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三百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十九卷目錄
韶州府部彙考五
韶州府兵制考
韶州府物產考
韶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十九卷
韶州府部彙考五
编辑韶州府兵制考 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本府。〈曲江縣附郭。〉
副將一員 ,都司一員。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兵一千六百九十名,分協左右兩營,駐扎府城。并內撥官兵分防曲江縣雲門、溫灘、翁源、三華鎮、馬子口、英德、高臺鎮、清遠江、黃、竹萌、趺山、三扶田、池水、河岡各要汛。
高臺鎮 韶撥千總一員、兵二十名,防守。三華鎮 韶協撥把總一員、兵一百名,防守。「清遠《潖江 韶》」 撥把總一員、兵一百五十名,防守。
黃竹萌 《韶》撥把總一員、兵一百五十名防守。趺山 《韶》撥把總一員、兵一百五十名防守。三扶田 《韶》撥把總一員、兵一百五十名防守。池水河 《韶》撥把總一員、兵一百五十名防守。馬子口 《韶》撥兵一百名,《翁源》撥兵四十名防守。
九龍墟 英德撥兵三十名,《仁化》撥兵三十名防守。
羅灣口隘 :樂昌撥兵三十名防守。
三華鎮 翁源。撥兵四十名防守。
雲門營 :「韶協」 撥兵三十名防守。
溫灘營 :「韶協」 撥兵二十名防守。
每十里設立一塘,撥兵駐劄,傳遞羽檄,兼防河道。
韶州所原額屯田坐落曲江、仁化二縣地方,屯名「水羅中塘」 基田西沖,并續丈出共田八十頃零七十六畝五分四釐六毫二絲。每畝額徵本米三斗。內除陸續荒陷三十二頃八十一畝三分二釐零,實熟田四十七頃九十五畝二分一釐零,共實徵米一千四百三十八石五斗七升四合九勺一抄一撮零。
樂昌縣
千總一員
官兵一百八十八名,防守縣城,并內撥兵分防羅灣隘口。
仁化縣
千總一員
官兵一百八十二名,駐扎縣城。并內撥兵分防英德九龍墟要地。
乳源縣
千總一員
官兵一百八十八名,駐扎城池。
翁源縣
千總一員
官兵一百八十八名,防守城池。并內撥兵分防三華鎮、馬子口各隘。
英德縣
千總一員
官兵一百四十七名,防守城池。并內撥兵分防九龍墟各汛。
韶州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府總
穀屬
稻 有六十日熟者,有百日熟者。
粘 :有火燒、秋風粘數種。
糯 有四種:粘糯、蕉糯、烏鬚糯、鐵搥糯。
粳 有早、晚、赤、白之類。
豆 有五種:黃、赤、青、白、綠。
芝麻 :有三種,黃、黑、白。按《樂昌縣志》:《廣雅》云:巨。
勝
麥 有二種:麵麥、蕎麥。
稷 出樂昌,有稉穗,《禮》「明粢」 是也。蔬屬。
菜豆 :有「蛾眉」 、龍爪、雪豆、刀鞘、扁豆、蠶豆、「五月豆」 數種。
茄 :赤、白、青數種。
芋頭 大者重二、三斤。
蒜 曲江獨多
薯 ,出《英德》,大者重八九斤。
「木耳 」 出《乳源》。
香蕈 ,出樂昌、乳源。
芥菜 、《白菜 、芥藍》
莙薘 、菠菜 、茼蒿
苦蕒 :蕨菜 芹,莧菜 。蕹菜 筍。
薑 、茨菰 、芫荽。
蔥 、《萵苣 》荇
《蓊 薺 菌 》,俱出乳源。番瓜 出樂昌仁,化乳源。
蘿蔔 出樂昌,《本草》名萊菔子。可入藥。仁化亦有。
菠薐 ,出樂昌,來自西域《頗陵國》,傳譌為「菠薐。」 仁化亦有。
果屬
杏梅 ,出樂昌,花紅,實甜。
梨 、細茶 二品,出南華者佳。荔枝 、龍眼 二品,出《英德》。
柚 有紅白二種
香櫞 二種:一名「五指櫞。」 頭如五指。
羊桃 五種味酸
柰 出樂昌
橙 出仁化
榛 、荸薺 俱出《乳源》。
菱角 樂昌、仁化、乳源俱有。
芭蕉 :小者名「香蕉。」
甘蔗 熬糖最甜
梅 、桃 、《李》。
栗 。石榴 、棗
金橘 、柑 、楊梅
枇杷 、葡萄 、《柿》。
《蓮藕 欖 》以上六縣俱同。
藥屬
鍾乳粉 ,出乳源,明初,歲貢二十斤。後乳戶雜和砂石,比他產更劣,罷貢。
《蘆甘》石 ,出英德乾溪。
膽礬 ,出翁源寶山,水流入曲江。明初,貢生熟礬十二斤。後因採取艱難。成化元年,都御史韓雍奏罷之。
《麥門冬 》即階沿草。
菖蒲 、山藥 、天門冬。
枸杞 、車前子 、益母草。
蒼耳 、忍冬藤 、香薷
薄荷 、紫蘇 、半夏
澤瀉 出曲江
威靈仙 、細辛 、茴香
芎藭 、草決明 俱出樂昌。
「天南星 」 ,出樂昌《乳源》。
肉桂 出樂昌英德
「《肉消》根 」 出樂昌。
牛膝 「出樂昌、仁化。」
黃連 出樂昌、乳源、英德。
瓜蔞 ,出樂昌。《昌黎詩》曰:「黃圃乳源。」 亦有土茯苓 ,出樂昌,俗呼為糯飯團。仁化亦有薏苡 ,出樂昌,昔馬援還自交趾所遺種也。艾 出樂昌。仁化,《爾雅》曰:「冰臺午日取之。」 巴豆 ,出仁化。
木鱉子 出英德
仙茅 、苦練皮 、《山查》。
石斛 春。銅鏡 《蟬蛻》
百合 、五加皮 、槐角 ,俱出乳源。
木賊 出英德
《澤蘭 》,《馬鞭草 》。「何烏首。」
香附子 、馬齒莧 、使君子。
茱萸 、花椒 、山梔子。
牡荊子 萆麻子 黑牽牛 以上各縣俱同。
木屬
蠟樹 冬青,放蟲,收取白蠟,故云。
椿 梨
杲 俱樂昌
槁 出乳源
松 、柏 桂。
榕 :「槐 楓。」
杉 、《梌 楠》。
樟 、桐 梓。
檀 柳 烏臼 以上各縣俱同。
竹屬
丹竹 ,出仁化,節長,緝其絲可為布,大略類蕉布。
「方竹 」 ,出《乳源》。
「蓼竹 」 出《英德》。
蒲竹 出仁化
筋竹 、黃甘竹 ,俱出《英德》。
《筀 ,篙 篁》。
竻 :「俱出《乳源》。」
「鳳尾竹 。」 《弔絲竹 》。《紫竹》。
「觀音竹 」 、《瀟湘竹 》、貓竹。
鶴膝竹 、《江南竹 》《大頭竹》。
黃竹 、「單竹 」 、《苦竹》。
《麻竹 著竹 》以上六縣俱同。
花屬
木樨 ,出樂昌,九月發,香聞數里,俗呼為「九里香。」 仁化、乳源俱有。
《葉落錦 》,《出曲江》。
木槿 出樂昌
《酴醾 》出樂昌、仁化。
雪花 出乳源
「瑞香 」 ,出樂昌仁化乳源。
桂 、黃丹二種,又一種每月開花者高不過四、五尺。
蘭 有大蘭、小蘭、樹蘭、弔蘭、賀正蘭、「珍珠蘭」 數種。
葵 黃白紅三種
雞冠 白紅二種
茉莉 重臺
菊 有十餘種
蓮 紅白二種
佛桑 紅白二種
白草 ,出仁化扶溪都,草長三四寸許,叢生,莖葉與眾草無異。每天雨先一日變白,晴則如常。海棠 、薔薇 、粉團。
《滴滴金 月》,「月紅 紫薇。」
《素馨 》,《玉簪 鷹爪》。
金鳳 芙蓉 映山紅。
山茶 、千葉榴 、萱草。
《夜落金錢 》,紫草 夜合。
含笑
草屬
蒲草 可織蒲蓆
《蓆草 》,可織草蓆。
「絲茅 」 、《鳳尾 蓼》:
「龍鬚 」 「雞腳 」 、羊蹄。
《芸 蘋 》,宜男。
接骨 獨蔕 藻 ,俱出《乳源》。羽屬。
斑鳩 ,出樂昌仁化,其鳴聲緩則雨,急則晴,故山谷詩云:「報晴報雨總同聲。」
鳧 出樂昌,俗呼「水鳥。」
《鶻 出樂昌》,星眸劍翮。
「姑惡 」鷗 ,《鸂𪆟鵁》。鶄 錦雞, 「俱出乳源。」鵲 二種,一名「山鵲」,觜紅,尾長七寸。
鴉 有純黑、白、頸二種。
鶴 雉 《鴛鴦》。
「白鷴 」 ,「白鷺 」 ,練雀。
鵪鶉 、《黃鸝 》鷹
鷂 ,梟,《鳥 燕》
鳩 《鴻 麻雀》。
鷓鴣 《啄木 翠》。
子規 白頭公 畫眉。
春雀 鴝鵒 ,鸕鶿。
蠟觜 竹雞 、山胡。
鶺鴿 ,《伯勞》。
獸屬
《土鼠 》:似鼠而大,嘴短,穴居。
《穿山甲 》:穴居,俗名「錢鱗。」
兔 出樂昌仁化
野鼠 出仁化
《麋麞 土䶉 》俱出乳。
源
《赤狗 穴居》,吠則不祥。
鹿, 熊 麖。
麂 、山羊 、山馬
山豬 、羚羊 、茅羊
虎 、豹 、豺
獺 狐 猿猴。
豬鱗介之屬。
「鰣魚 」 ,出《英德》。
鬼頭魚 ,出樂昌滎溪。味香美,俗傳古曾入貢,然此魚他處亦間有之,疑入貢當是偽漢時事。《竹魚 》,皮綠如竹。
魚 嘴長,無鱗,大者數十斤,蜆 出西河武水。
鯉 草、魚 鱖
鯰 ,青魚 。鰍。
鯽 烏魚 甜魚。
《鯷 》。 斑魚、龜 黿。 魚蚌: 《螃 蛙》
鱉 田螺 鰱。
鱔 ,出樂昌仁化乳源。
魚 鱷魚。 魚 俱出樂昌。
鯶 黃剌 俱出乳源,蟹 出曲江、樂昌、仁化。
蝦 出樂昌仁化
蟲屬
蠶 、蟻 、蜘蛛。
「蟬蜩 」 ,「螻蟈 。」 「蚯蚓。」
螳螂 、蟋蟀 、蜈蚣
蜻蜓 、蚱蜢 《蚊》。
蚋 乳源志俱有
貨屬
葛布 ,即杜詩「韶州白葛輕。」
苧麻 ,出樂昌者頗多。
《棉花 》六縣亦有,惟樂昌、乳源為盛。外省之民聚集遙耕,獲利甚多,但無統御,去住無常,不可不預為之防。
絲布 、蕉布 、木棉
英酒 ,出英德,又一名「滴酒」 ,比常酒加釅竹逕都出。
蕨粉 ,出翁源、乳源。
珍寶之屬
金 ,出英德金山逕溪東西田腳,取土淘之,私採捕禁。
鉛 錫 俱出英德堯山、五石、番嶺各地方。正德間,湖廣人聚眾偷採,遺害一方,官司捕禁。嘉靖間重開,民訟於當道,知縣劉慎坐罷,自後嚴禁。
鐵 出翁源
「英石 ,出英德英山」 ,隨大小陰陽相配,工拙自殊,不相聯屬。說者謂「無斧鑿痕,有金玉聲。」
韶州府古蹟考 府志
编辑本府。〈曲江縣附郭。〉
府古城 二:一在湞木東,蓮花嶺下,漢時所築,基址尚存。一在武水西,唐武德初,刺史鄧文進所築,洪水崩割,無跡可尋。宋初於此置錢監,今號「監前。」 又城南十里官灘下,亦有古城,晉末,盧循以徐道覆為始興守所築,劉裕遣沈田子討之,於其旁亦築一城,今呼為「沈將軍壘。」
望韶亭 在城東八十里。宋守范純臣《記》,楊萬里、蘇子瞻、余靖有詩。
整冠亭 在帽峰下,取韓愈「上賓堯舜整冠裾」 意。宋守梁世安有記,今失其碑。
翠華亭 在皇岡山舜廟,今廢。
纘武亭 在城西南隅真武觀右。知府錢鏞建,今廢。
湘江亭 在東門外一里,宋時餞別處。
拱極亭 在芙蓉山,漢康容煉丹之所。泉出山頂石罅,味至清冽。今廢。
更上亭 在芙蓉山,舊有亭,後圮。學道魏浣初題此名,知縣潘復敏建。
東郊亭 在郡東河隄上。嘉靖庚子,知府符錫建,為迎春之所。
《隄岸碑》亭 在東郊亭後,知府符錫建。
五里亭 在南門下河,已廢。崇禎九年,知縣潘復敏重建。
「松風亭 」 ,在舊察院內,古松一株,大數圍,今廢。「皇華亭 」 ,在湘江門外,順治十四年,南韶道周
日燦建有記
敬一亭 知縣潘復敏建,「有記。」
寫心亭 舊為濂溪祠地,後接筆峰,前開池沼,久傾圮。康熙壬子,郡守馬元捐俸重建為「四賢祠」 ,并創此亭。池蓄山泉,秋冬不竭,夏月蓮花盛開,有叔茂之遺愛存焉。亭額有跋。
清平亭 在城北數武。亭前一片地,舊為墟市。嘉靖丙午,郡守陳大綸建,侍御何維柏有記。自鼎革後,亭廢墟罷,一望荒蕪。康熙壬子,郡守馬元捐俸重建,檄曲令周韓瑞董成之,以培地脈,不易亭名,另立碑記。興復市墟,利民通商,惠莫大焉。
南皋亭 在南門外,對河,久圮。康熙壬子,通判池鳳翼捐俸重建。
《霖梅亭 》在永安鋪。康熙甲辰,通判楊耀先捐俸建,為煮茶施眾之所。
燕譽亭 在城艮隅,下瞰相江,陳文惠公書額,後廢,因並模「燕譽亭」 字于蔣穎叔碑陰。
「曲江亭 」 在通津門外。
西郊亭 在西河
鳳來亭 、觀風亭 、半山亭 俱在郡後筆峰上。
「暑鄉亭 。」 「方壺亭 。」 「延月亭。」
「景行」 亭 俱在濂溪祠內,今廢。
艤舟亭 在芙蓉驛,今廢。
九成臺 ,舊名聞韶臺,在北城上。建中靖國元年五月,蘇子瞻與蘇伯固北歸,郡守狄咸延之臺上,伯固謂舜南巡奏樂於此臺,宜名九成。子瞻即席為銘,自書,刻石臺上。後以元祐黨事,碑毀臺圮,遂以西城上武溪亭為臺。蔣之奇《武溪深詞碑》,原在延祥寺,元祐八年郡守譚粹移亭中。後人於碑陰模「九成臺」 字二:一小楷,是子瞻書;一大篆,是湖南曹文公書,元李齊賢有詩,明洪武元年,千戶趙貴重修,教授陳仝記。成化六年,千戶趙雄建重樓,教授方玭記。嘉靖六年,知府唐昇復刻,子瞻銘,通判符錫書。
逍遙臺 在城南。刺史薛道衡建,今廢。張九齡有《登逍遙臺序》并詩。
風度樓 在府治南。張九齡為相,元宗重之。每用人,必曰:「風度得如九齡否?」 郡人因以名樓。後移府學右,頗卑隘。明守符錫特高廣之。
風采樓 在府學左,為余靖建,與風度樓相對。陳白沙有《記》。
韶陽樓 在南門外,臨江,元末廢。唐許渾夜宴於此,有詩。
文英樓 在後街,今廢。
朝陽樓 在武水西城堞上。唐皇甫湜有記,今廢。
文奎樓 在通衢中,列科第題名。明嘉靖壬辰知府鄭騮建,順治十八年知府趙霖吉重建。薰風樓 在南門外濟渡處。明弘治己未知府曾煥建,劉存業「記。」 頹圮,知府符錫重建。前立四柱石坊,增築馬頭,題曰:「廣右通津。」 知縣潘復敏重修其坊,題曰「嶺南重鎮」 ,今廢。
燕譽樓 在西河,舊有西郊亭。明守符錫因創浮梁,建《坊表》,遂於濟川坊後創樓,以「燕譽」 名,緣古亭也。
文溪樓 ,在鹽羅街近河。嘉靖十七年建,今廢。金鑑堂 ,宋時建,在府治西花園中,取《金鑑錄》,故名。
思古堂 在府堂西。宋郡守狄咸建,蘇子瞻《銘》以為謀議出政之所,又有「燕樂」 、「魚樂」 二亭。政寶堂 在府治西花園中。宋時有蘇軾、黃庭堅石刻,楊萬里《跋》。
清淑堂 舊九成臺下。宋王安石隨父益守韶讀書於此。楊申詩:「但願清淑氣,盡散海嶺隅。」 中流。砥柱堂 明崇禎丁丑,知縣潘復敏重建。有記。
忠慶堂 。清樾堂 。丹荔堂。
「會仙堂 」 、「考古齋 」 俱在宋提刑衙,元之分司內,即今察院。
迎仙館 在芙蓉驛,今廢。
清輝館 「臨武水」 ,今廢。
皇華館 《臨湞江》,今廢。
通天塔 在城南湞武合流處。明嘉靖戊申,知府陳大綸建,有詩。萬曆癸卯,推官吳三畏重修,郡人李延大有「記。」 歲久將傾,塔頂被盜。邑人周朝遇以其為韶城水口關鎖,有志修復。謁院道持冊請助,用仍不敷,遇破產以終其事焉。侯安都宅 在府城西四十里桂山之下。公沒後,鄉人於此立廟。
張文獻宅 舊志云:在州東六十里平圃驛畔。按公《行狀》云:「公歸營州南山水,卜築茅齋。」 又公曾孫敦慶,《洪州督府參軍墓志》云:「丁憂還韶州南十里文獻故居,臺榭蕪沒,規模猶存。公復其堂構,山水多奇。」 則知文獻存日,未嘗居始興律水也。平圃亦非是。
「余襄公宅 」 即今祠是。
「張丞相園 」 ,在韶州府城南南山下,有《張九齡詩》。
余尚書西園 在曲江縣,祖無擇「訪靖西園」 ,有詩。
《臨水源石 》在曲江縣。溪盤石,上三楓亭 在曲江縣之界。《圖經》云:「曲江有修仁水,水北有三楓亭。梁范雲有詩,唐刺史韋迢重修。」
盡善亭 在韶州府城東百里,蘇軾有詩。湧水亭 ,在曲江縣,宋慶曆七年建,余靖《記》。韶亭 在曲江縣韶石山,宋潘伯恭建,余靖《記》。望京樓 在曲江縣武水西,寶元二年尚書余靖記。
洧水館 在韶郡城南。景祐五年,太守狄咸建,余靖《記》。
樂昌縣
古城二 :一在今縣西二里。相傳趙佗所築,上抵瀧口。隋時以其地為縣治,今名城頭。一在縣南五里,任囂所築,久廢。蓋樂昌於湟溪關為近,故築城以壯其勢。
盧溪城 在縣東十五里郭下都古寨遺址。「洗心亭 」 ,即萃秀亭。縣南一里龜峰書院前知縣張堅建。
息肩亭 在北嶺。嘉靖五年,知縣龍章建。貴尊亭 在縣南五里塔頭祠,今廢。
接官亭 在縣東南臨江。嘉靖三年,知縣龍章建。九年,知縣張祖炳重建。
憩勞亭 在九峰風門凹。嘉靖五年,知縣龍章建。
希賢亭
望瀧樓 在瀧口廟前,戶科給事中白端素記。塔 在龜峰寺。
仁化縣
古城 二:一在今縣治一百三十里康溪都,秦末趙佗所築,今曰城口。一在縣治北一百十里,唐垂拱初置縣所築。
望江樓 在南門外,臨河,為一方重鎮,久廢。萬曆二十年,知縣司馬暉重建,題曰:「朝宗覽勝。」 譚際可記。今廢。
水南塔 :在縣城之南。
丹霞山舍利塔 :在海螺巖頂。
乳源縣
古城 去今縣治十里,在虞塘,遺基尚存。擬沂亭 在溫泉上。嘉靖乙酉通判符錫建,夏潦衝壞。丁亥復遷溫泉東南員峰上,有記。三美亭 在縣東北山川壇後,趙佑卿建。止渴亭 在濮頭渡。康熙元年舊知縣郭弘纘建,併捐金買曾寵田七畝,載糧二斗一升,納正供,免雜差租穀一十四石,付白雲庵僧收租,煮茶施眾。教諭龐瑋有記。
文昌閣 在縣東一里。天啟五年,知縣譚汝瑋建,為縣治鎖水口。
講書堂 在縣東二十里,地名「毬岡。」 宋進士胡賓王讀書於此。有「濯纓亭」 ,几席之類皆石琢,遺跡尚存。
翁源縣
古縣治 五:一在安陽里羅江,距今縣東北六十里;一在下窖,距縣五十里;一在濠距縣西北一百五十里,即今曲江之巡檢司。一在岑水東,距縣西北四十里。一在細草岡,距今縣東南四十里。
迎春亭 在東門外。嘉靖十六年,知縣曾極建,久圯。崇禎十二年,知縣朱景運重建。
雪溪亭 在西門外三里,今建為橋。
去思亭 士民為知縣萬應奎建。一在講武堂左,一在梅村,吳其貴、李應期有《記》。
六里官亭 在六里墟,即《鄉約》所。知縣朱景運題曰「省風錫保。」
翥雲軒 在翁山寺左,庠生林玨等會館。邑人李應期有詩。
邵謁書堂 在縣東七十里三華鎮羅江水中。今室久廢,其石尚存。
梅鼎臣宅 在縣西北三十五里江鎮鋪梅村,有巖洞深邃,鼎臣讀書其中,鐫詩石上,今隙已。
閉遊者秉燭始得入
英德縣
古英州城 五代偽漢置英州,治於大慶山。宋、元因之。洪武二年,降州為縣,居湞陽舊城。今譙樓磚石皆有「湞陽縣」 字。
衡州城 ,即浛光縣基,今為巡檢司。陽山郡城 ,在縣西,梁天監中置。隋平陳,廢郡而城《圮》。
萬人城 ,在湞山,秦南海尉趙佗所築。
薰風亭 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記。天順二年,知縣杜宥、嘉靖元年,知縣張慎各重建。
寒翠亭 南山石壁,有蘇東坡題記,今廢。讀易亭 南山石汝礪解《易》於此,故名。嘉靖元年,知縣張慎重建。
三灣亭 清溪驛東。宋廣帥蔣之奇建。弘治元年,巡檢彭祀。正德丁丑,布政吳廷舉各重建。今廢。
所茇亭 在縣南二十里峽山鋪之左。英民為知府符錫開鑿峽路,往來經畫憩此,立亭刻石以志之。
觀州亭 在縣後山巔,登之可觀一方之勝概,故名。
眾樂亭 有宋郡守連希覺詩及「記。」 天順二年,知縣杜宥重建。
超然亭 在潮水嶺,嘉靖十九年建。尚書湛若水書額。
「望仙亭 」 譚粹有詩。
「步月臺 」 在桃溪書院邊。有白石狀如半月,故名。
皋石平臺 :在「東華」 古剎中。有仙跡,相傳二仙對奕於此。
蛻仙臺 在碧落洞。按《縣志》,「相傳其上有仙人蛻骨。」
龍門樓 在龍門口。正德十四年,通判鄒級建。嘉靖二十年,教諭鄭泮等各重建。
蕃宣樓 按《縣志》,「在縣治雙門西。」
煙雨樓 按《縣志》「在縣治東,米元章、陳縝有詩。萬曆間知縣蘇大用同鄉官李伯芳重建。」 梅鋗宅 在英德縣苲嶺麓。
洭浦關 在縣境
集雲閣 按《縣志》,「在沂風亭左。」
坡翁堂 在縣治西。宋蘇子瞻謫惠州時,嘗憩此,遂以為名。
「浮圖 」 ,在綠水橋邊,高九級,建於天啟年間,與鳴絃峰對峙。
《府志》未載古蹟
编辑
《曲江縣志》
编辑
銅岡銀場 在溪都,宋末廢,元復立,民不勝苦,又廢。
鳳凰池 在府治後。同知趙璧重修此城。上有鳳凰臺,故名。
宋貢士院 在府治西南。元初廢,以其地為帝師殿、三皇廟、天壽寺,後為布按分司。
「師道堂 」 即今學倉地。「舊濂溪祠。」
《樂昌縣志》
编辑
《仙人跡 》,在神嶺,其處有「井水。」
《乳源縣志》
编辑
《西京古道》南關 ,又名「梅花路」 ,相傳韓昌黎過此,道傍石上有仙人腳跡,在縣西二百二十里。
《翁源縣志》
编辑
建福縣治 在岑水場,今縣西北四十八里。此據《文獻通考》正之,以岑水場為翁源縣治四遷舊址,又以建福縣治在縣東五十里,俱誤。冶場 。一、太湖銀場,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銀場鋪內,今割屬連平州。一、寶山鐵冶,在縣西北六十五里鐵場鋪內。一大富鉛場,在縣東一百二十里。不知其處。三場皆宋皇祐元年創置。宋末,以採取無所得,皆罷。
巢迪宅 在水源山下,基址現存。後掘一銅牌,有「牌出、印入」 、「印入、牌出」 之記。《耽山寺》碑文筆跡俱在。
詹公營址 在縣東七里小臘嶺下,在左崖巖前鋪內。兄弟三人商販於此,立營保障禦敵,俱死,墓在英德山九郎嶂上。
《英德縣志》
编辑
五婆城 在彈子磯下。古來相傳,「黃巢作亂時,有五仙婆負土築城,未就,天明遂止。」 至今基址猶存。
南崖巡檢司 在城南江滸,與縣相向。洪武十四年裁。
鳳凰驛 在縣南二里竹逕都南岸,其地也。今
廢
河泊所 在舊嶺南道,今府館西,明洪武十四年裁。
蓮花臺 在聖壽寺後
俯仰臺 在南山
呈秀亭 在南山。宋時彥有詩。
望峨亭 在龍山
熙熙亭 在南山
「九龍亭 」 在南山下。
沂風亭 在南山
《飛雲亭 》在雲龍山。
「觀瀾亭 」 、「甘泉湛公」 扁。
「來學亭 」 在涵暉書院左。
「浴心亭 」 「豹谷」 陳大綸扁。
領略亭 :在文峰塔前江滸,扁曰「仁智領略。」 知縣江中龍建。
「眾妙」 亭 :「在三元宮」 前,知縣吳永澄建。
振鐸亭 :在東關內。知縣張斗建,朔朢親督約長宣講《六箴》。
鳳儀樓 在大街
青雲樓 在儒學門北,嘉靖十四年建。
千佛樓 在明化寺
湞江樓 在驛前。崇禎十四年,知縣吳永澄建,扁曰「湞江勝概。」
文昌閣 帽峰山頂,一在「桃溪書院。」
「靈秀堂 」 提學默泉。吳鵬扁。
友仁堂 桃溪書院內,知縣吳永澄建。
聽水軒 在「步月臺」 上。知縣吳永澄建。
《賓日軒 》在鄧允燧別墅內,結構高迥,屹然西山之半。其下松筠以萬計,風至如翻翠濤,幽響可砭俗耳。
「靈泉精舍 」 在清溪潮水嶺,潁江符錫扁。
陵墓附
编辑本府。〈曲江縣附郭。〉
陳司空侯安都墓 ,在府東北五里。
隋宿國公《麥鐵杖》墓 在《韶石》之北。
唐丞相張文獻公墓 在城西二十里武臨源。宋郡守譚粹公外家十代孫,歲躬致祭。宣和中,郡守陳逸時行奠禮,植松數千株。紹興中,舍人朱翌白、太守蘇泳,以公墓在法應祀,歲以為常。明正德間,布政吳廷舉重建享堂,編夫看守。公祖墓在河西黃田嶺,去城半里,有唐徐浩撰《公神道碑》。
南漢主劉鋹墓 舊《志》云在獅子岡,即今白虎寺越王山是也,但無形跡可考。
宋尚書余襄公墓 在城西四十里成家山。明嘉靖丁酉,巡按陳大用、參政詹翰奉詔重建享堂,編夫看守。有宋歐陽修撰《公神道碑》。
樂昌縣
隋刺史鄧忠襄公墓 在邑東。長逕即公故居。四世孫牢州刺史鄧僖墓亦在長逕。會稽勞說撰《誌》。
宋譚忠愍公墓 在拐殿坪。
明布政使白思謙墓 在縣北周山。大學士金幼孜撰《誌》。
少卿鄧忠毅公墓 在飛鳳岐,宅在東鄉。大學士丘濬撰誌。
張植宅墓 宋知樂昌縣事,家於樂昌。宅南灣,墓在思郎橋。文獻裔。
鄧純宅墓 宋兄弟甲科宅城東花萼里。純墓在蒼逕月形。紹縯墓在楊溪大明寺側。
張思智宅墓 元知樂昌事,本縣人,宅南灣,墓在白雲洞。文獻裔。
張聞韶宅墓 元諡「大元帥」 ,宅南灣墓在馬鞍山。文獻裔。
乳源縣
宋翰林學士胡賓王墓 在大塘毬岡。
殿中丞鄧戡墓 在縣雲門鄉。
翰林學士胡夢貞墓 在「九仙火燒堆。」
元義士鄧可賢墓 在本縣井頭天德寨下。知縣劉信墓 在縣大甸,距城東一里,士民葬之。其母董氏墓在信之上。舊有「賢孝祠」 ,今廢。《英德縣》。
盧家墓 ,在縣西二十里相公堆。其山高峻,前有兜鍪鞋山,奇秀。舊傳虞夫人墳在上,墳前有竹,風吹掃地,人謂之「掃墳竹。」
馮家墓 在縣西五里。世傳馮氏祖墳在此,俗呼為「相公堆。」 有鄉人盜葬,為雷所擊,今人不敢犯。
元別駕黃絅墓 在望夫岡七星墩。
「李副使時秀」 墳 ,在大慶山左蟠龍岡。
劉知府震墳 ,在龍山右。
李封君主事文秀墳 ,在古道逕下大塘前。「黃同知秀裳墳 」 ,「吳侍御其貴墳。」
《劉贈知府元桂》,「墳 在《鯉魚塘》天子蔭。」
賴封君,文林郎,堯恩墳 ,在鶴觜。
鄉賢學博鄧贈君維城墳 在黃塘大鎮「賴贈少卿黃耀墳 」 、「贈孺人謝氏墳。」
贈恭人黃氏墳 在陂巖頭。
贈孺人李氏墳 在架澗閬。。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