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百九十六卷 |
第六百九十六卷目錄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十五
明五
劉世龍 林應驄
杜鸞 邵經邦
韋商臣 楊名
黃直 唐樞
馬從謙 周天佐
沈鍊 徐學詩
楊繼盛 張翀
董傳策 鄭履淳
劉奮庸 鄧洪震
郭諫臣 王用汲
劉應秋
官常典第六百九十六卷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十五
编辑明五
编辑劉世龍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世龍,字允卿,慈谿人。正德末年進士。 授太倉知州,改國子助教,遷南京兵部主事。嘉靖十 三年,南京太廟災,世龍應詔陳三事,一杜諂諛,以正 風俗。天下風俗之不正,由於人心之壞。人心之壞,患 得患失使然也。今天下刻薄相尚,變詐相高,諂媚相 師,阿比相倚。仕者日壞於上,學者日壞於下,彼倡此 和,靡然成風。唯陛下赫然矯正,勿以詭隨阿比者為 賢,勿以正直骨鯁者為不肖,勿以私好有所賞,勿以 私惡有所罰,虛心以防邪佞,謙受以來忠讜。更敕大 小臣工,協恭圖治,無權勢相軋,朋黨相傾,則風俗正 矣。二、廣容納,以開言路。陛下臨御之初,犯顏敢諫之 臣,比先朝為盛。所言或傷於激切,而放逐既久,悔悟 日深。當宥其既往,以次錄用,死者則恤之。仍令大小 臣工直言時政,以作忠義之氣。三、慎舉動,以存大體。」 立國者在敬大臣,不遺故舊,蓋任之既重,則禮之宜 優。今或忽然去之,忽然召之,甚至嬰《三木》,被箠楚,何 以勵臣節哉?臣愚以為陛下歷試之餘,其人果無足 取,則宜因事託辭以「禮使退。如素行無缺偶,以一時 喜怒,輒從而顛倒之,陛下固付之無心,而天下有以 窺陛下也。至如張延齡,憑寵為非,法難容假。側聞長 老之言,孝宗時待之過厚,遂釀今日之禍,顧區區腐 鼠,何足深惜!獨念孝廟在天之靈,太皇太后垂老之 景,乃至不能自庇其骨肉,於情忍乎?恐陛下孝養兩 宮,亦不能不為一動心也。頃創造神御閣、啟祥宮,特 令大臣督理其事。臣以為南京太廟方被災,工役之 急,當無過此。今興作頻年,四方凋敝,正時絀舉贏之 會,亦宜量酌緩急,而為之以漸。此皆應天以實之道 也。」疏入,帝震怒,謂世龍訕上庇逆,械繫至京,下詔獄 拷掠。獄具,復廷杖八十,斥為民。張延齡者,昭聖太后 弟也,帝必欲殺之,故世龍重得罪。後二年,又以大猾 劉東山訐告,盡斥諸刑曹郎羅虞臣、徐申等,猶以延 齡故也。世龍家居五十年,自養親一肉外,蔬食終身。 卒之日,族人為治衣冠葬之。
林應驄
编辑按《明外史朱淛傳》:「應驄,莆田人。正德十二年進士。授 戶部主事。嘉靖初,尚書孫交覈各官莊田,帝以其數 稍參差,有旨詰狀。應驄言:『部疏,臣司檢視,即有誤,當 罪。臣。尚書交總領部事,安能遍閱?今旬日間,戶、工二 尚書相繼令對狀,非尊賢優老之意』。」疏入,奪俸以救 淛等,謫徐聞縣丞,代其長。朝覲,疏陳時事,多議行。
杜鸞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鸞字羽文,陝西咸寧人。正德末進士, 授大理評事。嘉靖初,伏闕爭大禮,杖午門外。長沙盜 李鑑與父華劫村聚,華誅,鑑得脫,後復行劫,捕獲之。 席書時撫湖廣,劾知府宋卿,故入鑑。帝遣大臣按之, 言鑑盜有狀。帝命逮鑑至京,書上言:『臣以議禮忤朝 臣,問官,故與臣阻。乞敕法司會官覆』。於是鸞會御史」 蘇恩再訊,無異詞。疏言:「鑑殺官兵,掠民財,火民居,罪 浮他盜。」書以惡卿故,輒為奏辨,且以《議禮》為言。「夫《大 禮》之議,發於《聖孝書》,偶一言當意動,援此以挾陛下, 壓群僚,壞亂政體,莫此為甚。」帝重違書意,竟免鑑死, 戍遼東。已,復有張寅之獄,鸞與刑部郎中司馬相、御 史高世魁司其牘。鸞上言:「往者李鑑之獄,陛下徇席 書言,誤恩廢法,權倖遂以鬻獄為常,請託無忌。今勛 謀又成矣。《書》曰『以議禮招怨』,勛亦曰『以議禮招怨』。《書》 曰『欲殺鑑以仇臣』,勛亦曰『欲殺寅以仇臣』。簧鼓聖聰, 如出一口。以陛下尊親之盛典,為奸邪掩覆之深謀, 將使賄賂公行,亂賊接踵,非聖朝福也。」已而桂萼等 力反前獄,鸞坐除名。始書之,欲寬李鑑也。給事中管律言:「比言事者每借《議禮》為詞,或乞休,或引罪,或為 人辨愬,於《議禮》本不相涉,而動必援引牽附,何哉?蓋 小人欲中傷人以非此不足激陛下怒,而欲自固其 寵,又非此不足得陛下歡也。乞誡自今言事者據事 直陳,毋假借以累聖德。」帝是其言,命都察院曉示百 官。越二日,御史李儼以世廟成,請卹錄議禮獲罪諸 臣,且言:「邇來群臣或擠排善類,或翻異成獄,或變亂 朝章,動引議禮為言,貿亂忠邪,變淆國是,背公私黨 之勢,自此成矣。宜詳察是非,議禮是而行事非者,不 以是掩非;議禮非而行事是者,不以非掩是。使黨與 全消,時靡有爭,則大公之治也。」未幾,給事中陳皋謨 亦言:「臣事君如子事父,豈有子偶一事悅親,足邀終 身之愛?臣偶一言順旨,遂為不世之功。獻皇帝追崇 之禮,實出陛下至情,書輩一言贊決耳。乃遂貪為己 功,互相黨援,恣情喜怒,作威作福。若李鑑父子,成案 昭然。書乃曲為申救,謂眾以議禮憾臣,因陷鑑死。夫 議禮者,朝廷之公典,合與不合,何至深讎!縱使讎《書, 鑑》非書子弟親戚交游也,何故讎之?至郭勛黨庇奸 人請屬,事露,則又代奸人妄訴,亦以議禮激眾怒為 言,不至於濫恩廢法不已,豈不大可異哉!乞亟斥書 勛,而寘鑑重典,窮按勛請託事,使人心曉然知權奸 不足恃,國法不可干,然後逆節潛消,倖門永塞。」帝弗 聽。
邵經邦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經邦,字仲德,仁和人。正德十六年進 士。授工部主事,榷荊州稅。甫三月,稅額滿,遂啟關任 商舟出入。進員外郎。嘉靖八年冬十月,日有食之。經 邦時官刑部,上疏曰:『茲者正陽之月,有日食之異,質 諸《小雅》《十月》之篇,變象懸符。說詩者謂陰壯之甚,由 不用善人,而其咎專歸皇父。然則今之調和燮理者, 得無有皇父其人乎?邇陛下納陸粲言,命張璁、桂萼 致仕,尋以璁議禮有功,復召輔政。人言籍籍,陛下莫 之恤也。乃天變若此,安可勿畏?夫議禮與臨政不同, 議禮貴當,臨政貴公。正皇考之徽稱,以明父子之倫, 禮之當也。雖排眾論,任獨見,而不以為偏。若夫用人 行政,則當辨別忠邪,審量才力,與天下之人共用之, 乃為公耳。今陛下以璁議《禮》有功,不察其人,不揆其 才而加之大任,似私議禮之臣也。私議禮之臣,是不 以所議者為公禮也。夫禮唯至公,乃可萬世不易。設 近於私,則固可守也,亦可變也;可成也,亦可毀也。陛 下果以尊親之典為至當,而欲子孫世世守之乎?則 莫若於諸臣之進退一付諸至公。優其賚予,全其終 始,以答其議《禮》之功,而博求海內碩德重望之賢,以 弼成正大光明之業,則人心定,天道順。俾萬年之後 廟號世宗,子孫百世不遷。顧不偉與如徒,加以非分 之任,使之履盈蹈滿,犯天人之怒,亦非璁等福也』。」帝 大怒,立下鎮撫司拷訊。獄上,請送法司擬罪。帝曰:「此 非常犯,不必下法司。」遂謫戍福建鎮海衛。十六年,皇 子生,大赦。惟經邦與豐熙等八人不在赦例。經邦乃 閉戶讀書,與熙及同戍陳九川時相討論。居鎮海三 十七年卒。閩人立寓賢祠,祀三人。隆慶初,復官。
韋商臣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商臣字希尹,長興人,嘉靖二年進士, 授大理評事。明年冬,商臣以大禮初定,廷臣下吏貶 謫者無虛日,乃上疏曰:『臣所居官,以平獄為職。乃自 授任以來,竊見群臣以議禮忤旨者,左遷則吏部侍 郎何孟春一人,謫戍則學士豐熙等八人,杖斃則編 修王思等十七人,以咈中使,逮問則副使劉秉鑑、布 政馬卿,知府羅玉、查仲道等十人;以失儀就繫,則御 史葉奇、主事蔡乾等五人;以京朝官為所屬訐奏下 獄,則少卿樂頀、御史任洛等四人。此皆不平之甚,上 干天象,下駭眾心,臣竊以為皆所當宥。況比者水旱 疫癘,星隕地震,山崩泉涌,風雹蝗蝻之害,殆遍天下, 有識莫不寒心。及今平反庶獄,復戍者之官,錄死者 之後,釋逮繫者之囚,正告訐者之罪,亦弭災禳患之 一道也』。」帝責以沽名賣直,謫清江丞。量移德安推官。 遷河南僉事。討平永寧巨寇,以功受賞。伊王虐殺其 妃,商臣,論如律。嘗治里居給事中杜桐殺人罪,搆之 吏部尚書汪鋐甫。遷四川參議,遂以考察落職歸。言 官薛宗鎧、戚賢、戴銑輩交章救,不納。家居數十年,卒。
楊名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名字實卿,遂寧人。童子時,督學王廷 相奇其語,補弟子員。嘉靖七年鄉試第一。明年以第 三人及第,授編修。聞大母喪,請急歸,還朝為展書官。 十一年十月,彗星見,名應詔上書,言帝喜怒失中,用 舍不當,語切直。帝銜之,而答旨稱其納忠,令無隱名。」 乃復言「吏部諸曹之首,尚書百官之表,而汪鋐小人」 之尤也。武定侯郭勛奸回險譎,太常卿陳道瀛、金贇 仁粗鄙酣淫。數人者,群情皆曰不當用,而陛下用之, 是聖心之偏於喜也。諸臣建言觸忤者,心實可原。大 學士李時,以愛惜人才為請,即荷嘉納,而吏部不為題覆。臣所謂虛文塞責者,豈盡無哉?夫此得罪諸臣, 群臣以為當宥,而陛下不終宥,是聖「心之偏於怒也。 真人邵元節猥以末術,過蒙采聽,嘗令設醮內府,且 命左右大臣奔走供事,遂致不肖之徒,有昏夜乞哀 出其門下者。書之史冊,後世其將謂何?凡此聖心之 少有所偏也,故臣敢抒其狂愚。」疏入,帝震怒,即執下 詔獄拷訊。鋐疏辨,謂:「名乃楊廷和鄉人,頃張孚敬去 位,廷和黨輒思報復,故攻及臣。臣為上簡用,誠欲一 振舉朝廷之法,而議者輒病臣操切。且內閣大臣率 務和同,植黨固位,故名敢欺肆至此。」帝深入其言,益 怒,命所司窮詰主使名數,瀕於死無所承言。曾以疏 草示同年生程文德,乃并文德下獄。侍郎黃宗明、候 補判官黃直救之,先後皆下獄。法司再擬名,罪皆不 當上指,特詔謫名戍,編伍瞿塘衛。明年釋還。屢薦,終 不復召。家居二十餘年,奉親孝。親歿,與弟台廬於墓。 免喪,疾作卒。
黃直
编辑按《明外史楊名傳》,「直字以方,金谿人。受業於王守仁。 嘉靖二年會試,主司發策,極詆守仁之學。直與同門 歐陽德不阿主司意,編修馬汝驥奇之,兩人遂中式。 直既成進士,即疏陳隆聖治、保聖躬、敦聖教、明聖鑒、 勤聖學、務聖道六事。除漳州推官,以漳俗尚鬼,盡廢 境內淫祠,易其材以葺橋梁。公廨御史誣以罪,送吏」 部降用。行至中途,疏請早定儲貳,帝怒,遣緹騎逮問, 無何得釋,貶沔陽判官。嘗署崇陽縣事,有惠政。外艱 歸,三年不御酒肉。服闋赴部,適名、宗明下獄,直抗疏 言:「『《九經》之首曰修身,其中曰敬大臣,體群臣』。今楊名 以直言寘詔獄,非所以體群臣。黃宗明以論救與同 罪,非所以敬大臣。二者未盡,天下後世疑陛下修身 之道亦有所未盡矣。」帝大怒,並下詔獄拷掠。命發極 邊,編戍雷州衛。赦還。貧甚。妻紡織以給。朝夕直,讀書 談道自如。久之卒。隆慶初,贈光祿少卿。
唐樞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樞字惟中,歸安人。嘉靖五年進士,授 刑部主事。言官以李福達獄交劾郭勛,然不得獄辭 要領。樞上疏言:『李福達之獄,陛下駁勘再三,誠古帝 王欽恤盛心。而諸臣負陛下,欺蔽者肆其讒,諂諛者 溷其說,固位者緘其口,畏威者變其辭,訪緝者淆其 真。是以陛下惑滋甚,而是非卒不能明於其哀矜而』」 至於辟矣。臣竊惟陛下之疑有六:謂謀反罪重,不宜 輕加於所疑,一也。謂天下人貌有相似,二也;謂薛良 言弗可聽,三也;謂李玨初牒明,四也。謂臣下立黨傾 郭勛,五也。謂崞、洛證佐皆讎人,六也。臣請一一辨之。 福達之出也,始而王良、李鉞從之,其意何為?繼而惠 慶、邵進祿等師之,其傳何事?李鐵漢《十月下旬》之約, 其行何求?「我有天分」數語,其情何謀?《太上元天》,垂文 祕書,其辭何指?劫庫攻城,張旗拜爵,雖成於進,祿等 其原何自?鉞伏誅於前,進祿敗露於後,反狀甚明。故 陝西之人曰「可殺」,山西之人曰「可殺」,京畿中無一人 不曰「可殺」,惟左右之人曰「不可」,則臣不得而知也。此 不必疑,一也。且福達之形最易辨識,或取驗於頭禿, 或證辨於鄉音,如李二、李俊、李三是其族,識之矣。「發 於戚廣之妻之口」,是其孫識之矣。始認於杜文住,是 其姻,識之矣。《質證》於韓良相、李景全,是其友識之矣。 一言於高尚節、王宗美,是鄜州主人識之矣。再言於 邵繼美、宗自成,是洛川主人識之矣。三言於石文舉 等,是山陝道路之人皆識之矣。此不必疑二也。薛良 怙惡,誠非善人,至所言張寅之即福達,即李午,實有 明據,不得以人廢言。況福達蹤跡譎密,黠慧過人,人 咸墮其術中,非良狡猾,亦不能發彼陰私。從來發摘 告訐之事,原不必出之敦良厚朴之人。此不當疑三 也。李玨因見薛良非善人,又見李福達無「龍虎形、硃 砂字;又見五臺縣張子真戶內,實有張寅父子;又見 崞縣左廂都無李伏答、李午名,遂苟且定案,輕縱元 兇。」殊不知五臺自嘉靖元年黃冊始收,寅父子忽從 何來?納粟拜官,其為素封必非一日之積,前此何以 隱漏?崞縣在城坊既有李伏答,乃於左廂都追察,又 以李午為真名,求其貫址,何可得耶?則軍籍之無考, 何足據也。況福達既有妖術,則龍虎形、硃砂字安知 非?前此假之以惑眾,後此去之以避罪,亦不可盡謂 薛良之誣矣。此不當疑四也。京師自四方來者不止 一,福達既改名張寅,又衣冠形貌似之,郭勛從而信 之,亦理之所有;其為妖賊餘黨,亦意料所不能及。在 勛自有可「居之過,在陛下既宏議貴之恩,諸臣縱有 傾勛之心,亦安能加之罪乎?」此不用疑五也。鞫獄者 曰「誣必言,所誣何因?曰讎必言,所讎何事?」若曰薛良 讎也,則一切證佐非讎也;曰韓良相、戚廣讎也,則高 尚節、屈孔、石文舉非讎也;曰魏泰、劉永振讎也,則今 布、按府縣官非讎也;曰山、陝人讎也,則京師道「路之 人非讎也。此不用疑六也。望陛下六疑盡釋,明正福 達之罪。庶群奸屏跡,宗社幸甚。」疏入,帝大怒,即斥為民。其後《欽定大獄錄》刪樞疏,不載。樞少學於湛若水, 深造實踐,以自得為宗。四方從遊者眾,監司為創一 菴書院居之。學者稱一菴先生。又留心經世,略九邊 及越、蜀、滇、黔險阻阨塞,無不親歷。躡屩茹草,至老不 衰。隆慶初,復官,以年老加秩致仕。會高拱憾徐階,謂 「階恤錄先朝建言諸臣,乃章先帝之過,請悉停之。」樞 竟不錄。
馬從謙
编辑按《明外史楊允繩傳》:「從謙,字益之,溧陽人。嘉靖十年, 舉順天鄉試第一。越三年,成進士,授工部主事,出治 二洪,有政績。改官主客,擢尚寶丞,掌內閣制誥。章聖 太后崩,勸帝行三年喪,不報,稍進光祿少卿。提督中 官杜泰乾沒歲鉅萬,為從謙奏發。泰因誣從謙誹謗, 巡視給事中孫允中、御史狄斯彬劾泰如從謙言。帝」 方惡人言齋醮,而從謙奏頗及之,怒,下從謙及泰詔 獄。所司言誹謗無左証。帝益怒,下從謙法司,以允中、 斯彬黨庇,謫邊方雜職。法司擬從謙戍遠邊。帝命廷 杖八十,戍煙瘴,竟死杖下,而泰以能發謗臣罪,宥之。 時三十一年十二月也。久之,光祿寺災。帝曰:「此馬從 謙餘孽所致耳。」隆慶初,卹先朝建言杖死諸臣,中官 追恨,從謙沮之。給事中王治、御史龐尚鵬力爭。帝以 從謙所犯比子「罵父」,終不許。允中,太原人,後屢遷應 天府丞。斯彬,從謙同邑人。
周天佐
编辑按《明外史楊爵傳》:「天佐字宇弼,晉江人。嘉靖十四年 進士。授戶部主事,屢分司倉場,以清操聞。二十年夏 四月,九廟災,詔百官言時政得失。天佐上書曰:『陛下 以宗廟災變,痛自修省,許諸臣直言闕失,此轉災為 祥之會也。乃今闕政不乏,而忠言未盡聞。蓋示人以 言,不若示人以政。求言之詔,示人以言耳』。」御史楊爵 「獄未解,是未示人以政也。國家置言宮,以言為職。爵 繫獄數月,聖怒彌甚,一則曰小人,一則曰罪人。夫以 盡言直諫為小人,則為緘默逢迎之君子不難也。以 秉直納忠為罪人,又孰不能為容悅將順之功臣哉? 人君一喜一怒,上帝臨之,陛下所以怒爵,果合於天 心否耶?爵身非木石,命且不測。萬一溘先朝露,使諍 臣飲恨,直士寒心,損聖德不細。願旌爵忠,以風天下。」 帝覽奏大怒,杖之六十,下詔獄。天佐體素弱,不任楚, 獄吏絕其飲食,不三日即死,年甫三十一。比屍出獄, 曒日中,雷忽震,人皆失色。天佐與爵無生平交,入獄 時,爵第隔扉相問訊而已。大興,民有祭於柩而哭之 慟者。或問之,民曰:「吾傷其忠之至而死之酷也。」穆宗 即位,贈光祿少卿。天啟初,諡《忠愍》。
沈鍊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鍊字純甫,會稽人。嘉靖十七年進士。 除溧陽知縣。用伉倨忤御史,調茌平。父憂去,補清豐, 入為錦衣衛經歷。鍊為人剛直,嫉惡如讎,然頗疏狂, 每飲醉輒箕踞笑傲,旁若無人。錦衣帥陸炳善遇之。 炳於嚴嵩父子交至深,以故鍊亦數從世蕃飲,屢忤 世蕃。世蕃以酒虐客,鍊心不平,輒為反之,世蕃憚不」 敢較。會俺荅犯京師,致書乞貢,多嫚語。下廷臣博議。 司業趙貞吉請勿許。廷臣無敢是貞吉者,獨鍊是之。 吏部尚書夏邦謨曰:「若何官?」鍊曰:「錦衣經歷沈鍊也。 大臣不言,故小吏言之。」鍊憤國無人,致寇猖狂,疏請 以萬騎護陵寢,萬騎護通州軍儲,而合勤王師十餘 萬人擊其惰歸,可大得志。帝弗省。嵩貴幸用事,邊臣 爭致賄遺。及失事,懼罪,益輦金賄嵩。賄日以重鍊,時 時搤腕。一日從尚寶丞張遜業飲,酒半,及嵩因慷慨 罵詈,流涕交頤,遂上疏言:「昨歲俺荅犯順,陛下奮揚 神武,欲乘時北伐,此文武群臣所願戮力者也。然制 勝必先廟算。廟算必先為天下除奸邪,然後外寇可 平。今大學士嵩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於 鐵石。當主憂臣辱之時,不聞延訪賢豪,咨詢方略,惟 與子世蕃規圖自便。忠謀則多方沮之,諛諂則曲意 引之。要賄鬻官,沽恩結客。朝廷賞一人曰:「『由我賞之』; 罰一人曰:『由我罰之』。」人皆伺嚴氏之愛惡,而不知朝 廷之恩威,尚忍言哉?姑舉其罪之大者言之。納將帥 之賄,「以啟邊陲之釁,一也。受諸王餽遺,每事陰為之 地,二也。攬吏部之權,雖州縣小吏,亦皆貨取,致官方 大壞,三也。索撫、按之歲例,致有司遞相承奉,而閭閻 之財日削,四也。陰制諫官,俾不敢直言,五也。妒賢嫉 能,一忤其意,必致之死,六也。縱子受財,斂怨天下,七 也。運財還家,月無虛日,致道途驛騷,八也。久居政府, 擅寵害政,九也。不能協謀天討,上貽君父憂,十也。」因 并論邦謨諂諛黷貨狀,請均罷斥以謝天下。帝大怒, 搒之數十,謫佃保安。既至,未有館舍,賈人某詢知其 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長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學。 鍊語以忠義大節,皆大喜。塞外人素戇直,又稔知嵩 惡,爭詈嵩以快鍊。鍊亦大喜,日相與詈嵩父子為常, 且縛草為人,象李林甫、秦檜。及嵩醉則聚子弟攢射 之。或踔騎居庸關口,南向,戟手詈嵩,復痛哭乃歸。語稍稍聞京師。嵩大恨,思有以報鍊。先是,許論總督宣、 大嘗殺良民冒功,鍊貽書誚讓。後嵩黨楊順來為總 督,會俺荅入寇,破應州四十餘堡。懼罪,欲上首功自 解,縱吏士遮殺避兵人,逾於論。鍊遺書責之加切,又 作文祭死事者,詞多刺順。順大怒,走私人白世蕃,言 鍊結死士,擊劍習射,意叵測。世蕃大怒,以屬巡按御 史李鳳毛。鳳毛謬謝曰:「有之,已陰散其黨矣。」既而代 鳳毛者路楷,亦嵩黨也。將行,世蕃屬以鍊事,使與順 合圖之,許厚報。兩人日夜謀所以中鍊者。會蔚州妖 人閻浩等素以《白蓮教》惑眾,出入漠北,泄邊情為患。 官軍捕獲之,詞所連及甚眾。順喜謂楷曰:「是足以報 嚴公子矣。」竄鍊名其中,誣浩等師事鍊,聽其指揮具 獄以上,嵩父子大喜。前總督論適長兵部,竟覆如其 奏。斬鍊宣府市,戍子襄極邊。予順一子錦衣千戶,楷 待銓五品卿寺。時三十六年九月也。順曰:「嚴公薄我 賞,意豈未愜乎?」取鍊子袞、褒杖殺之,更移檄逮襄。襄 至,掠訊方急,會順、楷以他事逮,乃免。後嵩敗,世蕃坐 誅。臨刑時,鍊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學者,以一帛署鍊 姓名、官爵於其上,持入市,觀世蕃斷頭訖,大呼曰:「沈 公可瞑目矣。」因慟哭而去。隆慶初,詔褒言事者,贈鍊 光祿少卿,任一子官。襄乃上書言「順楷殺人媚奸狀」, 給事中魏時亮、陳瓚亦相繼論之。遂下順楷吏,論死。 天啟初,諡《忠愍》。
徐學詩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學詩,字以言,上虞人。嘉靖二十三年 進士。授刑部主事,歷郎中。二十九年,俺荅薄京師,既 退,詔廷臣陳制敵之策,諸臣多掇細事以應。學詩憤 然曰:『大奸柄國,亂之本也。亂本不除,能攘外患哉』?即 上疏言:『臣聞外攘之備,在於內治,內治之要,在於端 本。今大學士嵩輔政十載,奸貪異甚,內結權貴,外比 群小,文武遷除,率邀厚賄。致此輩掊克軍民,釀成寇 患。國事至此,猶敢謬引佳兵不祥之說,以謾清問。近 因都城有警,密輸財賄南還,大車數十乘,樓船十餘 艘,水陸載道,駭人耳目。又納奪職總兵官李鳳鳴二 千金,使鎮薊州;受老廢總兵官郭琮三千金,使督漕 運。諸如此比,難可悉數』。」舉朝莫不歎「憤,而無有一人 敢牴牾者。誠以內外盤結,上下比周,積久勢成。而其 子世蕃又凶狡成性,擅執父權。凡諸司奏請,必先白 父子,然後敢聞於陛下,陛下亦安得而盡悉之乎!蓋 嵩權力足以假手下石,機械足以先發制人,勢利足 以廣交自固,文詞便給,足以掩罪飾非;而精悍警敏, 揣摩巧中,足以趨利」避害,彌縫缺失;私交密惠,令色 脂言,又足以結人歡心,箝人口舌。故前後論嵩者,嵩 雖不能顯禍之於正言之時,莫不假事託人,陰中之 於遷除考察之際,如前給事中王曄、陳「御史謝瑜、 童漢臣輩,於時亦蒙寬宥,而今皆安在哉?陛下誠罷 嵩父子,別簡忠良代之,外患自無不寧矣。」帝覽奏,頗 感動。方士陶仲文密言:嵩孤立盡忠,學詩特為所私 修隙耳。帝於是發怒,下之詔獄。嵩不自安,求去,帝優 詔慰諭。嵩疏謝佯為世蕃,乞回籍。帝亦不許,學詩竟 削籍。先劾嵩者葉經、謝瑜、陳紹,與學詩皆同里,時稱 「上虞四諫。」隆慶初,起學詩南京通政參議。未之官,卒。 贈大理少卿。初,學詩族兄應豐以善書擢中書舍人, 供事無逸殿,悉嵩所為。嵩疑學詩疏出應豐指,會考 察,屬吏部斥之。應豐詣迎和門辭。特旨留用,嵩恚益 甚。居數年,以誤寫科書譖於帝,竟杖殺之。
楊繼盛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繼盛,字仲芳,容城人。七歲失母,庶母 妒,使與豎牧牛。繼盛經里塾,睹里中兒讀書,心好之, 歸謂兄,請得從塾師學。兄曰:『若幼何學』?繼盛曰:『幼者 任牧牛,乃不任學耶』?兄言於父,聽之,學然牧不廢也。 年十三,始得從師學。家貧,益自刻厲。舉鄉試,卒業國 子監。嘉靖二十六年登進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從尚」 書韓邦奇遊,覃思律呂之學,手製十二律吹之,聲畢 和。邦奇大喜,盡以所學授之。繼盛名益著。召改兵部 員外郎。俺荅躙京師,咸寧侯仇鸞以勤王故有寵。帝 命鸞為大將軍,倚以辦寇。鸞中情怯,畏寇甚,方請開 互市、市馬,冀與俺荅媾,幸無戰鬥,固恩寵。繼盛以為 「讎恥未雪,而遽議和,示弱,大辱國。」乃奏言十不可、五 謬,大略謂:「互市者,和親別名也。俺荅蹂躙我陵寢,虔 劉我赤子,天下大讎也,而先之和,不可一。往下詔北 伐,天下曉然知聖意,日夜征繕助兵食。忽更之曰:『和, 失信於天下,不可二;以堂堂中國,與之互市,冠履倒 置,不可三;海內豪傑,爭磨礪待試,一旦委置無用,異 時欲號召,誰復興起,不可四;使邊鎮將帥以和議故, 美衣媮食,弛懈兵事,不可五。往時邊卒私通境外,吏 率裁禁,今乃導之使與通,不可六。盜賊伏莽,徒懾國 威,不敢肆耳。今知朝廷畏怯睥睨之漸必開,不可七。 俺荅往歲深入,乘我無備故也,備之一歲,以互市終, 彼謂國有人乎,不可八。或俺荅負約不至,至矣;或陰 謀伏』」兵突入,或今日市,明日復寇,或以下馬索上直不可九;歲出帛數十萬,得馬數萬匹,十年以後,帛將 不繼,不可十。議者曰:「吾外為市以羈縻之,而內修我 甲兵」,此一謬也。夫寇欲無厭,其以釁終明甚。苟內修 武備,安事羈縻?曰:「因吾市以益吾馬」,此二謬也。夫和 則不戰,馬將焉用?且彼寧肯予我良馬哉?曰:「市不已, 彼且入貢。」此三謬也。夫貢之賞不貲,是名美而實大 損也。曰:「俺荅利我市,必無失信。」此四謬也。吾之市能 盡給其眾乎?能信不給者之無入掠乎?曰:「佳兵不祥。」 此五謬也。敵加己而應之,何佳也?人身四肢皆癰疽 毒,日內攻而憚用藥石,可乎?夫此十不可五謬明顯 易見。蓋有為陛下主其事「者,故公卿大夫知而莫為 一言。陛下宜奮獨斷,悉按諸言互市者,發明詔,選將 練兵,不出十年,臣請為陛下竿《俺荅》之首於槁街,以 示天下萬世。」疏入,帝頗心動,下鸞及成國公朱希忠、 大學士嚴嵩、徐階、呂本、兵部尚書趙錦、侍郎聶豹、張 時徹議。鸞攘臂詈曰:「豎子目不睹寇,宜其易之。」諸大 臣遂言:「遣官已行,勢難中止。帝尚猶豫,鸞復進密疏, 乃下繼盛詔獄,貶狄道典史。其地雜番俗,罕知《詩》《書》。 繼盛簡子弟秀者百餘人,聘《三經》師教之,鬻所乘馬, 出婦服裝,市田資諸生。番民信愛之,呼曰『楊父』。」縣有 煤山,番人制之不開,民仰薪二百里外。繼盛往召番 人諭之,咸服曰:「楊公即須我曹穹帳亦舍之,況煤山 耶?」已而俺荅數敗,約入寇。鸞奸大露,疽發背死,戮其 屍。帝乃思繼盛言,稍遷諸城知縣。月餘,調南京戶部 主事。三日,遷刑部員外郎。當是時,嚴嵩最用事,恨鸞 陵己,心善繼盛。首攻鸞,欲驟貴之。復改兵部武選司。 而繼盛惡嵩甚於鸞。抵任一月,遂草奏劾嵩。齋三日, 乃上奏曰:「臣孤直罪臣,蒙天地」恩,超擢不次,夙夜祗 懼,思所以報,蓋未有急於請誅賊臣者也。方今外賊 惟俺荅,內賊惟嚴嵩,未有內賊不去而可除外賊者。 去年春,雷久不聲,《占》曰:「大臣專政。」冬日下有赤色,《占》 曰:「下有叛臣。」又四方地震,日月交食。臣以為災皆嵩 致。請以嵩十大罪為陛下陳之。高皇帝罷丞相,設立 殿閣之臣,備顧問視制草而已,嵩乃儼然以丞相自 居。凡府部題覆,先面白而後草奏。百「官請命,奔走直 房如市。無丞相名而有丞相權。天下知有嵩,不知有 陛下,是壞祖宗之成法。大罪一也。陛下用一人,嵩曰 『我薦也』。斥一人曰『此非我所親,故罷之。陛下宥一人, 嵩曰『我救也』。罰一人曰『此得罪於我,故報之。伺陛下 喜怒,以恣威福。群臣感嵩甚於感陛下,畏嵩甚於畏 陛下,是竊君上之大權』』。」大罪二也。陛下有善政,嵩必 令世蕃告人曰:「主上不及此,我議而成之。」又以所進 揭帖刊刻行世,名曰《嘉靖疏議》,欲天下以陛下之善 盡歸於嵩。是掩君上之治功。大罪三也。陛下令嵩司 票擬,蓋其職也。嵩何取而令子世蕃代擬,又何取而 約諸義子趙文華輩,群聚而代擬。題疏方上,天語已 傳。如沈鍊《劾嵩疏》,「陛下以命呂本,本即潛送世蕃所, 令其擬上。」是嵩以臣而竊君之權,世蕃復以子而盜 父之柄,故京師有大丞相、小丞相之謠。是縱姦子之 僭竊。大罪四也。嚴效忠、嚴鵠,乳臭子耳,未嘗一涉行 伍。嵩先令效忠冒兩廣功,授錦衣所鎮撫矣。效忠以 病告,鵠襲兄職。又冒瓊州功,擢千戶。以故總督歐陽 必進躐掌工部,總兵官陳《圭洊》統後府,巡按黃如桂 亦驟亞太僕。既藉私黨以官其子孫,又因子孫以拔 其私黨。是冒朝廷之軍功。大罪五也。逆鸞先已下獄 論罪,賄世蕃三千金,薦為大將。鸞冒擒哈兒功,世 蕃亦得增秩。嵩父子自誇能薦鸞矣。及知陛下有疑 鸞心,復互相排詆,以泯前跡。鸞勾賊而嵩、世蕃復勾 鸞,是引背逆之姦臣。大罪六也。前《俺荅》深入,擊其惰 歸。此一大機也。兵部尚書丁汝夔問計於嵩,嵩戒無 戰。及汝夔逮治,嵩復以論救紿之。汝夔臨死號呼曰: 「嵩誤我!」是誤國家之軍機。大罪七也。郎中徐學詩劾 嵩,革任矣,復欲斥其兄。中書舍人應豐。給事厲汝進 劾嵩,謫典「史矣,復以考察令吏部削其籍。內外之臣 被中傷者,何可勝計。是專黜陟之大柄,大罪八也。凡 文武遷擢,不論可否,但衡金之多寡而畀之。將弁,惟 賄嵩,不得不朘削士卒。有司惟賄嵩,不得不掊剋百 姓。士卒失所,百姓流離,毒遍海內。臣恐今日之患,不 在境外,而在域中。是失天下之人心,大罪九也。自嵩 用事,風俗大變。賄賂者薦及盜跖,疏拙者黜逮夷齊。 守法度者為迂滯,巧彌縫者為才能,勵節介者為矯 激,善奔走者為練事。自古風俗之壞,未有甚於今日 者。蓋嵩好利,天下皆尚貪;嵩好諛,天下皆尚諂。源之 弗潔,流何以」澄?是敝天下之風俗,大罪十也。嵩有是 十罪,而又濟之以五奸,知左右侍從之能察意旨也, 厚賄結納,凡陛下言動舉措,莫不報嵩。是陛下之左 右皆賊嵩之間諜也。以通政司之主出納也,用趙文 華為使,凡有疏至,先送嵩,閱竟,然後入御。王宗茂劾 嵩之章,停五日乃上,故嵩得展轉遮飾。是陛下之「喉 舌,乃賊嵩之鷹犬也。畏廠衛之緝訪也。令子世蕃結 為婚姻,陛下試詰嵩諸孫之婦皆誰氏乎?是陛下之爪牙,皆賊嵩之瓜葛也。畏科道之多言也。進士非其 私屬,不得預中書、行人選,推官、知縣非通賄不得預 給事、御史選。既選之後,入則杯酒結歡,出則餽贐相 屬。有所愛憎,授之論刺。歷俸五六年,無所建白,即擢 京卿諸臣忍負國家,不敢忤權臣。是陛下之耳目,皆 賊嵩之奴隸也。科道雖入籠絡,而部寺中或有如徐 學詩之輩,亦可懼也。今令子世蕃擇其有才望者羅 置門下,凡有事欲行者,先令報嵩,預為布置。連絡蟠 結,深根固蔕。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是陛下之臣 工,皆賊嵩之心膂也。陛下奈何愛一賊臣,而忍百萬 蒼生陷於塗炭哉!至如大學士徐階,蒙陛下特擢,乃 亦每事依違,不敢持正,不可不謂之負國也。願陛下 聽臣之言,察嵩之奸。或召問裕、景二王,或詢諸閣臣, 重則置憲,輕則勒致仕。內賊既去,外賊自除。雖俺荅 亦必畏陛下聖斷,不戰而喪膽矣。」疏入,帝已怒。嵩見 召問二王語,喜謂可指此為罪,密搆於帝。帝益大怒, 下繼盛詔獄,詰何故引二王。繼盛曰:「非二王,誰不懾 嵩者。」獄上,乃杖之百,令刑部定罪。侍郎王學益,嵩黨 也,受嵩屬,欲坐詐傳親王令旨律絞。郎中史朝賓持 之,嵩怒,謫之外。於是尚書何鰲不敢違,竟如嵩指成 獄,然帝猶末欲殺之也。繫三載,有為營救於嵩者,其 黨胡植、鄢懋卿怵之曰:「公不睹養虎者耶?將自貽患。」 嵩頷之。會都御史張經、李天寵坐大辟,嵩揣帝意必 殺二人。比秋審,因附繼盛名,并奏得報。其妻張氏伏 闕上書,言:「臣夫繼盛,誤聞市井之言,尚狃書生之見, 遂發狂論。聖明不即加戮,俾從吏議。兩經奏讞,俱荷 寬恩。今忽闌入張經疏」尾,「奉旨處決,臣仰惟聖德,昆 蟲草木,皆欲得所,豈惜一迴宸顧,下垂覆盆。倘以罪 重,必不可赦,願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夫雖遠禦魑 魅,必能為疆場效死,以報君父。」嵩屏不奏,遂以三十 四年十月朔棄西市,年四十。臨刑賦詩曰:「浩氣還太 虛,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天下。」相與 涕泣傳頌之。初,繼盛之將杖也,或遺之蚺蛇膽,卻之 曰:「椒山自有膽,何蚺蛇為?椒山?」繼盛別號也。及入獄, 創甚,夜半而蘇,碎磁盌,手割腐肉,肉盡筋挂膜,復手 截去。獄卒執燈顫欲墜,繼盛意氣自如。朝審時,觀者 塞衢,見繼盛囊三木至,嘖嘖曰:「奈何不以囊嵩?」而囊 若有泣下者。後七年,嵩敗,穆宗立,卹直諫諸臣,以繼 盛為首。贈太常少卿,諡「忠愍」,予祭葬,任一子官。已又 從御史郝杰言,建祠保定,名「旌忠。」
張翀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翀字子儀,柳州人。嘉靖三十二年進 士,授刑部主事。疾嚴嵩父子亂政,抗章劾之。其略曰: 『竊見大學士嵩,貴則極人臣,富則甲天下。子為侍郎, 孫為錦衣、中書,賓客滿朝班,親姻盡朱紫,犬馬尚知 報主,乃嵩則不然。臣試以邊防、財賦、人才三大政言 之,國家所恃為屏翰者,邊鎮也。自嵩輔政,文武將吏 率由賄進。其始不核名實,但通關節,即與除授。其後 不論功次,但勤問遺,即被超遷。託名修邊建堡,覆軍 者得廕子,濫殺者得轉官。公肆詆欺,交相販鬻,而祖 宗二百年防邊之計盡廢壞矣。戶部歲發邊餉,本以 贍軍。自嵩輔政,朝出度支之門,暮入奸臣之府。輸邊 者四,饋嵩者六。臣每過長安街,見嵩』」門下無非邊鎮 使人。未見其父,先饋其子;未見其子,先饋家人。家人 嚴年富,已踰數十萬,嵩家可知。私藏充溢,半屬軍儲, 邊卒凍餒,不保朝夕,而祖宗二百年豢養之軍,盡耗 弱矣。「邊防既隳,邊儲既虛,使人才足供陛下用,猶不 足憂也。自嵩輔政,藐蔑名器,私營囊橐。世蕃以狙獪 資,倚父虎狼之勢,招權罔利,獸攫烏鈔,無恥之徒,絡 繹奔走,靡然成風,有如狂易,而祖宗二百年培養之 人才盡敗壞矣。夫嵩險足以傾人,詐足以惑世,辨足 以亂政,才足以濟奸。附己者加諸膝,異己者墜之淵, 箝天下口使不敢言,而其惡日以恣,此忠義之士所 以搤腕憤激,懷深長之憂者也。陛下誠賜斥譴,以快 眾憤,則緣邊將士不戰而氣自倍;百司庶府,不令而 政自新。」書奏,逮下詔獄拷訊,謫戍都勻。穆宗嗣位,召 為吏部主事,再遷大理少卿。隆慶二年春,以右僉都 御史巡撫南、贛。所部萬羊山,跨湖廣、福建、廣東境,故 盜藪四方商民種藍其間。至是盜出劫翀,遣守備董 龍勦之。龍聲言搜山,諸藍戶大恐。盜因煽之,嘯千餘 人。兵部令二鎮撫臣協議撫勦之宜,久乃定。南雄劇 盜黃朝祖流劫諸縣,尋徙湖廣,勢甚熾。翀討禽之。移 撫湖廣。召拜大理卿,進兵部右侍郎,以侍養歸。萬曆 初,起故官,督漕運。召為刑部右侍郎,不拜。連章乞休, 卒於家。天啟初,贈兵部尚書,諡《忠簡》。
董傳策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傳:「策字原漢,松江華亭人。嘉靖二十 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三十七年,抗疏劾大學士嚴 嵩,略言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特以輔政 故,尚為優容,令自省改。而嵩恬不知戒,負恩愈深。居 位一日,天下受一日之害。今言官既不敢言,諸曹又不能言。國家養上二百年,一旦波靡至此,臣竊痛之。」 夫邊疆督撫將帥,欲得士卒死力,必資財用。今諸邊 軍饟,歲費百萬,強半賂嵩,遂令軍士饑疲,寇賊深入。 此其壞邊防之罪一也。吏、兵二部持選簿就嵩填註, 文選郎萬寀、職方郎方祥,甘聽指使不異,卒隸都門。 諺語至以文武管家目之。此其鬻官爵之罪二也。侍 郎劉伯躍以採木行部,擅斂民財及「郡縣贓罪,輦輸 嵩家,前後不絕。其他有司,破冒攘敓,入獻於嵩者,更 不可數計。嵩家私藏,富於公帑。此其蠹國用之罪三 也。趙文華以罪放逐,嵩沒其囊橐巨萬,而令人護送 南還,恐喝州縣,私役民夫,致道路驛騷,公私煩費。此 其黨罪人之罪四也。天下藩臬諸司,歲時問遺,動以 千計,勢不得不掊克小民。民財日殫,嵩資日積。於是 水陸舟車,載還其鄉,月無虛日,所至要索供億,勢如 虎狼。此其騷驛傳之罪五也。嵩久握重權,炙手而熱, 干進無恥之徒,附羶逐穢,麇集其門。致士風日偷,官 箴日喪。此其壞人才之罪六也。嵩以蔽欺行其專權, 生死予奪,惟意所為。而世蕃又以無賴之子,竊威助 惡,父子肆兇,中外飲憤。有臣如此,非國法可容。臣待 罪刑曹,宜詰奸慝。陛下誠不惜嚴氏以謝天下,則臣 亦何惜一死以謝權奸。」疏入,下詔獄,謫戍南寧。穆宗 立,召復故官。歷郎中。隆慶五年累遷南京大理卿,進 工部右侍郎。萬曆元年就改禮部。言官劾傳策受人 賄,免歸。繩下過急,竟為家奴所害。
鄭履淳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履淳,字叔初,刑部尚書曉子也。舉嘉 靖四十年進士,除刑部主事,遷尚寶丞。隆慶三年冬, 疏言:頃年以來,萬民失業,四方多故,天鳴地震,災害 洊臻,臣等當慟哭流涕於殿廷,陛下亦當臥薪嘗膽 於宵旰也。夫饑寒迫身,易為衣食,嗷嗷赤子,聖主之 所以為資。不及今定周家桑土之謀,切虞廷困窮之 懼,則上天所以警動海內者,適足以資他人矣。今最 急莫如用賢。陛下御極三祀矣,曾召問一大臣,面質 一講官,賞納一諫士,以共畫思患豫防之策乎?高、亢 睽孤,乾坤否隔,忠言重折檻之罰,儒臣虛納牖之功, 宮闈違脫珥之規,朝陛拂同舟之義。回奏蒙譴,補牘 奚從?內批徑出,封還何自紀綱因循,風俗,玩愒功罪, 罔核文案,徒繁,閽寺潛為厲階,善類漸以短氣。言涉 宮府,肆撓多端,梗在私門,堅持不破。童牛羸豕,無先 事之圖;社鼠城狐,有難施之計。患豈在明,前車不遠, 萬眾惶惶,皆謂群小侮常,明良疏隔。自開闢以來,未 有若是而永安者。伏願奮英斷以決大計,勿為小故 之所淆,弘濬哲以任君子,勿為嬖昵之所惑。移美色 奇珍之玩而保瘡痍,分昭陽細務之勤而和庶政。以 蠻裔為關門勁敵,以錢穀為黎庶脂膏。拔用陸樹聲、 石星之流,嘉納殷士儋、翁大立諸疏,經史講筵,日親 無倦。臣民章奏,與所司面相可否。萬幾之裁理漸熟, 人才之邪正自知。察變謹微,回天開泰,計無踰於此。」 疏入,帝大怒,杖之百,繫刑部獄數月。刑科舒化等以 為言,乃釋為民。神宗立,起光祿少卿,卒。
劉奮庸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奮庸,雒陽人。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 兵部主事。尋改禮部,兼翰林待詔,侍穆宗裕邸,進員 外郎。穆宗即位,以舊恩擢尚寶卿。已,藩邸舊臣相繼 柄用,獨奮庸久不調。大學士高拱亦故講官也,再起 任事,頗專恣,奮庸疾之。隆慶六年三月上疏曰:『陛下 踐阼六載,朝綱若振飭,而大柄漸移;仕路若肅清,而 積習仍故。百僚方引領以睹勵精之治,而陛下精神 志意漸不逮初。臣念潛邸舊恩,誼不忍默,謹條五事, 以俟英斷:一、保聖躬,人主一身,天地人神之主,必志 氣清明,精神完固,而後可以御萬幾。望凝神定志,忍 性抑情,毋逞旦夕之娛而輕萬年之慮,毋徇無涯之 慾,而忽易敝之身,則無疆之福,可長保也。二總大權, 人主操禮樂征伐之柄,必一政一令,咸稟上裁,而後 臣下莫敢逞。今政府所擬議,百司所承行,非不奉詔 旨,而其間從違之故,陛下曾獨斷否乎?國事之更張, 人才之用舍,未必盡出忠謀,協公論。臣願陛下躬攬 大權,凡庶府建白,閣臣擬旨,特留清覽,時出獨斷,則 臣下莫能測其機,而政柄不致旁落矣。三,慎儉德。人 主富有四海,往往奢欲易縱,不知府庫之藏,皆小民 脂膏也。財耗則民窮,民窮則國隨之矣。陛下嗣位以 來,傳旨取銀,不下數十萬。求珍異之寶,作鰲山之燈, 服御器用悉鏤金雕玉。生財甚難,靡敝無紀。願察內 帑之空虛,思小民之艱苦,不作無益,不貴異物,則國 用充羡,而民樂其生矣。四、覽章奏,人臣進言,豈能皆 當?陛下一切置不覽,非惟虛忠良獻納之誠,抑恐權 奸蔽壅,勢自此成。望陛下留神章奏,曲垂容納,言及 君德,則反己自修;言及朝政,則更化善治。聽言者既 見之行事,而進言者益樂於效忠矣』。」五、《用忠直》。忠直 者,國家之幹也。邇歲進諫者,或以勤政,或「以節用,或
以進賢退不肖,此皆無所利而為之,非若承望風旨肆攻擊以雪他人之憤,迎合權要,交薦拔以樹淫朋之黨者比也。而陛下顧斥逐之,使白首林壑,是自棄 其幹也。願恕狂愚之罪,嘉批鱗之誠,登之有位,以作 士氣,則讜規日聞,裨益非尟。」疏入,帝但報聞,不怒也。 而附拱者謂:奮庸久不徙官,怏怏風刺,相與詆訾之。 給事中涂夢桂遂劾奮庸動搖國是。會給事中曹大 埜亦劾拱十罪,帝斥之。給事中程文因奏:「拱竭忠報 國,萬世永賴。奮庸與大埜潛搆姦謀,傾陷元輔,罪不 可勝誅。」章並下吏部。拱方掌部事,陽為二臣祈寬。帝 不許,竟謫大埜乾州判官,奮庸興國知州。夢桂、文皆 拱門生,夢桂極詆奮庸,文則盛稱頌拱。又盡舉大埜 奏中語,代拱剖析,若自辨者,士論非之。奮庸謫官兩 月,會神宗即位,遂擢山西提學僉事。再遷陝西提學 副使。以病乞歸,卒。大埜,巴縣人。其劾拱,張居正實使 之。萬曆中,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以貪劾免。
鄧洪震
编辑按《明外史周弘祖傳》:「洪震,宣化人,時為兵部郎中。上 疏曰:『入夏以來,淫雨彌月,此陽制於陰,仁柔不斷之 象。又京師去冬地震,今春風霾,兵象也。主外裔,窺中 國。近大同,又報雨雹傷物,地震有聲。陛下臨御甫半 年,災異疊見。傳聞後宮游幸無時,嬪御相隨,後車充 斥,左右近習,溢賜予。政令屢易,前後背馳,邪正混淆』」, 用舍猶豫。所謂「女寵嬖倖及仁柔不斷者,其漸已見。 萬一奸宄潛生,寇戎軼犯,其何以待之?」帝納其言,下 禮官議修省。洪震尋以疾歸。萬曆改元,督撫交章論 奏,竟不起。
郭諫臣
编辑按《明外史孫枝傳》:「隆慶元年,庶僚言事可采者,吏部 主事長洲郭諫臣疏言正一真人荒淫不檢,不當復 令傳襲,請永行革除。在令,爵非軍功不世,外戚玉田 伯蔣榮、安平伯方承裕宜視太和伯陳萬言例,止終 其身;衍聖公遭親喪,宜俟除服始赴京襲爵,服中免 入賀。太常、鴻臚禮樂之司,正卿宜仍用進士,其出身」 雜流者,少卿而止,秩滿但加俸,不得進官。《制敕》「兩房 中書,不宜加至九列。府縣官賢能者歷二三考,知府 宜擢參政以上,知縣宜擢左右給事以上。」疏奏,朝議 稱善,悉從之。於是奪真人張國祥印,降為上清觀提 點。至萬曆初,張居正、馮保竊權,納重賄,復其號,天下 恨之。諫臣官終江西參政。
王用汲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用汲,字明受,晉江人。為諸生時,郡被 倭,客兵橫市中。會御史按部至,用汲言狀。知府曰:『此 何與諸生事』?用汲曰:『范希文秀才時,以天下為己任, 矧鄉井之禍,乃不關諸生耶』?知府有慚色。舉隆慶二 年進士,授淮安推官,稍遷常德同知,入為戶部員外 郎。萬曆六年,首輔張居正歸葬其親。湖廣諸司畢,會」 巡按御史趙應元獨不往,居正嗛之。及應元事竣得 代,即以病請。僉都御史王篆者,居正客也,素憾應元, 且迎合居正意。屬都御史陳炌劾應元規避,遂除名。 用汲不勝憤,乃上言:「御史應元以不會葬,得罪輔臣, 遂為都御史炌所論,坐託疾欺罔削籍。臣竊恨之。夫 疾病人所時有,今在廷大小諸臣,曾以病請者何限? 御史陸萬鍾、劉光國、陳用賓皆以巡方事訖引疾,與 應元不異也,炌何不並劾之?即炌當世宗朝,亦養病 十餘年,後夤緣攀附,驟列要津。以退為進,宜莫如炌。 己則行之,而反以責人,何以服天下?陛下但見炌論 劾應元,以為恣情趨避,罪當罷斥,至其意所從來,陛 下何由知之?如昨歲星變,考察,將以弭災也,而所挫 抑者,半不附宰臣之人。如翰林習孔教,則以鄒元標 之故;禮部張程,則以劉臺之故;刑部浮躁獨多於他 部,則以艾穆、沈思孝而推戈;考後劣轉趙志皋,又以 吳中行、趙用賢而遷怒。蓋能得輔臣之心。則雖素負 才名之張岳,難免以不及論調。臣不意陛下省災塞 咎之」舉,僅為宰臣酬恩報怨之私,且凡附宰臣者,亦 各藉以酬其私,可不為太息矣哉!《孟子》曰:「長君之惡 其罪少;逢君之惡其罪大。」臣則謂逢君之惡,其罪猶 小;逢相之惡,其罪更大也。陛下天縱聖明,從諫勿咈, 諸臣熟知其然,爭欲碎首批鱗以自見。陛下欲織錦 綺,則撫臣、按臣言之;欲採珍異,則部臣、科臣言之;欲 取太倉、光祿,則臺臣、科臣又言之。陛下悉見嘉納,或 遂停止,或不為例。至若輔臣意之所向,不論是否,無 敢一言以正其非,且有先意結其歡,望風張其燄者, 是臣所謂逢也。今大臣未有不逢相之惡者,炌特其 較著者爾。以臣觀之,天下無事不私,無人不私,獨陛 下一人公耳。陛下又不躬自聽斷,而委政於眾所阿 奉之大臣,大臣益得成其私而無所顧忌,小臣益苦 行私而無所愬告,是驅天下而使之奔走乎私門矣。 陛下何不日取庶政而勤習之,內外章奏,躬自省覽, 先以意可否焉,然後宣付輔臣,俾之啇確。閱習既久, 智慮益弘,幾微隱伏之間,自無逃於天鑒。夫威福者, 陛下所當「自出;乾綱者,陛下所當獨攬。寄之於人,不謂之旁落,則謂之倒持。政柄一移,極重難返。此又臣 所日夜深慮,不獨為應元一事已也。」疏入,居正大怒, 欲下獄廷杖。會次輔呂調陽在告,張四維擬削用汲 籍,帝從之。居正以罪輕移怒四維,厲色待之者累日。 方用汲之拜疏也,尚書殷正茂召而責之曰:「斯事舉 朝耐之,爾何獨乃爾?」用汲對曰:「唐之佛骨,宋之和議, 舉朝可耐,惟韓愈、胡銓不能耐,士固各有志也。」正茂 默然。用汲歸,屏居郭外,布衣講授,足不踐城市。居正 死,起補刑部,未上,擢廣東僉事。尋召為尚寶卿,進大 理少卿。會法司議胡檟、龍宗武殺吳仕期獄,傅以謫 戍。用汲駁奏曰:「按律,刑部及大小官吏不依法律,聽 從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罪如之。」蓋謂如上文罪斬 妻子為奴、財產入官之律也。仕期之死,檟非主使者 乎?宗武非聽上司主使者乎?今僅謫戍,不知所遵何 律也。上欲用用汲言,閣臣申時行等謂仕期自斃,宜 減等,獄遂定。尋遷順天府尹,歷南京刑部尚書,致仕。 用汲為人剛正,遇事敢為。自尹京後,累遷皆在南,以 彊直故也。卒,贈太子太保,諡「恭質。」
劉應秋
编辑按《明外史》本傳:「應秋,字士和,吉水人。萬曆十一年進 士及第,授編修,遷南京司業。十八年冬,疏論首輔申 時行,言:『陛下召對輔臣,諮以邊事,時行不能抒誠謀 國,專事蒙蔽。賊大舉入犯,既掠洮、岷,直迫臨、鞏,覆軍 殺將,頻至喪敗。而時行猶曰掠番,曰聲言入寇,豈洮、 河以內盡皆番地乎?輔臣者,天子所與託腹心者也』。」 輔臣先蒙蔽,何責庶寮?故近日敵情,有按臣疏而督 撫不以聞者,有督撫聞而樞臣不以奏者。彼習見執 政大臣喜聞捷而惡言敗,故內外相蒙,恬不為怪。欺 蔽之端,自輔臣始。夫士風高下,關乎氣運。說者謂嘉 靖至今,士風三變。一變於嚴嵩之黷賄,而士化為貪; 再變於張居正之專擅,而士競於險。「至於今;外逃貪 黷之名,而頑夫債帥多出門下;陽避專擅之跡,而芒 刀斧斤倒持手中;威福之權潛移其向。愛憎之的,明 示之趨,欲天下無靡,不可得也。」語并侵次輔王錫爵。 時主事蔡時鼎、南京御史章守誠亦疏論時行,並留 中。時行請盡發諸疏明己心跡,卒留不下。應秋尋召 為右中允,充日講官,歷右庶子、祭酒。二十六年,有撰 《憂危竑議》者,御史趙之翰以指大學士張位,并及應 秋。所司言應秋非位黨,宜留。帝命調外,應秋遂辭疾 歸。初,御史黃卷索珠商徐性善賕,不盡應,上章籍沒 之。應秋詈卷啟天子好利之端。男子諸龍光奏訐李 如松,至荷枷大暑中。應秋言:「一妄人上書,何必置死 地。」時詞臣率優游養望,應秋獨好譏評時事,以此取 忌,竟被黜歸,數年卒。崇禎時,贈禮部侍郎,諡文節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