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534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卷目錄

 黎平府部彙考

  黎平府建置沿革考

  黎平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黎平府星野考

  黎平府山川考

  黎平府城池考

  黎平府關梁考

  黎平府公署考

  黎平府學校考

  黎平府戶口考

  黎平府田賦考

  黎平府風俗考

  黎平府祠廟考寺觀附

  黎平府兵制考

  黎平府物產考

  黎平府古蹟考陵墓附

  黎平府峒蠻考

 黎平府部藝文一

  黎平府志序        明袁表

 黎平府部藝文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曉行㠟峨道中      明陳際泰

  燕窟漁窩          程㸅

  㠟峨詩          甯相武

 黎平府部紀事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三十四卷

黎平府部彙考 编辑

黎平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禹貢》荊梁之裔。唐、虞時為三苗。周屬楚。秦置黔中郡。漢改武陵郡。唐置播、敘二州,分十洞,隸江陵節度使。宋太平興國二年,以其長楊通寶入貢,授誠州刺史。元至元中,設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尋廢,改為上黎平長官司。明洪武五年,置蠻彝長官司十四,隸思州宣慰使。永樂十一年,設黎平府,轄土司八:古州曹、滴潭溪八:舟洪州西山、福祿、永從,以湖耳、亮寨、歐陽、新化、龍里、中林、赤溪七司置新化府,并隸貴州。宣德十年省新化府入黎平。領土司十四。正統七年廢福祿永從土司,置永從縣。萬曆二十八年改隸湖廣。三十一年復隸貴州。

皇清因之。康熙二十五年,「西山司」以叛廢。領縣一:《長》

官司十一,潭溪、八舟、龍里、中林,古州、新化,歐陽,亮寨、湖耳,洪州赤溪。

永從縣

唐置溪洞福祿州。五代楊氏叛,據其地。宋太平興國初,置長官司。元因之,隸思州安撫司。明正統間,長官李英故族人爭襲,久之,事聞,詔罷土職,改為永從縣,隸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里。康熙二十五年,廢《西山司》,以其

地入縣

黎平府疆域考        通志 编辑

黎平府疆域圖

黎平府疆域圖

本府

東至湖廣靖州界,二百一十里。

西至古州司界一百八十里。

南至湖廣通道縣界,三百里。

北至湖廣銅鼓衛界,一百五十里。

自府治西北至省城一千里,至

京師七千里

東西廣三百九十里,南北袤四百五十里。

永從縣

東至洪州司界二十里

西至八舟司界二十里

南至生苗界八十里

北至洪州司界十里

自縣治北至本府六十里。

東西廣四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形勝附 编辑

本府

《明一統志》:「東連靖州,西控生苗,南通交廣,北達辰沅,山勢森遶,脈絡相屬。」

「五龍蜿蜒,二澗盤紆。藏百蠻之窟穴,通一線之羊腸。」 襟帶靖、沅,屏障楚粵。

《廣輿記》:「山谿險峻,黔東奧區。」

永從縣

蒼嶺峙前,赤溪繞後,屹立一城,控扼諸洞。

黎平府星野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翼軫之餘

黎平府山川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五龍山 在府城中。東南支有五二水夾流,中為黃龍山,即府治。又名「騰蛟。」

錦屏山 :在府治後。崒嵂如屏,旁列二鳳山,為一郡之鎮。

萬福山 :在府城東二里。山多奇石。

寶帶山 :在府城南二里。

南泉山 在府城南,多古松如虯。

太湖山 :在府城東五里。

太平山 :在府城南八十里。夜中恆見有光如燈。

天府山 :在府治東六十里。

八舟山 在八舟司。石立如人,又名「僊人崖。」 龍洞山 在洪州司。潭水清冷,西為蓮花池。程岩山 在亮寨司。狀如覆釜,旁皆石頂多土,居人歲時相率來遊。

東茶山 在歐陽司。溪水瀠洄其下。

龍標山 在龍里司。唐王昌齡謫龍標尉,即此。巴龍山 在府城東南九十里。

龍見山 :在府城東一百里。相傳昔有龍見於此。

寶唐山 :在府城西北一百二十里。

四寨山 :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

銅關鐵寨山 在潭溪長官司西南。其山高峻,上頗平廣,可容千人,三面俱險,惟南可登。磨盤山 在潭溪長官司西北。上有石如磨,遇旱擊之則雨。

大岩山 在西山陽洞長官司北。

西山 在大岩山西南

天有山 :在大巖山東。

石流山 在湖耳長官司東三十里。飛泉迸出,亂石如流。

九牛山 在石流山東十里。

六疊山 在新化長官司西十五里,盤迴六疊至頂。

石門山 在府城東十里。上有石如門。

太湖山 :在府城東十里。

筆架山 :在府城南五里。

丑家山 在府城東南二十里。苗賊巢穴也。跕坡山 在府城南四十里。

天井山 :在府城西南四十里。

掛榜山 :在府城東北五十里。

森嘉坡山 ,去掛榜山五十里。

白山 去森嘉坡山五十里,皆苗賊出沒之處。天橋山 在潭溪西北二十里,又名灣寨山。石崖山 在洪州司東二十里。

都莫山 在洪州司南一十里。

特洞山 在洪州司西南五十里。

灑洞山 在洪州司下有泉曰「灑洞泉」 ,亦名「神泉。」

羅丹山 在亮寨司西

龍池山 在亮寨司西。皆高勝。

邦寨山 在歐陽司西七里。

吳塞山 在邦塞山西

銀賴山 在三郎司南十里,舊有銀賴洞。砦。苗沙山 在三郎司西,容江之水出焉。亦曰「苗沙洞。」

高韋山 在三郎司南三十里。

高鏡山 在三郎司東七十里。

摩天嶺 在府城東北

高峰嶺 在西山陽洞長官司西。

「白雲巖 」 在湖耳司。

銅鼓崖 在府城東北二十里。有洞高大如屋,深遠可三里,中有溪水橫流。

石崖 在潭溪司東。四壁峭絕,中容二百餘人。羅團洞 在府城東北十五里。洞門寬廣,旁有磴如床,可容二百餘人。

響水洞 在湖耳司西八里。水自洞中出,衝激有聲。

龍洞 在洪州泊里司小山下。洞內廣深一里許,旁有龍潭,禱雨輒應。

福祿江 源在苗地,至府西境為古州江。東至永從縣,南合彩江,為福祿江。又東合大巖江,為「南江」 ,流入廣西柳州界。

潭洞江 在洪州泊里,長官司治東。

新化江 源在府城西,為三十里江,北流為八舟江,又東北為新化江,又西北合於清水江。清水江 源自生苗地,東至赤溪兩江口合新化江。

洪州江 在洪州司,昔有龍見。

容江 在曹滴司

寶帶江 :在府城西南三里。源出石井山下之莊家潭,東北流遶寶帶山。

大巖江 在西山陽洞司南。源出大巖山,南流入於福祿江。

九曲河 在府城北

斂村溪 :在府城東六十里。

甯溪 在府城東。源出丑家山,北流入斂村溪。潭溪 :在洪州司。

上黃溪 在洪州司東南,源出灑洞山。

高鏡溪 在三郎司東。源出高鏡山,流入新化江。

高韋溪 在三郎司東。源出高韋山,流入新化江。

朗溪 在湖耳司東。源出石流山,亦名「變溪。」 東茶溪 在歐陽司東北。源出東茶山,流亮寨界。

清泉 在湖耳長官司治西南。兩石相向,中有泉穴,深不可測,遇旱禱雨有應。

神魚井 在府城南,井有五色魚,不恒見。蓮花池 在洪州泊里,司龍洞西。

永從縣

《雲洞山 》:「洞最幽奇」 ,

上皮林山 在縣南。有皮林洞,高敞寬廣,可容數百人。

下皮林山 去上皮林山二里,又名過化山。石壁上題「過化」 二字,筆墨奇異,苗人歲用石灰填之,否則病目。

衝口山 在縣南三十里。

老荒山 在縣西十里。深林掩映,蓊翳蔽天,土人避兵處。

大力山 在縣南一里許。其勢奔騰朝縣。塘防山 在縣南十里。孤山雄峙,苗所出入之咽喉,故設塘防之。

標瑞山 在縣西南六十五里。石人布列,石馬奔騰,亦奇觀也。

龍圖山 :與標瑞山相近。蜿蜒奮迅,有群龍趨海之勢。

江頭山 在縣西五里

鹿背山 :在江頭山西南二十里。出奇禽佳竹、秀卉甘泉。

筆架山 在縣東五十里。三峰特立,如筆架然。楚王山 ,在銅鼓衛東三里。舊《志》云:衛城四面皆高山,可以屯兵。其東曰楚王山,有楚王川壘,明初征蠻時所築。

登高嶺 在縣治後。憑高遠眺,諸峰羅列,一水澄泓。

桂花坪 在縣南四里

滑石坡 在縣南十五里。石磴綿延,滑不留足。昔有仙人飲水於上,掌膝之印,至今存焉。仙鵝磴 在下皮林山西南。孤峰特起,四面石壁如削。中開一坪,可容數千人。

管團洞 ,在縣西南二十里,其勢壁立。洞在半山中,有鵰鳥,春棲其上生子,冬去之。

灑洞 在下皮林山南十里,可容百餘人。萬育江 在縣河口,水勢洶湧,怪石參差。雙江口 去縣一里許,三溪相合,源有二,一出鹿背山,一出老荒山,合流而下。

荷花塘 在縣南二里

黎平府城池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黎平府城池 ,與湖廣五開衛同城。明洪武十八年創築,週圍一千二百二十四丈,高二丈一尺,廣一丈五尺,為門四,城樓四座,角樓五座,鋪樓三十七座,串樓一千二百一十九間。永樂十二年,知府司祥重修。嘉靖間,知府祝壽重修,知府孫繼魯繼修。萬曆年間,知府袁表重修。崇禎間,知府熊廷相重修,知府于元葉再修

皇清康熙三十年,割衛歸「楚平屯」,令府耑治。

外縣

永從縣城池 明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包善始築土城。周圍一百五十丈,高七尺,基寬三尺。東門一帶小溪,後跨山凹。知縣李宗周重修。

黎平府關梁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甯溪關 在府城西九十里。

鐵爐關 在府城東五十里,連靖州界。先年苗賊伏刦,設堡守禦。燕窩關 接西粵,江邊諸路,洞苗出沒,設哨防禦。

玉帶橋 在府城內。明崇禎十三年,總兵劉承印建。

「天生橋 」 一石跨潭溪,廣二丈餘,長二十丈。武安橋 :在府城中。

來遠橋 在府城東十五里。

通遠橋 在府城東十里。

清平橋 在湖耳長官司西南。

黎平府公署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黎平府治 在城南。明永樂十年,建於城西。弘治八年,知府張綱改建。嘉靖四年,知府祝壽重修。

經歷司治 未載

黎平協鎮署 :在府城內。

外縣

永從縣治 。明正統七年建,九年燬於苗,後重建。

典史署 未載

黎平府學校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黎平府儒學 在府治東毓賢街。明永樂十一年,改征蠻將軍周驥宅建久圮。天順七年,知府楊緯重建,前為

文廟五楹。東西兩廡、各三楹。後為明倫堂、東西齋、

房東饌堂號舍。弘治間,知府張綱拓而新之。嘉靖十二年,知府夏玉麟建敬一亭於堂東南,勒《敬一箴》及宋程范《視聽言動箴》《心箴》,為碑六。萬曆初,敬一亭圮。十八年,知府袁表復捐建,並櫺星戟門。崇禎十年,知府于元葉建尊經閣。明季燬於兵。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府張思房、推官王文紳、教授李

如鼎詳請巡撫卞三元「捐貲重修。」 啟聖祠在廟左。名宦祠、鄉賢祠在廟東。西學署在明倫堂北。學田 原額全熟田六十七畝一分五釐。原額全熟有徵本色倉斗租米一十三石四斗三升。

永從縣儒學 附府學

黎平府戶口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戶口》、原額四萬九千四百六十戶

人丁原額二萬八千三百九丁,俱係黑苗,原未審丁徵銀。三十五年《新編》人丁五十一丁,有徵丁差銀一十兩二錢。

府親轄

《戶口》、原額四萬九千二百四十戶

《人丁》原額二萬一千二百六十五丁,俱係黑苗。原未審丁徵銀。三十五年《新編》人丁四十一丁,有徵丁差銀八兩二錢。

永從縣

戶口原額二百二十戶

人丁原額七千四十四丁,俱係黑苗,原未審丁,徵銀。三十五年新編人丁一十丁,有徵丁差銀二兩。

黎平府田賦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原額全熟田三萬一百六十五畝七分二釐三毫三絲九忽七微七塵。

原額全徵本色米九百七十八石五斗二升三合三勺七抄九撮三圭二粒九粟。內除額運湖廣天柱縣倉米一十九石九斗九升九合九勺八抄九撮八圭一粒五粟。

實收府倉米九百五十八石五斗二升三合三勺八抄九撮五圭一粒四粟。

原額全徵折色米一千七百五十三石四斗八升三合六勺九抄一撮七圭九粒二粟。

該折色《輕賫》銀六百一十三兩七錢一分九釐二毫九絲二忽一微二纖七塵一渺。

原額全徵《條編》銀八百二十兩五錢七分八釐七毫八絲四忽九微四纖四塵四渺。

原額全徵馬館銀四十九兩四錢五分一釐四毫三絲二忽五微二纖六塵七渺。

府親轄

原額全熟田二萬六千三百三十六畝九分六釐二毫六絲九忽七微六塵。

原額全徵本色米九百七十八石五斗二升三合三勺七抄九撮三圭二粒九粟。內除額運湖廣天柱縣倉米一十九石九斗九升九合九勺八抄九撮八圭一粒五粟。

實收府倉米九百五十八石五斗二升三合三勺八抄九撮五圭一粒四粟。

原額全徵折色米一千三百七十八石五斗九升八合六勺二抄八撮二圭四粒。

該折色《輕賫》銀四百八十二兩五錢九釐五毫一絲九忽八微八纖三塵九渺。

原額全徵《條編》銀七百四十四兩七錢六分九釐六毫二絲六忽三微二塵三渺。

原額全徵馬館銀四十六兩五錢七分九釐五毫五絲八忽七微六纖三塵八渺。

永從縣

原額全熟田三千八百二十八畝七分六釐七絲一塵。

原額全徵折色米三百七十四石八斗八升五合六抄三撮五圭五粒二粟。

該折色《輕賫》銀一百三十一兩二錢九釐七毫七絲二忽二微四纖三塵二渺。

原額全徵《條編》銀七十五兩八錢九釐一毫五絲八忽六微二纖四塵一渺。

原額全徵馬館銀二兩八錢七分一釐八毫七絲三忽七微六纖二塵九渺。

黎平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明一統志》:「其言鴂舌,其性兇頑。病惟祭鬼,占用雞骨。」

《魏華父記》:「此邦之人,有三不惡:時和年豐,惟以禮樂、《詩》《書》為事。」

《舊志》:「五方雜處,人性樸茂,尚義重信,不樂紛囂。」

黎平府祠廟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關。

社稷壇 :在府城西關。

厲壇 在府城北關外

城隍廟 在府城西北隅。

二侯廟 在府城南赤龍山,祀武侯。漢壽亭侯。諸葛武侯廟 在府城東南隅。

飛山廟 在府治東。五代梁時,靖州楊再思刺誠州,死而有靈,土人祀之。宋封英惠公。廟舊在靖州飛山,明洪武十九年建於此。

宋徐守祠 在府城東新化司。宋辰州守徐某奉命至小里,為賊所害,投屍於江,數日愬流而浮。里人異之,葬於江干,建祠以祀。

永從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俱未載處所

寺觀附 编辑

本府

真武觀 在府城,明萬曆年間建。

玉皇觀 在府治西。明正德年間建,嘉靖時重修。

毗盧閣 在府治南,明萬曆間建。

永從縣

真武觀 在縣境

黎平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黎平營副將一員。康熙年間設。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額兵七百四十名。康熙二十三年,裁去一百二十名,現存六百二十名,駐劄本府,分防永從縣西山司各處地方。

黎平府物產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鐵 出土司地

洞錦 :以五色絨為之,皆苗婦所織,土人呼為諸葛錦。按《明一統志》:「洞被,本府出,以苧布為彩線挑刺成之。」

葛布 ,「采山葛為之。」

皮布 :苗人採樹皮織成。

青皮香 ,居人取之以焚,氣頗香。

木耳 ,出深山中,土人伐楮樹臥於地,雨久則生。

茯苓 出府屬

黎平府古蹟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諸葛寨 在亮寨長官司。

陵墓附 编辑

宋徐知府墓 在新化長官司東南。相傳宋辰州知府姓徐者,因入洞招撫蠻彝被害,棄屍河內,日逐下流,夜復上流,人皆驚異,遂收葬之。

黎平府峒蠻考 编辑

太祖洪武三年,諸峒長來朝。帝命仍其原官,以轄峒民。

按《明外史土司傳》:「洪武三年,辰州衛指揮劉宣武率兵招降湖耳、潭溪、新化、萬平江、歐陽諸峒,於是諸峒皆來朝,納元所授印敕。帝命皆仍其原官,以轄峒民,隸辰州衛。既改龍里長官司為龍里衛,尋改為軍民指揮使司,又增立五開衛。」

以鎮之隸思州

洪武二十九年,清水江蠻作亂,都司發兵捕之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九年,清水江蠻金牌黃作亂,都司發兵捕之,金牌黃遁去。帝以賊首賈哈剌未獲,募能擒者,賞千金。未幾,捕獲五百人,械至京,以其脅從,宥死戍遠衛。有言金牌黃匿宣慰家者,詔勿問。」

洪武三十年,古州蠻林寬作亂,尋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三十年,古州峒蠻林寬者,自號小師,聚眾作亂,攻龍里,千戶吳得,鎮撫井孚力戰死之。寬遂犯新化,突至平茶,千戶紀達率壯士擊之。達突陣,殺數人,以鎗橫挑一人擲之,流矢中臂。達拔矢復戰,賊驚曰:『是平茶紀蒙耶』?遁去。」 蓋蠻稱官為蒙云。未幾復熾。命湖廣都指揮使齊讓為平羌將軍,統兵五萬征古州叛寇林寬等,既以讓逗遛,命揚文代之。又命楚王楨、湘王柏各率獲衛兵進討,城《銅鼓衛》。未幾,讓擒寬等,械入京誅之。明年,又奏「復平古州林寬餘黨,并俘獲三十岡等處峒蠻二千九百人以歸」 ,遂班師。

成祖永樂五年,韋萬木來朝,敕命萬木為屯長。按《明外史土司傳》:「永樂五年,寨長韋萬木來朝,自陳所統四十七寨,乞設官,因設西山陽峒長官司,而以萬木為屯長。」

英宗正統四年,賊苗金蟲作亂。都督蕭授𠞰之,斬金蟲以徇。

按《明外史土司傳》:「正統四年,計砂苗賊苗金蟲等糾合洪江生苗,偽立統千侯、統萬侯名號,劫掠四出,命都督蕭授調兵𠞰之。賊首苗總脾等為都督吳亮所戮,洪江生苗遂詣軍門降,授諭遣之,而命千戶尹勝誘苗金蟲,斬以徇。」

代宗景泰五年,苗賊蒙能被戮,諸苗悉降。按《明外史土司傳》:「景泰五年,巡撫王永壽以苗賊蒙能攻圍龍里、新化、銅鼓諸城,乞調兵勦之。而賊欲取龍里為巢穴,急攻破亮寨、銅鼓、羅圍堡諸城,都指揮汪迪為賊所殺,朝議以南和伯方瑛為平蠻將軍,統湖廣諸軍討之。蒙能糾賊眾三萬,出攻平溪衛,瑛遣指揮鄭泰」 等以火鎗攻之,斃賊三千人,能亦被戮。而能黨李珍等尚煽惑苗眾,官軍計擒之,克復銅鼓、藕峒,連破鬼板等一百六十餘寨,覃峒、上陸諸苗悉降。英宗天順三年會兵伐苗,苗悉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先是天順元年,鎮守太監阮讓言:東苗為貴州諸苗之首,負固據險,僭號稱王,逼脅他種。東苗平則諸苗莫敢不服矣。臣會同方瑛計議,并請師期。於是頒諭四川、湖廣諸宣慰宣撫,同會師討賊。至三年,督理軍務都御史白圭言:臣與瑛征東苗。臣以谷種山箐乃東苗羽翼,宜先勦。」 因同瑛進青崖,總兵李貴進牛皮箐,參將劉玉進谷種,參將李貴進鬼山,所向皆捷,克水軍壩等一百四十七寨。諸將復合兵青崖,攻石門山,克擺傷等三十九寨。仍分兵四路,進攻董農、竹蓋及甲底等四百三十七寨。賊首千把豬退守六美山,合兵大進,斬五千餘級,生擒千把豬,至京伏誅。先是,麻城人李添保以逋賦迯入苗中,自詭為「唐後」 ,聚眾萬餘,僭稱王,建元「武烈。」 立故賊首蒙能子聰為總兵官,遺之銀印、敕書,總兵剽掠,震動遠近。至是為總兵李震所敗,餘賊大潰,添保僅以身免,潛入鬼池及絞洞諸寨,煽惑諸苗,劫攻中林、龍里,亦為震,尋伏誅。

神宗萬曆二十八年,賊吳國佐、石纂太等合兵為亂,討之不克,賊益橫。

按《明外史土司傳》:「萬曆二十八年,誅皮林逆苗吳國佐、石纂太等。國佐本洪州司特洞寨苗,頗知書,嘗入永從學,為生員,素桀黠,皮林諸苗推服之。因娶叛人吳大榮之妾,為黎平府所持,遂反,自稱天皇上將,陽聽撫而陰與播賊通。石纂太者,亦自稱太保,聚眾殺百戶黃鍾等百餘人,與國佐兵合圍上黃堡,參將黃」 沖霄討之,為所敗,殺守備張世忠,焚五開,破《永從》縣,圍中潮所。總兵陳良玭、陳璘合湖、貴兵進討,亦失利,國佐益橫。

萬曆二十九年,賊吳國佐、石纂太伏誅。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九年,命巡撫江鍔會兵分七路進𠞰,苗據險不出,總兵陳璘潛師奪隘,縱火焚其巢,國佐迯擒之。石纂太亦為他將誘縛,伏誅。」

黎平府部藝文一 编辑

《黎平府志序》
明·袁表
编辑

「黎平為郡,百六十年所矣,郡黔而衛楚掌故無述焉。 先是要服也,非所為文獻不足者耶?」既余深考之,則 留廣文讓有《地里考》,張守愷有《志彝雜詠》,馮司理天 秩有《黎平五開記》。然《地里考》獨載正統以前馮司理 書草野,其事不雅馴,志彝韻語為風刺,皆缺有間矣。 若乃幅𢄙有考也,井里有名也,歷官有表也,表竊有 取焉。於是始作《黎乘》。乘,紀載之書也。義先比事,詞之 工鄙弗計焉。舜格有苗,殷克鬼方,往古之跡,希闊窅 茫。爰及唐宋,拓宇開疆,熙朝混一,隸於職方,作《地輿 志》第一,凡五篇。爰城邊圉,乃作廨宇,樹屏命官,稍視 中土,作《建置志》第二。既寘之守,復授之師;師帥牧之, 文儒誨之,喁喁酋長,羈之縻之。招攜「懷遠,循吏有之」, 作《官師志》第三。裔徼遐荒,非兵不強,寘戍列屯,簡旅 彭彭,作《兵戎志》第四。「厥賦上下,視荊非絀取之。羈縻 伍什,而一,作《徵輪志》以《明惠》。」第五。「維茲鬼方,其俗淫 祀,祛厥弗經,協於國紀,作《秩祀志》以《昭典》。」第六。「洵美 士行,亦有女德,信芳寓賢,謬悠往蹟,作《文獻志》以《彰 軌》。」第七。「蠻彝蠢矣,武」衛匪革,銷鋒鑄鐻,代有石畫。作 《邊圉志》以闡伐。第八述厥故事,附以論著,凡九卷三 十有三篇,爰命府吏受而藏之,以備觀覽,以俟作者。

黎平府部藝文二 编辑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编辑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 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曉行㠟峨道中》
明·陳際泰
编辑

「高霞飲朝氣,水木澄空宇。」嵐光半欲浮,輕鷗依淺渚。 峰影遠近開,次第如展羽。春溪雨乍收,景色特清舉。 好山無數青,歷歷真可語。久置塵勞中,煩悶深自苦。 忽得此蕭曠,心神淡相取。耳目引清端,遇物都有主。 一往果情深,何必夢天姥。

《燕窩漁唱》
程㸅
编辑

西域鷲峰寺,南磯燕子窩。桃花肥細鱖,鳳竹插迴渦。 斷續風前笛,披離雨後蓑。數聲《江上曲》,明月正斜過。

《㠟峨詩》
甯相武
编辑

曠心投遠曙,四野接孤煙。隔樹湖光滿,穿雲瀑影懸。 草香山氣合,苔古石痕連。夢境曾過此,應知有夙緣。

黎平府部紀事 编辑

《舊志》:「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秋七月,黎平野犬緣城 夜吠。」

「神宗萬曆十九年春三月黎平大雷雨,蛟出府治儀 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