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24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二十四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賢裔部彙考

  後漢章帝元和一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北魏孝文帝太和一則

  唐元宗開元一則 德宗貞元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一則

  宋真宗大中祥符一則 哲宗元祐一則

  金章宗明昌一則

  元太宗二則 世祖中統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英宗正統四則 代宗景泰三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二則

   武宗正德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神宗萬曆二則 熹宗天啟一則 愍帝崇禎一則

皇清順治四則 康熙四則

 賢裔部列傳一

  周

  顏歆       顏儉

  顏威       顏芃

  顏億       顏岵

  秦

  顏卸       顏譽

  顏產

  漢

  顏異       顏愚

  顏逵       顏肆

  顏衷       顏凱

  顏邃       顏安樂

  後漢

  顏龠       顏綽

  顏準       顏玩

  顏亮       顏敫

  魏

  顏斐       顏盛

  顏欽

  晉

  顏默       顏閔

  顏含       顏髦

  顏謙       顏約

  顏綝       顏綸

  顏暢

官常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賢裔部彙考 编辑

後漢 编辑

章帝元和二年帝幸魯作樂大會孔顏子孫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三月,幸魯,庚寅,祠孔 子於闕里,及七十二弟子。」

按《陋巷志》:「二年,幸魯,以太牢祀孔子及顏子等,作六 代之樂,大會孔、顏子孫六十餘人。」

编辑

文帝黃初 年始建三氏學 编辑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黃初 中於闕里建三氏學,專教孔、顏、孟三氏子孫。」

北魏 编辑

孝文帝太和九年詔拜顏氏二人為官 编辑

按《魏書孝文帝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魏孝文帝太 和九年,帝如魯城,詔拜顏氏二人為官。」

编辑

元宗開元十三年詔顏氏子孫並免賦役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云云。

德宗貞元六年冬十一月南郊授顏子四十一代孫頵五品正員官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云云。

後周 编辑

太祖廣順二年駕幸曲阜授顏涉主簿 编辑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後周太祖 廣順二年,駕幸曲阜,詔顏子之後以四十六代孫涉 特授曲阜縣主簿。」

编辑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駕幸曲阜以兗國公四十八代孫端特授郊社齋郎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云云。

哲宗元祐四年置三氏學教授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先是乾興 元年,孫興公守兗,因廟建學,請以楊光輔為講書,轉 奉禮郎。元祐四年,尹復奏以文潞公薦為教授,而學 正、學錄分任其事。前代皆孔子後為之,蓋當時教授自置也。」

编辑

章宗明昌五年詔先師兗國公後免賦役 编辑

按《金史章宗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云云。

编辑

太宗九年詔免顏氏子孫差徭 编辑

按《元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元太宗九年。詔 顏氏子孫。奉上絲綿顏色稅石、軍役大小差徭。並行 蠲免。」

太宗十年,免顏氏子孫八家差役。

按《元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陋巷志》十年「以顏氏子 孫八家係先賢之後,蠲免差役。」

世祖中統二年九月設三氏學教授 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二年九月戊辰,大司農姚樞 請以儒人楊庸教孔、顏、孟三氏子孫,詔以楊庸為教 授。按《姚樞傳》:世祖即位,樞改大司農。樞奏曰:「陛下 閔聖賢之後,《詩》《書》不通,與凡庶等,即命洛士楊庸選 孔、顏、孟三族諸孫俊秀者教之,乞真授庸教官,以成 國家育材待聘,風動四方之美。」

按《陋巷志》:中統二年,差楊庸充廟學教授。欽奉聖旨: 「據孔、顏、孟之家,皆聖賢之後也,自兵亂以來,往往失 學,甘為庸鄙,朕甚憫焉。可令楊庸充教授先生,務要 嚴加訓誨,精通經術,以繼聖賢之業,宜令准此。」 中 統建元之初,制以舊典,立曲阜廟學,遴選師儒,充孔、 顏、孟三氏子孫教授,正、錄各一員,訓其子弟,比之常 例,「優加擢用。其三氏子孫入國學者,俾同朝官子例 任教官者,比常例每減一考入流。」

编辑

太祖洪武元年詔免顏氏子孫差徭 编辑

按《陋巷志》:洪武元年十二月十九日,禮部崔尚書等 官於謹身殿西廊下,欽奉聖旨:「以顏氏惟大宗免差, 餘枝不免,欽此。」

洪武十八年,「詔釋《孟子》及聖賢子孫輪作者。」

按:《明大政紀》:「洪武十八年十月癸巳,詔工部釋孟氏 子孫有罪輸作者,仍詢聖賢之後在輸作者,依例釋 之。」

英宗正統元年敕教養聖賢子孫 编辑

按《道州志》:正統元年七月十七日,順天府推官徐郁 題褒崇道學事,乞敕該部轉行各處,將聖賢子孫體 訪上聞,照例優免。奏入,下六部都察院議,如所奏。從 之。仍於子孫內選聰明俊秀可教養者,不拘名數,送 赴所在儒學讀書,撥廩養膳,時加提調,務獲成效,以 繼先業。若子弟有資質端莊重厚,才學識見可取,堪 為時用者,有司從實甄錄,奏聞取自上裁。所司毋得 怠惰延緩循私不公,不加禮優待,有負崇重先賢之 意。

正統二年,詔免宋儒子孫差徭。

按:《明大政紀》:二年六月詔:「凡先聖子孫流寓他處,及 先賢道國公周惇頤、豫國公程顥、洛國公程頤、溫國 公司馬光、徽國公朱熹之嫡派子孫,所在有司俱免 差役。」

正統七年,詔「免顏氏子孫差役。」

按《陋巷志》:「七年五十九代孫希仁奏請詔命顏氏子 孫並免差役。」

正統十一年,欽定以顏希仁主奉《顏子》祀事。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顏子五十九代孫希仁,十一年 欽定主奉祠事。」

代宗景泰二年幸學召二氏子孫觀禮並授五經博士 编辑

按《明大政紀》:「景泰二年四月,詔顏子後裔希惠、孟子 後裔希文,並授翰林院五經博士。」

按《陋巷志》:「二年,駕幸太學,釋奠先師孔子,以陳懋分 獻顏子,欽取五十九代主奉祀事,嫡孫顏希仁等二 人赴京陪祀,賜紵絲衣一套,仍賜宴於禮部。」

按《兗州府志》:「二年,上幸太學,召衍聖公顏縉率二氏 子孫觀禮,賜一品服,遂著為令。」

景泰六年,授程、朱二氏後,世襲「《五經》博士。」

按《明大政紀》:「六年夏六月,以宋儒朱熹裔孫梴為翰 林五經博士,世襲。」

按《嵩縣志》,「六年錄起伊川,後比顏孟例,授翰林院五 經博士,世襲以奉祭祀。」

景泰七年,以周子嫡孫冕世襲「《五經》博士。」

按《道州志》:「七年五月二十二日,以先生嫡孫周冕世 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仍回原籍,以奉祭祀。」

英宗天順六年詔以顏議襲五經博士 编辑

按《陋巷志》:「天順六年,以復聖宗系紊亂,顏希惠不係 黜罷,仍以希仁長子議為宗,授翰林院五經博士。」

憲宗成化元年給三氏學印令三年貢一人並賜顏氏朝賀第宅 编辑

按《明大政紀》:「成化元年三月,上祀太學,釋奠先師孔 子,祭酒司馬恂率學官諸生表謝,賜祭酒等官及孔顏、孟三氏子孫襲衣及諸生寶鈔。十一月,給孔、顏、孟 三氏學印,令三年貢有學行者一人入國學。」

按:《明會典》:「元年,令三氏學三年貢一人,提學官考試 起送。」

按《陋巷志》:「元年,駕幸太學,命禮部主事張謹行,取六 十代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議并族人二名赴京陪 祀,賜紵絲衣一套、冠帶,仍賜宴於禮部,族人各紵絲 一套。於時復聖後裔朝賀,未有第宅,顏議入奏可之, 賜第於東安門外,入覲馳驛,定為常例。」

成化十二年,命朱子後世襲「《五經》博士。」

按《明大政紀》,十二年七月「庚戌,命宋儒朱熹十世孫 燉,襲五經博士,奉祀事。」

武宗正德四年定顏孟二氏子孫歲貢例 编辑

按:《明會典》,「正德四年,令三氏學,每三年貢孔氏子孫 一人,至第四次方貢顏孟子孫一人。仍行提學官考 選曾經科舉者,不許將年老無學之人,一概入選收 用。」

世宗嘉靖二年始命婺源朱氏子孫為五經博士 编辑

按《婺源縣志》:「武宗正德間,科臣戴銑、汪元錫、御史王 完後先奏請以朱子繼孔子者也。」重朱子所以重孔 子。查得孔氏嫡長之裔,隨南遷居浙之衢州,徙居曲 阜者,皆其支庶,累朝錄蔭,惟曲阜子孫應襲公爵,而 衢不與,蓋闕里為重故也。今照朱氏婺源,與孔氏曲 阜,閩之建安與浙之衢州,事體同符。朱氏在建安者, 「恩典已隆,婺源子孫,顧不得錄蔭,主祀尤為缺典。乞 照孔氏闕里義例,錄蔭婺源子孫,賢而嫡長一人,量 授博士等官,以掌祠事」等因,題奏行府。復查據本府 知府張芹奏保朱墅係文公十一代嫡派孫居婺源 者,既已查勘是實,合無將朱墅量授蔭錄,主奉婺源 祠事。伏蒙禮部左侍郎賈詠具題,嘉靖二年奉旨:「朱 墅准與作翰林院五經博士。」三十七年,又用本學訓 導席端言,俾世蔭錄勿絕。

嘉靖十三年,詔訪求曾子後授以世襲五經博士。 按《嘉祥縣志》:「十三年吏部左侍郎顧鼎臣奏,為崇植 先賢系胄,以隆道化事。竊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 道,傳至孔子而大明,其德與功,垂之萬世,直與天地 同其高厚矣。孔子傳之曾子,曾子傳之子思,子思傳 之孟子,不惟心相授受,且筆之於書,以詔後世。洩天 地之精蘊,揭宇宙之綱維,匯六經之淵源,掃百家之 蹊徑。」考之《論語》《大學》《中庸》《孟子》所載,如「一貫」之旨,正 心修身之學,中和位育之功,性善誠明之說,王霸義 利之辨,微言妙道,不一而足,真所謂「為天地立心,為 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者。然則曾 子之功豈小補哉?暴秦坑焚之後,道學不明。漢司馬 遷號稱良史,其序《孔門弟子列傳》,但曰「孔子以曾參 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而已。唐韓愈竊附於聖 人之徒,其序道統之傳,直以孟子上接孔子,他尚何 說哉?良由《大學》《中庸》二書混於《戴記》篇中,不與《論語》 並顯,學者莫知其為學之樞奧而討論之。是以時君 世主,徒知推尊顏、孟,而忽於曾子、子思。自唐迨宋,雖 加曾子封爵而從祀猶列於十哲之後,子思則杳無 聞焉。宋仁宗始表章《學》《庸》二書,而程顥、程頤、朱熹諸 儒更相發明,愬流窮源,使天下後世曉然知道統授 受之功,曾子為大,而子思次之。咸淳三年,始封曾子 為郕國公,子思為沂國公,位次於顏子,躋於盂子之 上,而四配之位始正,是萬古不易之論也。我太祖高 皇帝御極之初,首詔孔氏子孫襲封衍聖公,并世襲 知縣,悉如前代舊制。弘治間,因修顏子、孟子廟,特置 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各一人以主祀事,此孝宗皇 帝稽古右文之盛舉也。夫曾子傳道之功優於顏子, 而孟子私淑於曾子、子思。今顏、孟子孫皆世襲博士, 而曾子之後獨不得沾一命之榮,豈非古今之闕典 也哉?當時典禮守土之臣曾無一言及此者,豈以曾 子子孫散在四方,歷世久遠,譜系不明,恐有冒濫之 弊?嘗考《春秋》之時,莒人滅鄫,太子巫仕魯,去邑為「曾。」 然則曾子去受姓之祖甚近也。後世几曾姓者,孰非 曾子之子孫乎?又訪得正德年間,今都御史錢宏任 山東按察司僉事,巡歷至嘉祥,謁曾子祠墓。因令有 司訪求附近編氓中曾姓,得一農夫於深山中,貌甚 朴野,詢之果曾子之後也。不知錢宏當時何不請於 朝,而復使之淪沒耶?必以其人鄙陋,不可廁於衣冠 之列故耳。臣愚以為先王興滅繼絕,崇德報功,其意 甚廣,其道甚「遠,不當因其子孫無賢而遂已也。」臣自 入仕以來,見三氏子孫來朝,輒有感於衷,耿耿不忘, 幾三十年。茲者恭遇皇上釐正孔廟祀典,一洗前代 陋規,重勞聖駕臨幸國學,躬親釋奠之禮。臣謬以章 句之儒,得預俎豆之事;欣榮鼓舞,不能自已,乃敢陳 其愚見,仰瀆宸嚴。夫亦數千載未備之典,必有待「於 今日。歟乞敕內閣、禮部議擬,取自聖裁,准照弘治間 顏、孟二氏事例,訪求曾氏子孫相應者一人,授以翰 林院五經博士,世世承襲,俾守曾子祠墓,以主祀事斯文幸甚。」奉聖旨:「禮部看了來說。」 按曾子六十二 代孫曾承業《請祭田疏》,臣自祖以來,世為山東嘉祥 縣人。迨祖曾據丁逆莽之亂,遠離故土,避難江西,遂 卜居於永豐,捐棄其廬舍,先祀不絕者,蓋如線耳。以 故祭田佃戶,一概遺失。恭遇世宗肅皇帝御極十有 三年,追思前賢,俯詢宗派,令查有曾氏嫡派子孫應 承襲者,仍世其官。尋蒙大學士顧鼎臣請旨遍訪臣 祖質粹,自江西抱譜應詔,即據山東、江西等衙門覆 勘相同,遂荷特恩,准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仍照顏、 孟事例,撥給祭田、佃戶等項,永供廟祀。夫以先賢之 裔,久棲遲於異土,草莽之賤,驟受職於清華,蓋千載 一時矣。比蒙山東撫按轉行該府州縣撥給。不意臣 祖質粹即世,臣父繼祖復爾喪明,遂致遷延日久,未 蒙覆奪。及臣承襲,尚未奏討。竊念臣以流離之子,幸 得被「先世之冠裳,竊蓺林之俊彥,揣分自惟,亦寵榮 極矣,豈敢別有覬覦?但臣祖曾子,其有功於聖門,既 與顏、孟相同;臣今承襲,其受職於天朝,亦與顏、孟無 異。陛下崇德報功之典,優異欽恤之恩,固無所豐嗇 於其間也。乃二氏子孫,久沐厚典,臣尚未沾實惠,且 春秋二祀,殊乏籩豆簠簋之品,老稚數口」,實鮮歸膰 致胙之儀。是以罔避自陳之嫌,敢哀鳴於君父之側。 伏望皇上垂念先賢,敕下該部查照顏、孟事例,一體 題覆,俾給祭田、佃戶等項。庶臣供祀,俯仰有賴,而臣 祖參沐恩寵於九原為益深矣。臣不勝籲天待命之 至!奉聖旨:「禮部知道。」

神宗萬曆元年辨正曾氏應襲嫡裔 编辑

按《嘉祥縣志》:萬曆元年,吏科給事中李盛春,為儒臣 冒襲搆爭,乞賜勘究,以正恩典,以杜僥倖事。臣惟大 聖大賢之後,國家特世廕其官,以祀守廟墓,重儒先 也。官必嫡襲,嫡絕而以次支繼,大都必勘結詳明,族 屬平服,永無爭議,乃許襲之,防詐冒也。廕典所關,法 例具存。雖有大奸巨猾之徒,通賄營求,干權鑽刺,誰 得而紊冒其間者?乃今山東兗州府嘉祥縣近襲翰 林院五經博士曾衮朦朧冒襲之弊,則大有可議者。」 臣待罪該科,職司糾駁,偶有睹聞,不得不為皇上陳 之。臣八月十七日進科,見有原任博士曾質粹孫曾 繼祖投揭一書,名曰《叫天錄》。至九月初一日,袞亦投 揭,次日接到繼祖一本,奏乞天恩懲冒襲,正苗裔,以 昭國法事,奉聖旨:「禮部知道。」臣參看得奏揭情詞,竊 謂曾參後裔,今是何嫡支繼祖,應否承襲,自有譜系 可查。未敢妄擬,姑就各具揭帖,以理法質之,則袞之 襲有可議者。五。揭稱:曾參原籍山東,至十五世孫曾 據挈家遷江西,居廬陵諸郡。嘉靖十三年,世宗肅皇 帝遍求天下質粹,始「自江西保送承廕博士,當是時, 查袞業已為永豐縣學生員矣,果使係嫡,即宜應訪 告明本省衙門起送。」胡乃與伊親兄曾嵩於提學副 使考審時,俱稱生長南方,不樂北徙,具結送質粹赴 部,奏准顏、孟二氏例,世襲翰林博士。夫袞不爭於質 粹未受新廕之先,乃閱二十年餘而後搆爭於其孫 繼祖,則當時觀望憚遷之意,與近來乘機冒襲之情 顯然可見。此大可議者一也。袞揭質粹原係支派借 襲,而繼祖則謂「曾氏故無博士,自質粹始。」臣愚以為 凡始受廕之人,即異日子孫世襲張本,況儒廕美秩, 誰肯安心借人,使質粹以支派冒襲,就當於其存日 告爭,何故嘿嘿至其沒後而始爭襲之也?「又使袞果 當襲曩應貢具奏時該部何以參看曾袞應貢來京 意圖爭襲似難憑信」等語。夫該部之批參想緣違例 遲難而始襲顯然冒爭此大可議者二也。儒廕熙朝 重典比別廕不同而曾氏系在山東江西必當取兩 省勘結二氏合族情詞乃為無弊據揭袞奏行江西 不行山東專取親屬保結「而不同質粹一支對理,則 偏徇之情難憑,朦朧之弊莫掩。此大可議者三也。」廕 襲之法,嫡絕次承,兄終弟及,例也。繼祖揭袞,見有親 兄曾嵩,而袞揭不辨,則嵩在可知,即袞支當襲,前此 曾嵩應貢時,胡不奏襲博士,而甘選永淳縣訓導。廕 不先親兄而遽及弟,弟反承宗廕而顧違兄,兄弟之 倫廢,嫡次之序淆。此大可議者四也。又廕必以嫡,袞 之是嫡與否,未可知也。若以大義論之,臣讀曾子「《誠 意章》,以無自欺為訓,及論齊家,則曰:「一家讓,一國興。」 讓若袞非嫡冒襲,則既欺其心,又欺其族,又欺其兄, 悖祖參無自欺之訓矣。倡劫爭而寡恬退,悖祖參一 家讓之訓矣。曾子事親養志,袞襲非其正,逆曾子之 志決不欲也。以之祀守廟墓肯歆其祀而妥靈地下 耶此大可議者五也。袞儒先之後業儒者類多懷反 烏之情以故該部止據該省衙門勘結題覆袞幸得 襲今官臣何獨敢苛責為也但以襲廕必須正當恩 典豈容詐冒一有詐冒即再易之不為嫌要於其當 使不可爭若冒襲而不行參究恐將來覬覦之徒,未 必不比例奏擾之紛紛也。參照博士曾袞,系叨賢裔, 行埒市徒。安土憚遷。初已無追遠之念;乘機攘奪,繼 乃萌穿窬之心。越次以襲官,固為不弟;搆爭而冒襲似屬欺公。即其老猾以遍干,顯是僥倖而苟免。所當 參究,以儆詐冒者也。伏乞敕下該部,即行山東、江西 撫按,復令所屬司府縣學衙門,虛心秉公,毋以近經 題袞為嫌。務查《曾氏族譜》,拘集合族對理,取具三氏 並各干公結,實實應襲,嫡支送部另題請奪。庶世襲 永杜後爭,恩廕不致冒襲。雖所謂愛理法,即所以愛 先賢也。奉聖旨:「該部知道。」

按《滋陽縣志》:邑人吏科都給事中劉不息,為遵明旨 重始爵以斥奸邪,以正大賢後裔事。臣等竊惟治道 以崇儒為重,人臣以君命為尊,始封已定,奚啻左券 弗可易也。豈意紀綱大明之時,而有此覆盆之冤哉! 臣等待罪該科,誼不容嘿,謹以耳目所聞見者,披瀝 為我皇上陳之。謹按先賢曾參,山東嘉祥人也。其孫 「曾據,因漢末兵亂,攜家過江,寓江西之豫章吉陽郡, 迄今二千餘年矣。幸荷世廟憫念斯文,崇重祀典,以 曾子與顏、孟同,而廟祀與顏、孟異。是以嘉靖十三年 間,禮部移文遍求天下,但係曾氏子孫,雖極其疏遠, 有可徵據者,亦在所求。」臣等仰思世廟推恩之意,為 曾氏世代綿遠,但得曾子之後,即可以奉祀矣。比時 曾質粹、曾嵩、曾袞俱在也。袞、嵩若於世代為嫡,自當 慶此遭逢之非偶,而上應君命除墳廟矣。何徐提學 面鞫之,則曰:「生長南方,不樂北徙。」夫果曾氏之嫡也, 何為不願北耶?嵩、袞而果不欲北也,則於君命祖塋 若秦越相視,邈不關心,而倫理恩義咸泯絕矣。獨曾 質粹首承禮部訪求之檄,賫捧江西起送之文,破家 北遷,間關赴部,遂奉聖旨:「既勘得曾質粹係先儒曾 子之後,准照顏、孟二氏例,授翰林院五經博士,仍與 世襲。欽此。」大哉皇言!不惟表章先儒於既往,又杜絕 爭弊於將來。夫授以五經博士,是質粹之前未有博 士也;仍與世襲,是質粹之子孫世襲也。擬之建國封 侯之例,質粹即始封之君也。苟非自罹重罪,雖朝廷 亦不得而輕廢之也,況其他乎?豈期巨奸如曾袞者, 恣錢神之賄屬,肆賣鬼之幻術,朦朧冒襲,欺君背旨, 其罪有可勝誅者哉!夫袞,嵩之弟也,嵩尚不可襲,況 袞乎?袞罷官也,未官已不得襲,況褫官者乎?背祖而 不果北徙,非孝也;背命而爭奪職官,非忠「也。不孝不 忠之人而濫列儒官,不惟無以示風化,即使奉曾氏 之宗廟,臣等不知守正誠確如先儒曾參者,肯享其 祀否耶?坐視於質粹未命之前,而眇浩蕩之鴻恩;攘 奪於質粹既沒之後,而違已成之明命。若袞者,誠奸 巧之尤,而欺罔之甚者矣,如天理人心何哉?」臣等以 為明旨未下之前,則庶不可以先嫡;明旨既下之後, 則不願北徙者,又安得以奪始授君命之後乎?自《明 旨》己下,而不願北者,雖嫡不嫡,況世代寥遠,其所謂 嫡庶者,又非明有徵據者乎?彼文書私約,不過捏寫 以欺罔天聽耳,即使果有之,亦不過彼此私情,敢與 君上之明旨抗耶?不以君旨為可據,而以《私約》為足 憑;不以不「願北徙之情為實案,而以酬勞為辭。諸臣 之勘之覆者,皆非也。」臣等咸不敢苛論矣。萬曆元年 八月間,科臣李盛春目睹袞等之爭辨,深恨曾、袞之 奸邪,具疏上瀆,荷蒙俞允。臣等此時,惟知以查質粹 之子孫應襲者為是,而獨勘曾嵩之子孫應襲者為 非。夫何部議未定,舍其是,從其非,致使曾質粹「之嫡 孫繼祖獨抱冤恨,籲天悲號,凡有人心,不忍聞見,豈 宜湛恩汪穢之時而乃有此向隅之泣耶?」臣等以為 繼袞之是非不待辨,而繼祖之子與嵩之子,其承襲 亦不必辨,唯於世廟定之矣。始官在質粹,世襲在質 粹,錫之於天子者,自當傳之於子孫,孰得而奪之?奪 之即背違成命矣。今日袞既可「以奪繼祖,焉保他日 無奪袞者出乎?爭者藉藉,論者紛紛,是棄朝廷之命, 視世爵為奇貨,不亦上違世廟之殊恩,下瀆先儒之 廟祀乎!」近聞江西之勘,又有以曾嵩之子樞承襲者。 夫曾袞既革,而嵩子承之,是袞之奸,不幸而不得行 於身,猶幸而得行於姪,何異於壟斷之登,而揚州之 鶴耶?其於世廟明旨,均為背矣。伏乞我皇上敕下禮 部,從公覆議,務遵成命,勿泥前轍。將曾繼祖之子承 襲五經博士,將曾袞革職,以治其違命冒襲之罪。庶 恩命出自朝廷,而奸偽或有所懲矣。奉聖旨:「是。」 萬曆十六年,禮部請列曾氏子孫入三氏學,改為四 氏學。

按:于慎行《四氏學碑記》「萬曆十六年,入曾子後裔。」蓋 從御史毛公在之請也,易名為四氏學。

按《嘉祥縣志》禮部一本,巡歷事竣,敬陳補遍救弊之 略,以備採擇事。該山東巡按毛在題前事,奉聖旨:「該 部知道,欽此。」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除議各道之 分任九款,係隸各衙門列上請聖裁定奪,恭候敕下 臣等遵奉施行。一開賢裔之均收前件,臣等議得:國 家設立三氏學,優崇聖賢後裔亦以胥教誨而育才 俊也。但止及孔、顏孟,而不及曾氏者,緣曾子子孫流 寓江西,至嘉靖年間,奉欽依世襲博士,始復還山東, 依守墳廟。今雖子孫微弱,尚未蕃衍,但均係先賢之後,教養作興,委不可獨缺。既經巡按御史毛在條陳, 咨吏部知會,並咨都察院轉行巡按御史提學及各 衙門,以後曾氏子孫,果讀書向方,堪以作養者,俱送 入該學。其考選、應試,廩、增、起貢,悉照三氏例施行。至 於遇有朝廷大典禮,與孔、顏、孟子孫一體行取,赴京 觀禮。庶聖恩普照,賢裔均霑,其於崇儒重道之典,益 復增光。伏乞聖裁。奉聖旨:「是。」

熹宗天啟二年命授宋儒張載裔孫五經博士 编辑

按《郿縣志》,「天啟二年,命先儒張橫渠十四代孫文運 與程、朱苖裔一體授翰林院五經博士。」

愍帝崇禎六年再行辨正曾氏應襲嫡裔 编辑

按《嘉祥縣志》:宗聖六十三代孫曾弘毅,為微臣世職 久延,謹述先朝採訪勘覆始末,仰祈聖斷,以懲詐偽, 以杜後爭事:竊照臣於崇禎六年五月間,因浙江紹 興府會稽縣生員曾益冒認賢裔,希圖爭襲,臣已具 疏控陳。奉聖旨:「該部知道。欽此。」此時自當靜聽公論, 聖明裁斷,但恐異日狡謀再肆嘵嘵,臣謹述採訪始 末及註銷事件,為我皇上陳之。先是嘉靖十三年,禮 部移文天下,遍訪曾氏子孫。臣五十九代祖曾質粹, 首承禮部採訪勘覆,并江西保舉,起送赴部。奉世廟 聖旨:「既勘得曾質粹係先儒曾子之後,准照顏孟二 氏例,授翰林院五經博士,仍與世襲,欽此。」時有巨奸 曾袞,朦朧冒襲,禮部從公參劾,將曾袞革職,仍奏請 提問,以治冒襲之罪。又萬曆元年八月間,吏科都給 事中劉不息等題同前事,乞將曾袞削奪,仍命曾質 粹子孫承襲博士,永杜爭端。奉旨:「是。欽此。」欽遵。臣祖 孫襲職,至今五世,豈期又有曾益朦朧冒認嫡裔。昨 崇禎六年八月內,禮科為按月註銷事。禮科署科事 給事中盧兆龍等參看得曾益所奏象賢嫡裔宜清 等事,宗聖裔嗣久定,何以忽起爭端,於例有礙,均應 立案不行。八月十三日奉聖旨:「知道了,禮部知道。欽 此。今公論已定,自有處分。第臣慶賀」事竣,例當陛辭, 誠恐曾益畫工清客,出入多門,鬼蜮百端,妄營再擾, 以希僥倖。臣不一言點破,則彼奸原疏在部雖經參 寢,尚未除根,終留他日起爭之地。懇祈聖明敕下該 部,將益原疏與臣疏,從公覆正,永杜後爭。庶奸謀不 生,而宗祀不致紊亂矣。臣謹此具奏,無任激切待命 之至。奉聖旨:「該部知道。」 又疏為姦冒聖裔,紊亂典 章,營謀日狡,欺肆愈橫。懇乞聖斷,立賜剖決,以懲詐 偽,以伸國憲事:竊照臣十五世祖據避亂江右,至五 十九世祖質粹,當世宗皇帝咨訪《賫譜》應詔部科,屢 覈非贋,先准衣巾奉祀,後始定封,至詳悉也。嗣有同 宗曾袞冒襲,旋被勘劾,竟蒙旨褫奪,准臣祖廕襲。迄 今爵承五世,恩叨六朝。突有紹興曾益,因同姓,頓造 狂謀,崇禎二年間,假托獻賦,少為嘗試,當被科臣馮 杰參益詐冒,幸得漏網。崇禎五年間,妄奏為象賢嫡 裔宜清等事,被禮部尚書黃汝良察益奸妄,立案不 行卷照,將益虛誑等情,具本控陳。奉聖旨:「該部知道。」 益乘黃尚書回籍,鑽幹行浙單查崇禎六年禮科署 科事給事中盧兆龍等,為按月註銷事。參看得曾益 為象賢嫡裔宜清等事,宗聖裔嗣久定,何以忽起爭 端,於例有礙,立案不行。奉聖旨:「知道了,禮部知道,欽 此。」臣因慶賀入覲曾益神奸,復具本為微臣世職久 延等事,奉聖旨:「該部知道,欽此。」臣謂益屢經科參,當 知自斂。部司因浙文含糊無憑,正行覆奏間,益咆咻 部堂,凌侮司官。部司遂復行山東、江西徹底清查。益 揣魑魅難逃,電照去年十月內妄奏為聖裔覈嫡已 真等情,瀆聒宸聰。且疏語狂肆不經其引。《採訪》云:如 宋之曾鞏、曾肇、曾布,或為曾氏後者。此當時懸揣之 詞,非的確之見也。其說江西曾嵩、曾袞、曾質粹應召, 當徐提學面鞫時,嵩、袞各曰不願北徙,是江西未始 以嵩、袞應召也。又說越以曾南明應召,旨下客死。益 前疏何?云益祖南明,與臣祖質粹「同應召入都,臣祖 質粹受封南明,止乞表忠節。前後異詞,欺罔顯然,況 原無咨送緣由。」又云:「益祖怘為宋忠臣,閤門死節,宜 宋優恤之,表揚之,又何待於我朝,乃自為吹噓?果係 閤門死節,何以復有遺類?」又說:曾鞏《世系譜》散見於 歐、蘇文集,蘇止言道統,未及世系。歐且議鞏非曾子 後,即歐、蘇之文確有可憑,當時經手查勘諸,豈無見 於「《宋史》之足徵,而必取信於臣祖之《永豐一譜》」也?其 說臣祖以偽冒逮問,既已逮問,則有干國憲,其何得 受封主祀?況無紅本卷案可証。又詆臣祖子夭孫瞽, 殘癃接踵,聖靈弗饗。夫人之夭壽不齊,與世系之真 偽奚關?臣祖質粹承襲數載,臣父主祀四十餘年,誥 封「累承,又何得謂聖靈弗饗?益之狂妄如此?臣應候 山東、江西勘文到日,真偽自明,何必贅言。但益奸詭 愈熾,欺罔愈甚,勢不得不為皇上陳之。乃臣所奉者, 朝廷之明命;所守者,家傳之譜諜;臣所知者,臣祖質 粹為受封之始祖,臣為主祀之嫡孫」,益有何據,翻六 朝之定案,眇諸臣之參駁耶?即益果係「曾氏後裔,何 益之祖父不言,益早年不言,獻賦時不言,直至今日言,豈曾氏今日始有嫡耶?部案科參俱在部劄,譜諜 暨各省勘劄俱在。懇乞皇上敕下九卿科道會議,先 朝之封典,應否變亂?久延之世爵,應否姦冒?臣世守 之譜,與益臆造之譜,何真何偽?歷朝之本章,與益雜 引之《外傳》,何違何從?仍」治其違命冒濫,庶賢裔以清, 國典以重矣。臣曷勝惶𢙀戰慄待命之至。奉聖旨:「該 部知道。」 禮部題覆:疏:看得宗聖後裔,世居東魯之 武城,至十五世孫曾據者,避新莽之亂,自武城徙豫 章,則曾弘毅之派也。往者恭遇世宗肅皇帝崇儒重 道,特詔訪求,於是山東以曾守仁應,江西以曾質粹 應,浙江以曾南明應當日廟堂之上,幾經咨勘,幾經 參詳,乃始舍南明、守仁,而獨以質粹主祀。《欽奉肅皇 帝聖旨》,亦既確有憑據,永為信從矣。攷其時,微直、守 仁,相安無言,即南明同在訪求之列,而僅疏請表祖 曾怘忠節,奉有「該部知道」之旨,並未及宗聖主祀事, 豈非質粹派係彰明,固有以服其心乎?人更五世,時 閱百年,而南明之孫曾益忽起而與質粹之孫曾弘 毅爭此世爵。夫宗聖祀典,關係匪輕,臣等何敢臆斷? 惟所欽奉者,先朝久頒之明旨,所詳按者,三省覈實 之回文。雖曾益與弘毅彼此互相詆攻,宗支誠難遠 愬。然虛心而斷之以理,則劃然不可移易耳。當質粹 入應訪求,始則奉命衣巾主祀,「既則奉命授《五經》博 士,世襲。」肅皇帝聖旨,炳若日星,皆曾嵩、曾袞、南明、守 仁所共知而共遵者。質粹既故,曾袞輒乘其孫未襲, 百計冒承。維時科臣李盛春及劉不息等各疏劾之, 臺臣劉光國等又疏劾之。迄奉明旨,革袞冒襲,仍歸 之質粹之孫,無異議也。南明不敢爭於同應訪求之 初,曾益爭之於「後,而謂於理可乎?曾袞不能爭於質 粹;方故之日,曾益爭之於今,而謂於理可乎?」至查三 省撫按回文,浙江則稱史傳譜牒墓文,似有可據。然 能知南明為鞏、怘之孫,不能定為宗聖之裔,併謂南 明不早辯証,覺有可疑矣。江西則稱弘毅嫡派,當年 勘結犁然,而明言曾益引証為冒籍矣;山東則稱質 粹應徵北徙,襲爵奉祀,業有歲年。曾、益之祖,不爭於 應詔之時,又不爭於曾袞爭襲之候,至今而突有此 奏,宜該弘毅之不平,而士紳氓庶之紛然交鬨矣。孔、 顏、孟之孫且公,結弘毅為嫡傳,並無冒濫矣。今曾益 乃欲近據宋世二祖,即以世爵嗣宗聖,而謂於理又 可乎?故今質粹之孫弘毅,世承爵秩,主宗聖祀,理無 容更。惟是曾、益之祖,一為宋代大儒,一則閤門死節, 均合祀典。聖朝維風彰教,當亦不靳表揚。合無請旨 給以衣巾,俾世祀家廟,用繼南明當年疏乞表揚之 志,則曾、益一派所邀恩於聖明者,固不淺矣。

皇清 编辑

世祖章皇帝順治元年 编辑

《大清會典》:「順治元年覆准顏、曾、孟仲五經博士由嫡」

派子孫承襲,俱照衍聖公咨送題補。《程朱五經》博士,由禮部具題咨送,嫡派子孫到部題請承襲 。又覆准衍聖公官屬,四氏學學錄,由孔氏生員題補,四氏學教授由各省生員題補,俱照衍聖公咨送具題。

順治九年

《大清會典》。順治九年

上幸國學禮成。王、貝勒、貝子、公等、內院禮部大臣衍

聖公四代子孫、在禮部筵宴一次。

凡遇

皇上幸學之年、先期行取衍聖公、及《五經》博士、并孔

氏「族人生員五人,孔顏、曾、孟仲族人生員各二人」 ,到京陪祀。俱本監掌行。先期傳集滿洲、蒙古、漢軍、漢監生演習《禮儀》。至期、各監生服藍鑲青袍迎送。

聖駕。

凡恭遇

聖駕臨雍、及

躬詣闕里、於陪祀《五氏》生員內、選擇十五名、送監讀

是年

駕臨雍行釋奠禮。後三日、

欽賜《五經》博士、及孔、顏、曾、孟仲氏生員、素緞袍各一。

順治十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年覆准凡陪祀恩貢,免其撥歷顏」

《曾孟仲》四氏以州同、州判考用。

順治十八年

《郿縣志》:「崇禎三年,張橫渠十四代孫文運卒,子承引應襲。四年,陜西巡按李具題,候服闋襲授。六年,復丁母憂,尋病故。子元祥係十六代孫,順治十八年。」

命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康熙元年 编辑

《嵩縣志》:「康熙元年,知縣楊厥美申請程伊川二十代孫接道,明崇禎間,沒於土賊,無傳。其堂祖宗昌,應襲翰林院五經博士,督撫兩院題准。」 康熙八年

《大清會典》。康熙八年

聖駕臨雍。

賜《五經》博士顏曾孟仲氏生員素緞袍一件。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三年。

「上幸闕里。其聖賢後裔陪祀者、俱從優議敘。」現任及

候選官遇應陞、應選之缺,先行錄用。舉人以知縣缺先用,貢生俟考定職銜後,以應得之缺先用。陪祀、聽講、執事各官,俱加一級。

又議准:以周公後裔為世襲「《五經》博士。」

又議准以宋儒周敦頤後裔為世襲「《五經》博士。」 康熙三十 年。

戶科掌印給事中。臣。《汪晉徵》《題為》:

聖心重道曰「隆。」先賢表彰有待。仰祈

《敕議》、「褒錄後裔、以全一代之鴻規以垂百世之大典」

《事竊》:臣。於本月二十二日隨九卿齊集內閣,仰瞻我

皇上御譔《至聖先師孔子廟碑》,親灑宸翰。口誦《心》。

維其文則日星雲漢,其辭則訓誥典謨,其書則銀鉤鐵畫,玉粹珠圓。洵足籠照古今,蘊含造化。以孔子而得此至文,實聖道之幸。臣。等生際唐虞之世,得睹《光華復旦》之章。尤等之大幸也,總由我。

皇上天縱聖明,於《堯舜孔孟》之傳實有心得。故尊崇

之典,有加無已。竊思自孔孟以後,道學之統,至宋周程張朱而始著此四姓五人者,名號並懸於天壤之間,學問皆出乎性天之始,以故祀典均昭,藝林咸頌。乃程朱二氏,固已久置世襲博士,即周敦頤復蒙我

皇上允憲。《姚締虞》之請,錄其子孫,亦為博士,是姓。

五人同功一體,而四人者俱承雨露,世襲弗替,獨張載一人,子孫淪落,褒卹未加,揆之典章,尚覺掛漏。按張載係陝西鳳翔府郿縣人,學者稱為橫渠先生,所著《正蒙》《西銘》諸書,闡往聖之精微,作後學之津筏。程顥曰:《西銘》之言,極純無雜,秦漢以來,學者所未到。其推重如此。且近見我

皇上頒賜先賢書院「學達性天」扁額,周、程、張、朱五人。

均屬一例則知

聖心藻鑑、原無二視。伏乞

敕「廷臣集議。即行秦撫查其子孫。」

特賜洪恩,使得與周、程、朱三氏一體卹錄,則萬年理。

學之所尊崇,即萬世人心之所振起矣。如果臣。言不謬。伏祈

睿鑒施行。奉

旨:「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具奏,禮部等衙門會議題覆。」

張載關中大儒,與濂、洛並重相應。張載子孫亦照周、程、朱例,授為博士。

命下行陜撫。查張載嫡派宗譜。隨查得長房張元福、

生張夢熊,夢熊生張守先應襲無疑。准將守先授為世襲「《五經》博士」 ,奉

旨:「依議。」

賢裔部列傳一 编辑

顏歆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代》:「歆,字子林,魯大夫,葬顏子 墓東十餘步。生子儉,元泰定三年從祀。」

顏儉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三代》:「儉,魯大夫,生子威,元泰定 三年從祀。」

顏威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四代威魯下大夫,生子芃。」

顏芃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五代芃,魯下大夫,生子億。」

顏億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六代億魯下大夫,生子岵。」

顏岵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七代岵魯下大夫,生子卸。」

编辑

===顏卸===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八代:「卸字伯仲,秦大夫,生子譽。」

顏譽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九代譽舍人,生子產。」

顏產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代產:項羽聞其名,聘之不受, 生子異。」

编辑

顏異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一代異,字世仁,漢大夫,生子 愚。

顏愚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二代愚漢卿士,生子逵。」

顏逵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三代逵,漢大夫,生子肆。」

顏肆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四代》:「肆字季逵,武帝時尚書 郎,會稽都尉。」《書傳》作「駟生子衷。」

顏衷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五代:衷一作忠,郡功曹從事 鞏令,生子凱。」

顏凱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六代:凱字虞卿,張禹薦於朝, 為安成太守,生子邃。」

顏邃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七代邃字景深,郡上計吏,生 子龠。」

顏安樂 编辑

按《漢書》本傳:「安樂字公孫,魯國薛人,眭孟姊子也。家 貧,為學精力,官至齊郡太守丞,後為仇家所殺。安樂 授淮陽泠豐次君、淄川任公,公為少府,豐淄川太守, 由是顏家有泠任之學。始貢禹事嬴公,成於眭孟,至 御史大夫。疏廣事孟卿,至太子太傅。皆自有傳。廣授 瑯琊筦路,路為御史中丞。禹授潁川堂溪惠,惠授泰」 山冥都,都為丞相史。都與路又事顏安樂,故顏氏復 有筦冥之學。路授孫寶,為大司農,自有《傳》。豐授馬宮、 瑯琊左咸,咸為郡守、九卿,徒眾尤盛,官至大司徒,自 有《傳》。按安樂在漢書儒林傳真卿世系譜序載漢有安樂則安樂為顏氏裔無疑因世代無考故附 前漢末

後漢 编辑

顏龠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八代:龠字茂宗,州舉茂才,生 子綽。」

顏綽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十九代綽字參道,為太守,生子 準。」

顏準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代準,始仕為從事,復高尚 不仕。生子玩。

顏玩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一代:「玩字懷珍,舉有道,為 著作郎,生子亮。」

顏亮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二代:亮字世明,為郡督郵, 見《冀州刺史王統碑》。生子敫。

顏敫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三代:「敫字士榮,州舉茂才, 至御史大夫,二子:斐、盛。」

编辑

顏斐 编辑

按顏真卿《顏氏世系譜序》:「魏有斐盛。」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四代斐尹京兆,有善政。二 子魯歡無後,而盛為宗。」

顏盛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四代:盛字叔臺,一字叔震, 生子欽。」

按《兗州府志》:「盛字叔臺,顏子二十四代孫也。父敫,桓 帝時為御史大夫。兄斐,京兆尹。盛為漢尚書郎,魏歷 青徐二州刺史、關內侯。始自魯國徙居瑯琊臨沂,代 傳孝恭,因號其居為孝弟里,葬臨沂縣西七里,今屬 費縣。宋元祐七年,詔禁樵棌。」

顏欽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五代欽子默。」

按《兗州府志》:「欽字公若,盛之子也。明《詩》《禮》《易》《尚書》,多 所通說。歷東平郎將、司馬、大中大夫、東莞、廣陵太守、 給事中,引直禁省。封葛嶧縣子。」

编辑

顏默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六代默字靜伯,汝陰太守、 護軍將軍、給事中,襲葛嶧縣子三子:畿、輦、含。長次無 後。」

===顏閔===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六代:「閔一作敏,字叔明,欽 季子,晉散騎常侍。」

顏含 编辑

按《晉書》本傳,「含字弘都,琅邪莘人也。祖欽,給事中。父 默,汝陰太守。含少有操行,以孝聞。兄畿,咸寧中得疾, 就醫自療,遂死於醫家。家人迎喪,旐每繞樹而不可 解,引喪者顛仆,稱畿言曰:『我壽命未死,但服藥太多, 傷我五臟耳。今當復活,慎無葬也』。其父祝之曰:『若爾 有命復生,豈非骨肉所願?今但欲還家,不爾葬也』。旐」 乃解。及還,其婦夢之曰:「吾當復生,可急開棺。」婦頗說 之。其夕,母及家人又夢之,即欲開棺,而父不聽。含時 尚少,乃慨然曰:「非常之事,古則有之,今靈異至此,開 棺之痛,孰與不開相負?」父母從之,乃共發棺,果有生 驗。以手刮棺,指爪盡傷,然氣息甚微,存亡不分矣。飲 哺將護,累月猶不能語。飲食所須,託之以夢。闔家營 視,頓廢生業,雖在母妻,不能無倦矣。含乃絕棄人事, 躬親侍養,足不出戶者十有三年。石崇重含惇行,贈 以甘旨,含謝而不受。或問其故,答曰:「病者綿昧,生理 未全,既不能進噉,又未識人惠,若當謬留,豈施者之 意也?」畿竟不起。含二親既終,兩兄繼沒,次嫂樊氏,因 疾失明。含課勵家人,盡心奉養,每日自嘗省藥饌,察 問息耗,必簪屨束帶,醫人疏方應須髯蛇膽,而尋求 備至,無由得之,含憂歎累時,嘗晝獨坐,忽有一青衣 童子,年可十三四,持一青囊授含,含開視,乃蛇膽也。 童子逡巡出戶,化成青鳥飛去。得膽藥成,嫂病即愈, 由是著名。本州辟,不就。東海王越以為太傅參軍,出 補闓陽令。元帝初鎮下邳,復命為參軍,過江,以含為 上虞令,轉主國郎中、丞相東閤祭酒。出為東陽太守。 東宮初建,含以儒素篤行,補太子中庶子,還黃門侍 郎、本州大中正,歷散騎常侍、大司農。豫討蘇峻功,封 西平縣侯,拜侍中,除吳郡太守。王導問含曰:「卿今蒞 名郡,政將何先?」答曰:「王師歲動,編戶虛耗,南北權豪, 競招遊食,國弊家豐,執事之憂。且當徵之勢門,使反 田桑。數年之間,欲令戶給人足,如其禮樂,俟之明宰。」 含所歷,簡而有恩,明而能斷,然以威御下。導歎曰:「顏 公在事,吳人斂手矣。」未之官,復為侍中,尋除國子祭 酒,加散騎常侍,遷光祿勳。以年老遜位,成帝美其素 行,就加右光祿大夫,門施行馬,賜床帳被褥,敕大官 四時致膳,固辭不受。於時論者以王導帝之師傅,名 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太常馮懷以問於含,含曰:「王 公雖重,禮無偏敬。降禮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 矣,不識時務。」既而告人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向馮 祖思問佞於我,我有邪德乎?」人常論少正卯、盜跖,其 惡孰深。或曰:「正卯雖姦不至剖人充膳,盜跖為甚。」含 曰:「為惡彰露,人思加戮,隱伏之姦,非聖不誅。由此言 之,少正卯為甚。」眾咸服焉。郭璞嘗遇含,欲為之筮。含 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己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 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無勞蓍龜。」桓溫求婚於含,含 以其盛滿,不許,惟與鄧攸深交。或問江左群士優劣, 答曰:「周伯仁之正,鄧伯道之清,卞望之之節,餘則吾 不知矣。」其雅重行實,抑絕浮偽如此。致仕二十餘年, 年九十三卒。遺命素棺薄斂,諡曰靖。喪在殯而鄰家 失火,移棺紼斷,火將至而滅,僉以為淳誠所感也。三 子:髦、謙、約。髦歷黃門郎、侍中、光祿勳。謙至安成太守, 約零陵太守,並有聲譽。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七代含。」

顏髦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八代髦。」

按《兗州府志》:「髦字君道,少纂家業,惇於學行。父喪在 殯,鄰家失火,髦與弟謙約抱棺呼號,熛焰頓止,時人 以為孝感所至。儀狀嚴整,風貌端美。桓公見而嘆曰: 『顏侍中廊廟之望也。歷太尉、西陽王、散騎將軍、尚書 都官郎中,國大中正、給事黃門侍郎,父老不就。襲爵 西平縣侯,加給事中、晉陵臨川太守、侍中、本州大中』」 正,加秩中二千石,光祿勳。生子綝、綸、暢。

顏謙 编辑

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八代謙,字子讓,含次子,晉 安城太守。」

顏約 编辑

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八代,約含季子,晉零陵太 守。

顏綝 编辑

按《陋巷志宗子世表》「二十九代:綝字文和,散騎都尉, 西平縣侯,子靖之。」

顏綸 编辑

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九代綸,髦次子,晉廷尉正。」

顏暢 编辑

按:《陋巷志支子世表》二十九代暢髦第五子晉州西 曹。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