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66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六十六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六十六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三十八

  周二十四

  趙二

官常典第一百六十六卷

勳爵部彙考三十八 编辑

周二十四 编辑

趙二 编辑

赧王十六年,趙王傳國于太子何。王自號「主父」,詐為 使者入秦。

按《史記趙世家》:「武靈王二十七年五月戊申,大朝于 東宮。」傳國:「立王子何以為王。王廟見禮畢,出臨朝,大 夫悉為臣,肥義為相國,并傅王,是為惠文王。惠文王, 惠后吳娃子也。武靈王自號為主父。主父欲令子主 治國而身胡服,將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從雲中、 九原直南襲秦,於是詐自為使者入秦。秦昭王不知」, 已而怪其狀甚偉,非人臣之度,使人逐之,而主父馳 已脫關矣。審問之,乃主父也。秦人大驚。主父所以入 秦者,欲自略地形,因觀秦王之為人也。

赧王十七年,趙封公子勝為平原君。

按《史記趙世家注》:「徐廣曰:『惠文君元年,以公子勝為 相,封平原君』。」

赧王十八年,趙主父行新地,遇樓煩王而致其兵。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年,主父行新地,遂出代,西 遇樓煩王於西河而致其兵。」

赧王十九年,趙滅中山,主父封子章為代安陽君。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三年,滅中山,遷其王於膚施, 起靈壽、北地方,從代道大通。還歸,行賞,大赦,置酒,酺 五日,封長子章為代安陽君。章素侈心,不服其弟所 立主父又使田不禮相章也。李兌謂肥義曰:「公子章 彊壯而志驕,黨眾而欲大,殆有私乎?田不禮之為人 也,忍殺而驕。二人相得,必有謀陰賊起,一出身徼幸。 夫小人有欲,輕慮淺謀,徒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同類 相推,俱入禍門。以吾觀之,必不久矣。子任重而勢大, 亂之所始,禍之所集也,子必先患。仁者愛萬物,而智 者備禍於未形,不仁不智,何以為國?子奚不稱疾毋 出,傳政於公子成,毋為怨府,毋為禍梯。」肥義曰:「不可。 昔者主父以王屬,義也,曰:『毋變而度,毋異而慮』。堅守 一心,以歿而世。義再拜受命而籍之。今畏不禮之難 而忘吾籍,變孰大焉!進受嚴命,退而不全,負孰甚焉! 變負之臣,不容於刑。諺曰:『死者復生,生者不愧』。吾言 已在前矣。吾欲全吾言,安得全吾身?且夫貞臣也,難 至而節見;忠臣也,累至而行明,子則有賜而忠我矣。 雖然,吾有語在前者也,終不敢失。」李兌曰:「諾,子勉之 矣。吾見子已今年耳。」涕泣而出。李兌數見公子成以 備田不禮之事。異日,《肥義》謂信期曰:「公子與田不禮, 甚可憂也。其於義也聲善而實惡,此為人也。不子不 臣。吾聞之也:姦臣在朝,國之殘也;讒臣在中,主之蠹 也。此人貪而欲大,內得主而外為暴,矯令為慢,以擅 一旦之命,不難為也,禍且逮國。今吾憂之,夜而忘寐, 飢而忘食,盜賊出入,不可不備。自今以來,若有召王 者,必見吾面,我將先以身當之。無故而王乃入。」信期 曰:「善哉,吾得聞此也。」

赧王二十年,趙主父及王遊沙丘,公子章作亂,公子 成、李兌起兵誅之,圍主父。三月而主父薨。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君四年,朝群臣,安陽君亦來朝。 主父令王聽朝,而自從旁觀窺群臣宗室之禮,見其 長子章傫然也,反北面為臣,詘於其弟,心憐之。於是 乃欲分趙,而王章於代。計未決而輟主父及王遊沙 丘異宮。公子章即以其徒與田不禮作亂,詐以主父 令召王肥義,先入殺之。高信即與王戰,公子成與李」 兌自國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難,殺公子章及田不 禮,滅其黨賊而定王室。公子成為相,號安平君,李兌 為司寇。公子章之敗,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兌因圍 主父宮。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 即解兵,吾屬夷矣。」乃遂圍主父,令宮中人後出者夷。 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𪃟而食 之,三月餘而餓死沙丘宮。主父定死,乃發喪赴諸侯。 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主父初以長子 章為太子,後得吳娃,愛之,為不出者數歲,生子何,乃 廢太子章而立何為王。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 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 不痛乎!

赧王二十一年趙與燕鄚易。

按:《史記·趙世家》:「主父死,惠文王立。立五年,與燕鄚易。」

《徐廣》曰:「皆屬涿郡

赧王二十四年,趙城南行唐。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八年,城南行唐。」

赧王二十五年趙梁將與齊攻韓,至魯關。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九年,趙梁將與齊合軍攻韓, 至魯關下。」

赧王二十七年,趙與魏伐宋,得魏河陽。秦取趙梗陽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一年,董叔與魏氏伐宋,得 河陽於魏。秦取梗陽。」

赧王二十八年趙梁將攻齊。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二年,趙梁將攻齊。」

赧王二十九年,趙公主卒。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三年,公主死。」

《索隱》曰:「蓋吳娃之女,惠文王之妹。」

赧王三十年樂毅將趙、秦、韓、魏燕攻齊取靈丘趙秦 會于中陽。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四年,相國樂毅將趙、秦、韓、 魏、燕攻齊,取靈丘,與秦會中陽。」

索隱曰:《年表》及韓、魏等系家,五國攻齊在明年,然此下文十五年重擊齊,是此文為得,蓋此年同伐齊耳。

赧王三十一年,燕王至趙,趙與韓、魏、秦擊齊,齊王敗 走。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二十三年,尉離斯與三晉、燕 伐齊,破之濟西。」按《趙世家》:「惠文王十五年,燕昭王 來見。趙與韓、魏、秦擊齊,齊王敗走,燕獨深入,取臨菑。」 按《通鑑綱目》:「赧王三十一年,燕上將軍樂毅以秦、魏、 韓、趙之師伐齊,入臨菑,齊君地出走,其相悼齒殺之。 毅下齊七十餘城。」按五國伐齊他處俱載在是年惟趙世家前年及是年兩伐齊依世

家分編于此

赧王三十二年,蘇厲為齊遺書趙王趙廉頗,取齊昔 陽。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六年,秦復與趙數擊齊,齊 人患之。蘇厲為齊遺趙王書曰:「臣聞古之賢君,其德 行非布於海內也,教順非洽於民人也,祭祀時享,非 數常於鬼神也,甘露降,時雨至,年穀豐熟,民不疾疫, 眾人善之,然而賢主圖之。今足下之賢行功力非數 加於秦也,怨毒積怒,非素深於齊也。秦、趙與國以強, 徵兵於韓。秦誠愛趙乎?其實憎齊乎?物之甚者,賢主 察之。秦非愛趙而憎齊也,欲亡韓而吞二周,故以齊 餤天下;恐事之不合,故出兵以劫魏;趙;恐天下畏己 也,故出質以為信;恐天下亟反也,故徵兵於韓。以威 之。聲以德,與國實,而伐空韓。臣以秦計為必出於此。」 夫物固有勢異而患同者,楚久伐而中山亡,今齊久 伐而韓必亡,破齊,王與六國分其利也。亡韓,秦獨擅 之;收二周;西取祭器,秦獨私之;賦田計功,王之獲利, 孰與秦多?說士之計曰:「韓亡三川,魏亡晉國,市朝未 變而禍已及矣。燕盡齊之北地,去沙丘、鉅鹿斂三百 里;韓之上黨,去邯鄲百里。燕、秦謀王之河山,間三百 里而通矣。秦之上郡,近挺關,至於榆中者千五百里, 秦以三郡攻王之上黨,羊腸之西,勾注之南,非王有 已。踰勾注,斬常山而守之,三百里而通於燕,代馬《胡 犬》不東下,昆山之玉不出,此三寶者亦非王有已。王 久伐齊,從強秦攻韓,其禍必至於此,願王熟慮之。且 齊之所以伐者,以事王也,天下屬行,以謀王也。燕、秦 之約」成而兵出有日矣。五國三分王之地,齊倍五國 之約而殉王之患。西兵以禁彊秦,秦廢帝請服,反高 平,根柔於魏,反巠分,先俞於趙。齊之事王,宜為上佼, 今乃抵辠,臣恐天下後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願王 熟計之也。今王毋與天下攻齊,天下必以王為義。齊 抱社稷而厚事王,天下必盡重王義。王以「天下善秦, 秦暴王以天下禁之,是一世之名寵制於王也。」於是 趙乃輟謝秦不擊齊王與燕王遇。廉頗將攻齊昔陽, 取之。

赧王三十三年,樂毅以趙師攻魏,秦拔趙兩城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七年,樂毅將趙師攻魏伯 陽,而秦怨趙不與己,擊齊伐趙,拔我兩城。」

赧王三十四年秦拔趙石城。趙伐魏趙大潦。魏冉為 趙相。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八年,秦拔我石城。王再之 衛東陽,決河水伐魏氏。大潦,漳水出,魏冉來相趙。」 赧王三十五年,「秦敗趙,趙與魏伯陽,取齊麥丘。」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九年,秦敗我二城,趙與魏 伯陽。趙奢將,攻齊麥丘,取之。」

赧王三十六年,趙攻齊,趙王、秦王遇于西河外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年,廉頗將攻齊王,與秦 昭王遇西河外。」

赧王三十七年,趙徙漳水武平西。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一年,趙徙漳水武平西。」

《括地志》云:「武平亭,今名渭城,在瀛州文安縣北七十二里。」

赧王三十八年,趙大疫,立公子丹為太子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二年,大疫。置公子丹為 太子。」

赧王三十九年趙取魏幾。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樓昌將攻魏,幾不 能取。十二月,廉頗將攻幾,取之。」

赧王四十年,趙拔魏房子、安陽。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頗將攻魏房子, 拔之,因城而還。又攻安陽,取之。」

赧王四十一年趙燕周攻齊趙與魏擊秦。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將攻昌城、高 唐,取之,與魏共擊秦。秦將白起破我華陽,得一將軍。」 赧王四十二年,趙取歐、代地。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六年,取歐代地。」

赧王四十三年,趙徙漳水武平南,封趙豹平陽君。趙 大潦。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七年,徙漳水武平南,封 趙豹為平陽君。河水出,大潦。」

赧王四十四年趙伐齊,罷城九門。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八年,藺相如伐齊,至平 邑,罷城北九門大城。」

赧王四十五年,趙擊破秦軍,封趙奢為馬服君。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韓相攻而圍閼 與。趙使趙奢將擊秦,大破秦軍閼與下,賜號為馬服 君。」

赧王四十九年,趙王何薨,子丹立。

按《史記趙世家》:「惠文王三十三年,惠文王卒,太子丹 立,是為孝成王。」

赧王五十年秦伐趙趙以長安君質于齊。齊救趙趙 拔燕中陽《韓注》人。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趙王新 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 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 右曰:『復言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左師觸龍 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胥之入,徐趨而坐,自謝曰: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 后體之有所苦也,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 而行。」曰:「食得毋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閒者,殊不欲 食。」乃彊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於身也。太后曰:「老 婦不能。」太后不和之,色少解。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 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憐愛之。願得補黑衣之缺,以 衛王宮,昧死以聞。」太后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 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託之。」太后曰:「丈夫亦愛 憐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 「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於長安君。」太后曰:「君過 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愛子,則為之計 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其遠也,亦哀 之矣。已行,非不思也,祭祀則祝之曰:『必勿使反』。豈非 計長久為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師公曰: 「今三世以前,至于趙主之子孫為侯者,其繼有在者 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 曰:「此其近者禍及其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 侯則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 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 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 以自託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之計短也,故以為 愛之,不若燕后。」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於是為長 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子義聞之,曰:「人主 之子,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持無功之尊,無勞之奉,而 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于予乎?」齊安平君田單將趙師 而攻燕中陽,拔之。又攻韓注人,拔之。

赧王五十一年,趙惠文后薨,趙以田單為相。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二年,惠文后卒,田單為相。 赧王五十三年,趙取韓上黨城,市邑十七,使廉頗軍 長平。」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四年,王夢衣偏裻之衣,乘飛 龍上天,不至而墜,見金玉之積如山。明日,王召筮史 敢占之,曰:『夢衣偏裻之衣者,殘也。乘飛龍上天,不至 而墜者,有氣而無實也。見金玉之積如山者,憂也。後 三日,韓氏、上黨守馮亭使者至,曰:『韓不能守上黨,入 之於秦,其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 願再拜入之趙,聽王所以賜吏民』』。」王大喜,召平陽君 豹,告之曰:「馮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對曰:「聖人 甚禍,無故之利。」王曰:「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對曰:「夫 秦蠶食韓氏地,中絕不令相通,因自以為坐而受上 黨之地也。韓氏所以不入於秦者,欲嫁其禍於趙也。 秦服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彊大不能得之於小弱,小 弱顧能得之於彊大乎?豈可謂非無故之利哉?且夫 秦以牛田之水通糧,蠶食上乘,倍戰者裂上國之地, 其政行,不可與為難,必勿受也!」王曰:「今發百萬之軍 而攻,踰年歷歲,未得一城也,今以城市邑,十七幣吾 國,此大利也。」趙豹出,王召平原君與趙禹而告之。對曰:「發百萬之軍而攻,踰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 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乃令趙勝受地,告馮 亭曰:「敝國使者臣勝,敝國君使勝致命,以萬戶都三 封太守,千戶都三封縣令,皆世世為侯,吏民皆益爵 三級,吏民能相安,皆賜之六金。」馮亭垂涕不見使者, 曰:「吾不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不能死,固不義一矣。 入之秦,不聽主令,不義二矣;賣主地而食之,不義三 矣。」趙遂發兵取上黨。廉頗將軍軍長平。

赧王五十五年,秦拔趙上黨,大破趙軍于長平。 按《戰國策》,秦趙戰於長平,趙亡一都尉。趙王召樓昌 與虞卿曰:「軍戰不勝,尉係死,寡人使卷甲而趨之,何 如?」樓昌曰:「無益也。不如發重使而為講。」虞卿曰:「夫言 講者,以為不講者軍必破,而制講者在秦。且王之論 秦也,欲破王之軍乎?其不邪?」王曰:「秦不遺餘力矣,必 且破趙軍。」虞卿曰:「王聊聽臣,發使出重寶以附楚、魏, 楚、魏欲得王之重寶,必入吾使;趙使入楚、魏,秦必疑 天下合從也,且必恐。如此則講乃可為也。」趙王不聽, 與平陽君為講,發鄭朱入秦,秦內之。趙王召虞卿曰: 「寡人使平陽君講秦,秦已內鄭朱矣,子以為奚如?」虞 卿曰:「王必不得講,軍必破矣,天下之賀戰」勝者,皆在 秦矣。「鄭朱,趙之貴人也,而入於秦。秦王與應侯必顯 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趙為講,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 救王,則講不可得成也。」趙卒不得講,軍果大敗。王入 秦,秦留趙王而後許之講。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 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 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按《趙世家》:「孝 成王七年,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 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王悔不聽趙豹之計,故有 長平之禍焉。」按代廉頗阬長平事據秦本紀及諸傳應在孝成六年赧王五十五年 按《白起傳》:「秦昭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 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㨿上黨民。四月, 齕因攻趙,趙使廉頗將趙軍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 斬趙裨將茄。六月,陷趙軍,取二鄣、四尉。七月,趙軍築 壘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壘,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 廉頗堅壁以待秦,秦數挑戰,趙兵不出,趙王數以為」 讓。而秦相應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趙,為《反間》曰:「秦之 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趙王 既怒廉頗軍多失亡,軍數敗,又反堅壁不敢戰,而又 聞秦反間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以擊秦。秦聞馬 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 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趙括至,則出兵 擊秦軍。秦軍詳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 追造秦壁,壁堅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 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 道絕,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 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 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 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 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 搏戰,秦軍射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 安君計曰:「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 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 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 趙人大震。

赧王五十六年,秦拔趙武安皮牢,定太原、上黨,韓、趙 皆割地以和。秦又圍趙邯鄲,誘執趙公子勝,趙武垣 令率燕眾反燕地。趙以靈丘封楚相黃歇。

按《戰國策》,秦攻趙於長平,大破之,引兵而歸,因使人 索六城於趙而講。趙計未定,樓緩新從秦來,趙王與 樓緩計之曰:「與秦城何如?不與何如?」樓緩辭讓曰:「此 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雖然,試言公之私。」樓緩曰:「王 亦聞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官於魯,病死,婦人 為之自殺於房中者二八,其母聞之,不肯哭也。相室」 曰:「焉有子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賢人也,逐於 魯,是人不隨。今死,而婦人為死者十六人,若是者,其 於長者薄而於婦人厚。故從母言之,為賢母也;從婦 言之,必不免為妒婦也。故其言一也,言者異則人心 變矣。今臣新從秦來,而言勿與,則非計也;言與之,則 恐王以臣之為秦也。故不敢對。使臣得為王計之,不 如予之。」王曰:「諾。」虞卿聞之,入見王。王以《樓緩言》告之。 虞卿曰:「此飾說也。」王曰:「何謂也?」虞卿曰:「秦之攻趙也, 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 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 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 攻而資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 矣。」王以虞卿之言告樓緩,樓緩曰:「虞卿能盡知秦力 之所至乎?誠不知秦力之所不至,此彈丸之地猶不 予也。令秦來年復攻,王得無割其內而講乎?」王曰:「誠 聽子割矣,子能必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樓緩對曰: 「此非臣之所敢任也。昔者三晉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釋韓、魏而獨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魏也。 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啟關通幣,齊交韓、魏,至來 年而王獨不取於秦,王之所以事秦者必在韓、魏之 後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王以樓緩之言告虞卿。虞 卿曰:「樓緩言不講,來年秦復攻王,得無更割其內而 講?今講,樓緩又不能必秦之不復攻也,雖」割何益?來 年復攻,又割其力之不能取而講也。此自盡之術也, 不如無講。秦雖善攻,不能取六城;趙雖不能守,亦不 至失六城。秦倦而歸,兵必罷。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 罷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吾國尚利,孰 與坐而割地,自弱以強秦?今樓緩曰「秦善韓、魏而攻 趙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韓、魏也,是使王歲以六城事 秦也,即坐而地盡矣。」來年秦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 不予則是棄前資而挑秦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 《語》曰:「強者善攻,而弱者不能自守。」今坐而聽秦,秦兵 不敝而多得地,是強秦而弱趙也。以益強之秦而割 愈弱之趙,其計固不止矣。且秦,虎狼之國也,無禮義 之心,其求「無已,而王之地有盡;以有盡之地,給無已 之求,其勢必無趙矣。故曰此飾說也,王必勿與。」王曰: 「諾。」樓緩聞之,入見於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之。樓緩 曰:「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夫秦、趙搆難而天 下皆說,何也?曰『我將因強而乘弱』。今趙兵困於秦,天 下之賀戰勝者則必在於秦矣。故不若亟割地求和 以疑天下,慰秦心。不然,天下將因秦之怒,乘趙之敝 而瓜分之。趙且亡,何秦之圖?王以此斷之,勿復計也。」 虞卿聞之,又入見王曰:「危矣,樓子之為秦也!夫趙兵 困於秦,又割地為和,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心哉?不 亦大示天下弱乎?且臣曰『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 秦索六城於王,王以六城賂齊,齊,秦之深讎也;得王 六城,并力而西擊秦也。齊之聽王,不待辭之畢也。是 王失於齊而取償於秦,一舉結三國之親而與秦易 道也』。」趙王曰:「善。」因發虞卿東見齊王,與之謀秦。虞卿 未反,秦之使者已在趙矣。樓緩聞之逃去。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韓獻垣雍。秦 軍分為三軍,武安君歸、王齕將伐趙武安皮牢,拔之。 司馬梗北定太原,盡有韓上黨。正月兵罷,復守上黨。 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趙邯鄲。」按《趙世家》:「孝成王七 年,王還不聽秦,秦圍邯鄲、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 燕眾反燕地。趙以靈丘封楚相春申君。」按《白起傳》, 昭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復定上黨郡。秦分軍為二,王 齕攻皮牢,拔之,司馬梗定太原。韓、趙恐,使秦代厚幣, 說秦相應侯曰:『武安君擒馬服子乎?曰:『然』。又曰:『即圍 邯鄲乎』』?」曰:「然』。趙亡則秦王王矣。」武安為三公。武安君 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 趙括之軍,雖周邵、呂望之功不益於此矣。「今趙亡秦 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雖無欲為 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嘗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 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趙北 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魏則君之所得民亡幾 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於是應 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 士卒。」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武 安君聞之,由是與應侯有隙。其九月,秦復發兵,使五 大夫王陵攻趙邯鄲。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按《范 睢傳》,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睢必報其 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願與 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願與君為十日之 飲。」平原君畏秦,且以為然,而入秦見昭王。昭王與平 原君飲數日,昭王謂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呂尚以 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 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願使人歸取其頭來, 不然,吾不出君於關。」平原君曰:「貴而為友者,為賤也; 富而為交者為貧也。夫魏齊,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 今又不在臣所。」昭王乃遺趙王書曰:「王之弟在秦范 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 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於關。」趙孝成王乃 發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卿。虞卿 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相印,與魏齊亡。間行,念諸 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復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 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豫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也?」時 侯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躡 蹻擔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 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此之時,天下爭知 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 印,捐萬戶侯,而間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 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慚,駕如 野迎之。魏齊聞信陵君之初難見之,怒而自剄。趙王 聞之,卒取其頭予秦,秦昭王乃出平原君歸趙。 按《通鑑綱目》:赧王五十六年,秦攻趙,拔武安、皮牢,定 太原、上黨,韓、趙又割地以和秦,誘執趙公子勝,既而 歸之赧王五十七年,秦圍趙邯鄲,楚、魏救趙,大破秦軍。按破

秦軍。《秦本紀》在明年,姑從《趙世家》編于此。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益發卒佐陵。 陵戰不善,免王齕代將。按《趙世家》,孝成王八年,平 原君如楚請救。還,楚來救,及魏公子無忌亦來。故秦 圍邯鄲,乃解。按《白起傳》:「昭王四十九年正月,陵攻 邯鄲,少利,秦益發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 秦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將。武安君言曰:『邯鄲實未易 攻也。且諸侯救日至,彼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雖 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遠絕河山而爭 人國都,趙應其內,諸侯攻其外,破秦軍必矣。不可』。」秦 王自命不行,乃使應侯請之。武安君終辭不肯行,遂 稱病。秦王使王齕、代陵將,八九月圍邯鄲,不能拔。楚 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多失 亡。武安君言曰:「秦不聽臣計,今如何矣?」秦王聞之,怒, 強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稱病篤。按《平原君傳》,秦之 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於楚,楚使春申君將 兵赴救趙,魏信陵君亦矯奪晉鄙軍往救趙,皆未至, 秦急圍邯鄲,邯鄲急,且降邯鄲。傳舍吏子李同說平 原君曰:「君不憂趙亡邪?」平原君曰:「趙亡則勝為虜,何 為不憂乎?」李同曰:「邯鄲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謂急 矣。而君之後宮以百數,婢妾被綺縠,餘粱肉,而民褐 衣不完,糟糠不厭。民困兵盡,或剡木為矛矢,而君器 物鍾磬自若。使秦破趙,君安得有此?使趙得全,君何 患無有?今君誠能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 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 耳。」於是平原君從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與 三千人赴秦君,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 秦兵遂罷,邯鄲復存。李同戰死,封其父為李侯。按 《魏公子無忌傳》,秦進兵圍邯鄲公子,為趙惠文王 弟平原君夫人,數遺魏王及公子書,請救於魏。魏王 使將軍晉鄙將十萬眾救趙。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 「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已拔,趙必移兵先 擊之。」魏王恐,使人止晉鄙,留軍壁鄴,名為救趙,實持 兩端以觀望。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讓魏公子 曰:「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 之困。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 人之困也?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 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說王萬端。魏王 畏秦,終不聽公子。公子自度終不能得之於王,計不 獨生而令趙亡,乃請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以客往 赴秦軍,與趙俱死。行過夷門,見侯嬴,具告所以欲死 秦軍狀。侯生曰:「公子欲赴秦軍,譬若以肉投餒虎,何 功之有哉?」嬴聞晉鄙之兵符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 「出入王臥內,力能竊之。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公子 使客斬其仇頭,進如姬。如姬之欲為公子死,無所辭, 顧未有路耳。公子誠一開口請如姬,如姬必許諾,則 得虎符,奪晉鄙軍,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 公子從其計,請如姬。如姬果盜晉鄙兵符與公子。公 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 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 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 使擊之。」於是公子行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 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 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 十斤鐵錐,錐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選兵八萬,進 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按《魯仲連傳》, 秦兵圍邯鄲,趙王恐諸侯之救兵,莫敢擊秦軍。魏安 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蕩陰不進。魏王使 客將軍新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 為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彊為帝,已而復歸帝。今 齊湣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 意欲復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 兵。」平原君猶預未有所決。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 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 奈何?」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前亡四十萬之眾於 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將軍新垣衍 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仲連曰:「吾 始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 下之賢公子也。梁客新垣衍安在?吾且為君責而歸 之。」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先生。」魯仲連見 新垣衍而無言。新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 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觀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 平原君者也,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魯仲連 曰:「世以鮑焦為無從頌而死者,皆非也。眾人不知,則 為一身。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 虜使其民,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於天下,則連 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 欲以助趙也。」新垣衍曰:「先生助之將奈何?」魯連曰:「吾 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新垣衍曰:「燕則 吾請以從矣。若乃梁者,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使梁睹秦 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新垣衍曰:「秦稱帝之害何如?」 魯連曰:「昔者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 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餘,周烈王 崩,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 之臣因齊後至,則斮。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 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 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新垣衍曰:「先生獨不見夫 僕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而智不若邪?畏之 也。」魯仲連曰:「嗚呼!梁之比於秦若僕邪?」新垣衍曰:「然。」 魯仲連曰:「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悅 曰:「噫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 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吾將言之。昔者九侯、鄂侯、 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獻之於紂,紂以為 惡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 喟然而嘆,故拘之羑里之庫百日,欲令之死。曷為與 人俱稱?王卒就脯醢之地。《齊湣》王將之魯,夷維子為 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 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吾君?」 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籥,攝衽 抱机,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魯人投 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途於鄒。當是時, 鄒君死,湣王欲入弔。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弔,主 人必將倍殯棺,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弔也。」 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固不敢入於鄒。 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賻襚然且欲行 天子之禮於鄒、魯,鄒、魯之臣不果納。今秦萬乘之國 也,梁亦萬乘之國也,俱據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 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 鄒、魯之僕妾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 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與其所賢,奪其所憎而與其 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 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於 是新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 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秦將 聞之,為卻軍五十里。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 救趙,擊秦軍,秦軍遂引而去。

赧王五十九年秦取趙二十餘縣。燕救趙昌城。趙破 秦信梁軍,趙大夫徒父祺出奔。

按《史記秦本紀》,「昭襄王五十一年,攻趙,取二十餘縣, 首虜九萬。」按《趙世家》:「孝成王十年,燕攻昌壯,五月 拔之。趙將樂乘、慶舍攻秦信梁軍,破之。太子死,而秦 攻西周,拔之。徒父祺出。」

《正義》曰:「壯」當作「城。」信,梁王齕號也。徐廣曰:「是年周赧王卒。或者太子云天子乎?」《索隱》曰:趙太子也。史失名。徒父,趙大夫。

東周君元年,趙城元氏縣上原。秦降將鄭安平卒。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一年,城元氏縣上原。武陽 君鄭安平死,收其地。」

《徐廣》曰:「鄭安平,故秦將,降趙也。」

東周君二年,趙邯鄲廥燒。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二年,邯鄲廥燒。」

《徐廣》曰:「廥廐之名。」《索隱》曰:「廥積芻槁之處。」

東周君四年,趙公子勝卒。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四年,平原君趙勝死。 東周君五年,趙封廉頗為信平君。燕攻趙鄗代廉頗, 大破其軍。」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五年,以尉文封相國廉頗 為信平君。燕王令丞相栗腹約驩以五百金為趙王 酒,還歸報燕王曰:「趙氏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 伐也。」王召昌國君樂閒而問之,對曰:「趙四戰之國也, 其民習兵,伐之不可。」王曰:「吾以眾伐寡,二而伐一,可 乎?」對曰:「不可。」王曰:「吾即以五而伐一,可乎?」對曰:「不可。」 燕王大怒,群臣皆以為可。燕卒起二軍,車二千乘,栗 腹將而攻鄗卿,秦將而攻代。廉頗為趙將,破殺栗腹, 虜卿秦樂閒。

《東周君》六年趙廉頗圍燕封樂乘為武襄君。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六年,廉頗圍燕,以樂乘為 武襄君。」

東周君七年趙使樂乘攻燕。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七年,假相大將武襄君攻 燕,圍其國。」

癸丑年趙助魏攻燕。秦拔趙榆次。是年為秦莊襄王二年趙孝成王十 八年魏安釐王二十九年燕王喜七年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八年,延陵鈞率師從相國 信平君助魏攻燕,秦拔我榆次。」

甲寅年,「趙、燕易土。」是年為秦莊襄王三年趙孝成王十九年燕王喜八年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十九年,趙與燕易土,以龍兌、 汾門、臨樂與燕,燕以葛武陽、平舒與趙。」

乙卯年秦拔趙晉陽。是年為秦王政元年趙孝成王二十年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二十年,秦王政初立,秦拔我晉陽。」

丙辰年:「趙王丹薨,子偃立。」廉頗亡入魏。是年為秦王政二年趙孝 成王二十年魏安釐王三十二年

按《史記趙世家》:「孝成王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頗將, 攻繁陽,取之,使樂乘代之。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 亡入魏。子偃立,是為悼襄王。」

丁巳年《趙大備》。是年為秦王政三年趙悼襄王元年魏安釐王三十三年 按《史記趙世家》:「悼襄王元年,大備魏,欲通平邑、中牟 之道,不成。」

戊午年。「趙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秦留趙太子,既而 遣之。趙城韓皋。是年為秦王政四年趙悼襄王二年燕王喜十二年 按《史記·趙世家》:悼襄王二年,李牧將攻燕,拔武遂、方 城。秦召春平君,因而留之。泄鈞為之謂文信侯曰:「春 平君者,趙王甚愛之,而郎中妒之,故相與謀曰:『春平 君入秦,秦必留之』,故相與計而內之秦也。今君留之, 是絕趙而郎中之計中也。君不如遣春平君而留平 都。春平君者,言行信於王,王必厚割趙而贖平都。」文 信侯曰:「善。」因遣之城韓皋。

徐廣曰:「《年表》云太子從質秦歸。」《正義》曰:按太子即春平君也。

己未年趙攻燕。是年為秦王政五年趙悼襄王三年燕王喜十三年 按《史記趙世家》:「悼襄王三年,龐煖將攻燕,禽其將劇 辛。」

庚申年趙以楚、魏、燕之師攻秦,復攻齊。是年為秦王政六年趙悼 襄王四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魏景閔王二年燕王喜十四年齊王建二十四年 按《史記趙世家》:「悼襄王四年,龐煖將趙、楚、魏、燕之銳 師,攻秦蕞,不拔。移攻齊,取饒安。」

辛酉年,《趙傅抵》將居平邑。《慶舍》將東陽河外師守河 梁。是年為秦王政七年趙悼襄王五年

按《史記趙世家》:「悼襄王五年,傅抵將居平邑,慶舍將 東陽河外,師守河梁。」

壬戌年趙封長安君以饒邑,魏以鄴與趙。是年為秦王政八年 趙悼襄王六年魏景閔王四年

按《史記趙世家》:「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魏與趙 鄴。」

乙丑年:趙取燕《貍陽城》。秦拔趙鄴。趙王偃薨,子遷立。 是年為秦王政十一年趙悼襄王九年燕王喜二十年 按《史記趙世家》:「悼襄王九年,趙攻燕,取貍陽城。兵未 罷,秦攻鄴,拔之。悼襄王卒,子幽繆王遷立。」

丙寅年趙城柏人。是年為秦王政十二年趙幽繆王元年 按:《史記趙世家》:「幽繆王元年,城柏人。」

丁卯年秦攻趙武城。是年為秦王政十三年趙幽繆王二年 按《史記趙世家》:「幽繆王二年,秦攻武城,扈輒率師救 之,軍敗死焉。」

戊辰年。「趙李牧卻秦師。封《武安君》。」是年為秦王政十四年趙幽繆王三 年

按《史記趙世家》:「幽繆王三年,秦攻赤麗、宜安,李牧率 師與戰肥下,卻之,封牧為武安君。」

己巳年秦攻趙番吾李牧戰卻之。是年為秦王政十五年趙幽繆王四 年

按《史記趙世家》:「幽繆王四年,秦攻番吾,李牧與之戰, 卻之。」

庚午年,「趙地震坼。」是年為秦王政十六年趙幽繆王五年 按《史記趙世家》:「幽繆王五年,代地大動,自樂徐以西, 北至平陰,臺屋牆垣大半壞,地坼東西百三十步。 辛未年,趙大饑。」是年為秦王政十七年趙幽繆王六年 按:《史記趙世家》:「幽繆王六年,大饑,民譌言曰:『趙為號, 秦為笑,以為不信,視地之生毛』。」

壬申年秦攻趙。趙李牧誅司馬尚免。趙軍敗。以王遷 降。是年為秦王政十八年趙幽繆王七年

按《戰國策》,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禦之。李 牧數破走秦軍,殺秦將桓齮。王翦惡之,乃多與趙王 寵臣郭開等金,使為反間,曰:「李牧、司馬尚欲與秦反 趙,以多取封於秦。」趙王疑之,使趙蔥及顏聚代將,斬 李牧,廢司馬尚。

按《史記趙世家》:幽繆王七年,秦人攻趙,趙大將李牧、 將軍司馬尚將擊之。李牧誅司馬尚免,趙忽及齊將 顏聚代之。按贊,太史公曰:「吾聞馮王孫曰:趙王遷, 其母倡也,嬖於悼襄王。悼襄王廢適子嘉而立遷。遷 素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豈不謬哉! 癸酉年,秦破趙邯鄲。是年為秦王政十九年趙幽繆王八年 按《史記趙世家》:「趙忽軍破顏聚,亡去,以王遷降。八年 十月,邯鄲為秦。」

甲戌年,趙亡臣共立公子嘉為代王。是年為秦王政二十年代王嘉 元年

按《史記趙世家贊》:太史公曰:「秦既虜遷趙之亡,大夫 共立嘉為王,王代。」

己卯年:秦破代,趙亡。是年為秦王政二十五年代王嘉六年 按:《史記·趙世家贊》:「太史公曰:『六歲,秦進兵破嘉,遂滅 趙,以為郡。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