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978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百七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九百七十八卷目錄

 寧波府部彙考四

  寧波府風俗考

  寧波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九百七十八卷

寧波府部彙考四 编辑

寧波府風俗考        府志 编辑

府屬總

《漢書·地理志》:「吳粵之君皆好勇,故其民亦然。」 晉元帝謂諸葛恢曰:「今之會稽,昔之關中,其富庶可知。」

《宋書》:會土帶海傍湖,為膏腴上地,非鄠杜可能比也。

《隋書·地理志》:「會稽數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湊,君子尚禮,庸庶淳龐,故風俗澄清而教化隆洽,亦其風氣之所尚。」 《輿地廣記》:「淮海惟揚州人性輕揚而尚鬼好祀。」 《會稽志》:「其民勤於身,儉於家,奉祭祀,力溝洫,有禹之遺風焉。」

《會稽典錄》:「山有金木鳥獸之殷,水有魚鹽珠蚌之錯,海嶽精液,善生俊異。」

元日先夕,汛掃室堂及庭,五鼓而興,設香燭,男女禮服拜上下神祇及祖先遺像,序拜尊長,宗鄰親朋各相拜賀,具酒食相延款。

立春前一日,府縣官以綵仗迎春。次日「祭芒神」 ,試耕種。

正月上旬夜,女子邀天仙或廁姑問吉凶。正月十四夜,以火照牆壁及園圃,驅逐蛇蟲諸物。

元宵十四夜,各家以秫粉作圓子如豆大,謂之「燈圓。」 享祖先畢,即少長共食之,取團圓意。自十三夜起,各設竹棚綵幛,懸燈於上,祠廟皆張燈設祭,至十八日乃止。

清明,各家為青。黑飯牲醴祭墓門戶插柳,兒童婦女皆簪柳。

立夏以赤小豆和米,煮立夏飯。

四月八日浮屠浴佛

端午取菖蒲及艾插門戶,或繫以綵勝佩於身,雜菖蒲、雄黃和酒飲之,以角黍相餽送。

《七夕,婦女陳瓜果乞巧》。

新榖既登,各家皆先薦之祖先,然後食。

中元,各家以牲醴羹飯祀其先。

中秋,各家皆置酒翫月。是月,各鄉皆以龍舟競渡,報賽神廟。

重陽,各家置酒,亦用角黍相餽遺。是月中,在城各坊隅祠廟,皆迎社火,燈燭輝煌,鼓吹喧闐,懸燈於竹竿之上,謂之「高照」 ,或用龍燈角逐,凡五六日。

臘月二十四日,各家拂塵至夜祀竈。歲除前數日,各以牲羞果餌相餽,謂之「餽歲。」 除夕,各祀神及先,謂之「送歲。」 遂召親鄰,或聚家人飲食,謂之「分歲。」 明燭燒香,或長幼坐以待旦,謂之「守歲。」 先期預備品物,為新歲之用。罷市數日,蒸米為粰,新歲復爨而飯之。換桃符,寫春帖,易門神,燒爆竹,以辟鬼,歲以為常。

寧波府祠廟考一       府志 编辑

本府。鄞縣附郭。

社稷壇 在子城一里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

郡厲壇 在府城北門外一里。

里社壇 即今土穀神祠。坊隅鄉都,隨地建設,皆如里之數。

鄉厲壇 附郭《坊隅》共五十六所《鄉都》共三百九十二所。

城隍廟 在府東南二里握蘭坊。

府土地祠 :在府治內東南。

縣土地祠 在縣治內東南。

旗纛廟 在寧波衛治內東北,今圮。

銅盆浦龍神祠 在縣東南二十里銅盆浦南龍宅浦中,禱雨輒應。正統間,里人陳處廷捨址建祠。五世孫侃使琉球涉險,感神效靈,捐貲重修。

金沙井龍神淵靈廟 即水仙廟,在縣東五十

里阿《育王山廣利寺》環廟有聖井七。

天井山龍神顯濟廟 在縣西南六十里,即天井山。龍神。有五潭,禱之得金線蜥蜴,雨即至。至宋嘉定四年,賜今額。

董孝子廟 在縣治西南六十步,祀東漢孝子黯。唐大曆十二年立,歲以六月六日致祭。有別廟三:一在縣南郊外董母墓所。一在縣東靈橋門外四里補陀寺西,名徵君廟。一在縣西郊外社壇東。

遺德廟 在縣西南五十里。俗稱宅山廟。唐太和中,鄮令王元暐築堰捍江,引山水入小江湖,灌溉甚溥,民德而祠之。宋咸平四年重修,乾道四年,賜今額。寶慶三年,敕封善政侯。明時歲以十月初十日致祭,用剛鬣。別廟。一在它山之北,洞橋之南。宋建炎中兵燹,此廟巋然獨存。嘉熙年間,歲屢旱,禱之輒應。狀聞於朝,乃賜額曰「天興。」

張文定公祠 在縣西望京門內。

靈應廟 在縣南二里許晝錦橋北。舊名「永泰王廟」 ,祀晉鮑蓋。

賀公祠 俗稱「湖亭廟」 ,在府治西南月湖中,唐賀知章故宅。

協忠廟 在府治西南一里迎鳳橋之西。祀唐張巡、許遠、南霽雲、姚誾、雷萬春、賈賁六人。石將軍廟 在府西九里望春橋,祀宋石守信。相傳建炎間,高宗幸明州,金人追之。高橋之戰,忽見陰霧,晝晦,見神兵被野,有大旗前導,號曰「石將軍。」 俄而金人奔駭,為揚沂中所敗,高宗得逃遁入海,故立廟祀之。

平政祠 在靈橋西畔。明萬曆間,知府蔡貴易有功德於浮橋,其後任張文奇踵成之。郡人感其澤,建祠江滸。

關王廟 :在府治東南貫橋側。

蕭王廟 在府治東南貫橋側。

東平忠靖王廟 在府治東南三里東津橋北。祀唐忠臣張巡,俗稱為「十四太保廟。」

佽飛靈翼廟 在城北一里許。祀唐刺史黃晟。宋時屢顯靈異,有禱輒應。淳祐間,加封靈翼侯。別廟一在府東南二十五里。

鄞江廟 在府東南三里獅子橋東北,祀鄞江王致。

府主行祠 在縣治南一里。為「廣靈王鮑蓋行宮。」

都土地祠 在縣治東南二里許。祀唐張珣。平礄廟 在縣西南平橋上,以祀宋制使吳潛。沙使協祐侯。忠佑廟 在縣西北東上橋,祀宋沙誠神,向祀昌城武烈。劉公廟右,里人迎祀於此。

王荊公祠 二一在縣東八十步,王安石為鄞令,有惠政,民思而祀之。一在府東五十里阿育王山廣利寺內。

濱江侯廟 在府東二里。舊名「景迂先生祠」 ,祀宋晁說之。

靈顯廟 在府南四里長春門外。祀宋建炎間鄭世忠。

宋忠臣袁公祠 在府西五里望春橋東。明天啟四年建,祀宋室忠臣袁鏞。

海神廟 在東渡門內鹹塘匯。相傳神姓羅,名清宗,好修黃白飛昇,職統海中諸龍王,祈雨輒應。

德惠祠 在府西十六里。明正德八年建,祀知府林富及邑儒士楊欽。

崇德祠 在府西南十五里賣麪橋。明副使陳槐嘗力主《湖民減租議》,周旋以濟,有德於鄉。嘉靖甲辰,槐卒,鄉人思之,請於郡守魏良貴,立祠祀焉。

惠民祠 在府西南二十里十字港。祀明冢宰聞淵。正德間,儒士楊欽奏湖田折銀事聞在朝實與有力。後遇歲災,湖田例不得減稅。公復請於當事而減之,永為定例。故鄉人感德,立祠祀之。

林公祠 林名沖霄,字閬頂,為鄞令,嘗募助置「四義倉」 ,民感而祀之。

花果園廟 在府西南二里。宋將軍杜愷隨駕至明州,力禦金人,民德而祠之。

岳公行祠 舊名下塔山廟。府東南三十五里。宋端平間,以岳武穆王飛嘗顯靈於此,故祠之。風堋廟 在府南三十里。宋熙寧間,令虞大寧築風堋碶,因立廟碶旁,以祀大寧。學士舒亶有記。俗作「風伯廟」 ,甚謬。

茶場廟 在府治東北一里城下,神姓徐,名硯。

字振國,吉州人。宋寶祐丙辰進士,咸淳間以副提舉領明州茶榷使,因家焉。寧地產茶少,南宋積苦兵革,榷及茶稅,民間有茶一株立削,猶謬被編茶戶。硯為請於朝,以魚鹽抵榷,事得報,民感其德,因即祀之曰「茶場廟。」 元至正十九年加敕封,歲於仲春致祀。歷明迄今,徐氏子孫,歲歲祀之。《成化志》不言何神。張司馬志云。相傳神姓張。名素。不知何據。

羊府廟 祀唐刺史羊僎。唐僖宗時,羊僎權明州刺史,討平台寇之亂,故祀之。

三聖白龍王廟 在縣東南三里許。宋建炎間,里人苦旱,祈於山陰得雨,遂建祠。嘉定十三年火。十五年現像於地,人異之,復立廟。景定五年,制封神,兄弟皆為神,歲久祠傾。明永樂十一年重修。

嘉佑廟 在縣之東南三里許。祀漢時名臣龐通。

旌忠祠 在鑒橋北。崇禎甲申,「闖賊」 陷北京,陳良謨為御史,與妾時氏死之。

皇清特敕立祠,賜額「旌忠」,并贍蓋地七十畝所入租。

供其祀命有司致祭

重恩祠 在鄞治前古堇封坊之北,舊名「經綸閣。」 鄞人思王安石之政,即其燕休之地,作為重屋,肖像其中。已而圮廢。其曾從孫王曄來令鄞,重建。明崇禎間,蘭陵王章令鄞,有惠政,因亦肖像其中。後以御史死難,鄞人歲于三月十九日祭之。

五顯靈順廟 在府西南二里月湖之西。神舊在徽州。宋開禧間,鄉人徐侍郎守徽,神嘗效靈,遂迎歸,立廟祀之。近燬於火,尋復建。

參議廟 在府治東四十步柱國坊北。其神姓名失傳,世稱為浙東參議,守土於茲。用法公平,卒於官,民思而祠之,至今叩之輒應,人皆神之。或訛為寇萊公。

寶奎廟 在府治西南一里平橋南。按《寶慶圖志》但載「寶奎」 二字於平橋之右,不言有廟。及考

《市舶志》
下有云樓异創高麗使行館今寶奎精
编辑

舍即其地,則知寶奎先以宸翰得名,後因館中土地之神而祀之,遂以為廟云。

柴家廟 在府治南半里許。祀元冥、祝融、勾芒、神荼、后土、五行之神。唐光啟中建,宋迪功郎胡升有《記》。別又有大樹廟,在縣東北一里魏家巷,皆其神也。其神位曰「五顯靈官大帝」 ,蓋俗之所傳云。

毓嘉廟 在府治東南一里絲巷內。舊為家廟,侍郎全天敘改為今名。

聚福廟 :在府治南二里蔣紫金巷。傳稱「茹家花園之神。」

鑒橋廟 在府治西北一里鑒橋南。祀《五行》之神。

握蘭廟 在府治南一里。宋有握蘭坊,故立廟於坊之北,以祀境土之神。

天妃宮 在府東二里東渡門外。宋紹興二年建。元延祐元年,封「護國庇民、廣濟明著天妃」 ,至正末燬,明洪武三年,中山侯湯和重建。天順五年,知府陸阜命王奉沈祐修葺及創寢宇,程端學為之記。別廟一在府東大嵩所。

石臼廟 在縣西南五十里光同鄉。祀晉葛洪。宋景德年建。在石臼山之麓。捍患禦災,屢著靈異。

康將軍廟 在府南四里,祀沙康之神,宋元符間建。

嘉澤廟在 府東南四十里東錢湖北。舊名李、陸二公祠堂,關杞為之記。其略曰:「始唐天寶間,縣令陸公南金闢湖而廣之,為停蓄灌浸之資。歷宋天禧中,太守李公夷庚補其舊之廢址,增築全固,經畫以制,使數鄉之民雖甚旱,不知有凶年之憂。二公之功及乎民深厚矣。」 別廟一,在縣東六十里天童寺千佛閣之東。

忠勤祠 在府治西南一里許。明萬曆間,巡按彭應參檄郡為林可成建。

靈波廟 在府西二十五里望春山。齊、梁朝有神姓白名玉,常乘王龍往來,屢著靈異。唐賜額「靈龍」 ,封廣德宣聖王。宋熙寧七年改今額。鄞令張珣奉敕建。別廟一在府西十里,亦名白龍王廟。

報恩祠 在靈橋門內。祀知府蔡貴易及其子海道副使蔡獻臣。明萬曆四十五年,官紳合建。倡其事者,則侍御林祖述也,後并祀海道盧若騰。

忠祐廟 在府治北門外保豐碶側。世傳「漢」 雲。

臺將劉植之神。晉建武初,立廟賜額。後避錢鏐嫌名,改名釗。將軍廟,俗又稱北郭廟。元至正二十三年,加昌城武烈侯。

澤民廟 在府西四里九里堰之旁。唐大曆間,刺史吳謙有善政,郡民祀之。

茅山靈應廟 在府南四十五里。祀唐張仁皓。元鄞令周汝弼為之記。其略曰:神有經濟才,仕歷兵馬鈐轄使。黃巢亂,公振威德撫之,沒葬於茅山之陽,屢著顯跡。宋紹興中,所司聞於朝,得諡「武惠」 ,遂立廟以祀焉。咸淳中,加諡為靈應。豐惠廟 ,在縣西十八里。宋政和間,樓异守鄉郡,廢廣德湖為田,是時人無田直而種,乃為立祠。嘉定三年,賜廟額,俗呼樓太師廟。以其孫鑰為參知政事,贈官至太師也。

張循王廟 在府西二十里高橋西。相傳,宋張俊隨高宗至明州,高橋東築土壘,裝萬牛弩,以禦金人,敗之。後封循王,諡忠烈,立祠祀之。張明五公祠 在浮橋東。元時,明五施茶有德於眾,故祀之。明末燬,尋建,改祀關壯繆。

寶善祠 在城西五里望春橋側。祀鄉人鴻臚黃元肅。

沈令祠 在城東南一里,祀知縣沈繼美。明嘉靖丁酉,繼美作縣,多善政,民立祠祀之。

吳將軍廟 在城三十里。宋大中祥符二年,有功,民社祀之,逸其名。

豐樂廟 在城南四十里,祀宋學士魏清。元至正間建,明成化間修。

櫟社廟 一名「崇福廟」 ,府南二十里。宋紹興間,進士沈中立率里人同建。

蕭將軍廟 :在城西南二十里。相傳祀蕭瑀之神。

誠應廟 在城西南四十里蔣山。有靈鰻,能興雲雨,鄉人祀之。嘉定間,守程覃禱雨輒有應,奏賜

潘嶴廟 在城西四十里,祀唐刺史裴儆。殷浦廟 在城西南二十里,長板橋之西。其神姓錢名岳。清宋嘉定二年張宗義建。

黃姑林廟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舊名黃公林,祀漢四皓中之黃公,歲久廟圮。其後重建,遂訛為黃姑林女其像。《張志》又訛為桂林俞氏女,則誕愈甚矣。

護城廟 在城西門內。廟原窄陋,里人尚書趙參魯捐貲買地,遷今處。

張聖君廟 在城西南五十里。宋蘇州守張麟扈駕至明,有功,卒祀於此,子孫因家焉。

黃柏廟 在城西三十五里林村市,神姓黃,逸其名,東漢末人,隱居仙女山下,植柏于居前,葉可療痢。

櫟水廟 在城東四里。相傳祀宋鄞令張珣立社柳地,植以櫟。後遷廟甬江之東。

力施廟 在城西南四十餘里光同鄉。相傳漢陳勝于唐貞觀間以陰兵捍衛鄉土,故稱之「力施。」

姜山廟 :在城南四十里。祀王沐之神。

厲山廟 在府南四十五里。祀石信與之神。乾坑寶碶廟 在府東南五十里。明洪武三年,里人任功瑺建。天興廟 在府西南四十八里。唐太和中建。梅福廟 在府東北三十里。祀漢梅福。相傳福掛冠東遊,嘗寓於此。歲久廟廢,明成化間重建,更名「大新。」

游仙廟 在縣治南二里許。

義忠王廟 在府西十六里接待亭西,祀東晉鄞令梁山伯,故有墓在焉。晉安帝時,孫恩寇鄞,太尉劉裕夢山伯效力,賊遁去,奏封義忠王,令有司立廟祀之。宋大觀中,明州從事李茂誠撰記。

霖澤廟 :在廟西北孝聞坊,為林侍郎香火祠。神名「保。」

會稽廟 在府南二十里。相傳祀大禹之神。鬼谷子祠 在府東三十里。祠前有黑水池,相傳鬼谷洗硯處。行祠一在府東太白山南滄嶴水簾洞,幽深閴寂,人跡罕到。大人堂闞公祠 在城西北二里和義門北。洪聖廟 在城東三里后塘街。祀東海龍王,天旱禱雨輒應。宋元間,屢賜「廣利侯」 額。

顯德廟 在城北三里桃花渡北。其神姓姚,名器。凡海艘遇颶風者,有禱輒應。

石橋廟 在城西南四十里蕙江之南。宋南渡時,有節度使潘迪者,扈駕至寧,遂卜居於此,歿而祀之。

佘使君廟 在城北三里桃花渡北。相傳,使君嘗入海求藥術,精修煉,白日飛昇。境有水旱盜賊,禱之即應。

浮石廟 在城西南十五里新莊,即它山神王公行祠。

徐村廟 在城東十六里,元至正元年建。西亭廟 在城東三十五里西亭山上。祀晉順助侯,旱疫,禱之即應。

東林廟 在城東十八里,唐天寶二年建。鄮山城隍廟 在城東三十里。

莊穆廟 在城東三十六里。宋治平元年建。健神廟 在城東三十七里。宋熙寧間建,紹興間燬,重建。明正統間又燬,鼎新之。

峰山水廟 在城東四十五里,元至正年間建。寶慶廟 在城東五十里,宋淳熙間建。

裴將軍廟 在城東六十里。宋開寶中建。巖觀廟 在城東南三十里。「宋大中祥符間建。明弘治間宣義郎張濃重修。」

昭惠廟 :在城東二十五里聖女山下。

謝女王廟 在城西南十里。相傳蝗蟲為災,神能捕逐,民德而祠之。

金棠廟 在城東南二十五里,元至正間建。鍾廉廟 在城東南十里。宋慶元間建。其廟額即神之姓名。

樓將軍廟 在城東南五十里。祀五代唐將軍樓永裕。

棟木廟 在城南四十里。祀唐魏顯,賜額「顯祐。」 白鶴山廟 在城西三十五里。唐咸通間建。別廟。一在城西二十五里,名新廟。

清灣廟 在城西北十里,土名「灣頭。」

楊刺史廟 在譙樓側,即舊陰陽學。順治間,知府楊之柄卒於官,故祀之。

丘刺史廟 在譙樓北,與楊刺史廟對。康熙間,知府丘業有靖寇功,以勞勤卒於官。民感其德而祀之。

慈谿縣

社稷壇 舊在縣西北。明嘉靖間,令劉子延移置北門外,而以其地更為「演武場。」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西南城內。明嘉靖間,令劉子延移置南門外半里許。二壇規制俱與鄞同。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善濟寺南。

里社壇 設壇俱如里數。

鄉厲壇 附郭坊隅共計十五所,鄉都如其里數。

城隍廟 在縣西。自初建後,廢置不一。宋咸淳初重建。元至元間重修。明洪武二年,敕封為「監察司民城隍顯祐伯」 ,後改定「城隍之神。」 嘉靖、萬曆中重建。

皇清康熙九年重修。

土地祠 在縣治內

董孝子廟 祀漢孝子董黯。宋祥符間,賜號「純德徵君。」 建炎二年,建於東山之陽,增祀母賢淑夫人。慶元二年增修。元至正間燬,遷祀於城隍廟。貞元間,徙建於慈孝坊內。明正德十四年,創崇孝祠於學宮,後廢。萬曆四十年,建祠於縣南門內。

張孝子廟 祀唐孝子張無擇。元至元間,祠為普濟寺僧所燬。延祐初,改遷董廟於慈孝坊內,遂附祀於右。

順濟廟 縣東南七里。有白龍潭。宋淳熙中建廟祀龍神。寶祐間賜今額。

永昌廟 在縣西南四十四里。唐天寶間,賜額「永昌。」

文昌祠 在學宮內。明萬曆間,又建祠於管山之巔。

楊文元公祠 在縣北門外慈湖之濱,祀宋學士楊簡。祠即其故址。每歲春秋羊豕酒果祭陳文定公祠 在縣西門之內,祀明祭酒陳敬宗。

馮顯忠祠 祀明禮部員外馮涇。

陸詹事祠 在縣北門之外,祀明時詹事陸中善。

顏御史祠 在縣北門之外,祀明御史顏鯨。鯨有功德於民,鄉里斂貲公建。其祠基係邑厲壇官地。令顧言申請藩司行縣,入戶輸糧,額曰「懷德。」

杜光祿畢主簿祠 祀明季贈光祿署丞杜槐、縣主簿畢。清嘉靖三十六年,命建祠於死事之所。

袁文榮公祠 在縣北門外。

馮長史祠 在縣西五馬橋。祀明長史馮厚。馮學憲祠 祀明福建提學副使馮烶。

楊宮詹祠 祀明少詹事楊守勤。

《馮孝子》祠 祀明孝子馮象臨。

趙王行祠 ,在縣之西南四十里許,車廐驛之南。

驃騎將軍廟 在縣東南十五里。《會稽典錄》云:「漢世祖時,張意為驃騎將軍,其子齊芳歷中書郎,來隱此山,人皆賢之,立廟祀焉。」

闞相祠 在縣東南一里,祀吳太傅闞澤。祠舊在普濟寺東,即公故宅也。明嘉靖間,令陳褒撤五聖祠,改建焉。

房公祠 在縣西南一里。祀唐邑令房琯。澶洲廟 在縣東三十四里。祀晉虞喜。喜嘗封建寧侯,故又呼「建寧侯廟。」

靈應廟 在縣東北一里。晉鮑王蓋行祠。明嘉靖三十五年燬,次年重建。

皇清康熙八年重修。

關帝廟 在縣南平政橋。明嘉靖三十五年燬於倭,三十七年重建。天啟二年燬,三年重建。一在大方橋東。

歐思公廟 在縣東南五里管山之麓。祀宋制使吳潛。

二賢祠 在縣西南二十里。元至正間,邑人張景雲慕唐張無擇、宋羅仲舒賢行,改所居以祀。嘉德廟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祀羅甫。朱梁貞明間,甫自睦之桐廬避亂至此,講學務農,民德而祀之。宋建炎間,令林叔豹請賜廟額。元至正間,封順惠侯。

孔君廟 在縣西南六十里。神名殷,字德盛,仕唐至大理丞,避黃巢亂至此。嘗有德於民,既沒,民立祠祀之。後歲旱,里人徐春夢神語曰:「吾當促龍以雨。」 詰旦,果見白龍由石門潭起,雨大至。自後屢有徵應,里人因拓地增築其堂宇。章山廟 在縣西南四十里。唐張章釋遯跡此山,後乃仙去,為之立廟。

遐追廟 在縣東三十里。有東西二廟,在遐追兩山之下。按《圖經》云:五代末,有鮑侍郎約相吳越王。宋初,吳越歸順,約竄海上,王使人以詩招之云:「東遐追兮西遐追,鮑約何如罷釣歸。」 彭侍郎祠 在縣杜湖西北隅,祀明侍郎彭韶。弘治間,韶奉敕巡鹽,至鳴鶴場,寬恤竈丁之苦,邑人德之。庠生方鎮等呈請運使林堂,為之立祠。嘉靖間,知府魏良貴行縣,謁祠,立石記之。今以鹺院葉永盛、楊鶴附祀焉。

二賢祠 在縣北門外,祀明邑令龍德孚、戴洪恩。年久基地侵沒,廳址尚存,至萬曆四十七年重建。

龍公祠 在清道觀左,祀明署篆同知龍德孚。霍公祠 在縣西五里鵬山塔下,祀明邑令霍與瑕。萬曆四十六年,姚宗文重建。

顧潘二公祠 清道觀山之麓,祀明邑令顧言、潘汝禎。

陳公祠 在縣北門外。祀明縣令陳其柱。「汪文毅公祠 」 清道觀東舊蓬萊軒地。祀明邑令殉難忠臣汪偉。

表忠祠 在縣北門外,邑人明獻縣令,殉難忠臣向朴。

東嶽行祠 在縣東三里清道觀之右。里人曹秉忠重建。

祠山「張王行祠 。」 神名勃,即廣德州之廣惠廟。神相傳,宋開禧間,其像隨潮泛至城下,尉施子升祠於永明寺。寶慶間,令周符廣其殿宇。按:「廣德」 與邑隔遠,非潮水相通之地,特愚民欲神其事,故為是說耳。

青木山廟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青木山峭壁之下。晉劉牢之禦孫恩、盧循之亂,嘗駐兵於此,一戰而捷,民賴以安。時山木茂挺成圍,因名廟以祀焉。元末廟圮。明洪武間,耆民余子安捨地重修。後余德明等遷於寨頭山下。前有《鄞慈界碑》。

皇清順治三年重新。

赭山龍王廟 在縣南十里赭山峰頂,禱雨輒應。明崇禎間,邑人鄭溱題請敕封。每歲八月十六日致祭。

柳山廟 在縣東南新橋下。祀唐節度使孫惟晸。

紫國廟 在縣西南德星橋下。

鄞江廟 神始末,廟址無可考。按《郡城》,鄞江廟祀鄉先生王致,或即其神歟?

「江東廟 」 在縣東城下。神姓石,名固,秦時生於

贛沒而為神,始祠於贛之崇福里,人稱石固廟。後徙贛江東之雷岡,因呼為江東廟。其始末有《碑記》。

俞廟 在縣東郭門外

羊府廟 二祀唐刺史羊僎。一在縣南門外板橋,一在縣西門外太平橋。

靈感廟 在縣西北七十里向頭山。神,宋建炎四年封靈應侯。

湖頭廟 在縣西北五十里鳴鶴場。祀濱海之神。鄉士方鍾重建。

扶湖廟 在縣西五里。其左右之神能捕賊盜,甚靈驗,人皆祈之。

烏巖廟 在縣北五里許。鄉民凡捕虎,禱之多獲。

石湫廟 在縣西北四十里杜湖東北隔社槐神像移祀廟中。

李將軍廟 在縣東北十里,祀唐將李靖。李碶廟 在縣東南四十里李碶渡。薛將軍廟 在縣東南三十八里,祀唐將薛仁貴。

皇清康熙十四年重修。

鄭山廟 在縣西二里。旁有泉井。

南將壇廟 在縣西北十三里。明萬曆四十年,改建太極壇。路有亭,溪有閣。

謝山廟 在縣南三十五里。祀晉康樂侯謝靈運。有葛洪丹井、丹臼,在廟門內。

永林廟 在縣西北五十里。明洪武間,官兵至,渴甚,有老人汲水濟之,飲之不盡。訪之,知為太白龍神,因祀於廟。

奉化縣

社稷壇 在縣北一里。舊址在縣南,明洪武三年,徙建今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一百二十步。明洪武初建。

邑厲壇 在縣東五里。明洪武三年,知州李溥建。

里社壇 :坊隅鄉都設壇如里之數。社《五土、五穀》之神。

鄉里壇 附郭坊隅共四所鄉都共一百四十三所。

城隍廟 在縣西

土地祠 在縣治

鎮定龍祠 在縣西南

隱潭龍祠 在縣西北

靈濟泉龍祠 在縣西南一里。泉有龍神甚靈。宋令周因始構亭奉祀,歲用六月十日祭。今仍之。

金鍾墩龍祠 在縣東北十里縣溪長汀下。歲用六月二十日致祭,今仍之。

資福廟 在縣東一里。祀晉鄞令謝鳳,舊在方勝碶旁,宋令周,因徙今址,元封孚祐侯。周南廟 在縣南一里長官碶旁,後徙今址。土埭廟 在縣東八里,祀鄭準。唐天祐中,準為鎮東節度兼殿中丞侍御史、奉化開國子,築土埭堰,灌田五千餘畝。明時封唐開國子鄭公之神。

景祐廟 在縣東一百里。宋祖域字貞夫,建隆中由閩徙奉化,仕至殿前司統制。剛介尚氣節,樂施與。既沒,民懷其惠,立廟祀之。建炎間,高宗航海,道次崎頭,危甚,忽群島間舟師赤幟雲合,金人疑懼而潰。敕封文惠侯,賜額「景祐。」 後屢著靈異,水旱蝗疫,禱之輒應。明時封義士祖公之神賜祭,歲以四月初二日致祭,今仍之。

康亭廟 在縣東南十里。祀漢康亭長陳鴻。延熹中,境內大蝗。鴻流涕自責,取蝗吞之,又欲自焚以謝眾,蝗遂散滅。既沒,民感而祠之,有韋恕《己記》。

靈祐廟 在縣東北五里。祀唐元和間令陸明允,事詳《名宦傳》。宋崇寧初,民祠之,有李中記。淳祐中,賜額,封永康侯。有朱伯圭記。明嘉靖,知縣高廷忠置祀田十三畝,為牲幣之需,祀以七月二十四日。

靈昌廟 在縣南五十里。祀唐胡克開。宋咸淳五年賜額。

崑山廟 在縣東三十五里。祀令趙察,溉田有功。

佽飛廟 在縣東北四里。神姓黃,名晟,唐為奉化防遏佽飛兵馬使,因祀之。

溪西廟 在縣東三十里。祀唐令周,號「羅山」 ,逸其名。咸通中,久旱,禱雨,跣足,往筆架山龍湫,龍舉全體見之,雷電交作,大雨如注,令遂驚死民。

感其德,立祠於亭子墩以祀之。以其在溪之西,因以名焉。後燬於兵,宋嘉泰中,徙建今址,有樓。元末復燬,碑刻無存。

樓將軍廟 在縣東六十里,神名「茂郟。」 唐天祐中,明州軍事、押衙兵馬使,充黃蘗隘將、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御史中丞。梁開平三年,錢武肅王賜以墨制。

北山廟 在縣北一里。奉國將軍、節度使錢億愛及民卒,葬於此。邑人祀之。戶部尚書崔仁冀為之《記》。每歲十月十六日致祭,今仍之。

善塘廟 在縣東北五里。祀宋仇悆。

顯佑廟 在縣南五十里。神姓仇,名鑾。廟建於唐時,宋嘉定二年賜額,七年封靈惠侯。有樓鑰《記》。

靈應廟 在縣北二十里,祀宋奉化令蕭世顯。顯靈廟 在縣南二十五里。神姓雷名烈。宋時賜額,封為「顯護忠應侯。」

仁應廟 在縣南四十里。祀竇炳,宋賜額,累封「靈濟嘉祐昭德侯。」 有葉夢鼎《記》。

顯濟廟 在縣東南六十里。祀王延浩。宋寶祐間賜額,累封「靈惠昭祐普安敷慶侯。」 有王應麟《記》。

顯濟廟 在縣西四十里。神姓名未詳。宋寶祐間賜額,咸淳間為「英祐侯。」

靈濟廟 在縣南五十里。神姓衛,逸其名,宋賜額,封昭福侯。

進林廟 在縣北三十里,祀元知州馬稱德。顯忠祠 在連山驛,祀明左拾遺戴德彝。遺愛祠 在縣東九十步,祀明知縣高廷忠。辛令廟 在宦江之滸,祀邑令辛鈍。

東嶽行祠 ,在縣東北四里。

顯應廟 在縣西北。神姓王,宋淳祐中賜額。舊廟在今之西百餘步,因水泛,神像漂泊於此,遂立祠焉。今奉為鯉湖山龍神行祠,雩禱輒應,回封龍王祠 在縣東南十里南山上。以禱雨有應,故祀之焉。

泉溪廟 在縣東十五里。相傳,知縣陳姓者,祈雨柏香巖,龍現一掌於巖上,遂大雨。陳以疲甚死於山下。民立廟祀之。

孝感廟 在孝感山後。相傳:有盧姓,孝行感天,甘露降庭。既葬其親,終身廬墓,鄉人仰之,因廟云。

龍潭廟 在縣東南十里。

風墩廟 在縣北二十五里。神姓宋,名嗣宗,唐丞相璟曾孫,令奉化。天啟間,祠民爭祭先後訟之於官。邑令蔣應昌為分三廟,以息其爭。至今廟號有「上、中、下三風墩」 云。

聖姑廟 在縣東北三十里。

漢城廟 在縣東北七里。神姓楊,漢時禦寇於戰場,為地方保守。後立祠於漢城山上。明分遷於集賢鄉之左。

南山廟 在縣西六里。相傳「夏黃公之廟。」 「舒宣議廟 」 ,在縣北三十里。

楓木廟 在縣西北七里。建於唐,姓趙,名純夫。錫福廟 在縣西三里,神姓劉,為宋朝太師,舊名「三溪廟」 ,萬曆辛卯改今額。

===
《鎮海縣志》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