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31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三十一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三十一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五十一

  宋十七

  王淮       趙雄

  周必大      留正

  葛邲       陳騤

  胡晉臣      余端禮

  趙汝愚

官常典第二百三十一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五十一 编辑

宋十七 编辑

王淮 编辑

按《宋史》本傳:「淮字季海,婺州金華人。幼穎悟,力學屬 文。登紹興十五年進士第,為台州臨海尉。郡守蕭振 一見奇之,許以公輔器。振帥蜀,辟寘幕府。振出,眾欲 留,淮曰:『萬里將母,豈為利祿計』!皆服其器識。遷校書 郎。高宗命中丞舉可為御史者,朱倬舉淮,除監察御 史,尋遷右正言。」首論大臣養尊,小臣持祿,以括囊為 「智,以引去為高。願陛下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 百官。」宰相湯思退無物望,淮條其罪數十,於是策免。 至於吏部侍郎沈介之欺世盜名,都司方師尹之狡 險,大將劉寶掊克結權悻,皆劾罷之。又奏:「自治之策, 治內有三:正心術;寶慈儉,去壅蔽;治外有四:固封守, 選將帥,明賞罰,儲財用。」上深嘉歎。除祕書少監兼恭 王府直講。時恭王生子挺,淮白於丞相曰:「恭王夫人 李氏生皇嫡長孫,乞討論典禮。」錢端禮怒其名稱,奏 淮有年鈞以長之說。上曰:「是何言也,豈不啟邪心?」出 淮知建寧府,改浙西提刑。入見,陳閩中利病甚悉,帝 褒嘉之,且令一至東宮。皇太子待以師儒,特施拜禮。 尋召除太常少卿,除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龍大淵 贈太師,仍畀儀同三司恩數。張說除太尉,在京宮觀 皆封還詔書。除翰林學士、知制誥,訓詞深厚,得王言 體。上命擇文學行誼之士,淮薦鄭伯熊、李燾、程叔達, 皆擢用。淳熙二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辛 棄疾平茶寇,上功太濫,淮謂:「不核真偽,何以勸有功?」 文州蕃部擾邊,吳挺奏庫彥威失利;靖州夷人擾邊, 楊倓奏田淇失利。淮謂:「二將戰歿,若罪之,何以勸來 者?」上嘗諭曰:「樞密臨事盡公,人無間言。差除能守法, 甚善。」薦軍師吳拱、郭田、張宣,除同知樞密院事、參知 政事。時宰相久虛,淮與李彥穎同行相事。淮謂:「授官 當論賢否,不事形跡,誠賢,不敢以鄉里故舊廢之,非 才不敢以己私庇之。」上稱善,擢知院事、樞密使。上言: 武臣嶽祠之員宜省。淮曰:「有戰功者,壯用其力,老而 棄之,可乎?」趙雄言:「北人歸附者,畀以員外直,宜令詣 吏部。」上曰:「姑仍舊。」淮曰:「上意即天意也。」雄又奏言:宗 室嶽祠八百員宜罷。淮曰:「堯親睦九族,在平章百姓 之先,骨肉之恩疏,可乎?」時辛棄疾平江西寇,王佐平 湖南寇,劉焞平廣西寇,淮皆處置得宜,論功惟允。上 深嘉之,謂陳康伯雖有人望,處事則不及卿。八年,拜 右丞相兼樞密事。先是,自夏不雨,至秋,是日甘雨如 注,士大夫相賀。上亦喜,命相而雨,乃命口算諸郡絹 錢,盡蠲一年,為緡八十餘萬。趙雄罷相,蜀士之在朝 者皆有去意,淮謂:「此唐季黨禍之胎也,豈聖世所宜 有?」皆以次進遷,蜀士乃安。樞密都承旨王抃怙寵為 姦,淮極陳其罪,謂:「人主受謗,鮮不由此。」上即斥之,且 曰:「丞相直諒無隱,君臣之間,正宜如此。」章穎論事狂 直,上將黜之,淮曰:「陛下樂聞直言,士大夫以言相高, 此風可賀也。黜之適成其名。」上說,穎復留。時以荒政 為急,淮言:「李椿年老成練達,擬除長沙帥;朱熹學行 篤實,擬除浙東提舉,以倡郡國。」其後推賞,上曰:「朱熹 職事留意。」淮言「修舉荒政,是行其所學,民被實惠,欲 與進職。」上曰:「與升直徽猷閣。」成都闕帥,上加訪問,淮 以留正對。上曰:「非閩人乎?」淮曰:「立賢無方。湯之執中 也,必曰『閩有章子厚、呂惠卿,不有曾公亮、蘇頌、蔡襄 乎?必曰江浙多名臣,不有丁謂、王欽若乎』?」上稱善,拜 左丞相。天長水害七十餘家,或謂不必以聞,淮曰:「昔 人謂人主不可一日不聞水旱盜賊。《記》曰:『四方有敗, 必先知之』。豈可不以聞?」鎮江饑民彊借菽粟,執政請 痛懲之,淮曰:「令甲,饑民罪不至死。」進士八人求以免 舉恩為升等,淮曰:「八人得之,則百人援之。」龔頤以執 政之客補官,求詣銓曹,淮以此門不可啟,絕其請。嘗 言跅弛之士,緩急能出死力,乃以周極知安豐軍,辛 棄疾與祠。上章力求去,以觀文殿大學士判衢州。淮 力辭,改提舉洞霄宮。光宗嗣位,詔詢初政,淮以盡孝 進德,奉天敬民,用人立政,罔不在初。母亡,居喪如禮。 得疾,忽語家人曰:「《易》卦六十四,吾年亦然。」淳熙十六 年薨。訃聞,上哀悼,輟視朝,贈少師,諡「文定。」初,朱熹為 浙東提舉,劾知台州唐仲友。淮素善仲友,不喜熹,乃 擢陳賈為監察御史,俾上疏言「近日道學假名濟偽

之弊,請詔痛革之。」鄭丙為吏部尚書,相與葉力攻道
考證
學,熹由此得祠。其後慶元偽學之禁始於此。

趙雄 编辑

按《宋史》本傳:「雄字溫叔,資州人。為隆興元年類省試 第一。虞允文宣撫西蜀,辟幹辦公事。入相,薦於朝。乾 道五年,召見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詔除正字。范 成大使金,將行,雄當登對,允文招與之語,既進見,雄 極論恢復,孝宗大喜曰:『功名與卿共之』。即除右史,兩 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賀會慶節,雄館伴。子敬披」 露事情不敢隱,邏者以聞。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 言對,上喜。金使入辭,故事當用樂,雄奏:「卜郊有日,天 子方齋,樂不可用。」上難之,遣中使諭雄,雄奏:「金使必 不敢不順,即有他,臣得引與就館。」上大喜。雄請復置 恢復局,日夜講磨,條具合上意,除中書舍人。自選人 入館至此,未滿歲也。時金將起河南之役,議盡以諸 陵梓宮歸於我,上命雄出使賀生辰,仍止奉遷陵寢 及正受書儀。雄既見金主,爭辨數四,其臣屢喝起,雄 辭益力,卒得請乃已。金人謂之「龍鬥。」嘗上疏論恢復 計,大略謂「莫若由蜀以取陝西,得陝西以臨中原,是 秦制六國之勢也。」八年,以母憂去。淳熙二年,召為禮 部侍郎,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一日,奏事,上 曰:「今夏蠶麥甚熟,絲米價平,可喜。」雄奏:「孟子論王道 始於不饑不寒。」上曰:「近世士大夫好高論,恥言農事, 微有西晉風。豈知《周禮》與《易》言理財,周公、孔子曷嘗 不以理財為務?且不獨此士夫諱言恢復,不知其家 有田百畝,內五十畝為人所據,亦投牒理索否?」雄曰: 「陛下志在大有為,敢不布堯言」,書之《時政記》。十一月, 同知樞密院事。五年三月,參知政事。十一月,拜右丞 相。每進見,必曰:「二帝在沙漠,未嘗離諸口也。」朱熹累 召不出,雄請處以外郡,命知南康軍。熹極論時事,上 怒,諭雄令分析。雄奏:「熹狂生,詞窮理短,罪之適成其 名。若天涵地育,置而不問可也。」會周必大亦力言之, 乃止。紹興帥張津獻羨餘四十萬緡,雄乞降旨下紹 興,以其錢為民代輸和買身丁折帛錢之半,使取諸 民者,民復得之,足以見聖王之德。自雄獨相,蜀人在 朝者僅十數。及眷衰,有言其私里黨者,上疑之。已而 陳峴為四川制置,王渥為茶馬,命從中出。雄求去,詔 勉留曰:「丞相任事不避怨」,選才無鄉舊,蓋有所激也。 祖宗時,蜀人未嘗除蜀帥,雄請外,除觀文殿大學士。 四川制置使王藺為御史,以故事不可,上疏論之。雄 乞免,改知瀘南安撫使。上思雄不忘,改知江陵府。江 陵無險可恃,雄請城江陵。城成,民不告擾。張栻再被 召,論恢復固當,第其計非是,即奏疏。孝宗大喜,翌日, 以疏宣示,且手詔云:「恢復當如栻所陳方是。」即除侍 講,云:「且得直宿時與卿論事。」虞允文與雄之徒不樂, 遂沮抑之。廣西橫山買馬,諸蠻感悅,爭以善馬至。上 知栻治行,甚嚮栻,眾皆忌嫉。洎。栻復出荊南,雄事事 沮之。時司天奏相星在楚地,上曰:「張栻當之。」人愈忌 之。光宗將受禪,召雄,雄上《萬言書》,陳修身齊家「以正 朝廷之道」,言甚剴切。詔授寧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 三司,進衛國公。改帥湖北,疾甚,改判資州,又除潼川 府,改隆興府。紹熙四年薨,年六十五。贈少師。嘉定二 年,諡文定。

周必大 编辑

按《宋史》本傳,「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其先鄭州管城 人。祖詵,宣和中倅廬陵,因家焉。父利建,太學博士。必 大少英特,父死,鞠於母家,母親督課之。紹興二十年, 第進士,授徽州戶曹,中博學宏詞科,教授建康府,除 太學錄,召試館職,高宗讀其策曰:『掌制手也』。」守祕書 省正字。館職復召試自此始。兼國史院編修官,除監 察御史。孝宗踐祚,除起居郎,直前奏事。上曰:「朕舊見 卿文,其以近作進。」上初御經筵,必大奏:「經筵非為分 章析句,欲從容訪問,裨聖德,究治體。」先是,左右史久 不除,並記注壅積。必大請言動必書,兼修月進。迺命 必大兼編類聖政所詳定官。又兼權中書舍人。侍經 筵。嘗論邊事,上以蜀為憂,對曰:「蜀民久困,願詔撫諭, 事定宜寬其賦。」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給事中,繳 駁不辟權倖。翟婉容位官吏轉行礙止法,爭之力。上 曰:「意卿止能文,不謂剛正如此。」金索講和時舊禮,必 大條奏請正敵國之名,金為之屈。曾覿、龍大淵得幸, 臺諫交彈之,並遷知閤門事。必大與金安節不書黃, 且奏曰:「陛下於政府侍從,欲罷則罷,欲貶則貶,獨於 二人委曲遷就,恐人言紛紛未止也。」明日,宣手詔,謂: 「給舍為人鼓扇太上時小事,安敢爾?」必大入謝曰:「審 爾,則是臣不以事太上者事陛下。」退待罪。上曰:「朕知 卿舉職,但欲破朋黨,明紀綱耳。」旬日申前命,必大格 不行,遂請祠去。久之,差知南劍州,改提點福建刑獄。 入對:願詔中外舉文武之才,區別所長為一籍,藏禁 中,備緩急之用。除祕書少監兼直學士院,兼領史職。 鄭聞草必大制,上改竄其末,引漢宣帝事。必大因奏 曰:「陛下取漢宣帝之言,親制贊書,明示好惡。臣觀西 漢所謂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黯,不學之霍光,至於公孫弘、蔡義、韋賢,號曰儒者,而持祿保位, 故宣帝謂俗儒不達時宜,使宣帝知真儒,何至雜伯 哉?願平心察之,不可有輕儒名。」上喜其精洽,欲與之 日夕論文。德壽加尊號,必大曰:「太上萬壽,而紹興未 議文,及近上表,用『嗣皇帝為未安。按建炎遙拜徽宗 表,及唐憲宗上順宗尊號冊文,皆稱皇帝』。」議遂定。趙 雄使金,賫國書,議受書禮,必大立具草,略謂:「尊卑分 定,或較等威,叔姪情親,豈嫌坐起。」上褒之曰:「未嘗諭 國書之意,而卿能道朕心中事,此大才也。」兼權兵部 侍郎。奏請重侍從以儲將相,增臺諫以廣耳目,擇監 司郡守以補郎官。尋權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同修 國史、實錄院同修撰。一日,詔同王之奇、陳良翰對選 德殿,袖出手詔,舉唐太宗、魏徵問對,以在位久,功未 有成,治效優劣,苦不自覺,命必大等極陳當否。退而 條陳:「陛下練兵以圖恢復而將數易,是用將之道未 至;擇人以守郡國而守數易,是責實之方未盡。諸州 長吏,倏來忽去,婺州四年易守者五,平江四年易守 者四,甚至秀州一年而四易守,吏姦何由可察,民瘼 何由可蘇?」上善其言,為革二弊:江湖旱,請捐南庫錢 二十萬代民輸。上嘉之,兼侍講兼中書舍人。未幾,辭 直學士院,從之。張說再除簽書樞密院,給事中莫濟 封還錄黃,必大奏曰:「昨舉朝以為不可,陛下亦自知 其誤而止之矣。曾未周歲,此命復出,貴戚預政,公私 兩失,臣不敢具草。」上批:「王曮疾」速譔入。濟、必大予宮 觀,日下出國門。說露章薦濟、必大。於是濟除溫州,必 大除建寧府。濟被命即出,必大至豐城,稱疾而歸,濟 聞之大悔。必大三請祠,以此名益重。久之,除敷文閣 待制兼侍讀,兼權兵部侍郎兼直學士院。上勞之曰: 「卿不迎合,無附麗,朕所倚重。」除兵部侍郎,尋兼太子 詹事。奏言:「太宗儲才為真宗、仁宗之用,仁宗儲才為 治平、元祐之用。自章、蔡沮士氣,卒致裔夷之禍。秦檜 忌刻,逐人才,流弊至今。願陛下儲才於閑暇之日。」上 日御毬場,必大曰:「固知陛下不忘閱武,然太祖二百 年天下屬在聖躬,願自愛。」上改容曰:「卿言甚忠,得非 虞御橛之變乎?正以讎恥未雪,不欲自逸爾。」升兼侍 讀,改吏部侍郎,除翰林學士。久雨,奏請減後宮給使, 寬浙郡積逋,命省部議優恤。內直宣引,論:「金星近前 星,武士擊毬,太子亦與,臣甚危之。」上俾語太子,必大 曰:「太子,人子也,陛下命以驅馳,臣安敢勸以違命?陛 下勿命之可也。」乞歸,弗許。上欲召人與之分職,因問 呂祖謙能文否?對曰:「祖謙涵養久,知」典故,不但文字 之工。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進吏部兼承旨。詔禮 官議明堂典禮,必大定圜丘合宮互舉之議。被旨撰 《選德殿記》及《皇朝文鑑序》。必大在翰林幾六年,制命 溫雅,周盡事情,為一時詞臣之冠。或言其再入也,實 曾覿所薦,而必大不知。除參知政事,上曰:「執政於宰 相,固當和而不同。前此宰相議事,執政更無語,何也?」 必大曰:「大臣自應互相可否,自秦檜當國,執政不敢 措一辭,後遂以為當然。陛下虛心無我,大臣乃欲自 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隱,則大事何由蔽欺?」上深然之。 久旱,手詔求言,宰相謂此詔一下,州郡皆乞振濟,何 以應之?約必大同奏。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儕阻 隔之,何以塞公論?」有介椒房之援求為郎者,上俾諭 給、舍繳駁,必大曰:「臺諫、給舍與三省相維持,豈可諭 意不從?失體?從則壞法。命下之日,臣等自當執奏。」上 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當予而不予則有怨;不 當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責,非任怨也。」除知 樞密院,上曰:「每見宰相不能處之事,卿以數語決之。 三省本末,可輟卿也。」山陽舊屯軍八千,雷世方乞止 差鎮江一軍五千。必大曰:「山陽控扼清河口,若今減 而後增,必致敵疑。揚州武鋒軍,本屯山陽者,不若歲 撥三千,與鎮江五千同戍。」郭杲請移荊南軍萬二千 永屯襄陽,必大言:「襄陽固要地,江陵亦江北喉襟。」於 是留二千人。上諭以金既還上京,且分諸子出鎮將 若何?必大言:「敵恫疑虛喝,正恐我先動,當鎮之以靜, 惟邊將不可不精擇。」拜樞密使,上曰:「若有邊事,宣撫 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上諸軍升差籍,時點召一二 察能否,主帥悚激,無敢容私。刱諸軍點試法,其在外, 解發而親閱之。池州李忠孝自言正將二人不能開 弓,乞罷軍。上曰:「此樞使措置之效也。」金州謀帥必大 曰:「與其私舉,不若明揚令侍從管軍薦舉。」或傳大石 林牙將加兵於金,忽魯大王,分據上京,邊臣結約夏 國,必大皆屏不省,勸上持重勿輕動。既而所傳果妄。 上曰:「卿真有先見之明。」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 首奏:「今內外晏然,殆將二紀,此正可懼之時,當」思經 遠之計,不可紛更,欲速秀州,乞減大軍總制錢二萬。 吏請勘當,必大曰:「此豈勘當時耶?」立蠲之封事,多言 大臣同異,必大曰:「各盡所見,歸於一是,豈可尚同?陛 下復祖宗舊制,命三省覆奏而後行,正欲上下相維, 非止奉行文書也。」高宗升遐,議用顯仁例,遣三使詣 金,必大謂今昔事殊,不當畏敵,曲徇止之。賀正使至或請權易淡黃袍御殿受書。必大執不可,遂為縞素 服就帷幄引見。十五年,思陵發引,援熙陵呂端故事 請行。乃攝太傅,為山陵使。明堂加恩,封濟國公。十一 月,留身乞去,上獎勞再三,忽宣諭:「比年病倦,欲傳位 太子,須卿且留。」必大言:「聖體康寧,止因孝思稍過,何 遽至倦勤?」上曰:「禮莫大於事宗廟,而孟饗多以病分 詣;孝莫重於執喪,而不得自至德壽宮,欲不退休得 乎?朕方以此委卿,必大泣而退。」十二月壬申,密賜紹 熙傳位親札。辛卯,命留身議定。二月壬戌,又命預草 詔,專以奉几筵、侍東朝為意。拜左丞相、許國公,參政 留正拜右丞相。壬子,上始以內禪意諭二府。二月辛 酉朔,降傳位詔。翼日,上吉服御紫宸殿。必大奏:「陛下 巽位與子,盛典再見,度越千古。顧自今不得日侍天 顏。」因哽噎不能言。上亦泫然曰:「正賴卿等協贊新君。」 光宗問當世急務,奏用人、求言二事。三月,拜少保。益 國公李巘草《二相制》,抑揚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 既而斥巘予郡,必大求去,何澹為司業,久不遷,留正 奏選之,澹憾必大而德正,至是為諫長,遂首劾必大, 詔以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澹論不已,遂以少保充 醴泉觀使,判隆興府,不赴。復除觀文殿學士、判潭州, 復大觀文。坐所舉官以賄敗,降滎陽郡公,復益國公, 改判隆興,辭。除醴泉觀使。寧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 曰聖孝,曰敬天,曰崇儉,曰久任。慶元元年,三上表引 年,遂以少傅致仕。先是,布衣呂祖泰上書請誅韓𠈁 胄,逐陳自強,以必大代之。嘉泰元年,御史施康年劾 必大首唱偽徒,私植黨與,詔降為少保。自慶元以後, 𠈁胄之黨立偽學之名以禁錮君子,而必大與趙汝 愚、留正實指為罪首。二年,復少傅。四年,薨,年七十有 九。贈太師,諡文忠。寧宗題篆其墓碑曰「忠文耆德之 碑。」自號平園老叟,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 嘗建三忠堂於鄉,謂歐陽文忠修、楊忠襄邦乂、胡忠 簡銓皆廬陵人,必大平生所敬慕,為文記之,蓋絕筆 也。一子:綸。

留正 编辑

按《宋史》本傳:「正字仲至,泉州永春人。六世祖從效事 太祖,為清遠軍節度使,封鄂國公。紹興十三年,第進 士,授南恩州陽江尉、清海軍節度判官。龔茂良守番 禺,正言:枉法劫盜,贓滿五貫死,海盜加等。小民餌利, 率身陷重辟。請鏤梓海上,使戶知之。民始知避。用茂 良薦,赴都堂審察,宰相虞允文奇之,薦於上,得對,正」 言:「國家右文而略武備,祖宗以天下全力用於西夏, 承平日久,邊不為備,至敵人長驅而不能支。今當改 轍,使文武並用。」孝宗嘉歎,書劄中要語下三省施行。 知循州,陛辭,言:「士大夫名節不立,國家緩急無所倚 仗。靖康金人犯闕,死義者少,因亂謀利者多。今欲恢 復,當崇尚名節。」上益喜,明日,諭輔臣「留正奏事,議論 耿耿,可與職事官。」除軍器監簿。歷官考功郎官。太常 諡葉義問恭簡,正覆諡言:「義問將兵出疆,不知敵人 情偽,及金犯邊,督視寡謀,幾至敗事。」下太常更議,時 論韙之。擢起居舍人,尋權中書舍人。光宗自東宮朝, 顧見正,謂左右曰:「修整如此,其人可知。」迺請於上兼 太子左諭德。正言:「記注進御非設官本意,乞自今免 奏御。」詔從之。為中書舍人兼侍講,兼權兵部侍郎,除 給事中。張說子薦往視鎮江戰艦,挾勢遊觀,沉舟溺 卒。除知閤門事、樞密副承旨,正封還詞頭。洪邦直除 御史,正言邦直為邑人所訟,不宜任風憲。兼權吏部 尚書。言:「用人莫先論相,陛下志在恢復,而相位不能 任輔贊,望精選人才,與圖大計。」時相益不樂,以顯謨 閣直學士出知紹興府。侍御史范仲𦬊劾前帥贓六 十萬,有詔覈責。正明其非辜,御史怒,并劾正,降顯謨 閣待制、提舉玉隆萬壽宮。尋復職,知贛州,奏減上供 米,不報。及為相,蠲一萬八千石。知隆興府,進龍圖閣 直學士、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平四蜀折租價,歲 減酒課三十八萬。乾道初,羌酋奴兒結越大渡河,據 安靜砦,侵漢地幾百里。正密授諸將方略,擒奴兒結 以歸,盡俘其黨。羌平,進敷文閣學士,尋詔赴行在。正 在蜀,以簡素化民,歸裝僅書數簏,人服其清。除端明 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同知樞密院事。孝 宗密諭內禪意,拜右丞相。一日奏事,皇太子參決侍 立,上顧謂太子曰:「留正純誠可託。」光宗受禪,主管左 右春坊姜特立隨龍恩擢知閤門事,聲勢浸盛。正列 其招權預政狀,乞斥逐,上意猶未決。會副參闕,特立 謁正曰:「上以丞相在位久,欲遷左相,葉翥、張杓當擇 一人執政,未知孰先?」正奏之,上大怒,詔特立提舉興 國宮。孝宗聞之曰:「真宰相也。」紹熙元年,進左丞相。正 謹法度,惜名器,毫髮不可干以私。引趙汝愚首從班, 卒與之共政。用黃裳為皇子嘉王翊善,世號得人。嘉 王感疾,正言:陛下只有一子,隔在宮牆外,非便。迺令 蚤正元良之位,入居東宮,則朝夕相見甚順。又奏太 子天下,《本傳》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漢文帝 即位,即建太子。本朝皇子居冢嫡,有未出閤而正儲位者。皇子嘉王既居冢嫡,出閤已久,宜早正儲位,以 定天下本。」再月不報。檢《漢文帝紀》及本朝真宗立仁 宗典故,并呂誨、張方平兩奏,節其要語繳奏。上不豫, 外議洶洶,正與同列間至福寧殿奏事,處分得宜,人 情以安。進封申國公。上疾浸平,正乞歸政,不許。初,正 帥蜀,慮吳氏世,將謀去之。至是,朝廷議更蜀帥,正言: 「西邊三將,惟吳氏世襲兵柄,號為吳家軍,不知有朝 廷。」遂以戶部侍郎丘崇行及吳挺死,韓𠈁胄為吳氏 地,使吳曦世襲。正力請留曦環衛,遣張詔代挺。後數 歲,曦入蜀,卒稔變。《壽皇聖政》成,進少保,封衛國公。李 端友以椒房親手詔除郎,正繳還,上不納。復執奏曰: 「昔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不許。今端友依憑內援, 恐累聖德。」姜特立除浙東副總管,尋召赴行在。正引 唐憲宗召吐突承璀事,乞罷相。上批:「成命已行,朕無 反汗,卿宜自處。」正待罪六和塔,奏言:「陛下近年不知 何人獻把定之說,遂至每事堅執,斷不可回。天下至 大,機務至煩,事出於是則人無異詞,可以固執;事出 於非則眾論紛起,必須惟是之從。臣恐自此以往,事 無是非,陛下壹持把定之說。」言路遂塞。因繳進前後 錫賚及告敕,待罪。范村乞歸田里,不許。壽聖太后將 以冬至上尊號冊寶,以正為禮儀使、攝太傅。於是上 遣左司徐誼諭旨,正復入都堂視事。是行也,待罪凡 一百四十日。冊寶禮成,拜少傅,封魯國公,正力辭。五 年正月,孝宗疾革,正數請車駕過宮。一日,上拂衣起, 正引裾泣諫,隨至福寧殿門。正退,上疏,言極激切。六 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執喪。正率同列屢奏, 乞早正嘉王儲位,又擬指揮付學士院降詔。尋有手 詔:「朕歷事歲久,念欲」退閑,正得之。始懼,請對,復不報, 即出國門,上表請老,末曰:「願陛下速回淵鑒,追悟前 非,漸收人心,庶保國祚。」正始議以上疾未克主喪,宜 立皇太子監國,若終喪未倦勤,當復辟。設議內禪,太 子可即位。時從臣鄭湜奏與正同。既而趙汝愚以內 禪請於憲聖,正謂建儲詔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難處。 論既違,以肩輿逃去。及嘉王即位,尊皇帝為太上皇 帝,以正為大行攢宮總護使。寧宗即位,入謝,復出,憲 聖命速宣押,時汝愚亦以為請。上親札遣使召正還。 侍御史張叔椿請議正棄國之罰,乃徙叔椿吏部侍 郎,而正復相入賀,且請車駕一出,慰安都人心。及定 壽康宮南向,撤去新增禁旅,詔悉從之。進少傅,屢辭 不拜,奏言:「陛下勉徇群情,以登大寶,當遇事從簡,示 天下以不得已之意,實非頒爵之時。」韓𠈁胄浸謀預 政,數詣都堂,正使省吏諭之曰:「此非知閤日往來之 地。」𠈁胄怒而退。會經筵晚講賜坐,正執奏以為非,上 不懌。侍御史黃度論馬大同罪,正擬度補外,上知其 情,除度右正言。正請推恩隨龍人。上曰:「朕未見父母, 可恩及下人耶?」積數事失上意,𠈁胄從而間之。八月, 手詔正以少師、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尋又以諫 議大夫張叔椿言落職。慶元元年六月,詔正以「上皇 付正手詔」八字進入,宣付史館,復觀文殿大學士。初, 劉德秀自重慶入朝,未為正所知,謁正客范仲黼請 為言,正曰:「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靜。」乃除大理 簿。德秀憾之,至是為諫議大夫,論正四大罪,褫職。自 是彈劾無虛歲。以張釜言,責授中大夫、光祿卿,分司 西京,邵州居住。明年,令自便。給事中謝源明封還錄 黃,量移南劍州,再許自便,復光祿大夫,提舉洞霄宮。 上章乞納祿,詔復元官職,致仕。又以御史林采言,依 舊官光祿大夫致仕。俄復觀文殿學士、金紫光祿大 夫。嘉泰元年,進封魏國公,復少師、觀文殿大學士。開 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贈太師。正出處大致如紹 熙去國,恥與姜特立並位,而待罪近郊,五月復入,議 者猶惜其去之不勇,首發大議,蚤正嘉王儲位,遂致 言者深文,指為棄國,豈弘毅有「所不足耶?」或問范仲 黼:「留、趙二公處變不同如何?」仲黼曰:「趙,同姓之卿也, 留則異姓之卿,反復之而不聽,則去。」聞者以為名言。 有詩文、奏議、外制二十卷,行於世。寶慶三年,諡忠宣。 子恭、丙、端,皆為尚書郎。孫元英,工部侍郎;元剛,起居 舍人。

葛邲 编辑

按《宋史》本傳:「邲字楚輔,其先居丹陽,後徙吳興,世以 儒學名家。高祖密至邲,五世登科第。大父勝仲至邲, 三世掌詞命。邲少警敏,葉夢得、陳與義一見稱為國 器。以蔭授建康府上元丞。會金人犯江,上元當敵衝, 調度百出,邲不擾而辦。留守張浚、王綸皆器重之。登 進士第。蕭之敏為御史,薦其才,除國子博士。輪對,論」 州縣受納及鬻爵之弊,孝宗獎諭曰:「觀所奏,知卿才。」 除著作郎兼學士院權直,除右正言。首疏言:「盈虛之 理,隱於未然;治亂之分,生於所忽。宜專以畏天愛民 為先。」又論征榷歲增之害,如輦下都稅務,紹興間所 趁茶鹽,歲以一千三百萬緡為額,乾道六年後增至 二千四百萬緡。成都府一務,初額四「萬八千緡,今至 四十餘萬緡;通四川酒額至五百餘萬緡,民力重困至若租稅有定數,而暗耗日增,折帛益多,民安得不 窮乎?願明詔有司,茶、鹽、酒稅比原額已增至一倍者, 毋更立新額;官吏不增賞,庶少蘇疲甿。」上特召,復令 條陳。邲以六事,對,皆切中時病。除侍御史,論救荒三 事。累遷中書舍人。歲旱,詔求初政得失,邲應詔,大略 謂:「虞允文制國用,南庫之積日以厚,戶部之入日以 削,故近年以來,常有不足之憂。罷兵以來,諸將皆以 賂得升,其勢必至於掊克取償,益精其選。」遷給事中。 張嶷以說之子除知閤,裴良琮以顯仁之姪女夫落 階官,邲皆繳奏。廣西議更鹽法,邲言:「鹽法之行,漕臣 嘗紿」群商,沒入其貲楮幣行之二廣,民必疑慮,且有 後悔。除刑部尚書。邲為東宮僚屬八年,孝宗書「安遇」 字以賜,又出《梅花詩》命邲屬和,眷遇甚渥。光宗受禪, 除參知政事。邲勸上專法孝宗,正風俗,節財用,振士 氣,執中道,恤民力,選將帥,收人材,擇監司,明法令,手 疏歷言之,上嘉納。除知樞密院事。紹熙四年,拜左丞 相,專守祖宗法度,薦進人物,博采公論,惟恐其不聞 之。未期年,除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康府,改隆興,請祠。 寧宗即位,邲上疏言:「今日之事,莫先於修身齊家,結 人心,定規模。」判紹興府,簡稽期會錢穀,刑獄必親。或 謂大臣均佚有體,邲曰:「崇大體而簡細務,吾不為也。」 嘗曰:「十二時中,莫欺自己。」其實踐如此。改判福州,道 行感疾,除少保致仕,薨,年六十六。贈少師,諡文定,配 饗光宗廟庭。有《文集》二百卷、《詞業》五十卷。

陳騤 编辑

按《宋史》本傳:騤字叔進,台州臨海人。紹興二十四年, 試春官第一。秦檜當國,以秦塤居其上。累官遷將作 少監,守祕書少監,兼太子諭德。太子尹臨安,騤謂儲 宮下親細務,不得專於學,非所以毓德也。太子矍然, 亟辭。崔淵以外戚張說進,除祕書郎兼金部郎,騤封 還詞頭。未幾,出知贛州,易秀州。召還,首言:「陛下銳意 圖治,群下急於自媒,爭獻彊兵理財之計,及畀以職, 報效蔑聞,宜杜邪諂之路。」再歸故官,遷祕書監兼崇 政殿說書。淳熙五年,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修《國史》。 上欲采晉、宋以下興亡理亂之大端,約為一書,謂騤 曰:「惟卿與周必大可任此事。」言者忌而攻之,上留章 不下,授提舉太平興國宮。起知寧國府,改知太平州, 加集英殿修撰,以言者罷。起知袁州。光宗受禪,召試 吏部侍郎。紹興元年,同知貢舉兼侍講。二年春,雪雷, 詔陳時政得失,騤疏三十條,如:「宮闈之分不嚴,則權 柄移;內謁之漸不杜,則明斷息;謀臺諫於當路,則私 黨植;咨將帥於近習,則賄賂行;不求讜論,則過失彰; 不謹舊章則取舍錯;宴飲不時則精神昏,賜予無節 則財用竭。」皆切於時病。三年三月,權禮部尚書。六月, 同知樞密院事。四年二月,參知政事。光宗以疾不朝 重華宮,會慶節稱壽,又不果往。騤三入奏,廷臣上疏 者以百數。上感悟,以冬至日朝重華。五年正月朔旦, 稱壽於慈福宮。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臨喪,騤請正儲 位以安人心。七月,攝行三省事。寧宗即位,知樞密院 事兼參知政事。趙汝愚為右丞相,騤素所不快,未嘗 同堂語。汝愚擬除劉光祖侍御史,騤奏曰:「劉光祖舊 與臣有隙,光祖入臺,臣請避之。」汝愚愕而止。時韓𠈁 胄恃傳言之勞,潛竊國柄,吏部侍郎彭龜年論𠈁胄 將為國患,不報。於是龜年、𠈁胄俱請祠,騤曰:「以閤門 去經筵,何以示天下?」龜年竟外補。𠈁胄語人曰:「彭侍 郎不貪好官,固也,元樞亦欲為好人耶?」遂以資政殿 大學士與郡,辭,詔提舉洞霄宮。慶元二年,知婺州。告 老,授觀文殿學士、提舉洞霄宮。嘉泰三年,卒,年七十 六。贈少傅,諡文簡。

胡晉臣 编辑

按《宋史》本傳:「晉臣,字子遠,蜀州人。登紹興二十七年 進士第,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輔薦諸朝, 孝宗召赴行在。入對,疏當今士俗、民力、邊備、軍政四 弊。試學士院,除祕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兼右曹 郎官。輪對,論三事:一、無忽講讀官,以仁宗為法;二、責 諫官以糾官邪,責宰相以抑奔競;三、廣聽納,通下情」, 以銷未形之患。又極論近倖。上覽奏色動,晉臣口陳 甚悉,至論及兩稅折變,天威稍霽,首肯久之。趙雄時 秉政,手詔下中書問近倖姓名,晉臣翼日至中書,執 政詰其故,晉臣曰:「近習招權,丞相豈不知之?」即條具 大者以聞。上感悟。自是近習嚴憚晉臣,以親年高,求 外補,知漢州,除潼川路提點刑獄,以憂去,服除,再召, 以五事見,曰選將帥、廣常平、治渠堰、更銓法、通楮幣。 上謂輔臣曰:「胡晉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累遷侍御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職。侍郎林栗與熹論 《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為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 排栗,物論歸重。光宗嗣位,遷工部侍郎,除給事中,每 以裁濫恩、惜名器為重,內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 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正謝日,上命條上軍政 利害。既而朝重華宮,孝宗謂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 深愜朕意。聞外庭亦無異詞。」晉臣拜謝,除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上自南郊後久不御朝,晉臣與丞 相留正同心輔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陳,以溫凊《定省》 為先,次及親君子,遠小人,抑僥倖,消朋黨。啟沃剴切, 彌縫縝密,人無知者。未幾,薨於位。贈資政殿學士,諡 文靖。

余端禮 编辑

按《宋史》本傳:「端禮,字處恭,衢州龍游人。第進士,知湖 州烏程縣。民間賦丁絹錢,率三氓出一縑,不輸絹而 折其估,一縑千錢,後增至五千,民不勝病。端禮以告 於府,事得上聞。又自詣中書陳便宜,歲蠲緡錢六萬。 召對,時孝宗志在恢復,端禮言:謀敵決勝之道,有聲 有實。敵弱者先聲後實以讋其氣,敵彊者先實後聲 以俟其機。漢武乘匈奴之困,親行邊陲,威震朔方,而 漠南無王庭者讋其氣而服之,所謂先聲而後實」也。 越謀吳則不然,外講盟好,內修武備,陽行成以種、蠡, 陰結援於齊、晉,教習之士益精,而獻遺之禮益密,用 能一戰而霸者,伺其機而圖之,所謂「先實而後聲」也。 今日之事,異於漢而與越相若。願陰「設其備而密為 之謀,觀變察時,則機可投矣。」古之投機者有四,有投 隙之機,有擣虛之機,有乘亂之機,有承弊之機。因其 內釁而擊之,若匈奴困於三國之攻而宣帝出師,此 投隙之機也。因其外患而伐之,若夫差牽於黃池之 役而越兵入吳,此《擣虛》之機也。敵國不道,因其離而 舉之,若晉之降孫皓,「此乘亂之機也。敵人勢窮,躡其 後而蹙之,若高祖之追項羽,此乘弊之機也。機之未 至不可以先,機之已至不可以後。以此備邊,安若太 山。以此應敵,動如破竹,惟所欲為,無不如志。」上喜曰: 「卿可謂通事體矣。」後以薦為監察御史,遷大理少卿, 轉太常少卿。詔以來歲祈穀,上帝仲春躬耕籍田,令 禮官討論明道故事。端禮言:「祈穀之制,合祭天地於 圜丘,前期享於太廟,視冬至郊祀之儀,此國朝故事 也。若乃明道之制,則以宮中火後,考室落成,故於太 安殿恭謝天地,此特一時謝災之事耳。今欲祈榖而 耕籍,必合祭天地於圜丘,必前期朝享於景靈宮、太 廟可也。欲如明道之制,行於殿庭,不可。」詔太常禮部 集議。中書有可以義起者,端禮曰:「禮固有可義起,至 於大體,則不可易。古者郊而後耕,以其於郊,故謂之 郊,猶祀於明堂,故謂之明堂。如明道謝災之制,則與 祈穀異。今以郊而施之殿庭,亦將以明堂而施之壇 壝乎?禮之失,自端禮始。端禮死,不敢奉詔。」上為之止。 權兵部侍郎兼太子詹事,進吏部侍郎,出知太平州, 奉祀。光宗立,召見,言:「天子之孝,不與庶人同。今陛下 之孝於壽皇,當如舜之於堯,行其道可也;武之於文, 繼其志述其事可也。凡壽皇睿謀聖訓,仁政善教所 嘗施於天下者,願與二三大臣朝夕講求而力行之, 則足以盡事親之孝矣。」授集英殿修撰、知贛州。還,為 吏部侍郎、權刑部尚書兼侍講,以煥章閣直學士知 建康府。召拜吏部尚書,擢同知樞密院事。興州帥吳 挺死,端禮謂樞密趙汝愚曰:「吳氏世握蜀兵,今若復 令承襲,將為後患。」汝愚是其言,合辭以奏。光宗意未 決,端禮言:「汝愚所請,為蜀計,為東南計。夫置大將而 非其人,是無蜀也;無蜀,是無東南也。今軍中請帥,而 遲遲不報,人將生心。」不聽。後挺子曦卒以蜀叛,如端 禮言,上以疾不朝重華宮。孝宗崩,又不能發喪,人情 恟然。端禮謂宰相留正曰:「公獨不見唐肅宗朝群臣 發哀太極殿故事乎?宜請太皇太后代行祭奠之禮。」 於是宰執以請於太皇太后,留正懼,入臨重華宮,仆 地,致仕而去。太皇太后垂簾,策皇子嘉王即皇帝位, 王流涕遜避。端禮奏:「太上違豫,大喪乏主,安危之機, 在於呼吸。太皇太后非為陛下計,乃為太上皇帝計, 為宗社計。今堅持退讓,不思國家之大計,是守匹夫 之小節,而昧天子之大孝也。」寧宗戄然收淚,不得已, 側身就御坐之半。端禮與汝愚再拜固請,寧宗乃正 御坐,退行禫祭禮。進端禮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汝愚去右丞相位,端禮代之。始,端禮與汝愚同心共 政,汝愚嘗曰:「士論未一,非余處恭不能任。」及韓𠈁胄 以傳道之勞,寖竊威柄,汝愚等欲疏斥之,謀泄而汝 愚逐,端禮不能遏,但長吁而已。浙西常平黃灝以放 民租竄知婺州,黃度以庇屬吏,褫職罷郡。二人皆𠈁 胄所憾,端禮執奏,竟不免於罪。太府丞呂祖儉坐上 書忤𠈁胄南遷,端禮救解不獲,公議始歸責焉。他日, 見上言除從官中書,不知朝綱已紊,禍根已滋,即丐 去,不許。進左丞相。端禮在相位期年,頗知擁護善類, 然為𠈁胄所制,壹鬱不愜志,稱疾求退,以觀文殿大 學士提舉洞霄宮。居頃之,判潭州,移慶元,復帥潭。薨, 授少保、郇國公,致仕,贈太傅,諡忠肅。子嶸,工部尚書。

趙汝愚 编辑

按《宋史》本傳:汝愚字子直,漢恭憲王元佐七世孫,居 饒之餘干縣。父善應,字彥遠,官終修武郎,江西兵馬 都監。汝愚早有大志,每曰:「大夫得汗青一幅紙,始不 負此生。」擢進士第一,簽書寧國軍節度判官,召試館職,除祕書省正字。孝宗方銳意恢復,始見即陳自治 之策,孝宗稱善,遷校書郎,知閤門。張說擢簽書樞密 院事,汝愚不往見,率同列請祠,未報。會祖母訃至,即 日歸,因自劾上不加罪。遷著作郎、知信州,易台州,除 江西轉運判官,入為吏部郎兼太子侍講,遷祕書少 監兼權給事中。內侍陳源有寵於德壽宮,添差浙西 副總管。汝愚言:「祖宗以童貫典兵,卒開邊釁,源不宜 使居總戎之任。」孝宗喜,詔:「自今內侍」不得兼兵職。舊 制,密院文書皆經門下省,張說在西府,託言邊機不 宜泄。汝愚謂:「東、西二府,朝廷治亂所關,中書庶政,無 一不由東省,何密院不然?」孝宗命如舊制。權吏部侍 郎兼太子右庶子。論知閤王抃招權預政,出抃外祠。 以集英殿修撰帥福建,陛辭,言國事之大者四,其一 謂:「吳氏四世專蜀兵,非國家之利,請及今以漸抑之。」 進直學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諸羌蠻相挻為邊 患,汝愚至,悉以計分其勢。孝宗謂其有文武威風,召 還。光宗受禪,趣召未至,殿中侍御史范處義論其稽 命,除知潭州,辭,改太平州。進敷文閣學士、知福州。紹 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先是,高宗以宮人黃氏侍光 宗於東宮。及即位為貴妃,后李氏意不能平。是年冬 十一月郊,有司已戒而風雨暴至,光宗震懼。及齋宿 青城,貴妃暴薨。駕還,聞之恚。是夕疾作,內侍馳白孝 宗,孝宗倉卒至南內,問所以致疾之由,不免有所戒 責。及光宗疾稍平,汝愚入對,上常以五日一朝孝宗 於重華宮,至是往往以傳旨免,至會慶節上壽,駕不 出;冬至朝,駕又不出,都人以為憂。汝愚往復䂓諫,上 意乃悟。汝愚又屬嗣秀王伯圭調護,於是兩宮之情 通。光宗及后俱詣北內,從容竟日。四年,汝愚知貢舉, 與監察御史汪義端有違言,汝愚除同知樞密院事。 義端言「祖宗之法,宗室不為執政詆,汝愚植黨沽名。」 疏上不納。又論臺諫、給舍陰附汝愚,一切緘默,不報; 論汝愚發策譏訕祖宗,又不報。汝愚力辭,上為徙義 端軍器監。給事中黃裳言:「汝愚事親孝,事君忠,居官 廉,憂國愛民,出於天性。義端實忌賢,不可以不黜。」上 乃黜義端補郡,汝愚不獲已,拜命。未幾,遷知樞密院 事,辭不拜。有旨趣受告,汝愚對曰:「臣非敢久辭,臣嘗 論朝廷數事,其言未見用。今陛下過重華,留正復相, 天下幸甚。惟武興未除帥,臣心不敢安。」上遂以張詔 代領武興軍,汝愚乃受命。光宗之疾,生於疑畏,其未 過宮也,汝愚數從容進諫,光宗出聞其語輒悟,入輒 復疑。五年春,孝宗不豫,夏五月,疾日臻。光宗御後殿, 丞相率同列入請上詣重華宮侍疾,從臣、臺諫繼入, 閤門吏以故事止之,不退。光宗益疑,起入內。越二日, 宰相又請對,光宗令知閤門事韓𠈁胄傳旨云:「宰執 並出。」於是俱至浙江亭俟命。孝宗聞之憂甚。嗣秀王 簡丞相傳孝宗意,令宰執復入。𠈁胄奏曰:「昨傳旨令 宰執出殿門,今乃出都門,請自往宣押。」汝愚等乃還 第。六月丁酉夜五鼓,重華大閹扣宰執私第報孝宗 崩,中書以聞,汝愚恐上疑,或不出視朝,持其劄不上。 次日,上視朝,汝愚以提舉《重華宮關禮狀》進,上乃許 過北內。至日昃不出,宰相率百官詣重華宮發喪。壬 寅,將成服,留正與汝愚議介少傅吳琚請憲聖太后 垂簾,暫主喪事,憲聖不許。正等附奏曰:「臣等連日造 南內,請對不獲,累上疏不得報。今當率百僚恭請,若 皇帝不出,百官相與慟哭於宮門,恐人情騷動,為社 稷憂。乞太皇太后降旨,以皇帝有疾,蹔就宮中成服。 然喪不可無主,祝文稱『孝子嗣皇帝』」,宰臣不敢代行。 太皇太后,壽皇之母也,請攝行祭禮。蓋是時正汝愚 之請垂簾也,以國本係乎嘉王,欲因簾前奏陳宗社 之計,使令出簾幃之間,事行廟堂之上,則體正言順, 可無後艱。而吳琚素畏慎,且以后戚,不欲與聞大計, 此議竟格。丁未,宰臣已下待對和寧門,不報,乃入奏 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早正儲位,以安人心。」又不 報。越六日,再請,御批云:「甚好。明日同擬旨以進,乞上 親批,付學士院降詔。」是夕,御批付丞相云:「歷事歲久, 念欲退閑。」留正見之懼,因朝臨,佯仆於庭,密為去計。 汝愚自度不得辭其責,念故事須坐甲以戒不虞,而 殿帥郭杲莫有以腹心語者。會工部尚書趙彥逾至 私第,語及國事,汝愚泣,彥逾亦泣。汝愚因微及與子 意,彥逾喜。汝愚知彥逾善杲,因繆曰:「郭杲儻不同,奈 何?」彥逾曰:「某當任之。」約明,乃復命。汝愚曰:「此大事,已 出諸口,豈容有所俟乎?」汝愚不敢入私室,退坐屏後, 以待彥逾之至。有頃,彥逾至,議遂定。明日,正以五更 肩輿出城去,人心益搖,汝愚處之恬然。自吳琚之議 不諧,汝愚與徐誼、葉適謀可以白意於慈福宮者,乃 遣韓𠈁胄以內禪之意請於憲聖。𠈁胄因所善內侍 張宗尹以奏不獲命,明日往,又不獲命。𠈁胄逡巡將 退重華宮,提舉關禮見而問之,𠈁胄具述汝愚意,禮 令少俟,入見憲聖而泣。憲聖問故,禮曰:「聖人讀書萬 卷,亦嘗見有如此時而保無亂者乎?」憲聖曰:「此非汝 所知。」禮曰:「此事人人知之。今丞相已去,所賴者趙知院,旦夕亦去矣。」言與淚俱。憲聖驚曰:「知院同姓,事體 與他人異,乃亦去乎?」禮曰:「知院未去,非但以同姓,故 以太皇太后為可恃耳。今定大計而不獲命,勢不得 不去,將如天下何?願聖人三思。」憲聖問𠈁胄安在?禮 曰:「臣已留其俟命。」憲聖曰:「事順則可令諭好為之。」禮 報𠈁胄,且云:來早,太皇太后於壽皇梓宮前垂簾,引 執政,𠈁胄復命。汝愚始以其事語陳騤、余端禮使郭 杲及步帥閻仲夜,以兵衛南北,內禮使其姻黨宣贊 舍人傅昌朝密製黃袍。是日,嘉王謁告不入臨,汝愚 曰:「禫祭重事,王不可不出。」翌日,禫祭,群臣入,王亦入。 汝愚率百官詣大行前,憲聖垂簾,汝愚率同列再拜, 奏:「皇帝疾,未能執喪,臣等乞立皇子嘉王為太子,以 繫人心。皇帝批出有『甚好』二字,繼有『念欲退閑』之語, 取太皇太后處分。」憲聖曰:「既有御筆,相公當奉行。」汝 愚曰:「茲事重大,播之天下,書之史冊,須議一指揮。」憲 聖允諾。汝愚袖出所擬太皇太后指揮以進,云:「皇帝 以疾,至今未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閑。皇子嘉王 擴可即皇帝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皇后為太」上皇 后。憲聖覽畢曰:「甚善。」汝愚奏:「自今臣等有合奏事,當 取嗣君處分。然恐兩宮父子間有難處者,須煩太皇 太后主張。」又奏:「上皇疾未平,驟聞此事,不無驚疑。乞 令都知楊舜卿提舉本宮任其責。」遂召舜卿至簾前 面喻之。憲聖乃命皇子即位。皇子固辭曰:「恐負不孝 名。」汝愚奏:「天子當以安社稷定國家為孝,今中外人 人憂亂,萬一變生,置太上皇何地?」眾扶入素幄,披黃 袍,方卻立未坐,汝愚率同列再拜。寧宗詣几筵殿,哭 盡哀。須臾,立仗訖,催百官班。帝衰服出,就重華殿東 廡素幄立,內侍扶掖,乃坐。百官起居訖,行禫祭禮。汝 愚即喪次召還留正長百僚,命朱熹待制經筵,悉收 召士君子之在外者。侍御史張叔椿請議正棄國之 罰,汝愚為遷叔椿官。是月,上命汝愚兼權參知政事。 留正至,汝愚乞免兼職,乃除特進、右丞相。汝愚辭不 拜,曰:「同姓之卿,不幸處君臣之變,敢言功乎?」乃命以 特進為樞密使,汝愚又辭特進。孝宗將欑,汝愚議欑 宮非永制,欲改卜山陵,與留正議不合。𠈁胄因而間 之,出正判建康,命汝愚為光祿大夫、右丞相,汝愚力 辭,至再三,不許。汝愚本倚正共事,怒𠈁胄不以告,及 來謁,故不見。𠈁胄慚忿。簽書樞密羅點曰:「公誤矣。」汝 愚亦悟,復見之。𠈁胄終不懌,自以有定策功,且依託 肺腑,出入宮掖,居中用事。朱熹進對以為言,又約吏 部侍郎彭龜年同劾之,未果。熹白汝愚,當以厚賞酬 勞,勿使預政,而汝愚謂其易制不為慮。右正言黃度 欲論𠈁胄謀泄,以內批斥去。熹因講畢,奏疏極言:「陛 下即位未能旬月,而進退宰執,移易臺諫,皆出陛下 之獨斷。大臣不與謀,給舍不及議,此弊不革,臣恐名 為獨斷,而主威不免於下移。」疏入,遽出內批,除熹宮 觀。汝愚袖批還上,且諫且拜,𠈁胄必欲出之。汝愚退 求去,不許。吏部侍郎彭龜年力陳:「𠈁胄竊弄威福,為 中外所附,不去必貽患。」又奏:「近日逐朱熹太暴,故欲 陛下亦亟去此小人。」既而內批「龜年與郡」,𠈁胄勢益 張,𠈁胄恃功為汝愚所抑,日夜謀引其黨為臺諫以 擯汝愚。汝愚為人疏,不虞其姦。趙彥逾以嘗達意於 郭杲,事定,冀汝愚引與同列,至是除四川制置,意不 㥦,與𠈁胄合謀。陛辭日,盡疏當時賢者姓名,指為汝 愚之黨,上意不能無疑。汝愚請令近臣舉御史,𠈁胄 密諭中司,令薦所厚大理寺簿劉德秀,內批擢德秀 為察官,其黨牽聯以進,言路遂皆𠈁胄之人。會黃裳、 羅點卒,𠈁胄又擢其黨京鏜代點,汝愚始孤,天子益 無所倚信。於是中書舍人陳傅良、監察御史吳獵、起 居郎劉光祖各先後斥去。群憸和附,嫉正士如仇讎, 而衣冠之禍始矣。𠈁胄欲逐汝愚而難其名,或教之 曰:「彼宗姓,誣以謀危社稷,則一網無遺。」𠈁胄然之,擢 其黨將作監李沐為正言。沐,彥穎之子也,嘗求節度 使於汝愚,不得,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將不利於社 稷,乞罷其政。汝愚出浙江亭待罪,遂罷右相,除觀文 殿學士、知福州。臺臣合詞乞寢出守之命,遂以大學 士提舉洞霄宮。國子祭酒李祥言:「去歲國遭大戚,中 外洶洶,留正棄相位而去,官僚幾欲解散,軍民皆將 為亂,兩宮隔絕,國喪無主。汝愚以樞臣獨不避殞身 滅族之禍,奉太皇太后命,翊陛下以登九五,勳勞著 於社稷,精忠貫於天地,乃卒受黯黮而去,天下後世 其謂何?」博士楊簡亦以為言。李沐劾祥、簡,罷之。太府 丞呂祖儉亦上書訴汝愚之忠。詔祖儉朋比罔上,送 韶州安置。太學生楊宏中、周端朝、張衟林仲麟、蔣傅、 徐範等伏闕言:「去歲人情驚疑,變在朝夕。當時假非 汝愚出死力定大議,雖百李沐罔知攸濟。當國家多 難,汝愚位樞府,本兵柄指揮,操縱何向,不可不以此 時為利。今上下安恬,乃獨有異志乎?」書上,悉送五百 里外羈管。𠈁胄忌汝愚益深,謂不重貶人。言不已,以 中丞何澹疏落大觀文,監察御史胡紘疏:汝愚倡引 偽徒,謀為不軌,乘龍授鼎,假夢為符。責寧遠軍節度副使,永州安置。初,汝愚嘗夢孝宗授以湯鼎,背負白 龍升天,後翼寧宗以素服登大寶,蓋其驗也。而讒者 以為言。時汪義端行詞,用漢誅劉屈氂、唐戮李林甫 事,示欲殺之意,迪功郎趙師召亦上書乞斬汝愚,汝 愚怡然就道,謂諸子曰:「觀𠈁胄之意,必欲殺我。我死, 汝曹尚可免也。」至衡州病作,為守臣錢鍪所窘,暴薨。 天下聞而冤之,時慶元二年正月壬午也。汝愚學務 有用,常以司馬光、富弼、韓琦、范仲淹自期,凡平昔所 聞於師友如張栻、朱熹、呂祖謙、汪應辰、王十朋、胡銓、 李燾、林光朝之言,欲次第行之,未果。所著詩文十五 卷,《太祖實錄舉要》若干卷,《類宋朝諸臣奏議》三百卷。 汝愚聚族而居,門內三千指,所得廩給,悉分與之。菜 羹疏食,恩意均洽,人無間言。自奉養甚薄,為夕郎時, 大冬衣布裘,至為相亦然。汝愚既沒,黨禁寖解,旋復 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已而贈少保。𠈁胄誅,盡復元 官,賜諡忠定,贈太師,追封沂國公。理宗詔配享寧宗 廟庭,追封福王,其後進封周王。子九人,崇憲,其長子 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