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201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一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一卷目錄

 登極部彙考二十七

  明三太祖洪武一則 惠宗建文一則

皇極典第二百一卷

登極部彙考二十七 编辑

明三 编辑

太祖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辛卯惠宗以皇太孫即皇帝位 编辑

按《名山藏典謨記》,「建文君者,懿文皇太子次子而高 皇帝孫也。懿文太子先高帝薨,高帝崩,君以太孫嗣。 君名允炆,生而偏顱,高帝弗喜。成童,聰穎能詩。初,懿 文太子仁柔亡武,君亦文弱,好詩《書》,不任法律。太子 薨,高帝屬心燕王,以學士劉三吾言,乃立君為太孫, 使預政。太孫時時尚寬大,中外有欣欣之心。高帝末」 年,其諸子存而壯者,成祖若周王橚,皆與太子同出。 高皇后胡妃子楚王槙,達妃子齊王榑,郭妃子蜀王 椿、代王桂、谷王橞,胡妃子湘王柏,郜妃子肅王楧,韓 妃子遼王植,余妃子慶王㮵,楊妃子寧王權,周妃子 岷王楩。始,高帝王諸子,多國邊陲,以為陲固,令置三 護衛,其王中原者,亦皆有土。大方太孫既立,諸王以 兄子易之,太孫以為憂。嘗謂其傅黃子澄曰:「諸王皆 尊屬,擁重兵,即陛下千秋萬歲後,曷制之?」黃子澄曰: 「諸王雖有三護衛,僅足自固。明兵滿天下,其孰能當?」 太孫曰:「善。」高皇帝大漸,以齊泰為兵部尚書,受遺詔,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辛卯,太孫即皇帝位。其以明 年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二十五年九月庚寅,立皇孫允 炆為皇太孫。懿文太子薨,上御東角門,對群臣泣。翰 林學士劉三吾進曰:「皇孫世嫡,富於春秋,正位儲極, 四海繫心。皇上無過憂。」上曰:「善。」至是立為皇太孫,詔 曰:「曩者列聖相繼,馭宇者首建儲君。朕甲辰即王位, 戊申即帝位,於今二十五年。前者選將練兵,奠生民」 於田野。統一以來,除奸貪,去豪強,用心多矣。邇來蒼 顏皓首,儲嗣為重。九月十三日,冊嫡孫允炆為皇太 孫,奉上下神祇,以安黎庶。太孫英明仁厚,好文章典 禮,既為太孫,中外萬幾,時付裁決。當是時,政治嚴毅, 太孫濟以寬大,中外欣然愛戴。三十一年閏五月辛 卯,皇太孫即皇帝位。詔曰:「天降下民,作之君。我太祖 高皇帝受天明命,統有萬邦,宵衣旰食,弘濟斯民。凡 事有益于天下者,無所不用其心。政教休明,規模弘 遠。朕以眇躬,纂承大統,恭依遺詔,於洪武三十一年 閏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夙夜祗懼,思所以克相上 帝,寵綏四方,以無忝我皇祖之大命。永維寬猛之宜, 誕布維新之政。其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於 戲!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當遵先聖之言,期致雍熙之 盛。百辟卿士,體朕至懷。

惠宗建文四年六月乙丑成祖以燕王即皇帝位 编辑

按《名山藏典謨記》:「成祖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 太祖分王諸王,以燕元舊京近邊,擇可鎮服者居之, 以封上。洪武末年,使諸王出塞捕寇,燕、晉二王壯而 近,常被命同行,獨上深入有功,嘗一擒乃兒不花,再 擒孛林帖木兒等數十人,自是邊境得安。上狀貌奇 偉,美髭髯,英武寬仁,豪傑樂用其精熟武事,老將皆」 謂不及也。太祖以威武治天下,心柔,太子注意上。涼 國公玉時進間太子曰:「主上諸子,中殿下度誰最愛 者?」太子曰:「莫若燕王。」玉曰:「臣亦知之。臣聞望氣者言, 燕地有天子氣,殿下審之。」太子曰:「燕王事我甚恭。」久 之,太子薨,太祖益屬意,以學士劉三吾對立太孫。太 孫慮諸王太盛,既即位,聽齊泰、黃子澄計。未改元而 遷周王雲南,拘齊王京師。改元而湘王自焚,齊王廢, 代王幽、岷王流,遂日夜防燕。建文元年六月授密詔 北平都指揮謝貴逼圍王城柵,斷端禮門、四門路,殺 王城卒。七月且逮上,都指揮張信密以告。上遣朱能 覘之。還報曰:「救死於頸,不可後也。」上乃用張玉、朱能 言,擒謝貴及北平布政使張昺,上書建文君,請遵高 皇帝祖訓,起兵誅泰、子澄二姦臣。建文君不報,遂起 兵,去其年紀,但稱元年。於是以丘福、張玉、朱能為都 指揮僉事,擢布政司吏李友直本司右參議,而布政 司參政郭資、按察副使墨麟、都指揮同知李濬、陳恭 等皆從上。上諭將士曰:「我國家至親,受祚以來,守法 循分。爾曹共見少主信任姦臣,殘害骨肉,削奪五王, 又及於我高皇帝后。創業艱難,封建諸子,以嗣以續。 皇天后土,實則何辜?吾義與姦臣不共戴天矣!」言已 垂涕。將士感動,風雨四起,咫尺昏昧。少焉,東方雲開 露青天尺許,有光燭地,映徹上下。將士皆喜,謂上得天,一戰而奪九門,再戰而破壩上,三戰而「火白溝,四 戰而拔滄州,五戰而蹂夾河,六戰而得槁城,七戰而 掩靈壁,凡七大戰,遂涉泗濟淮,克盱眙,下揚州,渡江 取鎮江,至金川門,谷王橞開門以迎王師,上按兵入, 建文君燔宮赴火死,四年六月乙丑也。」丙寅,諸王、群 臣請即天子位,三勸進。己巳,謁孝陵。欷歔感慕,攬轡 回營。諸王群臣備法駕,奉寶璽,道迎,遮擁登輦。軍卒 耆老萬眾,夾道拜頫,懽呼稱萬歲,遂即位。初,建文時, 有道士歌於途曰:「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 已忽不見。至是驗云。復周王橚、齊王榑爵土,政由洪 武之舊,召用洪武舊人,稱今年為洪武三十五年。凡 從征靖難之臣,遷敘有差。戮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 於市。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天地南郊。還,御奉天殿,告 即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永樂元年。

按明《昭代典則》,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以兵部尚書 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受顧命輔皇太孫,時諸王皆 尊屬,擁重兵專制,地嫌勢迫,詔諸王臨邸中,毋奔喪, 王國所在吏民悉聽朝廷節制。詔下,諸王不悅,謂此 齊尚書疏間我也。建文為皇太孫時,坐東角門,謂子 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奈何』?對曰:『諸王僅有護兵,纔 足自守。萬一有變,以六師臨之,誰其能支!漢七國非 不強,卒抵亡滅。小大強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 也』。」太孫喜,每呼子澄黃先生。太孫即位,倚任子澄,謂 曰:「先生無忘東角門之言。」子澄頓首應曰:「不敢。」遂出, 與齊泰議削奪諸王兵權。秋七月,廢周定王為庶人。 建文元年春正月,令親王不得節制文武吏士。文皇 來朝,行皇道,入登陛不拜。監察御史曾鳳韶劾王不 敬,帝曰:「至親勿問。」戶部侍郎卓敬密奏曰:「燕王智慮 絕人,酷類先帝。夫北平者,強幹之地,金、元所由興也。 宜徙燕,封南昌,以絕禍本。夫萌而未動者,幾也;量時 而為者,勢也。勢非至勁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帝 覽奏,大驚,袖翼日,語敬曰:「燕王骨肉至親,何得及此?」 曰:「楊廣、隋文非父子耶?」帝默然良久曰:「卿休矣。」事竟 寢。夏四月,召湘王柏于荊州,柏自焚。卒召齊王榑留 京師,誅其護衛指揮柴真等,幽代王桂于大同,縶岷 王楩于雲南,並廢為庶人。秋七月,文皇起兵于燕,號 「靖難兵。」北平右布政使郭資、都指揮張信遂降掌布 政司事。侍郎張昺、都指揮使謝貴,燕府長史葛誠、伴 讀余逢辰皆死之。先是,文皇入朝,還國即託疾。久之, 僉事湯宗、百戶倪諒等屢上變告。燕府長史葛誠、伴 讀余逢辰頗聞其謀,嘗諫之。文皇稱病篤。大暑,圍火 爐搖顫,曰:「寒甚!寒甚!」宮中亦杖而行。北平三司官入 問疾,葛誠、余逢辰密告張昺、謝貴曰:「殿下本無恙,公 等勿解防,恐一旦不可測。」初,昺至北平,以吏李友直 機警,寄心腹,令詗府中事。友直輒先事泄昺謀,以故 府中得為備。時蘇州妙智庵僧姚廣孝,洪武中以詔 選高僧待文皇,文皇嘗出對聯云:「天寒地凍,水無一 點不成冰。」廣孝對云:「國亂時危,王不出頭誰作主。」又 承運殿䲭吻墜地,文皇心惡之。廣孝云:「他要換顏色 矣。」謂以黃易綠也。因贊助出師,運籌帷幄。有燕山右 護衛指揮僉事張玉及燕山中護衛副千戶朱能,遂 請文皇起兵。文皇曰:「昺貴已先防非計,禽二人不可。」 會葛誠密疏聞,建文帝適燕府遣人奏事京師,遂執 下獄,得其密謀蹤跡,即發符逮府中官校,又令昺貴 以兵內應。文皇盡縛官校置庭中,召昺貴入,與械去 昺意。文皇見兵大集,窘不得已,縛府中人獻朝廷,不 妄與謝貴入,至端禮門內,伏兵起,縛昺貴二人。文皇 擲杖起立曰:「我何病,為爾輩所逼耳!」昺貴不服,皆死 之。北平都指揮彭二聞殺昺貴,急跨馬大呼,市中集 兵得千餘人,欲入端禮門。文皇遣健卒龐來興、丁勝 格殺,二兵亦散。文皇大恨葛誠,遂殺誠,族其家。余逢 辰泣諫,死之。北平九門謝貴,先皆立柵,朱能、張玉遂 焚諸柵,奪九門,撫綏城內外,三日悉定。都指揮使余 瑱既與謝貴合謀不遂,乃走守居庸關。馬宣巷戰不 勝,東走薊州。宋忠自開平率兵三萬至居庸關,不敢 進,退保懷來。文皇上書言:「皇考太祖高皇帝,艱難百 戰,萬死一生,定天下,成帝業,傳之萬世,封建諸子,鞏 固宗社,為磐石安。不幸皇考賓天,陛下嗣承大寶,而 奸臣齊泰、黃子澄輩,包蓄禍心,恣讒奮毒,假陛下之 威權,翦皇家之枝葉,橚榑柏、桂,楩五弟,不數年間,並 見削奪。雖有愆過,未聞不軌,輒削王爵,奪王土,轉徙 流離,行路矜惻,柏尤可憫,闔室自焚。聖仁在上,胡寧 忍此?蓋非陛下之心,皆奸臣所為也。心尚未足,又以 加臣。臣守藩于燕,二十餘年,寅畏小心,奉法循分。陛 下嗣統以來,臣事君之誠,明於皎日。臣以君臣大分, 骨肉至親,恆思加慎,為諸王先。而奸臣䟦扈,蔽陛下 之聰明,誣直為枉,加禍無辜,執臣奏事人,箠楚刺爇」, 備極苦毒,迫言臣謀不軌。遂分布宋忠、謝貴、張昺等 於北平城內外,甲馬馳突於街衢,鉦鼓喧鞠於遠邇, 圍守臣府,周匝嚴密,小大凜凜,如臨湯火。已而護衛 人執貴、昺,始詢知奸臣欺詐之謀,號地呼天,擗踊無訴。竊念「臣於懿文皇太子,同父母兄弟也,今事陛下 如事天也。權姦之心,不止害臣,譬伐」大樹,先翦附枝。 親藩誅滅,朝廷孤立,奸臣得志,社稷危矣。伏望陛下 廓日月之明,奮雷霆之斷,渙發德音,去此兇慝,以肅 清朝廷,以永安宗社,以保全親藩。遙仰天門,敬攄愚 懇,惟陛下念之。臣又竊計,奸權之黨,必已蟠結深固, 恐陛下未易除之。伏睹《祖訓》有云:「如朝無正臣,內有 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 平之。臣謹俯伏俟命,惟陛下念之念之。」甲戌,通州衛 指揮房勝以城降于靖難兵。丙子,北平都指揮使馬 宣起兵薊州,出戰被執,死之。遵化衛指揮蔣玉、密雲 衛指揮鄭亨,皆以城降於靖難兵。甲申,靖難兵攻懷 來,錦衣衛指揮宋忠、北平都指揮使余瑱、彭聚、孫泰 兵敗,皆死之。丙戌,永平指揮趙彝、郭亮以城降于靖 難兵。庚寅,都指揮卜萬與其部將陳亨、劉貞引大寧 兵號十萬,出松亭關,駐沙河,進攻遵化。文皇聞之,援 遵化,萬等退保松亭關。陳亨陰欲輸款於燕,畏萬不 敢發。文皇貽萬書,盛稱萬而極詆毀亨。緘識牢密,召 所獲大寧卒解縛,厚賞之,置書衣中,俾歸,密與萬,故 使同獲卒見之,尋遣與俱,而不與賞。其不得賞者大 恚,至即發其事。陳亨、劉貞搜賞卒衣,得與萬書,遂縛 萬下獄,聞於朝,籍其家。以長興侯耿炳文為征鹵大 將軍,駙馬都尉李堅為左副將軍,都督甯忠為右副 將軍,帥師北進。詔天下曰:「朕奉高皇帝遺詔,纂承大 統,宵衣旰食,思圖善以安民。豈意國家不幸,骨肉之 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橚潛為不軌,辭連燕、齊、湘 三王,朕以親親之故,不忍暴其過,止正橚罪,餘皆不 問。今年齊王榑謀逆事覺,推問犯者,又言與湘王柏、 燕王棣同謀大逆,柏自知罪惡難逃,先自焚死,榑已 廢為庶人。朕以燕王於親最近,未忍究其事,今乃稱 兵犯闕,不得已遣長興侯耿炳文等率兵三十六萬 往討其罪。咨爾中外臣民軍士,各宜懷忠守義,與國 同心,永安至治。」祭告天地、宗廟社稷,書諭諸王,命安 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 成、徐凱、李文、陳暉、平安等率師並進。八月,《靖難》兵克 雄縣,執都督潘忠、楊松。《靖難》兵至真定,耿炳文逆戰, 敗績。李堅、甯忠、顧成皆被執,顧成遂降于靖難兵。建 文帝聞炳文敗,謂黃子澄曰:「奈何?」子澄對曰:「勝敗軍 家常事,無足慮。今天下全盛,士馬精強,兵甲堅利,糧 餉充足,區區一隅,豈足當天下之力?調兵五十萬,四 面攻之,眾寡不敵,必成擒矣。」曰:「孰堪將者乎?」子澄曰: 「李景隆可以當之。前不用炳文而用景隆,豈有此失?」 遂遣景隆代炳文,命高巍參贊李景隆軍務。九月,吳 高總兵守遼東,與都督耿瓛、楊文率遼東兵圍永平。 文皇遂還眾援永平,高等退保山海關。文皇曰:「高雖 怯,行事差密,文勇而無謀,去高,文不足慮也。」乃遣人 遺二人書,盛譽高詆文,故易其函,投二人所。二人得 書,並聞之。建文帝竟疑高,削爵徙廣西,獨命文守遼 東。耿瓛數請攻永平,以動北平,文不聽。李景隆進營 河間,吳傑兵潰於真定。傑遁還京,謫為寧海衛指揮 使。冬十月,靖難兵襲破大寧,都指揮朱鑑死之。李景 隆攻北平,靖難兵以大寧諸軍、三衛騎兵趣援。景隆 敗奔德州。十二月庚申,靖難兵攻廣昌,守將楊宗以 城降。薊州鎮撫曾璿起兵攻北平,不克,死之。參贊軍 務高巍上書言:「臣願使燕,披忠膽,大陳義理,曉以禍 福及親親之誼。」遂遣往燕,自稱國朝處士臣某,上書 燕國大王。其詞曰:「志慕仲連,子善與人,排難解紛,名 世不朽。」我太祖升遐,遺詔內外臣民同心輔政。我聖 明天子嗣登寶位,誕布維新之政,下「養老之詔,天下 感戴,奚啻考妣。朝野皆曰:『內有聖明君王,外有骨肉 藩翰,帝王之治可待。不意大王與朝廷有隙,張皇三 軍,抗禦六師,竟不知其意何出?在朝諸臣,執言仗義, 以順討逆,臣以為動干戈孰若和解,使帝者復帝,王 者復王,君臣之義大明,骨肉之親愈厚。臣所以得奉 明詔,置死度外,來見』」大王,欲盡一言,求頸血污地者, 稱臣。宿許,太祖「生當殞首,死當結草」之願也。昔周公 聞流言,即避位居東,若大王始知謀逆者,擒送京師, 或戮而奏聞,或解其護衛,或質所愛子孫,釋骨肉猜 忌之疑,塞讒賊離間之口,不與周公比隆哉!慮不及 此,遂檄遠邇,大興甲兵襲疆宇。任事者得藉口以為 殿下,「假誅左班文臣,實欲效漢吳王倡七國以誅晁 錯為名家。必自毀然後人毀之。恐一奸雄豪傑,鳩集 無賴,因時乘釁,率眾數萬,突起而橫擊之,萬一有失, 大王獲罪先帝矣。今大王據北平,取密雲,下永平,襲 雄縣,掩真定,易若建瓴。但自興兵以來,經今數月,尚 不能出,區區蕞爾一隅之地,較以天下十五而未有 一焉。大王將士殆亦疲矣!況朝廷天下無限之師,大 王以一國有限之眾應之。大王同心之士大約不過 三十萬。大王與我聖天子義則君臣,親則骨肉,尚生 離間之疑,況三十萬異姓之士,可保終身困迫而死 於殿下乎?大王信臣言,上表謝罪,按甲休兵。朝廷寬宥,再修親好。天意順,人心和,太祖在天之靈亦安矣。 不然,執迷不回,僥倖悖事,恐與伯夷、叔齊、泰伯、仲雍 求仁讓國之義徑庭矣。幸而兵勝得成,後世公論謂 何?倘有蹉跌,取譏萬世,於是時也,追復臣言,可得乎? 巍白髮書生,蜉蝣微命,生死不懼者,但久蒙太祖教 養,無能補報。洪武十七年旌表愚臣孝行,臣竊自負。 既為孝子,當為忠臣。死忠死孝,臣至願也。」書再上,不 報。二年春正月丙寅,靖難兵攻蔚州,守將王忠、李遠 以城降。二月,靖難兵進攻大同,李景隆率兵援大同。 文皇還北平,保定知府雒僉降於靖難兵。三月,武臣 犯法被黜者皆叛走,降於靖難兵,盡復故官。夏四月, 李景隆、郭英等約攻北平,及靖難兵大戰於白溝河, 敗績。景隆走德州,遂奔濟南。先是,建文帝遣中官賜 景隆璽書及斧鉞,渡江,忽大風雷雨暴至,舟破,盡沉 諸江。至是復賜景隆。景隆益專恣,紀律不嚴,號令煩 數,諸將玩之。夏四月,景隆與郭英、吳傑等約日合兵 進攻北平。辛丑,文皇率眾渡馬駒橋,南駐武清。癸丑, 景隆軍至河間,先鋒參將平安至白溝河。郭英等自 真定移營保定,期會白溝河。文皇進至固安。乙卯,營 中大雨,平地水深二尺。己未,文皇率眾渡白溝河,平 安伏精兵萬騎邀擊之。文皇曰:「平安豎子,從吾出塞 北征,識吾用兵,以故敢為先鋒。今日吾且破之,使心 膽俱喪。」安驍勇善戰,互有勝負。俄都指揮何清陣動 戰敗被執,安乃收兵還營。景隆、郭英、吳傑等,合兵六 十萬,聯營白溝河,藏火器一窠,蜂揣馬丹,地中人馬 遇之輒爛。夜與靖難兵大戰,文皇從三騎殿後,迷失 道,下馬伏地,視河流辨東西,始知營在上流,倉卒渡 河而北。庚申,文皇復率眾渡河。景隆諸軍進戰,破文 皇後軍,房寬狼狽走。文皇率眾復戰,驍將瞿能父子 皆戰沒。景隆麾諸騎兵乘敵後。文皇見張玉、朱能、丘 福陣動急,又見陣後塵起,曰:「敵繞出我後矣。」馳騎赴 之,戰甚力。左右曰:「敵眾我寡,難與持久,宜退就玉等 併力。」景隆等呼噪益進,矢石俱發,注如雨。文皇馬三 易三被創,矢三服並射盡,乃持劍奮擊,劍又缺折,急 走登隄,佯麾鞭若招後繼者。景隆等疑有伏,不敢上 隄,而文皇復率眾馳入陣,陣動,會旋風折大將旗,景 隆軍大亂,文皇乘風縱火燔諸營。郭英等潰而西,景 隆潰而南,委棄輜重器械、孳畜萬萬計。景隆璽書斧 鉞,盡為《靖難》所獲,殺溺死者二十萬人。文皇復追至 月樣橋,降十萬餘人,景隆單騎走德州。壬戌,文皇遣 人攻德州。五月辛未,景隆自德州奔濟南。癸酉,靖難 將陳亨、張信入德州,奪軍餉百萬,轉掠濟陽。儒學教 諭王省被執,從容引譬,詞義慷慨,眾乃舍省。省歸,坐 明倫堂,伐鼓聚諸生,謂曰:「若等知此堂何為名『明倫, 今且只說君臣之義何如』?」省大哭,諸生亦哭,遂以頭 觸柱死。參贊高巍、參政鐵鉉,皆自臨邑入濟南。五月 丁丑,文皇率眾趨濟南。己卯,景隆出兵合戰城下,敗 績,奔入城。文皇圍濟南,攻之急。鐵參政、高參軍、徐將 軍、盛統兵、高僉憲、宋參軍、張都統、王太守、王府校,悉 力防禦,大挫《靖難》兵。辛巳,文皇隄水灌濟南,濟南人 大懼。鐵參政曰:「無恐,計且破之,不三日遁矣。」令登陴 人皆哭呼曰:「旦日且降!」盡輟守具,出千人,城外伏地 請降。又請退兵十里,無驚動城中人。文皇大喜。是時 文皇在軍逾年,往來戰守甚苦,僅得永平、保定及北 平三府諸府縣,旋破旋堅守,不肯降。至是聞濟南降, 曰:「濟南,中原要會,得濟南斷南北,即不下金陵,畫中 原自守,徐圖江淮。」遂下令退軍受降。軍中大喜,呼萬 歲。鐵參政懸鐵板城門上,伏壯士闉堵中,約候文皇 入城,呼千歲,即下鐵板拔橋。文皇乘肩輿,張蓋,率勁 騎數人渡橋,直至城下。城門開,守陴者皆登城伏堵 間。文皇比入門,門中人即呼千歲。鐵板亟下,傷文皇 馬首。文皇棄馬取,從馬走,走至橋,橋下伏兵發,斷橋, 橋不可動。文皇得過橋,復合兵圍濟南。鐵參政守陴 者罵文皇。靖難軍大怒,攻益急。鐵參政隨機應敵,間 出兵,累敗靖難兵。都督僉事朱榮棄師還京,伏誅。六 月,遣尚寶司丞李得成使燕,議罷兵。秋七月,李得成 還自濟南,下獄,既而釋之。平安率兵進次單家橋。八 月,靖難兵攻濟南不克,解去。文皇攻濟南急,鐵參政 鉉、盛統兵。庸夜出劫戰,晝憑城防禦,盡毀靖難諸攻 具。《靖難》兵解南去。建文帝即軍中陞鉉兵部尚書,封 庸歷城侯,食祿千石。宋參軍說鉉曰:「濟南天下之中, 北兵今南去,其留守北平者類老弱。且永平、保定雖 叛,諸郡守堅守者實多。郭布政輩書生,公能出奇兵 陸行抵真定,南朝諸將潰逸者稍稍收合,不數日可 至北平。其間豪傑有聞義而起者,公便宜部署,號召 招徠之,北平可破也。北平破,北兵回顧家室必散歸。 徐、沛間。素稱驍勇,公檄諸守臣倡義集勇,候北兵歸, 合南兵征進者晝夜躡之。公館穀北平,休養士馬,迎 其至擊之,彼背腹受敵,大難旦夕平耳。」鉉以「軍餉盡 於德州,城守五月,士卒困甚,而南將皆駑材無足恃。 莫若固守濟南,牽率北兵,使江、淮有備,北兵不能越淮歸,必道濟吾邀而擊之,以逸待勞,全勝計也。」乃設 宴天心水面亭,犒問辛苦,述賦賡歌,激發忠義。盛庸 進兵德州,逐靖難將陳旭,遁歸北平。九月乙丑,文皇 至北平。平安及靖難兵戰於鏵山,斬靖難將陳亨。靖 難兵破滄州,守將徐凱降于靖難兵。時平安、吳傑駐 定州,盛庸駐德州,徐凱、陶銘駐滄州,相為掎角,以困 北平。滄州城潰,凱、銘督士卒修城。文皇佯出攻遼東, 至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晝夜兼行,至滄州城下列 營。凱等始覺,倉卒收築城具,出戰,敗績,入城守。文皇 攻破其東北,凱及都督程暹,都指揮趙滸、胡原、李英、 張傑皆被執。文皇飲凱等酒遣歸,凱等謝,願留事殿 下,遣至北平,仍其官祿。召李景隆還京,赦不誅。景隆 昏懦奸邪,屢戰輒敗,棄其師遁。至是召還京,赦不誅。 黃子澄慟哭曰:「景隆出師觀望,懷二心,不亟誅,何以 謝祖宗、勵將士!」御史大夫練子寧亦執景隆於朝,數 其罪,請誅之,不聽。子寧憤激叩首言:「此賣國賊臣。臣 備員執法,不能除奸,請先伏誅。」遂罷朝。以盛庸為平 燕將軍,充總兵官,陳暉、平安為左右副總兵,馬溥、徐 真為左右參將,鐵鉉參贊軍務,督諸兵北進。十二月, 《靖難》兵至東昌,盛庸率兵大戰,斬靖難將張玉。文皇 移直沽之舟至長蘆,載降獲輜重,順流而北。文皇自 率眾循河而南。盛庸出兵襲後,不克。文皇遂至臨清, 移屯館陶,掠大名,焚我軍餉。十二月申午,文皇至汶 上,掠濟寧。盛庸、鐵鉉率兵躡其後,營於東昌。先鋒將 孫霖營滑口。靖難將朱榮、劉江襲破霖軍,都指揮唐 禮被執,霖走。乙卯,文皇至東昌,盛庸背城而陣。靖難 兵擊其左翼,不動,退而衝其中堅。盛庸麾兵圍文皇 數重,文皇易服,奮躍馬出,西南去。靖難兵為火器所 乘,大敗。盛庸兵大呼噪奮擊,殺靖難大將張玉。丙辰, 復戰,靖難步卒先走,盛庸乘之,殺傷萬計,北平震動, 文皇退駐館陶。盛庸飛檄真定、滄、德諸將,水陸掎角, 邀文皇歸路。三年二月乙巳,文皇復率眾南出,己酉, 至保定。盛庸合諸軍二十萬駐德州,約吳傑、平安出 真定,攻北平。三月辛未,盛庸兵至單家橋。己卯,營於 夾河。辛巳,文皇率眾至夾河,庸結陣甚堅,文皇掠庸 陣,陣旁火車大銳,強弩戰盾固匝不能動。文皇退,庸 出千騎追襲,文皇即率萬騎,步兵半之,直薄庸陣。庸 陣堅不動,靖難步卒攻左掖騎兵擣中堅,庸始麾諸 軍力戰,斬其大將譚淵。文皇復以勁騎掩庸陣後,靖 難將朱能、張武等從文皇合戰,庸軍火器不及發戰 盾又中鐵䂎,相牽率不能先後,遂卻。都指揮莊得陷 陣沒,驍將楚智被執,不屈,死之。張皂旗者力戰而死, 猶執皂旗不仆,靖難軍皆異之。是夕戰酣,迫暮,各斂 兵入營。文皇以十餘騎逼庸營野宿。明日,引馬鳴角, 穿營而去。以帝嘗有詔,「無使余負殺叔父名也。」諸將 相顧,不敢發一矢。文皇既還營,復嚴陣約戰。文皇軍 東北,庸軍西南,自辰合戰,至未,兩軍相勝負,屢退屢 進,將士皆疲,各坐息。少頃,復起戰,相持不退。忽東北 風大起,塵埃漲天,沙礫擊面,庸軍昏暗不辨咫尺。靖 難兵大呼乘風,縱左右翼橫擊,庸軍大敗。文皇追奔 至滹沱河,庸走還德州。當是時,庸恃東昌之捷輕敵, 謂此舉必破北平。將士咸攜金銀釦器、錦繡衣袍曰 「破北平。」張筵痛飲,至是,盡為《靖難》兵所獲,罷兵部尚 書徐泰、太常寺卿黃子澄以謝文皇。吳傑、平安自真 定率師駐單家橋。甲申,文皇率眾徑趨橋,與平安等 大戰,安擒靖難將薛祿,祿脫走。吳傑、平安初欲與盛 庸合勢北出真定聞庸敗,又聞「靖難」兵散,遣健兒四 出索餉,遂進兵襲文皇。閏三月乙未,靖難兵掠真定, 吳傑移軍滹沱河。文皇令騎遏河上流,步卒輜重從 下流渡,遇傑兵,不戰。傑移營槁城,文皇亦至槁城。戊 戌,合戰,互有勝負。己亥,吳傑、平安方列陣西南,靖難 兵攻其東北,文皇以驍騎循河出其軍後,大戰,傑、安 發火器火弩射文皇下如雨,矢集王旗如蝟毛。平安 陣間縛樓高數丈,安登望靖難兵見戰勝,大喜,麾諸 軍力戰。文皇見安登樓,率精騎直趨攻樓。安見文皇 馳至,急下樓,墜而走。會大風發屋拔樹,傑軍亦敗,都 指揮鄧戩、陳鵬等皆被執,平安、吳傑還真定。己酉,靖 難兵掠順德、廣平、大名,以謫斥。齊泰、黃子澄貽書文 皇罷兵,文皇上書請召吳傑等,還曰:「臣聞虞舜用辟, 首誅四凶;殷湯之聖,不吝改過。皆帝王之盛美,萬世 所師法也。臣奉藩以來,今歷二紀,栗栗不敢違越,皆 緣奸臣齊泰、黃子澄懷莽、操之逆圖,志傾危於宗社, 造滔天之禍,翦藩輔之親,屢削諸王,次及於臣。誣直 為枉,飾虛為實,加之大惡,冒以深誅,發天下之兵,殫 府庫之財,擠臣一家,並寘死地。臣嘗瀝忠懇,號噭訴 於天,天居甚高,略無見聽。夫小杖則受,大杖則走,臣 雖至愚,豈忍父子俱被無辜之戮,而令陛下受枉殺 親王之名哉?故以兵自防,甚非得已。上賴天地祖宗 之靈,鑒臣忠誠,憫臣非罪,俯垂庇佑,大軍之至,每自 摧衂。然臣不敢為喜,恆用傷悼。誠念此皆皇考所養 兵民,而奸臣一旦盡驅之白刃之下,使濺血成川,曝骸蔽野。嗚呼冤哉!彼實何罪?故夙夜拳拳,秉誠攄敬, 籲天地,籲祖考,冀開發聖明,助震威斷,早戮奸賊,用 除禍本,庶幾以清朝廷,以安宗社,以全親族,以息兵 民,而天下有太平之望。」比聞奸臣泰子澄「皆已竄逐 於外,臣一家長幼,皆欣喜舞忭,有更生之慶。謂陛下 日月之明已宣,雷霆之威已震,朝廷可以遂清宗社, 可以綏安親族,可望保全生靈,可望休息,天下可望 太平。帝舜之去四凶,成湯之改過不吝,陛下兼而有 之。」然臣猶未能盡釋於心者,初聞齊、黃被黜,即以遍 告三軍將士曰:「明天子已洞察我之非辜而去權奸 矣。且旦夕必下寬貸洗雪之恩,吾與若等可以解甲 而休,帖席而臥矣。」將士皆曰:「誠所願,但慮非出誠心, 而奸臣姑為退避之計以餌我耳。然我豈可輒自弛, 以束手就縛哉?如其果出誠心,則吳傑、平安、盛庸之 兵,當悉召還。而今猶聚境土,侵迫不已,則是奸臣之 身雖出,而奸臣之計實行。臣思其言,恐亦人事之或 然者也。夫聖人感人,至誠而已。至誠可孚豚魚,而況 人乎!陛下推誠待下,誰不悅從?若徒示以去奸臣之 名,而實仍用奸臣之計,此非獨欲撤陛下之藩籬,將 遂傾陛下之堂室。莽、操之事,前鑒甚明,此不待智者 而後知也。奸臣之計,臣前書陳奏已詳,如陛下不信, 但試察其所行,所言果忠於朝廷乎?果其自為乎?惟 陛下明之於心,度之於理,參之於古,驗之於今,力斷 而行之,無終為奸邪所蔽,天下幸甚,宗社幸甚,非獨 臣一家一國之幸也。」文皇書至,帝召孝孺視書,對曰: 「今諸軍大集,燕兵久羈大名,暑雨為沴,不戰自罷。急 令遼東諸將入山海關,攻永平、真定,諸將渡蘆溝橋, 擣北平,彼顧巢穴歸援,我以大軍躡其後,必成擒矣。 我固欲緩,彼奏適至,宜且與報書。往返踰月,彼心解 而眾離,我謀定而勢合。」帝曰:「善。」立命孝孺草詔,言罷 兵。遣大理少卿薛喦持報。文皇又為《榜諭》數千言,刻 印萬張授喦,令至燕軍中密散諸將士。喦見文皇,問 帝意云何?對曰:「朝廷言殿下旦釋甲,暮即旋師。」文皇 怒曰:「是紿我也。」喦惶懼不能對。燕將士譁,欲殺喦,喦 戰慄流汗伏地,文皇令護喦南還。夏四月,喦至自燕 軍,言燕軍強盛。孝孺惡之,曰:「此為燕遊說也。」五月,吳 傑、平安盛庸出兵扼靖難餉道,不克。文皇遣其指揮 武勝奉書於朝曰:「比荷聖明允臣所奏,特遣大理少 卿薛喦下詔軍中,諭以偃兵息民,雖臣將士不能無 疑於權奸之欺,臣之父子蓋已欣戴陛下之仁矣。而 喦歸末十日,吳傑、平安、盛庸頻疊發兵,絕臣糧運,要 殺臣將校數百人。臣將士守臣約束,不敢赴鬥,而彼 必欲求釁,略不見捨,與比所下詔旨背馳,誠有以中 臣將士之所疑,孤臣父子之所欣幸也。如謂朝廷息 兵之命,傑等有所不知不聞,薛喦之來,往復皆經其 軍中,其可謂不知不聞耶?此皆奸臣之所為,而陛下 深居九重,有所不知不聞也。臣之所恃者,惟陛下,至 尊至親也。今為奸臣所惡,陛下雖有憐之之心,而不 能見庇,則臣自救之計,敢一日而忽哉!臣之忠誠,計 薛喦歸必能詳達,但前日詔旨如此,今日奸臣矯制 如彼,外情恟恟,不敢不聞。伏惟擴明奮斷,以固皇業, 以安天下,斯臣亦有保全之望。臣無任戰兢俟命之 至。」帝覽《書》,曰:「燕王本皇考孝康皇帝母弟,於朕為叔 父,奈何必用兵為也?」召諭孝孺意,孝孺對曰:「陛下即 欲罷兵,兵一散即難復聚。彼或長驅犯闕,何以禦之? 今軍聲大振,不日有捷書來聞,願陛下無惑甘言。」遂 縛勝等下錦衣獄。六月,靖難將李遠等兵至濟、沛,焚 艚餉。都督袁宇率兵禦之,敗績。秋七月,《靖難》兵掠彰 德,都督趙清禦之,敗績。遣錦衣衛千戶張安遺書於 燕世子。先是,孝孺門人林嘉猷,嘗被文皇召至北平, 居邸中久之,知高煦及三郡王不睦於世子,屢讒於 父。內臣黃儼素奸險,世子惡儼,儼曲事三郡王。三郡 王與世子守北平,高煦從文皇軍中,時時傾世子。孝 孺言於帝曰:「兵家貴間,燕父子兄弟可間而離也。」帝 問云何,孝孺言其故。帝曰:「奈何間之?」孝孺曰:「世子見 疑,必北歸,而吾餉道通矣。」帝曰:「善。」立命孝孺草詔貽 世子:今歸朝,且許王燕地。世子得書不啟封,并安致 文皇所。三郡王儼先已馳使告文皇世子且反。文皇 疑之,問高煦,高煦曰:「世子故與太孫善厚。」語未竟,世 子書至,文皇曰:「嗟乎,幾殺吾子。」大同守將房昭引兵 掠保定,駐西水寨,文皇還援保定。八月丁巳,文皇渡 滹沱河,留其將孟善守保定。丙子,真定總兵遣都指 揮韋諒率兵援房昭。丁丑,文皇圍西水寨,遣其別將 朱榮圍定州。九月甲辰,文皇攻定州。冬十月丙辰,真 定諸將都指揮花英、鄭琦率步騎三萬援西水寨,文 皇自定州馳還,英等列陣峨眉山下,文皇潛兵出陣 後,合戰,英等敗績,英、琦及都指揮王恭、指揮詹忠等 被執,房昭、韋諒皆走,遂破西水寨,文皇還北平。十一 月,遼東總兵官楊文圍永平,不克,因與靖難將劉江 戰於昌黎,文敗績,指揮王雄等七十一人被執。平安 敗靖難將李彬於楊村。十二月,文皇復出北平。四年春正月,平安率兵復通州,不克。戊戌,《靖難》兵破東平, 指揮詹璟被執,吏目鄭華死之。庚戌,《靖難》兵攻沛縣, 指揮王顯以城降。知縣顏伯瑋、主簿唐子清、典史黃 謙皆死之。靖難兵攻徐州,徐兵出戰,敗績。三月甲申, 文皇自徐州進攻宿州,平安統精兵四萬追躡文皇。 壬辰,文皇至渦河,平安兵進至淝河,遇伏戰敗胡騎 指揮使火耳灰、哈三帖木兒皆被執。平安兵駐宿州。 靖難兵破蕭縣,知縣陳恕死之。夏四月甲寅,平安兵 營於小河,亙十餘里,張左右翼,緣河而東,遇文皇騎 兵,合戰,斬其將陳文;再戰又勝,斬其將王真。文皇督 戰急,幾為安槊所及,安馬蹶,弗得前。靖難番將王麒 躍馬入陣,援文皇,得脫,裨將丁良、朱彬被執。是役也, 靖難軍中大懼。平安諸將營於小河南,燕兵據河北。 甲戌,大戰齊眉山,自午至酉,會大霧,斂兵還營。乙亥, 燕諸將欲還北平,不敢顯言,輒請退屯小河東,就麥 觀隙而動,文皇不聽。朱能、鄭亨又力言渡河非計,諸 將多不肯從。文皇曰:「欲渡河者左,不欲渡河者右。」諸 將多趨左。文皇大怒曰:「任汝所之。」諸將始不敢言。何 福引兵會平安,燕軍中益懼,文皇數日不解甲矢。辛 巳,何福、平安等及靖難兵大戰於靈壁,宋瑄戰死,何 福敗走平安,陳輝、馬溥、徐真及禮部侍郎陳性善、大 理寺丞彭與明皆被執。五月己丑,文皇至泗州,守將 周景初降。盛庸營於淮。靖難將丘福、朱庸潛出庸後, 庸走。文皇遂渡淮,至盱眙。庚子,文皇至天長,揚州指 揮王禮,千戶徐政、張勝,江都知縣張本皆降,守將崇 剛、監察御史王彬死之。時諸將分屯鳳陽、淮安,以遏 燕兵。文皇欲從淮安取道渡江,遣使駙馬梅殷殷割 使人耳鼻,授詞答文皇曰:「留汝口與殿下言君父恩 義。」文皇竟不得道淮安,欲從靈壁出鳳陽渡河。鳳陽 知府徐安諜知,拆浮橋,絕舟楫,拒守,亦不得渡。文皇 遂徑趨揚州。庚子,至天長。時監察御史王彬巡江淮, 治揚州,倚任指揮崇剛練兵,繕濬城濠。剛聞靖難兵 至,晝夜不解甲,與彬共守揚城。指揮王禮欲舉城降, 彬與剛知之,執禮及其黨繫獄。有力士,能舉千斤,彬 常以自隨。靖難兵飛書城中,有縛王御史降者,官三 品。左右憚力士,莫敢縛。禮弟宗者,厚賂力士母,誘其 子出。會彬解甲浴盤中,為千戶徐政、張勝所縛,舁至 城上,投靖難兵中,不屈,死之。政遂出禮等於獄,與江 都知縣張本開城門降,剛亦不屈而死。文皇至揚州, 高郵指揮王傑降。文皇遂至儀真,詔天下勤王。詔曰: 「燕兵勢將犯關,中外臣民坐視予之困苦而不予救 乎?凡文武吏士,宜即日勤王,共除大難,宗社再安,予 不敢忘報。」詔下,京城內外,臣民慟哭。遣禮部侍郎黃 觀、翰林修撰王叔英等,分道徵兵入援。蘓州知府姚 善、寧波知府王璡率師勤王。遣慶成郡王至文皇所, 議割地罷兵,不聽。敕刑部尚書侯太轉餉淮安。六月 癸丑朔,文皇至浦子口,盛庸等迎戰,敗績,遣都督僉 事陳瑄援,庸遂率舟師降于「靖難」兵。乙卯,文皇渡江, 盛庸率海艘出高資港,迎戰,敗走,鎮江守將童俊遂 降于靖難兵。庚申,文皇營于龍潭,復遣李景隆、都督 王佐、尚書茹瑺至龍潭,議割地罷兵,不聽。景隆等見 文皇,伏地納款,頓首稱臣,呼萬歲不已。壬戌,景隆等 歸,言文皇必欲得齊泰、黃子澄輩。建文帝令景隆等 再往,言諸臣皆竄逐外郡,俟縛至遣來。景隆等惶懼 不敢行。帝令諸王與景隆等偕行。文皇曰:「勿多言,不 得奸臣,吾必不已。」諸王歸帝會,群臣慟哭,或勸帝且 幸浙,或曰不若幸湘湖。孝孺請堅守京城,以待四方 之援,議不決。太常少卿廖昇聞茹瑺等還,遂慟哭與 家人訣,自縊死。遣諸王分守京城諸門,命魏國公徐 輝祖、開國公常昇分道出師禦戰。甲子,遣人齎蠟書 四出促勤王兵,皆為靖難遊騎所獲。乙丑,文皇至金 川門,都給事中龔泰死之。谷王穗開金川門降,文皇 遂入京城。內宮火發,文皇入城。建文帝手誅都督徐 增壽於左順門。《靖難》兵起,增壽兄徐輝祖謀議督兵 北進,增壽獨以百口保文皇,無他故,今誅之。又欲誅 李景隆,不果。諸內臣譁言不如遜位去。有翰林編修 程濟者,先為岳池教諭,上言某月某日西北兵起,朝 廷謂非所宜言,繫至京,將殺之。濟仰面大呼曰:「陛下 且囚臣,至期無兵,臣死未晚。」遂下獄,已而兵果起,赦 為翰林編修。至是,急召濟入問計,濟曰:「天數已定,惟 可走出免難耳。」初,太祖臨崩,密封一櫃,召太孫曰:「此 櫃不可妄啟,汝若遇難時,速啟視之,即無害也。」至是 啟視其櫃,見一刃一度牒,有《上敕》曰:「汝欲生,可將此 牒投往他處為僧,後宮某處有密地可通,不然將刃 自盡。」於是急召僧,為建文帝落髮。宮中火發,傳言帝 崩,程濟從帝出,每遇險,幾不能脫,濟輒以術脫去。相 從數十年,天下皆不知其生也。文皇為建文帝發喪 治葬,遂謁孝陵,即皇帝位,召文學博士方孝孺草詔, 不屈死之。文皇入城金川門,蹇義、夏原吉皆赴迎戴。 楊榮亦見馬首曰:「翰林編修臣楊榮。」曰:「如何?」曰:「臣請 殿下今始入城,當先謁陵乎?先入廟乎?」上啞然曰:「固當先謁陵。」遽從之,曰:「非若言,幾誤乃事矣。」文皇既登 極,工部尚書茹瑺首入殿賀。文皇呼謂之曰:「瑺,吾今 日得罪於天地祖宗,奈何?」瑺叩首曰:「陛下應天順人, 何謂之得罪乎?」文皇大悅,進忠誠伯。初,《靖難》兵南行, 姚廣孝送道旁,言:「江南有方孝孺者,學行負盛名,即 不肯降,幸勿殺。」至是以廣孝言,即召用之。孝孺不肯 屈,繫獄。一日,遣人諭再三,終不從。又召孝孺草詔,孝 孺斬縗而見,悲慟徹殿陛。文皇降榻勞曰:「先生無勞 苦,余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曰:「成王今安在?」文皇 曰:「渠自焚死。」孝孺曰:「成王即不存,何不立成王之子?」 文皇曰:「國賴長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又曰:「先 生無過勞苦。」命左右授筆札。又曰:「詔天下非先生草 不可。」孝孺大批數字云云,投筆於地。又大哭,且罵且 哭曰:「死即死,詔不可草。」文皇大怒,磔諸市,孝孺慨然 就戮。為《絕命詞》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 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淚交流。以此徇君兮亦 有何求。嗚呼哀哉,庶不我尤!」時年四十六。復詔收其 妻鄭,鄭已經死,宗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