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
第五卷目錄
家範總部紀事一
家範典第五卷
家範總部紀事一
编辑《史記·五帝本紀》:「堯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 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 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
《國語》: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與之言,弗 應。從之,及寢門,弗應而入。康子辭於朝而入見,曰:「肥 也不得聞命,無乃罪乎?」曰:「子弗聞乎,天子及諸侯合 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內朝,自卿以下,合官職於外 朝,合家事於內朝。寢門之內,婦人治其業焉,上下同 之。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內朝,子將庀季氏之 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康子往焉,䦱 門與之言,皆不踰閾。仲尼聞之,以為別於男女之禮 矣。
《漢書石奮傳》:「奮,趙人也。長子建,次甲,次乙,次慶,皆以 馴行孝謹,官至二千石。於是景帝號奮為萬石君。孝 景季年,萬石君以上大夫祿歸老於家,子孫為小吏, 來歸謁,萬石君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失,不誚 讓,為便坐,對案不食。然後諸子相責,因長老肉袒固 謝罪,改之,迺許。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必冠,申申如 也,僮僕訢訢如也」,唯謹。其執喪哀戚甚,子孫遵教亦 如之。萬石君家以孝謹聞乎郡國,雖齊、魯諸儒質行, 皆自以為不及也。太后以萬石君家不言而躬行,迺 以建為郎中令,慶為內史。建老白首,萬石君尚無恙。 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聞之,不食。慶恐, 肉袒謝,請罪,不許,舉宗最甚。慶及兄建肉袒。萬石君讓曰:「內 史貴人入閭里,里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 如,固當。」迺謝罷慶。慶及諸子入里門,趨至家。萬石君 諸子孫咸孝,然建最甚。慶為齊相,齊國慕其家行不 治,而齊國大治。
《張安世傳》:「安世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夫。」
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 積纖微,是以能殖其尊為公侯,貨富於大將軍光。 《後漢書鄧禹傳》:「禹內文明,篤行淳備,事母至孝。天下 既定,常欲遠名勢,有子十三人,使各守一藝,修整閨 門,教養子孫,皆可以為後世法。」
《鄧訓傳》:「訓雖寬中容眾,而於閨門甚嚴,兄弟莫不敬 憚。諸子進見,未嘗賜席,接以溫色。」
《鄧騭傳》:「騭自祖父禹教訓子孫,皆遵法度,深戒竇氏, 檢敕宗族,闔門靜居。」
《魏霸傳》:「霸字喬卿,濟陰句陽人也。世有禮義。霸少喪 親,兄弟同居,州里慕其雍和。」
《樊宏傳》:「宏父重,字君雲,世善農稼,好貨殖。重性溫厚, 有法度,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其營理 產業,物無所棄,課役童隸,各得其宜,故能上下戮力, 財利歲倍。至迺開廣田土三百餘頃,其所起廬舍,皆 有重堂高閣,陂渠灌注。又池魚牧畜,有求必給。嘗欲 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貲至巨萬,而賑贍宗族,恩加鄉 閭。外孫何氏,兄弟爭財,重恥之,以田二頃,解其忿訟。 縣中稱美,推為「三老。」年八十餘終。其素所假貸人間 數百萬,遺令焚削文契,債家聞者皆慚,爭往償之。諸 子從敕,竟不肯受。
《魏朗傳》:朗性矜嚴,閉門整法度,家人不見墮容。 《繆肜傳》:肜字豫公,汝南召陵人也。少孤,兄弟四人皆 同財產。及各娶妻,諸婦遂求分異,又數有鬥爭之言。 肜深懷憤嘆,乃掩戶自撾曰:「繆肜,汝修身謹行,學聖 人之法,將以齊整風俗,奈何不能正其家乎?」弟及諸 婦聞之,悉叩頭謝罪,遂更為敦睦之行。
《薛包傳》:「安帝時,汝南薛包好學篤行,喪母以至孝聞。 及父娶後妻而憎包,分出之,包日夜號泣不能去,至 被毆杖,不得已,廬於舍外,旦入而灑埽,父怒又逐之, 迺廬於里門,昏晨不廢。積歲餘,父母慚而還之。後行 六年,服喪過乎哀。既而弟子求分財異居,包不能止, 迺中分其財,奴婢引其老者曰:『與我共事久,若不能』」 使也。田廬取其荒頓者,曰「吾少時所理,意所戀也。」器 物取其朽敗者,曰「我素所服食,身口所安也。」弟子數 破其產,輒復賑給。
《班超傳》:「超字仲升,為人有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 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
《周燮傳》:「南陽馮良,志行高整,非禮不動,遇妻子如君臣,鄉黨以為儀表。」
《仇覽傳》:「覽雖在,宴居必以禮自整,妻子有過,輒免冠 自責。妻子庭謝,候覽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見喜怒聲 色之異。」
《張湛傳》:「湛字子孝,扶風平陵人也。矜嚴好禮,動止有 則,居處幽室,必自修整,雖遇妻子,若嚴君焉。」
《李通傳》:「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世以貨殖著姓。父守, 為人嚴毅,居家如官廷。」
《蔡邕傳》:「邕與叔父三世不分財,鄉黨高其。」
義。
《陳寔傳》:「寔有六子,紀、諶最賢,兄弟孝養,閨門雍和,後 進之士皆推慕其風。」
《謝承書》「周燮居家清處,非法不言,兄弟父子室家相 待如賓,鄉曲不善者,皆從其教也。」
《世說新語》:「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閒室之內,儼若朝典。 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二門之裏,兩不失雍熙 之軌焉。」
《三國志司馬朗傳》注:「朗父防,字建公,性質直公方,雖 閑居宴處,威儀不忒。養志閭巷,闔門自守。諸子雖冠 成人,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 問,不敢言。父子之間肅如也。有子八人,朗最長,次即 晉宣帝也。」
《曹純傳》注:「純字子和,年十四而喪父,與同產兄仁別 居,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純綱紀督御,不 失其理,鄉里咸以為能。」
《裴潛傳》注:「潛為兗州,以父在京師,出入薄軬車。群弟 之田廬,常步行,家人小大或并日而食。其家教上下 相奉事,有似於石奮。其履檢校度,自魏興少能及者。」 《劉繇傳》注:「繇長子基,字敬輿,遭家多難,嬰丁困苦,潛 處味道,不以為戚。與群弟居,常夜臥早起,妻妾希見 其面。諸弟敬憚,事之猶父。不妄交遊,門無雜賓。」 《晉書庾亮傳》:「亮字元規,美姿容,善談論,風格峻整,動 由禮則,閨門之內,不肅而成。時人或以為夏侯太初、 陳長文之倫也。」
《何曾傳》:「曾性至孝,閨門整肅,自少及長,無聲樂嬖幸 之好。年老之後,與妻相見,皆正衣冠,相待如賓,己南 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畢,便出一歲,如此者不 過再三焉。」
《孫盛傳》:「盛年老還家,性方嚴,有軌憲,雖子孫斑白,而 庭訓愈峻。」
《劉殷傳》:「殷字長盛,新興人也。在聰之朝,與公卿恂恂 然常有後己之色,士不修操行者,無得入其門。有七 子,五子各授一經,一子授太史公,一子授《漢書》,一門 之內,七業俱興,北州之學,殷門為盛。」
《謝安傳》:「安雖處衡門,自然有公輔之望,處家常以儀 範訓子弟。」
《檀憑之傳》:「憑之字慶子,高平人也。少有志力,閨門邕 肅,為世所稱。」
《氾毓傳》:毓字稚春,奕世儒素,敦睦九族,逮毓七世,時 人號其「家無常父,衣無常主。」
《宋書謝弘微傳》:「弘微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後, 以弘微為嗣。所繼叔父混,義熙八年,以劉毅黨見誅, 妻晉陵公主,改適瑯琊王練。公主雖執意不行,而詔 與謝氏離絕,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混仍世宰輔, 一門兩封,田業十餘處,僮僕千人,唯有二女。年數歲, 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遷通直郎。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君,以混得 罪前代。東鄉君節義可嘉,聽還謝氏。自混亡至是九 載,而室宇修整,倉庫充盈,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 墾闢,有加於舊。東鄉君嘆曰:「僕射平生重此子,可謂 知人,僕射為不亡矣。」中外姻親,道俗義舊,見東鄉之 歸者,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 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伯叔二 母,歸宗兩姑,晨夕瞻奉,盡其誠敬。內或傳語通訊,輒 正其衣冠婢僕之前,不妄言笑。由是尊卑小大,敬之 若神。九年,東鄉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餘所。又會稽、 吳興、瑯琊諸處,太傅司空琰時事業奴僮猶有數百 人,公私咸謂「室內資」財,宜歸二女,田宅僮僕應屬弘 微。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混女夫殷叡素好 摴蒱,聞弘微不取財物,乃濫奪其妻妹及伯母兩姑 之分以還戲責。內人皆化弘微之讓,一無所爭。弘微 舅子領軍將軍劉湛性不堪其非,謂弘微曰:「天下事 宜有裁衷,卿此不治,何以治官?」弘微笑而不答。或有 譏乏曰:「謝氏累世財產充殷,君一朝戲責,理之不允, 莫此為大。卿親而不言,譬棄物江海,以為廉耳。設使 立清名,而令家內不足,亦吾所不取也。」弘微曰:「親戚 爭財,為鄙之甚。今內人尚能無言,豈可導之使爭?今 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後,豈復見關東鄉君」葬 混墓開,弘微牽病臨赴,病遂甚。十年卒。
《沈慶之傳》:孝建元年,慶之封始興郡公,慶之以郡公 統諸軍,攻戰經年,獲生口數萬人。居清明門外,有宅四所,室宇甚麗。又有園舍在婁湖,慶之一夜攜子孫 徙居之,以宅還官,悉移親戚中表于婁湖,列門同閈 焉。廣開田園之業,每指地示人曰:「錢盡在此中。」優游 無事,盡意歡愉,非朝賀不出門。
《羊元保傳》:太祖以元保廉素寡欲,故頻授名郡。為政 雖無幹績,而去後常見思,不營財利,處家儉薄。元保 自少至老,謹於祭奠,四時珍新,未得祠薦者,口不妄 嘗。
《蔡廓傳》:廓奉兄軌如父,家事大小,皆諮而後行,公祿 賞賜,一皆入軌,有所資須,悉就典者請焉。從高祖在 彭城,妻郗氏書,求夏服,廓答書曰:「知須夏服,計給事 自應相供,無容別寄。」少子興宗,年十歲失父,哀毀有 異凡童。廓罷豫章郡還,起二宅,先成東宅與軌。廓亡 而館宇未立,軌罷長沙郡還,送錢五十萬以補宅直。 興宗年十歲,白母曰:「一家由來豐儉必共,今日宅價, 不宜受也。」母悅而從焉。軌有愧色,謂其子淡曰:「我年 六十,行事不及十歲小兒。」興宗幼立風概,家行尤謹, 奉宗姑,事寡嫂,養孤兄子,有聞於世。
《王曇首傳》:「曇首有識局智度,喜怒不見於色,閨門之 內,雍雍如也。手不執金玉,婦女不得為飾玩,自非祿 賜所及,一毫不受於人。」
《通志劉瑜傳》:元嘉七年,南豫州舉所統西陽縣人董 陽,三世同居,外無異門,內無異煙,詔榜門曰:「篤行董 氏之門,蠲一門租布。」
《南齊書王延之傳》:「延之字希季,瑯琊臨沂人也。家訓 方嚴,不妄見子弟,雖節歲問訊,皆先克日。子倫之見 兒子亦然。」
《封延伯傳》:「延伯寓居東海,三世同財,為北州所宗附。 延伯好學退讓,事寡嫂甚謹。垣崇祖為豫州,上表薦 之,詔書優禮,起家平西長史,梁郡太守。俄以疾免還 東海。于時四州入魏,士子皆依海曲,爭往宗之,如遼 東之仰邴原也。建元三年,大使巡行天下。義興陳元 子,四世同居,一百七口。武陵文獻叔,八世同居,東海」 徐生之、武陵范安祖、李聖伯、范道根並五世同居,零 陵譚弘寶、衡陽何弘、華陽陽黑頭,疏從四世同居。詔 俱表門閭,蠲租稅。又蜀郡王續祖、華陽郝道福,並累 世同爨。建武三年,明帝詔表門閭,蠲調役。
《樂頤傳》:「鴈門解仲恭僑居南郡,家行敦睦,得纖毫財 利,輒與弟兄平分。」
《劉悛傳》:「悛為安遠護軍,武陵內史,漢壽人。卲榮興六 世同爨,表其門閭。」
《虞悰傳》:「悰治家富殖,奴婢無遊手。」
《江祏傳》:「祏字弘業,家行甚睦,待子姪有恩意。」
《梁書楊公則傳》:「公則字君翼,天水西縣人也。為人敦 厚慈愛,居家篤睦,視兄子過於其子,家財悉委焉。」 《到溉傳》:「溉字茂灌。遭母憂,居喪盡禮。服闋,猶蔬食布 衣者累載,家門雍睦,兄弟特相友愛。」
《謝幾卿傳》:「幾卿,陳郡陽夏人。免官居宅。雖不持檢操, 然於家門篤睦。」
《沈顗傳》:「顗字處默,吳興武康人也。幼清淨有至行,內 行甚修,事母兄弟孝友,為鄉里所稱慕。」
《陳書王瑒傳》:「瑒字子璵,司空沖之第十二子也。瑒性 寬和,兄弟三十餘人,居家篤睦,每歲時餽遺,遍及近 親,敦誘諸弟,並稟其規訓。」
《魏書辛紹先傳》:「紹先子鳳達,鳳達子少雍,性仁厚,有 禮義,門內之法,為時所重。侍中游肇薦之,會卒,年四 十二。少雍妻王氏有德義,與其從子懷仁兄弟同居。 懷仁等事之甚謹,閨門禮讓,人無比焉。士大夫以此 稱美。」
《盧度世傳》:「度世子淵、昶等,並循父風,遠親疏屬,敘為 尊行長者,莫不畢拜致敬。閨門之禮,為世所推。謙退 簡約,不與世競。父母亡後,同居共財,自祖至孫,家內 百口。在洛時,有饑年,無以自贍。然尊卑怡穆,豐儉同 之。親從昆弟,常旦省謁諸父,出坐別室,至暮乃入。朝 府之外,不妄交遊。其相勗以禮如此。又一門三主,當」 時以為榮。淵兄弟亡,及道將卒後,家風衰損,子孫多 非法,帷薄混穢,為論者所鄙。
《石文德傳》:「文德,河中蒲坂人也,五世同居,閨門雍睦。 天水白石縣趙令安孟蘭彊等,四世同居,行著州里。」 《李几傳》:「几,博陵安平人也,七世共居,同財,家有二十 二房,一百九十八口,長幼濟濟,風禮著聞,至於役作, 卑幼競進,鄉里嗟美,標其門閭。」
《王閭傳》:「閭,北海密人也。數世同居,有百口。太山劉業 興四世同居,魯郡蓋儁六世同居,並共財產,家門雍 睦,鄉里敬異。」
《崔挺傳》:「挺字雙根,博陵安平人也。三世同居,門有禮 讓。於後頻值饑年,家始分析。長子孝芬兄弟孝義慈 厚,弟孝演、孝政先亡。孝芬等哭泣哀慟,絕內蔬食,容 貌損瘠,見者傷之。孝暐等奉孝芬盡恭順之禮,坐食 進退,孝芬不命,則不敢也。雞鳴而起,旦參顏色。一錢 尺帛,不入私房。吉凶有須,聚對分給。諸婦亦相親愛有無共之。始,挺兄弟同居,孝芬叔振既亡之後,孝芬 等奉承叔母李氏,若事所生。旦夕溫凊,出入啟覲,家 事巨細,一以諮決。每兄弟出行,有獲財物,尺寸已上, 皆內李氏之庫,四時分賚,李自裁之,如此者二十餘 歲。撫從弟宣伯子朗,如同氣焉。振少有學行,居家孝 友,為宗族所稱。
《李順傳》:「順長子敷兄弟,敦崇孝義,家門有禮。至於居 喪法度,吉凶書記,皆合典則,為北州所稱美。」
《許絢傳》:「絢字百禮,頗有業尚。閨門雍睦,三世同居。吏 部尚書李神儁稱其家風。」 《吳悉達傳》:「悉達,河東聞喜人也。閨門和睦,讓逸競勞, 雖於儉年,糊饘不繼,賓客經過,必傾所有。」
《楊播傳》:「播字延慶,自云恆農華陰人也。播家世純厚, 並敦義讓,昆季相事,有如父子。播剛毅,椿津恭謙,與 人言,自稱名字兄弟,旦則聚於廳堂,終日相對,未曾 入內。有一美味,不集不食,廳堂間往往幃幔隔障,為 寢息之所。時就休偃,還共談笑。椿年老,曾他處醉歸, 津扶侍還室,仍假寐閣前,承候安否。椿津年過六十」, 並登台鼎。而津嘗旦暮參問,子姪羅列階下,椿不命 坐,津不敢坐。椿每近出,或日斜不至,津不先飯,椿還, 然後共食。食則津親授匙箸,味皆先嘗,椿命食,然後 食。津為司空,於時府主皆引寮佐人就津求官,津曰: 「此事須家兄裁之,何為見問?」初,津為肆州,椿在京宅, 每有四時嘉味,輒因使次附之,若或未寄,不先入口。 椿每得所寄,輒對之下泣。兄弟皆有孫,惟椿有曾孫, 年十五六矣。椿常欲為之早娶,望見元孫。自昱以下, 率多學尚,時人莫不欽羨焉。一家之內,男女百口,緦 服同爨,庭無間言。魏世以來,唯有盧淵兄弟及播昆 季,當世莫逮焉。
《寇讚傳》:「讚子臻。臻長子祖訓,順陽太守。祖訓弟治,字 祖禮,進號征虜將軍。治兄弟並孝友敦穆,白首同居。 父亡雖久,而猶于平生所處堂宇,備設帷帳几杖,以 時節開堂列拜,垂淚陳薦,若宗廟然。吉凶之事,必先 啟告,遠出行反,亦如之。」
《張烈傳》:「烈字徽仙,清河東武城人也。辭老還鄉里,兄 弟同居,怡怡然為親類所慕,為家誡千餘言。」
《王琚傳》:「琚養子寄生,未襲而亡。子蓋海,襲祖琚爵。初, 琚年七十餘,賜得世祖時宮人郭氏,本鍾離人,明嚴 有母德,內外婦孫百口,奉之肅若嚴君,家內以治。」 《閻元明傳》:「元明,河東安邑人也。少而至孝,行著鄉閭, 昆弟雍和,尊卑諧穆,安貧樂道,白首同歸。」又:「東郡小 黃縣人董養,事親至孝,三世同居,閨門有禮。」
《安同傳》:「同長子屈,太宗時典太倉事,盜官粳米數石, 欲以養親。同大怒,奏求戮屈,自劾不能訓子,請罪。太 宗嘉而恕之,遂詔長給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此類 也。同在官明察,長於校練,家法修整,為世所稱。」 《宋繇傳》:「繇字體業,敦煌人也。父尞,張元靚龍驤將軍、 武興太守。繇生而尞,為張邕所誅。五歲喪母,事伯母 張氏」以孝聞,八歲而張氏卒,居喪過禮。繇少而有志 尚,喟然謂妹夫張彥曰:「門戶傾覆,負荷在繇,不銜膽 自厲,何以繼承先業!」遂隨彥至酒泉,追師就學,閉室 誦書,晝夜不倦。博通經史,諸子群言,靡不覽綜。呂光 時,舉秀才,除郎中。後奔段業,業拜繇中散常侍。繇以 業無經濟遠略,西奔李暠,歷位通顯於京「師。世祖拜 繇為河西王右丞,賜爵清水公,加安遠將軍。長子巖 襲爵。巖子蔭,中書議郎。蔭子超,尚書度支郎。超弟稚, 字季預,性清嚴,治家如官府。遷青州、渤海太守。」 《周書崔謙傳》:「謙子曠。謙保定中歷荊州總管,性至孝, 少喪父,殆將滅性。與弟訦特相友愛,雖復年事並高, 名位各重,所有資產,皆無私焉。其居家嚴肅,動遵禮 度。曠與訦子弘度等,並奉其遺訓云。」 《秦族傳》:「族,上郡洛川人也。性至孝,與弟榮先復相友 愛,閨門之中,怡怡如也。鄉里咸嘆異之,化其行。」 《唐瑾傳》:「瑾性方重,有風格,退朝休暇,恆著衣冠,以對 妻子。遇迅雷烈風,雖閑夜宴寢,必起冠帶端笏危坐。 又好施與,家無餘財,所得祿賜,散之」宗族。其尤貧者, 又割膏腴田宅以賑之。所留遺子孫者,並墝。之地, 朝野以此稱之。
《鄭孝穆傳》:「孝穆幼而謹厚,年未弱冠,父叔四人並早 歿。昆季之中,孝穆居長,撫訓諸弟,有如同生。閨庭之 中,怡怡如也。」
《裴俠傳》:俠撰《九世伯祖貞侯傳》,以為裴氏清公,自此 始也。欲使後生奉而行之,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 從弟伯鳳、世彥時並為丞相,佐笑曰:「人生仕進,須身 名並裕,清苦若此,竟欲何為?」俠曰:「夫清者莅職之本, 儉者持身之基。今吾幸以凡庸,濫蒙殊遇,固其窮困, 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懼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復何言!」 伯鳳等慚而退。
《柳霞傳》:「霞子靖,字思休,少方雅,性愛閒素,其於名利 澹如也。隋文踐極,特詔徵之,靖遂以疾固辭,優游不 仕,閉門自守,所對惟琴書而已。足不歷園庭,殆將十載。子弟等奉之若嚴君焉。其有過者,靖必下帷自責, 于是長幼相率拜謝於庭,靖然後見之,勗以禮法,鄉 里亦慕而化之,或有不善者,皆曰:『唯恐柳德廣知也』。」 時論方之王烈。
《辛威傳》:「威,隴西人也。性持重,有威嚴,歷官數十年,未 嘗有過,故得以身名終。兼其家門友義,五世同居,世 以此稱之。」
《寇儁傳》:「儁字祖儁,上谷昌平人也。父臻,安遠將軍、郢 州刺史。儁性寬雅,幼有識量,好學強記。兄祖訓、祖禮 及儁並有志行,閨門雍睦,白首同居。」 《北齊書楊愔傳》:「愔一門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 學者三十餘人。」
《邢邵傳》:「邵字子才,率情簡素,內行修謹,兄弟親姻之 間,稱為雍睦。」
《羊烈傳》:「烈字信卿,家傳素業,閨門修飾,為世所稱,一 門女不再醮。魏太和中,于兗州造一尼寺,女寡居無 子者,並出家為尼,咸存戒行。烈天統中與尚書畢義 雲爭兗州大中正,義雲盛稱門閥,云:『我累世本州刺 史,卿世為我家故吏』。烈答云:『卿自畢軌被誅以還,寂 無人物。近日刺史皆是疆埸之上,彼此而得,何足為 言?豈若我漢之河南尹,晉之太傅,名德學行,百代傳 美?且男清女貞,足以相冠,自外多可稱也』。」蓋譏《義雲》 之帷薄焉。
《崔悛傳》:「悛一門婚嫁,皆是衣冠之美,吉凶儀範,為當 世所稱。」
《顏氏家訓》治家篇:「裴子野有疏親故屬,饑寒不能自 濟者,皆收養之。家素清貧,時逢水旱,二石米為薄粥, 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無厭色。」
《隋書郭儁傳》:「儁字弘乂,太原文水人也。家門雍睦,七 葉同居,犬豕同乳,烏鵲通巢,時人以為義感之應。州 縣上其事,上遣平昌公宇文㢸詣其家勞問之。治書 御史柳彧巡省河北,表其門閭。漢王諒為并州總管, 聞而嘉歎,賜兄弟二十餘人衣各一襲。」
《崔弘度傳》:「弘度理家如官,子弟斑白,動行捶楚,閨門 整肅,為當時所稱。」
《柳昂傳》:「昂父敏,有高名,好禮篤學,治家如官。」
《房彥謙傳》:「彥謙字孝沖,早孤,不識父為母兄之所鞠 養。長兄彥雅,雅有清鑒,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親 教讀書。年七歲,誦數萬言,為宗黨所異。十五出後叔 父子貞,事所繼母有踰本生,子貞哀之,撫養甚厚。後 丁所繼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樂陵太守 豹,竭盡心力。每四時珍果,口弗先嘗,遇期功之戚,必」 蔬食終禮,宗從取則焉。
《唐書穆寧傳》:「寧以祕書監致仕卒。寧居家嚴,事寡姊 恭甚,嘗譔家訓,令諸子人一通。又戒曰:『君子之事親 養志為大。吾志直道而已,苟枉而道,三牲五鼎,非吾 養也。疾病不嘗藥。時稱知命』。」四子:贊、質、員、賞。寧之老, 贊為御史中丞,質,右補闕,員侍御史,賞,監察御史,皆 以守道行誼顯。先是,韓休家訓子姪至嚴,貞元間,言 家法者,尚韓、穆二門云。
《馮元常傳》:元常閨門雍睦,有禮法,雖小功喪,不御私 室。神龍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門」,天下高其節。凡 名族皆願通婚。
《萬敬儒傳》:「敬儒,廬州人,三世同居,喪親廬墓,州改所 居曰『成孝鄉廣孝聚』。」
《孝友傳序》:張公藝九世同居,北齊東安王永樂,隋大 使梁子恭躬慰撫,表其門。高宗有事太山,臨幸其居, 問本末,書忍字以對。天子為流涕,賜縑帛而去。 《李知本傳》:知本涉經術,事親篤至,與弟知隱雍順,子 孫百餘,至貲用僮僕,無間也。大業末,盜賊過閭不入, 相戒曰:「無犯義門。」往依者五百餘室,皆以免。
《蕭嵩傳》:「嵩子華謹重方雅有家法。」
《蕭俛傳》:俛母韋賢明,治家嚴,俛雖宰相,侍左右。 《張知謇傳》:知謇敏且亮,惡請謁。求進士,或不才冒位, 視之若讎。每敕子孫經不明不得舉,家法可稱云。 《李晟傳》:晟治家以嚴,子姪非晨昏不輒見,所與言未 嘗及公事。正歲,崔氏女歸寧,讓曰:「爾有家而姑在堂, 婦當治酒食,且以待賓客。」即卻之,不得進。達禮敦教 類如此。
《韋陟傳》:「陟家法修整,敕子允就學,夜分視之,見其勤, 旦日問安,色必怡。稍怠則立堂下不與語。雖家僮數 十,然應門賓客,必允主之。」
《裴向傳》:「向能以學行持門戶,內外親屬百餘口,祿俸 必均,世稱其孝睦。」
《崔祐甫傳》:「祐甫字貽孫,太子賓客孝公沔之子也,世 以禮法為聞家。朱泚亂,祐甫妻王陷賊中,泚嘗與祐 甫同列,遺以繒帛菽粟,受而鍼鐍之。帝還京,具封以 獻。士君子益重其家法云。」
《崔邠傳》:邠字處仁,貝州武城人。父倕,三世一爨,當時 言治家者推其法。邠為太常,以母憂解,卒於喪。弟酆、
郾、郇、鄯、鄲,四世緦麻同爨。宣宗聞而嘆曰:「鄲一門孝友,可為士族法。」因題曰德星堂。後京兆民即其里為德星社云。
《李景讓傳》:景讓家行修治,閨門唯謹。或諫:「公廉潔無 素儲,不為諸子謀耶?」景讓笑曰:「兒曹詎餓死乎?」清素 寡欲,門無雜賓。景讓宅東都樂和里,世稱清德者,號 樂和李公云。
《郭子儀傳》:「子儀子曜,性沉靜。子儀專征伐,曜留治家 事,少長無間言。」
《劉君良傳》:君良,瀛州饒陽人。四世同居,族兄弟猶同 產也,門內斗粟尺帛無所私。隋大業末荒饉,妻勸其 異居,因易置庭樹鳥鶵,令鬥且鳴,家人怪之,妻曰:「天 下亂,禽鳥不相容,況人耶?君良即與兄弟別處月餘, 密知其計,因斥去妻曰:『爾破吾家』。」召兄弟流涕以告, 更復同居,天下亂,鄉人共依之,眾築為堡,因號義成 堡。武德中,深州別駕楊弘業至其居,凡六院,共一庖, 子弟皆有禮節,歎悒而去。貞觀六年,表異門閭。 《李勣傳》:勣屬疾,帝及皇太子賜藥即服,家欲呼醫巫, 不許,諸子固以藥進,輒曰:「我山東田夫耳,位三公,年 踰八十,非命乎。生死繫天,寧就醫求活耶?」弟弼,始為 晉州刺史,以勣疾,召為司衛卿,使省視。忽語曰:「我似 少愈,可置酒相樂。」於是奏樂宴飲,列子孫于下。將罷, 謂弼曰:「我即死,欲有言,恐悲哭不得盡,故一訣耳。我 見房元齡、杜如晦、高季輔皆辛苦立門戶,亦望詒後 悉為不肖子敗之,我子孫今以付汝。汝可慎察,有不 厲言行交非類者,急榜殺以聞,毋令後人笑吾,猶吾 笑房、杜也。我死,布裝露車載柩,斂以常服,加朝服其 中。儻死有知,庶著此奉,見先帝明器惟作五六寓馬, 下帳施幔,為皁頂白紗裙,中列十偶人,他不得以從 眾妾願留養子者,聽餘出之。葬已,徙居我堂,善視小 弱。苟違我言,同戮尸矣。」乃不復語,弼等遵焉。
《房元齡傳》:元齡治家有法度,常恐諸子驕侈,席勢凌 人,乃集古今家誡書為屏風,令各取一具,曰:「留意於 此,足以保躬矣。」漢袁氏累葉忠節,吾心所尚,爾宜師 之。
《王珪傳》:「珪性不苛察,至僕妾亦不見喜慍。奉寡嫂,家 事咨而後行,教撫孤姪,雖其子不過也。宗族匱乏,周 卹之,薄於自奉。獨不作家廟,四時祭於寢。為有司所 劾。帝為立廟媿之,不罪也。世以珪儉不中禮,少之。」 《劉德威傳》:德威,彭城人,於閨門友睦,為人寬平,生平 所得奉祿,以分宗親,無留藏。子審禮,少喪母,為祖母 元所養。隋末大亂,道不通,審禮尚少。自鄉里負祖母 度江,轉側避地。及天下平,西入長安。元每疾病,必親 煮藥,嘗而進。元曰:「兒孝通幽顯,吾一顧念,疾輒間。」貞 觀中,歷左驍衛郎將。父喪免。比葬,徒跣血流,行路咨 歎。服除,當襲爵,讓其弟不聽。見父執必,感泗滂沱。事 繼母尤謹,與弟延景為聞友,得祿多資之,而妻子執 寒苦,晏如也。母從皆同居,合二百口,內外無間言。 《薛苹傳》:「苹累封河東郡公,治身觳薄,所衣綠袍,更十 年至緋衣乃易。居三鎮,聲樂不聞於家。所得祿即分 散親屬故人,而無餘藏。」
《裴坦傳》:坦字知進,性簡儉。子娶楊收女,齎具多飾金 玉。坦命撤去,曰:「亂我家法。」世清其概。
《李綱傳》:綱孫安仁、安靜。安仁,永徽中太子忠廢還邸, 寮屬奔散,獨安仁泣拜而去。安靜,天授中,武氏革命, 群臣皆勸進,安靜獨無所請,收繫獄殺之。自綱五世 同居,安仁、安靜復以義烈聞,世稱「李氏不衰。」
《宇文士及傳》:士及撫幼弟孤,兄子以友睦稱。好周卹 親戚故人,然過自奉養,服玩食飲,必極豐侈。有司諡 曰恭。黃門侍郎劉洎曰:「士及居家侈肆,不可謂恭。」乃 改曰縱。
《李襲志傳》:襲志弟襲譽,字茂實。為人嚴慤,以威肅聞。 居家儉,厚於宗親,祿稟隨多少散之,以餘資寫書。罷 揚州,書遂數車載。嘗謂子孫曰:「吾性不喜財,遂至窶 乏。然負京有賜田十頃,能耕之足以食;河內千樹桑, 事之可以衣;江都書,力讀可進求宦。吾歿後能勤此, 無資於人矣。」
《唐臨傳》:「臨字本德,京兆長安人。儉薄寡欲,不好治第 宅。性旁通,專務掩人過,見妻子必正衣冠。」
《朱敬則傳》:「敬則字少連,永城人。以孝義世被旌顯,一 門六闕相望,與三從昆弟居四十年,貲產無異。」 《崔元暐傳》:「元暐,博陵安平人,弟昪為司刑少卿。元暐 三世不異居,家人怡怡如也。貧寓郊墅,群從皆自遠 會食,無他。爨與昪尤愛族人貧孤者,撫養教勵。後雖 秉權,而子弟仕進不使踰常資,當時稱重。」
《杜暹傳》:「暹,濮州濮陽人。自高祖至暹,五世同居。暹尤 恭謹,事繼母孝,撫異母弟昱甚厚。自弱冠誓不通親 友獻遺以終身。既卒,尚書及故吏致賻,其子孝友,一 不受以行暹素志云。」
《李日知傳》:「日知事母孝,既罷,不治田園,惟飾臺池,引 賓客與娛樂。開元三年卒。日知貴,諸子方總角,皆通 婚名族,時人譏之。後少子伊衡以妾為妻,鬻田宅,至兄弟訟鬩,家法遂替云。」
《源乾曜傳》:「乾曜族孫光裕,撫諸弟友義,任鄭州,卒官。 子洧,以雍睦保家,士友推之。」
《裴守真傳》:「守真早孤,母喪,哀毀癯盡,養寡嫂謹甚,士 推其禮法。子子餘、耀卿,巨卿曾孫行立。子餘,事繼母 為聞孝,家闈友愛,兄弟六人,皆有志行云。行立母亡, 泣血幾毀。」
《沈既濟傳》:「既濟子傳師,字子言,治家不威嚴,閨門自 化,兄弟子姓屬無親疏,衣服飲食如一,問餉姻家故 人,帑無儲錢,鬻宅以葬。」
《韓王元嘉傳》:「元嘉母昭儀,宇文述女也。寵於高祖,既 即位,欲立為后,固辭。元嘉以母寵,故特為帝愛,後出 諸子無及者。在潞時,年十五,聞太妃病,涕泣不食,居 喪毀甚,太宗數慰勉。少好學,藏書至萬卷,皆以古文 字參定同異。與弟靈夔友愛,燕見終日,如布衣禮。閨 門修整,當世稱之。」
《魯王靈夔傳》:「靈夔子藹,藹子道堅,方嚴有禮法,閨門 肅如也。」
《鬱林王恪傳》:恪子琨,琨子禕,少有志尚,事繼母謹,撫 異母弟祇以友稱,當襲封,固讓。祇、禕治家嚴,教子有 法度,故峘、嶧、峴皆顯。
《楊炎傳》:「炎字公南,鳳翔天興人。三世以孝行聞。至門 樹六闕,古所未有。」
《趙憬傳》:「憬字退翁,性清約,位台宰,而第室童獲,猶儒 先生家也。得廩入,先建家廟,而竟不營產。」
《高崇文傳》:「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 異居。開元中,再表其閭。」
《李素立傳》:「素立孫至遠,至遠子畬,字玉田,少聰警,事 母謹,累世同居,長幼有禮。」
《柳公綽傳》:「公綽孝友,性質嚴重,起居皆有禮法。子仲 郢有父風,私居內齋,束帶正色,公綽治家埒韓滉」 《唐國史補》:「韋倫為太子少保致仕,每朝朔朢,群從甥 姪候於下馬橋,不減百人。」
《因話錄》:柳元公善張尚書正甫。元公之子仲郢,嘗遇 張於途,去蓋下馬而拜,張止之不獲。他日,張言於元 公曰:「壽郎相逢,其謙太過。」元公作色不應。久之,張起 去,元公謂客曰:「張正甫與公綽往還,欲使兒於街中 騎馬衝公綽耶?此人亦不足與語。」張聞之拜謝。 《東觀奏記》:藍田尉、直弘文館柳珪擢為右拾遺,弘文 館直學士,給事中蕭倣、鄭裔綽駁還曰:「陛下高懸爵 位,本待賢良,既命澆浮,恐非懲勸。珪居家不稟於義 方,奉國豈盡於忠節!」刑部尚書柳仲郢詣東上閣門 進表,稱:「子珪才器庸劣,不合塵玷諫垣,若誣以不孝, 即冤屈為甚。」太子少師柳公權又訟侵毀之枉,上令 免珪官,且在家修省貞元、元和以來士林家禮法嚴 整,以韓皋、柳公綽、柳仲郢為稱首。一旦「子孫不孝,簪 組歎息。」
《小學外篇》:「唐河東節度使柳公綽,在公卿間最名有 家法。中門東有小齋,自非朝謁之日,每平旦輒出至 卜齋,諸子仲郢皆束帶,晨省於中門之北。公綽決私 事,接賓客,與弟公權及群從弟再會食,自旦至,莫不 離小齋。燭至則命一人子弟執經史,躬讀一過訖,乃 講議居官治家之法,或論文,或聽琴,至人定鐘,然後」 歸寢,諸子復昏定中門之北,凡二十餘年,未嘗一日 變易。其遇饑歲,則諸子皆蔬食,曰:「昔吾兄弟侍先君 為丹州刺史,以學業未成,不聽食肉,吾不敢忘也。」姑 姉妹姪有孤嫠者,雖疏遠必為擇婿。嫁之皆用刻木 妝奩,纈文絹為資裝。常言必待資裝豐備,何如,嫁不 失時。及公綽卒,仲郢一遵其法,事公權如事公綽,非 甚病,見公權未嘗不束帶。為京兆尹、鹽鐵使,出遇公 權於通衢,必下馬端笏立候公權過,乃上馬。公權莫 歸,必束帶迎候於馬首。公權屢以為言,仲郢終不以 達,官有小改。公綽妻韓氏,家法嚴肅儉約,為縉紳家 楷範。常衣絹素,不用綾羅錦繡。每命粉苦參、黃連、熊 膽和為丸,賜諸子。每永夜習學,含之以資勤苦。 《北夢瑣言》:僕嘗覽柳氏訓序,見其家法整肅,乃士流 之最也。柳玭出官瀘州,郡洎牽復,沿路染疾,至東川 通泉縣求醫,幕中有昆弟之子省之亞台,迴面且云 「不識。」家人曰:「是某院郎君。」堅云不識,莫諭尊旨。良久, 老僕忖之,得非郎君愨頭腳乎?固宜見怪,但垂之而 入,必不見阻。此郎君垂下翹翹之尾,果接撫之,其純 厚皆此類也。僕親家柳坤,即亞台疏房也,僑寓陽安 郡,伯仲相率省焉。亞台先問讀書否,修文否,苟不如 是,須學作官。我之先人,修文成名,皆作官。曰「幸勿棄 分陰也。」瀘州郡有柳大夫所造公廨家具,皆牢實麤 重,傳及數政,莫知於今存否。
《嬾真子》唐世士大夫崇尚家法,柳氏為冠,公綽唱之, 仲郢和之,其餘名士,亦各修整。《舊傳》柳氏出一婢,婢 至宿衛韓金吾家,未成券,聞主翁於廳事上買綾,自 以手取視之,且與駔儈議價。婢於窗隙偶見,因作中 風狀,仆地。其家怪問之,婢云:「我正以此疾,故出柳宅也。」因出外舍,問曰:「汝有此疾,幾何時也?」婢曰:「不然。我 曾伏侍柳家郎,吾豈忍伏侍賣絹牙郎也。」其標韻如 此,想是柳家家法清高,不為塵垢卑賤,故婢化之,乃 至如此。雖今士大夫妻有此見識者少矣。哀哉!聞之 於《田亙元邈》。
《五代史李自倫傳》:「自倫,深州人也。天福四年正月,戶 部奏,自倫高祖訓,訓生粲,粲生則,則生忠,忠生自倫, 自倫生光厚,六世同居。敕以所居飛鳧鄉為孝義鄉, 匡聖里為仁和里,準式旌表門閭。九月,戶部復奏,前 登州義門王仲昭六世同居。」敕:「量地之宜,高其外門, 安綽楔,左右建高臺一丈二尺,廣狹方正稱焉。圬以」 白而赤其四角,使不孝不義者見之,可以悛心而易 行焉。
《王延傳》:「延字世美,為人重然諾,與其弟規相友愛,五 代之際,稱其家法焉。」
《南唐書顏詡傳》:詡,魯郡公真卿之後。少孤,兄弟數人, 事繼母以孝聞。謹禮法,多循先業。迨末年,一門百口, 家法嚴肅,男女異序。少長敦睦,子姪二十餘人,皆服 儒業。每延賓侶,寓門下者常十數。詡晨暮延揖,飲饌 宴笑,未嘗不躬自接對。雖遇姻戚沖孺,亦為之冠帶 盡禮。聞子弟有與賓客戲者,未嘗面責。手寫韋昭《博 奕論》,署于屋壁,使之自媿,家人未嘗見其喜慍。季父 非理據鄉人桑詣邑求治,令尹下詡評之,詡償以己 緡,其訟遂止。
《冊府元龜》:漢張瓘,同州車渡村人,故太原監軍使承 業之猶子也。承業佐後唐武皇、莊宗有功,甚見委遇。 瓘聞之,與昆仲五人自故里奔於太原,莊宗皆任用 之。瓘天祐十三年補麟州刺史。承業治家嚴毅,小過 無所容恕。一姪為磁州副使,以其殺河西賣羊客,承 業立捕斬之。嘗誡瓘等曰:「如車渡村百姓劉開道下 賊慣作非為,今須改行。若故態不除,死無日矣。」故瓘 所至,不敢誅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