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427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二十七卷目錄

 平樂府部彙考五

  平樂府兵制考

  平樂府物產考

  平樂府古蹟考墳墓附

  平樂府猺獞峒蠻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二十七卷

平樂府部彙考五

编辑

平樂府兵制考        府志

编辑

本府。平樂縣附郭。

協鎮副總一員,左右兩營守備二員,千總二員,管綠旗兵一千二百名,本省布政司支給俸餉。除分防永安州兵丁二十三「名,恭城五十四名,冨川一百九十名,《修仁》六十一名,荔浦一百五十五名,昭平五十五名,巡防上河五十一名,中河二十七名,下河七十五名,各路擺塘六十四名,餘隨營郡城。」

按《通志》:平樂城守營。

副將一員     ,守備二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內撥永安州、恭城、修仁、荔浦、昭平分汛官四員。設平樂城守營兵。

步戰兵二百九十七名

守兵六百九十四名

共兵九百九十一名。內分防永安州恭城、修仁、荔浦、昭平,共兵五百零一名。

月共應支餉銀一千一百三十九兩五錢;月共應支米二百九十七石三斗。

官自備馬二十八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糓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斤。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馬乾銀九錢。

恭城縣

恭邑介於荊楚,猺獞雜類,族居民間,舊設有哨,以「楚衛」 民戍焉,即以楚衛官總之。官則歲更,軍則安土,領糧於縣。

皇清盡革衛軍,設協鎮於郡中,恭邑之城守分自郡

協所轄馬步目兵,視時地之緩急為多寡。順治十二年,平樂協鎮營外委防守,至順治十四年撤去。縣無城守,順治十五、六年,止設百總汛守龍虎關,又時設時撤,至康熙四年,復外委城守,歲一更換。康熙七年內,奉文各州縣俱用經制官防守。

冨川縣城守防兵一百一十四名,以千總一員統之。鍾山鎮哨軍三十名,每半年在所更替,以哨官統之。

東廂堡兵十二名  ,南門堡兵十一名,西門堡額兵十五名。內撥三名於古岷堡,見在一十二名。

北門堡兵十二名

教場堡額兵十四名。內撥三名於古岷堡,見在十一名。

黃色堡兵十五名  ,《烏源》堡兵二十名,《壁嶺》堡兵十名 。以上八堡,每名月糧米一石三斗,俱在本縣本折米內支給。

龜石堡:額兵十八名;內撥三名於羊頭堡、撥三名於界牌堡,見在十二名。每名月領本縣《條編》工食銀四錢八分三釐。

獅子堡額兵十八名。內撥六名於古岷堡,見在十二名。

丫義堡:額兵十九名。內撥二名於羊頭堡、四名於界牌堡,見在十三名。

土巷堡兵十二名

養馬坪堡:額兵二十名;內撥六名於界牌堡;見在十四名。以上四堡工食,赴府領梧餉。

古岷堡兵十二名,《獅子堡》撥六名,《西門堡》撥三名,《教場堡》撥三名。

界牌堡兵十三名,《丫義》堡撥四名,馬坪堡撥六名,龜石堡撥三名。

城頭岡堡兵十名,每名月領縣庫貯屯餘糧、折色、折簟等項銀四錢五分。

羊頭堡兵七名,《丫義堡》撥二名。《龜石堡》三名,額設鋪兵二名。

軍馬見充伍者二百六十七名。絕戶軍九百八十二名。差操軍馬五十三匹

按:《通志》:冨賀營撥分防官一員,冨賀營分防兵一百五十名,內撥各隘

《沙母源》兵四名   、《三輦源》兵四名。

「白沙洞」 兵三名   ,《鍾山鎮》兵十名。

土巷堡兵十名   ,《馬屁股》兵十五名,《秀峰》兵四名    ,《牛巖》兵八名。

麥嶺兵七名

賀縣

按《通志》:富賀城守營駐賀縣。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內撥「富川城守官二員。」

冨賀城守營兵、步戰兵一百一十九名。

守兵二百七十七名

共兵三百九十六名。內分防《冨川縣》兵一百五十名,尚二百四十六名內撥。

《石牛》營兵十名   ,黃峒營兵十名。

《桂嶺》營兵三十名  ,《賴村》營兵二十五名,停歇營兵三十七名 ,《龍水》營兵四十二名,《大汭》營兵十名   ,《牛瑞》營兵十名。

月共應支餉銀四百五十五兩五錢。

月共應支米一百一十八石八斗。

官自備馬十匹

春冬二季例,每匹月支穀一石二斗,每匹月支草四百二十斤。

夏秋二季例,每匹月支馬乾銀九錢。

荔浦縣

分設城守一員,係平樂協鎮右營專汛之地,或千總或把總,隨便詳撥,領兵二十四名出守。新設以墩堡百總一員,汛兵二十三名。

都鳳堡百總一員、汛兵十七名。

夾板堡百總一員、汛兵二十三名。

王猺堡隊長一名,汛兵十七名。

朝天堡隊長一名,汛兵十五名。

馬頭堡汛兵四名

紅頭堡,隊長一名、汛兵十五名。

板幹堡,隊長一名,汛兵十四名。以上七堡皆在北鄉。由王猺堡起,橫至朝天堡止,計一百二十里。山川崎嶇,道路迂曲,累受陽朔、永福獞賊之患,而永福尤甚。自立七堡之後,犄角相持,首尾相應,荔民庶稍安枕焉。

修仁縣

設立「百總」 一名,在城護守。

把總一員,汛防石牆要隘。

馬戰兵三名     ,步戰兵八名。

守兵六十一名

昭平縣

設把總一員,防守上下河,共目兵一百四十九名。

永安州

設立防守把總一員,轄馬步兵一十九名。

平樂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穀屬

粳米    、芝麻    、糯米

蕎麥    、落花菜   、飯豆。

早禾    稻 早晚二種。

蔬屬

生菜    甕菜    、苦蕒芹菜    、菠薐    莙薘。

木耳    、芥蘭    、豆菜

豌豆    、金瓜    薯

苦瓜    稍瓜    甜瓜

羊夾菜   、白花菜   、《枸杞菜》

馬齒莧   、決明菜   、蕨菜

蔊菜 ,出冨川府江亦有。蕈 即莙子。

馬薯 天門冬苗也

苜蓿 ,出《修仁縣》。

果屬

柚     ,龍眼    ,《木熟子》。

《古歪子   》三《重殼   香緣》。

橄欖    、葡萄    、牙蕉。

《米櫧    》《金斗》子   。《餘甘子》。

「黃椑子 」 ,出平樂縣。

楊梅 ,出恭城、冨川二縣。谷買 似蓮,實出賀縣。

羅旺子 一名「九重皮。」 味似栗。出昭平。

考證

《牛甘子 》「似餘甘而小。」

花屬

桂花    、蘭花    、芙蓉。

地棠    郁李    ,《樹蘭》。

《木槿    素馨    》,萱花。

牡丹    、芍藥    、常春葵

「羊蹄    一丈紅   。」 《六合梅》。

夜合    觀音蓮   。《千葉榴》。

紫荊    、《佛桑    》《扁蓄》

芸草    、金絲桃   、鉤絲海棠、鳳凰草   、《辣蓼草》。

白藤 出修仁

杜鵑 :俗呼《連山紅》。

《長春 》即《月月紅》。

剪春羅 出恭城

《剪秋羅 》出冨川,《含笑花 》出賀縣。

《芭蕉莎 》,出平樂、昭平二縣。

木屬

「黃楊    」 、「黃連木   」 ,《石田木》。

楮木    、《楝木    》《梨木》。

烏柏    、《雞枸》木   、雞頭木。

和木    榔木    綿木。

杉木    、《鹽槳木   》《皂莢木》

土梨    《山棗木》。

榆 出恭城

「白朮 」 ,出《永安》。

柘 出修仁、昭平、永安三州縣。

竹屬

《弔絲竹 》。出《修仁》《昭平》。

斑竹 出恭城

紫竹 ,出恭城冨川。茅竹    。苦竹    。筋竹。

桃竹    。《繞竹    》。《牛角竹》。

《方竹    》、篁竹    、《單竹》。

茨竹    、觀音竹   。貓兒竹。

水竹    、蒲竹    、籬竹

簕竹    、「大頭竹   。」 「鳳尾竹。」 「羊角竹   。」 《黃荊竹   》。《雞甫竹》。

羽屬

「鴛鴦 」 出平樂、恭城、昭平三縣。

「白鷴 」 出平樂賀縣。

《紅裙雞 》,出賀縣修仁。

箭豬 出恭城、昭平二縣。

飛虎 出昭平

《黃鶯    、鷓鴣    》:「鴝谷」

斑鳩    鶺鴒    白頭翁。

「鸕鶿    《畫眉    》」 ,《子規》。

《百舌    鷃鶉    》。《紅嘴雀》。

伯勞    布穀    《山鳧》

「《翡翠    啄木    》水鷉,杜鵑    」 鵔鸃    長鳴。

獸屬

熊     、山羊    、山羓、田鼠    。野豬    、竹鼠。

鱗屬

《覽魚 》,出《平樂》。

「狗仔魚 」 ,出《恭城》。

《白飯魚 》,出冨川。《茅葉魚 》,出賀縣。

石壕 出修仁

鰣魚 出昭平

「甜魚 」 ,出《永安》。

鰟 即大頭鰱。鱓 俗呼章魚。鯰     。鯿魚    。竹魚。帥魚    。塘虱    。欄刀。

黃尾

蟲屬

石蜦 即山蛤

蜥蜴    、《蛤蚧    》、蟾蜍。

《守宮    蝙蝠    ·蝴蝶》

藥屬

天門    、麥門    。何首烏。

車前子   。金櫻子   、艾

萆:麻子   、槐實    、梔子。

茴香    ,茱茰    、真降香,薄荷    ,荊芥    ,香薷。

萆薢    金銀,花   稀薟草。

前胡    苦,參    仙茅。

澤蘭    決明子   。益母草。

巴豆    、薏苡    、半夏。

「南星    錦。」 《地羅   》。《馬鞭草》。

葛根    、木通    、木賊。

香附    、《五加皮   》、苧麻草。

楝實    、菖蒲    、《楮實》

皂莢    、破故紙   、白牽牛。

白薇    、桔梗    黑牽牛。

桑白皮   、蒼朮    、地骨皮

地榆皮   、史君子   、桑寄生。

馬騮薑   。《旱蓮草   》。《夏枯草》。

山藥    、黃精    、鶴虱。

元參    、丹參    、沙藥

劉寄奴   :《紅芽大戟》

黃連 出平樂、修仁、昭平三縣。

花椒 出平樂、昭平二縣。

《瓜蔞 》出平樂賀縣。

「縮砂 」 出足灘以下。

馬檳榔 出蠻峒

牡荊子 黃荊之子

接骨草 即土牛膝

射干 即扁蓄

貨屬

錫 出賀縣,「黃麖山、半路坑、木園、糞箕窩、白沙塘、楊沖山,共六處,坐姜七城鄉,離縣四十餘里。」 藍靛 出修仁、昭平二縣。

棉 絡布

平樂府古蹟考        府志

编辑

本府。平樂縣附郭。

樂州城 ,在府城西南三里。唐初置,貞觀初,改為昭州。

孤州城 在府城東南四十里。唐天冊元年築,尋廢。按《縣志》,即古州,在樂山里。

崑崙城 :在府城東南四十里。

舊平樂縣 在荔浦江口。

廢茶城縣 在津平里虎步江口。

廢永平縣 在府城東北。隋置。宋開寶中省入平樂縣。

廢龍平縣 在府東南一百六十里。梁置靜州及龍平郡。唐冨州皆治於此。隋廢州郡,以縣屬桂州。唐置冨川。宋以思勤、馬江二縣省入,屬昭州。明時縣省。

廢立山縣 在城東北東鄉里歷塘村。按《明一統志》:在府城南二百一十二里,本隋隋化縣,屬桂州。唐初,改曰立山,為蒙州治。宋以速區、蒙山二縣省入。明洪武中,省入平樂縣。

廢沙亭縣 在城東五里走馬坪。按《一統志》在府城東三十五里,唐武德中置,貞觀中省入平樂縣。

鳳凰樓 在府治之北鳳凰山巔。

三瑞樓 在府城西,又名「七松樓」 ,今廢。

昭文樓 在府學後。明宣德十年,知府唐復建。何自學《記》:「今廢。」 按《明一統志》:正統四年建。捲雨樓 在府治子城西。

政平樓 在府治前。今改安定門樓。元呂思誠詩:「灕江江上古昭州,一帶孤城有此樓。」 雲讓山容簷外立,月將波影檻前流。按《縣志》,即今儀門。《書》雲:樓 在縣治南。今廢。

籌邊樓 在府城東南。元萬戶劉克剛建,夜鳴鼓角於上。至大四年,徙於西南城。皇慶元年,憲僉忽都復徙舊所,今廢。劉懷遠詩:「崢嶸樓閣壓雲端,江北江南指顧間。萬里風煙堯宇宙,一時人物漢衣冠。悠揚鼓角驚蠻膽,縹緲旌旗擁將壇。簾捲畫欄春晝永,不須烽火報平安。」

梅花園 鄒浩有記

來仙閣 舊名「澹翠」 ,在仙宮嶺下。郡守王藻以鄒浩寓此,故名。鄒浩詩有「偶向人間作謫僊,倏然來此任經年」 之句。

天繪閣 在府城北山寺中。宋鄒浩嘗居此三年。

雙榕閣 在府治東二里江邊,居兩榕之間。元秦竹山詩:「風撼雙榕老樹秋」 ,謂此也。

清華閣 在僊宮嶺下。宋鄒浩竄寓於此,因名,自為《記》。

得志軒 在僊宮嶺下,鄒浩有《記》,今圮。

拱北軒 宋鄒浩謫昭州時建以自適,浩自為記。

翱風亭 在僊宮嶺,宋鄒浩建,以為避暑之所。天繪亭 ,《夷堅志》:「昭州瘴毒地,而山水頗清婉,郡圃有亭,名天繪,郡守李丕以與金年號同,故更之。有范姓者,易名清暉,後李視積壤,中有片」

考證

石載丘濬所作記,其略云:「予擇勝得此亭,名曰天繪,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月日,當有俗子易名清暉者,可為一笑。」 考命名之日不差。宋鄒浩詩:「江山天繪出,留與主賓同。」

退藏亭 在兵備道內,龍大有建。

鳴岡亭 在鳳凰山,今廢。

洞仙亭 環亭皆池,荷花燦爛,居邑景之勝。太守楊榮蔭建,今廢。

多景亭 在東山寺後,今廢。

十愛亭 在府治西北。宋郡守梅摯建。其《十愛》詩有云:「我愛昭州月,閑宵入綺樓。涼生荔浦樹,冷熨桂江秋。朱戶千家啟,浮雲萬里收。誰誇魏公子,飛上鄴門遊。」 又有愛寺、愛角、愛水、愛土、愛觀、愛路、愛樂、愛酒、愛果,共為十詩。

梅公亭 :在府治東,梅摯建,有昭州詩及《五瘴說》,刻石嵌於壁。

翠點亭 在昭山下,今廢。

適然亭 在兵備道後東池上,副使鄭岳建,有詩云:「隙地纔尋丈,鋤荒搆草亭。軒臨一水碧,簾捲數峰青。竹筍穿階出,蟬聲隔岸鳴。晝長公事少,恍若在林坰。」

餘樂亭 在演武廳後。兵備張弘宜建,今圮。友松亭 在所東。守備都指揮魯宗貴建,今圮。君子亭 在府城內,今廢。

明秀亭 在府城南門外。元劉懷遠詩:「明秀亭前水渺茫,水明山秀類瀟湘。闌干十二東風軟,蝴蝶一雙春晝長。沙暖偏宜鷗鷺宿,城高不隔芰荷香。晚來公府無餘事,閑伴詩人入醉鄉。」 磨刀石 在城北二里溪澗中。孟粵《北征記》曰:「臨賀有石二丈,有磨刀斧跡。」

魯班石 在東鄉里榕津渡。傳魯班所鑿,欲於此建橋,未就。

感應泉 在城北。宋鄒浩謫居昭州,以江水不可飲,汲數里外。後所居仙宮嶺下忽有泉湧出,清冷瑩潔,因疏為井,名曰「感應泉。」 後將召還,泉忽涸。

玉山泉 在龍門峽。山上有池,水從崖上瀑飛,一帶直下大江,瑩潔可愛。石壁上刻曰:「龍門峽玉山泉。」 治平三年沈紳書。

魯班井 ,在考槃澗口東山寺側。深四五尺,磚上有「劉光祖」 三篆字。

梅公井 在府治東大街。宋太守梅摯所築。「敬公井 」 ,在龍興觀。唐刺史敬超先所鑿。「張公井 」 在兵備道正堂右,副使張吉所鑿。府中之泉,此為第一。

僊井 在樂山里。談氏二僊飛昇於誕山,山麓忽湧泉,清芳襲人,能解狂熱者。

恭城縣

御史堂 在東城五里。宋御史周渭讀書處,今圮。

冨川縣龍平縣地 ,原在牛廟後。其縣印不知失於何年。嘉靖初,邑人鍾《東釜》拾而送之府,貯庫焉。馮乘縣地 ,在縣東三十里,今廢。

丹霞觀 在縣西三十里。《白霞》,相傳張道陵於此飛昇,今廢址尚存。

太尉廟 在縣北。祀宋毛炳,今廢。

賀縣

廢馮乘縣 ,在縣北一百二十里。漢舊縣。唐屬賀州。宋初省入冨川縣。廢封陽縣 ,在縣境。本漢舊縣,隋屬封州。唐屬賀州。宋初省入臨賀縣。

廢蕩山縣 在縣境,梁置,隋省入冨川。唐復置,屬賀州。宋初省入臨賀縣。

廢桂嶺縣 在縣境。唐置,屬賀州。宋因之。元末省。

廢臨賀縣 在縣城內,漢置,明省入賀州。荔枝亭 在縣內。宋知州譚良佐建。

十箴堂 在縣境內,有周必大《十箴刻》。

中和堂 「在舊州址,今圮。」

清音閣 傍有瀑布巖,因名。在縣西五里。宋知州譚良佐建,今圮。

望雲樓 在縣境內,宋守黃尚賢建。

荔浦縣

荔州城 ,在荔浦縣,周數十丈,高丈餘,基址屹然。

修仁縣

修仁舊縣 ,在縣西三里,因賊陷,久廢。

澄賀縣 在荔浦縣西二十里。今縣廢而城址猶存。

鏌鋣關 ,在荔浦縣北四十里,有兩山夾道如

鏌鋣,因以名關。陶弼詩有「三任邊州六往還,此時纔入鏌鋣關」 之句,即此也。古方山 ,在荔浦縣東。按《方輿記》有方山,對九疑,高下相類。又縣東有山曰銅鼓,盤曲數十里,望之極高,傳云古方山也。

芙蓉亭 在縣城南門下,今廢。教諭李宗節詩曰:「邊柝無聲獄訟疏,芙蓉池上避金烏。民收果實充田賦,匠畫空形入畫圖。白鳥知幾遠冠蓋,紫鱗貪餌落盤盂。主人非為清香設,愛此煙波似五湖。」

獻花亭 唐大中二年,李德裕貶崖州司戶,次荔浦郵亭,有數女執花來獻,因名曰「獻花亭。」 《昭平縣》

廢馬江縣 在馬江里

朝煙閣 在應天禪寺之上,與古缽山對峙。明萬曆間,邑人鄧國材刱。

《飛來鐘 》在縣東岸神武觀。

鎗蹄跡 在縣陶溪。昔有仙姑號「白馬」 ,於此出聖。鎗跟、馬跡俱存。

龍門硤「玉山泉」 六字 在縣銅盆硤內,邊題「治平元年冬丙子沈紳書。」

永安州古蹟無考

墳墓附

编辑

樊相閣墓 在昭平寧化里。

三烈墓 在昭平縣東岸。

葉靖墓 在恭城縣西。相傳葉靖葬此,去墓十里,舊有大悲寺。宋元豊初,客有葉姓者宿於寺,口占詩云:「明朝蓬島去,白雲滿頭飛。」 翌日未啟扄,而人馬遽失,時疑為葉靖云。按《縣志》:在恭城縣西二里江口。相傳唐有高士隱此,或樵於山,或釣於水,優游自適,人求見不可得。後沖舉,今遺古墓。諺所謂「葉嶺斜陽留墓畔。」

平樂府猺獞峒蠻考

编辑

仁宗皇祐四年秋九月,廣源州蠻儂智高入昭州。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九月「庚申,廣西兵馬鈐轄王正倫討儂智高於昭州館門驛,戰沒,智高入昭州。」

順帝元統元年,命上將軍章伯顏討平樂賊按《通志》:「元統元年,猺賊起賀州,大掠冨州,又攻恭城、平樂,以章伯顏為鎮國上將軍討平之,奪回邊蓬巡檢司印。」

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峒猺擾平樂府,令廣西都指揮使相機收捕。

按《明外史土司傳》:「平樂初為縣。元大德中,改平樂府,明因之。洪武二十一年,廣西都指揮使言:『平樂府冨川縣靈亭山、破紙山等峒猺二千餘人,占耕內地,嘯聚劫奪,居民被擾,恭城、賀縣及湖廣道州、永明等縣之民亦被其害。比調衛兵收捕,即逃匿岩谷,兵退復肆跳梁。臣等欲於秋成之時,統率所部,會永道諸軍屯駐賊境,扼其要路,收其所種穀粟,彼勢必窮,乘機擒戮,可絕後患』。」 從之。

二十二年,都指揮韓觀平冨川賊,設冨川千戶所。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二年,富川縣逃吏首賜糾賊盤大孝等作亂,殺知縣徐元善等,往來劫掠。廣西都指揮韓觀遣千戶廖春等討之,擒殺大孝等二百餘人。觀因言靈亭鄉乃猺蠻出入之地,雖征勦有年,未盡殄滅,恐復有搆亂者,宜以桂林等衛贏餘軍士置千戶所鎮之。」 詔從其請。

二十九年,遷富川縣於富川千戶所。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九年,時富川千戶所新立於矮石城,典史某言,縣治無城,恐蠻寇竊發,無以禦之,宜遷於城內為便。從之。」

景帝景泰元年,征蠻將軍田真討猺賊,平之。按《通志》:景泰元年,猺賊盤姓子廖八子等叛,征蠻將軍田真遣兵勦之。冨川知縣羽雲「招撫其餘黨。」 今之三十六源曰猺者,輸賦而不當差,即其後也。

憲宗成化元年,平樂諸猺應大藤峽作亂,都御史韓雍平之。

按《通志》:「成化元年,大藤峽酋侯大狗作亂。」 修仁

考證

荔浦、平樂、立山諸猺應之。兩廣都御史韓雍以永順、保靖及兩江土兵一十六萬,五路並進,先破修仁,追至立山,生擒一千二百餘人,斬首七千三百餘級,遂平峽。

孝宗弘治五年,都御史閔珪破永安賊。

按《通志》:「弘治五年,永安賊成萬等合修荔猺,賊流劫府江,江道為阻。都御史閔珪與伏羌伯毛銳帥師討之,破賊巢寨百八十所,斬首六千級,奪回被擄男婦四千四百有奇。捷聞,以珪為南京刑部尚書。八年,知府余玉請兵討賊首周公有等。」

按《通志》:七年八月,賊周公有倡難樂山里葛家糯峒、石狗、九峒諸寇,剽掠鄉村。明年冬,郡守余玉請兵討平之。

九年,總督鄧廷瓚請設土巡檢於昭平堡。按《明外史土司傳》:「弘治九年,總督鄧廷瓚言,平樂府之昭平堡,界在梧州、平樂之間,猺獞率出為患。乞令上林縣士官知縣黃瓊,歸德土官知州黃通,各選子弟一人,領土兵各千人,駐劄本堡,仍於本堡築城,設長官司署領,撥平樂縣仙回峒閒田與之耕種。其冠帶千夫長」 龍彪,改授昭平巡檢司土官巡檢,造哨船三十隻,使之往來府江巡哨流官停選。廷議以昭平堡係內地,若增設土官衙門,恐貽後患,況府江一帶近已設按察司副使一員,整飭兵備。其土官黃瓊等不必差遣,止令每歲各出土兵一千聽調。詔從其議。十二年,分守道武靖勦橋料賊,尋撫之。按《通志》:十二年,橋料賊韋文海,殺委管恭城桂林推官。是年七月,分守道武靖撲勦橋料,斬首三十餘級,俘婦女二十口,餘招撫之。

十三年,獞賊覃福成等就撫。

按《通志》:「十三年,招撫獞賊覃福成等於花山。」 覃福成,恭城東寨人,結黨為寇,行劫平樂、冨川二邑間,攻破花山等鄉,分據之。今之平布大灣等一十五巢,皆其遺類,最為悍蠢。

武宗正德二年,都御史陳金督兵平府江猺按《通志》:「正德二年,府江兩岸大小桐江、洛口、仙迴、朦朧三峒等賊,連絡結據諸猺,皆挾短刀長弩,出江刦船,殺人為患。都御史陳金會同武定侯郭勛,調兩廣土、漢官兵六萬餘,分道並進,斬俘七千五百餘,其地悉平。」

十二年,首賊《全文清》伏誅。

按《通志》:「十二年,都御史陳金分兵擒賊首全文清,斬之,撫其餘黨程運鑑等於擎田,梁彪等於羅溪,徐章等於羅臼,陳友文等於龜石。」

十三年城鍾山鎮

按《通志》:十三年十月,副使張公始城鍾山鎮。鎮去富川縣百里,猺獞偪其側無捍蔽,寇常為患,民不堪命,故張公城之。

世宗嘉靖元年,冨川縣諸生周真請兵破賊按《通志》:嘉靖元年,山賊馮道住據西鄉,生員周真領兵擊破走之。先是道住劫掠為生,黨與滋蔓,遂據有冨川西鄉,為虐熾甚。周真請諸當道,賈勇督戰,斬獲四十餘,賊因潰散,西鄉之民,於是始復其田疇廬舍。七年,梧州賊翟貴進等就撫。

按《通志》:「七年,梧州流賊翟貴進行刦冨川所,百戶張廉被虜,尋告招於奉溪源,聽之。」

八年,都御史林富勦府江賊。

按《通志》:「八年,府江樊家屯賊相繼起,勢大猖獗。兩廣都府林富令副總兵李琮鵬勦,俘斬千餘級,地方就寧。」

十三年,流民陳有名等就撫。

按《通志》:「十三年,梧州流民陳有名等叛,鄉官周岐山父子被虜。尋告招於大竹坪鍾家洞、勞溪源,聽之。」

十四年,猺賊鄧李護就撫。

按《通志》:「十四年,猺賊鄧李護梧州流民陳大祐,結黨攻刦冨川所,千戶黃鎧被虜,尋告招於車角漁鱉溪山聽之。」

十六年,梧州賊林天明就撫。

按《通志》:「十六年梧州賊林天明攻破江東村,尋招於長源沖。」

二十二年,勦叛賊嵇宗福。

按《通志》:二十年,撫賊嵇宗福叛,攻掠上九都諸村。至二十二年,督府發兵勦嵇宗福,撫其餘黨。二十八年,北陀賊寇龍門驛,羅溪賊陷栗頭砦。按《通志》:二十三年,馬江里北陀峒賊黃公富,聚眾抄掠,鄉民猖獗數載。至二十六年十月,兩廣都府張岳調兵,委僉憲俞則全、都指揮張國威征之,賊知遁去,遂罷兵。至二十八年。復寇龍門。

驛,鎮守千戶黃寅死之。先是,公冨知兵,進逃入樂山里石田大山,及兵退,還歸本峒,稔惡不悛。是歲復犯龍門,寅率兵士拒之,眾寡不敵,遂遇害,軍士死者四百餘人。後肆抄掠無寧日,因檄本縣詹世龍招撫之。是年,羅溪叛賊攻陷栗頭砦,殺死生員左文、左武,其族同日死者二百五十餘人。賊復退原巢,撫之。諸巢所謂《外八源撫賊》,以其在冨川之左右掖也。三十年,僉事茅坤勦府江賊,入其巢,

按《通志》:三十年,府江猺賊猖獗,號小明王。衝天將平恭、修、荔、永安,在在騷動。僉事茅坤署本道事,乃授計土族岑武、千戶陳襲等,鵰勦者百餘巢。後平府江,拔朦朧三峒,武之力為最。

三十六年,「猺賊」 鄧文經等就撫。

按《通志》:「三十六年,招猺賊。鄧文經撫於大浪水,莫狗里撫於巢確源,歐鳴喜撫於沙溪源,李明緣撫於大岷,栗友鳳撫於小岷,歐鳴高撫於三假沖,譚明真撫於大莊,其黨各以百計。」 此所謂內八源撫賊,蓋深入窮谷而去冨川遠也。三十八年,撫賊陳老三等復叛。

按《通志》:「三十八年,撫賊陳老三叛,攻破冨川橋頭江岡寨,尋撫於勞溪源葫蘆沖,莫尉帥撫於三假沖。」

穆宗隆慶六年,平府江猺,改設土官巡檢司,世襲。

按《明外史土司傳》:「府江有兩岸三峒諸獞,皆屬荔浦,延袤千餘里。中間巢峒盤絡,為猺獞窟穴。江上諸賊倚為黨援,日與府江酋長楊公滿、雷公奉、黃公東等奪荔浦、平樂及峰門、南源,執永安知州楊惟,執殺指揮胡翰、千戶周濂、土舍岑文及兵民無算。而遷江之北三,來賓之北五,皆在江獞,亦時時與東歐、西里及」 三都、五都諸賊相倚附。馬多人勁,俗號為「划馬賊。」 嘗東掠三水、清遠諸縣,還入南寧、平南、武宣、來賓、藤、貴劫庫。已而劫來賓所千戶黃元舉,殺土吏黃勝父子,又殺明經諸生王朝經、周松、李茂、姜集等。自是之後,劫殺不絕。隆慶六年,兩江守巡道請於巡撫郭應聘、總督殷正茂奏討之。遂以總兵官李錫為將,督官軍進勦。并調東蘭、龍英、泗城、南丹、歸順諸土兵,以土吏韋文明等統之。攻古田岩口、筍山、古造及兩峰黃洞、古摺、糯洞等寨,斬獲賊渠楊錢甫、黃公護等。餘黨竄入仙回、古帶諸山,搜捕殆盡,乃移檄北三、北五,趣其歸降。會峒老韋法真同原擄來賓遷江民蒙演、蒙葛眉詣軍前乞降,許之,乃為定《善後六策》以聞。先是,荔浦之峰門、南源,修仁之麗壁,永安之古眉諸巡司為諸猺所奪。至是議改土巡檢,推擇有才武者給冠帶管事,滿三載稱職,始世襲。

神宗萬曆三年,梧州賊翟廷鳳等作亂。

三年,翟貴進殘孽翟廷鳳、廷贊復搆黨行刦冨川石牛巖、白磚洞、井頭寨。事聞,後汪參將督兵勦殺,仍復招於奉溪源。

十年,撫猺廖福榮等請役於官。

按《通志》:「十年,撫猺廖福榮盤申保、沈福旺盤、廖富、李福成、廖卯、孫奉效孫等七戶,自請人民當差。」

十二年,中峒把總齊凱叛,伏誅。

按《通志》:「十二年五月十七日,漏下二鼓,中峒叛把總齊凱陰嗾定昭營張鳳等三百餘人鼓譟,偽立大總、千總頭目,從東山寺而上,劫掠財帛,殺死城外居民男婦十三口,執致仕知州王佩瑤。事聞,兵巡、守備而下,各降謫有差,知府周祈被逮。」 先是,凱素忌土舍岑仁名出己右,而諸卒平日皆無賴,負債,初意止欲執仁,併以「詐叛。」 脅諸債至,不意吠聲者眾,血刃已真。凱招諸眾入中峒,借口餉遲,欲不利於郡守。越數日,巡撫吳善促總兵呼良朋提兵壓境,又調參將白玉帥永安兵由陽朔入。凱計窘甚,遂自殺,餘悉就戮。又明年,悍目韋慶仍踵故轍,復挾新兵思叛。知縣黎來王廉得反狀甚悉,先期擒械軍門正法,而亂萌始息。

十三年,府江猺亂,總督吳文華督諸軍討平之。按《通志》:「府江西岸猺,賊首周惺糾眾劫舟,百戶劉卿遇害。撫按吳善、黃鍾謀於督府吳文華調漢土官兵二萬六千,以都督呼良朋統之,以參將葉朝陽監督。授計參將白玉,遊擊童元鎮,都指揮孫世寶,守備陳邦佐四面夾擊,破巢峒四十餘,斬首一千二百四十級,生擒賊首等一百八名,俘獲賊黨以千計,籍復田土以萬計。」 明年乙酉,府江平,副使韓紹至,乃募商伐木芟,闢蓁莽,自南關渡江而西,經龍頭磯至蒼梧界三百

考證

里,悉命千戶劉栻等鑿石除道,各沖會哨徑路稱是。內鼓羅、松林二夾猶稱絕險,復授計栻等夷為康莊。自是亭館與梁津渡往來者如織焉。今羅鼓石壁題曰:「兩粵通衢」 ,松林石壁題曰:「百蠻遵道。」 自蛇豕盤踞之藪,蕩然成冠蓋絡繹之區矣。

二十六年,平樂府諸猺作亂,巡撫戴燿平之。按《通志》,二十五年間,相傳有妖神廣福王者,能降童,言人禍福,及地方兵革、農家豐歉等事,故村野愚民與猺獞思亂者,往往信之。時桂、平二郡鄉落間,鳴金撾鼓,創廟禱祠者無虛日,而昭平為甚。次年正月,府江副使林廷陞出巡,適把總曾唯與北陀撫獞黃朝田有隙,中以蜚語,遂下朝田於獄。其部落數千人率中安、下寧諸賊鼓譟,攻圍縣城。越月而桐亮猺盤花婆乘機寇龍塘營,擄提調指揮朱元慶家屬。又越月而橫溪石狗等猺唐則婆寇平西、下陂,殺廩生莫汝賢等十餘人,擄掠人畜無算,指揮張懋功死之。亡何,荔浦獞韋扶仲復糾大小兩江賊攻陷下峒土司城,平樂之巖頭猺,恭城之站面猺,各乘釁倡亂,聲言流劫郡邑,人心皇然。署印推官江中楠獨擁孤城防禦。七月,巡撫戴燿移鎮平樂,調漢、土官兵六萬人,以都督僉事童元鎮為總統,副總兵孟宗文、侯國弼、李應陽,參將楊元,都司甘霖、遊擊郭酉科統兵六哨,分道並進。復檄參將陸長庚、參議朱東光監軍督餉。首克北陀、九沖、府江一帶,次及站面。初,巖頭諸賊恃站面天險,盡據以抗我師。燿授計諸將,以所載火器攻之,一發,舉無噍類。又乘勝進攻荔浦,賊韋扶仲就擒。是役也,斬首二千餘級,餘黨悉降。乃議城北陀,設撫夷同知。又募東兵千餘,分戍本城,及田沖修荔要地。疏上,從之。燿晉右都御史,總督兩廣。餘各陞賚有差。

三十年,授猺生黃萬賢衣巾。

按通志云云

三十六年,招猺童就學。

按《通志》:「三十六年,張文燿招猺童沈子懷,奉文學沈華伍出讀書,衣以華衣,給以米糧紙筆。」 莊烈帝崇禎十五年,賊首石天與煽亂,諸猺尋伏誅。

按《通志》:十五年十二月,有永安州石天與假本道令牌,煽惑永平恭冨、賀修、荔昭、陽朔猺眾,聲言流寇大舉犯順承令糾眾出府守城,意實乘機據土稱王。通府百姓聞而大驚,傾城男女奔山逐水而逃。陳際泰先已察覺,上計於署道提學黃景明、署府事推官姚彬,以把總趙啟文、縣皂曹沖,密授方略,就於石賊初「八日誓師時,著令猺眾及鄉勇擒獲。」 初九日解出,梟首示眾及黨與十數人,俱漸次捕獲斬滅之。

十五年,南源賊首周扶穩作亂。

按《通志》:十五年,有南源賊首周扶穩,連結修仁、荔浦、永安諸猺,賊以萬計,近城邑。鍾行旦召募鄉勇,以狼丁計。洪有勇略,授以機宜,且戰且守,賊不敢犯,城賴以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