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72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七十二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七十二卷目錄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七

  金

  虞仲文      楊伯雄

  李晏       胡礪

  王競       蕭永祺

  楊伯仁      移剌子敬

  趙可       郭長倩

  鄭子聃      党懷英

  溫迪罕締達    王庭筠

  楊雲翼      呂中孚

  趙秉文      李獻能

  王若虛      李純甫

官常典第二百七十二卷

翰林院部名臣列傳七 编辑

编辑

虞仲文 编辑

按《金史》本傳:「仲文,字質夫,武州寧遠人也。七歲知作 詩,十歲能屬文,日記千言,刻苦學問。第進士,累仕州 縣,以廉能稱。舉賢良方正,對策優等,擢起居郎、史館 修撰,三遷至太常少卿。宰相有左降,仲文獨出餞之, 或指以為黨,仲文乃求養親。久之,召復前職。宰相薦 文行第一,權知制誥,除中書舍人。討平白霫,拜樞密」 直學士,權翰林學士,為翰林侍講學士。年五十五卒, 諡文正。天會七年,贈兼中書令。正隆二年,改贈特進、 濮國公。

楊伯雄 编辑

按《金史》本傳:「伯雄字希雲,真定槁城人。八世祖彥稠, 後唐清泰中為定州兵馬使,後隨晉主北還,遂居臨 潢。父丘,行太子左衛率府率。伯雄登皇統二年進士, 海陵留守中京,丘行在幕府,伯雄來省視,海陵見之, 深加器重。久之,調韓州軍事判官。有二盜詐稱賈販 逆旅,主人見欺,至州署陳訴,寔欲劫取伯雄,伯雄心」 覺其詐,執而詰之,并獲其黨十餘人,一郡駭服。遷應 奉翰林文字。是時,海陵執政,自以舊知伯雄,屬之使 時時至其第,伯雄諾之而不往。他日,海陵怪問之,對 曰:「君子受知於人,當以禮進,附麗奔走,非素志也。」由 是愈厚待之。海陵篡立數月,遷右補闕,改修起居注。 海陵銳於求治,講論每至夜分,嘗問曰:「人君治天下, 其道何貴?」對曰:「貴靜。」海陵默然。明日復謂曰:「我遷諸 部猛安,分屯邊戍,前夕之對,豈指是為非靜邪?」對曰: 「徙兵分屯,使南北相維,長策也。所謂靜者,乃不擾之 耳。」乙夜,復問鬼神事,伯雄進曰:「漢文帝召見賈生,夜 半前席,不問百姓而問鬼神,後世頗譏之。陛下不以 臣愚陋,幸及天下大計,鬼神之事,未之學也。」海陵曰: 「但言之,以釋永夜倦思。」伯雄不得已,乃曰:「臣家有一 卷《書》,記人死復生。」或問:「冥官何以免罪?」答曰:「汝置一 曆,白日所為,暮夜書之。不可書者,是不可為也。」海陵 為之改容。夏日,海陵登瑞雲樓納涼,命伯雄賦詩,其 卒章云:「六月不知蒸鬱到,清涼會與萬方同。」海陵忻 然,以示左右曰:「伯雄出語不忘規戒,為人臣當如是 矣。」再遷兵部員外郎。丁父憂,起復翰林待制,兼修起 居注。遷直學士,再遷右諫議大夫,兼著作郎,修起居 注如故。皇子慎思阿不薨,伯雄坐與同直者竊議被 責,語在《海陵諸子傳》。海陵議征江南,伯雄奏:「晉武平 吳皆命將帥,何勞親總戎律。」不聽。乃落起居注,不復 召見。大定初,除大興少尹。丁母憂。顯宗為皇太子,選 東宮官屬,張浩薦伯雄起復少詹事,兄子蟠為左贊, 善言聽諫從,時論榮之。集古太子賢不肖為書,號《瑤 山》,《往鑒》進之。及進《羽獵》《保成》等箴,皆見嘉納。復為左 諫議大夫、翰林直學士。會太子詹事闕,宰相復舉伯 雄。上曰:「伯雄不可去朕左右,而東宮亦須輔導。」遂以 太子詹事兼諫議。六年,上幸西京,欲因往涼陘避暑, 伯雄率眾諫官入諫,上曰:「朕徐思之。」伯雄言之不已, 同列皆引退,久之乃起。是年,至涼陘徼巡,果有疏虞。 上思伯雄之言,及還,遷禮部尚書,謂近臣曰:「群臣有 幹局者眾矣,如伯雄忠實,皆莫及也。」上謂伯雄曰:「龍 逢、比干皆以忠諫而死,使遇明君,豈有是哉!」伯雄對 曰:「魏徵願為良臣,正謂遇明君耳。」因顧謂宰相曰:「《書》 曰:『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朕與卿等共治天下,有事可 否,即當面陳。卿等致位卿相,正行道揚名之時,偷安 自便,徼倖一時,如後世何?」群臣皆稱萬歲。十二年,改 沁南軍節度使,召為翰林學士承旨。丞相石琚致仕, 上問:「誰可代卿者?」琚對曰:「伯雄可。」時論以琚舉得其 人。復權詹事,伯雄知無不言,匡救弘多。後宮僚有詭 隨者,人必稱楊詹事以愧之。除定武軍節度使,改平陽尹。先是,張浩治平陽,有惠政,及伯雄為尹,百姓稱 之,曰:「前有張,後有楊。」徙河中尹。卒,年六十五。諡莊獻。

李晏 编辑

按《金史》本傳:「晏字致美,澤州高平人。性警敏,倜儻尚 氣。皇統六年,登經義進士第,調岳陽丞,再轉遼陽府 推官,歷中牟令。會海陵方營汴京,運木於河,晏領之。 晏以經三門之險,前後失敗者眾,乃馳白行臺,以其 木散投之水,使工取於下流,人皆便之。丁內艱,服除, 召補尚書省令史。辭去,為衛州防禦判官。世宗素識」 其才名,尋召為應奉翰林文字,特令詣閣謝。上顧謂 左右曰:「李晏精神如舊。」慰勞甚悉。時方議郊禮,命攝 太常博士,俄而真授為高麗讀冊官,五遷祕書少監, 兼尚書禮部郎中,除西京副留守。世宗謂侍臣曰:「翰 林舊人,少新進士,類不學,至於詔赦冊命之文,鮮有 能者,可選外任有文章士為之。」左右舉晏,上曰:「李晏 朕所自識。」於是召為翰林直學士,兼太常少卿。以母 老乞歸養,授鄭州防禦使,未赴,母卒。起復為翰林直 學士。世宗御後,閤召晏讀新進士所對策,至縣令闕 員,取之何道?上曰:「朕夙夜思此,未知所出。」晏對曰:「臣 伏念久矣,但無路不敢言。今幸待罪侍從,得承大問, 願竭所知。」上曰:「然則何如?」對曰:「國朝設科取士,始分 南北兩選。北選百人,南選百五十人,合二百五十人。 詞賦、經義,入仕之人既多,所以縣令未嘗闕員。其後 南北通選,止設詞賦一科,每舉限取六七十人。入仕 之人既少,縣令闕員,蓋由此也。」上以為然。詔後取人 毋限以數。尋擢吏部侍郎兼前職,諭之曰:「卿性果敢, 有激揚之意,故以授卿。宜加審慎,毋涉荒唐。」俄為中 都路推排使,遷翰林侍講學士,兼御史中丞。會朝士 以病謁告,世宗意其詐,謂晏曰:「卿素剛正,今某詐病, 以宰相親故,畏而不糾歟。」晏跪對曰:「臣雖老,平生所 恃者誠與直爾。百官病告,監察當視臣為中丞,官吏 奸私,則當言之。病而在告,此小事,臣容有不知其畏, 宰相何圖焉?」既出,世宗目送之曰:「晏年老,氣猶未衰。」 一日,御史臺奏請增監察員,上曰:「採察內外官吏,固 係監察,然爾等有所聞知,亦當彈劾。況糾正非違,臺 官職也。苟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顧謂晏曰:「豳王年 少未練,朕以臺事委卿,當一一用意。」初,錦州龍宮寺, 遼主撥賜戶民,俾輸稅於寺,歲久皆以為奴。有欲訴 者,害之。島中宴,乃具奏:「在律,僧不殺生,況人命乎!遼 以良民為二稅戶,此不道之甚也。今幸遇聖朝,乞盡 釋為良。」世宗納其言,於是獲免者六百餘人。故同判 大睦親府事謀衍家有民質券,積其息不能償,因沒 為奴。屢訴有司,不能直。至是投匭自言,事下御史臺。 晏撿摘案狀,得其情,遂奏免之。尋為賀宋正旦國信 副使。及世宗不豫,命宿禁中,一時詔冊皆晏為之。章 宗立,晏畫十事以上:一曰風俗奢僭,宜定制度;二曰 禁游手;三曰宜停鑄錢;四曰免上戶管庫;五曰太平, 宜興禮樂;六曰量輕租稅;七曰減鹽價;八曰免監官 陪納虧欠;九曰有司尚苟且,乞申明經久遠圖;十曰 禁網差密,宜尚寬大。又奏「乞委待制党懷英、修撰張 行簡更直進讀陳言文字,以廣視聽。」皆採納之。以年 老乞致仕,改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承旨。越二年,復 申前請,授沁南軍節度使。久之,致仕,上念其先朝舊 人,復起為昭義軍節度使。明昌六年,歸老得疾,詔除 其子左司員外郎仲略為澤州刺史以便侍養承安 二年卒年七十五諡曰:「文簡。」

胡礪 编辑

按《金史》本傳:「礪字元化,磁州武安人。少嗜學。天會間, 大軍下河北,礪為軍士所掠,行至燕,亡匿香山寺,與 傭保雜處。韓昉見而異之,使賦詩以見志。礪操筆立 成,思致清婉。昉喜甚,因館置門下,使與其子處同教 育之,自是學業日進。昉嘗謂人曰:『胡生才器,一日千 里,他日必將名世』。」十年,舉進士第一,授右拾遺,權翰 林修撰。久之,改定州觀察判官。定之學校為河朔冠, 士子聚居者常以百數。礪督教不倦,經指授者悉為 場屋,上游稱其程文為元化格。皇統初,為河北西路 轉運都勾判官。礪性剛直無所屈。行臺平章政事高 禎之汴,道真定,燕於漕司。礪欲就坐,禎責之。礪曰:「公 在政府,則禮絕百僚,今日之會,自有賓主禮。」禎曰:「汝 他日為省吏,當如何?」礪曰:「當官而行,亦何所避?」禎壯 其言,改容謝之。改同知深州軍州事,加朝奉大夫。郡 守暴戾,蔑視僚屬,礪常以禮折之,守愧服,郡事一委 礪。州管五縣,例置弓手百餘人,少者猶六七十人,歲 民錢五千餘萬為顧直。其人皆市井無賴,以跡盜為 名,所至擾民。礪知其弊,悉罷去。繼而有飛語曰:「某日 賊發,將殺通守。」或請為備,礪曰:「盜所利者財耳。吾貧 如此,何備為?」是夕,令公署撤關,竟亦無事。再補翰林 修撰,遷禮部郎中,一時典禮,多所裁定。海陵拜平章 政事,百官賀於廟堂,礪獨不跪。海陵問其故,礪以令 對,且曰:「朝服而跪,見君父禮也。」海陵深器重之。天德 初,再遷侍講學士、同修《國史》。以母憂去官,起復為宋國歲元副使,刑部侍郎白彥恭為使,海陵謂礪曰:「彥 恭官在卿下,以其舊勞,故使卿副之。」遷翰林學士,改 刑部尚書。扈從至汴,得疾,海陵數遣使臨問,卒,深悼 惜之,年五十五。

王競 编辑

按《金史》本傳:「競字無競,彰德人。警敏好學。年十七,以 廕補官。宋宣和中,太學兩試合格,調屯留主簿。入國 朝,除大寧令,歷寶勝鹽官,轉河內令。時歲饑盜起,競 設方略以購賊,不數月盡得之。夏秋之交,沁水泛濫, 歲發民築隄,豪民猾吏因緣為奸。競覈實之,減費幾 半。縣民為之諺曰:『西山至河岸,縣官兩人半』。」蓋以前 政韓希甫與競相繼治縣,皆有幹能,絳州正平令張 元亦有治績,而差不及,故云然。天眷元年,轉固安令。 皇統初,參政韓昉薦之,召權應奉翰林文字,兼太常 博士。詔作《金源郡王完顏婁室墓碑》,競以行狀盡其 實,乃請國史刊正之,時人以為法。二年,試館閣,競文 居最,遂為真。遷尚書禮部員外郎。時海陵當國,政由 已出,欲令百官避堂諱,競言人臣無公諱,遂止。蕭仲 恭以太傅領三省事封王,欲援遼故事,親王用紫羅, 無事下禮部,競與郎中翟永固明言其非是,事竟不 行,海陵由是重之。天德初,轉翰林待制,遷翰林直學 士,改禮部侍郎,遷翰林侍講學士,改太常卿,同修國 史,擢禮部尚書,同修國史如故。大定二年春,從太傅 張浩朝京師,詔復為禮部尚書。是歲,奉遷睿宗山陵 儀注,不應典禮,競削官兩階。詔改創「五龍車」,兼翰林 學七承旨修國史。四年,卒官。競博學能文,善草隸書, 工大字,兩都宮殿牓題,皆競所書,士林推為第一云。

蕭永祺 编辑

按《金史》本傳:「永祺,字景純,本名蒲烈。少好學,通契丹 大小字。廣寧尹耶律固奉詔譯書,辟置門下,因盡傳 其業。固卒,永祺率門弟子服齊衰喪。固作《遼史》未成, 永祺繼之,作《紀》三十卷、《志》五卷、《傳》四十卷,上之。加宣 武將軍,除太常丞。海陵為中京留守,永祺特見親禮。 天德初,擢左諫議大夫,遷翰林侍講學士,同修國史」, 再遷翰林學士。明年,遷承旨。尚書左丞耶律安禮出 守南京,海陵欲以永祺代之,召見內閣,諭以旨意。永 祺辭曰:「臣材識卑下,不足以辱執政。」海陵曰:「今天下 無事,朕方以文治,卿為是優矣。」永祺固辭,既出,或問 曰:「公遇知人主,進取爵位,以道佐時,何多讓也?」永祺 曰:「執政繫天下休戚,縱欲貪冒榮寵」,如蒼生何海陵 嘗選廷臣十人備諮訪,獨永祺議論寬厚,時稱長者。 卒。年五十七。

楊伯仁 编辑

按《金史》本傳:「伯仁字安道,伯雄之弟也。天性孝友,讀 書一過成誦。登皇統九年進士第,事親不求調。天德 二年,除應奉翰林文字。初名伯英,避大子光英諱,改 今名。海陵嘗夜召賦詩,傳趣甚亟,未二鼓,奏十詠,海 陵喜,解衣賜之。海陵射烏,伯仁獻《獲烏》詩以諷。丁父 憂,起復,賜金帶襲衣,及賜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遺。進」 士呂忠翰,廷試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 示伯仁,問其優劣。伯仁對曰:「當在優等。」海陵曰:「此今 試狀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諫省, 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轉翰林修撰。孟宗獻發 解第一,伯仁讀其程文,稱之:「此人當成大名。」是歲,宗 獻府試、省試、廷試皆第一,號「孟四元」,時論以為知文。 故事,狀元官從七品階承務郎。世宗以宗獻、獨異等, 與從六品階,授奉直大夫,改著作郎。居母喪。服除,調 鎮西節度副使,入為起居注,兼左拾遺。上書論時務 六事,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橫恣甚,莫可制,民受其 害。伯仁窮竟渠黨,四境帖然。讞館陶大辟,得其冤狀, 館陶人為立祠。府尹「荊王文坐贓削封,降德州防禦 使。」同知裴《滿子寧》及伯仁、判官謝奴,皆以不能匡正 解職,伯仁降南京留守判官,改同知安化軍節度使。 到官三日,召為太子右諭德兼侍御史,改翰林待制, 復兼右諭德,除濱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 規賞,伯仁至,責其主而杖殺其奴,如是者數輩,其弊 遂止。入為左諫議大夫,兼禮部侍郎、翰林直學士。故 事,諫官、詞臣入直禁中,上閔其勞,特免入直。改吏部 侍郎,直學士如故。鄭子聃卒,宰相舉伯仁代之,乃遷 侍講兼禮部侍郎。伯仁久在翰林,文詞典麗。上曰:「自 韓昉、張鈞後,則有翟永固,近日則張景仁、鄭子聃,今 則伯仁而已,其次未見能文者。」呂忠翰草「《降海陵庶 人詔》,點竄再四,終不能盡朕意。狀元雖以詞賦甲天 下,至於辭命,未必皆能。凡進士可令補外,考其能文 者召用之。」不數月,兼左諫議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 舉可修起居注者數人,上以伯仁領之。從幸上京。伯 仁多病,至臨潢池寒,因感疾還中都。明年,上還幸中 都,遣使勞問,賜以丹劑。是歲卒。

移剌子敬 编辑

按《金史》本傳:「子敬,字同文,本名屋骨朵魯,遼五院人。 曾祖霸哥,同平章事。父拔魯,准備任使官。都統杲克中京,遼主西走,留拔魯督輜重,被掠,拔魯乃自髡逃 於山林。子敬讀書好學,皇統間,特進移剌因修遼史, 辟為掾屬。遼史成,除同知遼州事。舊本廳自有占地, 歲入數百貫,州官歲取其課,地主以為例,未嘗請辯。」 子敬曰:「已有公田,何為更取民田?」竟不取。秩滿,郡人 請留於行臺省,不許。天德三年,入為翰林修撰,遷禮 部郎中。正隆元年,諸將巡邊,詔子敬監戰。軍師以戰 獲分將士,亦以遺子敬,子敬不受。及還,入見,海陵謂 之曰:「汝家貧而不苟得,不受俘獲,朕甚嘉之。凡同行 官僚所取者,皆沒入於官。」其後詔子敬宴賜諸部,諭 之曰:「凡受進,例遣宰臣,以汝前能稱職,故特命汝。」使 還,遷翰林待制。大定二年,以待制同修國史。是時,窩 斡餘黨散居諸猛安謀克中,詔子敬往撫之,仍宣諭 猛安謀克及州縣漢人,無以前時用兵相殺傷,挾怨 輒害契丹人。使還,改祕書少監,兼修起居注,修史如 故。詔曰:「以汝博通古今,故以命汝。」常召入,講論古今 及時政利害,或至夜半。子敬有良馬,平章政事完顏 元宜索之,子敬以元宜為相也,不與。至是,元宜乞致 仕,罷為東京,子敬乃以此馬贐行,識者韙之。是時,僕 散忠義伐宋,宋請和而《書》式,疆界未定,子敬與祕書 少監石抹頤、修起居注張汝弼侍便殿上曰:「宋主求 成,反覆無信,喜為夸大。」子敬對曰:「宋人自來浮辭相 欺。來書言海陵敗於采石,大軍北歸,按兵不襲,俾全 師而還。海陵未嘗敗於采石,其譎詐多此類。回書宜 言:『往者大軍若令渡江,宋國境土必為我有』。」上曰:「彼 以詭詐,我以誠實,但當以理折之。」遷右諫議大夫,起 居注如故。上幸西京,州縣官入見,猛安謀克不得隨 班。子敬奏:「軍民一體,合令猛安謀克隨入見。」上嘉納 之。於是責讓宣徽院及端午朝會,詔依子敬奏行之。 子敬言山後禁獵地太廣,有妨百姓耕墾。上用其言, 遂以四外獵地與民。遷祕書監,諫議、起居如故。子敬 舉同知宣徽院事移剌神獨斡、兵部侍郎移剌安答、 太子少詹事烏古論三合自代,上不許,子敬與同簽 宣徽院事移剌神獨斡侍上曰:「亡遼不忘舊俗,朕以 為是。海陵習學漢人風俗,是忘本也。若依國家舊風, 四境可以無虞,此長久之計也。」世宗將如涼陘,子敬 與右補闕粘割斡特剌、左拾遺楊伯仁奏曰:「車駕至 曷里滸,西北招討司囿於行宮之內地矣,乞遷之於 界上,以屏」蔽環衛。上曰:「善。」詔尚書省曰:「招討斜里虎 可徙界上治蕃部事」,都監撒八仍於燕子城治猛安 謀克事。上與侍臣論古之人君賢否,子敬奏曰:「陛下 凡與宰相謀議,不可不令史官知之。」上曰:「卿言是也。」 轉簽書樞密院事、同修國史。出為河中尹,請老,河中 地熱,上恐子敬不耐暑,改興中尹。子敬女自懿州來 興中省謁,遇盜,途中剽掠其行李且盡,既而還之,謝 曰:「我輩初不知為府尹家也。尹有德於民,尚忍侵犯 耶!」徙咸平、廣寧尹。二十一年,致仕,卒於家,年七十一。 子敬嘗使宋及受諸部進貢,所受禮物皆散之親舊。 及卒,家無餘財,其子質宅以營葬事。

趙可 编辑

按《金史》本傳:「可字獻之,高平人。貞元二年進士,仕至 翰林直學士。博學高才,卓犖不羈。天德、貞元間,有聲 場屋。後入翰林,一時詔誥多出其手,流軰服其典雅。 其歌詩樂府尤工,號《玉峰散人集》。」

郭長倩 编辑

按《金史》本傳:「長倩,字曼卿,文登人。登皇統丙寅經義 乙科,仕至祕書少監兼禮部郎中,修起居注。與施朋 望、王無競、劉喦老、劉無黨相友善。所撰《石決明傳》,為 時軰所稱。有《崑嵛集》行於世。」

鄭子聃 编辑

按《金史》本傳:「子聃,字景純,大定府人。父宏,遼金源令, 二子子京、子聃。楊丘行嘗謂人曰:『金源二子,鳳毛也。 小者尤特達,後必名世』。」子聃及冠,有能賦聲。天德二 年,丘行為太子左衛率府率,廷試明日,海陵以子聃 程文示丘行,對曰:「可入甲乙。」及拆卷,果中第一甲第 三人,調翼城丞,遷贊皇令,召為書畫直長。子聃頗以 才望自負,常慊不得為第一甲第一人。正隆二年,會 試畢,海陵以第一人程文問子聃,子聃少之,海陵問: 「作賦何如?」對曰:「甚易。」因自矜,且謂他人莫己若也。海 陵不悅,乃使子聃與翰林修撰纂戩楊伯仁、宣徽判 官張汝霖、應奉翰林文字李希顏同進士雜試。七月 癸未,海陵御寶昌門,臨軒觀試,以不「貴異物民乃足」 為賦題,「忠臣猶孝子」為詩題,「憂國如饑渴」為論題。上 謂讀卷官翟永固曰:「朕出賦題,能言之,或能行之,未 可知也。詩論題,庶戒臣下。」丁亥,御便殿,親覽試卷,中 第者七十三人,子聃果第一,海陵奇之。有頃,進官三 階,除翰林修撰,改侍御史。京畿旱,詔子聃決囚,遂澍 雨,人以比顏真卿。遷待制兼吏部郎中,改祕書少監, 遷翰林直學士,兼太子左諭德。顯宗深器重之。以疾 求補外,遂為沂州防禦使。皇太子幣贐甚厚,命以安

輿之官。召還,為左諫議大夫兼直學士。改吏部侍郎
考證
同修國史,直學士如故。遷侍講兼修國史。上曰:「修《海

陵實錄》,知其詳無如子聃者。」蓋以史事專責之也。二 十年,卒,年五十五。子聃,英俊有直氣,其為文亦然。平 生所著詩文二千餘篇。

党懷英 编辑

按《金史》本傳:「懷英字世傑,故宋太尉進十一代孫,馮 翊人。父純睦,泰安軍錄事參軍,卒官,妻子不能歸,因 家焉。應舉不得意,遂脫略世務,放浪山水間,簞瓢屢 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進士第,調莒州軍事判官,累 除汝陰縣尹,國史院編修官,應奉翰林文字、翰林待 制兼同修國史。懷英能屬文,工篆籀,當時稱為第一」, 學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與鳳翔府治中郝俁充《遼 史》刊修官,應奉翰林文字移剌益、趙渢等七人為編 修官,凡民間遼時碑銘、墓誌及諸家文集,或記憶遼 舊事,悉上送官。是時,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辭,旁求文 學之士,以備侍從,謂宰臣曰:「翰林闕人,如之何?」張汝 霖奏曰:「郝俁能屬文,宦業亦佳。」上曰:「近日制詔,惟党 懷英最善。」移剌履進曰:「進士擢第後,止習吏事,更不 復讀書,近日始知為學矣。」上曰:「今時進士甚滅裂,《唐 書》中事亦多不知,朕殊不喜。」上謂宰臣曰:「郝俁賦詩 頗佳,舊時劉迎能之,李晏不及也。」明昌元年,懷英再 遷國子祭酒。二年,遷侍講學士。明年,議開邊旁濠塹, 懷英等十六人請罷其役,詔從之。遷翰林學士。六年, 有事於南郊,攝中書侍郎,讀祝冊,上曰:「讀冊至朕,名 聲微下,雖曰尊君,然在郊廟,禮非所宜,當平讀之。」承 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寧軍節度使。明年,召為翰林學 士承旨。泰和元年,增修《遼史》編修官三員,詔分紀、志、 列傳刊修官,有改除者以書自隨。久之,致仕。大定三 年卒,年七十八。諡文獻。懷英致仕後,章宗詔直學士 陳大任繼成《遼史》云。

溫迪罕締達 编辑

按《金史》本傳:「締達該習經史,以女直字出身,累官國 史院編修官。初,丞相希尹制女直字,設學校,使訛离 剌等教之。其後學者漸盛,轉習經史。故納合椿年、紇 石烈良弼皆由此致位宰相。締達最精深,大定十二 年,詔締達所教生員,習作詩策,若有文采,量才任使, 其自願從學者聽。」十三年,設女直進士科,是歲,徒單 鎰等二十七人登第。十五年,締達遷著作佐郎,與編 修官宗壁、尚書省譯史阿魯、吏部令史張克忠譯解 經書。累遷祕書丞。十九年,改左贊善,以母老求養,顯 宗使內直丞六斤謂締達曰:「贊善初未除此官。」天子 謂孤曰:「朕得一出倫之才,學問該貫,當令輔汝德義。」 既數日,贊善除此官,自謂親炙德義,「不勝其喜,未可 去也,勿難於懷。」久之,轉翰林待制,卒。明昌五年,贈翰 林學士承旨,諡文成。

王庭筠 编辑

按《金史》本傳:「庭筠,字子端,河東人。生未期,視書,識十 七字。七歲學詩,十一歲賦全題。稍長,涿郡王翛一見 期,以國士登大定十六年進士第,調恩州軍事判官。 臨政即有聲。郡民鄒四者,謀為不軌,事覺,逮捕千餘 人,而鄒四竄匿不能得,朝廷遣大理司直王仲軻治 其獄。庭筠以計獲鄒四,分別詿誤,坐預謀者十二人」 而已。再調館陶主簿。明昌元年三月,章宗諭旨學士 院曰:「王庭筠所試文句太長,朕不喜此,亦恐四方傚 之。」又謂平章張汝霖曰:「王庭筠文藝頗佳,然語句不 健,其人才高,亦不難改也。」四月,召庭筠試館職中選。 御史臺言:庭筠在館陶嘗犯贓罪,不當以館閣處之。 遂罷。乃卜居彰德,買田隆慮書,讀黃華山寺,因以自 號。是年十二月,上因語及學士,歎其乏材,參政守貞 曰:「王庭筠其人也。」三年,召為應奉翰林文字,命與祕 書郎張汝方品第法書名畫,遂分入品者為五百五 十卷。五年八月,上顧謂宰執曰:「應奉王庭筠,朕欲以 詔誥委之,其人材亦豈易得。近党懷英作《長白山冊 文》,殊不工。聞文士多妒庭筠者,不論其文,顧以行止 為訾。大抵讀書人多口頰或相黨。昔東漢之士,與宦 官分朋,固無足恠。如唐牛僧孺、李德裕,宋司馬光、王 安石,均為儒者,而互相排毀,何邪?」遂遷庭筠為翰林 修撰。承安元年正月,坐趙秉文上書事,削一官,杖六 十,解職,語在《秉文傳》。二年,降授鄭州防禦判官。四年, 起為應奉翰林文字。泰和元年,復為翰林修撰,扈從 秋山,應制賦詩三十餘首,上甚嘉之。明年卒,年四十 有七。上素知其貧,詔有司賻錢八十萬以給喪事,求 生平詩文藏之祕閣。又以御製詩賜其家,其引云:「王 遵古,朕之故人也。乃子庭筠,又以才選直禁林者,首 尾十年。今茲云亡,玉堂東觀,無復斯人矣。」庭筠儀觀 秀偉,善談笑,外若簡貴,人初不敢與接。既見,和氣溢 於顏間,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極口稱道,「他 日雖百負不恨也。」從游者如韓溫甫、路元亨、張進卿、 李公度,其薦引者如趙秉文、馮璧、李純甫,皆一時名 士,世以知人許之。為文能道所欲言。暮年詩律深嚴, 七言長篇猶工險韻。有《藂辨》十卷,文集四十卷。書法學米元章,與趙渢、趙秉文俱以名家。庭筠尤善山水 墨竹云。子曼慶,亦能詩并書,仕至行省右司郎中,自 號「澹游」云。

楊雲翼 编辑

按《金史》本傳:「雲翼字之美,其先贊皇檀山人。六代祖 忠客平定之樂平縣,遂家焉。曾祖青,祖郁,考桓,皆贈 官於朝。雲翼天資穎悟,初學語,輒畫地作字,日誦數 千言。登明昌五年進士第一,詞賦亦中乙科,特授承 務郎,應奉翰林文字。承安四年,出為陝西東路兵馬 都總管判官。泰和元年,召為太學博士,遷太常寺丞」, 兼翰林修撰。七年,簽上京、東京等路按察司事。因召 見,章宗咨以當世之務,稱旨。大安元年,翰林承旨張 行簡薦其材,且精術數,召授提點司天臺,兼翰林修 撰,俄兼禮部郎中。崇慶元年,以病歸。貞祐二年,有司 上《官簿》,宣宗閱之,記其姓名,起授前職,兼吏部郎中。 三年,轉禮部侍郎,兼提點司天臺。四年,大元及西夏 兵入鄜延,潼關失守,朝議以兵部尚書蒲察阿里不 孫為副元帥以禦之。雲翼言其人言浮於實,必誤大 事。不聽,後果敗。興定元年六月,遷翰林侍講學士,兼 修國史,知集賢院事,兼前職,詔曰:「官制入三品者例 外除,以卿遇事敢言,議論忠讜,故特留之。」時右丞相 高琪當國,人有請榷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詔集百官 議,戶部尚書高夔等二十六人同聲曰「可」,雲翼獨與 趙秉文、時戩等數人以為不可,議遂格。高琪後以事 譴之,雲翼不恤也。二年,拜禮部尚書,兼職如故。三年, 築京師子城,役兵數萬。夏秋之交,病者相籍。雲翼提 舉醫藥,躬自調護,多所全濟。四年,改吏部尚書。凡軍 興以來入粟補官以戰功遷授者,事定之後,有司苛 為程式,或小有不合,輒罷去。雲翼奏曰:「賞罰國之大 信,此軰宜從寬錄,以勸將來。」是年九月,上召雲翼及 戶部尚書夔、翰林學士秉文於內殿,皆賜坐,問以講 和之策。或以力戰為言,上俯首不樂。雲翼徐以《孟子》 事大事小之說解之,且曰:「今日奚計哉?使生靈息肩, 則社稷之福也。」上色乃和。十一月,改御史中丞宗室 承立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事於京兆。大臣言其不 法,詔雲翼就鞫之。獄成,廷奏曰:「承立所坐皆細事,不 足問。向大兵掠平涼以西,數州皆破,承立坐擁彊兵, 瞻望不進。鄜延帥臣完顏合達以孤城當兵衝,屢立 戰績,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願陛下明其功罪 以誅賞之,則天下知所勸懲矣。自餘小失,何足追咎!」 承立由是免官,合達遂掌機務。哀宗即位,首命雲翼 攝太常卿,尋拜翰林學士。正大三年二月,復為禮部 尚書,兼侍讀。詔集百官議省費,雲翼曰:「省費事小,戶 部、司農足以辦之。樞密專制軍政,蔑視《尚書》。尚書出 政之地,政無大小,皆當總領。今軍旅大事,社稷繫焉, 宰相乃不得與聞,欲使利病兩不相蔽,得乎?」上嘉納 之。明年,設益政院,雲翼為選首,每召見,賜坐而不名。 時講《尚書》,雲翼言:「帝王之學,不必如經生分章析句, 但知為國大綱足矣。」因舉「任賢去邪,與治同道,與亂 同事,有言逆於汝心,有言遜於汝志」等數條,一皆本 於正心誠意,敷繹詳明,上聽忘倦。尋進《龜鑑萬年錄》 《聖學》《聖孝》之類凡二十篇。當時朝士廷議之際,多不 盡言,顧望依違,寖以成俗。一日經筵畢,因言:「人臣有 事君之禮,有事君之義。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 者有罰。入君門則趨,見君之几杖則起。君命召,不俟 駕而行;受命不宿於家。是皆事君之禮,人臣所當盡 者也。然國家之利害,生民之休戚,一一陳之,則向所 謂禮者,特虛器耳。君曰可,而有否者替其否,君曰否, 而有可者獻其可。言有不從,雖引裾折檻,斷鞅軔輪, 有不恤焉者。當是時也,姑徇事君之虛禮,而不知事 君之大義,國家何賴焉?」上變色曰:「非卿,朕不聞此言。」 雲翼嘗患風痺,至是稍愈。上親問愈之之方,對曰:「但 治心耳。心和則邪氣不干,治國亦然。人君先正其心, 則朝廷百官莫不一於正矣。」上矍然,知其為醫諫也。 夏人既通好,遣其徽猷閣學士李弁來議互市,往返 不能決,朝廷以雲翼往,議乃定。五年,卒,年五十有九, 諡文獻。雲翼天性雅重,自律甚嚴,其待人則寬,與人 交分一定,死生禍福不少變,其於國家之事,知無不 言。貞祐中,主兵者不能外禦,而欲取償於宋,故頻歲 南伐,有言之者,不謂之與宋為地,則疑與之有謀,至 於宰執,他事無不言者,獨南伐則一語不敢及。雲翼 乃建言曰:「國家之慮,不在於未得淮南之前,而在於 既得淮南之後。蓋淮南平,則江之北盡為戰地,進而 爭利於舟楫之間,恐勁弓良馬有不得騁者矣。彼若 扼江為屯,潛師於淮以斷饟道,或決水以瀦淮南之 地,則我軍何以善其後乎?」及時全倡議南伐,宣宗以 問朝臣,雲翼曰:「朝臣率皆諛辭,天下有治有亂,國勢 有弱有彊。今但言治而不言亂,言彊而不言弱,言勝 而不言負,此議論所」以偏也,臣請兩言之。夫將有事 於宋者,非貪其土地也,第恐西北有警,而南又綴之,

則我三面受敵矣。故欲我師乘勢先動,以阻其進。借
考證
使宋人失淮,且不敢來,此戰勝之利也。就如所料,其

利猶未可必。然彼江之南,其地尚廣,雖無淮南,豈不 能集數萬之眾,伺我有警而出師耶?戰而勝,且如此; 如不「勝,害將若何?且我以騎當彼之步,理宜萬全,臣 猶恐其有不敢恃者,蓋今之事勢,與泰和不同。泰和 以冬征,今我以夏征,此天時之不同也。冬則水涸而 陸多,夏則水潦而塗淖,此地利之不同也。泰和舉天 下全力,驅糺軍以為前鋒,今能之乎?此人事之不同 也。」議者徒見泰和之易,而不知今日之難,「請以夏人 觀之。向日弓箭之手在西邊者,一遇敵則搏而戰,袒 而射,彼已奔北之不暇。今乃陷吾城而虜守臣,敗吾 軍而禽主將,曩則畏我如彼,今則侮我如此。夫以夏 人既非前日,奈何以宋人獨如前日哉!願陛下思其 勝之之利,又思敗之之害,無悅甘言,無貽後悔。」章奏 不報。時全果大敗於淮上,一軍全沒。宣宗責諸將曰: 「當使我何面目見楊雲翼耶!」河朔民十有一人為遊 騎所迫,泅河而南,有司論罪當死。雲翼曰:「法所重,私 渡者,防奸偽也。今平民為兵所迫,奔入於河,為逭死 之計耳。今使不死於敵,而死於法,後唯從敵而已。」宣 宗悟,盡釋之。哀宗以河南旱,詔遣官理冤獄,而不及 陝西。雲翼言:「天地人通為一體,今人一支受病,則四 體為之不寧,豈可專治受病之處而置其餘哉?」朝廷 是之。司天有以《太乙新曆》上進者,尚書省檄雲翼參 訂,摘其不合者二十餘條,曆家稱焉。所著文集若干 卷,《校大金禮儀》若干卷,《續通鑑》若干卷,《周禮辨》一篇, 《左氏莊列賦》各一篇,《五星聚井辨》一篇,《縣象賦》一篇、 《勾段機要象數雜說》等著。藏於家。

呂中孚 張建 编辑

按《金史》本傳:「中孚字信臣,冀州南宮人。張建字吉甫, 蒲城人。皆有詩名。中孚有《清漳集》,建,明昌初授絳州 教官,召為宮教,應奉翰林文字,以老請致仕。章宗愛 其純素,不欲令去,授同知華州防禦使,仍賜詩以寵 之。自號蘭泉,有集行於世。」

趙秉文 编辑

按《金史》本傳:「秉文,字周臣,磁州滏陽人也。幼穎悟,讀 書若夙習。登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第,調安塞簿。以課 最遷邯鄲令,再遷唐山。丁父憂。用薦者起復南京路 轉運司都勾判官。明昌六年,入為應奉翰林文字,同 知制誥。上書論宰相胥持國當罷,宗室守貞可大用。 章宗召問,言頗差異,於是命知大興府事。內族膏等」 鞫之,秉文初不肯言,詰其僕歷數交游者,秉文乃曰: 「初欲上言,嘗與修撰王庭筠、御史周昂、省令史潘豹、 鄭贊道、高坦等私議。」庭筠皆下獄,決罰有差。有司論 秉文上書狂妄,法當追解,上不欲以言罪人,遂特免 焉。當時為之語曰:「古有朱雲,今有秉文。朱雲攀檻,秉 文攀人。」士大夫莫不恥之。坐是久廢。後起為同知岢 嵐州軍事,轉北京路轉運使司度支判官。承安五年 冬十月,陰晦連日,宰相張萬公入對,上顧謂萬公曰: 「卿言天日晦冥,亦猶人君用人,邪正不分,極有理。若 趙秉文曩以言事降授,聞其人有才藻,工書翰,又且 敢言,朕非棄不用,以北邊軍事方興,姑試之耳。」泰和 二年,召為戶部主事,遷翰林修撰。十月,出為寧邊州 刺史。三年,改平定州。前政苛於用刑,每聞赦將至,先 掊賊死乃拜赦,而盜愈繁。秉文為政一從寬簡,旬月 盜悉屏跡。歲饑,出祿粟倡豪民以賑,全活者甚眾。大 安初,北兵南嚮,召秉文與待制趙資道論備邊策。秉 文言:「今我軍聚於宣德城小,列營其外,涉暑雨,器械 弛敗,人且病,俟秋敵至,將不利矣。可遣臨潢一軍擣 其虛,則山西之圍可解。《兵法》所謂出其不意,攻其必 捄者也。」衛王不能用。其秋,宣德果以敗聞。尋為兵部 郎中,兼翰林修撰,俄轉翰林直學士。貞祐初,建言時 事可行者三:一遷都,二導河,三封建。朝廷略施行之, 明年,上書願為國家守殘破一州,以宣布朝廷恤民 之意。且曰:「陛下勿謂書生不知兵,顏真卿、張巡、許遠 輩以身許國,亦書生也。」又曰:「使臣死而有益於國,猶 勝坐縻廩祿,為無用之人。」上曰:「秉文志固可尚,然方 今翰苑,尤難其人。卿宿儒,當在左右。」不許。四年,拜翰 林侍講學士,言:「寶券滯塞,蓋朝廷初議更張市肆,已 妄傳其不用,因之抑遏,漸至廢絕。臣愚以為宜立《回 易務》,令近上職官通市道者掌之,給以銀鈔粟麥縑 帛之類,權其低昂而出納。」詔有司議行之。興定元年, 轉侍讀學士,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學士、同修國史,知 集賢院事。又明年,知貢舉,坐取進士盧亞重用韻,削 兩階,因請致仕。金自泰和、大安以來,科舉之文,其弊 益甚,蓋有司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陳腐,苟合程 度而已,稍涉奇峭,即遭絀落,於是文風大衰。貞祐初, 秉文為省試,得李獻能賦,雖格律稍疏,而詞藻頗麗, 擢為第一。舉人遂大喧噪,愬於臺省,以為趙公大壞 文格,且作詩謗之,久之方息。俄而獻能復中宏詞,入 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五年,復為禮部尚書,入謝, 上曰:「卿春秋高,以文章故,須復用。卿秉文以身,受厚恩,無以自效,願開忠言,廣聖慮。」每進見,從容為上言 人主當勤儉,慎兵刑,所以祈天永命者,上嘉納焉。哀 宗即位,再乞致仕,不許。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兼益 政院說書官。以上嗣德在初,當日親經史以自裨益, 進《無逸直解》《貞觀政要》《申鑒》各一通。正大九年正月, 汴京戒嚴,上命秉文為赦文,以布宣悔悟哀痛之意。 秉文指事陳義,辭情俱盡。及兵退,大臣欲稱賀,且命 為表。秉文曰:「《春秋》,新宮火,三日哭。今園陵如此,酌之 以禮,當慰不當賀。」遂已。時年已老,日以時事為憂,雖 食息頓不能忘。每聞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則 拜章,小則為當路者言,殷勤鄭重,不能自已。三月,草 《開興改元詔》,閭巷間皆能傳誦,洛陽人拜詔畢,舉城 痛哭,其感人如此。是年五月壬辰卒,年七十四。積官 至資善大夫、上護軍、天水郡侯。正大間,同楊雲翼作 《龜鑑萬年錄》上之。又因進講,與雲翼共集自古治術, 號《君臣政要》為一編以進焉。秉文自幼至老,未嘗一 日廢書。著《易叢說》十卷,《中庸說》一卷,《揚子發微》一卷, 《太元箋贊》六卷,《文中子類說》一卷,《南華略釋》一卷,《列 子補注》一卷,刪集《論語》《孟子解》各一十卷,《資暇錄》一 十五卷,所著文章號《滏水集》者三十卷。秉文之文,長 於辨析,極所欲言而止,不以繩墨自拘。七言長詩,筆 勢縱放,不拘一律。律詩壯麗,小詩精絕,多以近體為 之。至五言古詩則沉鬱頓挫,字畫則草書尤遵勁。朝 使至自河、湟者,多言夏人問秉文及王庭筠起居狀, 其為四方所重如此。為人至誠樂易,與人交不立崖 岸,未嘗以大名自居。仕五朝,官六卿,自奉養如寒士。 楊雲翼常與秉文代掌文柄,時人號「楊、趙。」然晚頗以 禪語自污,人亦以為秉文之恨云。

李獻能 编辑

按《金史》本傳:「獻能字欽叔,河中人。先世有為金吾衛 上將軍者,時號李金吾家。迨獻能昆弟皆以文學名, 從兄獻卿、獻誠、從弟獻甫相繼擢第,故李氏有四桂 堂。」獻能苦學博覽,於文尤長於四六。貞祐三年,特賜 詞賦進士,廷試第一人,宏詞優等,授應奉翰林文字。 在翰苑凡十年,出為鄜州觀察判官,用薦者復為應 奉,俄遷修撰。正大末,以鎮南軍節度副使充河中帥 府經歷官。大元兵破河中,奔陝州行省,以權左右司 郎中。值趙三三軍變,遇害,年四十三。獻能為人眇小 而墨色,頗有髯,善談論,每敷說今古,聲鏗亮可聽。作 詩有志於風雅文刻意樂章。在翰苑,應機敏捷號得 體。趙秉文、李純甫嘗曰:「李獻能天生」今世翰苑材,故 每薦之,不令出館。家故饒財,盡於貞祐之亂。在京師 無以自資。其母素豪奢,厚於自奉,小不如意則必訶 譴,人視之殆不堪憂,獻能處之自若也。時人以純孝 稱之。嘗謂人云:「吾幼夢官至五品,壽不至五十。」後竟 如其言。

王若虛 编辑

按《金史》本傳:「若虛,字從之,槁城人也。幼穎悟,若夙昔 在文字間者。擢承安二年經義進士,調鄜州錄事,歷 管城、門山二縣令,皆有惠政。秩滿,老幼攀送,數日乃 得行。用薦入為國史院編修官,遷應奉翰林文字。奉 使夏國還,授同知泗州軍州事,留為著作佐郎。正大 初,章宗、《宣宗實錄》成,遷平涼府判官。未幾,召為左司」 諫,後轉延州刺史,入為直學士。天興元年,哀宗走歸 德。明年春,崔立變,群小附和,請為立建功德碑。翟奕 以尚書省命,召若虛為文。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 忤,則讒搆立見屠滅。若虛自分必死,私謂左右司員 外郎元好問曰:「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 掃地,不若死之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諭之。」乃謂奕輩 曰:「丞相《功德碑》,當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京 城降,活生靈百萬,非功德乎?」曰:「學士代王言,《功德碑》 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其 門,自古豈有門下人為主帥頌功德而可信乎後世 哉?」奕輩不能奪,乃召太學生劉祁、麻革輩赴省。好問、 張信之喻以立碑事曰:「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 二君其無讓。」祁等固辭而別。數日,促迫不已,祁即為 草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既成,以示若 虛,乃共刪定數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後兵入城,不 果立也。金亡,微服北歸鎮陽,與渾源劉郁東游泰山, 至黃峴峰,憩萃美亭,顧謂同游曰:「汨沒塵土中一生, 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誠得終老此山,志願畢矣。」乃令 子忠先歸,遣子恕同行視夷險,因垂足大石上,良久 瞑目而逝,年七十。所著文章號《慵夫集》,凡若干卷,《滹 南遺老》若干卷,傳於世。

李純甫 编辑

按《金史》本傳:「純甫,字之純,弘州襄陰人。祖安上,嘗魁 西京進士。父采,卒於益都府治中。純甫幼穎悟異常, 初業詞賦及讀《左氏春秋》,大愛之,遂更為經義學。擢 承安二年經義進士。為文法莊周、《列禦寇》《左氏》《戰國 策》,後進多宗之。又喜談兵,慨然有經世心。章宗南征, 兩上疏策其勝負。上奇之,給送軍中,後多如所料。宰執愛其文,薦入翰林。及大元兵起,又上疏論時事,不 報。宣宗遷汴,再入翰林。時丞相高琪擅威福柄,擢為 左司都事。純甫審其必敗,以母老辭去。既而高琪誅, 復入翰林,連知貢舉。正大末,坐取人踰新格,出倅坊 州,未赴,改京兆府判官,卒於汴,年四十七。純甫為人 聰敏,少自負其材,謂功名可俯拾,作《矮柏賦》,以諸葛 孔明、王景略自期。由小官上萬言書,援宋為證,甚切, 當路者以迂闊見抑。中年,度其道不行,益縱酒自放, 無仕進意。得官未成考,旋即歸隱。日與禪僧士子游, 以文酒為事,嘯歌袒裼,出禮法外。或飲數月不醒。人 有酒見招,不擇貴賤必往,往輒醉,雖沉醉,亦未嘗廢 著書。然晚年喜佛,力探其奧義,自類其文,凡論性理 及關佛、老二家者,號「內槁」,其餘應物文字為「外槁。」又 解《楞嚴》《金剛經》《老子》《莊子》《中庸集解》《鳴道集解》,號「中 國心學,西方父教」數十萬言,以故為名教所貶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