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21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二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目錄

 聖裔部列傳五

  宋

  孔承恭      孔宜

  孔勗       孔道輔

  孔彥輔      孔良輔

  孔宗愿      孔舜亮

  孔宗翰      孔宗旦

  孔宗禎      孔宗質

  孔宗壽      孔宗哲

  孔延之      孔旼

  孔若蒙      孔若虛

  孔若升      孔若谷

  孔文仲      孔武仲

  孔平仲      孔傳

  孔端木      孔端己

  孔端友      孔端問

  孔玠       孔搢

  孔元龍      孔拱

  孔文遠      孔應選

  孔應得      孔文樸

  孔萬春      孔夢斗

  孔洙

  金

  孔政       孔若鑑

  孔端操      孔端甫

  孔璠       孔瑀

  孔瓌       孔拯

  孔擢       孔揔

  孔元措      孔元孝

  孔思逮      孔克昌

  孔天監

  元

  孔元用      孔之厚

  孔湞       孔治

  孔浣       孔濟

  孔涇       孔思晦

  孔思誠      孔思凱

  孔克堅      孔克欽

  明

  孔克伸      孔克中

  孔克㽦      孔克忠

  孔希學      孔希大

  孔希章      孔希文

  孔希範      孔希永

  孔希路      孔訥

  孔諤       孔

  孔燮       孔議

  孔公鑑      孔公恂

  孔公鏜      孔公錫

  孔公統      孔公玨

  孔公誠      孔公澤

  孔公璜      孔彥縉

  孔彥繩      孔彥士

  孔承慶      孔承美

  孔承泗      孔承夏

  孔承震      孔承業

  孔承厚      孔弘緒

  孔弘泰      孔弘章

  孔弘幹      孔弘廓

  孔弘復      孔弘毅

  孔聞韶      孔聞詩

  孔聞禮      孔聞音

  孔聞簡      孔貞幹

  孔貞寧      孔貞運

  孔貞教      孔貞叢

  孔貞堪      孔尚賢

  孔尚達      孔尚朝

  孔引桂      孔引隆

  孔引相      孔引錫

  孔引鈺      孔輔

官常典第一百二十一卷

聖裔部列傳五 编辑

编辑

孔承恭 编辑

按《兗州府志》:「承恭,字光祖,戡五世孫也。由戡至其父 莊,皆登進士第。以門廕授祕書省正字,歷溫、安豐二 縣主簿。時王審琦節制壽春,以承恭名家子,奏攝節 度推官。入為大理寺丞,出監西京酒麴,歲增課六千 萬。遷大理正,讞獄平允。擢庫部員外郎,判大理少卿事,遷屯田、兵部二郎中,同考校京朝官課第。端拱三」 年,以為太常少卿,詔與徐元刊正道書。俄以疾求解 官,且言「早遊嵩、少間,樂其風土,願卜居焉。」上召見,哀 其羸瘠,出御藥賜之,授將作監致仕,以其子玢同學 究出身,為登封縣尉,俾就祿養,未果行而卒,年六十 二。承恭少疏縱,及長,能折節自勵,尤奉佛,多疏食,所 得俸祿,大半以飯僧,人多言其迂闊云。

孔宜 编辑

按《宋史儒林傳》:「孔宜,字不疑,兗州曲阜人,孔子四十 四世孫。孔子生鯉,字伯魚;鯉生伋,字子思;伋生白,字 子上;白生永,字子家;水生箕,字子京;箕生穿,字子高; 穿生謙,字子慎;謙生鮒,字子魚,以弟子騰為嗣。騰字 子襄,值秦難,藏其家書於屋壁。騰生正,字季忠;正生 武;武生延年及安國;延年生霸,字次儒,漢昭帝時為」 博士,宣帝時為大中大夫,授皇太子經。元帝即位,賜 爵關內侯,號褒成君。霸生福,福生房,房生均,字長平, 好學有才,為尚書郎。平帝元始元年,封均為褒成侯, 食邑二千戶,追諡夫子為褒成宣尼公。王莽以均為 太尉,三以疾辭,得還。莽敗,失國。後漢世祖建武十四 年,復封均子志為褒成侯,諡「元成。」志生損,襲爵,和帝 永元四年,徙封損為褒亭侯。損卒,子曜嗣侯,邑千戶, 子完嗣,邑百戶。完早卒,無子,以弟子羨襲爵。羨仕魏 為議郎,黃初二年封宗聖侯,邑百戶。羨生震,晉武帝 泰始三年徙封奉聖亭侯,邑二百戶,歷太常、黃門侍 郎。震生嶷,嶷生撫,舉孝廉,辟太尉掾,歷豫章太守。撫 生懿。懿生鮮,有度量,好學。宋文帝元嘉十九年,襲封 奉聖候。鮮生乘,博學有才藝。後魏孝文延興初,舉孝 廉。三年,封乘為崇聖大夫,復十戶,以供洒掃。乘生靈 珍,襲爵,歷祕書郎。太和十九年,改封崇聖侯,邑百戶。 靈珍生文泰,文泰生渠,北齊文宣帝天保元年,改封 恭聖侯。後周宣帝大象二年,追封孔子為鄒國公,以 渠襲爵,邑百戶。渠生長孫,隋文帝復封長孫為鄒國 公。長孫生嗣哲,應制舉,歷涇州司兵參軍、太子通事 舍人。大業四年,改封紹聖侯,邑百戶。嗣哲生德倫,唐 太宗貞觀十一年封褒聖侯,邑百戶,朝會,位同三品, 復其子孫。則天天授二年,賜德倫璽書衣服。德倫生 崇基,襲侯。中宗神龍元年,授朝散大夫。崇基生璲之, 元宗開元中,歷國子四門博士、邠王府文學、蔡州長 史。二十七年,詔追諡孔子為文宣王,改封褒聖侯;璲 之為襲文宣公,兼兗州長史。璲之生萱,襲封歷兗州 泗水令。萱生齊卿,德宗建中三年,詔以齊卿為兗州 司馬,陷於東平,卒。至憲宗元和十三年,平李師道,其 子惟晊歸魯,詔以惟晊為兗州參軍,奉夫子祀,復五 十戶以供灑掃。惟晊生策,會昌元年,歷國子監丞、尚 書博士。大中元年,宰相白敏中奏「歲給封戶絹百疋, 充春秋奉祀。」自璲之至策,五世,並襲封文宣公。策生 振,懿宗咸通四年,舉進士甲科,歷兗州觀察判官,至 刑部員外郎。振生昭儉,歷兗州司馬、曲阜令。自策至 昭儉,三世歲給封絹,以供享祀。昭儉生光嗣,哀帝天 祐中為泗水主簿,奉孔子祀。光嗣生仁玉,九歲通《春 秋》,姿貌雄偉。後唐明宗長興元年,以為曲阜主簿,三 年遷龔丘令,襲文宣公。晉高祖天福五年改曲阜令。 周高祖廣順二年平慕容彥超,幸曲阜,拜孔子廟墓, 召仁玉賜五品服,復以為本縣令。仁玉四子:長曰宜, 舉進士不第,乾德中,詣闕上書,述其家世,詔以為曲 阜主簿。歷黃州軍事推官,遷司農寺丞,掌星子鎮市 征。宜上言星子當江湖之會,商賈所集,請建為軍。詔 以為縣,就命宜知縣事,後以為南康軍。宜代還,獻文 賦數十篇。太宗覽而嘉之,召見,問以孔子世嗣,因下 詔曰:「素王之道,百代所崇,傳祚襲封,抑存典制。文宣 王四十四代孫、司農寺丞。宜服勤素業,砥礪廉隅,亟 歷官聯,洽聞政績,聖人之後,世德不衰,俾登朝倫,以 光儒胃。可太子右贊善大夫,襲封文宣公,復其家。」未 幾,通判密州。太平興國八年,詔修曲阜孔子廟,宜貢 方物為謝,詔褒之。遷殿中丞。雍熙三年,王師北征,受 詔督軍糧,涉拒馬河溺死,年四十六。子延世,字茂先, 以父死事,賜學究出身,為曲阜主簿,歷閩、長葛二令。 真宗至道三年十一月,召赴闕,以為曲阜令,襲封文 宣公,賜白金束帛及太宗御書印、《九經》。咸平三年,詔 本道轉運使、本州長吏待以賓禮,仍留。三年卒官,年 三十八。次曰憲,太平興國二年進士及第,至工部員 外郎、知浚儀縣。次曰冕,應城主簿。次曰勖,雍熙中進 士及第。延世子聖祜,景德初始九歲,特賜同學究出 身。大中祥符元年,東封泰山,特聽聖祐衣綠陪位,綴 京官班後。及還,至兗州,十一月朔,幸曲阜,謁孔子廟, 行酌獻之禮,孔氏宗屬並令陪位。又幸孔林,觀其墓。 久之,又御北亭,召從臣觀古碑,加諡孔子為元聖文 宣王,追封孔子父叔梁紇齊國公,母顏氏魯國太夫 人,擢聖祐為太常寺奉禮郎。又錄其近屬進士,謂「三 傅出身」、習進士,延祐習學究,延渥、延魯、延齡並同學 究出身,共賜銀二百兩、絹三百疋,以充奉祠廟。時勖為殿中丞,通判廣州。王欽若言其有聲於鄉曲,召赴 闕,改太常博士,賜緋,令知曲阜縣,專主祠廟。二年三 月,又遣使賜太宗御書及《九經》書疏、三史藏於廟,令 本州選儒生講說。聖祜後,改大理評事。天禧五年,授 光祿寺丞,襲封文宣公,知仙源縣事,後改名佑。遷太 子中舍,卒,年三十。勗為司封郎中。延魯,大中祥符五 年,復舉進士及第,後改名道輔,為左司諫、龍圖閣待 制,自有傳。

孔勗 编辑

按《宋史孔道輔傳》:「道輔父勗,進士及第,為太平州推 官,以殿中丞通判廣東。會真宗東封,躬詣孔子祠,帝 問宰相,『孔氏今孰為名者?或言勗有治行,即召對,以 為太常博士、知曲阜縣。初,勗在廣州,以清潔聞,及被 召,蕃酋爭持寶貨以獻,皆慰遣之。後為御史臺推直 官,累遷祕書監,分司南京,管勾祖廟,以尚書工部侍』」 郎致仕。後道輔卒,年八十九。

孔道輔 编辑

按《宋史》本傳:「道輔,字原魯,初名延魯,孔子四十五代 孫也。幼端重,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數與州將 爭事,有蛇出天慶觀真武殿中,一郡以為神。州將帥 官屬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輔徑前以笏擊蛇,碎其 首,觀者初驚,後莫不歎。月遷大理寺丞,知仙源縣,主 孔子祠事。孔氏故多放縱者,道輔一繩以法。上言廟」 制卑陋,請加修崇,詔可。再遷太常博士。章獻太后臨 朝,召為左正言。受命日,論奏「樞密使曹利用、尚御藥 羅崇勳竊弄威柄,宜早斥去,以清朝廷。」立對移刻,可 其言,乃退。未幾,為直史館、判三司理欠、憑由司。奉使 契丹,道除右司諫、龍圖閣待制。契丹宴使者,優人以 《文宣王》為戲,道輔艴然徑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輔 還坐,且令謝之,道輔正色曰:「中國與北朝通好,以禮 文相接。今俳優之徒慢侮先聖而不之禁,北朝之過 也。道輔何謝?」契丹君臣默然。又酌大巵謂曰:「方天寒, 飲此可以致和氣。」道輔曰:「不和固無害。」既還,言者以 為生事,且開爭端。仁宗問其故,對曰:「契丹比為黑水 所破,勢甚蹙平時漢使至,契丹輒為所侮,若不較,恐 益慢中國。」帝然之。歷判吏部流內銓,糾察在京刑獄。 坐糾事不當,出知鄆州,徙青州。還,判流內銓,遷尚書 兵部員外郎,復出知徐、許二州,徙應天府。明道二年, 召為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會郭皇后廢,道輔率 諫官孫祖德、范仲淹、宋郊、劉渙,御史蔣堂、郭勸、楊偕、 馬絳、段少連十人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 當輕議絀廢,願賜對,盡所言。」帝使內侍諭道輔等至 中書,令宰相呂夷簡以皇后當廢狀告之。道輔語夷 簡曰:「大臣之於帝后,猶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可以 諫止,柰何順父出母乎?」夷簡曰:「廢后有漢、唐故事。」道 輔復曰:「人臣當道君以堯、舜,豈得引漢、唐失德為法 邪?」夷簡不答,即奏言:「伏閤請對,非太平美事。」於是出 道輔知泰州。明日晨入,至待漏,聞有詔,亟馳出城。頃 之,徙徐州,又徙兗州。進龍圖閣直學士,遷給事中。在 兗三年,復入為御史中丞。道輔性鯁挺特達,遇事彈 劾無所避,出入風采肅然。及再執憲,權貴益忌之。初, 道輔與其父里中僦郭贄舊宅居之。有言於帝者曰: 「道輔家近太廟,出入傳呼,非所以尊神明。」即詔道輔 他徙。集賢校理張宗古上言:「漢內史府在太廟堧垣 中,國朝以來,廟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謂不須避。」帝出 宗古通判萊州,道輔歎曰:「憸人之言入矣。」會受詔鞫 馮士元獄,事連參知政事程琳。宰相張士遜素惡琳, 而疾道輔不附己,將逐之,察帝有不悅琳意,即謂道 輔:「上顧程公厚,今為小人所誣,見上為辨之。」道輔入 對,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輔朋黨大臣,出 知鄆州。已而道輔知為士遜所賣,頗憤惋。時大寒上 道,行至韋城,發病卒,天下莫不以直道許之。皇祐三 年,王素因對語及道輔,仁宗思其忠,特贈尚書工部 侍郎。子宗翰。

孔彥輔 编辑

按《闕里志》:「慶曆八年,以彥輔為主簿,任滿,除將作監 主簿,告養親。十五年,服闋,知縣事,官至國子博士。」

孔良輔 编辑

按《闕里志》:「天聖五年,以良輔任仙源縣主簿。」

孔宗愿 编辑

按《闕里志》:「宗愿,字子莊,延澤子。仁宗天聖中,以叔父 道輔蔭,補太廟齋郎。寶元二年,授守國子監主簿,襲 封文宣公,知仙源縣事。至和二年,改封衍聖公,遷尚 書比部員外郎,通判濰州。卒於官,年六十三,葬祖墓 西南。四子:若蒙、若虛、若愚、若拙。」

孔舜亮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六代舜亮,字君亮,道輔長子,位至左 中散大夫致仕,累贈特進、少師。」

孔宗翰 编辑

按《宋史孔道輔傳》:「道輔子宗翰,字周翰,登進士第,知 仙源縣,而為治有條理,遇族人有恩,不以私故骫法王珪、司馬光皆上章論薦,由通判陵州為夔峽轉運 通判官,提點京東刑獄,知虔州。城濱章、貢兩江,歲為 水齧。宗翰伐石為址,冶鐵錮之,由是屹然,詔書褒美。 歷陝、揚、洪、兗州,皆以治聞。哲宗初立求言,吏民上書」 以千數,詔司馬光采閱其可用者十五人,獨稱獎,其 二乃宗翰與王鞏也。元祐初,召為司農少卿,遷鴻臚 卿。言:「孔子之後,自漢以來,有『褒成』」、「奉聖」、「『宗聖』之號,皆 賜實封或縑帛,以奉先祀。至於國朝,益加崇禮。真宗 東封臨幸,賜子孫世襲公爵,然兼領他官,不在故郡, 於名為不正。請自今襲封之人,使終身在鄉里。」詔改 衍聖公為奉聖公,不領他職,給廟學田萬畝,賜國子 監書,立學官以誨其子弟。進刑部侍郎。屬疾求去,以 寶文閣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

按《闕里志》:四十六世孫宗翰,嘗歎家譜疏略,宗族世 有賢俊,苟非見於史冊,即泯然不聞,是可痛也。魏、晉 而下,逮於隋、唐,見紀者止百餘人。按《議郎傳》云:「自霸 至昱,七世之內,爵位相繼,卿相牧守五十二人,列侯 七人,五十一世。」元祚謹按:《南史》有孔逿,字世遠,好典 故學,宋昇明中為齊臺儀曹郎,齊永明中為太子家 令。又有孔嗣之,字敬伯,宋時與齊高帝俱為中書舍 人,澹於仕進,自廬江郡守去官,隱於鍾山,朝廷以為 中奉大夫,卒。又有孔僉,通五經,尤明《三禮》,考經、《論語》, 生徒數百人,為《五經》博士,歷海鹽、山陰令,太清間卒。 子淑元,涉文學,官至太學博士。僉兄子元素,亦善《三 禮》,有盛名。又有孔子祛,少好學,挾書耕樵,勤苦自勵, 遂通經術。累遷中書通事舍人,加通直正員郎,卒於 官。凡著《尚書義》二十卷,《集註》三十卷,《續朱异集注易》 一百卷,《續何承天集禮論》一百五十卷。又有孔子雲, 仕梁官至五經博士,尚書祠部郎。又有孔廣,字淹源, 美容止,善談論,仕至揚州中從事。又有孔逭,抗直有 才藻,製《東都賦》,才士稱之。又著《三吳決錄》,卒於衛軍 武陵王東曹掾。此皆聞達表表者,史失其世次,姑附 錄於此。

孔宗旦 编辑

按《兗州府志》:宗旦,孔子四十六代孫也。為邕州司戶 參軍。儂智高未反時,州有白氣出庭中,江水溢。宗旦 以為兵象,度智高必反,以書告知州陳珙,珙不聽。後 智高破橫州,即載其親往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 無為俱死也。」既而州破被執,賊欲任其事,宗旦叱賊, 且大罵,遂被害。知袁州祖無擇以其事聞,贈太子中 允。

孔宗禎 编辑

按《闕里志》:「慶曆五年,以將作監丞宗禎知仙源縣。」

孔宗質 编辑

按《闕里志》:「慶曆五年,以宗質為從事郎、仙源縣丞。」

孔宗壽 编辑

按《闕里志》:「治平四年,以宗壽任仙源縣主簿。紹聖元 年知縣事。」

孔宗哲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六代宗哲,以白身最長,補迪功郎,堂 差興仁府乘氏縣主簿,終兗州仙源縣丞。」

孔延之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六代延之,績五世孫。慶曆二年,登進 士第,司封郎中,與濂溪先生周惇頤友善,卒葬廬山 南豐。曾鞏誌其墓,贈殿中丞、金紫光祿大夫。」

孔旼 编辑

按《兗州府志》:「旼字寧極,孔子四十六代孫也。隱居汝 州,性孤潔,喜讀書,有田數百畝,賦稅常為鄰里先。遇 歲饑,分所餘賙,不足者未常計有無,動止必依禮法。 環所居百餘里,人皆愛慕之,見旼於路,輒斂以避。葬 其父,廬墓三年,臥破棺中,日食米一溢,壁間生紫芝 數十本。州以行義聞,賜粟帛,又給復其家。近臣列薦」, 授祕書省校書郎,致仕。居數年,召為國子監直講,辭 不赴,即遷光祿寺丞。頃之,起知龍興縣,復辭,卒,贈太 常丞。旼居山,未常逢毒蛇虎豹,或謂之曰:「子毋夜行, 此亦可畏。」旼曰:「無心則無所畏。」晚年惟玩《周易》《老子》, 他書亦不復讀。為《太元圖》張壁上,外列方州部家,而 規其中心空之無所書,曰:「《易》所謂寂然不動者,與此 無異也。」

孔若蒙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若蒙字公明,熙寧元年,襲封衍 聖公,天祐元年,改封奉聖公,坐事廢,以弟若虛承襲。」

孔若虛 编辑

按《闕里志》:「若虛,字公實,元符元年,襲奉聖公,卒,朝廷 復以若蒙子端友繼之。熙豐間,專主祀事,不任他職。 大觀間,復以奉聖公為衍聖公。每遇大禮,許赴闕陪 位。至明,列聖視學,遣官欽取。」衍聖公觀禮始此。

孔若升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若升字公漸,道輔子舜亮之長 子也。元豐元年,以若升為仙源縣主簿。五年,以新泰 縣令監修祖廟,贈朝奉大夫

孔若谷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若谷字公應,道輔子舜亮之次 子也。大觀二年,為文林郎,任仙源縣令,右朝散郎致 仕。」

孔文仲 编辑

按《宋史》本傳:「文仲,字經父,臨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 笑,少刻苦問學,號博洽。舉進士,南省考官呂夏卿稱 其詞賦贍麗,策論深博,文勢似荀卿、揚雄。白主司,擢 第一。調餘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請謁。轉運使在杭,召 與議事,事已,馳歸,不詣府。人問之,曰:『吾於府無事也』。」 再轉台州推官。熙寧初,翰林學士范鎮以制舉薦,對 策九千餘言,力論王安石所建理財訓兵之法為非 是,宋敏求第為異等。安石怒,啟神宗御批,罷歸故官, 齊惔、孫固封還御批。韓維、陳薦、孫永皆力言文仲不 當黜,五上章不聽。范鎮又言:「文仲草茅疏遠,不識忌 諱,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為聖明之累。」亦不聽。 蘇頌歎曰:「方朝廷求賢如饑渴,有如此人而不見錄, 豈其論太高而難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吳充為相, 欲寘之館閣,又有忌之者,僅得國子直講,學者方用 《王氏經義》進取,文仲不習其書,換為三班主簿,出通 判保德軍。時征西夏,眾數十萬,皆道境上,久不解,邊 人厭苦。文仲陳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預集河 東,顧夫勞民而損費;諸路出兵,首尾不相應,虞、夏、商、 周之盛,未嘗無外侮。然懷柔制禦之要,不在彼而在 此也。」元祐初,哲宗召為祕書省校書郎,進禮部員外 郎。有言:「皇族唯揚、荊二王得稱皇叔,餘宜各系其祖, 若唐人稱諸王孫之比。」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廣敦睦 之義,不應疏間骨肉。」議遂寢。遷起居舍人,擢左諫議 大夫。日食七月朔。上疏條五事曰:「邪說亂正道,小人 乘君子、遠服侮中國、斜封奪公論,人臣輕國命,宜察 此以消厭兆祥。」論青苗、免役,首困天下,保甲、保馬、茶 鹽之法為遺螫留蠹。改中書舍人,三年同知貢舉。文 仲先有寒疾,及是晝夜不廢職。同院以其形瘵,勸之 先出,或居別寢。謝曰:「居官則任其責,敢以疾自便乎!」 於是疾益甚,還家而卒,年五十一。士大夫哭之皆失 聲。蘇軾拊其柩曰:「世方嘉軟熟而惡崢嶸,求勁直如 吾《經》父者,今無有矣。」詔厚恤其家,命弟平仲為江東 轉運判官,視其葬。初,文仲與弟武仲、平仲皆以文聲 起江西,時號「三孔。」後追貶梅州別駕。元符末,復其官。 有文集五十卷。

按《兗州府志》:「文仲,孔子四十七代孫。」

孔武仲 编辑

按《宋史孔文仲傳》:「丈仲弟武仲,字常父。幼力學,舉進 士,中甲科,調穀城主簿,選教授齊州,為國子直講。喪 二親,毀瘠特甚,右肱為不舉。元祐初,歷祕書省正字、 校書,集賢校理,著作郎,國子司業。嘗論科舉之弊,詆 王氏學,請復詩賦取士。又欲罷大義,而益以諸經策, 御試仍用三題,進起居郎兼侍講邇英殿,除起居舍」 人。數月,拜中書舍人、直學士院。初罷侍從轉對,專責 以論思。武仲言:「苟不持之以法,則言與不言,將各從 其意,願輪二人次對。」時議祠北郊,久不決,武仲建用 純陰之月親祠,如神州地祇。擢給事中,遷禮部侍郎, 以寶文閣待制知洪州。請從臣為州者,杖以下公坐, 止劾官屬,俟獄成聽大理約法,庶幾「刑不逮貴近,又 全朝廷體貌之意。」遂著為令。徙宣州。坐元祐黨奪職, 居池州,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復之。所著《詩》《書》《論語》 《金華講義》《內外制》《雜文》共百餘卷。

孔平仲 编辑

按《宋史孔文仲傳》:「文仲弟平仲,字義甫,登進士第,又 應制科。用呂公著薦,為祕書丞、集賢校理。文仲卒,歸 葬南康。詔以平仲為江東轉運判官,護葬事,提點江 淛鑄錢、京西刑獄。紹聖中,言者詆其元祐時附會當 路,譏毀先烈,削校理、知衡州。提舉董必劾其不推行 常平法,陷失官米之直六十萬,置獄潭州。平仲疏言: 『米貯倉五年半,陳不堪食。若非乘民闕食,隨宜泄之, 將成棄物矣。儻以為非,臣不敢逃罪』。」乃徙韶州。又坐 前上書之故,摘惠州別駕,安置英州。徽宗立,復朝散 大夫,召為戶部、金部郎中,出提舉永興路刑獄。帥鄜 延、環慶,黨論再起,罷主管兗州景靈宮,卒。平仲長史 學,工文詞,著《續世說釋解》《稗詩戲》諸書傳於世。

孔傳 编辑

按《兗州府志》:傳,「字世文,道輔孫也。精於《易》學,操行介 潔。建炎初,與孔端友南渡,寓居衢州,率族人拜疏闕 下,敘家門故事。嘗知邠州,鋤強扶弱,吏民畏服。知陝 州,平鼎、澧寇,以功知撫州。建昌。進《續白氏六帖》《文樞 要記》,詔送祕書省。所著有《東家雜記》《杉谿集》。官至中 散大夫。子端己,歷官奉議郎。」

按《闕里志傳》:「元祐四年任仙源縣主簿,八年任仙源 縣尉。」

孔端木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八代端木,字子工,若升子,為若谷後宣和四年,駕幸太學,詔大臣先聖後有在學者,特賜 進士第,當自今始。召見,賜上舍出身。建炎三年十月 南渡,明年八月特差徽州黟縣令。紹興二年,召試館 職,歷祕書郎、著作佐郎、司封員外郎,終朝散郎,知臨 江軍,見家於徽。

孔端己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八代端己,字子正,傳子侍父渡江,習 見祖庭舊事,常舉以訓族子弟。歷官五十年,介潔不 污。終奉議郎,年八十一,贈少保。」

孔端友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八代端友,字子交,宋崇寧三年,封衍 聖公。建炎初,偕叔父傳扈蹕南渡,寓三衢,終知郴州。 無嗣,以姪玠襲於衢。凡六世,至明始罷封。弟端操金 權,襲封衍聖公。於魯生子四,長瑄,次璠,次瑱,次即玠 也。」

孔端問 编辑

按《闕里志》:「宣和七年,詔以端問為迪功郎,任仙源縣 丞。」

孔玠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九代玠,字錫老,端友子。紹興二年,襲 衍聖公於衢。」一說端友無子,即端操之子。

按《西安縣志》:「四十九代玠,端友子,字錫老,紹興中襲 封衍聖公,終通直郎。高宗詔以衢州學為家廟,計口 量賜田畝,除烝嘗外,均贍族人,並免租稅。八年六月 壬戌,賜田五頃,奉先聖祠事。」

孔搢 编辑

按《闕里志》:「第五十代搢,玠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襲 封衍聖公於衢。」

按《西安縣志:五十代》:「搢,玠子,字季紳,紹興中襲封衍 聖公,轉承事郎,知建昌軍,浙東安撫使參議。孝宗淳 熙間,召入侍祠,貌似先聖,玉音嘉獎,擢知建昌。」

孔元龍 编辑

按《兗州府志》:「元龍,字季凱,孔子五十代孫也。尚志篤 學,從真德秀游。任餘干縣尉,後為柯山精舍山長。以 宣教郎致仕。年至九十,手不釋卷。所著有《柯山講義》 《論語集說》《魯樵斐槁奏議叢璧》。卒贈太子少師。」

孔拱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代拱,字執謙,瑑子。少孤好學,篤意義 方,鄉黨賢之。年五十三卒。有《習經》《讀史》各三卷,《錫山 草堂集》五卷,《村居雜興》三卷。」

孔文遠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一代文遠,搢子,字紹先,光宗紹熙 中,襲封衍聖公,吉州通判。」

孔應選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一代應選,字舜舉,攄子,與弟應發自 為師友,刻意問學。嘉定十二年,同請鄉舉。淳祐七年, 用四十四代世基舊例,賜同本科出身,授迪功郎,臨 安府餘杭主簿。」

孔應得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一代「應得,字德夫,元龍子。嘉熙二年 補入太學。淳祐元年,理宗車駕幸太學,賜同進士出 身。初任吉州太和縣主簿,終端明殿學士,僉書樞密 院事,福建江浙宣諭大使。年六十一,自號退學。」

孔文樸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一代》:「文樸,字伯厚,拱子,寶祐元年及 第,以先聖後特旨轉修職郎,復玉沙縣簿尉,終奉議 郎,知潭州湘潭尉。」

孔萬春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二代萬春,文遠子,字耆年,宋寶慶 中,襲封衍聖公,通判衢州、泉州內外宗正丞。」

孔夢斗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二代夢斗,字元極。宋嘉熙四年,浙漕 附試發解。寶祐元年,以兄閣舍牒試國子,補入太學, 陞前廊。宰執列薦經明行修,特旨免省赴殿。景定三 年,進士及第,歷臨安府學教授,召試館職,除祕書省 正字,史館校勘。終承議郎,通判慶元府。年七十七。號 愚齋。有《尚書解》《愚齋文集》。」

孔洙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三代洙,萬春子,字思曾,一字景清, 號存齋。理宗淳熙中,襲封衍聖公,通判衢州、吉州、平 江,元授祭酒浙東學校。宋亡,家居不仕。元世祖至元 十九年,立孔子後,廷議寓衢者乃其宗,召赴闕,載封 歸魯奉祀。洙以廟墓在衢,不忍舍去,義讓封爵於曲 阜。宗弟治子承緒,世祖曰:「寧違塋而不違親,真聖人」 後也。自端友後六世衍聖公,其罷封自洙始。

编辑

孔政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六代政,天德二年為忠勇校尉、曲阜 縣尉。」

孔若鑑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七代:若鑑,天會八年為迪功郎,任仙源縣主簿。」

孔端操 编辑

按《闕里志》:「四十八代端操、端友,弟金權,襲封衍聖公。 於魯生子四:瑄、璠、瑱、玠。」

孔端甫 编辑

按《金史孔璠傳》:「四十八代端甫,明昌初,學士党懷英 薦其年德俱高,讀書樂道,該通古學,召至京師,特賜 王澤榜及第,除將仕郎、小學教授,以主簿奉祀致仕。」

孔璠 编辑

按《金史》本傳:「璠字文老,至聖文宣王四十九代孫,故 宋朝奉郎,襲封端友弟端操之子。齊阜昌三年補迪 功郎,襲封衍聖公,主管祀事。天會十五年,齊國廢。熙 宗即位,興制度禮樂,立孔子廟於上京。天眷三年,詔 求孔子後,加璠承奉郎,襲封衍聖公,奉祀事。是時,熙 宗頗讀《論語》《尚書》《春秋左氏傳》及諸史、《通曆》《唐律》,乙」 夜乃罷。皇統元年三月戊午,上謁奠孔子廟,北面再 拜,顧謂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學,歲月逾邁,深 以為悔。大凡為善不可不勉。孔子雖無位,其道可尊。」 萬世高仰如此。皇統三年璠卒,子拯襲,加文林郎。 按《闕里志》四十九代:璠字文老,端操第二子。廢齊阜 昌三年襲封衍聖公於魯。金天眷三年贈榮祿大夫, 皇統二年卒,年三十八。葬祖墓西南。生子二:拯、揔。

孔瑀 编辑

按《闕里志》:「皇統二年,改仙源縣,復曲阜舊名,以登仕 郎瑀任主簿。」

孔瓌 编辑

按《闕里志》:「皇統五年,以將仕郎瓌任曲阜縣主簿。」

孔拯 编辑

按《金史孔璠傳》:「璠子拯,字元濟。天德二年,定襲封衍 聖公俸格,有加於常品。是歲立國子監,久之,加拯承 直郎,大定元年卒。弟揔襲封,加文林郎。」 按《闕里志》:「五十代拯,字元濟。金熙宗皇統二年,行省 咨,文宣王四十九代孫璠已襲封,未施行,令男拯次 當襲封,奏奉敕旨准行。」時年七歲,襲封衍聖公,管勾 祀事。金世宗大定元年卒,年二十六。葬祖墓西。無嗣, 以弟揔繼。

孔擢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代:「擢字用之,性資純古,通經術。金大 定二十二年進士及第,待闕萊州掖縣令。章宗以聖 人後,特授太學助教,為都省掾三部司正,終刑部都 事。」

孔揔 编辑

按《金史孔璠傳》:「『璠子拯,拯弟揔,字元會。大定二十年, 召揔至京師,欲與之官。尚書省奏揔主先聖祀事,若 加任使,守奉有闕』。上曰:『然』。乃授曲阜縣令。明昌元年 卒。子元措襲封,加文林郎。」

按《闕里志》:揔字元會,大定三年,襲封衍聖公,管勾祀 事。二十一年,世宗召赴闕下,欲留任用,力辭,請專祀 事,特授曲阜縣令。少穎悟,通《左氏春秋》。其襲封也,嚴 潔祭祀,敦睦親族。嘗言曰:「生為聖人子孫,而謬當嗣 職,坐觀隘陋,寧不愧於心乎?」乃親率佃戶之東蒙山 採伐材木,增廣林廟及尼丘防山殿宇廊廡五十餘 楹。終奉直大夫,卒,年五十三。贈光祿大夫,葬祖墓西 南。初,揔四十,得子多不育,夜夢異人衣冠偉然,告曰: 「今此非爾子,後丑年庚月丁日所生,則真爾子矣,當 名元措。」後果如其言。生子二:元措、元綋。

孔元措 编辑

按《金史孔璠傳》:璠子揔学子元措,字夢得。明昌三年 四月詔曰:「衍聖公視四品階止八品不稱,可超遷中 議大夫。永著於令。」四年八月丁未,章宗行釋奠禮,北 面再拜,親王百官、六學生員陪位。承安二年正月,詔 元措兼曲阜縣令,仍世襲。元措歷事宣宗、哀宗,後歸 大元終焉。

按《闕里志》:「五十一代元措,字夢得,年十一,金章宗明 昌二年,襲封衍聖公,管勾祀事,特旨令視四品。是年 章宗行郊禮,召赴闕侍祠,位在終獻之次。三年,特旨 超授中議大夫,仍賜四品勳封。承安二年,敕襲封衍 聖公,年及十七,兼曲阜縣令,仍令世襲,不得別行差 占。於是始世襲曲阜令。宣宗貞祐二年,幸汴京,趨赴」 行在所,適丁母憂,三年起復,遙授東平府判。初有旨 授府判,俟來春令赴任。尚書省奏:「若擬正授是職,緣 今多事之際,恐曠廢本職,姑且遙授,至來春乃正授, 令往管勾祀事,況見丁母憂,有無特恩起復。」於是遙 授,仍起復與隨朝除授。時平章政事高琪奉旨曰:「初 與此職時,曾尋思欲與隨朝職事,緣多得勝奏:孔聖 墳塋見在河北,若與本人隨朝除授,恐致曠廢祭祀, 可與附近州府職事,以故不得已,授以東平府通判。 竊思目今土寇尚未寧靜,若謂恐廢宗祀,與以河北 職事,倘因而被害,是絕聖人之後,終廢祭祀也。如今 且與隨朝職事,授太常博士。」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也。興定二年,秩滿赴任。四年,改行太常丞。元光元年授同知集賢院,兼行太常丞。正大二年三月,授知集 賢院,兼太常丞。四年,秩滿復任。六年十二月,又任前 職。至天興元年八月,通歷三考。九月一日,改除遙授 泰定軍節度使、兗州總管觀察使,兼行太常少卿。天 興二年正月,遷光祿大夫,尋改授太常卿。癸巳年,歸 附元朝於汴梁,特取元措還東平,依舊襲封衍聖公 主,奉祀事。無子,以姪之固庶子湞嗣爵。之固乃元措 母弟元綋子也,坐罪奪爵,無子,以元措從弟元用權 襲封焉。

孔元孝 编辑

按《闕里志》:「初,宗愿第三子若愚生端立,端立生琥,金 特恩授進義校尉。琥生拂,拂長子元孝。」

孔思逮 编辑

按《闕里志》:「世宗大定初,思逮入覲,授承事郎,曲阜令。」

孔克昌 编辑

按《闕里志》:「章宗承安二年,克昌任縣令。」

孔天監 编辑

按《郿縣志》:「天監,系出闕里。金明昌間令郿,舊斜谷水 環溉城外,歷皇統饑饉,湮塞六十餘年。天監委聽黃 冠,力主興復,不為姦人所撓沮,卒底於成,民甚利之。 憲司張子明錄其事,白臺臣具奏,尋謄美除,進嘉議 大夫、同知曲阜縣開國男,賜紫金魚袋。」無世系可敘附金末

编辑

孔元用 编辑

按《闕里志》:「元用,字俊卿,元孝弟。金貞祐二年襲封。元 措從宣宗還汴,擬兄元用攝祀事。及宋克平山東,寶 慶元年,權襲封衍聖公、仙源令。二年,改濟州通判,兼 京東西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元初,太師國王木 華里統諸道兵至,承制封拜,權授襲封衍聖公,世襲 曲阜令,給降衍聖公印。乙酉年,太師征益都,以元用」 偕行,世襲曲阜令。

孔之厚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二代之厚,元孝子也。贈亞中大夫、濟 寧路總管、輕車都尉、魯郡侯。自元措傳湞以來,嫡長 乃元孝生之厚,至浣凡三世。」

孔湞 编辑

按《闕里志》:「湞之固子。元憲宗元年,繼伯祖元措襲封。 八年,族人以不事儒雅攻之,褫其爵,罷為維州尹。無 子。自端操至湞凡六世。北襲封,嗣絕,於是推端立之 後焉。」

孔治 编辑

按《闕里志》:「治,字世安,之全子。壬子年補替父闕,充曲 阜管民長官。中統元年,改曲阜令。四年,權主祀事。至 元十三年,授承事郎,曲阜令兼管諸軍奧魯,仍權祀 事。二十二年,授奉訓大夫,單州防禦使。二十九年,遷 奉直大夫,密州知州。元貞元年,赴闕朝見,特授中議 大夫,襲封衍聖公。子思誠罷封。」

孔浣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三代浣字日新,贈中議大夫、太常禮 儀院同僉、上騎都尉,追封平郡伯,再贈通議大夫、禮 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魯郡侯。生子一:思晦。」

孔濟 编辑

按《闕里志》:「延祐間,授孔濟承事郎,曲阜尹。」

孔涇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三代涇舊名泳,字世清,元興化路學 正,累官翰林國史院檢閱。太祖革命,以賢良官隨例 居臨濠,衍聖公克堅奏請釋還鄉里,為孔庭族長。洪 武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召見,應對稱旨,面賜藤拐一 枝,諭令主領家務,教訓子孫,永遠遵守。」

孔思晦 编辑

按《元史》本傳:「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代孫也。資質 端重,性簡默。童丱時,讀書已識大義。及長,受業於張。」 講求義理,於詞章之習薄而勿為。家貧,躬耕以為 養,雖劇寒暑,而為學未嘗懈,遠近爭聘為子弟師。大 德中,游京師,祭酒耶律有尚欲薦之,以母老辭而歸。 母臥疾,躬進藥餌,衣不解帶。居喪,勺水不入口者五 日。至大中,舉茂才,為范陽儒學教諭。延祐初,調寧陽 學。先是,兩縣教官率以廩薄不能守職,而思晦以儉 約自將,教養有法。比代去,學者皆不忍舍之。於是孔 氏族人相與議思晦適長且賢,宜襲封爵奉祠。事狀 上政府,事未決。仁宗在位,雅崇尚儒道。一日問:孔子 之裔今幾世,襲爵為誰?廷臣具對曰:「未定。」帝親取孔 氏《譜牒》按之,曰:「以嫡應襲封者,思晦也,復奚疑。」特授 中議大夫,襲封衍聖公,月俸百緡,加至五百緡,賜四 品印。泰定三年,山東廉訪副使王鵬南言:「襲爵上公, 而階止四品,於格弗稱,且失尊崇意。」明年,陞嘉議大 夫。至順二年,改賜三品印。思晦以宗祀責重,恆懼勿 勝,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初,廟燬於兵,後雖苟完,而角 樓圍牆未備,思晦竭力營度,以復其舊。金絲堂壞,又 一新之,祭器禮服,悉加整飭。以尼山乃毓聖之地,故 有廟已毀,民冒耕祭田且百年,思晦復其田里,請置尼山書院以列於學官,朝廷從之。三氏學舊有田三 千畝,占於豪民,子思書院舊有營運錢萬緡,貸於民, 取子錢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輸子錢,并負其本,思晦 皆理而復之。聖父舊封齊國公,思晦言於朝曰:「宣聖 封王,而父爵猶公,願加褒崇。」乃詔加封聖父啟聖王、 聖母王夫人。五季時,孔末之後方盛,欲以偽滅真,害 宣聖子孫幾盡。至是其裔復欲冒稱宣聖後。思晦以 為不早辨則真偽久益不可明,彼與我不共戴天。乃 列於族,與共拜殿庭。遂會族人,稽典故斥之。既又重 刻《宗譜》於石,而孔氏族裔益明矣。元統元年卒,年六 十七。卒之日,有鶴百餘翔其屋上,又見神光自東南 落其舍北。至正中,朝廷加贈其官,而賜諡曰《文肅》。

孔思誠 编辑

按《闕里志》:「至元二十二年,授思誠從事郎,襲縣尹。大 德五年,修廟成,衍聖公治遣其子曲阜令思誠請碑, 遂留為國子監丞。敕中書賜尚珍署田五十頃。」

孔思凱 编辑

按《闕里志》:「至治二年,思凱由國子生襲縣尹。」

孔克堅 编辑

按《元史孔思晦傳》:「思晦子克堅,襲封衍聖公,階嘉議 大夫,既而進通奉大夫。至正十五年,召為同知太常 禮儀院事,拜陝西行臺侍御史,遷國子祭酒,擢山東 肅政廉訪使,不赴。孫希學襲封衍聖公。」

按《兗州府志》:「克堅,字璟夫,思晦之子也。聰敏博學,能 為詩賦。至元六年,襲封衍聖公,進位中奉大夫。時宰 薦其習禮,徵拜太常卿,歷治書侍御史,受詔辭歸。又 召入為集賢直學士,禮部尚書。出為西臺侍御史,召 拜國子祭酒。以世亂不樂仕,謝病歸祖庭,累召不起。 二十六年,兵取中原,明太祖手詔趨入覲,待以賓禮」 而不名,賜廩祿,不煩以政,郊社必致膰肉,慰勞甚至。 上嘗謂曰:「爾有福,快活人也,政不煩爾。」洪武三年以 疾告,遣中使存問,日再至。疾篤,詔驛傳還家。賜白金 百兩,雜綵十端,錢物稱是。三月次邳之新安驛,卒於 舟中。諸子扶柩歸葬祖墓西北,年五十五。生子九:長 希學,次希說、希範、希進、希麟、希鳳、希順、希尹、希贇。按: 孔氏分九門自此始。

孔克欽 编辑

按《曲阜縣志》:「克欽,孔子五十五代孫,世襲曲阜縣尹。 創洙泗書院,置義倉以給族人之貧者,邑民戴之如 父母。」

编辑

孔克伸 编辑

按《闕里志》:洪武元年改元,從事郎縣尹希大為承事 郎,曲阜尹。七年,以克伸為世職知縣。希大坐罪廢,世 襲,改世職衍聖公。希學同族人思矩等二十八人赴 京,保舉克伸堪任前職。太祖召見,問曰:「爾能為詩否?」 對曰:「會學詩。」因命題蔣山。須臾詩成,上悅,遂領敕赴 任。嘉靖二十八年,入鄉祠。孔氏世職始此。

按《曲阜縣志》:「克伸,孔子五十五代孫。以學行聞。太祖 召面試蔣山詩,立成,授曲阜知縣。招逃墾荒,興學校, 均賦役,潔祀睦族,寵褒屢下。入鄉賢,春秋祭祀。」

孔克中 编辑

按《曲阜縣志》:「克中,孔子五十五代孫,衍聖公暨族眾 舉於朝,授知曲阜縣事。撫輯有方,施設有序,吏民愛 之,宗黨悅之,其邑大治。」錫獎勵,至今有聲。入鄉賢, 春秋祭祀。

孔克㽦 编辑

按《闕里志》:「洪武十五年,克㽦任曲阜知縣。嘉靖戊子, 入鄉賢。」

孔克忠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五代克忠思許字信夫,任福建福 清州學正時元滅明興,克忠新受恩例。」

孔希學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六代希學,字士行,年二十一。至正五 年,授中奉大夫,襲封衍聖公。元末兵起,誓不汙亂,侍 父走燕南,召見,拜祕書卿,仍襲封焉。洪武元年,朝京 師,問以歷代治理,條對甚悉。上嘉之,賜雜綵六端,即 命回守祖庭。是年十二月,授資善大夫,襲封衍聖公。 歲入覲,賜予稠疊,恩禮益隆。歲旦萬國來朝,特命班」 列。上相始至,中使慰勞館餽,雖童隸無不沾給。祖庭 兵後,廊廡圮壞,祭田荒蕪,官賦徵逼,條理復故。禮器、 樂器、佾舞儀式,次第畢舉,皆希學請也。卒年四十七。 朝廷遣使致祭,葬墓西北。生子二:訥、諝。洪武六年八 月二十九日,上御端門,文武百官早朝,召衍聖公孔 希學問曰:「爾年幾何?」對曰:「臣三十有九。」上曰:「今去爾 祖孔子歷年幾何?」對曰:「僅二千年。」上曰:「年代雖遠,而 人尊敬如一日,何也?為爾祖明綱常,興禮樂,正彝倫, 所以為帝者師,為常人教傳至萬世,其道不可廢也。 且爾祖無所不學,無所不通,故得為聖人。如問《禮》於 老聃,學琴於師襄之類。此謂學無常師。」非特如此,楚 王渡江得一物,其大如斗,其赤如日,其甜如蜜,眾皆不知。遣使問於爾祖曰:「此萍實也。」問何以知之,爾祖 曰:「昔聞諸童謠云:『童子之言,爾祖尚記之不忘,況道 德之奧者乎?今爾襲封,爵至上公,不為不榮矣。此非 爾祖之遺蔭與?朕以爾孔子之裔,不欲於流內銓注, 以政事煩爾,正為保全爾也。爾若不讀書,孤朕意矣。 且人』」年自八歲至弱冠,多昏蒙未開,不肯向學。自冠 至壯年有室,血氣正盛,百為營營,亦無暇好學。爾亦 四十,志慮漸凝定,見識漸老成,正好讀聖人之書,親 近名師良友,蚤夜講明道義,必期有成。學成之後,四 方之人知爾之能,俱來執經問難,且曰:「此無愧孔氏 子孫者,豈不美與!」然四體之動,乃德之符,「步履進退, 亦必用安詳,不可攲斜飛舞,久久習熟,遂為端人正 士。朕今婉曲教爾,爾其自擇還家,亦以此教子孫可 也。勉之哉,勉之哉!」

孔希大 编辑

按《闕里志》:「至正十二年,以從事郎希大襲曲阜縣尹。 明洪武元年,改承事郎曲阜尹。」

孔希章 编辑

按《闕里志》:「至正二十三年,授希章從事郎,曲阜縣尹。 洪武初,入鄉賢。」

孔希文 编辑

按《闕里志》:「洪武十七年,希文任曲阜知縣。嘉靖戊子, 入鄉賢。」

孔希範 编辑

按《闕里志》:「洪武二十八年,希範任曲阜知縣。嘉靖戊 子,入鄉賢。」

孔希永 编辑

按《闕里志》:「成化二十三年,希永任曲阜知縣。」

孔希路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六代「希路,克忠子,字士正,任福州 岳山書院山長。」

孔訥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七代訥,字言伯。篤學恭謹,能詩書,工 篆。洪武十六年,丁父憂,以國哀赴京祭孝陵,既竣事, 入覲,太祖顧謂廷臣曰:「孔訥真聖人子孫也。」賜膳光 祿,命禮官館於太學,遣尚書劉仲質勞問,日給庖廩, 復賜衣服鈔錠,充牣館舍,將俾襲爵,以居喪乃止。十 七年正月,朝京師,拜襲封之命,受誥大廷。百僚班列, 仍敕禮官以教坊樂導至太學。學官率諸生二千餘 人迎於成賢街,觀者莫不贊歎。明日入謝,復賜襲衣, 宴於禮部。誥詞吏部奏用資善階,上諭曰:「既爵公,勿 事散官,但誥以織文玉軸為異耳。」遂為故事。每歲入 覲,得給符、乘傳,班序列文臣首,厚其廩餼,下及侍從, 皆古未有者也。三十三年九月十六日,以疾卒,年四 十三。葬祖墓西北,祔考墓也。生子四:長鑑,次鐸、鈞、鏜。

孔諤 编辑

按《兗州府志》:「諤,孔子五十七代孫也。永樂中,舉鄉試, 特賜進士。任左春坊中允,賜宅一區,教皇太子,師道 嚴正,一無所阿。後轉大理寺評事,累官河南按察司 僉事。」

编辑

按《闕里志》,「景秦元年。」任曲阜知縣,敕封「文林郎」,入 《鄉賢》。

孔燮 编辑

按《闕里志》:「成化八年,燮任曲阜知縣,敕封文林郎,加 兗州府通判銜。父希敬,如其官。」

孔議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七代「議希路子,字文伯,不仕。」

孔公鑑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八代公鑑,字昭文。生而岐嶷,長益端 謹。洪武三十三年,襲封衍聖公。嗜學尤篤。三十五年, 以疾卒,年二十三。太宗文皇帝臨御之初,遣使諭祭。 生子彥縉。」

孔公恂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公恂,字宗文,曲阜人,先聖五十八世 孫也。景泰五年,舉會試,聞母疾,不赴廷對。帝以問禮 部,具言其故,乃遣使召之。於時日且午矣,不及備試 卷,命翰林院給以筆札。既登第,即丁母憂歸。衍聖公 孔彥縉卒,妾江氏訴孫弘緒幼弱,為族人所侵。詔遣 禮部郎治喪,公恂理其家事。天順初,授禮科給事中」, 時弘緒已襲封,大學士李賢妻以女,公恂因得交於 賢。久之,賢言於帝,謂:「公恂,大聖人後;贊善司馬恂裔 出宋溫國公光,大賢人後,可輔導太子。」帝喜,同日超 拜少詹事,侍東宮講讀。入語孝肅皇后曰:「吾今日得 聖賢子孫為汝子傅。」孝肅皇后者,憲宗生母;是時方 以皇貴妃有寵於帝。於是具冠服拜謝,宮中《讙傳》,以 為盛事。憲宗嗣位,加恩宮僚,改公恂大理左少卿。公 恂怏怏,上言:「臣世儒家,不通法律,乞還舊職。」乃復以 少詹事兼左諭德。成化二年上言:「京師,天下根本。京 師固則四方安。今邊隅多事,內政不修,將老兵疲,何 以應變?毛里孩數為邊患,其志叵測。近兵部榜諭郡縣,招募壯勇。夫。朝廷養兵百年,一遇小警輒欲募兵, 萬一敵窺虛實,擁眾南下,不知誰可禦之?頃命京營 總兵官朱永南征荊、襄。臣思荊襄一隅與京師孰為 輕重?如永威望,今武臣中一人而已。宜留鎮京師,別 遣代者。總督尚書白圭諳曉邊事,宜予司馬之職,假 以便宜,使與代永者分守要害,斷賊出入,招徠撫綏, 不戰而功倍矣。臣又見京師以南,德州、臨清、東昌、濟 寧、徐州,皆南北襟要,而守城疲卒不踰二三百人,甚 有空城無一卒者。請集民壯,專官訓練,用備不虞。」疏 入,諸武人譁然不平。給事中袁愷、御史陳煒等交章 駁之,謂:「永雖有威重,豈遂無匹?圭既督軍務,節制自 專,何事改任民壯?無異壯勇。既以招募為非,何為又 欲起集。」帝乃下公恂獄,罪當輸贖,謫漢陽知府。未至, 丁父憂。服闋,會大學士商輅請復建言得罪者官,乃 還故秩。涖南京詹事府。久之,卒。公恂自以聖裔,舉科 第,頗尚氣凌物,然能高自標置,於孔氏子孫號最賢。 恂,字恂如,浙江山陰人。正統末,由舉人擢刑科給事 中。天順元年改贊善,侍《憲宗於東宮。既遷少詹事,仍 侍講讀。踰年,憲宗立,命兼國子祭酒。省親歸,未幾卒。 久之,贈禮部左侍郎。善彊記,通篆、隸。為人敦厚,與物 無忤。及擢宮端,遂懷柄用,情態頗異,士論以是少之。

孔公鏜 编辑

按《闕里志》:「宣德九年,公鏜任曲阜知縣。」

孔公錫 编辑

按《闕里志》:「天順五年,公錫由舉人任曲阜知縣,敕封 文林郎,以考績加兗州府通判銜,仍管縣事。」按世職 加銜始此。

孔公統 编辑

按《闕里志》:「正德十一年,公統任曲阜知縣。」

孔公玨 编辑

按《曲阜縣志》:公玨,孔子五十八代孫。由監生授曲阜 縣令。才品高卓,政教浹洽。時有蝗蝻為患,偶生黑蜂 囓盡,邑人以為仁政所感。歷官十有二載,急流勇退。 當道贈以「完名全節」匾於堂。至今族屬仰重,人所難 也。

孔公誠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八代公誠,議子,字貴道,鄉飲正賓。」

孔公澤 编辑

按《闕里志》:「嘉靖二十一年,公澤任曲阜知縣。」

孔公璜 编辑

按《闕里志》:「公璜,成化丁酉,任四氏學錄,修理祖廟塋 寢,考正家門典故,自號北窗迂叟。有文集若干卷行 世。」

孔彥縉 编辑

按《闕里志》:五十九代彥縉,字朝紳,其名與字皆仁宗 昭皇帝所命也。蚤孤,母胡夫人教育。永樂八年十二 月,襲封衍聖公。太宗觀其言動,進退從容,喜謂侍臣 曰:「真聖人之裔也。」館之太學,禮待甚厚。既歸,日讀祖 書不懈。洪熙元年,賜第於東安門北。宣德、正統間,禮 遇尤厚。景泰二年,上幸太學,特召率三氏子孫觀禮, 遣內官金英傳旨,「衍聖公來朝,與正一品衣服一套、 鈔二千貫,下程羊酒,永依此例。」又賜三氏子孫冠帶、 錦衣。越三年朝會,復賜三臺銀印、玉帶、織錦麒麟衣, 秩視一品,皆異數也。卒年五十五。命禮部治喪,工部 治墳,葬祖墓之次。生子四:承慶、吉、澤、源。

孔彥繩 编辑

按《西安縣志》:五十九代彥繩,公誠子,字朝武。孝宗弘 治十八年正月三十日,守臣沈杰以衢州孔子家廟 自孔洙讓爵之後,衣冠祭儀混同流俗,奏奉欽依查 勘孔端友嫡派子孫孔彥繩,世授翰林院五經博士, 主奉祠事。正德元年六月十一日吏部覆題,十三日 奉武宗聖旨:「是。孔彥繩准與做翰林院世襲五經博 士。」

孔彥士 编辑

按《闕里志》,「弘治二年,彥士由舉人任曲阜知縣,敕封 文林郎。」

孔承慶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代承慶,年六歲,遭母夏夫人喪,奉父 及繼母盡孝。既長,從三氏學,學錄孔克宴學。所著有 《禮庭吟槁》行於世。未襲爵而卒。景泰六年十二月,贈 襲封衍聖公,葬祖考墓。次生子二:長弘緒,次弘泰。」

孔承美 编辑

按《西安縣志》:「六十代承美,彥繩子,字永實,正德十四 年三月初七日,襲封翰林院五經博士,主奉衢州孔 子祠事。」

孔承泗 编辑

按《闕里志》:「正德元年,承泗任曲阜知縣。」

孔承夏 编辑

按《闕里志》:「正德五年,承夏任曲阜知縣。」

孔承震 编辑

按《闕里志》:「嘉靖元年,承震由舉人任曲阜知縣

孔承業 编辑

按《闕里志》:「嘉靖二十五年,承業任曲阜知縣。」

孔承厚 编辑

按《闕里志》:「隆慶二年,承厚由廩膳生兩院薦舉孝行, 題授曲阜知縣,未幾致仕。」

孔弘緒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一代弘緒,字以敬,早失怙。景泰六年 十二月十三日,襲封衍聖公,時年八歲。延入內宮,特 賜金鈕麒麟圖書御篆『謹禮崇德』」四字。亦異數也。弘 治十七年,以疾卒,年五十七。葬祖墓之次。生子二:聞 韶、聞禮。

孔弘泰 编辑

按《闕里志》:「弘泰,字以和。成化六年五月十一日,以姪 尚在襁褓,權繼兄襲封衍聖公。弘治十六年五月十 六日,以疾卒,年五十四。」

孔弘章 编辑

按《西安縣志》:「六十一代弘章,承美子,字以達,嘉靖二 十六年三月初十日襲封翰林五經博士。」

孔弘幹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一代:弘幹字以象,魯府審理正,進階 奉議大夫。所著輯《談柄》《孔門僉載》《淳龐風味》《橋梓聯 編文獻集》。

孔弘廓 编辑

按《闕里志》:「嘉靖四十三年,弘廓任曲阜知縣。」

孔弘復 编辑

按《闕里志》:「萬曆元年,弘復由廩膳生奉新例由提學 道考選,呈送兩院覆考送部,題授曲阜知縣。四年,始 奉例朝覲,加銜,歷官運司同知。」

孔弘毅 编辑

按《闕里志》:「崇禎二年,弘毅任曲阜知縣,由廩生選授。」

孔聞韶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二代聞韶,字知德,弘緒長子。弘治十 六年,襲封衍聖公,篤學明敏。本年巡撫都御史徐源 奏,聞韶係孔子六十二代孫,次當襲封。上曰:『崇儒重 道,莫先於孔氏,其亟行之』。事下吏部,遣官詣闕里傳 召命。是歲九月入覲,襲封焉。擇日上表陳謝如儀。上 益思所以褒崇之者,特遣中貴人持玉帶一、麒麟文」 綺一以賜,仍𢌿之璽書,以侈其事。一時文武廷臣下 暨宿衛將校至都人士見者,莫不稱歎曰:「朝廷待宣 聖後,其盛如此,吾等何幸親見云。」自館閣九卿相率 為詩,以紀其盛。嘉靖二十五年二月十二日以疾卒, 年六十五。生子二:長貞幹,次貞寧。

孔聞詩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二代聞詩字知言,衍聖公弘泰長子, 以父代兄襲封,弘治十六年,恩廕翰林院五經博士, 有名當世。」 又按《志》:「六十二代聞詩字知言,中萬曆 戊午舉人,天啟壬戌進士,授內閣中書舍人,考選吏 科給事中,陞禮科右給事中。」按聞詩志兩見名字世數俱同而事實各異姑 兩存之

孔聞禮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二代聞禮字知節,衍聖公弘緒次子。 正德中,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孔聞音 编辑

按《西安縣志六十二代聞音》,「弘章子,字知正,萬曆五 年六月初二日,襲封翰林院五經博士。」

孔聞簡 编辑

按《闕里志》:「天啟元年,聞簡由廩生選授曲阜知縣,陞 東昌府通判。」

孔貞幹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三代貞幹,字用濟,嘉靖二十五年,襲 封衍聖公。嘉靖三十五年七月,抱疾,慶賀萬壽聖節。 至京,疾亟,世宗皇帝遣御醫徐煒來視。八月初八日, 卒於賜第,年三十八。生子尚賢。」

孔貞寧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三代貞寧字用致,衍聖公聞韶次子。 嘉靖二十五年,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以孫引植襲 衍聖公,改贈衍聖公。」

孔貞運 编辑

按《西安縣志》:「六十三代貞運聞音子,字用行,萬曆四 十三年二月初一日,襲封翰林院五經博士。」

孔貞教 编辑

按《闕里志》:「萬曆二十二年,貞教由廩膳生選授曲阜 知縣。二十八年,以衍聖公奏,兩院勘明,改常州府學 教授。三十三年,陞京衛武學教授。三十五年,仍以本 縣知縣候缺,尋致仕。」

孔貞叢 编辑

按《闕里志》:「萬曆二十七年,貞叢由廩膳生選授曲阜 知縣,加銜,歷官鹽運使。」

孔貞堪 编辑

按《闕里志》:「崇禎十三年,貞堪由廩膳生授曲阜知縣。」

===孔尚賢===按《闕里志》:「六十四代:尚賢,字象之,別號龍宇,嘉靖三 十五年,襲封衍聖公,年方十四歲,早失怙,幸祖母衛 太夫人養育,至是拜襲封之命。蒙世宗皇帝特敕該 部傳與撫按官知道。孔尚賢年幼,你撫按官不時存 問他,敢有族人恃長欺凌他的,指名參來治罪。」歷侍 四朝,三幸辟雍,賜宴賜茶,冠帶錦衣,酬眷益隆。奉神 宗皇帝留京隨朝,禮遇尤篤。天啟元年十一月二十 四日,以疾卒於賜第,年七十九。遣禮部尚書孫慎行 致祭,工部造墳,遣行人盧時泰護靈歸祖墓之次。生 子引椿,先於萬曆年題准比照勳衛,欽依冠服,長子 麟袍犀帶,皆異數也。次引桂,襲五經博士。俱早卒無 嗣,先於四十七年取嫡次枝堂姪孔引植到京承繼, 題授「《五經》博士。」至次年,繼父尚賢既卒,於天啟二年 五月襲封焉。

孔尚達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四代尚達,崇禎元年,聖公借任翰林 院五經博士。

孔尚朝 编辑

按《西安縣志》:「六十四代孔尚期,貞運長子,字象元,早 卒,未襲職。」

孔引桂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五代引「桂衍聖公尚賢次子,萬曆二 十二年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孔引隆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五代引隆字懋德。天啟四年,聖公借 任翰林院五經博士。

孔引相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五代引相,崇禎初,聖公借任翰林院 五經博士。

孔引錫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五代引錫,崇禎十四年聖公借任翰 林院五經博士。

孔引鈺 编辑

按《闕里志》六十五代引鈺,崇禎十六年聖公借任翰 林院五經博士。

孔輔無世數附明末 编辑

按《汝寧府志》:「輔道元,汝陽人。先聖五十四代孫思友, 仕元汝寧府司理,子孫因家焉。輔幼以神童稱。登正 德戊長進士,授中書舍人,時名孟富,遷刑部員外郎, 鞫獄明允,上覽其疏,賜名輔。蓋以公輔期之也。己卯 三月,上將南巡,輔偕同舍郎孫鳳等伏闕諫,廷杖三 十,奪俸半年。尋出為松江守。丁內艱,復補辰州。世宗」 改元,大褒諫臣,進輔俸一級。又以外艱歸,起補廣南, 卒。輔天資穎异,讀書至萬餘卷,過目輒不忘。所著詩 文甚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