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537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卷目錄

 安順府部彙考三

  安順府田賦考二

  安順府風俗考

  安順府祠廟考寺觀附

  安順府驛遞考

  安順府兵制考

  安順府物產考

  安順府古蹟考陵墓附

  安順府峒蠻考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三十七卷

安順府部彙考三

编辑

安順府田賦考二       通志

编辑

鎮寧州

原額田六萬五千七百九畝六分三毫一絲九忽二微六纖六塵三渺。

荒蕪田一萬四千八百四十八畝九分三毫六忽七微八纖八塵三渺;

實在成熟田五萬八百六十畝七分一絲二忽四微七纖八塵。

原額本色米八千六百四十一石八斗二升五合一勺七撮五圭七粒七粟。

荒田無徵米三千九百九十六石七斗九升三合九勺九抄三撮九圭六粒二粟。

實在有徵米四千六百四十五石二升一合一勺一抄三撮六圭三粒五粟。

原額折色租穀四百五十七石。該折色輕賫銀九十一兩八錢六分

荒田無徵穀一百五十七石,無徵折色銀三十二兩二錢二分。

實在有徵穀三百石,有徵折色銀五十九兩六錢四分。

原額《條編》歲用銀五百七十七兩一錢七分三釐一毫二絲六忽三微六纖六塵七渺。

荒田無徵銀一百六十兩二錢五釐一毫七絲六忽三微七纖五塵一渺。

實在有徵銀四百一十六兩九錢六分七釐九毫一絲六微二纖六塵八渺。

原額馬館銀一千六百一十三兩一錢六分六釐六毫五絲八忽四微七纖二塵九渺。

荒田無徵銀一百二十三兩八錢四分四釐三毫五絲七忽四微一纖七塵二渺。

實在有徵銀一千四百八十九兩三錢二分二釐三毫一忽五纖五塵七渺。

永寧州

原額、田三萬六千七百九十八畝八分五釐三毫三絲六忽三微六纖三塵七渺。

荒蕪田八千五百三十九畝四分一釐四毫八絲八微七纖四塵九渺。

實在成熟田二萬八千二百五十八畝四分三釐八毫五絲五忽四微八纖八塵八渺。

原額本色米一千四百九十石三斗八合二勺四抄五撮八圭七粒七粟。

荒田無徵米三百二十二石七斗三升三合八勺八抄三撮一圭六粒二粟。

實在有徵米一千一百六十七石五斗七升四合四勺四抄二撮七圭一粒五粟。

原額折色米八百二十一石七斗五升九合一勺五抄六撮三圭六粒八粟。該折色輕賫銀二百七十一兩一錢八分五毫二絲一忽六微一纖四渺。

荒田無徵米一百九十七石七斗四升八合二勺五抄四撮二圭五粒九粟。無徵折色銀六十五兩二錢五分六釐九毫二絲三忽九微五纖五渺。

實在有徵米六百二十四石一升九勺二撮一圭九粟。有徵折色銀二百五兩九錢二分三釐五毫五絲七忽六微九纖五塵九渺。

原額《條編》銀六百四十九兩七錢七釐二毫九絲八忽七微九纖五塵三渺。

荒田無徵銀一百四十八兩五錢九分八釐七毫一絲五忽一微四纖七塵五渺。

實在有徵銀五百一兩一錢八釐五毫八絲三。

忽:六微四纖,七塵八渺。

原額馬館銀一千二百一十五兩七錢一分五釐五毫二絲九忽二微六纖八塵。

《荒田》無徵銀二百五十七兩九分七釐一毫四絲三忽八微四纖一渺。

實在有徵銀九百五十八兩六錢一分八釐三毫八絲五忽四微六纖三塵九渺。

清鎮縣

原額田四萬六千三百三十六畝三分二釐八毫七絲九忽一微三纖一塵七渺。又額田一百三十七畝四分六釐八毫

荒蕪田五千五百二十二畝三分九釐三毫四絲四忽八纖四塵三渺。

實在成熟田四萬九百五十一畝四分三毫三絲五忽四微七纖四渺。

原額本色米一萬七百七十九石五斗二升三合七勺二抄八撮四圭四粒三粟。

荒田無徵米一千五百九十五石五斗三升三合五勺一抄八撮一圭三粒三粟。

實在有徵米九千一百八十三石九斗九升二勺一抄三圭一粒。

原額全熟本色黃豆六百八十石四斗八升九合三勺六抄四撮六圭二粒九粟。

原額全熟本色蕎八十九石六升六合七勺。原額歲用《條編》銀一百九十六兩九錢三釐三毫三絲八忽六微一纖九塵四渺。

《荒田》無徵銀二十九兩四錢四分二釐二毫八絲三忽六微六纖九塵。

實在有徵銀一百九十七兩四錢六分一釐五絲四忽九微五塵四渺。

安平縣

原額、田二萬七千六十三畝一分二釐六毫三絲

荒蕪田九千八十四畝五分四釐三毫四絲五忽一微三纖一塵一渺。

實在成熟田一萬七千九百七十八畝五分八釐二毫八絲四忽八微六纖八塵九渺。

原額本色米穀六千五百七石六斗一升九合二勺八抄四撮一粒六粟

荒田無徵米穀二千二百三十三石八斗四升八合三勺四抄八撮八圭五粒二粟。

實在有徵米穀四千二百七十四石一斗三升九勺三抄五撮一圭六粒四粟。

原額「全熟本色黃豆八石。」

原額歲用祭銀二百三十一兩五錢五分九釐九毫九絲九忽七微八纖六塵四渺。

荒田無徵銀九十二兩六錢七分二釐一毫二絲一忽六微六纖九塵二渺。

實在有徵銀一百三十八兩八錢八分七釐八毫七絲八忽一微一纖七塵三渺。

安南縣

原額、田二萬四千一百七畝七分九釐九絲八纖八塵

荒蕪田六千四百三十六畝二分九釐九毫八絲六忽三微七纖三塵四渺。

實在成熟田一萬七千六百七十一畝四分九釐一毫三忽七微一纖四塵六渺。

原額本色米五千四百二十一石二斗八升六合二抄五撮五圭二粒八粟。

荒田無徵米二千六十七石四斗六升二合五勺六抄一撮九粒六粟。

實在有徵米三千三百五十三石八斗二升三合四勺六抄四撮四圭三粒二粟。

原額歲用銀一百六十二兩三錢二分六釐六毫五絲一忽五微九纖二塵五渺。

《荒田》無徵銀六十七兩六錢九分八釐七毫八絲四忽九纖七塵二渺。

實在有徵銀九十四兩六錢二分七釐八毫六絲七忽四微九纖五塵二渺。

合府官莊租穀

原額賑恤田一萬三千四十一畝二分九釐五毫八絲七忽一微七纖七塵三渺。

荒蕪田三千八百五十四畝九分三釐九毫七絲五忽二微七纖九塵四渺。

實在熟田九千一百八十六畝三分五釐六毫一絲一忽八微九纖七塵九渺。

原額本色賑租倉斗穀六十七百九石八斗三升九合六勺六抄七圭九粒,穀折倉斗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餘租魚課折徵銀三十四兩二錢三分。

荒田無徵穀二千六百八十一石二斗三升六

合三勺四抄六撮一圭四粒八粟。無徵穀折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實在有徵穀四千二十八石六斗三合三勺一抄四撮六圭四粒二粟。有徵銀三十四兩二錢。原額久荒無徵倉斗豆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府親轄

原額賑恤田八千九百三十七畝二分四釐五毫一絲二忽七微八纖一塵七渺。

荒蕪田二千一百四十畝七分八釐九毫四絲七忽三微六纖八塵七渺。

實在熟田六千七百九十六畝四分五釐五毫六絲五忽四微一纖三塵。

原額本色賑租倉斗穀三千二百三十五石五斗九升三合八抄四撮四圭七粒三粟。

荒田無徵本色倉斗穀八百一十三石五斗一粟。

實在有徵本色倉斗穀二千四百二十二石九升三合八抄四撮四圭七粒二粟。

南籠廳

原額賬租餘田七十四畝二分五釐九毫九忽九微九纖九渺。

荒蕪田三十畝二分七釐二絲七忽二纖七塵一渺。

實在成熟田四十三畝九分八釐八毫八絲二忽八微八纖二塵八渺。

原額本色賑餘倉斗穀四十一石二斗一升三合八勺。

原額全徵魚課銀一十二兩。

普定縣

原額賑田二百九十四畝七分八釐五毫七絲一忽四微二纖八塵五渺。

荒蕪田二百六十三畝三分五釐七毫一絲四忽二微八纖五塵七渺。

實在成熟田三十一畝四分二釐八毫五絲七忽一微四纖二塵八渺。

原額本色賑租倉斗穀二百九十四石七斗八升五合七勺一抄四撮二圭八粒五粟。

荒田無徵穀二百六十三石三斗五升七合一勺四抄二撮八圭五粒七粟。

實在有徵本色倉斗穀三十一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八粟。

普安州

原額賑恤田四百一十四畝四分二毫七絲一忽九微七纖三塵七渺。

荒蕪田三百四十三畝四分三釐二毫三絲二忽七纖六塵七渺;

實在成熟田七十畝九分七釐三絲九忽八微九纖七塵。

原額本色賑租倉斗穀二百一十五石四斗四升八合三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穀折倉斗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

荒田無徵穀一百七十八石九斗三升五合四勺九抄九撮九圭九粒九粟。

無徵穀折米七斗八升二合八勺八抄七撮一圭四粒二粟。

實在有徵本色穀三十六石五斗一升二合八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三粟。

普安縣

原額賑田二百八十畝

荒蕪田二百一畝五分五釐七毫八絲五忽六微;

實在成熟賑田七十八畝四分四釐二毫一絲四忽四微。

原額本色賑租倉斗穀一百三十五石五斗五升二合四勺。

荒田無徵穀九十八石四斗五升七合四勺,實在有徵賑租倉斗穀三十七石九升五合,原額全徵魚課銀一兩八錢。

鎮寧州

原額「惠藥橋田、兵租等田」 一千一百一十五畝七釐五毫。

荒蕪田二百九畝三分八釐八毫八絲六忽五微一纖五塵七渺。

實在成熟田九百五畝六分八釐六毫一絲三忽四微八纖四塵三渺。

原額本色賑租穀四百四十六石三升。

又按:「屯糧起徵原額,無畝遞馬餘租穀」 五百五十一石一斗四撮八圭九粒一粟。

二、共原額賑租遞馬餘租穀九百九十七石一。

斗三升四撮八圭九粒一粟。

荒田無徵穀四百二十四石八合八勺六抄三圭九粒三粟。

實在有徵倉斗穀五百七十三石一斗二升一合一勺四抄四撮四圭九粒八粟。

原額無畝,久荒無徵倉斗豆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永寧州

原額賑恤官莊田一千五百二十畝一分二釐六毫九絲二忽五微一纖二塵一渺。

荒蕪田三百一十六畝六分九釐三毫一絲九微七纖六塵九渺;

實在成熟田一千二百三畝四分三釐三毫八絲一忽五微三纖五塵二渺。

原額本色賑租穀一百七十一石四斗二升八合五勺七抄一撮四圭二粒八粟。

荒田無徵穀三十五石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五粒五粟。

實在有徵本色賑租倉斗穀一百三十五石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六圭七粒三粟清鎮縣:

原額賑田一百五畝四分一毫二絲八忽五微七纖一塵四渺。

荒蕪田四十九畝四分五釐七絲一忽四微二纖八塵六渺;

實在成熟田五十五畝九分五釐五絲七忽一微四纖二塵八渺。

原額本色賑租,並無遞馬,照糧派徵倉斗穀一千一十二石七斗六勺四抄二撮八圭五粒七粟。

荒田無徵遞馬穀七百一十四石一斗九升三勺五抄七撮一圭四粒三粟。

實在有徵本色遞馬租穀三百一石九斗五升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

安平縣

原額五所屯堡攤派無畝全徵遞馬餘租倉斗穀四百六十九石七斗一升四合二勺八抄五撮七圭一粒四粟,全徵遞馬,折徵銀一十六兩二錢三分。

又原額「全荒賑田三百畝,無徵額租倉斗穀」 一百三十六石二斗七升二合八勺。

安南縣未載

附稅課

原額《鹽稅》銀二百四十四兩五錢七分九釐二毫。

遇閏年分,加徵閏月鹽稅銀二十兩三錢八分一釐六毫。

年額雜稅銀二千三百九十一兩二錢五分二釐六毫。

遇閏年分,加徵雜稅銀一百九十一兩二錢二釐四毫。

年額《牙帖》銀二十兩。

普安州

年額鹽稅銀八十四兩二錢五分五釐五毫。遇閏年分,加徵閏月鹽稅銀七兩二分一釐二毫九絲

年額雜稅銀一千二百二兩四錢九分二釐。遇閏年分,加徵閏月雜稅銀九十六兩一錢五分一毫六絲。

普安縣濫木橋廠

年額水銀三百三十三斤。例不加閏。每斤折價銀五錢

《安順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

本府。普定縣附郭。

《舊志》:「種類雜糅,習尚異宜。」

《續志》:「茹毛飲血,日久漸更。務學力田,頗循漢禮。其俗勤儉,尚儒重信。」

《明一統志》:「土俗尚存,桴鼓流寓,漸有華風。尚文重信,甲第雲仍。」

《科舉題名記》「詩書禮樂,不減中華。」

刻木示信,猶存古風。務本興行,漸洗蠻陋。《普定衛志》,人頗尚義。

普安州

《郡志》:「蠻民習俗不一,白蠻巧佞,專事商賈,阿縛蠻喜誦老佛經。」

鎮寧州

《明一統志》:「彝民雜居,風俗各異。」

《婚姻》:不分貧富,只論牛之多寡為聘資。

永寧州

《明一統志》:「彝有五種,曰仲家,曰羅鬼,曰犵狫,曰」

苗曰:「龍家雖習尚不同,然短衣科頭,男女自婚,大率相類。」

好佩刀弩以背負物

清鎮縣

《明一統志》:「白布裹頭。」

安南縣

《明一統志》:「男女跣足,以背負重。」

善畜牧貿易

病不服藥

性尚剛勇出入帶刀

「儉陋淳朴」 ,且勤於耕稼。

餘縣未載

安順府祠廟考        通志

编辑

本府。普定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東。

社稷壇 在府城北

厲壇 在府城北

城隍廟 在府治西

關帝廟 在府治內

普安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關帝廟 :俱未載處所。

傅公祠 在湘滿驛

普安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關帝廟 :俱未載處所。

關索廟 在關嶺

龍王廟 在城橋左

清鎮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關帝廟 :俱未載處所。

東嶽廟 在縣境

安平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關帝廟 :俱未載處所。

安南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社稷壇

厲壇

城隍廟 俱未載處所

關帝廟 在城南門外,明洪武二十五年建。龍王廟 在城南二里,明洪武二十九年建。

寺觀附

编辑

本府。普定縣附郭。

圓通寺 在府治南。劚石為柱,長三丈餘,後有石塔古柏。

崇真觀 在城南,明洪武二十九年建。

普安州

觀音寺 在城東

鎮寧州

列峰寺 在安莊衛治西南。

紫霄觀 去安莊衛一十五里。

高真觀 在安莊衛南二十里。

清鎮縣

叢林寺 在縣城內,明永樂初建。

安平縣

永福寺 在衛治西

圓通庵 在衛治南,明洪武二十四年建安南縣。

大願寺 在盤江橋右

餘州縣未載

安順府驛遞考        通志

编辑

本府。普定縣附郭。

普利驛 「在府城內,上走鎮寧,下走平壩。」 本府知府管理。

普定站 :在府城普定縣,知縣管理。

普定在城鋪 :鋪兵五名。

馬場鋪 鋪兵四名

羅德鋪 鋪兵四名

阿若鋪 鋪兵四名

楊家橋鋪 ,鋪兵四名。

龍井鋪 ,鋪兵四名。以上六鋪,普定縣管理普安州。

軟橋哨驛 在軟橋哨腰站,康熙十年立,上走普安,下走新興。初以普安州吏目管理,十二年,設驛丞管理。

湘滿驛 在普安州,上走亦資孔,下走「軟哨。」 本州知州管理。

亦資孔驛 在亦資孔。上走雲南平彝,下走本州。初以普安衛守備管理。康熙二十六年,裁守備,以普安州知州管理。

湘滿站 在州,本州知州管理。

亦資孔站 :在亦資孔本驛。驛丞管理。

板橋鋪 鋪兵四名

《革納》鋪 ,鋪兵四名。

軟橋鋪 鋪兵四名

撒麻鋪 鋪兵四名

水塘鋪 鋪兵四名

蒿子鋪 鋪兵四名

海子鋪 鋪兵四名

大坡鋪 鋪兵四名

蛾螂鋪 鋪兵四名

亦資孔鋪 ,鋪兵四名。

魯尾鋪 ,鋪兵四名。以上十一鋪,普安州管理,普安縣。

新興驛 ,在縣,上走軟橋哨,下走江西坡,初以新興所千總管理,今裁所,以本縣知縣管理。「新興站 」 ,在新興驛,普安縣知縣管理。

鎮寧州

安莊驛 在鎮寧州。上走關嶺,下走安順,本州知州管理。

安莊站 在州,本州管理。

頂站鋪 鋪兵五名

納吉鋪 鋪兵四名

阿橋鋪 鋪兵四名

白水鋪 鋪兵四名

雞背鋪 鋪兵四名

關嶺鋪 鋪兵四名

新鋪 鋪兵四名

黃土鋪 鋪兵四名

安籠鋪 鋪兵四名

北口鋪 ,鋪兵四名。以上十鋪俱鎮寧州管理。永寧州

查城驛 在州,「上走盤江,下走關嶺」 ,本州知州管理。

盤江驛 在盤江腰站,康熙十年設。上走安南,下走永寧。

關嶺驛 在關嶺,上走本州,下走鎮寧。本驛驛丞管理。初以永寧州吏目管理,十二年,巡撫曹申吉題設驛丞管理。

查城站 在州,本州知州管理。

清鎮縣

威清驛 在縣上走平壩,下走省城,本縣知縣管理。

「威清」 站 :在清鎮,本縣知縣管理。

清鎮在城鋪 ,鋪兵五名。

倒樹鋪 鋪兵四名

六寨鋪 鋪兵四名

滴澄鋪 鋪兵四名

狗場鋪 鋪兵四名

鎮彝鋪 ,鋪兵四名。以上六鋪,清鎮縣管理,安平縣。

平壩驛 在縣。上走安順,下走清鎮,本縣知縣管理。

沙作站 在縣,本縣知縣管理。

安平在城鋪 ,鋪兵五名。

界首鋪 鋪兵四名

沙作鋪 鋪兵四名

龍窩鋪 鋪兵四名

飯隴鋪 ,鋪兵四名。以上五鋪,安平縣管理,安南縣。

尾洒驛 在縣。上走江西坡,下走盤江。本縣知

縣管理

江西坡驛 在江西坡腰站,康熙十年設,初以安南衛千總管理,十二年,設驛丞管理。

尾洒站 :在縣,本縣知縣管理。

安南在城鋪 :鋪兵五名。

保甸鋪 鋪兵四名

哈馬鋪 鋪兵四名

鳥鳴鋪 鋪兵四名

蜡茄鋪 鋪兵四名

牛場鋪 鋪兵四名

泥納鋪 鋪兵四名

芭蕉鋪 鋪兵四名

新興鋪 ,鋪兵四名。以上九鋪,俱安南縣管理。

安順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明設普安守備一員,駐安莊衛,專管普安、安南、安莊三衛,普安、永寧、鎮寧三州地方,兵一百五十名。

壩陽守備一員,駐平壩衛,專管威清、平壩、普定三衛、安順一府地方。兵一百九十名。

普定衛防守楊家關等十哨,共哨兵三百四十名。

威清衛防守平彝等十五哨,共哨兵三百九名。《平壩衛》防守鎮彝等九哨,共哨兵一百七十名。《安莊衛》防守大山等十九哨,共哨兵三百四十三名。

永寧州防守馬跑等十三哨,係頂營《慕役》等處民兵。

安南衛防守盤江等八哨,共哨兵一百五十六名。

普安衛防守乾溝等四哨,共哨兵七十五名。永寧衛防守歸樂等四哨,共軍兵七十名。

皇清改設提督「貴州全省」總兵官一員。明舊設鎮守。

貴州兼提督平清等處地方總兵一員,駐省城。嘉靖間,移駐銅仁

皇清順治十六年,設提督,駐省城。康熙六年,移駐安

《順》標下四營參將一員,遊擊三員,守備四員,千總八員,把總十六員,兵三千名,分防山京、石頭寨、黎兒哨、壩陽各地方。

安籠總兵官一員,康熙初年,設標下遊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十二員。中、左、右三營,額兵二千二百二十名。康熙二十四年,裁去七百二十名,現存一千五百名,駐劄安籠所地方,分防郎岱、關嶺、黃草壩、洛壩、馬鞭田、新城各地方。

普安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額兵二百八十名,駐劄普安州,分防亦資孔地方。「《盤江》營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 ,額兵二百八十名,駐劄盤江河,分防永寧州地方。《安南》營遊擊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額兵四百名,駐劄安南縣,分防普定縣地方。

安順府物產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紫石英 》大小不一,皆六方兩角。

馬 地與烏撒連界,土人善於攻駒,所產偶有良者。

《皮器 》有盤、盂、尊、罍之屬,累漆以成,故耐久。偽者,布以灰,不足用。

《皮韉 》最柔韌耐久。

沙參 府屬皆有,其苗可食。三月採。

梨 實大核小,鬆脆而甘美,霜後乃佳。

葛 蔓延遍野,所在皆有。根可漉粉,花可解酲。有甘、苦二味。

菖蒲 產水澤中

雄黃 ,出安籠,近西粵地。

鵪鶉 出安籠,甚肥美,畜之善鬥。

普安州

硃砂 出濫《木橋廠》。

水銀    鐵     芭蕉。

榛 生山間仁可食

永寧州

葳靈仙

安南縣

猿     《刺竹    梅》

蜜筒 即紫羅橘。閩中以為橙片,大如升,清香經月不散,可作清供,食之味甚甘美。

橄欖 :與「青果」 味同而實甚細。

苧麻 供緝織,子亦可食。

竹雞 棲竹間,褐色好食蟻。

麂 似鹿而小

楓:木 本,高枝茂葉,三岐,經霜則丹。

餘州縣未載

安順府古蹟考        通志

编辑

本府。普定縣附郭。

廢習安州 在府城西

普定故城 在十二營司東南二十里。明洪武十五年,將軍傅友德遷於今治,故址尚存。廢平彝縣 ,在府南一百二十里。今附雲南南寧縣。

廢盤水縣 在府西百里香羅山。

普安舊治 在府東三十里,即今撒馬鋪,廢《石梁縣 》。未載處所。

廢羅山縣 在府西一百里香羅山。

趙府判《德政碑 》在府治東十五里。

諸葛營 凡三,一在府西十里,一在永寧州紅崖山,一在盤江,皆武侯駐兵處。

觀星臺 在府城學後。坡形如臺。相傳諸葛武侯於此觀星。

征西營基 在府北五里許。明大將軍傅友德征西,立營於此。

硯石 在府學後,平坦方正,周二十餘丈。「太湖石 」 在府城西。

石佛 在府城東二十里道傍洞中。相傳元時飛來。

石龍 在府城南五官屯,洞內有石龍,頭尾鱗甲俱全。

普安州

廢附唐縣 在州城南一百里,即今黃草壩普安縣。

虎石 在縣東南。石形如虎,相傳為祟,噬民間畜,相率捕之,乃石虎,因斷其首。遺跡尚存安南縣。

安南衛舊城 在縣城南三十里江西坡鎮。西衛故城 ,未載處所。

鶴亭軒 在盤江橋東

餘州縣未載

墳墓附

编辑

府總

明趙侃墓 在府城南岐山之左。官通政。婁九德墓 在府城西。官左布政。

伍右文墓 在安莊。崇禎時副使。

傅天錫墓 普安彝叛,天錫督兵死之。正德年間,奏請立碣,在普安。

安順府峒蠻考

编辑

太祖洪武二十一年,越州苗叛,將軍傅友德擊走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一年,越州叛苗阿資率眾寇普安,燒府治,大肆剽掠。征南將軍傅友德擊走之,旦詣軍門降,遂改軍民府為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三年,普安苗叛,指揮蔣文統三衛軍勦之,苗遁。」

按《明外史土司傳》:「二十三年,西平侯沐英奏:普安百夫長密即叛,殺屯田官軍及驛丞、百戶。調指揮張泰討之於槃江木窄關。官軍失利,更調指揮蔣文統烏撒、畢節、永寧三衛軍勦之,乃遁。洪武二十六年,普定西堡長官司阿德及諸寨長作亂,命都指揮顧成討平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云云。

洪武二十八年,都指揮顧成討西堡土官阿傍,平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云云。

洪武三十一年,滄浪寨長必莫者阿《革傍》等俱搆亂,先後擊斬之,其地平。

按《明外史土司傳》:「三十一年,西堡滄浪寨長必莫者聚眾亂,已而阿革傍等亦糾三千餘人為亂,先後皆為顧成擊斬之,其地悉平,成還京師。成祖永樂十四年,逮普安安撫慈長至京,下之獄。」

《按明外史》:「土司傅普安、安撫慈長謀占營長地,且強娶民人妻為妾,殺其夫,閹其子。事聞,命布政司孟驥具狀。慈長復領兵萬餘圍驥,驥以計擒之,逮至京,死於獄。」

宣宗宣德二年,總兵蕭授請「調兵討蠻。」 未幾,蠻平。

按《明外史土司傳》:「宣德二年,總兵蕭授奏水西土目阿閉妨宜等聚眾八千餘人,殺軍兵,據險,招撫不從,地與普定西堡蠻賊阿骨相連,恐互糾為亂,請調兵討之。已而授奏阿閉妨宜為旁寨所殺,惟阿骨尚猖獗,請調兵討之。」 帝諭宜先撫後𠞰,未幾平。英宗天順四年,西堡蠻賊為亂,內官鄭忠、總兵李貴調兵擒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天順四年,西堡蠻賊聚眾焚劫,鎮守貴州內官鄭忠、右副總兵李貴請調貴州土兵及川雲都司兵共二萬,并貴州宣慰安隴富兵二萬進勦。至阿果,擒賊首楚得隆等,斬首二百餘級。餘賊奔白石崖,復斬級七百餘,焚其巢,全師還。」

孝宗弘治十一年,米魯殺其夫隆暢以叛,命兵部尚書王軾等擒斬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弘治十一年,普安州土判官隆暢後妻米魯,霑益州土知州安民女也。忤暢,出居其父家。暢老,前妻子禮襲,父子不相能。米魯與營長阿保通,因令阿保諷禮迎己,禮與阿保同烝之。暢聞,怒,立殺禮,燬阿保寨。阿保挾魯與其子阿鮓等兵攻暢,暢走雲南。時東寧伯焦俊為總兵官,與巡撫錢鉞曲為」 調護,兩家各唯唯。魯於道中毒,暢死,遂與保據寨反。暢別有妾適烏生,二子別居安南。米魯欲並殺之,於安南城外築寨圍之,又別築三寨於普安,而令阿鮓等防守,名所居寨曰「承天寨」 ,號「無敵天王」 ,出入建黃纛,官兵不能制。鎮巡以聞,發十衛及諸土兵萬三千人分道進,責安民殺賊自贖。民乃攻斬阿保父子於查剌寨,米魯亡走。焦俊等責安民獻魯。民陰資米魯蠻兵五百,襲殺適烏及其二子,據別寨殺掠,又自請襲為女。土官、鎮巡官皆受魯賄,請宥魯,嚴旨切責,必得魯乃已。貴州副使劉福詭知兵眾,倚福追勦,而福陰索賂於魯。官兵營於阿馬坡,為魯敗擄。都指揮吳遠,幾陷普安。帝命南京兵部尚書王軾、巡撫陳金、都指揮李政進勦,破二十餘寨。魯竄馬尾籠,官兵圍之。乃擒斬魯,逮安民自辨,得赦。

武宗正德 年,指揮楊仁撫滄浪六寨。事聞,從之。

按《明外史土司傳》:「正德間,隆暢族土婦適擦,襲土判官,赴京朝貢。帝嘉之,或曰適擦亦暢妾。」初,西堡阿得、獅子、孔阿江二種,皆𤠇獠也,初據滄浪六寨,不供常賦,土官溫鎧懼罪,自縊死。其子廷玉請免賦,不允往徵,為其寨長乜呂等所殺。阿得所遣徵賦者亦為呂殺。至乜呂死,指揮楊仁撫之。巡撫蕭翀請令其輸賦,免用兵,從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