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22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二十二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二十二卷目錄

 兵部部名臣列傳二

  明二

  劉大夏      何鑑

  金獻民      李鉞

  王時中      彭澤

  胡世寧      李承勛

官常典第三百二十二卷

兵部部名臣列傳二 编辑

明二 编辑

劉大夏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大夏,字時雍,華容人。父仁宅,由鄉舉 知瑞昌縣。流民千餘家匿山中,邏者索賂不得,誣民 反。眾議加兵,仁宅單騎招之,民爭出訴,遂罷兵,擢廣 西副使。大夏年二十,舉鄉試第一,登天順八年進士, 改庶吉士。成化初,館試當留,自請試吏,乃除職方主 事,再遷郎中。明習兵事,曹中宿弊盡革,所奏覆多當」 上意,尚書倚之若左右手。汪直好邊功,以安南黎灝 侵占城,殘八百,敗於老撾,欲乘間取之,言於帝,索永 樂間討安南故牘。大夏亟匿之,吏不能得。尚書余子 俊數搒吏,大夏徐告曰:「兵釁一開,西南立糜爛矣。籍 有無不足詰也。」子俊悟,事得寢。朝鮮入貢,紆道經鴉 鶻關,請改由鴨綠江。尚書將許之。大夏曰:「鴨綠道徑, 祖宗朝豈不知,顧紆迴數大鎮,此殆有微意,不可許。」 乃止。中官阿九者,其兄任京衛經歷,以罪為大夏所 笞。憲宗入其譖,捕繫詔獄,令東廠偵之,無所得。會懷 恩力救,乃杖二十而釋之。有中貴知大夏欲薦為兵 部右侍郎,遣人邀一見,巽詞謝之。遷福建右參政,以 政績聞。聞父訃,一宿即行。弘治二年服闋,遷廣東右 布政使。田州、泗城不靖,大夏往諭,遂順命。後山賊起, 承檄討之。令獲賊必生致,驗實乃坐,得生者過半。改 左,移浙江。六年春,河決張秋,詔博選才臣往治。吏部 尚書王恕等以大夏薦,乃擢右副都御史以行。議於 孫家渡四府營疏上流以分水勢,而築長隄捍之。隄 起胙城,扺徐州,亙三百六十里。決口既塞,更修築黃 陵岡,水乃大治。孝宗嘉之,賜璽書褒美,語詳《河渠志》。 召為左副都御史,歷戶部左侍郎。十年命兼左僉都 御史,往理宣府兵餉。尚書周經謂曰:「塞上市糴,率勢 家子弟為政,公恐以剛賈禍。」大夏曰:「處天下事,以理 不以勢,俟至彼圖之。」塞上糴買,必粟千石、芻萬束,乃 得告納。以故中官武臣家,得操利權。大夏令有芻粟 者,許自百束十石以上。勢家欲牟利,無所得。不兩月, 儲積充羨,邊人蒙其利。明年三疏移疾歸。築草堂東 山下,讀書其中。天下稱「東山先生。」越二年,廷臣交薦, 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敕使及門攜二僮行。廣 人故思大夏,鼓舞稱慶。大夏為清吏治,捐供億,禁內 外鎮守官私役軍士,法嚴令具,盜賊衰止。十五年召 拜兵部尚書,屢辭乃拜命。既召見,帝曰:「朕數用卿,數 引疾,何也?」大夏頓首言:「臣老且疾,竊見天下民窮財 盡。脫有不虞,貴在兵部。自度力不辦,故辭耳。」帝默然。 南京、鳳陽大風拔木,河南、湖廣大水,京師苦雨沈陰。 大夏請:凡事非祖宗舊而害軍民者,悉條上釐革。十 七年二月又言之。帝命事當興革者,所司具實以聞。 乃會廷臣條上十六事,皆權倖所不便者,相與力尼 之。帝不能決,下再議。大夏等言:「事屬外廷,悉蒙允行。 稍涉權貴,復令察覈。臣等至愚,莫知所以。」久之乃得 旨,傳奉官疏名以請,幼匠廚役減月米三斗,增「設中 官。司禮監覈奏四衛勇士,御馬監具數以聞,餘悉如 議。」織造齋醮皆停罷,光祿省浮費鉅萬計,而勇士虛 冒之弊亦大減。制下,舉朝歡悅。先是,外戚近倖多干 恩澤,帝一無所拒,故叢弊。帝亦深知其害政,奮然欲 振之。因時多災異,復宣諭群臣,令各陳缺失。大夏乃 復上數事。其年六月,再陳兵政十害,且乞放歸田里。 帝不許,令弊端宜革者更詳具以聞。於是大夏舉南 北軍轉漕番上之苦,及邊軍困敝、邊將侵剋之狀極 言之。帝乃召見大夏於便殿,問曰:「卿前言天下民窮 財盡,祖宗以來徵斂有常,何今日至此?」對曰:「正謂不 盡有常耳。如廣西歲取鐸木,廣東取香藥,費固以萬 計,他可知矣。」又問:「天下軍若何?」對曰:「窮與民等。」帝曰: 「居有月糧,出有行糧,何故窮?」對曰:「其帥侵剋且過半, 安得不窮?」帝太息曰:「朕臨御久,乃不知天下軍民困, 何以為人主?」遂下詔嚴禁。帝方銳意太平,察知大夏 方嚴且練事,委寄益重。左都御史戴珊亦以材見知, 每有宣召,或專及大夏,或與珊同召,諸大臣不能與 也。中官苗逵貪武功,《大同》小警,帝將從逵言出師。內 閣劉健等力諫。帝猶疑之。召問大夏曰:「卿在廣,知苗 逵延綏搗巢功乎?」對曰:「臣聞之,所俘婦稚十數耳。賴 朝廷威德,全師以歸。不然,未可知也。」帝默然良久,問 曰:「太宗時,頻年出塞,今何故不可?」對曰:「陛下神武固不後太宗,而將領士馬遠不逮。且淇國公小違節制, 舉數十萬眾悉委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守 耳。」珊亦從旁贊決。帝遽曰:「微卿曹,朕幾誤。」由是師不 果出。莊浪土帥魯麟為甘肅副將,求大將不得,又不 樂守邊,恃其部眾強,徑歸莊浪。廷臣懼生變,欲授以 大帥,又欲召還京,處之散地。大夏請獎其先世忠順, 而聽麟就閒。麟素貪虐,失眾心,兵柄已去,無能為,竟 怏怏病死。帝欲宿兵近地為左右輔。大夏言:「今京師、 保定獨設一都司統五衛,祖宗意當亦如此。請遣還 操軍萬人為西衛,納京東兵密雲、薊州為東衛。」帝報 可。中官監京營者恚失兵,揭飛語宮門。帝以示大夏 曰:「宮門豈外人能至?必此曹不利失兵耳。」由是間不 得行。帝嘗諭大夏曰:「臨事輒思召卿,慮越職而止。後 有當行罷者,具揭帖以進。」大夏頓首曰:「不敢。」帝問故, 對曰:「事之可否,外付之府部,內咨之閣臣可也。揭帖 滋弊,不可為後世法。」帝稱善。又嘗問天下何時太平, 對曰:「求治亦難太急,但用人行政,悉與大臣面議,當 而後行。」久之,天下自治。嘗乘間言四方鎮守中官之 害。帝問狀。對曰:「臣在兩廣,見諸文武大吏,供億不能 敵一鎮守,其煩費可知。」帝曰:「然。祖宗來設此久,安能 遽革?第自今必廉如鄧原、麥秀者而後用,不然則已 之。」大夏頓首稱善。大夏每被召,跪御榻前,帝左右顧 近侍輒引避。嘗對,久,憊不能興,呼司禮太監李榮掖 之出。一日早朝,大夏固在班,帝偶未見。明日諭曰:「卿 昨失朝邪?恐御史糾,不果召卿。」大夏與珊受帝眷既 深,所賚金幣、上尊,歲時不絕。特賜玉帶、麒麟服,諸臣 莫敢望焉。未幾,孝宗崩,入臨,慟哭不能起。武宗嗣位, 承詔請撤四方鎮守中官非額設者。帝止撤均州、齊 元,餘令再議。大夏復議上應撤者二十四人。又奏減 皇城、京城守視,中官皆不納。頃之,列上傳奉武臣當 汰者六百八十三人,報可。大漢將軍薛福敬等四十 八人,先以傳奉為錦衣千百戶,亦當奪官。福敬等故 不入侍,以激帝怒。領大漢將軍,駙馬都尉樊凱為之 請。帝遽命復之。責兵部對狀。大夏等自劾。帝欲罪之。 中官甯瑾頓首曰:「此先帝遺命,陛下列之《登極》詔書, 不宜罪。」帝意乃解。中官韋興者,成化末得罪久廢,至 是忽夤緣起守均州。言官交諫不納。大夏等再三爭 之,終不聽。正德元年春,又言鎮守中官如江西董讓、 薊州劉瑯、陝西劉雲、山東朱雲貪殘尤甚,乞按治。帝 不悅。大夏自知言不見用,乃數上章乞骸骨。詔加太 子太保,賜敕馳驛歸。大夏忠誠懇篤,遇知孝宗,忘身 徇國,於權倖多所裁抑,深見疾於小人。劉瑾用事,思 修郄。劉宇亦憾大夏,遂與焦芳譖於瑾曰:「籍大夏家, 可當邊費十二。」遂假田州岑猛事,逮繫詔獄,瑾欲坐 以激變。都御史屠滽言:「檢律,劉尚書無死法。」瑾謾罵 曰:「即不死,可無戍耶?」李東陽為婉解。會瑾使詗大夏, 家實貧,乃命戍極邊。兵部初擬廣西,芳曰:「是送之歸 也。」遂改肅州。大夏徒步荷戈,至大明門下,叩首而去。 觀者塞路,嘆息泣下。父老攜筐進食,所至為罷市焚 香,祝劉尚書生還。比至戍所,諸司憚瑾,絕饋問,儒學 生徒傳食之。遇團操,輒荷戈就伍。所司固辭,大夏曰: 「軍固當役也。」所攜止一僕。或問何不挈子姓,曰:「吾宦 時不為子孫乞恩澤,今垂老得罪,忍令同死戍所耶?」 大夏既遣戍,瑾猶摭他事,罰米輸塞上者二。五年,夏 赦歸。八年,瑾誅,復官致仕。清軍御史王相見大夏居 貧,請復廩隸,錄其子孫。中官用事者終嗛之,不許。大 夏歸,教子孫力田謀,食稍贏,散之故舊宗族,預自為 《壙志》曰:「無使人飾美,俾懷愧地下也。」嘗曰:「士大夫蓋 棺論定,一日未死,即一日憂責未已。」十一年五月卒, 年八十一;贈太保,諡「忠宣。」大夏嘗言:「居官以正己為 先,不獨當戒利,亦當遠名。」所居東山草堂僅數楹。性 不飲酒,客至,舉觴相勸而已。其被逮也,方鋤菜園中, 入室攜數百錢,跨小驢就道。赦歸後,有門下生為巡 撫,枉百里謁之;道遇扶犁者,問孰為尚書家,引之登 堂,即大夏也。朝鮮使者在鴻臚寺館,遇大夏邑子張 生,因問起居,曰:「吾國聞劉東山名久矣。」安南使者入 貢曰「聞劉尚書戍邊,今安否?」其為外國所重如此。

何鑑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鑑字世光,浙江新昌人。成化五年進 士。授宜興知縣。徵拜御史,巡宣府、大同。劾巡撫鄭寧 以下數十人不職,按裨將孟璽等罪,還巡太倉。總督 太監卒犯法,逮治之,為所搆,下錦衣獄,得釋。再按江 北,鳳陽皇陵所在,近境取寸木,法皆死。陵軍多倚禁 虐民,鑑請止限山麓,他樵採勿禁。遂著為令。出為河」 南知府,賑累歲饑,條行《荒政》十事。歷四川左、右布政 使。弘治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江南,兼杭、嘉、湖三 府稅糧。蘇、松水災,用便宜發漕米十五萬石賑之。與 侍郎徐貫疏吳淞、白茆諸渠,泄水入海,水患以除。復 巡撫山東,遷刑部右侍郎,進左。母憂去,十八年還朝。 時承平久,生齒日繁。孝宗覽《天下戶》籍數,乃視國初 反減,咎所司溺職,欲釐正之。敕鑑以故官兼左僉都御史,往河南、湖廣、陝西閱實戶口,得戶二十三萬五 千有奇,口七十三萬九千有奇。因疏善後十事及軍 民利病以聞。會孝宗已崩,武宗悉採納之。正德二年 拜南京兵部尚書。鑑前撫江南,嘗按千戶張文冕罪, 亡去。至是搆於劉瑾,而瑾亦嗛鑑不與通,遂坐以事, 連罰米,貧不能償,戶部為請免。六年召為刑部尚書。 時大盜並起,劉寵、劉宸、楊虎、劉惠、齊彥名、朱諒等亂 畿輔,方四、曹甫、藍廷瑞、鄢本恕等躪四川。汪澄二、羅 光權、王浩八、王鈺五等擾江西,皆稱王。四方告急無 虛日,兵部尚書王敞不能辦賊。帝既命洪鍾、陳金、馬 中錫督師分討。其年四月罷敞,以鑑代之。鑑乃選將 練兵,錄民間材武士令鄉聚,悉樹柵浚溝,團結相救。 河南、山西兵守「黃河,斷太行京操,班軍留守所在城 邑,每漕艘運卒一人屯河濱,護運道,通行旅。文武大 吏軼賊,請敕峻責之,而褒縣令能擊賊者。」以中錫玩 寇,奏遣陸完代還,調邊將從完討賊。賊連為邊軍所 破,奔迸四出。會中官谷大用、伏羌伯毛銳率師駐臨 清,賊遂謀以十二月朔伺帝省牲南郊,乘間犯駕。先 一日趨霸州,鑑立奏聞,夜設備。厥明,帝召問駕可出 否,鑑請早出安人心。帝成禮而還。賊知有備,西掠保 定諸州縣以去。河南巡撫鄧璋奏請濟師,鑑言:「山東 賊不及萬,官軍奚啻十倍。緣勢要私人營充頭目,撓 律攘功,失將士心。請盡遣若屬還都指揮下,失事即 軍前戮,益調邊軍助璋。」帝悉從之。尋以捷書屢聞,加 鑑太子少保。明年正月,賊突霸州,京師戒嚴。鑑令邊 兵亟邀賊,賊遁去。賊渠楊虎、朱諒死,其黨分擾山東、 河南。鑑以山東賊劉寵、劉宸、齊彥名等,責邊將許泰、 卻永、劉暉、李鋐,以河南賊劉惠、趙鐩、邢老虎等責邊 將馮禎、時源、神周、金輔。未幾,毛銳敗績,與大用俱召 還。鑑乃請用彭澤,與仇鉞同辦河南賊,而以山東賊 專委陸完。五月,河南賊平。七月,山東餘賊亦平,陳金、 洪鍾亦以次平江西、四川諸賊。帝喜,加鑑太子太保, 廕子錦衣世百戶。鑑乃上言:「群盜蕩平,民罹兵久。乞 量免田租,多方賑贍。黜貪殘長吏,停不急工役,還民 故業,貸以牛種,復其家三年。有訐。舊事及怙惡者,並 寘於理。」帝悉報可。先是,七月,中鑑以群盜未盡,請留 邊將劉暉戍山東,時源戍河南,卻永戍畿輔,李鋐戍 淮、揚,各假總兵之職,俟事寧始罷。仇鉞言:「邊軍久勞, 風土不習,人馬俱病。今賊已漸平,請留三之一討賊, 餘悉遣還。」廷議,二人議俱是,請四將各千人鎮壓,他 將許泰、神周、金輔、溫恭輩俱統所部還邊鎮。帝許之, 命延綏軍徑還遼東、宣府、大同。軍過闕,勞賜。帝時好 弄兵,群小寵幸者言邊軍憨健,過京軍遠甚,宜留之 京營。帝以為然。至十一月,三鎮軍畢至,遂命留之,以 京軍往代。鑑力陳不可。廷臣集議,復極言其害,帝竟 不從。自是邊軍於大內團操,號為外四家軍,而江彬 進用矣。八年,宣府送迤北降人脫脫太等至京,命充 御馬監勇士。鑑等上言:「漢、魏徙氐、羌於關中,郭欽、江 統皆勸晉武早絕亂階。苻堅處鮮卑於漢南,苻融亦 慮其窺測虛實。今使降人出入禁中,假寵踰分,且生 慢侮。萬一北寇聞之,潛使黠賊偽降,以為間諜,寧不 為將來患哉?」帝不聽。寧王宸濠謀復護衛,鑑力遏之。 都督白玉以失事罷,厚賄豹房諸倖臣求復,鑑執不 從。諸倖臣嗾詗事者發鑑家僮取將校金錢。言官遂 交章劾鑑,致仕去。閱九年卒,年八十。

金獻民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獻民,字舜舉,綿州人。成化二十年進 士。除行人。弘治初,選授御史,按雲南、順天,並著風裁。 出為天津副使,歷湖廣按察使。正德初,劉瑾亂政,追 坐獻民勘天津地不實,與巡撫柳應辰等械繫詔獄, 斥為民。未幾,又坐湖廣事,再下獄,罰贖歸。踰年,又以 瀏陽民劉道隆獄讞不實,罰米輸塞下。瑾誅,起貴州」 按察使,歷南京刑部尚書。世宗即位,召為左都御史。 因李鳳陽下刑部,程貴下都察院,皆改詔獄。獻民力 爭。已,遷刑部尚書,執奏奸黨王欽、王銓不宜貸死,皆 不納。尋代彭澤為兵部尚書。五星聚營室,其占主兵。 獻民因請敕天下鎮巡官預守戰之備,且請用賢納 諫,罷土木,屏玩好。帝頗采納。獻民性伉直,有執持。帝 或不能從,卒無所徇。帝初即位,盡斥先朝傳奉官。已, 太監丘福、潘傑等死,詔官其弟姪錦衣。及司禮太監 張欽死,以家人李賢承廕。賢死,欲復官其子儒。獻民 先後執奏,帝皆不從。土魯番速壇滿速兒寇肅州,命 獻民兼右都御史,總制陝西四鎮軍務。比至蘭州,巡 撫陳九疇已破敵。獻民再以捷聞。還京論功,廕錦衣 世百戶。錦衣百戶俞賢,中官泰養子也,以中旨管事。 諫官爭之。獻民言:「祖宗有舊制,孝廟有禁例,陛下登 極有明詔。賢無公家庸,又非泰子姓,猥以廝養竊名 器,紊斁典章,不可之大者,宜納」諫官言。弗聽。錦衣副 千戶李全、王邦奇等以冒濫汰去。至是奏辨不已,下 部覆議。獻民言:「全等足不履行陣而坐論首功,身不 隸公家而躐躋顯秩。陛下登極,汰去者三百餘人,人心稱快。萬一倖端再啟,則前詔皆虛。將來奏擾,有何 紀極。」帝竟授全等試百戶。獻民復奏曰:「令出惟行,勿 惟反。今以小人奏辨,一旦復官,九十餘人徇左右私, 壞祖宗法,竊為陛下惜之。」明旨不許夤緣「管事,而奔 競已成風矣。不許比例陳乞,而奏擾已踵至矣。誰生 厲階,至今為梗。望仍斥全等,以息人言,消天變。」言官 任洛等亦以為言,不聽。會寧夏總兵官种勛行賂京 師,偵事者獲其籍,獻民名在焉。給事蔡經、御史高世 魁等交章劾之。獻民因引疾歸。居二年,邦奇訐前尚 書彭澤,詞連獻民,逮下刑部獄。法司劾獻民奉命專 征,未至其地,掠功妄報,失大臣體,宜奪職閒住,削其 世廕。詔可。初,《大禮》議起,獻民數偕廷臣疏爭。及左順 門哭諫,又與徐文華倡之。帝由此不悅,卒得罪。隆慶 初,贈恤如制。

李鉞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鉞字虔甫,祥符人。弘治九年進士。除 御史。正德改元,天鳴星變,偕仝官陳數事,論中官李 興、甯謹、苗逵、高鳳等罪,而請斥尚書李孟暘、都督神 英。武宗不能用,以喪歸。劉瑾惡鉞,劾其黨,假他事罰 米五百石輸邊。瑾敗,起故官,出為鞏昌知府,尋遷四 川副使。巡撫林俊委鉞與副使何珊討敗流賊方四」 等,賜金加俸。遷陝西按察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山 西。寇入白羊口,鉞度宣、大有備,必窺岢嵐、五臺間,乃 亟畫戰守。寇果犯岢嵐,鉞與延綏援將安國、杭雄敗 之,加俸一級。尋討平內寇武廷章等,召入理院事。世 宗即位,歷兵部左、右侍郎,出總制陝西三邊軍務。鉞 長軍旅,料敵多中。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鉞下 令大開諸營門,晝夜不閉。寇疑有備,未敢逼。乃砲擊 之,寇引去。以其間增築墩堡,謹烽堠,廣儲蓄,選壯勇 為備。未幾,寇復深入平涼、邠州。鉞令游擊時陳、周尚 文等分伏要害遏其歸,斬獲多。鉞策寇失利必東犯 延綏,檄諸將設伏待。寇果至,又敗去。已而言官論邠 州失事罪,請罷總兵「官劉淮、巡撫王珝等,並及鉞。」詔 奪淮職,責鉞圖後效。鉞自劾乞休,不許。盜楊錦等剽 延綏,殺指揮翟相,鉞討擒之。以塞上無警,召還。給事 中劉世揚請留鉞陝西,而久任諸邊巡撫。帝卒召鉞 進右都御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入掌都察院 事,代金獻民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中官刁永、崔文、 李能、周縉、王本等多所陳乞,帝皆許之。又錄司禮扶 安家八人官,錦衣南京守備已三人,復命卜春添注 以往。御馬監閻洪因軍政,請自考騰驤四衛及牧馬 所官。鉞累疏力爭,帝皆不納,至責以抗旨,令對狀。鉞 引罪,乃罷。武定侯郭勛以會武宴列尚書,下疏爭之。 鉞言:「中府官之有會武宴,猶禮部之有《恩榮宴也。恩 榮,禮部為主,〈會武〉》以中府為主,故皆列於諸尚書之 次。宴圖可徵,不得引團營故事。」帝竟從勛言。錦衣革 職百戶李全奏乞復任,鉞請治其違旨罪,帝不問。於 是官旗鄭彪等皆援全例以請。鉞執奏如初,而疏有 「猿攀狐媚」語。帝惡之,復責對狀,奪俸一月。鉞既驟諫 不用,失上意,且知為近倖所嫉。會病,遂再疏乞休,馳 驛歸,未行卒。贈太子少保,遣官護喪歸葬。久之,賜諡 「恭簡。」子惠,正德十二年進士,官行人。諫武宗南巡,死 於廷杖。贈監察御史。

王時中 编辑

按《明外史李鉞傳》:「時中,字道夫,黃縣人。弘治三年進 士。授鄢陵知縣。嘗出郊,旋風擁馬首,時中曰:『冤氣也』。 跡得屍眢井,乃婦與所私者。殺之,遂伏辜。召拜御史, 督察畿輔馬政。正德初,請革近畿皇莊,不報。吏部尚 書馬文升致仕,時望屬劉大夏、閔珪。時中詆珪和媚, 大夏昏耄,兩人各求退,焦芳遂得之,眾咸咎時中。出」 按宣、大,逮繫武職貪污者百餘,為東廠太監丘聚所 奏。劉瑾捕時中下詔獄,荷重枷通衢。時中病甚,其妻 往省,遇都御史劉宇,哭且詬。宇不得已言于瑾,釋之, 謫戍鐵嶺衛。瑾誅,起四川副使,遷湖廣按察使。以右 僉都御史巡撫寧夏。世宗立,召為右副都御史。父喪 除,起故官。會上章聖太后尊號,時中言「本生」二字不 當去。及上冊寶,百官陪列不至者九人,時中與焉。帝 責對狀。已而貰之。歷兵部左侍郎,代李鉞為尚書。中 官黃英等多所陳請,時中皆執不可。序薊州平盜功, 濫及通州守備鄢祐,為言官李鳴鶴等所劾。時中乞 休,且詆言者。給事中劉世揚等言時中不當逞忿箝 言官。帝乃切責時中,令歸聽勘。兵部尚書李承勛卒, 復起時中代之。御史郭希愈請重兵部侍郎之選,以 邊臣有才者兩人分掌邊方、內地軍務。吏部議從之。 時中言「非祖宗臨時遣將意」,帝遂從其議。帝欲用王 憲於兵部,乃調時中刑部尚書。坐論御史馮恩獄,落 職閒住。始,恩疏詆時中,及是以寬恩得罪,時稱為長 者。久之,遇赦,復官致仕。

彭澤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澤字濟物,蘭州人。幼學於外祖段堅,

有志節。會試二場畢,聞母病,徑歸,母病亦已。舉弘治
考證
三年進士,授工部主事,歷刑部郎中。勢豪殺人,澤寘

之辟中貴,為祈免,執不聽,出為徽州知府。澤將遣女 治漆器數十,使吏送其家。澤父大怒,趣焚之,徒步詣 徽。澤驚出,迓目吏負其裝,父怒曰:『我負此數千里,汝 不能負數武耶』?」既入,杖澤堂下。杖已,持裝竟去。澤益 痛砥礪政最,人以方前守孫遇。遇見《循吏傳》中。父喪 歸。正德初,起知真定。閹人數撓禁,澤治一棺於聽事, 以死怵之,其人不敢逞。遷浙江副使,歷河南按察使。 所至以威猛稱。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進右副都 御史,改保定。未赴而劉惠、趙鐩等大亂河南,命澤與 咸寧伯仇鉞提督軍務討之。陳便宜十一事,務厚賞 峻罰,以激勸將吏。澤體幹修偉,腰帶十二圍,大音聲, 與人語若叱咤。始至,大陳軍容,引見諸將校,責以畏 縮當死。諸將校股栗伏罪,良久乃釋。遂下令鼓行薄 賊,大小數十戰,連破之。甫四月,賊盡平。語詳《鉞傳》。錄 功,進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廕子錦衣世百戶。尋代洪 鍾總督川、陝諸軍,討四川賊。時鄢本恕、藍廷瑞、廖惠、 曹甫已平,惟廖麻子、喻思俸猖獗如故。澤偕總兵官 時源數敗賊部將閻勳,追禽麻子於劍州。思俸竄通、 巴間,勢復振。澤督諸軍圍之,卒就禽。澤遂移漢中,請 班師。未報,而內江榮昌賊駱崧祥、龔時達、鄭朝陽等 復熾。澤又移師討平之,且平成都亂卒之執知州指 揮者,請班師益力。詔暫留保寧鎮撫。進左都御史、太 子太保,廕子如初。澤復請還者再,乃召還。未行,會土 魯番據哈密,執忠順王速壇、拜牙郎,以其印去,投謾 書甘肅,要索金幣。總制鄧璋、甘肅巡撫趙鑑以聞,請 遣大臣經略。大學士楊廷和等共薦澤。澤久在兵間, 厭之,以鄉土為辭,且引疾推璋及咸寧侯鉞可任。帝 優詔慰勉,乃行。澤材武知兵,然性疏闊負氣,經略哈 密,事頗不當。錢寧、王瓊等交齮齕之,遂因此得罪。澤 至甘州,土魯番方寇赤斤、苦峪諸衛,遣使索金幣,請 還哈密。澤以番人可利啗也,迺與鑑謀,遣哈密都督 寫亦虎仙以幣二千、銀酒鎗一賂之,令還哈密城印。 未得報,輒奏。事平,乞骸骨,召還理院事。巡按御史馮 時雍言「城未歸,澤不宜遽召。」不納。初,兵部缺尚書,廷 臣共推澤,而王瓊得之,且陰阻澤。言官多劾瓊者,由 是有隙。澤又使酒,常凌瓊,瓊愈欲傾之。澤時時罵錢 寧。瓊以語寧,寧未信。瓊乃邀澤飲,匿寧所親屏間,挑 澤醉罵。使聞之。寧果大怒。會寇大入宣府,廷議以許 泰將兵,澤總制東西兩邊軍務。及詔下,罷泰不遣,又 不命澤總制,獨令提督兩遊擊兵六千人以行,意以 困澤。澤言:「臣文臣,摧鋒陷陣,非臣所能獨任。」瓊乃奏 遣成國公朱輔,會寇遁,澤還理院事。寫亦虎仙者,素 桀黠,雖居肅州,陰通土魯番酋速壇滿速兒為之耳 目。據城奪印,皆其謀,澤初不知而遣之。滿速兒以城 印來歸,留速壇拜牙郎如故。虎仙復啗使入寇,曰:「肅 州可得也。」滿速兒悅,使其壻馬黑水隨入貢,以覘虛 實,且徵賄。澤已還,鑑亦遷去。李昆代巡撫,慮他變,質 其使於甘州,而驅虎仙出關。虎仙懼弗去。滿速兒聞 之怒,復取哈密,分兵據沙州,自率萬騎寇嘉峪關。遊 擊芮寧與參將蔣存禮禦之。寧以七百人先遇寇沙 子壩。寇圍寧而分兵綴存禮軍,寧軍盡沒,遂墮城堡, 縱殺掠。詔澤提督三邊軍務禦之。會副使陳九疇繫 其使失《拜煙答》及虎仙等內應絕,乃復求和,澤兵遂 罷。尋乞骸骨歸,馳驛給夫廩如制。澤既去,瓊追論嘉 峪之敗,請窮詰增幣者主名。錢寧從中下其事,大學 士梁儲等持之乃已。會失拜《煙答》子訟父冤,下法司 議,釋寫亦虎仙等。瓊因請遣給事御史勘《失事狀》,還 報無所引。瓊遂劾澤「妄增金幣,遺書議和,失信啟釁, 辱國喪師。」昆、九疇俱宜罪。遂斥澤為民。昆、九疇逮訊, 昆謫官,九疇除名。武宗崩,世宗入繼。錢寧敗,瓊亦得 罪,御史楊秉中請召澤,遂即家。起兵部尚書、太子太 保。昆九疇亦復官。部事積壞久,債帥滿天下。澤覈功 罪,杜干請,兵政一新。初,正德時,廷臣建白戎務奉俞 旨者多廢格。澤請臚列成書,次第修舉。又請「敕九邊 守臣策防禦方略,毋畫境自保。鎮、巡居中調度,無相 牽制。諸邊各以農隙築牆濬濠,修墩臺,飭屯堡,為經 久計。內地盜甫息,敕守臣練卒伍,立保甲,懲匿盜不 舉者。且撫西南諸苗蠻,申海禁,汰京軍老弱。」帝咸嘉 納。興邸從臣悉遷擢,予世職。澤疏爭,不聽。詔遣中官 楊金、鄭斌、安川更代鎮守,復令張弼、劉瑤守涼州、居 庸。澤持不可,皆罷弗遣。四川巡撫胡世寧劾分守中 官趙欽,澤因請盡罷諸鎮守。時雖不從,其後鎮守竟 罷。嘉靖元年,澤言「天下軍官部皆有《帖黃籍》,用以黜 陟,錦衣獨無。」於是置籍如諸衛錦衣千戶劉瓚等。詔 書黜汰,復求還官。司禮中官蕭敬請補監局工匠千 五百人,澤皆持不可。帝並從之。帝將授外戚蔣泰等 五人為錦衣,澤爭不納,在部多所執持。會御史史道 訐、楊廷和已下詔獄。澤復劾道「奸人之雄,不可不治。」 帝因諭言官:惟大奸及机密事專疏奏,餘只具公疏, 毋挾私中傷善類。詔下,給事、御史交章劾澤阻言路壞祖宗法。帝乃從吏部言,停前諭。澤不自安,累疏乞 休,慰留不許。言者復交劾之,澤遂乞罷不已,乃加少 保,賜敕乘傳歸。錦衣百戶王邦奇憾澤嘗抑己,上書 言哈密失國,由澤賂番求和所致,語侵楊廷和、陳九 疇等。張璁、桂萼方疾廷和,遂逮九疇廷訊戍邊。澤復 奪官為民,家居鬱岩H,卒。總制尚書唐龍言:「澤孝友 廉直,先後討平群盜,功在盟府。當先帝時,為僉壬所 譖,不竟其用。陛下起之田間,俾掌邦政。澤孜孜奉國, 復為讒言搆罷。今歿已五年,所遺二妾,衣食不給。請 覈澤往勞,復官加卹,以作忠臣之氣。」不從。隆慶初,復 官,諡《襄毅》。

胡世寧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進士。 性剛直,不畏彊禦,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 從官驕,世寧裁之。他日復請湖田,持不可。遷南京刑 部主事,應詔陳邊備十策,復上書極言時政闕失。時 孝宗已不豫,猶頷之。再遷郎中,與李承勛、魏校、余祐 善,時稱南都四君子』。遷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 濬數殺掠吏民,世寧密檄龍英知州趙元瑤禽之。思 明叛族黃文昌四世殺知府,占三州二十七村。副總 兵康泰偕世寧入思明,執其兄弟三人。而泰懼文昌 夜遁,委世寧空城中,危甚。諸土酋德世寧,發兵援,乃 得還。文昌懼,歸所侵地,降土官承襲。長吏率要賄不 時奏,以故諸酋怨叛。世寧令生子,即聞府應。世及者 年十歲以上,朔朢謁府。父兄有故,按籍請官於朝,土 官大悅。母喪歸,服闋赴京,道滄州。流寇攻城急,世寧 即馳入城,畫防守計。賊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 寶慶府,岷王及鎮守中官王潤皆嚴憚之。遷江西副 使。與都御史俞諫畫策擒盜,討平王浩八以暇城廣 昌、南豐、新城。當是時,寧王宸濠驕橫有異志,莫敢言。 世寧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江西之盜,勦、撫二 說相持,臣愚以為無難決也。已撫者不誅,再叛者毋 赦,初起者亟勦,如是而已。顧江西患非賊盜,寧府威 日張,不逞之徒群聚而導以非法。上下諸司承奉太 過。數假火災,奪民廛地採辦擾旁郡,蹂藉遍窮鄉。臣 恐良民不安,皆起為盜。臣下畏禍,多懷二心。禮樂刑 政,漸不自朝廷出矣。請於都御史俞諫任漢中,專委 一人,或別選公忠大臣鎮撫。敕王止治其國,毋撓有 司,以靖亂源,銷意外變。」章下兵部尚書陸完議,令諫 往計賊情撫勦之宜。至所言違制擾民,疑出偽託,宜 令王約束之。得旨報可。宸濠聞大怒,列世寧罪,遍賂 權幸,「必殺世寧。」章下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士實,宸濠 黨也,與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寧狂率,當治。命未 下,宸濠奏復至,指世寧為妖言,乃命錦衣官校逮捕 世寧。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里。宸濠遂誣世 寧逃,馳使令浙江巡按潘鵬執送江西。鵬盡繫世寧 家人。索之急,李承勛為按察使保護之。世寧乃亡命 抵京師,自投錦衣獄。獄中三上書言「宸濠逆狀」,卒不 省繫歲餘,言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邢寰等交章 救,楊一清復以危言動錢寧,乃謫戍瀋陽。居四年,宸 濠果反,完士、實、鵬並得罪。世寧起戍中為湖廣按察 使。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道聞世宗即位,疏以 司馬光仁、明武三言進,因薦魏校、何瑭、邵銳可講官; 林俊、楊一清、劉忠、林廷玉可輔弼;知府劉蒞、徐鈺先 為諫官有直聲,宜擢用,時韙其言。松潘所部熟番,將 吏久不能制,率輸貨以假道。番殺官軍,憚不敢詰。官 軍殺番,輒扺罪。世寧陳方略,請選將益兵,立《賞罰格》, 嚴隱匿禁。修堠時巡徼,以振軍威,通道路。詔悉行 之。又劾罷副總兵張傑、中官趙欽。甫兩月,召為吏部 右侍郎。未上,以父憂歸。既免喪家居,朝廷方議大禮, 異議者多得罪。世寧意是張璁等疏,乞早定追崇大 禮。未上,語聞。京師既有議遷顯陵祔天壽山者,世寧 極言不可,乃并前疏上之,帝深嘉歎。無何,聞廷臣伏 闕爭,有杖死者。馳疏言:「臣向以仁、明、武三言進,然猶 以仁為本。仁,生成之德;明,日月之臨,皆不可一日無; 武,則雷霆之威,但可一震而已。仁可過,明不可過;明 猶可過,而武必不可過。今廷臣忤旨,陛下赫然示威 辱,以箠楚體。」「弱者輒斃。傳之天下,書之史冊,謂鞭 扑行殿陛,刑辱及士夫,非所以光聖德。新進,一言偶 合,後難保必當;舊德老成,一事偶忤,後未必皆非。望 陛下以三無私之心照臨於上,無先存適莫於中。」帝 雖不能從,亦不忤。尋召為兵部左侍郎,條戍邊時所 見險塞利害二十五事以上。又請善保聖躬,毋輕餌 藥物,獻《秦誓》。《洪範繫辭》《節初爻講義》,并乞留中。給事 中余經遂劾世寧啟告密之漸。世寧乞罷,不許。大禮 成,進秩一等。復陳用人二十事。工匠趙奎等五十四 人以中官請悉授職。世寧言賞過濫,不納。屢疏引疾, 改南京吏部,就遷工部尚書。已,復召為左都御史,加 太子少保,辭宮銜,許之。世寧故方嚴,及掌憲務,持大 體,條上《憲綱》十餘條。末言:「近士習忌刻,一遭讒毀,則 終身廢棄。僉事彭祺發豪強罪,受謗奪官。諸如此者宜許大臣申理。」帝採其言,惟祺報寢。執政請禁私謁, 世寧曰:「臣官以察為名,人非接其貌,聽其言,無由悉 其才行。」帝以為然,遂弗禁。俄改刑部尚書。每重獄,別 白為帝言之,帝輒感悟。中官剛聰誣漕卒掠御服,坐 二千人。世寧劾其妄。已,聰情得抵罪,帝乃益信世寧。 王瓊修卻陳九疇,將致之死,以世寧救得戍。有司奏 河清,甘露降,方告謝齋宿,風霾大作。世寧乞罷,不許。 兵部尚書王時中罷,以世寧代,加太子太保。再辭,不 得命。乃陳兵政十事,曰:定武略、崇憲職、重將權、增武 備、更賞罰、馭土夷、足邊儲,絕弊源,正謬誤,惜人才,所 言多破常格。帝優旨答之。土魯番貢使乞歸哈密城, 易降人,牙木蘭王瓊上其事。世寧言:「先朝不惜棄大 寧、交阯,何有於哈密?況初封忠順為我外藩,而自罕 慎以來,三為土魯番所執,遂狎與戎比,以疲我中國, 耗財老師,戎得挾以邀索。臣以為此與國初所封元 孽和順、寧順、安定三王等耳。安定在哈密內,近甘肅。 今存亡不可知,我一切不問,獨重哈密何也?宜專守 河西,謝絕哈密。牙木蘭本曲先衛人,反正歸順,非納 降比,彼安得索之?唐悉怛謀,事可鑑也。」張璁等皆主 瓊議,格不用,獨留牙木蘭不遣。居兵部三月,求去。帝 不許,免朝參。世寧又上《備邊》三事,固稱疾篤,乃聽乘 傳歸,給廩隸如制歸。數月,復起南京兵部尚書,固辭 不拜。九年秋卒。贈少保,諡端敏。世寧風格峻整,居官 廉,疾惡若讎,而薦達賢士如不及。都御史馬昊、陳九 疇坐累廢。副使施儒、楊必進考察被黜。御史李潤、副 使范輅為時所抑,連章薦之。與人語,吶不出口。及具 疏援据古今,洞中窾會。與李承勛善,而持議不苟合。 承勛欲授隴勝官,復芒部故地。世寧言勝非隴氏子, 芒部不當復立。始以議禮與張璁、桂萼合,璁、萼德之, 欲援以自助。世寧不肯附會,論事多牴牾。萼議欲銷 兵,世寧力折之。昌化伯以他姓子冒封,下廷議。世寧 言吾輩不得以厚賂故誣朝廷。萼為色變。萼方為吏 部,而世寧引疾,言:「天變人窮,盜賊滋起,咎在吏、戶、兵 三部不得人,兵部尤重,請避賢路。」又以哈密議語侵 璁,諸大臣皆忌之。帝以議禮故始終優禮不替。子純、 繼。純以父任知肇慶府,有才行。繼幼不慧,不為世寧 知。世寧在江西出討賊,部將入見繼。繼為指陣法,進 退離合甚詳,凡三日。世寧歸閱,大異之,知其故,嘆曰: 「吾有子不自識,何也?」自是擊賊,輒令繼從與策方略。 世寧十不失三,繼十不失一。世寧方草疏論宸濠,繼 請曰:「是且重得禍。」世寧曰:「吾已許國,遑恤其他?」及世 寧下獄,繼念其父病死。

李承勛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承勛,字立卿,嘉魚人。父田,進士,官右 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有操執,為政不苛。承勛舉弘治 六年進士,由太湖知縣遷南京刑部主事,歷工部郎 中,遷南昌知府。正德六年,贛州賊犯新淦,執參政趙 士賢。靖安賊據越王嶺、瑪瑙岸,華林賊又陷瑞州,諸 道兵不敢前,承勛督民兵勦,數有功。華林賊殺副使」 周憲,憲軍大潰。承勛單騎入憲營,眾乃復集。都御史 陳金即檄承勛討之。賊黨王奇聽撫,搜得其衷刃,縱 使還。奇感泣,誓以死報。承勛令奇密入砦說降其黨, 俾從中應,而親率所部登山。奇夜拔柵,官軍奮前擊。 降者自內出,賊遂潰。已,從金斬賊渠羅光權、胡雪二。 華林賊平,鎮守中貴黎安誣承勛擅易賊首王浩八 獄詞,坐下吏。大理卿燕忠即訊得白。舉治行卓異,超 遷浙江按察使。歷陜西、河南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 御史巡撫遼東。邊備久弛,開原尤甚。士馬纔十二,牆 堡、墩臺、圮殆盡。將士依城塹自守,城外數百里,悉為 諸部射獵地,承勛疏請修築。會世宗立,發帑銀四十 餘萬兩。承勛命步將四人各一軍守要害,身負畚鍤 先士卒。凡為城塹各九萬一千四百餘丈,墩堡百八 十有一,招逋逃三千二百人,開屯田千五百頃。又城 中固、鐵嶺,斷陰山、遼河之交。城蒲河、撫順,扼要衝,邊 防甚固。錄功,進秩一等。又數陳軍民利病,咸報可。以 疾歸。起故官,涖南院。三遷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帝 以京營多弊,欲振飭之,遂加承勛太子太保,改兵部 尚書兼左都御史,專督團營。尋兼掌都察院。以疾,三 疏乞休,且言:「山西潞城賊,以四道兵討之,不統於一 人,故無功。川、貴芒部之役,措置乖方,再勝再叛。宜命 伍文定深計,毋專用兵。豐、沛河工,二年三易大臣。工 不就,宜令知水利者各陳所見,而俾侍郎」潘希曾度 可否。其尤要者,在決壅蔽患,倣唐、宋轉對次對故事, 不時召見大臣。帝不允辭,下其議於所司。時秦、晉、楚、 蜀歲侵,詔免田賦。承勛言:「有司例十月始徵賦,今九 月矣。恐官吏督趣,陰圖乾沒,宜及其未徵。」遣官馳告 以所蠲數山陬僻壤,俾悉戶曉。有司不能奉宣德意 者,罪之。撫按失舉奏,并坐。帝褒納之。奏奪京營把總 湯清職。郭勛為求復,語侵承勛,承勛因求退。給事中 王準等劾勛恣,乃敕責勛,而下清法司。兵部尚書胡 世寧致仕,詔承勛還部代之。疏言:「朝廷有大政及推舉文武大臣,必下廷議。議者率相顧不發,拱手聽宜。 及未議前,備條所議,布告與議者,俾先諗其故,然後 平心商質,各盡所懷。議苟不合,聽其別奏,庶足盡諸 臣之見,而所議者公。」帝然其言,下詔申飭,尋命兼督 團營。言官攻張璁、桂萼黨,并及承勛。承勛連章求退, 帝復溫旨答之。中官出鎮者率暴橫,承勛因諫官李 鳳毛等言,先後裁二十七人,又革錦衣官五百人,監 局冒役數千人。獨御馬監未汰,復因給事中田秋奏, 多所裁減,而請以騰驤四衛屬部,覈詭冒。制可。中官 言:曩彰義門破,也先東市𠞰曹賊,皆四衛功,以直內 故易集,隸兵部,不便。承勛言:「彰義門之戰,禍由王振。 東市作賊,即曹吉祥也。」帝卒從承勛議,歸兵部,汰其 兵。寇犯大同,議遣大臣督兵,眾推都御史王憲,憲不 肯行。給事中夏言謂承勛曰:「事急,公當請行。」承勛竟 不請。給事中趙廷瑞并劾之,會寇退罷。十年春,大風 畫晦,帝憂邊事。承勛言:「去歲冰合,敵騎盡入河套。延 寧、固原皆當警備。甘肅軍餉專仰河東,宜於蘭州糴 貯,以備緩急。曩河西患土魯番,今亦卜喇又深入,兩 寇雲擾,孤危益甚。套寇出入,並經莊浪。急宜繕塞設 險,斷臂截踵,使不得相合。兀良哈最近京師,不善撫, 即門庭寇雲南。安、鳳之叛,軍民困敝。臨安、蒙自盜賊 復興,曠日淹時,恐釀大患。交阯世子流寓老撾,異日 歸命請援,或據地求封,皆未可測。惟急用人理財,俾 邊鄙無虞。」帝嘉納焉。承勛沉毅有大略,帝所信任,自 輔臣外,獨承勛與胡世寧大事輒咨訪,二人亦孜孜 奉國,知無不言。世寧卒半歲,承勛亦卒。帝深嗟悼,贈 少保,諡「康惠。」所賚予常典外,特賜白金、綵幣、米蔬諸 物。承勛官四十年,家無餘貲,其議大禮與張璁等合, 故帝始終任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