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64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四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六十四卷目錄

 東宮部彙考八

  宋總一則 太宗淳化一則 至道一則 真宗天禧一則 仁宗嘉祐一則 英宗治平

  一則 神宗元豐一則 徽宗崇寧一則 政和二則 欽宗靖康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一則 孝宗乾道二則 寧宗開禧一則 理宗景定一則

宮闈典第六十四卷

東宮部彙考八 编辑

编辑

宋定皇太子冠服之制。

按《宋史輿服志》:「皇太子之服,一曰袞冕,二曰遠游冠, 朱明衣,三曰常服。袞冕,青羅表,緋羅紅綾裡,塗金銀 鈒花飾,犀簪導,紅絲組,前後白珠九旒二纊貫水晶 珠。青羅衣繡山龍、雉火、虎蜼五章。紅羅裳,繡藻、粉米、 黼黻四章。紅羅蔽膝,繡山火二章。白紗中單,青褾襈、 裾。革帶塗金銀鉤䚢。瑜玉雙佩,四采織成大綬,結二」 玉環,金塗銀鈒花飾,青羅襪帶,紅羅勒帛。玉具劍,金 塗銀鈒花,玉鏢首,白羅襪,朱履,金塗銀釦,從祀則服 之。遠游冠,十八梁,青羅表,金塗銀鈒花飾,犀簪導,紅 絲組為纓博山,《政和》加附蟬。朱明服,紅花金條紗衣, 紅紗裡,皂褾襈,紅紗裳,紅紗蔽膝,並紅紗裡,白花羅 中單,皂褾襈,白羅方心曲領,羅襪,黑舄,革帶,劍,佩、綬, 餘同袞服,扶帶,勒帛,執桓圭。受冊、謁廟、朝會則服之。 常服,皂紗折上巾,紫。公服,通犀,金玉帶。

太宗淳化三年贈子元僖為昭成太子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三年十一月己亥,許王元僖 薨。按《漢恭憲王傳》:元僖,太宗第二子,初名德明,太 平興國七年出閤,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封廣平郡 王,與兄衛王德崇同日受封。八年進封陳王,改名元 佑。詔自今宰相班宜在親王上。宰相宋琪、李昉請遵 舊制,不允。宋琪等懇請久之,上曰:「宰相之任,實總百 揆,與群司禮絕。藩邸之設,止奉朝請而已。元佐等尚 幼,欲其知謙遜之道,卿等無固讓也。」雍熙二年,元佐 被疾,以元僖為開封尹兼侍中,改今名,進封許王,加 中書令。上為娶隰州團練使李謙漙女為夫人,因謂 宰相曰:「朕嘗語諸子,今姻偶皆將相大臣之家,《六禮》 具備,得不自重乎?」淳化元年,宰相呂蒙正復上言,乞 班諸王下,詔不允。三年十一月己亥,元僖早入朝,方 坐殿廬中,覺體中不佳,徑歸府,車駕遽臨視,疾已亟, 上呼之猶能應,少頃遂薨。上哭之慟,廢朝五日,贈皇 太子,諡恭孝。元僖姿貌雄毅,沈靜寡言。尹京五年,政 事無失。及薨,上追念不已,悲泣達旦不寐,作《思亡子 詩》示近臣。未幾,人有言元僖為嬖妾張氏所惑,張頗 專恣,捶婢僕有至死者,而元僖不知。張又於都城西 佛寺招魂,葬其父母,僣差踰制。上怒,遣昭宣使王繼 恩驗問,張縊死,左右親吏悉決杖停免,毀張氏父母 塚墓,親屬皆配流。開封府判官、右諫議大夫呂端、推 官職方員外郎陳載,並坐裨贊有失,端黜為衛尉少 卿,載為殿中侍御史,許王府諮議,工部郎中趙令圖、 侍講庫部員外郎閻象,並坐輔導無狀,削兩任,免。詔 停冊禮,以一品鹵簿葬。真宗即位,始詔中外稱「太子」 之號焉。乾興初,改諡,無子。

至道元年立壽王元侃為皇太子定冊立之禮及與百官相見之儀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詔立壽王元 侃為皇太子。改名恆,兼判開封府。大赦。文武常參官 子為父後見任官者賜勳一轉。癸巳以尚書左丞李 至、禮部侍郎李沆並兼太子賓客。九月丁卯御朝元 殿。冊皇太子。冬十月甲戌朔,皇太子讓。宮僚稱臣,許 之」按《真宗本紀》。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 定章聖元孝皇帝,諱恆,太宗第三子也。母曰元德皇 后李氏。初,乾德五年,五星從鎮星聚奎。明年正月,后 夢以裾承日,有娠,十二月二日,生於開封府第,赤光 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幼英睿,姿表特異,與諸王 嬉戲,好作戰陣之狀,自稱元帥,太祖愛之,育於宮中。 嘗登萬歲殿,升御榻坐,太祖大奇之,撫而問曰:「天子 好作否?」對曰:「由天命耳。」比就學受經,一覽成誦。初名 德昌,太平興國八年,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封韓王,改名元休。端拱元年封襄王,改元侃。淳化 五年九月進封壽王,加檢校太傅、開封尹。至道元年 八月立為皇太子,改今諱,仍判府事。故事,殿廬幄次 在宰相上,宮僚稱臣,皆推讓弗受。見賓客李至、李沆, 必先拜,迎送降階及門。開封政務填委,帝留心獄訟, 裁決輕重,靡不稱愜,故京獄屢空,太宗屢詔嘉美。三 年二月,太宗崩,奉遺制即皇帝位。按《禮志》,至道元 年八月壬辰,詔立皇太子,命有司草具冊禮,以翰林 學士宋白為冊皇太子禮儀使。有司言,「前代太子無 執圭之文,請如王公之制,執桓圭。餘如舊制。」九月丁卯,太宗御朝元殿,陳列如元會儀。帝袞冕,設黃麾仗 及宮縣之樂於庭。百官就位,太子常服乘馬就朝元 門外幄次,易遠游冠、朱明衣。所司贊引,三師、三少導 從至殿庭位,再拜起居畢,分班立。太常博士引攝中 書令就西階,解劍、履,升殿,詣御坐前,俛伏,興,奏宣制, 降就劍、履位,由東階至太子位東,南向稱「有制」,太子 再拜。中書侍郎引冊案就太子東,中書令北面跪讀 冊畢,太子再拜受冊,以授右庶子;門下侍郎進寶授 中書令,中書令授太子,太子以授右庶子,各置於案。 由黃道出,太子隨案南行,樂奏《正安》之曲,至殿門,樂 止,太尉升殿稱賀,侍中宣制答如儀。皇太子易服乘 馬還宮,百官賜食於朝堂。中書門下、樞密院師保而 下詣太子參賀,皆序立於宮門之外。庶子版奏「外備, 內臣褰簾」,太子常服出次坐。中書門下、文武百官、樞 密師保、賓客而下再拜,並答拜。四品以下官參賀,升 坐受之。越三日,具鹵簿謁太廟,常服乘馬出東華門, 升輅。儀仗內行事官乘車者,並服禮衣,餘皆褲褶,乘 馬導從。有司言:「唐禮,宮臣參賀皆舞蹈,開元始罷之。 故事,百官及東宮接見,祗呼皇太子,上牋啟稱皇太 子殿下,百官稱名,宮官稱臣,常行用左春坊印,宮中 行令。又按唐制,凡東宮處分論事之書,太子並書令, 左右庶子以下署名姓,宣奉行書,按畫日。其與親友 師傅,不用此制。今請如開元之制,宮臣止稱臣,不行 舞蹈之禮。今皇太子兼判開封府,其所上表狀,即署 太子之位。其當申中書、樞密院,祗判官等署。餘斷案 及處分公事,並畫諾。」詔惟改「諾」為準,餘並從之。其朝 皇后儀,止用宮中常禮。時真宗以壽王為皇太子兼 判開封,請見僚屬稱名而免稱臣。又按志:皇太子 與百官相見。至道元年,有司言:百官見皇太子,自兩 省五品、尚書省、御史臺四品、諸司三品以上,皆答拜, 餘悉受拜。宮官自左右庶子以下,悉用參見之儀。其 宴會,位在王公上,與師、傅、保相見。《政和新儀》:「前一日, 所司設師、傅、保以下次於宮門外道西,南向;設軒架 之樂於殿庭近南,北向。」其日質明,諸衛率各勒所部, 屯門到仗。典謁設皇太子位於殿東階下,西向;設師、 傅、保位於殿西階之西,三少位於傅、保之南稍卻,俱 東向北上。師、傅保以下,俱朝服至宮門,通事舍人引 就次。左庶子請內嚴,通事舍人引師、傅保立於正殿 門之西,三少在其南稍卻,俱東向北上。左庶子言「外 備。」諸侍奉之官各服其器服,俱詣閤奉迎。皇太子朝 服以出,左右侍衛如常儀,軒架作《翼安》之樂,至東階 下,西向立,樂止。通事舍人引師、傅、保及三少入就位, 軒架作《正安》之樂,至位,樂止。皇太子再拜,師、傅、保以 下答拜。通事舍人引師、傅、保以下出,軒架《正安》之樂 作,出門樂止。左庶子前跪稱:「左庶子某言,禮畢,皇太 子入,左右侍衛及樂作如來儀。」按《輿服志》,太宗至 道元年,太常禮院言:「南郊,皇太子克亞獻,合著祭祀 服。」準制度,袞冕以組為纓,色如其綬,青纊充耳。元衣、 纁裳凡九章,每章一行,重以為等,皆織為之。白紗中 單,黻領、青褾、襈、裾,革帶,金鉤䚢,大帶、素帶不朱裡,亦 純以朱綠,紐約用組,黻隨裳色,三章。朱組雙大綬,四 采,赤白褾襈,純朱質,長一丈八尺,三百二十首,廣九 寸。小雙綬長二尺六寸,色同大綬,而首半之,間施二 玉環。朱襪,赤舄,舄加金飾。餘同舊制。侍從、祭祀及謁 廟,加元服、納妃則服之。詔依上製造。又按《志》:皇太 子寶,至道元年製,皇太子受冊金寶,方二寸,厚五分, 係以朱組大綬,連玉環,金斗。金檢,長五寸,闊二寸,厚 二分,裹以紅綿,加紅羅泥金帊,納於小盝,盝以金裝, 內設金床。又盝二重,皆覆以紅羅銷金帊。盝及腰輿、 行馬,皆銀裝金塗,他法物皆銀為之。鈒花塗金中興 寶,龜鈕,金塗銀檢,上勒「皇太子寶」四字;金塗銀寶斗, 黝漆盝三重,並錦拓裡,外以金塗銀百花鳳葉子,五 明裝,鑰以金鎖,載以黝漆腰輿。行馬冊,制用珉玉, 簡長一尺二寸,闊一寸二分,簡數從字之多少,聯以 金繩,首尾結帶,前後褾首四枚,二枚畫神,二枚刻龍 鏤金,若奉護之狀。藉以錦褥,覆以緋羅泥金夾帊。冊 匣長廣取容冊,塗以朱漆,金鏤百花,凸起行龍,金鎖 帉錔,覆以紅羅繡盤,龍蹙金帊,承以金裝長竿床,金 龍首、金魚鉤,又以紅絲為絛縈匣冊案塗朱漆,以銷 金紅羅覆之。按《寇準傳》:太宗在位久,馮拯等上疏 乞立儲貳,帝怒,斥之嶺南,中外無敢言者。準初自青 州召還,入見帝足創甚,自褰衣以示準,且曰:「『卿來何 緩耶』?準對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師』。帝曰:『朕諸子孰可 以付神器者』?準曰:『陛下為天下擇君,謀及婦人,中官 不可也;謀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擇所以副天下望 者』。」帝俛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準曰:「知子莫若 父,聖慮既以為可,願即決定。」帝遂以襄王為開封尹, 改封壽王,於是立為皇太子。廟見還,京師之人擁道 喜躍,曰:「少年天子也。」帝聞之不懌,召準謂曰:「人心遽 屬太子,欲置我何地?」準再拜賀曰:「此社稷之福也。」帝 入語后嬪,宮中皆前賀,復出,延準飲極醉而罷。按《呂端傳》:太宗不豫,真宗為皇太子,端日與太子問起 居。及疾大漸,內侍王繼恩忌太子英明,陰與參知政 事李昌齡、殿前都指揮使李繼勳、知制誥胡旦謀立 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繼恩召端,端知有變, 鎖繼恩於閤內,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宮車已晏駕, 立嗣以長,順也。今將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為今 日,今始棄天下,豈可遽違命有異議耶?」乃奉太子至 福寧庭中。真宗既立,垂簾引見群臣,端平立殿下不 拜,請卷簾,升殿審視,然後降階,率群臣拜呼萬歲。 按《東軒筆錄》:太宗以元良未立,雖意在真宗,尚欲遍 知諸子,遂命陳摶歷抵王宮以相諸王。摶回奏曰:「壽 王真他日天下主也。臣始至壽邸,見二人坐於門,問 其姓氏,則曰:『張旻、楊崇勳,皆王左右之使令。然臣觀 二人他日皆至將相,即其主可知』。」太宗大喜。是時真 宗為壽王,異日張旻、侍中、楊崇勳使相,皆如摶之相 也。

按《國老談苑》:真宗皇帝天資仁孝,性尤謙慎。淳化中, 冊為皇太子,聖朝親王班在宰相之下,至是升儲帝, 亦固讓,遂仍舊貫。凡東宮故事,多所損益。至於官僚 稱「殿下立妃」,皆乞寢罷。太宗並嘉納之。故莊穆皇妃 訖太宗世,止為皇太子夫人。其兢業遜避如此。

真宗天禧二年立皇子昇王禎為皇太子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二年八月「庚寅,群臣請立皇 太子。從之。甲辰,立皇子昇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宗 室加恩群臣,賜勛一轉。壬子以李迪兼太子賓客。癸 丑,作《元良箴》賜皇太子。」九月丁卯冊皇太子按仁 宗本紀,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 孝皇帝,諱禎,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也。大 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 子養之。天性仁孝寬裕,喜慍不形於色。七年,封慶國 公。八年,封壽春郡王,講學於資善堂。天禧元年,兼中 書令。明年,進封昇王。九月丁卯,冊為皇太子,以參知 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癸酉,謁太廟。四年,詔「五日一 開資善堂,太子秉笏南嚮立,聽輔臣參」決諸司事。乾 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太子即皇帝位。 按《續通鑑綱目》:天禧四年六月,寇準罷。時帝得風疾, 事多決於皇后,寇準,李迪以為憂。一日,準請間曰:「皇 太子人所屬望,願陛下思宗廟之重,傳以神器,擇方 正大臣羽翼之。」丁謂、錢惟演,妄人也,不可以輔少主。 帝然之。準密令楊億草表,請太子監國,且欲援億輔 政。已而準被酒漏言,謂聞之曰:「即日上體平,朝廷何 以處此?」李迪曰:「太子監國,古制也,何不可之有?」謂力 諍。準請罷其政事,帝不記,與準有成言,竟罷為太子 太傅,封萊國公。秋,七月,貶寇準知相州。帝始得疾,自 疑不起,常臥。宦者周懷政股與之謀,欲令太子監國。 懷政,東宮官也,出告寇準。已而事泄,準罷,丁謂等因 疏斥之,使不得親近。懷政憂懼不自安,陰謀奉帝為 太上皇而傳位太子,罷皇后、預政,殺丁謂而復相準。 客省使楊崇勳等以其謀告謂,謂即微服夜乘犢車, 挾崇勳詣曹利用,議明日以聞。詔命曹瑋訊之,懷政 具服。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李迪從容奏 曰:「陛下有幾子,乃欲如是!」帝悟,乃止誅懷政。謂與皇 后謀,并發朱能《天書》妖妄事,遂貶準為太常卿、知相 州。九月,詔太子參讓朝政,詔自今軍國大事,取旨如 故,餘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樞密等參議施行。太子固 讓,不允,遂開資善堂親政,皇后裁決於內,而丁謂用 事,中外以為憂。王曾謂錢惟演曰:「太子幼,非中宮不 能立;中宮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后若加恩太子 則太子安,太子安則劉氏安矣。」惟演乘間言之,后深 納焉。

仁宗嘉祐七年詔以宗實為皇子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七年「八月己卯,詔以宗實為 皇子。癸未賜名曙。庚子以立皇子告天地宗廟諸陵。 九月乙巳朔以皇子為齊州防禦使,進封鉅鹿郡公。 冬十月乙亥,皇子表辭所除官賜詔不允」按《英宗 本紀》,英宗體乾應曆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 皇帝,諱曙,濮安懿王允讓第十三子。母曰仙遊縣君 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於宣平坊第。初,王夢兩 龍與日並墜,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滿室,或見黃龍 游光中。四歲,仁宗養於內。寶元二年,豫王生,乃歸濮 邸。帝天性篤孝,好讀書,不為燕嬉褻慢,服御儉素如 儒者。每以朝服見教授曰:「師也,敢弗為禮!」時吳王宮 教吳克進《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帝書之屏風以自 戒。景祐三年,賜名宗實,授左監門衛率府副率,累遷 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皇祐二年,為右衛大將 軍、岳州團練使。嘉祐中,宰相韓琦等請建儲,仁宗曰: 「宗子已有賢知可付者,卿等其勿憂。」時帝方服濮王 喪。六年十月辛卯,起為秦州防禦使、知宗正寺,帝以 終喪辭,奏四上乃聽。喪終,復授前命,又辭。七年八月, 許罷宗正,復為岳州團練使。戊寅,立為皇子。癸未,改 今名。帝聞詔稱疾,益堅辭。詔同判大宗正事、安國公從古等往喻旨,即臥內起,帝以入。甲辰,見清居殿。自 是,日再朝,或入侍禁中。九月,遷齊州防禦使、鉅鹿郡 公。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傳遺詔,命帝嗣 皇帝位。按《范鎮傳》,鎮擢起居舍人,知諫院。帝在位 三十五年,未有繼嗣。嘉祐初,暴得疾,中外大小之臣, 無不寒心,莫敢先言者。鎮獨奮曰:「天下事尚有大於 此者乎?」即拜疏曰:「置諫官者,為宗廟社稷計。諫官而 不以宗廟社稷計事陛下,是愛死嗜利之人,臣不為 也。方陛下不豫,海內皇皇,莫知所為,陛下獨以祖宗 後裔為念,是為宗廟之慮,至深且明也。昔太祖舍其 子而立太宗,天下之大公也。真宗以周王薨,養宗子 於宮中,天下之大慮也。願以太祖之心行真宗故事, 拔近屬之尤賢者,優其禮秩,置之左右,與圖天下事, 以繫億兆人心。」疏奏,文彥博使客問何所言,以實告。 客曰:「如是,何不與執政謀?」鎮曰:「自分必死,故敢言。若 謀於執政,或以為不可,豈得中輟乎?」章累上,不報。執 政諭之曰:「奈何效希名、干進之人?」鎮貽以書曰:「比天 象見變,當有急兵。鎮義當死職,不可死亂兵之下。此 乃鎮擇死之時,尚何顧希名、干進之嫌哉?」又言:「陛下 得臣疏,不以留中而付中書,是欲使大臣奉行也。臣 兩至中書,大臣皆設辭拒臣,是陛下欲為宗廟社稷 計,而大臣不欲也。臣竊原大臣畏避之意,恐行之而 陛下中變耳。中變之禍,不過一死,國本不立,萬一有 如天象所告,急兵之變,死且有罪,其為計亦已疏矣。 願以臣章示大臣,使其自擇死所。」聞者股栗。除兼侍 御史知雜事,鎮以言不從,固辭。執政諭鎮曰:「今間言 已入,為之甚難。」鎮復書執政曰:「事當論其是非,不當 問其難易。諸公謂今日難於前日,安知異日不難於 今日乎?」凡見上,面陳者三,言益懇切。鎮泣,帝亦泣,曰: 「朕知卿忠,卿言是也,當更俟三二年。」章十九上,待命 百餘日,鬚髮為白。朝廷知不能奪,乃罷知諫院,改集 賢殿修撰,糾察在京刑獄,同修起居注,遂知制誥。鎮 雖解言職,無歲不申前議,見帝春秋益高,每因事及 之,冀感動帝意。至是因入謝,首言:「陛下許臣,今復三 年矣,願早定大計。」又因祫享獻賦,以颯其後。韓琦遂 定策立英宗。按《張述傳》,述為太常博士,皇祐中,仁 宗未有嗣,述上書曰:「生民之命,繫於宗廟社稷,而繼 嗣為之本。匹夫有百金之產,猶能定謀託後,事出於 素,況有天下者哉?陛下承三聖之業,傳之千萬年,斯 為孝矣。宗廟社稷未有託焉,此臣所以夙夜彷徨,而 為陛下憂也。謂宜慎擇宗親才而賢者,異其禮秩,試 以職務,俾內外知聖心有所屬,則天下大幸。」至和元 年,復上疏曰:「臣聞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四方。《離》 為日,君象也。二明相繼,故能久照。東昇西沒,晝夜迭 運,數之常也。陛下御天下且三紀矣,是日之正中也, 而未聞以繼照為慮,臣竊疑之。歷觀前世,或令出宮 闈,或謀起閽寺,或姦臣首議,利幼主以專政,假後宮 以盜權。安危之機,發於頃刻,朝議恬然,曾不為計。此 臣拳拳為陛下言也。」述前後七上疏,最後語尢激,仁 宗終不以為罪。按《吳奎傳》:奎出知壽州,至和三年, 大水,詔中外言得失。奎上疏曰:「陛下在位二十四年, 而儲嗣未立。在禮,大宗無嗣,則擇支子之賢者以昭 穆言,則太祖、太宗之曾孫所宜建立,以繫四海之望。 俟有皇子則退之,而優其禮於宗室,誰曰不然?陛下 勿聽姦人邪謀,以誤大事,若倉卒之際,柄有所歸,書 之史冊,為萬世歎憤。臣不願以聖明之資,當危亡之 比,此事不宜優游,願蚤裁定定之,不速致宗祀無本, 鬱結群望,推之咎罰,無大於此。」帝感其言,拜翰林學 士,權開封府。按《韓琦傳》:琦嘉祐三年六月拜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六年閏八月遷昭文 館大學士,監修國史,封儀國公。帝既連失三王,自至 和中得病,不能御殿,中外惴恐,臣下爭以立嗣固根 本為言,包拯、范鎮尢激切,積五六歲,依違未之行,言 者亦稍怠。至是琦乘間進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 係。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 建立,何不擇宗室之賢者,以為宗廟社稷計?」帝曰:「後 宮將有就館者,姑待之。」已,又生女。一日,琦懷《漢書·孔 光傳》以進曰:「成帝無嗣,立弟之子,彼中材之主,猶能 如是,況陛下乎!願以太祖之心為心,則無不可者。」又 與曾公亮、張昇、歐陽修極言之。會司馬光、呂誨皆有 請,琦進讀二疏,未及有所啟,帝遽曰:「朕有意久矣,誰 可者?」琦皇恐,對曰:「此非臣輩所可議,當出自聖擇。」帝 曰:「宮中嘗養二子,小者甚純,近不慧,大者可也。」琦請 其名,帝以宗實告。宗實,英宗舊名也。琦等遂力贊之, 議乃定。英宗居濮王喪,議起知宗正。琦曰:「事若行,不 可中止,陛下斷自不疑,乞內中批出。」帝意不欲宮人 知,曰:「只中書行足矣。」命下,英宗固辭。帝復問琦,琦對 曰:「陛下既知其賢而選之,今不敢遽當,蓋器識遠大, 所以為賢也。願固起之。」英宗既終喪,猶堅臥不起。琦 言:「宗正之命初出,外人皆知必為皇子,不若遂正其 名。」乃下詔立為皇子。明年,英宗嗣位,以琦為仁宗山陵使,加門下侍郎,進封衛國公。琦既輔立英宗,門人 親客或從容語及定策事,琦必正色曰:「此仁宗聖德 神斷,為天下計,皇太后內助之力,臣子何與焉!」按 《司馬光傳》:「『光判禮部郎,仁宗始不豫,國嗣未立,天下 寒心而莫敢言。諫官范鎮首發其議,光在并州,聞而 繼之,且貽書勸鎮以死爭。至是復面言:臣昔通判并 州,所上三章,願陛下果斷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 欲選宗室為繼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謂必死,不意陛下開納。」帝曰:「此何害? 古今皆有之。」光退,未聞命,復上疏曰:「臣向者進說,意 謂即行。今寂無所聞,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 何遽為不祥之事!小人無遠慮,特欲倉卒之際,援立 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國老、門生天子之禍,可勝言哉!」 帝大感動,曰:「送中書。」光見韓琦等曰:「諸公不及今定 議,異日禁中夜半出寸紙,以某人為嗣,則天下莫敢 違。」琦等拱手曰:「敢不盡力。」未幾,詔英宗判宗正,辭不 就,遂立為皇子,又稱疾不入。光言:「皇子辭不貲之富, 至於旬月,其賢於人遠矣。然父召無諾君命,召不俟 駕。願以臣子大義,責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按《聞見近錄》:至和中,仁宗皇帝不豫,一日喻大臣擇 宗室以傳天下。又曰:「允良雖僣擬,然變晝作夜,諒無 他心。」宗諤外示節儉,疑其有心者。後董婕妤因上元 出遊,有密祈,董請立周王後,幸巳立者。周王,真宗子, 在仁宗為近屬也。俄有詔立之,禮官與中書議不決, 請於上,上親書從政、宗諤、宗旦、宗實四名以示中書, 歐陽文忠公曰:「周王沒,童孩無立後禮。」議遂寢。宣宗 旦聞恐,醉臥三日不興。其後慈聖光獻皇后與時相 卒立英宗為皇子,蓋本仁宗之意也。 真宗皇帝聖 嗣未立,以綠車旄節召濮安懿王養之宮禁中。仁宗 皇帝生,以簫韶部樂送歸邸。仁宗方盛年而嗣未立, 以故事請楊太后選濮安懿王諸子以入禁中。英宗 皇帝甚幼,初不在進名,楊后見之,抱之以歸。時宣仁 聖烈皇后亦以慈聖光獻皇后甥養之宮閣,宮中號 英宗為官家兒,宣仁為皇后女。仁宗每戲英宗曰:「皇 后女可以為婦乎?」英宗謝之,由是宮中每以為戲。豫 王生,英宗還邸,仁宗尋故約,以宣仁為夫人,則宣仁 所以𥳑上心者舊矣。 至和中,仁宗寢疾,時相富文 忠密通意,光獻立後,而慈聖意在英宗,傳道中外者, 張茂則也;而伺察英宗起居狀者,王廣淵也,蔡抗也。 事垂成,語文潞公。潞公為首相,與富公議協,密諭王 文忠為詔草,常懷之以待非常。久之,仁宗疾有瘳,潞 公服喪去位,富文忠乃召韓忠獻為樞密使,且密告 之,欲共圖其事。富文忠尋亦憂去,忠獻乃立英宗為 皇子。富文忠聞之不懌,以謂事固定,待有變而立可 也,萬一有疑阻,則豈復得其人也。 仁宗春秋高,一 日出巨軸付中書曰:「第四十二封乃司馬文正《乞立 嗣疏》也。」翌日進呈,宰臣曰:「司馬光何其疏之多也?」上 曰:「非獨光也,前後人共四十二疏,卿第議之。」中書袖 歸,翌日再稟上曰:「與密院同議。」又翌日同進呈,上問 韓忠獻公曰:「宗室中卿厚誰?」韓志獻恐慄,逡巡退立, 復問曾宣靜等,韓忠獻久之曰:「事繫陛下。」上曰:「朕懷 此久矣,顧未知卿等意耳。」探懷取紙一番,乃英宗皇 帝藩邸舊名,議乃定。既退,上歸宮,顧左右曰:「我有交 代矣。」宮人眾泣,其後成上意而不變。及慈聖、光獻同 聽政,一二貴璫間言兩宮,而兩宮終始無事者,韓忠 獻之功也。 韓忠獻當國,召王翰林珪至中書,受立 英宗為皇子詔,王曰:「此事須面得旨。」中書以為得體。 及對,乃曰:「事出陛下耶,大臣耶?今宮中有將臨月者, 姑俟之,可乎?」上曰:「事出朕意,天使朕有子,則豫王不 夭矣,立之以慰人心。」又曰:「為誰之子而立之?」上曰:「天 知地聞,濮王子也。」遂退草詔。詔有「濮安懿王之子,猶 朕子也」之句。 景祐中,仁宗皇帝嘗寢疾,雖安羸弱。 時相呂文靖請置大宗正司,以濮安懿王暨守節知 其事,蓋意有所在而人無知者。

英宗治平三年立潁王頊為皇太子 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三年冬十二月壬寅,立潁王 頊為皇太子。癸卯,大赦,賜文武官子為父後者勳一 轉。」按《神宗本紀》,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 武欽仁聖孝皇帝,諱頊,英宗長子,母曰宣仁聖烈皇 后高氏。慶曆八年四月戊寅生於濮王宮,祥光照室, 群鼠吐五色氣成雲。八月賜名仲鍼,授率府副率,三 遷至右千牛衛將軍。嘉祐八年,侍英宗入居慶寧宮, 嘗夢神人捧之登天。英宗即位,授安州觀察使,封安 國公。是年五月壬戌,受經於東宮。帝隆準龍顏,動止 皆有常度。而天性好學,請問至日晏忘食,英宗常遣 內侍止之。帝正衣冠拱手,雖大暑,未嘗用扇。侍講王 陶入侍,帝率弟顥拜之。九月,加忠武軍節度使、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封淮陽郡王,改今諱。治平元年六月, 進封潁王。三年,納故相向敏中孫女為夫人。十月,英 宗不豫,帝引仁宗故事,請兩日一御邇英閣講讀,以 安人心。十二月壬寅,立為皇太子。四年正月丁巳,英宗崩,帝即皇帝位。

按《續通鑑綱目》:治平三年十二月,時帝久疾,韓琦入 問起居,因進言曰:「陛下久不視朝,願早建儲以安社 稷。」帝頷之。琦請帝親筆指麾,帝乃書曰:「立大王為皇 太子。」琦曰:「必潁王也。煩聖躬更親書之。」帝又批於後 曰:「潁王頊。」琦即召學士承旨張方平至福寧殿草制。 帝憑几言,言不可辨。方平復進筆請書其名,帝力疾 書之。太子既立,帝因泫然下淚。文彥博退謂琦曰:「見 上顏色否?人生至此,雖父子亦不能不動也。」

按《聞見後錄》:故事,建儲皆大臣議定,召學士鎖院。英 宗皇帝大漸,學士王禹至當制,上遣御藥院供奉官 高居簡就第,召張文定至寢幄,文定時在告也。英宗 冠白角冠,被黃服,憑几語文定曰:「久不見學士。」意慘 然,榻上有紙一幅,上有「明日降詔立皇太子」八字,而 未有主名。張公曰:「必潁王也。」盛言潁王身居嫡長而 無失德。上頷之。文定乃進紙筆請其名。上力弱,字疑 似不可辨,再請書,乃大書「大大王」三字,遂歸院草制。 明日,大臣始知潁王為皇太子。神宗皇帝每謂文定 曰:「國朝以來,卿可謂顧命矣。」

神宗元豐八年立延安郡王傭為皇太子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八年春正月戊戌,帝不豫。甲 辰,赦天下。乙巳,命輔臣代禱景靈宮。乙卯,分遣群臣 禱於天地、宗廟、社稷。二月癸巳,上疾甚,遷御福寧殿。 三省樞密院入見,請立皇太子,及請皇太后權同聽 政,許之。三月甲午朔,立延安郡王傭為皇太子,賜名 煦,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乙未,赦天下,遣官告於」 天地、宗廟、社稷諸陵。丁酉,皇太后命吏部尚書曾孝 寬為冊立皇太子禮儀使。戊戌,上崩於福寧殿,皇太 子即皇帝位。按《哲宗本紀》,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 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諱煦,神宗第六子也。母 曰欽聖皇后朱氏。熙寧九年十二月七日己丑生於 宮中,赤光照室。初名傭,授檢校太尉、天平軍節度使, 封均國公。元豐五年,遷開府儀同三司、彰武軍節度 使,進封延平郡王。七年三月,神宗宴群臣於集英殿, 王侍立,天表粹溫,進止中度,宰相而下再拜賀。八年 二月,神宗寢疾,宰相王珪乞早建儲,為宗廟社稷計, 又奏請皇太后權同聽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 太后垂簾於福寧殿,諭珪等曰:「皇子性莊重,從學穎 悟,自皇帝服藥,手寫佛書,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 所書字極端謹」,珪等稱賀,遂奉制立為皇太子。初,太 子宮中常有赤光,至是光益熾如火。戊戌,神宗崩,太 子即皇帝位。按《宣仁聖烈皇后傳》:元豐八年,帝不 豫浸劇,宰執王珪等入問疾,乞立延安郡王為皇太 子,太后權同聽政,帝頷之。珪等見太后簾下,后泣撫 王曰:「兒孝順,自官家服藥,未嘗去左右,書佛經以祈 福,喜學書,已誦《論語》七卷,絕不好弄。」乃令王出簾外 見珪等,珪等再拜謝且賀。是日降制,立為皇太子。初, 岐、嘉二王日問起居,至是,令毋輒入。又陰敕中人梁 惟簡,使其妻製十歲兒一黃袍,懷以來,蓋密為踐阼 倉卒備也。哲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蔡確坐《車蓋亭》 詩謫嶺表,后謂大臣曰:「元豐之末,吾以今皇帝所書 佛經出示人。是時惟王珪曾奏賀,遂定儲極。且以子 繼父,有何間言?而確自謂有定策大功,妄扇事端,規 為異時眩惑地。吾不忍明言,姑託訕上為名逐之耳。 此宗社大計,姦邪怨謗所不暇」恤也。

徽宗政和五年立定王桓為皇太子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五年二月「乙巳,立定王桓為 皇太子。甲寅,冊皇太子,赦天下。丁亥,詔以立皇太子 見責降文武臣僚,並與牽復甄敘,凡千五百人。」按 《欽宗本紀》,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諱桓,徽宗皇帝 長子,母曰恭顯皇后王氏。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於 坤寧殿。初名亶,封韓國公,明年六月進封京兆郡王。 崇寧元年二月甲午,更名烜。十一月丁亥,又改今名。 大觀二年正月,進封定王。政和元年三月,講學於資 善堂。三年正月,加太保。四年二月癸酉,冠於文德殿。 五年二月乙巳,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丁巳,謁太廟。 詔乘金輅,設鹵簿如至道、天禧故事,及僚屬參謁並 稱臣,皆辭之。六年六月癸未,納妃朱氏。宣和七年十 二月戊午,除開封牧。庚申,徽宗詔皇太子嗣位,自稱 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辭。因 得疾,又固辭,不許。辛酉,即皇帝位。

崇寧元年十二月辛酉,贈哲宗子鄧王茂為皇太子, 諡「獻愍。」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按《獻愍太子傳》:哲宗一子, 獻愍太子茂。昭懷劉皇后為賢妃時所生。帝未有子 而中宮虛位,后因是得立,然纔三月而夭,追封越王, 諡沖獻。崇寧元年,改諡獻愍。后之立也,鄒浩凡三上 疏諫,隨削其槁。至是或謂浩有「殺卓氏而奪其子,欺 人可也,詎可以欺天乎」之語。徽宗昭暴其事,復竄浩 昭州,而峻茂典冊后上表謝,然浩蓋無是言也。

====政和元年定元正冬至東宮受群臣賀儀====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皇太子元正冬至 受群臣賀儀。《政和新儀》:前一日。有司於東門外量地 之宜。設三公以下文武群官等次如常儀。典儀設皇 太子答拜褥位於階下。南向。又設文武群臣版位於 門之外。其日禮直官舍人先引三公以下文武群臣 以次入就位。立定。禮直官舍人引左庶子詣皇太子 前跪請內嚴。少頃,又言「外備。」內侍褰簾,皇太子常服 出次,左右侍衛如常儀。皇太子降階,詣南向褥位。典 儀曰:「再拜。」贊者承傳曰:「再拜。」三公以下皆再拜。皇太 子答拜。班首少前稱賀云:「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長至「景福 維新。伏惟皇太子殿下與時同休。」賀訖,少退復位。左 庶子前承命,詣群臣前答云:「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長至與 公等均慶。《典儀》曰:「再拜」,班首以下皆再拜。皇太子答 拜訖,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三公以下文武百官以次 出。內侍引皇太子升階還次,降簾侍衛如常儀。少頃, 禮直官、舍人引知樞密院官以下入就位,立定,內侍 引皇太子降階,詣南向褥位。樞密以下參賀如上儀 訖,退次引師、傅、保、賓客以下入就位參賀如上儀。師、 傅、保以下以次出。內侍引皇太子升坐,禮直官引文 武宮官入就位,重行北向立。典儀曰:「再拜。」在位官皆 再拜。左庶子少前,跪言:「具官某言:元正首祚。」冬至云天正長 至「伏惟皇太子殿下與時同休。」俛伏,興,復位。典儀曰: 「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分東西序立。左庶子少前,跪言 「禮畢。」左右近侍降簾,皇太子降坐,宮官退,左右侍衛 以次出。

政和三年,議禮局上皇太子《鹵簿車服之制》。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按《儀衛志》:皇太子鹵簿禮 令,三師、詹事、率更令、家令各用本品鹵簿前導。太宗 至道中,真宗升儲,事多謙抑,謁廟日止用東宮鹵簿, 六引官,但乘而不設儀仗。天禧二年,仁宗為皇太子, 亦依此制。政和三年,議禮局上皇太子鹵簿之制:家 令、率更令、詹事各乘輅車,太保、太傅、太師乘輅,各正 道威儀、鹵簿依本品。次清游隊旗,執一人,引二人,夾 二人,並正道清道率府折衝都尉一員,領二十騎,執 槊一十八人,弓矢九人,弩三人,二人騎從折衝。次左 右清道率府率各一員,領清道直盪及檢校清游隊 龍旗等,執犦槊各二人。次外清道直盪二十四人,騎。 次正道龍旗各六,執一人,前二人引,後二人護,副竿 二,執各一人,騎。次正道細仗,引為六重,每重二人,自 龍旗後均布至細仗,槊與弓箭相間,並騎。每廂各果 毅都尉一員領,次率更丞一員。次正道前部鼓吹,府 史二人領,鼓吹,並騎。掆鼓、金鉦各二,執各一人,夾二 人,以下準此。帥兵官二人。次大鼓三十六,橫行長鳴, 以下準此,帥兵官八人。長鳴三十六,帥兵官二人。鐃 吹一部,鐃鼓二,各執一人,夾二人。後部鐃節鼓準此。 簫、笳各六,帥兵官二人;掆鼓、金鉦各二,帥兵官二人。 次小鼓三十六,帥兵官四人。中鳴三十六,帥兵官二 人。以上並騎。次誕馬十,每匹二人控,餘準此。廄牧令、 丞各一員,各府史二人騎從。次左右翊府郎將各一 員,領班「劍。左右翊衛執班劍二十四人,通事舍人四 人,司直二人,文學四人,洗馬、司議郎、太子舍人、中允、 中舍、左右諭德各二人,左右庶子四人,並騎。」自通事 舍人以後各步從一人。次左右衛率府副率各一員 步從。親、勳、翊衛每廂各中郎將、郎將一員,並領六行 儀刀:「第一行,親衛二十三人,曲折三人;第二」行,親衛 二十五人,曲折四人;第三行,勳衛二十七人,曲折五 人;第四行,勳衛二十九人,曲折六人;第五行,翊衛三 十一人,曲折七人;第六行,翊衛三十三人,曲折八人。 曲折人並部後門。以上三衛,並騎。次三衛一十八人, 騎。中郎將二人,夾輅,在六行儀刀仗內。金輅駕馬。四 僕寺僕馭。左右率府率一員,駕士二十二人,夾輅,左 右衛率府率各一員,各步從一人。次左右內率府率 各一員,副率各一員,並騎。各步從一人。次千騎,執細 刀、弓矢,三衛儀刀仗,後開牙門。次左右監門率府直 長各六人,監後門,並騎。次左右衛率府每廂各翊衛 二隊,並騎。次《厭角》隊各三十人,執旗,二人引,二人夾, 二人執槊,一十五人,弓矢七人,弩三人,每隊各郎將 一員領。次正道繖二,雉尾扇四,夾繖。次「腰輿一,輿士 八人,團雉尾扇二,小方雉尾扇八,夾執各一人。」次內 直郎、令史各二人,騎從檢校。次誕馬十,典乘二人,府 史二人騎從。次左右司禦率府校尉各一人,並騎從, 領團扇、曲蓋。次朱團扇、紫曲蓋各六,執各一人。次諸 司供奉官人。次左右清道率府校尉各一人,並騎。領 大角三十六,鐃鼓二,簫、笳各六,帥兵官二人;橫吹十, 節鼓一,笛、簫、觱栗五,帥兵官二人,並騎。次管轄指揮 使二人檢校。次副輅,駕四馬,駕士二十人;軺車,駕一 馬,駕士十四人;四望車,駕一馬,駕士一十人。次左右 廂步隊凡十六,每隊各果毅都尉一人領並騎隊三 十人執旗,一人引,二人夾,二人,並帶弓矢,騎步二十 五人,前一隊執槊,一隊帶弓矢,以次相間。左右司禦 率府、左右衛率府廂各四隊,二在前,二在後。次左右司禦率府副率各二員檢校步隊,各二人執犦槊騎 從。次儀仗,左右廂各六色,色九行,行六人。前第一行 戟,赤氅;第二行弓矢;第三行儀鋋并眊;第四行刀盾; 第五行儀鍠五色幡;第六行油戟。次前仗首,左右廂 各六色,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司禦率府各一員,果毅 都尉各一員,帥兵官各六人領。次左右廂各六色,色 三行,行六人,左右衛率府副率各一員,果毅都尉各 一員,帥兵官各六人領。次盡後鹵簿,左右廂各六色, 色三行,行六人。左右司禦率府副率各一員,各一人, 步從。果毅都尉各一人,帥兵官各六人,領左右司禦 率府率兵官各六人護後,並騎。每廂各絳引幡十二, 執各一人,引前旗六,引後旗六,揭鼓十二,揭鼓左右 司禦率府四重,左右衛率府二重。次左右廂殳各一 百五十人,左右司禦率府各八十六人,左右衛率府 各六十四人,並分前後,在步隊儀仗外、馬隊內,前接 六旗,後盡《鹵簿》,曲折至門,每廂各司禦率府果毅都 尉一員檢校,各一人從,每廂各帥兵官七人,並騎。左 右司禦率府各四人,左右率府各三人。次馬隊左右 廂各十隊,每隊帥兵官以下三十一人。旗一,執一人, 引二人;夾二人,執槊十六人,弓矢七人,弩三人。前第 一隊,左右清道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員領;第二、第三、 第四隊,左右司禦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員領;第五、第 六、第七隊,左右衛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員領;第八、第 九、第十隊,左右司禦率府果毅都尉各一員領。次後 拒隊。旗一,執一人,引二人,夾二人,清道率府果毅都 尉一員領四十騎,執槊二十人,弓矢十六人,弩四人, 叉二人,騎從。次後拒隊前當正道,殳仗行,內開牙門。 次左右廂各開牙門三:前第一門,左右司禦率府步 隊後,左右率府步隊前;第二門,左右衛率府步隊後, 司禦率府儀仗前;第三門,左右司禦率府儀仗後,左 右衛率府步隊前。每開牙門,執旗二人,夾四人,並騎。 監門率府直長各二人,並騎。次左右監門率府副率 各一員,騎。來往檢校諸門,各一人騎從。次左右清道 率府副率各三人,仗內檢校并糾察,各一人騎從。次 少師、少傅、少保,正道乘輅,威儀鹵簿各依本品,次文 武官以次陪從。按《輿服志》,「皇太子車輅之制,唐制 三等,一曰金輅,二曰軺車,三曰『四望車』。」太宗至道初, 真宗為皇太子,謁太廟,乘金輅,常朝則乘馬。真宗天 禧中,仁宗為太子,亦同此制。徽宗政和三年,議禮局 上皇太子車輅之制:金輅,赤質,金飾諸末,重較,箱畫 苣文鳥獸,黃屋,伏鹿軾,龍輈金鳳一在軾前,設障塵。 朱蓋黃裡,輪畫朱牙,左建旂九旒,右載闟、戟,旂首金 龍頭銜結綬及鈴綏。八鸞在衡,二鈴在軾。駕赤騮四。 金鍐方釳,插翟尾,鏤鍚鞶纓九就。從祀、謁太廟、納妃 則供之。軺車:金飾諸末,紫油通幰,紫油纁朱裡;駕馬 一;四望車,金飾諸末,清油通幰,清油纁朱裡,朱絲絡 網;駕馬一。軺車、四望車以次列於鹵簿仗內。政和議 禮局更上太子服制,衮冕,惟青纊充耳,餘並同。國初 制,加元服,從祀、納妃、釋奠,文宣王服之。中興,並同。

欽宗靖康元年夏四月癸卯立子諶為皇太子 编辑

按《宋史欽宗本紀》云云。按《太子諶傳》:「欽宗皇太子 諶,朱皇后子也。政和七年生為嫡皇孫。祖宗以來所 未有。徽宗喜,蔡京奏除檢校少保、常德軍節度使,封 崇國公,從之。會王黼得政,謀傾京,言其以東宮比人 主,遂降為高州防禦使。靖康元年遷檢校少保、昭慶 軍節度使、大寧郡王,尋進檢校少傅、寧國軍節度使。 四」月,詔立為皇太子。二年,上幸青城,命密院同知孫 傅兼太子少傅,吏部侍郎謝克家兼太子賓客,輔太 子監國,稱制行事。未幾,金人請二帝諭太子出城。統 制吳革力請留,欲以所募士微服衛太子潰圍以出, 傅不許。乃謀匿民間,別求狀類太子者并宦者二人 殺之,送金人,紿以宦者竊太子,欲投獻。都人爭之,併 傷太子,遲疑不決者五日。吳并、莫儔督脅甚急,范瓊 恐變生,以危言讋衛士,遂擁太子與皇后共車以出。 百官軍吏,奔隨號哭,太學諸生擁拜車前。太子呼云: 「百姓救我!」哭聲震天。已而北去。

高宗建炎三年夏四月壬申立子魏國公旉為皇太子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元懿太子傳》:「元懿太子 旉,高宗子也。母潘賢妃,建炎元年六月生於南京,拜 檢校少保,集慶軍節度使,封魏國公。金人侵淮南,帝 幸臨安,會苗傅、劉正彥作亂,逼帝禪位於旉,改元明 受。既而傅等伏誅。帝復位,乃以旉為皇太子,從幸建 康。太子立,屬疾薨,諡元懿。」

紹興三十二年夏五月甲子詔立建王瑋為皇太子更名眘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孝宗本紀》,孝宗紹統同 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諱眘,字元永, 太祖七世孫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芳生英國公惟 憲,惟憲生新興侯從郁,從郁生華陰侯世將,世將生 慶國公令譮,令譮生子稱,是為秀王。王夫人張氏夢人擁一羊遺之曰:「以此為識。」已而有娠,以建炎元年 十月戊寅生帝於秀州青杉閘之官舍,紅光滿室,如 日正中,少長,命名伯琮。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 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后嘗感異夢,密 為高宗言之,高宗大悟。會右僕射范宗尹亦造膝以 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 多艱,儀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 天之靈?」於是詔選太祖之後。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 「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 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曰:「藝祖諸 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高宗曰:「此事 不難行,朕於伯《字行》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而上虞 丞婁寅亮亦上書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 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 於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高宗讀之,大感 歎。紹興二年五月,選帝育於禁中。三年二月,除和州 防禦使,賜名瑗。壬寅,改貴州。五年五月,用左僕射趙 鼎議,立書院宮中教之,既成,遂以為資善堂。帝《讀書 彊記》,天資特異。己亥,制授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 六月己酉,聽讀資善堂,以徽猷閤待制范沖兼翊善, 起居郎朱震兼贊讀。高宗命帝見沖,震皆拜。十二年 正月丁酉,加檢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三月壬寅,出閤 就外第。十三年九月,秀王歿於秀州。十四年正月庚 辰,用廷臣議,聽解官行服。十六年四月乙巳,免喪,還 舊官。十七年六月戊午,改常德軍節度使。二十四年, 衡州盜起,秦檜遣殿前司將官辛立將千人捕之,不 以聞。帝入侍言之,高宗大驚。明日,以問檜,檜謂「不足 煩聖慮,故不敢聞,俟朝久盜平則奏矣。」檜退,知為帝 言,忌之。及檜疾篤,其家祕不以聞,謀以子熹代相,帝 又密啟高宗破其奸。三十年二月癸酉,立為皇子,更 名瑋。甲戌,詔下。丙子,制授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 三司,進封建王。制出,中外大悅。四月,賜字元瓌。三十 一年十月壬子,以明堂恩,改鎮南軍節度使。先是,金 人犯邊,高宗下詔親征,而兩淮失守,朝臣多陳退避 之計,帝不勝其憤,請率師為前驅。直講史浩以疾在 告,聞之,亟入為帝言太子不宜將兵。乃為草奏,因中 宮以進,請衛從以共子職。高宗因亦欲帝遍識諸將。 十二月,遂扈蹕如金陵。三十二年五月甲子,立為皇 太子,改名眘。初,高宗久有禪位之意,嘗以諭帝,帝流 涕固辭,會有邊事,不果。及歸自金陵,陳康伯求去,高 宗復以倦勤諭之。中書舍人唐文若聞而請對,言不 宜急遽,故先下建儲之詔,賜名曄。監察御史周必大 密與康伯言,與唐昭宗名同音,不可。詔別擬進,乃定 今名。既又命學士承旨洪遵為太子擇字,遵擬四字 以進,皆不稱旨。甲戌,御筆賜字元永。乙亥,內降御札: 「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 后稱太上皇后。」丙子,遣中使召帝入禁中面諭之,帝 又推遜不受,即趨側殿門,欲還東宮。高宗勉諭再三, 乃止。於是高宗出御紫宸殿,輔臣奏事畢,高宗還宮, 百官移班殿門外,拜詔畢,復入班殿庭。頃之,內侍掖 帝至御榻前,側立不坐。內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宰相率百僚稱賀,帝遽興,輔臣升殿固請,帝愀然曰: 「君父之命,出於獨斷,然此大位,懼不克當。」班退,太上 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帝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門,冒雨 掖輦以行,及宮門弗止。上皇麾謝再三,且令左右扶 掖以還,顧曰:「吾付托得人,吾無憾矣。」左右皆呼萬歲。

按《禮志》:「神宗未及受冊禮而即位,乃以冊寶送天。」

章閣,遂為故事。紹興三十二年五月,詔曰:「朕以不德, 躬履艱難,三十有六年,憂勞萬機,宵旰靡怠。屬時多 故,未能雍容釋負,退養壽康。今邊鄙粗寧,可遂如志。 皇子毓德允成,神器有託,朕心庶幾可立為皇太子, 仍改名,所司擇日備禮冊命。」未及行禮,六月十一日 內禪。按《范如圭傳》,如圭以直祕閣提舉江西常平 茶鹽,移利州路提點刑獄,以病請祠。時宗藩並建,儲 位未定,道路竊有異言。如圭在遠外,獨深憂之,掇至 和、嘉祐間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為一書,囊封以 獻。請深考群言,仰師成憲,斷以至公勿疑。或以越職 危之,如圭曰:「以此獲罪,奚憾。」帝感悟,謂輔臣曰:「如圭 可謂忠矣。」即日下詔,以普安郡王為皇子、進封「建王。」

按《富直柔傳》:「上虞縣丞婁寅亮上書言宗社大計。」

欲選太祖諸孫「伯」字行下有賢德者,視秩親王,使牧 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處藩服。疏入,上大歎悟。直柔 從而薦之,召赴行在,除監察御史。於是孝宗立為普 安郡王,以寅亮之言也。

按《清波雜志》:「叔茂振在翰林時,一日召至中書,受旨 作《建立皇子詔》曰:『朕荷天祐序,承列聖之丕業,思所 以垂裕於後,夙夜不敢康寧。永惟本支之重,彊固王 室,親親尚賢,厥有古義。普安郡王某,藝祖皇帝七世 孫也。自幼鞠於宮闈,嶷然不群,聰哲端重,閱義有立, 亢於宗藩,歷年滋多,厥德用茂。望實之懿,中外所聞。 朕將考禮正名,昭示天下。立愛之道,始於家邦,自古帝王以此明人倫而厚風俗也。稽考前憲,非朕敢私』。」 上讀之稱善。

孝宗乾道元年八月乙酉詔立子愭為皇太子冬十月壬辰御大慶殿冊皇太子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莊文太子傳莊文太子 编辑

諱愭,孝宗嫡長子也。母郭皇后。初名愉,補右內率府 副率,尋賜名愭,除右監門衛大將軍、榮州刺史。孝宗 為皇子時,愭拜蘄州防禦使。及受禪,除少保、永興軍 節度使,封鄧王。故事,皇子出,閤封王,兼兩鎮,然後加 司空。愭自防禦使,躐拜少保,章異數也。乾道元年,立 為皇太子,冊廣國夫人錢氏為妃,詔增東宮從衛。太 子謙讓,及奏捐月給雜物,從之。三年秋,太子病暍,醫 誤投藥,病劇,上皇與帝親視疾,為赦天下。越三日薨, 年二十四。諡莊文。太子賢厚,上皇與帝皆愛之。帝從 禮官議服期,以日易月。文武百官服衰,服一月而除。 東宮臣僚齊衰三月,臨七日而除。比葬,帝再至東宮, 命宰臣奉諡冊,大小祥皆執政官行禮。子挺,錢氏所 生也。甫晬,除福州觀察使,封榮國公,乾道九年卒,贈 武當軍節度使,追封豫國公。寧宗時,命宗子希綦為 太子後。希綦,藝祖九世孫也,賜名搢,補右千牛衛將 軍,置教授於府。開禧二年除忠州防禦使。嘉定八年 更名思正。按《禮志》,乾道元年八月十日,制立皇子 鄧王愭為皇太子。十月,詔以知樞密院洪适為禮儀 使,撰冊文,簽書樞密院事葉顒書冊,工部侍郎王弗 篆寶。十六日,皇帝御大慶殿行冊禮。皇太子服遠遊 冠、朱明衣,執桓圭。前期,習禮儀官及有司並先一日 入宿衛,展宮架樂,設太子次冊寶幄次、百官次。又設 皇太子受冊位、典寶褥位,應行禮等皆有位,列黃麾 半仗於殿門內外。質明,百官就次,皇太子常服詣幕 次。符寶郎陳八寶於御位之左右。有司奉冊寶至幄 次,百官朝服,入班殿庭。有司自幄次奉冊寶至褥位。 參知政事、中書令導從退,各就位。侍中升殿,俟宣制, 皇太子易服執圭,俟於殿門外。樂正撞黃鐘之鐘,《乾 安》之樂作,皇帝即御坐,殿上侍臣起居,樂止。行禮官 贊引皇太子入就殿庭,東宮守從。初入殿門,《明安之 樂》作,樂止。皇太子起居。次百官起居,各拜舞如儀。皇 太子詣受冊位,侍中前承旨,降階宣制曰:「冊鄧王愭 為皇太子。」皇太子拜舞如儀。侍中升殿復位。中書令 詣讀冊位,捧冊官奉冊至,中書令跪,讀畢,興,皇太子 再拜。有司奉冊至皇太子位,中書令跪以冊授皇太 子,皇太子跪受,以授左庶子,置於案。次侍中以寶授 皇太子,皇太子跪受,以授左庶子,如上儀。皇太子再 拜,中書舍人押冊,中允押寶以出。次皇太子出,如來 儀。初行樂作,出殿門樂止。次百官稱賀,樂正撞蕤賓 之鐘,《乾安》之樂作,皇帝降坐,樂止,放仗,在位官再拜 以出。禮畢,百官易常服,赴內東門司拜牋賀皇后,次 赴德壽宮,拜表牋賀,諸路監司守臣等並奉表稱賀。 明日,車駕詣德壽宮謝。又明日,上御紫宸殿,引皇太 子稱謝。還東宮,百官赴東宮參賀。皇太子擇日先朝 謁景靈宮,次日朝謁太廟、別廟,又擇日詣德壽宮稱 謝。先是,禮官言:「皇太子朝謁景靈宮,無所服典故,乞 止用常服。次朝謁太廟、別廟,當袞冕,乘金輅,設仗。」從 之。皇太子言:「乘輅、設仗,雖有至道、天禧故事,非臣子 所安。」詔免皇太子冊,用珉簡六十枚。乾道中,用七 十五枚,每枚高尺二寸,博一寸二分。前後褾首四枚, 長隨簡,博四寸,其二刻神,其二刻龍,為奉護狀。貫以 金絲,首尾結為金花,飾以帉錔,襯以紅羅泥金夾帕, 藉以錦褥,盛以黝漆匣,錦拓裡,以金塗銀葉段,五明 裝,隱起百花鳳,覆以緋羅泥金帕,絡以紅絲結絛,襯 以錦褥,載以「黝漆腰輿《行馬》。」

乾道七年,詔立子惇為皇太子。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七年春正月「庚辰,虞允文復 請建太子。帝命允文擬詔以進。二月癸丑,詔立子惇 為皇太子。大赦。丁巳,增置皇太子宮講讀官。三月丙 子,立恭王夫人李氏為皇太子妃。丙申,御大慶殿,冊 皇太子。夏四月甲子,詔皇太子判臨安府。辛未,詔皇 太子領臨安尹」按《光宗本紀》,光宗循道憲仁、明功 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諱惇,孝宗第三子也。 母曰成穆皇后郭氏。紹興十七年九月乙丑生於藩 邸。二十年賜今名,授右監門衛率府副率,轉榮州刺 史。孝宗即位,拜鎮姚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恭 王。及莊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類己,欲立為太子, 而以其非次遲之。乾道六年七月,太史奏:「木火合宿, 主冊太子當有赦。」是時,虞允文相因請早建儲貳。孝 宗曰:「朕久有此意,事亦素定。但恐儲位既正,人性易 驕,即自縱逸,不勤於學,浸有失德。朕所以未建者,更 欲其練歷庶務,通知古今,庶無後悔爾。」七年正月丙 子朔,孝宗上兩宮尊號冊寶,禮成,丞相允文復以請。 孝宗曰:「朕既立太子,即令親王出鎮外藩,卿宜討論 前代典禮。」允文尋以聞。二月癸丑,乃立帝為皇太子, 慶王愷為雄武、保寧軍節度使、判寧國府,進封魏王三月丁酉,受皇太子冊。四月甲子,命判臨安府,尋領 尹事。帝之為恭王,與講官商較前代,時出意表,講官 自以為不及。逮尹臨安,究心民政,周知情偽,孝宗數 稱之,且語丞相趙雄曰:「太子資質甚美,每遣人來問 安,朕必戒以留意問學。」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高宗 崩。十一月己亥,百官大祥畢,孝宗手詔皇太子可令 參決庶務。以內東門司為議事堂。十五年二月戊戌, 帝始赴議事堂。自是,間日與輔臣公裳繫鞋相見,內 外除擢,自館職、部刺史以上乃以聞。九月乙巳,又詔 每遇朝殿,令皇太子侍立。十一月,丞相周必大乞去, 孝宗諭曰:「朕比年病倦,欲傳位太子,卿須少留。」會陳 康伯家以紹興傳位御劄來上。十二月壬申,孝宗遣 中使密持賜必大,因命討論典禮,既又密以禪意諭 參知政事留正。十六年正月辛亥,兩府奏事,孝宗諭 以倦勤,欲禪位皇太子,退就「休養,以畢高宗三年之 制。」因令必大進呈詔草。二月壬戌,孝宗吉服御紫宸 殿,行內禪禮。

按《玉堂雜記》,乾道七年夏四月甲子,詔皇太子判臨 安府,用至道故事也。或謂當以大中大夫為判官,通 領府事,恐名稱未正,遂議改尹,而以侍從為少尹,餘 判官、推官用卿監、郎官。丁卯,將鎖院,降麻,或又疑宣 麻給告,非待儲貳之禮。己巳,後省官、禮官會議於史 院,檢照唐太宗征遼,命太子監國,及大帝命太子受 諸司啟事,或詔或制,押麻為重,可以作則,上然之。庚 午,必大偶當日被宣范紫可成大先以侍講直宿,聞 報,遽出,薄莫至玉堂。御藥李忘其名持御封御筆:「皇太 子某宜領臨安尹,可依此草制。」三鼓進草,因奏:「此制 書既不給告,則當付有司空行。竊恐皇太子別無被 受,欲依自來《詔書體式格》,又首尾書寫一通,降付皇 太子。今擬定王式進呈,如賜俞允,乞速批降付下。」御 筆批:依。辛未定告大廷。

寧宗開禧三年十一月丁亥詔立皇子榮王曮為皇太子更名懤己亥以立皇太子大赦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按《景獻太子傳》,景獻太子, 諱詢,燕懿王後,藝祖十一世孫也。初名與愿。寧宗既 失兗王,從宰執京鏜等請,取與愿養於宮中,年六歲, 賜名曮。除福州觀察使。嘉泰二年,拜威武軍節度使, 封衛國公,聽讀資善堂。開禧元年,時邊事益急,金人 請誅首謀用兵者。曮用翊善史彌遠計,奏「韓𠈁冑輕 起兵端,上危宗社,宜賜黜罷,以安邊境。」從之。曮立為 皇太子,拜開府儀同三司,封榮王,更名懤。詔御朝,太 子侍立,宰執日赴資善堂會議。尋用天禧故事,宰輔 大臣並兼師傅、賓客,太子出居東宮,更名詢。嘉定十 三年薨,年二十九,諡景獻。

理宗景定元年詔立皇子忠王禥為皇太子按宋史理宗本紀景定元年六月壬寅詔立皇子忠王禥為皇太子賜字長源秋七月丁卯朔皇太子入 编辑

東宮行冊禮,大赦。丁亥,命皇太子昕朝侍立。八月己 酉,詔皇子受冊畢,賈似道、朱熠、皮龍榮、沈炎各進一 秩,東宮官吏諸軍兵等官一轉,餘皆推恩。按《度宗 本紀》,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諱禥,太祖十一世孫,父嗣 榮王與芮,理宗母弟也。嘉熙四年四月九日生於紹 興府榮邸。初,榮文恭王夫人全氏夢神言帝命汝孫, 然「非汝家所有。」嗣榮王夫人錢氏夢日光照東室。是 夕,齊國夫人黃氏亦夢神人采衣擁一龍納懷中,已 而有娠。及生,室有赤光,資識內慧,七歲始言,言必合 度,理宗奇之。及在位歲久無子,乃屬意託神器焉。淳 祐六年十月己丑,賜名孟啟,以皇姪授貴州刺史,入 內小學。七年正月乙卯,授宜州觀祭使,就王邸訓習。 九年正月乙巳,授慶遠軍節度使,封益國公。十一年 正月壬戌,改賜名孜,進封建安郡王。寶祐元年正月 庚辰,詔立為皇子,改賜今名。癸未,授崇慶軍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永嘉郡王。二年七月,以宗正少 卿蔡抗兼翊善。時資善堂初建,理宗制《堂記書》以賜 王。十月癸酉,進封忠王。十一月壬寅,加元服,賜字邦 壽。五年十月庚子,授鎮南、遂安軍節度使。景定元年 六月壬寅,立為皇太子,賜字長源。命楊棟、葉夢鼎為 皇太子詹事。七月丁卯,太子入東宮。癸未,行冊禮。時 理宗家教甚嚴,雞初鳴問安,再鳴回宮,三鳴往會議 所參決庶事。退入講堂,講官講經,次講史,終日手不 釋卷。將晡復至榻前起居率為常。理宗問:「今日講何 經?」答之:是則賜坐賜茶,否則為之反覆剖析,又不通 則繼以怒,明日須更覆講。二年正月丁丑,謁孔子於 太學,請以張栻、呂祖謙列從祀。十二月癸卯,冊永嘉 郡夫人全氏為皇太子妃。五年十月丁卯,理宗崩,受 遺詔,太子即皇帝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