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45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四十五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四十五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六十五

  明三

  丘濬       謝遷

  李東陽      王鏊

  楊廷和      劉忠

  費宏       蔣冕

  毛紀       梁儲

  楊一清

官常典第二百四十五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六十五 编辑

明三 编辑

丘濬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濬字仲深,瓊山人。幼孤,母李氏教之 讀書,過目成誦。家貧無書,嘗走數百里借書,必得乃 已。舉鄉試第一,景泰五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 濬既官翰林,見聞益廣,尢熟國家典故。成化中,秩滿, 進侍講,與修《英宗實錄》,進侍講學士。《續通鑑綱目》成, 擢學士,遷國子祭酒。經生作文尚險怪,濬主南畿鄉」 試,分考、會試,皆痛抑之。及是,尢諄切告誡,返文體於 正。尋進禮部右侍郎,掌祭酒事。濬以真德秀《大學衍 義》止述修身齊家事,而於治國平天下闕焉,乃博採 群書以補之。書成,適孝宗嗣位,表上其書。帝稱善,特 進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賚金幣下詔刊行。修《憲宗 實錄》,充副總裁。弘治四年書成,加太子太保。尋命兼 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尚書入內閣者,自濬始,時 年七十一矣。濬以《衍義補》所載皆可見之行事,請摘 其要者奏聞,下內閣議行之。帝報可。明年,濬上言:「臣 見成化時彗星三見,遍埽三垣,地凡五六百震。邇者 彗星見天津,地震天鳴無虛日,異鳥三鳴於禁中。《春 秋》二百四十年,書彗孛者三,地震者五,飛禽者三,今 乃屢見於二十餘年之間,甚可畏也。願陛下體上天 之仁愛,念祖宗之艱難,正身清心,以立本而應務。謹 好尚,不惑於異端,節財用不至於耗國,公任使不失 於偏聽;禁私謁,明義理,慎儉德,勤政務,則承風希寵、 左道亂政之徒,自不敢肆其奸,而天災弭矣。」因列時 弊二十二事,帝納之。六年以目疾免朝參。濬在位,常 以寬大啟上心,忠厚變士習。顧性褊隘,嘗與劉健議 事不合,至投冠於地。言官建白不當意,多面折之。抑 陳獻章、莊昶。與王恕不相得,至不交一言。六年大計 群吏,恕所奏罷幾二千人,濬請留九十人。恕爭之不 得,而濬令太醫院判劉文泰訐恕為潤色。其疏稿,恕 竟坐罷。人以是大不直濬。給事中毛珵、御史宋德、周 津等交章劾濬不可居相位,帝不問。踰年,加少保。八 年卒,年七十六,贈太傅,諡文莊。濬廉介,所居邸第極 湫隘,四十年不易。性嗜學,既老,右目失明,猶披覽不 輟。然議論多偏激,而博辯足以濟之。嘗譏范仲淹生 事,謂「岳飛未必能恢復;秦」檜有再造功,聞者不無駭。 正德中,以巡按御史言賜祠於鄉曰《景賢》。

謝遷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遷字于喬,餘姚人。成化十年鄉試第 一。明年舉進士,復第一,授修撰,累遷左庶子。弘治元 年春,中官郭鏞請豫選妃嬪備六宮,遷上言:『三年之 憂,豈容頓忘,祥禫之期,歲亦不遠,請俟諒陰既終,徐 議未晚』。尚書周洪謨等如遷議,從之。帝居東宮時,遷 已為講官,及是復與日講,務積誠,開帝意。前夕必正」 衣冠習誦,及進講,敷詞詳切,帝數稱善。進少詹事兼 侍讀學士。八年詔同李東陽入內閣,參預機務。遷時 居憂,力辭,服除始拜命。進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 閣,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上疏勸太 子親賢遠佞,勤學問,戒逸豫,帝嘉之。尚書馬文升以 大同邊警,餉饋不足,請加南方兩稅折銀。遷曰:「先朝 以南方賦重,故折銀以寬之。今議加,恐民不堪命。且 足國在節用,苟用度無節,雖加賦奚益?」會尚書倪岳 亦爭之,議遂寢。孝宗晚年,慨然欲釐弊政,而內府諸 庫及倉場、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詰。御馬監、騰 驤四衛勇士,自以禁軍不隸兵部,率空名支餉,其弊 尢甚。遷承間言之。帝令擬旨禁約。遷曰:「虛言設禁無 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聞,然後嚴立條約,有 犯必誅,庶積蠹可去。」帝俞允之。遷儀觀俊偉,秉節直 諒,與劉健、李東陽同心輔政。而遷見事尤敏,天下稱 賢相。武宗嗣位,屢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既數諫弗聽因天變求去甚力,帝輒慰留。及請誅劉瑾不克,遂與 健同致仕歸。頒敕禮數俱如健,而瑾怨遷未已。焦芳 既附瑾,亦憾遷嘗舉王鏊自代,不及已,乃取中旨勒 罷其弟兵部主事迪,斥其子編修丕為民。遣使四出 偵察,無所得,則摭遷前為內閣時浙江應詔舉懷才、 抱德士,餘姚周禮、徐子元、許龍,上虞徐文彪,皆遷同 鄉,而草詔由健,欲因此為罪。矯旨謂「天下至大,豈無 應詔者,何餘姚隱士之多耶?」遂下禮等詔獄,屬主者。 詞連健、遷。瑾持至閤,欲逮二人,籍其家,賴東陽力解, 瑾意少釋。芳從旁厲聲曰:「縱輕貸,亦當除名。」既而旨 下,果如芳言。禮等咸戍邊。吏部尚書劉宇阿瑾意,劾 兩司以下訪舉失實,皆得罪,坐罰米,有削籍者。且詔 「自今餘姚人毋選京官,著為令。」未幾,給事中李憲、御 史顏正等,請奪健、遷及尚書馬文升、劉大夏、韓文、許 進等誥命,為奸回小人戒奪者六百七十五人。當是 時,人皆為遷危,而遷與客圍棋賦詩自若。瑾誅,復職 致仕。世宗即位,遣使存問,起迪參議。丕復官翰林。遷 乃遣子正入謝,勸帝勤學,法祖聽諫。優旨荅之。嘉靖 二年復詔有司存問。六年,大學士費宏舉遷自代。楊 一清欲阻張璁,亦力舉遷。帝乃遣行人齎手敕即家 起之,命撫、按官敦促上道。時遷年七十九矣,不得已 拜命。比至,而璁已入閣。一清以官尊於遷,無相下意。 遷居位數月,力求去。帝待遷愈厚,以天寒免朝參,除 夕賜御製詩。及以病告,則遣醫賜藥餌,光祿致酒餼, 使者相望於道。遷竟以次年正月辭歸。十年卒於家, 年八十有三。贈太傅,諡「文正。」迪,仕至廣東布政使。丕, 鄉試第一,進士及第。歷官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

李東陽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東陽字賓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師。 四歲能徑尺書。景帝召試之,甚喜,抱置膝上,賜果鈔 還其家。後兩召講《尚書大義》,稱旨,命入京學。天順六 年,年十六,舉順天鄉試,遂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四年,《憲宗實錄》成, 由左庶子兼侍講學士,進太常少卿,兼官如故。東陽」 盛有文名,不為當軸所喜,至五年,始得與講筵。旱災 求言,東陽條摘《孟子》七篇大義,附以時政得失,累數 千言上之。帝稱善。閣臣徐溥等以詔敕繁,請如先朝 王直故事,設官專領。乃擢東陽禮部右侍郎兼侍讀 學士,入內閣專典誥敕。八年,以本官直文淵閣,參預 機務,與謝遷同日登用。時政闕失,輒偕溥等盡言極 諫。東陽工古文辭,閣中疏草必屬之,疏出多為人傳 誦。久之,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十 七年,重建《闕里廟》成,奉命往祭。還,上疏言:「臣奉使遄 行,適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麥已枯,秋禾未種。輓舟者 無完衣,荷鋤者有菜色。盜賊縱橫,青州尤甚。南來人 言,淮、揚諸府,流亡載」道,掘胔而食。江南、浙東,方數千 里,戶口消耗,軍伍空虛,庫無旬日之儲,官缺累歲之 俸。東南財賦所出,一歲之饑,已至於此。北地呰窳,素 無積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變之生,恐不可測。言 及於斯,可為痛哭。臣自非經過其地,則雖久處官曹, 日理章疏,猶不得其詳,況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者耶? 《道路》言:「穴食太眾,國用無經,差役頻煩,科派重疊。京 城土木繁興,供役軍士,財力交殫,每遇班操,寧死不 赴。勢家鉅族,田連郡縣,猶請乞不已。親王之國,供億 至二三十萬。游手之徒,託名皇親僕從,每於關津都 會大張市肆,網羅商稅。國家建都於北,仰給東南,商 賈驚散,大非細故。更有織造內官,縱群小掊擊閘河, 官吏莫不奔駭,鬻販窮民,所在騷然,此又臣所目擊 者。夫閭閻之情,郡縣不得而知也;郡縣之情,廟堂不 得而知也;廟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於容隱, 成於蒙蔽,容隱之端甚小,蒙蔽之禍甚深。臣在山東, 伏聞陛下以災異屢見,敕群臣盡言無諱,然詔旨頻 降,章疏畢陳,而事關內廷貴戚者,動為掣肘。累歲經 時,俱見遏罷。誠恐今日所言,又為虛文。乞取從前內 外條奏,詳加採擇,斷在必行。」帝嘉歎,悉付所司。因再 疏自劾求退,不許。明年與劉健、謝遷同受顧命。武宗 立,屢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數諫帝失德,不見省。及劉 瑾入司禮,與健等即日辭位。而東陽獨留,恥之,再疏 懇請,不許。健等瀕行,東陽祖餞泣下。健正色曰:「何哭 為?使當日力爭,與我輩同去矣。」東陽嘿然。是時,中外 大權皆歸瑾,務摧抑縉紳。而焦芳既入閣,助之虐老 成忠直士,放逐殆盡。東陽悒悒不得志。然遇傳免日 講,日晏視朝,每拜疏切諫。瑾兇暴日甚,無所不訕侮, 於東陽,猶陽禮敬。凡瑾所為亂政,彌縫其間,亦多所 補救。尚寶卿崔璿、副使姚祥、郎中張瑋以違制乘肩 輿,給事中安奎、御史張彧以覈邊餉失瑾意,皆荷重 校幾死。東陽力救,璿等謫戍,奎、彧得釋。三年六月朝 退,有遺《匿名書》於御道,數瑾罪者。詔百官悉跪奉天 門外。頃之,令大僚及翰林皆出,執庶僚三百餘人下 詔獄。次日,東陽等力救未報。瑾廉知乃同類所為,眾 獲宥。東陽又疏言數事,章下所司覆奏,有所輕減。瑾大怒,矯旨詰責數百言,中外駭歎。瑾患盜賊日滋,欲 戍其家屬。東陽力爭,或自陳捕盜七十人功。所司乞 詰鄰伍及為之囊橐者,將以新例處之。東陽言:「如是 則百年之案,皆可追論也。」由是俱得免。東陽既求去 不得,委蛇避禍,而焦芳疾東陽位已上,日夕搆之瑾。 瑾乃令人摘《通鑑纂要》小疵為東陽等罪,而除謄錄 官數人名,欲因以及東陽。東陽大窘,度勢不能爭,屬 芳與張綵為解,乃已。瑾久亦安之。當其威虐烜赫時, 東陽婉言曉譬,屢見聽從。劉健、謝遷、劉大夏、楊一清 及平江伯陳熊輩,幾得危禍,皆賴東陽而解。其潛移 「默奪,保全善類」,天下亦陰受其庇,而氣節之士多非 之。侍郎羅𤣱上書,勸其早退,至「請削門生籍。」東陽得 書,俛首長歎而已。焦芳既與中人為一,王鏊雖持正, 亦不能與瑾抗。東陽乃援楊廷和共事,差倚以自強。 已而鏊辭位,劉宇代之,未幾去。繼以曹元皆瑾黨也, 以故東陽勢益孤。東陽前已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後 瑾欲加芳官,詔東陽食正一品祿。久之,摘《會典》中譌 謬,奪所加祿。居數日,以《孝宗實錄》成,旋復之。蓋東陽 亦不免狎侮矣。五年春,帝以久旱下詔恤刑。東陽等 因上詔書所未及者數條,帝悉從之。巳,法司劉璟等 畏瑾,減死者止二人。其秋瑾誅,東陽乃上疏自列曰: 「臣備員禁近,與瑾職掌相關。凡調職撰敕,或被駁再 三,或徑自改竄。或持回私室,假手他人。或遞出謄黃, 逼令落槁。真假混淆,無從別白。臣雖委曲匡持,期於 少濟,而因循隱忍,所損亦多。理宜黜罷。」帝慰留之。以 平寘鐇加特進左柱國,廕一子尚寶司丞。為御史張 芹所劾。帝怒,奪芹俸。東陽亦乞休,辭廕不許。時焦芳、 曹元已罷,而劉忠、梁儲入,政事一新。然張永、魏彬、馬 永成、谷大用等猶用事,帝嬉遊如故,皇子未生,多居 宿於外。又議大興豹房之役,建寺觀於禁中。東陽等 憂之,前後上章切諫,不報。霸州盜劉六等亂起,侍郎 陸完方出師涿州,賊已至固安,京師震動。帝乃召對 東陽、廷和儲於左順門,欲召還完軍,東陽稱善。因言: 「賊本烏合,朝廷賞罰明信,使諸將效力,賊自不足平。」 帝曰:「然。」遂慰勞,賜羊酒而退。時帝久不接大臣,及是 但答問數言,無所獻替,人益責望東陽。七年,東陽等 以京師及山西、陝西、雲南、福建相繼地震,而帝講筵 不舉。視朝久曠,宗社祭享不親,禁門出入無度。谷大 用仍開西廠,屢上疏極諫,帝亦終不聽。九載秩滿,兼 支大學士俸。河南賊平,廕子世錦衣千戶。再疏力辭, 改廕六品文官。其冬,帝欲調宣府軍三千入衛,而以 京軍更番戍邊。東陽等力持不可。大臣、臺諫皆以為 言。中官旁午索草敕,帝坐乾清宮門趣之。東陽等終 不奉詔。明日,竟出內降行之。江彬等遂以邊兵入衛 豹房,小人「愈得志矣。」東陽以老疾乞休,前後章數上, 至是始許。賜敕給廩隸如故事。又四年卒,年七十。贈 太師,諡文正。東陽事父淳,有孝行。初官翰林時,常飲 酒至夜深,父不就寢,忍寒待其歸,自此終身不夜飲 於外。為文典雅流麗,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工篆隸 書碑版篇翰,照耀四裔,獎成後進,推挽才彥,學士大 夫出其門者,率粲然有所成就。自明興以來,宰臣以 文章領袖縉紳者,楊士奇之後,東陽而已。立朝五十 年,清節不渝。既罷政居家,購請詩文書篆者,填塞戶 限,頗資以給朝夕。一日,夫人方進紙墨,東陽有倦色, 夫人笑曰:「今日設客,可使案無魚菜耶?」乃欣然命筆, 移時而罷。其風操如此,故與楊一清善。及疾亟,一清 視之,東陽以諡為憂。一清曰:「本朝無諡文正者,請以 奉公。」東陽自床上頓首謝,竟得之。

王鏊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鏊字濟之,吳人。父琬,光化知縣。鏊年 十六,隨父讀書,國子監,諸生爭傳誦其文,侍郎葉盛、 提學御史陳選奇之,稱為天下士。成化十年鄉試,明 年會試俱第一。廷試第三,授編修。杜門讀書,避遠權 勢。弘治初,遷侍講學士,充講官。中貴李廣導帝遊西 苑,鏊講《文王》,不敢盤于遊田,反覆規切,帝為動容。講」 罷,謂廣曰:「講官指若曹耳。」壽寧侯張巒故與鏊有連, 及巒貴,鏊絕不與通。東宮出閤,大臣請選正人為宮 僚,鏊以本官兼諭德。尋轉少詹事,擢吏部右侍郎。嘗 奏陳邊計,略言:「昨火篩入寇,大同危於倒懸。陛下宵 旰不寧,命將出師,而緣邊諸將皆嬰城守,無一人敢 當其鋒者。幸天誘其衷,使自解去。今急宜選將練兵, 乃中外泰然,便若無事,此臣所不解也。今日可畏者, 在中國,不在邊疆。火篩小王子不足畏,而嬖倖亂政, 功罪不明,委任不專,法令不行,邊圉空虛,人心離散, 深可畏也。」請治副總兵姚信擁兵不進之罪。起致仕 尚書秦紘為總制。輟傳奉之祿以祿邊將,舍無名之 賞以賞邊民。又言:「科舉外,宜倣前代制科,如博學宏 詞之類,以收異材。六年一舉,舉不過十餘人。其翹然 出類者,授之翰林,餘補科道、部屬、中書先有官者,加 秩。數年之後,士類濯磨,必以通經學古為高,脫去謏 聞之陋。」時不能用。尋以父憂歸。正德元年起左侍郎韓文。諸大臣請誅劉瑾等八人,鏊與焉。俄瑾入司禮, 大學士劉健、謝遷相繼去,內閣止李東陽一人。瑾欲 引焦芳,廷議獨推鏊。瑾固恨鏊迫公論,遂命以本官 兼學士,與芳同入內閣。踰月進戶部尚書、文淵閣大 學士。明年加少傅、太子太傅。尚寶鄉崔璿等三人,荷 校幾死。鏊謂瑾曰:「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 何顏居此?」璿等得釋。瑾銜尚書文,必欲殺之,又欲以 他事中健遷。鏊前後力救得免。瑾與劉大夏有隙,逮 至京,欲坐激變罪死。鏊爭曰:「岑氏未叛,何名激變?」或 惡楊一清于瑾,謂築邊牆糜費。鏊爭曰:「一清為國修 邊,安得以功為罪?」瑾議焚廢后吳氏喪以滅跡,曰:「不 可以成服。」鏊曰:「服可以不成,葬不可薄也。」景帝汪妃 薨,疑其禮。鏊曰:「妃廢不以罪,宜復故號,葬以妃祭。」以 后皆從之。時中外大權悉歸瑾。鏊初開誠與言,間聽 納,而芳專媕阿瑾,橫彌甚,禍流縉紳。鏊不能救,蹙然 見顏面,遂力求去位。疏三上,許之。賜璽書、乘傳,有司 給廩隸,咸如故事。家居十四年,廷臣交薦,不起。世宗 即位,遣行人存問。鏊疏謝,因上《講學》《親政》二篇。帝優 詔報聞,官一子中書舍人。嘉靖三年復詔有司存問。 未幾卒,年七十五。贈太傅,諡文恪。鏊博學有識鍳,文 章爾雅,議論明暢。晚著《性善論》一篇,王守仁見之曰: 「王公深造,世未能盡也。」少善制舉義。後數典鄉試,程 文冠一代。取士尚經術險詭者,一切屏去。弘、正間,文 體為一變。

楊廷和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廣提學 僉事。廷和年十二舉於鄉。成化十九年,年十九,先其 父成進士,改庶吉士,告歸。娶還朝,授檢討。廷和為人 美風姿,性沈靜詳審,為文簡暢有法。不好為聲律華 藻之學,惟考究掌故、民瘼、邊事及一切法家言,鬱然 負公輔望。弘治二年,進修撰。《憲宗實錄》成,以預纂修」 進侍讀。改左春坊左中允,日侍皇太子講讀。修《會典》 成,超拜左春坊大學士,充日講官。正德二年由詹事 入東閣,專典誥敕。以講筵指斥佞幸,忤劉瑾,傳旨改 南京吏部左侍郎。既行,有為廷和解者,去詹事五月 遷南京戶部尚書。又三月,上問楊學士何在,瑾以南 京戶部對。乃召入,進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明 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瑾擿《會典》小誤,奪廷和與大 學士李東陽等俸二級。尋以成《孝宗實錄》功,還之。明 年加光祿大夫、柱國。遷改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時瑾橫益甚,而焦芳、張綵為中外媾。廷和與東陽委 曲其間,小有劑救而已。安化王寘鐇反以誅瑾為名。 廷和等乃稍自舒,吐草赦詔,且請擢邊將仇鉞以離 賊黨。鉞果執寘鐇。會瑾繇張永發其罪,伏誅。廷和等 乃復論功,進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予一 子中書舍人。流賊劉六、劉七、齊彥明反,楊一清薦馬 中錫討之。廷和言「中錫文士也,不任此。」時業已行,果 不能平賊。廷和請逮中錫下獄,以陸完代之,而斬故 受賕縱賊者參將桑玉。已,又薦彭澤將諸邊兵討河 南賊趙鐩等。東陽多病,委廷和,以是賊漸平。論功,錄 廷和一子錦衣衛千戶。辭,特加少師、太子太師、華蓋 殿大學士。東陽致政,廷和遂為首輔。張永既去瑾而 驕,捕得男子臂龍文者以為功,援故中貴人劉永誠 例,覬封侯。廷和言:「永誠從子聚自以戰功封伯耳,且 非永誠身受之也。」乃止。彭澤將西討鄢本恕,問計廷 和,廷和曰:「以君才,賊不足平,所戒者,班師早耳。」澤後 破誅本恕等,即班師,而餘黨復蝟起不可制。澤既發 復留,乃歎曰:「楊公先見,吾不及也!」乾清宮災,廷和請 帝避殿,下詔罪己,求直言。因與其僚上疏,勸帝早朝 晏罷,深居簡出,躬九廟祭「祀,崇兩宮孝養,勤日講。」復 面奏「開言路,達下情,還邊兵,革宮市,罷皇店,出西僧, 省工作,減織造」,凡十餘條,皆切至。帝不省。尋以父春 卒,乞奔喪,不許。三請乃許,使中官護行,旋起復之,三 疏辭,始許。閣臣之得終父母喪者,自廷和始也。服甫 事,即召之。帝方獵宣府,使使賜廷和羊酒銀幣。廷和 疏謝,因請迴鑾,不報。復與大學士蔣冕馳至居庸,欲 身出塞請。帝令谷大用扼關門,乃歸。當廷和柄政,帝 恆不視朝,恣遊大同、宣府、延綏間。廷和等數上疏諫 止,不聽。它如復寧王護衛,貴諸義子,乃至自稱「威武 大將軍」、「鎮國公」,與諸失政之大者。廷和未嘗不諫,俱 不聽。廷和亦不能執,罷之。以是邑邑不自得,數移疾 乞骸骨,帝亦不聽。帝於章疏不甚省,而中官谷大用、 魏彬、張雄,義子錢寧、江彬輩橫甚。廷和雖不為下,然 不能有所裁禁,以是得稍自安。御史蕭淮發寧王宸 濠反謀,錢寧輩猶庇之,詆淮離間。廷和請如宣宗「諭 趙王」故事,遣貴戚大臣齎敕往諭,收其護衛屯田。於 是命中官賴義、駙馬都尉崔元等往。未至而宸濠反。 帝欲帥師親征,廷和等力阻之。帝乃自稱總督軍務、 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後軍都督府太師、鎮國公朱壽, 統各京邊將士南討。而安邊伯許泰為威武副將軍, 左都督劉暉為平賊將軍,前驅,鎮守、撫按悉聽節制命廷和與大學士毛紀居守。以「乾清」、坤寧二宮工成, 推恩,錄一子錦衣衛副千戶,辭。時廷和當草《大將軍 南征敕諭》,謝弗肯草。帝心恚。會推南京吏部尚書劉 春理東閣誥敕,以廷和私其鄉人,切責之。廷和謝罪 乞罷,不許。少師梁儲等請與俱罷,復不許。廷和方引 疾不入,帝遂傳旨行之。帝既南,兩更歲朔,廷和頗以 鎮靜持重,為中外所推服。凡請上《迴鑾》者數十疏,皆 不復省。帝歸,駐蹕通州。廷和等舉故事,請上還大內, 御殿受俘,然後正宸濠等誅。帝令趨召廷和等至通 受事,即行在執宸濠等僇之,駕乃旋。明年正月,帝郊 祀,嘔血。輿疾歸。逾月益甚。時帝無皇嗣,司禮中官魏 彬等至閣,言:「國醫力竭矣,請損萬金購之草澤。」廷和 心知所謂不應,而微以倫序之說風之,彬等唯唯。三 月十四日丙寅,谷大用、張永至閣,言帝崩於豹房,以 皇太后命移殯大內,且議所當立。廷和出《皇明祖訓》 於袖中示之曰:「兄終弟及,誰能瀆焉!」興獻王長子,憲 宗之孫,孝宗之從子,大行皇帝之從弟,序當立。梁儲、 蔣冕、毛紀咸贊之。乃令中官入啟,廷和等候左順門 下,吏部尚書王瓊率九卿入左掖門,厲聲曰:「此豈小 事,我九卿長,顧不與耶?」眾不答。頃之,中官奉遺詔及 太后懿旨,宣諭群臣,一如廷和請,事乃定。平虜伯江 彬擁重兵在肘腋間,知天下惡之,勢且反。廷和謀以 太后旨捕誅彬,倚蔣冕為助。時遣官迎興世子。故事, 當以內閣一人與中貴、勳戚、禮官偕往。廷和念冕去 則益孤,而梁儲老矣,或憚往,乃佯惜儲憊者阻其行。 儲奮曰:「事孰有大於迎天子者乎?敢以憊辭。」儲往而 冕留。廷和遂以遺詔令太監張永、武定侯郭勛、安邊 伯許泰、尚書王憲選各營兵分布皇城四門、京城九 門及南北要害。廠衛御史以其屬扞掫傳遺命。罷威 武營團練諸軍,各邊兵入衛者,俱重賚散「歸鎮。《革皇 店》及軍門辦事官校,悉還衛。哈密、土魯番、佛郎機諸 貢使,皆給賞遣還國。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樂人、 南京快馬船諸非常例者,一切罷遣。」又以遺詔「釋南 京逮繫囚,放遣四方進獻女子,停京師不急工務;收 宣府行宮金寶,歸之內庫。」中外大悅。時江彬黨都督 僉事李琮尤很黠,勸彬乘間以其家眾反,不勝則北 走塞外。彬猶豫未決,而與廷和合謀者獨蔣冕、毛紀、 司禮中官溫祥凡四人。張永伺知其意,亦密為備。司 禮魏彬者,故與彬有連。廷和以其弱可脅也,乃因題 《大行銘旌》,與彬、祥及他中官張銳、陳嚴等為詳言江 彬反狀,以危語怵之。彬心動,惟銳力言彬無罪,廷和 面折之,冕曰:「今日必了此,乃臨。」嚴亦從旁贊決。因俾 祥、彬等入白皇太后,良久未報。廷和、冕益自危。頃之, 嚴至曰:「彬已擒矣。」彬方在家,中使誘彬入安坤寧宮, 獸吻行禮。入西華門,過永所。永飯之,俾小緩以待彬 且行禮而逮旨下,彬返走西華門,門閉,轉走北安門。 內監群追而縛之。因併縛都督神周及李琮下詔獄, 籍其家,中外相慶。廷和總朝政者幾四十日。興世子 始入京師即帝位,廷和草上《登極詔書》。文書房官忽 至閣中,言欲去詔中不便者數事。廷和曰:「往者事齟 齬,動稱上意,今亦新天子意耶?吾儕賀登極後,惟有 一去。且叩之。」上問左右:誰欲削詔草者?冕、紀亦相繼 發危言,其人語塞。已而詔下。正德中蠹政釐抉且盡。 所革錦衣等諸衛內監局旗校工役,為數十四萬八 千七百,減漕糧百五十三萬二千餘石。其中貴義子 傳陞乞陞,一切恩倖得官者,大半皆斥去。中外莫不 以手加額,稱「新天子聖人」,且頌廷和功。而諸失職之 徒銜廷和剌骨。廷和入朝,有挾白刃伺輿傍者。事聞, 詔以營卒百人衛出入。帝御經筵,廷和知經筵事,修 《武廟實錄》,充總裁。廷和先已加特進一品,滿九載兼 支大學士俸,賜敕旌諭。至是加左柱國。帝召對者三, 慰勞備至。廷和益欲有所發攄,引用正人,布列在位。 給事、御史交章論王瓊罪狀,下詔獄。瓊迫疏訐廷和 以自解。法司當瓊奸黨律,論死,瓊力自辯,得減戍邊。 或疑法司承廷和指者,會石珤自禮部尚書掌詹事 府,改吏部,廷和復奏改之掌府使司誥敕。人或謂廷 和太專。然廷和以帝雖沖年,性英敏,自信可輔太平, 事事有所持諍。錢寧、江彬雖伏誅,而張銳、張忠、于經、 許泰等獄久不決,賄於內,亦減從戍。廷和等言:「不誅 此曹,則國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廟之」靈不安,萬姓之 心不服,禍亂之機未息,太平之治未臻。帝乃籍沒其 貲產。廷和復疏請敬天戒,法祖訓,隆孝道,保聖躬,務 民義,勤學問,慎命令,明賞罰,專委任,納諫諍,親善人, 節財用。語多剴切。皆優詔報可。及議大禮,廷和持論 益不撓,卒以此引去。先是,武宗崩,廷和草《遺詔》,言:「皇 考孝宗敬皇帝親弟」興獻王長子某,倫序當立,遵奉 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迎 嗣皇帝位。既令禮官上禮儀狀,請由東安門入居文 華殿。翼日,百官三上箋勸進,俟令旨俞允,擇日即位。 其箋文皆循皇子嗣位故事。世宗覽禮部狀,謂「遺詔

以吾嗣皇帝位,非為皇子也。」及至京,止城外。廷和固
考證
請如禮部所具狀,世宗不聽。乃御行殿受箋,由大明

門直入,告大行几筵,日中即帝位。詔草言奉皇兄遺 詔,入奉宗祧。帝遲回久之,始報可。越三日,遣官往迎 帝母興獻妃。未幾,命禮官議興獻王主祀稱號。廷和 檢漢定陶王、宋濮王事,授尚書毛澄曰:「是足為據。宜 尊孝宗曰皇考,稱獻王為皇叔考興國大」王,母妃為 皇叔母興國太妃,自稱姪皇帝,名別。立益王次子崇 仁王為興王,奉獻王祀。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進士 張璁與侍郎王瓚言帝入繼大統,非為人後。瓚微言 之,廷和恐其撓,議改瓚官南京。五月,澄會廷臣議上, 如廷和言,帝不悅。然每召廷和,從容賜茶慰諭,欲有 所更定。廷和卒不肯順帝指,乃下廷臣再議。廷和偕 蔣冕、毛紀奏言:「前代入繼之君,追崇所生者,皆不合 典禮。惟宋儒程頤《濮議》,最得義理之正,可為萬世法。 至興獻王祀,今雖崇仁王主之,他日皇嗣繁衍,仍以 第二子為興獻王後,而改封崇仁王為親王。則天理 人情,兩全無失。」帝益不悅,命博考典禮,務求至當。廷 和、冕、紀復言:「三代以前,聖莫如舜,未聞追崇其所生 父瞽瞍也。三代以後,賢莫如漢光武,未聞追崇其所 生父南頓君也。惟皇上取法二君,則聖德無累,聖孝 有光矣。」澄等亦再三執奏,帝留中不下。七月,張璁上 疏顯排廷議,謂當繼統不繼嗣。帝遣司禮太監持示 廷和言:「此議遵祖訓,據古理,宜從。」廷和曰:「秀才安知 國家事體?」復持入。無何,帝御文華殿,召廷和冕紀,授 以手敕,令尊父母為帝后。廷和退而上奏曰:「《禮》,謂為 所後者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為伯叔父母,蓋不惟 降其服,而又異其名也。臣不敢阿諛順旨。」仍封還手 詔。群臣亦皆執前議。而帝為璁所動,益欲尊所生迨。 九月,母妃至京。帝自定儀,由中門入,謁見太廟,復連 降諭,欲加稱興獻帝后為皇。廷和言:「漢宣帝繼孝昭 後諡,史皇孫王夫人曰『悼考悼后』。光武上繼元帝,鉅 鹿、南頓君以上,立廟章陵,皆未嘗追尊。今若加『皇』字, 與慈壽、考廟並,是忘所後而重本生,任私恩而棄大 義。臣等不得辭其責。」因自請斥罷。廷臣爭者百餘人。 帝不得已,嘉靖元年稱孝宗為「上皇考」,慈聖皇太后為 聖母,興獻帝后為本生父母,不稱皇。當是時,廷和先 後封還御批者四,執奏幾三十疏。帝常忽忽有所恨。 左右因乘間言「廷和恣無人臣禮。」言官史道、曹嘉遂 交劾廷和。帝為薄謫道、嘉,以安廷和,然意內移矣。尋 論定冊功,封廷和冕紀伯爵,歲祿千石。廷和固辭,改 廕錦衣衛指揮使,復辭。帝以賞太輕,加廕四品京職, 世襲,復辭。會滿四考,超拜太傅,復四辭而止。特賜敕 旌異,錫宴於禮部,九卿皆與焉。帝頗事齋醮,廷和力 言不可,引梁武、宋徽為喻,優旨報納。江左比歲不登, 中官以御衣請遣官督織造。工部及給事御史言之, 皆不聽。趣內閣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極言民困財 竭,請毋遣官。帝趣愈急,且戒毋瀆擾執拗。廷和力爭, 言:「臣等與舉朝大臣,言官言之,不聽。顧二三邪佞之 言是聽。陛下能獨與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且 陛下以織造為累朝舊例,不知洪武以來何嘗有之? 創自成化、弘治耳。憲宗、孝宗愛民節財,美政非一。陛 下不取法,獨法其不美者,何也?即位一詔,中官之倖 路絀塞殆盡。天下方傳誦聖德,今忽有此,何以取信?」 因請究擬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為 謝不審,俾戒所遣官毋縱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 累疏乞休,其後請益力,又以持考獻。帝議不合疏,語 露不平。三年正月,帝聽之去,責以因辭歸咎,非大臣 道,然猶賜璽書,給輿廩郵護如例,申前蔭子錦衣衛 指揮使之命。給事御史請留廷和,皆不報。廷和去,始 議稱孝宗為皇伯考。於是廷和子修撰慎率群臣伏 闕哭爭,杖謫雲南。既而王邦奇誣訐廷和,指廷和次 子兵部主事惇及壻修撰金承勛鄉人侍讀葉桂章 與彭澤弟沖交關請屬,俱逮下詔獄。鞫治無狀,乃得 解。七年,《明倫大典》成。詔定議禮諸臣罪。言:「廷和謬主 濮議,自詭門生天子,定策國老,法當僇市。」始削職為 民。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問大學士李時: 「大倉所積幾何?」時曰:「可支數年。由陛下初年詔書裁 革穴員所致。」帝慨然曰:「此楊廷和功不可沒也。」隆慶 初,復官,贈太保,諡文忠。初,廷和入閣,東陽謂曰:「吾於 文翰,頗有一日之長。若經濟事,須歸介夫。」及武宗之 終,卒安社稷者,廷和力也。人以東陽為知言。弟廷儀, 兵部右侍郎。子慎、惇,孫有仁,皆進士。慎自有傳。

劉忠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忠字司直,陳留人。成化十四年進士。 改庶吉士,授編修。弘治四年,《憲宗實錄》成,遷侍講,直 經筵,尋兼侍東宮講讀。又九年,進侍讀學士。武宗即 位,以宮寮擢學士,掌翰林院,仍直經筵。正德二年,劉 瑾用事,日導帝遊戲,亂祖宗舊章。忠上言戒逸遊、崇 正學數事。已,因進講,與楊廷和附經義,規帝闕失,而」 指斥近倖尤切。帝謂瑾曰:「經筵講書耳,浮詞何為?」瑾 素惡兩人,因諷吏部尚書許進出之南京。南京無缺員,進特用為禮部左侍郎。命下,外議籍籍,進患之。甫 兩月,即擢忠本部尚書,其冬就改吏部。時留都一御 史,素驕橫;一郎中,張綵所暱也。秩滿皆署下考。疾吏 胥詭名寄籍,督諸郎核汰千人。大計「京官所黜,殊多 於前。」又疏請不時糾劾,以示勸懲,無待六年考黜。詔 可。之忠在南京,正直有風采。然是時瑾方以苛政折 辱士大夫,忠顧附會其意,頗為時論所短。未幾,焦芳 薦之瑾,瑾乃傳旨召忠。比至,見忠負氣岸,悔之。業已 召,遂改吏部尚書兼學士,專典制詔。兩疏乞休,不報。 瑾誅,以本官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甫數日, 以平寧夏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故事,閣臣加官,無 遽至「三孤」者。忠無功驟得,不自安。連疏固辭,不許。瑾 雖誅,張永、魏彬輩擅政,大臣復爭與交驩,忠獨無所 顧。永嘗遣廖鵬謁忠,忠僕隸遇之,又卻其餽,以故與 永輩左。疏乞致仕,前後七八。上皆慰留。明年以省墓 請。會張永摘忠《會試錄》中語掎之,李東陽力為解。乃 詔忠乘傳還。抵家,再上章乞致仕。報許給月廩、歲隸, 終其身。嘉靖初,屢薦不起,遣行人存問。忠奏謝,因有 所獻納。帝褒其忠愛。嘉靖二年卒,年七十二。贈太保, 諡文肅。

費宏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宏字子充,鉛山人。甫冠,舉成化二十 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遷左贊善,直講東宮, 進左諭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兼侍講,預修《孝宗實 錄》,充日講官。正德二年,拜禮部右侍郎,尋轉左。五年 進尚書。帝耽於逸樂,早朝日講俱廢。宏請勤政,務學 納諫。報聞。魯府鄒平王子當潩當襲父爵,為弟當涼」 所奪,且數年矣。宏因當潩奏辨,㨿法正之。當涼怒,誣 宏受賂,宏不為動。明年,劉忠致仕,命宏兼文淵閣大 學士,參預機務。尋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進戶 部尚書。倖臣錢寧陰黨宸濠,欲交歡。宏餽綵幣及他 珍玩,拒卻之。寧慚且恚。宸濠謀復護衛屯田,輦白金 鉅萬,遍賂朝貴。寧及兵部尚書陸完主之。宏從弟編 修寀,其妻與濠妻兄弟也。知之以告宏。宏入朝,完迎 問曰:「寧王求護衛,可復乎?」宏曰:「不知當日革之者何 故?」完應曰:「今恐不能不予也。」宏曰:「若爾,我不敢預聞。」 及中官持奏至閣,宏極言不當予,詔卒予之。於是宸 濠與寧合而恚宏。寧數偵宏,事無所得。以御史余珊 嘗劾寀不當留翰林,即指為宏罪。中旨責陳狀,宏乞 休命并寀致仕。甫發,寧遣騎尾宏抵臨清,焚其舟,資 裝盡燬。宏歸,杜門謝客。宸濠復求與通,宏謝絕之,益 怒。會宏族人與邑奸人李鎮等訟宸濠陰令鎮賊宏。 鎮等遂㨿險作亂,率眾攻費氏。索宏不得。執所與訟 者支解之。發宏先人蒙毀其家,劫掠遠近,眾至三千 人。宏馳使愬於朝,下巡撫孫燧按狀,始遣兵勦滅。宸 濠敗,言者爭請召宏。世宗即位,遣行人即家起宏,加 少保,入輔政。宏持重,識大體,明習國家故事,與楊廷 和、蔣冕、毛紀同心協贊,數勸帝革武宗弊政。《大禮》之 議,諸臣力與帝爭,帝不能堪。宏頗揣知帝旨,第署名 公疏,未嘗特諫,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為 首輔。加少師兼太子太師、部吏尚書、謹身殿大學士, 委任甚至。戶部議督正德時逋賦,宏偕石珤、賈詠請 斷自十年以後。從之。帝以四方災異,敕群臣修省。宏 等因言:「陛下用度無節,工役不休。畿內土地半成莊 田,內庫收納要求踰倍。太倉無三年之積而穴食日 增;京營無十萬之兵而赴工不已。直臣得罪未見原, 言官舉職乃被詰。律所當行者數經讞不誅,罪無可 辨者,遽傳旨獲免。于和召怨,自非一端。」帝引咎褒答, 然不能用也。大同兵變,張璁請討之。宏曰:「討而勝,玉 石俱焚。不勝,彼將㨿城守,損威重多矣。莫若觀變而 徐圖之。」事果旋定。宏為人和易,好推轂後進。其於《大 禮》不能強諫,亦未嘗附離。而是時席書、張璁、桂萼用 事,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擬 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 事,舉朝惡其人,諸翰林不屑與並列。宏每示裁抑,使 不得擬他翰林。璁、萼亦大怨。帝嘗御平臺,特賜御製 七言一章,命輯《倡和詩集》,署其銜曰「內閣掌參機務, 輔導首臣。」其見尊禮,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寵,萼 即言:「詩文小集不足勞聖心,且使宏得馮龐靈,凌壓 朝士。」帝置不省。萼遂與璁毀宏於帝,言宏納郎中陳 九川所盜天方貢玉,受尚書鄧璋賕,謀起用,并及其 居鄉事。宏上疏乞休,略曰:「萼、璁挾私怨臣屢矣。不與 經筵講官則怨,不與修《獻皇帝實錄》則怨,不為兩京 鄉試考官則怨,不為教習則又怨。萼。璁疑內閣事屬 臣操縱,抑知臣下采物望上稟聖裁,非可專擅。萼、璁 日攘袂搤掔,覬覦臣位,臣安能與小人相齮齕?祈賜 骸骨。」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 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 之益力。復錄前後劾疏上之。不得請,則力求罷,詆宏 尢切,章數上,宏亦連疏乞休。帝輒下優詔慰留,然終 不以譴璁、萼。於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書汗,故大學士廷和等并誣宏,宏竟致仕去,時六年四月也。 十月,璁遂以尚書大學士入直內閣。間一歲,萼亦入 矣。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 人,即家起官如故。至京師,使中使勞以上尊、御饌,面 諭曰:「與卿別久,卿康健無恙。宜悉心輔導,稱朕意。」宏 頓首謝。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時召入無逸殿,與共周 覽殿廬,從容笑語,移時始出。賜銀章曰:「舊輔元臣,數 有咨問。」宏亦竭誠無隱。承璁、萼操切之後,易以寬和, 朝士皆慕樂之。未幾卒。帝為咨嗟,賻卹加等,贈太保, 諡「文憲。」宏三入內閣,佐兩朝殆十年。中遭讒搆,訖以 功名終。

蔣冕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冕字敬之,全州人。兄昇,南京戶部尚 書,以謹厚稱。冕舉成化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 弘治十三年,太子出閣,兼司經局校書。正德中,累官 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誥敕,進禮部尚書,仍掌 府事。冕清謹有器識,雅負時望。十一年命兼文淵閣 大學士,入參機務。明年改武英殿,加太子太傅。近倖」 冒邊功,大行陞賞。冕及梁儲亦廕錦衣世千戶。兩人 力辭,乃改文廕。帝之以威武大將軍行邊也,冕時病 在告,疏諫曰:「陛下自損威重,下同臣子。倘所過諸王, 以大將軍禮見陛下何辭責之?曩睿皇帝北征,六軍 官屬近三十萬,猶且陷於土木。今宿衛單弱,經行邊 徼,寧不寒心?請治左右引導者罪。」不報。十四年扈帝 南征還,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戶部尚書、謹身殿大學 士。帝崩,與楊廷和協誅江彬。世宗即位,議定策功,加 伯爵,固辭。改廕錦衣世指揮,又辭。乃廕五品文職,仍 進一階。御史張鵬疏評大臣賢否,請罷冕。御史趙永 亨詆石珤不可掌銓衡。冕、珤遂求去,朝議不平。諸給 事、御史皆言其不可去。帝乃命鴻臚諭留。冕上疏陳 謝,猶固乞骸骨。再下優詔,始起視事。嘉靖三年遣官 織造江南,命冕草敕。冕以江南被災,具疏請止。帝不 從。敕亦久不進。帝責其違慢,冕引罪而止。《大禮》議起, 冕固執「為人後」之說,與廷和等力爭之。帝始而婉諭, 繼以譙讓,冕執議不回。及廷和罷政,冕當國。帝愈欲 尊崇所生,逐禮部尚書汪俊以怵冕,而用席書代之, 且召張璁、桂萼。物情甚沸。冕乃抗章極諫曰:「臣聞有 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臣備員內閣,預聞大政,心知 其非而事失其守者,不一而足,溺職甚矣。誤國負君, 將安用之?兩月以來,陛下欲尊崇所生,立廟大內。臣 與同官毛紀、費宏反覆論辨,至數千言,未」蒙採納。竊 思陛下嗣承丕基,固因倫序素定,然非聖母昭聖皇 太后懿旨與武宗皇帝遺詔,則將無所受命。今既受 命於武宗,自當為武宗之後,特「兄弟之名不容紊故。 但兄武宗,考孝宗,母昭聖,而於孝廟、武廟皆稱嗣皇 帝稱臣,稱御名,以示繼統承祀之義。今乃欲為本生 父母立廟奉先殿側,臣雖」至愚,斷斷知其不可。自古 人君嗣位,謂之「承祧」、「踐阼」,皆指宗祀而言。《禮》:「為人後 者惟大宗,以大宗,尊之統也,亦主宗廟祭祀而言。自 漢至今,未有為本生父母立廟大內者。漢宣帝為叔 祖昭帝後,止立所生父廟於葬所。光武中興,本非承 統,平帝而止立四親廟於章陵。宋英宗父濮安懿王, 亦止即園立廟。陛下先年有旨,立廟安陸,與前代適 同,得其當矣,豈可既奉大宗之祀,又兼奉小宗之祀? 夫情既重於所生,義必不專於所後,將孝、武二廟之 靈安所託乎?竊恐獻帝之靈亦將不能安,雖聖心亦 自不能安也。」邇者復允汪俊之去,趣張璁、桂萼之來, 人心益駭。是日廷議建廟。天本晴明,忽變陰晦,「至暮 風雷大作。天意如此,陛下可不思變計哉?」因力求去。 帝得疏不悅,猶以大臣故,優詔荅之。未幾,復請罷建 廟之議,且乞休。疏中再以天變為言。帝益不悅,遂令 馳傳歸,給月廩歲夫如制。冕當正德之季,主昏政亂, 持正不撓,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雖新,而上下扞格 彌甚。冕守之不移,代廷和為首輔。僅兩閱月,卒,齟齬 以去。論者謂有古大臣風。《明倫大典》成,落職閒住。久 之,卒。隆慶初,復官,諡「文定。」

毛紀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紀字維之,掖縣人。成化末,舉鄉試第 一,登進士,選庶吉士。弘治初,授檢討,進修撰,充經筵 講官,簡侍東宮講讀。《會典》成,遷侍讀。武宗立,改左諭 德。坐《會典》小誤,降侍讀。《孝宗實錄》成,擢侍講學士,為 講官。正德五年進學士,遷戶部右侍郎。十年,由吏部 左侍郎拜禮部尚書。烏思藏入貢,其使言有活佛,能」 前知禍福。帝遣中官劉允迎之,攜錦衣官百三十衛 卒及私僕隸數千人,芻糧舟車費以百萬計。紀等上 言:「自京師至烏思藏二萬餘里,公私煩費,不可勝言。 且自四川雅州出境,過長河西行,數月而後至,無有 郵驛村市,一切資費,取辦四川。四川連歲用兵,流賊 甫平,蠻寇復起。困竭之餘,重加此累,恐生意外變。」疏 再上,內閣梁儲、靳貴、楊一清皆極諫,不報。郊祀畢,請 勤朝講。又以儲嗣未建,乞早定大計,亦不聽。尋改理誥敕,掌詹事府。十二年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其 秋加太子太保,改文淵閣。帝南征,紀佐楊廷和居守。 駕旋,晉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世宗即位,錄 定策功,加伯爵,再疏辭免。嘉靖初,帝欲追尊興獻帝, 閣臣執奏忤旨。三年,廷和、冕相繼去國。紀為首輔,復 執如初。帝欲去本生之稱,紀與石珤合疏爭之。帝召 見平臺,委曲諭意,紀終不從。朝臣伏闕哭爭者俱逮 繫,紀具疏乞原。帝怒,傳旨責紀要結朋奸,背君報私。 紀乃上言曰:「曩蒙聖諭,國家政事,商確可否,然後施 行。此」誠內閣職業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邇者《大禮》 之議,平臺召對,司禮傳諭,不知其幾,似乎商確矣。而 皆斷自聖心,不蒙允納,何可否之有?至於笞罰廷臣, 動至數百,乃祖宗來所未有者,亦皆出自中旨,臣等 不得與聞。宣召徒勤,扦格如故。慰留雖切,詰責隨加, 臣雖有體國之心,何能自盡?宋司馬光告《神宗》曰:「陛 下所以用臣,蓋察其枉直,庶有補於國家。若徒以祿 位榮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官私非其人也。臣以祿位 自榮而不能救,正是徒盜竊名器以私其身也。臣於 陛下,敢舉以為告。夫要結朋奸,背君報私,正臣平日 所痛憤而深疾者。有一於此,罪何止罷黜,今陛下以 之疑臣,尚可一日靦顏朝宁間哉!乞賜骸骨歸鄉里, 以全始終。尤望陛下法祖典學,任賢納諫,審是非,辨 忠邪,以養和平之福。」帝銜紀亢直,允其去,馳驛給夫 廩如故事。紀有學識,居官廉靜簡重,與廷和、冕正色 立朝,並為縉紳所倚賴。其代冕亦僅三月。後《明倫大 典》成,追論奪官。久之,廷和、冕皆淪喪,紀以恩詔敘復, 帝亦且忘之。年八十,撫按以聞。詔遣官存問,再賜「夫 廩。」又三年卒。贈太保,諡「文簡。」子渠,進士,太僕卿。

梁儲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儲字叔厚,廣東順德人。受業陳獻章。 舉成化十四年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尋兼司 經局校書。弘治四年,進侍講,改洗馬,侍武宗於東宮。 冊封安南,卻其饋。久之,擢翰林學士,同修《會典》。遷少 詹事,拜吏部右侍郎。正德初,改左,進尚書,專典誥敕, 掌詹事府。劉瑾坐儲《會典》小疵,降右侍郎。《孝宗實錄》」 成,復尚書。尋加太子少保,調南京吏部。瑾誅,以吏部 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屢加少傅、太子太 傅,進建極殿。十年,楊廷和遭喪去,儲為首輔。進少師、 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時方建乾清、坤寧宮,又營 太素殿、天鵝房、船塢,儲偕同官靳貴、楊一清切諫。明 年春,以國本未定,請擇宗室賢者居「京師,備儲貳之 選。」皆不報。其秋,一清罷,蔣冕代之。至明年,貴亦罷,毛 紀入閣。帝好微行,嘗出西安門,經宿返。儲等諫,不聽, 然猶慮外廷知。是春,從近倖言,召百官至左順門,明 告以郊祀畢,幸南海子觀獵。儲等暨廷臣諫,皆不納。 八月朔,微服從數十騎幸昌平。次日,儲、冕、紀始覺,追 至沙河不及,連疏請回鑾,越十有三日乃旋。儲等以 國無儲副,而帝盤游不息,中外危疑,力申建儲之請, 亦不報。九月,帝馳出居庸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 無縱廷臣出,遂由宣府抵大同,遇寇於應州,幾殆。儲 等憂懼,請回鑾益急。章十餘上,帝不為動。歲除,竟駐 宣府。當是時,帝失德彌甚,群小竊權,濁亂朝政,人情 惶惶。儲懼不克任。以廷和服闋,屢請召之。廷和還朝, 儲遂讓而處其下。鳳陽守備中官丘德及鎮守延綏、 寧夏、大同、宣府諸中官,皆乞更敕書,兼理民事。帝許 之。儲等極言不可,弗聽。十三年七月,帝從江彬言,將 遍游塞上,託言邊關多警,命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 總兵官朱壽統六師往征。令內閣草敕。閣臣不可。帝 復集百官左順門面諭。廷和、冕在告,儲、紀泣諫,眾亦 泣,帝意不可回。已而紀亦引疾,儲獨廷爭累日,帝竟 不聽。踰月,帝以大將軍壽肅清邊境,令加封鎮國公。 儲、紀上言:「公雖貴,人臣耳。陛下承祖宗業,為天下君, 奈何謬自貶損?既封國公,則將授以誥券,追封三代。 祖宗在天之靈,亦肯如陛下貶損否?況《鐵券》必有免 死之文,陛下壽福無疆,何甘自菲薄,蒙此不祥之辭。 名既不正,言自不順,臣等斷不敢阿意苟從,取他日 戮身亡家之禍也。」不報。帝遂歷宣府、大同,直抵延、綏。 儲等疏數十上,等置不省。秦王丐關中閒田為牧地, 江彬、錢寧、張忠等皆為之請。帝排群議,許之,命閣臣 草制。廷和、冕引疾,帝怒甚。儲度不可爭,乃上《制草》曰: 「太祖高皇帝著令:茲地不𢌿藩封,非吝也。念其土廣 饒,藩封得之,多蓄士馬。富而且驕,奸人誘為不軌,不 利宗社。王今得地,宜益謹。毋收聚奸人,毋多蓄士馬, 毋聽狂人謀不軌,震及邊方,危我社稷。是時雖欲保 親親,不可得已。」帝駭曰:「若是其可虞?」事遂寢。明年,帝 將南巡,言官伏闕諫,儲、冕、紀亦以為言。會諸曹多諫 者,乃止。寧王宸濠反,帝南征,儲、冕扈從在道。聞賊滅, 連疏請駕。旋抵揚州。帝議南京行郊禮,儲、冕計此議 行則回鑾益無日,極陳不可。疏三上始得請。帝以宸 濠械將至,問處置之宜。儲等請「如宣宗征高煦故事,

罪人既得,即日班師。又因郊期」改卜四方災異、邊警
考證
乞還乘輿。疏八九上,帝殊無還意。是秋,行在有物若

豕,首墮帝前,色碧。又進御婦人室中,若懸人首狀,人 情益驚。儲冕危言諫,帝頗心動。而群小猶欲導帝游 浙西,泛江、漢。儲冕益懼,手疏跪泣行宮門外,歷未至 酉,帝遣人取疏入諭之,起,叩頭言:「未奉俞旨,不敢起。」 帝不得已,許不日還京,乃叩頭出。帝崩,儲奉迎興世 子於安陸。既即位,給事中張九敘等劾儲結納權奸, 持祿固寵。儲三疏求去,命賜敕馳傳,遣行人護行,歲 給廩隸如制。卒,子鈞奏請贈諡,吏部侍郎桂萼等言 「儲立身輔政,有干公議」,因錄上兩京言官彈疏。帝念 先朝舊臣,特贈太師,諡文康。先是,儲子次攄為錦衣 百戶。居家,與富人楊端爭民田。端殺田主,次攄遂滅 端家,殺二百餘人。事發,武宗以儲故,僅發邊衛立功。 後還職,累冒功至廣東都指揮僉事。

楊一清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一清字應寧,其先雲南安寧人。父景, 以化州同知致仕,攜之居巴陵。少而能文,有司以奇 童薦為翰林秀才,憲宗俾內閣擇師教之。年十四舉 鄉試,十八登成化八年進士。父喪,卜葬丹徒,遂家焉。 服除,授中書舍人。久之,遷山西按察僉事,以副使督 學陝西。一清貌寢而性警敏,詩文與書慕效李東陽」, 其功力不如也。好談王霸經世大略,籠罩豪傑,以起 聲譽。在陝凡八年,以其暇究邊事甚悉。入為太常寺 少卿,進南京太常寺卿。弘治十五年,帝用劉大夏薦, 擢一清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陝西馬政。西番故 饒馬,而仰給中國茶飲以去疾。太祖著令,以蜀茶易 番馬資軍中用。久而寖弛,奸人多挾私茶闌出為利, 番馬不時至。一清乃請重行太僕、苑馬之官,嚴私通 禁,盡籠茶利於官以服。致諸番番馬大集,屯牧政修, 軍用亦漸足。大學士東陽、尚書大夏皆善一清而材 之。會寇大入花馬池,帝命一清巡撫陝西,仍督馬政。 甫受事,寇已退。乃選精卒教演之,創平虜、紅古二城, 以援固原。築垣瀕河,以捍靖虜。劾罷貪庸總兵武安 侯鄭宏,裁鎮守中官穴費。武宗初立,寇數萬騎抵固 原,總兵曹雄軍隔絕不相聞。一清乃從輕騎五十,自 平涼趨赴之。眾叩馬遮留不聽,晝夜行,抵雄軍,為之 節度,而張疑兵以脅寇。寇移犯隆德。一清夜發火砲, 響應山谷間。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綏、寧夏、 甘肅「有警不相援,患無所統攝,請遣大臣兼領之。」大 夏請即命一清總制三鎮軍務。尋進右都御史。一清 遂建議修邊。其略曰:「陝西各邊,延綏據險,寧夏、甘肅 扼河山。惟花馬池至靈州地寬衍,城堡復疏,寇毀牆, 入則固原、慶陽、平涼、鞏昌皆受患。成化初,寧夏巡撫 徐廷璋築邊牆,綿亙二百餘里。在延綏者」,余子俊修 之甚固,由是寇不入套。二十餘年後,邊備漸疏,牆塹 日夷。弘治末至今,寇連歲侵略。都御史史琳請於花 馬池、韋州設營衛。奏下總制尚書秦紘。紘僅修四五 小堡,及靖鹵至環慶,治塹七百里,謂可「無患。不一二 年,寇復深入。是紘所修,不足捍敵。臣久官陝西,頗諳 形勢。寇動稱數萬,往來倏忽,未至徵兵多擾費,既至 召援輒後時,欲戰則彼不來,持久則我師坐老。臣以 為防邊之策,莫危於戰,莫安於守。其大要有四:修濬 牆塹以固邊防,增設衛所以壯邊兵,經理寧夏以安 內附,整飭韋州以遏外侵。當務之急,莫先於此。今河 套即周朔方,漢定襄,赫連勃勃統萬城也。唐張仁愿 築三受降城,置烽堠千八百所,突厥不敢踰山牧馬。 古之舉大事者,未嘗不勞於先,逸於後。夫受降據三 面險,當千里之蔽。國初,舍受降而衛東勝,已失一面 之險。其後又輟東勝以就延綏,則以一面而遮千餘 里之衝,遂使河套沃壤,為寇巢穴。深山大河,勢乃在 彼,而寧夏外險,反南備河,此邊患所以相尋而不可 解也。茲欲復守東勝,因河為固,東接大同,西屬寧夏, 使河套方千里之地歸我耕牧,屯田數百萬畝,省內 地轉輸,策之上也。如或不能及,今增築防邊,敵來有 以待之,猶愈無策。」《因條具便宜》:「延綏安邊營石澇池 至橫城三百里,宜設墩臺九百座,暖譙九百間,守軍 四千五百人。石澇池至定邊營百六十三里,平衍宜 牆者百三十一里,險崖峻阜可剷削者三十二里,宜 為墩臺,連接寧夏東路。花馬池無險,敵至仰客兵,宜 置衛。興武營守禦所兵不足,宜召募;自環慶以西至 寧州,宜增兵備一人。橫城以北,黃河南岸有墩三十 六,宜修復。」帝可其議,大發帑金數十萬,使一清築牆。 而劉瑾憾一清不附已,一清遂引疾歸。其成者在要 害間僅四十里,邊人倚以重。瑾誣一清冒破邊費,逮 下錦衣詔獄。大學士東陽王鏊力救之,事乃解。仍致 仕歸,先後罰米六百石。安化王寘鐇反,詔起一清提 督軍務,與總兵官神英、西討中官張永監其軍。未至, 一清故部將仇鉞已捕執之。一清馳之鎮,宣布德意。 張永旋亦至,一清與納納相得歡甚。知永與瑾有隙, 乘間扼腕言曰:「賴公力定反側,然此易除也。如國家 內患何?」永曰:「何謂也?」一清遂促席畫掌作「瑾」字。永難之曰:「是家晨夕上前,枝附根據,耳目廣矣。」一清慷慨 曰:「公亦上信臣,討賊不付他人,而付公意可知。今功 成奏捷,請間論軍事。」因發瑾奸,極陳「海內愁怨,懼變 起心腹。上英武,必聽公誅瑾。瑾誅,公益柄用。悉矯前 弊政,收天下心,呂強、張承業暨公千載三人耳。」永曰: 「脫不濟,奈何?」一清曰:「言出於公,必濟。萬一不信,公頓 首據地泣,請死上前剖心,以明不妄,上必為公動。苟 得請,即行事,毋須臾緩。」於是永勃然起曰:「嗟乎,老奴 何惜餘年,不以報主哉!」竟如一清策誅瑾。永以是德。 一清左右之於帝,召還,拜戶部尚書。論功,加太子少 保,賜金幣,尋改吏部。一清於時政最通練,而性闊大, 愛樂賢士大夫,與共功名。凡為瑾所搆陷者,率見甄 錄。朝有所知,夕即登薦,門生遍天下。嘗再帥關中,起 偏裨至大將,封侯者累累。然亦不絕饋謝。有所入,緣 手立散之。大盜躙中原。一清疏請命將調兵,前後凡 數上,皆賜褒允。時永已司禮,時時密叩一清計,為進 止機宜,中外頗稱之。以是益心德一清。盜平,加少保、 太子太保,廕子錦衣百戶。再推內閣,不用。用尚書靳 貴而進一清少傅、太子太傅。時御史孟洋、張樸、劉天 和、王廷相、成文,給事中竇明以言事及與鎮守中官 忤,繫詔獄。一清屢請寬之,帝不能盡用。給事中王昂 論選法弊,指一清植私黨。帝為謫昂,一清亦請寬之, 優旨報聞。中官谷大用、陸誾欲援張永例,封其兄弟 伯爵,一清疏止之,不聽。乾清宮災,詔求直言。一清上 書言「視朝太遲,享祀太慢」,西內創。宇,禁中宿邊兵, 畿內皇店之害,江南織造之擾,因引疾乞歸。帝慰留 而已,亦無所更正。大學士楊廷和憂去,命一清兼武 英殿大學士,入參機務。張永尋得罪罷,而義子錢寧 者,故善一清,有搆之者,因怨一清甚。會有災異,一清 自劾,因極陳時政之失。中有「狂言惑聖聽,匹夫搖國 是,禁廷雜介冑之夫,京師無藩籬之託。」語譏切近倖, 帝弗省。而寧與江彬輩聞之大怒,使優人臧賢輩於 帝前為蜚語刺譏一清。會有考察罷官者,嗾武學生 朱大周訐一清陰事,而以寧為內主。給事御史周金、 陳軾等交章劾大周妄言,請究主使者。帝不聽。一清 乃力請骸骨歸。賜敕諭褒給,夫廩如制。一清歸,客日 益進,所策朝事,隃度無爽,時目為「智囊。」臺司郡邑,造 請無虛月。宸濠反,一清以鎮江要地,調軍儲粟以備 之。會帝南征,幸一清第,樂飲兩晝夜,賡《御製》以十數, 一清從容風止。帝遂不為江浙行。而一清亦因有所 獻。帝欲特用之,會晏駕乃止。世宗為世子時,獻王嘗 言楚有三傑,劉大夏、李東陽,及一清也心識之。及即 位,廷臣交薦一清,乃詔遣官賜金幣存問,諭以宣召 期趣,使有言。一清陳謝,特予一子官,中書舍人。久之, 陝西三邊總制闕,詔一清以少傅、太子太傅改兵部 尚書、左都御史涖之。故相行邊自一清始。溫詔褒美, 比之郭子儀。一清至是,蓋三為總制,部曲皆踴躍喜, 旌旗壁壘,色為一新。亦不剌竄西海,為西寧、洮、河害。 金獻民言撫便,獨一清請勦。土魯番求貢。陳九疇欲 絕之,一清則請撫。會張璁等力排費宏,御史吉棠因 請還一清。內閣給事中章僑、御史侯秩等爭之。帝怒, 謫秩官。召一清為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既入見, 加少師,所兼仍太子太傅,非故事也。亡何,《獻皇帝實 錄》成,加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一清以不預纂修 辭,不許。王憲奏捷,推功一清加特進、左柱國、華蓋殿 大學士。費宏己去,一清遂為首輔。帝錫銀章二:曰「《耆 德忠正》,曰《繩愆糾違》。」令密封言事。與張璁論張永前 功,起為提督團營。給事中陸粲請增築邊牆,推明一 清曩時議。一清因力從臾之。帝為發帑金,命侍郎王 廷相往,然久亦竟止。《明倫大典》成,加正一品俸。初,大 禮議起,一清方家居,見張璁疏,測知帝意,寓書門人 喬宇曰:「張生此議,聖人復起,不能易也。」又勸席書早 赴召,以定大議。璁等既驟顯,頗引一清。帝以一清老 臣,亦藉其議拄眾口,恩禮加渥。免常朝日講、侍班、朔 望朝參,令辰初始入閣視事。御書、和章、金幣、牢醴之 賜無虛日。所言邊事國計,大小無不傾聽。常手自批 答,詞極謙下。獨欲寬藩王姻戚不為京朝官例。自正 德中發之,至是申其說,有司徇故典,莫能從。璁與桂 萼既攻去費宏,意一清必援己。一清顧請召謝遷,心 怨之。遷未至,璁已入內閣,邪諂喜事者爭趨赴,璁多 所更建。一清引故事稍裁抑,其黨積不平。錦衣聶能 遷訐璁,璁欲置之死,一清不徇璁。璁怒,上疏陰詆一 清,又嗾黃綰,排之甚力。一清疏辨,言璁以能遷故排 己,且傍及璁他語,因乞骸骨。帝為兩解之。一清又因 災變請戒飭百官和衷,復乞宥議禮諸臣罪。璁益憾。 桂萼入內閣,益不相能。一清屢求去,不允。給事中孫 應奎評一清、璁、萼品行,謂一清尚通多私。一清求去 益力,言:「臣年七十有六,宜去。且持論者尚紛更,臣獨 主安靜;尚刻覈,臣獨主寬平。用是多齟齬,願避賢者 路。」帝復溫旨褒之。而給事中王準、陸粲發璁、萼招權

納賄狀。帝立罷璁、萼,且暴其罪。其黨霍韜攘臂曰:「張
考證
桂行勢且及我。」遂上疏力攻一清,言其受張永、蕭敬

賄。一清再疏辨乞罷。帝雖慰留之,而璁復召還。韜攻 益急,且言「法司承一清風指,搆成萼罪。」帝果怒,令法 司會廷臣雜議。出刑部尚書周倫於南京,以侍郎許 讚代。讚乃實韜言,請削一清籍。帝令一清自陳。璁乃 三上密疏,引一清贊禮功,乞賜寬假,陰以堅帝意俾 之去。帝果允致仕,馳驛歸,仍賜金幣。明年,璁等搆朱 繼宗獄,坐一清受張永弟容金錢,為永誌墓,又與容 世錦衣指揮,遂落職閒住。一清大恨曰:「老矣,乃為孺 子所賣!」疸發背死。遺疏言身被污衊,死且不瞑。帝令 釋贓罪不問。後數年,復故官。久之,贈太保,諡文襄。一 清生而隱,宮貌寺人。無子。博學善權變,尤曉暢邊事。 羽書旁午。一夕占十疏,悉中機宜,人或訾已,反薦揚 之。惟晚與璁、萼異,為所軋,不獲以恩禮終。然其才一 時無兩,或比之姚崇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