廣東。

玉石巖 在縣北五里。有石瑩如白玉。山半有洞,廣數十丈,旁有巨人跡。宋太宗賜書百二十卷,邑人建閣藏之。下有玉跡寺,治平間賜額「普和。」 明萬曆甲戌,縣令王繼孝構亭建坊,扁曰「天開圖畫」 ,曰「玉虛勝境。」 此上巖也。巖之後重重深入,旁有石鐘鼓、石田圳之類。進登高臺,大竇通天,明爽空闊。督府王凱旋憩此,題曰「陽明小洞天。」 郡守邢題其門曰「鞠躬」 ,此下巖也。而下巖後諸石柱、石門扇之類,雖刻畫不及。凡六七洞,或下而深入,或升而上穿。視二巖大勝。人謂杭州飛來峰不是過。

龍山 ,在縣北二十里,上有龍湫。

靈應山 在縣北二十五里。岡巒重複,吞吐煙嵐,望之如列畫屏。昔嘗建寺,艱於水。有禪僧飛錫東行,泉如湧出,故名。

黃土嶺 在縣東南四十里。

崎嶺 在縣東南八十里。

程嶺 在縣東南八十里。

油潭嶺 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

猿山 ,在縣西南一百二十里。

冬桃山 ,在縣西南二百里。上有桃樹,經冬始熟。下有溪流,名「桃川。」

大岳山 在縣西南二百里。上有五岳廟,今廢。峰門嶺 ,在縣西北六十里。

通天巖 按《通志》:「在縣東北五里,與玉石山相近,洞高數十丈,上有一竅通明,中歷三級,有石象、石田、石鐘鼓之異。內通小洞,高廣數十丈,深五六丈,有石井、石碁盤、石竈,上無竅,遊者持炬由洞鞠躬而入。正德丁丑春,都御史王守仁平龍川浰寇,班師回鄉,偕郡守邢珣同遊,愛其勝,作《平南記》,刻於洞壁。」

白石嶺 在縣治二十五里,上有白石膏。鵰子障 在縣治三十五里,山高數里,列障如屏。

小武當山 :距縣治一百二十里。有九十九石筍如列戟。有僧應蓮建庵宇其上。

南官山 :在縣治一百里。

三門山 :在縣治一百五十里。

金盆山 ,在縣治二十里。層巒疊巘,周圍廣數十里,常有雲霧籠罩。山南有張天塘,一泓碧水凝注山頂,四時不涸。

宮山 :在縣治北二里。三江水會於山下,古嘗建倉於此。

將軍山 在縣治八里,與駝山交峙。水口「青龍髻 」 在縣治二十五里。

羊椆崠 :在縣治二十五里。

牛墩山 在縣治二十五里。明崇禎年間,建塔於此。

老度山 :在縣治二十里。

玉石下巖 在玉石上。巖右門左一竇臨田,知縣文程築臺其上,題曰「省耕。」 重重深入,旁有石鐘鼓、石田圳之類。進登高臺,大竇通天,明爽空闊可列桌,款客,百人坐立。明正德戊寅,都憲王守仁征浰凱還,憩息其中,題曰:「陽明小洞天」 ,并留詩記。又一洞,磬折而入,郡守邢公題曰:「鞠公門。」 有小竅,微光盡處一井旋迴下穿,不可以底,投之以石,則錚錚有聲,久而後止。居人謂其「下通《龍湫》。」

玉石新巖 即玉石。下巖後路僻徑深,中石如玉,多為水痕。諸石柱石門扇之類,雖刻畫不及。空洞曠邈,視二巖大勝。內凡六七洞,或下而深入,或升而上穿。余謂杭州飛來峰不是過也,第須火入為少讓耳。且意即與通天巖中龍井處相接,彼此洞穿,人不能通耳。鄉人以新得,故曰「新巖。」

彈子石 去縣治二里。孤峙江濱,頂圓如彈丸。《龍圖》尖 :去縣治一百二十里。

祿馬山 去縣治二十里。聯嶂環列,狀若繡屏。鶴鷹山 去縣治二十里。孤峰挺峙,四圍石壁嶙峋。山頂有名泉,取之不竭。有一石形如鶴鷹,故名。

曹嶺 :在縣治東北三十里。

芙蓉嶂 在縣治東北五里。狀如芙蓉,故名。桃水 在縣西門外,源出東桃山、會岳山、銀山、馬坑、黃牛石、南北嶺、顙嶺、帽山、筋竹山、三指山、尖子山、婆嶺、樟木嶺、水尾山、葛溪山諸水入三江口。

龍湫 在龍頭廟,去縣治北三十里。其流四時不息,旱禱輒應。

熱水湖 在新興保,去縣一百五十里。其湖近河,土人以溫處浴身,熱處潔牲。

石龍窟 ,在縣北十里。四面皆石,水從中出,天陰雲起,大雨隨至。

渥水 源出小武當、歸美諸山,會上皇諸山之水,至縣城北,匯為三江水。

濂水 ,源出橫江,合彤華、程嶺諸山之水,至城北匯為「三江水。」

車子霸水 ,源出東坑,至盤蘭山入濂水。《太平江》水 ,源出帽山、角子山、銀山,至羅盤江入桃水。

《大龍江》水 ,源出大龍諸山,流入桃水。

洒源水 ,源出犁鼻山,合祿馬、窯坑諸水,至鎖口入三江,合流而下。

三江口水 、桃濂淈「三水合流三十里至龍頭。灘高水急,亂石橫陂,凡舟楫上下,必移所載于崖,舟虛方可渡。且募土人為之駕放。兩岸峭壁,春夏水漲,攀緣無路。萬曆年間,知縣王繼孝鑿開石路百餘丈,今稍便之。」 其流經信會、雩都諸水,合章貢入大江。

溫泉 有三:一在龜湖,去縣治四十里;一在太平,去縣治一百四十里;一在羊嶺,去縣治一百四十里。巔上飛泉至山麓皆溫,可浴。

湯湖 在上蒙保,去縣治三十五里。熱沸如湯,鄉人用以炰豬。

肥潭 在上蒙保,去縣治八十里。闊二丈許,深數尺,源自地湧。產肥魚,無骨,味佳。二月出者,名桃花魚;八月出者,名桂花魚。今潭已涸,而魚亦無矣。

石城縣

琉璃山 在縣東五里,劉仙姑啖異果得仙處,又名「仙姑山。」 其障列如開畫屏,登閣望之,人禽出沒,點破山容。

「淨土巖 」 路由露瀑巖過二巖,相去三里,崇巖絕壑,有石鼓、石鐘,其中一泉一石,無不恢奇。「拜經巖 在縣南二十餘里,巖徑幽僻,巖外三大石戟立溪中,其一獨尖,抽高數十丈,路似古藤。」

石馬峽 在縣南秋溪。其石似馬,伏水中,頸上草一帶妝點若鬃。然此草青則鄉中之馬肥,黃而萎則鄉中之馬瘠而疫。

石龍嶂 在縣東北三十里。上有仙壇一座,永樂間,許子清建。

榮華峰 在縣北二十里。上有仙壇一座,鄧子勝建。

筍石 在縣東十里,拔地侵天,高百餘丈,其山皆石,望之若丹霞。左從石門入洞,仰觀一竅如牖,天光直射。洞中,右顧一石,復如此上聳,所謂「砥柱」 非耶?

站嶺 在縣東十里

寶山 按《通志》在縣二十五里,二峰如圭。苦竹嶺 ,在縣西北十里

滴水巖 在縣西南五十里。宏深而高,巖頭水珠散落。巖底之下皆竅石玲瓏,類百蛇之貫結也。

華蓋山 在縣北七里,縣龍起峰過峽之處,高數十丈。山頂一石,高可丈餘,石下銳上廣,平而圓,狀如麾蓋,名錦繖石。相傳宋之中葉,一令長與諸鄉紳乃詢形家曰:「此地之靈,實鍾河山。」 對曰:「在錦繖石。」 遂率眾伐仆之。山下石今存。仙桃巖 在縣西北二十里。巖大小不一,石之類桃者頗多,方平者不可勝紀。中有一石似獅,其上一巨人,履跡痕深數寸。

魚骨磜 在縣東萬山間。石崖倒垂,小潭深靚,巖上飛瀑下濺。

讀書巖 在縣北,舊有石牖、石几。相傳許褒下第,忘寒炎,晝夜苦讀於此,後乃成進士。

白雲巖 ,舊名「上巖」 ,在五龍巖之後,巖容數百人。

雞籠嶂 在縣東十五里。

廖家山 在縣東三十里。峭峻邃幽,人跡罕到,廖姓居焉。

遙嶺嶂 在縣東八十里。

考證

貴人峰 在縣南十里。世傳劉仙姑埋鏡於此。馬石 在縣南十里。

通天巖 在縣南十五里。石嶙峋,深若巨室。登其巔,方平若原,一竅通天,一樹高挺,可稱佳境。仙女石 在縣治南三十里有奇。兩石夾澗,上架石梁,舊傳劉仙姑紡緝之所。

夫人嶂 :在縣治南三十里,有奇。上有神祠,相傳為程邦光夫人魏氏居址。

洪石巖 在縣南四十里。攀磴及頂,入石門,寬衍如屋,奇葩叢生,甘泉湧出。北有倒岩,云出米轉而南為獅子岩。四面峭石如壁,路止一線,可喜可愕。

中華山 在縣南六十里,一名「鑿龍山。」 上有仙壇,產佳茗。

賴家山 在縣南七十里,跨汀州瑞金境,上有三峰特立。

鵝公崠 在縣南九十里,為瑞金界。

烏石嶂 在縣西五里,一名西華崠。高千仞,一登眺,滿城若翠,而溪水流白如一線,天空海闊,是為大觀。

五龍巖 在縣西五里。兩崖對峙,潭倚山隈。唐貞觀中,二豎入山樵採,見龐眉五老,拄杖倚巖旁躡而從之,無有也,止五龍交戲潭中,樵者驚怖走,俄而雲翳其巔,因名「五龍巖。」

八卦山 ,在縣西三十里。上下有湖,皆名龜,故曰「八卦。」

黎子崠 ,在縣西五十里,為寧都界。

迎恩石 在縣北五里。石洞軒豁,上有三仙祠。筆架山 在縣北二十里。

杭峰嶺 在縣北四十里,即牛頭突扺、廣昌界。樓蓋山 在縣北六十里,有岩洞,相傳楊真人煉丹之所。又云「許褒、許國讀書處。」 上有石几、石牖,午夜嘗見燈光。

牙梳山 在縣北一百里。盤據廣昌、寧化二界,有三十六面,元時蔡五九所聚為巢穴者也。今石將軍、石牛欄、石馬槽、石缸、石床、石凳、石杵臼猶存。

白水嶺 ,在縣東北三十里。上有三仙祠,下有飛瀑。

禪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巖瀑飛瀉,中有二石龍。

南嶺 在縣東北六十里。

羅家障 在縣東北九十里。

羅漢巖 在縣西南三十里。

苦竹嶺 在縣西北十里。

丈夫障 在縣西北三十里。舊傳陳邦光家於此。

琴水 ,源出鷹子岡,南流入灞水,合虔化水入貢。

燕藪潭 在縣西十里。旁有石崖,燕往來飛止其上。

魚骨磜潭 在縣東七十里萬山間。石巖倒垂,小潭深靚。巖上飛瀑下注,蔽潭口。內有拳石曰「雞心。」 禱雨者游石上,舉篙投詞,須臾旋波,若汲而入。既入即出,緣崖上奔,風雨立至。

小溪 纏抱小西門,大西門逆上南門,合縣前大溪。

古樟口 在縣西十里。發源寧都界,流入大溪。陳坊水 在縣西。發源寧都三仙崠,流入大溪。秋溪水 在縣南。發源福建汀州界,流入大溪。長橋水 在縣西南。發源福建黃士。凡木商走福建者,其木必繇此水運入大溪。水口當長口之下,坑田之上。

古樟口潭 在縣西五里。舊傳,潭之西岸有大樟樹,拳曲如龍,頭尾跨水面,東岸人可以手攀其葉。宋時,一令長與諸鄉紳伐此古樟樟,流血浹旬。數十年後,當天日朗清,常見此處有影如龍,蜿蜒數十丈,橫江而臥。

龍頭潭 在縣南。舊傳,有漁者化為巨魚,鼓鬣以入於此。

溫泉 有五,一在東華山之下,溪之旁一石如龜,腹下出泉如沸湯,作硫黃氣,可熟雞卵。其一在桃枝,相去五里,浴其水可以已疥。其一在九磜,其一在白水下。又天池在牙梳山頂,其水深闊,泓然澈底。

定南縣

文昌山 在縣東,先建有亭,額曰「仰高」 ,今改題曰「山高水清。」

白雲山 在縣東三十里,其高百仞。明隆慶初,土人欲於此建庵,掘地得一石,題曰「白雲深處」 ,蓋宋淳熙二年勒也。竟莫知其所從來,因以名。

指揮嶂 在縣東四十里。峰最高而中平窪,有窩,可容數千人。元時嘗有指揮屯兵於此,故名。上有瀑布泉。

院逕山 在縣東七十里。有二龍潭,時雲霧蒙其上。

葉竹嶂 在縣東七十里。頂有長流水,莫知其源何來。山下田資其灌溉。

三台山 ,在縣南,隔河三峰橫列,中一峰特起,下有「印山。」

西華山 在縣西三里。山中有道院。

龜尾山 :在縣西四十里。縣治發脈於此。有僧舍,花香鳥韻、煙靄霞光,可供游賞。

神仙嶺 ,在縣北四十五里。山有仙人題字。微跡山下,人時見火光爍燿。

大湖山 :在縣東北五十里。

程嶺 在縣西北六十里,以分水為龍,南界湯邦山 在小石保縣,東界安遠。

劉輋山 :在大石保縣東。

丫髻嶺 在小石保

華竹嶂 在橫江保。山溪泉水,眾田藉此灌之。員魚溪水 ,在縣東北一百里,源自南坑坳,分水,會龍頭嶺水,流入信豐龍洲,出內江,會大河。砂頭水 在下歷保縣東北四十里,流入九曲河。

油潭水 在縣東二十里。由縣城水東入廣東和平縣下車河。

九洲河 係安遠水。由大石保過縣之東北,入廣東龍川。

角壩水 ,在橫江車步牌,離縣北六十里,源出院逕山,流鹹湖,會龍南水。

城門水 在橫江保縣北發源處,兩岸石壁屹立如城門,故名。

鶴子水 係安遠水。由小石保縣東北流入廣東龍川。

獅子潭 :在高砂保,縣東。

洪州潭 在小石保

聚奎井 在儒學前

文昌井 在高寨下右

東井 在東門外

佛子坳泉 在高砂保,縣西三十里,界龍南。

贛州府城池考        通志 编辑

本府。贛縣附郭。

贛州府城池 ,晉永和五年,郡守高琰建於章、貢二水間。唐刺史盧光稠拓廣其南,又東、西、南三隅鑿壕,宋州守孔宗翰以東北隅易墊甃石,冶鐵錮之。元至正癸巳,監郡全普庵撒里增築,明指揮楊廉重修。正德辛未,都御史周南繕治一新,周二千「五百一十二丈,崇三丈,厚一丈餘,三面引水為壕,長九百四十餘丈」 ,深七尺,闊十餘丈。城門六:東曰百勝,南曰鎮,南曰「興賢」 ,西曰「西津」 ,東北曰建春,曰「湧金」 ,各建樓其上。正德間,知府邢珣先後白於都御史蔣昇、王守仁重修。嘉靖間,都御史陳察等復修。天啟元年,都御史周應秋等復加修築。

外縣

雩都縣城池 ,宋紹興乙丑,知縣劉藻始築。元至正癸「巳,通判王榮忠修築,周五里,崇一丈三尺,南臨大江,三面為隍。明正德壬申,知縣劉天錫增高五尺。」

信豐縣城池 ,「宋嘉定三年,知縣萬億築,週五百四十九丈。明洪武十三年,千戶汪淵加修,高一丈五尺。成化年間,知縣李玉、倪俊。正德、嘉靖間,知縣朱諫、徐鑾俱加修築。甲辰,知縣沈學又增崇五尺有餘。」

興國縣城池 ,「元至正壬辰,判官王榮忠始築,週回四千四百四十五丈,高一丈三尺,厚如之,東南阻水,西北為隍。」 明成化己巳,知縣逵泰重修。弘治間,知縣陳壽、曾選增修。嘉靖乙未,知縣李淑復修。

會昌縣城池 ,宋紹興間,知縣黃鉞「始築,週二里五十步,高一丈五尺,三面阻水,南浚壕。明洪武己巳,千戶彭英自西南隅拓廣,共二百步,千戶牛壽增高五尺。正德壬申,知縣林信同主簿重修。嘉靖間,知縣陳仕、萬曆間,知縣呂夢齡復葺。」

安遠縣城池 明洪武初,知縣周泰、指揮張可

始築土垣,弘治辛亥,知縣甘文紹陶甓為城,高一丈七尺有奇,廣一丈三尺,週四百餘丈。壕深五尺,廣一丈餘,週四百一十丈。正德戊寅,知縣鄧守重修。

長寧縣城池 :「明萬曆三年知府葉夢熊奉都御史江一麟題准建縣,知縣沈文淵始築城池,週四百六十二丈九尺五寸,高一丈八尺。」 寧都縣城池 ,「唐太和間知縣王揆始築。宋紹興初知縣劉僅危革增修。慶元初知縣傅夢泉徙於正南,築城濬壕,嘉熙間復修。元至正丙戌邑耆曾志遠等募修,高二丈,週七百六十」 五丈,壕闊二丈五尺,深五尺。明正統己巳,知縣周昂重修。正德戊寅,知縣王天與城加高二尺,池浚深三尺。

瑞金縣城池 ,「元至正癸巳,判官王榮忠始築,週三百三十丈,高一丈六尺。明甲辰,千戶鎦廣重修。成化間,知縣方瑛、陶甓砌之。正德丙寅,知縣林禋增築。甲戌葉繼本、戊寅鮑珉先後修築,濬壕,東南阻水,西北壕闊二丈,深半之。嘉靖間,知縣王釴、趙勳重葺。」 戊寅知縣程宗舜崇墉三尺。萬曆丙戌,知縣喬杞復修。

龍南縣城池 ,宋興隆間,知縣段「秀實始築土城。明成化間,知縣謝澤陶甓甃之,高一丈五尺,廣一丈二尺,週四百二十丈。弘治間,知縣張文增補。萬曆三年,知縣王繼孝重加修築。」

石城縣城池 ,「宋建炎末,知縣余惠迪倡邑人陳皓始築土城。明洪武初,知縣虞德源修。成化丁未,知縣聞紹增築,繼以瑞州府同知李寬重修,週五百四丈,高一丈三尺,廣一丈。東南阻大溪,西北瞰小溪,因為壕,下壘巨石,高八尺。弘治間,推官張憲、謝珪後先修葺。正德辛未,署縣經歷周元壽加高四尺。嘉靖丙辰,知」 縣成宗曉復修完固。

定南縣城池 ,「明隆慶三年,知府黃扆奉都御史張翀檄,同署安遠同知李多祚、署龍南同知龔有成、信豐知縣陳瀾開基築城,週四百四十丈,崇一丈二尺,廣七尺。萬曆元年,知縣劉世懋重修濬壕闊六尺,長一百二十丈。」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