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247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四十七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七卷目錄

 張姓部列傳十五

  元二

  張泰亨      張昉

  張世澤      張子良

  張雄飛      張懋

  張九思      張均

  張礎       張君佐

  張玉       張弘綱

  張甫       張宗演

  張留孫      張康

  張珪       張思明

  張孔孫      張孝忠

  張伯淳      張閏

  張昇       張復

  張文瑞      張樞

  張簠       張策

  張飛卿      張與棣

  張與材      張子夔

  張琛       張本

  張慶       張養浩

  張嗣成      張起巖

  張恭       張旺舅

  張思孝      張楨

  張䇓       張翥

  張緝       張友明

  張紹祖      張桓

  張端       張子忠

  張士謙      張真

  張子英      張庸

  張天雨      張昇

  張光遠      張弘毅

  張政

氏族典第二百四十七卷

張姓部列傳十五

编辑

元二

编辑

張泰亨

编辑

按《元史張泰亨傳》:「泰亨,堂邑縣人。父山,為管軍百戶。 泰亨襲職,從攻宋釣魚山及樊城,征女兒阿塔有功。 中統二年,授銀符侍衛軍總把。至元四年,陞京東歸 德等處新軍千戶。從征西川有功,授元帥府鎮撫。六 年,改省都鎮撫。十二年,進武略將軍,管軍總管,尋進 明威將軍。從攻潭州,矢中鼻,拔矢奮戰,卻敵兵。十三」 年,進階武德。從征廣西,破靜江府。十四年,還軍潭州, 金瘡發卒。子繼祖襲,移鎮鄂州,舟過洞庭,溺死。子震 幼,以兄顯祖代之。二十四年,從征交阯,陷沒。震襲職, 授昭信校尉、管軍上千戶。延祐二年,覃恩加武略將 軍。尋進階武德。五年,陞武節將軍、潁州萬戶府副萬 戶。天曆二年卒。子珽襲。

張昉

编辑

按《元史張昉傳》,「昉字顯卿,東平汶上人。父汝明,金大 安元年經義進士,官至治書侍御史。昉性縝密,遇事 敢言,確然有守,以任子試補吏部令史。金亡,還鄉里。 嚴實行臺東平,辟為掾進幕職。時吏曹雜進,不習文 法,簿書填委,漫無統紀。昉坐曹,躬閱案牘,咸得其當, 事無留滯。乙卯,權知東平府事,以疾辭,家居養母。中」 統四年,參知中書省事。商挺鎮巴蜀,表為四川等處 行樞密院參議。至元元年,入為中書省左右司郎中, 甄別能否,公其黜陟,人無怨言。三年,遷制國用使司 郎中。四年,丁內憂,哀毀踰制。尋詔起復錄囚東平,多 所平反。七年,轉尚書省左右司郎中。九年,改中書省 左司郎中。十一年,拜兵刑部尚書,上疏乞骸骨,致其 事。卒,追封東平郡公,諡莊憲。子克遹,平陰縣尹。孫振, 祕書著作郎;揆,中書省左都司事;拱,常德路蒙古學 教授。

張世澤

编辑

按《元史張拔都傳》:「拔都子忙古台,忙古台子世澤,從 丞相伯顏南征,大小十餘戰,皆有功。明年,拜宣武將 軍、行軍總管。未幾,遷副萬戶,加明威將軍。從鎮南王 脫歡伐交阯。既還及再舉,將校舊嘗往者,許留恤之。 有脫歡者當行,適病不能起,世澤力請代之,凱還,人 服其義云。」

張子良

编辑

按《元史張子良傳》:「子良字漢臣,涿州范陽人。金授榮 祿大夫,總管陝西東路兵馬,治宿州。歲戊戌,率泗州 西城二十五縣軍民十萬八千餘口,因元帥阿朮來 歸,太宗命為東路都總帥,授銀青榮祿大夫,陞京東 路行尚書省,進金紫光祿大夫。癸丑,憲宗命為歸德府總管,管領元附軍民。中統二年夏四月,世祖命為」 歸德泗州總管,仍管領泗州軍民總管。七年,罷元管 戶,隸諸郡縣。改授昭勇大將軍、大名路總管,兼府尹。 八年卒。追封清河郡侯,諡「翼敏。」子二人:長懋,次亨。亨 佩金虎符,為管軍千戶。子與立襲,卒,子鑑襲。

張雄飛

编辑

按《元史張雄飛傳》:「雄飛字鵬舉,瑯琊臨沂人。父琮,仕 金,守盱眙,金人疑之,罷其兵柄,徙居許州。尋復命守 河陰,仍留家人於許。雄飛幼失母,琮妾李氏養之。國 兵屠許,惟工匠得免。有田姓者,琮故吏也,自稱能為 弓,且詐以雄飛及李氏為家人,由是獲全,遂徙朔方。 雄飛時方十歲,至霍州,李欲逃,恐其累己,雄飛知之」, 頃刻不去左右李乃變服與俱,還寓潞州。金亡,雄飛 不知父所在,往來澤、潞,求之十餘年,入關、陝,歷懷、孟、 潼、華,終求其父弗得,遂入燕。居數歲,盡通國言及諸 部語。至元二年,廉希憲薦之于世祖,召見,陳當世之 務,世祖大悅,授同知平陽路轉運司事,搜抉蠹弊悉 除之。立御史臺,以雄飛為侍御史。雄飛益自感勵,知 無不言。會議立尚書省,雄飛力爭於帝前,忤旨,左遷 同知京兆總管府事。入為兵部尚書。平章阿合馬在 制國用司時,與亦麻都丁有隙,至是羅織其罪,同僚 爭相附會,雄飛不可。秦長卿、劉仲澤亦以忤阿合馬, 皆下吏,欲殺之,雄飛亦持不可。阿合馬怒,奏出雄飛 為澧州安撫使。十四年,改安撫司為總管府,命雄飛 為達魯花赤,遷荊湖北道宣慰使。十六年,拜御史中 丞,行御史臺事,改陝西漢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拜 參知政事。二十一年,盧世榮以言利進用,雄飛與諸 執政同日皆罷。二十三年,起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 決壅滯,黜姦貪,政化大行。卒于官。子五人:師野、師諤、 師白、師儼、師約、師野宿衛東宮。

張懋

编辑

按《元史張子良傳》:「子良、子懋,字之美,有父風。侍子良 官京東,故懋領其眾,從丞相阿朮軍,立歸德府,以其 軍鎮之,移鎮下邳,知歸德府事。李璮叛濟南,以其兵 戍蔡州。中統元年,授泗州軍總把,佩金符。至元七年, 擢濟南諸路新軍千戶,從丞相伯顏南征。懋以勇鷙 將弩前行,伯顏信用之,擢為省都鎮撫。十三年,伯顏」 上其功,宣授懋明威將軍、泗州安撫司達魯花赤。十 四年,改安撫司為總管府,置宣慰使以統之,拜同知 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改授懷遠大將軍、吉州路 總管。懋惡衣糲食,率之以儉,慎刑平政,處之以公。新 府治,設義倉,雖能吏不過也。十七年二月,卒。追封清 河郡侯,諡宣敏。子二人:文煥,以父廕任承務郎,江州 路瑞昌縣尹,文炳三汊河巡檢。文煥子珪,初為高安 縣尹,有異政,由是擢為江西檢校,拜南臺御史,繼為 淮西、江西二道廉訪僉事,用能世其家云。

張九思

编辑

按《元史張九思傳》:「九思字子有,燕宛平人。父滋,薊州 節度使。至元二年,九思入備宿衛,裕皇居東宮,一見 奇之,以父廕當補外,特留不遣。江南既平,宋庫藏金 帛輸內府,而分授東宮者多置都總管府以主之,九 思以工部尚書兼府事。十九年春,世祖巡幸上都,皇 太子從丞相阿合馬留守,妖僧高和尚、千戶王著等」 謀殺之,夜聚數百人,直趨東宮。九思適直宿宮中,叱 宿衛士併力擊賊,盡獲之。三十年,進拜中書左丞,兼 詹事丞。成宗嗣位,改詹事院為徽政,以九思為副使, 進資德大夫、中書左丞。會修世祖、裕宗《實錄》,命九思 兼領史事。大德二年,拜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五 年,加大司徒。六年,進階光祿大夫。薨。子《金界奴》,光祿 大夫、河南省右丞。

張均

编辑

按《元史張均傳》:「均,濟南人也。父山,從軍伐宋,以功為 百戶,俄陞總把,戰死,均襲百戶。中統三年,從征李璮 有功,陞千戶,領兵守淄州。至元十二年,授忠翊校尉、 沂郯翼千戶,從丞相阿塔海戰有功,加武略將軍。十 四年,加宣武將軍。二十二年,陞松江萬戶。二十六年, 從北征,擢明威將軍、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成宗即」 位,命屯田和林,規畫備悉有法。大德元年,改和林等 處副元帥,歷宣慰司同知,陞都元帥,加鎮國上將軍。 延祐元年,卒。子世忠,襲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

張礎

编辑

按《元史張礎傳》:「礎,字可用,其先渤海人。金末,曾祖琛 徙燕之通州。祖伯達,為通州節度判官,遂知通州。父 範,為真定勸農官,因家焉。礎業儒,丙辰歲,平章廉希 憲薦于世祖。己未從世祖伐宋,凡徵發軍旅文檄悉 出其手。中統元年,立中書省,以礎權左右司事。尋出 為彰德路拘榷官,復入為三部員外郎,賜金符,為平」 陽路同知轉運使,改知獻州,同知東平府事,又改知 威州。至元十四年,立諸道提刑按察司,以礎為江南 浙西道提刑按察副使。遷嶺南廣西道提刑按察使。 廣西宣慰使也里脫強奪民財,礎按其罪。遷嶺北湖南道提刑按察副使,授賓州路總管,不赴,拜國子祭 酒。尋出為安豐路總管。三十一年,卒于官,封清河郡 公,諡「文敏。」子淑,衛輝路推官。

張君佐

编辑

按《元史張榮傳》:「榮子奴婢。奴婢卒,子君佐襲佩虎符、 砲水手元帥,戍蔡州。至元十二年,從丞相阿朮攻揚 州。是年冬,又從諸軍破常州。十三年,陞懷遠大將軍。 揚州平,以君佐為安慶府安撫司軍民達魯花赤。十 四年,賊寇黃州,行省命君佐率眾復黃州,因以為黃 州達魯花赤。十五年,加鎮國上將軍,仍砲水手元帥。」 十九年,命率新附漢軍萬人,修膠西閘壩,以通漕運。 二十一年,兼海道運糧事。是年,卒。

張玉

编辑

按《元史張榮實傳》:「榮實子玉,襲父職,為懷遠大將軍、 諸路水軍萬戶。至元十六年,討吉安叛賊有功,加輔 國上將軍都元帥,鎮黃州,改立蘄黃等路都元帥府, 仍管領本道鎮守軍馬。二十一年,入朝,命充保定水 軍上萬戶。二十四年,從征交阯,累戰有功。二十五年, 師還安南,以兵迎戰,大戰連日,水涸,舟不能行,玉死」 焉。子輔襲萬戶。輔卒,子道重襲。

張弘綱

编辑

按《元史張禧傳》:「禧子弘綱,字憲臣,年十八,父禧為主 將所誣,繫獄,將殺之,弘綱直入獄中,獄卒併繫之。弘 綱佯狂謔笑,守者易之,既寢,遂與其父逸去。後從其 父攻城徇池,屢有功。自昭信校尉管軍千戶,陞總管 廣威將軍、招討副使,加定遠大將軍、招討使。盜起安 吉,弘綱率兵擒之,授昭勇大將軍、河南諸翼征行萬」 戶,從右丞劉深征八百媳婦國。師次八番,與叛蠻宋 隆濟等力戰而歿。追封齊郡公,諡「武宣。」子漢當,襲職, 讓其弟鼎。漢後為監察御史,累官至集賢直學士。鼎 襲江陰水軍萬戶。

張甫

编辑

按《山西通志》:「甫,襄垣人,五世同居。至元初旌表。」

張宗演

编辑

按《元史張宗演傳》:「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 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 當至元十三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則命廷 臣郊勞,待以客禮,命主領江南道教。二十九年卒。」

張留孫

编辑

按《元史張宗演傳》:「張留孫者,字師漢,信州貴溪人。少 時入龍虎山為道士,有道人相之曰:『神仙宰相也。至 元十三年,從天師張宗演入朝,世祖與語稱旨,遂留 侍闕下,號之上卿,命尚方鑄寶劍以賜,建崇真宮於 兩京,俾留孫居之,專掌祠事。十五年,授元教宗師,錫 銀印,尋陞江東道同知宣慰司事』。」大德中,加號元教 「大宗師」,同知集賢院道教事。武宗立,召見,賜坐,陞大 真人、知集賢院,位大學士上。尋又加特進。仁宗即位, 進開府儀同三司,加號「輔成贊化保運元教大宗師。」 至治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四。

張康

编辑

按《元史張康傳》:「康字汝安,號明遠,潭州湘潭人。祖安 厚,父世英。康早孤,力學,旁通術數,宋呂文德、江萬里、 留夢炎皆推重之,辟置幕下。宋亡,隱衡山。至元十四 年,世祖遣中丞崔彧祀南嶽,就訪隱逸。彧兄斌言康 隱衡山,學通天文地理。彧還,具以聞,遣使召康至京 師。十五年,授著作佐郎,仍以內嬪松夫人妻之。凡召」 對,禮遇殊厚,呼以「明遠」而不名。久之,乞歸田里,優詔 不許。遷奉直大夫、祕書監丞,年六十五卒。子天祐。

張珪

编辑

按《元史張珪傳》:「珪字公端,弘範之子也。少能挽強命 中。至元十六年,年十六,攝管軍萬戶。十七年,真拜昭 勇大將軍、管軍萬戶,鎮建康。二十九年,入朝,拜鎮國 上將軍,江淮行樞密副使。成宗即位,行院罷。大德三 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陝,問民疾苦,振恤孤貧,罷 冗官,黜貪吏。還擢江南行御史臺侍御史,換文階中」 奉大夫,遷浙西肅政廉訪使。召拜僉樞密院事,又拜 江南行臺御史中丞,謝病歸。武宗即位,召拜太子諭 德,未數日,拜賓客。尚書省立,召拜左丞。皇慶元年,拜 榮祿大夫、樞密副使。皇太后以中書右丞相鐵木迭 兒為太師,萬戶別薛參知行省政事,珪曰:「太師論道 經邦,鐵木迭兒非其人,別薛無功,不」得為外執政。車 駕度居庸,失列門,傳皇太后旨,召珪切責杖之。珪創 甚,輿歸京師,明日,遂出國門。珪子景元以父病篤,告 遽歸,帝不懌,遣參議中書省事換住往,賜之酒,遂拜 大司徒,謝病家居。繼丁母憂,廬墓寢苫,啜粥者三年。 至治二年,起珪為集賢大學士,又拜中書平章政事。 泰定元年,帝開經筵,封蔡國公,知經筵事。二年,得旨 暫歸。三年春,上遣使召珪,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 帝察其誠病,命養疾西山。繼得旨還家。四年十二月 薨。珪自號「澹菴。」子六人。

===張思明===
考證
按《元史張思明傳》:「思明,字士瞻,其先獲嘉人,後徙居

輝州。思明穎悟過人,讀書日記千言。至元十九年,由 侍儀司舍人辟御史臺掾,又辟尚書省掾,擢為大都 路治中。思明固辭,乃改湖廣行省都事。元貞元年,召 為中書省,檢校六曹,無滯案,遷戶部主事。大德初,擢 左司都事。五年,轉吏部郎中。九年,改集賢司直。十年」, 除江浙行中書省左右司郎中。至大三年,遷兩浙鹽 運使,未上,入參議樞密院事,改中書省左司郎中。皇 慶元年,再授兩浙鹽運使。二年,召為戶部尚書。延祐 元年,進參議中書省事。三年,拜中書參知政事。仁宗 即位,近臣疾其持法峭直,日構讒間,出為工部尚書。 帝問左右曰:「張士瞻居工部,得無怏怏乎?」對曰:「勤政 如初。」帝嘉嘆之,命授宣政院副使。五年,除西京宣慰 使,拜中書參知政事,陞左丞。及拜住為左丞相,與帖 木迭兒各樹朋黨,賊害忠良,誣以不支蒙古子女口 糧,餓死四百人,遂廢于家。天曆元年,起為江浙行中 書省左丞。二年,復以中書左丞召入覲,移告去。《重紀》, 至元三年卒。思明平生不治產、不畜財。尢明於律;與 謝仲和、曹鼎新同稱「三絕。」諡「貞敏。」

張孔孫

编辑

按《元史張孔孫傳》:「孔孫,字夢符,其先出遼之烏若部, 為金人所并,遂遷隆安。父之純,為東平萬戶府參議, 夜夢謁孔子廟,得賜嘉果。已而孔孫生,因丐名於衍 聖公,遂名今名。既長,以文學名,辟萬戶府議事官。廉 希憲居政府,辟為掾。及安童為相,尢禮重之,授戶部 員外郎,出為南京總管府判官,僉四川道提刑按察」 司事,尋陞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遷浙西,改同知保 定路總管府事,俄拜侍御史,行御史臺事。至元二十 二年,除禮部侍郎,尋陞禮部尚書,擢燕南提刑按察 使。二十八年,改肅政廉訪司使,拜僉河南江北行中 書省事。亡何,除大名路總管,大興學校,擢淮東道肅 政廉訪司使。召還,拜集賢大學士。久之,請老還家,拜 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致仕。大德十一年,卒。孔孫 素以文學名,且善琴,工畫山水竹石,而騎射尢精。及 其立朝,讜言嘉論,有可觀者,士論服之。

張孝忠

编辑

按《元史張萬家奴傳》:「萬家奴子孝忠,為船橋萬戶,少 從父軍中,好攻戰。至元二十二年,加明威將軍。二十 七年,詔從西征,至沙、瓜諸州,還,賜虎符,僉書四川等 處行樞密院事。院罷,以本軍萬戶鎮成都,卒。」

張伯淳

编辑

按《元史張伯淳傳》:「伯淳字師道,杭州崇德人。少舉童 子科,以父任,銓授迪功郎、淮陰尉,改揚州司戶參軍。 尋舉進士,監臨安府都稅院,陞觀察推官,除太學錄, 入本朝。至元二十三年,授杭州路儒學教授,遷浙東 道按察司知事。二十八年,擢為福建廉訪司知事,進 階奉訓大夫。謁告以歸,授慶元路總管府治中。行省」 檄按疑獄,衢、秀皆得其情。大德四年,即家拜翰林侍 講學士。明年造朝,扈從上都。又明年卒。

張閏

编辑

按《元史張閏傳》:「閏,延安延長縣人,隸軍籍。八世不異 爨,家人百餘口,無間言,室無私藏。閏兄顯卒,即以家 事付姪聚,聚辭曰:『叔,父行也,叔宜主之』。閏曰:『姪,宗子 也,姪宜主之』。」相讓既久,卒以付聚。至元二十八年,旌 表其門。

張昇

编辑

按《元史張昇傳》:「昇字伯高,其先定州人,後徙平州。昇 幼警敏過人,既長,力學工文辭。至元二十九年,用薦 者授將仕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預修《世祖實錄》。陞 應奉翰林文字,尋陞修撰,歷遷太常博士。至大初,改 太常寺為太常禮儀院,即除昇為判官。久之,外補知 汝寧府。部使者舉治行為諸郡最,歷江西行省左右」 司郎中,除紹興路總管。昇既謹於繩吏,又果於去民 瘼,故人心悅服。歷湖北道廉訪使、江南行臺治書侍 御史,召為參議中書省事,改樞密院判官,尋復中書 參議。至治二年,拜治書侍御史。明年,出為淮西道廉 訪使。泰定二年,拜陝西行省參知政事,尋遷遼東道 廉訪使,召拜侍御史。天曆初,出為山東道廉訪使。踰 年,召為太禧院副使,除河南省左丞,復遷淮西道廉 訪使,乞致仕。至順二年,復起為集賢侍講學士。元統 元年,告省先墓歸。至正元年,卒,諡文襄。

張復

编辑

按《萬姓統譜》:復字剛父,博學工詩文,與趙子昂、牟應 龍輩,號「吳中八俊。」

張文瑞

编辑

按《萬姓統譜》:「文瑞,真定人。時方用武,文瑞在軍中,日 以文章自隨。至元初,授棠邑尹,清介自立。及代父老 借留,適京師,始立總管。召為經歷,政聲益聞。歷遷同 知濬州事。首葺廟學,作興士類。子淵,亦知濬州。」

張樞

编辑

按《萬姓統譜》:「樞字子長,金華人。聰慧爽朗,于書無所不讀。嘗譏宋高宗忘親事讎,而迺為之定復兩宮之 計。時前代遺老尚存,無不降嘆。《後漢書》七十三卷,是 非予奪,咸有論著,名曰《訓志》。詔取藏於宣文閣。累辟 不起,士論高之。」

張簠

编辑

按《樂陵縣志》:「簠字公文,樂陵人。由國子伴讀歷至嘉 議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卒贈通議大夫、禮部尚 書,追封清河郡侯,諡孝穆。」

張策

编辑

按《樂陵縣志》:「策字公略,國子伴讀,累官至河南東西 道兼訪司僉事。孝感芝生,詔旌宅里。」

張飛卿

编辑

按《樂陵縣志》:「飛卿,監察御史,拜太醫院使,累官至左 丞護軍,封清河郡公。秉身剛正,不畏強禦。」

張與棣

编辑

按《元史張宗演傳》:「宗演卒,子與棣嗣,為三十七代,襲 掌江南道教。至元三十一年入覲,卒於京師。」

張與材

编辑

按《元史張宗演傳》:「宗演子與棣卒。元貞元年,弟與材 嗣,為三十八代,襲掌道教。大德五年,召見于上都幄 殿。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錄。武宗即位,來覲, 特授金紫光祿大夫,封留國公,錫金印。仁宗延祐三 年卒。」

張子夔

编辑

按《元史孔全傳》:「張子夔,安西人。父喪,每夜半,以背負 土,肘膝行地,匍匐至葬所,篩細土為墳。以有司所請, 表異之。」

張琛

编辑

按《元史孔全傳》:「解州張琛,居喪有至行,廬墓次,負土 為墳。以有司所請,表異之。」

張本

编辑

按《元史楊一傳》:「張本,東昌茌平人。篤孝,事伯父、叔父 皆甚謹。伯父嘗病,本晝夜不去側,復載以巾車,步挽 詣岱嶽禱之。至大四年,旌其家。」

張慶

编辑

按《元史楊一傳》:「張慶,真定人。善事繼母。伯父泰異居 河南,慶聞其貧,迎歸養之。至大四年,州縣以聞,旌其 家。」

張養浩

编辑

按《元史張養浩傳》:「養浩,字希孟,濟南人。幼有行義,讀 書不輟。山東按察使焦遂聞之,薦為東平學正。游京 師,獻書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為禮部令史,仍薦 入御史臺。及為丞相掾,選授堂邑縣尹。仁宗在東宮, 召為司經,未至,改文學,拜監察御史。養浩疏時政萬 餘言,言皆切直,當國者不能容,遂除翰林待制。復構」 以罪,罷之,戒省臺勿復用養浩恐及禍,乃變姓名遁 去。尚書省罷,始召為右司都事。遷翰林直學士,改祕 書少監。延祐初,設進士科,遂以禮部侍郎知貢舉,擢 陝西行臺治書侍御史,改右司郎中,拜禮部尚書。英 宗即位,命參議中書省事,以父老棄官歸養。天曆二 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陝西行臺中丞。到官四 月,未嘗家居,止宿公署,夜則禱于天,晝則出賑饑民, 終日無少怠。遂得疾不起,卒。追封濱國公,諡文忠。二 子:彊、引、彊先卒。

張嗣成

编辑

按《元史張宗演傳》:「宗演子與材,延祐三年卒。四年,子 嗣成嗣為三十九代,襲領江南道教主,領三山符錄。」

張起巖

编辑

按《元史張起巖傳》,「起巖字夢臣,其先章丘人,五季避 地禹城。高祖迪以元帥右監軍權濟南府事,徙家濟 南。當金之季,張榮據有章丘、鄒平、濟陽、長山、辛市、蒲 臺、新城、淄州之地,歲丙戌,歸於太祖,始終能效忠節, 迪與其子福實先後羽翼之。福仕為濟南路軍民鎮 撫兵鈐轄,生東昌錄事判官鐸,鐸生四川行省儒學」 副提舉範,範生起巖。初,其母丘氏有娠,見長蛇數丈 入榻下,已忽不見,乃驚而誕。起巖年弱冠,以察舉為 福山縣學教諭,中延祐乙卯進士首選,除同知登州 事,特旨改集賢修撰,轉國子博士,升國子監丞,進翰 林待制。丁內艱,服除,為監察御史,遷中書右司員外 郎,進左司郎中,拜太子右贊善。丁外艱,服除,改燕王 府司馬,拜禮部尚書。文宗親郊,起巖充大禮使,轉參 議中書省事。中書方列坐銓選,起巖薦一士可用,丞 相不悅,起巖即攝衣而起,丞相以為忤己。遷翰林侍 講學士、知制誥,修《三朝實錄》,加同知經筵事。已,擢陝 西行臺侍御史,將行,復留為侍講學士。拜江南行臺 侍御史,召入中臺為侍御史,轉燕南廉訪使。搏擊豪 強,不少容貸。陞江南行臺御史中丞,拜翰林學士承 旨,知經筵事。拜御史中丞,論事剴直,無所顧忌。詔修 遼、金、宋三史,復命入翰林為丞旨,充總裁官。積階至 榮祿大夫。上疏乞骸骨歸。後四年卒,諡曰「文穆。」子二 人:琳琛

張恭

编辑

按《元史張恭傳》:「恭,河南偃師人。以兵部符署鷹房府 案牘。親老,辭歸侍養,墾理先墓,身負水灌松柏。父喪, 過哀,侍母馮氏尢謹。母有疾,恭手除溷穢,喂哺飲食, 且嘗糞以驗疾勢。天曆初,西兵至河南民悉竄,恭守 視母病,項中一劍不去,母驚悸而歿。恭居喪盡禮,人 稱孝焉。有詔旌其閭。」

張旺舅

编辑

按《元史張旺舅傳》:「旺舅,安豐霍丘人。幼失父。母陳氏 病,旺舅無貲,命醫,惟日夜痛哭,禮天求代,未幾遂愈。 又自以生業微,不能多給,竟不娶以終母年。縣令言 於朝,旌之。」

張思孝

编辑

按《元史張思孝傳》:「思孝,華州人。母喪,以孝聞。父疾,調 護甚至。不愈,復潔齋致禱,乞以身代,未幾,遂痊。至順 三年,表其門。」

張楨

编辑

按《元史張楨傳》:「楨字約中,汴人。幼刻苦讀書,登元統 元年進士第,授彰德路錄事,辟河南行省掾。踰年,除 高郵縣尹,門無私謁。累除中政院判官。至正八年,拜 監察御史。二十一年,除僉山南道肅政廉訪司事,至 則劾中書參知政事也先不花、樞密院副使脫脫木 兒、治書侍御史奴奴弄權誤國之罪,不報。楨即辭去」, 居河中安邑山谷間,結茅僅容膝。有訪之者,不復言 時事,但對之流涕而已。二十四年,索羅帖木兒犯闕, 皇太子出居冀寧,奏除贊善,又除翰林學士,皆不起。 後三年卒。

張䇓

编辑

按《元史張䇓傳》:「䇓字達善,其先蜀之導江人。蜀亡,僑 寓江左金華,所學弘深微密。至元中,行臺中丞吳曼 慶聞其名,延致江寧學宮,俾子弟受業。其在維揚,來 學者尢眾。大臣薦諸朝,特命為孔、顏、孟三氏教授。鄒 魯之人服誦遺訓,久而不忘。䇓氣宇端重,音吐洪亮, 講說特精詳,子弟從之者詵詵如也。至正中,真州守」 臣以䇓及郝經、吳澄皆嘗留儀真,作祠宇祀之,曰「三 賢祠。」

張翥

编辑

按《元史張翥傳》:「翥字仲舉,晉寧人。以詩知名。至元末, 同郡傅巖起居中書,薦翥隱逸。至正初,召為國子助 教,分教上都生。尋退居淮東。會修遼、金、宋三史,起為 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史成,歷應奉修撰,遷太常博士, 陞禮儀院判官。又遷翰林,歷集賢學士。以翰林學士 承旨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致仕。二十八年三月卒。」

張緝

编辑

按《元史張緝傳》:「緝字士朝,益都膠州人。性孝友,能詩 文。至正七年,與兄紳、弟經同領鄉薦,由澤州儒學正 轉泰州幕職,棄之,養親,居揚州。十五年,揚州亂,緝母 姬氏方臥病,賊突入臥內,舉槍欲刺姬,緝以身蔽姬, 槍中緝脅,三日而死。」

張友明

编辑

按《廣東通志》:「友明,吳川人。至正九年,海寇犯合浦,逼 瓊山宣慰司。檄化州路通判游弘道以友明為義士, 同會兵追寇於澄邁之石。」請幫助識別此字。港,時寇死戰,友明為先 鋒與戰。俄而海南番兵赴水走,寇乘勝四合,諸兵皆 潰,惟友明力戰而死。

張紹祖

编辑

按《元史張紹祖傳》:「紹祖,字子讓,潁州人。讀書力學,以 孝行聞於朝,特授河南路儒學教授。至正十五年,奉 父避兵山間,賊至,執其父將殺之,紹祖泣請代父死。 賊怒,以戈擊之,戈應手挫鈍,因感而相謂曰:『此真孝 子,不可害』。乃釋之。」

張桓

编辑

按《元史張桓傳》:「桓字彥威,真定槁城人。父木,知汝寧 府,因家焉。桓以國子生釋褐,授滑之白馬丞,入補中 書掾,擢國子典簿,拜陜西行臺監察御史,以言事不 合去。未幾,汝寧盜起,桓避之確山。賊久知桓名,襲獲 之,請為帥,弗聽,擁至渠魁前,桓與之抗論逆順,其徒 捽桓起跪,桓仰天大呼,詈叱彌厲。賊知終不可屈,遂」 刺之。事聞,諡「忠潔。」

張端

编辑

按《浙江通志》:「端,涿州人。父君錫,至正末任平陽州判, 因家焉。方明善破平陽,俘君錫入郡,端隨往,日夜涕 泣不食。既而明善沈君錫於江,端抱父俱沈死。」

張子忠

编辑

按《江西通志》:「子忠,新昌人。元至正壬辰,紅巾攻陷新 昌,子忠同毛忠吾、李子鈞、郭克敬興義兵,克復州治。 子忠被執,破肚出腸,罵聲不絕而死。」

張士謙

编辑

按《萬姓統譜》:士謙,樂安人。累官南臺監察御史,兵至, 加刃於頸,以脅之降,士謙曰:「吾為國盡忠,豈畏死耶? 可急殺我!」至死色不為變,罵語不絕。事聞,追封清河郡伯。

張真

编辑

按《浙江通志》:真幼育於臨海陳氏。元末兵入郡城,老 稚走匿,真獨抱主人幼子祚出,遇兵卒,脅令棄祚以 從,真不可,哀籲再四,卒欲殺祚,真以身翼庇,被數刃 不動,卒乃舍之而去。真抱祚還,創甚。或慰之,真曰:「吾 素受主恩,止此一息,何忍棄之?吾今死無憾矣。」越三 日卒。

張子英

编辑

按《萬姓統譜》:子英,建寧人。幼孤,侍母王氏獨居。元季, 盜賊擾攘,妻子俱被擄,子英負母逃避,備經險阻。後 寓居黃溪,傭書為養。母常思婦孫,寢食不安。子英跪 曰:「但得母安,妻子可復返。」賊退,遂奉母歸故里,妻子 亦果得還。

張庸

编辑

按《浙江通志》:「庸字存中,其先真定人。父清,父從晁招 討來溫,因家焉。庸性豪爽,精太乙,數以策干經略使 李國鳳,授福建行省員外郎,治兵于閩,會計事赴京, 因進《太乙數圖》。順帝喜之,擢祕書少監。時太子立大 撫軍院,命庸團結房山,遷同僉將作院事,除刑部尚 書。會諸寨既降,庸守駱駝谷,遣從事段禎請援擴廓」 帖木兒,不報。庸嬰守拒戰,眾將潰,庸無去志。已而寨 民李世傑執庸出降,見主將。庸不屈,與禎同被殺。

張天雨

编辑

按《萬姓統譜》:「天雨,杭州人,宋崇國文忠公九成之裔。 早從方外學,風裁凝峻,工書,善詩詞。與吳興趙孟頫、 浦城楊載、蜀郡虞集諸公為文字交。嘗居茅山,著《茅 山志》,自號句曲外史。」

張昇

编辑

按《延平府志》:「昇字伯起,順昌人。幼穎悟不群,八歲能 誦《五經》,九歲以神童聞於朝。年十二除祕書省正字。 累官至江南等處儒學提舉,階奉議大夫。至正末,陳 友諒陷豫章,昇不食死。」

張光遠

编辑

按《江西通志》:「光遠,永豐人。元季,盜起殺掠,光遠建策 欲剪之。寇知,率眾大擊,殺之。」

張弘毅

编辑

按《河南通志》:「弘毅,脩武人。七世同居,一門孝友,長幼 敦睦,財無私蓄。詔旌其門曰『孝義』。」

張政

编辑

按《河南通志》:「政,臨漳人。六世同居,家口四十餘人,各 守禮法,族黨稱其孝義。有司以狀聞,詔旌其家。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